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1
懲戒教育有存在的必然性,但是應該以不傷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基礎,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及時與家長溝通,在理解中達成教育共識,贏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同時懲戒教育要因材施教,做到剛柔相濟、張弛有度,可將懲戒教育與賞識教育、激勵教育同步進行。讓學生在賞識的陽光下,自信而快樂地成長,讓學生在懲戒的'風雨中承受挫折,學會堅強,走向成熟,從而使學生心理更健康、人格更健全。立國之本乃教育,希望學生和家長體諒教師工作的不易,支持教師的工作,我相信,隨著大眾對教師工作的理解與支持,教師們能夠更好地一顆心點亮另一顆心,用赤誠之心點亮學生的感恩之心,也盼教師們能夠運用好手中的戒尺,讓懲戒有尺度、有溫度!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2
20xx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49號令頒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像黑夜里的一道閃電,照亮了前方崎嶇的山路。
站在學校管理的層面,可以強烈的感受到國家對于教育的重視,尤其是對于學校規范辦學和制度建設提出的接地氣的要求:學校應當結合本校學生特點,依法制定、完善校規校紀,明確學生行為規范,健全實施教育懲戒的具體情形和規則。
這既是給了教育人一把尚方寶劍,也是給了每一位教師一頂緊箍咒;懲戒規則也是給家長的一把保護傘,是促進家校共育的一盞指明燈。
每一個家庭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成龍成鳳,光耀門楣;每一位老師更是對自己的學生傾注心血:學有所成,為國爭光。教育懲戒規則的制定無疑為我們的家庭和學校又搭建了一道溝通和交流的橋梁,一起制定一起遵守一起守護,為學生的成長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城南小學副校長:陳嫄
懲戒權不等于上方寶劍,不代表我們就可以為所欲為。我們要進一步提升職業道德素養,深入學習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教育懲戒權的使用范圍、使用程度,將教育懲戒權與未成年人保護有機結合起來,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不觸碰法律紅線和道德底線。在使用懲戒權時,盡量與學校、家長密切配合,虛心接受學校、家長、社會的監督,讓教育懲戒最終經得起教育規律和教育實踐的雙重檢驗。千萬莫讓重回手中的教鞭傷害了學生,也傷害了自己。懲戒的目的最終在于“戒”。懲戒是要讓學生清楚哪些是錯誤的行為,堅持效果導向,多從心靈上感化,時時處處體現人文關懷,爭取在愛的氛圍中,達成懲戒的教育效果。
城南小學德育主任:潘璠
一直以來,隨著各界對懲罰學生的關注,很多教師產生了不敢管學生的現象,學生紀律和素質在逐漸下滑。懲戒規則的提出,很好的解決了這一現象。當有學生違規違紀時,教師可以針對不同情況作出不同的處理辦法,而不是通過體罰和變相體罰來解決。這同時也在規范教師的一言一行。我們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正面的良好的協調關系時,我們的教育才會得到發展。但是同樣的教育也是學校和家庭的共同責任,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這就體現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一年級組:陳璐老師
1月20日,二年級共同體的老師們聚在一起對《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進行了學習,雖有些許寒冷但大家聚在起的'心卻是暖和的。
由于強調賞識教育,很長一段時間,學校和教師非常無助,談管色變,懲戒規則的出臺,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撐了腰、壯了膽。讓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有了準則。
面對即將被賦予的教育懲戒權,教師應該如何運用呢?大家達成了共識。
1.教育是出自的“愛”的,對學生的懲戒也不能偏離其目的。懲戒只是一種教育手段,它應該與說服教育一起形成教育合力。
2.教師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理智處理,把握分寸,不做過激行為,不可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3.對學生的懲戒盡量避免在公眾場合進行,懲戒的目的是教育學生遵紀守紀,使其知錯能改,教育時尊重孩子,防止產生逆反心理。
4.“賞識教育”、“愛心教育”、“情感教育”與“懲戒教育”相相合,賞識是陽光,可以讓孩子自信而快樂的成長。懲戒是風雨,孩子在懲戒的風雨中才能學會接受磨練承受挫折,從而超越自我。
教育懲戒實施方案,它就像把尺,一根標桿樹在那里,使得教師能夠真正正地站起管理生教育是循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如何正確使用懲戒權,在于實施懲戒和尺“度”的把握。
二年級組:陳芳老師
雖然《規則》從法律的角度明確賦予了教師的懲戒權利,給予老師現代版“戒尺”,但其本意是為了育人,而且現代學生心理較為脆弱,所以建議教師還是優先以輕柔的“謀”引導學生,發現并肯定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進行正面管教。對于習慣比較差的同學,以情育人暫時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時,這時教師可以基于平時對學生觀察用一些相對“剛猛”的手段懲戒學生,但也要把握好尺度,在給予孩子懲戒的同時,也要讓孩子甘于“受戒”。個別學生在懲戒后還要及時將懲戒的原因、經過,以及家長可以配合的注意事項及時和家長溝通,以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三年級組:宋華超老師
對于教師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懲戒權就可以讓學生服你,即便以后立法允許教師可以使用懲戒權,也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使用,而不是任性而為。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運用教育懲戒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這也是每個教育人應該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愛"的,對學生的懲戒一定要出于"愛"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讓學生知道。如果為了懲戒而懲戒,讓學生感受不到你的關心、愛護,你的懲戒不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學生反感,造成師生敵對,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對學生的懲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的情況下進行。教師一定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做到學生著急老師不急,等情緒冷靜下來再進行處理。這樣處理時就會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過激行為,不會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3
教育懲戒,施之有度
班級遲到現象可謂是一個最常見的班級問題,如何能夠遏制住這一現象,想必無數個班級想了無數個辦法。而某班的班主任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這樣的規定:無正當理由遲到需要罰站,且以遲到的時間長短來決定罰站的時間。
這一做法看似能夠有效防止學生遲到,但這沒有針對問題,且弊大于利。
學生的心里成長對學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以遲到一分鐘罰站十分鐘的規定里,一分鐘可能換來十分鐘的心里摧殘。作家三毛在上學時就受到老師嚴重的懲罰,導致心里受到摧殘從而患上心理疾病,從疾病走出來花了很長的時間和精力。所以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在教育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那些在罰站的過程中受到的多少冷眼和嘲笑,都是非常不利的。
行動要以結果的成效為目的。在罰站的這個懲罰中,并不能帶來實際的作用。雖然是罰站了,但學生不會意識到遲到這是個不好的習慣,只會機械地認為遲到就應該罰站,這樣不僅不能從源頭上解決遲到問題,更不利于學生好習慣的養成以及正確觀念的形成。周而復始,學生是因為懼怕罰站而不遲到,但依舊是沒有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這就失去教育初衷了。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古時有教書先生戒尺懲戒,揮鞭教育。當學生有什么做的超出規矩的行為時,適當的懲罰是可行的。在中央頒屬的相關文件中,明確提出了“教育懲戒”一詞,是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以懲罰為特征的一種教育方式。都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懲戒”的輕重標注是什么?什么樣的懲戒才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這些都需要教育機構、學校、班級以及從事教育事業的每一個人多深入思考的。
教育就是把一個個小幼苗澆灌、培育成參天大樹的過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以百年樹人之心培育學生,雖然路程曲折漫長,但從細微處入手,從小小的班級開始,適當施懲戒,獎罰并行,終會成就參天的樹林。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4
教育懲戒權在社會、學校、教師、家長的爭論、呼喚、討論中在20xx年x月x日和大家見面了。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教師體罰學生的爭論也是一浪又一浪。《規則》將對教師懲戒權的使用原則、使用范圍、使用方式,作了詳細的規定,對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行為進行了明確的界定,我們每一位老師要好好學習,慎用、敢用、會用教育懲戒,教育學生不讓位,家長也應該學習規則,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不越位。
《規則》讓學校、老師有了懲戒權,但我們教師一定要謹記,教育懲戒的初衷是"育",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懲戒不僅僅是賦予學校和教師的權力,更應該是一種教育方式,通過“懲戒”讓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一切不以教育為目的的懲戒都是一種流氓行為。
我們提倡有溫度的懲戒。作為教育工作者,不管什么教育手段,保護好孩子身心健康是前提,健康是“1”,其余為“0”,有了“1”,“0”才有意義。因此我們的懲戒,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身心,要因人而懲,要尊重學生,不能侮辱到學生的人格。細看《規則》有明確的規定,不得因學業成績而教育懲戒學生,懲戒只能使用在學生不良行為上。學習上的后進生是不可避免的,對學習不好的學生,老師還是要多多鼓勵,花一點時間為孩子補缺補差。調皮搗蛋,不愿學習的孩子,老師在懲戒時,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孩子申辯的機會。社會很復雜,孩子很脆弱,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留守兒童、貧困家庭等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形的,教師的懲戒更多的要讓“愛”挽救的往往不是一個孩子而是幾個家庭。
教育要家校合力,校鬧是一種病態,家長要理解并配合學校一起教育孩子。知識的學習學校教育大于家庭,但對孩子品行的.影響,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行為習慣的養成,大部分就是模仿得來。《規則》中對懲戒權的適用范圍就是在學生的行為上,要讓孩子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是長期的過程,需要學校、家庭的共同引導,長期督促。孩子受到適當的懲戒,家長也不必要心痛,成長的過程,不可能只有鮮花,你不可能為孩子擋住所以的風雨。教育只有寬嚴相濟,有獎有懲,孩子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偏不倚,健康向前。家校良好的合作才是教育最美的風景。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5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主要是為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規定了學生和老師的.相關權利和義務,也能進一步地保障和規范學校制度,保證學生的合法權益,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是法治社會建設一部分。并且教育懲戒的實施更有利于學生的自身發展和進步,今后我們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累經驗,以立德樹人為本,讓學生更好地成長。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6
作為家長,我認真學習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明白懲戒的背后應該是深深的期待,以真誠的關愛,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我們認為懲罰是一把雙刃劍,弄不好會傷害人,實施時必須把握好一個前提,適時、適度、得法,只要抓住實施懲罰的時機。一般來說,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是實施懲罰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會使孩子急于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最能讓孩子刻骨銘心,希望老師只要把握好懲罰的量,要顧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尊嚴,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因人而異。對性格內向,自尊心強的孩子,易采用溫和式的方法;對脾氣暴躁,自我意識差的'孩子,應采用嚴厲式的懲罰;對性格倔強,逆反心理強的孩子,易采用談心式的懲罰方法。在實施懲罰時,要講究策略,首先肯定孩子是一個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錯誤,讓孩子能體會實施懲罰者的良苦用心,能平和地接受懲罰。
每一位家長都會信任老師,也會積極配合老師的教育。只有師生之間心靈的默契,彼此將心比心,才能完成建設人的靈魂的偉大工程。
家長學習《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心得體會3
近期國家教育部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充分體現了“依法治國”理念,以及國家對教育懲戒問題的高度關注和對祖國下一代的精心呵護,也是國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實施教育改革的新舉措。
通過認真學習《規則》相關條款內容,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的一種具體方式,也是其履行義務的充分體現。懲戒不是目的,本著教書育人的大原則,要使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
我們作為學生家長充分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師教育和管理,對規范內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沒有異議。在《規則》規定和授權范圍內,充分征求家長意見,配合制定適合學生發展教育規律的班規或班級公約,明確教育懲治范圍和分類,做到客觀公正、合法合規,使教師教育懲戒學生有章可循,并對家長和學生公開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決了老師不敢管、不愿管、不會管學生這一突出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配合學校、老師開展相關工作,為更好的實施相關規則做好心理準備,共同努力創造和諧、人性化和法制化的教育生態。
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標桿樹立在哪里,使得教師能夠真真正正地站起來管理學生。在教師社會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對于那些品質惡劣、道德敗壞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懲罰,讓他們知道有一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還有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如果一個教師能走進學生心中,讓學生真正服你,那么,這個教師也無需用教育懲戒權來為自己壯膽。
每一位教師也是某個孩子的家長,希望家長和校方相互信任、配合共同把一個個小幼苗澆灌、培育成參天大樹的過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以百年樹人之心培育學生,雖然路程曲折漫長,但從細微處入手,從小小的班級開始,適當施懲戒,獎罰并行,終會成就參天的樹林。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7
教不離懲
近期以來,班級內遲到的現象屢禁不止。為了培養學生積極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班上執行“無正當理由遲到,遲到一分鐘,(教室內)罰站十分鐘”的措施。我認為將其作為班規執行,是可行的。
罰站十分鐘,且是在教室內罰站,并不影響同學們自身的學習,相反還能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以及培養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質。再者,許多學校也實行站立早讀,可見其可取之處。此外,于20xx年7月,中共中央還明確了教師的教育懲戒權。在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可設一定的懲戒。因此,該建議作為班級的規定是應被贊同的。
這不僅是班級中,現在的學生越來越缺乏規則意識,并且大多承受能力差。因此,越來越多的學校也開始采取相應的措施。中國自古便有“嚴師出高徒”的.諺語。雖然過于片面,但這句諺語也有其可取之處。在教育中設置一定程度的懲罰是有必要的。一定程度的懲罰,不僅能幫助學生改正不當行為,而且還能促進學生規則意識的形成。
不僅僅是學校中的教育離不開懲罰,社會上,生活中的教育同樣離不開懲罰。自古以來,教與罰便是難以分離的。古時有先生可以懲罰,如今也有教師可以懲罰。例如,學開車,師傅再三教導,你卻仍然一竅不通。他便會呵斥你,這種“呵斥”同樣可以看作是一種懲罰。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太多了。
但是,是只要懲罰就能教好嗎?懲罰是不是越重越好呢?很明顯都不是。懲罰是輔助教育的一種手段。用懲罰來激發學習者的潛力,改正其不良行為。但并非越重的懲罰就越好。懲罰不是為了懲罰而懲罰。因此,懲罰應是適當的。適當的懲罰能幫助教育,可是過重的懲罰會害了別人。
正如教育懲戒為代表的教育方式,在培養規則意識,鍛煉承擔責任和挫折的心理品質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式難以替代的價值和功能。也正因如此,在教育過程中設置一定程度的懲罰,至今依然廣泛存在于社會教育中。因此,教育離不開懲罰,有懲罰的教育更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8
近日,教育部研究出臺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稿,將于20xx年3月1日起施行。該規則出臺背景是來源于過去過份強調賞識教育,因學生教育管理問題,學生家長將學校、將老師告上法庭事件屢出不鮮;老師被動,學校尷尬,以至于“談管色變”。在這樣大的環境下,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是有利于學校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是教師履行教育管理學生基本權利和責任的底線保障。
就對《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實施,作為校方和教師怎么理解、認知、采取什么樣的方法措施,淺議個人拙見。
一、《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實施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扛起教育責任,培育具有“脊梁”的中國好學生保障。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是自然的人,也是社會中的人,人必然要接受家庭、社會、學校各方面的管理,要遵守各項制度,法規政策。而過份賞識教育,會導致家長、社會、學校三方對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成人”認識水平不同,管理缺乏必要的底線意識,規則意識,學校管理的效果甚微,一度教師職業成了“高危”行業,教師不敢管,學校無法管,個別學生“無法無天”。出臺這樣一個規則,就是為了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古語說:“不以恥,無以正”就是這個目的。
二、要正確的理解《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教育導向。
懲戒不是目的,懲戒只是一種手段,通過懲戒的手段最終達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是教育為主,懲戒有度。我們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樹立起良好的規則意識,鍛煉學生承擔責任,受挫折的心理品質。因此對于《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實施作為學校要把好方向,運用得當;要組織教師、學生、學生家長三方進行學習、解讀,達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運用要適度,嚴慈同體,因材施教。
(一)做到寬嚴相濟,獎罰分明。
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寬以待人,要對所有的學生公正公平,“一把尺子量到位”標準意識。這樣才能起到教育懲戒的公平性、威嚴性和公正性。
(二)做到智慧教育,立威尚可。
懲戒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在運用教育懲戒的'這個尺度上,盡量不運用教育懲戒規則作為我們教育最好選擇,以此達到教育警示的作用。運用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情緒激動、沖動的時候不能運用。
2.盡量不在公眾的情況下運用懲戒教育,不要有“殺雞給猴看”這種心理狀態,這樣的方式是起不到教育效果的,容易讓學生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要考慮學生人格尊嚴,古語說:“揚善于公堂,規過于私密”就是這個道理。
3.懲戒方法不能過于簡單,要做到以理服人,事后一定要給學生講清楚,要讓學生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達到學生自覺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目的,要讓習慣外化于行、內化于心。
(三)榜樣引領,管教同步。
我們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讓學生“成人和成才”,所以僅靠一個懲戒的制度是解決不了的,學生很多行為習慣實際是家庭教育的折射,學校教育的折射和社會教育的折射。因此作為家長、教師,我們要求學生怎么做,而我們自己就必須先做到。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這個道理,起到榜樣引領的作用,做到自己與學生同步、同發展。
四、愛是根源,德是根本。
教育是根植于愛的教育,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愛,才是教育的萬能金鑰匙,因此我們要學會用耐心、愛心、童心感化教育學生,讓學生在愛的氛圍中,過一種幸福完整的學習生活。
總之,《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是必要的,但是教育更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過程。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9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障和規范學校、教師依法履行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責,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通過學習該規則,我感受到了國家對中小學教師的高度關心,對中小學教育的高度重視,也讓初上講臺的我對“有尺度、有力度、有溫度”的教育教學充滿信心和期待。
教育性懲戒的必要性
自踏入“教育”大門的第一步,老師就告訴了我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里的“目的”是指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于是,我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懷揣著極大的夢想走向學校,期待著在祖國“花朵”的成長中注入必要的力量。
可我又遲疑了、茫然了、不知所措了,因為講臺上的“三寸不爛之舌”怎么也抵不住個別孩子的“無所畏懼”,因為語重心長的教誨在電子游戲面前是多么的不堪一擊。一次次調整、一次次讓步在一次次沖刷著曾經老師向我傳授的知識和信仰,甚至我開始懷疑“如此脆弱的‘花朵’怎能挑起建設祖國的大任?”可這不正是在質疑聲中長大的90后的我們所曾遇到的境地嗎?是的,我不能以偏概全。
可是就這樣算了嗎?那些放棄學習的、沉迷游戲的孩子們也終將長大成人,終將為人父母,他們和每一個孩子一樣,應當享受學習的機會。可老師拿不起“戒尺”,也不敢拿,因為不知何時“教育懲戒”被社會輿論妖魔化了,凡是拿著戒尺的`老師都好像變成了“惡魔”。大家不得不戰戰兢兢,小心翼翼。
這不是社會輿論的勝利,這是完整教育的缺失。教育懲戒本就屬于教育管理的一種方式,我們不應將簡單粗暴的“懲戒”與教育性的“懲戒”畫上等號,這是不科學的,是愚蠢的。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孩子沒有那么脆弱,我們要相信我們的老師沒有那么無知。《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實施,不是“撒手锏”,也不是“緊箍咒”,只是在為我們健康的教育保駕護航。
積極管教與教育懲戒
近來,社會上出現的教育暴力案件讓大家人心惶惶,一些不明就里的人更是把矛頭直指一線教師群體。殊不知,每當我們看到這些案件,心里比誰都不是滋味,痛恨那些“暴力分子”怎么舍得將這么大的惡意施加在那些朝夕相處的花兒一般的孩子身上的同時還要自舔被強加罪名的傷口。所以,當我看到有些老師對《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實施避之不及時,更是難過。
我們不應該因為誰說得多,誰說得聲音大,就聽誰的,就去怕誰。我們要找到正確的事情,然后風雨無阻地去堅持。人是如此,老師更是。
如上文所說,“教育懲戒”并不等同于“懲戒”,更不等同于“體罰”,它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屬于教育這門藝術中靈活的一部分。正是因為靈活,我們就更要把握好它的尺度和力度,讓它發揮溫度。
在教育中,我們可以通過“積極管教”和“教育懲戒”這兩種手段來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當學生存在違規行為時,老師可以選擇合適的方式來糾正這一行為,可以是“正面教育”,可以是“批評教育”,也可以是“教育懲戒”。不過,當我們使用“教育懲戒”時,一定要與“積極管教”相結合,對孩子進行教育性的引導。“教育懲戒”不是最終目的,只是達成目的的一個手段而已。
總而言之,我非常支持《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實施,也將實際踐行這項規則,并將其視為對學生受教育權、教師教育權和教育完整性的保護。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10
教育懲戒權不是靈丹妙藥,教師即使有了教育懲戒權,也不能任性地使用。教育懲戒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學生,不是為了給學生造成痛苦,而是為了制止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學生犯錯誤是難免的,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走正確的道路,要更好地理解與學習教育懲戒規則,更好地使它服務于我們的教學工作,更好的'培養祖國的棟梁人才!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11
這份由教育部保駕護航的征求意見稿,終于落實了廣大教師與家長期盼已久的心愿——
為教育撥亂反正。
再一次證明了——好的教育,必然是寬嚴相濟、獎懲分明的;好的老師,必然是管教同步、嚴慈同體的。
成就孩子最好的方式,必然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一起為了孩子的教育而發力!
01今天老師退一小步,明天孩子掉一大步
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
一個媽媽發帖求助,說老師不管她孩子了,該怎么辦?原來,她孩子學習一向不自覺,成績不好,老師為了幫孩子提高成績花了很多心思。上周,老師因為孩子沒做作業,讓他留下來補做。家里的老人知道了,直接跑去學校鬧了一場,罵得老師都哭了。這下好了,老師也不管孩子了,急壞了他媽媽。
帖子下有網友評論:
“老師心里都有陰影了,真是逼著老師不管。”;“這得多傷心啊!任何一個老師都不敢管了。”確實,家長的無理取鬧,有可能逼得老師不管孩子。
每個老師的初心都是為了孩子好,給他們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功課等等,都盡可能發現孩子沒學好的地方,幫他們鞏固。老師不僅是孩子學習上的良師,更是孩子生活中的守護者,噓寒問暖,規范行為,德育教導,樣樣到位。
然而,現在的老師卻被逼得一再對孩子讓步。打比方說,有學生推倒了另一個學生,老師該怎么做?從前的老師想都不用想,直接批評,讓孩子知道推人是不對的。
現在的老師,卻是三思而不能行。
管吧,又怕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回去找家長告狀。不管吧,萬一孩子下次在馬路橫沖直撞,危及生命怎么辦?對孩子的不斷讓步,正在逼得老師節節敗退。如果教育只是為孩子開脫,那最終受害的只會是孩子。如果家長舍不得管孩子,學校不敢管孩子,最終能管的就只有監獄了。社會的最后一道防線就是教育,千萬不要輕易向孩子讓步。
02老師再不管,熊孩子就沒救了
前段時間,一條“小孩故意把孕婦推倒”的新聞刷屏。問他為什么這么做,小孩竟然回答:“我看電視上孕婦摔倒會流產,所以我想看看她會不會流產。”多么可怕!
正因為沒人管好孩子,孩子越來越任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們尚且沒有正確的規則、道德、法律意識,對于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其實是不清楚的。憑著“好玩”二字,差點害死了兩條生命,這就是縱容孩子的代價。不管是在家庭教育中,還是在學校教育中,教育都不應縱容,不能自由散漫。
在大部分孩子眼里,好老師的標準是這樣的:要求盡量寬松,不會板著臉批評自己;作業布置得少,就算不做也沒關系;什么事情都向著自己,絕對不會跟家長告狀……
事實上,如果孩子遇到這樣的老師,那才是教育的悲劇。隔壁班班主任是個相當綿軟的老師,她對學生很好,經常買禮物送給學生。有時候學生沒做作業,或者違反紀律,她本想好好批評,結果學生一撒嬌她就訓不下去了。年底的時候,學校對這個老師做了停職處理,讓她回家反思。
原因是她班里的`學生闖禍太多,已經有5名學生被記過,甚至有學生在校外打架斗毆。難怪有人說,老師手中有戒尺,講臺上有教鞭,才能教好孩子。
教育應該是嚴肅的,甚至,應該是嚴格的。不對孩子的學習落后寬容,他們才會認真學習,一點點把成績提上來。不對孩子的違紀犯規寬容,只有從小規范了孩子的行為,他們以后才不會犯更大的錯,闖更大的禍。
教育最可悲的現象:孩子無法無天,老師不敢管,家長舍不得管,將來社會管!
03老師不放棄孩子,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后沒有兒戲。現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長舍不得打,舍不得罵。從小活在蜜罐里的孩子,只會變成溫室里的花朵,缺乏對世界的認知,缺乏對他人的理解,缺乏到達目標的堅持,缺乏對抗挫折的能力。
我們沒有控制、抑制和約束好孩子,一味以愛的名義對他們讓步,這樣的教育是不對的。
這樣的孩子,是不會有前途的。
從教多年,我至今記得一位家長是如何配合老師的。
她最初很不滿我的嚴格,因為她女兒每次回家后都抱怨,說老師今天又罰她了。于是,她直接找到了我。我向她解釋,她的女兒丟三落四,有時忘了帶作業,有時忘了帶課本。我說:要是現在慣著孩子,她將來工作了,丟了公司的機密文件,誰來負責呢?家長沉默了很久,終于答應配合我一起糾正孩子。
在學校,若她女兒再次忘帶作業課本,那我就罰她坐一天“飛機位”。在家里,她每天都提醒女兒清點作業課本,第二天出門前也要重新檢查一遍。慢慢的,她女兒再也不會忘帶東西,在學習上也變得更加細心。
好的教育一定是以最恰當的方式,把孩子引向更好的路。老師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但家長也要配合,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孩子不愛學習,我們不能慣著他,一定要弄清楚原因,然后引導他們重新愛上學習。現在還不好好學習,以后就來不及了。孩子經常闖禍,我們不能不當一回事,該批評就批評,該懲罰就懲罰,一定要讓孩子知錯就改。
孩子在12歲之前的成長十分關鍵,不要等到孩子變“壞”才補救,那只會讓你后悔莫及。正如劉濤所言:對孩子不能一味遷就,必須要有一個管得住他的人。老師不怕狠心,老師也希望成為那個管得住孩子的人,但千萬別讓老師寒心。
04教育少不了愛,更少不得懲罰
沒有哪個孩子一生下來就無法無天,每個“熊”孩子的背后,都站著溺愛的家長。教育除了愛,更不可缺少的是管教,或者說是懲罰。電影《老師·好》中的苗老師,正是傳統意義上的好老師。
他看到有女學生抹口紅,當即拿著紙巾給她擦掉;他發現有男學生抽煙,就罰他們站一整天;他看到有學生別著斧頭當“混混”,立刻將他趕出了教室……
正是這么一個大膽管學生的老師,讓“混混”變成了有志青年,讓抽煙喝酒打架的學生變成了善良勇敢的好學生,讓上課愛偷看小說的學生變成了講臺上的教師……
那時候大家才明白,原來管你最嚴的老師,愛你最深。愛的教育,不是萬能的。對于一個紀律散漫、不思進取、無心向學的學生,單純用愛去感化,只會顯得教育蒼白無力。
唯有動用上管教與懲罰的力量,孩子才能明辨是非對錯,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只有懲罰,才能讓孩子學習進步;只有懲罰,才能讓孩子敬畏規則;只有懲罰,才能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
愛和懲罰,是教育中必不可缺的兩條腿。戒尺教育源遠流長,從春秋時期的孔子開始,懲罰就已經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的教育離不開必要的懲罰,沒有懲罰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
希望所有家長都能明白:若把縱容孩子視作愛,那么,老師其實不愛孩子。老師的愛,必然是寬嚴并濟、獎懲分明的;老師對于教育的信念,從來不曾改變。老師的良苦用心,全都融合在對孩子的“教”與“管”中。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12
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這可以說是教師們最希望看到的一部法規。長期以來,教師們最頭疼的就是在實施教育懲戒的時候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一旦和孩子的家長產生理解上的矛盾,那么就很可能讓教師處于弱勢的地位。
這部《規則》詳細的規定了能夠實施懲戒的具體情況,同時又對教師嚴厲禁止的行為,做出了非常細化的規定。《規則》既充分保證了教師的權利,也充分保證了學生不受到體罰以及變相體罰。
個人覺得在這里面對于罰站的時間的規定,體現了一種人性化和嚴謹性。既可以對孩子起到懲罰的作用,又可以防止因為過度罰站,引發孩子健康上面的風險。有了具體的時間規定以后,如果教師按照時間規定對孩子進行懲罰,孩子出現了暈倒或者是健康上面的狀況。在責任劃分上面也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最大限度地避免校鬧。
可以讓教師,真正做到,慎用懲戒,敢用懲戒,擅用懲戒。
同時,家長也不用擔心,教師懲戒孩子的時候會用體罰的方式,因為相關的規則已經明確規定了教師不能采用的懲戒方式:
1、嚴禁擊打、扎針。這意味著戒尺,教鞭等,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懲戒教具,正式退出歷史舞臺。2、嚴禁過度罰站、機械抄寫。這保護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同時又呼應了教育部之前關于禁止機械性重復作業的相關規定。3、嚴禁辱罵。教書育人,如果對學生采取人格上的辱罵,那么這樣的教師妄為人師。這是對教師個人道德上面的'規范。4、嚴禁連坐。因少數人而懲罰全班這種心理上的壓制性懲罰,損害公平性,也傷害同學團結,被禁止。5、嚴禁因為成績懲戒學生。進一步貫徹鼓勵教育為主的教育方法,呼應減負政策。6、選擇性懲戒。維護了教育公平。7、指派他人懲戒。避免教師借刀殺人式的懲戒行為,避免實施懲戒的學生心理畸形發展。8、其他一切損害孩子身心的方式。為整個法規留了一個可控空間。
本人為這部《規則》的頒布送上一個贊,它詳細規定了教師的行為,也保護了孩子的利益,既貫徹了減負的政策,也維護了孩子們身心健康的發展。條文中的一些細節,體現了規則設計者的智慧。也為現在比較緊張的家校關系,起到了調停的作用。相關部門也可以根據這部規則,在矛盾發生的時候,做出更科學的判斷,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13
1、個人認為及時展開對于學生家長的宣傳是實施《規則》的前提。習慣養成差的孩子根本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的落后,管要得法,愛要得當,警示家長對孩子切勿溺愛無度,學校或老師向家長反映孩子問題,家長應積極配合老師改進教育孩子的方法,從而形成家校合力的良好效果,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2、做為老師則要深刻理解w規則》內容,合理合情地應用《規則》,幫助“問題”學生糾正錯誤思想與行為,引導“問題”學生意識錯誤思想與行為的不良后果,從而能夠發自內心的愿意糾錯改正。
3、希望學校進一步展開家長培訓工作,從事實案例,警示家長一味溺愛孩子所造成的慘痛教訓;給予家長一些與不同性格的孩子進行交流溝通的方法指導。
4、懲戒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學生,不是為了給學生造成痛苦,而是為制止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因此,教育要講究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行使教育懲戒權時既要遵循規則的普適性又要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
從斯金納的理論中我們可以知道,教育懲戒有其自身優缺點,它能夠抑制學生的不當行為,但是它不能促進良好行為的養成。教育不能僅僅滿足于暫時抑制學生的不當行為,還要努力促成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因此,教育懲戒要與其他教育方式相結合。當我們運用教育懲戒權制止了學生的暴力行為的時候,我們還要通過說理改變學生的認知,讓學生認識到暴力行為的危害,通過賞識等正面強化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際交往模式。總之,我們不能只滿足于不讓學生做什么,我們還要讓學生明白可以做什么。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
懲戒作為一種不得已才采用的教育手段,其出發點是為了使學生受到教育,而不僅僅是通過強加懲罰使學生感受痛苦和恥辱而已。馬卡連柯曾專門論述了現代學校懲罰制度與傳統學校懲罰的不同,認為在基于社會嚴重對立的舊學校里懲罰已變成了暴力,成了對學生人格的殘酷侮辱,而現代學校制度應起積極的教育作用。他反復強調,“懲罰本身不是目的'”、“其內容并不重要”,使用懲罰應考慮到其教育效果;“懲罰應當是教育”,應使被罰者“真正認識到為什么要懲罰他,并且理解懲罰的意義”。
教育是出自于“愛”的,對學生的懲戒一定要出于“愛”的目的,并事后要讓學生知道,如果為了懲戒而懲戒,讓學生感受不到你的關心、愛護,你的懲戒不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學生反感,造成師生敵對,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對學生的懲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的情況下進行,教師一定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做到學生著急,老師不急,等情緒冷靜下來再進行處理!
在教育學生過程中,老師適度行使懲戒權,學校、社會、老師、家長在相對統一的規則面前,可以減少互相間矛盾。但對我們教師來說,一定要全面理解《規則》,首先要明白懲戒只是一種教育手段,目的仍是為教育培養學生成人成才。二是一定把握懲戒的度。三是在懲戒學生中,一定要遵守法律,嚴守職業道德,《規則》中"七類不當教育行為"決不為。
好的教育,必然是寬嚴相濟、獎懲分明的;好的老師,必然是管教同步、嚴慈同體的。成就孩子最好的方式,必然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一起為了孩子的教育而發力!好的教育一定是以最恰當的方式,把孩子引向更好的路。老師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但家長也要配合,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老師的愛,必然是寬嚴并濟、獎懲分明的;老師對于教育的信念,從來不曾改變。老師的良苦用心,全都融合在對孩子的“教”與“管”中。
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耐心”、“引導”、“說服”的。教育懲戒權的意義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懲戒,因此,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而不是把學生治服。還有一句話,學生犯點錯誤是很正常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如果一個教師能走進學生的心中,讓學生真正服你,那么,這個教師也無需用教育懲戒來為自己壯膽。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當中,對學生的關愛和懲戒占了很大的比重。而怎樣去進行合理的懲戒對于老師、學校和家長來說都是一個難題。要考慮怎樣的懲戒方式可以正確且成功的改變孩子不良行為習慣,而并非單純以片面的懲罰行為施加到學生的身上。在教育懲戒中,要使學生明錯、知錯、改錯,要使學生知理明理。懲戒方式要合理,做到嚴慈并濟。
如何才能更好地運用教育懲戒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應該是我們每個教育人應該思考的問題。對學生的懲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緒激動的情況下進行。我們一定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做到學生著急我們不急,等情緒冷靜下來再進行處理。這樣處理時就會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過激行為,不會造成不可控的后果。對學生的懲戒應盡量避免公眾場合,如果對學生懲戒會使學生失去顏面。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14
在教育學生時,作為教師應該本著育人的原則進行合理教育懲戒,不得違反相關規定。中小學生的`身心尚處在發展階段,他們的價值觀沒有完全形成,所以教師不得采用非合理方式對待學生,而是要在教育學生改正錯誤的同時促進其養成正確的價值觀。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方式方法,提高自己正確履行職責的意識與能力。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15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充分體現了依法治國的理念,同時也體現出國家對教育懲戒問題的高度關注和對祖國下一代的精心呵護。教育懲戒的意義在于教育而非懲戒,教育懲戒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而不是把學生制服。這項規則的出臺既詳細規定了教師的行為也保護了學生的利益;既貫徹了減負的政策也維護了學生們身心健康的發展。
基于兒童立場,學生有犯錯或違反課堂教學的不當行為,教師有懲戒學生的權利,但是懲戒需有度——適度和溫度。根據具體學情和事情對待,教師應恰當的'引導教育,讓學生意識到錯誤的同時,給予學生改正的機會,不能借此大肆貶低學生,傷害學生自尊。對于行為嚴重惡劣的學生,希望家校育人合力、合作管理,家長的支持,能讓孩子改正的決心和態度更高效。讓我們的孩子向善、向上、向好、向陽成長!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心得體會01-12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心得體會05-23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的心得體會11-29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心得體會12-14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心得體會03-07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心得體會范文04-19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心得體會范文04-29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心得體會(精選15篇)01-12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心得體會15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