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

時間:2023-02-28 14:49:24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風家教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1

  我國歷史上,家國一體的社會結構,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承載著重要的使命和職能。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端。”家風連著黨風政風,家風是抵御腐敗的一道重要防線。

  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孟子講到:“天下之本在于國,國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

  “正家,而天下定矣”中華文明根植于農耕文明。從中國特色的農事節氣,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從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奪天工的農業景觀;從鄉土氣息的節慶活動,到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從耕讀傳承,父慈子孝的祖傳家訓,到鄰里守望,誠信重禮的鄉風民俗,等等,都是中華文化的鮮明標簽,都承載著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家風連著黨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擇鄰而居的故事代代流傳,家風展現的是一個家庭甚至家族的道德風貌,也是每位家庭成員成長、成熟的“指向標”和“定盤星”,從孔子庭訓“不學禮無以立”到諸葛亮誡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從岳母刺字激勵精忠報國至朱子家訓“恒念物力維艱”一個個家訓故事,承載著祖輩對后代的希望與囑托,北宋楊家興隆三代,將帥滿門,從忠肝義膽戰功卓著,不由讓人感嘆“楊家兒孫,無論將宦必以精血肝膽報國”之家風的分量。

  在某種意義上,家風和家教,構成了獨具家庭特色的“道德共同體”,成長于克勤克儉,崇儉抑奢的家風環境,自會多一份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的主動;沐浴著謙虛謹慎,律己以嚴的家教熏陶也會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覺。

  從家國情懷的深明大義到知書達理的人情練達,再到品學兼優的素質養成,無不仰賴其滋養和浸潤,對黨員干部來說,加強家風建設,傳承優良家風,具有更重要的意義,一方面,黨員干部廉潔修身,廉潔齊家,有利于純正黨風,端正政風,帶動民風;另一方面,黨員干部帶頭樹立好家風,可以很好地回應人民群眾對家庭建設的新期盼新需求,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培養時代新人,紅色傳人。在培育優良家風方面,老一輩革命家和先進模范人物為我們作出了榜樣,立起了標桿,毛澤東對家屬子女的要求一向嚴格謹慎,一方面要求子女努力向上,關心他人;另一方面能夠堅持原則,不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為子女謀職位,在家庭成員中也是自己以身作則,關愛他人,解危救困。周恩來夫婦沒有給親屬留下一磚一瓦,一線一物,卻留下了淡泊名利、自強自立的“十條家規”。劉少奇十分重視子女世界觀的改造,要求孩子們樹立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要堅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堅決同各種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作斗爭,防止“枕邊風”成為貪腐的導火索,繼承革命前輩的好家風好作風,當好家庭課堂的建設者示范者。

  家風影響著國家風氣的養成,一個家庭的精神風貌,是社會和國家風氣的縮影,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家教家風,既是延續中華文化血脈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應有之義。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2

  說起家風,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生活靠自己。這感受的由來還要從父輩們的事情說起。

  我爸爸兄弟三個。由于家庭貧窮,我爸老大,必須回農村老家照顧弟弟們上學,放棄了在南海艦隊留員(當年全軍只有一個名額)。我的叔叔們比較爭氣,都考學出去了,大叔在濰坊電廠,小叔在河口區政府。叔叔們參加工作后,條件都逐漸的好了起來,可是家里從來不給他們添麻煩,要求不做違背原則上的事情,家風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形成了。

  小時候,家里種蘋果園,叔叔想通過單位給幫忙處理一些蘋果,爸爸每次都是拒絕了。因為他的原則是——違背原則的事不要做,掙錢要賺踏實錢。

  后來,我和我哥逐漸長大,一直沒有享受到"有關系"的好處。我大叔當時在濰坊電廠電校當校長,上完電校即可安排在電廠上班。能有到電廠上班的機會在那時別人都很羨慕,說我家以后孩子上班沒有問題了,但是我爸不讓我們去,說別人誰去不管,你們就是不能去,要好好的學習,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

  在此后的'幾年里,我度過了艱難的求學之路。參加工作以后,我起初也想通過長輩的關系,能夠給找個好點的工作,但是被叔叔拒絕了,自己出去闖蕩吧,不然早晚就吃虧的。

  當時我還非常的生氣,很羨慕別人的親戚朋友給找的"捷徑",感覺比別人高人一頭樣子,特別是在我們村里也有個在電廠上班的同姓叔叔,給老家兄弟們又是找工作,又是幫忙做生意什么的。就在前年的時候,那個同姓的叔(正處級干部)被檢察院帶走了。這時才深刻的體會到,父輩們堅持不照顧、不走捷徑,而是給予最大的支持和幫助,方乃順利走好人生之路。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3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從古至今,《誡子書》、《勉諭兒輩》、《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

  作為一個尋常百姓家,我的家風就是“踏實做事、真誠待人。”生活中,言出必行,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有損他人的事。即:做好事,當好人。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家人,先管好小家才能影響大家。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家風家規是代代相傳的精神滋養。對人的成長而言,家風、學風、社會風氣的影響,有一個不斷進階的過程。家風主要是對人生的啟蒙,學風是對人生的充電,社會風氣則是對人生的淬煉。

  從當前來看,家風與學風的銜接,是亟待研究的問題。只有二者互為補充,個人才有強大的精神積淀去閱讀社會。日前,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工會在北京四中舉辦了以“黼國黻家,櫛風沐雨”為主題的家風大家談活動,教育專家與學校師生一道,暢談家庭教育心得,共論家風建設路徑。現摘編幾篇,與讀者分享。

  別失去欣賞孩子的能力。《朱子治家格言》中有這樣一句話: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余歡。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一個良好的親子關系。否則,再好的教育理念都無法實施。然而,許多父母隨著孩子的成長,慢慢地失去了欣賞孩子的能力,這讓良好的親子關系也失去了依存。

  父母不欣賞孩子的原因,一是現實與期望的差距,二是面子。有人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久而久之,覺得孩子一無是處。經常有家長說這樣的.話:你看你,都考成這樣了,還天天美!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馬拉松比賽的話,小學或初中階段相當于前5公里。42公里的比賽,前5公里跑第一名或最后一名,重要嗎?

  作為過來人,教育者和家長其實都清楚,一個人未來的發展,與小學或中學時代的考試分數不能畫等號。可是做家長的,怎么就在孩子的分數面前失去理智,讓憤怒扭曲了人性,讓自己失去了欣賞孩子進步與成長的能力呢?

  以胸中格局行不言之教。在優秀的家長身上,能發現共同的特點:比如夫妻恩愛和諧,帶給孩子陽光心態和安全感,孩子也會對他人更信賴與親近。比如家長有長遠的眼光和格局,更重視孩子心靈的成長,不是光看眼前的成績,也不只是關心孩子的物質需求。家長自己或工作中有追求,或生活中有情趣,能行不言之教。再有,就是尊重孩子,給孩子充分的信任,支持孩子的嘗試,與孩子溝通順暢。

  家庭和學校應該是攜手的關系,方向是一致的: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在家庭教育層面,學校可以做一些積極的引導,幫助孩子了解家庭,促進家庭成員間的溝通。一直以來,我覺得最樸實也最動人的一句宣傳語是:高高興興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我們每天都會走出去,然后又歸來,起點和終點都是家。讓家成為一個最好的歸宿,是我們共同的愿望。

  家對每一個成員的期許,首先就是平安,是快樂。我想和家長共勉的是:不要太早放棄自己,從豐富自己開始創造生活,為孩子樹立榜樣。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4

  家風,作為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更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態度、價值理念、文化氛圍、處世之道,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的保證,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

  家風是什么?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氛圍,它是存在的,不可否認,并且家庭的每個人都浸染其中。每個人身上都會打上這個家庭家風的印記。家風的好壞甚至直接影響了后代在社會上的發展。雖然這些事情都不絕對,但古往今來,這個道理都依舊存在著。格里梅爾斯豪森說過,沒有教養,沒有學識,沒有實踐的人的心靈好比一塊田地,這塊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經耕耘和播種,也是結不出果實來的。

  古往今來,那些歷史上優秀的名人往往都有優秀的家風及教育。

  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于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 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于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曾任過美國總統的`里根,不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嚴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絕不讓他們依賴父母。兒子失業后,一邊尋找工作,一邊靠領取救濟金度日。

  在我的家庭里我的父母雖然沒有高深的學問,但是他們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來感染著我和妹妹。我們家一直堅信勤為本,只要踏踏實實,付出必定有所回報,父母勤勤懇懇在鄉下做著他們的小本生意,做買賣有點“大大咧咧”,零頭不要了,稱高了就這樣吧,這個不值什么錢,你拿上用吧,因為這種經營風格,小本買賣做的紅紅火火,不僅供我和妹妹讀大學,還在縣城買了房。我當年讀高中,也算是聞雞起舞者,每天沉浸在題海戰中,無論天氣變幻,我不覺得冷,也不覺得熱,一心只讀“高考書”,最終以理想的成績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學;妹妹亦是如此,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培養出兩個本科生,這在村里是何等榮耀的事,父母一時間成為人人羨慕的對象。現在想想,我和妹妹性格之中那些勤懇的因素確實是受父母持家的影響而來的。而且會影響我們一生,在我們一生中都會起著積極的作用,我特別希望我能將這種積極的東西傳給我的孩子。

  謝謝父母對我身體力行的教導,你們也許是不起眼的小農民,卻是我和妹妹人生最好的導師。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5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家風也是一個家庭幸福美滿、萬事興旺,社會穩定和諧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部分。良好的家風是祖祖輩輩、子子孫孫一代又一代人的勤勤懇懇、恪守組訓傳承下來的道德風貌和審美風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小小”家風,作用巨大,言傳身教、樹立良好家風是黨員干部應當擔負起的責任和義務。

  做好“領頭羊”,以身作則,當好表率者。“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黨員干部既是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領頭羊”,也是推進社會和諧風氣的“領頭雁”,應當自覺以身作則,嚴于律己,以良好家風作為作風表率。堅定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頭腦清醒,堅定立場;牢記初心使命,在大風大浪中不斷拼搏,奮勇向前;奮勇擔當責任,在困難挫折面前敢于沖鋒在前,守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廣大黨員干部要從自身做起,修身律己,內外一致,主動為子女、家人樹立起遵紀守法、艱苦奮斗、愛國奉獻、自食其力的良好家風習氣,立起一面優良家風的旗幟,從一面小小“家風旗”做起,到巍巍的“國風譜”形成,讓良好家風在中華大地蓬勃生長。

  做好“持規者”,嚴立家規,當好建設者。“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社會穩定、國家富有、人民幸福的國家一定離不開完善的法治、優良的國風,一個家道興盛、和順美滿的家庭也離不開良好的家風、嚴格的家規。黨員干部作為優良家風建設的“持規者”,應重視家教,加強對家人的責任教育,重視家人道德觀念、家庭美德,更要重視家人的'權力觀、利益觀。要嚴立家規,制定有利于促進家庭和諧、弘揚社會傳統美德以及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家規家訓,約束家人和自己的行為舉止、言談,為建設良好的家風國風貢獻力量。要嚴以持家,加強子女教育、培養子女良好品質,及時糾正子女在成長過程中不好的行為習慣,時時耳提面命,從嚴治家,只有做好一個小家家風的“持規者”,才能當好一個大國國風的建設者。

  做好“傳經人”,繼承創新,當好傳承者。薪旺萬代家業隆,火留子孫沐春風。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在家風建設上,黨員干部不僅要做“領頭羊”“持規者”,更要做“傳經人”“傳薪者”。在家風建設的過程中,要注重優良家風、優秀家訓的繼承與創新,積極借鑒吸取優秀文化、社會傳統家風中營養元素。將《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優良的家風、舊訓融入家風建設中,將黨的優良作風,老一輩革命家奮力拼搏、迎難而上、敢于犧牲的精神傳承下來,將共產黨人甘于奉獻、大公無私的精神傳承下來,讓古人舊訓、愛國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家風既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每一個小家庭做好優良家風的傳承者,社會就能充盈著慢慢的“正能量”。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6

  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女士,日前在搜狐網、搜狐教育主辦的《國之崛起、因教而變》盛典的演講中,呼吁重建中國的家教與門風,具體為:讓孩子回到常識,明辨是非;教孩子為自己買單;讓孩子充分信任科學與技術。讓我們一起傾聽一個學者一個媽媽,怎么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來解讀家教和門風?

  以下為于丹演講文字:

  我們所探討的教育,大教育的概念,它既不是教育部門,也不是各個地方教育局的,甚至不是哪個學校,不是哪個校長和老師的。真正的教育是每個人在為未來做的事情,而這件事情我想是教育始于父母之心,我們以父母之心怎么對待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怎么對待我們這個國家原來一直保持的家教與門風。我還想特別說明一點,家教、門風這件事情和我們的知識水準、學歷水平幾乎沒有多大的關聯。因為中國門風最純正的是在農民家庭,而我們正在一個都市化進程中,太多的鄉村解體,那么多新的都市崛起,我們的生活水平是在直線上升的,但是我們的倫理水平不能直接去刷底線。我們在20xx年痛心疾首的社會事件是不少的,雖然任何一個時代都會有犯罪的行為,但是真正讓我們驚訝的不是這些行為的數量,而是這些行為的性質。

  我們要問一問,到底怎么了?我們今天的各種教育,包括最新的在線教育模式,比如網絡的公開課程。這一切使我們都在歡欣雀躍。但是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做什么呢?我們為什么在今天還有很多公共空間的暴力,包括網絡上的暴力,這些東西的深層原因是什么?我并不認為當我們的專業知識提升了,我們就一定能夠獲得人的自我確認能力和自我行為的規范性。所以我在這里要呼吁中國家教、門風的重建,那么這里面有幾個具體的呼吁:

  讓孩子回到常識,明辨是非

  第一點,就是讓我們的孩子回到常識,明辨是非。大家知道幼兒園的小孩子都是守秩序的,他們干什么都排隊,他們都是懂禮貌的,見到大人都打招呼。小孩后來不打招呼,因為大人總不理他們,小孩后來為什么變得不講規矩,因為看到了我們成長的社會。大家說反腐倡廉,打了那么多貪官,那么受賄行賄是怎么回事?行賄的人無非想在官職上加一個塞兒,走到他沒有序列的位置上,今天有多少人在加塞,有多少人破壞秩序,有多少人自我膨脹侵害他人權益,甚至毫無敬畏,毫無顧及侵害到他人生命權和生活權。孩子得到東西是要分享的,我們不希望孩子一旦長大了,就笑話自己的幼稚,其實一個民族不能數典忘祖,一個人永遠不要笑話自己的童年,因為童年學的是做人的規矩。我還說到了明辨是非,大家知道在孟子的時候,他把孔子所講的仁義禮智四個概念重新定義,因為信是后來加上的,孟子怎么解讀,都歸結到一顆初心,本心。所謂仁愛,無非就是一個側隱之心;那么所謂的大意,無非就是一個羞惡之心;所謂禮就是恭敬辭讓之心;所謂智是什么,智在他看來不是知識,而是是非之心。我也想說,在今天我們的知識教育如此發達的時代,知識等同于智慧嗎?智慧是是非之心嗎?讓我們回到原點。

  這個概念從孟子一直到明代大儒王守仁,大家知道他所提出的新學,最重要的觀點是知良知,王守仁也說良知只是個是非之心。從孟子到王陽明,孔孟諸王走過的這條路給我們一個基本判斷,智慧是要明辨是非,用農民的話說更明白,得知道好歹。我一直認為中國農耕文明是明辨是非知道好歹,因為大家去看很多村子,都有一些目不識丁的大娘或奶奶,家家戶戶鄰里吵架了,家庭糾紛了,孩子不念書,都擰到老太太面前,老太太雖然不識字,但是明事理,說得大家心悅誠服,起碼告訴孩子不敢傷天害理,但是今天不敢明辨是非嗎?各種各樣例子我不想舉了,但是我的家教是教孩子回到常識,明辨是非的,這是第一點。家教要教孩子為自己買單

  第二點我想說家教要教孩子為自己買單,一個孩子從小就要有這個意識。現在看到有很多人,怨制度、社會、他人,那么為什么那么憤怒?我也承認這個社會,這個制度都有要改進的空間,但是有很多過度的埋怨,有一個深層原因是這個人覺得我對自己氣餒,我沒有能力為自己買單。那么為自己買單這件事情要從多角度培養,現在我們中國有一個特殊的國情,雖然說今年剛剛實行單獨二胎放開,但是我們的獨生子女還是絕大多數。而在中國獨生子女由隔輩撫養又是一個更多的現象。太多的獨生子女是姥姥和奶奶抱大的,而老年人抱的這個孩子,就會在他眨巴眨巴學步的時候,一下絆到桌子腿,摔倒本來摔不疼,但是奶奶一把抱起來,跺地,這個破桌子,破椅子絆疼我寶寶了,它太壞,然后打它。潛意識里讓小小的孩子就覺得我的一個意外,一個痛苦,一定要有受責備的替我受過,替我買單的一個對象,孩子是這樣長大的。

  前幾天接受一個采訪,齊魯晚報說山東一個大學服務員自發吃大學生剩飯,因為剩飯太多了,問我怎么看這個現象。現在太多的孩子不知道“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前兩天參加《漢字英雄》,有一個環節問“有什么東西是由地里長出來的”,有一個很可愛的孩子,居然寫了一個大餅的“餅”。現在的孩子真的不知道米面糧是怎么來的。因為都是從超市買的,誰還知道農耕文明的辛苦,誰還知道四季是怎么回事。另外一條是看一個奶奶給孫子盛飯,唯恐盛不夠,寶貝你先吃,吃不完奶奶給你打掃。這樣長大的孩子會到大學里突然懂節約嗎?這件事情不是社會風氣,學校風氣轉得過來的,這是家教的事情。所以什么才是我們的是非之心啊。

  王守仁在十歲的時候說長大了要做圣賢,做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大丈夫,長大當大官人,當大官,如果僅僅以這個為導向,孩子在家里就失去是非之心,在學校代償教育是補償不了讓孩子明辨是非的。

  讓孩子充分信任科學與技術

  第三點我想說不管什么家庭,都應該讓孩子充分的信任科學與藝術,信任科學可以讓人避免無知,信任藝術可以讓人活得有趣。我想科學的觀念和藝術的素養是他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素質,而不是成為哪種人的必備技能。我們剛才其實有老師一直在討論教育的功利與去功利化的問題,大家別老說學校現在改應試教育,要提倡素質教育,我想真正的素質教育是在家里,一個家長讓孩子信任什么是素質。

  科學也是素質,但常常陷入各種恐慌,關于食品安全、血液安全,關于各式各樣的不安全,但是有一些恐慌是偽命題,如果你真的懂科學,不會陷落于一種因為愚昧而產生的偽命題恐慌。我們要擔心的要解決的真實的存在的命題已經不少了。如果我們連個說明書都不會看,如果有一些科學審慎的培養分析,最后會陷入一種人云亦云的,哪怕他的數學成績不及格,這件事情并不管他是否信任科學。信任科學是家教要傳遞的一種態度。

  另外要信任藝術,動不動告訴孩子,彈琴可以加分,跳舞可以考級。現在所有加分都瘦身了,真的讓這樣的事情變得純粹了,不是像學泥瓦匠一樣學一門手藝,而是讓這個人哪怕最孤獨,最具挫折感的時候,活得有尊嚴,活得自己有樂趣。

  我一直喜歡《浮生六記》,一個女子心中如癡如畫,和丈夫喝著那么粗劣的茶葉,可以把茶葉放在未開的蓮花中,用繩子綁上,早上露水未干拿下來,第二天晚上月光下再放一朵花,這樣連續三天把粗野的葉子喝出清香的蓮花的味道。

  這是什么,這是藝術,藝術不見得要考級,而是一個人能夠在平凡的樸素的日子中活得生機盎然的能力。所以我最后還要呼吁一下,家長要讓我們的孩子到任何時候都堅信,做個善良的人不吃虧。因為這個世界變化太快,很多人在一件小事上可能不占便宜,但是要從長遠來看。社會上誘導不善良的力量太強大了,現在沒有農村宗廟祠堂,不能讓一個孩子給祖宗牌位跪下,面對倫理最大的力量來自于他的父母,父母要給他的必生堅持的信念,就是做個善良的人,仍然樸實。20xx年的歲末,我以父母之心向大家呼吁:重建中國的家教與門風。讓我們的明辨是非仍然是這個民族的頂級大智慧,讓我們回到常識,能夠讓我們不被偽命題綁架,讓我們遵守秩序,讓我們做一個有尊嚴的公民,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學習為自己買單。因為不犯錯是不可能的,但是能認錯比不犯錯重要,會改錯比能認錯更重要,這是一種責任和擔當。一個不能對自己擔當的孩子,是沒有辦法去面對未來的這個社會的。那么更重要的一點,是讓他們篤信科學與藝術。他們在面對這個大變化時代的時候,永遠堅持一些萬變中的不變,那就是人性的善良。當這樣的家教和門風建立起來的時候,教育就不僅僅是教育機構的事情,它是我們所有的父母在自己家里隨時隨地用言傳用身教所傳遞出來的一份信念,這樣的信念可以讓我們有理由祝福更好的20xx年。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7

  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是我們每一個家庭的責任擔當,更是我們黨員干部的責任擔當。黨員干部樹立良好家風,要以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給家人一個榜樣。

  在湖南省永興縣,至今流傳著大將黃克誠的家風故事。說黃老奔走革命,40多歲才有了孩子,舐犢情深較之常人更甚,但是他對子女要求卻十分嚴格,曾給子女們立過許多家規:“你們要學革命,不要學世故。千萬不可不學革命,卻把世故學會了。”“你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奮斗成才,不要靠我的什么關系、后門,我黃克誠是沒有什么后門可走的。”“小汽車是國家配給我辦公用的,不能私用。”

  何謂家風?《辭海》中解釋:“家風,猶門風。指一家的傳統作風、風尚。”我國是一個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崇尚操守廉潔之風。在豐富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關于治家的經典語言,如“上梁不正下梁歪”“撒什么種子開什么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等等,講的都是家風對一個人的`影響。由此看來,良好的家風,猶如一棵小樹成長時所需的空氣、土壤、陽光、水分,只有這些具備時,小樹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才能成為棟梁之材。

  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做人態度和做事方法,作為黨員領導干部來說,家風還連著作風,影響著黨風、政風。家風正則作風優、黨風清、政風淳,家風不正,就容易滋生腐敗。縱觀領導干部貪腐的案例,大多數背后都是家風不好,妻子兒女品德不端,有人將會利用家庭的弱點作為攻擊的突破口,如向黨員干部家人行賄,拽其邁入貪腐之門,走上貪腐之路。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的就是一個人把家庭經營好了,才能把國家治理好,社會才會和諧,天下才會太平。作為黨員干部,只有樹立良好的家風,才能樹立純潔的黨風、政風,才能抒寫親民愛民的奉獻篇章。黨員干部樹立良好家風,要常修家風之課。

  一方面要言行一致,做好子女的榜樣。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在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作為黨的`領導干部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家人的榜樣,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經常自警、自醒、自律,作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表率,做到家里家外一個樣,要“立言立行”,做好子女的榜樣。

  另一方面要從嚴治家,在親情中升華。家事不是小事,“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對領導干部來說,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應注意抓好家風,對自己的配偶子女,經常進行政治思想與理想信念教育,一旦發現有不好的苗頭出現時,要及時制止,給予批評指正,如果家人確實出現了違背黨紀國法的情況時,決不包庇袒護,在生活、工作中,時時處處,帶頭樹立好榜樣。

  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親屬樹立正確價值觀,也才能端正家風,建設新時代的家風文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升華。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8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訓家風家家都有。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

  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有些人的家規是有據可依的古法門規,有的是口口相傳的.人生哲理,但每個家庭的家規不論深淺,卻都是我們的精神財富。世上有千千萬萬個家庭,也有千千萬萬種家風,可我家的家風卻很平凡,即不包含古法門規也不包括人生哲理,但卻會讓人學會怎樣做一個人。

  父母從小教育我,可以不成才但不能不成人。一個人只有先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才能為社會做貢獻,才能成才。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道德底線都做不到,成了才也是給國家和人名添麻煩。俗話說得好“可以做學渣,但不能做人;可以不成才,但不能不成人”。比如說“馬加事件”“清華大學劉海洋事件”就是很好的證明,這兩位都有著很好的成績,但結果卻令人深思。所以父母教育我要尊老愛幼,上學要認真學習,要愛護環境衛生,不打架不罵人,要正派,正直,品行端正,不損人利己,尊重他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在小的方面,父母教育我,不是我的東西不能隨便拿。這一點深受父親的影響,父親在當兵期間,部隊改編,一些軍用物資例如望遠鏡等物品管理混亂,很多人都會自己留下一個。但父親全部上報,除了部隊分配給個人的物品外沒有多拿一件。而我也在父親的影響下,養成了這種意識,對于別人的東西送不亂拿,自己想要的可以找父母要。這也是我的家風。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9

  立家風樹德行

  家是人們最溫馨的港灣,給予人們溫暖。但是家也要有家的規矩,老人們常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他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這些建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特的特色。

  好的家風,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的保證,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

  人們常說:百善孝為先!我們家的家風便是孝字當頭。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常常對我們講:“一個人有孝心,要有孝道,要愛長輩,要感謝長輩的撫養教育。一個沒有孝心的人,是可恥的人,是沒有道德的人。”爸爸媽媽常常為我們講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等故事,讓我們明白動物尚且知道感恩父母,何況我們人類,更應該感恩父母,孝敬長輩。爸爸和媽媽是孝敬長輩的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長輩都不愛,那么他還愛什么?所以至今我們一家四代還都生活在一起,父母年齡漸老,奶奶早已年逾耄耋,我想此時陪伴才是最好的關愛。

  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由于父親也是教師,所以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做人做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榜樣是最好的教育,我始終牢記父母為我樹立的榜樣,他們雖然平凡普通,卻給了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從事教育工作以來,父母時常提醒我,做教育工作,必須自身清凈,潔身自好。父母的叮囑,讓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師德的重要性,除了主動搞好教育教學工作之外,我嚴格自律潔身自好,維護教師形象。

  作為教師,家風連著師德。作為教師,治好家、樹立良好家風,絕不只是個人的家務事,而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家風雖是一家之風范,但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從這點講家風對國家、社會的影響也很大。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10

  家風是什么?

  家風,是一個家庭中的良好習慣和優秀品質,是家族中長輩對后輩的默默影響,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我家就是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

  媽媽告訴我,做人一定要孝順。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從小,媽媽就告訴我要學會孝敬長輩。記得兩三歲那年吃團圓飯,看著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我垂涎三尺,忍不住伸出筷子去夾。這時爸爸媽媽立刻制止了我,語重心長地說:“我們要學會尊敬長輩,好吃的東西,一定要等爺爺奶奶他們來才能一起吃!”當時的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雖然那時還不明白話中的真正含義,但我還是乖巧地安安靜靜地等長輩們來。從那以后,“孝”的種子深深地埋進了我的心里,漸漸生根發芽。

  外婆身體不好,行動不便,需要人照顧。只要一有空,媽媽就會帶著我去看外婆。由于外婆說話不太清楚,媽媽總是貼近外婆細心聆聽,猜測外婆的意思,陪她聊天,耐心地照顧她。媽媽用她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孝”的含義。此時,“孝”的種子已在我心里開花結果。現在我們中學生,并不能也沒必要為父母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而孝敬父母,應從日常的小事做起,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爸爸說,為人處世要講禮。

  “禮”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小家人就教育我要講文明懂禮貌。一次爸爸帶我出去玩,要問路。于是爸爸微笑著向一位叔叔走去,“您好,請問附近的……”那位叔叔看上去比爸爸還年輕呢,爸爸仍用了尊稱,最后還不忘說“謝謝”。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個微笑,一句感謝,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帶給他人溫暖和尊重,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以后不管在家在外我都會牢記家風,注意禮儀。

  奶奶教育我,要勤儉節約,勤勞能干。

  奶奶是個勤快的人,每天都會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條。以前我吃飯總是掉飯,“天上一半,地上一半”,奶奶就語重心長地告訴我粒粒皆辛苦,不要浪費糧食。奶奶心靈手巧,總是修復舊物。被子這里縫縫那里補補便繼續蓋,衣服也是打著補丁。奶奶還特別有創意,經常舊物改造,廢物利用。做衣服剩下的布料可以縫一個小枕套,奶粉罐綁在一起又是一個凳子。從奶奶手中出來的東西既美觀又實用。她還叮囑我們要隨手關燈關風扇關水龍頭,久而久之,我們都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

  家風還體現在很多方面,在家人的言傳身教中,我還學會了做人要善良、寬容、誠實等等,我會銘記家風,并將家風發揚大!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11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精神道德的沉淀,是世代傳承、經久不息的文化品格。家風純正,社會風氣才能積極向上。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要把做合格黨員的要求融入家庭文化建設,推動黨員干部自覺立好家規、正好家風、處好家事、管好家人,涵養優良家風,促進黨風政風。

  重表率,做清澈家風的“領跑者”。黨員干部正家風,首先就是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時時處處為家人做表率。要充分認識家風和黨風、政風、民風的緊密聯系,樹信念、強黨性,培養高尚情操,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俗話說,身教重于言傳,只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行得正、坐得端,常懷敬畏自省之心,帶頭遵紀守法、勤政愛民,表里如一地踐行黨員干部應遵循的要求和準則,甘于吃苦、樂于奉獻、勇于擔當,以優秀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人格魅力贏得家人尊敬、信賴和支持,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帶動家庭成員,引領清澈家風。

  重規矩,做嚴實家風的“定立者”。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個家庭為人做事的.規矩。黨員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黨員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家風正方能作風正,建設嚴實家風,是黨員干部的職責和使命。要在清正家風上下實在功夫,管好家里的人,立好家中的“法”,對家人嚴格要求,防微杜漸,做到從嚴治家、公私分明、公權為民。與家庭成員共同討論制定家規家訓,引導教育家人牢記黨紀國法,提高認識水平,明辨是非曲直,抵制歪風邪氣,在相互關懷、相互監督、相互提醒中逐步形成風清氣正、從嚴從實的良好家風。

  重傳統,做敦厚家風的“繼承者”。中華民族歷史燦爛悠久,有著千百年重視家風的傳統,孕育了許許多多至今依然影響深遠的優秀品質和良好家風。從古到今,歷代先賢、名人大家大都十分看重家風家訓,忠義并舉、勤儉治家、謙誠禮讓、敬老孝親等,這些家風家訓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蘊含著深厚的文化營養,歷久彌新,被代代人稱頌和弘揚。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當代共產黨員的先進典型,也用他們鞠躬盡瘁、一心為民的情懷和艱苦奮斗的作風,為后人留下了動人家風和磅礴的精神力量,黨員干部要傳承這些好家風,用家風教育和感染每一位家庭成員。

  重納新,做新型家風的“開創者”。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當前傳統的家庭文化受到各種新變化的沖擊,家風的影響力正在逐漸弱化,然而面對新問題、新情況層出不窮的現實,在當今“小家庭時代”,重拾家風尤為重要。“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黨員干部要帶頭開創新型家風,與時俱進,吐故納新,剝離落后保守,倡導開放多元,將傳統家風融入時代精神內涵。只有每個家庭都散發出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社會才能文明進步、和諧發展。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12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要求“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一個人為人處世、待人及物的原則和干事創業的態度,都受到家風潛移默化的影響。好的家風能促進形成良好的黨風政風,對社會風氣也有一定的示范效應。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風建設。由古至今流傳下來很多關于家風家訓家規的經典故事,不少好的家風也在一代代的傳承中,成了一個家族興盛的基石,成了一個地方的特色文化。好家風潤物無聲,似涓涓細流,匯聚成了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漢時期,太守羊續帶頭抵制奢靡之風,以“懸魚”之舉告誡前來阿諛奉承的人,“懸魚太守”的故事流傳開來后,人們常在建筑裝飾構件用“懸魚”圖案以示清廉之意,“戶戶懸魚”更成了良好社會風氣的寫照。由此可見,好的家風是一股強大的正能量,能抵御不良風氣的侵襲,更能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導向。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13

  每當讀起“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家風故事,無不為古人家風所感動,感佩家風里詮釋的品德品質,探略家風故事背后的“精神密碼”,感喟家風家訓中對后代的警醒和鞭策。

  “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年少時,捧讀那些流傳已久的故事,總感覺家風是名門顯貴之家特有的精神符號。隨著年齡增長,在回望時方醒悟,原來,家風在自己的生活中,以一種不經意、不張揚、不顯眼的方式,默默地陪伴著自己的成長路。那些藏在父母言傳身教中的言行,以及形成的“不成文的規矩”、為人處世的準則和要求,正是我們尋常百姓的家風,在潛移默化指引著我們前行。

  家風無聲化“和美”,滋潤我們和善待人、美美與共。雖然父母文化不高,小學,沒畢業就輟學,但并不影響他們做人做事的精神。從記事起,父母總給人感覺每天都充滿干活的激情,充滿對改變生活的追求,充滿著樂觀向上的精神。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家鄉不時有走村串戶的外地手藝人、生意人,大多數人家都因吃不上飯、或者嫌麻煩,拒絕招呼這些人吃飯、歇腳住宿。但父母卻例外,即使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只要走進我們家門,父母都會熱情招待。有時候遇到天災人禍討要糧食的人來到家里,父母還會招呼歇三五天,幫助他們把背運糧食的情況。當我們問及母親,自己家吃飯都顯得捉襟見肘,為什么要接濟別人,她總是說,高祖在世之時,叮囑她要“油鹽柴米放在露天壩”,善待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些做法,也成為了我們要求孩子的一部分。這些待人之道,也在我的生活中延續,并成為與世界、與社會美美與共的秘訣。

  家風無聲化“規矩”,約束我們嚴于律己、清白做人。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教育我們,借別人的東西不但要還,還要記得別人的好;教育我們不要惹是生非,不能倚強凌弱,更不能做偷雞摸狗、違法犯罪和違背公秩良俗之事。記得小時候,鄰居家的小雞跑到我家菜地里,我在驅趕的時候,用石頭把小雞砸傷了,鄰居看到后非常生氣,朝我大聲呵斥。我回到家,母親把自己家的小雞抓來,讓我賠給鄰居家,我認為自己是對的,是鄰居家有錯在先,沒必要賠東西,也不用賠不是。母親心平氣和教育我,說鄰里間和為貴,雖然鄰居家的小雞不該到我家菜地里,但小雞對鄰居家來說,比自己家種的菜要貴重,我們得分清輕重、明晰是非、辨準對錯,別人做錯了,不用和別人吵架,要嚴加約束自己,才不會在生活中對自己、對別人造成傷害。這些看似處理雞毛蒜皮的小事,但點點滴滴的教誨中,是父母立下的做人規矩、成事規范,是指引我們成長成人的“指針”。

  家風無聲化“力量”,激勵我們增長才干、擔當前行。記得小時候,父母帶我到鎮上趕場,最喜歡的就是帶我去場上的新華書店,幫我買一些連環畫、一些故事書,讓我們能夠讀上書。父親給我們講過的故事,記憶最深的就是古人捉螢火蟲當“燈”讀書的故事,以及把頭發綁在梁上讀書的故事,告訴我們讀書的好處。上高中時,家里為了付學費、生活費,已經入不敷出了。正值“打工潮”興起時期,我們提出外出務工、減輕家里負擔,父母非常嚴厲地批評教育我們,說:“讀書考不上大學,是我們的事,是我們對自己不負責任!家里拿不出錢讀書,是大人的事,不用我們操心,也不用分心考慮。”在父母嚴肅的批評中,看著父母堅毅的眼神,我們都靜心下來學習,考上了大學。父母在我們成長路上,用自己理解的道理,引導我們不斷學習,用厚實的擔當扛起促進我們成長成人的重擔。這些于無聲處的引導、于無聲處展示出來的力量,教育、激勵我們不斷奮力前行。

  家風,是一句話中蘊藏的道理;家風,是一件事中潛藏的規范;家風,是時時處處自身言行中展示的形象;家風,是一生一世傳承和守望的精神,是激勵我們成長的力量。家風,就是父母的諄諄告誡,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家風看似樸質,看似簡略,不高深、不精美,但卻受用,卻能滋潤我們心田,讓我們感受到無限的力量,激勵我們去開拓自己人生藍海,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14

  在聽此次專題講座之前,說實話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細致到家風,更多想的是傳統文化,我們中國五千年優秀的、智慧的文化結晶。很有幸最早把傳統文化帶進東勝的是我們公司的王姐,受她的影響和教導,我也學習了很多節課,受益匪淺。

  其實大到傳統文化,小到家風家教,我們都有一個斷層,因為今天的父母大都是70、80后,而傳統文化從我們的父母受_影響就開始斷層了,他們受教的少直接就影響到我們。這是時代因素,我們無法控制,再加上這20來年國內經濟快速發展,大家只顧著追逐經濟效益,從而懈怠了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尤其我們東勝20xx年開始暴富,我回國后的`第一感覺就是人們都很物質化、很浮躁。隨著13年煤價暴跌,人們又開始慢慢清醒,開始追求一些文化心靈的洗禮,學習一些傳統文化。而我們80后也都逐漸成為父母,可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們還有些心智不成熟,我們受教的文化水平普遍不低,可在繼承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文化方面實在汗顏!這時候網絡媒體又快速發展,對國外的一些東西包括教育,我們盲目跟風,跟還跟的不徹底,斷章取義。還有父母那個年代兄弟姐妹很多,到我們這代就很多獨生子女,更別說我們的下一代,一個孩子被四個老人慣得,不恃寵生嬌才怪!國外的東西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適合我們的也有不適合我們的,需要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總之在教育這條路上我們任重道遠,需要不斷的學習積累前進!

  在聽講座的同時我就一邊在想,去山西喬家大院那醒目的“大院匾額”、“大院楹聯”和24字的“六不準”家規,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可喬家足足富了六代,這和他嚴謹的家規、家訓、家風是遠遠分不開的,這飽含智慧的文化是經得起歷史和時間的推敲的!

  昨晚月月的爸爸胃疼不舒服,在我喝水的時候,她主動跑過來說要給爸爸端杯熱水,喝點熱水會好些,我聽了很欣慰很感動!在如今現代的家庭,我們可能不會有什么匾額楹聯的,但要在日常的行為中把一些好的東西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希望我們的孩子在新時代的步伐下善良、勇敢、自信、樂觀!希望我們家長、老師做好“傳、幫、帶”的工作,孩子是天心的驗證,美的極致!民族的未來!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15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

  我家的家風又是什么呢?家中沒有明確的記錄或說法,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家風的理解卻愈發深刻。

  自從我記事以來,我家就是人人羨慕的四世同堂家庭,家中老爺爺、老奶奶、爺爺、奶奶、父母、姐姐和我,還有兩個叔叔、三個姑姑、二爺爺一家人,再遠一點家族成員就更多了。每逢家中有嫁娶等大事,都是一次家族成員的大檢閱。一大家子人團聚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再大的事情在家族成員的集體努下都能圓圓滿滿的完成。

  20xx年,小外甥出生了,圍繞著取名的問題,爸媽還有姐姐、姐夫、我等一家人又圍坐一起討論起來,最后,還是父親一錘定音,“我們這個家庭,人口多,團聚一起沒有矛盾爭端,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我看就叫‘和和’吧”。在父親的提議下,小外甥取名“和和”,象征了我們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和睦”不就是我的家風嗎?家家和和睦睦,方有我們國家的和諧。

  家庭的和睦,來自于每個人都堅守“孝”的信念。孟子在《寡人之于國也》中說“申之以孝悌之義”,作為孟子的后輩,我們家中更是尊奉“百善孝為先”。老爺爺七十多歲時身體不好,臥病在床,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爺爺卻毫無怨言,每日端茶喂飯,必親嘗冷熱,溫度合適才給老爺爺。夏天天熱,爺爺每天必給老爺爺擦洗身體;冬天天冷,一定將炕燒得暖暖和和的。老爺爺晚年雖是久病之軀,卻沒有遭一點罪,他走時是安詳的,因為床前有孝子的陪伴。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確,好的家風,影響著人的成長成才,現在我的兒子也已九歲了,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為了我們國家的和諧,我們更應該傳承優良家風。無論世事如何流轉,讓我們家“盡行孝道,家庭和睦”的家風永遠流傳。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家教家風心得體會04-14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05-26

家教家風作文03-12

家教家風作文03-12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心得體會05-31

家教家風建設主題心得體會12-03

家風家教心得體會14篇06-07

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03-21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心得體會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