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集錦15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1
6月5日我有幸參加了人教版小學英語新課標教材網絡培訓,在整個網絡培訓學習過程中,見識很多,驚喜很多,感悟很多,一些新課標理念讓我耳目一新,嘆為觀止。在短短一天的學習過程中,我學習了新課標的解讀和新課程的解讀,切身體會到了新時期的教學任務和要求,明白了自己肩負的責任。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通過學習,我對教學評價有了較深刻的體會。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英語課程的評價應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實施對教學全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控。
一、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是教學還是評價都應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為出發點。
二、注重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發展的作用
形成性評價的任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因而在教學中,我采取了以下活動:對課堂學習活動評比、學習效果自評、訪談、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與評價、平時測驗等。
三、注重評價結果對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
教師要時刻關注評價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反饋作用。因為反饋信息可以幫助我們知道學生學習的成就、教師教學中的成功之處與不足、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或不足等,幫助我們根據評價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
四、總結
經過培訓,使我更新了觀念,學到了很多知識,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更要深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把學到的知識盡快的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教學方法。盡快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思路,形成自己的成熟的教研教學風格和模式,為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做出應有的貢獻。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2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為期五天的初中英語教師《新課標》教育培訓,通過聆聽專家的專題學術講座,我對《新課標》有了較深刻的了解,對今后自己的英語學科教學觀念上的洗禮和教學技藝上的提升幫助很大。受益匪淺。培訓結束后,我又在家上網學習了《20xx版英語新課程標準》,通過研讀新課標,對比舊課標,我獲得了英語課標方面的很多理論。修訂版課標中,從提“高國民素質”、“促進學生發展”、“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角度來闡釋基礎教育英語課程的意義。刪去了實驗稿課標中“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進一步明確了外語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有助于課程實施者更清晰準確地認識英語課程的性質和價值。
回顧自己英語學科教學,結合這次暑期《新課標》學習,我認為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培養和保持學生較濃的學習興趣,應把握良機,營造英語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增加情感交流互動,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為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新課標》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有基礎、學習潛能、興趣愛好、學習風格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客觀現實。既不能機械地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每個學生,也不能強迫學生學習單一的學習材料。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如何體現這種理念,我認為在英語教學中要進行課內外的“分層指導”,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分配難易不同的作業,提供不同標準的能力訓練和培養,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共同進步。
一是要對課堂內的“提問進行分層”。 對較難的問題可讓學習較好的.學生回答;較容易的問題則讓學習較為困難的學生回答。在探索新問題,鞏固新知識時應以較好學生回答問題為主,這樣可減少回答時的錯誤,澄清認識。在復習檢查已有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時,多讓英語基礎差的學生回答問題,有利于強化對他們的學習督促,有利于了解學習情況,也有利于他們獲得答對問題的成功體驗,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二是要對課堂內的“對話進行分層”。每節課在分組進行free talk時,可出示難易不同程度的談話主題,讓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排演,并輔之以小組競賽、個人爭先賽等活動,以便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是要對課內外的“作業進行分層”。課內外作業可以分為幾個層次,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可根據自身學習能力的高低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比如學困生可只要求識記最常用的四會單詞、句型,能將書上的對話讀下來即可;優等生除了課文的對話、單詞能背誦、默寫外,還要完成課外練習冊上的相關題目。當然,在作業分層的同時,還要積極鼓勵學生,在完成目標作業后,自覺向高層次作業挑戰。
四是要重點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力求采用聽、說、讀、演等多種方式,將英語知識先輸入學生的大腦,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大膽表達,將英語知識輸出大腦。課堂內容也應該豐富多彩,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習得知識。
教學是一門藝術,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供我們套用,只有教師潛心學習,精心鉆研,不斷探索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才能創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彩的課來。我想更多的還需要自己在實際工作中深入課堂,認真踏實的學習和實踐,才能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扎實走好每一步,開辟出一片英語教學的新天地。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3
面對下學期的新教材,新課改勢在必行,很困惑,但是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新課標的理念和精神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
首先,新課標體現了語言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一。 新課標在界定高中英語課程的性質時指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和交流工具,也是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條件,語言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就是說語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特征。語言的工具性眾所周知,那其人文性表現在哪里呢?在我認為語言的人文性主要表現在:
(一) 新課標的理念有利于促進個人發展。新課標之所以不同于以往的教材理念,我認為其學習方式如同學母語和學外語之區別。以往的教材學習主要重視語法知識的教學,側重死記硬背,是一種填塞式的教學。在這樣的狀況下,許多學生都是“高分低能”,在以后的外語學習上,困難重重,最常見的莫過于啞巴英語,這樣的英語學習,思維較為僵化。很多學生在實際運用中無法應用所學的知識,而新課標下的英語學習貼近母語學習,思維較為靈活開放,擺脫了單一的語法的死記硬背,更注重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注重聽、說的實際語言應用。有利于學生心智的發展,特別是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發展。
(二) 新課標教材的內容新穎,貼近生活。新課標的教材內容很具有綜合性,含蓋面廣,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與時代發展緊密聯系。其詞匯,語言表達方式較新穎地道,有助于學生語言運用以及日常交流。
其次,新課程的教材的語法教學與傳統的語法教學不同。 新課程的語法教學與傳統的語法教學最根本的不同是教學目標的不同:新課程語法教學的目標是應用,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外語交際能力。傳統的語法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語法形式,重點是講解和辨析形式的構造,關注的是學生能否掌握結構和形式的變化。其表現在具體以下幾個方面:
(一) 語法教學的內容不同。新課程的語法教學內容包括語法的形式、意義和用法,重視培養學生應用語法形式的'能力;傳統語法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語法的形式和意義,教學重點放在形式上,而忽視用法教學。
(二) 語法結構的呈現方式不同。新課程倡導改革教學和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反對單純知識傳授式的教學方式和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在語法教學中,新課程盡量使用歸納法,即在語境中呈現語法結構,通過對多個例子的觀察,在理解的基礎上由學生分析歸納出語法規則,然后由教師進行補充和總結。而傳統的語法教學一般采用演繹法呈現語法結構,即教師先講解語法規則,告訴學生語法形式,并解釋語法形式所表達的意義,然后根據規則造出句子。
(三) 練習形式不同。新課程語法教學的形式豐富多樣,涉及聽、說、讀、寫多種語言技能。既有口頭練習,又有筆頭練習;不僅注重操練,更注重有意義的練習和交際性的應用。這種把語法知識的教學和語言技能的教學融合在一起的方法,有利于語言知識向語言能力的轉化。而傳統的語法教學練習形式單一,多為缺乏語境的機械練習,使得學生雖然能夠做對語法考題,但在交際中卻不能夠正確使用語法形式進行得體的表達。總之,新的課程標準給我們帶來了諸多全新的理念和教學思路。
以上是我對新課標感觸頗深的兩點。這次培訓學習,給我們老師豎立了教學的航標,我深深的感受到此次新課標培訓意義的深遠和給我們老師帶來的顯著成效。我們會在新課標的精神指引下,努力搞好教學工作,不斷充實完善自己。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4
20xx年5月12日星期四,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于我,特別之處在于,前兩天在長郡雙語參加了命題庫專員的培訓,培訓會上大咖們對課標研讀的分享,其指導意義居然有幸在今天的話題教學課例中得以呈現。時間總是剛剛好。
研討課的話題是TheMid-AutumnFestival,是一堂關于節日的復習課。吳志芳老師首先很有同理心的表示:最近初三學習真的壓力很大,讓我們一起聽音樂放松一下,一首《水調歌頭》英文版響起,我能感覺學生都放松起來,伴著音樂唱幾句真的很傳情,很享受。這是我喜歡的課堂開場方式。接著,吳老師利用KWL閱讀策略,詢問學生對中秋節知道些什么來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快速進入今天學習的主題-中秋節。
讀中環節,基于話題,學生進入細節閱讀,讀取了中秋節的日期、節日活動、食物、食物的寓意以及節日背后的故事和意義。學生讀到的不僅是節日的細節信息,更是如何描述節日的框架。這為之后的以讀促寫活動鋪墊了結構框架和語言儲備。
雖是復習課,吳老師也沒有忽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其中有一些令人深思的問題:
1、DoyouthinkChang’edidtherightthingbytakingthemagicmedicineall?Andwhy?
2、WhatdoyouthinkofthestoryofChang’e?
3、What’sthetruemeaningofMid-AutumnFestival?
我認為這些問題提得非常有價值,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很多版本,最大的不同在于嫦娥到底是主動還是被動服用仙藥,因此曾經我對嫦娥這一角色有著復雜且不明確的感覺。而在此,老師將這個問題拋出來,接納孩子們對此發表的任何觀點和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僅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也掃除了學生心中的疑慮。更重要的,故事以及節日背后的意義也在此得以滲透,那就是對親人的思念以及對團聚的渴望。
在充分閱讀后,學生讀到了描述節日的框架和語言表達,且對每個節日背后的含義有了深度的思考,那么寫作介紹中國傳統節日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學生有話說也有話能說。
感謝葛敏名師工作室,給我們提供了如此多的學習機會。感謝為教育事業辛勤鉆研的老師們,你們的鉆研精神是我們前進的指明燈!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5
初中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要求學生不僅是學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學會怎樣學習。《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英語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學知識與技能、教學思想,獲得廣泛的教學活動經驗感受”。學習成績優秀學生之所以成績優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學習方法比較科學;學習困難學生之所以學習困難,也往往是由于學習方法不當。所以我們老師必須加強學生學法指導。
一, 要更新觀念、改變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所以我們要在備課上多花工夫, 變備教材為備學生.我們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卻很少。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2、上課:教學過程可以說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測的因素,即便我們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學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不僅要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還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個人并不贊同初中英語學習的課堂總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有些重復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系一定要開放,老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系。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展示老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可以鼓勵開放性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我想這樣的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樣也能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得到提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學習的情緒更加飽滿高漲.
二、活躍思維、改變學生學法
要有好的學習習慣,避免機械性學習。有的同學在學習中重視對知識的機械性、生硬性記憶,其結果是一方面導致對知識掌握程度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將嚴重影響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揮。我們要強調有意義的學習,這些均需要我們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為“內化”式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2、要多說,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引導學生在英語課上多說.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上好英語課應該盡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在英語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并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于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6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程標準)。4月27日,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梅德明教授在線上為我們開展了題為《依據新課標,大力推進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建設新發展》的新課標解讀培訓活動。梅教授的報告由八個部分組成:繪制義務教育新藍圖、正確認識英語課程的性質、以核心素養統領課程建設、以分級體系構建課程結構、以主題引領組織教學內容、以學習活動改進教學方式、以促學促教引導教學評價、以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率。
梅教授在報告中提到,新課程標準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體現培養時代新人的要求——鑄魂工程,要應對當今世界復雜局面的挑戰、應對疫情防控暴露出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要服務國家義務教育發展戰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梅教授指出,新課標標準為學校育人畫像、為教師教學架橋、為學生成長導航。教師要處理好通適性與差異性的關系、經典性與時代性的關系、全面性與個性化的關系、規范性與靈活性的關系,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梅教授還提出要堅持九年一體化設計,注重前后左右的銜接貫通,尤其是小升初銜接、初高中銜接,學科間橫向配合也很重要,注重學科之間知識內容的相互呼應,有效配合,防止簡單交叉重復,形成各學科協同育人格局。
梅教授圖文并茂為我們介紹了中國學生如何發展“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人要有人文底蘊與科學精神、要有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要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梅教授強調了開設英語課程的必要性,提出并回答了“英語是什么”、“英語課程是什么”、“英語課程能做什么”這三個問題。他還建議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關注英語的一些曲折變化特征,包括所有格、復數、動詞現在時第三人人稱單數、過去時、-ing形式、過去分詞、比較級、最高級,以及名詞和動詞相當數量的不規則變化,還應該關注造成英語學習困難的其他一些語言現象,如冠詞、介詞、動詞短語、詞語搭配等。
梅教授指出,英語學科是由四方面構成的核心素養體系,包括了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核心素養諸要素之間相互滲透、融合互動、協同發展。新課程標準按照英語能力發展進階,建立循序漸進、可持續發展的九年義務教育英語分級體系:一至二年級為預備級、三年級起始至九年級為一至三級。分級體系體現了小學英語與初中英語、初中英語與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機銜接、體現了語言學習循序漸進、持續發展的.特點,確保英語課程的整體性、漸進性和持續性。學校和教師應按照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及相應等級要求組織教學活動和評價活動。梅教授提到,課程內容要以主題為引領,整合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諸要素,使英語學習成為學生發展語言能力、形成文化意識、提升思維品質、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
梅教授還提出,一堂好課應當有學生快樂的聲音、有教師激勵的聲音;一堂好課應該有學生積極的參與、有教師科學的引導;學生不是帶著空腦袋來裝知識,等待教師滿堂灌;不能把教室演繹成教師的獨角戲臺,也不能把課堂視為學生的念經廟堂。一堂好的活動型英語課應該是課堂有溫度、教師有激情、教學有活力、學生有聲音、學習有成效。梅教授認為,教師要精心設計項目化、任務型、活動式的作業,作業也要有基礎性、探究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教師要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逐步建立主體多元、方式多樣、素養導向的英語課程評價體系。
最后,梅教授建議教師們要重視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語課程教育學方式的變革,鼓勵教師合理利用、創新使用數字技術和在線教學平臺,主動用好互聯網資源和數字化教學平臺,充分利用互聯互通的全球化時代提供的教育信息化手段和數字資源化。梅教授指出,教材不是學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學生的全部教材。
新課程標準頒布,梅教授的報告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場“及時雨”,解答了我心中很多的疑惑,對我們義務教育階段一線教師的教學有很強的指導性。教學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感謝工作室提供的寶貴學習機會,期待下一次研修。
掌握新時代下的語言技能恰逢其時。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7
通過新課標的培訓,我對新課標有了一定的認識。新課程理念標準認為,課程不是教材,教學也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或是“知識移植”的過程。真正的教學過程,應當是學生是學習主體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重視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分享,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進而達到教學的目標。通過這次學習,本人受益匪淺,下面談談我個人的感受。
一、明確目標 我們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把“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學目的的首位。
而新制定的課程標準要求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時,提倡教學中要以“口語交際”為主,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口說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改變教學方法 過去的在英語教學中總是老師講,學生記。
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聽眾,學生自由練習很少,口語、聽力非常差。現在我們要轉變這種模式,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要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在利用現用的教材時,應該設法創設民主自由、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利用各種手段,如借用鼓勵的微笑、溫和的目光、親切的話語,將自己殷切的期望傳遞給學生,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他們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從而能自由表達思想,消除害怕出錯的膽怯心理,樹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學習熱情。
三、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在于老師的調動。在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后,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設計模仿、會話、口、筆頭操練、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教學活動中。
以上幾方面就是我對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8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20xx年11月10日11日,全州各個小學英語優秀教師集中到凱里參加義務教育階段課改師資培訓,雖然本次培訓的時間是短暫的,但是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培訓期間,我們認真聆聽了雷山縣教研室楊燕老師、凱里八小紀莎老師、凱里十小覃翠立老師的講座,受益匪淺,在此期間我積極參與研討,研討的過程中,從同行那里學到很多,同時也意識到自己在教學方面還有欠缺,我將進一步加強學習,這樣才能更好的履行好本職工作。
通過這次學習,我了解到了小學英語義務教育課標方面的很多理論:什么是教案、什么是教學設計、如何進行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以及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等方面的要求等等,所有這些理論和要求、建議,都需要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結合實際課堂教學進行自主分析和靈活應用。特別是楊燕老師把自己的教學設計給我們展示,并讓我們現場進行教學設計,通過老師們的積極發言,把自己的教學設計和老師們共同分享,也讓我對教學設計這內容更加深刻。
通過這次小學英語教師的培訓,我學到了許多有益的教學知識、方法和理念,對自身基本素質的提升和今后的教學工作很有裨益,下面我就這次的培訓跟大家分享我的幾點體會:
一、英語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
作為一個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要具備較強的聽、說、讀、寫、唱、跳等這些基本功。這次培訓,給我們上課的老師們都具備了扎實的基本功,他們的教學方法也令人耳目一新,值得我們學習。特別是紀莎老師給我們講了《如何進行英語作文的教學?》這一課題讓我懂得了學生的英文寫作首先必須要培養興趣,要初步掌握學生寫作的情況,并且要求把句子教學融入到作文中去。紀莎老師的講解讓我懂得了聽、模仿誦讀是培養語感最重要的方法。并且能夠激發孩子們的寫作能力。
二、了解了最新的英語新課程改革理念
在這一次培訓中,讓我了解到了最新的英語課程改革理念。處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突出學生主體。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語境,運用一些游戲,使英語課堂“活”起來。我們不要把英語課上成知識傳授課,不要以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而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學習英語,通過說說、聽聽、唱唱、玩玩等形式,讓小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從而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強調師生互動。小學英語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所以,我們應該以小學生朋友、幫助者的身份出現,尊重每一個學生。特別要關愛那些在英語學習方面有困難的學生,要盡可能多地為小學生提供實踐英語的機會,鼓勵他們所做的`嘗試,保護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活動中增強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參與性,培養合作意識。
還有覃老師的課,也讓我開了眼界。特別是活躍的覃老師教學風格,老師運用了游戲的形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覃老師自制了教具,同時讓在座的各位老師也參與了各種各樣的新游戲,如:Passingdown、高低聲、跳舞機、木頭人等游戲,讓老師們也到游戲中來感悟,并從中切身體會游戲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并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活躍課堂氣氛,增加英語課對學生的吸引力。覃老師還給我們展示了數字教學、英文歌曲,如applesong、headshoulders等歌曲。我認為游戲教學有助于加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減輕壓力與負擔,從而有助于增長學生的知識,幫助學生多記單詞,并且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三、英語課堂教學技能的提高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明白上英語課不難,但要上好英語課卻不容易,需要老師有扎實的教學技能,回去以后,我還會繼續提高自己的英語教學技能,努力成為優秀的小學英語教師。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9
英語新課程把新時期培養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作為重點,以德育為中心,從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總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倡導學生從機械性、被動性、灌輸式、應試型的學法中解脫出來進行探究性學習,主動性學習,研究性學習。
并從實際理論為指導,以實際活動安排為特色,能從課題結構,實際功能相結合,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教師的觀念得到了轉變,具體表現為,從語言知識的傳授向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并重轉變;從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在教學方法上從單純的模式訓練和語法講解向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多樣化評價方式的轉變;單一的黑板媒體向多媒體現代化教育技術的轉變。
總之由過去對語言結構知識的講解、翻譯轉變為重視培養運用語言實際交流的.能力,英語教師要積極參與英語教研活動,學生要以強烈的動機,濃厚的興趣在語言技能的訓練中,來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一、新課程內容增多、難度加深、內容分散、跨度大、彈性大而且具有大量的課外知識進入,課本作為學生的輔助學習材料,不少教師反映教學操作難度大,有完成不了規定的'教學任務,學生學習困難,有一部分學生實際功能達不到要求,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認真鉆研大綱和教材,接受新的教學思路,靈活把握和運用結構―功能教學思想,創造性的運用教材,要脫離舊的教學模式,要使英語教學過程成為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指導的語言實踐活動的過程,要根據學生特點,確定教學方法,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營造進行實際實踐的學習環境,組織開展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從而使學生通過眼看、耳聽、口說、腦想、手動等綜合活動進行交際性訓練,總之,我們應遵循一條比較切合實際的教學思路,將實際法、翻譯法、誰知法的可取之處融合起來,幫助學生認識語言的基本規律,改變學生“聽講——接受——記憶——習題”的傳統學習模式,盡可能地創設情景,開展豐富的英語活動,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不斷體會、熟悉、掌握英語。
二、要盡力克服教材容量大與學生的承受能力的矛盾。
(1)課堂教學中要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為出發點,精講多練重點語言項目,大膽減少詞匯和語法的繁瑣講解。
(2)語言知識點處理的時機要視情況而定,應放棄逢生詞就講練,句句語法分析等傳統教學觀念的教學方法,多給學生運用語言機會,少搞脫離語境的語言練習。
(3)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做好預習,自習單詞閱讀課本等。
(4)集中力量完成教科書的教學任務,不加無效的習題和考題。班級人多,學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我們應采取分層教學法,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多關心,多幫助,多組織適應他們能力水平的教學活動,讓他們有參與實踐機會,教師應多采用pair work和group work的方式進行各種語言操練活動。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均等而又充足的訓練機會。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應該發現和肯定學生的成績,對于學生的進步要鼓勵和表揚,讓學生感受到收獲的喜悅和滿足,從而強化學習的動機和愿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位教育家說過:“如果學生有了一門喜愛的學科,那么你不必為他沒有在這一學科上取得滿分而不安”。
三、英語教學不應單一注重其工具性,更應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通過學習英語掌握基礎的英語知識,培養他們聽說讀寫能力,讓他們學會“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學會與人溝通交流,了解異國文化,傳播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有效工具。就人文性而言,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英語開拓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有“大教育觀”要“大氣”,要注重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要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不要做“目光短淺”的教師,只注重考試分數,不注重學生學習語言的感受,不去體會考題以外,經典文本對學生的影響。所以我們英語教師要以學生為本,注重英語課程工具性和文本性的統一。教師大力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掌握相關的有效教學策略,提高對教學的理解力判斷力和建構力。總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英語課程有利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最后,我們英語教師要不斷的加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首先要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加強基本功訓練,多爭取參加高層的業務進修,積極參與教學教研活動,研讀教學論文,吸取別人的好經驗,好辦法,應用于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其次多進行橫向聯系,同科老師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學習其它學科的教學經驗,拓寬知識面,再次加強英語教學,以促進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10
按照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安排,在新學期開始前,我們參加了《英語課程標準》的培訓學習。在聆聽了趙春雨教研員關于新課標的講座之后,我進一步明確了《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教學與評價的要求,進一步理解了中學英語教材的特點和使用方法,從中得到了很多的啟示。以下就是我這次參加英語新課標培訓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以人為本,提倡素質教育,注重評價激勵。
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愿望。因此我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要鼓勵他們的創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二、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專業素質
要迎接好新課程的挑戰,我們還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實際上就是強化教師自我發展的終身化意識。活到老,學到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三、改進教學方法、滲入情感教育。
當今英語教學主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培養其交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要達到這些任務,首先,教師應盡快從舊教材舊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來,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其次,應重視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時期英語教學要提倡“樂”的`觀念,情緒越好,越樂觀,對所學內容便會發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也將越好。在新形勢下,轉變教學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法的前提展多調動學生,教學生怎么做,指導他們,服務他們。
四、學會對教材進行整合處理。
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師一只粉筆,一本書”的局面。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處理:整合、增加或刪除。當然這一切要根據課程目標和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然后才對課程內在對教材進行再加工處理。明確情境的優勢與不足。情境設計得較好的,教師應進一步考慮如何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情境設計得有不足之處的,教師則需要探索如何彌補、完善甚至更新相應的情境。還要對教材的設計思路、表述方式、結論等進行多角度的考量,以便為學生多樣的思考、表述、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充分利用各類課程資源豐富課程內容。在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時,比較科學的做法應該是:科學地分析課程內容的價值,對那些學生雖然感到陌生且平常難以接觸到的內容,要大膽地進行刪減。
總之,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教師需要具有較全面的知識,要學會開發和有效利用課程資源,面對即將開放的課堂,很多東西是無法預見的,如何面對學生的暢所欲“問”?我們只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不斷超越自我,改變并完善教育教學行為。在教學中學習,在學習中教學,這樣才能從容面對學生,不得不承認這對我們所有的教師來說的確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11
7月21日上午,聆聽由北京曉羊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廣東圣賢教育集團總校長劉鳴放做的題為《新高考體系下的學生生涯規劃指導》的講座。劉校長由“錢學森之問”這一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艱深命題引入,從新高考改革歷程帶來的新變化,結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經歷,分析生涯規劃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詮釋了“選擇性”是新高考的核心訴求,對什么是生涯規劃教育、生涯規劃教育與規劃如何助力新高考選科、如何借力生涯規劃構建學校課程體系三方面對生涯規劃進行全面解讀,為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助力。通過聆聽使參訓的每位成員的眼界得以拓寬,對新高考體系下的學生的生涯規劃指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下午,江蘇通州金沙中學高級教師邱磊老師做了題為《新高考背景下教學轉型與教師發展》的講座。邱老師從新高考背景下教學轉型的立足點和教師發展的著力點兩方面出發,從核心素養說起,立足未來,通過對上海模式和浙江模式這兩種選科模式進行反思,結合本埠學校選科經驗,解析新高考背景下學生有效選科和綜合能力的養成,全面呈現新課標下的新高考改革目標的新理念。使參訓成員對新高考背景下教學轉型和教師發展有了清晰的了解。
通過第二天的培訓,使我們對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規劃、教學轉型和教師發展有了新的認知,收獲頗多,更加期待下來的培訓。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12
20xx年8月29日北安管局教育局組織了中學英語教師新目標英語新教材培訓班。我很榮幸參加了這次中小學英語教師新教材培訓班。這次培訓,授課老師的精心講授、講解,就像涓涓細流,滋潤著我,使我對新版新目標七年級英語教材有了全方位的認識和了解;參與同行間的研討使我的視野豁然開朗,增長了見識。老師不僅系統的介紹了教材的結構及其特點,還為該套英語教材的教學的使用提出了許多建議,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不論是理論還是課堂教學上,都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本次培訓內容,結合我的教學實際,談談我的收獲和體會。
一、對新版七年級教材Go For It的看法
(一)、教材內容的調整。
1.刪掉正式單元3個。
新版七上共有12個單元,starter部分3個單元,正式部分是9個單元。在內容上去掉了正式單元中的3個。應該說從內容的容量上比以前的教材減少了許多。刪掉的單元分別是遠教材的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unit 11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
2. 刪除期中,期末的復習單元。
即,Review of units 1-6 和 Review of units 7-12
3.增加部分。
在教材內容的末尾部分中增加了對每個單元的語言以及語法 講解。分單元進行的;增加分單元的語音練習。
4.刪除了部分的課本錄音。
(二)、Starter 部分的變化。
1.起始單元不再分section A, section B.
2.增加了字母的書寫筆順以及大小寫的練習。
(三)、 教材設計的規律。
正式單元中仍然分section A, section B.在section A中去除pairwork, groupwork這樣的題目。個人感覺是為了不限定教師以及學生得思維發展才做的調整。教材都是由詞匯開始,到聽力,到對話練習。在從聽力開始,然后還是對話練習,最后是role-play.
section B.設計規律是詞匯,聽力,口語練習。然后是閱讀部分,先是閱讀前的輸入部分活動,然后是文章,最后是對文章的習題。再后面是寫部分,先是寫前的'適應練習,然后是針對整個單元的作文。
二、我的感受:
1.中西方的兼容性更高。教材從整體的感覺上看更加實用。從前的教材更側重西方化,而這次教材重視了中西之間的融合。
2.七年級上教材更注重初小之間的銜接。
3.教材的選擇上,更加貼近學生生活。
4.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更加明顯清楚。
總之,本次培訓對我來說的確是受益匪淺,從中不但開闊了我的知識視野,同時也吸取了不少新的教育方法和理論,但是在我心中還有一點遺憾,就是自己所學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在此我衷心的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多開展一些類似的培訓活動,多給我們一些學習的機會,以便使英語教學再登新臺階。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13
20xx年暑假期間,通過學習《英語新課程標準》我認識到,《英語課程標準》倡導體驗、參與、實踐、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以描述學生“能做什么”為主線,強調學生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交流與合作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也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如何將學習內容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應更加關注如何為學生提供最有利于語言學習的環境和盡量真實的語境;同時必須關注學校的整體課程設置與實施在行為養成上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除此之外,《英語課程標準》更加需要創新型教師,要求教師以創新的精神尋求優良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育教學。
1、在使用教材上要創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和學習情況,對教材做出適當的調整,將教學內容重新組合和不斷補充擴展。教師要依靠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2、教法上要不斷創新。教師要增強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使靜態的文字變成生動活潑的語言實踐活動,積極創設情境教學,使學生在情境運用并不斷學習。
3、創設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要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創建民主、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當學生的良師益友。師生之間要有互動,既互相幫助又互相鼓勵,形成一個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的`新局面。
4、對學生要分層教學,轉差培優同步走。讓學困生抓牢基礎,普通學生有所提高,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加餐”,拿到加號里的那部分能力和分數。
總之,在英語新課程標準實施的大環境下,我們英語教師面對的挑戰不亞于學生,我們要擺正心態,積極樂觀,勇敢探索,奮勇前進。相信在我們的努カ下,學生的英語素養一定會得到提高!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14
一直耕耘在英語教學第一線,對于初中英語教學及英語《新課標》的研究,不敢談深入,卻有一點點體會,對教材也有了更新的認識和體會,現將教材做一下解讀與分析。
一、設計理念生本化
《新標準》在設計上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論,由淺入深,逐步過渡,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能力結構。課本中有更多的生動的插圖,更多的看圖說話,更多的讓學生開口的機會。初一的學生剛從小學升上來,直觀思維為主,表現欲望較強,這樣的內容容易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有效地體現了從小學到中學過渡和銜接。例如:初一下冊的My Favorite Pet 和My Favorite Music兩個單元, 畫面生動、形象、直觀,學生很容易看懂,學起來根本不成問題,而且圖文并茂,學生記憶深刻,不易忘記。這部分的設計是為了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實質上是相當于對課文的復述,而圖片成了重要的輔助工具。圖片能給學生以直觀提示,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初二、初三更多的`是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學習策略方面的培養。
相同的話題,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側重點也不同。隨著學生的知識不斷豐富,學習內容的難度廣度也相應加大。初一以語音為主,包括元音音素,輔音音素,讀音規則等,由元音到輔音,由單個字母到字母組合,由單音節到多音節,由單詞到簡單句子慢慢過渡。而初二則注重語調、連讀、重讀及意群、停頓等等,由淺及深,層層遞進,不僅符合教學規律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二、文本內容生活化
語言在生活中產生,又回到生活中去。《新標準》初中英語文本內容生活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主題話題化
《新標準》初中英語課程中,美四個單元一個話題,每個單元又由幾個模塊組成,這幾個模塊又都是 為一個話題服務的。眾所周知,話題是構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中少不了話題。它的這種設計充分體現了現代英語教學的主流:學習外語是為了更好地交流,交換信息以及獲取信息以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新課標》明確列出話題細目表,包括個人信息,家庭、朋友與周圍的人,學校生活,興趣愛好,個人情感,人際關系, 健康,文娛與體育,節假日活動,世界與環保,語言學習,社會,歷史與地理等25項。《新標準》把這些話題落到了實處,這些話題涉及人物故事,運動健康,生態環保,歷史古跡,人口,節日休閑,慈善事業,文化,安全教育等等,這些都是生活中常常碰到中或談及的話題。
2、語言地道化
對比以前的教材,《新標準》的語言表達更加地道化,例如以前的教材中會出現這樣的對話進行人物介紹:
A: Li Lei, this is my father. Dad, this is Li Lei.
B: How do you do? Li Lei, nice to meet you.
C: How do you do? Nice to meet you, too.
這樣的語言顯然是不地道的, “ How do you do?” 一般是成年之間初次見面時用,而成年人與小孩間的初次見面常說:“How are you”。另外, “How do you do” 與 “Nice to meet you”一般不會同時出現。在看《新標準》初一英語上冊 Module 2 Unit 1 Activity 3 的對話:
Miss Li: Please welcome Betty and Tony to our school. They are from Beijing International
School. This is Betty.
Betty: Hello. My name is Betty… This is Tony. He’s my friend.
Tony: Hello….
這樣的語言顯然地道多了,在同齡小孩間介紹完了之后的招呼應該是簡單的,隨意的,非正式的。學生在地道的輸入環境中學習,語感會更強,語言表達會更地道。
3、滲透文化意識
語言來源于生活,語言是豐富文化的載體。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于認識,有益于培養世界意識。學習外語不僅要學習其語言形式,更要學習其文化;了解彼此不同的文化差異,有利于外語的學習.那么《新標準》初中英語是如何在文本中滲透文化意識的呢?
1話題蘊藏文化
綜觀《新課標》的每個模塊 不難發現模塊中蘊含著濃濃的文化氣息。不用看每個模塊的具體內容,單從畫面上就已經讓人感覺到文化的存在。
2Passage 體現文化
除了從Topic 嗅到文化的氣息,不同的問段體現著不同的文化差異。例如初一下冊Module 1 Unit 2 They’re going to the opera. 同一世界,不同國家的生活及不同的生活方式讓學生開闊視野,了解世界;初一下冊Module 8 Unit 2 I was born in Quincy. 讓學生了解美國城鎮及歷史人物;Module 10 Unit 2 The life of William Shakespeare. 讓學生了解英國的大文豪William Shakespeare 的生平和著作,這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方法,以趣促學;初二上冊Module 5 Unit 2 Vienna is the centre of European classical music, 初二上冊Module 12 Unit 2 Advice for visitors: traditional life in England; 初三上冊Module 7 Unit2 The camel that I rode had a bad temper等等。學生能體會到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
3幫助學生領略異域風情
《新標準》初中英語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每個模塊最后都有讓學生談論異國文化這一部分。這一部分是對課文內容的補充,是課外知識的拓展,讓學生開闊視野,領略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習俗。其中包括娛樂休閑,異國文化,英雄人物,世界奇觀等等。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15
自4月21日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xx年版)幾天來,全國上下都在熱議,尤其是教育界。這次隨課程標準發布的還多了一個《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課程方案只有16頁,但從課程方案就可以看出這次課程標準的變化。
首先,明確了目前義務教育的重點:隨著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必須進一步明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優化學校育人藍圖。還提到了這次課程標準出臺的背景: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絡新媒體迅速普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深刻變化,人才培養面臨新挑戰。義務教育課程必須與時俱進,進行修訂完善。
其次,在指導思想上明確指出“以人民為中心,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反映時代特征,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聚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這里面有幾個關鍵:
1、“以人民為中心,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這是對于我們文化的自信。
2、“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這是貫徹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的要求,推行“五育并舉”,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義務教育課程體系,聚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第三,首次提到“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有機融入課程,增強課程思想性。”
第四,優化了課程設置,加入了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雙減”政策要求,調整優化課程設置,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一體化設計。改革藝術課程設置,一至七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舞蹈、戲劇、影視等內容,八至九年級分項選擇開設。將勞動、信息科技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科學、綜合實踐活動起始年級提前至一年級。
第五,首次提出“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以主題的形式進行學科融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方案》要求:“注重與學生經驗、社會生活的關聯,加強課程內容的內在聯系,突出課程內容結構化,探索主題、項目、任務等內容組織方式。原則上,各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可設計拓展內容,供學有余力或有興趣愛好的學生選學,不作統一考試要求。”《方案》要求推薦綜合學習,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加強知識間的內在關聯,促進知識結構化。
第六,提出“加強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結合,充分發揮實踐的獨特育人功能。”突出了探究方式的學習,加強知行合一、學思結合,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創新了教材呈現方式,注重聯系學生學習、生活、思想實際,用小故事說明大道理,用生動案例闡釋抽象概念,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強情境創設和問題設計,引導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變革。
第七,小學英語學習沒有減弱。《方案》指出“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起始年級為三年級;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可在一至二年級開設,以聽說為主”(使用地方課程課時在小學一至二年級開設外語的,不超過4%),英語九年總課時比例還是6%-8%。
第八,注重學段銜接。就小學而言,注重幼小銜接,基于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
第九,在信息化方面提出“積極探索新技術背景下學習環境與方式的變革”、“充分利用新技術優勢,探索數字教材建設”、“發揮新技術的優勢,探索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服務個性化學習”和“推動考試評價與新技術的深度融合”。
最后,在評價方面,《方案》要求:強化素養導向,注重對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考查,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倡導評價促進學習的理念,注重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的能力,引導學生合理運用評價結果改進學習。在評價的方法上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觀察、記錄與分析,倡導基于證據的評價。關注學生真實發生的進步,積極探索增值評價加強對話交流,增強評價雙方自我總結、反思、改進的意識和能力,倡導協商式評價。注重動手操作、作品展示、口頭報告等多種方式的綜合運用,關注典型行為表現,推進表現性評價。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相關文章: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02-22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02-24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13篇05-01
初中新課標英語培訓心得05-05
初中新課標英語培訓心得03-07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15篇)02-21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15篇02-20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1-18
英語新課標培訓心得(集錦15篇)05-08
新課標英語培訓心得體會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