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

時間:2023-02-06 14:56:46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物課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7篇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

  在暑期期間,我參加了在xxxx市舉行的xxxx年xxxx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生物科崗前培訓。經過幾天的培訓,聽了許多老師的專題講座,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標準在教育理念、內容、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學理念的轉變。作為剛踏出大學校門的我,雖對教學工作有些經驗,但通過錄像看了兩節老師的示范課,我覺得與我現在的課堂教學相比有了很大的轉變,這種轉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六點:

  一、學生由傳統的被動的“添鴨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去探究,思考。

  過去的上課模式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回答,學生跟著學,而錄相上的兩位老師改變了這種上課模式,他們由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上課模式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的新理念。

  二、教學目的轉變,由“雙基教學”轉變為“三維”目標的教學。

  看了這兩節示范課,我充分體會到在新課改中首先轉變的是教學觀念的.轉變。傳統的教學過程把系統的傳授知識作為重點,目的在于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大量的知識,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條理性,教師在教學中把知識的重點、難點、反復掂量估計,圍繞它來展開自己的教學過程,往往會忽略學生能力的培養,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教學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更重要的使學生掌握學會學習的能力,并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角色的轉變:教師已不是教學的主體,而是引導者、促進者、參與者。

  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掌握知識的多少已不是重點,因此教師已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更重要的是學法指導者。在實際的問題解決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參與者、配合學生去學習,真正起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目的。

  四、學生由被動式的學習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探究者、發現者。

  新的教材中探究活動貫穿全書中,因此,它注重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和訓練,讓學生自己去提問題、作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五、由封閉的小課堂轉變為開放性的大課堂

  新教材安排3個必修模塊,3個選修模塊,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教學策略和方法的轉變

  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不可能單純的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和改變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么變成怎么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去學。

  生物新課改,給了我許多思考,并將我帶入一個廣闊的實驗天地。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更新觀念,改變教學策略,注意師生角色的轉變,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課堂的任何一個環節,注重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師生關系,引導學生的情感處于積極的、自由的,寬松的心理狀態,能自主的參與課堂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躍,使不同的層次的學生在思維進入一個自由馳騁的空間。

  總之,隨著社會發展,教師面對的學生也更加復雜化、個性化,教師只有不固守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程序,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常教常新”,永具生命活力。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2

  我參加初中生物課同課異構聽課活動,無疑給自己的專業成長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使我受益良多,現將我的感受總結如下:

  一、教師角色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新的課堂教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純粹的“教書匠”,也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我所感覺到的,上課的老師在課堂上不像是“老師”,反而像一位朋友,沒有一味的去講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比如:魯橋一中的黃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很高,不再是那種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通過采取互動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對生物課更加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強調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快樂中不自覺地記住很多知識,而且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所記住的東西往往是很多的,并且能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精髓。我覺得這是我最應該向老師學習的地方。

  二、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這次教研活動中,“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最為深刻,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并尊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結果,耐心聆聽每一位同學的意見,適時給予鼓勵和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和諧、寬松的內部環境中去獲得新知,變被動為主動,轉客體為主體。比如汶上縣二實中的何敬霞老師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親身感受蝗蟲等生物的身體結構,并加以引導學生正確做法,結果不言而諭,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使本堂課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轉變和課堂形式的多樣化

  教師不在是知識傳授者,打破了傳統的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的課堂教學,而是綜合運用了觀察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各個方面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尤其給學生創設觀察的情境和思考的余地,讓他們有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練習的設置上,何靜霞老師采用娛樂節目開門大吉的形式出示問題,既活躍了課堂,又激發了學生們的熱情,真正實現了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原則。

  總之,通過這次聽課培訓,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許多差距與不足,也從優秀教師那里獲得了許多經驗與感悟,今后我將不斷反思,不斷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喜歡學習、學會學習、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也使自己不枉為人師。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3

  通過自學課例研修,學習和分析網上的生物課例,讓我對課堂教學的技能認識和理論認識有所提高,希望在未來五個月的頂崗實習中能夠把這些認識和以往說課的經驗運用上,以下是我對課例分析的感悟和總結。

  首先,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課本上很多生物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相關,但單憑課本的解述則略顯抽象,很多學生選擇背誦記憶,這樣既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長久記憶,也不利于學生完成課后練習題。所以應該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例結合起來,減小知識的抽象化,增加趣味性,讓學生直接易懂并能學以致用。例如在學習《葡萄糖是人體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這一章節時,可以舉出病人輸液時輸葡萄糖來提供營養這一實例。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學有所用的成就感,增加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學生舉一反三,拓展知識。

  其次,要注重課本知識與實驗的結合。

  觀察和實驗不僅是高中生物的一部分必學知識,也是學習高中生物知識的途徑之一,并且新課標已經開始注重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涉及到實驗的章節,既要充分利用實驗過程來解釋生物知識,又要通過生物知識來鍛煉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親自參與實驗的全過程,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來驗證該知識,并加深印象地記住知識。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認識和記憶才更加深刻。

  再者,要對每個章節的重點、難點、易錯點有所側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把知識講完,還要在講的過程中,通過問答等方式,了解學生對知識理解的程度,然后對知識的講解做出調整。對于知識重點應在備課時精心的布置并做出具體講解,對于知識難點和易錯點則應該具體講解、舉例說明或對比記憶,并且準備一些隨堂練習,幫助學生們理解和記憶。

  還要準備好課堂教具、教學課件等輔助教學工具。

  適當的教具或影音工具可以使知識點的講解事半功倍。形象生動的教具和影音工具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是教具的準備一定要形象生動貼近生物知識,課件一定要具有嚴謹性和科學性,緊貼生物課本。否則也會起到反效果,所以我們也要精心學習和準備制作教具、課件。

  除此以外,還要注重與學生的互動,盡量有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及時了解學生的自己講課方式的意見,反思不足并改進;借鑒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多聽不同老師的課,取長補短;嚴謹科學地備課,不斷鞏固教學技能。

  以上是我自學課例研修的總結與感悟,希望能在實習實踐中有所體現。

  --- XX一中 生物 鄭XX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4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質教育革提了多年,但由于舊的一套教育體制根深蒂固,加之學校錄取仍以高分來衡量,不少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不敢越雷池一步,仍較普遍地沿用“教師講條條——學生背條條——考試考條條”的課堂教學模式,直接將知識、結論灌輸給學生,這種“填鴨式”教學方式,使學生成了被動的、機械的知識“容器”,窒息了學生的創新性,使學生產生了厭惡感,嚴重影響課堂效率。如何變這種局面,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探究的問題,通過這一段時間的新課學習,使我深入地了解了這次課的內涵,確實感受到這次課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學習到新課程應該是探尋一種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確立新觀念、轉化角色

  更新觀念、轉化角色、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中心的傳統模式,已不適應素質教育的形勢發展。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發展為中心、以自主學習探索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的創新人才。

  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生物探究性學習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開展探究性學習,是革和發展的一個新內容、新形式、新探索。無論如何,形式的多樣性都應以激發學習興趣、拓展研究空間、開啟創新思維、營造民主氣氛、培養富有個性的學生為出發點。這一切都要取決于教師要更新觀念,敢于讓學生暢所欲言。

  三、確立開放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開放的師生關系,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和表現欲望,充分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四、講授力求新穎

  為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應力求應用新穎獨到的藝術方法,調整認知策略,盡量讓學生參與,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課堂中去,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容中與學生思想實際相吻合的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我要學”愿望的驅使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調整自身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學的預期效果才能達到。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員,大膽地參與生物教學活動。啟發式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生自已動手、動腦、動口去獲取知識并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

  “路漫漫其修遠兮”,把新課程革推向深入,以適應教育教學體制的革,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每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愿我們共同努力!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5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為我提供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讓我有一個學習與提高生物教學專業素質的機會。20xx年4月9日,我有幸去我縣第二實驗中學參加聯片教研教學觀摩活動,短短一天的時間里,聆聽了我縣幾位資深生物教師的公開課,感覺受益匪淺。伊健民老師的沉穩、陳西利老師的幽默以及各位老師深厚的文化功底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他們現代的新課標理念、新穎的設計、清晰的思路、靈活的教法、愉悅的情感、親切的語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感覺到:“走出去,總會有收獲”。

  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聽課或參加其它教研活動,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可以取得不少教學經驗。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必須對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對教材進行深入細致的鉆研與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學生也就學得輕松愉快。聽了這幾位優秀教師的課,使我深有感受他們對教材理解透徹,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質。

  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有良好的素質才能緊緊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學過程中來,調動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生物課不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在教學新知時,都是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探究新知的,并且互動形式多樣,注重主體參與。他們教學新知時不是急于告訴學生的方法,而是通過讓學生去觀察、探索,并重視學生用語言表述。讓學生用生物語言表達生物問題。

  在這次活動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并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生物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生物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另外,印象較深的是老師們主張把一切還給學生,即主張:學生能自己探索發現的,教師不提醒;學生能通過思考描述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總結出規律的,教師不告知等等。課堂中允許學生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出現分歧,允許學生出現自己的預設中沒有的問題,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課堂的原生態味兒十足,這也充分展現了深厚的教學功底,課堂上臨時應變的能力很強。

  通過短短的幾節課,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范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蘊含著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學生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名師不但關注學生,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總之,通過這次聽課活動,各位教師所體現出來的優點遠不止這些,他們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精美的教學課件,對教材的深層次把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學有所得,也讓我深思,怎樣把各位教師的教學優點盡快融入自身的課堂教學中,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變的有特色、有效益。

  我將借這次活動的東風,把優秀教師當作追趕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縮短與優秀教師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成長需要內驅,成長需要沉淀,成長需要活材,成長需要蛻變,成長需要追求至善。我會以此次觀摩課為契機,繼續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學,組織教學,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孩子們呈現一堂堂精彩的生物課,讓孩子們在生物的世界里快樂的學習成長。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6

  我有幸參加了本次高中生物新課培訓,使我認識了新思考教育的魅力,在參加培訓的幾天里,收獲頗多,感觸頗多。

  一、對新課程理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新的課程需要有新的課程理念,新的課程理念是教學活動的行動綱領作為一線的生物學教師,我們必須要理解課程理念、擁有課程理念,把我們新的課程理念落到實處。通過對專題一的研修,我明確了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出四個課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這些理念是新課程的標志,也是新課程實施系列環節中的方向標。我將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努力落實,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力爭將新課程的理念運用到每一節課堂中,作一個新課程理念的推手。

  二、對生物學核心概念的教學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通過對第二個專題——生物學核心概念的教學的學習和研討。使我認識到在生物課堂教學當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生物學核心概念的教學十分重要。那么,高中生物課程一共有三個必修模塊,有三個選修模塊,其中選修三為高考內容。這樣的一個課程體系和原來的教學大綱相比,知識的覆蓋面減少了。但核心知識理解的`深度比過去有所提高。培訓老師就如何體現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對核心概念的教學有所提高的要求作了研討。使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明確了核心概念教學的方向與基本方法,通過實踐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三、對教師的繼續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在倡導成人教育的今天,教師的繼續已經顯得必要而緊迫,由于是對成人進行再教育,難以避免的使很多的培訓流于形式,而接受培訓者很難有收獲。通過這次培訓,讓我收獲頗多,我為各位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而肅然起敬,為各位老師精彩的講解而喝彩,為各位老師和藹可親的態度而折服。所學的知識,不管是理論性還是實用性,都對我們從事一線工作的教師有很大幫助,謝謝各位老師能讓我在這幾天的時間里不但學到專業知識,更學到了很多為人師者的風范。

  四、作為新時代教師的使命有了進一步增強。

  伴隨國家計劃課程的革,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以及現代教育技術走進課堂,面對一雙雙充滿對知識渴求的眼睛,面對一個個充滿朝氣而富有思想的精靈,普通的說教已完全不能滿足。角色的特殊性不容我們有半點的馬虎或懈怠。通過本次培訓,我明白了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去學的,要去鉆研的還很多,而且刻不容緩!培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大的平臺,也給我們指明了新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我將重新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白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努力向前!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7

  地球并不為人類所獨享。地球上自30億年前出現生命之后,曾誕生過25億個物種,但目前已消失了其中的99。9%。在這些滅絕的物種中,有一半是在近300年內消失的。隨著人類征服地球上所有生態場所,并為所欲為地獨享自然資源的同時,物種滅絕的速度已達到300年前的1000倍。如果人類面對如今每1小時就有1個物種消失的現狀仍無動于衷的話,最終消失的物種就是人類自己。作為教師生態意識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實施可持續發展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任務。

  當今世界面臨著一系列重大環境問題。如糧食短缺,人口增長過快,環境污染,資源開發不合理等。它們都與生物科學有直接的關系。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環境教育內容,特別注重挖掘教材中“隱性”環境教育因素,做到生物知識教學、環境知識教學和環境保護意識培養的有機統一,是生物課環境保護教育作用的重要途徑。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盡量結合教材內容,在教學大綱和課本定界范圍內,多向學生滲透環保的基礎知識,滲透生態憂患意識以及環境保護的政策、法律和法規等知識。

  立足課本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是義務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中心目標,也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略加延伸的生物教材內容十分豐富,可是受學時及篇幅限制,有關生態環境方面的內容敘述往往十分簡約,教學中如果“照本宣科”就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相反若在教學中對有關敘述略加延伸,會取得較好效果。

  例如在講授“光合作用的意義”時,可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作如下延伸:通常1公頃的闊葉林,在生長季節,每天可吸收1000kg二氧化碳,釋放750kg氧氣,如果以成人每天呼吸需要消耗0。75kg氧氣,排出0。9kg二氧化碳計算,城市居民每人平均有10平方米的林木面積,就能得到充足的氧氣供應,并足以消除二氧化碳的危害,并結合“溫室效應”現象引導學生對全球變暖進行討論,這樣一來就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和觸動他們的心靈。同時,還可適當補充有關植物改善環境的具體例子,如一公頃柳松林一年可以吸收有毒氣體SO21720kg;一公頃垂柳每月可吸收10kg SO2美人蕉、月季、丁香、菊花等也能不同程度地吸收SO2。增添了這些內容,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植物重要性的理解,而且還可以引導他們自覺愛護花草樹木。

  又如講授“空氣質量與健康”時可介紹歷史上著名的倫敦煙霧事件: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五日到九日,幾乎在英國全境都有大霧,并發生氣溫逆轉,其中影響最嚴重的地區是處于泰晤士河開闊河谷之中的倫敦,結果發生了死亡人數高達數千人的倫敦煙霧事件。在這一事件中大氣污染物的60%由家庭采暖的煤煙所造成。從家庭和工廠的煙囪里排出的煙塵,被逆溫層封閉而滯留在低空處,使許多人出現了呼吸困難、發紺(血液中的氧氣減少,皮膚呈明顯青紫色)、低燒等癥狀,使得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以及心臟病的癥狀加重。其后果是僅倫敦市區第一周內就有945人死亡,在第二周內死亡人數激增到2484人,而大倫敦地區共有4703人死亡。繼1952年之后,1956年、1957年以及1962年也還有相當規模的煙霧事件發生,但隨著倫敦政府的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斷改善,如今已不再發生很嚴重的煙霧事件了。

  在講到《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的時候,可以通過對學生介紹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直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和潛在使用價值),并且讓學生自行查找資料了解我國甚至世界生物多樣性的概況,從而認識到保持生物多樣性,對于人類的生活(醫療、美學觀賞、科學研究發展等)、生存等都有著非凡的意義。自然而然,學生對身邊的各種生物的感情自然就會豐富很多,環境保護意識就會轉化為自覺的行為,相信就不會再發生用硫酸潑熊的不道德事情。這樣才能達到環境教育的目的――引導學生自覺成為生態保護的參與者。

  另外教師還應及時補充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的重點、熱點問題以及最新動向,如西部大開發中的環保問題、海洋荒漠化等,使生物教學跟上時代的步伐。同時,這樣也能彌補教科書因受出版周期所限,不能及時更新教學內容的缺憾。

  適當的延伸和拓展引入是對教材環境知識的豐富和補充,但應防止牽強附會或引入過多,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延伸是對教材敘述的“展開”或“例說”,恰當的運用使生態環境知識進一步具體化、直觀化,生動有趣味,學生喜聞樂見,但在運用中不可“畫蛇添足”或“本末倒置”。教學過程中一些抽象或復雜的環境問題初中生不易接受,成為教學的難點,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環境知識點比較隱蔽,容易被忽視,成為教學的“盲點”。將課外一些環境知識適當地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可幫助學生理解難點,重視“盲點”,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擴視野,豐富知識。生態保護、教育為本。利用“滲于其內,寓于其中”的教學方法,把生態保護意識、環境科學基礎知識、環境保護技術基礎知識有機地依托生物教學,通過生物教師有責任心的工作,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由無意識或潛意識的生態行為轉變為有意識、有目的的自覺行為,真正做到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這對增強學生的生態保護意識和生態素養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8

  這幾天我參加新一輪高中生物課改培訓,聽了有關的專家、學者以及一線教師對《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解讀和對新教材的詳細說明,使得自己對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認識也逐漸加深,對新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評價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時也明白崗前培訓的重要意義,使我對新課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讓我更加走近了新課程。下面就淺談一下自己學習之后的認識和體會。

  一、對新課程的認識

  1、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

  生物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來源于生活實際的,它在人類社會中,是無處不在的,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生物應該是來源于生活,并且能夠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

  2、更注重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教材的設計更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我們知道每一個學生因為生活環境,智力發展,性格特點等多種原因會造成,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有差異,表現出學習的效果不盡相同。這種現象是切實存在的,而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對每個學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學有價值的生物,不同的人在生物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3、形式和內容更加多樣化

  高中生物課程分必修和選修。必修課程由3個模塊組成,必修課程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的生物內容。選修課程有3個專題,每個專題可組成1個模塊。對于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對未來發展的愿望進行選擇。

  二、體會到了課改的艱辛

  我在學習之余,與一起學習的教師私下也做了交流,深感課程改革前途光明,但眼下困難與阻力也不容忽視。高中與初中的課程銜接問題,高考的問題;課程標準與教材中的問題;市場上大量充斥的濫編濫印的教輔教材問題;教師的素質水平和對課程改革的認識以及培訓的一些問題……幾天的學習緊張而有序,培訓使我們了解了課程改革的理念,了解了生物教育的方向,了解了教材的設計思路,了解了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施。也體會到了課程改革的艱辛。

  三、增加了新的思考

  我覺得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擔子都不輕,因為進行新課程僅僅有熱情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比較充分的理論準備,必須要有教育觀念的更新。為了課程改革的成功,為了下一代人的生物教育,我們生物教育工作者都應關注,都應思考,都應行動,都應付出,都應探索。為了課程改革的成功,為了生物教育的美好明天,讓我們共同努力,在新課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9

  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生物是最有前景的科學領域之一,因此我國的中學生物課改也得到了國家的重視。回顧過去,初中生物課改在我國推行已經近十年了。在課改過程中,新型的教學模式得到了構建,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轉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培養。本文就以下內容談談初中生物課改中的一些思考。

  一、要從根本上轉變教育教學的觀念。

  以前,教師是整個課堂的指揮者,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新教材的要求中就被改變了。教師要把課堂這個舞臺還給學生,讓學生形成主動的學習態度。新教材還注重了以“探究”方法為主的新的學習模式。以前的教材,采取的是先給出定義和結論,然后再做解釋和說明以及一些驗證性的實驗。而新教材采取的是先給出探索性實驗,讓學生從實驗中自己發現問題的所在,通過小組合作,自己得出結論。這種模式的改變,長此以往,就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例如在講鳥類的`飛行特點這一節時,教材不再像以往,直接給出鳥類的特點,而是通過一系列的資料,讓學生通過閱讀分析,自己總結出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盡管學生總結的也許還不太準確或者完善,但能充分體現了新教材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理念。

  二、要培養學生對生物的探究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也說過“教育當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接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因此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喜歡上生物,對生物學產生興趣,是整個課堂模式轉變的基礎。首先,而且由于生物是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多聯系一些生活的例子,多講述一些身邊的或者自然界的一些生物趣聞來提高興趣。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習以為常的有趣生物現象,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現象,設置懸念,讓學生分析其原理,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培養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養成探究的好習慣。而且可以讓學生親身感覺到生物學的實用性,使其更主動的來學習生物學。比如在七年級下冊《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這一節課,就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零食包裝帶到課堂上來,讓學生了解在選擇食品時,要注意的問題,以及如何選擇更健康的食品。通過這種跟實際結合,學生會覺得生物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學科,也更容易激發學習生物的興趣。其次,在課堂中,還可以講述一些科學家的小故事,讓學生從中豐富了知識,也提高了興趣。第三,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問題的設置。問題既不可太難,也不可太簡單。要讓學生必須通過積極的思考討論,才能得出答案。這種問題,既可以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還可以在問題結果討論出來后增加學生的成功感,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此外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和偏差,教師不應強硬的制止或者糾正,應保護好學生的積極性,應多用一些肯定的語句,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引導,讓學生自己從錯誤的結論中總結出知識點,這樣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注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是小組成員間的互助性的學習活動。合作學習也是新課程標準確定的學習方式之一。新的教學理念要求學校要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學生在與別人合作的過程中,不僅樹立自己的信心,還可以學會如何傾聽別人,如何欣賞別人,學會如何處理團隊內部的沖突,培養團隊協作精神,為其以后人生的全面發展做好準備。在小組合作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團隊意識,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分工合作。在交流過程中,還要培養學生學會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見解,如何分析別人的意見,取長補短,共同來解決問題。在小組學習時,還可以讓學生形成競爭機制,能讓學生更積極的參加進來。同時,還要讓學生積極的展示合作學習的成果,例如可以采用小組代表發言,小黑板展示結果,等等。通過展示,老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在合作中的參與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等。同時,學生在展示過程中,還能培養了自己的表達能力。教師對于學生的展示,要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樣能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讓學生學習更有積極性。

  四、在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多媒體在現代教學中,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而多媒體教學對于生物這個學科而言,更是非常實用的。以前的生物教學,一般都是用掛圖,模型等等。而多媒體能使生物教學變得直觀、形象、生動,使學生學習起來更有興趣。多媒體教學在豐富教學的內容、拓寬課本的知識面的同時,還能節約了老師板書的時間,使教學時間縮短,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比如在七年級上冊在學習《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這一節時,如果用動畫展示DNA和染色體的三維結構圖,則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其結構。但在使用多媒體的時候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知識基礎有差別,學習能力也有差別。因此課件做好以后,在不同班級的教學,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師要學會豐富其內容,適量增減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避免被多媒體束縛限制了教學。

  總之,在生物課改中,只要我們教師不斷的去創新和反思,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能讓生物課改獲得成功。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0

  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是生物學科課堂教學的一大特點。生物學本身就是一們實驗性科學,大量的實驗、觀察、操作、思考、探究,討論意味著生物學習過程的活動性,學生要獲得生物學知識,既要動手,還要動腦。我們要充分的利用初中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歡探索,不滿足的心理,在課堂上想方設法的讓學生“動”起來,這是我認為最為成功的一堂課!身為生物教師,多年的課堂教學,積累了兩點心得與大家共享!

  一、興趣是學生“動”起來的根本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充分的考慮到學生興趣和實際生活,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并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力求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愿望,讓學生大膽說、議,教師加于層層誘導,會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如在學習開花和結果一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過程:把同學采來的花的標本,集中放在講臺上,讓每小組選一名同學:講述花的結構。各小組踴躍參與,大議一番,我再小評,效果很好,學生的收獲很大。我再進一步引導啟發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請大家大膽的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推測,花的哪些結構對于植物繁衍后代最為重要?看哪個小組說得最有道理?學生的思維和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各小組“動”了起來,大膽、開放的各抒己見,學生的每一個回答都是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討論而得出結論。因此,只有充分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這樣的一“動”,學生才能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快樂,競爭和成功的喜悅。

  二、讓學生在自信、平等的教學中“動”起來。

  課堂教學的本質應該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快樂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創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動地發展。”因此從這一角度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有效參與的“動”起來的重要保證。然而我們的'教師傳統的教學方法過分強調了語言結構的系統性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課堂上總是老師從頭講到尾,學生坐到那里只用耳朵機械地聽,造成了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學生一動便招來懲罰。我身心經歷這樣的一則故事:“哼!豬!”一聲悶哼,帶有極為生氣的語氣!從一側傳來,聲音雖小,卻很讓人回味無窮。我轉頭一瞧,孩子低著頭,口中含筆,滿眶淚溢,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我的心一抖。直身一問,原來是媽媽在教孩子算數1+3=?,孩子的興趣不在里頭,當然不知所云。我探身一拉,把孩子抱在懷里,誠懇的的看著孩子,大拇子一豎“相信你是最棒的!”,孩子低聲的咕嚕“1+3不就是等于4嗎?老是罵我豬!”,孩子委屈無助的眼神,深深的扎在我的心坎上,這不正是我們目前課堂教學存在的一種現狀嗎?教育不是威懾。簡單的批評,生硬的訓斥,誘發不出孩子們真正的思想和感情,只有尊重和寬容,平等的對待,才能贏取學生的信任和接受,展現我們濃釅的人情和深厚的人格魅力,去觸動學生的心靈。這讓我在多年的課堂教學中深有體會,我們的學生需要教師的熱愛、尊重和信任,師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關系,能激發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當教師主動接近學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實意,學生受到感動、感染和感化,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就會逐漸縮小,學生對教師就會自然產生親近、感激與仰慕心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內在發展潛力和主動參與意識亦將被誘導出來。才能真正的讓學生“動”起來。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1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主陣地。如何搞好生物課堂教學,使生物課堂教學呈現出靈活性、多樣性、有效性呢?在這里談一談自己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指導學生做好生物課堂筆記

  做課堂筆記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有的同學作筆記不得要領,影響了教學效果。例如一些成績不理想,不愿意動筆,能聽懂就萬事大吉的同學,他們根本不做筆記;還有的同學盲目做筆記,他們的筆記主次不清,祥略不明,象記流水帳;還有的同學是單一的答案式筆記,他們不是記錄老師解答問題的方法,而是抄答案、抄結論。針對這些情況,指導好學生做好筆記顯得是那樣重要。如何指導學生做好筆記?本人結合教學實踐從如下幾個方面談談指導的方法。

  1、質疑問難式。課前要指導學生認真預習,把疑難問題記下來,課上認真聽講,并質疑問難,弄懂后再記筆記上。

  2、重點式。要指導學生認真聽講,注重教師的非語言因素,語調,姿勢,從中判斷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并及時記下。

  3、茅塞頓開處。有些問題,苦思不得其解,但經老師一點便豁然開朗,這就是千方尋找的答案。要及時記下從不知到知思路轉化過程,尋求解疑求知的規律所在,以開闊自己的思路。

  4、隨意記錄異見。對于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學生持有意見之處隨時記錄,或者新的發現也要及時記下,特別是有疑而發的“靈感”,要善于捕捉,以供課后討論,并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

  5、某些問題的矯正思路或答案的記錄。有些知識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學生極易混淆,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辯錯的練習,交待矯正的全過程,撥正思路,學生要及時把矯正的過程記下來,從而進一步明確是非。

  總之,做好課堂筆記,對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大有裨益。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做好課堂筆記的指導工作。

  二、教學的情境創設要積極、新穎

  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是提高生物課堂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所謂教學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教學條件和教學規律合理的選擇情境創設的方式。結合本人的教學過程,認為情境創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通過設問創設情境。就是要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欲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機會,有利于學生潛能的發揮,問題可由教師提出,如提出相反的觀點,故意設疑或設置障礙,有意出錯,把學生中常見的錯誤認識提出等;也可以讓學生設計問題,讓其他同學回答、搶答或咨文自問自答等。

  2、通過電化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這是生物課保持活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可以使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師聲關系有突破性變化,能有效的節約時間,增加教學質量,全面的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引導學生獨立地探索和發現,相互討論和研究,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經過長期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討論創設情境。討論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組織學生有的方矢的展開定向式討論;可以緊緊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有爭議的問題自由討論;可以把學生分成幾組進行辯論或討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做調研式討論。在討論中,討論的主題要鮮明。學生唱主角,積極思考探究。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當好導演,有效的控制討論的內容、方向以及學生的心理狀態,做到有收有放、松而不散。

  總之,積極創設教學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手段,如果教學過程不創設良好的氛圍,不動之以情,不曉之以理,只滿足于在課堂上對知識的講述,就會堵死教育者通向學生心靈的大門,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三、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好多同學進入中學后對生物的學習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學,對此教師要盡快改變這種狀況,針對農村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從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及學習方法入手,提高他們的成績。

  1、建立興趣小組,培養學生能力

  我們建立了以學生為主的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每周集中活動一次,活動分兩個階段。一是開放實驗室。大部分同學都能獨立完成課本中的有關實驗。二是教師利用小組活動時間帶領同學到野外去采集了與課堂教學有關的大量的動植物標本和圖片(攝影小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生物知識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制定學習計劃,進行針對性輔導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應不失時機的主動接近學生;()搞清知識上的差距,幫助其制定學習計劃,并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利用課余時間補差糾錯,進行針對性的輔導,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勇氣。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做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補習和落實,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注意教師課前、課中、課后的各個環節

  1、教師在課前備課要真正做到備教法、備教材、備學生,精選教法,潛心鉆研教材。找準每一節課的重點、難點。注意每節課與前后知識的連貫性,精心設計練習題和每堂課的板書設計,在備課中體現出對后進生的轉化,分析每一位同學的情況,看他們在本節課中可以回答哪些問題,真正做到顧及全部。

  2、上課時要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把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教師只是針對性的指導。在學生的思維或語言產生障礙時,教師采用精練恰當的語言進行點撥,幫助學生突破障礙,使之思維進程加快,語言表達流暢。讓學生分組討論,質疑問難,在討論中把重點難點解決掉。

  3、課后教師要做好每堂課的課后小結。課后小結是常規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每上完一節課,都要把這節課的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教案上,在記錄是要把課堂上的成功經驗、失誤之處以及教學感悟等及時地記錄下來,并且要持之以恒,也就要及時、經常、全面的做好課后小結,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2

  在這次活動中我認真的聽了每一堂優質課和每一堂說課比賽,領略各個老師的課堂風采。聽了他們的課堂教學,啟發了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教學能力,同時明白了許多感到困惑的問題。通過本次的觀摩,我主要有如下幾方面的收獲:

  一,此次大賽包含二項內容:教師的`說課比賽,教師的優質課比賽。對于同一個課題,每個教師各自展示自己的設計思路和風采。

  二,在說課比賽中,老師們紛紛顯露各自才能、實力,極具特色。通過觀摩優秀教師的說課比賽,我明白了教學過程是整個說課的重中之重,緊扣教學重點和難點,把重難點講透講清楚。說課結束后要進行教學反思,反思自己整個說課的亮點和不足之處。

  三,在優質課中:老師們都極具親和力,能迅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生互動多;在教學設計上,流程清晰,環節設置緊密;導語亮麗而各具特色;課件制作精美,資料豐富多彩,讓人耳目一新。

  四,通過學習認識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日子中,我要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并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3

  新課下的課程理念由四個方面:

  一、提高科學素養。

  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高中生物新課程的核心任務和價值所在。生物科學素養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個公民適應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應具備的基本素養。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情況,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

  因此,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立足基礎,教會學生理解生物學基本現象、事實、規律,以及生物學原理在生物技術領域中的運用,科學地解釋發生在身邊地生物學現象;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科學的世界觀,并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為;指導學生掌握操作技能,科學探究的一般技能,比較、判斷、分析和推理等思維技能,以及創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和習慣。

  二、面向全體學生。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課程標準所遵循的教育價值觀。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將提高全體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作為生物課程的核心任務,為各類學生選擇今后的學習方向和職業方向提供幫助。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應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中面向全體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的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真正變學生苦學為樂學,厭學為好學,除了教材內容的因素外,教師應提倡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讀中學、觀察中學、聽中學、玩中學、思考中學、做中學、合作中學,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和全面和諧的發展。

  因材施教,分層要求對學生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同樣是學生,他們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行為習慣、學習目標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用同一個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是不科學的,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層次的提高。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用激勵的語言鼓勵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注重、肯定、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這種注重激勵和發展的學習評價,無疑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使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真正落到實處。

  三、倡導探究式教學。

  倡導探索性學習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材偏向于灌輸給學生系統的知識,以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強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強調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新課程帶來了新的教學觀念,在生物教學中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腦和動手,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技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釋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習過程更富有個性化,有利于情感體驗,養成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四、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生物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包括人在內的一切生命體,以及與之相關的環境因素。因此生物學的知識涉及到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體的健康保健、防病、治病、農業生產、環境污染和保護等等無一不與生物學知識有著密切的關系,聯系實際進行生物教學是生物教學一貫所遵循的教學原則,但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材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有一定的脫節,表現出滯后性、教師不能及時的引導學生分析、解釋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新的生物學現象和生物學成就。

  由于教師觀念陳舊和自身水平的限制,對發生在身邊的很多常見的、鮮活的生物學現象也很難聯系和解釋到位。學生所學知識難以適應社會的需求。新課標提出的注重與現實生活聯系的課程觀念,強調了理論聯系實際,尤其是聯系現實生活實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生物教學中,不僅教師要強化聯系現實生活實際的意識,隨時注意觀察,研究現實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生物學新進展,并且要引導學生關心、關注、理解現實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指導學生運用生物學的原理解釋發生在身邊的生物學現象,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堅信,新課下的生物教學。會給整個教學帶來一個新的面貌觀,讓老師心情舒暢的備課、教學。讓學生自由愉快的掌握新知識,自信的面對高考。快樂的體驗生物課在生活中的用途。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4

  20xx年4月14—15日,我參加臨沂市初中生物學課堂教學研討會活動,無疑給自己的專業成長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使我受益良多,現將我的感受總結如下:

  一、教師角色發生了徹底的轉變新的課堂教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純粹的“教書匠”,也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我所感覺到的,上課的老師在課堂上不像是“老師”,反而像一位朋友,沒有一味的去講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比如:魯橋一中的黃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很高,不再是那種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通過采取互動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對生物課更加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強調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快樂中不自覺地記住很多知識,而且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所記住的東西往往是很多的,并且能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精髓。我覺得這是我最應該向老師學習的地方。

  二、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這次教研活動中,“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最為深刻,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并尊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結果,耐心聆聽每一位同學的.意見,適時給予鼓勵和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和諧、寬松的內部環境中去獲得新知,變被動為主動,轉客體為主體。比如汶上縣二實中的何敬霞老師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親身感受蝗蟲等生物的身體結構,并加以引導學生正確做法,結果不言而諭,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使本堂課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轉變和課堂形式的多樣化教師不在是知識傳授者,打破了傳統的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的課堂教學,而是綜合運用了觀察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各個方面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尤其給學生創設觀察的情境和思考的余地,讓他們有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練習的設置上,何靜霞老師采用娛樂節目開門大吉的形式出示問題,既活躍了課堂,又激發了學生們的熱情,真正實現了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原則。

  總之,通過這次聽課學習研討,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許多差距與不足,也從優秀教師那里獲得了許多經驗與感悟,今后我將不斷反思,不斷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喜歡學習、學會學習、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也使自己不枉為人師。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5

  第一: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模式初中生物自主互助型課堂教學模式:包括新授課、復習課和講評課三種課堂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生物新授課的教學模式

  (一)、情境導入,明確目的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明確學習目標,便于學生整體把握所學內容。

  (二)、學案導學,導引誘思

  1、教師依據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將“知識”設計成幾個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編寫成學案,在課堂上發放給學生,為學生的自學定標定向;讓學生根據學案閱讀教材或有針對性、有選擇性的閱讀教材的重難點,從而使學生理解本課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對本模塊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初步構建起知識體系。

  2、學生在自學時,要求邊看邊思,反復推敲。對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作出標記,在此環節,提倡自主思考,最大限度地自主解決問題。

  3、教師指導學生自學,了解學習進程,掌握學生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和不足之處。對于學生中遇到的障礙,教師要適時適度的進行點撥。

  (三)、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1、對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小組內進行充分的交流,使學習內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組內得到解決,并找出本組的共性問題。

  2、針對各小組存在的共性問題,圍繞重點難點易錯點,教師精選具有思維價值、創造價值和發散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展示交流。教師要適時點撥,保證課堂討論的方向性和順暢性。還要結合課堂上出現的新問題,適時組織即時互動。教師也可精選例題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和學習方法。

  (四)、當堂鞏固,課堂總結

  1、留給學生整理學案、理解記憶的時間,可由組長負責檢查落實,進行交叉鞏固,確保學生能夠達標。

  2、由教師或學生對本節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師生共同整理完善本模塊的知識系統。

  (五)、達標檢測,布置作業

  1、針對目標設計題目,難易適度,以能檢測學生是否達標為目的,時間以5—10分鐘為宜。

  2、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的,觀察性的,調查研究性的課外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

  生物復習課模式

  (一)、概括導入,確認目標

  生物復習課的導入,不同于新授課,最好直擊要點,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復習任務及所要達到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復習課的目標不同于新授課的目標,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

  (二)、梳理知識,構建網絡

  生物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區別在于:強調“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所以,學生能清楚再現各類生物的結構特點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梳理知識網絡時,可采用多種方式——知識綱要、填圖、列表比較、問題提示等,幫助學生完成這類知識的梳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邊回顧一邊在黑板上板書;也可以直接出現在復習課的學案上,讓學生在復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構建知識網絡;還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建立知識網絡(多用于初二綜合復習)。

  對于教材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可以通過一對一檢查、教師抽查或集體默寫等方法進行落實。

  (三)、典題引導,點撥深化

  1、結合教材知識以及與其他版本教材的聯系,用典型例題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思考并完成,進行自主訓練同時將疑難問題劃出。這個過程對于學生思維的形成至關重要,切不可盲目交流,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結合生物學科特點,典型例題要有層次性,應與WAT考試接軌,應密切聯系實際,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維的開發。

  2、小組就典型例題進行交流,重點在于發現題目所考的知識點、出錯的原因;小組內出錯多和無法解決的題目,有組長記錄并質疑。教師集中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全班進行交流展示,教師進行點撥。

  教師進行點撥時應進一步從復習的整體考慮,就某一個問題展開,以點帶面,從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深化及規律的總結;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四)、達標練習,提升能力

  精選題目,當堂達標,鞏固所復習內容,并進行反饋和落實。進行達標檢測,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是強化基礎知識的扎實記憶和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培養的過程;對于初二學生要直擊中考,讓學生明確中考的難度;還應密切聯系實際,用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真正做到生物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反思總結,布置作業

  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簡單總結本節的復習內容,自己的收獲及存在的問題,并適當布置課下的復習要求,將課堂延伸到課下。

  生物講評課模式

  (一)、錯題統計,找準錯因(課前準備)

  1、在每次閱卷后教師應進行必要的數據統計,如測評結果的統計——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題的得分率;錯誤率的統計——主要是統計學生出錯率;錯誤類型的統計——主要是統計學生出錯的類型及人數。

  2、課前教師要認真檢查每位學生的答題情況,分析統計各題的錯誤率,細致診斷學生的解答,弄清哪些題錯得多,錯在哪里,找準錯誤的癥結。準確地分析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在講評時有的放矢地解決這些缺陷和問題。

  (二)、自主糾正,反思內化

  1、自改:要求先獨立自查,盡量嘗試自行訂正。學生自己糾正前教師應給予必要的指導(如:應得分與實得分;錯因分析;以后的目標等),并將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做上標記,因為這是后面小組內交流的重點。

  2、互改:在小組內重點交流做標記題目,由學生提出不會的問題由會做的同學進行講解,展示思路。在這個階段由學生給學生講解達到學會的目的。組內都不會或不能達成共識的問題就由組長記錄并反饋給老師。

  (三)、展示思路,暴露問題

  將互改環節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展示,將“問題”充分暴露出來,將“錯因”充分暴露出來,將“當時的解題思路”充分暴露出來。或學生講解,或師生共議。

  (四)、重點點撥,方法指導

  根據學生暴露出的問題,教師需要重點指導。這是試卷講評課的發展部分,重在解法的強化、規律的總結、認知結構的完善等。

  1、學生已經將大部分題目的解題方法得以掌握,但只是做到了就題論題,教師應根據學生暴露的問題“借題發揮”,進行重點指導;在分析學生解題思路展示的基礎上,找出學生在理解生物學知識上存在的問題,在思維方法上存在的缺陷等,發揮好教師的支架作用。

  2、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找準切入點,進行方法指導。如從何處分析,為什么這樣分析,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如何挖掘隱含條件,如何建立正確模型,如何排除思維障礙等。還要指導如何快速切題,如何才算完整的敘述規范的表達等。

  (五)、變式訓練,升華提高

  針對有代表的共性題設計相應的變式練習。以練促思,以練促改,練中悟法。通過練習,讓學生鞏固知識,掌握方法、思路、規律。

  (六)、反思總結,二次達標

  1、學生總結本次考試的經驗和教訓,并相互借鑒,相互學習。

  2、針對出錯多的試題,再設計類似的試題組成試卷,進行二次過關,以檢查學生改錯程度和掌握程度。

  第二:導學案的編寫和應用

  編寫好設計精到的導學案是關鍵

  設計應用好教材、教法、學法落實的載體———導學案,做好學案導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總體思路為:突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主體參與意識和自主發展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加強能力培養,增加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學案,是教師精心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的材料依據,它主要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自學疑難信息反饋、學習探索過程的學法指導、學能嘗試測試、自我矯正反饋等環節,由師生共同完善。好的“學案”,實際上就是教學內容的深化與延伸,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并可超越教材構成知識網絡,使知識的網絡構成體系,它體現的是師生共同探索知識、方法、規律和被優化了的過程。

  學案導學,是以學案教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訓能達標的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突出學生自學能力,注重學法指導的教學策略體系。其突出優點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學行為,注重學法指導,強化能力培養,把學生由觀眾席徹底推向表演舞臺。其操作要領主要表現為先學后教、問題教學、導學導練、當堂達標。

  關于“學案”的理解及學案的編寫

  課堂教學中有兩種尷尬的現象:一是強調落實基礎知識,就是滿堂灌,一味對觀點、結論的死記硬背,產生所謂高分低能的學生;二是強調發展能力,就是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匯報演講,表面熱熱鬧鬧,實際上知識的掌握卻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滿堂灌是缺少學生的參與、缺少活動,只背結論是缺少對知識形成過程和運用過程的體會。而后一種熱鬧課堂中的“參與、活動、過程”則由于未能緊緊圍繞知識點來展開,流于形式。

  利用學案則既可以克服上述兩種模式的不足又能夠保留它們的優點。因為學案把知識點問題化、練習化,進而過程化,并以此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既緊扣知識點,又展開活動、體驗過程,而且有學生的充分參與。需要指出的是學案設計的質量如何會直接影響到使用效果。所以最后著重談一談如何編寫學案。

  “學案”是在教案的基礎上,為了落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啟學生智慧、發展學生能力而設計的,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直接參與并完成的一系列的問題探索、要點強化等全程學習活動的案例。它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習得能力。實質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學案能體現以下四個特點:

  (一)問題探究是學案的關鍵,它能起到“以問拓思,因問造勢”的功效,并能幫助學生如何從理論闡述中掌握問題的關鍵。

  (二)知識整理是學案的重點,學案的初步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獨立地將教材上的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整理歸納,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

  (三)閱讀思考是學案的特色。

  (四)鞏固練習是學案的著力點,在探索整理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進行一些針對性強的鞏固練習。對探索性的題目進行分析解剖、討論探索。

  學案是在教案的基礎上編寫的,但不是教案的濃縮,所以編寫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一)課時化原則分課時處理學習內容,防止幾個小專題的內容只寫成一個學案,一般一個小專題為1—2課時。

  (二)問題化原則: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以問題形式設計成題組)、質疑、釋疑、激思,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

  (三)參與化原則:在學案設計中應考慮讓學生進行參與性學習。通過學案創造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熱情,提高人人參與的能力,增強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四)方法化原則:強化學法指導。通過學案教學變“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同時注意學法指導的基礎性、發展性。

  (五)層次化原則:在編寫學案時應該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

  依照上述原則編寫成的學案一般構成主要有:

  (一)學習目標

  目標的'制定要明確,具有可檢測性,使本節內容的當堂檢測題能夠與之相對應。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語言,而是用“能記住”、 “能說出”、“會運用﹡﹡解決﹡﹡問題”等可檢測的明確用語。并指出重難點。

  (二)知識準備(課前小測)

  為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將學習新知識必需的上一節課知識、或其他章節的舊知識,設計成小的問題組、或習題、或預習指導。

  (三)知識構成及對應練習

  知識構成可以分成基本線索和基礎知識兩部分。線索針對一節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基礎知識是學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識結構框架、基本知識點、教師的點撥和設疑印證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編排要體現教師的授課意圖。對于重點內容要設計思考題。

  1、知識點1及對應練習1

  2、知識點2及對應練習2

  3、知識點3及對應練習3 … …

  對應的練習要與知識點在內容上和學習目標上相呼應。

  (四)學習方法的總結

  學案中所介紹的學習方法主要是針對所學內容設計的。一般包括記憶方法,分析、理解角度,理論運用等。

  (五)知識結構整理歸納(課堂小結)

  按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歸納出知識線索,具體的知識點要盡可能留出空由學生來填。與其他章節知識聯系緊密,在歸納出本節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要體現與其他章節等知識聯系。

  (六)技能訓練

  技能訓練是對一節課學習的檢驗鞏固,有選擇題、填空題、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等。訓練題的設計,要體現出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礎知識的檢驗,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訓練。提倡多種題型合理搭配,題目編排由易到難,控制習題數量,按容易題、中等題、高檔題等,其比例為3:5:2,為兼顧程度較高的學生,可適當編排一些選做題,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習水平。

  學案把教學內容問題化、練習化。學案與一般的訓練題或試題的區別在于它的條理性和遞進性:即學案中的問題或練習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呈現順序與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呈現順序是一致的,而一般的訓練題或試題則是不一致的;另外,學案中問題或練習的設計要遵循由淺入深、由現象(事實)到本質(結論)、由結論到運用等遞進的過程,一般的訓練題或試題遞進性沒有那么明顯或沒有體現那么完整的遞進過程。

  六、幾個重要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學生自學時應該解決哪些問題?

  1、學生學什么?內容上應該注意三個層次:

  (1)基礎性內容;(2)能力性內容;(3)發展(拓展性)內容。

  三個層次最好均能涉及到。只有基礎內容,顯得淺薄;只是停留在書本上,有“教教材”之嫌;全部是能力、拓展內容,則沒有知識的支撐,恰似“空中樓閣”,其目的也難以達成。

  2、怎么學?(1)根據問題的要求學。(2)互助。互助實際上包含了自助與互助兩種形式:A、自助:獨立學習,靜心思考,鍛煉思維的獨立性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B、互助的形式:生教生、生問生、生幫生、生考生、生評生、生影響生、生啟發生……

  C、互助的內容:校對答案、講解原因、質疑解疑、督促檢查、體會學法、總結規律等。

  (3)讓學生質疑。自學不應該是死扣教材,不應該是沒有波瀾,它是在教材知識基礎上升華的過程,是尋疑、質疑、解疑的過程。

  3、教師如何操作?

  自己靜心細思—————對提綱,細讀書,勤動手,圈勾畫,多歸納,抽主干

  小組結對互助—————一對一,對答案,有歧義,共商討,求共贏,促發展

  疑難問題求助— ————遇疑難,組內商,不能解,展示出,求他組,解決掉

  組內監督落實—————記什么?怎么記?記到什么程度?怎么用?

  組際挑戰檢查—————搞競賽,查三點,指定答,促落后,把基礎,砸結實

  教師糾錯矯正――拔高、解疑、升華

  (二)提高學習小組學習效率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細化小組成員分工,分工一定要明確。

  (2)教師要及時觀察學生進度,隨時指導,對學生學習情況充分了解,便于及時點撥。

  (3)教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4)課堂前5分鐘要注重前置測評,檢測上節課的重難點問題,溫故而知新。

  (5)強化學生自學方法、規范的訓練,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6)對小組長和課代表強化培養,提高學科學習要求。

  (7)自學之前,學生的學習目標一定要明確,不能無目的地看書。

  (8)提綱的設置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簡到深,由表及里。

  (9)在組織自學時,一定要發揮小組長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提高本組自學環節的效率。

  (三)如何進行有效的評價?

  評價是促進學生反思自己,找出缺點和不足以便及時進行矯正的最佳途徑,也是教育評價中的“促進學生發展”功能的最好體現。在主體性教育中,藝術性地進行評價可使學生充分體驗成長的愉悅,發展健全的自我意識,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并將各種知識有效地納入自我的認知結構中去。因此,對學生的展示做及時的評價是不可缺少的。

  評價可采用即時評價(一個小組展示完畢接著進行評價)、延時評價(部分或者全部小組展示完畢后再進行評價)和選擇性評價(選擇典型的展示內容進行評價)。即時評價可以有針對性地穿插于整堂課之中,及時給予矯正糾錯或者表揚激勵,一是可以防止過后遺忘;二是及時鼓勵,增強干勁。延時評價可以在下課之前進行,可采用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辦法。評價范圍很廣,可以評價展示的形式、表演技能、課堂語言以及問題回答的廣度和深度等多個方面。選擇性評價具有較強的隨機性,主要針對課堂生成性的問題或碰撞中產生的智慧的“火花”來進行評點,以求達到激勵的最佳效果,讓課堂因為有了科學客觀的評價而精彩。

  學生評:可評價自己小組,也可評價其他小組;可評價同學的演技,也可評價內容與教材的結合度。評價要有肯定、鼓勵、贊揚,但應把重點放在找不足與缺點上,要敢于質疑、敢于找差距、敢于點毛病、敢于指出展示內容與主題體現的程度。要充分調動學生,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想說站起來就說,省略舉手點名環節,節約時間,增加課堂緊湊度。

  教師評:教師的評價不宜多但要精彩,要點出學生點評不出的內容,要多一些建設性的點評,如多用“如果……效果會更好”來激勵,這樣也教會學生思考。

  (四)反饋矯正環節具體怎樣操作?

  達標測試題的設計應緊扣學習目標,盡可能讓學生自主完成知識和能力遷移。試題要主客觀相結合,并設計一定比例的開放題,注意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教師巡視,發現題目本身的問題和重點學生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以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

  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帶領下統一答案,無爭議的判明對錯,記入成績。并在組內反饋矯正,有爭議的寫到黑板上(寫明組別和題號或不理解的題目)。

  反饋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明確正確的認識,明確科學的方法和思路,對于測試中的失誤,應及時給予矯正補救。補上前面所學的不足,為今后的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黑板上的組別和題號,組與組之間互相答疑。對同一個問題無疑問的小組可主動到有疑問的小組去進行講解,教師參與到有較大爭議的問題的小組間去答疑,爭議問題得到解決的小組到黑板畫掉本組標的問題,使各個問題逐一解決。

  2、“學案導學”的課堂操作模式

  “學案導學”的教學精髓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不僅著眼于當前知識掌握和技能的訓練,而且注重于能力的開發和未來的發展,其教學策略主要包括: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習的基礎;培養創新思維是學習的核心;教師的導學是學習的前提;討論質疑是學習的方法;更新教學手段,開展多媒體教學是學習的有力保證。教學形式應是多樣化的,如講授、啟發、自學輔導、實驗探索、問題討論等,教學中應盡可能創設問題情景,以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求知欲、探究心和主動性,讓學生提出問題,模擬情景,發表不同見解,引起爭論,進行批判性思考,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創造與主體性品質。學案的組成部分應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疑點、讀書思考題、疑難信息反饋、學習活動的設計、梯度導學導練、知識拓展等部分。學案的設計,包括學習內容和學法指導,如觀察、記憶、聯想、對比、推理、歸納、思考、討論等,還要擬定培養學生何種思維方法,訓練何種學科能力,指導何種解題方法等,使靜態的學習內容動態化。

  “學案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具有以下環節:示案自學→以案導學→信息反饋→組織討論→精講點撥→當堂達標→扣標整合→拓展創新。

  (1)、依據示案自學情況,進行以案導學

  課前下發“學案”后,學生據此進行預習自學,課上老師可根據學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饋,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學情,指導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實現會學。學生以“學案”為依據,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為主攻方向,主動查閱教材、工具書,做實驗,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在嘗試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2)、依據疑難信息反饋,組織討論,嘗試解疑

  “學案導學”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去試一試,并給了學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時間。學生在嘗試中遇到困難就會主動地去自學教材和接受教師的指導。對于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學生個體發言、同位探討、小組討論、全班辯證等多種討論方式,并充分調動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多角度、多層次的辨析,盡可能互相啟發,消化個體疑點。

  (3)、教師精講點撥,學生歸納總結

  對于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抓住要害,講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問題為案例,由個別問題上升到一般規律,以起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歸納出新舊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4)、扣標整合,形成網絡

  學生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的重點內容、規律和解題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識梳理成線,形成網絡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錯易混易漏的知識薄弱點,引起全體同學足夠的重視;教師及時反饋,評價學生課堂表現,起導向作用。

  (5)、當堂達標訓練,知識遷移拓展

  緊扣目標,當堂訓練,限時限量,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搜集答題信息,出示參考答案,小組討論,教師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

  針對學生達標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待教師及時矯正之后,可即時補充補償練習題,給學生內化整理的機會,面向全體教,挖掘每個學生的最大潛能,逐層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開放的學習思路,拓展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把新知識納入到個體的認知結構,進而形成個體的創新性能力。

  生物課外出聽課心得三:

  昨天上午,不到10點半,我和幾位老師乘車來到了臨沂翔龍金鳳大酒店,每人交了200元錢,安排好了食宿,歇了一下。12點開始午餐,飯后休息了一會,步行來到臨沂十五中,開始了聽課學習,聽了三節課,課題是一樣的,是復習的第一個專題《生物與環境》。

  今年我市進行了中考改革,八年級的生物和地理學科在六月份和九年級一起中考,下年的九年級不再考這兩科。連續帶了四年九年級和一年七年級,本來今年帶的是八年級,想輕松一下,緊張的中考撲面而來,沒有回旋的余地。

  三位老師都有自己的風格,在講臺上展示自己,任憑他人評說,通過聽課,受益匪淺。

  今天上午不到8點到達十五中,開始了上午的學習。

  講課的三位老師說了自己的講課思路和反思。

  然后其他幾位老師進行了專業性評課和分析了去年的試題和建議。如下幾點,對我啟發很大。

  1、定位要準:目標明確,二輪復習專題要打破四本書的限制,專題不是分開,而是交集。本專題不僅要聯系到植物、動物、細菌和真菌的作用,還要聯系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教材要優化組合。

  2、高效課堂,不僅容量大,還要有效果。課前導入和最后幾分鐘都要利用好,不要耽誤時間。

  3、精選題目,精講精練,易綜合不宜簡單。

  4、面向全體學生,提醒學生查閱資料。

  然后聽了臨沂二十中的田總秀老師的報告:《我很慶幸自己成為一名生物教師》,講述了自己教學的做法。

  最后密老師講了課程標準和概念教學。中考變化是要用陳述句解釋概念,而不是以前的填空的形式。

  學習是伴隨一生的活動,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不斷積累和成長。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知識的海洋里,勇于探索的人才能駛向成功的彼岸。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6

  非常榮幸能夠有機會到北戴河參加河北省生物課堂實驗教學展示和評比活動,觀摩來自各地精英老師的精彩課堂,聆聽專家的精彩點評,這一天半的時間讓我感覺收獲頗豐,收益匪淺。

  在本次活動中,我收獲最大、感受最深的是參見評比的27位老師對初中生物課堂實驗改革和創新,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尤其最后傅尊英教授的總結更使我明確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平時注重實驗教學對于培養學生學習生物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作為一名生物教師,除了具有淵博的知識外,還應掌握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下面我將把我這一天半的聽課心得在這里與大家分享。

  一、正確認識生物實驗

  初中生物階段,我們往往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忽略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訓。其實,生物學科的形成與發展,起源于實驗,又依賴于實驗。生物實驗具有很重要的教學功能:它是生物科學認識之源泉,是訓練科學方法的有效途徑,是養成科學態度的必由之路。在創建高效課堂的今天,我們應充分利用生物實驗在教學中獨特的作用,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展示創造能力,在實驗中獲取真知,收獲樂趣。

  二、對生物實驗的改進

  生物實驗要想做好,實驗材料和實驗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每一個實驗在教材上都有明確的實驗材料和實驗方法可供參考,但是這些材料和方法都是最好的嗎?從這27節課來看,每一位老師都是查閱了很多資料,對教材上的實驗材料和實驗方法做了很深入的改進。其中展示光合作用實驗的幾位老師對實驗材料的改進最為深入,對于光合作用產物的探究教材上利用的是天竺葵,但是老師們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用天竺葵做實驗脫色時間長,不利于完成課堂實驗。所以老師們就利用自己周圍常見的植物,同過對比選出最優的實驗材料。為了縮短脫色時間,這幾位老師對實驗方法又做了較大的改進,把將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改成直接用熱水加熱盛有酒精的小燒杯,大大節約了課堂時間。

  三、充分利用實驗,創設樂學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學生對生動形象的生物實驗普遍懷有好奇心和神秘感,所以創造合理的情景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在這些老師中,來自秦皇島二中的楊琳老師創設的.情景使我印象最為深刻。楊老師做的實驗是《探究影響蚯蚓生活的環境因素》,她給學生的實驗名稱是:《給蚯蚓一個溫馨的家》,這個創新的題目大大激發的學生的興趣和愛心。都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楊老師這個人性化的實驗課題就使她的實驗成功了一半。

  四、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

  現行教材中的實驗大都是驗證性實驗,參加評比的老師們大都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改變了傳統的實驗模式,讓學生主動操作、探索,得出結論。通過實驗不僅使學生們牢固地掌握了知識,而且也使學生們學會了對比實驗和優化實驗的方法。通過探究活動,不僅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關系,而且增強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了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五、增加動手實驗,把實驗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初中學生的好奇心強,富有參與精神,很樂于自己動手做實驗,而且每次實驗的成功都給他們帶來無比的欣喜。在本次課堂實驗展示活動中,很多老師都把實驗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因為有的實驗在課堂完成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所以老師們就把這些問題作為下一個探究的實驗指導學生在課外完成。我認為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重視家庭小實驗,開放實驗室。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提高探究能力。教材上的實驗或探究活動,有很多存在一定的深化空間,可根據教學情況“順勢”延伸,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過這次活動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我會不懈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充分利用自己的身邊的實驗資源,提高自己的實驗教學能力,讓學生的能力在我的課堂上得到鍛煉和提升。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7

  學講計劃已經進行了一年半了,這學期我在高一年級擔任教學工作,對學講的實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高一年級作為高中的起始年級,學講方式的應用對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知識領域和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及增加學習興趣等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就生物學科而言,如何在課堂上展開有效地學講?采用什么方式實施學講?如何讓學講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性行為?……這些問題都是我在教學中不斷摸索和實踐的。

  從開學伊始學案的設計和編制,到經過幾節課的磨合和反思,我漸漸感覺到學講方式對這屆學生來說并不是一件難掌握的事情,但是單純的“學”和生硬的“講”,對于生物學科來說不利于鞏固和記憶,因為高中生物很多知識點是非常微觀和抽象的,學生當時記住了、說了出來,但并不表示他能真正掌握,也不意味著過了幾天還能記住。所以能不能用一些方法來輔助學講,讓學生正真學進去、講出來,而且還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進去的知識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讓我費了很多心思。

  經過一些嘗試后,我發現學生活動這一環節是最能有效落實學講方式的,在活動中不僅要動手動腦、邊學邊講、互學互講,而且活動中的一些教具、圖像能讓學生更為形象直觀的認識生物的結構、理解與結構相關的功能。例如,在《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在這一節的學習中,我設計了讓學生畫出一個細胞核的平面示意圖并說出各部分名稱和功能的活動。在以往的教學中,常規的活動也會讓學生在觀看圖片或視頻之后講出各部分結構和功能,但是畢竟細胞核是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東西,圖片和視頻也只是帶給學生短暫的印象。我設計的畫圖環節不是每個人都畫,而是每個小組在自己的黑板上畫出一個細胞核并標出各部分名稱,然后說出各結構的功能。這樣的設計需要學生先看透課本、要注意到各部分結構的細節特點,比如細胞核的膜是雙層的,上面有核孔。怎樣的畫法才能把雙層膜和核孔表示出來呢?我看到各小組都在進行著激烈的討論和嘗試,幾乎每個人都參與到了活動中,課堂氣氛非常得活躍。這樣就實現了在活動中學和講、在討論中邊學邊講。除此以外,學生甚至注意到了書上說核仁是無膜結構,在畫圖中不知道應該怎樣把它畫出來。這時我就給他們補充了一些生物學畫圖的方法和要求,可以用密集的點表示結構的存在等等。這樣一節課下來,不僅很輕松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三維目標,而且因為有了學生的親手畫圖和糾錯,在以后的課上,一提到細胞核學生就很容易想到畫圖中遇到的問題,回憶出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實現了學講在課后的鞏固和延續。

  所以,對于生物學科而言,我感覺畫圖是對學生知識掌握和落實學講方式的一種有效和有趣手段,還能鍛煉學生的生物學繪圖能力。

  再如,在《物質的跨膜運輸》一課中,我還設計了另外一種活動方式:讓學生制作道具、合理利用道具,借助道具進行學和講。這一課中的重點是小分子和離子跨膜運輸的三種方式: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既然是擴膜運輸,就需要有膜有物質。膜從哪里來?學生自己做。在細胞膜的學習中,學生已經通過畫圖掌握了細胞膜的結構特點,現在又需要他們親自動手做出一個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利用卡紙、畫筆和膠棒,學生做出了很漂亮的細胞膜模型,連膜外側的糖蛋白都表示了出來,這樣的教具制作活動,無疑對學生知識應用起到很大的作用。跨膜的物質怎么表示?小磁石。我買了很多用在白板上的各色磁石,每組提供同種顏色十個磁石,學生制作的細胞膜模型先黏上磁片貼在各組黑板上,然后小組討論磁石該怎么放才能表示出各種不同的運輸方式?怎樣表示出順濃度梯度還是逆濃度梯度?還要用粉筆利用箭頭標出運輸方向、需不需要載體和能量等。用自己制作的教具進行學講,學生的熱情也是得到了極大提高,知識得到了溫故和知新。

  綜合以上兩個例子,我認為結合著學生動腦動手的學講方式在生物學的學習中是很有效的,“學講”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而是一種能力的應用和體現,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講”。“學”不僅是學知識,還要學方法、學能力、學習其他同學的長處;“講”不僅是講考點,還要講原理、講思路、講出為什么、講出解決的辦法。這樣的學講課堂才能調動學生、吸引學生,發揮出“學講計劃”真正的意義和潛能。

《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1-10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5篇02-09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 17篇02-09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 15篇02-09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20篇03-31

生物課作文04-12

有效生物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11-09

有趣的生物課作文11-13

有趣的生物課作文04-12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物課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7篇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

  在暑期期間,我參加了在xxxx市舉行的xxxx年xxxx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生物科崗前培訓。經過幾天的培訓,聽了許多老師的專題講座,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標準在教育理念、內容、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學理念的轉變。作為剛踏出大學校門的我,雖對教學工作有些經驗,但通過錄像看了兩節老師的示范課,我覺得與我現在的課堂教學相比有了很大的轉變,這種轉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六點:

  一、學生由傳統的被動的“添鴨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去探究,思考。

  過去的上課模式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回答,學生跟著學,而錄相上的兩位老師改變了這種上課模式,他們由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上課模式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的新理念。

  二、教學目的轉變,由“雙基教學”轉變為“三維”目標的教學。

  看了這兩節示范課,我充分體會到在新課改中首先轉變的是教學觀念的.轉變。傳統的教學過程把系統的傳授知識作為重點,目的在于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大量的知識,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條理性,教師在教學中把知識的重點、難點、反復掂量估計,圍繞它來展開自己的教學過程,往往會忽略學生能力的培養,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教學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更重要的使學生掌握學會學習的能力,并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角色的轉變:教師已不是教學的主體,而是引導者、促進者、參與者。

  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掌握知識的多少已不是重點,因此教師已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更重要的是學法指導者。在實際的問題解決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參與者、配合學生去學習,真正起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目的。

  四、學生由被動式的學習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探究者、發現者。

  新的教材中探究活動貫穿全書中,因此,它注重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和訓練,讓學生自己去提問題、作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五、由封閉的小課堂轉變為開放性的大課堂

  新教材安排3個必修模塊,3個選修模塊,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教學策略和方法的轉變

  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不可能單純的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和改變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么變成怎么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去學。

  生物新課改,給了我許多思考,并將我帶入一個廣闊的實驗天地。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更新觀念,改變教學策略,注意師生角色的轉變,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課堂的任何一個環節,注重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師生關系,引導學生的情感處于積極的、自由的,寬松的心理狀態,能自主的參與課堂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躍,使不同的層次的學生在思維進入一個自由馳騁的空間。

  總之,隨著社會發展,教師面對的學生也更加復雜化、個性化,教師只有不固守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程序,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常教常新”,永具生命活力。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2

  我參加初中生物課同課異構聽課活動,無疑給自己的專業成長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使我受益良多,現將我的感受總結如下:

  一、教師角色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新的課堂教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純粹的“教書匠”,也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我所感覺到的,上課的老師在課堂上不像是“老師”,反而像一位朋友,沒有一味的去講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比如:魯橋一中的黃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很高,不再是那種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通過采取互動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對生物課更加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強調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快樂中不自覺地記住很多知識,而且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所記住的東西往往是很多的,并且能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精髓。我覺得這是我最應該向老師學習的地方。

  二、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這次教研活動中,“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最為深刻,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并尊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結果,耐心聆聽每一位同學的意見,適時給予鼓勵和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和諧、寬松的內部環境中去獲得新知,變被動為主動,轉客體為主體。比如汶上縣二實中的何敬霞老師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親身感受蝗蟲等生物的身體結構,并加以引導學生正確做法,結果不言而諭,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使本堂課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轉變和課堂形式的多樣化

  教師不在是知識傳授者,打破了傳統的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的課堂教學,而是綜合運用了觀察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各個方面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尤其給學生創設觀察的情境和思考的余地,讓他們有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練習的設置上,何靜霞老師采用娛樂節目開門大吉的形式出示問題,既活躍了課堂,又激發了學生們的熱情,真正實現了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原則。

  總之,通過這次聽課培訓,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許多差距與不足,也從優秀教師那里獲得了許多經驗與感悟,今后我將不斷反思,不斷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喜歡學習、學會學習、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也使自己不枉為人師。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3

  通過自學課例研修,學習和分析網上的生物課例,讓我對課堂教學的技能認識和理論認識有所提高,希望在未來五個月的頂崗實習中能夠把這些認識和以往說課的經驗運用上,以下是我對課例分析的感悟和總結。

  首先,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課本上很多生物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相關,但單憑課本的解述則略顯抽象,很多學生選擇背誦記憶,這樣既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長久記憶,也不利于學生完成課后練習題。所以應該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例結合起來,減小知識的抽象化,增加趣味性,讓學生直接易懂并能學以致用。例如在學習《葡萄糖是人體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這一章節時,可以舉出病人輸液時輸葡萄糖來提供營養這一實例。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學有所用的成就感,增加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學生舉一反三,拓展知識。

  其次,要注重課本知識與實驗的結合。

  觀察和實驗不僅是高中生物的一部分必學知識,也是學習高中生物知識的途徑之一,并且新課標已經開始注重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涉及到實驗的章節,既要充分利用實驗過程來解釋生物知識,又要通過生物知識來鍛煉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親自參與實驗的全過程,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來驗證該知識,并加深印象地記住知識。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認識和記憶才更加深刻。

  再者,要對每個章節的重點、難點、易錯點有所側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把知識講完,還要在講的過程中,通過問答等方式,了解學生對知識理解的程度,然后對知識的講解做出調整。對于知識重點應在備課時精心的布置并做出具體講解,對于知識難點和易錯點則應該具體講解、舉例說明或對比記憶,并且準備一些隨堂練習,幫助學生們理解和記憶。

  還要準備好課堂教具、教學課件等輔助教學工具。

  適當的教具或影音工具可以使知識點的講解事半功倍。形象生動的教具和影音工具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是教具的準備一定要形象生動貼近生物知識,課件一定要具有嚴謹性和科學性,緊貼生物課本。否則也會起到反效果,所以我們也要精心學習和準備制作教具、課件。

  除此以外,還要注重與學生的互動,盡量有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及時了解學生的自己講課方式的意見,反思不足并改進;借鑒學習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多聽不同老師的課,取長補短;嚴謹科學地備課,不斷鞏固教學技能。

  以上是我自學課例研修的總結與感悟,希望能在實習實踐中有所體現。

  --- XX一中 生物 鄭XX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4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質教育革提了多年,但由于舊的一套教育體制根深蒂固,加之學校錄取仍以高分來衡量,不少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不敢越雷池一步,仍較普遍地沿用“教師講條條——學生背條條——考試考條條”的課堂教學模式,直接將知識、結論灌輸給學生,這種“填鴨式”教學方式,使學生成了被動的、機械的知識“容器”,窒息了學生的創新性,使學生產生了厭惡感,嚴重影響課堂效率。如何變這種局面,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探究的問題,通過這一段時間的新課學習,使我深入地了解了這次課的內涵,確實感受到這次課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學習到新課程應該是探尋一種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確立新觀念、轉化角色

  更新觀念、轉化角色、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中心的傳統模式,已不適應素質教育的形勢發展。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發展為中心、以自主學習探索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的創新人才。

  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生物探究性學習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開展探究性學習,是革和發展的一個新內容、新形式、新探索。無論如何,形式的多樣性都應以激發學習興趣、拓展研究空間、開啟創新思維、營造民主氣氛、培養富有個性的學生為出發點。這一切都要取決于教師要更新觀念,敢于讓學生暢所欲言。

  三、確立開放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開放的師生關系,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和表現欲望,充分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四、講授力求新穎

  為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應力求應用新穎獨到的藝術方法,調整認知策略,盡量讓學生參與,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課堂中去,善于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容中與學生思想實際相吻合的知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我要學”愿望的驅使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調整自身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學的預期效果才能達到。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員,大膽地參與生物教學活動。啟發式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生自已動手、動腦、動口去獲取知識并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

  “路漫漫其修遠兮”,把新課程革推向深入,以適應教育教學體制的革,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每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愿我們共同努力!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5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為我提供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讓我有一個學習與提高生物教學專業素質的機會。20xx年4月9日,我有幸去我縣第二實驗中學參加聯片教研教學觀摩活動,短短一天的時間里,聆聽了我縣幾位資深生物教師的公開課,感覺受益匪淺。伊健民老師的沉穩、陳西利老師的幽默以及各位老師深厚的文化功底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他們現代的新課標理念、新穎的設計、清晰的思路、靈活的教法、愉悅的情感、親切的語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感覺到:“走出去,總會有收獲”。

  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聽課或參加其它教研活動,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可以取得不少教學經驗。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必須對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對教材進行深入細致的鉆研與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學生也就學得輕松愉快。聽了這幾位優秀教師的課,使我深有感受他們對教材理解透徹,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質。

  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有良好的素質才能緊緊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學過程中來,調動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生物課不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在教學新知時,都是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探究新知的,并且互動形式多樣,注重主體參與。他們教學新知時不是急于告訴學生的方法,而是通過讓學生去觀察、探索,并重視學生用語言表述。讓學生用生物語言表達生物問題。

  在這次活動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并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生物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生物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另外,印象較深的是老師們主張把一切還給學生,即主張:學生能自己探索發現的,教師不提醒;學生能通過思考描述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總結出規律的,教師不告知等等。課堂中允許學生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出現分歧,允許學生出現自己的預設中沒有的問題,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課堂的原生態味兒十足,這也充分展現了深厚的教學功底,課堂上臨時應變的能力很強。

  通過短短的幾節課,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范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蘊含著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學生通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名師不但關注學生,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總之,通過這次聽課活動,各位教師所體現出來的優點遠不止這些,他們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精美的教學課件,對教材的深層次把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學有所得,也讓我深思,怎樣把各位教師的教學優點盡快融入自身的課堂教學中,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變的有特色、有效益。

  我將借這次活動的東風,把優秀教師當作追趕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縮短與優秀教師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成長需要內驅,成長需要沉淀,成長需要活材,成長需要蛻變,成長需要追求至善。我會以此次觀摩課為契機,繼續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學,組織教學,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孩子們呈現一堂堂精彩的生物課,讓孩子們在生物的世界里快樂的學習成長。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6

  我有幸參加了本次高中生物新課培訓,使我認識了新思考教育的魅力,在參加培訓的幾天里,收獲頗多,感觸頗多。

  一、對新課程理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新的課程需要有新的課程理念,新的課程理念是教學活動的行動綱領作為一線的生物學教師,我們必須要理解課程理念、擁有課程理念,把我們新的課程理念落到實處。通過對專題一的研修,我明確了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出四個課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這些理念是新課程的標志,也是新課程實施系列環節中的方向標。我將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努力落實,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力爭將新課程的理念運用到每一節課堂中,作一個新課程理念的推手。

  二、對生物學核心概念的教學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通過對第二個專題——生物學核心概念的教學的學習和研討。使我認識到在生物課堂教學當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生物學核心概念的教學十分重要。那么,高中生物課程一共有三個必修模塊,有三個選修模塊,其中選修三為高考內容。這樣的一個課程體系和原來的教學大綱相比,知識的覆蓋面減少了。但核心知識理解的`深度比過去有所提高。培訓老師就如何體現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對核心概念的教學有所提高的要求作了研討。使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明確了核心概念教學的方向與基本方法,通過實踐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三、對教師的繼續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在倡導成人教育的今天,教師的繼續已經顯得必要而緊迫,由于是對成人進行再教育,難以避免的使很多的培訓流于形式,而接受培訓者很難有收獲。通過這次培訓,讓我收獲頗多,我為各位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而肅然起敬,為各位老師精彩的講解而喝彩,為各位老師和藹可親的態度而折服。所學的知識,不管是理論性還是實用性,都對我們從事一線工作的教師有很大幫助,謝謝各位老師能讓我在這幾天的時間里不但學到專業知識,更學到了很多為人師者的風范。

  四、作為新時代教師的使命有了進一步增強。

  伴隨國家計劃課程的革,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以及現代教育技術走進課堂,面對一雙雙充滿對知識渴求的眼睛,面對一個個充滿朝氣而富有思想的精靈,普通的說教已完全不能滿足。角色的特殊性不容我們有半點的馬虎或懈怠。通過本次培訓,我明白了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去學的,要去鉆研的還很多,而且刻不容緩!培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大的平臺,也給我們指明了新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我將重新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白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努力向前!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7

  地球并不為人類所獨享。地球上自30億年前出現生命之后,曾誕生過25億個物種,但目前已消失了其中的99。9%。在這些滅絕的物種中,有一半是在近300年內消失的。隨著人類征服地球上所有生態場所,并為所欲為地獨享自然資源的同時,物種滅絕的速度已達到300年前的1000倍。如果人類面對如今每1小時就有1個物種消失的現狀仍無動于衷的話,最終消失的物種就是人類自己。作為教師生態意識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實施可持續發展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任務。

  當今世界面臨著一系列重大環境問題。如糧食短缺,人口增長過快,環境污染,資源開發不合理等。它們都與生物科學有直接的關系。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環境教育內容,特別注重挖掘教材中“隱性”環境教育因素,做到生物知識教學、環境知識教學和環境保護意識培養的有機統一,是生物課環境保護教育作用的重要途徑。因此,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盡量結合教材內容,在教學大綱和課本定界范圍內,多向學生滲透環保的基礎知識,滲透生態憂患意識以及環境保護的政策、法律和法規等知識。

  立足課本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是義務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中心目標,也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略加延伸的生物教材內容十分豐富,可是受學時及篇幅限制,有關生態環境方面的內容敘述往往十分簡約,教學中如果“照本宣科”就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相反若在教學中對有關敘述略加延伸,會取得較好效果。

  例如在講授“光合作用的意義”時,可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作如下延伸:通常1公頃的闊葉林,在生長季節,每天可吸收1000kg二氧化碳,釋放750kg氧氣,如果以成人每天呼吸需要消耗0。75kg氧氣,排出0。9kg二氧化碳計算,城市居民每人平均有10平方米的林木面積,就能得到充足的氧氣供應,并足以消除二氧化碳的危害,并結合“溫室效應”現象引導學生對全球變暖進行討論,這樣一來就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和觸動他們的心靈。同時,還可適當補充有關植物改善環境的具體例子,如一公頃柳松林一年可以吸收有毒氣體SO21720kg;一公頃垂柳每月可吸收10kg SO2美人蕉、月季、丁香、菊花等也能不同程度地吸收SO2。增添了這些內容,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植物重要性的理解,而且還可以引導他們自覺愛護花草樹木。

  又如講授“空氣質量與健康”時可介紹歷史上著名的倫敦煙霧事件: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五日到九日,幾乎在英國全境都有大霧,并發生氣溫逆轉,其中影響最嚴重的地區是處于泰晤士河開闊河谷之中的倫敦,結果發生了死亡人數高達數千人的倫敦煙霧事件。在這一事件中大氣污染物的60%由家庭采暖的煤煙所造成。從家庭和工廠的煙囪里排出的煙塵,被逆溫層封閉而滯留在低空處,使許多人出現了呼吸困難、發紺(血液中的氧氣減少,皮膚呈明顯青紫色)、低燒等癥狀,使得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以及心臟病的癥狀加重。其后果是僅倫敦市區第一周內就有945人死亡,在第二周內死亡人數激增到2484人,而大倫敦地區共有4703人死亡。繼1952年之后,1956年、1957年以及1962年也還有相當規模的煙霧事件發生,但隨著倫敦政府的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斷改善,如今已不再發生很嚴重的煙霧事件了。

  在講到《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的時候,可以通過對學生介紹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直接使用價值、間接使用價值和潛在使用價值),并且讓學生自行查找資料了解我國甚至世界生物多樣性的概況,從而認識到保持生物多樣性,對于人類的生活(醫療、美學觀賞、科學研究發展等)、生存等都有著非凡的意義。自然而然,學生對身邊的各種生物的感情自然就會豐富很多,環境保護意識就會轉化為自覺的行為,相信就不會再發生用硫酸潑熊的不道德事情。這樣才能達到環境教育的目的――引導學生自覺成為生態保護的參與者。

  另外教師還應及時補充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的重點、熱點問題以及最新動向,如西部大開發中的環保問題、海洋荒漠化等,使生物教學跟上時代的步伐。同時,這樣也能彌補教科書因受出版周期所限,不能及時更新教學內容的缺憾。

  適當的延伸和拓展引入是對教材環境知識的豐富和補充,但應防止牽強附會或引入過多,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延伸是對教材敘述的“展開”或“例說”,恰當的運用使生態環境知識進一步具體化、直觀化,生動有趣味,學生喜聞樂見,但在運用中不可“畫蛇添足”或“本末倒置”。教學過程中一些抽象或復雜的環境問題初中生不易接受,成為教學的難點,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環境知識點比較隱蔽,容易被忽視,成為教學的“盲點”。將課外一些環境知識適當地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可幫助學生理解難點,重視“盲點”,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擴視野,豐富知識。生態保護、教育為本。利用“滲于其內,寓于其中”的教學方法,把生態保護意識、環境科學基礎知識、環境保護技術基礎知識有機地依托生物教學,通過生物教師有責任心的工作,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由無意識或潛意識的生態行為轉變為有意識、有目的的自覺行為,真正做到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這對增強學生的生態保護意識和生態素養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8

  這幾天我參加新一輪高中生物課改培訓,聽了有關的專家、學者以及一線教師對《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解讀和對新教材的詳細說明,使得自己對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認識也逐漸加深,對新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評價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時也明白崗前培訓的重要意義,使我對新課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讓我更加走近了新課程。下面就淺談一下自己學習之后的認識和體會。

  一、對新課程的認識

  1、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

  生物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來源于生活實際的,它在人類社會中,是無處不在的,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生物應該是來源于生活,并且能夠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

  2、更注重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教材的設計更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我們知道每一個學生因為生活環境,智力發展,性格特點等多種原因會造成,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有差異,表現出學習的效果不盡相同。這種現象是切實存在的,而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對每個學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學有價值的生物,不同的人在生物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3、形式和內容更加多樣化

  高中生物課程分必修和選修。必修課程由3個模塊組成,必修課程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學習的生物內容。選修課程有3個專題,每個專題可組成1個模塊。對于選修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對未來發展的愿望進行選擇。

  二、體會到了課改的艱辛

  我在學習之余,與一起學習的教師私下也做了交流,深感課程改革前途光明,但眼下困難與阻力也不容忽視。高中與初中的課程銜接問題,高考的問題;課程標準與教材中的問題;市場上大量充斥的濫編濫印的教輔教材問題;教師的素質水平和對課程改革的認識以及培訓的一些問題……幾天的學習緊張而有序,培訓使我們了解了課程改革的理念,了解了生物教育的方向,了解了教材的設計思路,了解了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施。也體會到了課程改革的艱辛。

  三、增加了新的思考

  我覺得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擔子都不輕,因為進行新課程僅僅有熱情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比較充分的理論準備,必須要有教育觀念的更新。為了課程改革的成功,為了下一代人的生物教育,我們生物教育工作者都應關注,都應思考,都應行動,都應付出,都應探索。為了課程改革的成功,為了生物教育的美好明天,讓我們共同努力,在新課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9

  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生物是最有前景的科學領域之一,因此我國的中學生物課改也得到了國家的重視。回顧過去,初中生物課改在我國推行已經近十年了。在課改過程中,新型的教學模式得到了構建,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轉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培養。本文就以下內容談談初中生物課改中的一些思考。

  一、要從根本上轉變教育教學的觀念。

  以前,教師是整個課堂的指揮者,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新教材的要求中就被改變了。教師要把課堂這個舞臺還給學生,讓學生形成主動的學習態度。新教材還注重了以“探究”方法為主的新的學習模式。以前的教材,采取的是先給出定義和結論,然后再做解釋和說明以及一些驗證性的實驗。而新教材采取的是先給出探索性實驗,讓學生從實驗中自己發現問題的所在,通過小組合作,自己得出結論。這種模式的改變,長此以往,就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例如在講鳥類的`飛行特點這一節時,教材不再像以往,直接給出鳥類的特點,而是通過一系列的資料,讓學生通過閱讀分析,自己總結出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盡管學生總結的也許還不太準確或者完善,但能充分體現了新教材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理念。

  二、要培養學生對生物的探究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也說過“教育當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接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因此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喜歡上生物,對生物學產生興趣,是整個課堂模式轉變的基礎。首先,而且由于生物是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多聯系一些生活的例子,多講述一些身邊的或者自然界的一些生物趣聞來提高興趣。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習以為常的有趣生物現象,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現象,設置懸念,讓學生分析其原理,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培養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養成探究的好習慣。而且可以讓學生親身感覺到生物學的實用性,使其更主動的來學習生物學。比如在七年級下冊《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這一節課,就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零食包裝帶到課堂上來,讓學生了解在選擇食品時,要注意的問題,以及如何選擇更健康的食品。通過這種跟實際結合,學生會覺得生物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學科,也更容易激發學習生物的興趣。其次,在課堂中,還可以講述一些科學家的小故事,讓學生從中豐富了知識,也提高了興趣。第三,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問題的設置。問題既不可太難,也不可太簡單。要讓學生必須通過積極的思考討論,才能得出答案。這種問題,既可以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還可以在問題結果討論出來后增加學生的成功感,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此外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和偏差,教師不應強硬的制止或者糾正,應保護好學生的積極性,應多用一些肯定的語句,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引導,讓學生自己從錯誤的結論中總結出知識點,這樣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注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是小組成員間的互助性的學習活動。合作學習也是新課程標準確定的學習方式之一。新的教學理念要求學校要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學生在與別人合作的過程中,不僅樹立自己的信心,還可以學會如何傾聽別人,如何欣賞別人,學會如何處理團隊內部的沖突,培養團隊協作精神,為其以后人生的全面發展做好準備。在小組合作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團隊意識,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分工合作。在交流過程中,還要培養學生學會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見解,如何分析別人的意見,取長補短,共同來解決問題。在小組學習時,還可以讓學生形成競爭機制,能讓學生更積極的參加進來。同時,還要讓學生積極的展示合作學習的成果,例如可以采用小組代表發言,小黑板展示結果,等等。通過展示,老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在合作中的參與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等。同時,學生在展示過程中,還能培養了自己的表達能力。教師對于學生的展示,要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樣能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讓學生學習更有積極性。

  四、在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多媒體在現代教學中,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而多媒體教學對于生物這個學科而言,更是非常實用的。以前的生物教學,一般都是用掛圖,模型等等。而多媒體能使生物教學變得直觀、形象、生動,使學生學習起來更有興趣。多媒體教學在豐富教學的內容、拓寬課本的知識面的同時,還能節約了老師板書的時間,使教學時間縮短,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比如在七年級上冊在學習《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這一節時,如果用動畫展示DNA和染色體的三維結構圖,則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其結構。但在使用多媒體的時候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知識基礎有差別,學習能力也有差別。因此課件做好以后,在不同班級的教學,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師要學會豐富其內容,適量增減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避免被多媒體束縛限制了教學。

  總之,在生物課改中,只要我們教師不斷的去創新和反思,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能讓生物課改獲得成功。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0

  生物課堂教學活動化是生物學科課堂教學的一大特點。生物學本身就是一們實驗性科學,大量的實驗、觀察、操作、思考、探究,討論意味著生物學習過程的活動性,學生要獲得生物學知識,既要動手,還要動腦。我們要充分的利用初中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歡探索,不滿足的心理,在課堂上想方設法的讓學生“動”起來,這是我認為最為成功的一堂課!身為生物教師,多年的課堂教學,積累了兩點心得與大家共享!

  一、興趣是學生“動”起來的根本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充分的考慮到學生興趣和實際生活,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并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力求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愿望,讓學生大膽說、議,教師加于層層誘導,會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如在學習開花和結果一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過程:把同學采來的花的標本,集中放在講臺上,讓每小組選一名同學:講述花的結構。各小組踴躍參與,大議一番,我再小評,效果很好,學生的收獲很大。我再進一步引導啟發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請大家大膽的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推測,花的哪些結構對于植物繁衍后代最為重要?看哪個小組說得最有道理?學生的思維和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各小組“動”了起來,大膽、開放的各抒己見,學生的每一個回答都是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討論而得出結論。因此,只有充分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這樣的一“動”,學生才能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快樂,競爭和成功的喜悅。

  二、讓學生在自信、平等的教學中“動”起來。

  課堂教學的本質應該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快樂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創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動地發展。”因此從這一角度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有效參與的“動”起來的重要保證。然而我們的'教師傳統的教學方法過分強調了語言結構的系統性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課堂上總是老師從頭講到尾,學生坐到那里只用耳朵機械地聽,造成了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學生一動便招來懲罰。我身心經歷這樣的一則故事:“哼!豬!”一聲悶哼,帶有極為生氣的語氣!從一側傳來,聲音雖小,卻很讓人回味無窮。我轉頭一瞧,孩子低著頭,口中含筆,滿眶淚溢,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我的心一抖。直身一問,原來是媽媽在教孩子算數1+3=?,孩子的興趣不在里頭,當然不知所云。我探身一拉,把孩子抱在懷里,誠懇的的看著孩子,大拇子一豎“相信你是最棒的!”,孩子低聲的咕嚕“1+3不就是等于4嗎?老是罵我豬!”,孩子委屈無助的眼神,深深的扎在我的心坎上,這不正是我們目前課堂教學存在的一種現狀嗎?教育不是威懾。簡單的批評,生硬的訓斥,誘發不出孩子們真正的思想和感情,只有尊重和寬容,平等的對待,才能贏取學生的信任和接受,展現我們濃釅的人情和深厚的人格魅力,去觸動學生的心靈。這讓我在多年的課堂教學中深有體會,我們的學生需要教師的熱愛、尊重和信任,師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關系,能激發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當教師主動接近學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實意,學生受到感動、感染和感化,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就會逐漸縮小,學生對教師就會自然產生親近、感激與仰慕心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內在發展潛力和主動參與意識亦將被誘導出來。才能真正的讓學生“動”起來。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1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主陣地。如何搞好生物課堂教學,使生物課堂教學呈現出靈活性、多樣性、有效性呢?在這里談一談自己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指導學生做好生物課堂筆記

  做課堂筆記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有的同學作筆記不得要領,影響了教學效果。例如一些成績不理想,不愿意動筆,能聽懂就萬事大吉的同學,他們根本不做筆記;還有的同學盲目做筆記,他們的筆記主次不清,祥略不明,象記流水帳;還有的同學是單一的答案式筆記,他們不是記錄老師解答問題的方法,而是抄答案、抄結論。針對這些情況,指導好學生做好筆記顯得是那樣重要。如何指導學生做好筆記?本人結合教學實踐從如下幾個方面談談指導的方法。

  1、質疑問難式。課前要指導學生認真預習,把疑難問題記下來,課上認真聽講,并質疑問難,弄懂后再記筆記上。

  2、重點式。要指導學生認真聽講,注重教師的非語言因素,語調,姿勢,從中判斷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并及時記下。

  3、茅塞頓開處。有些問題,苦思不得其解,但經老師一點便豁然開朗,這就是千方尋找的答案。要及時記下從不知到知思路轉化過程,尋求解疑求知的規律所在,以開闊自己的思路。

  4、隨意記錄異見。對于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學生持有意見之處隨時記錄,或者新的發現也要及時記下,特別是有疑而發的“靈感”,要善于捕捉,以供課后討論,并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

  5、某些問題的矯正思路或答案的記錄。有些知識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學生極易混淆,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辯錯的練習,交待矯正的全過程,撥正思路,學生要及時把矯正的過程記下來,從而進一步明確是非。

  總之,做好課堂筆記,對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大有裨益。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做好課堂筆記的指導工作。

  二、教學的情境創設要積極、新穎

  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是提高生物課堂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所謂教學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教學條件和教學規律合理的選擇情境創設的方式。結合本人的教學過程,認為情境創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通過設問創設情境。就是要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欲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機會,有利于學生潛能的發揮,問題可由教師提出,如提出相反的觀點,故意設疑或設置障礙,有意出錯,把學生中常見的錯誤認識提出等;也可以讓學生設計問題,讓其他同學回答、搶答或咨文自問自答等。

  2、通過電化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這是生物課保持活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可以使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師聲關系有突破性變化,能有效的節約時間,增加教學質量,全面的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引導學生獨立地探索和發現,相互討論和研究,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經過長期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討論創設情境。討論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組織學生有的方矢的展開定向式討論;可以緊緊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有爭議的問題自由討論;可以把學生分成幾組進行辯論或討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做調研式討論。在討論中,討論的主題要鮮明。學生唱主角,積極思考探究。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當好導演,有效的控制討論的內容、方向以及學生的心理狀態,做到有收有放、松而不散。

  總之,積極創設教學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手段,如果教學過程不創設良好的氛圍,不動之以情,不曉之以理,只滿足于在課堂上對知識的講述,就會堵死教育者通向學生心靈的大門,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三、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好多同學進入中學后對生物的學習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學,對此教師要盡快改變這種狀況,針對農村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從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及學習方法入手,提高他們的成績。

  1、建立興趣小組,培養學生能力

  我們建立了以學生為主的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每周集中活動一次,活動分兩個階段。一是開放實驗室。大部分同學都能獨立完成課本中的有關實驗。二是教師利用小組活動時間帶領同學到野外去采集了與課堂教學有關的大量的動植物標本和圖片(攝影小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的生物知識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制定學習計劃,進行針對性輔導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應不失時機的主動接近學生;()搞清知識上的差距,幫助其制定學習計劃,并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利用課余時間補差糾錯,進行針對性的輔導,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毅力和勇氣。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做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補習和落實,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注意教師課前、課中、課后的各個環節

  1、教師在課前備課要真正做到備教法、備教材、備學生,精選教法,潛心鉆研教材。找準每一節課的重點、難點。注意每節課與前后知識的連貫性,精心設計練習題和每堂課的板書設計,在備課中體現出對后進生的轉化,分析每一位同學的情況,看他們在本節課中可以回答哪些問題,真正做到顧及全部。

  2、上課時要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把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教師只是針對性的指導。在學生的思維或語言產生障礙時,教師采用精練恰當的語言進行點撥,幫助學生突破障礙,使之思維進程加快,語言表達流暢。讓學生分組討論,質疑問難,在討論中把重點難點解決掉。

  3、課后教師要做好每堂課的課后小結。課后小結是常規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每上完一節課,都要把這節課的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教案上,在記錄是要把課堂上的成功經驗、失誤之處以及教學感悟等及時地記錄下來,并且要持之以恒,也就要及時、經常、全面的做好課后小結,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2

  在這次活動中我認真的聽了每一堂優質課和每一堂說課比賽,領略各個老師的課堂風采。聽了他們的課堂教學,啟發了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教學能力,同時明白了許多感到困惑的問題。通過本次的觀摩,我主要有如下幾方面的收獲:

  一,此次大賽包含二項內容:教師的`說課比賽,教師的優質課比賽。對于同一個課題,每個教師各自展示自己的設計思路和風采。

  二,在說課比賽中,老師們紛紛顯露各自才能、實力,極具特色。通過觀摩優秀教師的說課比賽,我明白了教學過程是整個說課的重中之重,緊扣教學重點和難點,把重難點講透講清楚。說課結束后要進行教學反思,反思自己整個說課的亮點和不足之處。

  三,在優質課中:老師們都極具親和力,能迅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生互動多;在教學設計上,流程清晰,環節設置緊密;導語亮麗而各具特色;課件制作精美,資料豐富多彩,讓人耳目一新。

  四,通過學習認識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日子中,我要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并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3

  新課下的課程理念由四個方面:

  一、提高科學素養。

  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高中生物新課程的核心任務和價值所在。生物科學素養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個公民適應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應具備的基本素養。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情況,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

  因此,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立足基礎,教會學生理解生物學基本現象、事實、規律,以及生物學原理在生物技術領域中的運用,科學地解釋發生在身邊地生物學現象;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科學的世界觀,并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為;指導學生掌握操作技能,科學探究的一般技能,比較、判斷、分析和推理等思維技能,以及創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和習慣。

  二、面向全體學生。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課程標準所遵循的教育價值觀。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將提高全體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作為生物課程的核心任務,為各類學生選擇今后的學習方向和職業方向提供幫助。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應深刻領會新課程標準中面向全體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的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真正變學生苦學為樂學,厭學為好學,除了教材內容的因素外,教師應提倡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讀中學、觀察中學、聽中學、玩中學、思考中學、做中學、合作中學,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和全面和諧的發展。

  因材施教,分層要求對學生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同樣是學生,他們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行為習慣、學習目標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用同一個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是不科學的,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層次的提高。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用激勵的語言鼓勵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注重、肯定、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這種注重激勵和發展的學習評價,無疑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使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真正落到實處。

  三、倡導探究式教學。

  倡導探索性學習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材偏向于灌輸給學生系統的知識,以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強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強調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新課程帶來了新的教學觀念,在生物教學中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腦和動手,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技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釋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習過程更富有個性化,有利于情感體驗,養成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四、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生物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包括人在內的一切生命體,以及與之相關的環境因素。因此生物學的知識涉及到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體的健康保健、防病、治病、農業生產、環境污染和保護等等無一不與生物學知識有著密切的關系,聯系實際進行生物教學是生物教學一貫所遵循的教學原則,但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材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有一定的脫節,表現出滯后性、教師不能及時的引導學生分析、解釋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新的生物學現象和生物學成就。

  由于教師觀念陳舊和自身水平的限制,對發生在身邊的很多常見的、鮮活的生物學現象也很難聯系和解釋到位。學生所學知識難以適應社會的需求。新課標提出的注重與現實生活聯系的課程觀念,強調了理論聯系實際,尤其是聯系現實生活實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生物教學中,不僅教師要強化聯系現實生活實際的意識,隨時注意觀察,研究現實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生物學新進展,并且要引導學生關心、關注、理解現實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指導學生運用生物學的原理解釋發生在身邊的生物學現象,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堅信,新課下的生物教學。會給整個教學帶來一個新的面貌觀,讓老師心情舒暢的備課、教學。讓學生自由愉快的掌握新知識,自信的面對高考。快樂的體驗生物課在生活中的用途。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4

  20xx年4月14—15日,我參加臨沂市初中生物學課堂教學研討會活動,無疑給自己的專業成長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使我受益良多,現將我的感受總結如下:

  一、教師角色發生了徹底的轉變新的課堂教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純粹的“教書匠”,也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我所感覺到的,上課的老師在課堂上不像是“老師”,反而像一位朋友,沒有一味的去講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比如:魯橋一中的黃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很高,不再是那種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通過采取互動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對生物課更加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強調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快樂中不自覺地記住很多知識,而且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所記住的東西往往是很多的,并且能深入的理解其中的精髓。我覺得這是我最應該向老師學習的地方。

  二、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人,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這次教研活動中,“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最為深刻,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并尊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結果,耐心聆聽每一位同學的.意見,適時給予鼓勵和點撥,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和諧、寬松的內部環境中去獲得新知,變被動為主動,轉客體為主體。比如汶上縣二實中的何敬霞老師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親身感受蝗蟲等生物的身體結構,并加以引導學生正確做法,結果不言而諭,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使本堂課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轉變和課堂形式的多樣化教師不在是知識傳授者,打破了傳統的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的課堂教學,而是綜合運用了觀察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各個方面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在教學中,尤其給學生創設觀察的情境和思考的余地,讓他們有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練習的設置上,何靜霞老師采用娛樂節目開門大吉的形式出示問題,既活躍了課堂,又激發了學生們的熱情,真正實現了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原則。

  總之,通過這次聽課學習研討,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許多差距與不足,也從優秀教師那里獲得了許多經驗與感悟,今后我將不斷反思,不斷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喜歡學習、學會學習、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也使自己不枉為人師。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5

  第一: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模式初中生物自主互助型課堂教學模式:包括新授課、復習課和講評課三種課堂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生物新授課的教學模式

  (一)、情境導入,明確目的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明確學習目標,便于學生整體把握所學內容。

  (二)、學案導學,導引誘思

  1、教師依據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將“知識”設計成幾個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編寫成學案,在課堂上發放給學生,為學生的自學定標定向;讓學生根據學案閱讀教材或有針對性、有選擇性的閱讀教材的重難點,從而使學生理解本課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對本模塊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初步構建起知識體系。

  2、學生在自學時,要求邊看邊思,反復推敲。對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作出標記,在此環節,提倡自主思考,最大限度地自主解決問題。

  3、教師指導學生自學,了解學習進程,掌握學生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和不足之處。對于學生中遇到的障礙,教師要適時適度的進行點撥。

  (三)、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1、對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小組內進行充分的交流,使學習內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組內得到解決,并找出本組的共性問題。

  2、針對各小組存在的共性問題,圍繞重點難點易錯點,教師精選具有思維價值、創造價值和發散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展示交流。教師要適時點撥,保證課堂討論的方向性和順暢性。還要結合課堂上出現的新問題,適時組織即時互動。教師也可精選例題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和學習方法。

  (四)、當堂鞏固,課堂總結

  1、留給學生整理學案、理解記憶的時間,可由組長負責檢查落實,進行交叉鞏固,確保學生能夠達標。

  2、由教師或學生對本節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師生共同整理完善本模塊的知識系統。

  (五)、達標檢測,布置作業

  1、針對目標設計題目,難易適度,以能檢測學生是否達標為目的,時間以5—10分鐘為宜。

  2、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的,觀察性的,調查研究性的課外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

  生物復習課模式

  (一)、概括導入,確認目標

  生物復習課的導入,不同于新授課,最好直擊要點,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復習任務及所要達到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復習課的目標不同于新授課的目標,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

  (二)、梳理知識,構建網絡

  生物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區別在于:強調“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所以,學生能清楚再現各類生物的結構特點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梳理知識網絡時,可采用多種方式——知識綱要、填圖、列表比較、問題提示等,幫助學生完成這類知識的梳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邊回顧一邊在黑板上板書;也可以直接出現在復習課的學案上,讓學生在復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構建知識網絡;還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建立知識網絡(多用于初二綜合復習)。

  對于教材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可以通過一對一檢查、教師抽查或集體默寫等方法進行落實。

  (三)、典題引導,點撥深化

  1、結合教材知識以及與其他版本教材的聯系,用典型例題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思考并完成,進行自主訓練同時將疑難問題劃出。這個過程對于學生思維的形成至關重要,切不可盲目交流,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結合生物學科特點,典型例題要有層次性,應與WAT考試接軌,應密切聯系實際,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維的開發。

  2、小組就典型例題進行交流,重點在于發現題目所考的知識點、出錯的原因;小組內出錯多和無法解決的題目,有組長記錄并質疑。教師集中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全班進行交流展示,教師進行點撥。

  教師進行點撥時應進一步從復習的整體考慮,就某一個問題展開,以點帶面,從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深化及規律的總結;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四)、達標練習,提升能力

  精選題目,當堂達標,鞏固所復習內容,并進行反饋和落實。進行達標檢測,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是強化基礎知識的扎實記憶和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培養的過程;對于初二學生要直擊中考,讓學生明確中考的難度;還應密切聯系實際,用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真正做到生物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反思總結,布置作業

  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簡單總結本節的復習內容,自己的收獲及存在的問題,并適當布置課下的復習要求,將課堂延伸到課下。

  生物講評課模式

  (一)、錯題統計,找準錯因(課前準備)

  1、在每次閱卷后教師應進行必要的數據統計,如測評結果的統計——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題的得分率;錯誤率的統計——主要是統計學生出錯率;錯誤類型的統計——主要是統計學生出錯的類型及人數。

  2、課前教師要認真檢查每位學生的答題情況,分析統計各題的錯誤率,細致診斷學生的解答,弄清哪些題錯得多,錯在哪里,找準錯誤的癥結。準確地分析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在講評時有的放矢地解決這些缺陷和問題。

  (二)、自主糾正,反思內化

  1、自改:要求先獨立自查,盡量嘗試自行訂正。學生自己糾正前教師應給予必要的指導(如:應得分與實得分;錯因分析;以后的目標等),并將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做上標記,因為這是后面小組內交流的重點。

  2、互改:在小組內重點交流做標記題目,由學生提出不會的問題由會做的同學進行講解,展示思路。在這個階段由學生給學生講解達到學會的目的。組內都不會或不能達成共識的問題就由組長記錄并反饋給老師。

  (三)、展示思路,暴露問題

  將互改環節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展示,將“問題”充分暴露出來,將“錯因”充分暴露出來,將“當時的解題思路”充分暴露出來。或學生講解,或師生共議。

  (四)、重點點撥,方法指導

  根據學生暴露出的問題,教師需要重點指導。這是試卷講評課的發展部分,重在解法的強化、規律的總結、認知結構的完善等。

  1、學生已經將大部分題目的解題方法得以掌握,但只是做到了就題論題,教師應根據學生暴露的問題“借題發揮”,進行重點指導;在分析學生解題思路展示的基礎上,找出學生在理解生物學知識上存在的問題,在思維方法上存在的缺陷等,發揮好教師的支架作用。

  2、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找準切入點,進行方法指導。如從何處分析,為什么這樣分析,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如何挖掘隱含條件,如何建立正確模型,如何排除思維障礙等。還要指導如何快速切題,如何才算完整的敘述規范的表達等。

  (五)、變式訓練,升華提高

  針對有代表的共性題設計相應的變式練習。以練促思,以練促改,練中悟法。通過練習,讓學生鞏固知識,掌握方法、思路、規律。

  (六)、反思總結,二次達標

  1、學生總結本次考試的經驗和教訓,并相互借鑒,相互學習。

  2、針對出錯多的試題,再設計類似的試題組成試卷,進行二次過關,以檢查學生改錯程度和掌握程度。

  第二:導學案的編寫和應用

  編寫好設計精到的導學案是關鍵

  設計應用好教材、教法、學法落實的載體———導學案,做好學案導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總體思路為:突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主體參與意識和自主發展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加強能力培養,增加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學案,是教師精心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的材料依據,它主要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自學疑難信息反饋、學習探索過程的學法指導、學能嘗試測試、自我矯正反饋等環節,由師生共同完善。好的“學案”,實際上就是教學內容的深化與延伸,它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并可超越教材構成知識網絡,使知識的網絡構成體系,它體現的是師生共同探索知識、方法、規律和被優化了的過程。

  學案導學,是以學案教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訓能達標的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突出學生自學能力,注重學法指導的教學策略體系。其突出優點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學行為,注重學法指導,強化能力培養,把學生由觀眾席徹底推向表演舞臺。其操作要領主要表現為先學后教、問題教學、導學導練、當堂達標。

  關于“學案”的理解及學案的編寫

  課堂教學中有兩種尷尬的現象:一是強調落實基礎知識,就是滿堂灌,一味對觀點、結論的死記硬背,產生所謂高分低能的學生;二是強調發展能力,就是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匯報演講,表面熱熱鬧鬧,實際上知識的掌握卻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滿堂灌是缺少學生的參與、缺少活動,只背結論是缺少對知識形成過程和運用過程的體會。而后一種熱鬧課堂中的“參與、活動、過程”則由于未能緊緊圍繞知識點來展開,流于形式。

  利用學案則既可以克服上述兩種模式的不足又能夠保留它們的優點。因為學案把知識點問題化、練習化,進而過程化,并以此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既緊扣知識點,又展開活動、體驗過程,而且有學生的充分參與。需要指出的是學案設計的質量如何會直接影響到使用效果。所以最后著重談一談如何編寫學案。

  “學案”是在教案的基礎上,為了落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啟學生智慧、發展學生能力而設計的,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直接參與并完成的一系列的問題探索、要點強化等全程學習活動的案例。它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習得能力。實質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學案能體現以下四個特點:

  (一)問題探究是學案的關鍵,它能起到“以問拓思,因問造勢”的功效,并能幫助學生如何從理論闡述中掌握問題的關鍵。

  (二)知識整理是學案的重點,學案的初步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獨立地將教材上的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整理歸納,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

  (三)閱讀思考是學案的特色。

  (四)鞏固練習是學案的著力點,在探索整理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進行一些針對性強的鞏固練習。對探索性的題目進行分析解剖、討論探索。

  學案是在教案的基礎上編寫的,但不是教案的濃縮,所以編寫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一)課時化原則分課時處理學習內容,防止幾個小專題的內容只寫成一個學案,一般一個小專題為1—2課時。

  (二)問題化原則: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以問題形式設計成題組)、質疑、釋疑、激思,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

  (三)參與化原則:在學案設計中應考慮讓學生進行參與性學習。通過學案創造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熱情,提高人人參與的能力,增強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四)方法化原則:強化學法指導。通過學案教學變“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同時注意學法指導的基礎性、發展性。

  (五)層次化原則:在編寫學案時應該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

  依照上述原則編寫成的學案一般構成主要有:

  (一)學習目標

  目標的'制定要明確,具有可檢測性,使本節內容的當堂檢測題能夠與之相對應。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語言,而是用“能記住”、 “能說出”、“會運用﹡﹡解決﹡﹡問題”等可檢測的明確用語。并指出重難點。

  (二)知識準備(課前小測)

  為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將學習新知識必需的上一節課知識、或其他章節的舊知識,設計成小的問題組、或習題、或預習指導。

  (三)知識構成及對應練習

  知識構成可以分成基本線索和基礎知識兩部分。線索針對一節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基礎知識是學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識結構框架、基本知識點、教師的點撥和設疑印證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編排要體現教師的授課意圖。對于重點內容要設計思考題。

  1、知識點1及對應練習1

  2、知識點2及對應練習2

  3、知識點3及對應練習3 … …

  對應的練習要與知識點在內容上和學習目標上相呼應。

  (四)學習方法的總結

  學案中所介紹的學習方法主要是針對所學內容設計的。一般包括記憶方法,分析、理解角度,理論運用等。

  (五)知識結構整理歸納(課堂小結)

  按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歸納出知識線索,具體的知識點要盡可能留出空由學生來填。與其他章節知識聯系緊密,在歸納出本節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要體現與其他章節等知識聯系。

  (六)技能訓練

  技能訓練是對一節課學習的檢驗鞏固,有選擇題、填空題、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等。訓練題的設計,要體現出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礎知識的檢驗,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訓練。提倡多種題型合理搭配,題目編排由易到難,控制習題數量,按容易題、中等題、高檔題等,其比例為3:5:2,為兼顧程度較高的學生,可適當編排一些選做題,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習水平。

  學案把教學內容問題化、練習化。學案與一般的訓練題或試題的區別在于它的條理性和遞進性:即學案中的問題或練習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呈現順序與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呈現順序是一致的,而一般的訓練題或試題則是不一致的;另外,學案中問題或練習的設計要遵循由淺入深、由現象(事實)到本質(結論)、由結論到運用等遞進的過程,一般的訓練題或試題遞進性沒有那么明顯或沒有體現那么完整的遞進過程。

  六、幾個重要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學生自學時應該解決哪些問題?

  1、學生學什么?內容上應該注意三個層次:

  (1)基礎性內容;(2)能力性內容;(3)發展(拓展性)內容。

  三個層次最好均能涉及到。只有基礎內容,顯得淺薄;只是停留在書本上,有“教教材”之嫌;全部是能力、拓展內容,則沒有知識的支撐,恰似“空中樓閣”,其目的也難以達成。

  2、怎么學?(1)根據問題的要求學。(2)互助。互助實際上包含了自助與互助兩種形式:A、自助:獨立學習,靜心思考,鍛煉思維的獨立性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B、互助的形式:生教生、生問生、生幫生、生考生、生評生、生影響生、生啟發生……

  C、互助的內容:校對答案、講解原因、質疑解疑、督促檢查、體會學法、總結規律等。

  (3)讓學生質疑。自學不應該是死扣教材,不應該是沒有波瀾,它是在教材知識基礎上升華的過程,是尋疑、質疑、解疑的過程。

  3、教師如何操作?

  自己靜心細思—————對提綱,細讀書,勤動手,圈勾畫,多歸納,抽主干

  小組結對互助—————一對一,對答案,有歧義,共商討,求共贏,促發展

  疑難問題求助— ————遇疑難,組內商,不能解,展示出,求他組,解決掉

  組內監督落實—————記什么?怎么記?記到什么程度?怎么用?

  組際挑戰檢查—————搞競賽,查三點,指定答,促落后,把基礎,砸結實

  教師糾錯矯正――拔高、解疑、升華

  (二)提高學習小組學習效率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細化小組成員分工,分工一定要明確。

  (2)教師要及時觀察學生進度,隨時指導,對學生學習情況充分了解,便于及時點撥。

  (3)教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4)課堂前5分鐘要注重前置測評,檢測上節課的重難點問題,溫故而知新。

  (5)強化學生自學方法、規范的訓練,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6)對小組長和課代表強化培養,提高學科學習要求。

  (7)自學之前,學生的學習目標一定要明確,不能無目的地看書。

  (8)提綱的設置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簡到深,由表及里。

  (9)在組織自學時,一定要發揮小組長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提高本組自學環節的效率。

  (三)如何進行有效的評價?

  評價是促進學生反思自己,找出缺點和不足以便及時進行矯正的最佳途徑,也是教育評價中的“促進學生發展”功能的最好體現。在主體性教育中,藝術性地進行評價可使學生充分體驗成長的愉悅,發展健全的自我意識,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并將各種知識有效地納入自我的認知結構中去。因此,對學生的展示做及時的評價是不可缺少的。

  評價可采用即時評價(一個小組展示完畢接著進行評價)、延時評價(部分或者全部小組展示完畢后再進行評價)和選擇性評價(選擇典型的展示內容進行評價)。即時評價可以有針對性地穿插于整堂課之中,及時給予矯正糾錯或者表揚激勵,一是可以防止過后遺忘;二是及時鼓勵,增強干勁。延時評價可以在下課之前進行,可采用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辦法。評價范圍很廣,可以評價展示的形式、表演技能、課堂語言以及問題回答的廣度和深度等多個方面。選擇性評價具有較強的隨機性,主要針對課堂生成性的問題或碰撞中產生的智慧的“火花”來進行評點,以求達到激勵的最佳效果,讓課堂因為有了科學客觀的評價而精彩。

  學生評:可評價自己小組,也可評價其他小組;可評價同學的演技,也可評價內容與教材的結合度。評價要有肯定、鼓勵、贊揚,但應把重點放在找不足與缺點上,要敢于質疑、敢于找差距、敢于點毛病、敢于指出展示內容與主題體現的程度。要充分調動學生,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想說站起來就說,省略舉手點名環節,節約時間,增加課堂緊湊度。

  教師評:教師的評價不宜多但要精彩,要點出學生點評不出的內容,要多一些建設性的點評,如多用“如果……效果會更好”來激勵,這樣也教會學生思考。

  (四)反饋矯正環節具體怎樣操作?

  達標測試題的設計應緊扣學習目標,盡可能讓學生自主完成知識和能力遷移。試題要主客觀相結合,并設計一定比例的開放題,注意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教師巡視,發現題目本身的問題和重點學生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以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

  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帶領下統一答案,無爭議的判明對錯,記入成績。并在組內反饋矯正,有爭議的寫到黑板上(寫明組別和題號或不理解的題目)。

  反饋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明確正確的認識,明確科學的方法和思路,對于測試中的失誤,應及時給予矯正補救。補上前面所學的不足,為今后的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黑板上的組別和題號,組與組之間互相答疑。對同一個問題無疑問的小組可主動到有疑問的小組去進行講解,教師參與到有較大爭議的問題的小組間去答疑,爭議問題得到解決的小組到黑板畫掉本組標的問題,使各個問題逐一解決。

  2、“學案導學”的課堂操作模式

  “學案導學”的教學精髓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不僅著眼于當前知識掌握和技能的訓練,而且注重于能力的開發和未來的發展,其教學策略主要包括: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習的基礎;培養創新思維是學習的核心;教師的導學是學習的前提;討論質疑是學習的方法;更新教學手段,開展多媒體教學是學習的有力保證。教學形式應是多樣化的,如講授、啟發、自學輔導、實驗探索、問題討論等,教學中應盡可能創設問題情景,以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求知欲、探究心和主動性,讓學生提出問題,模擬情景,發表不同見解,引起爭論,進行批判性思考,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創造與主體性品質。學案的組成部分應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疑點、讀書思考題、疑難信息反饋、學習活動的設計、梯度導學導練、知識拓展等部分。學案的設計,包括學習內容和學法指導,如觀察、記憶、聯想、對比、推理、歸納、思考、討論等,還要擬定培養學生何種思維方法,訓練何種學科能力,指導何種解題方法等,使靜態的學習內容動態化。

  “學案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具有以下環節:示案自學→以案導學→信息反饋→組織討論→精講點撥→當堂達標→扣標整合→拓展創新。

  (1)、依據示案自學情況,進行以案導學

  課前下發“學案”后,學生據此進行預習自學,課上老師可根據學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饋,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學情,指導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實現會學。學生以“學案”為依據,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為主攻方向,主動查閱教材、工具書,做實驗,思考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在嘗試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2)、依據疑難信息反饋,組織討論,嘗試解疑

  “學案導學”一開始就要求學生去試一試,并給了學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時間。學生在嘗試中遇到困難就會主動地去自學教材和接受教師的指導。對于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學生個體發言、同位探討、小組討論、全班辯證等多種討論方式,并充分調動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多角度、多層次的辨析,盡可能互相啟發,消化個體疑點。

  (3)、教師精講點撥,學生歸納總結

  對于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抓住要害,講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問題為案例,由個別問題上升到一般規律,以起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歸納出新舊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4)、扣標整合,形成網絡

  學生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的重點內容、規律和解題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識梳理成線,形成網絡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錯易混易漏的知識薄弱點,引起全體同學足夠的重視;教師及時反饋,評價學生課堂表現,起導向作用。

  (5)、當堂達標訓練,知識遷移拓展

  緊扣目標,當堂訓練,限時限量,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搜集答題信息,出示參考答案,小組討論,教師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

  針對學生達標訓練中出現的問題,待教師及時矯正之后,可即時補充補償練習題,給學生內化整理的機會,面向全體教,挖掘每個學生的最大潛能,逐層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開放的學習思路,拓展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把新知識納入到個體的認知結構,進而形成個體的創新性能力。

  生物課外出聽課心得三:

  昨天上午,不到10點半,我和幾位老師乘車來到了臨沂翔龍金鳳大酒店,每人交了200元錢,安排好了食宿,歇了一下。12點開始午餐,飯后休息了一會,步行來到臨沂十五中,開始了聽課學習,聽了三節課,課題是一樣的,是復習的第一個專題《生物與環境》。

  今年我市進行了中考改革,八年級的生物和地理學科在六月份和九年級一起中考,下年的九年級不再考這兩科。連續帶了四年九年級和一年七年級,本來今年帶的是八年級,想輕松一下,緊張的中考撲面而來,沒有回旋的余地。

  三位老師都有自己的風格,在講臺上展示自己,任憑他人評說,通過聽課,受益匪淺。

  今天上午不到8點到達十五中,開始了上午的學習。

  講課的三位老師說了自己的講課思路和反思。

  然后其他幾位老師進行了專業性評課和分析了去年的試題和建議。如下幾點,對我啟發很大。

  1、定位要準:目標明確,二輪復習專題要打破四本書的限制,專題不是分開,而是交集。本專題不僅要聯系到植物、動物、細菌和真菌的作用,還要聯系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教材要優化組合。

  2、高效課堂,不僅容量大,還要有效果。課前導入和最后幾分鐘都要利用好,不要耽誤時間。

  3、精選題目,精講精練,易綜合不宜簡單。

  4、面向全體學生,提醒學生查閱資料。

  然后聽了臨沂二十中的田總秀老師的報告:《我很慶幸自己成為一名生物教師》,講述了自己教學的做法。

  最后密老師講了課程標準和概念教學。中考變化是要用陳述句解釋概念,而不是以前的填空的形式。

  學習是伴隨一生的活動,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不斷積累和成長。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知識的海洋里,勇于探索的人才能駛向成功的彼岸。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6

  非常榮幸能夠有機會到北戴河參加河北省生物課堂實驗教學展示和評比活動,觀摩來自各地精英老師的精彩課堂,聆聽專家的精彩點評,這一天半的時間讓我感覺收獲頗豐,收益匪淺。

  在本次活動中,我收獲最大、感受最深的是參見評比的27位老師對初中生物課堂實驗改革和創新,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尤其最后傅尊英教授的總結更使我明確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平時注重實驗教學對于培養學生學習生物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作為一名生物教師,除了具有淵博的知識外,還應掌握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下面我將把我這一天半的聽課心得在這里與大家分享。

  一、正確認識生物實驗

  初中生物階段,我們往往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忽略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訓。其實,生物學科的形成與發展,起源于實驗,又依賴于實驗。生物實驗具有很重要的教學功能:它是生物科學認識之源泉,是訓練科學方法的有效途徑,是養成科學態度的必由之路。在創建高效課堂的今天,我們應充分利用生物實驗在教學中獨特的作用,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展示創造能力,在實驗中獲取真知,收獲樂趣。

  二、對生物實驗的改進

  生物實驗要想做好,實驗材料和實驗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每一個實驗在教材上都有明確的實驗材料和實驗方法可供參考,但是這些材料和方法都是最好的嗎?從這27節課來看,每一位老師都是查閱了很多資料,對教材上的實驗材料和實驗方法做了很深入的改進。其中展示光合作用實驗的幾位老師對實驗材料的改進最為深入,對于光合作用產物的探究教材上利用的是天竺葵,但是老師們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用天竺葵做實驗脫色時間長,不利于完成課堂實驗。所以老師們就利用自己周圍常見的植物,同過對比選出最優的實驗材料。為了縮短脫色時間,這幾位老師對實驗方法又做了較大的改進,把將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改成直接用熱水加熱盛有酒精的小燒杯,大大節約了課堂時間。

  三、充分利用實驗,創設樂學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學生對生動形象的生物實驗普遍懷有好奇心和神秘感,所以創造合理的情景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在這些老師中,來自秦皇島二中的楊琳老師創設的.情景使我印象最為深刻。楊老師做的實驗是《探究影響蚯蚓生活的環境因素》,她給學生的實驗名稱是:《給蚯蚓一個溫馨的家》,這個創新的題目大大激發的學生的興趣和愛心。都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楊老師這個人性化的實驗課題就使她的實驗成功了一半。

  四、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

  現行教材中的實驗大都是驗證性實驗,參加評比的老師們大都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改變了傳統的實驗模式,讓學生主動操作、探索,得出結論。通過實驗不僅使學生們牢固地掌握了知識,而且也使學生們學會了對比實驗和優化實驗的方法。通過探究活動,不僅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關系,而且增強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了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五、增加動手實驗,把實驗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初中學生的好奇心強,富有參與精神,很樂于自己動手做實驗,而且每次實驗的成功都給他們帶來無比的欣喜。在本次課堂實驗展示活動中,很多老師都把實驗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因為有的實驗在課堂完成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所以老師們就把這些問題作為下一個探究的實驗指導學生在課外完成。我認為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重視家庭小實驗,開放實驗室。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提高探究能力。教材上的實驗或探究活動,有很多存在一定的深化空間,可根據教學情況“順勢”延伸,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過這次活動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我會不懈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充分利用自己的身邊的實驗資源,提高自己的實驗教學能力,讓學生的能力在我的課堂上得到鍛煉和提升。

生物課的心得體會17

  學講計劃已經進行了一年半了,這學期我在高一年級擔任教學工作,對學講的實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高一年級作為高中的起始年級,學講方式的應用對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知識領域和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及增加學習興趣等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就生物學科而言,如何在課堂上展開有效地學講?采用什么方式實施學講?如何讓學講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性行為?……這些問題都是我在教學中不斷摸索和實踐的。

  從開學伊始學案的設計和編制,到經過幾節課的磨合和反思,我漸漸感覺到學講方式對這屆學生來說并不是一件難掌握的事情,但是單純的“學”和生硬的“講”,對于生物學科來說不利于鞏固和記憶,因為高中生物很多知識點是非常微觀和抽象的,學生當時記住了、說了出來,但并不表示他能真正掌握,也不意味著過了幾天還能記住。所以能不能用一些方法來輔助學講,讓學生正真學進去、講出來,而且還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進去的知識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讓我費了很多心思。

  經過一些嘗試后,我發現學生活動這一環節是最能有效落實學講方式的,在活動中不僅要動手動腦、邊學邊講、互學互講,而且活動中的一些教具、圖像能讓學生更為形象直觀的認識生物的結構、理解與結構相關的功能。例如,在《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在這一節的學習中,我設計了讓學生畫出一個細胞核的平面示意圖并說出各部分名稱和功能的活動。在以往的教學中,常規的活動也會讓學生在觀看圖片或視頻之后講出各部分結構和功能,但是畢竟細胞核是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東西,圖片和視頻也只是帶給學生短暫的印象。我設計的畫圖環節不是每個人都畫,而是每個小組在自己的黑板上畫出一個細胞核并標出各部分名稱,然后說出各結構的功能。這樣的設計需要學生先看透課本、要注意到各部分結構的細節特點,比如細胞核的膜是雙層的,上面有核孔。怎樣的畫法才能把雙層膜和核孔表示出來呢?我看到各小組都在進行著激烈的討論和嘗試,幾乎每個人都參與到了活動中,課堂氣氛非常得活躍。這樣就實現了在活動中學和講、在討論中邊學邊講。除此以外,學生甚至注意到了書上說核仁是無膜結構,在畫圖中不知道應該怎樣把它畫出來。這時我就給他們補充了一些生物學畫圖的方法和要求,可以用密集的點表示結構的存在等等。這樣一節課下來,不僅很輕松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三維目標,而且因為有了學生的親手畫圖和糾錯,在以后的課上,一提到細胞核學生就很容易想到畫圖中遇到的問題,回憶出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實現了學講在課后的鞏固和延續。

  所以,對于生物學科而言,我感覺畫圖是對學生知識掌握和落實學講方式的一種有效和有趣手段,還能鍛煉學生的生物學繪圖能力。

  再如,在《物質的跨膜運輸》一課中,我還設計了另外一種活動方式:讓學生制作道具、合理利用道具,借助道具進行學和講。這一課中的重點是小分子和離子跨膜運輸的三種方式: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既然是擴膜運輸,就需要有膜有物質。膜從哪里來?學生自己做。在細胞膜的學習中,學生已經通過畫圖掌握了細胞膜的結構特點,現在又需要他們親自動手做出一個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利用卡紙、畫筆和膠棒,學生做出了很漂亮的細胞膜模型,連膜外側的糖蛋白都表示了出來,這樣的教具制作活動,無疑對學生知識應用起到很大的作用。跨膜的物質怎么表示?小磁石。我買了很多用在白板上的各色磁石,每組提供同種顏色十個磁石,學生制作的細胞膜模型先黏上磁片貼在各組黑板上,然后小組討論磁石該怎么放才能表示出各種不同的運輸方式?怎樣表示出順濃度梯度還是逆濃度梯度?還要用粉筆利用箭頭標出運輸方向、需不需要載體和能量等。用自己制作的教具進行學講,學生的熱情也是得到了極大提高,知識得到了溫故和知新。

  綜合以上兩個例子,我認為結合著學生動腦動手的學講方式在生物學的學習中是很有效的,“學講”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而是一種能力的應用和體現,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講”。“學”不僅是學知識,還要學方法、學能力、學習其他同學的長處;“講”不僅是講考點,還要講原理、講思路、講出為什么、講出解決的辦法。這樣的學講課堂才能調動學生、吸引學生,發揮出“學講計劃”真正的意義和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