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思維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思維心得體會1
寫好優秀的文章是有技巧的,滿分作文需要扣題行文,并且有自己的思想,有獨特的角度,有高雅的境界;有大氣的立意,準確、深刻;構思巧妙、獨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作文語言有文采,句式靈活,富有新意。一直以來,都有一個愿望,真希望自己能重新回到童年,因為那樣我就會知道我的孩子們喜歡什么,他們在想些什么,他們到底需要什么,翻開《讀懂幼兒的思維》這本書,似乎把我的這些疑問都解開了,嬰幼兒是天生的學習者,掌握環境和征服世界使他們與生俱來的本能和區里,從出生起,他們就在積極地適應環境,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認識和理解周圍的世界,他們總是想努力地弄懂他們所遭遇的每一件事情,運用他們已有的經驗來理解它們,建構自己關于周圍世界的理論,幼兒自有它們自己的思維,唯有讀懂他們的思維,我們才能擴展他們的思維。
這本書和我們討論了如何和幼兒一起工作的問題,如何促進3―5歲幼兒的高水平的思維和行為等問題,書中除了運用了一些理論的知識,還用了一些生動的事例,能加能夠幫助教師及時反思,并理解幼兒的思維。在第七章中提出了用故事豐富幼兒的思維,書中提到了“兒童早期接觸的故事可以幫助他們擴展思維,增長見識,并促進其情緒情感的健康發展。幼兒可以從故事中學到很多的東西,家長、老師和其他早期教育者常常尋找有希望幫助幼兒克服生活中困難和面對時代挑戰的書”。
故事教學是幼兒園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故事本身具有主題單純、內容淺顯、情節生動、富有兒童情趣等特點,成了幼兒接觸最多而又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
在故事教學中嘗試讓幼兒擁有質疑的意識、敢于質疑、學會質疑,能有效地啟發幼兒思維的創造性,更能體現教學的多元性、個體針對性和發展的多樣性。如故事《猴子和水牛》,先給孩子設置一個焦點問題:河對岸有棵桃樹,猴子和水牛誰能吃到桃子,為什么?請幼兒分組討論,教師每組認真傾聽,從中了解每位幼兒的思維能力。如果只說猴子或水牛能吃到桃子的幼兒,說明其幼兒思維方式表現為“客體中心化”,不能同時從兩個角度思考問題。思維過程是“單維掃描”,而未形成“雙維掃描”。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幼兒獲得正確答案,猴子和水牛必須互相幫助才能吃到桃子,幼兒學會了從兩個角度思考問題,形成“雙維掃描”。再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次語言活動中,當我利用課件,帶領幼兒欣賞完一遍故事后,請幼兒針對故事進行提問時,幼兒們爭先恐后,紛紛舉手提出心中的疑問:“為什么小女孩出來賣火柴,卻沒有人買呢?”“為什么她奶奶死了還會出現呢?”“為什么她死了臉上還露出微笑呢?”“她的爸爸為什么要打她呢?”……一個個精彩的提問,引著大家共同討論探索,讓幼兒們深深地感到小姑娘是那么的可憐、可悲,幼兒們多想伸出自己溫暖的小手去幫幫她呀!
有人說得好,“人類沒有想象,如同鳥兒失去了翅膀”。孩子的思維充滿想象,他們的生活充滿神奇,質疑使故事教學魅力無窮。在故事教學中幫孩子播一顆質疑的種子,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帶著閃亮跳動的思維火花,和兒童故事真情相約。
思維心得體會2
10月24日,市委市政府組織了創新與超越性思維的專題講座,在短短的3個小時的學習中,會議室內氣氛熱烈,掌聲不斷。王健教授從新時代與創新思維、超越性思維等不同側面,借助一系列智力問題、游戲和案例,闡述了思維創新的全新理論研究成果,聽來既生動有趣又開拓思路。通過學習,使我們對創新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這里,我結合本職工作淺顯地談談這次培訓的心得。在本職工作中培育創新思維,重點要抓住三個方面。
一、要善于發現問題
在我們的工作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有問題不要緊,關鍵是要善于發現問題,及時認識不足。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才能為創新思維提供素材,創造“入口”。
發現問題,最主要的是增強觀察能力:
1、要善于從高處著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計劃、方針、指導思想是否對路,是否符合上級要求,是否符合社會發展方向。
2、要善于從低處觀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實際,是否符合民—意,群眾是否樂意接受和執行。
3、要善于在過程中追蹤,看一看工作過渡、銜接等是否暢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實兌現。這樣一來,問題就不難被發現。
二、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要做到創新思維,還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加強訓練。
1、加強學習,注意訓練。在當今社會,不論你從事什么工作,學習已成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學習、不進步,就面臨被社會淘汰的危險。要做到創新思維,就要加強學習。同時,在學習的基礎上,注意加強思維方面的訓練,開發自己的智力。平時,在工作當中遇到問題,要養成經常問自己“到底應該怎么辦”的習慣,從而給自己思維施加壓力,使思維保持在靈活狀態,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確保正常運轉。
2、對自己的工作要經常系統思考。系統思考是指從全局性、層次性、動態性、互動性等方面綜合考慮問題的一種方法,系統思考將引導人們產生一種新的思路,使人們從復雜細節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借鑒比較,尋找啟發。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沒有孤立存在著的事物。我們要善于從此事物聯想到彼事物,在歷史和現實之間移位,在時間和空間上轉換,在物與物之間尋找橋梁,在事與事之間搜尋紐帶。找到了聯系,認識了共性,我們就要結合本職工作實際,進行借鑒比較,啟發自己的思路,去創新求解。
三、要勇于付諸實踐
創新思維作為一種思維,從根本上說,還停留在認識的層面。如果沒有實踐,那么再好的思維也是空中樓閣。只有把創新思維與創新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把工作推向一個新層次、新水平。在實際工作當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親自去付諸實踐的人卻不多,他們缺乏實踐的勇氣和對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所以,在競爭時代,我們迫在眉睫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強敢于創新、敢于實踐的勇氣,不斷開創本職工作的新局面。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具有能動性。思維作為意識的范疇,是從實踐中產生的,又反作用于實踐。我們有什么樣的思維方式,就會產生什么樣的工作效果,思維方式對了,即使工作遇到困難,往往也會“柳暗花明”;反之,機遇和條件再好,有時也會陷入“山重水復”。司法行政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千頭萬緒、復雜多變,我們的思維同樣需要靈活多樣、與時俱進。
創新思維,對于基層司法行政管理人員來說頗為重要,它是一種要求,也是一種責任。在實現基層司法工作科學發展的進程中,我們要做創新思維的模范,結合工作實踐,以創新思維統籌兼顧加強管理,把單位各項工作可能遇到的矛盾和問題都想到,把解決矛盾和問題的辦法都想到。以思維創新推動工作創新,努力實現基層司法所更好更快的發展。
中國有著龐大的年輕人口,日益提高的教育水平和穩步推進的城市化。這些都將決定中國經濟的持續繁榮值得期待。霍特商學院教授帕特爾坦言30年的高速增長后,中國的財富像潮水一樣涌現。稀缺資源顯然不再是資本,而是有著創新思維的人才。
在對未來的美好期盼中,人們跨入了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金融危機的陰霾似乎正在消散,經濟的全面復蘇卻仍然充滿不確定性。正當人們就此問題展開熱議的時候,霍特(Hult)國際商學院帕特爾教授于近日來到中國,和百位青年面對面,就若干重要問題發表演講。
帕特爾教授認為,短期內美國將很難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引擎。較為現實的前景是美國GDP終止負增長,形成對經濟回暖的支持。銀行業有毒資產尚未清理完畢,去杠桿化過程的延續以及失業率的高企都意味著美國經濟完全走出衰退還有待時日。很顯然,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將是未來一段時期全球增長的主要動力。其中印度、巴西、中國和印尼等國家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說到中國,帕特爾教授的興奮溢于言表。在他看來,中國有著龐大的年輕人口,日益提高的教育水平和穩步推進的城市化。這些都將決定中國經濟的持續繁榮值得期待。
但是,他也對中國的發展模式表示了自己的擔憂。目前,中國已經是和美國并肩的溫室氣體排放大國。然而中國的人均石油消耗只有美國的8%左右,意味著未來的驚人增長空間。中國發展的可持續性將是一個重要的挑戰。此外,日益顯現的房地產泡沫不但導致對消費的抑制,也令銀行系統面臨壞賬風險。
很顯然,中國不能走美國的工業化老路,更不能重蹈次貸危機的覆轍。放棄對國際市場的高度依賴、走上綠色(Go Green)增長的道路才是上策。
帕特爾教授強調次貸危機不但使美國經濟遭受重創,中國也深受影響,大家都應該從中吸取足夠的教訓。公司的決策者應當更加注重制度的完善,從而規避道德風險,真正讓創新成為下一輪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創新不僅僅意味著創造出對手難以復制的獨特價值,更在于為社會創造出就業機會。而新的就業機會對經濟走出衰退彌足珍貴,因為就業形式的好轉會改變人們的預期。經濟細胞才會活躍起來。
美國在過去百年中經歷過多次的經濟衰退。也正是這些衰退促使企業著力創新,以求生存。從汽車、手機到互聯網,無一不是危機與創新的產物。如今大行其道的Google化生活方式和Face book的聲名鵲起都是創造力與想象力的產物。
而此類創新并非美國獨有。在制造業,LG、三星和現代確立了自己的競爭優勢。Infosys等印度企業占據軟件外包的制高點。中國不僅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在制造業異軍突起,在互聯網和信息產業也有令人側目的創新之舉。華為和百度就是打破西方產業話語權的好例子。
在驚嘆于上述創新的同時,人們不禁要追問創新何以產生?誰在推動創新?答案并不復雜:是那些不愿墨守陳規的領袖。他們總是打破常規、為員工創造釋放想象力的空間,同時容忍失敗。
帕特爾教授堅信美國依舊是創新的熱土,基于創新而發展的.美國經濟的復蘇需要的只是時間。美國經濟的競爭力不僅在于其龐大的規模,而在它的彈性。而這種面對危機時候總能適時表現出的彈性源于它的創新能力。
當然,這樣的創新正在向亞洲地區擴展。韓國、新加坡和印度在特定領域的巨大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中國也在越來越多的展現其創新能力,比亞迪就是一個值得尊敬的競爭者。
在談到中國推動創新所面臨的障礙時,帕特爾教授坦言教育是日益明顯的瓶頸。"30年的高速增長后,中國的財富像潮水一樣涌現。稀缺資源顯然不再是資本,而是有著創新思維的人才。"
他認為管理教育,尤其是MBA教育對于美國人而言是純粹的職業培訓。而對于中國學生還有打破思維"天花板"的作用。中國的傳統教育注重知識的傳授,強調尊重權威。而MBA教育鼓勵的則是培育領導力和創新能力。在這方面,中國學生的收益應該會更大。
演講結束后,帕特爾教授還就MBA教育、創業以及跨文化管理與聽眾進行了熱烈的互動。回答了諸多讓他認為很有"挑戰性"的"好問題"。他還鼓勵年輕人:"只有不斷的提出這樣讓教授感到難于回答的問題,MBA才能在商學院生存。畢業后管理的企業也才能成為創新的領頭羊。"
思維心得體會3
這次學習魏慶老師的培訓課程《管理者思維方式動作分解》,讓我受益匪淺。所謂管理,就是通過管人達到理事目的的一個過程,是一門“與人斗”的學問。而所謂的優秀管理者,就是那些善于用人、善于利用人的各種特點來激發他人主觀能動性的人。
曾經的我在銷售意識、思維方式、管理能力等方面一直覺得離目標距離差很遠,但卻一直不知道差在了哪里。通過此次培訓,讓我終于找到了答案。原來關鍵的差距是他在不斷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進行認真客觀的總結,把從事過的實踐工作通過科學方法總結提升到理論層面,再根據這些通過實戰檢驗你的理論來指導日常的銷售工作,而我在這方面卻做得很少,僅靠過去的經驗指導現在的銷售工作。
此次培訓的內容主要圍繞管理者思維方式的轉變及動作分解展開,綜合闡述了管理者思維方式轉變分解的三個階段:
1、如何管理;
2、管理觀念的轉變;
3、管理者價值觀的轉變。
魏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管理者在各階段的銷售管理要點及方式方法,指出日常銷售中容易犯的一些錯誤,所論述的思想值得我們深思。
培訓老師講到從一線提拔上來的管理者常常會產生管理上的誤區,如:視下屬如兄弟、凡事親力親為,忽視對下屬的培養等等。這些管理誤區也時常在我身上發生過,這就是沒有真正完成職業上的轉型。把一些錯誤的或者是停留在優秀業務員的層面上的東西當成經驗,重經營、輕管理,過度重視兄弟情義,輕易相信員工的自覺性、疏于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和激勵機制,刀子嘴豆腐心、表面上管理嚴格實際下屬出問題就護短,不是用積極陽光的心態來幫助下屬,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來完成由人治到法治的轉變。聽到這些培訓內容時,我突然開始警醒,是該靜下心來認真反省了。應該徹底擺脫舊的、固有的思維模式及管理模式,按照現代市場發展的規律,虛心吸取公司優秀市場及優秀區域經理的成功經驗,改造自己,重新打造一支全新的銷售隊伍。
其次講的是關于管理觀念的轉變。執行力的提升及銷售細節的掌控仿佛成了銷售的靈丹妙藥一般,那么如何提升執行力?培訓中提到了具體的方式方法,其重點強調了銷售過程中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具體措施,這點是我在以前工作中比較差的一點。曾經的我在工作中可能會出現以下問題:事前布置工作不仔細周全,對工作中可預估性欠缺,導致執行過程中漏洞百出,沒將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做好預防。事中沒能親臨一線現場示范,沒有現場指導下屬完成相關的銷售工作,并對正在執行的事項缺乏追蹤指導,造成了手下的人員成長較慢。事后也沒對下屬的'執行情況進行客觀總結,讓所有人員共同分享成功經驗和反省失敗教訓,沒有對執行過程中表現優異人員進行獎勵,對出現失誤的人員進行處罰,造成團隊沒能形成獎罰分明的團隊氛圍,久而久之,隊伍的執行力、凝聚力就難以形成,很難完成公司下達的各種銷售指標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個真正成熟的銷售經理,一定要學習一點財務管理知識,不管公司是否考核你的利潤,你都要學會用財務經理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銷售額,將你給公司帶來的銷售毛利減去你的辦公費用、人員費用、銷售費用、廣告費用、行政費用后,看看能獲得的毛利有多少。通過計算你會發現,這個利潤簡直低得可憐,你會發現當一個企業達到一定規模以后,它的利潤根本不是賺出來的,而是省出來、擠出來的。”這就是魏慶老師最后闡述的管理者應該給公司創造有利潤的銷售。作為一個管理者,應該在團隊里樹立正氣,打擊邪氣,不能讓消極東西在團隊生存蔓延,防止打工者的心態在團隊里形成主流民意。作為公司基層管理者,我們的主要職責不只是達成銷售目標,而是在創造利潤的前提下達成銷售指標,這才是一個成功的管理者。要學習控制銷售成本的基本技能,樹立節約營銷意識。控制成本不是一味的控制銷售支出,而是通過制定科學的價格體系來幫助公司及各供應商盈利,提高銷售工作效率,要有成本核算意識,要時時刻刻維護公司利益,站在公司的角度考慮問題,要時時刻刻勉勵自己,在團隊中推行勉強成習慣、習慣成自然的管理信條。
通過此次的學習,我深有體會。正如魏慶老師所言:每一個想成為優秀管理者的人首先要建立的觀念是:管理實際上是通過管人達到理事的目的的過程。管理者要學會在用人上動腦筋,要善于利用人的各種特點來激發他人的主觀能動性。今后我會自覺轉變銷售管理觀念,用一個職業經理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站在公司這盤大局中考慮問題、管理團隊,放棄小我,成就大我,爭取成為魏慶老師所言的那只又“懶”,又“黑”,又“吝嗇”的為公司謀福利的“好烏鴉”。
思維心得體會4
通過顧問老師給我們做了《結果導向思維》的培訓后,以下幾點內容讓我感觸頗深:
1、什么是結果。在之前的工作中,對結果的定義不明確,常常把任務等同于結果,也常常在沒有達成結果的時候為自己找理由。通過學習,我明白了態度好不等于結果、職責不等于結果、完成任務不等于結果和理由不等于結果,并且在做工作的時候時刻在檢討自己,我相信這樣堅持下去,會讓自己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并且會幫助自己快速的成長。
2、為什么要做結果。結果的本質是商業交換,個人只有做結果才會實現自己的價值,也才會有存在的意義;企業只有做結果才能給獲得持續的發展,實現企業的戰略方針。
3、怎么做結果。在學習過程中,我了解了做結果的原則、思維方式、方法及要素,這幫助我在執行過程中提供了很多的思路,讓我的思路更加清晰,也會使我的工作效率更高。
總之,通過培訓,我受益匪淺,相信在老師的繼續指導下和自己的努力下,我的工作會做得越來越出色,自己的成長也會更加的快速,我會繼續努力。
案例例舉:《大型營養講座》
這是一個發生在早教加盟商身上案例,我們市場部會為加盟商策劃推廣活動方案,加盟商做活動都是我們市場部提供活動方案,他們自己按照我們的標準執行。在我們給加盟商策劃的活動方案中,會給出充足的準備時間,其中包括活動物料的準備、活動目標客戶的邀約、活動中各工作人員崗位職責的劃分以及實現活動各時間段的具體工作等,讓加盟商能夠順利的執行活動。為了保證活動的質量,我還要求加盟商在執行的過程中初次邀約達到多少人,二次邀約又達到多少人,這樣才能夠保證活動現場的到場人數,一般都是初次邀約的時候通知客戶領取入場券,通過入場券的發放來控制到場人數。
在此次活動主要是150人以上的大型營養講座,我要求初次邀約確定要領取入場券的人員在500人以上,然后領取的時候估計就是400―500人,再通過二次的邀約,確定的人員在300個以上,這樣就能夠保證到場的人數。一般來說我們在活動前半個月就要開始客戶的初次邀約,但這次活動時間緊迫,邀約的時間就是一周,我們就要求加盟商每天給我們匯報打電話邀約的人數和領取入場券的人數,通過每天的電話溝通,我們了解到了他們的入場券派發情況非常的理想,而且加盟商那邊也給我們說這次活動到場人數是沒有問題的。結果在活動當日的'時候到場人數是很不理想的,最后我們了解了原因,才知道加盟商在派發的時候太在意派發數量,而沒有關注派發的質量,很多的客戶沒有通過電話邀約就直接領取入場券,導致了結果不盡人意。
通過此次活動,我覺得我們市場部在發出活動方案的時候一定要指導加盟商每一個項目、每一個細節的操作,特別是在派發入場券的時候可以多問客戶一句“因為名額是有限的,如果你不確定到場的話就請把機會留給其它的家長……”等。
總之,我覺得我們大家都多一份細心,多一份責任心,這樣的話結果才會更加的理想,我們的工作也才會越做越好。
思維心得體會5
眾所周知,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構成了一個人的四項主要智力因素。而思維又是智能的核心。小學生在生理上處于兒童階段,思維具有具體性、形象性、情感性的特點。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對于為什么作文、如何作文產生自己的理解。下面,筆者就如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談幾點體會。
一、即景訓練。鍛煉學生的直覺思維
所謂即景,就是就眼前的景物進行賦詩寫文。具體到小學作文教學,就是對教材中提供的材料或者教師選取的課外對話材料等,讓學生就此進行簡單的作文情景訓練。作文不能憑空杜撰,要有感而發、言之有物,因此,對學生進行即景訓練,有利于他們培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和加深對課本所學知識的理解。即景訓練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即景訓練以教材所提供的材料為主
教材所準備的材料都是經過編者科學論證之后精挑細選的,符合教學進度和學生認知特點,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周密的邏輯性。學生在課前預習的時候,事先了解了寫作的目標材料,那么就會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做好充分的準備。這遠比課堂上教師臨時提供話題,學生在有限而緊張的時間里思索更有效果。
(二)聯系課本知識選取一定的課外材料
與教材劃定的材料相比,課外材料有更大的優勢。因為教材中提供的訓練材料雖然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但是它所面向的是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的學生,但對不同地區、不同條件下的學生來說,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教師根據本地具體情況選取富有地方特色的例子,往往能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親切感人,讓學生有話可說。所以,教師必須在緊扣大綱、依據教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供一些學生熟悉的說話材料。這樣,一方面可促進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生活的習慣,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作文生活化”的意識,在作文教學中導人生活的靈性,引導學生學習人生之道,在生活中找作文,讓學生“說真話”,讓作文回歸生活。
(三)關注邏輯,及時糾偏問題思維
小學生的思維不受成人世界一些現有規則的侵染,有很多想象跨度很大的想法,可也容易出現一些明顯不符合要求的答案。比如作業要求用“天真”造句,出現諸如“今天真熱”這樣啼笑皆非的句子。教師要及時進行監督矯正,避免不合要求的作文,在起步階段就糾正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和不正確的思考方式,幫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學生接觸作文還沒有多長時間,還不能熟練地將生活中的材料轉變成融合自己觀點的作文。在簡簡單單的二三百字中,有的只是他們對生活的簡單描述,而不是“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也不是需要尋找論點、構建論據的議論文,而是簡單的記敘文。因此,我們需要選取的是生活中學生都見過、接觸過、經歷過的平常小事,一眼就能看到事情的本質。這樣,在即景訓練中,學生才能在第一時間回憶起自己當時的感受,感同身受,才會有話說、能下筆、言之有物。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通過身邊的簡單小事,觸發學生的直覺思維,達到即景訓練的目的。
例如,《學寫留言條》這一課,筆者是這樣導人的:“同學們,這節課大家學習了留言條的一般格式,那么大家想不想也親手給別人寫張留言條呀?”“想!”“想!”“那么,第一組給老師寫張留言條,第二組給媽媽寫張留言條。最后看看哪個同學寫的最好。”通過這種方式,既幫學生復習了所學知識,又聯系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一舉兩得。
二、多向訓練。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
所謂發散思維,是指從同一材料中尋找不同于他人,符合自身特征的一些新想法、新見解。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發散性思維就是指由同一則材料或同一個話題,學生根據自身對生活的不同感悟,表達屬于自己的觀點、尋找源于自己生活的話題材料等。
新課標指出,習作指導要有利于學生開闊思路,自由表達。根據這一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對同一目標進行多向訓練、發散性思維訓練;引導學生自由思考,教師不能用固有的生活經驗去束縛學生廣闊的思考空間;引導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創新思維方式,勇于在生活中尋找目標事物,開拓思維空間,善于多向思索、發散思維。
(一)圍繞話題,有效引導發散思維
教師要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材料、話題的內涵,以免學生寫作文時理解發牛偏差,從而導致走題現象。此外,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對話題材料的理解,結合本身的生活體驗,尋找合適的切人點。但是切忌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否定學生的一些大膽想法。
在《我給照片起個名》的作文訓練中,有學生拿出全家人的合影,筆者就讓學生給這張照片起個名字,有人說叫“我們一家人”;有人給起名“爸爸、媽媽和我”;有個學牛說:“老師,我叫它‘寶寶的家’好么?因為爸爸媽媽叫我‘寶寶’。”這么一個有濃郁家庭溫馨氣息的名字當然也得劍了大家的贊賞。
(二)想象訓練,精心呵護創造性思維
小學作文教學要鼓勵學牛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教師要充分準備,結合現有教材和本地實際,積極創設情景,鼓勵學牛大膽想象,為學牛提供廣闊的空間,放飛兒童的想象力,激活學生的創造思維,使兒童在自由、廣袤的天地中健康成長。“假如你是你崇拜的那個人你會怎么做?假如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會怎么辦?假如讓你去辦這件事你會怎么做?”……這些都是很好的導人作文的引子,通過引導學牛大膽思考,激發學牛的想象力。
如《凡卡》一課,筆者啟發學牛大膽想象:“假如你是兒卡,你的信能被爺爺收到么?”鼓勵學生想象故事的不同結局。學生自由創作《兒卡的信寄出后……》。善良的孩子們都希望凡卡有個好的歸宿,于是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用奇思妙想幫兒卡寄到了信并過上了幸福生活。雖然用的方法匪夷所思,但他們用大膽的想象鍛煉了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進行想象訓練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要求太高。畢竟小學生生活經歷不多,大腦中存儲的表象也并不豐富,思維還不是非常嚴密,仍停留在感性階段。只有循序漸進,才能消除學生的畏懼感,保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牛有話敢說,有話可說,達到活躍學生思維,鍛煉學牛想象力的日的。
“只有讓學牛用自己的腦子、自己的筆、自己的語言來寫作文,才能真正達到學作文、學做人的目的。”教師要善于把死板的要求講活,充分培養學生智能,改善學生的智能結構和思維品質,讓學生加深對作文知識的理解和體會,并能活學活用。
思維心得體會6
創新一詞經常被我們提及,不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各大媒體里,我們似乎對它很熟悉,但我們若是靜下心來,問一下自己,到底什么才是創新,什么才叫創新思維,我們才會發現原來我們對它是細思極恐的,一個我們經常掛在嘴邊,天天念叨的詞,我們卻連它到底是什么都不知,這樣的我們是不是很淺陋,很浮夸。最近學校里組織了幾堂關于創新思維實踐的講座,聽完之后,我對創新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發現它并不只是一個空泛高大的名詞,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對創新思維實踐也有幾點心得體會,故述之一二。
到底什么才是創新,什么才叫創新思維?這是我從創新思維實踐的到的第一個答案。其實“創新”一詞并不“新”,早在古代,我國的先哲就曾提出“革故鼎新”,去掉舊的,留取新的,只不過創新一詞經過連續不斷的發展,如今的含義更加豐富,也更加有時代感。具體說來創新就是從產生新的認識到認識用于實踐的過程,前者得到的是認識成果,后者取得的是事實成果,舉個例子,愛因斯坦推導出量子力學中重要的質能方程,并在二戰時期將該理論用于了裂變式原子彈的研究,最終加速了二戰的結束,他所提出的質能方程是前所未有的理論,這相當于創新中的認識成果;而裂變式原子彈的研制成功,則屬于創新的事實成果。而什么才叫創新思維呢!由字面上不難看出,創新思維便是指思維上的創新,一個全新的方案、觀點、思路,都可以稱之為創新思維,其實嚴格來說創新思維與創新有著不同的含義,創新的包含范圍比較廣,可以是抽象的想法思路,也可以具體到一件東西,而創新思維則是指思維上的創新,由此可見,創新思維只是創新的一部分,一個階段,創新包含了創新思維。那么為什么我們要著重講創新思維呢!這是由于創新思維是創新的精髓和內核,俗話說: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有想得到,才能做得到;只有想得好,才能做得好。也就是說沒有好的創新思維是很難有好的創新的,好的創新思維給出了創新的思路方法,讓創新變得有理可依,不在盲目,更加高效。
我們該如何創新,如何培養創新思維?這是我得到的第二個心得體會。從第一個答案里我知道了什么是創新和創新思維,可是我們又該如何實現他呢,我們整天喊著口號這要創新,那要創新,但這樣我們真的就能夠創新嗎,顯然是不能的。創新首先要求我們要事實求是,不能弄虛作假,自欺欺人,還要掌握科學的方法。我個人認為好的創新要先有好的創新思維,培養自己獨特的眼光和洞察力,具體起來,我們要有一定寬度的知識面,這樣我們遇到了某些方面的問題,我們
可以在其他方面找到突破口,觸類旁通,這就如我們在有難題時,在本領域找不到好的解決方法時,我們不放把目光移開,發散思維聯系周邊相似的問題,看看他們到底使用了何種辦法解決的,再將類似的解決方法試著解決本領域的問題,聚合一下思維,這樣往往會柳暗花明,事半功倍。其次,一個人的直覺和想象力對創新也是非常有用的,人的直覺是非常神奇的,他總是可以直接繞過一些彎路,直奔問題的核心,就如平時我們在作試題,當遇到一個我們都不知到該怎么解決的問題時,總有一些人可以直接給出正確的答案,我們就會去問他是如何求出答案的,可是他說他也不知道該怎么解,可他的直覺告訴他這就是正確答案,有時候我們也想擁有這種直覺能力,可是我們發現這些人大多是學習成績非常好的同學,他們整天在學習做題,所以這些直覺能力顯然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這要擁有豐富的知識,才能獲得這種直覺能力;想象力的存在使我們思維變得寬廣,特別是在研究一些抽象的問題時,例如量子力學的研究,豐富的想象力可以幫助研究少走彎路,更易建立起正確的微觀模型,故平時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注重想象力的運用。
在我們所學專業到底都有哪些創新思維實踐的方法呢?這個問題算是比較清晰的,因為各個講座都有一個主題,每個主題又分別主要介紹了某一創新思維實踐方法,下面我會選幾個我比較典型的方法說一下我的個人體會。
從正交試驗設計到均勻實驗設計為我們的探索性試驗設計減少了工作量,適用于水平數較多時的試驗安排。以前做實驗一般只有有兩種或三種影響因素,都是使用正交試驗設計進行探索的,但是隨著實驗復雜度的增加,相關影響因素水平的增多,正交試驗變得越來越不適用,實驗也難以正常進行,但是有了均勻實驗設計的方法,對于多種因素影響的實驗,也變得更加可行,但是由于均勻設計的試驗次數較少,在進行較少水平數的研究時精度較差,故我們一般只將之用于多水平實驗的設計。
組合法創新思維在復合材料中的應用。這個研究方法非常有趣,它告訴我們一加一并不等一二,而有時候大于二,而這就是組合法的.重要作用。組合法一般是根據特定的組合法則,運用數學、機械、物理、化學或者生物學的手段,在材料、結構和功能等方面,將有關的一群客體進行有目的匹配,以滿足某種要求,達到人們預期的效果,例如在一些復合材料的研究里,我們想要得到一種既有一定的強度又有一定韌性的材料,我們表可以運用組合法來研究這種材料的合成,我們首先可以找一種高強度的材料作為增強材料,另一種韌性較好的材料作為基體材料,這樣組合得到的復合材料便具備兩者的優點高強度高韌性。故這種方法在材料科學工程領域應用十分廣泛。
生物仿生材料。這一課題對大家來說并不陌生,我們總是可以聽到一些新奇有趣的生物仿生材料的消息,足以看出它在材料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在上這堂講座時,謝宇老師提到了一個非常典型的生物仿生材料----納米防水材料,它是根據荷葉自潔效應仿生制造出來的,人們對荷葉表面微觀結構進行了研究,發現荷葉表面有非常多的多重納米和微米級的超微結構,研究人員設想若是研究出一種像荷葉一樣可以自潔的材料,并做成衣服,那么這件衣服幾乎不用清洗都可以保持干凈,因為油污和水污根本沾不上。生物仿生材料的確有很強大的功能,想必未來將會有更大的應用。
整體來說創新思維實踐讓我對創新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有關材料化學的創新思維及其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作為一名材料化學系的本科生,我對專業相關的研究方法也有了更深的認識,我認為應該合理的運用這些創新思維方法將之用于相關材料的學習與研究,投入到化學產品的設計與生產中,化工屬于一個國家的基礎產業,它的好壞影響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縱觀中國化工的發展史,經歷過高峰期,現在已經步入平緩,但化工在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并沒有因此而降低,為了更好地適應快速發展的各行各業,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創新在這個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創新意味著突破,昭示著革新,創新的力量是巨大的,作為時代的新生力量,我們更要培養好創新思維,為時代的進一步發展蓄力。即便以后的我們從事其他行業,我認為創新思維實踐也是很有意義的一次學習,創新不分行業,不分領域,只要一個人擁有創新思維能力,那么他的價值將是巨大的。這次為期兩周的創新思維實踐講座也算是我關于創新思維的啟蒙課,受益頗多,有感于各位老師的耐心講解,必將不負各位老師的期望,努力前行。
思維心得體會7
設計是一門涉及多個方面的學科,它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設計,設計也離不開生活給予的靈感,所以說設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我對設計的理解,我認為設計必須具備下幾點才能成為成功的設計之作。第一,設計要具有創意。所謂創意就是所未聞和未看到過的,能充分反映并滿足人們某種物質的或情感的需要的意念或構想。最基本的要求是,求新、求奇、求異、真實、有思想。簡單的說就是我們通過設計能夠創造出生活中原沒有的更美東西,雖然很多的東西都是來自于一個生活原型,但是經過設計,把這個原型經過適當的.改變和遷移就可以創造出一個生活中獨一無二的美的新鮮別致事物。所以設計需要我們借助我們的大腦和思維,構思出獨特的想法,并將想法具體化成實際的事物。而在這個構造的過程中既需要大腦中已有的很多的美的原型,也需要突然的靈感。第二,設計必須是合理的。所謂“合理”就是指在現有的技術和生產水平下能夠實現的。一個設計之所以被稱為“設計”,是因為它能夠解決了問題,服務于社會。如果所有的設計都是僅僅為了創新和美,而沒有實際的社會價值,那么也就失去了設計存在的意義了。所以設計時需要我們以現實生活為依據,符合客觀事實和要求,嚴重避免不切實際的空想主義。比如說設計建筑物必須嚴格保證安全問題,所以設計出來的結構造型不僅僅要求外觀美,更得要求它符合材料的力學結構的要求。也只有合理的設計作品才可能是能被生活應用的設計。
第三,設計必須是人性化的。因為歸根結底,設計是為人而設計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的,設計本身追求的就是喚醒觀賞者的共鳴,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設計必須得遵循人們的基本審美情趣,符合大眾的審美要求,無論是色彩的搭配,還是結構的大小比例和結構的基本形狀都得滿足人性化的要求,否則就會給人視覺上的不舒服感和沖擊感,這樣的設計作品自然是得不到眾人的芳心的。這就要求設計者要了解當時的大眾需求和審美觀,同時也應該多感受和研究自然,因為自然中的很多東西的色彩和結構都是非常美的,這也就是我們說的自然美吧。
其實,我認為能創造出一個成功的美的設計真的很難,因為它不僅需要設計者有認知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和素養,還要求設計者有著其他學科的專業知識做基礎以達到合理的要求,可以說對設計者的能力和素養要求很高。但是我覺得設計本身卻是一個享受的過程,能夠在美的世界里翱翔并發現屬于自己的美麗的天空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所以享受發現美的過程,享受設計本身。
思維心得體會8
感謝公司給予我這次關于員工執行力的學習培訓機會,通過培訓,讓我深受啟發,受益頗豐,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談點對執行力方面膚淺的體會。
執行就是有結果的行動。余思維老師在講座中反復提到西點軍校的校訓“沒有借口,完美執行”,也就是說完美的執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不要用借口來為自己開脫或搪塞。作為一名公司職員來說,對待工作,不能找任何借口,要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體現出服從、誠實的態度和負責、敬業的精神。結合到我們企業來說,再偉大的目標與構想,再完美的工作方案,如果不能強有力地執行,最終也只能是紙上談兵。企業一切的成效靠執行來支撐,所以要提高我們個人的執行能力,就必須解決好“想執行”和“會執行”的問題,把執行變為自動自發自覺的行動。
一、要縮短“說了”與“做了”的距離。縮短“說了”與“做了”的距離是一種完美的執行能力。學了執行力,讓人明白:有一個遠大的目標是好事,但是這只能讓你得到30分,但是如果注重了執行力的強化,同樣的人、同樣的條件、同樣的計劃,可能會取得80分-90分的效果。
二、 摒棄懈怠,培養自己的自覺習慣。觀念決定行為,行為形成習慣,而習慣左右著我們的成敗。可怕的不是偷懶,而是找到了偷懶的理由。誠然,我們要學會分清各項工作的輕重緩急,但不能讓自己養成拖拉的工作風格,找到了偷懶的理由,那么習慣就成了自然,這是一種消極的、不負責任的態度。積極的人是主動的改變者!在工作中面對任何工作把執行變為自動、自發、自覺的行動,那么相信總有一天會獲得同事的'認可和領導的青睞。
三、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方法。有句話說:堅強的人因為不
找借口而堅強,懦弱的人因為找到了借口而懦弱。企業需要的正是具備遇到問題總是想盡辦法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甚至是帶著方法反映問題,而不是找借口。不找借口找方法強調的是每一位員工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其核心是敬業,責任,忠誠和服從。
這次培訓是對我們思想的一次觸動,一次沖擊,一次洗禮。做為公司的一名員工,執行力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我們成功的因素,而執行力又是我們完成任務的基本保障。所謂學百分之百不如用百分之一,只要目標明確、執行到位、不斷完善。最終才能實現為公司創造效益,體現自我價值的目的。
思維心得體會9
何為思維導圖?它是一種有效的思維模式。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它利于人腦的擴散思維的展開。經過兩天習作課的研磨,我發現把它運用到語文習作課中,可以幫助老師解決很大的問題。
習作課,是我現在的難點,重點。我們剛進入三年級,在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每個單元后面的習作要求,都只是靠老師說,孩子們不理解,不知道怎樣下筆;即使下筆寫,寫出來的內容也是很亂,沒有主次,沒有思路。而僅僅是作文分就占了語文試卷大約三分之一的分數,作文是孩子們學習的重點。
10月23號、24號在進修學校進行的習作培訓,我發現有的老師對思維導圖很有見解,并且有的老師已經進行過思維導圖的培訓了!就像我們組的景凌凡老師,她是新上班的老師,但是她用思維導圖上課,很是得心應手。她展示的時候,我們聽著就會忍不住地想拿起筆,把她講的內容和自己想到的馬上寫下來!一組的董麗芳老師,她就已經經過培訓,對講課的老師點評得很到位。思維導圖的注意事項:首先,要找出關鍵詞,以關鍵詞作為單位,可以更原始的表達意思,更好的進行思維擴散,更有利的激發聯想。其次,理清各層關系。注意主干與支干的關系。如果是手繪圖,一個主干用一種顏色,這個顏色能給我們的思維導圖增添跳躍感和生命力,為我們的創造性思維增添巨大能量。還有,思維導圖畫支干的方向是順時針進行,不要反著畫......
經過兩天的.培訓,我意識到:思維導圖的訓練值得提倡,無論是什么方面的學習都可以運用,特別是在習作課上這會對孩子的發散思維有極大的影響!它能讓孩子很清楚的知道我要寫的是什么,我要怎么去寫!
最后引用一位名人的話作為結束語:“那么,就讓我們踏上這個創新學習和創新思維的旅程,發掘大腦潛能,幫助你啟發大腦吧!”
思維心得體會10
圖形是創意表達的視覺語言,又是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的核心所在。圖形創意的過程就是設計師對客觀世界觀察、篩選、概括、象征,最后產生聯想、想象的過程。圖形創意思維是指設計師在創意過程中,按照一定規律進行的創造性思維活動,產生并帶給觀者全新的視覺享受和視覺沖擊力的圖形。人們通過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的相互補充,轉化和融合,構建創新思維的運行模式。創意,就是圖形設計的核心。聯想,是創意的關鍵,是形成設計思維的基礎,指由某事某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事物,客觀事物之間是通過各種方式相互聯系的,這種聯系正是聯想的橋梁,通過這座橋梁,可以找出表面上毫無關系,甚至相隔甚遠的事物之間的內在關聯性。
圖形創意作為現代設計教育訓練的`課程,一方面它以開拓思維想象力,培養設計觀念、創造多元的構形設計方法為教學目的。使有我們意識地觀察客觀世界,從生活中積累知識,發現創意元素,在學習和創造中構建廣泛的知識結構,加深對圖形語言重要性的認識;使我們懂得用何種手段讓圖形更具內涵,以創造性的思維模式尋求審美的現代性,確保向專業設計的自然過渡。另一方面:圖形創意的教學始終是動態的、多元的,這種教學中的彈性實際上是保持必要的靈活性和開放性,但并不是說圖形創意就無章可循,是借心理學理論知識;通過想象的方法,啟發我們的思維,引導我們建立“創意”的觀念;通過聯想的方法,訓練我們有意識地捕捉生活中的視覺形象,并創造新的視覺形象;通過象征的方法,培養我們的形式美感,增強創意的表現力。圖形創意課程有助于我們獲得必需的設計基礎知識,提高審美意識和素養。它使我們更具開拓和創新精神,更自然銜接到專業設計上去。適應社會、市場,與國際需求。
因此,圖形創意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我們以后從事什么設計都用得到。在練習中我發現自己創意聯想的貧乏,知道自己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學習先進的設計理念。還應多看這方面的書。豐富的想象與聯想給圖形創意開拓了思維的空間,也給圖形的表現開拓了空間。我們要不斷加強對自己想象力的鍛煉。
思維心得體會11
《讀懂幼兒的思維》是一本關于幼兒圖式理論的研究與實踐運用的重要著作。貫穿這本著作的重要主題是把幼兒看作有能力的、嚴肅的學習者與思考者,它引領著我們踏上理解幼兒探索和游戲的意義、發現幼兒的思維、深入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的旅程。
讀完此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句話。“只有讀懂幼兒的思維,才能擴展他們的思維。”“如何才能滿足群體中個別幼兒的學習需要。”
一、只有讀懂幼兒的思維,才能擴展幼兒的思維。
幼兒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總是在積極地適應環境,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認識和理解周圍的世界,總是努力地去弄懂他們所遭遇的每一件事情,運用他們已有的經驗去理解,建構自己關于周圍世界的理論。幼兒自有幼兒的思維,理解幼兒的想法和思維是教育的基礎和前提。但是,去讀懂幼兒的思維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是我們看見了孩子的行為,卻看不懂孩子行為的意義。當我們的視線追隨孩子的行動,我們也許會在他們看起來雜亂無章的行為中發現某些規律,它們反映的正式幼兒的認知興趣,體現的正是幼兒理解周圍世界的努力。本書提到的圖式理論就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的首要目標就是尋找幼兒自發思維與行為的共性與連續性,即尋找幼兒思維的圖式和發展順序,通過連續的觀察、記錄和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分類整理和分析后,為理解幼兒思維提供一個理論框架。我們要做的是挑戰幼兒的思維并擴展他們的學習。當幼兒表現出特別興趣時,我們應當為其提供一系列有吸引力的、富有刺激性的、能以特定的方式擴展他們的思維的經驗。
二、如何才能滿足群體中個別幼兒的學習需要。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他們的學習方式是其學習風格的組成部分。圖式理論為幼兒教師解讀幼兒的思維和需要提供了一把鑰匙。這與我們平時所說的要注重個體差異關注的是同一理念。尊重個體差異的教育決不等于個別兒童教育、精英教育。每名幼兒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應該以積極樂觀的態度、賞識的眼光、鼓勵的語言來對待每一個孩子。
1.通過豐富的活動和環境來創造機會和條件,使幼兒的個體差異得以充分的表現。在解讀幼兒這個環節中,教師不應是被動的,幼兒發生了什么才了解什么。而應是主動的,通過豐富的活動和環境來創造機會和條件,使幼兒的個體差異得以充分地表現。
2.開展活動時,有意識地通過開放的問題了解幼兒原有經驗和水平。
3.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教師只有深刻解讀幼兒,了解幼兒行為、語言背后的想法和感受,發現他們真正的需求,才能實實在在落實有效的教育行為。
思維心得體會12
人的思維能力從哪里來?心理學研究表明:教育可以激發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青少年時期對人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積極探索適合初中學生思維能力開發培養的有效途徑,卻又時常感到茫然無措。今細讀郅庭瑾撰寫的《教會學生思維》一書,如獲高人點撥,受益匪淺。
這本書是新世紀教師教育叢書之一。書中內容具有可讀性,書中觀點和建議具有可操作性,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具有極大的幫助。可以說,它是一本適合廣大教師專業發展的好書,是教師自我培訓的好教材。全書共有七章,內容極為豐富,其中對我啟發最大的是第四章《為思維而教》。現就這一章節談談學習的初淺體會。
一、從中獲得的認識
1、對“為思維而教”教學觀念的認識
作者用形象的語言如實地揭示教學中的一種現象,如文中所說:某些傳統的教學活動過分重視學生知識的積累和獲得知識資料,實際上成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屠宰場”,“在大批地屠殺天才”。偶爾“也許仍然能冒出一些思維天才”,這僅僅是躲過了這種侵襲的“幸存者”而已。這種教學結果使學生的思維幾乎成為“教學荒地”……作者以此提醒人們對傳統教學應有一個充分的認識,也引發人們去思考,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對此,作者的觀點非常明確:為思維而教,即教師為發展學生的思維而教。
在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確立為思維而教的教學觀念正是適應這種形勢的要求,因為創新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教會學生思維是我們每位教師肩負的最終使命。
2、對“為思維而教”的教學方式的認識
作者用通俗的語句對一些教學方式作出專業性的闡述。他把傳統的教學方式稱為“獨白式教學”,提出為思維而教就必須在教學方式上打破教師獨白而走向教師和學生的對話,由“獨白式教學”走向“對話式教學”,為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提供一定的機會。他還提出,若要學生真正進入主動學習的教學情境,還要進一步走向“發現式教學”。
我發現,作者在文中所提到的“獨白式教學”方式、“對話式教學”方式分別和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啟發式教學”方式都有相似之處,他提出的“發現式教學”方式和現在強調的突出學生主體的自主探究學習方式也有雷同之處。用“灌輸式教學”主宰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傳統教學方式已被教育界質疑。因為它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培養,所以改變教學方式以實現“為思維而教”已是教育形勢所趨。
二、從中得到的指導
在文中,作者從實踐的層面上,提出了很多具有指導性的建議。研讀這些內容,聯系自身的教學實際,我深感對某些教學行為實施改進非常必要。
1、讓自己做個“善問”的老師
作者指出,在對話式教學中,自然少不了老師的課堂提問,學生的課堂回答。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課堂提問的有效利用。有效利用就是課堂提問不僅在于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不至于跑神,更重要的是調動和拓展開學生思維。
從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老師每次提問題,學生總是習慣性地拿起課本,埋頭翻書找答案。找不到就不知道說什么了。究其根本原因,一是老師經常提問一些不需要經過深入思考的直接從書本上就能找答案的問題,也就是問題過于簡單。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一種不愿動腦,不愛深入思考,不會從聯系中考慮問題的不良思維習慣。二是老師提出的問題超越了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即問題的難度太大,學生不知道如何去想也想不出什么。老師的這兩種做法都不能達到提問的良好效果。因此,為了啟動學生的思維,教師需要掌握提問的技巧,成為一名“善問”的老師。
記得八年級有一節政治課,該節的內容是了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權利義務。教材中的文字都是引用《教育法》中的一些具體法律條文。這些法律條文本身比較抽象,通過讓學生閱讀法律條文來培養他們的.法律意識,我認為這種學習方式不適合中學生的特點。如果讓學生聯系學校生活實際來理解掌握這些法律條文,學習效果會更好。我想采取設疑引思的方法過渡比較合適,于是我就提出一個問題:你能結合實際談談你們作為受教育者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的情況嗎?可問題提出后,沒人作出反應,被點到名字的同學要么亂說一氣,要么就沉默不語。當初我還認為這是他們的主觀懶惰情緒所致。后來我嘗試換個問法:你們對學校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哪些做法不滿意,哪些做法比較滿意呢?這樣一問,學生可來勁了,爭先恐后地搶著發言。順著學生的回答,我接著又問:把這些令你滿意或不滿意的做法和書本中的法律條文聯系起來(或用法律條文來解釋判斷這些做法),看看它們的合法性如何?學生參看教材,聯系實際略加分析思考,最終作出令人滿意的答復。
可見,要成為善問的老師就必須對學生本身的特征進行研究,考慮所提的問題能否被學生理解,是否超越學生的思維能力范圍。老師提出的問題必須是介于學生已知和未知,已學和未學之間。既讓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壓力,又使學生感到有解決的信心,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應,問題太易太難都會束縛學生的思維開展。
2、引導學生做個“善學”的學生
作者在文中提出為思維而教的教學方式還要進一步走向“發現教學”。站在學生角度就是“發現學習”。也可以把它理解為“研究型學習”或“課題式學習”。
這種學習方式和發展思維有何關系?發現式學習可以解釋為學生經常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一個課題尋找資料、獲取資料和處理資料,去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而任何一種形式的思維,都是對新事物的發現和探索,發生疑問并求解的過程。因而這種學習方式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大有裨益。
其實,我們很多師生對研究型學習方式并不陌生。以前我總認為,將中小學生的學習做成“課題式學習”有些夸大其辭,那起碼是高中以上的人從事的學習。鑒于這樣的認識,教師在教學中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只是為了應付上級的要求。對于學生而言,長期接受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因而大部分學生還不適應這種學習方式,那么教師的培養作用就很重要。培養學生善于學習、學會思考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我們可以從教材中的某些小問題入手,組織學生去探究學習,把課堂學習和課外探究結合起來。這比選擇一個專題讓學生進行專門的探究學習更適合初中生的學習能力水平。教會學生怎樣思考,面對一個不懂的問題怎樣去尋找答案。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的重視、尊重、愛護、引導、鼓勵和肯定都是必不可少的。
教會學生思維,或許大家覺得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令人乏味,因為諸如此類的論題在報刊、雜志上不難找到,可是為什么人們對此的研究樂此不疲,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如果考學生曾經做過的題目,學生總能正確解答,而如果把問題或條件稍作變換,學生就不知如何下手了。這正是教育失敗的表現,學生只是學到各種題目的具體解法,并沒有掌握知識的遷移方法,也就是說,他還沒有真正學會思維。因此,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學校教育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而且是學校各科教學的共同任務,更是教育賦予我們每個老師的新使命。
思維心得體會13
有人說時間是一把刻刀,一刀一刀的把我們的生活削去,而我們卻還不知情。開學的第一天,還覺得時間還很漫長,無形中已走到了學期的尾端,翻開《創意思維》的第一頁并沒有很在意,就要合上最后一頁時才慌了神,曾經我不舍得丟掉一點一滴,然而這門課里有一個人教會我“把杯子清空才能裝得更多。”所以我忍痛丟掉一些包袱、獨自在創意的生活里穿梭。
往日,生活就是生活,沒有波瀾亦沒有起伏,今日,無論走到何處都會發現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堂課上,有一個人告訴我們生活是創意的生活,應該要從一物聯想到另一物,走進設計的意境中去,這種對生活的洞察和創意、創造、創世的道路,不就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嗎?在別人抱怨各科無聊的課程時,我在思考著如何走進各個門檻,這個課堂里,有一個人告訴我們要用激情去尋找自己的門與路,面對不喜歡的`課程可以重新學習去怎樣閱讀,換一種方式,換一個心情,奔向自己設立的目標,這不也正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嗎?常常在學期尾聲我們會發牢騷沒有學到任何知識,抱怨創意思維并沒有讓我們的思維更加擴散,更加敏捷,但是我卻不這么認為,最起碼我學到了思維轉向法,曾經以為某一刻有靈感了就會創造出自己心滿意足的作品,但后來我明白了:前期的努力與后期的創作從來都是分不開的,相聯系的,靈感的獲取是長期的積累,而不是偶然發生的。所以這依舊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當然我也經歷了從有到無的過程,原以為老師教學生天經地義于情理之中,卻無料到這種打破常規的教學能夠讓我們如此受益匪淺,簡直是于意料之外的。思路決定出路,但愿以后的道路上我們想到的會更豐富、更略勝一籌。
思維心得體會14
恩格斯說,人類思維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而創新思維更璀璨。
筆者認為,在本職工作中培育創新思維,重點要抓住三個方面。
一、要善于發現問題
在我們的工作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問題。有問題不要緊,關鍵是要善于發現問題,及時認識不足。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才能為創新思維提供素材,創造“入口”。
發現問題,最主要的是增強觀察能力。一是要善于從高處著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計劃、方針、指導思想是否對路,是否符合上級要求,是否符合社會發展方向。二是要善于從低處觀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實際,是否符合民意,群眾是否樂意接受和執行。三是要善于在過程中追蹤,看一看工作過渡、銜接等是否暢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實兌現;看一看設備功能、人機結合、環境和設備搭配上是否得當,有無漏洞和不足。這樣一來,問題就不難被發現。
二、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要做到創新思維,還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加強訓練。
第一,加強學習,注意訓練。
在當今社會,不論你從事什么工作,學習已成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學習、不進步,就面臨被社會淘汰的危險。創新思維與知識密切相關,試想,如果連新知識、新事物都不知道、不熟悉、不懂得,談何去創新思維?因此,要做到創新思維,就要加強學習。同時,在學習的基礎上,注意加強思維方面的訓練,開發自己的'智力。比如,我們對待工作,要經常觀察和瀏覽,保持直覺思維狀態,然后對工作某一方面進行發散性思維、聚合性思維,進而創造性思維,看能否得出優質的思維產品。平時,在工作當中遇到問題,要養成經常問自己“到底應該怎么辦?”的習慣,從而給自己思維施加壓力,使思維保持在靈活狀態,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確保正常運轉。
第二,對自己的工作要經常系統思考。
系統思考是指從全局性、層次性、動態性、互動性等方面綜合考慮問題的一種方法,系統思考將引導人們產生一種新的思路,使人們從復雜細節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借鑒比較,尋找啟發。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沒有孤立存在著的事物,即便從表面上看,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背后也可能存在某種聯系。我們要善于從此事物聯想到彼事物,在歷史和現實之間移位,在時間和空間上轉換,在物與物之間尋找橋梁,在事與事之間搜尋紐帶。找到了聯系,認識了共性,我們就要結合本職工作實際,進行借鑒比較。啟發自己的思路,去創新求解。比如,他人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以及如何創新等等,都成為激發我們創新思維的元素,只要我們增強責任感,用心思考,方法得當,就會觸類旁通,創新思維就會不斷萌發出來。
三、要勇于付諸實踐
創新思維作為一種思維,從根本上說,還停留在認識的層面。如果沒有實踐,那么再好的思維也是空中樓閣。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說過:“辯證唯物論的認識運動,如果只到理性認識為止,那末還只說到問題的一半。”因此,只有把創新思維與創新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把工作推向一個新層次、新水平。在實際工作當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親自去付諸實踐的人卻不多,他們缺乏實踐的勇氣和對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所以,在火熱的創業時代,我們迫在眉睫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強敢于創新、敢于實踐的勇氣,不斷開創本職工作的新局面。
思維心得體會15
在人的智力結構中,思維處于核心地位,是整個智力活動的最高調節者。如果沒有思維的積極參與,智力活動將停留在較低的層次和水平上,語教學活動就難以進行。為開啟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在上一階段的基礎上,又對學生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踐和研究:
一、結合學生實際,教給質疑途徑
古人說得好:“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疑問是思維的契機,創新質疑則是創新的先導。學生經過前一階段的訓練,已基本上具有了一定的質疑能力,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的深刻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就應該給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我針對高年級以篇的認知為重點,向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質疑方法:1對題質疑,強調并不是停留在向我們介紹的內容上的質疑。2對篇中段落之間的關系質疑。對中的關鍵詞、句、段的表達作用質疑。4在理解全主要內容時質疑。在學習寫作方法上質疑。
二、巧妙點撥,明確質疑方法
要讓學生掌握質疑問難的方法,教師必須要舍得花時間,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在發現和思考問題中深入進行閱讀,從中培養學生創新質疑的意識和能力。如教《太陽》一時,我要求學生對題質疑,學生就提了“太陽有多大?有多熱?太陽和我們人類有什么關系?”等這些問題,其實,這些問題學生在預習中已有所知道,根本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現象,我就對學生說,剛才同學們看了題后提的問題你們現在能回答嗎?學生們響亮地回答:“能!”“既然能回答,那為什么還要把它當作問題呢?”這時,學生們面面相覷,我就馬上接著說,那你們能不能提一些自己真的非常想知道的問題呢?經我一點撥,學生們的思維就活躍起了,有的問:“書中說太陽很大,要1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這么大,它到底有多重呀?”有的問:“太陽的溫度這么高,我們人類是怎么測出的?”有的問:“為什么要用一個神話故事開頭?”等,顯然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預習之后,進行一番思考過的問題,這才是學生真正的智慧之花。學生經老師一點撥,也明白了看題提問的方法。
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提供質疑的機會,營造釋疑的空間
教學中,必須教學生有疑,有疑才能產生讀書的興趣,才能明白讀書的目的。我在講讀時要求師生互動,允許學生隨時提問,以便及時捕捉他們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的發揮,并引導學生自己去解疑,使學生的參與向深層次推進。如我在教《晏子使楚》這一的第四自然段時,一位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晏子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反駁楚王,為什么要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完還要故意笑了笑呢?”這是一個相當有價值的問題,我及時地加以肯定和鼓勵,但沒有急于做出回答,而是順著他的問題發問:“是呀,晏子為什么會這樣做呢?你們能自己讀懂嗎?”于是學生興趣大增,參與熱情高。通過自讀、四人小組討論,終于滿意地找到了答案。學生們通過長期的訓練,在質疑水平上已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深刻性、獨創性。
四、結合教材,創造條件,開啟學生思維
(一)、抓住中心詞,精心設計練習,開啟學生思維。
中心詞是一篇的眼,貫穿于全。抓住中心詞,精心設計練習,既加深對內容的深入理解,又能開啟學生的`思維。如我教《草船借箭》這一時,先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這個中心詞,熟讀找出有關語句加以體會,然后在此基礎上,設計下面練習,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討論。1假如魯肅不肯“幫忙”,——。2假如第三天沒有霧或者不是“大霧漫天”,——。假如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曹軍“出動”,諸葛亮不但——,還可能——。4假如這二十只船駛回南岸時,不是“順風順水”,——。諸葛亮預見到這些“假如”都不會出現,所以說他——。這五個練習中,前四題要求學生設想一旦這些“假如”出現后會發生的不同的情況,第五題則要求學生分析諸葛亮怎樣預見到這些“假如”不會出現。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既加深了對的理解,進一步了解了諸葛亮,又開啟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模擬情境,渲染情感氣氛,開啟學生思維。
生活閱歷,時代背景的不同,以及地域差異等都成為學生情感體驗的障礙,跨越這一障礙的好辦法,就是借助視聽媒體,創設“場效應”,使學生“直接”見其人,聞其聲,觀其事,臨其境,讓學生在情境的渲染下,開啟創造性的思維。如我在教《桂林水》一時,在悠揚的音樂中,播放錄像,出示畫外音:漓江的水平靜而清澈,兩岸奇峰羅列,姿態萬千,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江上竹筏小舟,間綠樹紅花,猶如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這樣以圖示境,以聲傳情后,我指著江面小舟說:“現在你就在其中一條船上,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關閉畫面,此時的學生還沉浸在美麗的畫面中,描繪美麗的畫面正是心中所求,學生們富有創意的描繪就從口中誕生了。
(三)、理解內容,延伸情節,開啟學生思維。
延伸情節,就是對敘事類,依據其原有情節的發展邏輯,進行合情合理的推斷,想象出以后的“故事”。有些在高潮處嘎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教師可根據這一特點,順勢引導學生延伸情節,不僅可以深化中心,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在教《月光曲》一時,中講到等盲姑娘兄妹倆蘇醒過時,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飛奔回客店記錄《月光曲》,而沒有提到盲姑娘兄妹倆蘇醒過后,會發生些什么事?這就給學生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于是我因勢利導,要求學生說說盲姑娘兄妹倆蘇醒過后發生的事。學生們一經提醒,他們就根據對人物已有的認識,展開豐富的想象,描繪出一個個感人的情節。
(四)、加深理解,換向思考,開啟學生思維。
換向思考,就是改變一下思考的方向,這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內容的理解,也促進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我教《落花生》一時,學生們通過學習明白拿落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比較是為了贊揚落花生默默無聞,把果實埋入地里,不講外表好看,只求對人有用的品質。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從而深入理解。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換個角度思考,讓他們贊揚一下石榴、桃子、蘋果,學生們興致就了,有的說,石榴外表粗糙,果肉卻晶瑩透明,說明它有不講外表只求內里充實的好品質。有的說,桃子、蘋果外表好看,果肉又鮮美,是表里如一的典型。這樣一說,學生們思維得到了發展,也明白了作者寫的目的在于宣傳一種精神,而不是評判落花生、石榴、桃子等。
通過以上這幾種途徑的探索和實踐,學生的提問能力有了很大進步,思維也明顯地活躍。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其切入口,形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也是靈活多變的,我們只要能夠自覺地注意這個問題,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必將產生好的效果。
【思維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順向思維、異向思維和反向思維12-10
哲學思維中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12-10
思維心得體會20篇06-14
創新思維心得體會12-30
心得體會(正面思維篇)12-16
現代知性思維向辯證思維的“復歸”-關于知性思維和辯證思維的再思考12-08
逆向思維與發散思維的應用實例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