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觀摩心得15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觀摩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觀摩心得1
“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積極、開放的課堂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去發現,去探索,去創新,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創新。”這是遼寧省撫順市實驗小學xx老師對小學數學的理解。本來要懨懨欲睡的我忽然眼前一亮,打起精神。
xx老師以45歲,參加工作已25年。王老師不但是小學生的教師,還是市級數學骨干教師的培訓教師。是國家級教育科研成果的領先者,是“激趣導入式”教學模式的創設者,是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并不斷更新自己教育觀念的辛勤耕耘者,我們要向她學習。
王老師所講的是五年級下冊P57頁《分數的基本性質》之例1和例2部分。在課堂預設的的理念上,王老師先基于標準分析,從“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預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的過程”,“在觀察、猜想、驗證等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來解讀本節數學課堂要以學生操作、合作探究為主,力求使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要提高學生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基于學情和教材,王老師解讀出如下四個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體驗數學只是研究的一般方法;
2、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被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墳墓,而大小相等的分數;
3、經歷觀察比較、操作討論、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過程,滲透問題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滲透事物是互相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觀點,感悟初步的數學思想,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很大程度上顯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王老師引導學生“遷移舊識,提出猜想”,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過程中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技能并體驗學習數學成功的樂趣。王老師引導學生“實踐操作,初步感知”,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并使之形成習慣。而教材中只結合三個正方形展開研究,素材比較單一。王老師適當增加了一個圓形和計算器和線形圖,本著“以形助教”的思想,充分尊重學生的表達和比較方式,大量地運用了幾何直觀,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王老師在“合情推理,規律驗證”環節,再次創設了一個自主探究的學習環境,學生在“再猜測-再驗證”的學習活動中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積累了充分的感性認識,有了深層次理解。在“深化對比,明晰規律”環節,通過習題的設計,較好的鞏固了所學,并使學生體會到新知對解決實際問題和未來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回顧反思,感悟提升”的總結為這節課實現知識和方法的有機融合,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自主觀察發現特點,產生聯想舉例論證,細心觀察初感規律,深化對比明晰規律,抓住核心嚴謹表達,五個環節的逐層遞進,讓主動權在學生間流動,很好的達到了預期目的。
這節課時成功的一節課。
數學觀摩心得2
20xx年9月16日,有幸參加了由數學教研員侯老師組織的“20xx初中學科課堂教學研討暨經驗交流會”,這次活動在龔店中學召開,有縣高附中、昆陽中學、馬莊回中等八個學校共同參加,這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上午第一節課,我們聽了龔店中學馬向麗老師《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課前馬向麗老師讓學生分享勵志小故事,學生全體起立激情地呼喊班級口號,非常地振奮人心;在講這節新課之前,馬老師又領著學生們用大量的時間去復習平方根、完全平方公式等知識點,為本節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課堂上,馬老師運用分層分組教學,運用鼓勵式教學,關注每一個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學生,課堂上學生有任何疑問,非常耐心的給他們教學,本節課的作業也是分層設置,兼顧到每一個層次的.學生。
隨后,由各個學校的代表老師對馬老師的課進行了評議以及經驗分享。縣高附中的“161”教學模式,老師的聽評課、公開課,以及學生的激情站讀、激情三操;昆陽中學的“對分課堂”,把一節課分為前二十分鐘和二十分鐘之后,分別由不同的任務;田莊中學的“361”模式,把課堂分為6個環節;馬莊回中的小組量化積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些學校的教學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
再次,我們的數學教研員侯老師對今年的中招試卷進行了分析,這張試卷不難但普遍得分率不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形成思維定式,要注重對題目的拓展和變式,達到一題多解,舉一反三。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學數學變成一種樂趣。
最后,龔店中學的馬老師又毫無保留地向我們分享了分層分組教學法,開學初期,根據總成績把學生分為兩層共12組,每組6人,上課小組座位固定,有組長和副組長對小組成員進行管理,課堂討論遇見問題當堂幫助他們解決,如遇都不會的老師再統一點評。依據備課、導學案內容,課堂目標也分為共同完成目標與小組目標,7-12組重在引導鼓勵,1-6組重在以學生講授為主。
這次培訓,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充電機遇,通過學習不斷獲取新知識,增長自身的才干,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為了無愧于教師這一職業,也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我定會更加努力,增強學習,提高素質,完美自己,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數學觀摩心得3
我有幸參加了觀摩活動,我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一點點感受,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為期一天的觀摩課活動我們一共聽取了來自市內各個學校5位教師的課,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參評評老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各有所長,形式多樣,有的將知識點用一個故事情節串起來,有的將知道點分散到闖關的要求中,有的將知識點融入到游戲里……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比如劉艷杰老師的《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就創設一個學生非常熟悉的“小沈陽”引入教學內容,這個生動有趣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認識時分的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找規律》時,呂金穎老師利用超市、商店開業時門口懸掛的彩旗入手,引導學生去找規律,這樣使學生對學習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于"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劉子躍老師執教的《體積和體積單位》一課,學習單位體積的問題時,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讓學生說,再讓學生用燒杯去量水,用手感知硬幣的大小等等,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白方法,能夠感知物體的體積。再如慈老師的《認識平行四邊形》中也安排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折一折、畫一畫、擺一擺中認識感知平行四邊形的形狀。
2、重視游戲活動。愛做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通過游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欲望,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呂金穎老師的《找規律》一課中,就讓學生通過小組比賽擺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等活動,讓學生從游戲中去體驗,去感受規律,從而享有玩中學的樂趣。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并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后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加,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我有幸參加《全國蘇教版版小學數學教材第五屆優秀課評比暨課堂教學觀摩會》,雖然南京氣溫驟降,陰雨連綿,但糟糕的天氣絲毫沒仃遮南京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的熱鬧氣氛。我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我的感受,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為期3天觀摩課活動,我們一共聽取了來自全國的15位選手的課堂評比課和6位特級教師的展示課,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名師教態自然,語言簡潔、精煉,課堂中,他們關注每一位學生,注重激發興趣,不吝嗇表揚,每一個表揚評價都恰到好處.在課堂教學設計上也各有千秋。
首先每位教師都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了特色的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數學學習世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顧夢亞老師在教學《認識千克》時通過簡單活動(愛的抱抱)導入新課,不僅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還在不知不覺中讓生感受到人的體重有輕有重,進而引出生活中的物品也是有輕有重,從而引出千克這一重量單位;還有的是華德勇老師在教學《因數與倍數》時以最近熱門的`全面二孩話題導入,讓生感受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進而很自然的引出在數學中,數與數在這樣的相互依存的關系,也就是本課所要研究的因數與倍數。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趣,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
成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方面,讓我特別欣賞的是吳凌艷老師上的《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她注重的是整合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內涵,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學具準備了多組線段,每小組研究一組線段,有的小組可以圍成三角形,有的小組不可以),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不是所有的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三角形,讓學生在沖突中研究出兩條線段長度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條線段不能圍成三角形,然后很自然總結出“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這一規律,接著動手畫圖驗證猜想,體現數學教學的嚴密性,特別值得我們去學習。
王恒干老師執教的活動課《樹葉中的比》,王恒干老師以大方自然的教態,親切溫和的語言,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展示出其嫻熟的教學技能和深厚的數學底蘊,完美地向全國數學專家及教師呈現了一節組織有效的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活動課例。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計算、比較、分析,探索并發現一些常見樹葉的長與寬的比,感受剄樹葉的形狀與它的長與寬的比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積累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數據分析觀念,增強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王老師的課堂詼諧幽默,激趣,引起學生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整節課堂,老師教得輕松,學得愉快。
特級教師張齊華老師的《確定位置》一課,設計新穎,層層遞進,讓生自己探索船的位置,讓學生在交流探討中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船的方法,不斷讓孩子產生學習探究的需求,最后更是將方向與距離提升到面、線、點的高度,深化確定位置的要素,整堂課站得高、挖得深、講的透、學得好,這正是特級教師的魅力。
特級教師張冬梅老師的《小數乘整數》一課如潺潺溪水叮咚前行,沁人心脾,她不糾纏于乘法豎式如何計算,而是緊緊圍繞著如何處理小數點的這一重點展開教學與練習,對于課堂上學生產生的錯誤,采取兵教兵的方法,讓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更深刻。接著通過各種練習層層遞進的鞏固所學知識,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
總之,通過本次活動,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將所看到的所學的用在平常每一節課上,潛心學習不斷提高完善自己的專業水平,讓自己的成長之路越走越寬!
數學觀摩心得4
這幾位老師用他們獨特的教學方法展示了他們對數學教學的理解,基于核心素養及兒童視角建構有效課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主動學習,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實驗和游戲中學習知識積累經驗并體會數學的樂趣。下面我就針對這次學習談談我的感想。
一、 注重課前交流,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這些老師們走進課堂,他們與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最大的區別是他們沒有自己非常熟悉的學生,與他們一道上課的是都是初次見面的小學生,不知道學生的基礎、語言表達、性格特點、特長愛好等等,只能從短暫的課前談話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他們的話題和語言魅力及幽默的風格總能讓學生感興趣。這樣做不僅促進了師生積極情感的形成,還有利于學生積極準備進入學習的狀態。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
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習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欲,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后得出認知的理念。
三、 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在這些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 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進而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不是在“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地獲得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學生的內心感受體驗結合起來,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總之,在本次的聽課中我最喜歡劉松老師上的課,回歸數學本質,展現了本真教學 ,語言詼諧幽默,真正讓學生學在其中,又樂在其中。其次,在學習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單純依模仿與記憶。要創設有價值的、生動有趣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情境,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獲得精彩的生成!
數學觀摩心得5
題記:“在數學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么,而是我們怎么知道的。”
——畢達哥拉斯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3月17日—18日,我有幸參加了濱州市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觀摩研討會,有幸聆聽了10位優秀教師智慧與魅力結合的觀摩課,讓我這個因懷疑探究的操作性而不時停足不前的人頓悟-----教育不再是一種“告訴”,還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下面談談通過學習自己最大的感受和一點思考:
一、教師的人格魅力
不知為什么,聽完這10位教師的課,“氣場”這個詞一下子就閃現于腦海。他們中的任何一位,只要往學生面前一站,那種“自信”、那種“親和”一下子就會把學生的目光聚攏,然后當他們溫和、風趣的話語一出,學生的激情就會跳躍。當課開始后他們的文化底蘊、語言表達及課堂的調控更是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最大化發散又集中。于是就想到了來學習前看到的他們的介紹,知道了為什么是他們成為了優秀教師。特別是在聽王曉芳老師和高春霞老師的課時,我感覺這就是享受----享受智慧和魅力,享受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美的東西、為此我的筆記本上記錄了“無章可循,因為這是魅力,魅力!!”的話語。
二、教師的課堂語言魅力
數學課堂語言講求:科學、嚴密;準確、精練;形象生動、有啟發性和幽默、風趣。應該說授課的老師都很注意這幾點。
比如當學生面對很多的數學信息而準確提出“1毫米有多長”時,耿靜老師說:“你能提出一個像他一樣的問題嗎”就是這啟發性的話語讓孩子們很快提出了“1分米有多長?”等課堂需要探究的問題。還有就是耿老師的過渡語言也運用的很形象生動,比如在出示練習前,她說:“孫悟空有一項最強的本領—七十二變,看,它變出了什么?”這樣的用語,讓學生在玩中就鞏固了所學。還有龐玉波老師,當他讓學生猜測自己是怎樣的時,有一學生說“我曾猜你是女的。”“可我是什么的”就是這風趣幽默的話語一下子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
“說有用的話,不拖泥帶水”是我一直追求的,可是無論如何實踐,總不是那么順暢。很多時候感覺不多說那么一句兩句就不能讓學生很好的明白我要表達的意思。通過學習我知道這是我沒有提前把語言進行錘煉的原因,更是自己素質需要提高的信號。
三、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準確把握魅力
“不要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我在備課時時常用學生的思維來思考,考慮他們知識的現狀、心理的特點,然后再用老師的身份去設計。通過學習我更意識到這樣做的必要性。
比如無棣縣的王曉芳老師,她充分考慮了二年級孩子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先用課件形象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進而自己變出孩子們喜歡的具有傳奇色彩的孫悟空的金箍棒,還不時的讓孩子們吹一口神氣,就是這種寓教于樂的活動,讓孩子們很輕松的接受了毫米和分米的知識。還有我喜歡的趙立芹老師,針對四年級的孩子在自己把握不準的問題就會沉默不敢發言時,她用和藹的語氣說:“不舉手我就采訪了。”一個“采訪”不但讓學生體驗自己的重要,還能讓學生體驗到了老師對自己的尊重。就是這樣的心理的準備把握,學生還能如何不開口?
四、教學設計的巧妙
課題《3的倍數的特征》由6位教師執教,每節課都有想不到的驚喜。用我同事的話說“聽了高春霞老師的課后其他的就很無味了”,我也比較贊同,因為聽課中我多次被她的精巧設計而震撼。比如“師生對擂”環節,數的由易到難,既能讓學生利用已有經驗體驗成功,又能讓其意識到自己知識經驗的欠缺,而老師的既快又對的“訣竅”很是吸引學生,為接下來探究的必要性鋪下路子。另外珠子和計數器的利用一下子把學生引入了“各個數位”的探索,得出結論就成了顯而易見。最后課件的形象演示闡釋了結論的根底。記得我在聽課時因為感覺設計的太美,老師對每個環節的設計處理、過度的`巧妙而不能在筆記本上記錄。
五、我的思考
我之所以很少上探究課,除了學生很多時候探索不出什么課堂想要的結果,還有就是上一節這樣的課我得需要準備很多的東西---必要的學具、形象的課件。今天想來,自己就是在為懶惰尋找借口。通過學習我意識到或許就是自己的這種懶惰,學生學到的只是“死”知識,而創新的翅膀就很難成長。是時候放棄“告訴”的課堂了,給孩子們更多放飛希望的翅膀才是更重要的。也許一個學期實踐不了幾次,可是時間久了,效果應該是不一樣的。
另外,我一直比較注重學生的自我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結合。通常在小組合作前我都會先讓學生進行自我思考。因為我認為只有在自己充分的思考后才可能在和他人的交流中吸取更多的智慧和知識。而在我所觀摩的課中這一點似乎沒有得到體現。
學習后血是熱的,心是積極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讓這種熱和積極持續是我要做的。我現在要做的是再上探究課時要記得“有一種愛叫做放手”,自己需要做的只是引導。
數學觀摩心得6
20xx年5月13日,樅陽縣初中數學優質課展示活動在黃山初中濃重開展,在我校齊主任的帶領下我有幸參加了此次觀摩活動。本次活動共有我縣三位優秀教師參與展示,經過抽簽三位老師借班展示了自己精彩的一課,另外還有100多位教師到現場觀摩學習。三位老師授課的內容都是分式方程第一課時,但教學設計各具特色,教學風格迥異。在聆聽了三位優秀教師的精彩表演后,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三位教師都采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自己精心制作的課件來完成教學,大大提高課堂效率。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又寓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智力開發于生動活潑的形象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同時還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例如有兩位老師在講到對方程進行分類訓練時,都變成了給下列方程找家(分式方程之家,整式方程之家),這樣在增加了趣味性的同時,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教師的語言藝術高。
從我聽到的課來看,三位教師的語言都非常準確、簡練,語速適中。丁老師上課始終面帶微笑,讓學生感覺如沐春風,容易產生親切感。王老師語言幽默風趣,如在講到增根時說,增根是分式方程的“干兒子”,不是“親生兒子”。這樣詼諧幽默的語言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便于學生理解和區分。
三、教學設計合理嚴謹。
三位老師的教學設計思路清晰,合理嚴謹。無論是在導入還是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三位老師都通過問題串的形式將整個知識串聯起來,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嚴謹而自然。問題的預設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結果的生成也達到了預期。但是有位老師教學設計很好,但是在課件制作上由于把加號誤寫成減號,導致在上課的過程中出現了一點小的偏差,耽誤了一定的時間。這也給我一個警示,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認真仔細。
四、教學過程中注重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究。
三位老師課堂教學方式多樣,但是都體現了“以人為本”思想理念,把學生看作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灌裝知識的容器,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中通過師生活動,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意識,很好地體現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激發了學生創新潛能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小組討論、交流和學生上黑板板演等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比以前更主動了,更敢表現自己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營造了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人文氛圍,在這種氛圍下,師生輕松的完成了整個學習過程。這次優質課展示活動,我發現教師觀念的轉變,表現在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強制者向教學活動的激勵者轉化;由唯我獨尊的一言堂向民主氣氛的創設者轉化;由純粹完成教學任務的教書匠向和藹可親的藝術家轉變。
五、教學中注重情感培養與及時有效評價。
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富有哲理、情趣,生動形象,親切活潑的教學語言,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從而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此次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能根據教材內容,采用隨機應變、因勢利導的教學藝術,運用多樣化的教學語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科學的思維,強化教學內容,從而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同時許多教師在情感教學的同時,都認識到有效評價的重要性,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恰當適時的做出評價,大大激勵了學生自主參與,勤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熱情,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三位老師在學生做出正確的回答問題后都通過掌聲給予鼓勵。在未能解答問題的時候,也給予了安慰,并且鼓勵學生不要灰心喪氣,然后幫助學生一起來解決問題,使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
總之,三位老師的精彩展示,形式多樣,設計合理,內容充實,效果突出。此次外出學習感觸頗深,雖然只有短短半天時間,但是收獲很多,感悟很深。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斷學習新課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力爭做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
數學觀摩心得7
很有幸參加了《全國小學數學(人教版)示范課觀摩交流會》,很有幸走進專家課堂進行示范課觀摩和交流,很有幸領略了吳正憲、馬云鵬、梁秋蓮、曹培英、王永春等數學教育專家的數學思想和新課改思路。作為觀摩課后的首篇心得,我要說的主題就是《新新教師新新課》。
新新教師是袁帥老師是20xx年大學畢業后才開始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僅有三年教齡,可謂新;年輕的袁老師,善于總結,注意提升,在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實踐教育分會組織的第三屆新疆兵團片區海峽兩岸“能力生根計劃”學術研討會及兵團分課題組階段性成果展評會中,所做的三年級下冊《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榮獲全國一等獎,可謂新;袁帥老師她年輕,但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她和學生成為朋友,用一顆永遠不變的童心親近學生、打動學生,她開放的課堂、玩中學習和領悟的教學思路,可謂新;袁帥老師以靈動的視角發現孩子們的身上的閃光點并助之絢麗綻放讓“新”達之巔峰。
課堂上,袁老師能夠結合教材內容,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把學生呢對生活的體驗融進課堂,并引導學生領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發掘并利用身邊有效的數學資源建模數學,以幫助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生活中有數學,生活中處處用數學。將數學問題從生活中去提煉,將課堂時間給與學生去探討問題,在問題的解決中領悟以此建模,這是我們新課改的新新課模。
袁帥老師在曹健玲指導下所授的是《平均數》這節課。這節課袁老師引導學生鞏固了“平均數是反映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構建了已學統計知識和平均數學習的有效結合,明確了求平均數“移多補少”的基本方法和“先合并再平分”具體方法的運用,在強化新教材對平均數意義理解的分量中,突出了平均數的統計學意義。
我之所以說這節課仍為“所授”,這也體現了新新課的特點。因為xxxx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解決問題要讓學生初步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簡單的數據分析能力和運算能力,發展統計觀念。”從以上語言中,我們提煉出其間的一些行為動詞“讓、增強、培養、發展”等來分析可知,指令性、灌輸性意味濃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不能充分展示現象。這位教師在學情分析中“通過多種練習讓學生加深”,在教學目標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等行為動詞也顯現了教師和學生定位的誤差,所以說這節課有很大的“授課”之嫌。但作為新新老師的袁帥在曹健玲老師的指導下,“以幫助學生”的理念,引導學生“感受、體會、學會并能靈活運用”,“能運用、進一步積累方法”讓我們看到了課改的新意。雖有些許解讀不透,但不傷大雅。
在授課過程中,情境的導入初步感知,新知的探究自主構建,意義的運用解決問題,回顧中反思感悟提升,層層遞進,循規提高。教師的“讓、使”之使令業已無力,因為均可用“引導”之意充溢。整個課堂,學生在教師的激趣引導,學生的合作交流,師生的深度探究中提高了運算能力,發展了統計觀念,增進了應用意識。
這節課在新新教師的引領下,進一步體現了數學教育的多重價值,成為新課改下的新新課。
數學觀摩心得8
本周三,我去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參加了課改觀摩課活動,整整一天的行程雖然很勞累,但利用拼拼湊湊的時間,我一共聽到了三節優秀的課,參加了一個研討活動,收獲了很多很多。
聽到的第一節課的課題是高一數學的《函數模型及其應用》,雖然活動已經過去了幾天,但是對于那個課堂的印象還是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里,會永遠記得那個活潑的班級,會永遠記得課堂上老師通過一個例子變式得到許許多多的其他經典案例,會永遠記得最后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為整堂課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也許之前我一直很迷惑,為什么自己很努力,自己的課堂總是不能夠很吸引人,我想,我現在一定知曉了許多,一個老師,一定要是勤奮負責的,但要想成為一個好老師,更需要去動腦筋,去思考,更需要去精心地設計課堂。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問題,每一個例子,學生會出現的每一種情況,都要進行細致入微的推敲和揣摩,這樣,展現出來的才能是離完美更近一步的課堂,收到的教學效果也應當是最最佳的。從例題的安排來看,隨著課程改革的進程,老師和學生越來越需要的是鮮活形象生動的例子,而不是一些陳舊難懂繁雜的案例,同時,有了這些案例,如何更好地利用它們進行教學,形成一些創新性的問題去啟發學生思考,從而在例題中獲得數學的思維方式,這也是一個值得老師不斷探索和實踐的方向。
第二節課是省常中陶老師上的《關于橢圓問題的研究》,很出彩的是她的上課內容,她將圓中的“蝴蝶定理”類比到了橢圓中的“蝴蝶定理”,對相交弦中點在橢圓中心,橢圓的短軸上,橢圓的長軸上分別進行了不同的討論和拓展。之所以認為上課的內容很出彩,是因為我認為,這一個知識點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很少有老師真正地實踐過,果然,在下午研討會的交流中我又得知,整個教學內容的設計都是陶老師利用課余時間結合自己的研究完成的,除了橢圓中的“蝴蝶定理”,陶老師的理論研究還有很多很多。突然我就覺得,一個奮戰在教育第一線的中學老師,雖然看起來離科研很遠,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有自己的研究,也許從數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研究會顯得很淺,但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好的研究一個好的探索,我很佩服陶老師的勇氣,敢于將這一塊內容搬上課堂,并且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不斷地進行拓展。也許,這就是課改在未來對老師要求的一個新方向,老師們不應該是照本宣科,老師們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研究,有自己的探索。大膽地去進行一些教學內容的創新性嘗試,這難道不是一個優秀中學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嗎?
最后的一節課是陳兆華老師上的《數列問題》,主要與學生一起探討了由數列的遞推關系求通項公式的幾個例題,相當地精彩,我對整堂課的感受也是最深刻的。起初拿到這個課題的時候我就一直在心里想,這樣一個經典的命題,作為一堂高三的'復習課,如何才能把它上出新意呢?隨著課堂的進行,我發現,陳老師相當吸引人的一個地方是,他將數學思想深深地貫穿進了整個授課內容。也許很多老師都會覺得,高三的復習課就是習題堆積起來的課,為了講題而講題,但是陳老師沒有這樣做,他對每一個例子的把握都相當地準確,他將“方程”、“化歸”的思想結合著“相加消去法”、“待定系數法”、“拆項法”和“不動點法”,融入進了整個課堂。題目永遠是做不完的,但方法是可循的,在實際的教學中,只有從更高的角度去審視每一個例題,讓學生理解并探究出具有新意的思考方式,不斷地去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他們才能真正地學會數學,學好數學。這樣就算擺在面前的是一個全新的問題,他們處理起來也能游刃有余。
下午的研討交流活動,我大致有以下幾點感想:一是隨著課改的進行,老師應該慢慢地回歸課本,課本上許多引入新課的例子設計地都非常好,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使用地卻不多,我想這應該是一種呼吁,呼吁更多的教師真真切切地參與到課改當中來,通過自己在實踐中得到的寶貴經驗來完善課改。二是作為教師,在課堂的設計中要更多地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習得的過程,要更多地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要設計更多可操作的環節,一步一步循序漸進才是一個出色的課堂。最后一點很重要的是,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積累生活知識的好習慣,這一點尤其體現在應用題中。有很多學生一直有這樣的疑惑:學數學有什么用?我想,作為數學老師應該在這方面更好地完善引導工作,在課堂上更多地從生活案例入手,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對數學的欣賞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真正的魅力。
以上便是我在課改觀摩課活動結束后的一點小小心得,作為一個新教師,我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還有很多很多,不斷學習吧,還是那句話,踏踏實實地慢慢來,每天進步一點點,我希望能夠看到一個做得更好的自己。
數學觀摩心得9
陶行知先生強調“過什么生活便是什么教育”,深刻地揭示了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他具體地指出,“過健康生活,便是受健康的教育;過科學的生活,便是受科學的教育;過勞動的生活,便是受勞動教育;過藝術的生活,便是受藝術教育。”通過20xx“園丁之秋”全國小學數學名師新理念精品課觀摩研討活動,我更能認識到“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
在觀摩研討活動中,從名師錢守旺的“百分數的認識”和“生活中的負數”兩個數學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新課程改革強調貼近生活、聯系現實生活和基于生活經驗的學習及增進學生生活體驗、提升學生生活品質等原則。對此,錢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關注學生的整個生活的、精神的和科學的世界,將學習與學生自己的生活充分的融合起來,讓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尋找、發現、探究、認識和掌握數學,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從錢守旺老師的兩個數學教學活動中,讓我們聽課的老師和上課的學生都得到這樣的教育,即“隨手抓來都是活書,都是學問,都是本領。”只要留心觀察,用心領悟,時時處處都可學到有用的知識和本領。上課固然是學習,聽報告、與人交流、做家務也是學習,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游山玩水,投身大社會、大自然的懷抱更能學到很多很多的活知識。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及時地學習新知識。引導學生接觸社會,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社會這大學校中學會學習。陶先生說:“時代在進步,社會在進步,偶一停留,就要落伍!所以必須及時學習。”隨著全新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裂變效應”將導致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學習將交替貫穿于一個人的畢生。要教育學生千萬不能把學習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和教科書里,要學會從電腦網絡、電子信箱、廣電報刊等傳媒中及時捕捉信息,尋求新的知識。不會及時學習新知識的人,遲早將成為“現代文盲”而被淘汰。
在數學教學中,怎樣變“死教育”為“活教育”呢?通過這次全國小學數學名師新理念精品課觀摩研討活動,我找到了答案,這就是轉變教學觀念及提高自身素質。首先,要突破“教材”的框框。現在已經進入信息時代,教育目標、教于手段、教學方法的變革,特別是數學知識本身的.變化,任何教材都不能及時適應,多少有些滯后。所以教師要從促進學生的發展出發,對教材重新處理,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其次,要突破“教案”的框框。教案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實際和教師本人的經驗在課前設計的,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在現行的教學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往往是不能事先預料的,它根據不同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水平發生著不斷的變化。另外,要突破“教學任務”的框框。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看到許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地方教師不讓學生爭辯,急于裁判,使問題弄得不深不透。其實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不再形式,而要看實質。課堂中學生學的活潑、主動,重點思路掌握了,不會的問題解決了,學生得到了鍛煉,得到了發展,即使設計的教學內容或書上的練習沒有完成,這節課的任務也算完成了。新的課改教材知識的呈現方式是動態的、開放的,因此學生的學習起點對于老師來說是一個有待了解的未知數,隨著學生學習資源的多樣化,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知識內容只是學生知識狀況中的一個部分而已。可以認為,學習資源的多樣性在給學生帶來生動豐富的學習生活的同時,也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挑戰,學生學習起點的選擇對教師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質的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保證。
數學觀摩心得10
非常感謝校領導讓我赴云南參加全國小學數學示范課觀摩交流會,本次賽課的老師都是我們小學的一線老師,這與聽名師的課有所不同,少了些仰視,多了些真實。30名教師中既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有上任不足半年的年輕教師。她們能站在這兒上課,就是非常優秀的。這樣的課堂不僅是對教師基本功素質的考驗,還是對教師課堂駕御能力的考驗,也是心理素質的考驗,與其說坐在下面聽課,其實是在欣賞,以敬佩的姿態去聆聽,去學習。
我就這次的學習體會如下:
一、上課教師的課前提問、課前小游戲拉近了師生間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上課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使教學變得形象直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貼近學生生活,做到學數學用數學。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到生活中。課件整體設計思路好。
三、老師能使用視頻展示臺對學生作業和作品進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四、上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老師的語言富有感染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上課教師在教學中有的采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明確分工,協調配合,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體現了探索性的`教學過程。
六、授課者總能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使學生間的情感產生交融,促成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使學生學得自主、學得主動、學得靈活、學得扎實。新授內容都是通過學生身邊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結論。最后把新知變成能力。王老師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你說我說爭做動腦筋能手使生生間、師生間的情感產生交融,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七、授課者教態尤其自然,過渡語言很自然,鼓勵、評價學生的語言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與積極性。
八、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學生在表達過程中完善思維。
這次的學習使我看到各教師各自的教學藝術風采,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打動了我的心。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要切實的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課堂就是我們的主戰場。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課堂教學因素占了相當的比例,我們只有理性地認識我們的課堂教學,客觀地面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課前的周密準備、課堂求真務實、不斷改進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我們遇到的困難也會不少,碰到的問題也會很多,教師要把追求課堂教學藝術的完美與課堂教學的高效作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于實踐,善于總結,一定會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觀摩心得11
我們真的是一群幸運兒,有幸走進xx市特級教師黃xx老師的“大問題”課堂與講座,讓每一位親臨的老師們感受到“大問題教學”的魅力!感慨良多的同時,也使我受益匪淺。
黃老師的一首教學版《心太軟》,既道出了學生的心聲,更加剖析了現在教學中的教狀:教師講解太多,學生既學會了依賴,也有不少的怨言。接著指出課堂變革應該以學為核心,以不教之教,讓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課堂上只有問題才會讓學習發生。
黃xx老師精彩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課堂教學幫助大家梳理了今后課堂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建立“對大問題教學的認識”:問題讓學生提出——問題導向,鼓勵探究;課堂以學生為核心——學生在前,教師在后;緊扣教學的本質——想大問題,做小事情。
心里有了學生,我們才能做到真正的傾聽。《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精彩課堂,讓我感受到黃老師是一個具有傾聽意識和習慣的老師。他帶著朋友般的熱忱與親切聆聽學生的發言,給孩子留足表達的時間;善于聽出學生的言外之意,發現學生錯誤中蘊藏的智慧。在整堂課上,學生是真正的主人,學習的主體,黃老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伙伴。在學生有疑難,需要幫助時,他才伸出援助之手,稍作點撥或引導,但絕不越俎代庖;在學生急于回答問題而欠考慮時,黃老師的一句“等一等”、“我想采訪一下”,有意識的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同時又并沒剝奪學生暢所欲言的權力。
精彩的課堂教學后,黃xx老師進行了富有成效的講座——微格研修活動。黃老師請上了40位聽課老師到臺上暫時變成學生,在模擬的課堂中和黃老師進行10分鐘左右的片段教學,黃老師以“倒數的認識”為例展示了“大問題”的應用和效果。
微格研修分為兩個片段,第一個片段展示了“大問題”的提出。課堂伊始,黃老師問:“對于“倒數”你有什么問題?”老師們像學生一樣向黃老師提問,其中不乏怪異刁鉆、含糊不清的問題,目的就是想看看黃老師是如何應對?這恰恰是老師們平時經常遇到的問題,而黃老師輕松對答、一一化解,把大家所有的問題歸結梳理清楚成兩個問題:“什么是倒數?”和“怎么求倒數?”這讓我不禁感慨黃老師的臨場應變能力和多年的教學經驗是多么值得我們其他老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去學習;第二個片段黃老師邀請了一位老師來模擬剛才的片段,過程中黃老師從學生與教師雙重角度悉心對這位老師的教學進行了指導和點評,給予鼓勵和幫助,為我們展示了微格教研的程序與操作方式,對參會老師特別是從事教研工作的老師以一定的啟示。
縱觀黃xx老師的課堂與講座,能從觸及數學本質的大問題出發,給學生的獨立思考與主動探究留下充分的探究空間,關注學生的差異發展,全面落實“四基”;對于我們教師,啟示我們尋找自己的大問題,把握問題的本質,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能,更指向學生的數學思想與數學活動經驗,“把對兒童的理解、關愛、信任、成全,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體現出來”,實現理想的“生命化教育”。
數學觀摩心得12
在前兩天下午,我們學校組織數學老師到xx小學進行數學課觀摩學習,附帶聽課的活動,在這樣的學習中,對于數學方面的教學我有了不同的感受,不像是之前我在課堂上死板的教學,而是一種更加有活力的課堂,讓我感受到教師對于教學的經驗,和對課堂的掌控力,以及對于學生的了解。
我之前的數學教學就是按照我的備課流程來,根據我的上課方式來,也不去管學生的課堂感受如何,只顧著將書本上的內容灌輸到他們的腦子里就行。但是這樣的方式對學生的思考有很大的壞處,也很打擊對學習的積極性,這次的觀摩學習讓我感受到教學原來還有這樣的方式,我們作為教師還需要借鑒不同的方法,讓學生更加容易的吸收新知識,更加有創新思維去解決難題才行。
在我看來學習數學就要忍受住枯燥,找到學習的樂趣,但是不是每一個學生對學習就是感興趣的,他們對于新鮮活潑的事物更加感興趣,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也應該創造出適合他們學習的環境,讓學生了解和喜歡上數學。
數學到底應該怎么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現在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是最簡單的內容,學生正是培養興趣的時候,枯燥的背誦和強行的說教當然不討人喜歡,更重要是要活學活用。這樣子創造不同的情境,使用生動的語言引起學生的好奇,讓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參與課堂中的討論中去,明白學數學的意義,學好數學對我們不僅僅考試時高高的分數,其實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也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空間,只是我們平時沒有在意而已。
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上面要做就是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是機械的解決問題,而是解決問題的思路是什么,這樣的創新性思維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同時教材上面的`內容講述完畢之后,可以由淺及深布置要復習的內容,開拓學生的思想深度,同時明白學習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有簡單的題目,還有更加難的題目。
通過這次的觀摩學習,我找到了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也明白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才是主體,我們教學的成果還是要看學生學習的內容究竟有多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慢慢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的想法作為重點,制定出更好的教學計劃。
數學觀摩心得13
20xx年4月20日至22日,實驗學校選派青年教師鄭莎莎、孫亞靈在西安空軍工程大學體育館參加了“名師之路”20xx年春小學數學教學“未來課堂與問題化教學”觀摩研討會。
會議歷時三天,俞正強、唐彩斌、牛獻禮、劉延革等15名小學數學界專家做了數節精彩紛呈的示范課和報告,他們流暢的課堂教學、愉快的課堂氣氛、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無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俞正強老師執教的五年級《植樹問題》,抽絲剝繭,把看似抽象難懂的幾個公式歸類到“段”和“點”的關系上,把最本質的東西簡單、實在的教給學生。在學生不能及時舉出例子的情況下,鼓勵他們聯系生活,讓每位同學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使學習不再枯燥乏味。應用環節也能緊靠生活,讓學生親身去體會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又印證了不變的規律:占了幾個“點”,少種幾棵樹。在巧妙的問題設計和恰到好處的引導下,帶領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解決生活中的“一類”問題。
牛獻禮老師執教的五年級的《打電話》一課,是對“以學定教”的充分體現。把教材中的“15人”改成3人,如何盡快通知到所有人的問題就變得簡單易分析,學生能更快地接觸到問題的本質。學生經歷了獨立完成、同桌交流、匯報展示和教師引領的過程,自己得出重點知識“知道消息的人都去通知”,從而進一步驗證猜想、發現規律。整節課始終圍繞著學生的學習展開教學,教師的每一次追問都是為學生的學習體驗做鋪墊,最后的計算部分就顯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充分印證了體驗式學習是為學生提供感興趣且有意義的數學活動。
秦瑩老師的《一分有多長》,親切自然,美妙的就像一首歌。課前的“經典詠流傳”是前奏,引出關于用時的問題;精美的課件展示出的鐘表是漸進,帶領學生一步步體驗秒針的變化規律;孩子們的兩個活動是高潮,讓學生體會到一分鐘是多少秒、以及時間不以人的感受做轉移;深情的話語小結是尾聲,溫柔且堅定的語氣,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有了更好的收獲;幾個小練習的設計結束,貼近生活的`練習,鞏固了所學,同時結束亦是開始,學無止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整節課渾然一體,堪稱享受。
羅明亮老師的授課教會了我們一句話“人間至味是清歡,課堂至味是道理”。給六年級的同學解決他們五年級就存疑的一個問題,讓學生敢于去自己提出提問、自己通過探尋去明白道理,繼而通過道理去解決問題。教學不應該只知道“是這樣的”,而更要知道“為什么是這樣的”,要讓學生去深入思考知識背后的道理。在不斷地追問中讓問題引向深入,分享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習慣。這樣的課堂不正是我們所追尋的嗎?
周衛東老師的《小鴨在哪里》則讓我們看到了學生創造力的驚人之處。整節課的風格極具童趣,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小鴨的例子,給予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其自由生長,繼而引導學生一步步探尋深化、收獲成功。這樣的學習才能讓人真正看到孩子學習的模樣,體會到他們知識的增長,相機誘導、順勢而為,做到讓學習真正發生。
這些專家名師們的課各具特色,但同樣的都做到了緊貼教材和生活。同樣關注了學生數學素養的生成,培養了孩子們優良的學習品質。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達到知識的融會貫通,明白所學的本質道理。精彩的專題講座更是一個個先進教育理念的呈現,給我們的靈魂以不同程度的沖擊和洗禮。讓人深刻感受到思考和成長。
會議的一首插曲令人印象深刻,歌名叫做《夢在前方》。“沒有什麼能阻擋,風浪再大又怎樣;只需要一雙手掌,就有征服的力量。”對于年輕教師來說,這些專家前輩們用他們豐富的經驗和閱歷,為我們的專業成長提供助力;對于學生來說,我們又何嘗不是他們背后的推手呢?要想傳授給學生知識和能力,作為教師就應努力提升自己,引領學生體會思維成長的快樂,幫助他們完成自己的人生夢想。
走近名師、聆聽名師,這次觀摩學習讓人深切領略到了大師們別樣的人格魅力和課堂風采。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則是用心創造、執著追求,堅持不懈。成功無止境,起點總是零。教師易,名師難。我們堅信,風雨之后必能見彩虹!
數學觀摩心得14
一、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幾位老師:
第一位是海州區解放路小學的戚穎老師,她的動畫“貓和老鼠”惟妙惟肖的引入課堂,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她通過播放多媒體視頻,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上了一堂很好的活動課《我們身體上的“尺”》。她的激勵性語言說的非常到位,打動每一位學生的心理。她的課堂總是讓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動手去做,讓學生去親身感受和體會自己身體上的“尺”。
第二位是東海縣和平路小學的劉瑞玲老師,她上的課也是《我們身體上的“尺”》。她的引用更生動更形象,利用動畫片柯藍,他在案發現場發現小偷,柯藍通過小偷的腳印估計出了小偷的身高,問學生:柯藍是怎么估計的呢?學生都表現積極,很快融入到課堂當中去了。劉潤玲老師的板書清晰,語言一語中的.。
第三位是東海縣和平路小學的王海燕老師,他上課的題目是《解決問題的策略》。王海燕老師形態大方得體,語言精煉。她很會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下,學到了很多的知識,這點令我十分佩服,她的多媒體課件使用的也是活靈活現。
二、同課異構的感想
通過聽課學習和評課,我發現同課異構對提高教學有效性有很大幫助,它可以促進可同優勢互補,教師之家互相啟發,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課題便于教師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過同課異構的對比研究開咱實質性的討論與反思,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本學科同課異構的反思
優勢:
1、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課程構思巧妙,各環節過渡自然,銜接緊密,講解細致到位。
2、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較好運用我校的“探究體驗式”四步教學法,以學生成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時時關注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
4、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素質,教態大方、語言準確、流利、板書正規。
四、個人授課后的反思
有人說教師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成長。我認為自己就是這樣在工作中不斷地通過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地思考學習成長,所以下面談一談自己在授課中的不足之處,以便日后能在教學中更加精益求精。
不足:
1、盡管完成了授課的教學目標,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深刻理解了需要掌握的內容。可在時間安排上似乎前松后緊,如果前緊后松,能給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去練習和發揮。
2、我們雖然將策略與方法滲透給學生,為了整堂課的完整性,沒有進一步的練習這些答題方法,如果能將這些策略加以運用效果會更好。
針對自己的不足,今后我在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兩點:
1、發揮同課異構中各位教師的優勢,做好課堂教學。
2、將學習策略有效地滲透到平日教學的同時,注意到相應策略地訓練。
總之,這次連云港市小學數學學科“同課異構”觀摩培訓活動非常有意義有內涵,給我們教師很大的提升。我一定不辜負學校對我的期望,牢牢抓住課堂改革,為我們身邊那些求知若渴的學生們奉獻自己的力量。
數學觀摩心得15
9月15日,20xx-2023學年第一學期葉縣教研室區域教研活動在我校舉行,上午第二節,在會議室安排聽我校數學教研組長楊艷紅老師的《用配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隨后九龍中學劉主任,夏李中學李校長,教研室侯老師以及各學校數學教研組長對這節課進行了詳細的點評,第一次參加此類活動,雖然時間短,但學習到了很多知識,領略了高層次教師的風采,受益匪淺。
一、楊老師是九年級班主任加數學教師,針對九年級的的孩子年齡特點,課堂上用平和的語氣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可以與學生進行簡單的交流,不再是滿堂灌的模式。目前為止,不光九年級學生,七年級學生也是如此,教師平和的態度、融洽的交流是課堂成功的基礎,也是課堂良好的開端。
二、注重概念教學。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礎,是數學教材結構的最基本的因素。正確理解和記憶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
三、注重數學題的書寫格式。正確的書寫格式不但可以讓自己對這一類題有清晰地解題思路,還能讓批改老師快速的.的進行批改。有些格式是固定的,數學解題講究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四、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上課前要進行預習,不僅要把課本準備好,練習本也要準備好放在旁邊隨時準備進行練習,要準備錯題集或類型題本,方便總結歸納。
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只有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在講課過程中,要讓學生參與進來,一方面可以考察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還可以通過學生的錯誤問題,給學生進行案例分析,歸納總結。
【數學觀摩心得】相關文章:
數學觀摩心得11-30
【薦】數學觀摩心得01-16
【熱門】數學觀摩心得01-14
數學觀摩心得(15篇)12-01
數學觀摩心得 15篇12-01
數學觀摩心得 (15篇)12-01
小學數學教學觀摩心得02-10
數學觀摩課心得02-27
數學觀摩心得(精選15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