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

時間:2022-11-15 13:15:35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1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于心,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15篇)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1

  幼兒的社會性是指幼兒與人交往,融入社會、適應社會所需要的品質。

  它包括: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樂意與人交往,遵守規則,有初步的責任感,懂禮貌,懂得感恩,有自信等。《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是一個漫長積累的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幼兒初期社會性發展的主要教育者,孩子在此期間受到的影響,甚至可以影響一生,因此家庭教育在幼兒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紐帶,為了共同促進幼兒健康的成長。下面談一下我的幾點感受。

  一、平等對待,把孩子看作家庭中普通的成員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都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空閑的時間就多了,他們就會把所有的時間用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成為了他們的精神寄托,寄與厚望。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愛存著片面的,單向的,溺愛的現象,無條件的滿足他們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只懂得享受,得到快樂和幸福,這樣就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別人感受,自私自利,“眾人為我”的心理定勢。這種“優勢”心理,與正常的社會交往所需的平等合作精神相違背。進入社會就會表現出與人交往困難,孩子極端自私,難以控制自己,不能與人友好相處,爭搶玩具等。要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就應讓幼兒成為家中的普通一員,按社會的基本準則要求他們,讓幼兒明白愛是相互的,讓他們學會關心別人,主動幫助別人,樹立平等合作的意識,為幼兒今后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杜絕包辦,注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的孩子,家長總是認為他們太小,做事總是慢吞吞的,為了節約時間,怕麻煩,所以很多家長都選擇了,包辦的孩子的一切事務。早上,孩子掙開眼睛,你們就忙著給他們穿衣服,擠上牙膏,替他們涮牙,甚至吃飯也是你們喂的。你們忙得不亦樂乎,卻不知你們的孩子還嫌你早點不夠好吃,飯燙到嘴巴了等等。包辦只會讓孩子從小就有依賴,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等于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告訴他“你還小,等你長大了,你就會了”。等孩子長大以后,被認為應該懂得做什么的時候,他們卻學會的逃避。我們應當讓孩子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學習自己照顧自己,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

  孩子總是要長大,總要離開家庭、父母、獨立于社會生活當中,讓孩子早一點樹立“盡量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思想,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別人相處的能力是必要的。我們的教育就少這種“培養”精神,缺乏給孩子錘煉的機會,所以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應讓他們盡量去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慢慢學會,拿怕他們第一次沒做好,作為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多鼓勵孩子,讓他們學會更多的本領,體會成功的樂趣。

  三、讓孩子盡早的接觸社會

  讓孩子多接觸社會,是為了讓孩子了解真正的社會。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成功與失敗、正義與邪惡并存,這是社會生活的本來面目。家長不應為幼兒營造一個“安樂窩”。否則,當困難、痛苦降臨他們時,他們就是不知所措,無法適應。在生活中,我們應培養幼兒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品質;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積極向上,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他們戰勝困難,有自我保護的意識。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鼓勵孩子與周圍人的交往,多提供獨自出門辦事的機會。當孩子間有矛盾時,家長不要急于出面處理,應多給予孩子機會和充分時間,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當孩子受到委屈時,我們引導幼兒正確的看待問題,切不能以怨報怨。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孟子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在生活中,我們不能一味的鼓勵孩子,表揚孩子,讓他們體會成功的樂趣,同時也要讓他們體會失敗,被人冷落的悲傷,讓孩子找到生活的極限,讓孩子捕捉到現實的殘酷。

  四、注重幼兒的良好個性品質的培養

  孩子們與同伴交往的愿望是非常強烈的,但他們社交能力差,因而與同伴間易發生矛盾沖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社交教育,能幫助幼兒克服自我以中心,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注重幼兒文明用語,以商量的口吻與人講話,幼兒的禮儀習慣的養成重在培養和實踐,實施過程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開展家長禮儀講座,讓家庭和幼兒園真正的實行家園共育的效果,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在交往中,讓鼓勵幼兒積極主動與人交往。如主動把自己的玩具給同伴玩,邀請他們一起玩游戲,說說自己的興趣、愛好等。讓他們學會傾聽和學會與人分享,尊重同伴想法。在游戲中,應遵守游戲規則,公平競爭,樂于幫助別人,照顧別人,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當聽人遇到困難時,要有同情心,對別人的正當要求和困難提供幫助。注重自己的形象,穿著整潔大方。

  五、家長應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孩子從呱呱落地來到這個世界,家長的言行舉止對他們起著無形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擁有超強的模仿能力,對于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他們難以辨別好與壞,對與錯,是起非,因此,作為家長應做好榜樣,你是他們模仿的對象。在幼兒園,孩子們喜歡玩“娃娃家的游戲”,他們總是爭著當“爸爸”、“媽媽”。在游戲中,扮演媽媽的在掃地,洗衣,買菜,做飯,照顧“孩子”。扮演爸爸的在開車,在邊打麻將邊吸煙,在劃拳喝酒,喝醉了,還有學著表演醉拳的。孩子們的這些表現,就是從家里學來的。

  有人說“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幟,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人。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須從自身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好孩子的表率。

  總之,家長應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給孩子社會性發展積極的影響。決定一個人成才的條件是多方面的,它不僅需要健康強健的身體、聰明的大腦,更需要高尚的品德、良好的性格堅忍不拔的毅力。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2

  教育是一個非常深遠而又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學校互相溝通,相互合作,為教育每個學生能夠健康成長的平臺。

  很多人認為,實行家校共育后,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都能夠拿到家長們理想的分數,給孩子兩點一線的空間來思考怎樣才能夠考出令人滿意的分數。其實這樣的教育觀點是存在誤區的,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要步入社會,要參加社會中各類形形色色的活動,在這之前家校共育的目的就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分數而實行的。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自我學習的能力。學會一定的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這些與考試分數無關的教育,卻是關心孩子們幸福一生的'籌碼。

  我們不是為了培養一個考試機器在努力,我們要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教育方式把孩子培養成人格健康,自理能力強,處事和生存能力強,而且實現全面發展,不要求琴棋書畫都精通,但孩子都要會。這對每個孩子以后的人生都是一種鼓勵,在偌大的社會群體中,我們的孩子才不至于自卑,沒有信心。

  在所有這些教育中,素質教育尤為重要,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家長我們要一點一滴的灌輸,久而久之便會慢慢的體現出來。如果一個人連素質都談不了,其他的就只能是一張白紙了。

  與此同時,我也很慶幸自己給兒子選擇了城區五中。學校在兼備素質教育的同時,還落實了學生在校的課后服務,多彩的課后服務在各種程度上豐富了孩子們的校園生活,讓孩子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這樣的課后服務在不同程度上都給孩子們鋪墊了堅實的基礎,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分層次進行提高。我相信在這樣的環境里,每個學生都是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起點的。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3

  家庭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幸福德育的構建,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長是學校教育的天然合作者,家庭和學校是幫助孩子起飛的雙翼,只有向著同一個方向、為著同一個目標努力時,學生才能夠真正展翅飛翔。家庭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校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補充和輔助作用。我校大部分學生來自城鄉結合部,學生和家長素質參差不齊,這是我校開展家校共建工作出發點。教育這項責任僅僅靠學校來完成是不行的,缺乏家庭關注的教育是事倍功半的,只有家校共同努力,才能事半功倍。

  家校共育,重在“合力”上下工夫。必須摒棄傳統家校關系的認識,充分認識到家長也是學校教育的優秀資源。必須讓這些資源在學校管理和教育中加以充分利用,這樣才能更好地形成家校共育“合力”,真正地變成1加1大于2的效應。我們具體做了以下幾件事:

  (一)定期召開家長會

  我校每學期至少召開兩次全體學生的家長會,平時又不定期召開各種類型的家長座談會,及時地了解家庭教育的動態,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

  (二)利用網絡優勢,拓寬家庭與學校互動的渠道。

  讓家長與老師面對面互動,盡管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互動形式,但這種方式的互動畢竟要受到地域和時間的限制。特別是對于工作繁忙和在外地打工的家長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方便快捷優勢,進行家校互動,也是一條不可缺少的途徑。例如,可以利用網絡,校訓通平臺,使家長及時了解學校和班級的基本情況和重大活動,也可以留下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或者是要求學校和教師給與解答的問題等。我們還利用手機微信或微信群進行互動交流等等。與家長適時交流,及時溝通,快速而便捷。絕大部分家長在同學校交流時都非常理性,使網絡不僅成為接受家長監督的平臺,而且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平臺,更是家校友誼的橋梁與紐帶。

  (三)“家校共讀活動”引導學習型家庭的建立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書在人的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法國文學家哥德有一句名言:“讀一本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法國詩人雨果則說:“書籍是改造靈魂的工具,它對于人類之所以必須,在于它是滋補光明的飲料。”,讀書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勵志,有利于啟智,有益于明史,兒童受到優秀書籍熏陶,將為其終身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人文基礎。正基于此在低年級時我在班級提出了學生、家長、班主任學期內共讀一本書的活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向家長推薦了《安徒生童話》《木偶奇遇記》《淘氣包馬小跳》等書籍,每天回家后讓學生和家長共讀書,并在“閱讀存折”里記錄下來孩子們讀書的頁數和家長參與活動的感受建議、學生讀書的收獲等。隨著孩子年級的增高,孩子們讀的.書難度有所增加,結合一米閱讀的APP使孩子們在書的海洋里自由的遨游,讓書香沁入每一個學生的心脾,讓學生在書香中茁壯成長!

  (四)開展了家長學校8課時的活動,提升了家長家庭教育水平。

  家長需要教育,更需要轉變教育觀念!我校是家校共育的試點校,家長課堂8課時從20xx年開展,一直以來我們學校堅持每月一課,在8課時中老師和專家在給家長講授育子方法,從今年開始,我們家校共育升級到了新高度,突出家校協同育人的理念,調動各行業廣大家長資源,把家長請上講臺,豐富課堂內容,開拓學生眼界,拉近親子距離、拉近家校距離。構建家校共育“合力”,不但轉變了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而且也轉變了他們的教育觀念,同時各班也必須開好常規的家長會,注重與家長進行必要的溝通和交流,讓家長在相互交流中使認識和意識都得到提高。要求一次一個主題,解決一至兩個問題,注重實際效果。

  通過家校共育的活動,在深化學校德育工作改革的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豐富了自身的精神世界,使學生生活態度更樂觀,生活方式更健康,生活信念更積極,生活情趣更高雅,促進了少年兒童生命的健康成長,促進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精神面貌積極向上,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風。但我們深知家長學校工作任重道遠,今后,我們會在摸索中不斷前進,在前進中不斷總結,面對新形勢探討家庭教育新思路、新方法,突出特色,注重實效。我們將繼續探索家校合作的新機制,讓孩子們的雙翼更加豐滿有力,展翅翱翔在未來天空里!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4

  1、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快樂學習”許愷佶從小時就很愛學習,我們家長看準了孩子的這個特點,特別注重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使孩子從小至今一直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我們家長從來不給孩子定學習任務,而是經常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導孩子,比如用撲克牌算24點,早期的時候讓孩子玩電腦教育游戲軟件等等,最重要的一點是每當發現孩子的學習有了進步,掌握了一些新的知識,家長就要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增強他學習的快樂感受,引導和培養他愛學習的習慣。

  2、不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適當的時候幫助孩子減輕壓力孩子的心靈是比較脆弱的,壓力太大可能會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甚至喪失學習的興趣。我們家長從來不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沒有要求孩子考試要考多少分以上等等,許愷佶有時候測驗或考試沒考好,心情特別沮喪,我們家長在這時候往往是對孩子進行保護,安慰他,鼓勵他,幫助孩子減輕壓力,使他迅速地從失敗的陰影中解脫出來,等過一段時間后再來總結上一次失敗的原因。我們覺得這樣做在保護了孩子同時,也教會了孩子正確面對失敗的辦法。

  3、培養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習慣孩子在學習時家長不要在旁邊陪著孩子,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和自覺學習的習慣。每天放學,許愷佶基本上都在家長還沒回家的情況下很快地寫完作業,寫完作業后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看電視或干些別的事情,我們家長從不干涉。通過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習慣,而且使孩子養成了寫作業不拖沓的好習慣。

  4、尊重孩子的興趣,注重培養孩子好的興趣許愷佶在很小的時候,看見別的孩子都學樂器,我們家長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給他報名學電子琴,可是孩子對學琴沒有多大的興趣,一到練琴時間就哭。看著孩子傷心的樣子,我們反省了自己的做法,最后決定讓孩子放棄學琴。這件事也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家長的意愿,家長應當注重培養孩子好的興趣,帶領孩子去體驗一些活動而不是逼迫他,引導他的一些好的興趣如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快樂,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

  5、注重表揚孩子的優點與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往往并不知道自身有哪些優點與特長,我們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與特長,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優點與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許愷佶也和所有的小孩一樣,有些方面有優勢,有些方面有劣勢,我們家長經常注重表揚孩子的優點,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參加一些自身有優勢的項目,一方面發揮孩子的特長,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6、注重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我們經常與孩子處在平等的位置上進行溝通和交流,鼓勵孩子把他的感觸和情緒表達出來,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所說的一切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我們有時也讓孩子參加大人的一些活動。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孩子的動態,更重要的是通過平等對話喚起了孩子心靈深處做人的自豪感與責任感。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5

  每個家長作為初學者,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是摸索著前進的。我也和所有的父母一樣,也有“望子成龍”的“理想”,可是怎么教育卻感到非常困惑甚至是棘手,可這僅僅只是育兒漫長過程中最基本的一步,除此之外,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太多太多。

  《父母課堂》告訴我:兒童心靈的啟蒙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我們不是要培養一個什么樣的孩子,而是要培養一個什么樣的自己,來好好發現我們的孩子是什么樣的,并鼓勵他成為的自己。我們要給孩子提供好的土壤,讓他能夠發芽、成長。

  楊絳先生說過“好的教育首先是激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而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這就要求做父母的我們平日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共同學習進步。

  學習方面,我們要求他上課會聽講,學會基本知識并會應用就行,不是特別在意考試的分數,而是針對孩子對各個科目的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和情況與孩子進行交流,針對薄弱環節進行輔導,盡量讓孩子帶著興趣主動學習;同時,我們也會不定期的就孩子在校的表現與老師進行溝通,做到有問題及時督促改正。讓孩子快樂學習,享受學習的過程。

  為了開拓孩子的視野、增長知識,我特別重視孩子的閱讀,為孩子開啟閱讀之門,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讀書貴在堅持,要保證孩子每天的閱讀時間,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書,定期給他買書,養成正確的好的閱讀習慣,好的書籍會讓孩子記住很多優美的詞句并運用到作文中,幫助提高寫作水平,我們家每周都有親子閱讀和討論書籍時間,讓他感受到讀書的快樂,習慣成自然,每天他不看會書就覺得少了什么。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可以讓孩子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邊走邊聽邊看,那種感受是入了骨髓的,是可以存在記憶里的。從孩子上幼兒園起,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我都會帶他去外地旅游自由行,自己提前做好攻略,網上自訂住宿,機票,雖然麻煩,但是適合親子游,一切都是慢節奏的,有名勝古跡的地方就多停留一會兒,講講歷史典故,讓他自己通過自己的語言把旅途所見所聞以錄音、日記或者作文的形式記錄下來,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習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開始適當的讓愛美食的他自己做美食攻略,今年帶他去西安、重慶、北京等,就是他負責查找的,提供的幾個地方還不錯。并且寫作文時文字越來越生動,內容越來越豐富。

  在孩子的家教上,我特別注意行動力的培養。做孩子的游戲玩伴,不僅增進親子感情,還能培養他的行動力和學習能力。玩和學習是統一的,有益的玩和科學的學習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在游戲中孩子可以保持平和心態,勝不驕敗不餒。實踐出真知,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很多時候,我們往往知道該做什么,卻沒有做的力量,或者不知道如何做到。

  光想不做、光說不練或者憑一時的情緒簡單做做,都是靠不住的。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僅僅需要講道理,更多地給孩子提供一個實踐行動的氛圍,使孩子們在行動中培養行動力,才可以讓我們的下一代學得更好、走得更遠。

  龍應臺說過“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的選擇和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這也是我對孩子未來的希冀。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6

  家校合作共育是指通過家校互動、親子共讀、新父母學校、家校合作委員會等形式,讓父母更多地參與學校生活,引領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同互補、互相促進,最終實現家庭、學校教育的協調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和復雜的任務。”因此我們的家校教育它是一個共同體同時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為了這個目的,學校和家長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攜手引領孩子成長。

  一、家校分工有區別,明確任務

  我們的家校合作絕對不是把家庭變成學校,而是讓家庭更像家庭,為此家校合作的方向是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家庭變得更完善,孩子在其中得到養育和理解,同時孩子個人的性格、習慣、能力等都得到提升。因此我們要明確家校教育是有區別的,老師不能代替家長。

  xx老師通過“家長會上我們經常說的配合”和面對學困生我們經常會這么說:輔導”兩個例子給老師們解釋家校合作中有些事情是老師做的,有些事情是需要家長去關注的,比如孩子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問題。最近流傳的輔導做作業的段子,也是在影射家校合作的一些問題。在問題的前面我們不能做教育的指責者而應是教育問題的解決者。最理想的觀念就是家長和老師以及學生共同面對成長的問題。 一個人的行為是他背后的信念和認知決定的,而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也要從認知開始。家校合作,我們應該讓家長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明白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是一輩子的,從而更好地引導家長成為一個好父母。同時在問題的前面,身為教師的我們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技能、溝通技能和心理認知,而不能單方面地要家長反思。

  二、家長應重視習慣培養

  習慣是是個體相對穩定的自動化行為。每一個習慣的培養需要個體不斷堅持和訓練。一個習慣從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需要時間和方法。張潤林老師表示我們在培養孩子習慣過程中,要抓住敏感期和關鍵期,因為在關鍵期和敏感期,培養習慣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們在小學階段,更要把握好童年階段對人的性格、品行和習慣的培養,這將會對孩子受益終身。

  在家校合作中,家長應該要明確養成良好習慣對孩子受益終身的認知。另外我們要思考對于一個孩子來說,他到底要培養什么習慣以及培養的方法。在這里張老師也提到了榜樣的示范作用,你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你先成為什么樣的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成長的鏡子,我們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做好自己,成長自己,反思自己,這樣才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子女。另外在培養習慣過程中,我們要及時反饋和改進方法。我記得我的一個臺灣老師給我講過:“當孩子第一次做事情時,教育者應該告訴他怎么做。”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子女,而我們的`愛更多體現在耐心和細心中,培養孩子的習慣,養育孩子,就是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潛移默化地進行著。

  在課堂上,張老師說“成人主要在家庭教育,成長主要在學校教育,成事主要在社會教育”,一下子就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關系羅列出來了,在這里他也提出了“五好孩子”看法——好身體、好品德、好習慣、好性格、好學習。他重點講了好品德,好品德包括孝順、誠信、友善和責任。一個人有“五好”在這個社會上一定會有好心態好生活也會有好人生的。

  三、家校合作的目的與途徑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促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促進青少年學生在品德、學業以及身心各方面良好地發展。同時,提高教師和家長的教育素質和能力,促進學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通過各種方式加強溝通,互通信息,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盡可能“同步”和“一致”。我們可以通過組建家長委員會、家長開放日、家長義工、家長老師和親子活動讓家長走進學校,看見孩子在學校的成長,同時他們也可以參與孩子的一些活動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家長自愿,讓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的工作,這樣做可以讓家長更理解教師同時也看得見孩子一步步的成長。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在論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關系時,簡要而鮮明地指出:“學校應當領導家庭”。許多教育理論專家、學者的研究也一致認為,學校應在與家庭的合作中處于主導地位,應擔負起指導家庭教育的責任。學校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先系統學習家庭教育學和青少年發展心理學,在家長會或者學校舉辦的講座中給家長系統傳授和交流家庭教育知識與方法,從而提高教育質量。 家校合作的最主要途徑是建好兩支隊伍,一支是班主任隊伍建設,另一支是家長隊伍建設。這兩支隊伍是互相影響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目標就是教育好孩子。

  家庭是生命場的中心,是人生永遠離不開的場所。年齡越小,家庭對他的影響越深遠。每個家庭成員在家庭的磁場里成長,在愛與被愛中學會愛,在付出與接受中學會感恩。而我們的家校合作,就是為了家庭關系更和諧,家庭建設更美好而不斷努力著!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7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對教育藝術、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僅僅是一張嘴、一支筆那么簡單,而是全方位,立體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適應當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學校和家長的聯系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對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實、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全天候的行為和思想動向。誰重視了家校聯系工作,誰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動性。家校聯系平臺的建立是符合當前教育需要的,是當前教育重視的。

  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陣地,但教育不能僅僅只靠學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個環境,家長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加強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因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相連,密不可分。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養好孩子。

  現在的小孩因為生活在網絡環境中,成長環境相對復雜,孩子在家庭中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也會延續到學校中。學校老師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各項習慣和心理狀態、性格特點等,就須得密切聯系家長,只有老師和家長充分的溝通,共同探討孩子教育問題,達成共識,才能全方位的幫助孩子成長。

  二、培養良好的習慣,受益終身。

  習慣是人的思維定勢,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正如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種習慣;有骨干教師的一句話就講到,與其讓孩子改掉壞習慣不如讓孩子養成好習慣。而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的是不懈的堅持。我們都知道要養成一個習慣,最少得21天,在這期間,不僅僅需要學校老師的督促,也需要家長能夠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只有學校和家庭合力,去督促孩子將好的習慣堅持下去,我們的孩子才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對于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我們可以從孩子的書寫習慣、做作業的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著手,從一些不經意的小事中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溝通消除偏差,正確看待孩子。

  俗話說“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數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么都好,受不得半點委屈。對于老師的批評有時不能正確看待。其實,老師批評孩子,是老師關注孩子,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更好的一個體現,并不是老師對孩子有什么偏見。如果我們家長、老師保持一致意見,會更有利于孩子改正缺點;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時,要淡化成績觀,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各方面學習能力的培養。

  搞好家校共育就猶如建設好一個好的生態系統,學生是種子,家庭是土壤,教師是園丁,社會是環境;種子飽滿,土壤肥沃,園丁辛勤,環境適宜,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保障。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8

  獨生子女時代,家庭中的孩子地位顯得突兀,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如果過分溺愛孩子,妨礙孩子的獨立行為,往往會培養出自私自利、刁蠻任性、好逸惡勞的人,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明確幾點:

  1、家庭教育觀念要與時俱進,“不打不成才”是以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不二竅門,打罵教育在新時代已經不再適應,而且還有可能觸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長要經常學習,了解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時要多多和孩子進行溝通,掌握不同時期孩子們的心理動向,從而尋找更好的方法來處理教育孩子的問題。

  2、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協作。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構成了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時間和空間上占據了孩子的整個生活。學校教育是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生理或心理特點,具有較強的計劃性、統一性、和系統性,它有利于孩子系統的掌握知識,層次是遞進的、有規律的。

  家庭教育具有實用性,多樣性和補充性的特點,教育方式也靈活多樣。社會教育具有引導和警醒作用。三者的有機統一,才會培養出健康的人格,無論哪一方面出現空白或短板,對孩子的人生來說都是一種教育缺陷。因此,三者之間要緊密合作,實現教育的協調性和貫通性。

  3、言傳身教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長對待同樣一件事的兩種不同方式會給孩子兩種不同的教育。舉個例子:下午家長從學校接回孩子,發現孩子臉上有輕微的劃痕,問“是小朋友抓的?”,答“是”。這時候火爆的家長可能會大發雷霆,甚至反問“你為什么不打他”。而有素養的家長往往會引導孩子,分析打架的原因,存在的問題,對的做法要肯定和表揚,錯誤的做法要指正和批評。前種家庭教育肯定是不行的,干擾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為家長必須重視榜樣的作用,從小事做起,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和教育孩子:你孝敬老人,子女才會孝敬你。你面對困難時充滿自信,子女才能面對挫折不斷追求。

  4、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的熏陶、引導,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中不和諧的因素往往會影響子女的心理,只會讓他們產生仇恨、叛逆心理,逐漸偏離正確的人生航線。而子女的教育問題又會影響家庭,從而形成家庭發展的惡性循環。

  5、俯身傾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教育孩子尊重長輩,但是父

  母是否想過也要尊重孩子,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需要有自己的傾述對象,父母再忙,也要拿出一點時間與孩子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分享他們的歡樂,解除他們的煩惱。適時加以引導。哪怕再忙的父母,每天也應該簡單地問孩子幾句:“今天在校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有哪些進步?”短短的幾個問題,會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關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贏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去掌握孩子的心理動向,及早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立德樹人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小學時期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只有父母加強學習,與時俱進,重視家庭教育才能造就出優秀的人才。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9

  一、怎樣培養孩子健康向上、開朗活潑的性格

  健康向上、開朗活潑的性格充滿著自信、樂觀,是每個父母都所期盼的,育子心得。玄同的性格開朗略顯穩重、自信略帶羞澀,不好的一面是表現欲望低,做事有點膽小,需要進一步培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培養健康向上、開朗活潑的性格非一朝一夕所成,我們感覺性格的培養在育不在教,在于引導。

  好的性格首先就應有好的心態。生活中我們引導玄同“做人要大氣,做事要認真”,無論做什么都不要斤斤計較。“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過分的計較只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大人的指責也只會加重孩子的壓力。生活上、學習上出現問題時,我們都會及時地給孩子指出來,相互溝通交流,使孩子及時調整情緒,始終持續健康、樂觀的心態。

  健康快樂的性格需要充分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有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渴望尊重與信任,渴望自己的成就被認可。玄同從小喜歡畫畫,我們鼓勵他上國畫班并考級,充分發揮他的興趣;鼓勵他用心參與班級的文體及公益活動,最大限度地給孩子表現潛力的機會,使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強上進心、自信心,也使孩子在活動中得到歡樂。

  二、怎樣使孩子養成參與家務勞動的習慣

  參與家務勞動其實是每個孩子都樂于“奉獻的工作”。問題是家長如何在適宜的時間適宜的引導適宜的工作。我們在玄同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鼓勵他參入家務勞動:比如把報紙拿給爸爸,給媽媽拿雙拖鞋,把自己的垃圾、廢紙丟到紙簍中去……,孩子總喜歡躍躍欲試,做點超過自己潛力的事情。這個時期的孩子,如果給他一點活干,他會覺得是莫大的榮耀。五六歲的時候,玄同已經很樂意和家人一齊做家務勞動了,和媽媽一齊擇菜,收疊衣物(在幼兒園老師教過回家可愿意表現了),和爸爸一齊清掃房間、整理花木,都會使孩子格外高興,雙休日全家人洗衣服,孩子也會拿東遞西,樂此不疲。此刻我們鼓勵玄同獨立收拾自己的`衣物、刷碗洗筷、打掃自己的房間等。父母和孩子一齊勞動,能夠提高孩子勞動的興趣,融洽家庭氣氛,密切親子感情。

  如何引導孩子把家務游戲的心態轉化為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做家務久了,也會產生“審美疲勞”,這個時候必須要表揚鼓勵大于批評。孩子在用心參與家務勞動時,即使做得不夠好,千萬也不要抱怨,畢竟他們只是幾歲的小孩子,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對孩子的勞動道聲謝。在家里,我們經常讓孩子遞這遞那,但每一次孩子為我做了事,我都會說聲:“你真棒,謝謝你!”孩子聽到我發自肺腑的贊美和道謝后,情緒個性高興。從此,我一做家務活,他總是在我的身邊看著,嘴里還不停地問:“媽媽,要我幫忙嗎”從他的語氣里能夠看出孩子十分樂意成為我做家務的好幫手。

  三、怎樣和小朋友友好相處

  孩子的小伙伴是孩子的小老師,小伙伴的聰明、勇敢,會啟發、激勵孩子;孩子的小伙伴也是一面鏡子,從小伙伴身上,孩子能夠看到自己的優缺點。

  家長要給孩子樹立與人和善的榜樣。我們平時透過生活中與家里的長輩、同輩及鄰里相處的小事言傳身教,教育孩子要與人友善,對孩子的小朋友要熱情、尊重,對自己的孩子嚴以律已,寬以待人,彼此尊重。我們原先住在單位大院,院里同事年齡相仿,孩子也差不多大,我們平時鼓勵孩子多串門。孩子與同齡的小朋友一齊生活,他們不知不覺中相互教會怎樣生活、怎樣處、怎樣玩耍。家長要歡迎孩子的小朋友上門來玩,也要鼓勵自己的孩子到別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多讓孩子串串門,能夠使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合群。

  教育孩子平等待人,不能夠自我為中心,同伴之間的交往要平等。如果孩子在與人交往時太霸道,處處只思考自己,不思考別人,那么別的小朋友就會疏遠他、孤立他。玄同和他的小伙伴一齊玩時,爭吵打鬧是避免不了的,一般狀況下我都不插手讓他自己解決但決不許欺負小伙伴,我告訴他每個孩子在爸爸媽媽眼里都是寶貝,要對別人好小朋友就會喜歡你。讓他在這個過程中學會長大。此刻兒子經常跟我說:媽媽我們小孩之間的事你不用管,我們自己能解決,你就放心吧!此刻玄同的朋友挺多的,這讓我們感到很高興。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10

  真正認識到教育,是在為人父母之后。從送去幼兒園的第一天,到現在成長為一個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可謂是一直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摸索前行。雖然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不同,每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想必每個家庭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我們都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品格高尚的有用人才。

  初上小學時,我們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非常緊張,每一次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甚至是一次小測驗,我們比孩子還要焦慮,總想讓孩子的學習在起初打好一個基礎。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才認識到,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性格的培養才是教育的關鍵。從對家長的依賴學習到獨立學習,每一步都離不開家長和學校老師的.共同引導。

  我們既不能把孩子扔給老師,單純地讓老師管教,也不能干涉老師的教育,只有學校和家庭共同引導,才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不走偏路。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更聽老師的話,送到學校萬事大吉,認為管教孩子就是老師的責任,其實不然,孩子在學校里跟同學和老師相處,很多的處世方式是來自家庭,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需要在孩子的性格習慣方面把好關。進入高年級,我會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時候在家庭里反映出來的問題,我都會和孩子的班主任溝通一下,了解一下孩子在學校的狀態,畢竟孩子還沒有像成年人有那么完善的是非觀念,如果有不好的習慣,我會請班主任老師和我共同引導一下,疏導孩子的思想,這樣孩子才會向正確的方向前進。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班主任老師,說實話很多方面老師比我們家長更能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所以我選擇完全信任,我相信學校教育一定是朝著我們家長希望的目標前行。

  四年的時間,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長,也看到了學校老師的努力,學校老師和家長及時溝通,家長極力配合學校教育,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懂得更多。家校共育,順勢而養,順勢而育,我們需要共同培養優秀的下一代,培養國家棟梁之才!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11

  承蒙老師的信任,給我這個機會和大家共同探討、交流孩子的家庭教育,我深感榮幸。我們孩子能走進341班這個快樂的集體,能遇到用心用愛教導他們的老師,這是他們的緣分,更是他們的幸運。在此,作為家長,我要說聲:“吳老師,辛苦了!感謝您這五年的陪伴與教導!”下面,我就教育孩子的幾點感受和各位家長交流交流,如有不當之處也請大家多加指點。

  很多教育專家都說過:“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而且家庭教育這是一項大工程,往往是一個斗智斗勇、勞心勞力的過程。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孩子該怎樣去培養?他們和我們那一代不同,我們那時只需養,育是老師的事。而現在的孩子既要養,更要育,不僅要育德,還要育才。所以現在的孩子家長都是壓力山大,身心俱疲,而且階級矛盾突出。該怎么讓他們健康健全成長,我也一直在摸索,不過我從靜怡的養育之道上還是有所收獲的,現在就從一些瑣碎上和大家進行交流。

  一、快樂是學習的前提

  靜怡剛上一年級時,其實是一個羞澀、內向的'孩子。剛入學一個星期,我問她“你交了哪些朋友?下課玩些什么游戲?”她說:“沒有交朋友,我下課就坐在座位上看他們玩。”這下我意識到出問題了,一個沒有朋友不會玩的孩子有什么快樂而言。長此以往,一旦養成了孤僻的習慣,可能終身難改。所以我溫和的告訴她,每天都要和同學們玩游戲。而我每天都會和她交流怎樣和朋友們玩,他爸爸也身體力行陪她玩比如反對貓等游戲。我一直認為快樂是學習的前提,不快樂逼迫式的學習,難有成效難以堅持。五年級,有些孩子已經出現厭學情緒了,當孩子們不喜歡學習時,我們家長可以另辟蹊徑從玩上加以引導,當你們有共同語言了,作為家長你的話就有分量了,也有了。

  二、努力是一個孩子的優勢

  一年級的靜怡其實學習上問題挺大的。那時每晚她說的最多的一句是:“媽媽,我不懂!”因為幼兒教育我們崇尚的是“無知”教育,除了玩不教她任何與課本有關的東西。進一年級時,1-20她數不順,識字不到10個,而她也不是別人口中所說的具有慧根的孩子。所以一年級的期中考試,其他孩子都沉浸在百分的喜悅中時,我家的靜怡拿著只有七八十分的試卷惶惑著看我,還是那句“媽媽,我不懂試卷的意思。”我笑著問她“閨女,你是不是覺得你挺笨的?”那時她哭了,這么小的孩子其實也有了心思,她爸爸給她講了個“笨鳥先飛”的故事。我告訴她,當你不如別人時,唯有比別人努力。相信這句話現在應該已經深植于她的心里。因為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我只重過程輕結果。不管是她參加跳繩比賽,干部競選還是大大小小各類活動,我問的第一句話都是:“你認為你盡力了嗎?”如果她點頭,我一定會對她豎起大拇指表示鼓勵。有朋友可能會問:“不問結果嗎?”我認為只要盡力了,結果一般都會好,就算不好,盡力了,還有什么值得苛責的呢?孩子不一定要拿來和別人比的,只要他比昨天的自己有進步,難道不值得稱道嗎?這是我在帶靜怡之道上我認為做的最成功的一點,因為她夠努力,所以我不擔心她今后的學習,甚至不擔心她今后的人生,因為努力已經成為她的一種習慣。

  三、要做智慧型的家長

  1、學會放手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做父母的千萬別替代。有專家曾說過當媽媽的越不操心,孩子可能越讓人放心。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靜怡讀小學到現在我幾乎沒給她整理過書包,但是她的書包整理得整整齊齊。我很少叫她起床,只丟一個鬧鐘給她,她幾乎不遲到。周末去上特長班,這兩年我不管,可是她搭公交車也沒出過簍子,向陌生人問路比我還順溜。作為家長其實我們需要適時的放手,其實怕這怕那,將她時時擁在懷里,才是一輩子的風險,因為你可能將他養成一個巨嬰。當然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家長一定要默默的監管和評估。

  2、做有原則、有底線的家長教育孩子有些事定不能讓步,比如逃避責任的撒謊,又比如說挨批評時摔東西甚至離家出走,遇到這種問題我是主張家法處置的。但是我們要注意懲罰的目的不是發泄自己的怒火,關鍵是讓他們沒有第二次,所以我們應該理智、妥善處理。

  3、聰明溝通,做民主型家長孩子長大有主見了,做家長的不可能讓他們什么都一板一眼的照做了,但是也不能什么都由著他們性子來。因此很多時候溝通、交流就尤為必要。以這次學葫蘆絲為例,前兩天靜怡回來就說不要學了。我問她原因,她說:“我們班很多同學都說葫蘆絲不止一個調,要收很多錢,都不學了”我是這樣和她說的,付錢是我們大人的事,如果難以承受我會和你商量的。你需要考慮的是,你喜不喜歡學?你會不會堅持?會不會盡量學好?還有授課的老師適不適合你?如果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我也會支持你,只提一個要求:盡量學好!如果你不想學,也要找一個說服自己和媽媽的理由,我們就退出。今后不管做什么千萬別說別人這樣,我也這樣,要學會理性分析。這就是這次葫蘆絲事件我們溝通的結果,我認為很多時候我們不要一味的去依順孩子,但也要聽聽他們內心的想法,我們應該民主,選擇一種有利于他并雙方都認同的意見。

  最后,我們作為家長,在養育之道上一定要擺正心態。忌溺愛,因為你生他養他并不欠他;忌嘮叨訴苦,因為你要生他養他,他不欠你。這樣我們才能平等對話,愛的天平才不失衡。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12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單靠學校教育的教學改革是不夠的,要實現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標,必須構建一個教師、家長共同參與,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并共同發揮作用的開放的、立體的大教育環境。

  家長和學生有著親子血緣關系,其天然的親子之情是無可比擬的。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越親密,互相之間情感的感染性越強,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則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雖然常有家長述說孩子不聽大人的話,只聽老師的話,但家長的一句話抵教師的十句話的情況也同樣存在。在現實的教育中,我們也深深感覺到,我們在學校里對學生進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剛使學生在思想行為上有了一點進步,但經過周六、周日兩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師幾天或幾個月的教育。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可見家庭參與教育對學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極大的影響。家校合作教育有利于做到優勢互補,使學校在教育學生時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長在教育子女時也能得到更多的.來自學校方面的指導。

  在學校管理過程中,各項有關決策、措施的制定請家長參與,既增強家長在學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同時,由于家長最了解學生的成長經歷,了解學生各方面的需要、興趣、愛好,家長參與制定的決策才更具有針對性。

  家校合作中家長通過家長委員會行使監督權,最大限度的保障兒童的權利。

  家校合作使教師把與教育對象的成長密切關聯的各方面因素聯合起來,達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實現學生的和諧發展。在家校合作中,學校與教師理所當然起到主導作用。一方面,社會擔負起對家長的教育責任;另一方面,教師有責任面對不同的學生家長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方法指導,并與家長在教育學生上達成一致。

  在家校合作過程中,要求家長主動到學校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并參與學校的管理。班主任在家校合作活動中成為一名策劃人、組織者和參與者。在教育問題上,與家長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合作關系。家校合作中家長主動參與是關鍵,有了家長的參與才可能稱得上合作。作為班主任積極主動地接納家長作為合作伙伴,從實際中讓家長真正介入到班級的事務活動中。在班級里,選擇那些文化層次高,熱心于教育的家長,成立班級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委員協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級事務,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把學校以及班級的目標和活動通過家長委員告知所有的家長。同時收集家長對學校及教師的意見。通過家長委員與其他家長溝通,營造一種良好的合作氣氛。另外,我們要暢通家校交流的渠道。家校之間坦率而又真誠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關系的基礎。班主任與家庭之間通過各種媒介和人際交流來傳遞信息。例如:

  1、傳送喜報。班主任把傳送喜報作為交流的手段,把學生在校的情況,如有趣的發言、比賽的結果、好人好事、學習成績等點滴進步,都以喜報的形式向家長匯報。這種形式的交流密切了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2、建立班級通訊網絡。目前電話已經普及家家戶戶,在班級中,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設立一個聯絡員負責把教師的要求傳達給家長,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電話向同學或老師了解情況,形成一種互動交流。

  3、建立班級微信群。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群,根據本班的特點向家長介紹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針對一些家庭教育問題開展討論。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4、利用校訊通這個平臺,實現家校的溝通和互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和家庭作為并肩工作的兩個雕塑家,有著相同的理想觀念,并朝一個方向行動,要知道,在創造人的工作上,兩個雕塑家沒有相互對立的立場是極為重要的。 ”在家校合作的過程中,無論是我們教師還是家長,都是要牢記的。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13

  本學期,我有幸參加了家庭教育的小學班主任培訓,認真聆聽許麗華、王玉霞老師等講座,受益頗豐。使我進一步明確了家校共育的方向,理清了思路,思想認識也有了很大提高,進一步堅定了今后改革的決心。提到教育二字,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學校、老師;這兩者在孩子人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認為家庭教育更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礎,父母則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師,正是通過家庭教育,父母會把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潛移默化的折射到孩子身上,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是一個很關鍵的角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也尤為重要。下面就我的近期培訓和認識談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不斷加強自身學習,轉變觀念,樹立家校共育理念。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認真學習家庭教育的相關理論,正確把握家校共育的基本目標、基本方向,正確領悟家校共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做法。要認真學習國家關于家庭教育的文件,領悟國家的方針政策精神,吸取外地的先進經驗。要充分發揮導向作用,通過家長學校、家委會等方式引導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培養健全人格、有可持續發展力的未來接班人。

  二、積極探索家校共育實施的方式和途徑。

  要認真組織學習家庭教育理念,積極推進家庭教育,努力更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逐步建立起與時俱進、具有鮮明特色的家校共育體系,充分發揮對學生家庭的引導作用,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和教師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從而進一步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一)、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愛孩子,也許你會說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哪個做父母的會不愛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愛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認可,我常常給我懂事的兒子一個個親切的擁抱,一個個淺淺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件小小的禮物,這會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給予她的愛,也增強了她對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們家長都應該用愛心去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傾聽是父母與孩子良好溝通的前提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孩子要訴說的一切,哪怕此時你在忙、再累,也要專心致志地傾聽,不時地詢問孩子:“在學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嗎?上課時你對自已的表現滿意嗎?今天你的笑臉又增加了嗎?每當我這樣問兒子的時候,他總是十分興奮的向我匯報一切,當他說出自已對事情的看法時,我也會尊重他的意見,與他商量辦,給他足夠的信心和自信,我認為這對培養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學問。

  (三)、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避免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作為父母不要整天盯著孩子的分數,做孩子分數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緊張,誠惶誠恐,無心學習,父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上,多抽出時間陪孩子一起看書,一起學習。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他們還沒有足夠的定力,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擾轉移注意力,因此,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家長盡可能的陪在孩子身邊和他一起學習,哪怕是在孩子身邊安靜的看書也好,切記不能孩子在學習,家長在看電視、看手機甚至玩游戲。也就是說,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積極實踐,勇于創新在學習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根據聊城地區和本校的實際情況,要大膽地嘗試,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積累新的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和實踐能力,真正成為家校共育的引路人、帶頭人。創造性地開展家庭教育,要引導廣大教師樹立創新意識,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兼班主任,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本著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探索、總結和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干別人不想干的事,吃別人不想吃的苦,守住心靈的一片凈土,樂在其中,挖掘學生的潛能,當好未來人才的奠基石。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是一門很復雜的學問,做為老師,我們應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與家長攜手、與學校共同合作,努力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14

  9月1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女兒從這天開始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了,我懷著激動、忐忑的心情,帶著女兒參加了學校老師們為孩子們精心籌備的開學典禮,美麗的校園、真誠的老師、可愛的同學,女兒正式加入了金湖學校的大家庭。

  我的女兒自小是奶奶和姥姥帶大的,我和她的爸爸工作都比較忙,對孩子的陪伴時間少,家中只有她一個孩子,我擔心她無法融入到班級中、擔心她會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擔心她不適應學校的生活,可是眼見每天放學她興高采烈,晚上做夢的時候都會發生嘿嘿的笑聲,我知道她過得很開心,她喜歡學校、喜歡老師、喜歡同學、喜歡學校生活,她無數次眉飛色舞地跟我講,“老師夸我唱的好,獎勵小貼紙了”“我交到新朋友了,她是個特別可愛的小姑娘”“老師說有的同學又開朗又活潑又聰明又聽話,我覺得老師是在夸我”……每每聽到這些,看著女兒的`笑臉,我又開心又感動,我深深的感覺到了老師們在背后為孩子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因為有老師的傾心陪伴,孩子們才能享受如此美好的學校生活。

  自開學到現在9天的時間,學校和老師們沒有著急追趕學習進度,而是致力于孩子們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養成,這點讓我感觸頗深,小學的孩子要提升成績的話非常容易,只要加大課量和作業量,一般情況下都是沒有問題的,可咱們學校沒有這么做,沒有單純的為了考試成績而教育,而是從根源出發,為了孩子長久打算,從小抓起,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是我個人非常認同的教育方式,這從而也讓我更加了自己的信念,我的選擇沒有錯誤,來金湖學校是對的。開學之前,教導處的李主任給我們家長會,說“把孩子送到學校,你們放心!”是的,我放心,老師們在實際行動兌現他們的承諾,有老師們在,我真的放心!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15

  我是小五班蔡昕宸小朋友的家長,非常感謝老師給予我一次這么好的機會,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討孩子的成長教育這個話題。今天分享下,希望能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如有不認為的地方也請各位家長指出:

  一、以身作則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言談舉止時刻在影響孩子,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身教勝于言教,家長要以身作則。只要是我們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不能敷衍了事。

  二、養成好習慣

  1。講道德,懂禮貌,辨是非

  個人品德就是道德行為的基礎,教育孩子講道德從自身,身邊做起,使其從小尊重長輩,友愛他人,孩子主動叫人。如果孩子有不對的地方,要舍得批評孩子,但是要掌握批評的火候。

  2。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

  開始的時候買一些孩子喜歡的圖冊,逐步的更換類型,和孩子一起看,讀給孩子聽,慢慢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3。讓他幫忙做些事情

  現在的孩子都是寶,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要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我們在家就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經過這半年的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孩子已經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潛力的培養

  從小養成好習慣,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自信心能夠幫助孩子勇于應對困難、克服困難,使孩子更易于獲得成功,這也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讓孩子自由的發展是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始終堅持的原則,但是自由發展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老師是父母是他們的領航員、指明燈。以上是我育兒的一些感觸,與各位家長一起交流。孩子半年的改變,是我們做家長看在眼里的,這些都是老師和幼兒園的功勞,是老師們不斷的辛勤付出,才有孩子們的健康快樂的成長,真誠的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11-11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03-08

家校共育的方案04-11

家校共育心得03-12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12篇)11-29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12篇11-15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22篇11-15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15篇11-15

家校合作共育心得體會13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