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自由的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由的心得1
在我懷孕初期,就和老公商量好了,生的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小名一律叫“天天”,意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我們就有了一個粉嫩粉嫩的大千金,自然叫“天天”。
在我和老公崇尚培養(yǎng)自由個性的教育下,天天快樂地成長著。在女兒長大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女兒對學習好像不太感興趣,可想像力那絕對是“不同凡響”。
女兒上幼兒園時,有一次,我?guī)退鍪止ぶ破罚浪螅膩砀娜ィ冀K不滿意,終于我忍不住了:“行了,別老是吹毛求疵的'”,說完,我一想:“哎,你知道什么叫吹毛求疵嗎?”“知道呀”,女兒毫不含糊地說:“不就是一根毛,吹起來變成一個球,球上還扎著個刺嘛。”“啊?”還沒等我回過神來,女兒又說:“你亂用什么成語呀,我又沒叫你做扎刺的球。”頓時,全家被雷翻。
有段時間,老公看跟女兒同齡的小孩都會講英文,就說:“要不,咱也教女兒幾句。”說教就教。從“A、B、C”就教到了數數,可老公數到“十二”時,卡殼了,在那兒想得是抓耳撓腮。這時,女兒不慌不忙問道:“老爸這十一咋念的?”“eleven(一來問)唄,”“噢,這十一念一來問,那十二不就是二來問,十三是三來問……”女兒就這樣順溜地一直念到“二十來問”。把我和她爸是樂得半天都直不起腰。
現(xiàn)在,女兒已經上小學了,她的想像力在作文和繪畫上也充分得到了發(fā)揮,多次獲過獎。我之前對她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的擔憂也一掃而光,就像女兒說的:“只要有創(chuàng)新,一樣天天向上”。
自由的心得2
晚上,只有我和小凡在家,很久沒畫畫了,我說兒子畫畫吧,他欣然同意。小凡畫了一個獅子,生氣的獅子,還畫了根根直立的鬃毛,身體也裝飾了。我問他:“獅子的毛為什么都豎起來。”小凡說:“因為獅子在生氣,它說怪獸,你敢破壞我們的世界,看我怎么教訓你,我要把你揍飛天。”
我說,那這幅畫就叫“憤怒的獅子”吧,他說不好,叫“神獸金剛圣獅王”,原來又是動畫片里的角色。
不知是因為小凡是男孩,還是看打架的動畫片太多,小凡平時玩游戲總喜歡玩打怪獸啊,練功夫啊什么的。我已經有意識的不給他看那么多動畫片了,但是玩游戲我沒太干預他,我想在幼兒園已經諸多規(guī)矩了,沒的自由,在家我再事事指手畫腳,這么小的孩子,還不憋壞了,給他自由吧。所以他小小年紀已經知道“自由”了。
要睡了,小凡要喝奶粉,我說喝羊奶吧,要不很快就過期了。他說:“不,我就要喝奶粉,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自由,奶粉是我的,我是小主人,我說了算。”小凡爸爸當場暈菜,拼命指責我放縱兒子,給他灌輸錯誤思想。
我真的'很受傷。房地產廣告詞
我多冤啊。我也很想我說什么小凡聽什么,那我多省力呀,不過我很擔心這樣培養(yǎng)的結果。因為小孩子在幼兒園已經沒自由了,處處都要受限制。到什么時間就得做什么事。而且上課是不能隨便講話的,小學就更夸張,下課也不能大聲喧嘩,我真想知道孩子什么時候能講話。如果回到家里再不給他話語權,再不給他自由,不知這種教育制度下長大的孩子會怎樣。
剛好周末,讀了小凡的家園聯(lián)系手冊,老師寫著:上課時,小凡和優(yōu)優(yōu)坐在一起講話,老師批評了他們幾次,小凡說:“老師,我以后不和優(yōu)優(yōu)坐在一起了”。然后兩個人就分開坐了。我總感覺這樣做并不合適,不過很慶幸這并沒影響兩個小朋友在家的感情,周末兩個小家伙還是玩得很開心。
自由的心得3
最近,我看到一本書,叫做《愛和自由》,讓我感觸頗多。這本書是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專家孫瑞雪的最新版本,一本關于愛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書,正如作者所說:我愛孩子們,始終小心翼翼地仰視他們。在這里,希望推薦給廣大家長朋友們,希望能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所啟迪。
《愛和自由》飽含著作者對兒童至深的愛。在十多年的教育實踐中,她始終用心靈和兒童對話,她能看到兒童的渴求,知道兒童的想法,了解兒童的心情,感知兒童的苦難。她說:在愛孩子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以現(xiàn)有的經驗對待孩子,因為現(xiàn)有的經驗早已過時。
我們都曾經是孩子,成年后,我們又有了孩子。孩子給我們帶來希望和歡樂,也給我們帶來困惑和焦慮,孩子的成長是每個家庭大事中的大事。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然后,現(xiàn)實中的許多問題又困擾著他們,學校學習壓力的增大,各種興趣愛好班的層出不窮,使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到底是應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呢?還是應該讓他們提前接受良好的教育?
作者的真知來自于實踐。她說,兒童的智力來自于感覺,他們的感覺經驗成人無法替代;個性跟創(chuàng)造力之間是畫等號的,創(chuàng)意不能教;打罵中長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觀現(xiàn)實,苦難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難的童年經歷作斗爭,都在尋找自尊和證明自己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推崇智力,他們把智力和兒童的自我割裂開來,他們積極地給孩子報各種班,讓孩子提前學習各種知識,當知識填滿一個孩子的腦袋時,他的心靈肯定失去了成長的空間和時間。一個沒有玩過水玩過沙,沒有領略過大自然的美,沒有和同伴追逐嬉戲過,沒有發(fā)自內心大笑過的孩子,雖然渾身披掛著知識,卻可能離幸福很遠。讓我們用書中的一首詩來形容所有家長們的心聲:
讓我的愛
像陽光一樣包圍著你
而又給你
光輝燦爛的自由。
生活就是這樣殘酷,你沒有給予,你當然得不到回報,你會說:哪有父母不愛孩子的呢?我給他吃、穿、養(yǎng)他,我心里愛他。是的,不頂用。你每天在埋怨他、責備他、訓斥他,百分之七十的語言都是否定的語言。你當著別人的面訓斥他,你甚至在大街踢了他一腳。家里來人時,你當著孩子的面告訴客人你所認為的孩子的某些缺點。你不斷地以一個成人的角度誤解孩子等等,這些都不是愛。愛是什么呢?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
我常想,一個成人如果用有賓行為和態(tài)度來對待和理解孩子,這個孩子定會快樂、自信、勇敢和充滿愛意。更重要的是兒童能依據這種愛在未來去創(chuàng)造一人新的世界和生活人相互平等,人與人相互理解;聽不到吐痰聲,看不到蒼蠅和垃圾,人們帶著孩子在門前的草坪上玩耍,老人在樹蔭下乘涼,哲人們在窗前的沙發(fā)上低聲交談,花叢里少女們靜坐在木椅上手捧詩集,少年們奔跑在網球場上,詩人們在附近的茶館里高談闊論這一切并不遙遠。如果你愛孩子,讓他的精神愉快,你給了他們美好,兒童就能給我們帶來一個金色的未來。這個希望寄托在兒童身上要比寄托在任何成人身上更為可靠。因為兒童是成人之父,兒童是人類之父,兒童是文明之父。
兒童興趣的動機來自于內在,而獎勵的刺激可能是暫時的。我們可以相信,沒有一個科學家和任何一個專家的成就來自于獎懲,他們都是因為自己的強大的內驅力促使他們學而有成。作為成人,作為家長,我們的責任是如何保護兒童的這種內在的動機不受干擾和破壞。
蒙特梭利有一句話:對人的懲罰莫過于兩種,剝奪他的兩樣東西,一個是內心的力量;一個是人格的自尊。我們暫且把內心力量放在一邊,因為這個問題過于復雜了。我只提一下人格自尊,我想我們成人訓斥孩子,或者說成人給孩子臉色看,這是家常便飯。父母認為兒童無自尊可言,兒童也果真喪失了自尊。長久下去,父母罵孩子、打孩子也無所謂了。有些人因童年的原因在用其一生的精力維護自尊,并在矛盾中苦苦掙扎,一方面在不斷地維護自己的自尊,一方面卻又不斷傷害別人。所以我要告訴有些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自尊的話,你最好先問問自己,你是否給予過他這樣的財富。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懲罰多于獎勵。當我們看到孩子犯錯誤時,總是要說:看看,我早給你說過,你怎么這么笨等等。但大多數成人不知道,錯誤本身對兒童就是一種激勵。如果我們學會站在一旁觀察而不急于插手的話,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錯誤或失敗會促使兒童一遍一遍反復進行,直到兒童完全掌握并順利做完為止。兒童從來都不太重視他是否一次成功,兒童非常喜歡重復,他會專注地反復進行,恰恰是成人的態(tài)度使兒童有挫敗感。
學會觀察、學會等待。改變一個觀念:允許孩子犯錯誤,錯誤和失敗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東西和成功。
自由的心得4
我是一名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所學專業(yè)是金融學,我的專業(yè)和我現(xiàn)任工作沒有一點聯(lián)系。而我對幼兒教育也不是很了解,知道的只是簡單的,很淺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中國的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都不太了解的我,現(xiàn)在有機會嘗試西方的幼兒教育。
愛和自由,起初在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不是很理解。愛是什么?自由是什么?大多數人認為的愛是在長期的相互感知中逐漸堆積起來的,類似親情或者就是親情的感覺,就是愛。而自由,是由自己作主;在法律允許范圍之內不受限制和約束。蒙特梭利說:“兒童只要依靠愛和自在,才能失掉成長的全部能量,以便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在幼兒園里,其成長更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來自成人。成人更多的,就是給孩子營造一個積極的充滿愛和自由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讓孩子的潛能上得以發(fā)揮。在6歲前,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并不會因為這些自由而變得毫無組織與紀律,相反,在自由中,他就變得自律與順從。在中國,遺憾的是,大部門家長卻不懂得這些,他們做了些什么呢?一方面,他們總在孩子沒感覺的時間強制孩子。另一方面,他們在孩子有感覺的時間沒有把相應的詞語同孩子內涵的感覺配上對。
孫老師的《愛和自由》讓我了解到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來到這世界,他(她)們是伴隨著內在一種東西來到這世界,蒙特俊利把這稱為“精神胚胎”。孩子的思想是很簡單的,成人要是和他們說話太多或者復雜的時候,孩子的思維就會被成人弄的混亂,用簡單的話去和孩子溝通,這樣孩子的思維就不會很亂。成人有太多的“專制”和“越權”,總感覺孩子就是孩子,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們總是讓孩子事事聽從大人的安排,可不知這樣恰恰違背了孩子發(fā)展的程序和心理,成人常常想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孩子身上, 把自己的經歷轉嫁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為自己夢想中的那一個,孩子背負著父母沉重的寄托,生活的'好累,孫老師曾說過的“同情兒童的苦難”!讀過這本書的我有所收獲,能更寬容面對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從孩子的立場為孩子著想,從而更理解他們的想法,理解是溝通的最直接的橋梁。
其實,何止是兒童,在充滿指責、冷漠、抱怨的環(huán)境里,任何人都不會感覺到快樂,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圍的環(huán)境充滿了愛、自由與溫情,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寬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會快樂、有效率的多?
愛與自由并重,我們要把愛帶給每個孩子,同時,也適當放手給他們自由,只要多加引導和體恤,要學會相信,在此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必定會快樂、堅強、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勇氣。
自由的心得5
初春,又一個初春,我仍被禁錮在這個小小房子里,禁錮在兩點一線的家與學校之間。
我坐在窗前,面前鋪著的是那枯燥無味的各種練習題。我的心煩悶異常,再無意做下去了。窗外,樹枝剛發(fā)芽,迎春花卻開得熱烈奔放,白玉蘭的枝丫上也長出了花苞,麻雀停在枝頭正叫得歡,陽光慷慨地撒下,襯得清晨露珠熠熠生輝。
我想逃,逃到那桃花源,逃到那南山,逃到那鳥語花香的大自然中去,逃離這個禁錮我的地方。
老師的諄諄教誨猶在耳畔,讓我做全班同學的表率,對我給予了很高的厚望;母親的叮囑也在耳邊回響,好好學習呀,成績不能下降,要給弟弟做個好榜樣……所以,我就必須扮演一個好學生,一個好姐姐盒一個好女兒的形象。
真的有點累,有點力不從心。剛結束的.月考,我就像打了一場兵荒馬亂的敗仗。我雖仍是全班的第一名,可在年級的排名卻下降了不少。
我一遍又一遍地擦拭著窗戶,盡管它不染灰塵,而我固執(zhí)地擦了又擦,似乎通過這樣我便能從這里離開這兒。
終于在一個周末的午后,在父母無盡的責問和嘆息之后,我悄悄的離開了家門。漫無目的地走,一直走,我發(fā)現(xiàn)了一片草地,那里有我渴望的自由:沒有各種聒噪,只有鳥語花香;沒有任何課業(yè),只有藍天白云,美好而靜謐,活潑而富有生機。我坐在樹下的草地上休息,正當我享受著美妙的一切時,一場雨毫無預兆的打了下來,越下越大,而我卻避無可避。終于,我還是狼狽地回到了原本那個“禁錮”我的家。不見了風雨,不見了恐懼,我躺在床上,喝著母親為我熬制的姜湯,我才發(fā)現(xiàn),母親的眼睛里滿是擔心和戀愛,其原來,這個被我稱之為“牢籠”地方是這樣溫暖安適。
如今,我依然渴望自由和美好,但我知道,我會用我青春的汗水去打造。
自由的心得6
自由,一個充滿幸福和快樂的詞。多少人向往這種生活和自由。自由,代表著我們的喜怒哀樂,代表著人生的起起落落。自由是人類的靈魂。
從小就渴望自由,渴望父母的放手。但是,從小到大,父母從來沒有給過我自由的空間。他們會一直“盯著”我,我好像沒有機會呼吸了。
長大后有好朋友,他們也經常約我出去玩,但幾乎每次都以任何理由得不到媽媽的允許。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漸漸的遠離了他們。
我真的渴望自由,也能理解父母期待成龍,期待女人變成鳳凰的夢想。但是他們應該給我們一些自由,放開我們的手,讓我們走進自己的'世界。只有真正放下,我們的孩子才能成長。
你認為如果你把孩子留在家里,他們會努力學習嗎?你們大錯特錯了。你越是這樣做,我們就越渴望自由。我們覺得沒有機會呼吸了。我們想逃離并遠離那里。就算你真的讓你的孩子成為成龍里面的鳳凰,你的孩子會幸福嗎?我們總說,童年是最幸福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我不這么認為。一天的學習幾乎讓我窒息。
我渴望自由。如果我擁有了,我將成為一只雄鷹,在藍天上飛翔,去世界上最高最遠的地方,實現(xiàn)我的夢想。風雨中,我會傲然飛翔。不管有多難,我都會做最好的自己。
父母,別著急,放開孩子的手。長大了遇到挫折就不哭了,跌倒了就笑著站起來。我們渴望自由,渴望自己的青春。讓我們應對生活,選擇自己。
只有你真的放下了,我才會變成鳳凰,才會不怕遇到困難和挫折。即使掉進深淵,我也不會害怕,不會氣餒,不會跌倒,我會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地方。
你放心吧!沒有你的幫助,我會跌跌撞撞地向前走。
自由的心得7
一大摞書中,我首先挑中這本,就沖自由二字。我喜歡自由,雖然說自由的人是孤獨的。熊培云的《自由在高處》一書告訴我們:生活是可以選擇的,自由在高處。
自由是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所追求的。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類可以借助工具穿梭于地球任何地方,甚至探索到了太空,但人類更追求的是思想的自由。因自由而任意馳騁、跳出時代桎梏的超前思想。“我始終堅持一個看法,如果這個環(huán)境已經在給你做減法,你首先應該想到的是給自己做加法,要相信時代每一天都在朝著好的方向走,相信我們的國家要比我們想象的自由。大環(huán)境可以決定你的自由度,但你內心還有一個小環(huán)境,那里有你對美好生活的自由裁量權。而這個完全在于你的覺悟,在于你對生命、對世界的理解。只要你足夠獨立和自由,你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你的美好世界。”作者的這番話可給在現(xiàn)實中困惑的青年人一點啟示。不要為不可改變的外部環(huán)境苦惱,讓自己去適應、去提高。或者給自己的人生其它選擇,跳出功利,跳出比較,自由的選擇生活,選擇讓內心安寧、幸福的道路。
中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讓越來越多的人擁有經濟上的自由,但人們要想要更多的自由。他們要表達自己對大環(huán)境的意見,希望推動民主社會的建立。這或許是博客和微博在中國能這么火的原因吧。人民渴望言論自由,渴望讓世界聽見自己的`聲音,讓自己的聲音改變世界,而網絡讓這個夢想不那么遙遠。當一件大的公共事件時發(fā)生時,每個人都是一個微媒體,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情感。民眾如撼樹的蚍蜉,因網絡的自由而變得強大,這是科技時代賦予我們的禮物。
自由就在高處,等著你我去摘取,咱們這輩不行,就讓下一輩繼續(xù)攀登。
自由的心得8
讀了李希貴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感觸頗深,特別是書中寫到“老師的心目中不該有壞學生”這個篇章時,使我認識到在我身上也會發(fā)生類似的事情,而作者正是在遵循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的原則下處理好了這件事情。他在書中寫到“不要輕易給學生做出結論,不要輕易揮動處罰的大棒,不要盲目‘上綱上線’,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觀念來判斷學生,不要輕易使用道德的標尺來衡量學生。在老師的心目中不該有壞學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因為,如果你討厭你的學生,那么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實質上就已經結束了。”
平時我們一直強調對學生民主、平等,其實做到真不容易,尤其是現(xiàn)在面對著應試的氛圍,時常我們就會用成績去判斷學生在各方面的優(yōu)劣。大致的觀點是,成績好的學生一般不會犯錯誤,因為他們勤奮好學,沒有時間精力去犯錯誤;而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則往往是對學習不感興趣,惹事生非,搗亂出錯的往往都是他們。于是,我們看學生就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
如果是成績好的學生犯了錯誤,也許我們不但不會去責罵,有時老師還為他們開脫責任。可是,如果是成績差的學生犯了錯誤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不但要寫檢查,還要順便教育幾句:你看你,為什么成績差?就是因為沒有把時間花在學習上,一天到晚想的就是調皮搗蛋。成績好的學生不僅從老師那里享受到春天般的溫暖,成績差的學生恐怕就只能領略一下寒風般的凜冽,不把過去所犯的錯一并算總帳就已經是很大的`造化了。
欣賞孩子等于孩子的成功。作為人師,當教鞭揚起時,“再忍忍”;當耐心快丟棄時,“再等等”;當粗俗的語言要出口時,“再留留”;當學生走神時,“先停停”;當學生出錯時,“再想想”……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悄悄告訴學生他的優(yōu)點,悄悄告訴學生你對他的喜歡,悄悄提醒他的錯,悄悄傳遞你的愛,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正在悄悄改變,數學課堂會成為快樂的學習園地。
學生在意的是我們對他們那一剎那的肯定性的評價,良性的謊言也會激勵學生向前奮斗一段時間,多些鼓勵,少些批評,多些良言美語,少些狂風驟雨。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學生都很美麗,只是我們沒有發(fā)覺罷了。做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成功一定程度就藏在我們的眼睛里。
世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位置的財富。
“建立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和孩子們平等的交流,讓孩子們在校園里自由的呼吸,”這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
自由的心得9
自由,感性來講,即簡簡單單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在閱讀《論自由》前,我似乎從未深刻地思考自由的意義,只是在高中課程的學習中見到了解到古今中外各階級人民追求自由的運動與觀點——孔子、孟子、伏爾泰、華盛頓、甘地、嚴復等,他們的事跡及觀點都曾爛熟于心。是的,自由是人類一個永恒的主題,從古到今,無數的人們追求它,無數的思想家關注它,并試圖為它找到理論支撐的基礎。
在閱讀《論自由》過程中,我不得我承認以我尚淺的經歷與學識實在無法逐字逐句地領會到其深刻而博大的內涵。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在書中最感興趣且觸發(fā)感受的是書中所言第二部分——關于論思想自由和討論自由。
首先,在思想自由方面,密爾具體講述了人們對于意見的分歧,密爾認為不能強迫異議的.人沉默。他在書中提到,“人類要使那一人沉默并不比那一人(假如他有權力的話)要使人類沉默較可算為正當。”我曾在高中政治課的哲學課堂上遇見這句話,印象頗深,時至今日才知是出自密爾先生的《論自由》。當對于自己思想或意見與他人的意見沖突時,密爾認為“對不同意于那個意見的人比對抱持那個意見的人甚至更甚。假如那意見是對的,那么他們是被剝奪了以錯誤換真理的機會;假如那意見是錯的,那么他們是失掉了一個差不多同樣大的利益”。這幾句話令我深省,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難免會和他人發(fā)生分歧,但重要的是要有寬容的心,我們應承認分歧的存在。每人都深知自己是可能錯誤的,可是很少有人想著有必要對自己的可能錯誤性采取什么預防辦法,所以我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該多多聽他人意見并尊重他人,要寬容地給予人們充分的思想自由。用一句中國的古話來說便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謙遜地做到這一點,這不失為一個追求理性和真理的人的做法。
其次,在討論自由方面,密爾認為真理只能來源于討論,來源于不同意見的爭辯。他指出我們之所以能夠認定某些意見為正確,“正是以有反對它和批駁它的完全自由為條件;而且也別無其他條件能使一個象具有人類精神能力的東西享有令他成為正確的理性保證。”人類之所以能夠得到正確觀念,根源在于人的錯誤認識不斷被改正。而改正錯誤,憑借的正是經驗和討論。并且密爾認為允許討論的主題是不應當受到限制的,不應存在某些不許討論的禁區(qū),不能說某些信條對于社會福祉是這樣有用,以至于禁止討論。這使我設身處地想到了我們當今所處的網絡環(huán)境,近年來,隨著中國互聯(lián)網的爆炸式發(fā)展以及全球網絡的開放性,我們除了看到互聯(lián)網平臺成為中國民眾表達意見、參與決策、監(jiān)督政府的重要手段,同時也難免產生激進言論、煽動言論、反動言論等弊端。然而依據密爾先生在《論自由》一書中所言,我們的并不能因此禁止在互聯(lián)網中的討論自由,剝奪中國網民瀏覽部分網站的權利,這不僅限制了我們的娛樂活動,也阻擋了我們聽見來自世界范圍內討論意見的聲音。
《論自由》一書寫于十九世紀的英國,當時正是資本主義蓬勃發(fā)展時期,我們知道在此時期人們對于自由的渴望一觸即發(fā),社會民眾也亟需關于自由的討論。然而即使在不同年代、不同社會中,自由的尺度是不同的,人們的價值觀也不盡相同,我相信《論自由》中的理論推及至今,也仍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仍對于人們自對由的理解有著極強的啟迪作用。因為自由并不會因為時代、社會的進步而淘汰,自由是我們永遠值得思考和追求的。
自由的心得10
熊培云《自由在高處》很勵志,與許多“勵志書”不同,這本書貴在傳達一種樂觀向上頑強生活的態(tài)度。
所謂“勵志書”,還是大學時的哥們兒劉濤提及的,這類書充滿煞有介事的說教,引用些萬能的老故事,表達些誰都會講的觀點,而其制作過程是怎樣的?剪刀+膠水+編造,號稱成功學的什么什么教材,改變命運的什么什么,吹破天的虛,不過湊一幫人十天半個月加工出來而已。
看完《自由在高處》,發(fā)現(xiàn)跟看完《越獄》的感覺有些相似,原來,小強真的打不死;原來,所處逆境與麥克和安迪相比來說不算什么。
這本書好讀的原因,除了思想積極、鼓舞人心外,還有一點是因為語言流暢而富有激情,那句子是流出來的,而不是憋出來、擠出來的。
為什么有如此的見識,有如此的語言?看看內容就知道了,作者讀了多少書,到過多少地方。所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是不錯的。如果難以行萬里路,那就先讀萬卷書吧,不必擔心成為“書呆子”,因為讀書數量到不了那“骨灰”級別,所讀的書也不會全像《九陰真經》或《葵花寶典》那樣劍走偏鋒。
假設選擇的書足夠“活”,即使不可能身臨書的“自由市場”,起碼不會有“計劃經濟”那么禁錮。今天,始皇大帝終究難以再一聲令下“焚書坑儒”,況且網絡時代,這個喧囂的信息大集是一個觀看大千世界的'好窗口。
自由在高處,書中提到的一道智力題讓人印象深刻:101——102=1,怎樣在挪動一個數字的情況下,讓等式成立?答案是把2作為10的上標,即10 2 。實際上,但從腦筋急轉彎來說,做不出這道題并不能證明水平不行,這道題只是用來說明思維方式、解決問題方式的重要性。千方百計地解決問題,千方百計地解決好問題,除了樂觀、積極,還得要動腦,有積極的行動,不能傻樂呵。
在選美小姐遍地生花、高富帥、白富美奪人眼球,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年代,《奮斗》與《士兵突擊》的火爆不是偶然,絲的逆襲又有什么不可能?可以轉換為生產力的,除了資本、土地、權力,還有知識、科技與思想。
自由的心得11
以往我們在進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時,往往是老師動手多、孩子動手少。現(xiàn)在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我們老師動腦多,孩子動手多,讓孩子們參與收集材料、參與環(huán)境布置,讓孩子們用自己的小手把自己的創(chuàng)造大膽地表現(xiàn)出來。新《綱要》也要求我們,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等,應有利于引發(fā)、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應有利于引發(fā)、支持幼兒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在開展主題活動時,我們?yōu)橹黝}活動提供了豐富、適宜而開放的支持性環(huán)境,能為每個幼兒在主題活動中提供活動的條件和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能有效激發(fā)幼兒自主學習。在環(huán)境布置中,孩子們不僅動手操作,更是動腦思考,當自己的.作品、成果展現(xiàn)到環(huán)境中,給大家欣賞時,體驗到了自由表達與創(chuàng)造的樂趣,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同時提高了幼兒和同伴合作的能力。我們還將老師、孩子、家長共同收集是自然物和廢舊材料放置于游戲活動中,孩子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自由擺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動,老師不多加干涉,只在觀察、了解的基礎上給予適時的幫助、鼓勵與指導,孩子們學得輕松,學得自在。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我們要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放開孩子的手,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
自由的心得12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系列一,在寶貝一歲左右時,我讀了這本書。那時對于一個新手媽媽來說,幫助太大了。在好媽媽一里面,學到了很多的教育理念,運用到平常和寶貝的學習和生活中。其中有一篇是關于孩子閱讀的文章,我至今記憶猶深,正是那本書,讓我在寶貝一歲時,開啟了親子閱讀之路,也讓寶貝更早的步入了自主閱讀中
可以說,我是尹老師的粉絲,《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最美的教育最簡單》這兩本書我都看過。所以,在看到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最自覺時,有一種特別急迫的心理想去閱讀,在這也感謝喆媽公益閱讀的成全~~
相比較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以下簡稱好媽媽一),這一本書,內容更多的是解答家長心中的疑問,很多家長問的問題,尹老師都有解答。這些問題,有些很實際,可能也發(fā)生在我們的孩子身上,在讀的過程中,感到受益匪淺。正如文中一篇來信所說,孩子也喜歡看尹老師的.好媽媽,讓我沒想到的是,周末的下午,我從外面辦事回來,放在床頭上的這本書,寶貝正在翻看~~我問寶貝,你看了哪篇,寶貝指到了那篇孩子媽媽在孩子電腦里看到黃色照片的那篇。我想這是很好的事,因為文中尹老師很透徹的說明了這件事的平淡性,做家長的沒必要去大驚小怪,要相信孩子,心理暗喜:以后孩子不會因為這個有所遮掩,肯定會告訴我的~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多,除了育兒方面的,還有一些家長自身出的問題,尹老師都有做出解答,其中有一篇是:一位媽媽做了小三,可是對孩子還是真愛。這篇婚外情的文章,看來信時,我還在猜尹老師會怎么回答呢。沒想到尹老師的回答讓我心服口服,說的每一句都很在理,其中一段是這樣說的:愛情市場像商品市場一樣,貨品有好有差,質量有優(yōu)有劣,既可能遇到忠厚之人,也可能遇到騙子;無論你在婚外情里遇到一個什么樣的人,那只關乎你們之間感情的問題,不關乎你個人的道德問題,你不必以和那個人關系的失敗來讓自己罪上加罪。這一封信,用了四頁,這其中明確的分析了孩子和媽媽之間的愛是不可被剝奪的。
還有一封信,是講孩子上課不專心的問題。這個對我來說比較實用,因為很多孩子都會有上課不專心的情況,我們家長就會聽了老師的話大驚小怪的說孩子,看了書中的答案,其實未必。當下很多家庭會有金錢獎勵孩子,而在文中,尹老師很好的解答了這個問題,真的太實用了
這是一本非常實用可操性強的家教書,里面的每個問題,可能都在我們身邊遇到過,值得家長一讀。讀此書,自己育兒里困惑不自然的解開,捧于手中,如獲至寶。
自由的含義絕對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給孩子選擇權、嘗試權和犯錯誤權,使孩子獲得成長必需的生活經驗。
自由的心得13
泰國是一個非常受中國人喜歡的旅游目的地,這里擁有非常炫酷的海灘以及獨特的民族風情,還有備受男人喜愛的人妖表演節(jié)目,帶給你不一樣的激情和酸爽,下面給大家分享泰國自由行攻略心得。
普吉
或許只是我自己的錯覺,在省內的時候,去一個地方,走了幾百公里,目的地也就到了。反而會覺得這么遠的一段距離。后來出了省,到了一個地方,去看一看,然后去下一個景點,又是幾百公里,但因為空間的延展,反而覺得再走這么遠已不是問題。
三個早晨。三個地點。離我們要去的地方還有一段距離。生活之中所接觸的習慣是異國的。沒有油條,沒有胡辣湯,有的是面包片、牛奶、熱帶水果、麥片、果醬。我站在餐廳里面,挑選能讓我中意的食物。后來我打開冰箱喝里面的牛奶,吃原味的面包,餐廳墻上的電視內正播著我們喝的牛奶的廣告。也是從這個早晨開始,我慢慢的適應異鄉(xiāng)的早餐。開始的時候,我還對故鄉(xiāng)的某一個小吃想念。想念它們的味道,而后來,泰國飲食慢慢化去了我味蕾的渴望,我忘了我真正喜歡什么。牛奶、不放鹽的煎蛋成了我早餐的必需品。
接我們上島的車子準時來了。我甚至都來不及去看普吉是什么樣子。就像很多次去旅行的時候,路上有太多的風景,只是我們無暇看的更仔細。這一個“行”字,注定我們要穿過與目的地之間的距離,不論以何種交通方式。有時候,甚至是夢了半場,睜開了眼,山河歲月便也變了模樣。
皮皮島
從普吉到皮皮島。兩個小時的.航程。我因為吃了暈船藥的緣故,整個過程中我渾渾沉沉,幾乎睜不開眼。我不知道暈船藥是不是要以麻醉你的神經來達到治療暈船的目的,我度過的,是輕飄飄的虛幻的一段空間。直到目的地的到來,讓我驚醒。
確切的說,我們去的是皮皮島北部。早就一直念著,想象著,當真的到眼前時,反倒是有些恍惚,以及要放松下來的疲憊。酒店離海邊太近了,從輪渡上望去的時候,海水幾乎要漫到了酒店里面,椰樹、灌叢是有些局促擁擠在沙灘上面,我曾以為度假的島是要有開闊的一段路,或是大面積的人造建筑。
淺灘有些長,所以要靠長尾船來回的擺渡,我在長尾船行駛的間隙中,匆匆的看了一眼皮皮島的水,碧綠碧綠的,下船的時候,水波晃動間,清晰的看到了水底白色的沙子。
有人在搬行理,酒店的工作人員穿著紫色的裙子,端著毛巾向我們說薩瓦迪卡,用簡單的漢語讓我們拿毛巾擦臉。我在那個時候猶豫了,或許是更多關于國內景區(qū)的負面新聞讓我心存介蒂,我不知道是不是要收費的。我只能勉強微笑,以看行理為借口走到一邊,避開了她。直到現(xiàn)在,我仍為自己此舉而感到羞愧。
就這樣的,上了皮皮島。海水,沙灘,冰鎮(zhèn)的果汁一點一點影響著我們的視覺與味覺,仿佛打開了一個想象過卻沒有看到過的盒子,每一層里面都有著讓我們難以掩飾的驚喜。直到回來以后,我與妻子談起皮皮島時,我們仍為在那兒的步履匆匆而遺憾,初次出國,心內總是有些惦念,象是繃了一根弦,不敢輕易的放松。如果再有機會,我們肯定會再去皮皮島,甚至會再住這一家酒店,只因那些溫暖的回憶從不會因時間而疏遠。
還是因為暈船藥的原故,下午有一段時間我睡著了。屋子的門就是落地窗,所以顯得屋內空蕩蕩的,原來點著的熏香因為不習慣,我們早早給吹滅了,海水的潮氣蔓延到屋內,我仿佛到了海上,在緩慢的浮動。我們的住處,是最外面的一排,推開門,就能看到海上的云,走十多米就到了海邊。一團一團的云,低低的,就那樣飄在海面之上。孩子們在泳池內玩,人很少。后來我才知道,這兒只有四家酒店。
海上起風了,云層一團一團的在移動,還沒見到更多的游客,或是歇息了,或是去吃飯了。我很少在某一個景點見到這么少的人,退潮的沙灘寂寞無聲,偶爾有當地的小孩子從沙灘上跑過去,像是小學生放學的樣子,我跟著他們的腳步向遠處看,看著他們消失于長尾船的另一邊。
天也漸黑了。提供晚餐的左右兩家酒店起了音樂,桌椅都擺在了沙難上,或是與沙灘緊鄰。許是巧合,我們在島上的兩晚,每次吃飯的地方都有節(jié)目的表演。也只有吃飯時,周圍是熱鬧的,從不斷飄來的言語之中,聽的出,大多都是中國人。沙灘上有幾處裝飾漂亮的燈與桌椅,是特意為某些預定位置的游客準備的,像極了童話中的場景。
而從遠處看的時候,燈光散落于短短的海岸線上,就像夜空中落下了一片星星。音樂也變的飄浮不定了,象我小時候從家走著去村內看電影,遠遠的,前面光與聲音仿佛是另一個空間之內,走近的時候,畫面清晰,聲音入耳,它才鮮活起來。
只有海水,一直沉默著,黑暗之中,聽不到任何聲響。
屋內沒有網絡,我坐在酒店的大廳內更新自己的行程信息,有與我一樣的游客也坐在那里,因為有網絡的關系,天涯相識的人,似乎再也不需要彼此間的言語。
夜深了,做massage的酒店人員已開始結束當天的工作,遠處似乎也安靜了,我走回酒店的時候,想著后天就要離開這里,想一想,離開家也三天了。
皮皮島
計劃一定要看日出的。可還是起床晚了。開了門,一抬眼,對面已是大大的太陽。周圍還很靜,工作人員已起來了,在撿海灘上的一些垃圾,在撐開屬于自己家酒店的遮陽傘、沙灘椅。至少我的心情是愉悅的,因為今天一天,我們不必再為轉乘而有所擔心,可以有一整天的時間,只在這里。
我背著相機。可是很多時候我放下了。除了拍女兒外,我更多的時間是躺在那里,而不是在調快門選角度的一系動作之后,只為了那百分之一秒。并不是我減退了對攝影的熱情,我是在這個時候,才慢慢的覺察到,或許,這才是居家旅行的意義,我一度向往的悠閑時光在這里可以有了準確的詮釋。
皮皮島是安靜的。它似是裹住了一團時光,化成一個水晶球放在那里。而我們就在水晶球里面,隨著光線變化而無彩斑斕。我們聽到的任何聲響反而因為島上的安靜而變的清脆悅耳。比如,潮聲、長尾船的馬達聲、工作人員的問候聲,雨聲。
有一刻我回房內拿東西,我穿過一排長尾船的時候,便有人向我招呼,問我出不出海,我只能遺憾的錯過了,島上的夢就像腳下的沙灘一樣柔軟,我還不愿遠離。
客房內有有服務員在打掃屋內衛(wèi)生。那大約是一名年長的泰國婦人。紫色的裙,赤裸的腳,她工作時,會有一種安靜的莊重之氣,我站在門口,不敢進去打擾,直到最后,她慢慢的攏起手,點燃一支熏香。煙氣也是靜止的,如島上的時光一樣慢慢洇染。
時間散布于變幻的光線之內,皮皮島的天也黑了。
晚上是選在酒店下屬的一個飯店。就在海灘之上,昨天接船的那個泰國姑娘不再是紫色長裙而是換了利索的衣服在門口招覽生意。后來,她又客串主持人去臺上做演出的報幕。如她的身份一樣,后來跳舞的、打泰拳的人都是店內的服務生。夜色闌珊,燈光旖旎之中,沙灘上擠了好多的當地的孩子。不去看膚色、語言,他們的表情與我們那孩子一模一樣。我不知道這兒的演出是不是很少,或是他們每次都對這樣的節(jié)目持有著許不退卻的熱情,仿佛是一個節(jié)日,他們樂不自禁,在沙灘上鬧成一團。
飯后沿著沙灘走回去的時候,孩子們在沙灘上追逐著嬉戲。天空的星光墜落在他們跑動的影子之上,那一刻,我看著星空,忽然發(fā)現(xiàn),或許是我的旅行過程太淺,但在我的眼內,至少這一刻,這里是快樂的天堂。
慢慢歸來。謝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
自由的心得14
最近閱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暢快,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參加工作時間不算長,經常會思考一些關于教育的問題,韓愈說的“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fā)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xiàn)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著。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復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么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反思幾年來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yǎng)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下一天一天長大,直到秋天收獲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學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yǎng)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并強壯起來。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強壯,孩子們不一定會你給什么就吸收什么,他們總是挑自己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yǎng),營養(yǎng)均衡,協(xié)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并不是基于課程本身的什么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jié),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qū)。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自由的心得15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書字里行間充滿著智慧,李希貴老師用最樸實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的、親歷的教育案例,展現(xiàn)了他的心路歷程,展示了他的鮮活理念,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規(guī)律。在書中,李老師緊緊抓住三條主線:一條線是教學線,主要寫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線是教育線,主要寫了作者的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線是管理線,主要寫作者從管理一所學校到管理一個縣的.教育,進而到管理一個市的教育。為了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了教師的幸福成長,為了學校的長足發(fā)展,為了打造教育強市等等,李老師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學習、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創(chuàng)新,他的成功應該源于他對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經成為習慣。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復雜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呢,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就讓孩子多一份希望。作為教師我們要把學生當成一個無知的不懂事的孩子對待。決不能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一個孩子。這樣對孩子不公平,我們要善待孩子的錯誤和缺點。把孩子們當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而反思我們的教育,為了所謂的提高學生成績,我們只顧眼前的利益,把學生大量的時間用在機械重復的練習上,課堂上大量的講解擠占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非常認真的在告訴學生真理,結果呢?老師的辛勤付出換來的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什么時候孩子們在我們的課堂上學會獨立思考了,什么時候孩子們能夠探尋屬于自己的答案了,我們的教育也就成功了。”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老師的任務不應該是告訴學生真理,而應該是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真理。
總之,《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書,讓我從中受到了很多啟發(f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本書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調,而在于我們心中的回響。”《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值得我們去品讀。
【自由的心得】相關文章:
自由享受與自由選擇--試析莊子自由與薩特自由的異同12-11
自由釋義:自由與利用自由的能力之辨12-10
自由02-06
自由12-09
對哲學自由與政治自由關系的辨析12-11
羅爾斯的自由觀:自由與平等結合12-13
自由的作文03-24
渴望自由02-17
實踐與自由12-11
我自由了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