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通用20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決定去燕鳴島去賞月。我們來到了公園門口,這時候,月亮若隱若現,我們一家人坐在草坪上,吃著食物,等著月亮出現。
終于,月亮總算出來了.那圓圓的月亮像一個黃金玉盤,鑲在滿天星斗之間,顯得格外皎潔,那圓圓的月亮里好像有幾只小玉兔在向我們招手呢,月色迷人,像一位文靜的少女亭亭玉立在天上,漂亮極了!
公園里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向公園涌來,他們手里都提著月餅尋找著位置觀看月亮.有的人已經找到了椅子,一邊吃著月餅,一邊賞月。小孩們則拿著玩具在一邊玩耍.燕鳴島的風很大,我就在一旁放起了風箏.突然,我的風箏斷線了,它向著月亮飛去,我猜想這只風箏要和嫦娥在月宮約會了!
月亮越來越大,越來越圓,它現在就像一個黃色的大肉餅,我們一家人在月亮之下,談論著過去,現在,將來我們真的不舍得離去,我一家人好幸福呀!中秋的月亮真美!我們明年還要來看月亮!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2
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家家的燈光都很亮,周圍的環境十分的暗,但到處都有人.歡笑聲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環境!
中秋節是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所以夜浩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那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歐陽詹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向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戶戶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齊,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溫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溫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游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許多游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此刻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
月餅也是團圓的象征.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見當時的月餅已經是具有必須意義的"餅"和"月"了.
中秋節的來歷也有人說是當時老百姓們為推翻元朝的暴虐統治把"殺靴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紙條放進月餅里互相傳遞!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們推翻了.也許我們此刻吃月餅是為了慶祝勝利的喜悅吧!也有人說中秋節是豐收的季節,是農民們體驗享受豐收的喜悅與高興吧!
中秋節是歡樂的,是團圓的象征,是充滿喜悅的象征,讓我們共同歡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吧!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3
今年的九月十四日――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所以,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小時候在農村,每逢中秋節,母親會在院子中間設一圓桌,上擺月餅、蘋果、核桃、大棗等“獻月亮”,給屋中諸神焚香膜拜完畢,然后才準許我們姊妹三人吃月餅。那時我的爺爺還在世,母親會挑選掉渣少、最圓的月餅(水晶餅)最大的蘋果交給爺爺吃,我們三個“饞貓”會將剩下的吃貨一搶而空,各自帶著“戰利品”找一有利地形狼吞虎咽起來,母親默默的將圓桌收回歸位,站在一邊樂滋滋的看著我們三個“消滅”吃貨。那時家里比較窮,中秋節的物品就這幾樣已經算很豐盛了,月餅就是水晶餅,雖然簡單的'不能再簡單,可是我回想起來還是會流口水。
時過境遷。我們姊妹三人已長大成人,分別已跳出農門,在離家不到100公里的城市工作。又到中秋節,雖說兒子無人帶,但研究到父親一人在家,給母親準備了一些物品催促其回家與父團圓。母親臨行前千叮萬囑必須把小孩管好,讓我們不要亂花錢,她回家隨便有點東西帶回家就行,愛子之心讓人心酸。父親因腰椎不好做了手術,賦閑在家,天氣變化感覺極為明顯,但電話問候時一向說“好著呢”,偶爾回家探望時也拒絕我們給他的零花錢。此刻我也為人父,想起自我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父母無私的愛伴著自我一向至今。我上初中時父親還在公路上上班,每一天5點鐘起床,給我做好飯后騎自行車就去上班。每一天是迎著朝陽去,伴著月色歸。雖然每月僅有30元工資,但會給我6元左右的零花錢,讓我想吃啥買點啥,生怕我餓了肚子。我上中專后,父親會足額給我生活費,還經常寫信鼓勵我好好學習,鍛煉好身體,缺錢就給他寫信(那時沒有手機,家里也沒有電話)。每臨節假日,他會提前買好多好吃的菜、肉,親自下廚給我做香噴噴的飯菜。收假之時,他不顧勞累,騎著自行車翻越溝坡16公里送我坐返校的火車……
又是一年中秋節,我和媳婦、兒子一塊在城里過中秋節,父母在家里肯定想起了兒女,而我們做兒女的是否會想起父母呢?想起來又讓人心酸。父母操勞一生養育我們成人、成家,我又為父母做了多少呢?作為家里的老大,我會作出榜樣,讓父母下半輩子過得開心、幸福!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4
不知有多少在此刻都是游子的身份,也不知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止境。
只身在外,總是身不由己;孤獨想念,卻又思緒難盡。總是想著多與家人聚會,可身為學子的我們此刻也只能是空對一輪明月。每一年算上去,與家人相聚的時刻屈指可數。做學子的我們尚且如此,任務后,成家后,那不是更力所能及。
有一個親戚前兩天打來電話,知道我國慶節預備回家,叫我到她那兒玩玩。總是以為見面時機多著呢的我突然想到,上次與她見面卻隔了整整一年。嘆流年似水,更嘆這似水流年中,我們成了匆匆過客,道一聲相逢卻相距甚遠。有些時分,我們走過,只因太匆忙,遺忘了應做的事情。而此刻,在這特殊的時辰,我們也該對著這中秋明月,從忙碌的世界中走出。
去年十一,我沒有回家,而中秋卻在此間劃過;今年十一,我計劃回家,而中秋已在今宵逝去。總是那么的不巧合,但也只能是無法。其實,我不太看重節日自身。節日,這一早已被釘在日歷某處的特殊日子,不隨團體的志愿而發作改動;節日,這一眾人歡慶的日子,只但是是營建一個非凡的氣氛,讓眾人覺得這一天非普通罷了。在這樣的日子里做應有的習俗,確實是在過節,自己過,與眾人一同過。
每一個節日都有其特殊的含義,如這中秋,求的是與家人聚會。月半中秋,團聚會圓。但這樣一個被釘在某處的'日子,卻難以都盡人意。遠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只身在外,只能孤身過節,此刻的心聲,也許是怨這日子怎出如今今宵,也許是怨這生活將家人分離……
其實,我們每一次與家人相聚的日子,其自身就非同普通,這自身就能夠算作一個節日,雖然過節的只要一家人。過了端午照樣能夠吃粽子,中秋事先異樣能夠吃月餅,由于有靈性的我們又何必只關注那一年中難得的,且又難今盡人意的日子。喜愛光陰似箭,每一天如過年普通渡過。
但,中秋終歸是中秋,看著他人聚會,自己難免有些孤獨、思念……孤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這時分有一個或一些人住進了你的心里,而卻又無法擺脫孤獨這一形態。我這是想家了嗎?也許是吧!空對一輪明月,總期望能在此中看見某些人的身影,但是,余輝之下,只要自己的影子伴已左右。
寫著寫著,中秋已過,但還是要將這份祝愿送給遠方的家人,以及與我同為游子的你,中秋節快樂!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5
今天是中秋節,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蛋黃、伍仁今天,我早早的起來,與媽媽一起上街上買月餅,大街小巷一賣滿了月餅、豆沙、棗蓉、紫薯……我的口水已流到嘴邊。咬上一口,各種口味的月餅五顏六色,真是形狀各異。禮盒中的月餅不僅可口,長得也很可愛。花紋壓得如鳳凰,翩翩起舞,自由飛翔。
家里忙忙碌碌了一天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高高興興地坐在陽臺上,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
一輪金黃的圓月已經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向地上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似的一般溫柔。天空中云很淡,風很輕,月光很美,這構成了一幅漂亮的畫。在深藍色的夜空里,月亮顯得更圓、更亮,更美了。
啊,這皎潔的.月亮引起了我的遐想,我忽然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又仿佛看到了嫦娥正懷抱一只全身雪白的玉兔,在明月里向我們招手……突然,我的耳邊回蕩起一首歌——《水調歌頭》,歌聲悠揚婉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留在這中秋節,浸在這中秋香。贈予詩一首:
秋夜已深,秋風襲人,家家戶戶,氣氛和諧,湊在桌旁,
賞景賞月,品嘗月餅,飲茶吃飯,笑臉相迎,美美過節。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6
又是一個中秋節,令人盼望的中秋節。在這一天,人們通常都要回到自己家,和家里人一同吃聚會飯。如今,人們餐桌上擺放的食物真是多種多樣,似乎和中秋節以前搭不上邊了,但我們只需細心點,就會發現一些傳統的中秋美食還是會出如今不少餐桌上,大家還是會舉家在窗前賞月——至少人們還沒有遺忘中秋節和它的習俗。
那么中秋節的來歷呢?有沒有人確切地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呢?也許大家會零系統碎地說出一些,也只是大約,似乎只要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這一輩知道了,我們還真不必須完全了解,這,是變。還有就是中秋的'氣氛,雖然人們都吃月餅、賞月,好不繁華,但總覺得這繁華中似乎少了點什么,一時刻又說不下去。
中秋節最重要的莫過于吃月餅了,這點大家都知道。那月餅都中秋節感想鈥斺敱溆氬槐有些什么餡呢?豆沙,椰蓉,你必須會笑著說:“過時了!”如今我們吃的大多是冰激凌、抹茶、榛果、巧克力等一些稀罕乖僻的口味,甚至鮑魚、海參的也屢見不鮮。走進商場的月餅區,我們會發現這些口味的月餅獨占最顯眼的中央,而那些最為傳統的只能不幸巴巴地躺在一旁,一點也不顯眼,假設不細心找,甚至還發現不了它呢!
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這月餅的包裝就更為樸素了!外盒就象鍍了層金一樣閃閃發亮,拆到外面,一個小月餅用一個小鐵盒裝著,底下還有“紅袍”襯著——有必要這樣“大費包裝”嗎?我估量一個包裝都比一盒月餅要貴!這難道和以前繁復的包裝比起來,不是一個大的變化嗎?如今,大少數買月餅的人都不是自己吃的,而是送給親戚冤家的,如此送來送去,家里的月餅不但吃不完,還有能夠堆積如山,這和以前又是一個變吧!
中秋節,有些變化是好的,用心的,比如放假,人們能夠跟家里人聚會,共享天倫之樂。但有些變化能否真的好呢,這值得我們深思!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7
兒時,中秋節印象最深的就是每當中秋之時,全家一起在院子里賞月,那時住的都是平房,旁邊有個小菜地,菜地邊上種了很多桂花樹,空氣中彌漫著桂花和青草的氣味。記得母親談的最多的就是那個古老的故事,月亮上有棵桂花樹……
然后工科出生的父親就來糾正母親的觀點,教育我到月亮上什么都沒有。所以兒時的記憶永遠是最美好的,每次中秋心中總有一份快樂和希望,希望明年的中秋早早到來!
長大以后,感覺過節的氣氛越來越少,還曾記得自己第一個不在家過的中秋節,就是剛讀高中之時,那時候家離學校相當遠,中秋又不在周末,所以當老師說了句回家團圓去吧,我只好獨自和住校的朋友一起去了食堂,其實那個時候的心情還是蠻難過的.。然后對中秋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完全可以忽視了,唯一的記憶就是大三那年我逃了兩天課提前回家過中秋的那個場景。只是感覺月餅越來越好吃,包裝越來越精美,過節的傳統卻在一天天淡化。
在國外每當中秋來臨的時候!“親情”二字對于異鄉的游子來說,在這中秋之夜,理解得就更為深刻了,思念家鄉,思念父母的那種感情真的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同時也讓我體驗到了祖國的溫暖,孔子學院和駐宋卡總領館總是把我們聚在一起聯歡一起吃飯!每年致辭中,孔院馬院長總要發表下一些感嘆,大致意思是國家對你們真好,這些月餅都是空運過來的,一定要學成回國!飯畢,就開始品嘗從北京運來的月餅(還是蠻高檔的),可以拼命吃管夠(其實每個人最多1塊),吃不完還能拿回去分給泰國朋友!有時候孔院也會邀請華人華僑,他們總是帶很多榴蓮,紅毛丹,山竹等水果這些都是多得吃不完的……現在回憶起來還是特別的溫馨和感動!
如今的我已經回國,只是還在工作的道路上比較迷茫,去年中秋是回國后第一次和家人一起過的,母親特別高興做了一桌子好菜,過節的氣氛仿佛又重新找回來了一樣!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8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中國傳統的中秋節,是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節日。每個人都見過月亮,但是中秋節的月亮不一樣,特別大又圓。這讓我想起杜甫的一段文字,“他知道今晚的露珠會是霜,家里的月光是多么明亮啊!"
下午,我和父母去商店買月餅。各種月餅讓我眼花繚亂。我們精心挑選了一些月餅,然后回家了。這時,一家人把早就準備好的美味放在了桌子上。全家人高興地坐在桌旁,一起吃團圓飯。這是多么甜蜜的事啊!
時間過得太快了,一眨眼就到了晚上。每年的這一天,我們一家人聚在窗前賞月,一邊吃著團圓月餅,一邊等待月亮的出現。漆黑的天空中,有一個淺淺的痕跡,是一個害羞的月亮女孩遮住臉,輕輕地走過來。我看到她慢慢地爬起來,爬過樹梢,爬過屋頂,最后爬上天空!
月亮又亮又銀,清澈純凈,月光如水,猶如給大地披上一層薄紗。透過窗戶,你可以看到月亮像銀盤一樣掛在天空。這美景讓我想起了這首詩,“時不我待,時不我待,時不我待,時不我待,時不我待,時不我待,時不我待,時不我待,時不我待,時不我待”。想必這首詩是在美麗的月光下寫的吧!
我們全家都陶醉其中。看到這一輪明月,不禁想起嫦娥奔月中的這個奇妙神話傳說:一個叫后羿的英雄娶了一個叫嫦娥的`姑娘,后羿從西王母那里得到了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保管。逢蒙聽說這件事后,就去偷了。如果他不能偷,他會傷害嫦娥。無奈之下,嫦娥吞下了長生不老藥,飛向了天空。嫦娥不忍離開后羿,留在了月亮上的廣寒宮。這個美麗的傳說一直流傳至今。
而這時的月兒就像是披著縹緲輕紗的少女,婀娜多姿,千姿百態!月亮也靜靜地灑到大地上,整個世界都沉浸在這柔美的月光中······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樣的詩情畫意;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樣的柔情似水;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樣的如水是鏡。
啊!中秋節你是團圓的味道,親切的味道,你又是幸福的味道,甜蜜的味道!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9
今天晚上很安靜。今天的月亮很亮。今天的人們非常興奮。今天的笑聲沒完沒了.今晚,在大人孩子不斷的歡笑與歡笑中,我們一家迎來了月亮沖破薄云薄霧的時刻——滿月。
那一刻,孩子們的.笑聲似乎增加了,大人的笑聲音量似乎也增加了。大人和我們的孩子又開了一會兒玩笑。奶奶站起來,把西瓜、香蕉等一些水果放在窗臺上,窗臺上放了一盤月餅,說他們要祭祀月亮。同時,我們都一起面對月亮,許下了自己的愿望。
過了一會兒,奶奶給我們講了中秋節的由來和吃月餅的習俗。奶奶說中秋節是因為嫦娥偷了仙丹飛上了天。后羿非常想念妻子,所以她過了中秋節,這是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節日。中秋節吃月餅是因為元朝起義時朱元璋用月餅傳遞消息。后來起義成功,朱元璋下令將月餅分發給普通百姓,讓所有官兵都可以與百姓同樂。這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
該吃月餅了!只見大家手里都拿著月餅吃。我咬了一口月餅,啊!很好吃,又脆又甜。青紅絲、芝麻、冰糖、葡萄干等美味食物在里面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今天的月餅很香,很甜,又脆又脆,因為做月餅的時候,我也自己努力幫大人做月餅,所以吃起來很香很甜。
吃完月餅,享受了一個月,該吃飯了。奶奶太熱情了!我做了一大桌子給我們吃,有紅燒魚,紅燒雞,糖醋里脊,還有很多涼菜,讓你眼花繚亂。大人們邊吃邊聊。我們的孩子不一樣!孩子不用和大人說話。“主要任務”是吃飯。在大人吃完之前,我們的孩子已經吃得滿嘴都是油,肚子都圓了!
這個中秋節真美!我期待著下一個中秋節的到來。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0
“中秋佳節快樂,笑語萬里”,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到中秋節,人們都會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吃團圓飯,吃月餅,晚上賞月。有些地方還有舞龍、鬧月等習俗。
中秋節那天早上,我們一家人開車回老家,路上車水馬龍,人山人海。商店前掛著紅燈籠,上面印著“慶祝中秋節”四個字。人們背著大包小包走在街上,臉上洋溢著節日的笑容。每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回家”。
回到家,桌上擺滿了爺爺奶奶的特產。肚子開始咆哮,口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于是一家人開始吃“團圓飯”。
吃完飯,爺爺從冰箱里拿出月餅,打開電視。我們邊吃月餅邊看中秋晚會。
后來爸爸建議我們全家去廣場看煙花。當我們到達那里時,許多人已經聚集在一起了。有的孩子拉著大人的手靠近,老人在后面開心的笑。工作人員點燃了一盒叫做滿天星的煙花,只看到“小導彈”在半空中“砰,砰”地直沖云霄,五顏六色的菊花出現在人們面前。當他們倒下時,星星看起來很好,象征著中秋節的團聚和幸福。
看著五顏六色的`煙花,不禁想起了駐守邊疆的邊防軍和指揮交通的警察叔叔們。他們此刻為了國家穩定,人民安寧,堅守工作崗位,無法與家人團聚。他們“為大家放棄一個小家庭”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又一個難忘的中秋節!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1
日子真是讓人一天天在長大,在工作中,每一天都不知不覺,或許過得充實、忙碌,或許過得無聊空閑,每次的節日的到來,便是告訴我們,前面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又來了一次,我們甚至在重復著同樣的節日,只是在同樣的日子當中,今時已不一樣往日了。
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很多,今日又是一年的中秋節了,在長沙這塊地方過了太多的“中秋節”,卻沒有記憶猶新的,也沒有難忘的,或許此刻的節日已經在生活中如同平常的日子的一樣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吧!
中秋節也是團圓節,今日和妹在街上走的時候,還看到很多的長輩們,老夫妻們大包小包的提著菜,各式各樣豐富的菜籃中都裝滿了,其中有位奶奶在接電話:你們到了哪里啦?對方說:火車站。哦,火車站,好的。兩夫妻興高采烈的笑著放快了腳步,走向了家的方向。讓旁人看了好生羨慕呀!或許這就是團圓吧。突然想想,爸爸媽媽是不是也在期待著我們回家了,即使覺得難得回去一次,但他們的'心靈永遠是充滿期望的,或許今年不能回,明年就能回了,再或許以后,會回來的。每位爸爸媽媽都在等待著這天的到來,可是時間的不留神,就過去了,我們都在長大變成熟,或許日子就好過了,可是另一方面,爸爸媽媽都老了,不像以前那樣。辛苦了一輩子的父母,卻只能在年邁的時候,才能感受那么一點點欣慰,因為我們會回來陪他們,讓他們過好日子的。
其實也蠻想爸爸媽媽的,若是沒有那么多的想法,說不定,我就回去了,或許爸媽不會準備什么,但只要能緊緊陪陪他們,看看他們,比什么都值得的。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2
中秋節是一家人大團圓的日子。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戶戶把瓜果、月餅等食物,擺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賞月一面吃月餅,正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是多么完美的圖景。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征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完美愿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于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之后,朱元璋最終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后滿清人入主中國,可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征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記得小時候,每到中秋都要趕上收玉米,全家人一邊賞月,一邊包玉米皮,然后聽著爸爸媽媽講他們沒吃沒喝的年代,是怎樣熬過來的。讓我們體會到了爸爸媽媽他們那個年代多么的不容易,然后下定決心,好好學習,爭取考出去,拿到鐵飯碗。隨著時間的流逝,自我也為人母了,但我還是懷念小時候的中秋節,所以每年的中秋節,我都要在陽臺上放一小桌子,擺上月餅,幾樣水果,一家三口圍坐桌旁,邊賞月,邊對孩子講一些他能聽懂的事。我家孩子小的時候我會給她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大一些了,我就開始讓他把一個月,月亮變化的樣貌畫下來,再大了一些,我就讓他講講關于月亮的事,再大一些了,話題就多了起來……我明白用不了多少年,孩子也要飛出去了,到時候一家人在一起過中秋的日子,就越來越少了。所以抓住此刻每一年的中秋,一家人要以最高興的方式度過。祝大家中秋節歡樂!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3
懷著無比輕快的心情,我們終于迎來了上中學以來的第一個中秋佳節。
中秋節,也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盡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所以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游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中秋節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設宴賞月也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瞧,又一個中秋節來到了。涼風中,我仿佛聞到了月餅甜甜的香味。看到了月亮,感受到了秋風,仿佛感受到了慈母般的溫暖。秋,是多么的'迷人啊!風里摻雜著涼爽,便意味著,現在,已是深秋了。
人們常說“月到中秋分外明”,十五的夜晚,月亮徐徐地穿過一縷縷輕煙似的白云,向上升著、升著,升得高高的,放射出淡淡的銀光,在月亮的四周全是云霧,過了一會兒又慢慢分散開去,慢慢地露出了皎潔的月亮,天空上眾星拱月,好似一顆顆小珍珠圍著那個大銀盤,那些小珍珠又像千萬只眼睛,一閃一閃,看著我們。真美啊!
直到今天,每年八月十五日的晚上,當一輪圓月掛在蔚藍的夜空,人們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心中總會充滿希望。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4
中秋月圓,團團圓圓是這個節日既然而來的意義,所謂月圓,大概也就是親人之前的團圓相聚,或許對于身處他方,隔離自家地方幾百千米或者跨國跨區的人兒來說,似乎只能憧憬,只能心中感慨萬千。
大概此時此刻在這個平臺寫下萬分感慨的話語心中訴說身邊人可能永遠都不會看得到,也罷,成長了,一年又一年的節日,一年又一年的隔離也不是一時一日才拼合而成的了。
有時候總感覺自己在大半人生拼命工作賺錢,遠離家中離多聚少,得來的卻是一成不變的生活,是為何?總以為自己努力了拼搏了,得到的只是滿滿負能量。更是每年相聚的佳節里,想和自己身邊的人,親人相聚,共同感受氣氛,然而卻是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自己沒賺到錢,自己沒有做到父母所期待,自己沒有開開心心健健康康過好自己生活,不想他們擔心,更不想讓他們覺得自己還像不成熟的.孩子一樣,需要他們哄著。
大概這就是成長中每個人都要走的吧,不知道為何,今年的中秋比以往所想的要多一點,可能是因為在外已經兩年了,看多了一些人也經歷多了一些事情,從稚嫩的小女孩開始慢慢成長,不再什么都不懂,不再沒心沒肺,開始覺得原來家的港灣家的溫馨溫暖真的到了一定的年齡,真的到了一定的時間,會開始想念,開始覺得來之不易,開始憧憬,更開始害怕長大,怕離開他們。有時候心情真的不能用一言一語就能表達清楚的。
雖然如此,在這個月圓的中秋,還是會讓自己堅強起來,總會相信有天,實在自己熬不住扛不下去了,回到家里,還是能夠一如既往的幸福。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5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與時令瓜果是中秋節令食品,是秋收的果實,也是民間享受節日親情的又一重要物象。每逢中秋,人們以家庭團聚的形式,分享這些象征勞動成果的美食。
明清以來民間社會中秋節饋送月餅習俗流行,人們在相互饋送月餅等節物的過程中,融洽了親友、鄰里等家族關系與社會關系。當代社會,傳統中秋節俗中保存最完整的是饋送月餅的節俗,月餅成為中秋節的象征,有的地方將中秋節稱為“月餅節”。舊時月餅多為百姓自家手工制作,后來在城市出現了專業作坊,月餅的制作專業化。商家巧妙地利用節日的賣點,生產各式各樣的月餅,推銷給千萬家庭。
月餅的'商業化給人們的節日生活提供了便利,商家與媒體聯手的宣傳也在相當程度上營造了現代中秋節日的氣氛,對于傳統節日來說,這種周期性的宣傳活動是有益的。但是,節日的商業化過程不應該犧牲節日本身具有的多重文化內涵,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應該協調。傳統節日的價值在于它能凝聚民族、國家、社會的人心,它不能用純粹的商業利益來衡量。我們應該將月餅放在中秋節俗文化環境中,讓它充當精神的載體,而不是僅為了滿足口腹之欲,盡管品嘗月餅的美味也同樣是重要的節俗活動。中秋之夜,人們無論是在相守一處還是遠隔千里,都可以在同一時節、同一月光的沐浴下,共享象征團圓的月餅,品嘗新收獲的瓜果,分享親情與友情。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人們對物質享受的需要,已經不在最緊要考慮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其實這也是我們傳統中一向具有的,只是近年被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而現在,節日中的真情與意義正在民眾生活中回歸。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6
團圓慶賀是中秋節俗的主旨。天上圓月,人間團圓,圓滿是人們希冀的生活目標,團圓是中國人特別追求的一種人倫境界。春節、元宵等節日都有不少節物表達著團圓的意象。中秋在歲時節日中尤重團圓,古代就稱它為“團圓節”。
人月兩團圓的意境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一種生活中的理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能真正地實現這一理想,但中國人都懷有這樣一種心情,這種心情就通過節日習俗來表達。圓潤的中秋明月,就給國人一種精神提示,以天上的圓月來促進人事的'團圓。古代中國有不少征夫、商賈、官員、文人因為職責或生計,遠離故土,中秋夜的圓月喚起人們對團圓的向往,對親人的思念,“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當代社會,中國的人口處于大流動大遷移的狀態,成千上萬人離開熟悉的故鄉前往陌生的異地,人們對故鄉的依戀,可以從前幾年流行的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中體味。因此說中秋節團圓習俗,以及利用這一節俗表達一種思念的情緒,緩釋游子的鄉愁,這在當代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生活服務價值。在中秋的手機短信微信中,說得最多的就是團圓,有情人的私語:“玉兔,嫦娥,桂樹;美白,漂亮,芳馥。明月,清風,十五;相思,團圓,遙祝”;有對親人的祝福:“一年中秋又來到,遠在他鄉的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祝家中的親人們永遠幸福安康”;由家事想到國事,“月圓家圓人圓團團圓圓,國和家和人和和氣滿堂。華夏九州同祝福,中秋兩岸盼團圓。”當然更多的人能夠面對面地享受到團圓的快樂,他們利用中秋節日彌補平時因工作對家人在情感上的欠缺,歡笑團圓:“月兒圓,人團圓,舉杯仰天遙祝:月圓人圓花好,事順業順家興。”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7
兒時,中秋節印象最深的就是每當中秋之時,全家一起在院子里賞月,那時住的都是平房,旁邊有個小菜地,菜地邊上種了很多桂花樹,空氣中彌漫著桂花和青草的氣味。記得母親談的最多的就是那個古老的故事,月亮上有棵桂花樹……,然后工科出生的父親就來糾正母親的觀點,教育我到月亮上什么都沒有。所以兒時的記憶永遠是最美好的.,每次中秋心中總有一份快樂和希望,希望明年的中秋早早到來!
長大以后,感覺過節的氣氛越來越少,還曾記得自己第一個不在家過的中秋節,就是剛讀高中之時,那時候家離學校相當遠,中秋又不在周末,所以當老師說了句回家團圓去吧,我只好獨自和住校的朋友一起去了食堂,其實那個時候的心情還是蠻難過的。然后對中秋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完全可以忽視了,唯一的記憶就是大3那年我逃了2天課提前回家過中秋的那個場景。只是感覺月餅越來越好吃,包裝越來越精美,過節的傳統卻在一天天淡化。
在國外每當中秋來臨的時候!“親情”二字對于異鄉的游子來說,在這中秋之夜,理解得就更為深刻了,思念家鄉,思念父母的那種感情真的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同時也讓我體驗到了祖國的溫暖,孔子學院和駐宋卡總領館總是把我們聚在一起聯歡一起吃飯!每年致辭中,孔院馬院長總要發表下一些感嘆,大致意思是國家對你們真好,這些月餅都是空運過來的,一定要學成回國!飯畢,就開始品嘗從北京運來的月餅(還是蠻高檔的),可以拼命吃管夠(其實每個人最多1塊),吃不完還能拿回去分給泰國朋友!有時候孔院也會邀請華人華僑,他們總是帶很多榴蓮,紅毛丹,山竹等水果這些都是多得吃不完的……!現在回憶起來還是特別的溫馨和感動!
如今的我已經回國,只是還在工作的道路上比較迷茫,去年中秋是回國后第一次和家人一起過的,母親特別高興做了一桌子好菜,過節的氣氛仿佛又重新找回來了一樣!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8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來臨。中秋,是小孩期盼已久的月餅節,更是游子歸家團圓的喜悅時刻。但隨著人們生活、工作節奏加快,通訊手段的豐富,回家團圓正在成為很多人的奢望。因此,有人感慨,中秋節沒了味道。“每逢佳節倍思親”在筆者看來,作為中華民族最樸素的情感表達和凝聚力的來源,回家團圓才是的節日禮物。
中秋節,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認為是賞月團圓的節日,其歷史源遠流長,中秋節的記載最早出現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到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一大傳統節日。團圓,是中秋亙古不變的主題,因此,上千年來中秋在華夏文明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日本、韓國、越南等亞洲國家皆有與中秋相似的節日。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度過了2018年四分之三的時間。不禁要問,這四分之三的時間中,我們與親人共處的時間占據多大比例?相信很多人無法給出讓自己滿意的答案。據《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7》數據,2016年我國流動人口規模為2.45億人。《報告》稱,在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遷移仍將是我國人口發展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現象。這意味著,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面臨節日團圓的問題。
不可否認,如今的許多年輕人常因為工作忙、時間緊、距離遠等原因,無法陪伴在父母身邊,在中秋節回家團圓更成為奢望。筆者看來,年輕人要學會管理時間、提高效率,每逢中秋、春節等傳統佳節時,將更多時間花費在家庭、親人上。要意識到,當我們工作后,父母正在迅速老去,不要把陪伴父母的計劃一推再推,給自己留下遺憾。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一個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對于國家至關重要。因此,從用人單位到國家相關部門,都應充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給予勞動者更多人文關懷,通過建立完善輪休、帶薪年假等假期制度,為家庭團圓創造更多機會。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9
中秋節前,一家網站發起一項“中秋過節回家嗎”的調查顯示,選擇回家的占45.5% ,不回家的占54.5% 。接受調查者過半是20至25歲的青年人。對于那些因工作、學習不能與家人團聚的人們,請把更多的時間留給思念吧。
中國當前正經歷著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現有流動人口超過2億。人口流動越頻繁,越需要情感紐帶將人們凝聚起來。在這個流動的時代,很多年輕人在異鄉打拼而不能守在年老的父母身邊,也有很多外出務工的父母將兒女留在家鄉。中秋節,就成為一個流動時代的情感樞紐。因為中秋節,很多人將聽從親情的呼喚,而盡可能踏上回家團圓的旅程。
親情是所有社會關系的基礎和起點。在現代社會中,親情也是人與人彼此之間互相信任和關切的一種過程。于是可以理解,為什么這幾天走親訪友會令交通擁堵陡然加劇,為什么都說“月餅不實在”卻依然賣得紅紅火火,為什么每個人都會發幾條手機祝福短信。
“流動時代”的中秋節也在考驗公共政策是否“貼身”,是否為中秋節的感情傳遞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每一個中秋佳節里,家庭團聚的路徑,其實也是這個社會良性治理的路徑。我們的公共服務機構應該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需求,令每一個以溫暖為歸宿的人也溫暖在路上。公共政策應該順應時代的變化,適應人口大規模流動的現實,既要加快有關基礎設施的建設,突破硬件瓶頸,更要提升社會管理與服務的水平,加強應急處理的能力。
這幾天,許多大中型城市的交通擁堵都愈加不堪。假期中,又有無數的人乘坐各種交通工具踏上返鄉之旅,無論是鐵路還是公路,又在承受著空前的出行壓力。但愿有關部門的應急預案能發揮作用,別讓人們在擁堵中度過中秋節。
這是一個人口流動空前頻繁時代的中秋節。這樣的中秋節別有一番滋味。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20
兒時,中秋節印象最深的就是每當中秋之時,全家一起在院子里賞月,那時住的都是平房,旁邊有個小菜地,菜地邊上種了很多桂花樹,空氣中彌漫著桂花和青草的氣味。記得母親談的最多的就是那個古老的故事,月亮上有棵桂花樹……,然后工科出生的父親就來糾正母親的觀點,教育我到月亮上什么都沒有。所以兒時的記憶永遠是最美好的,每次中秋心中總有一份快樂和希望,希望明年的中秋早早到來!
長大以后,感覺過節的氣氛越來越少,還曾記得自己第一個不在家過的中秋節,就是剛讀高中之時,那時候家離學
校相當遠,中秋又不在周末,所以當老師說了句回家團圓去吧,我只好獨自和住校的朋友一起去了食堂,其實那個時候的心情還是蠻難過的。然后對中秋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完全可以忽視了,唯一的記憶就是大3那年我逃了2天課提前回家過中秋的那個場景。只是感覺月餅越來越好吃,包裝越來越精美,過節的傳統卻在一天天淡化。
在國外每當中秋來臨的時候!“親情”二字對于異鄉的游子來說,在這中秋之夜,理解得就更為深刻了,思念家鄉,思念父母的那種感情真的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同時也讓我體驗到了祖國的溫暖,孔子學院和駐宋卡總領館總是把我們聚在一起聯歡一起吃飯!每年致辭中,孔院馬院長總要發表下一些感嘆,大致意思是國家對你們真好,這些月餅都是空運過來的,一定要學成回國!飯畢,就開始品嘗從北京運來的月餅(還是蠻高檔的),可以拼命吃管夠(其實每個人最多1塊),吃不完還能拿回去分給泰國朋友!有時候孔院也會邀請華人華僑,他們總是帶很多榴蓮,紅毛丹,山竹等水果這些都是多得吃不完的……!現在回憶起來還是特別的溫馨和感動!
如今的我已經回國,只是還在工作的道路上比較迷茫,去年中秋是回國后第一次和家人一起過的,母親特別高興做了一桌子好菜,過節的氣氛仿佛又重新找回來了一樣!
【共度中秋節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與您共度的時光01-12
共度好時光06-10
共度好時光02-17
共度中秋作文04-09
共度教師節中秋節文案(精選105句)08-24
共度美好作文04-07
與家人共度端午作文10-29
共度好時光作文04-01
優秀共度好時光作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