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通用5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職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職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篇1
一、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中職學校一般以教授技術為主,雖然現在對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加深,在教學計劃中開設了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大部分中職學校組建了心理咨詢室,并派專兼職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但是目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專業水平不高,教學方式單一,心理教育的效果不是很明顯,因此需要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進行創新。
二、同伴教育概述
所謂同伴教育,是將年齡相近,性別、背景相同,有共同經歷的人聚集起來,讓他們可以進行信息、觀念以及技能的共享,以此來實現教育目的。同伴教育一般被廣泛應用于戒毒癮、網癮,預防艾滋病和犯罪等方面。
使用同伴教育方法對中職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符合中職生的心理特征,能夠降低中學生的抵觸情緒與防備心理,更容易打開其心扉;且同伴教育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因此更容易在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開展。
三、同伴教育在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1.開展同伴教育的團體活動
同伴教育離不開團體活動,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團體活動為實現的載體。
例如,宣傳預防犯罪和艾滋病知識時,學校就可以通過開展座談會、討論會的方式進行同伴教育。利用中職生有共同的心理特征、思想方式、行為特征等特點,對其進行同伴教育,可以解決學生內心的困惑,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犯罪的認識以及對艾滋病的了解程度,這樣做不僅可以節約教育資源,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班級歸屬感,從而提升班級的凝聚力,增進學生間的'團結友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2.充分利用班干部的領導力
作為班級內的核心成員——班干部,在實施同伴教育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班干部是學生支持、信任的對象,具有榜樣的作用,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班級同學,因此要充分利用班級干部的領導能力,發揮他們在班級中的核心領導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其他同學。而且班干部作為同齡人,對其他學生的心理狀態有較深的了解,有利于更好地推進同伴教育。
例如:15~18歲之間的中職生更容易沉迷于網絡游戲,其中意志力不強的人會逐漸發展成網癮少年。這類學生身邊需要有優秀的學生對其進行引導,讓這些網癮少年可以通過了解優秀班干部的學習生活習慣、為人處世方法,進而對自己的生活狀態進行反思,主動向班干部學習、看齊。同齡人之間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比較心理,與優秀的人在一起,將會通過與對方的比較,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改正自己的缺點,成就更好的自己。
3.設置心理委員
在班級里設置心理委員有利于對中職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心理健康教師不可能時時刻刻與同學生活在一起,只能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委員身處廣大學生之間,更方便對其他學生的心理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其他中職生講解相關知識,有利于增強中職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接受程度。而且心理委員也可以將其他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準確反饋給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方便老師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將同伴教育更好地應用于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同伴教育因其獨特的教育方式被廣泛應用于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它能使教師有效地掌握中職生的心理狀態和出現的心理問題,為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讓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可能。運用這一方式,可讓中職生在同齡人中有一種心理上的歸屬感,有利于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發展。
中職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篇2
中職學生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群體,更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群體。他們大多數智力正常,身體發育也很正常,就是在學習上表現出一種緊張、恐懼和抵觸心理;與人交往,力圖以成人自居、過分地使用防御手段;平時生活,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遲到、早退、隨意逃課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著他們當下的學習和生活,也會影響他們在未來社會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在傳授給中職生文化知識的同時如何讓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是職業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的教師,具備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經驗顯得尤為必要。如何幫助中職生擁有陽光的心靈世界,現就教師個體行為談以下幾點認識:
一、完善教師內心世界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瀾先生在《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的序言提出:“我們研究的重點不是放在‘育人’這一通常被人關注的教師研究的熱門的主題上,而是要放在教師如何‘育己’這一被人忽視、然而卻是對教育質量、教師的生命質量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問題上。因為我們堅信,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的精神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解放。總之,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而且,只有當教育者自覺地完善自己時,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完善和發展。”因此要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求我們教師本身要有健康的心理。
二、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中職生從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突然走進職業學校后,看到自己不少的伙伴進了普通高中,他們的內心因為現實的落差而變得敏感。他們剛入校時,一旦遇到自己不順眼或是不情愿的人或事,就會想到:我僅僅是學習成績差一點,你就把我低看了一眼,一句話不投機,就會產生語言攻擊甚至肢體沖突。這個時候,教師的教育態度和方式顯得很重要,它直接會對師生關系和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很大影響。我們說一個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成績不能代表一切。所以教師應該正確、全面、客觀地認識學生,以新型的“學生觀”審視學生,特別是那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在教育的整個過程中,教師都應該走進學生內心世界,分析原因,就事論事,不偏聽偏信,不想當然,采取正確的教育態度,積極因材施教,把他們的思想引向健康的軌道。久而久之,必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社會態度、社會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讓班集體充滿正能量
1.塑造班級靈魂,構筑班級主心骨。班集體是學生生活的主要環境。一個奮進的班集體,對學生的正常成長具有積極的影響力;當然,一個奮進的`班集體,離不開班干部群體的作用。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潛能,選拔個性品質優秀的學生作為班干部,正確導向,大膽放手,創造機會與氛圍,讓他們自主管理班級,有條理地開展工作,使他們樂于發揮班級主心骨的作用。以主心骨為輻射,逐漸塑造學生崇尚科學、善于合作、勇于開拓、不斷進取,既寬容又獨立并具有責任感的現代人格,形成“我以我班而自豪”“不給同學抹黑臉”的班級正能量。教師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失時機地為學生講解和傳授心理健康知識,提高他們對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學得一些心理發展的規律和自我調控的方法,提高心理剖析和行為調控能力。
2.讓學生在良性的班級環境中成長。具體形式為:在班集體內開展多種活動→學生參與活動力爭為集體做貢獻→獲得集體的認可和贊美→滿足精神需要→產生激勵力量→為集體做出更大貢獻。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為不同類型的學生創造合適的機遇,為學生提供發現自己、鍛煉自己、發展自己的機會,通過活動中學生的表現引導、鼓勵他們向上、向善。
四、嘗試運用沉默術
中職生畢竟是渴望成年而尚未成年的一個群體,有時候,他們所犯的錯誤并非不可饒恕,而是一些雞毛蒜皮之類的事,甚至可能有點幼稚。譬如,走在樓道上,一位素不相識的學生看他的眼神不合他意他就與人爭執,因為好奇隨便給異性同學寫了一張紙條,同學水杯里的水不小心濺濕了他的衣服,未經允許用了一下他的橡皮,等等。但是偏偏就是這些小事往往會引發打架斗毆。這種情況下,教師聲色俱嚴厲地訓誡和滔滔不絕地說教,效果不一定明顯,此時,不妨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好方法——沉默去應對,或許會收到的效果。因為沉默體現的是一種寬容,創造的是一個改變的機會,對學生而言它又是一種心靈的解救。因為教師的沉默,可引起學生心靈的觸動,使他在思想深處對發生在自己身上、事后想起來不值一提的事進行思考,蕩滌、凈化自己的心靈。沉默,會給學生帶去自由翱翔的勇氣和構筑健全心靈的可能。
“精神使心理更快慰,精神使靈魂更堅強。”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必將是喜人的,但它是一項細水長流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具體實踐中用耐心、細心和恒心去維系,更考量著職教工作者對職業教育的一份責任心。
中職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篇3
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表明,自我概念積極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自我概念對心理健康有預測作用。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應構建個人—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教育網絡,樹立實踐光榮的文化氛圍,完善實驗實習條件,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專業實踐、社會實踐以及在各種校園文化活動中加強交流與溝通,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在實踐中了解自我,提高自信心,以培養學生積極的自我概念,從而達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綜合素質的目的。
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中職生積極自我概念的培養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園精神氛圍對學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對學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和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1.創建和諧班集體
大多數中職生是中考的失敗者,與同齡的高中學生相比,具有潛在的自卑心理。同時,多數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較差,從而加重了他們的自卑情結。而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是中職生情感的家園。班主任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班集體充滿和諧與愛心,建立真誠友好的人際關系,使全體同學攜手共進,使每個成員都能充滿信心地自我發展。
2.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的實踐機會
積極自我概念的形成離不開社會實踐。學校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校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鼓勵學生在活動中自定目標,合作完成,從而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自我價值感。同時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多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判斷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擺正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端正生活態度,制訂學習和生活目標,既不妄自尊大,也不自暴自棄。
3.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
學校應高度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學校要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體育、藝術和文化娛樂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加強校報、校刊、校內廣播電視等設施的建設及對各種研討會、報告會、講座的管理,不給錯誤觀點和言論提供傳播渠道,堅決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對中職生的侵蝕和影響。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在友好的交際和合作中建立和睦、融洽的人際關系,培養健全人格。
二、根據不同影響因素的特點,增強自我概念培養和心理健康輔導的針對性
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家長以及全社會應該積極關注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根據性別、年級等因素,結合中職生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調適能力,著力培養身心健康、有一技之長的合格勞動者。
1.根據性別特點,對女生開展專題心理健康輔導
與男生相比,女生心理比較脆弱。女生又大多選擇文科類專業,而文科類專業的就業形勢嚴峻,這直接影響到女生的心理體驗,使女生更容易出現抑郁、恐怖等心理癥狀。因此,學校對女生的教育應更為細致周到,可以采取講座、輔導等形式對女生進行心理專題教育,教給她們生理衛生方面的基本知識,幫助她們學會保護自己,使她們清楚男女的生理差異和心理差異,明白男女智力雖互有特點,但總體發展沒有高低之分,幫助女生樹立自尊、自強和自信心。
2.針對不同年級,實行分層教育
對一年級新生來說,學校主要是開展適應性教育。環境的改變、集體的重組對新生來說是人生道路上的新起點,可能還是轉折點,也是教育的關鍵時期。學校應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幫助新生熟悉學校環境、了解職業教育的特征,盡快適應新環境。對二年級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應側重于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二年級學生心理波動較小,這時應傳授學生人際交往的.技能,幫助學生克服交往障礙,教育學生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華,樹立正確的幸福觀;積極開展青春期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處理男女同學之間的友誼。學校可以開設一些心理健康類的課程,如女性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創造力培養等,供有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側重心理發展教育,激發其內在活力。對三年級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可以側重于職業角色教育。三年級學生面臨著即將步入社會的心理調適和心理危機,異常激烈的就業競爭會使大多數畢業生感到焦慮。相關研究結果也表明,三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二年級學生。學校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擇業觀,教育學生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擺正自己的位置,調整好自己的期望值,使學生樹立扎根一線建功立業的思想,找適合自己發展的崗位,腳踏實地追求自我價值的發揮;消除不健康的擇業心態,增強他們承受挫折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3.幫助農村以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實現助困與育人相結合
家庭經濟條件對學生的心理影響較大。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農村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鎮學生,尤其是農村中的非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令人擔憂。對于中等職業學校來說,一要嚴格執行國家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按時足額發放資助金;二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事業收入的5%用于減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費、補助生活費等;三要積極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尤其是農村的非獨生子女家庭學生提供勤工儉學崗位,聯系實習、就業單位,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四要在貧困生中開展“受助者助人”、“愛心傳遞”等活動,號召他們關注自己周圍的困難對象,讓他們通過公益活動為社會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五要注意選拔貧困生的優秀代表,抓典型,樹榜樣,設立貧困學生獎勵項目,表彰勤工助學先進個人;六要營造“貧寒中成長起來的優秀學生更光榮”的氛圍,組織各類貧困生學生社團、成立特困生協會,可以讓貧困生找到自己的群體,找到一種歸屬感,在這個群體里大家是站在相同的起點,相互之間不會有歧視和被歧視的嫌疑,還可以相互鼓勵、相互扶持。
4.更新教育觀念,改革評價機制,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給予更多關懷
學校應將差生的轉化工作列入教師的考評細則。樹立“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評價,既要橫向比較,更要縱向比較,對差生應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正面評價。教師的態度和評價對學生影響較大。中職生的學習成績普遍不是很好,教師應拋棄應試教育中主要以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觀念,設法發掘他們的長處,并給他們以施展才能的機會,特別是在開展非學業競爭性比賽時,要盡力幫助學生獲得成功,建立自信,使他們看到自己并不是一無是處,感受到教師和同學對他們的肯定和認可,看到自己的希望。同時教師要以此為突破口,培養他們的進取精神,鼓勵他們向學業方向轉變。
三、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客觀評價自己,通過讓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1.樹立科學的審美觀,正確認識成長過程中的生理特點
生理自我是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外貌、技能等方面的自我評價。中學階段是個體生理發展的高峰期。生理的迅速發展與心理發展的滯后這對矛盾使一些學生過分地關注自己在外貌、體形等方面的變化。一些生理發育的正常現象,如體形變化較大、發育稍早或稍晚等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心理焦慮。因此,作為家長,要細心關心青少年的變化,多和孩子交流,和他們一起分享成長的經驗,打消他們的顧慮,減輕他們的憂慮。作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一方面要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向學生傳播科學的生理衛生知識,讓他們了解個體生理發展的過程及其特點;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學會欣賞美,更懂得創造美,從而幫助學生積極、正確地評價自己。作為學生,不要盲目地追求外在美,應該注重內在素質的培養,追求內在美。
2.積極反饋,增加學生成功體驗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能力上的差異,要多給學生一些正面評價,使每個學生均能獲得符合其能力的成功經驗,經歷成功無疑是培養積極自我概念最有力的催化劑。在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下,學習成績仍然是衡量一個學生的重要指標。取得好的成績,不僅會給他們帶來愉快、興奮等積極情緒體驗,而且能得到家長和教師的贊揚、同學的認可,這些積極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正確歸因,培養優勢,合理預設期望值
合理制訂目標使個體通過主觀努力達到成功,能夠增加成功體驗的強度和頻度,促進自我概念的提升。教師要利用自我調控的心理機制,安排學生做難度適宜的作業,在此基礎上逐漸增加問題的難度,并利用青少年爭強好勝的特點,不斷鼓勵他們向自我挑戰,使他們在努力的過程中逐步積累經驗,挖掘潛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強自信心,促使積極自我概念由點發展到面,從而改變內心消極的自我畫像。作為學生,要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要允許自己犯錯,更要學會從錯誤、失敗中獲得成長的力量。不能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要看到自己的閃光點,懂得如何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彌補不足。
4.家長應為中職生形成積極自我概念和健康心理提供有力支持
家長的教育方式、管理方法對孩子的家庭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影響較大。因此,作為家長,要更多地關心、照顧成長中的青少年,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感受和體驗他們的內心世界。在平時的生活中,應積極地給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盡量滿足孩子的各種合理需求。同時,家長還要有良好的自制力,對孩子身上的缺點與不足,少一些埋怨、懲罰和責罵;多與孩子進行思想和情感方面的交流,增強孩子作為家庭一員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促使其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和健全的心理。
總之,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貫穿于學習和生活的始終,融合社會、學校、個人和家庭等多個方面的力量,形成以個人教育為基礎,以學校教育為主導,以家庭教育為補充,以社會教育為強化的系統模式,全力配合,通力合作,使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中職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篇4
一、體驗式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優勢
體驗式教學法是一種根據既定教學目標創設出和教學內容相關的具體場景,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共鳴,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心理各方面全面發展。
1.符合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當前社會競爭的加劇,中職生處在一個尷尬的局面,論學歷不夠高,論手藝可能比不上社會的人群,這讓不少中職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種心理困擾和障礙,影響他們的健康發展。在傳統教育工作中,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水平上,而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涵。近年來,通過探索,體驗式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起到了十分顯著的成就。體驗式教學是一種符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通過組織活動,成為一堂課程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參與進來,而不是單純的說教。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交流分享,讓學生心靈能健康成長,在今后進入社會中,更能有適應的能力。這也符合教育部大綱規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科學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目的。學生親自參與心理健康課堂活動,通過親身經歷去感受、關注、參與、領悟有關心理問題,體驗中進行內省,并實現自我認知、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
2.符合學生心理發展趨勢
體驗式教學重在強調從學生心理發展特點來組織課程安排,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能更加有效地完成心理教學課程,符合學生心理發展趨勢。體驗式教學是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創造各種心理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親歷和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我體驗,充分感知、感受、感悟蘊藏于教學活動中的各種人和事,感受心理變化,進而獲得健康知識,提高適應社會能力,與人更加友好相處,增強抗挫能力,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完善自身性格缺陷。
二、體驗式教學在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應用
1.創設情境體驗,讓學生親身感受
教師根據學生心理健康特點,依據體驗式教學的內涵和特點,在課堂上創造相應的活動,活動的設置重點突出科學性和實踐性,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多姿多彩、逼真生動、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情境,不但使學生學到知識,提升抗挫能力,而且成為學生獲得豐富情感體驗的平臺。比如,在實際操作中,講解在心理壓力大的時候舒緩壓力的方法,就可以創設情境,在音樂的伴奏下,師生一起體驗,讓學生慢慢閉上眼睛,教師一邊喊著節拍,一邊體驗這種情緒的調控,學生在享受音樂的同時放松了自己的肢體,調節了自己的情緒。又比如,在講解中職生遇到難處或者生活挫折的時候,教師進行實地的表演,訴說內心的苦悶和煩惱,要求學生提出一些好的建議,教師再進行總結,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創設和課堂內容相關的情境,學生在情境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中職生抗挫能力,促進心理健康調節,并且學生在這種情境之下,能發表自己的看法,觸動學生的情感之弦,引起學生的情感感染和情感共鳴,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體驗過程中,中職生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它解決的不僅是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在親身經歷中真正實現了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內化和認同,在今后自己遇見同樣情況的時候,這些學過的課程會不自覺地規范自身行為。
創設情境的時候切忌千篇一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課堂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能夠把課堂氣氛烘托出來,讓中職生如身臨其境地體會教學內容,調適自己的心理。
2.角色換位體驗,讓學生換位思考
一門高效的心理健康課程,教師能夠帶動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能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況。角色換位體驗是一種通過讓學生扮演一定的角色來獲得豐富體驗的教學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有關心理健康知識,明確各種社會角色的責任,讓學生學會協作交流,學會換位理解,在以后步入社會,遇見一些難以承受的事情或者迷失人生方向時候,能夠明白責任,調節自己的情緒,踏上正確的道路。比如,講解和他人交流藝術的課程中,讓不同學生進行扮演角色,分成小組,一個學生扮演成受宿舍同學的排擠而處處受挫的形象,別的學生扮演刁難者的形象。因為學生性格不同,表演出來的情緒反應也不同。學生可以從不同的情緒反應中找到情緒多種表現的特點,從而認識到不同的情境下會產生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情緒必須有不同的調控方法,同時也教會學生與人相處的藝術。運用這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特點和特長,才能選定適合的角色扮演者,又要注意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角色體驗中來。通過這樣的體驗式課程,中職生更能明白,在與他人相處中,應該多一些理解和包容,避免產生心結,帶來心理困擾或障礙。
3.實際操作體驗,讓學生理解深刻
動手操作體驗不同于傳統一味說教的教學方法,長期的一味說教會讓學生厭倦和反感,實際操作體驗能讓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獲得豐富體驗的過程。通過實際操作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深刻體驗心理健康理論知識,領悟其中蘊含的道理。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把抽象的理論知識通過生動鮮活的操作活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操作中趣味盎然地理解、掌握和感悟有關理論知識,進而指導自己的行為。比如,在心理課堂中,教師可以舉出一個心理個案的例子,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通過討論的方式,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還可以在身邊一些孤僻的學生中選取代表,讓學生運用心理健康知識,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運用自己的努力和學習到的心理健康知識來改變他人,讓一些性格孤僻的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變得更加開朗。這種實際操作體驗真實、實用,貼近學生實際,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今后步入社會,面對社會紛繁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和生活煩惱,更能運用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識來調節自己的心理,讓自己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在職業生涯中取得驕人的成績。
三、體驗式教學應用的長遠影響
體驗式教學運用在心理健康課程中,能給中職生帶來十分巨大潛藏的價值。中職生在活動中獲得實際的真實感受,這種內心感受、體驗,可以形成認識,并將這種認識轉化為行為能力的原動力,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品質,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高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而且為中職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心理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會運用自己的知識進行心理調節,更好處理工作和生活。
中職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篇5
中職生正處于青春期最叛逆、最動蕩不安的時期,心理更為敏感、脆弱,更需要多方的關懷幫助解決其遭遇的心理問題。在中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學校也相繼開設了心理咨詢室、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專題講座,并在班里設立心理委員。但是現實中存在的許多困難,使得現行心理健康教育收效甚微,急需一種新的模式來補充、支援。
一、中職生心理特點及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中職生心理特點與普通初、高中生的是存在區別的。首先,中職學校的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關鍵、敏感時期。中職生大多都是15—18歲的學生,正處于一個十分叛逆的青春期,他們來自全國各地,離開父母到異地求學,脫離了父母的管教、約束,家庭教育產生空缺,而且中職生大部分是學習上的后進生,文化基礎較薄弱,他們的耐受力比較強,往往對父母、老師的批評和責備不放在心上。其次,中職生需要更快的接觸社會,對人生、職業的規劃也早于普通同齡學生,因而心理年齡上的不成熟、對如何適應社會、如何正確選擇職業、如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如何面對各種競爭等是承受一定的壓力,這種壓力不是學校和家庭教育就完全能夠解決。內心的自卑感也讓其很容易產生許多心理困惑,需要得到及時有效的開導。
職校由于沒有升學壓力,對于學生的管理較寬松,而教學主要以傳授技術為主,雖然近年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漸重視,相繼設立心理咨詢室,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報告,設立心理社團及心理委員等,但在管理與教學過程中,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也較為單一。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不足、專業水平也較低,故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效果并不明顯,這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個空缺,急需一種新的模式來支援、填補現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同伴教育及其在中職生心理健康中運用的可行性
在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運用同伴教育的新型模式。同伴教育原是指具有相近年齡、相同性別、相同背景、共同經驗、相似生理狀況或由于某種原因使其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以實現教育目標的一種教育形式。廣泛運用于預防艾滋病、戒毒、預防犯罪等方面。本文探討的是將同伴教育應用到心理健康教育領域中,即運用同伴關系去影響、感化、幫助學生以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所謂同伴關系,(通常是指同齡人或同輩人)是由于共同的興趣、需要、態度等而自發形成的彼此在心理上的相互關系。進入初中階段的中學生生理發生一定的變化對他們的心理發展產生了影響,這當中最重要的是對同伴關系的影響。因此在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同伴教育有著其特有的優勢。
研究表明,中職生發生心理問題時一般不愿選擇求助心理咨詢室的老師,而大多會選擇與同學、朋友、同伴傾訴。同伴教育在中職生心理健康中應用顯然是最為合適的模式,同伴由于他們存在相似的背景、接近的年齡、有更多共同的語言、興趣愛好,容易相互信賴,可以減少抵觸心理、防備心理,更容易溝通、達成共識同時,同伴教育開展的形式也較為靈活,可以超越時間、地域等限制,在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容易展開。
三、同伴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體運用
(一)班干部正是同伴教育實施的主體
班干部正是同伴教育實施的主體,要充分發揮班團干在班級心理健康中的主導作用。班團干部是班級的核心,在班級的管理及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班于是學生的榜樣,是在學生信任和支持下選舉出來的,他們代表著全體同學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身邊的同學,要充分利用班團干的核心作用,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奮斗精神,讓他們時刻用自身的言行舉止去影響和帶動身邊的同學,就會形成一個愛班、愛集體、愛他人、愛自己的一個團結拼搏、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班級,也會讓該班級的'學生感受到生活和學習的樂趣,實際上就是一種心理的暗示,一種有效而又非常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班團干因為經常進行活動組織工作,他們和同學之間的接觸、溝通最頻繁,這就讓他們掌握班級同學的心理變化有著極為優越的條件。從這些班干部中選擇一些號召力、親和力、責任心強的學生,把他們培訓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同伴教育者,讓他們先進行正規的心理健康教育,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把日常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合起來。由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經常性地組織各班團干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集體心理健康輔導,讓他們掌握一些常規的心理輔導方法,讓他們學會通過集體活動把一些心理健康知識傳授給學生,把他們培育成同伴教育實施的主體。再由他們把所學到的心理健康知識通過相互溝通、交流,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更靈活、更適宜的方式將所學到的心理健康知識傳播給他們的同學。
(二)心理委員是學生心理健康同伴教育的橋梁
在班級里設置的心理委員便是進行同伴教育的橋梁,經常對心理委員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健康知識培訓,讓他們主動承擔起班級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信息員、聯絡員、輔導員,這對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班級心理委員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員。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每學期要做大量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工作,以健全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在班上設置班級心理委員,負責該班級學生心理健康問卷調查的發放、收集及整理,收集到的數據更真實。同時,心理健康委員的設置可以讓他們與學生零距離接觸,第一時間了解到班級同學的心理變化,將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反饋給學校,為老師或班主任開展心理引導工作提供了依據和第一手資料。其次,班級心理委員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聯絡員。學校的一些心理健康活動、講座等可以通過他們進行傳達,讓他們能有最有效和最短的時間把學校的工作及時布置下去,充當重要的聯絡員角色。再次,班級心理委員是學校心理健康同伴教育的輔導員。讓班級心理委員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知識,他們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心理變化,進行一些常規的集體或個別心理輔導。他們可以用同伴易于接受的語言去進行開導,化解心理有困難的學生,這種方式比起班主任說教式的心理開導、教育方式有效得多。心理委員的同伴教育在很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著以上方面的作用,大大減少了班主任的工作壓力,為心理咨詢室的工作開展及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心理委員的設置為心理老師與學生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由老師主導心理教育轉變為以學生為主的同伴教育的新模式,彌補了學校心理老師不足的問題,也使學生的心理問題在初期就能得到篩查。
(三)開展團體活動是學生心理健康同伴教育的載體
同伴教育可以通過團隊、班集體活動、座談會、討論會、聯合活動等載體,將心理健康知識自然的融入到集體活動中。心理學研究表明,團體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有重要影響,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團體。降低學生心理問題發生概率的最好方法是以預防為主,而團體心理輔導正是預防性、發展性的工作。學校成立的心理健康社團和利用班會陣地、班級文體活動等進行團體與個別心理輔導,則可解決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發展性問題,從而節約一定的教育資源。同樣可以使每個班級成員產生歸屬感,從而提升班級的凝聚力。
據此,同伴教育在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其特有可接受性、經濟性等優點,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將會發揮無法比擬的作用。將成為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種新的有潛力的模式,將作為一股新鮮血液注入中職心理健康教育領域中,將更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中職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選6篇)12-24
中職生心得體會06-11
中職生軍訓心得體會09-14
中職生評語04-28
中職生心得體會(精選15篇)12-11
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工作計劃12-13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精選17篇)04-03
中職生勤工儉學心得體會(精選13篇)02-10
中職生軍訓心得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