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會孩子學習與生活》心得體會(精選10篇)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會孩子學習與生活》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教會孩子學習與生活》心得體會 篇1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育青少年要“學會做人,學會讀書,學會做事”。我認為這句精辟的話語不僅是對教育目標的定位,也指明了教育工作的切入點。因此,我把這“三會”教育作為培養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內容,注意引導他們從小事中切身感悟做人、讀書、做事的道理。
一、言傳身教,教育學生學會做人。
我經常告訴學生:這個社會是由很多人組成的,學校里有很多和你們一樣受到自己父母、長輩疼愛的孩子。在家庭中你受到爺爺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是他們掌上明珠,可是在學校、在社會上你只是非常普通的一員。要學會和別人相處,首先要學會寬容別人,不要因為點滴小事而跟同學斤斤計較,更不能以自己為中心去苛求別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想想,如果我們做錯事,無意中傷害了別人,難道不希望得到別人的諒解嗎?
二、讀思結合,教育學生學會讀書。
扎實學好課本知識。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教育比以往時期學科多,內容深、難度大。除課前要認真預習,上課要專心聽講,按時完成各科作業外,及時復習所學的內容至關重要。為達到規定要求,我家長要天天檢查,可以問孩子:“今天老師都上些什么課?能講給我們聽聽嗎?”并要求孩子脫離書本講。漸漸的,學生逐步會養成專心、動腦、守時的好習慣。培養課外閱讀興趣。在生活、學習中孩子們會有許多個為什么?如白天為什么有太陽,晚上為什么有月亮,桃樹為什么先開花后長葉呀等等。學問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學貴有疑,為了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探究欲望,不要急于告之答案,請拜讀《十萬個為什么》、《少兒百科大全》吧!大人要經常帶孩子逛逛書店,幫助孩子選擇好的課外讀本,交流讀書體會。
三、賞識、鼓勵,教會學生學會做事。
現在的獨生子女由于家長過份的溺愛和約束,使他們失去了鍛煉的機會,抑制了生活的自理能力,孩子拿杯倒水喝怕燙著,孩子拿刀削鉛筆怕傷著,孩子上學過馬路怕軋著這些小皇帝、小公主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會說不會干,眼高手低。我認為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著重從培養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入手,明確照料孩子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適,更重要的是在照料中,教會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生活自理,懂得一般的生活常識,還能夠為他人、為集體服務,處理班級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通過“三會”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這些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學生成長的關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想把眾多的學生培養成為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承擔起教育、培養的責任!眾人攜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教會孩子學習與生活》心得體會 篇2
聽主題課講座,結合我的家庭生活規律總結如下,我自己睡眠生物鐘已經形成,晚上最遲十點半睡早上六點半醒。起來后做家務,并想一想今天要做的事情,以及當天的菜譜和需要買的食材,做到心中有計劃。中午下班邊做事邊聽學習講座,基本上每天必聽一次。總結自己的生活還比較有規律,主要任務結合生活引導孩子做事也要有規律,從三個方面引導孩子。
一、物品的整理與定位。
五歲起就教孩子整理自己的東西學會分類擺放,衣服、鞋子、圖書、玩具、學習用品分別有固定的地方。同時強調玩過的玩具用過的東西,及時歸位,目前玩過的玩具玩完就走人的現象還時有發生仍需提醒,我也在克制自己不去代勞。
教孩子在幼兒園中,下了課學會先收拾好自己桌面上的物品再離開座位,防止文具滑落地面而丟失,這樣管理好了自己的文具,避免了丟失。
關于家庭作業,當天要寫的作業本放在書包的最外層,上課用的書本放里大層里,回家寫作業時便于回憶起當天的作業。這學期基本脫離了老師在QQ群里發作業,家長收到后再告知孩子,翹寶已經能牢記自己當天的任務。并且養成習慣,放學第一件事先寫作業,每天作業完成后都要整理自己的書包,削好第二天上學要用的幾支鉛筆,或是需要帶的物品,然后書包放到門口架子上,第二天早上背上就可走。
二、時間意識培養第一步養成戴表的習慣。
上周就翹寶不愿意戴表的錄音,和翹寶一起聽,她能理解老師是在向我解答問題,無須我過多的解釋,孩子明白老師講解戴表的好處,對戴表不再有抵觸情緒。目前已經堅持一周,早上起來就戴上到學校后摘下,路上意識的問孩子看看時間我們幾點出門看到學校需要幾分鐘,放學時就給她戴上表,約好在幼兒園玩十五分鐘后回家,時間到后提醒她。
給孩子戴表的時候,一旁的家長在一邊看到會問我“戴表干啥,為什么非要戴表,給孩子管那么嚴干什么”我就笑笑說在培養孩子自己看時間呢,同時慶幸能接觸到家庭教育學習的優勢所在了。
回家后就結合這事和孩子聊,引導孩子發現幼兒園的小朋友有幾個戴手表的.:
“有啊,班里xxx有”。
“那他戴表會看時間嗎,還是戴表只是為了好看好玩”答“不知道”
“你覺得為什么要戴表”,”答“可以看時間啊”。
“那為什么要戴表呢”,答“為防止我做事用的時間太長了”。
我說“媽媽并不是為了逼你每天戴表,是因為媽媽現在在跟著韓老師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才懂得這些,正好你快要上小學了,正是培養時間意識的好時機呢。”
三、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翹寶在學前課上也接觸過總結規律的學習,如多種顏色、圖形、圖案等找規律填補空缺,利用邏輯狗學習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孩子對規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四、教孩子做事之前定計劃。
這一方面對孩子來說可能還不現實,先做好自己樹立好榜樣,和孩子一起出門前都會和孩子提前告知整體計劃,或是去超市購物前,在家列好清單,有時候也會根據孩子感興趣的動手操作的事情,引導她應該怎么做,先說出來每一個操作步驟,再去動手。
五、敢于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
在生活中我也經常有丟三落四的現象發生,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我會坦承自己的錯誤做自我檢討,并就自己犯的錯向孩子做負面例子,引導孩子做事一定要用心,并有計劃有條理。
《教會孩子學習與生活》心得體會 篇3
孩子是通過“親身體驗+聆聽講解”的過程來學習的,雖然他每天都能看到你做飯、開車、買東西,但是如果他不能參與其中,或者從你那里聽不到解釋的話,這些對他來說就是毫無意義的事情。但如果你能利用你們在一起的每一個生活場景,幫助他增長見識,學習生活技能,他會更加自立、成熟和樂于生活。
好了,下面是一些你經常遇到的生活場景。看看在這些地方,你可以做些什么吧!
在車上如果你經常帶著孩子開車外出,那么利用路上遇到的各種情況,告訴他一些生活常識和交通規則,可以讓旅程變得非常有意思。可以學習的內容告訴孩子你在做什么。當你把孩子放進安全座椅,給他系緊安全帶的時候,當你把鑰匙插進鑰匙孔,啟動汽車的時候,當你把車開進洗車篷,清水淋在緊閉的玻璃上的時候,當呼嘯著的救護車或者沉重的水泥車從你們旁邊開過的時候,請不要保持沉默,隨時告訴孩子你在做什么,別人在做什么,讓他知道更多他完全可以明白的事情。
在家里洗衣服是孩子比較容易參與的'家務勞動,沒有什么危險,也不會把自己弄得很臟,所以值得充分利用。可以學習的內容:告訴孩子洗衣服之前首先要分類。因為有些衣服可能會掉顏色,有些衣服可能太臟,所以要把它們挑出來。然后,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這件事情,內衣和外衣分開,深顏色和淺顏色分開。當他做過兩次之后,應該就可以獨自完成了。
把衣服塞進洗衣機一定是孩子非常喜歡的項目。這可以作為他辛辛苦苦給衣服分類的回報。
衣服晾干之后,你們可以一起疊衣服。他的工作是給襪子找朋友,或者疊比較容易疊的毛巾、枕套。在餐館全家一起外出就餐,是教給孩子用餐禮儀以及公共場所行為規范的最好機會。可以學習的內容給他示范正確的用餐禮儀。比如告訴他,不要大聲喧嘩,不用筷子敲擊盤子,不要見到自己愛吃的菜就忘乎所以,要注意衛生,要輕拿輕放,要跟服務人員致謝等,并且告訴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在超市準備晚餐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列一個計劃:打算做幾個菜,需要的原材料是什么,哪些是家里現有的,哪些需要去超市購買。然后和孩子一起出門購買,幫助他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可以學習的內容:
你可以把列計劃的過程設計得復雜一點。你寫出文字,然后請孩子在超市發放的宣傳單上找到相應小圖片,你把它們剪下來后,由孩子貼在白紙上。
到了超市之后,可以讓孩子“按圖索驥”。對照購物單上的小圖找到商品,如果同一種商品有幾種選擇,可以和孩子一起對比差異,然后一起做選擇。
在銀行帶孩子一起在ATM上提款,或者在窗口辦理繳費手續,讓他看到你是如何和別人打交道的,并且暗示他“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道理。
可以學習的內容:
給他講解到銀行存款的最基本程序。比如,你告訴他,你們首先要拿號排隊,在排隊的時候,可以填寫匯款單,被叫到號的時候就可以去到相應的窗口去辦理存款。
告訴他,為什么要把錢存到銀行。你可以這樣告訴他:“這筆錢還是我們的,只不過被存放在銀行里。存到銀行里,錢就不會丟了,而且還可以借給需要它的人用。因為我們把錢借給別人用,所以銀行會給我們一小筆錢作為感謝,這就叫‘利息’。如果哪天我們家需要用錢了,就可以再到銀行把錢取出來。”在郵局信件是一個讀和寫的過程,郵寄的過程也是一件極具想象力的事情,你可以和孩子一起體驗這個過程,比如給遠方的奶奶寄幾張最近的照片,或者給原來的鄰居小朋友發一張生日卡。可以學習的內容:
告訴孩子信封和信紙的關系。讓他了解信封上需要在哪些位置寫哪些內容。
還可以告訴他,郵遞員叔叔會幫助我們把信送到目的地。我們需要給郵遞員叔叔付費。你可以讓孩子自己把郵票貼在相應的地方,把信封封好,然后投進神奇的郵筒。
《教會孩子學習與生活》心得體會 篇4
孩子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其實可以很簡單地養成,不需說太多的道理。
比如說每天去學校的時候,帶了什么,一、二、三、四點清楚了。孩子回家之前,再一、二、三、四孩子記得自己清點了。每個家長都教孩子這種方法,把雨傘、外套落在學校,把書本、本子落在家里的情況必定會少了許多。
有一些小事,看起來很小,但只要你每天下功夫去做,真的可以成為習慣。關鍵是你有沒有堅持的態度,能不能讓孩子感覺到你的愛意。
愛和歸屬感,被人需要的感覺,這是每一個孩子在今后的人生當中是否走得平穩的基礎。一個心靈漂移不定的人是可怕的,雖然外表看過去似乎沒什么特別,但有一天或者會讓人大吃一驚。就如清華大學那個弒母的逆子。
好像說遠了,還是談習慣吧,比如說喝水,多喝水有益健康,在飲水機上很顯眼的位置,老師家長也是一再宣傳。但多少孩子一玩起來,就忘了呢?如果每次下課的時候都可以對孩子說:下課了,請拿起水杯喝口水,再離開座位。或者:孩子們,累了一節課了,喝幾口水,再去上廁所,然后好好休息一會兒。也許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孩子的喝水習慣就會好很多,讓老師不爽的上課喝水,鈴聲響過之后匆忙去廁所,這些現象會少很多吧。
再說閱讀課外書,很多孩子沒有閱讀的習慣,在學校里有專門的閱讀時間,但學生不肯安心坐下來讀書。所以關于午讀:第一,安靜地坐著。第二,捧起一本書。第三,就是老師做好示范。不管怎樣,老師拿起一本書,在講臺桌前坐著,其他什么事都暫停。有學生不想讀的.時候,小聲地走過去提醒他:假裝讀也可以啊。像我這樣。久而久之,他就會真的讀起來,讀進去。
基于愛的關注,基于和善的堅持,是老師、家長們在培養孩子習慣養成時的秘訣。
越早養成各種好的習慣越好。孩子在年齡小的時候,更易受到大人的影響。很遺憾,現在的家長們,大多缺少耐心去關注和堅持。包括我,也是這樣的家長之一。
《教會孩子學習與生活》心得體會 篇5
常常告訴學生:“學習就是要學以致用”“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學以致用”也算是對孩子們學習的一種引導吧。但是,很多時候卻常常忘了課的設計本身很有多時候是需要把孩子們引向生活的。這次北京師范大學對外合作辦學“勵耘杯”第二節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在廈門舉行之后,進行了一等獎獲得者的送課活動,我校承擔了這次送課活動的第一站的接待工作,我也很榮幸面對更多的同行展示自己六年級的語文課《有的人》。
課后,專家點評環節邀請的是北京師范大學鄂爾多斯第二附屬學校的李玉海校長來點評我的課。李校長高瞻遠矚,從語文是交際的語文(教學中要正確的使用語文的工具性);語文是文學的語文(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表達內容);語文是思想的語文(文以載道,關注語文的思想教育);語文是文化的語文(關注他所在的文化背景)幾個方面,談了他對語文的看法和認識,并告訴所有的語文老師我們都應該生發語文本身的魅力,研究怎樣從書本到人本,讓人發生變化,而這里的人則是我們的學生。
接著,李校長談了自己對詩歌教學的一些看法。他認為詩歌教學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的不易操作性,詩歌教學本身就是極富挑戰性的。但是只要關注詩歌是用圖畫來說話的,有很強的畫面感,用意象來表達的,就能把握詩歌教學的核心。同時,詩歌教學應該把握以讀貫穿詩歌教學始終的教學理念,“不讀詩無以言”如何設計以讀為主的詩歌教學是詩歌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李校長對這節課的評價很高,他說這是一節樸實的課,充滿啟發的課,到位的課。我看他的評價過高,其實遠沒有這么好!
最后,李校長就《有的人》的選材角度提出這首詩歌的選擇也是很有爭議的,其實詩歌是時代的寫實,價值取向的寫實,作為本詩選入教材,也是有現實意義的。如果在設計中能夠讓學生聯系現實生活說一說會更好。就會提升它的閱讀價值上的意義。就使得詩歌的教學成為藝術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合為一體,對學生歷史的、現實的價值觀教育更加突出。
聽了李校長的話,使我想到很多。他的建議是我之前設計課的時候從沒有想過的問題,也許當一種思路固定以后,再做大的改觀已經真的成了一種局限。雖不能說醍醐灌頂吧,但也至少是一語驚醒夢中人:課堂設計可以有多種思路的。如果在課得最后揭示副標題的時候讓學生再聯系現實生活說一說生活中你知道的哪種人雖死猶生,哪種人生不如死呢?就可以引發孩子們的思考,從而做一個對社會、對人類有用的人。也把孩子由學習引向生活,讓學習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了。
后來,又聽了來自廈門海滄的顧興民老師的一節數學課《組合圖形的面積》,他的課也是精彩不斷,最有趣的是與我們語文評課說課不謀而合:整節課顧老師都是以自己買了新房需要買地板磚,看看能不能幫他計算一下面積,后來又讓孩子們幫助刷墻壁,計算墻壁的面積。其實,學習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這在數學教學中似乎更為明顯,但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大目標總是為了孩子將來的生活的,只不過我們在某一節課的設計中往往考慮的不足。今后,在教學設計時一定考慮到這個問題,盡可能讓孩子們的當下學習與未來生活緊密結合起來。
《教會孩子學習與生活》心得體會 篇6
生話自理是一個人獨立意識機能力的生長點,幼年時期能否獨立生話,往往訣定一個人長大后的獨立意識機能力。有關專家的研究調查表明、從小生活自理能力強的孩子往往學習成績好,社會適應能力強,人格的發展健康等,相反,從小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往往學習成績較差,意志薄弱。對學習或其他的活動沒有責任心。因此,父母干萬不要有又孩子的事情包辦代替的想法或做法,而是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培養核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讓孩子嘗試自己做事情
孩子在兩歲左右就開始喜歡自己動手做事情,什么事都想“自己來”。如在1歲左右時,父母用筷子教孩子吃飯,孩子會動手去搶奪筷子,并嘗試用筷子去夾飯菜吃又如媽媽給孩子穿衣服時,孩子會搶著自己穿,當然好半天也穿不好或穿不上,卻對津津有味,樂此不疲。所有這些都說明孩子從小就喜歡嘗試自己做事情,父毋應該珍惜孩子的每一次嘗試,給孩子提供嘗試練習的機會,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與上動性,正確地指異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來做,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雖然有很強的主動性和自主性,但由于孩子年齡小,動作的協調性比較差,經常會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搞得一塌糊涂,如洗手時把袖子弄濕,地上灑滿了水;又如扣紐扣時扣得七上八下,很不整齊等等。因此父母要耐心細致地教給孩基本的生活自理的方法,幫助孩子逐步學習與練習,讓孩子逐漸熟練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如教孩子洗手的基本順序:先用水淋濕雙手一往手上搓香皂-一手心、手背、手指互相搓一搓一用水沖洗干凈一用毛巾擦干雙手等。
持之以恒,反復強化
孩子的生話自理能力要在日常生活中反復練習,不斷鞏固。父母要利用切可利用的機會幫助孩子練習,強化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如早上起床的時候指份孩子自己穿衣服、鞋子,帶領孩子玩游戲時引異孩子為娃娃洗臉、洗手等等;父母對孩子做得好的方面,要及時表揚,不正確的地方,及時幫助孩子糾正,并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給孩子起到榜樣和示范的.作用,使孩子從小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此外,孩子的興趣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而發生轉移,因此孩子做事時常常會出現半途而廢的情況,這時候,父母應引導孩子堅持做完一件事情后再于其他的事,使孩子養成做事情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那么,在家如何培養幼兒的生活常規呢?
一、培養幼兒能安靜地進餐,學會使用餐具,進餐時坐姿自然,保持桌面的干凈,并能夠基本做到不挑食。應該說吃飯對于幼兒來說都很困難,他們喜歡吃的飯菜簡直太少了,這與他們平時吃零食有直接的關系。作為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幼兒正確的進餐習慣,飯菜不能由著孩子的性子吃或不吃,可以用鼓勵的語言激勵他們:“寶寶真棒,今天吃了這么多的食物,一定長大個,不生病。”對于寶寶挑食,家長最頭痛了,只要耐心地變換口味給孩子做飯菜,并隨時采取講故事、說兒歌等方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相信一定會有好的效果。
二、培養幼兒能夠主動飲水。這里所說的“水”指的是白開水。現在,許多家長會給孩子喝很多的果汁飲料,殊不知這對幼兒的身體非常不利。我們提倡讓孩子喝白開水。當然,白開水沒有味道,孩子不喜歡喝,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喝水比賽,看看誰喝得多,告訴孩子,如果喝水喝得多,“水寶寶”便喜歡他,和他做好朋友。
三、培養幼兒主動入廁。很多家長對孩子不放心,擔心孩子自己脫褲子、擦屁股完成不了。其實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鍛煉,您不給他機會,孩子永遠成長不了。作為家長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他們是很聰明的。在教幼兒擦屁股時,家長可以先示范,然后讓幼兒自己練習,這里一定要強調孩子從前往后擦。
《教會孩子學習與生活》心得體會 篇7
現在的孩子生活非常的好,有疼愛自己的父母,有關愛自己的老師,隨時如沐春風,父母基本包辦了一切,這讓孩子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弱,然而我覺得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最為重要,給予他“魚”不如給予他“漁”。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簡單說就是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兒童自身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實踐中逐步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的體現,也是鍛煉技能、培養勞動觀念的`過程,對孩子今后的學業和生活,對適應復雜的社會生活都是十分有益的。我是從以下方面做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
一、灌輸給孩子要有自理能力意識
現代家庭中大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特別注重對孩子生活上的照顧,許多應該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長習慣包辦代替,親歷親為,所以孩子逐漸會表現出較強的依賴性,獨立性比較差,意志力薄弱。
而我是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成為一個小學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師,要慢慢地學會生存、生活、學習和勞動,能自己的事自己做,再依靠父母、老師是可恥的想法。
二、生活中從每一件事鍛煉孩子獨立的自理能力
家長都在鍛煉孩子自理能力,只是有些家長缺乏耐性或過于溺愛孩子。比如讓孩子洗衣服,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這些事長大再教,殊不知錯過了最佳教育時間。有的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做,不如自己做,既節省時間,又減少避免麻煩。殊不知,家長這種包辦代替的做法,在不知不覺中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機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妨礙了自主性和獨立性的發展,使孩子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事事依賴父母的習慣,這樣的孩子成長后,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而我即使孩子做的不夠好,也堅持讓他自己做,只是在做完后我會說其實他再認真些會做得很好,在他獨立做事中遇到問題和困難我也要求孩子思考自己要想辦法解快。
三、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我會按照孩子思維、智力的成長過程培養孩子,在他還小時,我要求他從自己獨立穿襪子做起,隨后是衣服,再后來要求他自己疊放自己的被子。稍大時,我要求他從自己獨立洗襪子做起,然后自己能獨立的洗自己的校服。自己的事做得井井有條我增加一些培養孩子服務性勞動能力:會掃地、抹桌椅,開飯前,拿出餐具,飯后能拿回餐具,直至現在他能獨立的洗碗。
四、運用多種手段,在生活中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方法多種多樣,可以在競爭中培養,可以在娛樂中培養,可以在模仿中培養,也可以利用懲罰獎勵來培養。
孩子極具模仿能力,在他對我們大人的一切都感興趣時,我就抓住機會,王翔打掃衛生的能力是這樣培養出來的:每個星期六我都會大掃除一次,首先他很喜歡跟在我的后面照做,后來做的越來越好,我就要求他自己打掃自己的書房,現在形成習慣,我一打掃衛生他就自己打掃書房。
當然自己的孩子性格不同,相應的培養方法也就不同,王翔活波好動做事全憑興趣,許多時候他會把我們布置的任務置之腦后,那時我就會告訴他洗次碗會得一元錢,直到十元時會買一樣他喜歡的東西或帶他游玩一次等等。
“十年樹人,百年樹木”教育孩子不是朝夕即成,它是條漫長的路,把孩子教育好是我們家長的責任,教育孩子獨立生活能適應社會,我們更是任重道遠,這漫長而任重道遠的路上我們唯有“耐性”才能成功。
《教會孩子學習與生活》心得體會 篇8
一、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的方法
很多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成長中學會生活自理,而想要幼兒做到生活自理,就要讓幼兒學會生活自理的方法,家長就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對幼兒進行引導教育,讓孩子慢慢的學會一些生活技能,這樣才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讓幼兒學會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兒才能到生活自理,如果家長不讓幼兒明確一些打理自己的方法,那么幼兒是無法開始自理的,想讓幼兒自已動手系鞋帶,就要先教他系鞋帶的方法;想要讓幼兒把臉給洗得干凈,就要先讓他學會洗臉;想要讓幼兒養成玩耍后把玩具歸放回原位,那就要先讓幼兒知道玩具應該放在哪里……。
想要幼兒生活自理,必須得讓幼兒知道自理的技巧,如果根本就不懂得如何自理,那么就算幼兒有自理的意識,也會因為不懂而想做卻做不好,所以讓幼兒學會生活自理的方法是對幼兒放手的第一步。
做為家長,想讓幼兒學會生活自理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就來介紹其中的一些方法。
1、因材施教。
想要讓幼兒學會生活自理的方法,要有的放矢,不是每個小孩子的能力都是一樣的,對于不同的孩子要因材施教,根據幼兒的實際能力來進行個別的指導。幼兒之間是有存在個體差異的,幼兒的學習能力層次不同,不能一概而論,而要有所區別。對于一些本來自理能力就比較好的幼兒,可以對他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以較高的水平做為標準;但對于自理能力相對差些的幼兒來說,就要相應的做出低一些的要求,不可以以強硬態度來強求他與別的幼兒的能力一致。
像在指導穿鞋的這一個生活自理能力時,就要根據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能力來分別要求,像是小班的.幼兒能力差些,可以在把鞋穿起來的基礎上學會區分左右腳。但是對于大班的幼兒,就要學會正確的區分左右腳,并且還可以要求正確的系好鞋帶。而在指導幼兒學習生活自理能力的過程中,還應該根據每個幼兒自理能力發展的實際情況來個別指導,像有的孩子對于系鞋帶的能力比較弱,就可以在這一方面給予更加耐心細致的指導,著重于弱項的技巧學習。
2、寓教于樂。
對于幼兒來說,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玩,讓幼兒學會生活自理的方法,同樣可以通過游戲或者是其它的娛樂方法來完成,可以把生活自理的技巧設計成兒歌或者是游戲,讓孩子在玩中學會生活自理。
3、分階段學習,逐步提高要求。
在讓幼兒學會初步的生活自理的技巧之后,再對幼兒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在學會的基礎要求幼兒把事情做得更好。
讓幼兒學會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兒才能慢慢的開始生活自理,而對于幼兒在學習生活自理方法的過程中,作為家長或者是老師要對幼兒多加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引導幼兒生活自理的積極性,才能讓幼兒更好的學會自理的技能。
二、如何讓孩子樂于接受教育
1、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該做作業了,可以這樣說:“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了?”而不要直來直去地說:“別看電視了,快去做作業!”這樣,孩子就會感覺你很尊重他,愿意聽你的話。
2、多引導少訓斥
其實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越自尊,越會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贏得別人的尊重。當然,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對待,對于孩子的壞品行、壞習慣等,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訓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嚴肅地與他談話,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訂出一些懲罰措施。
3、多交朋友少窺探“隱私”
很多孩子都特別反感家長翻看自己的書包,偷看自己的日記。實際上,家長應和孩子交朋友,平時多抽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校的事情,人際關系情況,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
這樣,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他們也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對象,而不是保密對象了。
《教會孩子學習與生活》心得體會 篇9
生活自理能力是3-6歲幼兒學習的重要內容。自己吃飯已不是困難的事了,一些更難的活動成為他們“挑戰目標”,比如自己穿衣、疊被、系穿鞋等。這些活動是一系列動作的組合,需要孩子雙手協調活動,隨著雙手的靈活性增強,這些任務也難不倒他們。
3歲幼兒能根據家庭和幼兒園生活的規律,知道一天活動的順序,并按此順序活動,但在生活和游戲中他們還不會自己安排活動,一般是看到什么做什么,或成人要求做。在父母的幫助下,5歲幼兒就已經能按照自己的計劃做事了。
3歲寶寶的生活已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同伴交往,解決生活、游戲和學習中的`問題成為他們需要處理的個人事務。孩子最初采用的方法簡單而“粗暴”,拒絕、搶奪、哭鬧、求助、嘗試錯誤是他們最常用的但在成長過程中,他們會發現這些方法并不有效,于是他們開始學習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比如改拒絕為提出新的建議,改搶奪為輪流使用,改盲目的嘗試為有計劃的嘗試。
如何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1.根據孩子生理發展特點,逐步提出要求,從易到難,從簡到繁。3歲的孩子可訓練自我服務的各項本領,如吃飯、洗手、刷牙等;4歲孩子可學習折疊被子、整理床鋪以及自己照料生活;5、6歲的孩子要求穿脫衣服迅速、整齊,洗臉洗手要洗得很干凈等,還要逐步教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澆花等。
2.為孩子生活自理創設必要的、合理的條件。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櫥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臉盆要小而輕便,洗臉巾要短且薄等。
3.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如:教孩子擦臉順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臉部、鼻子、前額,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頸部等。
4.要持之以恒,反復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從而養成自覺愛勞動的習慣。成人對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時給予表揚,同時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作用。
《教會孩子學習與生活》心得體會 篇10
隨著幼兒期的孩子要求獨立性的愿望增強,這時期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獨立性的好時機。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了良好的衛生習慣、飲食習慣、勞動習慣等。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要從平常生活的點滴做起,不能光靠幾條規矩來執行。這時期在給孩子做日常清潔衛生時,要逐漸地給他灌輸衛生的知識與概念,告訴他什么是臟的,什么是干凈的,教育他飯前便后要洗手,不要吃臟東西、不要隨地吐痰、不要吃手、不挖鼻孔、不摳耳朵,要養成整潔衛生的習慣。
要定期給孩子剪指、趾甲,這時期孩子的手到處亂摸,手指甲一定很贓。在給孩子洗臉、洗手時,要開始教孩子自己來洗手,教他如何擦肥皂,如何洗手。這年齡的`孩子牙齒在逐漸出齊,父母要開始教孩子刷牙。開始時,讓孩子認識牙刷、牙膏,觀察大人怎樣刷牙,然后開始用牙刷來替孩子刷牙,如果孩子對刷牙感興趣,想自己刷的話,也可以開始手把手地教他刷牙,逐漸再培養他自己來刷。如果孩子不愿意刷牙的話,也要讓他飯后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潔。
父母在保證孩子飲食營養的同時,還要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僅能保證孩子的營養攝取,而且還能反映出一個孩子的文明風貌與行為品德。
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
1、飯前做好準備。飯前不吃零食,洗凈雙手,幫助父母準備碗筷,作好進食準備。
2、不偏食、不挑食。這一點父母要作出榜樣。
3、不快食、不暴食。食物進嘴后,要充分咀嚼后咽下,有助于消化。不能遇到好吃的食品,一下子吃得太多。
4、不玩食、不走食。不要一邊吃一邊玩,這樣分散吃飯的注意力,影響消化液的分泌,提不起食欲。
5、不笑食。不能在進食時大聲說笑,免得食物嗆入氣管,造成嚴重的后果。
6、不貪零食。
7、不剩飯,不要給孩子盛上太多的飯菜,寧愿少了再添。教育孩子珍惜糧食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這要求父母在平時日常生活中逐步培養。在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中,要注重培養孩子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這時期孩子的所謂勞動主要是做自我服務例如洗手、穿衣服、刷牙等和幫助父母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如幫媽媽拿板凳,和媽媽一起剝毛豆,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等。這時期孩子勞動不是要看他干得怎樣,主要是著重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鍛煉他的自理能力,培養他的獨立性。讓他感到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感受到勞動可以帶來一些成果,能改變原來的面貌。
勞動中他會接觸到一些新的東西,學會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還能鍛煉他自身的能力,對他的智力發展也有幫助。父母要通過表揚和鼓勵的方式來強化孩子勞動的意識。此外,父母還可以結合講故事、看畫冊來灌輸這方面的教育。孩子有了好習慣以后,家長還要不斷鼓勵與督促,讓孩子堅持住,不斷強化好的習慣,讓它成為自覺的行為。
【《教會孩子學習與生活》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會孩子理財05-02
如何教會孩子數數?05-02
學習全教會精神心得體會04-25
生活教會我作文11-08
生活教會我作文05-31
學習貫徹全教會精神心得體會04-25
學習貫徹全教會精神心得體會04-25
生活教會我珍惜作文03-17
生活教會我分享作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