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講座馬拉松心得
近日流連于各大講座,頗感心累。醍醐灌頂的沒有,參差可取的有一些。來做報告的專家學者,可以說是國內一流,但是也許是我要求苛刻,我總找不到讓我很喜歡很欣賞的一位(當然我承認他們都很好)。講課的藝術是一方面,學術內容的深度、啟發性又是一方面。我大言不慚地想在此猜測一下我有此感覺的原因:這些專家們報告的內容并非最尖端最新鮮的學術問題,考慮到講座的普及性,他們只能在有限的時間里講些有限的、最精要的心得,而我平時看書也看到這方面的內容,一本書講的東西肯定比一個半小時的講座內容要豐富得多,所以會覺得沒有學到什么東西也是有可能的。還有,我總是在期待發現一種講課的好模板,所以碰到拉拉雜雜講話不是很有重點的老教授會覺得有點煩。我比較希望碰到一個"很會講課"的老師,邏輯非常清晰,能讓我學到他的思維方法和治學方法的同時,看到如何用思維邏輯來加強演講的感染力。
以前我在北中醫碰到的張冰老師,我很佩服她的講課。她是很有力的一個老師,但現在回想起來,不知是否我當時年幼無知,因而對這樣的老師崇拜得過分,還是我的確在人文學院還沒遇到一個像張老師這樣的講課高手(其實也不是她會講課,是她的人格魅力)。聽說周寧院長講課是不錯的,但我沒聽過。傅小凡老師也被稱為"名嘴",我覺得還不錯,但是找不到很受感動的那種"點"。
扯遠了,其實就是總結兩點:1,看的書多了,對不夠深入的講座內容有些不滿。2,對邏輯開始重視,因此苛刻要求講課人的傳達藝術。
第二點啟發來自星云大師那天的講座,他倒并沒有提到這個問題,是我聽了他講佛學的空觀是如何讓人們放下,不要去計較之后想:他說的道理我都知道。我真的聽過很多次這方面的道理,心里也承認并接受了,因此我的生活觀可以說是比較自在的。但是:我覺得有的方面我始終做不到。做不到,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我知道"。于是我突然開始考慮老掉牙的"知行和一"的問題,之所以是老掉牙,因為在我的知識體系中已經成為一個習慣性的語詞,毫無新鮮感。可是我突然想審視自己:學了那么多知識,你真正能運用自如,待人接物,做人做事,問心無愧且進退自如嗎?我真的還不能做到。所以,其實我現在已經慢慢變成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的那一類人。就拿我最大的失眠問題來說:我的注意力太容易關心外部世界,睡覺前的思緒過于紛亂,曾經看過靈修的書籍,還有佛教的"定"修,都是要人澄空思想的,可是"什么都不要想"對我真是太難了!我非常非常想達到這種狀態,可我就是做不到,所以,這種情況應該就是定力不夠,修行修的就是這方面的能力吧!我很努力地在學習知識,裝進頭腦,可是真正進入到我的"內心",進入我的潛意識從而改變行動的,沒有多少。
以后我要著意思考修行的問題。其實我是個行動力很有問題的人,有時候待人接物讓我恐慌,有時候對陌生人的先入為主的偏見又讓我在自責和堅持"正確的偏見"中矛盾徘徊。要解決這些問題,我才能算是學到了真正的"知識"吧!
【講座馬拉松心得】相關文章:
馬拉松口號03-05
馬拉松作文09-03
馬拉松作文05-26
艾滋講座心得11-20
法制講座心得11-02
培訓講座心得09-28
管理講座心得09-30
學術講座心得02-14
英語講座心得01-06
小升初講座心得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