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萱寒假讀書心得3
人生的追求--讀《紅與黑》片段有感
實驗小學王文萱
《紅與黑》是一本世界名著,它啟發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很多人讀過這本書,都懷著激烈昂奮甚至矛盾的情緒對待過書中的主人公,無論他們是喜歡它還是討厭它,是同情它還是鄙視他。總之,它影響了無數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
《紅與黑》真實地再現了法國波旁王朝復辟以后的歷史氛圍。司湯達是個旅行家,它利用細膩的觀察和切身的體會,準確生動地描繪了外省生活地封閉狹隘和被銅臭氣毒化的心靈。當然,不同的讀者,會產生不同的理解,直到今天,這個書名究竟意味這什么,人們一直沒有一致的看法,聚眾紛壇,莫衷一是。有的認為"紅"指紅色的軍裝,代表軍隊;"黑"指牧師的黑袍,代表教會;有的認為,"紅"是指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的英雄時代,"黑"是指復辟王朝的反動統治。有的認為,"紅"指以特殊方式反抗復辟制度的小資產階級叛逆者于連,"黑"指包括反動教會、貴族階級和資產階級在內的黑暗勢力,等等等等。
而這本小說的主人公于連也有著鮮明的人物特點,他是一個孱弱靦腆的平民青年,只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在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里奮斗,為了實現他那巨大的野心,他不僅要處處顯示知識和能力上的優勢,還要采取種種不大光彩的手段,例如虛偽、作假和違心之舉。這也讓他很矛盾,常常痛苦得不能自拔,陷入了兩難的局面。但是,想要飛黃騰達的決心促使他堅持下去,為自己的未來而奮斗。
可以說,于連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是無愧的一生,他有過事業,有過愛情,有過驚險刺激的經歷。他首先是把社會的或他人的標準作為自己獲得幸福的標準,追求所謂社會成功和他人承認。他的虛偽,他的心計,他的警覺,他的種種防范措施,他的"作戰計劃",無一不是為了在社會上"發跡"、"出人頭地"和"飛黃騰達"。雖然他總是馬到成功,步步高升,可他卻不曾享受過片刻的快樂。因為他總是處于草木皆兵的緊張狀態。這恰恰反映了那個年代人的緊張心理。
于連有過兩次愛情。在感情的天平上,于連舍棄了聰明才智又有思想的德·拉莫爾小姐,投入了平凡無知溫柔善良的德·萊納夫人的懷抱。有人說,于連的棄取,實際上就是司湯達的棄取,據了解,司湯達曾就《紅與黑》的構思給有人寫過一封信,將德·拉莫爾小姐構想的頭腦的愛情與德·萊納夫人的心靈的愛情做了對比,認為后者才是真正純潔的,高尚的,不自己看著自己的愛情。其實我覺得,只有自然地對待一切事物,才能在這個世界中發現美,體驗美,感受美。
如果說與德·拉莫爾小姐和德·萊納夫人的愛情是于連這一生"發跡"、"飛黃騰達"的好機遇,那么于連的入獄則給他帶來了最大的不幸,不僅毀壞了個人的前程,也誤了階級的大事。但是他自己不這么認為,他很坦然地面對死亡,死前居然還有心情欣賞鑒于里的建筑的"優雅和動人的輕盈",他在監獄里開始反思。他開始仔細回憶他的過去,他脫下了偽裝,在獄中反省他的人生,終于從社會角色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活得了心靈的自由。他活得太累了,以致于忘了真正的生活應該是什么樣子的。死亡的臨近給了他一次機會,讓他卸去一切偽裝和面具,露出一個真實的、美好的自己。這是一次領悟,也是一次超越。
再者,我認為所謂名著,最重要的是他不斷的深入的挖掘人性,展現人物豐富的性格,對以后的許多年都能形成一種折射,讀過了就能讓你沉思,讓你感嘆,讓你有共感。《紅與黑》就做到了這一點。作者運用人物行動與人物心理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以高超的心理分析技巧,對人的靈魂進行了探索。細膩的刻畫了反抗與妥協,自尊與自卑,雄心與野心,虛偽與真摯相互交織的出生與貧民家庭的不顧一切向上爬的青年野心家的典型。同時也刻畫了一個理想主義的貴婦的形象,個人主義,自我為中心的冷漠,驕傲的瑪啼爾德的形象。不管這些人是可悲的,還是可憎的,還是可愛的,無庸置疑的是他們都被司湯達刻畫得生動逼真,栩栩如生。他們性格是豐富的,形象是鮮明的,感情是真實的,都是有血有肉的。
這也可以讓我們重新給自己定位,為我們以后的人生追求,人生目標的確立提個醒,這是一本名著可以引發的思考與啟發。
MSN(中國大學網)
【文萱寒假讀書心得3】相關文章:
小表妹萱萱作文01-03
學生寒假讀書的心得11-11
寒假學生讀書的心得11-11
法布爾昆蟲記讀后感 張子萱04-27
寒假讀書勞動心得12-02
寒假閱讀書籍心得01-10
寒假班級心得讀書范文11-21
大學生寒假讀書心得3篇02-03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11-04
學生寒假讀書的心得15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