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通用)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跡了吧,根據事跡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么事跡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1
郭xx,女,漢族,1979年12月生,中共黨員,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育英學校教師。她作為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總班主任,講授新時代“云端”思政課,從人物主題、內容形式、傳播渠道多維
度創新,將思政教育“養分”融入學生喜愛的'時、事、人、物等“活教材”中,打造出46個大課專題、600余個配套課程。她的創新課堂覆蓋全省2.8萬余所學校并輻射全國,單節課學習人次突破3000萬,單個平臺學習人次突破1億,形成在全國頗具影響力的“我是接班人”網絡思政品牌。曾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2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在第三十個教師節到來前夕,視察北師大時向全國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殷切期望與現實要求。從教二十多年來,我以“四有”為前行的目標,在三尺講臺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四有教師”的深刻內涵。
以平等和關愛,踐行學校的辦學理念
每個學生都是一本書,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天地,成長于不同的環境,擁有不同的個性。作為掘小的教師,我時刻堅持學校提出的“兒童至上,以文化人”的辦學理念,平等地對待關愛每個學生。
記得我在擔任109班班主任時,開學的第一天,當我在訓練課堂常規時,一個兩手背涂滿紅色水彩筆,兩腮上也稍微沾染了一些紅顏料的男生突然站起來說:“老師,太累了。”弄得我哭笑不得。于是,第一天我就深深記下了男生的名字——科。接下來的日子可想而知,那個叫科的男生自己不遵守課堂紀律便罷了,周圍同學的書會莫名其妙地被摔出去很遠。一批評他,他會立馬張大嘴巴放聲大哭,一邊哭還一邊罵著老師。課堂上學的東西是一無所知。我偶然遇到科上幼兒園時的老師,老師也介紹說“他是幼兒園里的王,我們幼兒園的所有人都認識他。”班上還有一個學生叫鵬,他家長有一次慌慌張張地跑來找我說:“老師,你上課別喊我家孩子回答問題。”我聽了大吃一驚,回想自己并沒有用訓斥性的語言對任何學生進行“心理懲罰”。只是每次上課一喊到他回答問題,他就會哭。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中午把他找來細細交談,原來教的東西他一點不會。單是“bp m f”四個字母,我就單獨教了兩個中午,他還是不會。
于是,我給科更多的關注,有時給他一個甜甜的微笑,有時給他一個信任的眼神,有時給他一句激勵性的話語……我幫助鵬找功課學不上去的原因,一旦在課堂上接觸到他那躍躍欲試的目光,一旦他小聲地講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就鼓勵他大聲地說出來,適當地加以鼓勵和評價,幫助他不斷調整學習方法……
后來,我陸續發現了這個班同樣記憶品質有問題的劉、琪,動作不協調,踏步走都不會的賢……我在班級里開展了
“愛心三幫”活動,注意對這些學生多提問,讓他們多練習,作業多面批,樹立他們的自信,多做縱向對比,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體會到成功的歡樂。
我深深地懂得: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當一個家庭懷著神圣之感迎來那個鮮活稚嫩的小生命時,無不充滿了幸福的憧憬與期望。雖然每一個孩子在六十幾個人的班級里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但對每一個孩子的家庭,是全部的希望和寄托。我就是這樣點點滴滴平等關愛著每一個學生成長,讓每個孩子都享受學習的快樂,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
用理解與真誠,叩開學生的心靈之窗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升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課堂上,我引導孩子們聲情并茂地朗讀,品悟語言的精髓,感知文字的魅力;課后,我引領孩子們廣泛地閱讀,在唐詩宋詞中徜徉,與經典名著共舞。在閱讀中,孩子們的語言生動起來了,并樂于把他們的感受訴諸筆端。在觀看學校撿紙視頻后,孩子們積極撰寫體會;聽了兩只紙飛機的故事傳說后,孩子們更是暢談心語;孩子們遇到困難時,情感也有所流露,我會適時在作業本上寫下心語,肯定他們,鼓勵他們,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通過心語對話,讓他們心心相印。因此,不少學生的習作發表或獲獎,多名學生在寫字、演講、讀寫大賽中獲獎。
身為一名班主任,我言傳身教,嚴于律己。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我總會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濡染,總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來感染學生,用自己美好心靈去凈化學生。我與孩子們的交流,常常如和風細雨的循循善誘,常常是合理化的建議,語言中多了一些“如果……就……”,更多的是“我相信……”,用委婉和細心來保護他們脆弱的自尊。當面對學生身上的缺點時,我總是善于挖掘深藏在他們缺點中的金子,用一種期待的目光欣賞他們,常常會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驚喜:孩子們在廣播操、黑板報、課外閱讀、歌詠節合唱、手抄報……比賽中獲獎。
我總是不斷與家長溝通,充分了解每一個孩子,真誠地鼓勵和幫助他們,欣賞優秀的學生,關注性格內向的.學生,關愛后進的學生,使每一個孩子都充滿自信,健康地成長。在我現任教的班上,瘦弱矮小的奕小時候生過一場大病,行為怪異,動作協調性不及同齡孩子。入學后,他的筷子上的食物始終到不了嘴里;他的發音始終不清晰,甚至還呢喃地咒罵滿懷激情地上課的我;他的握筆姿勢始終不正確,每寫出一個歪曲、難以辨別的字,幾乎用上了全身的力氣。家長心急如焚。為了使奕更加健康自信,我強忍住為生癌癥住院的父親著急的淚水,課堂上,請他當小老師領讀;課間,讓他為老師送作業本;寫字課上,不厭其煩地教他握筆;食堂里,手把手教他拿筷子,耐心地鼓勵他。漸漸地,奕肚子不再餓得癟癟的了,寫的字也像模像樣了,同學們聽他的發言也不再那么費力了,更為可喜的是他在縣期末素質調研中還取得雙百分的好成績。打這以后,孩子的眼神不再是怯生生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性格也日漸開朗了。奕的母親感激不盡,逢人便夸。
以威嚴和寬容,照亮學生的成長道路
作為老師,在對待孩子所犯錯誤時,我不是一味地逞“口舌之能”,而是把寬容融進眼神,讓學生在寬容與理解的和風中蕩漾。同時,在寬容的眼神中也滲進威嚴的批評,讓威嚴的批評在細微而不露痕跡的雨露中流淌。
在我以前所教的班級里,有幾個孩子特別淘氣,個別老師在講課時表現得幾乎“歇斯底里”,以致于患上了所謂的聲帶小結之類。而我在這個班的教學中,雖談不上游刃有余,但也做到了揮灑自如,這一切就是歸功于我的一雙眼睛。盡管我有五百度近視,卻幾乎練就了一雙“魔眼”。四下環顧,課堂上,某某一雙手伸進桌肚子在摸東西;某某微微側過身與同伴說悄悄話……這時,我總是有意地走到這些孩子的身邊,用眼神示意,孩子們馬上有了警覺,重新投入學習。
記得在一節語文復習課上,我和孩子們一起在分析病句的病因,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紛紛在舉手發言。突然,我隱隱約約地聽到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鐵凳子在瓷磚上摩擦的聲音。我邊講邊朝調皮大王晉那兒掃了一眼。果然,晉一邊扭動他那肥肥的身體,在來回顫動的快樂中,一邊轉過頭去跟他遙遙相對的溶打著啞謎。溶正聚精會神地聽著課呢,根本沒注意到他的一舉一動。可能是他玩得太專注了吧,右手肘撐在桌子上,手臂舉得高高的,手掌在不停晃動,手上的一張紙條醒目地搖擺著。臉上笑容滿面,極力在吸引著對方,恨不得把頭伸到同座那兒了。面對此情此景,我只好停止講課,眼睛緊緊地盯住了晉。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了,晉機靈的同桌覺察了,眼睛也隨著我的目光一齊望向了還在擠眉弄眼的晉,晉收回了剛才的笑容,吐了吐舌頭,穩了穩前后晃動的身體。這時,我繼續用明察秋毫的眼睛盯住了晉的臉。晉的臉漸漸地紅了,身體漸漸地矮了。我一個嚴厲的眼神促使晉自我反省了。接下來我又和同學們開始了對病句的分析和修改。這時教室里的氣氛更活躍了。課后,晉主動找到了我,誠懇地說:“老師,我也不想上課開小差,可有的時候就是不由自主,怎么辦呢?”我撫摸著晉的頭,心里充滿了愛憐之意:“別急,慢慢來,其實你已經在進步了,你能認清自己的問題,就是進步。老師相信,你一定會徹底改掉這個壞習慣的。”晉眼神一亮,抬起了頭,挺起了胸……
二十年多來,我就是這樣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用自己的知識教育學生,用自己的愛感染學生。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踐行著一個樸實的承諾——當一個老師,做一個“四有教師”。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3
張xx,男,漢族,1982年9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清集鎮二郎廟小學校長、教師。他十年如一日扎根鄉村教育,將自己全部精力和熱情獻給了摯愛的教育事業。他數年來以校為家,既是教師亦是“家長”,出資助學,改善辦學環境。他的.努力和付出讓僅有27名學生、瀕臨關停的教學點發展成為有180名學生、校園環境煥然一新的完全小學,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師者的大愛精神。曾獲第七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河南省五四青年獎章、感動中原年度人物等榮譽。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4
王振義自1954年起,從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國內首先建立血友病A與B以及輕型血友病的診斷方法。1980年起開始研究癌腫的分化療法。1986年在國際上首先創導應用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獲得很高的緩解率,為惡性腫瘤在不損傷正常細胞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誘導分化療法取得效果這一新的'理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從事于血栓與止血的研究。在國內首先建立甲型和乙型血友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方法,并發現輕型血友病。王振義依據誘導分化學說,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治療APL的誘導分化療法,證明采用全反式維甲酸可以將惡性早幼粒白血病細胞誘導分化為良性細胞,在有效緩解治療APL的基礎上,王振義不斷優化治療方案,發現聯合應用維甲酸和氧化砷治療APL,可使五年生存率上升至95%,從而使APL成為第一個可治愈的成人白血病,在臨床治療獲得成功的同時,王振義又揭示了全反式維甲酸誘導分化APL是一種針對致癌蛋白分子的“靶向治療”方法。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5
學校組織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十位教師的先進事跡,我深受感動,深深地體會到優秀教師的平凡和偉大,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優秀教師那種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事業為重的高尚品質,對工作一絲不茍的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樂于助人的高尚職業道德,而這些正是我們這些年輕老師有待學習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多多發揮這些精神,提高自己。現結合學習材料有感而發,談幾點體會。
一、立足本質,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
優秀教師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無私的奉獻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奮進。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對于任何學生就是一個"愛"字。以無限的真情去關愛,用愛去感化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不厭其煩的耐心指導,當學生做錯了事的時候,指導分析讓學生知道做錯事的原因。用溫馨的語言教育學生,用母親般的愛感化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猶如父母,甚至勝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總而言之,作為教師,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心、細心和關心讓孩子真正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那才是我們的幸福。
二、對工作必須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
我們應當學習優秀教師以學生為動力,以育人為首的精神。老師必須具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不僅要標準學生的行為,更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對每一個學生都要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時時處處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解決。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必須努力做到。時時以"愛心、耐心、細心",去關心每一位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是我們的責任,教育學生子是我們的神圣事業。對學生我們既要愛又要嚴,時刻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是作為一名老師必需承當的責任和義務。
三、教師必須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勵學生。
通過學習優秀教師的事跡,我進一步體會到,在教育教學中,尊重學生,是我們老師必備的道德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友好的.對待他們,理解和信任他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多和他們交流,多鼓勵和表揚他們,要尊重他們,寬容他們的過失,當學生有缺乏時,多給予鼓勵和贊美,對學生精心呵護,尊重學生人格,善待、寬容、理解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覺到在學校里比在家里的還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學校生活的開心和幸福。
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都說人是要活到老學到老的。時代在進步,孩子在成長,對老師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習,學習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用學到的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大膽創新,積極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讓自己的腳步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既然我選擇了教師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愛心把這份光和熱永遠延續下“每位學生。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6
楊瑞清,男,漢族,1963年6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行知教育集團總校長、教師。他41年堅持扎根鄉村辦教育,始終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出了一條現代鄉村學校獨具特色的時代新人培育之路。他兩次拒絕進城,創辦的行知小學從一所簡陋破舊的鄉村小學發展成為集幼、小、中和教育實踐基地為一體的集團化現代學校。
他創建教育基地,把鄉土生活作為教學資源,積極探索學生校外活動、勞動實踐、生態教育模式。他堅守鄉村教育一線,只因放不下村里的'孩子和自己的教育理想。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師德標兵等榮譽。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7
用心耕耘篤行致遠
xxX,鞏義市子美小學低年級備課組長,鞏義市骨干教師,教育教學先進教師,在教學的道路上秉承著“靜心教學,潛心育人”的教育理念,激勵自己、引領同伴、帶領學生,一起走在成長的道路上。
她身為小學低段骨干教師,經常借助網絡平臺,搜尋視頻課例、論文,反復閱讀課標、教材,不停地思考學生的學習基礎、困難點,努力挖掘每節課的教育價值,同步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為了鍛煉自己的教學機智、精準語言,會忙中偷閑聽取優秀教師的日常課,并在聽課中記錄、思考,揣摩每個環節的落腳點;為了突破研磨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會帶著開放的心態主動邀請優秀教師聽課、評課,在梳理、重建中解決問題;為了克服恐懼的心理,也會在空無一人的教室一次次地演練,確保自己對每個教學環節及意圖了然于心。
她身為備課組長,兩年的時間引領同教研組教師全力投入數學閱讀、數學游戲課堂教學研究之中,購買書籍,查找資源,制作課件,梳理實踐,及時發現問題,并吸納不同層次教師的想法,記錄心得,再次置身實踐之中。在這樣交流碰撞研討中,促使數學核心素養能夠潛移默化地走進教研組每位教師心中,并在課堂實施中有效落地生根,促進每個學生能在閱讀、游戲中發展思維品質。
身為任課教師的她,永遠抱著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是她心中的潛力股,她會及時肯定每一個孩子的些微進步,與他們交流談心,和他們一起制定目標。假期里協同家長,帶領暫時落后的孩子復習鞏固,查漏補缺,預習新知,增強信心,期待每個孩子都能在鼓勵、陪伴、引導中盡早開出屬于自己的絢麗花朵。
她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謙虛好學,不斷進取,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
時光荏苒,一轉眼的功夫,她已經跨入教師這個職業23年了。自工作以來,她一直以自己勤奮踏實的工作作風,一點一滴,一步一個腳印地履行著一個教師的神圣職責。
她始終堅持“沒有愛的教育不能稱之為教育”。愛是源泉,愛是力量,愛是智慧,所以她一直用自己溫暖的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用寬容的心去對待學生的每一個過失,用欣賞的眼光去關注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因為她的用心付出,去年她所帶班級中的一名學生在即將畢業離校的那天,在講臺上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含著眼淚說“再見了,馮媽媽,您永遠是我的馮媽媽”。
“讓每一片綠葉充分享受到陽光,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茁壯成長”這一直是她的育人準則。古人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一個教師只有處處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表率,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因此,在工作中,她特別重視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用實際行動去影響和教育學生。課堂上,她發現有同學趴在桌子上,她會走到學生跟前,摸摸學生的頭,善意地提醒,并詢問學生的身體狀況;發現有學生退步了,她會立即了解原因,尋找對策;遇到班里調皮搗蛋、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她會用鼓勵和表揚代替隨意的批評與責備,用談心和交流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
“腹有詩書氣自華。”學海無涯,教師的業務研究更是無止境的。為了給學生做榜樣,她在積極做好本職工作,爭創一流佳績之余,還努力致力于新基礎教育實踐,多次參與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因為她堅信,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保持一顆鮮活的心。
她一直堅信:只要真情付出,以愛育人,花兒一定會綻放得燦爛無比!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8
開發鄉土資源,點亮山區幼教
山里留守兒童多,為讓山區孩子享受到高品質的學前教育,她請專家把脈,帶領川中幼教人從當地實際條件出發,充分利用鄉土資源,因地制宜,探索開發適合孩子們發展的環境和資源。 為給孩子們提供學習活動的生態種植園,郭文艷帶領老師們一起勞動。種植園需要管理,她早晨五點鐘便開始工作,中午稍作休息便接著干,一直干到天黑,一天兩頭見星星。夏天太陽非常火辣,烤得人喘不過氣,她赤腳揮鋤,彎腰拔草、撒化肥,手腳都是泥,不知疲倦和勞累,稍有空閑時間就鉆到班上給孩子上課。有人到幼兒園找她,問園長辦公室在哪里,老師們說我們園長幾乎從來不坐辦公室。她不僅是園長,還是一線教師,是干活能手,無論多么勞累,多么艱苦,始終以身示范,她的這種實干精神打動了老師和當地百姓。
在她的帶領下,老師們明白了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課程觀,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都發生了很大改變。鄉村田野中的`玉米皮、樹葉、石頭、廢布、廢舊竹簾,種植園中的花生、玉米、紅薯等,都成為了他們的課程資源。
她帶領老師們堅持采用參與式、體驗式、實踐式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參與其中,親身體驗活動的樂趣。在種植園中,從翻土播種到鋤草、澆水,從觀察秧苗生長到收獲果實,孩子們的各種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孩子們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聽聞大自然的聲響,盡享植物成長與自我成長的快樂,讓他們從小就種下愛心,擁有責任心。
幼兒園的游戲活動豐富多彩,河灘里的石頭變成了小烏龜、恐龍蛋、小汽車等,廢紙箱變成栩栩如生的美工作品,秋季散落在地上的樹葉轉身在孩子們手中拼貼成一幅幅美麗動人的圖畫,田間豐收的玉米皮在手工制作中華麗轉身為小拖鞋、小靠墊和不忍再觸摸的盛開的花朵,廢棄的竹簾變成了風箏的龍骨,丟棄的鞋子、水壺幻化成為孩子們種植物的花盆,這些鄉土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既綠色環保又經濟適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育的成本,培養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更體現了教育的智慧。
在郭文艷的帶領下,川中幼兒園先后榮獲“河南省教育名片”“河南省示范幼兒園”“河南省家園共育示范幼兒園”等多項榮譽,并被確立為教育部、財政部“國培計劃”——河南師范大學實踐基地;她自己也先后榮獲“影響中原優秀名園長”、河南省“李芳式的好老師”“出彩河南人”等榮譽。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9
陳xx,男,漢族,1947年10月生,無黨派人士,湖南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深耕教書育人30余年,既注重知識傳授,又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行業卓越人才。他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原創的電渦流阻尼新技術已成功應用于上海中心大廈、蘇通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國家速滑館等一批重大工程項目。領銜的風工程與橋梁工程教師團隊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等榮譽。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10
翻開楊凌示范區推廣基地分布圖,不難發現,從三秦大地到西部邊陲,從戈壁沙漠到青藏高原,處處彰顯著楊凌的農業科技含量和示范推廣的成果。在黃淮麥區,江蘇徐州、河南長葛等地種植的“楊凌小麥”穗大粒飽、連年豐收;在陜北高原,“楊凌玉米”個頭碩大、種植廣泛……
去年秋收時節,榆林市定邊縣堆子梁鎮營盤梁村的玉米喜獲豐收,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自從種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薛吉全教授團隊培育的‘陜單609’‘陜單650’‘陜單636’玉米新品種逐年增產,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提及這幾年的收成,玉米種植大戶高海寬喜不自勝。
種植面積從20畝到630畝,畝均種植密度由4000株增加至5500株,每畝產量也從700公斤提高至1000余公斤,年純收入40萬元,高海寬不僅自己嘗到了良種的甜頭,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近20萬畝。
成果轉化推廣是農業提質增效的關鍵舉措。楊凌示范區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研優勢、育種技術、示范推廣等優勢,充分發揮國家(楊凌)農業技術轉移中心和國家(楊凌)旱區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作用,把楊凌農業科技成果送到了千家萬戶。
“楊凌示范區持續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體系融合,在推進區校融合、一體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區域協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王征兵說。
不僅如此,楊凌還圍繞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旱區農業發展等重大戰略需求,不斷做大做強農業科技示范推廣文章,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經驗、新模式,尤其是圍繞科技成果轉化難問題,探索形成了大學試驗站、產業鏈、農科培訓等“六種推廣模式”,打通了農業科技推廣的“最后一公里”。
25年來,楊凌累計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700項,并在全國18個省(區、市)建成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350個,年示范推廣面積1億畝,推廣效益達到235億元。同時,圍繞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充分發揮楊凌農科教優勢,探索形成了“建設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做給農民看,開展農業科技培訓、教會農民干,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參與、帶著農民干”的科技扶貧工作模式,數以億計的'農民從中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一度的楊凌農高會已成功舉辦28屆,躋身全國5A級農業綜合展會序列并獲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中國馳名商標,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農業展會品牌,為我國西部地區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搭建了重要平臺。
“楊凌示范區探索形成了多種示范推廣路徑,科技成果得到快速轉化示范,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展旱區特色農業脫貧攻堅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立會說。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11
周美琴不僅自己堅持走專業化之路,她還注重師資團隊的培養。20xx年起,她每年都從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系引進本科學歷與碩士學歷的高材生。并提出培養“四型”教師的目標:即“專業精神上的奉獻型、專業知識上的復合型、專業能力上的綜合型、專業智慧上的.創造型”,并通過專家引領、骨干帶教、結對交流、專題培訓、實踐鍛煉、教育考察等形式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培訓。專業化的高平臺,托舉一批批青年教師迅速地成長。
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中,周美琴都是親力親為,教室中,她和教師們探討著哪個教學環節可以滲透康復訓練;康復訓練室中,她和康復治療師研究著學生的個別化訓練方案;教師公開課,都有她悉心指導的身影;下班后,常常見她帶領著教師研發、制作教學具;夜深人靜時,她的辦公室鍵盤聲嗒嗒,那是她正在修改老師的自編教材……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師們的公開課、自制的200多件“原創”教具得到了市里專家與同行的一致好評,多位老師走上了上海市青年教師教學評優課一等獎,“陶制字模”等多件教具獲得了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學具比賽大獎。老師們都歡迎她到自己教室聽課,因為她誠懇、專業、細致地幫助,總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更上一個臺階。
在課題研究中,周美琴始終堅守在第一線。她參與編寫了《康復》、《益智》、《溝通與交往》、《心理》、《生活》等11套校本教材,主持多個市級、區級重點課題及內涵發展項目,多項成果獲全國、上海大獎。她還多次代表上海參加國際、國內特殊教育研討,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舉措、辦學效果等得到國內外專家和同仁的高度肯定。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12
鄭丹娜在垂楊柳中心小學任教了25年,逐漸摸索出了“全接納、慢引導”的教育理念
大雪前后,北方降溫。垂楊柳中心小學的德育副校長鄭丹娜裹上大衣,和學生一起跑操。
她右手牽著一名學生,在此前的跑操時間,他總是“到這兒轉一轉,到那兒走一走”,經常跟不上隊伍。
鄭丹娜看到跑道上放著一根塑料跳繩,示意男孩:“你看,跳繩放在這兒說不定會把跑步的同學絆倒,你快去把它拿開。”男孩照做了。
回到班級后,鄭丹娜表揚了男孩:“他特別棒,跑步時看到地上有跳繩,擔心大家被絆倒,給拿到了一邊。大家都要像他學習。”
第二天,男孩開始跟上班級隊伍了。
“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個性,我會去試探,然后摸索出適合每個孩子的交流方式。”鄭丹娜說。
從1993年至今,鄭丹娜在垂楊柳中心小學任教了25年,從科任老師到班主任,再到如今的'德育副校長,她一直站在講臺上,和學生一起寫了幾百萬字的“悄悄話”,也逐漸摸索出了“全接納、慢引導”的教育理念。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13
鄭丹娜在教低年級時,為了在第一時間內了解學生的心情狀況,以便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在班里掛起了“心情晴雨表”。每天早晨,老師拿著心情表,第一個站到門口,親切地問候每一個孩子:“今天你的心情好嗎?”根據孩子的回答,老師在笑臉或哭臉上打“√”。當孩子們逐漸熟悉了心情表的填寫方法后,每周選一位值日班長代替老師的工作。“值日班長的.介入,使老師對學生的關心,變成了孩子們之間的互相關心,增進同學之間的友好關系。”鄭丹娜說。
在鄭丹娜眼中,老師要像孩子一樣去體諒孩子,關注孩子、幫助孩子。“老師要做孩子心靈的點燈人。生活在愛的世界里,孩子們的心里才會充滿陽光。”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14
李粉霞,女,漢族,1976年2月生,中共黨員,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她是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帶頭人,連續四屆參加數控技能大賽,取得全省數控銑工職工組第一名。
她潛心教學,重構課程體系,實施“項目化+思政化+信息化”教學改革,打造有趣、易懂、接地氣的`課堂。她因材施教,建立“傳、幫、帶、練”四級培優機制,探索出“分梯次、能力遞進”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
她注重團隊建設,構建“幫、練、賽、聘”教師培養模式,創建工作室,打造了一支優秀的職業教育創新團隊,開發實訓項目服務企業。曾獲國家級教學名師、山西省勞動模范等榮譽。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15
鄭丹娜,女,1973年11月出生,北京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教師。
鄭丹娜說“成績的好壞只是暫時的,但心靈不健康卻會毀掉孩子的現在和終生。”所以,她用心呵護每一朵小花的成長,她所做的一切工作,其目標指向首先是孩子們的心靈。她在班里掛起“心情晴雨表”,在第一時間內了解學生的心情,以便發現問題及時疏導。
199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鄭丹娜和每位學生建立了悄悄話的交流本。從此,小小的本子幫助她走進孩子們的情感世界,有機會感受孩子們的喜怒哀樂。讀著學生們的悄悄話,鄭丹娜自己也變成了小孩子。她鼓勵孩子們走出教室,發現大自然的奧秘;她引導孩子學會寬容,體會善待他人的樂趣;她勸慰孩子體諒父母,用溝通消除誤解;她也會悄悄地告訴孩子,老師也有犯錯的時候,請你諒解。
鄭丹娜堅持和家長的“電話聯系”。每晚坐在燈下,梳理學生一天的情況,主動給一位家長打個電話,與家長溝通時,鄭丹娜要求自己不指責、不抱怨。每次電話溝通少則十幾分鐘,多則一個小時。溝通中她勸慰望子成龍的父母;她提供解決問題的策略;她用孩子的進步,幫家長洗去一天的疲憊;她用自己的真誠,架設家校溝通的心橋。對此,家人給了她很大的支持,專門為她開辟了“溝通專線”。鄭丹娜的家校聯系還涉及到網絡,開辟了“飛信”、“博客”等新的方式,這“升級版”的悄悄話成為了她和家長的又一座心橋。
鄭丹娜從來沒請過病事假。生病了,她利用暑假匆匆安排了自己的腹腔手術。開學以后她克服身體的許多不適,提前回到學校;她的小孩生病住院,白天她按時給學生上課,晚上住在醫院陪護,等孩子睡熟就在走廊的燈光下備課,雖然十分艱苦,但是一個多月,她沒有耽誤學生的一節課,沒有錯判一份作業;寒假里,她的學生鎖骨骨折,疼的天天哭,鄭丹娜得到消息后,顧不得雪天路滑,騎車前去探望她。
家長開放日后,下課了,家長們卻坐在鄭丹娜的語文課堂上,久久不肯離開,他們說:“上鄭老師的語文課,真是一種享受。”作為語文老師,她不斷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她鼓勵學生參加區孫敬修杯故事比賽,22人報名,22都獲得獎勵,其中有3名一等獎,13名二等獎。王僉和田然兩名同學,還獲得了北京市一等獎。悄悄話不僅為對學生的教育助了一臂之力,還為打開學生的寫作之門營建了一間又一間的素材庫。學生能寫、愛寫,他們的作文分別刊登于《東方少年》、《小學生個性化作文》等雜志。鄭丹娜的一位學生,在全國小學生技能大賽中,朗誦了與老師對話的中的一段“悄悄話”,奪得第一名。
鄭丹娜的教育理念“全接納、慢引導”已逐漸形成,并得到專家的首肯。她的“全接納”強調個“全”字,接納所有的孩子,因為他們都是學生;接納孩子所有的.感受,因為感受無罪。在全接納的基礎上就有了“慢引導”。因為孩子是成長中的人,所以她允許他們犯錯誤,再慢慢的,通過耐心地引導,幫助孩子改正錯誤。她用全接納的態度,聆聽孩子們心靈的聲音;用慢引導的方式,幫助孩子們揚起成長的風帆。其間,她的第二本專著《走進心靈》已成稿。鄭丹娜在教委、學區、學校等領導的幫助下,還建立了“班主任工作室”,她用自己的力量,影響了更多的班主任。她利用業余時間,組織老師進行班主任“沙龍研討”;用自己的實踐經驗,給全區的新班主任做培訓;她還組織全區一年級組長、青年優秀班主任的研討會。
她先后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十佳班主任、首都勞動獎章、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等榮譽。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相關文章: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11-14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06-12
(推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10-24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必備)09-08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優)06-12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熱門)06-13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先進事跡04-18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有感心得08-01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跡15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