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新創業事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跡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跡具有概括標明先進事跡的主要內容或材料的用途。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跡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年創新創業事跡,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青年創新創業事跡1
大學生創業就是提前邁進社會的第一課,也是一個很好鍛煉自己的機會,所以在讀大學的時候同學們都紛紛開啟了自己的創業路,當然不少學校也鼓勵大學生創業,并提供不少的支持,可惜能活下來的創業項目比例十分少,所以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個來自廣工大學生的創業故事給大家,希望可以給在創業路上的學生們一些借鑒。
這個項目可以說幾乎與互聯網無關,他們的銷售和推廣工作大部分都在線下,其實我更看好在線下做得好的項目,畢竟互聯網只是一個輔助銷售的渠道而已,而且網絡競爭大,通常剛創業的大學生在互聯網的優勢都不明顯。當大學生要直接面對互聯網上業務和品牌都十分成熟的競爭對手時,通常都毫無還手之力,所以線下和周邊的資源成為你最應該整合的力量,畢竟線下和身邊的資源你更容易了解和更容易獲得。事實上有不少實體店派傳單的效果比你做任何一種網絡營銷的效果要好,所以做生意不能單純迷戀網絡營銷,要學會找對營銷方法。
阿聰
我認識阿聰有兩年多了,當時他已經在做某品牌服裝,某品牌定位很明確就是服務大學生,為畢業生提供專用的面試正裝,而且是專門做男裝,女裝競爭太大,而且大學城的廣工校區男女比例達到13:1,所以選擇做男裝還是相對明智的。這項目是阿聰跟4個同學一起合作啟動的,大家湊齊3萬塊啟動資金就滿懷激情地開始了他們的創業之旅。項目里阿聰是領頭人,負責進貨、推廣、銷售等工作,發展校園代理等等工作都由其他合伙人一起分擔。
剛開始的時候店面開在番禺大學城商業南區,這里來逛的人很少,整個商業區比較冷清,開在這里最大的原因是租金便宜。由于人流量少,而且平時又要上課,所以做生意的模式需要適當地調整,這時誕生了一個奇怪的實體店銷售模式就是預約到店服務,這個不同于預約上門,而是你什么時候有空過來店面,大家先預約一個時間,然后店主就會根據這個時間提前到店面等候,客戶來了就幫他們量尺碼,然后就挑服裝挑領帶等等,最后完成銷售,這種看似不好執行的方法,居然被他們做通了,下面阿聰分享了他的經營心得。
南區舊店面
由于南區很少人逛,想靠店面人流量促成生意是很困難的,所以工作重心改為發展學生代理,在學校的論壇發帖招,還有在宿舍招,只要推薦客戶來消費都獲得相應的提成,提成會根據銷量適當遞增。當時沒有建網站,所以就直接用新浪博客來做官方網站,給學生代理看款式、下載款式圖片和學習銷售技巧,并且定期策劃活動印制傳單給學生代理去派發。
除了發展學生代理,拓展更多銷售方式也是很必要的,這時候某品牌開始成為學生會舉辦比賽活動的贊助商,一般幾百塊錢或贊助一些領帶公文包作為禮品就可以了,然后在活動現場掛個廣告牌子。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廣告出來的效果一定不怎么好,事實也是如此效果十分不明顯。當然做活動贊助除了作為品牌宣傳,還有一部分是跟學生會領導建立友好關系,而且他們一些部長都需要穿正裝,學生會內部也需要正裝,所以間接增加了銷售機會,而且學生會也會把某品牌推薦給其他同學,去年10月份就有一單學生會推薦的十幾人的單交給了某品牌來做。
這樣下來一年時間,已經有不少同學習慣了某品牌的預約到店服務,有時同學們早到了,就會在店面門口等候,有時也會有幾個同學一起等門,因為這樣開始吸引了競爭對手的關注,在我們的店面旁邊和對面開起了男裝店,當然他們根本不知道客戶的來源,低估了客戶的忠誠度,這些客戶都是在電話或網上談好再過去的,所以忠誠度很高,但他們只知道這間賣男裝的店經常有人等開門來購買服裝,認為很多人會自己走來買服裝,所以他們最后都相繼關門了。
因為沒有人指導,某品牌在經營的.過程中也是一步一步摸索的,所以走了不少彎路,例如一開始都是給客戶一個一個來量尺碼,所以效率很低,一個下午才做7-8個客戶,最后發現比較快速和精確的做法是,先用現有的西服給客戶試版型,直到找到合適的肩寬就按該樣版的款型來做,一般只需要再修改衣長、袖長、胸圍就可以讓客戶穿到很合身的西服。當然這個方法其實在西服定制行業是很普遍的,所以大家以后創業前最好能認真體驗一下同行的服務和操作手法。
單純的銷售服裝是很難做大的,所以必須要把某品牌品牌化,為了更好提升品牌形象,某品牌的服裝開始貼牌生產了,我們找到一家給G20xx代工的工廠,讓他們幫忙做服裝貼牌,而且服裝都用G20xx同樣的材料和車工來生產,所以服裝的質量比以前提升了一個等級! 很快大家都畢業了,由于這個項目的利潤4個人分,確實大家都沒有分到多少,而且他們覺得繼續做下去沒什么前景,所以其他合伙人都放棄了,阿聰以相對低的價格購買了他們的股份,然后花了半年的時間賺到錢還清給了他們。
由于南區要拆遷改造,所以某品牌在20xx年8月搬到大學城南亭商業街,這里的人流量比南區要大,旁邊鄰近廣工和廣美,所以平時都有很多這兩間學校的同學過來消費。但有個問題人流量大了鋪租自然水漲船高啦,這時候雖然某品牌已經盈利了,但是純利不高,為了盡量壓縮租金,所以選擇了一個比較偏比較難找的鋪位,然后在外面掛些燈箱來引導客戶到店,這個店的鋪租加上管理費和一些雜費每月大概在1500左右。駿哥第一次過去的時候是阿聰帶路的,然后大家一起吃完飯我跟朋友逛逛整個南亭,回來就找不到他們的店鋪了,所以不是一般難找哦!
南亭由于是大型商業街,所以也有不少競爭對手進駐了,某派、某拓仕、某衣人等有實力的品牌都開在最顯眼的位置,他們為了促進銷量大幅度降價,好像上一年他們的生意額都超百萬,甚至更高,可惜純利很低,甚至是負數,所以沒多久就關門了。這種打法很像淘寶做爆款,但他們忽略了一點就是大學生畢業后基本上就不再回來了,不像淘寶網店隨時點進去消費都可以,所以回頭客非常少,如果單純大幅度降價打折對店面資金壓力會非常大。
某品牌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有條不絮的經營著,通過不斷擴大學生代理和拓展銷售渠道,在剛開業不久的9月份里,銷售額一天最多有6000多,當天店里擠滿人。阿聰說學生市場主要是9月-11月,第二年的4-5月份,這兩個旺季,想增大銷量就要主攻這幾個月,通過代理方式,社團合作方式,網絡宣傳等渠道來做,其他月份就會把精力花在外面的市場。
目前某品牌除了在大學城發展學生代理,在國內其他學校都有發展店鋪代理,有來自四川的,有來自中山、江門、肇慶等等學校里的男裝店都成為某品牌的代理商,還有一家公司找到某品牌給他們的幾十名業務人員和行政人員量身定制工作服,這個就是品牌效應,所以大家如果做產品的時候不要忘記要把自己的產品品牌化,這樣事業才能做起來。
經歷兩年多的時間,我們終于活下來了,有辛酸、有痛苦、有彷徨,但是我們活下來了!
青年創新創業事跡2
美18歲小伙高中退學創業,靠賣二手手機成為億萬富翁
PCS Wireless今年的銷售額可望達到10億美元。該公司的創始人在創立這家公司時只有不到20歲,他在手機銷售,特別是銷售沒人要的手機方面特別具有天分。
20xx年,一名叫本·納什(Ben Nash)的高中生從寄宿學校退學,然后在曼哈頓的一家批發商那兒找到了一份向零售商銷售手機的工作。
他發現了他在學校沒有發現的對銷售的熱愛。
現年32歲的納什說:“那時我才17歲,是公司的頂級推銷員。”
“我住在父母家,每星期生活費為100美元。”他說,“我滿18周歲的時候,我父母要減少我的零花錢。”
他笑著繼續道:“我那時候真的很自大,我想進入地產業,我得到了三個相關工作機會。”
但在接受其中一個工作之前,他和幾個小伙伴談到了手機生意:很多完好無損的手機放在庫房里沒有人要。
每家公司都庫存過量。有些手機銷路不好,電信運營商就把這些手機扔到倉庫里。有一些手機只是撕掉了標簽就被退回,有些成數很新的手機只需稍微修理一下。
18歲的納什和他的小伙伴們創立了PCS Wireless公司,把這些手機買了下來,加以修理,想出一些創意方法賣掉。他們把這些手機賣給了想給員工購買便宜手機的公司,還有有意打折出售這些手機的零售商。
納什為自己贏得了聲譽,成為人們眼中來自一家緊密團結的無線電話公司的積極進取的孩子。他于是說服社區內的一些人對其進行投資。
業務起飛
納什回憶說:“我們在第一個月就實現了盈利,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收回了投資。”幾年后,他買下了其中一家合作公司和所有對他進行投資的公司。
到20xx年,PCS Wireless公司的銷售額達7.4億美元,營收比20xx年翻了一倍,銷售額今年將超過10億美元大關。
納什說:“如果我們20xx年止步于10億美元,我會十分失望。”
納什的公司得益于智能手機市場的蓬勃發展和人們不斷更新手機的欲望。
納什還使用了游擊營銷策略。比如,當第二代iPhone出來的時候,他會派出幾車人到了其它業務,而不是PCS。”
大約兩年前,PCS管理團隊跟納什坐下來,問他“你還要不要做這個?”(納什這樣形容他的團隊:“你周圍有一些比你聰明的人很重要”。)
納什說他在那一刻找到了自己。在他進入地產界證明自己的時候,他已經是無線通訊產業的重要人物了。
20xx年,PCS推出了Posh Mobile,這是一個新的安卓手機和平板電腦產品線。PCS今年擴大了這個產品線。
納什這樣形容他的成功:“如果你相信上帝,那就是靠上帝,如果你不相信,那就是靠運氣,也許還有一點個人魅力在其中。”
最大的.諷刺
納什開玩笑地形容自己是“傲慢自大”,讓他談論自己簡直像“虎口拔牙”那樣困難。但他在采訪過程中顯得很謙遜。(他不會給我們發沒有包括他的團隊成員的照片。)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在跟納什聊天的過程中,他的電話總是掉線。
他剛為自己的生日購買了新的iPhone6手機,但他并不喜歡,他更喜歡他的破爛手機。
他說:“我剛買來這部iPhone手機,這是一個錯誤決定。我習慣了使用更好更可靠的舊手機。但我的女朋友喜歡在Facetime上跟我聊天,所以我買了這部手機。”
他笑著繼續說道:“現在你知道使用經過測試的可靠的高質量舊手機是多么重要了。”
我們相信他。
青年創新創業事跡3
是外國語學院2015級英語本科一班的一名學生。
幼時父母離異,一直跟隨奶奶生活,二人所有的生活費用均由奶奶種田供給。自小學起一直受國家資助,才能一路堅持走到大學。高中時,奶奶一度病重,以致無法下田勞動。往往這種時候,一般人都會想到去向親戚求助。然而母親的離家出走讓家里蒙羞,周圍人瞧不起她們,親戚也都日漸疏遠。家庭變故讓她早早地明白肩上的責任,學習讓她懂得只有靠知識武裝自己,才會有出人頭地之時。她懂得家人的艱辛,便自己出去兼職為家人分憂。家里房子時間過久,出現一道道裂痕,雨天還會漏雨。她可以住在學校,有舒適的宿舍,便利的交通。而家里那個70多歲的老人,還要自給自足,艱苦度日。
一般的孩子都可以伸手向父母要錢,而她也曾這樣幻想。她找母親,換來的只是一句“你讀書有什么用?”。她找父親,換來只是推辭。她理解父親的難處,他要花錢治病,還想老有所伴。從那一刻起,她恍然大悟,她已經成年了,不能伸手去要了。她自己找兼職,嘗試各種行業,經歷過各種委屈,不公。她曾一度對生活失望,想要放棄。可是她都堅持下來了,因為家里有個牽掛的人。
一路走來,歷過坎坷,經過險阻,但也有老師的關懷,同學的陪伴。她很清楚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她一定要足夠優秀才能在擁擠的人潮中找到一己之地。所以她對自己嚴格要求,無論是思想,學習,工作還是生活。她想靠自己的努力贏得他人的認可,給自己和家人一個交代。
在思想方面:
她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獲得了優秀共青團員的表彰。她遵紀守法,熱愛祖國,嚴格要求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她時刻謹記思想是人類的靈魂,無論何時都不能松懈思想教育。所以她時時關注國家動態,學習黨的思想和理念,以跟上黨的步伐。
在學習方面:
她把始終把學習當作第一要務。目標明確,態度端正,刻苦努力,積極進取,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她不僅僅滿足于通過考試,她所追求的是優秀。這種信念讓她在班上名列前茅,連續三年獲得了學校獎學金和勵志獎學金。此外,她積極參與專業競賽,在2017-2018學年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決賽一等獎,湖北省翻譯大賽口譯決賽二等獎,湖北省翻譯大賽筆譯決賽三等獎,外研社杯閱讀大賽一等獎獎,外研社杯寫作大賽三等獎。同時,她也利用課余時間自學其他技能,取得了多項證書,例如大學生英語四級證書,大學生英語六級證書,專業英語四級證書,計算機二級證書,初級會計職稱證書等等。另外,她還通過了高中英語教師資格證筆試考核,面試因為時間問題而延遲,她堅信自己可以拿下這個證書。為充實自己的技能,她正在積極備考12月份的日語二級能力考試。但是所有這些成就并不意味著可以了,她堅信知識是無止境的,未來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所以,她會繼續鉆研專業知識,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能力。
在工作方面:
她只是個小小的宿舍長。但是她認真管理好宿舍,盡職盡責,做好衛生管理工作和宿舍文化建設,積極帶領宿舍學習,形成良好的宿舍學習氛圍。她還和室友一起努力獲得了學校文明宿舍的表彰。職位雖小,但也是一種鍛煉和磨礪,她堅信在工作方面今后會做得更好。
在生活方面:
她活潑開朗,積極幫助同學,做到互助友愛,注重同學之間的融洽相處。她生活樸素,勤儉節約,獲得的國家獎助學金從不亂花。出身于農村貧困家庭,她很清楚不能僅僅依賴國家的資助,所以她一直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勤工儉學。高中畢業后她便出去兼職拼湊學費,在一家蛋糕店做前臺服務。由于沒有經驗,不會和人打交道,經常會犯錯而挨訓。兼職工資很低,每月有1100的底薪,不包吃住,只有200元補貼。而第一個月發工資時她領了2500,因為她每天晚上都會加班幫忙做甜點,打掃衛生。餐飲行業對服裝和衛生都有一定的要求,即使是沒有客人的時候,也不能坐著。每天十幾個小時站著工作,一到晚上腿就疼得厲害。那時她借住在親戚家,每天早出晚歸。為了節省開支,她不吃早餐,午餐簡單吃點,晚餐的話就吃些店里剩下的面包邊。雖然過得很辛苦,但她都堅持了過來,也收獲了很多。上大學后的每年寒暑假她都會自己找兼職,不僅補貼了學費,而且積累了工作經驗。餐飲,服務,教育等等,她嘗試過很多種行業,學會了如何與人交往,為今后的就業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積極進取,刻苦努力,樂于奉獻。她無論是在思想,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上都起到了帶頭作用,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自己的信念。她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學生眼中的好同學,是新時代的勵志大學生典型。
【青年創新創業事跡】相關文章:
廣西舉辦創業大賽助推青年創業創新04-30
創新創業個人事跡總結12-05
創新擔保方式 拓寬初次創業青年融資渠道04-30
農村青年創業事跡材料(精選5篇)04-29
金融創新推動農業升級政策扶持青年回鄉創業05-01
青年要為實現中國夢勇于創新創業04-30
農村創業青年事跡材料(精選15篇)04-28
創業關鍵在“創新”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