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愛國人物事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事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跡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想擬事跡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國人物事跡,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愛國人物事跡1
東漢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展開激戰。兩軍實力相差懸殊,袁軍數倍于曹軍,曹操部將大多認為袁軍不可戰勝。但曹操最終以少勝多,大敗袁軍。袁紹棄軍逃跑,全部的輜重物資、圖冊兵藏被曹軍繳獲。
在清點戰利品時,曹操的一名心腹發現許多書信。這名心腹拆開其中一封,看了幾眼,立刻臉色大變。他把所有書信收齊封好,然后抱著信件去向曹操匯報:“主公,這些都是袁紹與人來往的密函!”曹操接過信件,拆開看過幾封后,對心腹說:“你去把這些信都燒了吧。”“燒掉?主公,您不該照著書信把這些叛徒全部抓起來嗎?”心腹驚疑道。曹操搖搖頭:“當初,袁紹兵力遠勝于我,連我自己都覺得不能自保,更何況是他們。與袁紹勾結只是他們不得已的選擇啊。”
原來,這些信件都是在許都的.官員和曹操軍中部將寫給袁紹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誠之語。曹操命人當眾把信件全部焚燒。那些私通袁紹的部將,原本驚慌不定,見曹操此舉,慚愧不已,同時也愈加感激,軍中士氣更盛。
曹操趁勢進擊,冀州各郡紛紛獻城投降。曹操實力大為增強,為此后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愛國人物事跡2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 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相信大家對這首詩再熟悉不過了,這就是清代詩人寫的《竹石》。眾所周知,鄭燮,號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以畫竹出名。他的為人和品格又如何呢?我要講的故事就是“一塵不染的鄭板橋”。
乾隆元年,鄭板橋在們的幫助下去應試,中了進士,擔任濰縣縣令。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肅靜”牌子,不許鳴鑼開道。有時還 穿著布衣草鞋,微服訪貧問苦。有一次夜里出去,聽到有間茅草屋里傳出陣陣讀書聲。一看原來是一個叫韓夢周的貧困青年在苦讀。鄭板橋就拿出自己的.銀子資助他,后來韓夢周參加科舉中了進士。縣學里的孩子放學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讓人給送飯,又想到孩子們走泥路容易壞鞋,就讓人找些舊鞋送給他們。
在遇到災荒時,鄭板橋都具實呈報,力請救濟百姓。他還 責令富戶輪流舍粥供饑民糊口。他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他刻了一方圖章明志:“恨不得填滿普天饑債”。在災情嚴重時,他毅然決定開官倉借糧給百姓應急。下屬們都勸他慎重從事,因為如果沒有上報批準,擅自打開官倉,要受懲處。鄭板橋說:“等批下來百姓早就餓死了,這責任由我一人來承擔!”鄭板橋的果斷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災年,百姓們無法歸還 糧食,鄭板橋干脆讓人把債券燒了,百姓們都很感謝他這個體恤百姓、愛民如子的清官。鄭板橋做官不講排場,這也給他帶來一些麻煩。在乾隆十七年時濰縣發生了大災害,鄭板橋因為申請救濟而觸怒了上司,結果被罷了官。臨行前,百姓都來送行,鄭板橋雇了三頭毛驢,一頭自己騎,一頭讓人騎著前邊領路,一頭馱行李。鄭板橋向濰縣的百姓贈畫留念,畫上題詩一首:烏紗擲去不為官,囊(nang)橐(tuo)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桿。
從此,鄭板橋回鄉以畫竹為生度過了他貧寒而有氣節的一生。他一生只畫蘭、竹、石。他認為蘭四時不謝,竹百節長青,石萬古不敗。這正好與他倔強不馴的性格相合,與他一塵不染的性情相符。
愛國人物事跡3
楊根思,1950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11月,在_戰爭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咸鏡南道美軍戰斗中,時任志愿軍某部連長的楊根思,奉命帶1個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圍1071。高地東南小高嶺,負責切斷美軍南逃退路。29日,號稱“王牌”軍的美軍陸戰第1師開始向小高嶺進攻,猛烈的炮火將大部工事摧毀,他帶領全排迅速搶修工事,做好戰斗準備,待美軍靠近到只有30米時,帶領全排突然射擊,迅猛打退了美軍的第一次進攻。
接著,美軍組織2個連的兵力,在8輛坦克的掩護下再次發起進攻,他指揮戰士奮勇沖入敵群,用刺刀、槍托、鐵锨展開拼殺。激戰中,又一批美軍涌上山頂,他親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擊,指揮第8班從山腰插向敵后,再次將美軍擊退。美軍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對小高嶺實施狂轟濫炸,隨后發起集團沖鋒。他率領全排頑強抗擊,以“人在陣地在”的`英雄氣概,接連擊退美軍8次進攻。
當投完手榴彈,射出最后一顆子彈,陣地上只剩他和兩名傷員時,又有40多名美軍爬近山頂。危急關頭,他抱起僅有的一包炸藥,拉燃導火索,縱身沖向2敵群,與爬上陣地的美軍同歸于盡,英勇捐軀。
愛國人物事跡4
1915年9月,作為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權力雖已達到了頂峰,但他并不滿足,又開始覬覦皇帝寶座。他唆使幕僚美國人古德諾拋出了《共和與君主論》,污蔑共和體制是政治亂局的根源,鼓吹只有君主制才能救中國,胡謅什么中國人需要一個皇帝。
梁啟超早就看出了袁世凱的`野心,他直截了當地指出:“如果復辟,就是叛國”。為了駁斥袁世凱的復辟圖謀,梁啟超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文章《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毫不留情地揭穿了袁世凱的復辟野心。袁世凱獲知消息,十分恐慌,急忙派人以給梁的父親做壽禮名義送給梁啟超二十萬大洋,懇請梁啟超高抬貴手,不要在報上發表這篇文章。結果,梁啟超嚴詞拒絕了這一請求。
袁世凱見拉攏不成,就采取恐嚇的伎倆,逼其就范。他派人告訴梁啟超:“你流亡國外十幾年,那種艱苦的滋味想必早已嘗夠了,現在好不容易過上好日子,何必自找苦吃呢?”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袁世凱亮出了底牌。面對威脅,梁啟超毫不畏懼,從容笑答:“我已經是流亡的經驗家了,再流亡一次簡直輕車熟路。”梁啟超毫不留情面,他把《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這篇文章發表在《大中華》月刊上,其余各報迅速轉載,讀者爭相購買,一時間洛陽紙貴。
1916年1月1日,袁世凱不顧國人的反對,恢復帝制,上演復辟鬧劇。梁啟超聯合蔡鍔將軍,發起了討袁護國戰爭,其余各省迅速響應,紛紛宣布獨立,反對帝制。袁世凱僅做了83天皇帝,就被迫宣布“退位”,不久一命嗚呼。
對袁世凱來說,梁啟超是有點不夠哥們“義氣”;對國家來講,梁啟超敢于不講情面,堅決反對袁世凱稱帝,這是值得尊敬和贊揚的。梁啟超一生只忠于真理,不為君王唱贊歌,只為蒼生鼓與呼,這種民族大義之精神是難能可貴的,足以成為后世的楷模。
愛國人物事跡5
20xx年他是中國最具有標志性的人物,20xx年他和中國最鮮明的亮色聯系在一起。這位中國的首位“太空使者”,憑借自身超人的素質和勇氣,成為浩瀚太空迎來的第一位中國訪客,證明了人類第241次太空飛行屬于中國,他就是楊利偉。
太空飛行的21個小時里,面對如振動、沖擊、噪聲、失重、超重、宇宙輻射、高真空、晝夜節律變化、劇烈的溫度變化等惡劣的太空環境,楊利偉要承受的超負荷心理、工作壓力可想而知。這些環境因素會導致心血管系統功能紊亂、骨骼與肌肉結構和功能變化、睡眠周期紊亂、航天運動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醫學和心理方面的`問題。此外,楊利偉更需面對一旦發射失敗可能會失去生命的危險。但是,載負著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這位中國的首位“太空使者”,還是憑借自身超人的素質和勇氣,最終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當神舟五號作為輝煌留在我們記憶當中,神舟六號、神舟七號很快又會走進我們的視野,目前楊利偉和同事們也已經投入正常的訓練,為下一步的任務做充分的準備,不再出席公眾活動,據悉,節目組為了讓楊利偉來現場進行節目錄制頗費了一番周折。在節目錄制現場,當他從巨幅五星紅旗背景中健步走來時,許多現場觀眾激動得淚光閃閃。掌聲和4個月前人們迎接他從太空歸來時一樣熱烈,訓練中的堅忍執著,飛天時的從容鎮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已經使他超越了航天英雄的稱號,變成中國人心中一個大寫的人。
愛國人物事跡6
今天,我讀了抗戰英雄邱少云的故事。我被這個故事深深地感動了。邱少云叔叔在抗戰時期,為了取得戰斗的勝利,在烈火中紋絲不動,直到壯烈犧牲。那天,邱少云和他的幾名戰友躲在草叢中,準備伏擊敵人。兇惡的敵人向草叢打槍,想看看草叢中有沒有人埋伏在那里。草叢中突然著了火,燒在了邱少云身上。火苗越來越大,邱少云叔叔強忍著灼熱,手抓著土,咬著牙,如千斤巨石一般一動不動。邱少云叔叔知道,如果這時動一下,就會被敵人發現,戰斗也就不會勝利了。它堅持到了最后一刻,在戰士們的努力下,我們勝利了,可邱少云叔叔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
親愛的邱少云叔叔,我想對您說:“您雖然壯烈犧牲了,但是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您堅強不屈、嚴守紀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一定好好學習,遵守紀律,長大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唱愛國主義歌曲,作共產主義接班人,重新煥發文明古國的光彩。讓中國發揚光大,讓祖國閃閃發光。
在愛國主義歌曲中,還有一些是革命歌曲和歌頌英雄人物的。從這些歌曲中,我們要學習革命先輩的愛國主義精神,繼承他們的光榮革命傳統。堅定永遠忠于黨忠于人民的革命信念,走雷鋒叔叔成長的道路,作雷鋒式好少年。
有兩首歌,一首是教育我們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童年童年像一首歌》,一首是教育我們孝敬父母的《小背簍》。尊敬師長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有從小懂得愛父母敬老師,長大了才能愛祖國愛人民。
我們少年兒童詩中華民族紅旗下祖國的花朵,是在幸福的的微笑和甜美的歌聲中長大的新一代。是當的陽光社會主義的雨露哺育了我們,給予了我們一個幸福的美好的童年。少先隊員們,我們要放聲高歌著幸福的.生活。但是要牢記這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要無比熱愛這幸福的生活。
祖國,偉大的祖國,我永遠將你銘記在心。
發揚光大,讓祖國閃閃發光。
在愛國主義歌曲中,還有一些是革命歌曲和歌頌英雄人物的。從這些歌曲中,我們要學習革命先輩的愛國主義精神,繼承他們的’光榮革命傳統。堅定永遠忠于黨忠于人民的革命信念,走雷鋒叔叔成長的道路,作雷鋒式好少年。
有兩首歌,一首是教育我們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童年童年像一首歌》,一首是教育我們孝敬父母的《小背簍》。尊敬師長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有從小懂得愛父母敬老師,長大了才能愛祖國愛人民。
我們少年兒童詩中華民族紅旗下祖國的花朵,是在幸福的的微笑和甜美的歌聲中長大的新一代。是當的陽光社會主義的雨露哺育了我們,給予了我們一個幸福的美好的童年。少先隊員們,我們要放聲高歌著幸福的生活。但是要牢記這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要無比熱愛這幸福的生活。
祖國,偉大的祖國,我永遠將你銘記在心。
愛國人物事跡7
1940年2月,在風雪彌漫、攝氏零下40多度的大森林里,東北抗聯楊靖宇同志遭到敵人圍追堵截。兩個警衛員一個英勇犧牲了,一個身負重傷隱蔽在樹洞里。他只身一人,邊打邊走。
他剛到黑龍江濛江縣保安屯附近,就被敵人的坐探發現了。不一會兒,一大群敵人撲了過去。楊靖宇選擇了一棵大樹作掩護,拔出兩支短槍,左右手同時向敵人射擊,獨身一人和幾百個敵人打了一個多小時。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被他打回去了,一批批的敵人倒在了他的'面前。
楊靖宇身負重傷,槍里也只剩最后一顆子彈了。他堅強挺起高大身軀,深情注視祖國壯麗河山,用熱血和生命,高喊“_日本帝國主義!”隨后壯烈犧牲。
日本強盜把他的遺體運到醫院解剖,發現胃里沒有一粒糧食,只有野草、樹皮和棉絮。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楊靖宇就是靠吃這些東西,堅持戰斗的。
愛國人物事跡8
我想到了美國歷史上一位著名人物說過的話:“我只是遺憾我只有一次生命獻給我的祖國。”而想起這句話,又使我陷入沉思,從中受到啟示。
建國60周年來,縱觀古今中外,多少愛國人士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奉獻給了自己的祖國:蘇武,文天祥,董存瑞,邱少云……。不管他們的生命是長是短,貢獻是多少,他們的獻身是悲壯是慷慨,都以成為過去。但他們的.這“一次”生命卻奉獻得如此偉大,永遠都在人們的心中閃光,美國總統林肯,由于領導廢權運動被殺害,革命者-也在白色恐怖的年代獻出了生命,并留下《可愛的中國》以表達他死而無憾的心情。所有一切,不都表明他們對祖國的赤誠與無私嗎?但他們的這一次生命奉獻的偉大。
不錯,生命賦予每個人只有一次,然而這“一次”卻又不盡相同,就說現在的社會,雖有許多人都忠心效力于國家如楊利偉等航天英雄。
但仍有人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心中主要的。“什么愛國?值幾個錢?”這就是他們的想法。在深圳,不就有人把外國人剛扔下的人民幣撿走用嗎?我曾在報紙上看到一條新聞:留美學生被人家的豪華生活所迷,一去不復返。我不禁要說,我們正處在改革時代,正需要每個人將自己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放在祖國建設上。像他們那樣,又怎能好好地利用這唯一的一次生命呢?
愛國人物事跡9
賴寧
1988年3月13日一位14歲的優秀少年在熊熊燃燒的烈火中犧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賴寧。那天午時3點左右,因八級大風,把縣城附近一家工廠的電線桿吹倒,造成電線短路,引起了大火。風助火威,火越來越大、燒得越來越遠。此時,森林、電視衛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庫都面臨著巨大的危險。賴寧看見后立刻趕到火災現場。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奮不顧身地沖向前奮力撲火。雖然,消防隊員曾勸阻大家別往火中硬闖,但賴寧不忍心看到國家財產遭到嚴重損失就去撲火。最終大火最終撲滅了,但賴寧卻犧牲了。
愛國人物事跡10
鄧家泰出身于一九一四年,離世于二零零三年一月二十一日。在他這八十九年的人生里,他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一九三零年秋,鄧家泰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北省立第十四中學(今荊門龍泉中學)。他在中國地下黨和數學老師劉繼漢的影響下,積極投身反帝救國的斗爭中。他走上街頭游—行示威,散發傳單,宣傳救國的道理。抗日時期,鄧家泰擔任作戰科長,支隊副參謀兼作戰科長。在大青山堅持游擊戰,長達五年之久。他還曾參加五寨戰斗和反掃蕩,反頑斗爭。鄧家泰在抗日時期努力戰斗,一心想著為新中國成立做貢獻。
鄧家泰同志離休后,依舊很關心黨和國家的的建設與發展。他擔任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還擔任中華人民醫學會、中國紅十字會東方老年服務中心、“中華兒女”理事會高級顧問等。只要有利于社會、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有利于發展經濟、有利于社會安定團結,他都樂于參加,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鄧家泰未滿十八歲就心想要報效祖國,而我只會糊糊涂涂度過一年又一年,我想過了這樣的生活沒有意義,我要讓我的人生無比燦爛。我要和鄧家泰一樣。
鄧家泰爺爺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毫不畏懼、不怕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學習,他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在我心中筑起了一座永遠的豐碑。正是他們老一輩革命家,用青春和熱血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如果我們現在不努力學習,怎么能對得起他的英靈?所以,從現在起,從今天起我下定決心要刻苦學習,認真鉆研,努力的干好每一件事,當好祖國未來的接班人,讓祖國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變得繁榮富強。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那些為戰斗犧牲的偉大的革命烈士。
鄧家泰的英勇精神給了我生活的勇氣和力量,讓我對困難不再退縮,而是勇往直前。鄧家泰的精神堅強不屈,讓我深受觸動。以后,我一定要讓他的英勇形象立在我心目中,成為我心目中永遠的豐碑。
愛國人物事跡11
是誰,給了我們幸福,給了我們今天,給了我們快樂又是誰,給了我們美麗的家園是我們的祖國母親,可愛的祖國母親!
這個故事讓我深深地感動了,我頓時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對于輟學的房淑花小朋友,我們默默地祝愿、祈禱著……房淑花是因家庭經濟困難才輟學的,但她的愛國之情永不改變,一個人不管自身有多大的困難但對祖國的熱情不能變。因為祖國就像我們的母親一樣,關心我們。
我是一個熱愛祖國的初中生。在今年的'一個冬天,天氣格外寒冷,我帶上了我暖和的小手套,上學去了。“叮——”只聽早晨升旗歌響了,我連忙放下書包,排好隊伍,走向操場。“站立,向前看齊……”升國旗了,我這里才想起我戴了一副手套,不能戴著手套升旗,這樣對祖國不禮貌。我趕緊脫下手套,莊重地敬了隊禮,唱起了國歌。“禮畢……”直到聽到這兩字,我才放下手。專心站在那里唱國歌。
你們說,我是個愛國的初中生嗎
同學們,讓我們胸懷愛國之心吧,讓我們把世界打扮得更漂亮,讓我們共同創造美好明天吧!
愛國是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多少文人墨客把他久久吟頌。例如岳飛的《滿江紅》、陸游的《示兒》、屈原的《離騷》、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陸游臨終前不忘交待妻兒,祖國統一后要到他的墳前告祭;岳飛在背上刻上了“精忠報國”四個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短短十四個字,字里行間無不表現出文天祥濃濃的愛國情懷。早在1295年,元軍入侵宋朝,文天祥毫不猶豫把全部家產充當了軍費。他領兵作戰十分勇猛,但還是因為力量懸殊太大而失敗。擔任右丞相后,在和元軍丞相伯顏談判時被抓。在關押期間,他寧死不屈,在路過零丁洋時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這令我想到了5.12汶川大地震。在震后的第一時間,人民子弟兵沖鋒陷陣;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社會各界慷慨解囊……,社會各界的愛心如潮水般地涌向災區。
邱光華機組,他們為了災區,一趟趟運送傷員、一趟趟送醫送藥……,因為惡劣天氣的原因,飛機撞上了懸崖,他們把自己的熱血撒在了抗災的前線。
以前我一直以為愛國離我們很遠,也不是我們平凡的人的事情,經歷了汶川大地震,現在我對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有了更深的認識,雖然它不象戰爭時代那樣波瀾壯闊,那樣驚天動地,但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我們現在認真學習,做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人,長大以后報效祖國,就是最好的愛國,我要讓這種愛國情懷永久地刻在我心中,體現在我們的行動中。
愛國人物事跡12
錢學森
“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干!”
遠在1950年,被外國人稱為“能抵五個師”的錢學森博士,已是美國大學的終身教授和實驗中心主任。他配備有世界第一流搞科研的'技術設備,享有非常優裕的生活條件。如果從追求個人的科研成果來說,那真是“得天獨厚”。但他毅然沖破美國的種種阻撓,回到祖國,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創造中國人的火箭、導彈事業。有人問他為什么歸心似箭,他說:“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有人問他中國既無人才又無設備,搞火箭導彈能行嗎?他回答是:“外國人能干的,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干!”錢學森的誓言實現了,中國衛星上天了,洲際導彈可以同外國“比武”了
吳玉章維護國家尊嚴
老革命家吳玉章,年輕時東渡日本留學。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國貧弱,日本帝國看不起中國,在懸掛的國旗中,故意不掛中國國旗。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吳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學生向學校當局嚴正提出:必須立即向中國學生道歉并糾正錯誤,否則,就要舉行罷課和絕食以示抗議。學校當局在中國愛國留學生的強大壓力下,只得認錯道歉。
愛國人物事跡13
黃河是一條偉大的河,我們中華民族是在它的身旁發展起來的,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同時,黃河又是多災的河,曾經多次泛濫,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1948年春天,在解放戰爭的日子里,毛澤東轉戰陜北,曾多次來到黃河邊。毛澤東總是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看望黃河。站在山頂上迎風而立,望著蒼龍似的黃河滾滾流去,他不禁贊嘆說:“真美呀!”
毛澤東對警衛戰士們說:“人常說黃河百害無利,這是不對的。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這個民族。抗日戰爭,又是黃河擋住了日本侵略者。只這一條,就要減輕它的罪過。”
黃河上的船工赤露著胸背和腿腳,結實的肌肉展示出力量,古銅色的皮膚在陽光下發亮。毛澤東看見這動人的情景,大聲說:“這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毛澤東向跳船上岸的船工們走過去,同他們握手,連聲說:“你們是黃河的兒子,真正的英雄!”
不久,毛澤東要渡過黃河到華北去了。毛澤東坐在船上,船在浪濤中前進,顛簸搖晃,船工們發出了雄壯的號子聲。毛澤東激動地對同行的人們說:“你們可以藐視一切,但是不能藐視黃河。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中華民族!”
毛澤東這樣尊敬黃河,由于黃河是中國的象征,是中國人民的象征。
愛國人物事跡14
愛國故事:從小就有愛國的勇氣
1910年,瞿秋白進常州中學讀書這所中學的校長和一些老師,經常對學生講述清朝政府的事實,進行愛國思想教育。少年瞿秋白在校長、老師的`教育下,非常關心國事,常用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來勉勵自己。
他取了一個名字叫“雄魄”,表達他救國的抱負。他曾指著腦后那條長辮子對同學說:“這尾巴似的東西,我們非把它剪掉不可!”第二年爆發辛亥革命,他馬上把自己的辮子剪掉。
1912年,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成果,當上臨時大總統,殘酷革命力量,中國人民依舊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年10月10日,常州城內家家要掛紅燈籠慶祝“雙十國慶節”,瞿秋白卻把用黑墨寫有“國喪”兩個字的白燈籠掛在門口。他說:“這個‘民國’就要名存實亡了,哪有什么國慶,明明是國喪!”一直掛到第二天天亮。
愛國人物事跡15
歷史的風,吹翻起六十八年前的那一頁。在我的眼前,歷歷出現出,那冰雪掩蓋的1935年,那哀思歲月里的冷嗖嗖的日子。日本帝國主義大肆張開它的魔爪,伸向了我中華的心臟:華北大地;而此時,卑怯可笑的國民黨政府,卻竟然畏于帝國主義的淫威,預備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來滿意一時的茍且偷安。 我感到了賣國者的卑鄙與可恥。 中華民族,你,陷于內憂外困之中,你的尊嚴倍受挑畔,你的軀體將被蹂躪。
在這樣的時刻,我們總是悄悄企盼:企盼奇跡誕生;在這樣的時刻,我們總是悄悄祈禱:祈禱我們的民族,能夠轉危為安,能夠走出泥濘與逆境,驅散開這漫漫的黑云。而讓我,讓我們全部中國人最感傲慢的事情是:我們從來沒有絕望過一次。在倍受屈辱的民族的背后,總有我們中華的優秀兒女挺身而起。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6000生氣的北平人們走上街頭,高舉著正義的旗幟,奔跑呼告,英勇地向卑鄙的暴虐宣戰,向怯弱的賣國宣戰。
我為你們感到傲慢,我們優秀的中華兒女,你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我們民族的脊梁;假如,假如我們的民族,沒有你,它的生命將是如何的暗淡,它將會走向何等可怕的深淵啊!你以你堅毅不撓的行動,告知全部的居心可怕的人們:中國人是不行辱的,中華民族是不行辱的。中國人將為國而聲、為國而戰、甚至為國而死。 我也知道了,中國因你而精彩。你使我想起了,志在維新、視死如歸的譚嗣同;你使我想起了,拋妻別子、不憚前驅的林覺民;你使我想起了,東渡扶桑、救國救民的秋瑾;你使我想起了,棄醫從文、療救民心的魯迅;你使我想起了全部為我們中華的獨立崛起,探究著、苦痛著并奉獻著的人們。使我想起了,陳毅元帥如是說,"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從鴉片戰斗、中法戰斗到中俄戰斗,從《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到《馬關條約》,重若苦海的苦難,漫漫修遠的長路,并沒有使東方巨人從今消亡的原因,正是由于在你們啊,我們民族最可愛的人,正是你們這些以天下事為已任的仁人志士,所組成浴血奮戰洪流,攬起狂瀾,吹響起我們民族的歷史的新的紀元。 雖然,我們古老的中國像一艘擱淺的大船,盡管沉重,盡管緩慢,但依舊還堅挺著前進的風帆。 同學們,為國而聲、為國而戰、甚至為國而死,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傲慢;誰假如在心里沒有自己的祖國,誰就不屬于人類。
同學們,當你佇足于宏偉曲折的萬里長城之上,當你止步于滾滾東去的'黃河之邊,當你靜立在煙波浩渺的渤海之濱,當你凝視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之時,你的心中是否感慨難平,是否熱忱奔涌?同學們,切莫以為只有生在亂世才好為國分憂。欲報國何須生于亂世,又何止在沙場上拼殺?同學們,我們是初開的鮮花,我們是初升的太陽,我們的戰場便是這足下的土地,用我們百倍的努力,學得學問、學得力量,然后用自己強健的雙手開創一片輝煌的事業。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如此,都能把自己事業與抱負,和我們的民族相融,那么我們的中華民族將不再是可辱的,將會成為能以昂然身姿直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員。
讓我們為振興我們的中華拼搏吧。要知道振興中華是我們每位同學義不容辭的職責,是歷史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告知自己吧,我們的心屬于祖國。
【愛國人物事】相關文章:
(熱)愛國人物事跡07-10
愛國英雄人物事跡11-13
愛國英雄人物事跡07-23
愛國人物事跡(精選20篇)07-31
愛國人物事跡(精選19篇)12-16
愛國人物事跡(精選75篇)10-10
愛國英雄人物事跡11篇01-14
【薦】愛國英雄人物事跡13篇07-23
榜樣7人物事跡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