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鄉村醫生事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要用到事跡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跡屬于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跡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美鄉村醫生事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美鄉村醫生事跡1
王xx,男,33歲,漢族,是河南項城王xx明口鎮苗莊村一名鄉村醫生。十幾年來,王xx在行醫生涯中,大力弘揚白求恩精神,以真情真愛為老百姓服務,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鄉村好醫生的頌歌。
扎根農村,矢志鄉醫終不悔。
“我是農民,我離不開生我養我的農村,離不開我的鄉鄰,我要一輩子扎根鄉村,盡我的力,盡我的心,為村民看好病,守護村民的健康”。王xx常說這句話,也是他熱愛本職工作,不畏條件艱苦,扎根農村,為家鄉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的無悔追求。他義無反顧地放棄了在城里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當了一名最基層的鄉村醫生,為村民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長年累月,救死扶傷,無怨無悔。為了改善治病條件,他千方百計建設村衛生室.在條件十分艱苦,資金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建成了在全市一流的村衛生室,面積達到了400多平方米,成為周口市示范村衛生室,實現了“村民小傷小病不出村”的目標,一些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基本實現了就地治療。
愛崗敬業,心系患者顯真情。
王xx醫生愛崗敬業,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業以來,他一直堅持邊理論學習,邊臨床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順利地取得了、執業助理醫師證書。醫療技術日益提高,受到鄉親的`信賴,吸引了周口、界首等地的患者慕名前來求診。尤其是情牽患者、心系病人,傾盡全力服務村民的感人事跡,在王xx的行醫生涯中多次發生,被人們津津樂道。大家都夸王xx是個“年齡不大學問大,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好醫生。
王xx心里時刻裝著村民的疾苦,無論風霜雨雪,無論白天黑夜,無論老幼貧富,總是隨喊隨到,不講價錢、不提條件,有錢看病,無錢也看病。2005年3月的一天,彭莊村57歲的村民張xx頭疼難忍,神智不清。王xx火速來到患者家中,初步診斷為腦出血,由于患者家庭經濟困難,當時患者血壓太高,鄉村道路不好,長途轉送顛簸對病人有一定危險。患者家屬一再要求在家中治療,待病情穩定后再去市醫院確診。經過精心治療,7天后,患者的一般癥狀有所改善,神智稍顯清醒,說話也能聽清一些。應患者及其家屬的請求,王xx醫生一同將病人護送到項城市中心醫院做了CT檢查,被確診為腦出血,證實了王xx的最初診斷是十分準確的。后因住院費昂貴,患者及其家屬要求回家請王xx醫生治療。經過王xx醫生一個多月的細心診治,患者開始下床走動,半年后就可做一些家務活了。張xx一家人逢人就說是王xx醫生救活了他,挽救了他們一家。
熱心公益,一腔熱血寫大愛。
他把醫生的博大的愛心融入到公益事業中去,把公益事業作為自己的社會責任,贏得了社會的稱贊。王xx在行醫中有一個死規定,凡是前來就診的殘疾人都減半收費,對困難殘疾人實行免費治療,多年來,僅此一項就為殘疾人減免藥費達3萬多元。王xx明口敬老院有20多位老人,王xx醫生時刻惦記著他們,每到周末都會到敬老院免費義診,免費送藥,幾年來為敬老院免費送藥5多萬元,受到社會的稱贊。
在公益事業中,王xx率先垂范,事事處處都走在前面。村里道路年久失修,每逢下雨,道路泥濘,村民苦不堪言。王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率先捐款3萬元,在他的帶動下,村民紛紛捐款修路。此后,他又跑前跑后,指揮大家修路。不到一個月,村里的道路就修好了,村民們高興地說,“今后下雨再也不怕了,多虧了王xx醫生。”
村里的學校該修了,他又拿出2萬元對學校進行了修繕,村里的孩子再也不為上學發愁了。
一件件實事感動著村民,也體現了王xx的拳拳之情。
為讓更多的村民脫貧致富,王xx把困難群眾作為自己的幫扶對象,傾注了真情真心。本村村民王xx仲敏,生活全靠他一年四季外出打零工來維持生計,幾年前,他身患腦血管病而落下殘疾,生活極其困難,屬典型的貧困戶。王xx把王xx仲敏作為自己的幫扶對象,拿出2000元幫他成立了小商店,使他重新樹立了生活信心。去年,王xx仲敏的小孩子考上大學,王xx立即又拿出2000元,讓他順利上了大學。幾年來,王xx視王xx仲敏一家為親人,把他們的困難當做自己的困難,真心關懷,真心幫助,使王xx仲敏逐漸擺脫了貧困。
家住苗莊村67歲的肢殘苗珍香老人生活十分困難。2009年5月18日,王xx到老人家中了解生活情況后,給她送去了大米,面條,花生油,洗衣粉,棉被等生活用品。從此,他一有空就去看望老人;今年春上,突降暴雨,王xx擔心老人家的房屋經受不住風雨,就去看個究竟。短短的二里路程,他走走停停,走了近50分鐘。當他滿身泥水出現在老人家門前時,苗珍香激動的說:“我躺在床上都不敢睡,你來,我心里就踏實多了,你真是比親人還親啊!”
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南方旱災等,王xx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據不完全統計,多年來,王xx助殘、救災捐款達20多次,計8000多元,捐贈衣物100余件,便民義診服務150多次,免費義診群眾2萬多人次,幫扶困難村民6戶,幫助貧困大學生11名,資助資金6萬元。
十幾年來,從未出現過重大差錯和醫療事故。給村民帶來了更多的方便和實惠。村民們給衛生室送來一個個錦旗,這是發自群眾內心的感慨,更是對王xx的無聲贊譽。他先后榮獲了周口市先進鄉村醫生、項城市先進鄉村醫生、項城市扶殘助殘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面對未來,王xx以“為了村民的健康”為己任,執著追求,無私奉獻,為農村衛生事業作出更大的新的貢獻。
最美鄉村醫生事跡2
在紅色革命老區湖南省茶陵縣,在井岡山根據地,羅霄山脈下,有一座三層的面積200多平方的小型綜合醫院——湖南省茶陵縣0方鄉衛生院洮水分院。在這醫院中,有一位四里八鄉遠近聞名的鄉村好醫生。他立足農村,40多年如一日,在基層的醫療衛生工作崗位上默默傾注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守護著當地農民的健康。他憑著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為病人除疾祛病,排憂解難,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贊譽。在農民兄弟心里豎起了一座無言的豐碑,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一縷陽光。這位好醫生就是現年57歲的譚冬生。
一、扎根農村,立志鄉村醫衛事業
洮水村地處在羅霄山脈下,附近有幾個村坐落在大山深處,農民有了病要進城看病,得走三個多小時的山路,往往一些急病就擔擱在路上了。
1968年,譚冬生初中畢業,盡管是初中生,但在貧窮落后,文盲眾多的洮水村,他卻成了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成了重點培養對象。他面臨著許多機會:招工、招干、參軍、做村干部、作民辦教師,但他面對農村缺醫少藥的現狀,立志學醫。當年8月參加了茶陵縣組織的赤腳醫生培訓班。他說:“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農民的難處就是我的難處,鄉親們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農村看病難,看病貴。1969年8月,譚冬生在人民公社的支持下,辦起了洮水大隊衛生所。從那一天開始,不論盛夏酷暑,還是數九寒天,不管刮風下雨,還是白天黑夜,只要是患者有求,譚冬生二話不說,背起紅十字藥箱,翻山越嶺、涉水過溝,奔波在為患者解除痛苦的山道上。
春節,正是家家團圓的好日子,而譚冬生只能在除夕到兒子家中,全家吃頓團圓飯。正月初一下午就趕回自己的小診所。他說:“每年的新年,總有喝醉酒的、感冒的、被編炮之類炸傷的等患者,我不在診所,會耽誤他們的病的。大過年的,不能讓大家高興的心情受到破壞。”就這樣,他足足40個春節都是在診所里過的。1992年正月初一的晚上,譚冬生和往常一樣在診所為過年期間患病的鄉親們看病、抓藥,忙到了晚上8點多鐘,譚冬生正準備端起飯碗吃飯,滋坑村農民邱繼光的兒子匆匆忙忙地闖進了診所,他氣喘吁吁地告訴譚冬生,他52歲的父親因為心臟病,今天感到很難受,要譚冬生出診到家里去看看。此時,窗外北風夾著雪籽呼呼刮著,寒冷刺骨。譚冬生聽到患者家屬的話,放下飯碗,背起藥箱,抓起手電筒就騎上一輛自行車,顛簸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由于年前下了雨,路上泥濘不堪,天又漆黑,實在難走。譚冬生在路上摔了幾跤,藥箱都摔去老遠。走了近一個小時的山路,譚冬生進了患者的家。沒有顧得上喝一口水,就為患者看病、輸液;一直忙到了晚上11點。由于還有些藥沒有帶上,他和邱老漢的兒子又返回診所,譚冬生又給邱老漢配了9付中藥,讓他兒子帶回去給父親服用。一忙下來,天都放亮了。等吃完了藥,邱老漢自己下山來到譚冬生的診所說:“譚醫生,我真佩服你,我這病可是大醫院都說沒治的,吃了你的藥,看,我能自己走到你這兒來謝謝你。”
他提來一籃雞蛋到診所,要感謝自己的救命恩人。譚冬生說“大家鄉里鄉親的,我知道你家的難處,你現在剛剛在恢復中,把雞蛋提回去自己補補身子,你的身體康復了,就是對我最好的感謝。”
十年后,邱繼光老人因心臟病逝世。這期間,譚冬生一直堅持為他治療。他也心疼譚冬生來回的路難走,一到雨雪天犯病,他總是忍著疼痛,說:“路難走,別麻煩譚醫生,等天晴了讓他來不遲。”譚冬生也摸清了他的病因,預備了常用的藥物給他救急。他常念叨著譚冬生的好,他說:“我每多活一天就是多賺了一天,這條老命是譚醫生幫我搶回來的.呀!”
二、醫術精湛、做醫德高尚的好醫生
作為一名讓農民們信賴的好醫生,來找譚冬生看病的患者絡繹不絕,不僅有本村的患者,也有從鄰近桃坑鄉、嚴塘鎮等周邊鄉村慕名而來的患者。在診所里,譚冬生基本上是又看病,又抓藥。患者說,譚醫生不僅醫術好,而且看病方便,價格也低,每次看病吃藥的錢不超過30元。
譚冬生說,我們鄉村醫生每天面對的是農民,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疑難雜病患者,他們對大夫抱的希望很高,要求也很高。因此,鄉村醫生不僅中西醫、內外科、婦產兒科都要會,而且打針、輸液、針灸、按摩,樣樣都要精。我們不能把進門的病人往外推。作為一名初中基礎的鄉村醫生,譚冬生深知學習的重要性。為了提高醫療技術,譚冬生不顧經濟上的拮據,購買了許多醫學書籍,完成了《外科》、《內科》、《婦科》、《兒科》等20多門學科的理論學習,并大膽應用于臨床,醫術不斷提高。診病時遇到難題,他就馬上啃書本。護送病人到上級醫院治療,他就抓緊機會請教。從1969年6月開始,他多次參加了市、縣、鄉組織的鄉村醫生培訓,多次受到上級的表揚。還自費到縣人民醫院進修,學習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及衛生法規等知識。他一邊學習,一邊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臨床實踐中。40多年來,他對待患者,始終如一,從未發生過一起醫療事故。他堅持做到“五心四勤”即:診斷細心、治療精心、解答耐心、接受批評虛心、讓病人和家屬放心;手勤、腳勤、嘴勤、人勤。
洮水村9組的周運娥,53歲時得了嚴重的肺心病,在縣人民醫院治療了2個月后,因為沒有根本好轉的希望,加上付不起高額的治療費,絕望地放棄了治療,回家等待死神的降臨。譚冬生知道此事后,立即跑到周家。主動提出要為她治病。家人也是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態度,讓她接受了治療。經過連續1個多月的治療,病人竟有了明顯好轉,讓病人家屬大喜過望,病人自己也信心大增。就這樣,這個被認為至多能活3個月的病人,竟然活到65歲才去世。整整多活了12年。可因為病人家里窮,譚冬生為她家墊付了3000多元的藥費,還不包括他自制的中草藥和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周老人臨死前拉著譚冬生的手說:“譚醫生呀,這輩子我是還不了你的情了,來世,我做牛做馬報答你。”多少年來,他就是這樣,精心呵護著每一位患者。
譚冬生是一名鄉村醫生,在他的腦海中,沒有上下班時間,也沒有節假日,24小時都在為鄉親們服務。他又是一個農民,家里還有幾畝耕地、每年的春耕夏收,譚冬生是主要勞力。可是,為了鄉親們的健康,他經常是誤了自己種田,去解除鄉親們的病痛。這樣下來,重擔都落在妻子身上,看到賢惠的妻子操勞得患了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等多種病癥,還這樣支持自己的工作,譚冬生總是又是自豪又是愧疚。
三、遵紀守法,做規范管理楷模
作為鄉村醫生,譚冬生認真貫徹執行各項衛生法律法規,服從上級管理,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檢查。一是嚴格執行《執業醫師》和《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持證上崗,從未超范圍執業,并服從鄉村一體化管理規定。二是嚴格執行《藥品管理法》,杜絕假藥劣藥。近幾年,藥販到處推銷藥品,鄉村醫師從藥販子手中進藥現象普遍。可是他堅持主渠道進藥,不從私人手中接貨。2006年,外地一藥販子到他家推銷藥品,被他拒之門外。幾天后該藥販和譚冬生多年的好友一起上門來了,那好友對他說:“你是我的好朋友,這位也是我的好朋友。我向你保證他的藥不是假藥,看在我們多年好友的關系上,給我一個面子,他將藥低于你從正規渠道進藥的15%的價格給你。”如果接受,譚冬生這一次就可以從中獲利1000多元,但他硬是拒絕了。為此,那好友很長時間見了他招呼都不打。但從此,藥販子再也不敢進他的醫院,這就為維護農村醫藥市場秩序做出了榜樣。三是嚴格執行醫政管理規定。他給病人看病,嚴格病歷處方書寫質量,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嚴防醫療差錯。四是嚴格執行醫療服務價格和藥品價格,不亂收費,做到西藥一般讓利給群眾8%,中藥讓利12%,對殘疾孤寡老人實行減半收費。五是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墻,收費公開透明。六是開展健康教育,每月在村衛生室出一期宣傳欄,普及農民衛生知識,贏得了群眾的信賴與好評。
四、嘔心瀝血,籌建一流鄉村醫院
作為鄉村醫生,他時刻想把自己的診所辦好辦精。40多年來,他將所有收入都投入到醫療設備的添制上。為方便出診,他先是買自行車,后來又買了摩托車,現在他的醫院中有了急救車。在這些交通工具添制上,他從不皺眉頭。他說:“贏得時間就是贏得生命。我恨不得會孫悟空的筋斗云,好不耽誤病人的病。”
他的診所場地換了四個地方,場地越來越大,設備越來越先進。2006年在周邊8個村莊群眾的強烈要求下,他采取借款、入股的辦法,籌資40萬元,改建村衛生室。按照衛生室建設標準,新建了200多平方米的洮水分院,配置了預防接種室、診斷室、化驗室、藥房、病房,添置了28張病床,更新了醫療設備,為農民看病就醫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同時,從縣人民醫院請來了醫術精良的醫生來診所指導,現在他的醫院中有了12名醫護人員。日門診量至少15人,每月住院病人達25人。分院現在能作胃癌根治、子宮全切、前列腺摘除、腎盂切開取石等高難手術。這極大的方便了周圍的群眾。由于洮水分院醫術精良、服務態度好、治療費用低廉,除開附近的村民來看病外,遠到炎陵縣的患者,都慕名而來。
走進他干凈、整潔、設施高檔的醫務室,誰能想到,他自己的房子還是幾間土磚房呢?他說:“我沒錢改造房子,如果我有,還不如多買些藥品或設備呢。自己的房子破點,能住就行了。土磚房就土磚房吧。”
五、全心全意,服務社會
作為鄉村醫生,譚冬生總是不忘自己肩上社會責任。他扎扎實實的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設立了殘疾人康復站,每年為鄰近村里殘疾人提供至少50人次的免費治療。二是對經濟困難戶開展資助活動。困難戶在診所看病時可以賒帳,年底視其情況進行減免。40年年來,資助困難戶600余人次,減免費用達10多萬元。三是免費護送重癥患者到上級醫院就醫。先后護送大病患者到長沙、株洲及縣級醫院就診達300多人次。四是為遠方患病者免費提供食宿。讓患者安心就醫。六是抗洪救災,不辭勞苦。洮水村地勢較低又處在米水和沔水的交匯處,經常發生洪澇災害。每次洪澇災害發生時他總是主動配合鄉政府、衛生院,組織居民,抗災搶險。洪水退后,他又主動承擔本村及消毒、防病工作,保證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他從醫的40年中,洮水村盡管屢次遭受洪澇災害,但即使是2007年百年未遇的大水災,洮水村也沒出現過災后疫情。
在譚冬生擔負的全村兒童計劃免疫和婦幼保健等防保任務期間,洮水村兒童計劃免疫連續多年通過了國家、省、市的評審驗收,達到了92%的目標,建卡率、合格接種率達到95%以上。“五苗”接種的相應傳染病發病率降到最低幾率,多次受到縣、市衛生防疫部門的表彰獎勵。
譚冬生同志雖然今年57歲,長期的勞累讓他鬢角添了白發,但是他總希望自己能為推動農村衛生事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添磚加瓦,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最美鄉村醫生事跡3
姓名:xx,男,維吾爾族,1970年出生,1993年6月畢業于喀什衛生學校地方病學專業。1993年9月至今一直在拜城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從事結核病防治工作。吐爾遜熱合曼在結核病防治工作崗位上近27年,一直兢兢業業,勤于職守,將畢生的精力、自己的生命獻給了結核病防治事業,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年僅49歲。
農牧民眼中的“摩托車醫生”
“摩托車醫生’身強力壯的,怎么就突然去世了呢?”得知吐爾遜熱合曼突然去世了,拜城縣各族農牧民們痛哭著,去送他最后一程。拜城縣是結核病高發區,發病人數長期位居地區前列,結核病防治任務非常繁重。吐爾遜熱合曼經常騎著摩托車走村入戶開展防治結核病,被各族農牧民們稱為“摩托車醫生”。沒有白大褂,沒有醒目的醫護標識,黑瘦的吐爾遜熱合曼騎著摩托車,與普通的走親戚的農牧民沒啥區別。“沒辦法,結核病人打心里不希望周圍人知道自己的病,我們要是大張旗鼓地進村,容易引起病人的反感。”生前吐爾遜熱合曼經常給新來的同事講如何“潛伏”進村,必須要“悄悄地干活,打槍的不要”。吐爾遜熱合曼經常騎著摩托車走遍了拜城縣所有的鄉鎮、村。黑英山鄉是拜城縣最偏遠的鄉,距離縣城有110公里,全部是山路,中間還要穿過3條大河、11條小河和60多公里的雅丹區域,一不小心就有危險。27年來,吐爾遜熱合曼每個月都必須去一次,幾乎每個農牧民都認識他。
長期在黑英山鄉工作的醫務工作者吐爾洪阿地力說,以前沒有柏油路,吐爾遜熱合曼騎著摩托車往往要走4個多小時,1996年9月中旬曾經摔過一跤,跌得臉上都是血,所幸沒有大礙。距離黑英山鄉政府40公里的喀拉果勒村是拜城縣最偏遠的一個小村,20xx年以前,村民每個月都巴望著吐爾遜熱合曼的'到來。村里的老人艾買提·馬木提說:“‘摩托車醫生’來了,不是給我們看病,就是給我們捎帶一些生活用品,有時還幫我們干活。”村民們說,幾十年來,無論是感冒發燒,還是嘔吐腹瀉,對吐爾遜熱合曼來說都是藥到病除。在拜城縣種羊場,牧民托合提·毛來克家有4頭牛56只羊,自從20xx年他患上肺結核后,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家庭收入減少、經濟條件每況愈下,但是,為了維持生計,他不得不每天在深山峻嶺的草場中穿梭,無法按時服藥。吐爾遜熱合曼得知情況后,主動上門。“他在家里找不到我,就騎著馬跟我一起去放牧,一邊放牧,一邊講按時服藥可以治愈結核病,身體就會恢復健康,就不會傳染給家里人、不會傳染給鄰居,最后他的耐心感動了我,我就按照他說的,按時吃了半年多的藥,終于治好了。”托合提·毛來克一直無法相信吐爾遜熱合曼就這樣離開了。在近27年的結核病防治職業生涯中,大家與這位“摩托車醫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要是時間長了看不見‘摩托車醫生’,就想他,就要給他打電話。”拜城縣米吉克鄉庫木墩村的老人依馬尼亞孜·買買提尼亞孜抹著眼淚說:“今后我們想他了怎么辦?”
衛生健康系統的優秀宣講員
長期從事結核病防治工作,吐爾遜熱合曼深知宣傳普及結核病防治知識和健康防病知識對結核病等傳染病防控的重要性。多年來,他把握一切機會,入戶走訪時,到社區學校健康體檢時,抓住一切機會,向各族干部群眾宣傳結核病防治知識、健康防病知識。拜城縣察爾其鎮人口多,人員居住密集,吐爾遜熱合曼長期重點關注這個鎮,每年開學季節,他都到學校去宣講。“二十多年來,我們學校開設的第一堂保健知識課,一定是吐爾遜老師的,他從來不缺席。”察爾其鎮中學校長古麗尼沙·玉素甫說。
一段時期以來,不少群眾對結核病防治抱有成見,認為讓結核病人戴口罩、分餐具、分房睡是虐待老人,治療結核病的藥物是毒藥,是“魔鬼的禮物”,導致結核病防治工作陷入了停滯狀態。吐爾遜熱合曼非常著急,他將調查寫成報告,及時向單位領導反映結核病防治宣傳面臨的問題,并逐個村莊進行宣講,1994年,在拜城縣克孜爾鄉克孜勒吐爾村,依米提·斯迪克老人得了肺結核,堅決不接受藥物治療,很快他年僅4歲的小孫子也患上了結核病。吐爾遜熱合曼來到他家宣講,他把吐爾遜熱合曼往外趕:“我不聽你的胡說八道。”吐爾遜熱合曼見勸他不動,就動員他的兒子媳婦鄰居,還拿出一些服藥治愈病人的照片給他看。老人很頑固,說:“你說那些藥是治病的,不會弄死我,你先吃,你吃了不死,我就相信那不是毒藥,你不吃我也不吃。”吐爾遜熱合曼猶豫了一下,拿出四粒藥片送進了口中、咽了下去。依米提·斯迪克老人盯著吐爾遜熱合曼看了一會,拿起了藥片。經過半年的治療,他和孫子都痊愈了,再沒有咳嗽、乏力的癥狀了,他握著吐爾遜熱合曼的手說:“你是我們的天使,謝謝你治好了我和孫子的病。”吐爾遜熱合曼說:“我是醫生,不是天使,我是共產黨派來的,你不要謝我,要謝就感謝共產黨。”20xx年吐爾遜熱合曼在老虎臺鄉亞木古魯克村駐村期間,他在完成駐村工作的任務的同時,發揮專長,把結核病防治宣傳工作做的有聲有色,他不僅在入戶走訪時耐心給病人解釋規范全療程服藥的重要意義、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健康宣教,還在村民大會時播放一些健康宣教片給農牧民群眾看,提高結核病等傳染病防治知識知曉率。
鄉鎮醫生的優良導師
吐爾遜熱合曼作為一名長期從事結核病防治的工作人員,積累了許多結核病防治的知識,其中,X拍片和診斷就是他的強項。拜城縣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劉玉山說:“吐爾遜熱合曼不但是全縣有名的結核病防治專家,還是縣里的胸部X線檢查權威,平時我們有什么疑難問題和他交流,他總是坦誠相告,從不保留。”
拜城縣老虎臺鄉位居深山,生活條件艱苦,不少醫生來到這里后,都難以待下去,連個X片拍攝醫生也找不到,吐爾遜熱合曼就幫助他們培養了兩名拍片醫生,解決了衛生院的難題。“我們鄉下的一些常規病,吐爾遜老師都會治,他經常教我們,讓我們快速成長。”亞吐爾鄉古爾阿塘村村醫木尼亞孜圖坎說。拜城縣衛健委主任袁慧博介紹,在每個季度的全縣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培訓班上,吐爾遜熱合曼的講課是最受歡迎的,各鄉鎮、村社區的醫護人員說,吐爾遜熱合曼不講大道理,只講如何具體開展工作,教會大家如何預防、隨訪結核病人,如何開展各族群眾容易接受的健康宣教。吐爾遜熱合曼還把一些傳染病防治措施編成順口溜,教授給醫生。比如結核病防治,他編的順口溜是:“結核病,最難治。要預防,戴口罩;分碗筷,少說話;痰用紙,莫亂拋。有病了,黨來治。一分錢,不用花。”比如胸部X線篩查肺結核,他編的順口溜是:“肺結核,邊緣圓,如同一枚小銅錢。有腫瘤,邊不清,病灶周圍毛烘烘。”亞吐爾鄉衛生院公共衛生科科長吐爾洪阿地力說:“吐爾遜勤學習善總結,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我們衛生院經常請他過來給我們授課,幫助我們培養醫生,加快了鄉村醫療隊伍的建設。”
最美鄉村醫生事跡4
今年56歲的xx是山亭區店子鎮鵓鴿崖村衛生所的一名鄉村醫生,自1975年1月在滕縣衛校畢業后,一直扎根于農村衛生事業。38年來他用真情服務老百姓,用行動報答村民,始終履行著救死扶傷地神圣職責而無怨無悔。他醫德高尚,技術精湛,深得鎮衛生院領導的肯定和群眾的一致認可。2011年,按上級衛生主管部門的要求,為了改善患者就醫環境,他自籌資金十余萬元,建設了一處面積約120平米的標準衛生室,當地村民常見病、多發病均可就地得到治療,實現了“小病不出村”的工作目標,較大程度緩解了群眾就醫難問題。
2003年在抗擊“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徐可相醫生積極響應“眾志成城、抗擊非典”的號召,投身到抗擊非典第一線。為了讓群眾早日了解非典,掌握非典預防知識,他通過村委會大喇叭、黑板報、張貼標語、義務印發宣傳材料等形式,進行防治非典知識宣傳。有時還挨家挨戶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宣傳,盡量做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配合鎮衛生院積極做好外出務工人員的登記和勸阻回鄉工作,免費發放體溫表進行排查,自己配制了抗病毒中草藥為群眾免費服用。由于他身先士卒、不怕危險,終于取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抗擊非典的過程中,他所負責的轄區,無一例外出務工人員回鄉的事情發生,為全鎮乃至全區抗擊非典的最終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徐可相認為,僅有為村民解除病痛的一腔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扎實牢固的醫療技術功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為老百姓帶來便利和實惠。行醫生涯近40年,他不斷鉆研業務,提高技術水平,經他治愈的各類患者成千上萬,深得群眾敬仰。他經常自費購買大量醫藥類書籍刻苦研讀,只要有空閑時間就仔細翻閱,從中汲取營養,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即便在最艱苦的條件下也從未放棄過。
2009年1月26日(新年正月初一)凌晨兩點,正值數九寒天,一陣急促地電話鈴聲把他從睡夢中驚醒。原來是本村一位張姓小孩突發高燒需要治療。他放下電話二話沒說,背起藥箱就沖出家門。一路上寒風呼嘯,凍得他直打哆嗦。由于天黑道路泥滑,走著走著,他一不小心摔倒在泥地上,弄得全身都是泥,腿被刮傷兩處,但他顧不了傷痛,爬起來就繼續往病人家里跑去。趕到時發現小孩已處于高熱驚厥,于是就急忙給予退熱、解痙、針刺人中、靜脈輸液等治療。由于病情嚴重需要輸注三瓶液體,他就一直陪護到輸液完畢,直至小孩病情好轉才放心離開。此時已是早上六點多鐘,天已經蒙蒙發亮,左鄰右舍都在“噼里啪啦”地燃放著新年鞭炮,可徐可相連處理傷口都未來得及,累得他一頭倒在床上便呼呼大睡。類似這種情況,一年四季到頭隨時都可以碰到。他在衛生室上班時,跟本不分晝夜,實行二十四小時全天候診值守,就是憑著他這種過硬的醫學功底,扎實的的業務技能,優良的服務態度,得到了各位村民的普遍贊譽。
他看病時時為困難病人著想,治療時盡量使用既便宜又能保證治療效果的藥品。上門服務時從來不收出診費,對特別困難的患者主動免除醫藥費,每年下來減免醫藥費用就達到兩三千元。他心系村民的安危冷暖,始終奉行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扶貧濟困。作為一位普通的鄉村醫生,僅靠辛勤勞動創造一點微薄收入,他生活地并不寬裕,但能為本村群眾服務是他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從醫以來未出現過重大差錯和醫療事故,也從未接到過任何患者的投訴。
徐可相從醫38年以來,認真執行農村衛生工作方針,積極參與防疫保健工作,預防為主是我國衛生工作的一貫方針,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重點。他深知這一道理的重要性,始終把衛生防疫工作掛在心上。他時常給村民宣傳防疫的重要性,防重于治的方針政策。基于他的宣傳喚起了人們對防疫工作的關注、了解和認識。他身體力行迎難而上,一股子倔勁,使全村的防疫保健工作在全鎮處于領先水平,受到當地衛生主管部門的肯定。他先后獲得店子鎮“先進個人”、店子鎮“個人顯著貢獻者”、山亭區“優秀鄉醫”、山亭區“十佳鄉醫”等榮譽稱號,所在衛生室被評為店子鎮“先進衛生室”;2011年被評為山亭區“先進衛生室”。
徐醫生以他崇高的醫德、良好的'醫術,踏實的作風在村醫療事業中做出了扎實的成績,贏得了農民群眾的心。社會的發展進步給鄉村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深知成績的取得,靠的是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上級衛生主管部門和人民群眾的支持,多為國家出點力,為村民辦點實事是應該的。為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奉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他感到無上光榮。
【最美鄉村醫生事跡】相關文章:
最美鄉村醫生先進事跡材料06-20
最美鄉村醫生的事跡材料(通用6篇)08-16
最美鄉村醫生[1]11-06
最美鄉村醫生典型事跡材料(通用15篇)07-18
最美鄉村醫生事跡材料(通用11篇)09-11
最美鄉村醫生主要事跡材料(精選7篇)08-26
鄉村醫生優秀事跡02-24
感動中國最美鄉村醫生事跡材料(精選9篇)08-26
最美鄉村醫生個人事跡材料范文(精選8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