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事跡材料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說到事跡材料,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跡材料是指黨政軍機關為了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跡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想擬事跡材料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人的事跡材料,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的事跡材料1
《名人傳》一書講述了3位偉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的一生。貝多芬為人類音樂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米開朗琪羅把純美的心靈用圣潔的雕塑、絕美的壁畫留在人間;托爾斯泰用真理與愛創造了動人的文章。他們一生雖然經歷了無數的坎坷,但并未停下為自我的事業奮斗拼搏的步伐。這本書撰寫了這3位偉人偉大而不朽的生平。
他們生活的年代雖然不一樣,可是他們有著同樣的遭遇——生活的`艱辛、精神的痛苦、思想的煩惱,絕望與敵人,還有病魔的一次次來訪。命運總是在捉弄他們,可是他們憑著頑強的意志、不懈的努力、不屈不撓的堅持著,熬過了這些堅難困苦。
他們一生追尋著真、善、美,他們為此奉獻了畢生的心血,他們用自我永恒的作品向世界表達出他們對人生的崇敬和愛,他們的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有崇高的信念,偉大的夢想。應對質疑他們堅持著真理,應對疾病他們不屈不撓,再大的困難他們都不言放棄。他們為了崇高的信念像猛虎那樣難以馴服不向世俗低頭,他們對真理不屈不撓的堅持像水滴穿石那樣鍥而不舍,他們的精神和意志像頑石那樣堅不可摧,這樣高尚的人格和偉大的思想、持之以恒的精神是我們終生學習的楷模。
《名人傳》為我介紹了3位知名偉人的故事,讓我明白:雖然他們以前都是等閑之人,但他們之所以成為了3個不一樣領域的偉人,是因為他們擁有崇高的夢想、對人類真摯的愛、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決心,如果我們具備這些品德,我們就必須能夠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名人的事跡材料2
葉劍英(1897—1986年)元帥,戎馬一生,英勇善戰,在全國人民心中,是一位為中國革命勝利建立不朽功勛的卓越領導人。對于家風,葉帥一直抓得很緊,嚴格要求,一以貫之。他經常對子女們講“挺著腰桿走路,夾著尾巴做人”的道理,要求子女銘記“夾著尾巴做人”的家訓。
葉劍英元帥的女兒葉向真讀大學期間,每當星期日,要從學校乘坐公交車回家,途中要換三次車,需要兩個多小時才能回到家里。有一天,“赤日炎炎似火燒”,葉向真冒著酷暑從學校回家,怎么也擠不上公交車,好不容易擠上車,在路上折騰了三個小時,心里憋了一肚子火。她一回到家就發牢騷,抱怨不派車接自己,葉帥一聽,厲聲批評說:“你以為這個車是給你們配備的嗎?因為我是替黨和國家工作,才給我用的車。一般老百姓可以坐公交車,你怎么不能坐?你以為你是誰?”葉帥的嚴厲批評,使女兒受到深刻教育。從此,她再也沒有在這些問題上發過牢騷,自覺嚴格要求自己。
在兒女的眼里,葉劍英元帥為人寬厚,謙虛謹慎,對子女既要求嚴格,又愛護有加。葉帥常常給子女寫信,對他們的讀書學習、工作就業、婚姻戀愛等各方面給予指導,鼓勵孩子們做小螺絲釘和實干家。葉帥在給葉楚梅的信中,要求女兒“努力把自己鍛煉成為人民所需要的人,不是多一個少一個沒有什么關系的'人,不是可有可無的人。確有一點本事,拿出來為人民做點事,盡點小螺絲釘的作用,這就是學習的目的,也是做人的目的。不要好高騖遠,幻想多而實干少。這一點,可要注意。多少人都說你學得不壞,爸爸是高興的。但應該懂得還不夠得很。望繼續努力,日進不已的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談到葉帥的家庭教育,女兒葉向真說,父親在家里比較民主,但決不是放任,他很尊重別人。父親相信真正尊重他人,才會讓他人透露自己的心聲。如果以家長的命令式對待子女,就沒辦法了解孩子的心聲,孩子有什么話也不愿意跟父母說了,等到出了大問題的時候,家長才發現,就為時已晚了。葉帥曾說過,真正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須了解孩子。
名人的事跡材料3
說到清朝名將,在雍正朝大放異彩的年羹堯絕對算一個,可惜他權勢過大,遭到雍正的忌憚,最終落得個慘死的結局。
年羹堯祖上曾是明朝的六朝名臣年富(嚴富),父親年遐齡又被封為一等公,官至湖廣巡撫,妹妹更是雍正皇帝寵愛非常的敦肅皇貴妃。
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年羹堯,英勇善戰,為雍正手下最厲害的將領。世人一說到年家,想到的不是年羹堯,就是年羹堯那個受盡恩寵的妹妹敦肅皇貴妃。
可是,今天咱們要說的,既不是年羹堯,也不是敦肅皇貴妃,而是這兩人的長兄,年希堯。
如果說年羹堯在戰場上拼殺,是個劊子手,那么年希堯就是在世間行善積德,治病救人的。兄弟倆,一個殺人,一個救人,他們的命運是否會有所不同呢?
年希堯,字允恭,和年羹堯一樣,他也是為官一生,只不過和轟轟烈烈的年羹堯比起來,他就顯得平淡了。
康熙在位時期,年希堯從筆帖式做起,一步一步做到了安徽布政使。
雍正登基之后,年希堯的.弟弟年羹堯受到重用,年希堯也因此獲得圣上青睞,升為廣東巡撫。
年羹堯出事以后,年希堯受到牽連,被罷官抄家。但年希堯風評甚好,雍正也明白他的無辜,一年之后就重新起用他,于是年希堯又先后擔任了工部右侍郎、景德鎮督陶官、內務府總管、管理淮安板閘關稅務等職務。
乾隆朝時,有大臣用“玩物耽安”參了年希堯一本,乾隆就罷免了年希堯的官職。
有句話說得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和叱咤風云、權傾朝野的弟弟年羹堯比起來,年希堯做起官來實在是太不走心了。
可這也不怪年希堯,他本就沒有將精力放在做官上,只一心鉆研自己喜歡的西方科學。
年希堯在數學方面極有天分,他著有《測算刀圭》三卷、《面體比例便覽》一卷、《對數廣運》一卷。
清代數學家梅文鼎盛贊年希堯:“手制小渾儀測算諸器,羅列幾案,并極精好,輝映座間。公臨下以簡,庶務多遐,亦親承誨迪,觀其所藏奇器奇書,日聞所未聞。”
另外,年希堯還在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的幫助下完成了《視學》一書,圖文并茂,闡述透視原理,介紹了透視學中的基本課題。此書的其中之一現存于英國皇家學院,國內僅存兩部再版本。
年希堯博才多聞,醫術也十分了得,著有《集驗良方》、《經驗四種》。
他精于繪畫,喜歡音樂,還是廣陵琴派的傳人之一。
年希堯一生幾起幾落,最終在乾隆三年病逝,和年羹堯比起來,也算是善始善終了。
名人的事跡材料4
彭湃(1896-1929年),原名彭漢育,廣東海豐人,被譽為農民運動的大王、中國農民運動的領袖。大革命時期,在廣州舉辦五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擔任第一和第五屆農講所主任。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彭湃在廣東海陸豐地區領導武裝起義后,建立了海豐、陸豐縣蘇維埃政府,這是中國第一個農村蘇維埃政權。“家風就是理想主義”,彭湃的孫女彭伊娜說,家里人對物欲都沒有瘋狂的追求,這個家庭遺傳的最珍貴的東西就是為了理想奮不顧身。
彭湃家里原本相當富有,是海陸豐有名的大地主家庭,有“鴉飛不過的田產”。但他目睹了國家貧窮落后,民族積弱被欺,農民處于被剝削被壓迫的底層,生活十分困苦。他幾經尋求選定馬克思主義,立志變革中國社會。
彭湃號召農民起來進行斗爭,表示愿意拿出家產來支持農民。母親知道后十分傷心,邊哭邊說:“祖宗無積德,就有敗家兒。想著祖父艱難困苦經營乃有今日,倘如此做法,豈不是要破家蕩產嗎?”彭湃回到家里沒有一個人肯對他說話,好像對著仇人一樣,大哥也以分家相威脅。
以救國救民、變革社會為己任的彭湃認定家里的財產都是從農民手中搶來的,應該歸還給農民。堂兄代他領回了分得的田契,彭湃便親自將田契送到佃戶家里,可是佃戶們卻不敢接受,他決定采取一個更激烈的行動。1922年11月的一天,彭湃請來許多農民,當眾燒毀了屬于他的全部田契,把財產分給窮苦的農民,帶領農民參加革命。當初,他的家長希望他成為家族的接班人,而他卻成了舊社會的掘墓人。這是他對舊家風的背叛,與此同時,也逐步形成了新家風。
1929年,彭湃被反動派殺害,英勇就義時年僅33歲。英雄已去,浩氣永存。彭湃骨子里為革命為理想奮不顧身的特質代代相傳,在后人的血液里澎湃不息。
“爺爺為理想而進行實踐是無私徹底的`。”彭伊娜說。在彭湃的感召和帶動下,彭家多人前赴后繼走上革命道路。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先后有7人犧牲,其中6人被追認為烈士,最大的35歲,最小的才17歲。
作為紅色家族的后代,彭家人沒有把自己看成特殊的人群,也不懂得利用一些關系去謀求什么。他們始終與群眾打成一片,為家鄉和社會的發展嘔心瀝血。
彭湃的兩個兒子,彭士祿與彭洪自小就是孤兒,靠人民群眾的掩護幫助,吃著百家飯幸存了下來。其中彭士祿15歲時,幾經艱難被周恩來接往延安,之后留學蘇聯,他是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的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1983年,他主持了大亞灣核電站的前期工程,為我國科技事業、核工業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但他從不居功自傲。
與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這就是彭家幾代人傳承的共同選擇。
名人的事跡材料5
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遠達,字默深,又字墨生、漢士,號良圖,二十五年始成進士,官高郵知州,晚年棄官歸隱,潛心佛學,法名承貫。
魏源認為論學應以“經世致用”為宗旨,提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變法主張,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總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他的著作《海國圖志》向中國人介紹了世界地理概況,他也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觀點,主張向西方學習,被譽為“開眼看世界得第一人”。
魏源在革新變法,反對侵華,興辦實業,推崇民主賦稅思想上都有自己的見解。他著重于經濟領域的改革,在鴉片戰爭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國計民生”,認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這些主張不僅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對于后來的資產階級變法維新運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魏源堅決反對西方資本主義的侵華活動,提出“義民可用”的主張。
魏源在《海國圖志》中很好貫徹并發揮了林則徐了解和學習西方的思想和做法,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正確口號,認為“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把學習西方的“長技”提高到關系國家民族安危的大事來認識,使之在當時社會上發生了振聾發聵的重大影響,為此,他提出一套具體方案,不但包括了官辦軍事工業,改進軍隊武器裝備的內容,而且提出了興辦民用工業,允許商民自由興辦工業的主張。
魏源主張國家利用賦稅手段保護工商業的發展,認為“士無富民則國貧,士無中戶則國危,至下戶流亡而國非其國矣”。他所強調的富民主要是指工商業者。提出這一思想,有助于民族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魏源還對生產經營成本高低的'原因及其對財政稅收的影響作了一定的分析。魏源的這一觀點在我國19世紀以前的經濟思想中是極為罕見的。
名人的事跡材料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弗里茨?埃里希?馮?曼施泰因被認為是德國陸軍中“秀”的將領。他的戰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劃的每一次戰役幾乎都是杰作,總是令對手驚惶失措,膽戰心驚。他是那種能夠將現代化的機動觀念和傳統的運動戰思維巧妙地融為一體的專家,同時對于各種戰術運用自如。
曼施泰因出身軍人世家,生父和養父都是德軍少將。他本身也是總參謀部軍官出身,在德軍指揮參謀系統中受過完整的軍事理論培養。在戰前曾擔任陸軍總參謀部軍需總監一職。1938年任“南方”集團軍群參謀長,翌年參加對波蘭的入侵戰。1939年10月任“A”集團軍群參謀長,提出使用坦克部隊經阿登地區進攻法國的作戰計劃,深得—的贊賞并在執行中獲得成功。此后歷任第11集團軍司令、列寧格勒地區德軍總指揮、“頓河”集團軍群司令。1943年2月任“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失敗被解除職務。曼施泰因主張在作戰中集中使用坦克摩托化部隊,配合空軍實施速戰速決的閃擊戰。1949年被英國軍事法庭判處18年監禁。1953年獲釋。著有回憶錄《失去的勝利》。
曼施泰因具有極高的戰略天賦,這使得他高于德軍其他戰場指揮官,而可以與龍德施泰特元帥、博克元帥這一級別的元老相比肩。事實上他在當時就被同僚認為是德軍中的“戰略天才”,這在將星云集的德國軍界是極高的榮譽。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評論說他“對作戰的可能性獨具慧眼”。
最能體現他戰略水平的是對法作戰的`“曼施泰因計劃”。二戰中,整個法國戰役都是按照這個計劃為藍本執行的。“曼施泰因計劃”簡單明了,擊中要害。它針對盟軍的戰略部屬,出其不意地把主攻方向從北方的B集團軍群轉到A集團軍群。因為這就要求主攻裝甲部隊穿越密林覆蓋的阿登山地,而當時坦克部隊從來沒有嘗試過在這種地形前進。而且突破之后主攻部隊的南側翼完全暴露,這里賭的就是法軍主力已經在北方窮于應付,南方則被釘死在馬其諾防線,沒有實力攻擊A集團軍群暴露的南翼。這是典型的“有算計的冒險”。但是曼施泰因本人并沒有作為A集團軍群參謀長參與法國戰役的指揮,他在開戰前從A集團軍群參謀長調任步兵第3軍軍長。后來的事實證明,曼施泰因贏了。
1941年底,從北方集團軍群第56裝甲軍軍長升任南方集團軍群第11集團軍司令的曼施泰因,率軍突破比列科普地峽進入克里米亞半島,將蘇聯“濱海集團軍”10萬人圍困在要塞港口塞瓦斯托波爾。蘇軍兵力與德軍不相上下,而且占據大縱深的山嶺要塞工事死守。海上蘇軍黑海艦隊掌握著制海權,可以對德軍在半島上任何薄弱部位進行兩棲進攻。這樣的戰役態勢類似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處境。曼施泰因的優勢是有加強的要塞攻城炮和制空權。經過冬季的準備之后,正當曼施泰因即將發起總攻擊,蘇軍突然在曼施泰因背后的刻赤半島登陸,而且登陸的是外高加索方面軍全軍,兵力數倍于德軍。這時候曼施泰因處于屯兵堅城之下腹背受敵的絕境。但他立即調兵面對刻赤半島蘇軍,只冒險以少數兵力監視要塞,很快穩定局勢。然后以一個漂亮的右路突破徹底殲滅兵力數倍于己的蘇軍,再回身突擊塞瓦斯托波爾港。僅月余時間內用一個集團軍,殲滅了蘇軍前后合圍的一整個方面軍又一個集團軍,而且曼施泰因屬下根本沒有一個裝甲師!整個克里米亞戰役包括攻堅戰、追擊戰、防御戰、運動戰各種作戰樣式,曼施泰因項項出眾,從戰役絕境中獲得了一次奇跡般的勝利。他因此而獲得陸軍元帥軍銜。
曼施泰因的退卻戰法在他的個人檔案里是極賦光輝的。退卻通常是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的作戰行動,是艱難復雜的組織指揮工作。從軍事觀點看,退卻是一種最復雜的機動,也是一門“最困難的藝術”。但它卻是解除戰場危機的一策。曼施泰因卻能夠創造性運用這一行動,阻止和擺脫了強大蘇軍的攻擊和追擊,并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多次出其不意地打擊了蘇軍,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多次使德軍從危機中得到挽救。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慘敗后,整個南線部隊向西退卻,似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后來南方集團軍全部放棄頓河彎曲部向西撤至亞速海至哈爾科夫之線,蘇軍還在步步緊追,滅頂之災即將來臨。恰恰正在這時,曼施泰因的“特異功能”意識到反擊的機遇已經來到。因為蘇軍名將瓦圖京發生了失誤,錯誤地認為德軍只有退逃而沒有阻擊之力了,于是指揮方面軍在寬大正面上展開成一個梯隊猛追,兵力分散,戰線過長,后勤保障困難并失去了增援的可能性。曼施泰因抓住這一良機,堅決頂住蘇軍,同時縮短防線,抽出裝甲兵力組成了兩個裝甲突擊群,于1943年2月19日開始了堅決的反擊,為德軍奪回了戰役主動權。此次反擊被舉世聞名的歷史學家利德爾?哈特譽為“曼施泰因一生中最精彩的作戰表演,在全部的軍事史中,也要算是一流杰作”。
名人的事跡材料7
阿基米德在其輝煌的數學生涯中,將數學疆界從歐幾里得時代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實際上,此后近兩千年,數學界再沒有出現過像阿基米德這樣偉大的數學家。
阿基米德從小有良好的家庭教養,11歲就被送到當時希臘文化中心的亞歷山大城去學習。在這座號稱"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閱群書,汲取了許多的知識。后來阿基米德成為兼數學家與力學家的偉大學者,據說他確立了力學的杠桿定理之后,曾發出豪言壯語:『給我一個立足點,我就可以移動這個地球!,被譽為“力學之父”。
有一次,一只為國王建造的巨大的.三桅船完工了。但是,因為船身太大,工匠們竟沒有法子把它弄下水去。許多人使勁拉著、推著,可船身就像被釘在岸上一樣,一動也不動。正當大家束手無策的時候,有人向國王建議,請阿基米德來想想辦法。阿基米德來到海邊,他繞著船身走了幾圈,就叫工匠在船的前后左右安裝了一套設計精巧的滑車和杠桿。
阿基米德叫100多人在大船前面,抓住繩索。然后,他把國王請到岸邊,讓國王站在船后,輕輕牽動一根繩子。大船居然動了,慢慢地滑到海中。國王十分高興,他向全城的人大聲宣布:“從現在起,我要求大家,無論阿基米德說什么,都要相信他!”
名人的事跡材料8
每年的春節晚會現場,有一個人一出場總是那句口頭禪:“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各位來賓,Ladies and鄉親們,我想死你們了!”
知道他是誰了嗎?
對!他就是馮鞏,一個還沒開口就能把你逗樂的笑星。
說起馮鞏,他的身世那可不得了!他曾祖父曾經是中華民國的代總統——馮國璋。虎父無犬子,馮鞏的爺爺早年留學海外,回國后實行實業救國,也是響當當的一個人物。
身世這么顯赫,馮鞏為何走上藝術道路呢?因為到了馮鞏這一代,家境已經沒落,而馮鞏從小就有文藝才華。當年,為了進宣傳隊,馮鞏甚至偷偷賣掉祖傳的一個大鐵爐,買了一把胡琴。
后來,馮鞏拜馬季為師,學習相聲的創作與表演,并先后與劉偉、牛群搭檔,活躍于津京相聲舞臺。馮鞏和牛群簡直就是黃金搭檔,在上世紀90年代,他們是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兩張王牌,馮鞏由此成為聞名天下的笑星。
有一次,一個記者向馮鞏提出要求:“我想采訪一下您的妻子和兒子。”
馮鞏笑著說:“我的妻子和兒子,除了是我的妻子和兒子之外,跟別人的妻子和兒子沒有太大的區別,所以,你還是別采訪他們了。”
那位記者緊接著說:“您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大家很想了解您的另一面,您不讓采訪怎么行?”
聽罷,馮鞏把身子一轉,背對那位記者,伸手將衣服往上一撩說:“你們不是總想了解我的另一面嗎?請看,這就是我的另一面。”
還有一次,馮鞏參加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的.慰問演出,同臺演出的有蔣大為、濮存昕等大腕。演出結束后,人們發現蔣大為的追星族差不多都是中年男歌迷,而濮存昕的追星族幾乎全是少婦,只有馮鞏的追星族不但人數眾多,而且男女老少都有。
主持人朱軍發現了這個有趣的現象,就問馮鞏:“鞏哥,相聲這么不景氣,喜歡你的人卻這么多,你說是為什么啊?”
馮鞏聽后,指著自己的臉說:“這是因為我的這張臉長得老少皆宜。”
名人的事跡材料9
美國少年斯克勞斯受母親的影響自小就喜歡時裝,他的母親是個小裁縫。盡管家境貧寒,但阻止不了斯克勞斯要做一名出色的時裝設計師。斯克勞斯常常將母親裁剪后的布角偷來,東拼西湊地做成各種各樣的小人衣服。由于母親的布角有限,并且那些布角都是要用來做鞋墊的,斯克勞斯總是遭到父親的責備。斯克勞斯感到自己的創作欲望得不到滿足。有一天,斯克勞斯將父親從自家涼棚上撤下來的廢棚布撿來制成了一件衣服,這種粗布在當時是專門用于蓋棚之用的。斯克勞斯穿著自己做的衣服走在大街上,很多人都說他是瘋子。甚至母親都覺得斯克勞斯太過分了。
斯克勞斯的母親見兒子沉迷于服裝設計,便鼓勵兒子去向時裝大師戴維斯請教,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為像戴維斯一樣成功的時裝設計師。那一年斯克勞斯18歲,他帶著自己設計的粗布衣來到了戴維斯的'時裝設計公司。當戴維斯的弟子們看到斯克勞斯設計的衣服時,忍不住哄堂大笑,他們從來沒有看到過如此粗俗的衣服!可是戴維斯卻將斯克勞斯留了下來。
在戴維斯的鼓勵與幫助下,斯克勞斯設計出了大量的粗布衣。可是,沒有人對斯克勞斯的衣服感興趣。斯克勞斯設計的衣服大量積壓在倉庫里。就連戴維斯都對自己收留斯克勞斯的決定產生了懷疑。但斯克勞斯很固執,他堅信自己的衣服會受到人們的歡迎,于是他試著將那些粗布衣服運往非洲,銷給那里的勞工們。由于那種粗布價格低廉、耐磨,居然很受勞工們的歡迎,很快衣服銷售一空。
斯克勞斯又將那些粗布衣服做成適合旅行者穿的款式,因為它的滄桑感和灑脫,居然又很受旅行愛好者的歡迎。斯克勞斯又設計出了許多種款式,人們驚奇地發現,那種衣服穿在身上不但隨意,還有一種很特別的風味,而且不分季節,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穿。一時間,大家都爭著穿起了斯克勞斯設計的粗布衣。如今那種衣服已風靡了全球,那就是以斯克勞斯與戴維斯為品牌的牛仔衣。
一個人,只要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確的,那就大膽地去做,哪怕你的夢想只是一件粗布衣,只要堅持下去,粗布衣也可以成為漂亮的時裝!
名人戰勝挫折的故事:史泰龍的電影夢,從1850次拒絕開始
在美國,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都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的時候,仍全心全意的堅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
當時,好萊塢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逐一數過,并且不止一遍。后來,他又根據自己認真劃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自己寫好的量身訂做的劇本前去拜訪。但第一遍下來,所有的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對百分之百的拒絕,這位年輕人沒有灰心,從最后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后,他復又從第一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在第二輪的拜訪中,500家電影公司依然拒絕了他。
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這位年輕人咬牙開始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349家后,第350家電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應愿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
幾天后,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
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并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這部電影名叫《洛奇》。
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就叫席維斯.史泰龍。現在翻開電影史,這部叫《洛奇》的電影與這個日后紅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名人的事跡材料10
漢朝的時候,漢武帝要派使者到西域去結交各國,加強往來。年輕的侍從張騫主動報名要承擔這項使命。“西域”指的是當時的亞洲中西部的廣大地區。張騫明知到西域的路途十分艱險,可為國探險立功的`壯志支配著他帶著100多人上了路。路上,他被敵視漢朝的匈奴人扣押了10年,后來逃走,又跋山涉水挨餓受凍,終于到達了西域。
張騫先后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zhī)、大夏等國(在現在的哈薩克、塔吉克、烏茲別克、阿富汗境內),見到了國王,表示了漢朝愿與他們友好來往的愿望。這些國家的人見到漢朝使者十分高興。幾年以后,張騫再次出使西域。他還派出許多副使到身毒(yān dú)、安息(在現在的印度、伊朗一帶)等國,和那里的人民建立了關系。這樣,漢朝和西域各國開始了友好往來,特別是經濟文化的交流越來越多。中國的先進技術、絲綢、冶鐵術、作物栽培法等都傳到了西域,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和音樂舞蹈也傳到了中國。在東西方之間,出現了一條商路,人們叫它“絲綢之路”。來往的使者和商人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東西方交流的通道,使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知道了中國這個東方大國,擴大了中國的影響。
名人的事跡材料11
梵高畫作中標志性的鮮黃色在時間長河中不斷地消融和褪色。
梵高在繪畫中經常使用一種鮮明的黃色顏料,這種黃色被視為他的“藝術簽名”之一。這種顏料是工業革命的一種副產品色素,學名“鉻黃”,已被證明是一種具有揮發性的有毒物質,而它長期釋放、分解的化學過程又是不可逆的。
這種黃色被大量使用于《阿爾勒的臥室》等畫作中。遺憾的.是,如今這些當年光芒四射的畫作已經逐漸褪去了最初鮮亮的色彩和奪目的感召力,人們再也無法目睹原作的鋒芒。
研究者孔恩·詹森測試了梵高畫中的鉻黃色素,并得出一個令人沮喪的結論:這種光澤的消褪是永恒的。要逆反這一化學反應的過程,只會給原作帶來更大的破壞。
名人的事跡材料12
20xx年4月20日,在中央電視臺的玉樹賑災晚會上,高高舉起的“曹德旺曹暉1億元”的牌子,創造了中國慈善個人捐款數額的新紀錄。5月下旬,他向西南五省區旱災地區捐贈兩億元,用于幫助受災群眾;向福州市捐贈4億元,用于修建圖書館;向老家福清市捐贈3億元,用于公益事業……僅兩個月,他的捐款就達10億元,全部為其個人財產。
37億身家的玻璃大王曹德旺,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是福耀玻璃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1987年成立的福耀玻璃集團,目前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大汽車玻璃制造商。
而他的生活卻極為簡樸,通常,他的午餐桌上只有一盤炒花生米、一盤炒菜花、一小碗蛋羹和一份地瓜粥。
曾遭父親毒打
晚清時期,福建省福清市有個曹員外,家底殷實,但很是小氣。曹員外被刻畫成這樣一個人物:重男輕女、嫌貧愛富。這段歷史不是虛構的,那位曹員外就是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的曾祖父。
曹家最終還是沒落了,曹父開始變得厭世。每天喝兩毛錢的地瓜燒,喝得醉醺醺的.,絮絮叨叨地給曹德旺講述他做生意、做人的過程。
曹父很嚴厲,在日本11年的生活給他影響很大,他也以此教訓曹德旺:18歲以前不能留頭發,不能留胡子,更不能喝酒;吃飯的時候不準說話,有什么話吃完飯再說。
有一句話,曹德旺曾經苦苦思索:用心做事,有多少心做多少事。曹父對曹德旺說:當你悟透這個道理的時候,我就不在了。現在,曹德旺承認了這一點。當時,喝醉了的父親說了二十幾個“心”:人必須要有自尊心、自信心、良心、誠心、苦心……有多少心就做多少事。
小時候得到的這些教導已成為曹德旺的財富,然而,每每提及父親,他總會說:我很恨我父親。他尊敬的是自己的母親。小時候,因為調皮,他經常被父親毒打,在這個時候,母親就出來幫他。雖然父親給了他很多啟發、很多知識,但手段太強硬。曹德旺一直認為孩子成長的時候,一切都是天意,打也沒用。性格柔和的母親成了曹德旺的依賴,他認為自己做生意受父親影響,而做人則是受母親影響。
不給子女定規矩
曹德旺現在已是兩子一女的父親,長子曹暉,現年37歲,最小的孩子也已經28歲。身為人父,曹德旺覺得自己“嚴重失職”。原因有二:在有了孩子之后,為了養家糊口,四處奔波,根本無力顧及孩子;另外,父親對他的教育無法支撐他對子女的教育。
父親固然也曾留下不少教誨,譬如“有多少心做多少事”。然而,這些無法傳承給子女。發生在曹德旺身上最平常的情景是:他回家時,孩子們都睡覺了;他走了,孩子們還沒起來。
不過,這位自認為“不合格”的父親談起自己的子女時還是頗為欣慰:他們不抽煙、不喝酒、不賭錢、不-娼,如果不告訴你他是曹德旺的孩子,你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富家子弟。
曹德旺信佛,他認為這是佛祖對他的報應。“好人有好報”是信佛的人經常提及的,如果撇開這個,曹德旺認為是自己的行為為孩子做了榜樣。
他從來沒有為自己的孩子立過規矩,而是給了他們很大的自由空間。曹德旺說:我只限定不準吸毒,別的無所謂。
在孩子八、九歲時,曹德旺開始給他們講這些問題,書該怎么讀,你們自己選擇;或讀或不讀,你們也自己選擇;但有一樣,吸毒是絕對不行的。他這些做法,繼承了母親的個性,結果還是讓他滿意的:孩子們看我那么辛苦,他們也理解。
等到孩子出國求學的時候,因為福清市在國外有很多幫派,互相之間難免爭斗。送長子曹暉上飛機時,曹德旺叮囑兒子:“我們是做生意的,不管他們是哪一幫、哪一派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他任何事情不管。”這些曹暉做到了,學成歸來。
現在已到了家族企業傳承的時候了,曹德旺依然沒有為兒子定下規矩,但他也有自己的愿望:企業家很想賺錢,但不應以賺錢為主。“如果我的孩子是這樣的,我將非常滿足。”
雖然沒有像父親對待自己那樣責罵、毒打,曹德旺認為自己的行動教育了孩子。早起晚歸、省吃儉用、仁慈關愛、負責任,他希望曹家的子女都能如此。
名人的事跡材料13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遷居下郢(今陜西渭南縣東北),他是唐代大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元稹齊名,世稱“元白”,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五卷。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時期,倍嘗離鄉背井之苦。他的祖父和父親做過縣令一類的地方官,祖母和母親都能詩善文。他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五六歲時開始學寫詩,-歲時已通曉聲韻。他學習非常刻苦,讀書、作文、學習寫詩,一日也不間斷。因為經常朗讀和寫字,他的口舌生了瘡,手肘磨出了老繭。
貞元三年(公元787年),16歲的白居易帶著自己的詩稿,去京城長安,行進在咸陽古道上。此時正值早春,冰消雪融,剛剛生出的嫩芽,沐浴著春風在枯蒿腐草間探出頭來,他喃喃自語道:“果真是‘春風吹又生’了。”
原來他觸景生情,想起他寫的題為《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來了。
白居易來到長安,拜見了擔任著作郎、掌管編纂國史和起草重要文件的大詩人顧況。白居易恭恭敬敬地從書囊里拿出自己的詩稿,懇請顧況指教。
老人將詩稿漫不經心地打開,低聲吟讀起來。讀著讀著,他忽然被那首題為《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吸引住了。他反復吟詠品味著: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妙絕!妙絕!”老人讀完這首送別詩,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絕。他喜歡這首詩真摯充沛的情感和樸實無華的風格,尤其欣賞前四行耐人尋味的獨特意境。作為人,不同樣應該像那莽原上的野草一樣,在逆境中頑強地斗爭、倔強地生活嗎?“恩師過獎了,晚生無地自容。”白居易紅著臉,喃喃地說道老人從白居易口里知道白居易家世,知道他從11歲起就遠離故鄉親人,在浙江一帶過著萍蹤浪跡的生活;知道他今天來長安是希望在這人才薈萃的國都,得到詩人的推薦和延聘,找到一個理想的出路,施展自己的抱負。老人越發憐愛這位才華橫溢的'少年詩人了。顧況開始看到詩稿上寫“白居易”
三個大字時,還打趣說:“長安物價猛漲,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后來緊緊拉住白居易的手說:“年輕人,能寫出這樣的詩句,不要說住在長安,就是走遍天下也不困難了!老夫剛才開了個玩笑,可不要見怪噢。”
由于得到顧況的夸贊,白居易很快在長安出了名。不到幾年,他考中進士。唐憲宗聽說他的名氣,又提拔他做了翰林學士,后來又派他擔任右拾遺。
白居易并不是一個追名逐利、阿諛奉承的官僚。他創作了大量樂府詩,有不少是揭露當時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對官僚統治集團魚肉人民的罪行進行無情的抨擊,對勞動人民的痛苦遭遇表示無限的同情。他又敢于向皇上犯言直諫,大膽發表意見,所以皇帝反感,同僚妒恨,他一生政治上很不得志,后來降為江州司馬。以后雖然又幾次回到京城,做了幾任大官,但因為朝政混亂,像白居易這樣的人不可能有所作為。他把主要精力用于詩歌創作,共寫下二千八百多首詩,這些詩成為我國文學寶庫中燦爛的明珠。
名人的事跡材料14
日積月累,成就必大
革命導師馬克思為了寫《資本論》,讀了1500多本書。在書中,他引用了十幾個學科和數百位作者的觀點,并留下了100多篇讀書筆記。列寧在《列寧全集》中引用了他讀過的16000多本書。在研究帝國主義專題時,他在148本書、49種期刊上閱讀了232篇文章,寫了60多萬字的筆記。
名人的`事跡材料15
《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的枕頭是用圓木做的,他讀書困倦時就枕著圓木睡覺只要一翻身,枕木就會滾走,人就會驚醒,他用這種方法來強制自己,擠時間刻苦讀書。
枕頭睡覺我國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在野外進行地質勘察時,經常用石頭做枕頭睡覺,一旦被石頭硌醒,馬上又開始工作。
贏得時間無產階級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在“多斯塔之窗”寫作時,夜以繼日,工作非常緊張,疲倦時,他常常用大劈柴當枕頭,使自己不至于睡得過久,正因為這樣,他才贏得了比常人多得的時間,作出了比常人大得多的貢獻。
珍惜時間,要學會擠時間。達爾文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很少的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也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愿擠,總還是會有的。”半小時、十分鐘,甚至只是短短的一分鐘,也有利用的價值。記幾個單詞,幾個公式……難道能說這些零散時間都是無用的嗎?司馬光小時候在私塾里上
學的時候,總認為自己不夠聰明,他甚至覺得自己比別人的記憶力差。為了訓練自己的記憶力,他常常要花比別人多兩三倍的時間去記憶和背誦書上的東西。每當老師講完書上的'東西,其他同學讀了一會兒就能背誦,于是紛紛跑出去玩耍了。司馬光卻一個人留在學堂里,關上窗戶,繼續認真地朗讀和背誦,直到讀得滾瓜爛熟,合上書本,能背得一字也不差,才肯罷休。
他還利用一切空閑的時間,比如騎馬趕路的時候,或者夜里不能入睡的時候,一面默誦,一面思考文章的內容。久而久之,他不僅對所學的內容能夠記誦,而且記憶力也越來越好,少時所學的東西,竟至終身不忘。由于他從小學習一絲不茍,勤奮用力,為他后來著書立說奠定了很堅實的基礎。
司馬光一生堅持不懈地埋頭學習、寫作,往往忘記饑渴寒暑。他住的地方,除了書本,只有非常簡單的擺設:一個板床、一條粗布被子、一個圓木做的枕頭。
為什么要用圓木做枕頭呢?原來是這樣的,司馬光常常讀書到很晚,他讀書讀累了,就會睡一會兒,可是人睡覺的時候是要翻身的,當他翻身的時候,枕頭就會滾到一邊,這時他的頭自己會碰到木板上,這樣一振動,人也就醒了。于是,他就馬上披衣下來,點上蠟燭,接著讀書。后來他把那個圓木枕頭看成是有思想的東西,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警枕”。
就是憑著這種永不自滿、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19年時間,編成了《資治通鑒》
【名人的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名人事跡材料11-05
名人成功的事跡材料02-23
關于名人事跡材料11-07
關于名人成功事跡材料01-22
名人正能量的事跡材料10-10
外國名人事跡材料03-11
名人事跡材料(15篇)11-05
名人自立自強的事跡材料12-06
名人事跡材料18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