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崗敬業好青年事跡(通用8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事跡吧,根據事跡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跡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崗敬業好青年事跡(通用8篇),歡迎大家分享。
愛崗敬業好青年事跡1
每天人們吃飯時檔,位于鳳翔縣城中心東湖之濱的天香樓大酒店內人聲鼎沸、摩肩接踵,熱鬧非常。吸引眾多顧客光臨就餐的招牌主食,是當地聞名遐邇的蘭州拉絲面,而根根條細如絲、光滑筋道、柔韌不粘的面條,就出自青春美麗的鳳翔姑娘李亞紅之手。
李亞紅,女,1972年5月出生,鳳翔縣橫水鎮康家莊村3組人,現任鳳翔縣天香樓餐飲公司拉面師。十六年來,她愛崗敬業,勤勤懇懇,以負責的工作態度,實干的工作作風,嫻熟的業務技能,贏得了公司同事和廣大顧客的贊美和好評。
堅忍不拔,不屈不撓。
1998年初秋,在家中休假哺育剛出生不到半歲兒子的李亞紅突然接到下崗通知,原來是她工作已經八年之久,耗費了她最珍貴最美好青春的鳳翔縣水泥廠破產倒閉。原本平靜的生活一下子被打破,沒有了生活經濟來源,失去了寄托依靠的單位,李亞紅猶如斷線的風箏,猶如無根的浮萍。當天晚上,是26年來她的眼睛最不聽使喚的時刻,她從來不相信她竟然有如此多的眼淚,可以在整整一個晚上不停地流啊流。正是風華正茂年輕有為的年齡。突然不可逆轉地無崗了,渾身的'勁兒沒處使了,滿腦子的知識沒有用了。一個現代女性,難道年紀輕輕就靠丈夫養活?她知道哭鬧解決不了問題,怨天尤人也無濟于事,生活不相信眼淚!不想辦法就永遠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就永遠沒有飯吃。為此,李亞紅像許多下崗工人一樣,在經歷過失落之后,她將嗷嗷待脯的兒子交給已經年邁的兩位老人,依然果然地走出家門,努力去尋找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她萌生過自己開服裝店的念頭,可是連租房子帶進貨,一開張就得10多萬元,她拿不出來。況且,服裝市場的脈搏她把不準,便打消了這個念頭。看到賣菜挺紅火,她又與賣菜的人打得火熱。當她知道賣菜需要兩個人手,一個人進貨,一個人銷售,而她只能唱獨角戲時,立即明白:此路不通。一天,她發現了一則廣告:一個老板要招秘書,月薪1000元,頓時興奮極了。她的條件正符合這個老板對學歷、年齡的要求。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她絕不能放過。為此,她信心十足地去應聘。然而,當她來到那個60多歲的老板面前時,老板那雙混濁的眼睛在她亭亭玉立的身上掃來掃去,她頓時覺得受到了侮辱,頭一低,轉身就跑了出去。
吃苦耐勞,勤學技藝。
時至1999年春,四處碰壁的李亞紅發現“天香樓酒家”招聘服務員的信息,她立即報名應聘。很幸運的是她應聘成功,成為了“天香樓酒家”的一名服務員。年輕美麗的李亞紅腳踏實地,非常珍惜別的女孩瞧不起的“服務員”這份工作。每天她總是比別人早上班半個小時,幫助廚房師傅和面、揀菜、洗菜。每天她總是比別人晚下班半個小時,打掃、清理餐廳,把物件擺放得井井有條,把餐廳打掃得干干凈凈。面對顧客,李亞紅“請您”、“謝謝”等文明禮貌用語話不離口。其甜美的笑容、親和的態度以及熱情周到的服務受到眾多顧客的交口稱贊。有著高中文化的李亞紅并不滿足于做一個受老板賞識、同事愛戴、顧客贊美的服務員這個職業。她半年多的社會坎坷使她深深體會到,要想立足社會,必須學習掌握一門技術。于是她向老板請求,去后廚幫灶。別的服務員很不理解,漂亮美麗的李亞紅是不是頭腦發燒,為什么放著體面光鮮的前臺工作不干,自己卻要求到煙熏火燎、不見人面的后廚去打雜?經過老板的容許,年輕靚麗的李亞紅來到后廚幫工。天香樓酒家是老板軍營學藝,白手起家創辦的經濟實體,其吸引顧客的招牌就是老板親自動手的蘭州拉絲面。而李亞紅之所以自己要求到后廚幫工,她的心思就是要學蘭州拉絲面。從此李亞紅起早貪黑,虛心請教,勤學苦練,反復琢磨。“鳳翔有三寶,東湖柳、西鳳酒、姑娘手。”她憑著虛心好學,吃苦耐勞的精神,兼之鳳翔姑娘心靈手巧、冰雪聰慧的天賦,李亞紅終于學會掌握了一技之長——制作蘭州拉絲面。
愛崗敬業,踏實工作。
李亞紅學習掌握了蘭州拉絲面制作技術,漸漸地能夠獨當一面,成了天香樓酒家的一名響當當的拉面師。十六年來,她沒有因為工作程序繁多,而放松每一項技術要求。她有條不紊地做好每一項事務,勤勤懇懇,踏踏實實,任勞任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4大袋200斤面粉從她嬌嫩纖細的手指劃過,做成一碗碗色香味形俱全的美味佳肴送到了千千萬萬的顧客手中。拉面是一項技術活,從和面、醒面、溜條、拉面和調湯,每一個環節都極其講究,必須認真細致,精益求精,如此,才能做出一碗“一清(湯清)二白(蘿卜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面條黃亮)”能贏得顧客好評的拉絲面。拉面更是一項體力活,和面講究“三遍水,三遍堿,九九八十一遍揉”。溜條時先將大團軟面反復搗、揉、抻、摔后,將面團放在面板上,用兩手握住面的兩端,抬起在案板上用力摔打。條拉長后,兩端對折,繼續握住兩端摔打,業內稱其為順筋。后搓成長條,揪成20毫米粗、筷子長的一條條面節,或搓成圓條。李亞紅拉面猶如雜技表演,手握兩端,兩臂均勻用力加速向外抻拉,然后兩頭對折,如此反復多次,條細如絲,且不斷裂的面條才算初成。汗水時時打濕她那長長的睫毛,汗水常常流過她那白皙俊俏的臉龐,她那嬌嫩纖細的雙手也早已粗糙不堪……
生活樸素,樂于助人。
在天香樓餐飲公司里,李亞紅和同事們相處的十分融洽,她有極高的威信。有時面對同事的誤解,她總是一笑而過,不會因為同事的誤解而耿耿于懷。李亞紅在生活上十分儉樸,從不鋪張浪費,從不亂花一分錢。但是,只要哪個同事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難,她都會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幫助解決。有同事生病住院的,她會帶著禮物前去醫院探望。有同事結婚的,她第一個跑前跑后張羅幫忙。有同事家中親人病逝的,她會默默地幫助拭去傷心者的淚水。她的真誠善良,贏得了公司員工的一致尊敬。大伙們一致親切地稱呼她“李姐”。同時,李亞紅在家中還是一個賢惠孝道的媳婦。公公婆婆體弱多病,在生活上,她給予他們細心的關懷和照顧,吃飯穿衣,端湯喂藥、不厭其煩,使她的家庭形成了互謙互讓、團結和睦的良好氛圍,鄉鄰都夸她是難得的好媳婦。
正是由于李亞紅等廣大員工用她們美麗的青春,真誠的服務,默默的奉獻,共同把白手起家的“香股拉面館”打造成“天香樓酒家”、“天香樓大酒店”,繼而發展成鳳翔縣家喻戶曉、路人皆知的“天香樓餐飲商貿有限公司”。李亞紅們用她們一滴滴辛勤的汗水、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書寫了無怨無悔的人生,展示了她們青春美麗的風采。
愛崗敬業好青年事跡2
她在1984年5月進入交通部門,先后在武夷山公路分局、浦城公路分局、延平公路分局、南平市公路局工作,2020年8月調入市交通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從事文秘工作至今。參加工作三十一年來,一直秉承著勤奮、熱情、負責的工作精神,贏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普遍好評。她,就是南平市交通綜合行政執法支隊辦公室科員江曉蘭,一位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人。
立足崗位盡職盡責江曉蘭生長在一個平凡樸實的家庭,父親是一名普通養路工人,在養路崗位上默默耕耘了四十多年,一直到六十五歲才退休,是出了名的勞模。她的童年在養路道班渡過,從小耳濡目染養路工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辛苦勞作,養成了她勤勞樸實、踏實務實的良好品格,父親的言傳身教,也更使她明白了,什么叫做奉獻。1984年,她帶著父親對道班的那份眷戀,接過父親手中的鐵鍬,也加入了養路工人的隊伍。之后,在成為交通人的三十多年里,她一直都對自己高要求、對工作品質高要求。她利用工作之余,自修了本科,考取了中級職稱。因工作需要,她調過不少單位,先后干過出納、搞過人事、當過路政員、坐過辦公室寫過材料,但是無論調到哪里,在哪個崗位工作,她都本著"只干不說,先干后說,干好了再說"的心態,做到盡職盡責,不事張揚,無私奉獻,始終如一地像黃牛般那樣默默耕耘,深得大家的好評,連續多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優秀,多次榮獲"先進工作者"稱號。
恪盡職守任勞任怨熟悉江曉蘭的人都有感覺,她是一個低調的女性,話不多,但工作起來卻是個"拼命三郎",同事最敬佩的就是她恪盡職守的工作責任心。"要干
就要干好",這是她的工作準則,雖然工作任務繁多,經常加班加點,但她毫無怨言,總是力求把每項工作做到最好,因為認真對待工作早就成了她的習慣。
2020年,江曉蘭調入南平市交通綜合執法支隊辦公室工作,由于人手不足,辦公室文字工作僅江曉蘭一人。"那時單位剛成立不久,需要辦公室處理的事情很多,所以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2020至2020年對于江曉蘭來說十分繁忙,即便是休息天,她也常常在加班中度過。
一個周六,她接到支隊長的電話,被告知需要撰寫一份關于交通執法改革的匯報材料,周一時便要上交至市交通局。時間緊迫,所需材料又要加工整理,然而當天,江曉蘭就把寫好的材料交給支隊領導審閱。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她少有抱怨,覺得"在崗位上就要為自己的工作負責,這是對他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在平時的工作中,江曉蘭不僅負責撰寫各種匯報材料、總結、計劃,還要處理公文,起草文件,做好信息收集及報送工作。她對工作的嚴要求,在她心理上產生了一種不把工作做完就不安心的"怪毛病",接到工作任務時,她在能夠立刻完成的情況下絕不拖沓,如果不能馬上處理,她也記掛在心里,爭取盡快做好。文秘綜合工作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江曉蘭做到了靜心,更詮釋了盡心。
默默奉獻精益求精辦公室的綜合工作任務重,要求高,難度大,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指導性,想要干好這份工作,不僅需要清晰的思路,不斷學習,拓展知識面,還應具備扎實的文字功底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
一次,江曉蘭負責"打黑"專報的文字撰寫,在修改過程中,她發現把"查處車輛"寫成了"檢查車輛",改變了句子的意思。對此她印象深刻,所幸自己及時做了修改,否則出現在報紙上后果不堪設想。"工作中,我常常提醒自己要保持認真、嚴謹的態度,因為一個詞一個字的差別都會造成他人的誤解。"長期從事文字工作,細心的江曉蘭養成了良好的職業習慣,對于出自她手的文字,必定閱讀至少三遍以上,以保證文字資料的準確性。
在市交通執法支隊工作不同于江曉蘭之前所在的單位,為及時了解并掌握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工作動態,面對之前從未涉及的業務領域,江曉蘭利用空余時間加緊學習,翻看各種政策文件,查閱法律法規,參考相關書籍,向部門的同事詢問、請教。而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工作也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同事的稱贊。
關愛同事熱情相助2020年,支隊辦公室迎來了一批新人,在一張張年輕的面孔前,江曉蘭既是他們工作上的導師,又是生活中的`知心姐姐。
新人們剛進單位,對許多工作不熟悉,江曉蘭不急不躁,從最基礎的開始教,簡單的通知、報告該如何寫,怎樣做好會議記錄,即使有些同事學得慢些,她仍舊耐心講解,給他們創造實踐的機會。
有一次,單位舉行內部會議,新人在會議記錄中只寫了幾行字卻沒有抓住重點,發現問題的江曉蘭并未責怪,而是把方法教給同事,并鼓勵他多試幾次。在江曉蘭的指導下,年輕的新人進步迅速。她的同事說:"曉蘭姐不僅在工作上指導我們,平時生活中遇到問題,我們也愿意找她談心,大家都喜歡曉蘭姐。"
在許多同事眼里,江曉蘭親切和善,在他人需要時,她總是熱心地伸出援手。"我想,每個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所以在我有能力時我愿意盡可能地提供幫助,這樣我也很開心。"以上只是擷取了江曉蘭同志眾多平凡故事中的幾個小片段。唯以小,才以真;唯以微,才足道。作為一名普通黨員,一名普通交通工作者,三十多年來,她把大量精力和智慧獻給了自己所鐘愛的交通事業,盡管崗位在變,年齡在變,但是她對事業的追求沒有變,對工作的進取勁頭沒有減,無論是在什么崗位,做她應做之事,盡她應盡之職,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綻放著屬于自己的獨特風采。
愛崗敬業好青年事跡3
黃希俊,男,中共黨員,1982年11月生,橋梁工程師,2006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延平公路分局工程股股長。
不了解黃希俊的人第一次看到30出頭就當上股長的他,也許會懷疑他的能力與水平,但是只有了解他的人,無不被他的精業和敬業所折服。從剛從校園出來時的翩翩少年到如今辛勤耕耘的帥氣工程師,工地就是他的家,公路就是他的舞臺,他用"80后"少有的成熟與穩重,在黨旗下譜寫并詮釋了一首首忠誠與責任的亮麗詩篇。
2006年至今,黃希俊同志從事延平區境內橋梁養護工程師的相關工作。在此期間完成了縣道801線來舟大橋危橋加固工程、國道316線丘墩大橋、高州三號橋、太平大橋、高州四號橋修復工程的設計任務,并會同省地市專家實地察看危橋的現場情況,收集相關資料,認真分析各座橋梁的不同病害,精心設計,做到利用較少的資金取得最好的加固效果,完成危橋的
加固設計,并通過省局的評審。以上五座橋梁加固工程均被評為優良工程。
在橋梁養護工作中,他認真按橋梁養護相關的要求,對轄區內的每座橋梁按時進行檢查。常年累月堅持下來,已發現過多處橋梁隱患,如2020年國道316線羅源二橋出現實心板底部混凝土脫落、露筋等病害,嚴重危及該橋安全結構,及時上報,對該橋進行了修復。2020年5月對316國道南平新大橋、水井岬大橋,205國道曲港大橋、水汾頭大橋進行特殊檢查,發現病害并及時處置。
2020年,是延平公路養護史上可濃墨重彩書寫的一年。這一年,延平公路分局在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迎接"十一五"全國公路大檢查的同時,又遭受了"6.18"特大暴雨洪災的嚴峻考驗。在6月中旬短短的半個月內,近千毫米的降水傾泄在閩北大地上,暴雨使得延平公路分局管轄的公路溜方400多處共計100多萬立方米,路基缺口128處,修復工作量達1200多萬元;轄區內公路全線中斷,嚴重影響了閩北的`抗洪搶險工作,為此省上還緊急從高速上調派100多臺裝載機及重型自卸車前來支援。面對如此特大險情,作為分局工程股的技術骨干,那段時間黃希俊與分局領導們一起露宿工地,全心投入搶險保暢通及災后修復重建工作。
在2020年9月18日的每月例行橋梁檢查中,黃希俊發現了正坑峽大橋第一跨1#墩上中間一根腹桿斜撐突然斷裂的緊急情況,他第一時間上報分局和市公路局,在隨后的正坑峽大橋加固工作中,他作為主要負責人,經常加班加點,按時保質完成該橋維修加固工作。由于及時采取了有效措施進行處置,保障了公路安全運營,避免了人毀橋垮,得到蘇省長的批示表揚。
2020年國道G205線示范路延平段建設工作是分局的工作重心,時間緊、任務重,黃希俊同志經常放棄節假日,在分局領導的安排下,認真對示范路建設的各項工作進行規化、設計并提出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建議,在G205示范路建設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2020年黃希俊同志作為延平分局的工程股長又肩負著分局橋梁工程師的責任,負責延平分局各項工程具體實施安排,在"8.19"水毀中,位于延平區峽陽鎮浪石村路段國道316線浪石小橋(K221+551)于19日晚23點左右被洪水沖毀,形成60米長路基缺口。接到險情消息后,黃希俊同志陪同各級領導趕往現場尋找搶修便道的方案,次日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便道搶修工作,于8月21日17點16分利用舊路及舊橋搶通了一條長150m、寬度4-7m的臨時便道。在隨后的浪石中橋的新建工作中,經常加班加點在2020年3月底圓滿的完成該橋新建工作,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黃希俊同志參加工作以來,因其工作努力,成績顯著,多次得到省、市級的表彰,并且在工作中不忘努力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提高自身素質,能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批示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優異的工作業績完成管、建、養各項任務,服務閩北經濟發展。對任職以來能夠獨立完成公路路基、路面、橋涵及構造物的測量、設計、施工以及竣工決算編制工作。能處理好施工現場發生的問題,嚴格把好質量關,做到有效地控制工程質量,能努力學習,刻苦鉆研本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本專業技術和管理水平。
愛崗敬業好青年事跡4
劉良忠,男,1970年1月出生,1992年參加工作,中學高級教師,現為我校初三語文教師,初三級級務,中共黨員。劉良忠同志能認真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關心國家大事,時時刻刻以一名優秀中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認真學習教育法律法規,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恪守教師職業道德。
從教23年來,劉良忠老師在熱柘中學擔任過中學美術教學、語文教學,11年扎根熱柘山區教育,群眾基礎好!在工作中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樂于奉獻!2002年8月調入城南中學,1992年到現在一直擔任班主任!
教育教學上,他能認真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新教材和新課標,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新方法,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積極營造活躍、激趣、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學中有樂,樂中求學,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1998年、1999年、2000年他連續3年被評為平遠縣年度考核優秀教師。2001年他參加了廣東省美術骨干教師培訓,培訓期間撰寫的論文《客家圍龍屋的建筑藝術》深受潘鶴教授的好評!2002年調入城南中學以后一直擔任初三畢業班班主任,擔任語文教學,課外時間還利用自己的美術專長擔任學校美術課外興趣小組負責人,到現在為止義務輔導了120多名的美術特長生考上重點學校!2004年被評為縣優秀教師!2005~2006學年,擔任初三(5)、(6)班語文教學和班主任,所任教班級成績在全縣第一;2007、2008、2009年取得學校教學優秀獎、優秀班主任,2007~2008學年,擔任初三(1)(2)班語文教學,中考成績及格率99%,優秀率62.3%,名列全縣第一。2010年5月劉良忠參加梅州市語文骨干教師生本教育培訓,他的論文《運用新課標理念,促進生本教育》收入市語文學科優秀論文匯編,《心理“減負”用“換”術》、《如何對待學生的'隱私》及多篇教育論文校園內外發表。2011年被評為該年度考核優秀。2012年主持了《山區中學硬筆書法教學》的梅州市科研課題。2013年擔任初三(9)、(10)班語文教學和初三(9)班班主任,語文中考成績居于全縣第二名,年度考核優秀,評為優秀班主任。2013~2014擔任班級連續4個月評為優秀班級,2014年評為“2013~2014排頭兵實踐活動先進個人”。
在城南中學工作11年中,劉良忠同志不管在哪個崗位,他都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樂于奉獻,敬業愛崗,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有創造性地開展學校工作。
從教23年來,劉良忠老師一直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他的座右銘鞭策自己,激勵自己,不斷成長,踏實工作,樂于奉獻!認認真真地實踐著他的生命歷程,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教師的光輝形象,為我縣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愛崗敬業好青年事跡5
張永黨同志生于1976年7月,漢族,河南省滑縣八里營鄉人,畢業于河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1999年參加公安工作,中共黨員,三級警督警銜,任滑縣公安局拘留所所長。3月18日14時許,張永黨同志值班期間,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臟病倒在辦公室,經全力搶救無效以身殉職,英年37歲。
從警14年來,張永黨同志從民警、派出所指導員、所長到拘留所所長,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走來,一直默默奮戰在公安工作第一線,他沒有義薄云天的壯舉,沒有豪邁的誓言,也沒有顯赫的功績,有的只是一名公安監管民警的默默耕耘,辛勤勞作,多次受到市、縣公安機關嘉獎和表彰。正是在日復一日的普通而又平凡的工作中,張永黨同志用他10多年的從警生涯,畢起一生,實踐了一名公安民警對平凡的超越。
去年4月份,張永黨同志調任滑縣拘留所所長,他以“務實、高效、廉潔、創新”的工作作風,與所領導班子成員一起精誠團結、密切合作,形成了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每天,他面對的是違法人員,接觸的是社會負面事件,所承擔的責任和所面臨的壓力遠遠高于常人,但他從未退卻,憑著干一行愛一行的熱情,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實事求是的精神,腳踏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他始終甘守寂寞和清貧,牢記和踐行立警為公、執法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個人的模范行為和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教育、感化、挽救了大批違法人員。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為公安監管工作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夯實基礎,以人為本,打造全新的監管環境。張永黨同志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和保護被拘留人員的合法權益,人道、文明地執法,才能更好地實現拘留所執法的真正目的。他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實行人性化管理,做到管理軍事化、生活人性化、教育學校化、環境花園化,以誠心換真心,促進被拘留人員改過自新。他根據被拘留人員的管理教育和生活、學習、活動的需要,把拘留所合理劃分為行政、生活、拘留三大相對獨立的區域,設立了領導值班室、監控室、提詢室、接待室、閱覽室、醫務室、心理輔導室、文體活動室、電教室、餐廳和勞動場所等,推行“人性化”管理。拘留區域安裝了監控,建立被拘留人員報告、對講、門禁、報警系統等,形成了技防與人防相互配合、互為補充的雙重管控,增強了對實時動態的發現控制能力,提高了安全系數。
張永黨同志還堅持“外封閉、內開放,大拘束、小自由,所集中、室民主”的原則,推行親情會見、親情會餐和親情電話制度,為被拘留人員家屬提供方便,用天然的血緣關系、親情的力量感召被拘留人員,緩解被拘人員精神壓力,觸及其內心世界,更有利于進行思想改造,促其改過,重塑自我。他注重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安裝了監控系統,建立了每日督查制度,發布日常工作檢查情況、指導意見和部署工作,監管民警及時記錄拘室動態、被拘留人員違規等情況,掌握所情動態、了解工作部署,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的主動性、靈活性和科學性。
他積極踐行人文關懷,堅持以人為本,保障被拘留人員合法權益,致力構建和諧拘留所。他嚴格落實所長接待日制度,每周周一專門抽出時間熱情耐心解答被拘留人員家屬提出的有關問題。他制定了文明管理“五要五不準”:要尊重人格、不準使用侮辱性語言,要關心疾苦、不準置之不理,要平等對待、不準歧視和打罵,要照顧生活、不準虐待和體罰,要加強溝通交流、不準應付了事,始終堅持對被拘留人員在人格上尊重、思想上引導、感情上理解、生活上幫助,為經濟困難的被拘留人員免費發放牙刷、毛巾等基本生活用品,定期對拘室、餐廳等場所進行消毒,夏季高溫期為被拘人員發放預防中暑的藥品和茶水,冬季寒冷期為被拘人員每天送上紅糖姜湯水。嚴打高峰期,拘留所每天收押幾十名被拘留人員,張永黨所長仍要求堅持每周制定食譜,保證三餐熱飯熱菜,讓被拘留人員吃熟、吃熱、吃衛生、吃夠定量,逢節假日改善伙食,24小時保障熱水供給,定期組織被拘留人員洗澡,定期對拘舍和被褥進行消毒清洗,統一規范內務管理,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和生活習慣。積極做好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每天對患病人員做到及時診治,按時發放藥品,當場監督服藥,對所內無條件治療的一律送到醫院救治,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所,大病不耽擱。
被拘留人員趙某(女)血壓稍高,張永黨同志為她找來藥物,每天送來開水,督促她按時服藥。今年3月7日上午9時許,趙某突然感覺頭疼。張永黨隨即安排所內醫生為她進行檢查,發現趙某病情不穩,于是迅速將其送到新滑醫院救治。為照顧方便起見,張所長準許與趙某同拘室的劉某(女)一同前往。經CT拍片檢查,醫生初步診斷趙為腦梗塞。經過兩個小時的忙碌,當趙的家屬趕到時,趙已靜靜的躺在安置好的病房內輸著液體。劉某看到張所長為趙某掛號、繳費、拍片、聯系病房等忙前忙后的身影,感動的說:“你們把被拘留人員當成自己的親人對待,真讓我出乎意外。”3月11日上午,劉某將一面上寫“熱心好民警”的錦旗送到張所長手中,于是所內洋溢著警民一家親的魚水之情。
創新思路,開拓進取,不斷創出優異成績。張永黨同志任拘留所所長以來,他以“三訪三評”深化“大走訪”、“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精神為指導,帶領全所民警積極配合全縣“緝槍治爆”、“三春”行動和“四場攻堅戰”,以確保監所安全為中心,以加強監所設施建設、信息化建設為重點,精心研究制定并嚴格執行多項規章制度,積極探索拘留所管理教育新模式,依法文明管理,使全所面貌煥然一新,各項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一年時間里有三級拘留所躍升到國家二級拘留所,這里面,不知耗費了他多少精力和心血。
張永黨同志以人文關懷為重點,以教育轉化為突破,堅持系統化統籌、規范化管理、人性化關愛、多元化整合、社會化拓展,不斷探索新形勢下教育轉化尤其是社會幫教工作新路子,加強與政府其他各部門的協作,統籌兼顧各部門資源和工作優勢,形成上下左右聯動的工作機制,促進教育挽救工作的最大效益化。工作中,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在創新監所管理模式、確保監所安全等實踐工作中,他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基本方針和“以人為本、教育為先”的執法理念,更新理念,不斷摸索、大膽嘗試不同的工作模式和管教方法,很快為拘留所工作樹立了“管理、教育、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理念,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大封閉、小開放”、“外緊內松”的拘留所管理新模式,創立了“分級管理、分類教育”的管教工作新機制梳理出了“管教結合、重在教育、立足轉化”的教育工作新思路,把拘留所在服務和諧社會、服務經濟建設中的目標定位為“打擊、預防違法犯罪的重要陣地,教育、挽救輕微違法人員的特殊學校”。
張永黨同志積極創新管理教育手段,不斷豐富創新管理教育新模式內涵,堅持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課堂教育與自我教育、所內教育與社會幫教相結合的原則,積極探索更有實際意義、操作性強的管理教育方法,努力思考適合被拘留人員的獎懲制度,從主觀上激發被拘留人員服從管理的自覺性。他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育活動,每周對被拘留人員進行不少于10課時的集體教育。同時,他注重因人而異,因人施教,開展有針對性的個別談話教育,促進被拘留人員知錯、認錯、改錯。在利用上大課等形式對被拘留人員開展集中教育的同時,組織被拘留人員回顧自己的違法過程,進行自我反省、自我剖析,查找原因,寫心得體會,現身說法。在他的倡導下,拘留所積極組織社會開放日活動,邀請社會人士和被拘留人員家屬,進行親屬規勸和社會幫教活動。
去年6月3日,高三學生寧某因尋釁滋事被送至滑縣拘留所執行拘留15日。期間正值高考在即,寧某入所后,思想壓力很大,精神很不穩定。張永黨所長了解情況后,一方面耐心做寧某的思想工作疏導其情緒,一方面和辦案單位聯系了解其案件情況。當得知寧某系初犯,且案件性質較輕,社會危害性不大時,迅速將寧某的情況向局領導作了反映,局領導研究特事特辦,決定允許寧某請假出所參加高考。次日,寧某的母親來接其出所時緊緊握著張所長的手,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寧某也當場表示出所后一定好好考試,考試結束后,按期歸所,認真改過,不辜負張所長的一片苦心。
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平凡崗位成就輝煌一生。繁忙的工作常常讓張永黨同志連續工作多天不能回家,多少個節假日他放棄與家人的團聚,與被管理人員一起過,因為他深知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道理,此時的被管理對象更需他這位特殊“園丁”的關愛。張永黨同志一心撲在工作上,很少顧及到自己的家庭和親人,他經常天不亮就起床匆匆趕往拘留所,深夜還加班回不到家,妻子理解他的忙碌、兒子習慣了她的忙碌、年邁多病的老父老母更是支持他的忙碌。
去年5月24日下午3時許,縣法院法警隊將拒不履行已生效法律文書(計劃生育超生對象)的李某(女)送達拘留所執行司法拘留。正在辦手續時,李突然倒地,渾身篩糠一般抖動不止,很快不省人事。張永黨所長立即安排衛生員為其測血壓、量心跳,進行緊急搶救。正在此時,拘留所院內如炸雷一般,李的.丈夫張某抱著一嬰兒強行闖了進來,一溜小跑出了大門高喊著“我不活了,孩子歸政府了,你們管吧!”再次出現情況緊急,張永黨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冷靜處理,避免形成惡訴、惡訪事件和重大安全事件,經過耐心教育和疏導,張某情緒慢慢穩定下來。經張所長與法院協商,從人性化角度出發,決定不再執行李某,將張某作為拒不履行對象予以司法拘留。辦理好收押手續,目送李某母子走出拘留所,張所長的心才平靜了下來。
十多天前,張永黨同志右手大拇指被擠斷受傷,本來他可以借機休息幾天,但因全國“兩會”安保工作緊張,拘留所監管任務繁重,他一直堅守工作崗位沒有回家。3月18日上午一上班,他就召集拘留所全體民警開會安排布置工作,一直忙近中午12點。工作忙后,張永黨同志因掛念在老家體弱多病的80多歲老父親,于是便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回家看望。在家中僅僅呆了不到半個小時,他就又匆匆返回所內。14時許,張永黨同志來到拘留所剛換上警服,準備到拘留區巡視安全,不料突發心臟病倒在辦公室門口。雖經一個多小時的全力搶救,終因不治以身殉職,倒在了他為之奮斗不息的公安事業上。
張永黨同志在去年自己的述職報告中提出,新的一年里,他將繼續以“防事故、保安全、抓管理、促規范、上臺階”為中心,努力做好六項工作,著力提高拘留所人性化管理水平、提高拘留所信息化程度、提高管理教育工作水平,全面提升拘留所的管理水平。然而,他卻這樣走了,走時還留下一生的遺憾,那就是在父母面前沒有盡到一個兒子應盡的孝心,在妻子和孩子面前沒有盡到一個丈夫、一個父親應盡的義務,在同事和領導面前沒有把工作做的更好。
作為一名警察,作為一名黨員,張永黨同志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言行默默地影響著身邊的人。他走了,黨和人民失去了一位忠誠的衛士,公安機關失去了一位優秀的民警,廣大民警失去了一位親密的戰友,年邁的父母失去了一個孝順的兒子,賢慧的妻子失去了一個親愛的丈夫,可愛的兒子失去了一個慈祥的父親。
張永黨從警只有14年時間,但就在這短短的14年時間里,他留給了我們太多的回味和思念,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就在昨天。愛生活,愛親人,愛群眾,愛工作,張永黨用近乎完美的人格詮釋了警察這個神圣的職業,同時也詮釋了生命的真正內涵,正是如此,他留下的人生腳印才如此深刻。任何語言和文字敘述、記載他的品行,都顯得無力和蒼白。“有的人生得偉大,死得光榮;有的人生得平凡,死得默默”。張永黨他同志屬于后者,他用平凡而短暫的一生,充分彰顯了自己崇高的思想境界。
愛崗敬業好青年事跡6
代莊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李小燈同志,自擔任黨總支第一書記以來,始終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踐行黨的宗旨,時刻不忘黨的使命,心系百姓,以飽滿積極的工作熱情;以極端負責、腳踏實地、忘我工作的態度;以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工作作風;以向我看齊、跟我上、向前沖的精神團結帶領代莊村全體黨員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積極為代莊村的發展出主意、想辦法、跑項目、抓規劃、強實施、促效益、保民生、保增長、保穩定,一年來,代莊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和社會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并得到了上級的認可,代莊村黨支部被鎮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
李小燈同志常講,村黨支部就是一面旗幟,村黨支部有沒有戰斗力,在群眾心里有沒有威信,值不值得信賴,群眾對這個支部有沒有信心,關鍵在于有沒有一個高素質的班子,有沒有一個好的班長,班子能否搞好團結,在處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在為群眾辦事方面是不是以百姓為重,是不是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需。而做為一班之長的他,深知黨支部這面旗幟的戰斗力、凝聚力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與自已如何當好旗手、如何起好表率作用至關重要,因而他時刻以大局為重,始終把團結作為凝聚力量的前提,不搞一言堂,對村內重大事項的決策和群眾關心的重大事情,充分聽取和征求每個支委成員以及群眾代表的意見和看法,盡量做到決策科學,解決問題恰當。作為村里的一把手,他堅持實行村務、財務、黨務公開,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充分擴大干部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消除了同志間的隔閡和群眾的猜疑,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增進了群眾的感情。
“一個黨員一面旗”,李小燈同志時刻用新時期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沖鋒陷陣在前,關鍵時刻敢喊“跟我上,向我看齊”。代莊村是全縣難點村之一,基礎設施落后,貧困面大,群眾思想觀念落后、科技意識不強是擺在村總支面前最大的難題,要改變全村面貌,得從以上各方面抓起,針對以上問題,李小燈同志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多次組織村兩委人員研究發展思路,結合代莊村面臨的問題和實際,提出了“爭取基礎設施投入為前題,以科技培訓為依托,靠轉變群眾觀念為突破,加大畜牧產業和水果產業發展為目標”的發展思路,思路一確定,李小燈就帶領村兩委一班人搞培訓,跑項目,抓規劃,抓實施,在上級部門的關心幫助下,在李小燈書記的統籌和帶領下,通過村兩委人員和全村群眾的共同努力,代莊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較大改變,群眾的生產生活質量得到了較大提高,全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較大改善,實現了電通、路通、水通,新修村組公路5公里,新修了村委會、村衛生室,全村房屋亮化率達到70%。使代莊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走在全鎮的前列。
抓學習強素質,自身建設上臺階。李小燈始終認為,要做好新形勢下的農村基層工作,必須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把學習作為一種責任,作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他認真學習黨的農村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對中央、省、市、縣、鄉關于農業農村工作的文件,深學常思,并親自給群眾進行講座。他十分注重對全體黨員的學習培養,不斷提高黨員的思想素質。村黨支部始終把建設高素質的黨員干部隊伍作為一項根本任務,常抓不懈。開展了以“做合格的共產黨員,首先要做一個合格人”的活動;村黨支部每年召開兩次全體黨員會議,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教育黨員干部講理想、講道理、講文明,開展了以宗旨教育為核心的`“講傳統、比奉獻”活動,教育黨員干部要牢記宗旨,樂于奉獻。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增強了全體黨員為民服務意識,黨員干部的思想進一步提高。一位老黨員深有體會地說:通過學習教育,使我進一步理解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為本村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抓經濟促發展,帶動群眾走共同富裕道路。發展才是硬道理,為了全村的經濟發展,把小康水平推向新的臺階,身為黨支部書記的李小燈同志心里裝滿群眾,他全面分析本村的發展形勢,拓寬思路,結合代莊村現狀,利用自己路熟門廣的優勢,當起全村群眾的經紀人,為群眾提供技術指導,業務服務,帶動群眾共同富裕。
抓民生樹新風,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李小燈工作嚴謹,以身作則,在他眼里,群眾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積極向上級為群眾爭取項目,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并在村總支開辦黨員活動室,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同時,在村上建立健全了民調會、治保會、紅白理事會,這幾個機構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在精神文明建設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開展了“五好家庭”、“致富能手”等評選活動,通過典型引導,榜樣帶動,全體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現在村里社會安定,鄰里和睦,村里一心一意發展經濟的新風尚正在形成。
李小燈同志長期以來牢記黨的宗旨,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以實際行動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如今,他正以百倍的努力,為建設代莊小康社會而忘我工作著,一步一個腳印書寫著一個共產黨員的美好人生。
愛崗敬業好青年事跡7
王芳,女,漢族,1970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專文化,全國注冊房地產估價師。
1992年7月畢業于湖南城市建設專科學校(現湖南城建學院)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同年8月分配到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1995年調至長沙縣住房保障局,先后在交易所、產權所、評估所等二級機構工作,2001年8月任局辦公室主任,2013年任長沙縣物業管理辦公室主任。
該同志在我局工作近20年來,立場堅定、學習勤奮、工作務實、作風正派,歷年年終考評均獲得優秀,多次獲得縣政府嘉獎和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8年因工作突出榮立政府三等功。
一、勤學善思,志存高遠
該同志時刻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能切實加強對黨的思想理論、各項方針政策和經濟、文化、科技、法律、業務知識的學習,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保證工作的政策性、原則性、科學性和指導性,注重增強政治素養和黨性修養,思想上、政治上與組織保持高度一致。同時該同志走上工作崗位,從沒有放棄過學習,一直在堅持自學。在評估所工作期間,考取了全國注冊房地產估價師;在辦公室工作期間,堅持學習公文寫作;在物業管理辦工作期間,報考了全國注冊物業管理師考試。該同志注重總結提高和聯系實際,能依據自己掌握的`政策理論和專業知識進行認真思考,積極發掘工作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能從多個工作崗位上脫穎而出鍛煉成為中層干部,是與其勤于思考、善于學習、善于總結和提高密不可分的。
二、扎實工作,務實奮進
自1995年在我局工作以來,該同志在房產測繪、繕證發證、權屬審核、房地產評估、辦公室等多個崗位工作過,在每一個崗位都能兢兢業業扎實工作,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尤其是擔任辦公室主任期間,工作積極主動,思想開拓進取,各方面表現相當出色。在材料撰寫方面,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力求做到思想內涵豐富、邏輯思維清晰、事實結合緊密、文字表達準確。每年撰寫各類公文40余件,各類綜合性文字材料30余篇。在組織協調方面,辦公室擔負著上傳下達、對外交往和后勤服務等繁重工作,該同志擔任主任職務,具有較高的政治敏銳性,工作具有超前性,能在工作中注意把握領導意圖和具體工作性質,做到分工明確、條理清晰、統籌兼顧、合理安排,注重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和縣內各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系,促進工作的有效開展。在工作調研方面,能夠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走向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調研,先后單獨或共同參與撰寫了多篇關于全縣房地產市場經濟運行、物業管理和住房保障等方面的調研文章,撰寫了多篇房地產開發建設管理工作經驗推介文章,并在相關刊物發表,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三、嚴于律己,樂于奉獻
平時工作和生活中,該同志能始終保持勤勉務實的工作作風,注重德行操守,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能自覺遵守黨紀國法和單位制訂的各項規章制度;能與同事互勉共進,平等相待;能對群眾坦誠相待,服務周到;能堅持原則、嚴于律己、樹立公道正派的形象。她除了加強自身的提高,還積極教導和幫助新進單位的同事,不斷增強自己和其他同志的服務大局能力、服務群眾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依法行政能力,使我局各項工作開展得生機勃勃,充滿了吸引力和凝聚力。
“寶劍鋒從磨礪出”,多年來,王芳同志時時、處處、事事以大局為重,一心撲在事業上,恪盡職守、兢兢業業。無論在什么崗位、干什么工作,也不管是份內還是份外事,她都能盡職盡責的干好,盡心盡力地完成,從不講個人條件,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展現了極高的業務素質和個人魅力。
愛崗敬業好青年事跡8
鄒訓海,男,46歲,傷殘軍人,共產黨員,現任重慶市黔江區人力社保局社會保險公共業務科科長,主要負責社會保險的辦理業務。從1992年12月退伍到黔江區人力社保局工作已20余年,這20多年來,鄒訓海一直服務在社會保險工作前沿,做到愛崗敬業、心系群眾、持之以恒。獲得“2012年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被重慶市委宣傳部評為“愛崗敬業重慶好人”,連續5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連續11年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社保工作很平凡卻很累,加班加點是常態,一般人根本接受不了;社保工作的內容單調、枯燥,還要整天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經常遇上不理解的群眾,一般人根本適應不了。然而,在這份平凡而枯燥的工作崗位上,黔江區人力社保局干部鄒訓海卻找到了樂趣,而且干得津津有味,成果豐碩,他以飽滿的工作激情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詮釋了“敬業”的深刻內涵,得到各級領導的認同,贏得社會各界的稱贊。
學習:是工作也是責任
1988年5月,鄒訓海帶著被地雷炸殘的右腿從部隊回到黔江,組織上安排到原黔江縣社保局工作。第一天上班,安排的工作崗位是打字員,用的是老式打印機,鉛字打印后再用油墨推印出來,這對鄒訓海來說是一項全新的任務,為提高打字速度,鄒訓海連續二個通宵牢背字盤表,在短時間內終于學會了打字這門基本功。他態度端正,工作認真,沒過幾天領導調他到統籌科工作,這個科室在當時主要負責全縣養老保險和大病救助的統籌工作。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即使在全國,養老保險制度也是處于剛剛起步,一些參保企業對新的政策難以接受,開展養老保險和大病救助的統籌十分困難。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鄒訓海只得與同事一起下企業、進車間宣傳社保政策,在與企業負責人交流溝通中,鄒訓海真正感覺到自己政策水平低、業務能力弱,無法說服企業參保。于是,鄒訓海堅持白天走訪企業,晚上研學政策,逐項逐款學習,結合實際深刻領會,將重要政策內容牢記在心。在學習政策的同時,還向身邊的老領導、老同志和業務能手虛心請教,學習好的工作方法和辦事經驗,在大家的耐心幫助下他熟練掌握了工作的流程,從一個業務新手逐步成長為政策熟、能力強的業務骨干。
每次收到新文件,每年拿到文件匯編,鄒訓海都把它作為必學內容。在他看來,這些文件就是落實社保制度的指引,是保障群眾利益的指南,是服務好群眾辦理社會保險的“說明書”,“如果自己都吃不透文件、參不透政策,又怎么能真真正正為群眾辦理社保服務呢?”社保工作的繁雜瑣碎,他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十分緊張,上班時間基本沒有時間學習,為了讓業務爛熟于心,業余時間里他都堅持學習領導講話、重要政策文件和文稿。
20多年來,鄒訓海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踏踏實實地做好這項關乎群眾生活的大事,尤其當他發現社保工作和人們的生活變得密切相關的時候,他覺得肩上的責任更大了,“維護社會穩定的系統工程,保證離退休老人們的.安全網”,“視離退休人員為親生父母、視參保職工為兄弟姐妹”的服務觀念在他的心里生根萌芽,鄒訓海全身心投入了社保工作,直到現在還服務在社保工作一線,“這就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責任。”成為鄒訓海處事格言。
業務:吃透政策服務民生
在同事的眼里,鄒訓海是個能人,他的腦海里裝著一部關于黔江社保工作的百科大全書,“政策、文件、參保單位等都記得一清二楚”。2014年4月13日,發生的一件事也讓同事們印象深刻,這天區局急需調用兩名退休同志的社保資料,新接手的同志業務不熟查找困難,就請教于他,剛離開退管科的鄒訓海馬上在辦公QQ群里指點:“一定在企業退休人員中或軍轉干人員名單里”。果不其然,新同事從這兩個文件里終于找到急需的資料。
“政策、文件不是用來死記硬背的,必須要理解、吃透”。鄒訓海認為,社保工作政策性強,涉及范圍廣,適用人群多,僅僅靠對文件的死記硬背不能很好地服務于民,特別是養老保險,每個職工工齡、工種、退休年齡、繳納年限等不一樣,對應的養老金不一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文件、政策吃透,把政策直接對應第一個人頭上。
2014年5月的一天,一位在退管科剛辦完退休手續的企業職工拿著《退休待遇申請表》找到鄒訓海,要求給她講解一下養老金計算標準和方法,她說:“我也知道你調離退管科2年了,現在退管科的同志也反復給我說,但是我怎么也不明白我只有這點退休工資,還是想你再給我講這個計算過程,我只相信你!”正是鄒訓海通過多年的學習,積累了很多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經驗,他不厭其煩地逐條解釋、講解,終于讓這位退休人員明白退休金總額的計算過程是正確的,她拉著鄒訓海的手,連聲稱贊“鄒科長,你真是一位好干部,我下次有不懂的地方一定還會來咨詢你。”
從單純的養老保險,到現在的逐漸完善的社會保險制度,作為“老社保人”的鄒訓海,見證了黔江區社保工作的起步及發展歷程。他說,“時代在變化,社保工作的內容越來越多,覆蓋面也越來越廣,這就更需要不斷地自我充實,不斷地學習政策適應新的變化,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民”。
服務:讓群眾滿意為己任
“作為一名社保工作人員,應當謹記自己肩負的重托,做好社會保險辦理的服務工作”。多年來,黔江區人力社保局的干部職工,能感覺到鄒訓海的內心里迸發出一股強大力量和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他常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離退休人員和人民群眾滿意”。
1996年,原黔江縣開始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基礎工作。鄒訓海和同事們每天把各單位的人員基本信息花名冊送到參保單位校對。“那時電腦還沒有普及,只能用手工操作,加班加點也必須完成”,大量的修改任務落在了他的身上,正是他通宵達旦地工作,才在短時間內完成了首次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對賬單的建立、修改。
“離退休人員安居到哪里,社會化管理服務就跟蹤到哪里”。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近年為全區16000余名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及征地農轉非人員發放基本養老金1460余萬元,確保了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社會發放率達到100%,做到了“一天不拖、一分不欠、一人不漏”,不折不扣地落實了黨和國家為離退休人員提高的待遇政策,得到了廣大離退休人員的真心稱贊。
“服務態度熱情、業務技能嫻熟、專業知識全面”,這是同事及眾多參保單位給他的一致評價。黔江卷煙廠勞資人員楊華容介紹,她與鄒訓海科長打交道已經有10多個年頭,并親切地稱呼他為“海哥”。鄒訓海令我最感動的事很多,最記憶猶新的是2013年,黔江區開展“五險合一”工作,黔江卷煙廠企業職工人數眾多,數據龐雜,歷史遺留問題多,且涉及職工切身利益,出不得任何差錯。“海哥”上班期間抽不開身,他就利用周末時間,主動到煙廠一筆一筆核對基礎信息,查證關鍵數據,要不是“海哥”現場指導,是絕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順利完成黔江卷煙廠“繳費工資”申報工作。
如今的鄒訓海坐在社會服務大廳,身邊的電話響個不停,到前臺辦事的人絡繹不絕。他總是以笑臉迎接辦事群眾的咨詢,把身邊的事暫時擱置:“我們的工作就是這樣,優先服務群眾,其它的事就留給晚上和周末做吧!”
2013年12月24日,黃溪鄉社保所一位同志急沖沖地找到鄒訓海說“我們單位申報的電子報表出現錯誤,工作人員要求在提供的電腦上糾錯,我本來對電腦操作都不太熟悉,現在看到那么多錯誤的地方,我更不知所措了,我們單位離縣城遠,來一趟不容易,麻煩你幫我修改處理,把件接了嘛。”鄒訓海考慮到業務經辦人員老遠來一趟不容易,實在不忍心讓他們回去重新做后再來申報,于是就在自己的電腦上一邊修改,一邊耐心地給經辦人員講解,指出錯誤所在,要求下一次一定注意。如此繁雜的事例每天都會發生,鄒訓海每次總是幫助群眾解燃眉之急,放下手中的工作熱情接待,手把手地傳授,直到對方滿意為止。
社保工作涉及千家萬戶,辦事群眾知曉政策情況參差不齊,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完全理解社保工作背后的艱辛,抵觸、埋怨、吵鬧工作人員的情況時有發生。2013年的一天,舟白街道叢山村一位80高齡的老人找到鄒訓海,要求立即辦理征地農轉非養老保險,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個過程,鄒訓海和同事向老人講政策、講流程,最終勸服了老人等待消息,當時天快黑了沒有回家的客車,鄒訓海便給老人遞了100塊錢叮囑老人用于吃飯住宿。對于這件事,鄒訓海理解為“人民群眾有疑問,是因為我們對政策的宣傳、落實工作做得不夠好,只要做好他的思想工作,解除他的疑慮,把政策落到實處,群眾對我們是有信心的,是能夠理解的”。
鄒訓海以熱忱周到的服務、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著身邊的人。2012年,他獲得“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的消息傳回黔江,人社局全體干部職工為之驕傲。看!這就是我們的鄒訓海,我們的社保人始終堅持服務在社保工作最前沿贏得的榮譽。
【愛崗敬業好青年事跡】相關文章:
愛崗敬業好青年事跡材料12-13
愛崗敬業好青年個人事跡(精選23篇)11-22
愛崗敬業好青年事跡材料12篇12-13
青年愛崗敬業事跡材料04-13
好青年事跡材料11-07
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跡材料03-01
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跡材料02-23
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跡材料02-28
抗疫好青年事跡材料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