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事跡都不陌生吧,事跡屬于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一般事跡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跡,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跡1
如果要問誰的詩最豪邁、浪漫;誰的一生是最瀟灑的;誰的一生是最無憂無慮的,那肯定是我的偶像——李白。
我自小便開始看李白的詩,那時,還看不出所以然來,只是覺得朗朗上口。到現在,我們已經學過很多首他的詩了。還記得我在學《春夜洛城聞笛》時老師說“折楊柳”的“柳”同“留”,這首詩表達了李白的思鄉之情。我細細回想,發現他的詩中有許多是表達思鄉之情,可見他濃濃的'思鄉情。
李白是別人引薦給唐玄宗的。有一次,唐玄宗帶楊貴妃在宮中賞花,一時興起,想要召見李白讓其作詩。可是這是李白已經爛醉如泥,倒了一盆冷水后在他的身上,才稍解酒意。他被抬進了宮中,一下子寫出了《清平樂詞》,唐玄宗開心不已。李白的即興作詩能力也由此可見。
有一次,李白在宮中喝醉了,唐玄宗故意讓他作詩,考考他。他卻不慌不忙,李白懂唐玄宗的心思,所以也扮喝得爛醉,走路搖搖晃晃。讓人拿筆墨并且伸出一只腳來示意讓高力士替他脫靴,唐玄宗一心想著李白作好詩,所以也同意高力士替他脫靴。高力士是當時唐玄宗的寵臣,人人都得讓他,大臣們個個都來巴結他,可是李白卻如此不知好歹,讓他來脫靴。高力士忍著怒火,幫李白換靴。李白換上新靴后這才開始動筆,李白嫌墨不好,讓楊國忠來研墨。要知道,楊國忠可是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哥哥,人人都得敬他三分,幫李白研墨,豈不自掉身價。可是天命不可違,無奈之下,便幫李白研墨。李白才開始舒舒服服地寫詩詞。
關于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跡2
接下來我們學大教育的專家們就為我們的同學們帶來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故事說,期望我們大家能夠認真的去看。
晉代大詩人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憤而辭去彭澤縣令,從此名垂千古,被認為是表示文人的骨氣,是對腐朽的統治階級表現了一種孤高的態度,這似乎已成為一種定論。但陶淵明解職歸田,真是正因“不為五斗米折腰”嗎?并非如此。
清代林云銘曾提出:“陶元亮作令彭澤,不為五斗米折腰,竟成千秋佳話。豈未仕之先,茫不知有束帶謁見之時,孟浪受官,方較論祿之微薄,禮之卑屈耶?”陶淵明曾出仕四次,又歸隱四次,為什么出而復隱,隱而復出呢?只是正因“不為五斗米折腰”嗎?
我們先來看看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這件事情的原委。《陶潛傳》中說:“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難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乃即日解印綬去職。”‘督郵’是一種官職,是專門來考查縣令治績的。陶淵明以前當過八十三天的彭澤令,那是一個很小的官。而一件小事,便讓他棄官回家。有人告訴他,上級派人檢查工作,您應當“束帶見之”。就如同這天,你要穿戴整齊去見領導。陶淵明說:“我不愿意為了保住這點做官的'‘工資’而向人低三下四。”于是把佩印留下,自己回家了。迎接上司檢查,讓他穿的正規一些,干凈一些,有什么不對。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講究禮儀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穿衣是個禮節問題,穿的正規一些,干凈一些是凈化自己,關乎自己的形象,也是尊重他人的一種表現。就正因這些掛冠而去,實在讓人難以明白。陶淵明穿戴整齊去迎接檢查理應是分內之事,更是禮儀之事。沒有人侮辱他,很難說有什么不向權貴低頭,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汚的精神。
關于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跡3
陶淵明,又名陶潛,是東晉著名的詩人、辭賦家和散文家。他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是東晉著名的大將軍陶侃,但到他這代,陶家已經敗落,生活貧困。盡管如此,從小陶淵明還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覽群書,養成不愛慕虛榮、不貪富貴的.高潔性格。
義熙元年(405年),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出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劉云,以兇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就栽贓陷害。
縣吏說:“我們應當穿戴整齊、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于是,陶淵明在出任彭澤令八十多天后,就離開衙門,收拾行裝,回到家鄉,從此過起隱居生活。對于官場,他絲毫沒有眷戀之心,反而有一種重獲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一天飲酒寫詩,過著世外桃源一樣的清閑生活。
關于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跡4
在一個書聲瑯瑯的早晨,我認識了你。你吟著那首響徹千古的思鄉之曲,大步向我走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情系千載,從此,我與你有了解不開的情緒。
在那個歌舞升平的大唐盛世,你是一個神話,一道風景。你胸懷天下,在長安天子腳下寫下了屬于你自己的傳奇。好一個桀驁不訓的你。“酒入愁腸,三分嘯成劍氣,七分化作月光,繡口一吐,就是裝修盛唐。”力士脫靴,貴妃研墨,你無奈地寫出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大唐宮廷艷曲。
你是一道風景。你,不屈權貴,敢于直諫。“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偏舟。”終于有一天,你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不滿,留下了一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千古流傳的佳話。
中華歷下五千年,英雄又僅千萬?而你,你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在歷史長河中,淺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者有之,高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者有之,疾呼“國家興亡,匹夫有則”者有之……但是你,你在大唐那個太平時代里,在盛世那個逢迎歲月中。你在天子面前一臉正氣,在權貴面前一腔蔑視。“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你在朋友落難之時傾盡全力相助;“仰天長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你在遭遇困難和挫折時仍豪氣不減。
你是一道風景,你也是我的一面鏡子。在我虛度光陰時,我會想到你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在我碰到困難時,你又告訴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在我意志消沉時,你又鼓勵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你是一道風景,你是我心中的一道風景!
關于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跡5
中國古代有不少因維護人格,持續氣節而不食的故事,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東晉后期的大詩人陶淵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東晉大司馬。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于蒼生”之志,但是,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年月里,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污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為了生存,陶淵明最初做過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不久便辭職回家了。之后,為了生活他還陸續做過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陶淵明最后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有一次,縣里派督郵來了解狀況。有人告訴陶淵明說:那是上方派下來的人,應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淵明聽后長長嘆了一口氣:“我不愿為了小小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家伙獻殷勤。”說完,就辭掉官職,回家去了。陶淵明當彭澤縣令,但是八十多天。他這次棄職而去,便永遠脫離了官場。
此后,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參加農業勞動。之后由于農田不斷受災,房屋又被火燒,家境越來越惡化。但他始終不愿再為官受祿,甚至連江州刺使送來的米和肉也堅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絕了。
陶淵明是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的。他原本能夠活得舒適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氣節為代價。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一代文風并流傳百世的詩文。在為后人留下寶貴文學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彌足珍重的精神財富。他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成為中國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跡】相關文章:
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跡02-16
古今中外名人事跡02-20
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跡19篇11-14
(合集)古今中外名人事跡08-11
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跡17篇06-13
[實用]古今中外名人事跡08-30
古今中外名人事跡素材01-09
古今中外名人事跡10篇02-20
古今中外名人事跡1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