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曹培英培訓有感
在網上期刊中多次拜讀著名特級教師曹培英老師的文章,獲益匪淺,卻一直沒有機會當面聆聽曹老師的報告。這次山西省數學年會上,曹老師作的《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專題報告。曹老師的報告運用大量生動的教學案例,從“課改背景下教師本體知識調研、課改背景下教師本體知識的缺失、怎樣認識數學學科特點、面對‘缺失’我們怎么辦、哪些問題應當引起重視”幾個方面對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提升數學素養的重要性,作出了生動的闡述和深刻的分析,引領著我們每個學員再一次審視自己的學科知識積淀,也引領著我們每個學員重新定位自己,實施有效的數學教學首先必須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唯有如此,方能準確把握教材,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否則,我們的教學就會陷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尷尬境地,正如曹老師在報告中指出的那樣:“教材把握不好,或者把握偏了,方法越高明,越會南轅北轍。錯了,偏了,還有什么藝術可言呢?”
教師專業知識結構的內容分類
教師專業知識:本體性知識(學科知識)、條件性知識(教育理論)、實踐性知識(教學經驗)
我國的“傳統觀念”:“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
“桶論” →“活水論”→“找水論”
量 → 質 → 方法
研究的緣起
本體知識:十多年被大家遺忘的角落
教學困惑:很多源于本體性知識缺失
“迄今為止的課堂,大多以學科教學為載體,‘去學科’的課堂改進至少是一種缺失,不了解、曲解學科本意的改進甚至是一種危險”
附
眼下備課的重點——過程設計:引入的設計、激趣的設計、活動的設計、對話的設計、課件的設計……
不應忽視的內容——內容挖掘:探究的思路、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方法、內在的規律、結論的驗證……
曹老師報告的大概內容:
聚焦熱點 反思改進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從教學的有效性談起
1. 有效性——教學研究的永恒課題。
2. 教學有效性研究的國際視閾。
3. 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本土經驗。
激發學習興趣,體驗成功,先學后導,師生情感 每一項做到極致,都能提高有效性。
二、若干“熱點”的聚焦與反思實踐
1. 自主學習。
作為能力:適應科技飛速發展,終身受用;
作為意識:反思、決策經常化,獨立性強;
作為習慣:學習成為自覺行為,家長放心;
作為課堂教學模式:實際上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即便是先學后教也不例外。
如:預習后的課怎么上?
案例1:“體積”。
自主學習的變式“導學案”。
存在的問題是與教學目標雷同,缺乏兒童語言;導學的內容與過程、課內練習、達標檢測欄目,存在的問題是課本棄之不用。
改進:簡化次要欄目,突出主干:
步驟+問題+過程記錄+結論+練習+反思(小結)。學習任務單或學習導航。
以問題設計為例,有思考型題、嘗試型題、操作性題、混合型等。
2. 探究學習
改進關鍵:使學生明確探究什么,自己思考怎樣探究。
3. 合作學習
分工合作用于數學學習,機會并不多,討論交流成為合作學習的主要形態。
第一階段:雙邊對話→多邊對話
第二階段:關注對話→關注傾聽
第三階段:相互傾聽→互幫助學(相互交流+相互質疑+相互評價)
例如:看式(算式或方程)、看圖口頭編實際問題。真正恢復計算與應用的天然聯系!
三、有效教學不可或缺的基礎
教師具備“兩種智慧”,既“解讀文本”“解讀學生的智慧”。
1.“吃透教材”應遵循先鉆進去、再跳出來的思路。
鉆進去的必要性:教材是專家集體智慧的結晶;教材經過反復的推敲與審查;教材凝聚了各地教師的經驗。
跳出來的可能性:教材編寫周期長,具有滯后性;教材必須面向全國,適應一般情況;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2.“吃透學生”應切實加強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要了解學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
如何仍然用教材分析替代學情分析,用經驗判斷替代真實調研。
3. 兩個“吃透”是有效落實課改理念基礎
離開了兩個“吃透”,課改理念的落實、教學方案的改進、教學模式的創新都成為“無木之本”。“吃透教材”=學科知識+解讀文本的智慧
“吃透學生”=學生知識+解讀學生的智慧
智慧是由經驗凝聚而成的。
不要以為穿了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
上一篇:讀科普書籍有感 下一篇:沒有了【曹培英培訓有感】相關文章:
曹培英小學數學研究心得體會09-04
高金英培訓心得01-27
國培培訓心得01-03
國培計劃培訓感言12-28
國培計劃培訓總結03-08
“國培計劃”培訓總結03-05
英語國培 培訓總結09-30
國培遠程培訓感言11-25
國培幼師培訓心得04-26
曹彰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