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匯總(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1
復習內容:課本第22頁練習六。
復習目的:
1、使學生進一你好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進一你好理解整數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分數,并能應用這些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3、使學生進一你好理解倒數的意義并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復習過程:
(一)導入:板書:整理和復習
(二)整理。
1、啟發學生回憶整數乘法的意義:5個12是多少?怎樣列式。
使學生明確:5×12或12×5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2、啟發學生回憶本單元學過的分數乘法的意義:
使學生明確:8/15×5,5個8/15的和,
8/15+8/15+8/15+8/15+8/15=8/15×5
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3、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使學生明確:24×3/8就是求24個3/8是多少,7/18×9/14就是求7/18的.9/14是多少,是對整數乘法的的擴展。
練習:練習七的第3題。
板書:
分數和整數相乘,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為了計算簡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然后再乘。
一個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為了計算的簡便,也可以先約分再乘。
使學生明確: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板書:
應用乘法交換律應用乘法結合律應用乘法分配律
練習:練習七的第4、5題。
5、口算
練習七1、10題。
6、分數應用題。
(1)把誰看作單位“1”
六年級參加數學小組的有36人,語文小組的人數是數學小組的,體育小組的人數是語文小組的倍。體育小組有多少人?
(2)練習。
①打字員打一部書稿,每天完成,5天完成這部書稿的幾分之幾?
×5
②立新小學六年級有學生155人,其中的參加科技活動小組,參加科技活動小組的有多少人?
155×
④黨校食堂九月份用煤560千克。十月份計劃用煤是九月份的,而十月份實際用煤比原計劃節約,十月份比原計劃節約用煤多少千克?
560× ×
7、倒數:整理和復習第7題。
堂上練習:
1、練習七第2題,搶答,小組練習。
2、練習七的第3、11題。
3、練習七的第16、17題。
作業:
練習七的第12—15題。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幾種常用算法,并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簡便。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算法進行計算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學生觀察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學生思維。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幾種常用算法,并運用其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學會根據數的特點靈活選擇算法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思路:
在教學中,我想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然后通
過全班交流解題方法時學生對多種解題方法的觀察分析,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簡便算法,并且探討選擇簡便算法的靈活性,使學生感受到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化和根據數字特點選擇計算方法的靈活性。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游戲導入
1、對口令游戲
2、敘述:同學們喜歡整十、整百數之類的嗎?其實我們計算時常常會用湊整的方法使得計算更簡便,接下來讓我們繼續一起來解決一個與計算有關的問題吧!
二、探究新知
1.初學交流
(1)出示情境圖。提問:你能從圖中獲得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2)自己嘗試解答。請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
(3)體驗多種計算方法
a.指名學生匯報,并說說是怎么想的。(板書三種不同算式)234—66—34=234—(66+34)234—66—34=234—34—66
b。你是喜歡用哪種方法進行計算的?為什么?
c。那現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這個時候選擇這三種的哪一種方法計算更簡便?為什么?
2。合作引領
(1)舉例:你能像上面這樣舉出連減的例子嗎?
100—20—80=100—(20+80)
160—32—60=160—60—32
…………
(2)總結規律
討論總結:
①交流討論:通過剛才這道題可以看出,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方法,請小組交流一下,你們組在計算連減時你們認為怎樣計算簡便。
②總結: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也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去減;還可以先減去后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我們要根據數字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簡便計算。
③(出示連減的簡便計算方法。)用字母該如何表示呢?
板書:用字母表示a—b—c=a—(b+c)=a—c—b ★—▲—■=★—(▲+■)
三、反饋提升
(一)相機測評
1。在○里和橫線上填寫相應的運算符號和數。
2。選擇題。看看哪種方法好。
3。數學小醫生。
(二)拓展提升
1。計算下面各題,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四、鞏固練習(課件出示)
五、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獲得了哪些新知識?
小學數學教案3
一、復習預習
一、導入:
1、回顧策略:昨天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回想一下,到現在為止,我們學過了哪些策略來解決問題?
總結歸納:畫圖、列表、倒推、替換
2、提出課題:利用這些策略可以方便地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知識講解
考點:解決問題的策略—假設法分為以下5種情況:
1、已知總頭數和總腳數,求雞兔各多少只?
(總腳數—每只雞的腳數×總頭數)÷(每只兔的腳數—每只雞的腳數)=兔數總數—兔數=雞數
或者(總腳數—每只兔的腳數×總頭數)÷(每只兔的腳數—每只雞的腳數)=雞數總數—雞數=兔數
2、已知總頭數和雞兔腳數的差數,當雞的總腳數比兔的總腳數少
(每只雞腳數×總頭數+腳數之差)÷(每只雞的腳數+每只兔的腳數)=兔數總數—兔數=雞數
(每只兔腳數×總頭數—腳數之差)÷(每只雞的腳數+每只兔的腳數)=雞數總數—雞數=兔數
3、已知總頭數和雞兔腳數的差數,當雞的總腳數比兔的總腳數多時
個性化教案
(每只雞腳數×總頭數—腳數之差)÷(每只雞的腳數+每只兔的腳數)=兔數總數—兔數=雞數
(每只兔腳數×總頭數+腳數之差)÷(每只雞的腳數+每只兔的腳數)=雞數總數—雞數=兔數4、得失問題
(1只合格品得分數×產品總數—實得總分數)÷(每只合格品得分數+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數)=不合格品數。
或者是總產品數—(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數×總產品數+實得總分數)÷(每只合格品得分數+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數)=不合格品數
5、雞兔互換問題(已知總腳數及雞兔互換后總腳數,求雞兔各多少的'問題)
〔(兩次總腳數之和)÷(每只雞兔腳數和)+(兩次總腳數之差)÷(每只雞兔腳數之差)〕÷2=雞數
〔(兩次總腳數之和)÷(每只雞兔腳數和)—(兩次總腳數之差)÷(每只雞兔腳數之差)〕÷2=雞數
三、例題精析
【例題1】雞兔同籠共有32只,共有腿100條,有幾只雞?幾只兔?
【題干】雞+兔=32只腿一共100條
【答案】雞:18只兔:14只
【解析】假設32只全部是兔子,這樣就應該有腿4×32=128(條),這比題目已知的100條腿多了128—100=28(條)。為什么會多出28條腿呢?顯然是把其中的雞當作兔子計算了,把一只雞當兔子計算就多出兩條腿,把兩只雞當兔子計算便會多出2個兩條腿,推而廣之:把幾只雞當兔子計算,便會多出幾個兩條腿,因此雞的只數一定是:28÷2=14(只);兔子的只數自然是32—14= 18(只)。綜合列式:(4×32)—100)÷(4—2)=28÷2 =14(只)
32—14=18(只)
答:有雞14只,兔18只。
變式訓練:今有雞兔共居一籠,已知雞頭和兔頭共35個,雞腳和兔腳共94只,問雞兔各多少只?
解析:假設全是雞﹙94—35×2﹚÷﹙4-2﹚=24÷2=12(只)兔35—12=23(只)
答:雞有23只,兔有12只、
【例題2】雞與兔共有200只,雞的腳比兔的腳少56只,問雞與兔各多少只?
【題干】總頭數=200只,兔的腳—雞的腳=56只【答案】雞有124只,兔有76只。
【解析】假設全是雞
(200×2+56﹚÷﹙2+4﹚=456÷6
=76(只)兔的只數200—76=124(只)雞的只數答:雞有124只,兔有76只。
變式訓練:現有大、小油瓶共50個,每個大瓶可裝油4千克,每個小瓶可裝油2千克,大瓶比小瓶共多裝20千克。問:大、小瓶各有多少個?解析:假設去拿書大瓶(50×4—20﹚÷﹙4+2﹚=30(個)小瓶50—30=20(個)大瓶答:大瓶有20個,小瓶有30個、
【例題3】雞與兔共有100只,雞的腳比兔的腳多80只,問雞與兔各多少只?
【題干】雞+兔=100只雞的腳—兔的腳=80只
【答案】雞有80只,兔有20只
【解析】假設100只全是雞,那么腳的總數是2×100=200(只)這時兔的腳數為0,雞腳
比兔腳多200只,而實際上雞腳比兔腳多80只、因此,雞腳與兔腳的差數比已知多了(200—80)=120(只),這是因為把其中的兔換成了雞、每把一只兔換成雞,雞的腳數將增加2只,兔的腳數減少4只、那么,雞腳與兔腳的差數增加(2+4)=6(只),所以換成雞的兔子有120÷6=20(只)、有雞(100—20)=80(只)。
列示為:(2×100—80)÷(2+4)=20(只)。
100—20=80(只)。
答:雞有80只,兔20只。
變式訓練:
現有大、小油瓶共72個,每個大瓶可裝油5千克,每個小瓶可裝油3千克,大瓶比小瓶少裝40千克。問:大、小瓶各有多少個?解析:假設全是小瓶(72×3-40)÷﹙5+3﹚=176÷8=22(個)大瓶72—22=50(個)
答:大瓶有22個,小瓶有50個、
【例題4】“燈泡廠生產燈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給工資。每生產一個合格品記4分,每生產一個不合格品不僅不記分,還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產了1000只燈泡,共得3525分,問其中有多少個燈泡不合格?
【題干】合格的得4分,不合格的不記分,還要扣除15分,一共生產1000只,得3525分,求不合格數?
【答案】25個
【解析】假設全是合格的,應該得到1000×4=4000分,與實際相差4000—3525=475分,這里面有一部分不合格的,因為一個不合格在總分上會少15+4=19分,所以475÷19=25(個)列式為:﹙1000×4-3525﹚÷﹙15+4﹚=475÷19 =25(個)答:不合格的有25個。
變式訓練:
某次數學競賽共20道題,評分標準是:每做對一題得5分,每做錯或不做一題扣1分.小華參加了這次競賽,得了64分.問:小華做對幾道題?解析:假設全是對的﹙20×5—64﹚÷﹙5+1﹚=36÷6 =6(道)10—6=4(道)
答:小華做對了4道題。
【例題5】有一些雞和兔,共有腳44只,若將雞數與兔數互換,則共有腳52只。雞兔各是多少只?
【題干】雞腳+兔腳=44只互換后=52只
【答案】雞有10只,兔有6只
【解析】首先用雞兔互換的數相加,大家想想,那出來的結果是什么,是不是雞兔的數都變成了雞兔的總數,已經是變成了雞兔總數只的六條腿的小怪物,所以(52+44)÷(4+2),得出的是雞兔的和,這時其實就變成了一道普通的雞兔同籠問題了,但如果我們再看看用雞兔互換的數相減得到的是什么數,為什么交換了會有差捏,因為兔子4條腿,雞2條腿,所以每把一只雞換成一只兔子就會多出兩條腿,所以(52—44)÷(4—2),得出的是雞兔的差。那么這是不是就變成和差問題了,下面大家就能很容易的解答了。雞數:〔(52+44)÷(4+2)+(52—44)÷(4—2)〕÷2=20÷2=10(只)兔數:〔(52+44)÷(4+2)—(52—44)÷(4—2)〕÷2=12÷2=6(只)答:雞有10只,兔有6只、
變式訓練:
雞、兔共有腳100只,若將雞換成兔,兔換成雞,則共有腳86只.問:雞、兔各有幾只?解:兔數:〔(100+86)÷(4+2)+(100—86)÷(4—2)〕÷2=38÷2=19(只)雞數:〔(100+86)÷(4+2)—(100—86)÷(4—2)〕÷2=24÷2=12(只)答:雞有12只,兔有19只。
四、課堂運用
【基礎】
1、小梅數她家的雞與兔,數頭有16個,數腳有44只。問:小梅家的雞與兔各有多少只?
解:有兔(44—2×16)÷(4—2)=6(只),有雞16—6=10(只)。答:有6只兔,10只雞
2、小強愛好集郵,他用1元錢買了4分和8分的兩種郵票,共20張、那么他買了4分郵票多少張?
解析:假設去全是8分的則共有8×20=160分,比實際多出60分是因為把1張4分郵票當成了8分的就會多出4分,60分相當于15張4分的,所以列示為(20?8—100)?(8—4)=15(張)答:4分的有15張、
3、某校有100名學生參加數學競賽,平均分是63分,其中男生平均分是60分,女生平均分是70分,男同學比女同學多幾人?
解析:假設100名全是男生,則總分是6000分,比實際分數少了6300—6000=300分,因為我們把其中的女生當成男生了,總數就會少10分,300分相當于30個女生,列示為:
女生:(63?100—60?100)?(70—60)=30(人)男生:100—30=70(人)70—30=40(人)
答:男同學比女同學多40人、
4、松鼠媽媽采松子,晴天每天采20個,雨天每天可采12個,它一連采了112個,平均每天采14個,這幾天中有幾天是雨天?
解析:題目中它一連采了112個,平均每天采14個,可以算出一共采了112÷14=8天,題目就變成松鼠媽媽采松子,晴天每天采20個,雨天每天可采12個,一共采了8天,共采了112個松子,這幾天有幾天是雨天?
列式為:(112?14?20—112)?(20—12)=6(天)答:這幾天有6天是雨天、
【鞏固】
1、 100個和尚140個饃,大和尚1人分3個饃,小和尚1人分1個饃。問: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
解:假設100人全是大和尚,那么共需饃300個,比實際多300-140=160(個)。現在以小和尚去換大和尚,每換一個總人數不變,而饃就要減少3—1=2(個),因為160÷2=80,故小和尚有80人,大和尚有100-80=20(人)。答:大和尚有20人,小和尚有80人。
2、樂樂百貨商店委托搬運站運送500只花瓶,雙方商定每只運費0、24元,但如果發生損壞,那么每打破一只不僅不給運費,而且還要賠償1、26元,結果搬運站共得運費115、5元。問:搬運過程中共打破了幾只花瓶?解析:假設500只花瓶在搬運過程中一只也沒有打破,那么應得運費0、24×500=120(元)。實際上只得到115、5元,少得120—115、5=4、5(元)。搬運站每打破一只花瓶要損失0、24+1、26=1、5(元)。因此共打破花瓶4、5÷1、5=3(只)。
(0.24×500-115.5)÷(0.24+1.26)=3(只)。答:共打破3只花瓶。
3、小朋友們去劃船,大船可以坐10人,小船坐6人,小朋友們共租了15只船,已知乘大船的人比乘小船的人多22人,問大船幾只,小船幾只?解析:大船:(6×15+22)÷(6+10)=7(只);小船:15—7=8(只)或者小船:(10×15—22)÷(6+10)=8(只)大船:15—8=7(只)答:大船是7只,小船8只、
4、有黑白棋子一堆,其中黑子的個數是白子個數的2倍,如果從這堆棋子中每次同時取出黑子4個,白子3個,那么取出多少次后,白子余1個,而黑子余18個。
由黑子的個數是白子個數的2倍,假如每次取出白子2個(黑子的一半)的話,那么最后余下黑子18個,白子應余下18÷2=9(個)
現在只余下一個白子,這是因為實際每次取3個比假設每次多取一個,故共取(9—1)÷(3—2)=8(次)答:取出8次后
課程小結
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剛才我們是怎么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1)引導學生整體回顧:先提出假設,假設后的總人數與實際人數不一樣,這時就需要進行調整,我們可以借助畫圖、列表等方法幫助我們進行調整,從而推算出正確結果,最后還要對結果進行檢驗。(逐一板書:1、假設2、調整3、檢驗)
(2)突破難點回顧:
a、在借助畫圖和表格進行調整時,我們又是怎么想的呢?我們先算出假設與實際總數相差多少,再算算每一份相差多少,最后算出調整數量。
b、你是如何確定需要把大船調整為小船,還是把小船調整為大船的呢?(結合板書使學生明確:人數多了,需要把大船調整為小船;人數少了,需要把小船調整為大船。)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算理,熟練進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提高他們的口算技能.
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算理.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智慧老人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演示課件“智慧老人”他給我們帶來了一組題,你們想不想做?
1、口算:3+2= 2+7= 6—3= 9—4=
2、口答:30里面有()個十,60里面有()個十.4個十是(),9個十是().
師:智慧老人發現沒有難倒你們,他又出了一道比較難的題,你們想不想試一試?繼續演示課件“智慧老人”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的`加法
(1)師:誰來讀一讀這道題?(板書:20+10=)
師:20加10表示什么?(表示把20和10這兩部分合并起來.)你能用小棒分別擺出20和10嗎?下面就請你試著擺一擺、算一算.
學生擺小棒算結果,并小組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2)全班匯報:
師:誰愿意到前面來匯報一下自己是怎么擺、怎么算的?誰和他的想法不一樣?
(先擺兩捆小棒表示20,再擺一捆小棒表示10,把這兩部分合并起來是3捆小棒,也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0是2個十,10是1個十,2個十加1個十是3個十,3個十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教學例1的減法
板書:30—10=
(1)師:30—10表示什么?(表示從30里面去掉10)這樣的減法題你知道怎樣想嗎?請你試著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可以擺小棒,也可以口算.
(2)小組交流自己是怎樣想的.
(擺3捆小棒表示30,拿走1捆就是去掉了10,還剩2捆,2捆就是20,所以30減10等于20.)
(30是3個十,10是1個十,3個十減1個十是2個十,2個十就是20,所以30減10等于20.)
(想:10加20等于30,所以30減10等于20.)
3、小結:
剛才我們研究的題目有什么特點?(都是整十數相加減)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師:做這樣的加減法,怎樣想呢?(和1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方法相似,只是計數單位不同,10以內的加、減法是幾個一加、減幾個一,得幾個一;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是幾個十加、減幾個十,得幾個十.)
智慧老人看到同學們這么會學習,非常高興,他獎給我們全班同學一顆智慧星,老師把它貼在黑板上,希望同學們在后面的學習中表現更出色.
三、鞏固練習
1、看圖列式計算
出示圖片“做一做(1)”.(教材第48頁做一做的第1題)師:誰來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左邊有40瓶墨水,右邊有20瓶墨水,一共有多少瓶墨水?)
誰會列式?(40+20=)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這幅圖還可以理解成什么意思?(兩邊一共有60瓶墨水,右邊有20瓶,左邊有多少瓶?)
怎樣列式?(60—20=)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請你獨立計算出這兩道題的得數,把它寫在書上.
2、口算:3+2=4+5=6—4=
30+20= 40+50= 60—40=
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題.
訂正:每組題各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每組題相加或減的數相同,但計數單位不同.每組的第1題是幾個一加或減幾個一,還得幾個一;第2題是幾個十加或減幾個十,還得幾個十.)
3、列式計算
出示圖片“做一做(3)”.(教材第49頁做一做的第3題)
師:要求一共有多少個珠子,怎樣列式?請你獨立完成這兩道題.訂正:比較一下,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計算時要注意什么?(第1題是40+3=43,第2題是40+30=70,注意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
4、對比算:40+3=60+2=7—5=
40+30=20+60=70—50=
同桌一組,各做一行,完成以后互相檢查,對比說不同.
5、口算比賽:教材第50頁練習十一的第2題、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前五名同學發小紅旗)練習十一2.20+50= 60—20= 60+30=
50—30= 40+10= 80—70=
3.40+7= 30+60= 9+50=
25—5= 90—30= 68—8=
20+80= 6+70= 100—50=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5
[教材簡解]
教材中,例題重點描述的是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讓學生利用數數、幾十多來比較相應數的大小,在“試一試”中再利用比較計數器所表示數的大小,揭示了其他兩種情況:比較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大的那個數就大。接著在“想想做做”中,直接比較數的大小。這樣由具體到抽象,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目標預設]
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學會比較100以內兩個數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比較能力。
3、創新目標:培養學生探索規律的能力。
4、德育目標: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之間內在聯系的邏輯之美。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組織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比、怎樣想的,把生活經驗上升為數學認識。教學難點:
掌握比較大小的方法
[設計理念]
本節課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倡導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教學學習方式,強調從實際情境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進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同時獲得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設計思路]
在教學設計上以為學生提供現實而有趣的數學學習內容和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為理念,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抓住“位數”和“數位”的排列順序進行比較數的大小。教學中,我主要采用談話導入法和和引導發現法,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看一看、說一說、比一比等活動,觀察、思考、討論、練習相結合,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輔助驗證,幫助學生獲取有關數比較的方法,真正做到讓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齡,誰來匯報一下?(指名說)
2、剛才——×小朋友說他爸爸是36歲,爺爺是63歲,那么你們知道誰的年齡1大嗎?
3、要比較年齡的大小也就是比較數的大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層次一:比較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1)將數按數位分類
多媒體展示:學生口答,教師課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體顯示:
一位數和兩位數比大小,學生口答,教師多媒體展示
多媒體顯示:
(3)練習并小結:
課件出示題目,指明學生口答,
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比較數的大小,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層次二:例題,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
(1)、出示多媒體主題圖
教師講述故事: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灘上露出了美麗的`貝殼。一會兒,小松鼠、大白兔都撿了一籃貝殼。小松鼠數了數說:“我撿了38個貝殼。”大白兔數了數說:“我撿了46個。”小松鼠說:“我撿得多。”大白兔說:“我撿得多。”到底誰撿得多呢?你能給他們當一下裁判嗎?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誰撿得多呢?為什么?請你把想法告訴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揚說得對的小朋友。
4、指出:比較兩個小動物誰撿得多,也就是比較38與46的大小。(板書:46○38)在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可以用多種方法。兩個數的大小關系可以用學過的數學符號表示,誰來寫一寫?
5、指名板書后讀一讀。
6、小結: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大的那個數就大。層次三: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大的那個數就大。
1、多媒體顯示63○68:
小結: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當十位相同時,就比個位,個位大的那個數就3大。
2、試一試(出示計數器)
(1)看著計數器把數寫出來。(53、56;100、98)
(2)這兩組數我們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嗎?(學生在書上完成)
(3)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小結學生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方法。
三、組織練習,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題
2、“想想做做”第4題
(1)小組中每人寫出1個個位是6的兩位數,比一比哪個,哪個最小,去掉重復的,排一排。說說個位上是6的兩位數一共有幾個?是哪幾個?
(2)小組中每人寫出1個十位上是6的兩位數,比比哪個,哪個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題
(1)看圖,兔媽媽給小兔照了3張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節?各個季節的溫度也不同,看了計溫的溫度計,老師寫出了3個表示氣溫的數: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號表示3個數的大小關系嗎?
4、“想想做做”第6題:獨立完成,同桌檢查。
5、寫數游戲:學生隨意寫一個數。
(1)以小組為單位從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數站起來排隊。
(3)個位是7的數站起來排隊。
(4)大于60的數站起來排隊。
四、全課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你學得開心嗎?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類、測量、活動,經歷認識各種三角形的過程。
2、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3、在探索圖形特征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會按角的特征給三角形分類。
教學過程:
一、揭示目標、導入新課。
1、猜謎語:在課前活動中和同學一同猜謎語,緩解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這也有一個謎語,你們想猜嗎?
形狀似座山,穩定性能堅。
三竿首尾連,學問不簡單。(打一幾何圖形)生:三角形
2、我們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特性,下面我們復習一下:課件出示復習題,生答。
3、師:其實我們生活中存在著很多三角形,而且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可以拼接出很多精美的圖形。(多媒體出示帆船的圖形)
師:想一想:這個圖案像什么?都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
生答:船,是由不同的三角形組成的。
師:對,這艘船是由不同的三角形組成的,你發現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嗎?生:形狀不一樣,大小也不一樣。
4、導入新課:所以不同的三角形有著不同的特點,并在生活中存在著不同的應用。這節課我們就來給三角形進行分類,板書課題:三角形的分類
二、問題引領:
三角形究竟怎樣分類呢?按什么方式來分類?以及每類三角形的特點是什么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究的問題。
三、師生互動、交流匯報。
1、檢查預習,昨天老師已經布置了預習任務,拿出你們準備好的預習單以及三角形。下面小組合作探究。
要求:
(1)、根據三角形的特點進行分類。先說說自己的想法,討論之后再動手操作。
(2)、組內成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3)、將結果寫在本上。
2、小組匯報:請小組匯報,并說清:你是按照什么標準將這些三角形分類的?分成了哪幾類?每一類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3、歸納總結:同學們已經會分類了,現在哪位同學能幫老師把課件上三角形進行分類呢?(多媒體出示課件)然后共同總結:
三角形按角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1)認識銳角三角形
師: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就是銳角三角形。
師:銳角三角形有什么特點?生:三個角都是銳角。舉例。
(2)認識直角三角形
師:有一個角直角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其余的兩個角都是銳角。
師: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點?生:有一個角是直角。
師:同學們一定要注意,畫直角的時候一定要畫出直角符號。舉例。
(3)認識鈍角三角形
生: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就是鈍角三角形。其余的兩個角都是銳角。特點:生:有一個角是鈍角。舉例。
(4)比較這三類三角形的異同。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者三類三角形,每個三角形中至少有幾個銳角?
生:每個三角形中至少有2個銳角。
師:根據三角形角的大小我們可以將三角形分成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邊說邊指課件的分類)。
4、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游戲。看誰能猜出木板的`后面是什么角?
學生們可以各執己見的進行討論:圖1,生: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肯定是鈍角三角形。
圖2,生: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肯定是直角三角形。
圖3,生:我認為三種都有可能,因為只憑一個銳角,不能判斷出它具體是什么三角形。師:說得好。看來同學們對這三種三角形掌握的非常好,你能判斷這兩句話對不對呢?
5、判斷:有兩個直角的圖形是不是三角形?
有兩個鈍角的圖形是不是三角形?
6、按角分紅領巾和小紅旗分別是什么三角形?
7、結合生活實際找出圖中的三角形,并說出是什么樣的三角形?
四、課堂作業:
1、判斷課本“找一找填一填”中的三角形分別是什么樣的三角形?
2、填一填:
(1)三角形有三條( )和( )個角。
(2)( )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3)有一個角是( )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4)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 )。
3、判斷:(1)一個三角形里有兩個銳角,必定是銳角三角形。( )
(2)一個三角形里至少有兩個銳角。( )
4、畫一畫
在課本第26頁的點子圖中分別畫出一個銳角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一個直角三角形。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用什么方法學會的?
小學數學教案7
教材內容:
本節課教學教科書第19的內容和20頁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園的情景圖提供了許多數學信息,借助情景讓學生理解意義進行計算,最后由學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數學信息,自己根據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材目的:
1、知識與能力:初步會從現實情境中收集數學信息,并能自己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簡單的問題。發展觀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模仿、聯想等學習方式,經歷游戲過程,并從中收集數學信息,提出問題。通過同伴的爭議和評論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
3、情感、態度、價值觀:從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的真實性和普遍性,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親近數學,嘗試用數學的眼光看身邊的事物。
重點難點:
能夠根據已知的條件,提出數學問題。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9分鐘)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捉迷藏游戲。通過觀看情境圖,傾聽發布的信息,產生聯想,并由聯想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板書課題(用數學)
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問題
(1)什么是用數學?
(2)為什么要學習用數學?
(3)學習用數學這節課在我們身邊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學習這節課能幫助我們解決哪些生活問題?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
(1)你能說一說圖上都說了些什么?
(2)怎樣用數學語言來說呢?
(3)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怎樣來提問呢?
(4)用加法計算怎樣問呢?
(5)用減法計算又該怎樣提問呢?
學生獨立探究以上幾個問題。
二、 解疑合探(19分鐘)
1、再次看圖并回答。剛才同學們回答的很好,觀察的很仔細!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藏著許多的數學問題你能試著提一提嗎?學生自愿回答,把有價值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2、學生匯報后,師重點強調:在13-6=7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求藏起來的人數的方法用總人數減捉住的人數。
3、出示丟手拍游戲。通過觀察、傾聽,思考信息組合與問題的提出。組內交流各自的信息組合角度和提出的問題,評論各種組合的正確性,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從三種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一是求總數;二、三是求部分。
玩丟手絹的有8個女同學,6個男同學。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學比男同學多幾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動。通過觀察和傾聽,初步學習收集背景資料中的數學信息,指名學生說:要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獨立地根據信息提出問題,還差幾人沒有到?并完整地解決問題。
5、小組討論、交流。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老師注意引導學生既能提出加法問題,也能提出減法問題。
學生口頭解答所提問題。
6、反饋練習
觀察課本p20的熱鬧的小河邊。根據提出的3個問題,獨立觀察、分析和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然后組內交流、評議,也可自主選擇交流伙伴。重點在于讓每一位學生動起來,開展先知幫后知活動,既可讓先學會的學生有展示的舞臺,也可以使弱一點的學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有17只小鳥,飛走了8只。還剩幾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還剩幾只?列式:15-9=6(只)
老師請個別學生板演,其他在練習本上解答。巡視中注意進行個別輔導。
如河里有13條小魚,游走了7條,還剩幾條魚?
13-7=6(條)
三、質疑再探(3分鐘)
回顧課前提出的問題是否解決,你又產生了哪些疑問?請提出來。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
預設問題
1、怎樣能正確解答用數學的題目?
2、我們根據數學信息怎樣才能提出數學問題?
3、用加法計算的問題怎樣問呢?
4、用減法計算的問題該怎樣提問呢?
5、根據數學信息,怎樣提出多種問題?
四、運用拓展(9分鐘)
1.我當小老師。
讓學生根據本節所學知識自編題目。
2、猜一猜,算一算。(練習四的第2題)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列式計算后說一說單位名稱是什么?
每人寫15個大字,樂樂還要寫6個字,猜猜她寫了幾個?
每人寫15個大字,明明已經寫了7個,還要寫幾個字?
3、想一想,算一算。(練習四的第1題)
老師先出示圖,引導學生觀察,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左邊有7只兔,右邊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導學生選擇兩個相關的已知條件,提出一個問題。
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后匯報、交流。
4、全課總結。
(1)學生談學習收獲
師:本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請說出來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師歸納總結
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后教師再進行強調總結,引導對本節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的認識。
板書設計:
用數學
1、玩丟手絹的有8個女同學,6個男同學。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學比男同學多幾人?(人)
答:女同學比男同學多2人。
2、13個同學玩捉米藏,這里有6個人,藏起來幾人?
13-6=7(人)
答:藏起來7人。
3、要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還有幾人沒來?
16-9=7(人)
答:還有7人沒來。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并選擇適當的算法。
2.培養估算意識,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并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
3.結合具體情境,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并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
教學難點
估算方法的合理運用。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三。
教學方法
引導學習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情境引入
小明家到學校有504米,約是( )米。 我校二年級有288人,約是( )人。養雞場昨天收蛋192個,約是( )個。 電風扇售價235元,約是( )元。
2.師: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二(3)班這個月收集牛奶紙盒情況。出示統計表:
收集牛奶紙盒情況
第一周 195個
第二周 328個
第三周 217個
第四周 286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師:小朋友,從這張統計表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出示:這個月大約一共收集了幾個牛奶紙盒?
2.列式:195+328+217+286=
獨立進行估算,然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3.匯報討論結果。
(1)老師板書學生的估算過程。
(2)老師肯定學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并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提出:在估算時可以把數看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數。
4.師:那么二年級6個班級一個月大約能收集多少個?
那么全校6個年級一個月大約能收集多少個?
全校學生在一個月里能收集這么多的牛奶紙盒,你有什么想法呢?
5.書上P98例5。
(1)第三、四周大約一共收集了多少個?匯報時說說估算過程。
(2)如果每收集500個送一次,那么大約再收集幾個,又可以送一次了?學生集體交流。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計:第一周和第二周大約收集了幾個?
二(1)班一個月大約一共收集多少個?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生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說出估算的過程和想法。
2.練習二十第5題。
3.練習二十第6、7、8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匯報答案,并交流思考方法:你是怎樣進行估算的?
四、小結
布置作業《練習3》
練習三
1、計算下面各題,并驗算.
285+356= 326-243 =
683-415 = 495+474 =
2、估算:
480-196 ≈ 185+379 ≈
607-494 ≈ 526-389 ≈
1890+890 ≈ 503-315 ≈
683-415 ≈ 495 +474 ≈
285 +306 ≈ 616-293 ≈
285+89+816 ≈ 1503-488-305≈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
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小棋子若干、轉盤、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復習“一定、不可能、可能”
(師出示兩盒棋子,1號盒有6個藍棋子,2號盒有1個藍棋子,5個紅棋子。)
師:哪個盒子里一定能摸出藍棋子?
生:1號盒一定能摸出藍棋子。
師:哪個盒子不可能摸出紅棋子?
生:1號盒不可能摸出紅棋子。
師:哪個盒子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藍棋子?
生:2號盒子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藍棋子。
2、導入
師:現在老師如果從2號盒內摸一個棋子,同學們猜一下會是什么顏色?(生大部分猜紅棋子)
師:為什么猜紅棋子的多,猜藍棋子的少呢?真是這樣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可能性(二)(板書課題:可能性二)
(設計意圖:這樣導入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復習了舊知,而且還生成了新的數學問題,從而自然的過渡到新知的學習中來。)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教學例3
(課件出示例3第一幅圖)
師:下面請各小組拿出已準備好的學具,讓我們通過摸棋子游戲來驗證同學們的猜測吧。(盒里裝著5紅1藍6個棋子)
(生躍躍欲試)
1、小組合作驗證猜測結果
師:請同學們先認真看一下活動要求
(1)出示活動要求:
A:組長分好工有摸棋子的,有記錄的,組員按順序輪流摸棋子。
B:每次摸棋子前先將棋子搖勻,摸棋子時不能偷看。
C:摸出一個棋子記錄好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D:在摸棋子的過程中想一想:你們組摸到棋子的情況有哪些?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設計意圖:將活動要求展示出來加以強調,有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2)小組活動
A:學生摸棋子并記錄結果。(師巡視,隨機指導)
B:組內交流
師:現在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吧。(組內交流,師巡視,隨機參與討論)
(討論中讓學生明確:每次摸棋子的時候,每個棋子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每次摸到棋子的顏色是不確定的,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藍棋子。)
(3)集體匯報交流
A:小組匯報
師:你愿意把你們組交流的情況展示給大家嗎?(生:愿意)
師:你是第一個上來的,真勇敢!
生1:我們摸到的棋子,有紅色的也有藍色的,因為盒內既有紅棋子也有藍棋子。
師:其他小組有補充嗎?
生2:我發現我們組有時摸出紅棋子有時摸出藍棋子,但是摸出紅棋子的次數多,因為盒內的紅棋子比藍棋子多。
師:說得不錯!誰還想說?
生3:我發現我們組摸出的棋子既有紅色的也有藍色的,紅棋子多所以摸到紅棋子的機會大。
生……
師:說得真不錯!其他小組也是這種結果嗎?(生:是)
B:共同優化,形成結論
師:通過交流你發現了什么規律?(生思考)
生1:雖然各小組摸到紅棋子與白棋子的次數不一定相同,但都是摸出紅棋子的次數多,摸出藍棋子的次數少。
師:說得好!
生2:每個小組都是摸出紅棋子的次數比摸出藍棋子的次數多,摸出藍棋子的次數比摸出紅棋子的次數少。
師:說的很詳細!還有要說的嗎?
生3:各小組摸棋子的情況都說明,紅棋子多所以摸出紅棋子的次數多。
師:嗯,簡單明了。
生……
師強調:同學們說的“摸出紅棋子次數多摸出藍棋子次數少”,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可能性大小”(板書:可能性大小)
師小結:每一個棋子被摸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紅棋子和藍棋子的數量不一樣,所以摸出紅棋子的可能性與摸出藍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就不一樣。多次試驗證明紅棋子的數量多摸到紅棋子的可能性大;相反,藍棋子的數量少摸到藍棋子的可能性就小。(隨機板書)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老師真為你們高興!
(設計意圖: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通過“摸一摸、想一想、說一說”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2、根據結論推測
師:如果現在讓你再摸一次,你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嗎?
生:不一定。
師:下面請同學們實際摸摸看(生每人摸一次)
(可能既有摸到紅棋子的,也有摸到藍棋子的)
師:雖然我們知道了摸出紅棋子的可能性大,但在單次試驗中我們并不能確定會摸出紅棋子。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摸一次,引起認知沖突,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不確定現象的特點,體會概率雖然能幫我們了解不確定現象的規律,但并不能提供準確無誤的結論。)
3、應用
師:下面看看同學們掌握的怎么樣了?
A:(課件出示p106做一做左題)
師:你知道每種顏色占整個圓的幾分之幾嗎?生答
師:那么指針停在哪個區域的可能性大呢?生答
B:獨立解決右題,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既讓學生明確數量多少與可能性大小的聯系,也為以后學習可能性的精確值作鋪墊。)
(二)教學例4
(課件出示例4插圖)
師:請同學們看例4,剛才我們解決了兩種顏色的問題,現在是三種顏色的了,你敢挑戰嗎?(生:敢)
師:很好!如果讓你只摸一個棋子可能是什么顏色的呢?請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生交流)
指名匯報:如果只摸一個棋子可能是紅色的,可能是藍色的,也可能是綠色的。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介紹數的產生,給學生建立自然數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數的一些性質和特點。
2、通過探索、思考、總結等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數的產生過程中去。
3、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數學的偉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數的產生、發展的歷史。
2、難點:羅馬數字的特點。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情景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有認識的嗎?他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培根。培根曾經說過一句話。今天老師把它送給你們“讀史使人明智,數學使人周密”。談談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展示交流,探索新知
1、介紹古時候人們生活生產勞動中開始對數的初步理解(多、少)
2、介紹三種計數方法:實物記數、結繩記數、刻道記數。
3、介紹記數符號(數字)
介紹巴比倫數字、中國數字、羅馬數字
比較每一種數字的特點,重點介紹羅馬數字,并分析羅馬數字的特點。
4、出示各國的數字,說明統一數字的必要性。
5、聽錄音介紹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6、教學自然數的概念。
思考:
這些自然數是怎么排列的?
每相鄰兩個自然數相差幾?
小的自然數是幾?有沒有大的自然數?
三、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請給同學們一起分享吧!
四、布置作業:
1、讀書第16頁、第17頁。
2、寫一篇關于“數的產生”的感想。
小學數學教案11
課型:新授
教學內容:教材P5~6例3、例4及練習二第1、9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會正確進行筆算,并且會運用該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小組討論中探究、發現、感悟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提高計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感受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培養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在理解小數乘法和小數意義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讓學生自主探究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正確地進行筆算。
教學方法:觀察、分析、比較。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0.7×5 9×0.8 1.2×6 0. 23×3 14×3 1.4×3
口算后提問:從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發現?
2.列豎式計算。26×7 1.36×12 30.8×25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3.引入新課。我們已經掌握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那么小數乘小數又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小數乘小數)
二、自主探究
1.創設情境,引入問題。出示教材第5頁例3的主題情境圖。
師:觀察圖片,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學校有一個長2.4米、寬0.8米的宣傳欄。現在學校要給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師:給宣傳欄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該怎樣計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我們該如何解決問題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傳欄的面積。
師:那么怎樣求宣傳欄的面積呢?如何列式呢?生:2.4×0.8
師:這個式子中,兩個因數都是小數,該如何計算呢?
生1可以用豎式計算:×0.8
生2:也可以把它們可作整數來計算(下左)。
師: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樣的方法計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師:同學們能說說我們在列豎式計算小數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嗎?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老師加以總結。
小結:所有小數右邊的數一律對齊,其他小數位從右往左依次對齊。
師:看一看算式的兩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呢?
生:兩個因數中一共有2位小數,積也有2位小數。
2.探究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組織學生嘗試完成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
(2)學生獨立計算后,指名板演并匯報自己是怎樣計算的,然后集體訂正。
(3)教學例4。 0.56×0.04
師:這個算式中的兩個因數都是兩位小數,通過列豎式計算,我們能發現一個問題,即這個算式中,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那么如何點小數點呢?
學生討論,教師板書。
師: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師:觀察黑板上各題,小組討論。(出示討論提綱。)
討論提綱:①小數乘小數,我們首先怎樣想?
(把兩個因數的小數點去掉,轉化為整數乘法。)
②怎樣得到正確的積?(因數擴大到它的幾倍,積就縮小到它的幾分之一。)
③積的小數位數和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能舉例說明嗎?
(教師以豎式中的因數的小數位數和積的小數位數為例,說明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O補足。)
3.根據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數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討論后,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回答上面的問題,歸納出計算小數乘小數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生:小數乘小數,先按整數乘法計算,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當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進一步得出“1看、2算、3數、4點”。
三、鞏固練習
1.不計算,說一說下列各題的積有幾位小數。
2.3×0.4 0.08×0.9 7.3×0.06
9.1×0. 03 0.25×0.23 45.9×3.5
提問:怎樣判斷積有幾位小數?
2.用豎式計算。(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1題)
提問:你是怎樣計算0.29×0.07的?
3.完成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2題。先由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師:分別比較積和第一個因數的大小,你能發現什么?小組交流討論,教師總結。
師:一個數(0除外)乘大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大。
一個數(O除外)乘小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小。
四、課堂小結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應注意什么?(學生發言,說說自己的收獲,并回答問題,教師予以點評。)
作業:教材第8~10頁練習二第1、9題。
板書設計:
小數乘小數
2.4×0.8=1.92 0.56×0.04=0.0224
1看、2算、3數、4點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
2.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教學重點
理解求表面積、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能靈活運用表面積、側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口答下列各題(只列式不計算).
1.圓的半徑是5厘米,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2.圓的直徑是3分米,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
(三)回憶圓柱體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圓柱的側面積.
1.學生討論: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的長、寬和圓柱底面周長、高的關系.
2.小結: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而這個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積,所以圓柱的側面積等于底面周長乘高.
(二)教學例1.
例1.一個圓柱,底面的直徑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側面積.(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學生獨立解答
教師板書: 3.140.51.8
=1.75l.8
2.83(平方米)
答:它的側面積約是2.83平方米.
3.反饋練習:一個圓柱,底面周長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側面積.
(三)圓柱的表面積.
1.教師說明: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就是圓柱的表面積.
2.比較圓柱體的表面積和側面積的區別.
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圓柱表面的面積,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而側面積是指圓柱側面的面積;表面積包含著側面積.
(四)教學例2.
1.出示例2
例2.一個圓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徑是5厘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
2.學生獨立解答
側面積:23.14515=471(平方厘米)
底面積:3.14 =78.5(平方厘米)
表面積: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積是628平方厘米.
3.反饋練習:一個圓柱,底面直徑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積.
(五)教學例3.
1.出示例3
例3.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徑是20厘米,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數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2.教師提問:解答這道題應注意什么?
這道題是求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厘米.實際上是求這個圓柱形水桶的表面積.題里告訴我們的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計算時就是用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
3.學生解答,教師板書.
水桶的`側面積: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積:3.14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需要鐵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這個水桶要用1900平方厘米.
4.教師說明: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實際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5.四舍五入法與進一法有什么不同.
(1)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時,看要保留位數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數后向前一位進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
(2)進一法看要保留位數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數后都向前一位進一.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所研究的例1、例2、例3都是有關圓柱表面積的計算問題.圓柱的表面積在實際應用時要注意什么呢?
歸納:圓柱的表面積,在實際應用時,要根據實際需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必須靈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積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無蓋的水桶的表面積是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煙筒的表面積只求側面積.另外,在生產中備料多少,一般采用進一法,就是為了保證原材料夠用.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掌握測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單位。
教學難點:
讓學生掌握測量方法,理解長度單位“厘米”。
電化教具:
電腦,投影儀。
學生學具:
直尺,提供了兩道測量題目的小紙條(上課前老師事前準備好的)
二、 創設情境
1.開門見山,提出問題:“知道自己的課桌有多長嗎?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說明自己課桌的長度的`?”
學生提出各種量法,例如用手,用鉛筆,用筆盒……
2.實際測量:
分別統一用手量,然后再統一用鉛筆,用筆盒量,把學生測量的結果分類記錄在黑板上。
3.根據測量結果,發現了什么?
討論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得到的測量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4.那么,有什么工具使得不同的人使用這種工具的時候,測量出來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學生想到了直尺。
三、 建立模型
1.初步認識直尺
幻燈片出示一直尺,讓學生觀察,從直尺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書:刻度,刻度值,單位
2.進一步認識直尺
從直尺上你能找到1cm的長度嗎?
你能找到6cm的刻度嗎?
從哪個刻度到6cm這個刻度才是6cm的長度?
3.直尺的使用
A播放課件,出示一些測量的錯誤示范,讓學生討論錯在哪里,從而感受正確的測量方法。
B 在感受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總結出正確的測量方法。
四、 理解與應用
1.試試測量小紙條中的第一題。
請學生上講臺講述自己的測量方法,用投影儀投影測量過程。
(通過親手操作初步實踐剛才總結出來的測量方法)
2.測量小紙條中第二題。
測量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
(進一步體會測量方法)
五、 提高拓展
播放課件,展示不從0刻度開始測量,而是從2刻度開始測量的情況。
學生討論該方法是否正確,又應如何正確讀數。
六、 作業
1.書p15 1、2
2. 《自主練習》p6
小紙條
課件
板書
桌子有多長
1.
( )cm
2
( )cm ( )cm
( )cm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34-35頁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節。本節課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變化。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但是他們還缺乏抽象概括能力,在觀察思考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教學目標:
1、給合生活實際,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
2、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并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我們先來做個游戲好嗎?請同學們翻開數學書立在桌面上,請你將你的文具盒放在數學書的后面,請你坐直,你能看見你的文具盒嗎?為什么?
2、你能想個辦法看見文具盒嗎?前提是不移動你的數學書,不移動你的文具盒,也不變換你自己的位置。為什么呢?
3、總結:看來觀察的范圍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觀察的范圍》。(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秋天到了,桃子成熟了,落得滿地都是,有只猴子聞到香味趕來了,可前面有一堵墻,什么都看不到,真著急,猴子想:爬樹是我的強項,爬到旁邊的樹上看一看吧。(出示課件)
1、看,小猴子爬到了這個位置,我們把它確定為A,老師用這條線表示小猴子的視線,這條線是什么是什么形狀的?它是從A點進行觀察的,(描出這個點),我們起個名字叫:觀察點(板書)。
2、猴子的視線被什么擋住了?它的處在哪里?我們給阻礙視線的這個點也起個名字,叫阻礙點(板書)。
3、順著猴子的視線一直畫下去,與地面的交點就是猴子能看到離墻內最近的點A',指名說說猴子看到墻內的哪些地方?從A' 到墻角之間的這幾個桃子,小猴子能看到嗎?
4、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找到離墻最近的A'點的.?
5、如果小猴繼續往上爬,爬到B處或者更高的C處,那下面的問題你能解決嗎?(課件出示思考題)指名讀題,請你先想一想,再翻開書第34頁畫一畫,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畫法和想法。
(1)、展示學生作業,并指名說明畫法,指出離墻最近的點和看到的范圍。
(2)、全班交流匯報,引導發現:小猴子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多)(板書:高,大)
6、小結:觀察的范圍隨著觀察點的變化而變化。(板書:變化,變化)
7、想到了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里有一句千古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三、內化提高,鞏固應用
(一)、活動一:變化的樓房(課件出示)
有一輛客車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駛,前方有兩座建筑物A 和B。客車行駛到位置①時,司機能夠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客車行駛到位置②時,司機還能看到建筑物B嗎?為什么?
1、司機能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呢?是如何確定的呢?
2、如果客車繼續向前行駛,那么他所能看到B的部分是如何變化的?
3、客車行駛到位置②時,司機還能看到建筑物B嗎?為什么?學生獨立思考再動手再圖中畫一畫,最后與同桌交流。
4、汽車位置在變化,說明什么在變化?阻礙點有變化嗎?
5、小結:觀察點變化,觀察范圍也發生了變化。
(二)、活動二:路燈下桿子的影子
1、四根同樣高的桿子,你能畫出它們在同一盞路燈下的影子嗎?(課件出示:第35頁練一練第二題)
2、說說此時觀察點在哪里?阻礙點在哪里?
3、教師先演示畫出路燈下其中的一根桿子的影子,再讓學生自己練習畫其它根桿子。
4、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發現:同樣高的桿子離路燈越近,影子就越短:離路燈越遠,影子就越長。
5、比較變化的樓房和路燈下桿子的影子有何不同?
6、引導總結:觀察范圍隨著觀察點和觀察角度變化而變化。。
(三)、活動三:貓捉老鼠(課件出示)
我們都知道貓和老鼠是一對天敵,當貓看到老鼠就會撲上去捉住它,有這么一只聰明的小老鼠就躲到殘墻的后面,可是小貓在殘墻前,小老鼠可以在哪個區域活動又不會被小貓發現呢,你們愿意幫助它解決這個問題嗎?
1、請你在第35頁圖2中畫出小老鼠可以活動的區域,再與同桌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教師課件演示)
四、拓展交流
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現象?與同桌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五、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本節課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用處很大,在宇宙中也有一些自然現象與影子有關,請看神奇的日食、月食。(課件展示)
六、拓展延伸;
晚上與家長在路燈下散步,當走向路燈時,你的影子是如何變化的?遠離路燈時呢?(課件出示)
板書設計:
觀察的范圍
觀察點﹒ 阻礙點 觀察范圍
高 大
變化 變化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模擬上下車的情景,使學生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
3。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獲得兩步式題運算順序的感性體驗。
重點: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
難點:獲得感性體驗。
教具:電腦、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準備題
口算卡片
(二)探究新知
1。說一說
小朋友門坐過公交車嗎?汽車每到一站就會有上上下下的人,請看大屏幕:(電腦顯示)
車上原來有2人,到站了,先上去了一個人,又上去了4個人,一共有幾人?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回答:一共有7人。先算2+1=3,再算3+4=7。列式為:2+1+4。
教師板書: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互說。
繼續演示:這時車上有7人,又到了一站,上來了2人,下去了3人,該怎樣列式計算?
列式為:7+2-3=6
還可以怎樣列式?(7-3+2=6)
2。試一試
用自己的文具盒模擬汽車,用圓片代替乘客,教師說出各種情況,學生當小司機,模擬一次,列出正確的算式
3。擺一擺
同桌兩人一組,用圓片互相擺,一人擺,一人列式,然后交換角色練習。
(三)課堂作業
1。7+2-8 8-8+4 10-4+2
10-8+5 10-7-3 3+5+1
2+7+1 6-3+7 3+5-6
2。 2+2+2+2+2 9-2-2-2-2
(四)總結
同學們的表現都很棒,希望繼續努力。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