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模板匯總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內容與地位
《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組課文中的第八課。它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兒童故事,情節曲折有趣。“卡羅爾一直想有一只小貓”,正因為她“一直”想,爸爸就給她出主意登廣告要小貓,可廣告一登出,送小貓的人絡繹不絕,為了解決小貓太多的問題,爸爸只好又登廣告把小貓送人,當別人把小貓都拿走時,喜歡小貓的卡羅爾非常傷心,可就在這時,卡羅爾驚喜地發現自己最喜歡的小貓伯洛留下了,“卡羅爾終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貓。”《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是新教材在小學階段第一次出現的略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圈一圈、做一做、看圖片、猜謎語、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等多種方式認識“卡”“羅”“爾”等十五個生字。
2 過程與方法目標:指導學生學習默讀,了解默讀的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自讀自悟,聯系自身經驗,感受卡羅爾隨著小貓來來去去而起伏的心情,體會她對小貓的`喜愛之情。
(三)說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 認識“卡”、“羅”、“爾”等15個生字。
2 指導學生學習默讀,了解默讀的方法。
教學難點:在默讀中體會小貓的得與失在卡羅爾內心引起的情感變化。
二、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本文篇幅雖長,但內容通俗易懂,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可讀性強,文中出人意料的情節產生的吸引力能緊緊抓住孩子們的心,使學生喜歡閱讀。
三、說教法
在教法上,我采用自主閱讀法,放手讓學生讀書,并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抓住重點進行匯報的形式,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激發他們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四、說學法
在學法上,我會運用學生已形成的識字能力來識字,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歡的習慣的方式識記漢字。
五、說教程
因為本課是略讀課文,所以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教學。教學過程共分為四個板塊: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 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三) 再讀課文,理清課文
(四) 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具體如下: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第一步,讓學生就“喜歡什么動物?為什么喜歡?”展開交流談話(學生交流后回答問題,課件出示各種各樣的動物:小貓、小狗、小兔等)
第二步,學生談論到興致高昂時,我引入課題:有一位外國小姑娘,她叫卡羅爾(板書)她跟我們一樣也喜歡小貓(板書:小貓)他們之間會有什么動人的故事呢?(板書:和她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活潑可愛、生動逼真的動物圖片的展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2、 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第一步,學生自由讀課文,圈生字,圈特殊詞語(包括成語、ABB式、AABB式詞語),勾畫優美的詞語搭配,標段落。
[設計意圖:“積千累萬不如有個好習慣”,新課標強調要增強培養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寫作打好基礎。]
第二步,鼓勵學生讀自己覺得難讀的字,然后我會多媒體出示會認字,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第三步,以“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記住其中一個或者幾個生字”來提問引導學生主動交流識字方法,之后老師補充。
如:猜謎語識字:不上不下(卡),兔子差點不見了(免),媽媽做飯菜的地方(廚),熱水灑在泥土上(墊)。動作表演:蹭。聲音模擬:喵。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的方法:苗——喵,蘿——羅,櫥——廚等
[設計意圖:將枯燥乏味的識字教學放到形式多樣的游戲中,既有效地學習了生字,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學會識字的方法]
3、 再讀課文,理清課文
第一步,提問:什么叫默讀?(同時板書:默讀)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默讀的要求:不出聲,不指讀,用眼看,用心想。
第二步,學生默讀,思考:課文講了什么?(板書:貓、卡羅爾的簡筆畫) 第三步,再次默讀,對文中寫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作標記,引導學生試著說出來,課件集中出示學生覺得有趣的地方,“卡羅爾看到這么多可愛的小貓心情如何?”教師以此一步步引導學生梳理文章脈絡,從貓的得與失的過程中感受卡羅爾的心情。(板書)
第四步,再次默讀,思考:伯洛為什么沒有離開?從課文中哪里知道?(板書:善良、關愛小動物)
[設計意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是多讀、多寫、多積累,把“多讀”放在首位,因此我在緊扣默讀的感悟中,放手讓孩子自讀自悟其中的樂樂趣,讓每個孩子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新課標還強調: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要滲透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4、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第一步,小結默讀方法,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讀書方法:默讀,這種方法,不僅能節省讀書時間還可以讓我們靜靜地思考問題。
語文教案 篇2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結構化語文的教案應該怎么寫?
結構化語文教案
如今的語文課堂教學,關注的多半是文本的內容,師生雙方幾乎將全部的精力都投放于文本內容的解讀,解讀得很細,也摳得很死,但已經很少有人再關注文本的結構了。
記得我在讀中學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多半都是很在意文本的結構,并舍得花一定的時間去認真分析文本結構的。但如今走進課堂,我們已經很難見到教師帶著學生去分析文章的結構、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這樣的情形了,取而代之的是,對文本的結構置之不理、不聞不問,做得稍微好一點的也僅僅是“一筆帶過”,輕描淡寫,并美其名曰“淡化結構”。課堂教學中的“結構缺席”,不能不說是語文教學的一種奇怪的現象。
這種現象,我們不妨稱之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去結構化”。
眾所周知,文本由兩個基本要素構成,一是文本表達的內容,二是文本表現的形式;而結構就屬于文本形式方面的。文本結構是文本思路的外在表現形式,是文章段落之間和段落內部的組合關系,它包括文中句與句的聯系,段與段的關系,整體謀篇布局等。而文本的思路,就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條理由此及彼地表達自己思想的路徑、脈絡,這個路徑、脈絡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內容組成一個嚴密的整體。
從理論上來說,語文教學中的文本解讀也就應該從文本的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著手去進行解讀,要兩手抓,兩手硬。甚至,在很多情況下,文本解讀還可能就是從結構入手。
結構,文本解讀之抓手
劉勰《文心雕龍·知音》中有云:“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意思是說,寫作文章的人因感情怒放而通過辭章表達出來,而閱讀文章的人則是通過辭章來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作家寫作的過程,是一個由內而外的過程;而文本解讀的過程,很多情況下則可能是一個由外而內的過程。
準確解析文本的結構,是把握文本脈絡的重要手段,更是整體感知文本內容的基礎。人們常說“一線串珠”,而文本的結構和思路,就是“串珠”的那根“線”,沒有了這根“線”,文本的內容就如同一盤散沙,缺少了內在的關聯。并且有些文本,只有理順了結構、理清了思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要表達的內容。
如《左忠毅公逸事》一文,全文采用的是一種很見匠心的“回環”結構:先正面描寫左光斗不辭辛勞、為國選才,結果發現史可法,最后則又回到史可法恪盡職守、為國戍邊,從側面來表現左光斗對他的影響。這樣的正面實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回環”結構,其目的和作用都是為了更好地表現出左光斗的“忠毅”這一主要內容。如果不明結構,就有可能導致學生對課文為什么要花那么多篇幅來寫史可法不明就里。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過來同樣也作用于內容,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甚至可以借解讀結構來帶動對文本內容的解讀。
再如賈平凹的《秦腔》,這是一篇渾厚深重的文化散文,其中不僅濡染了秦地的民情風俗,而且傳神地展現了秦地百姓的精神風骨,而承載著一切的,便是“秦腔”。作品雖寫的是秦腔,但其實意在寫人,寫這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寫人的生命意志和精神面貌。“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養育一方文化”,八百里古風猶存的“空曠平坦、厚重實在”的秦川養育出了“二愣粗獷,樸實豪放”的秦人,而“二愣粗獷,樸實豪放”的秦人又養育出了“高亢響亮、滄桑悲涼”的秦腔。——這既是文本本身的思路,也是解讀文本的思路。如果我們不梳理文本的結構,不分析文本的行文思路,不把握“秦地”“秦人”“秦腔”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而僅僅拎出“秦腔”本身的內容來“精耕細作”,去窮究秦腔是什么,秦腔有什么特點,秦腔是如何形成的,那豈不是將厚重的文化散文當做一般說明文來教了?
文本解讀不能“去結構化”。文本解讀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一個“剝筍”的過程,剝去“筍殼”方可見到“筍肉”,而文本的結構就是那“筍殼”。所以,文本的結構和行文的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我們對文本內容的.解讀,有時候甚至還可能是解讀文本內容的一把鑰匙。
結構,構思匠心之所在
文本的結構和思路往往是密不可分的,結構的安排是由思路決定的,而思路又隱含在文本的結構之中,靠結構來體現。所以,文本的結構是文本內容的經緯與網絡,承載著服務文本內容、更好地表達內容的重任,有時甚至還是文本的精華和作者的匠心所在。
都說“學以致用”。我個人覺得,從“致用”的角度來看,一些文本巧妙的結構,匠心獨運的構思,在某種程度上,比起文本的內容來更具實用價值,從中能學到的東西也可能更多,尤其是對“寫”而言。
比如,學習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把握小說的具體內容,進而理解小說的主題,這當然是必要的,但更主要的恐怕還是要學習小說構思的匠心獨運,去學習歐·亨利小說獨特的、歷來為人稱道的“在文章情節結尾時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但仔細想想卻又符合生活實際”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構思技巧和結尾藝術,因為這對學生記敘文的寫作可謂“善莫大焉”。而如果我們教學的目光緊緊盯著小說所敘述的故事,那真可能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不僅歐·亨利如此,很多作家的作品都有結構上讓人耳目一新的亮點;也不僅小說、散文等文學類文本如此,即便是一些實用類文本如說明文、議論文等,其結構同樣值得我們去揣摩,去體會,去品味。就如讀周曉楓的《斑紋》,固然需要理解其細膩精深的思想,品味其生動形象的語言,揣摩其意蘊雋永的語句,但似乎也不能忽視對文本結構的解讀。文章由植物、大地、人類的勞動、宇宙,到人類的內心世界,從小到大,由內到外,從具體到抽象,這樣的行文思路和結構方式,就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學習蘇洵的《六國論》,除了掌握必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詞類活用外,我們不妨帶著學生在結構上“稍作停留”,去體會文章從“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兩個不同角度去剖析中心論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從而使自己的論述無懈可擊的論證結構;學習孫犁的《亡人逸事》,我們除了揣摩細節的感人魅力,更要學習以小見大、鏡頭剪輯的結構方式,以及文章起于“笑”又終于“笑”的精巧構思。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對于學生而言,有些文章的結構和構思可能更為“實用”,并且有可能還是“受用終生”的。
我們都知道:內容,解決的僅僅是“言之有物”的問題;主題,解決的也僅僅是“言之有理”的問題;而唯有結構,則能解決“言之有序”的問題。這三者的有機組合,才能稱之為“文章”,語文課堂教學亦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一旦“去結構化”,語文課堂教學就有可能陷于“無序”的泥淖。
結構,教學思路之依托
語文課堂教學有兩套結構需要處理,一是文本本身的結構和思路,二是課堂教學的結構和思路,二者密切相關。進行課堂教學時,我們既不可能一味機械刻板地嚴格按照文本的結構和思路進行教學,也不可能完全脫離文本的結構和思路而另起爐灶。所以,教學的結構和思路要根據文本的結構和思路進行重構。于是,文本結構便成了教學思路的基礎。
在課堂教學中,若能將文本的內在結構進行適度整合,轉化為課堂的教學結構,不僅能凸顯文本的主體,也能使課堂變得疏密有致,前后勾連。所以,在解讀文本時,不妨適當關注文本的結構和思路,將文本的結構進行適度整合,使內容清晰地呈現出塊狀結構,進而使之成為教學的思路和結構。
比如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一文,內容紛繁、敘議交織,作者的悲憤之情是構成文章的主線。解讀文本的結構,就是要理清“悲”和“憤”兩條感情線,以及由這兩條線而帶出的相關記敘內容。但如果僅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結構和思路,那未免頭緒太多且相互糾纏,有可能會導致教學過程不斷“回頭”,重復的幾率極高。為此,就必須根據文本結構對文本內容進行重組并使之優化。教學時,我們不妨打亂文本原有的結構,將文本七部分的內容整合成“敘”“議”兩大塊,并以此作為教學的結構和思路:以“敘”為綱牽帶出“劉和珍其人”和“劉和珍其事”兩個方面;以“議”為綱牽帶出“其他人對‘三一八’事件的反應”以及“作者的態度”這兩個方面的內容。這樣的處理,教學結構合理清晰,教學思路順暢,教學也更為便捷。
思路要整合,結構要優化。再如上面所說的賈平凹的《秦腔》,如果能夠清晰地把握住了文本的行文思路和內在結構,明確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養育一方文化”的“秦地”“秦人”“秦腔”這三者之間的密不可分的依存關系,也就能夠迅速梳理并整合出“秦地——秦人——秦腔”的“教學鏈”。
結構為“綱”,內容是“目”;唯有“綱舉”,才能“目張”。一篇文章如果思路不清、結構紊亂,內容即使再豐富,也會讓人不知所云;同樣的,如果我們課堂教學的結構不嚴密、思路不清晰,那么教學的內容也必然會是“東一榔頭西一棒”。
綜上,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避免“去結構化”的怪象。語文課堂教學不能一味地重內容、輕結構。在梳理、解讀文本內容的同時,需要我們認真解讀文本的結構,梳理文本的思路,借此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內容,更有效地展開教學。冷落了文本的思路和結構,文本內容的解讀就有可能是東鱗西爪,缺乏整體性。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妨適當揣摩一下文本的思路和結構,不妨帶著學生來劃分一下文本的段落層次,因為文本就是內容和形式二者的有機統一。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概括主要內容。
3、復述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自行積累“傷痕累累”“慷慨”等詞。
教學準備:課件(鄧世昌以及簡單的文字介紹材料)、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題,介紹鄧世昌。
1、教師板書課題,指導讀課題。
2、教師:通過預習,我們知道海上英魂寫的是鄧世昌和其他的官兵們的故事。
3、學生展示資料,介紹鄧世昌。教師隨機出示課件中的資料,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鄧世昌。
4、教師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些壯士捐軀報國的感人一幕。
二、提綱導讀,學生小組自讀。
1、教師出示提綱,激發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
(1)借助拼音認讀生字,掌握生字新詞的書寫。
(2)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3)概括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并嘗試給課文分段。
(4)畫出令你感動的地方,有感情地讀一讀。
2、學生根據提綱,小組合作學習。
三、掌握生字,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新詞的掌握和理解情況。
重點指導“損、冊、措、昌、統、隆“的讀音及“同歸于盡”“驚慌失措”“縱橫馳騁”“劈波斬浪”等詞義。
2、指導分段讀課文,檢查課文的朗讀情況。
3、齊讀課文,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4、指名反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理清脈絡,說故事。
1、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找一找事件的起因、經過、高潮、結果。
2、指名反饋。(教師根據學生所述列出提綱)
3、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羅列的提綱復述故事。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熟讀課文,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2、總結全文,激發學生報效祖國的愿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想像激戰的場面。
2、抓住文中對主要人物的細致描寫,體會人物的精神。
教學準備:課件(高亢激昂的`音樂)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導入新課。
1、學過的生詞。
2、指名反饋: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關鍵詞語,體會人物品質。
1、教師導讀,請大家讀課文3-5自然段,畫出描寫鄧世昌以及全體官兵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的句子和詞語。
2、指名反饋,引導深入探究,讀議中理解、體會。
毅然
(1)“毅然”一詞說明了什么?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指導反饋:從這句話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3)教師扮演鄧世昌,學生扮演官兵,再現當時的對話場景。
討論:該抓住哪些詞語有感情地朗讀?為什么?
多次有感情地朗讀,讀中體會鄧世昌的精神。
3、教師朗讀課文3-5自然段,學生想像戰斗的激烈場面。
4、教師播放慷慨激昂的音樂,學生朗讀。
5、教師語言導讀:同學們,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鄧世昌領導全艦的戰士英勇作戰,帶領大家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戰歌,讓我們懷著對鄧世昌等英雄的崇敬懷念之前,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教師總結:多么感人的故事呀!在中國曾經出現許許多多向鄧世昌一樣熱愛祖國、勇猛無比的人物。
2、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英雄人物。
3、教師小結:他們將在人民的心中永垂不朽。
四、課堂小結:同學們,無數先烈用鮮血寫下了中國的歷史,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讓我們永遠把他們放在心里,不斷地激勵自己為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搜集英雄的故事,開展英雄故事演講比賽。
板書
23、海上英魂
“定遠”中彈帥旗落
毅然掛帥指揮作戰
甲午戰爭(鄧世昌) 駕艦船撞“吉野” 熱愛祖國
壯烈捐軀軀祖國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熟讀課文,理解文義,體會文章的情味。
2、積累一定的文言虛詞(如“其”“而”“之”“以”的用法及意義)和實詞。
3、理解作者的議論,尋求生活的啟示。
【教學設想】
1、本文篇幅短小,情節生動,脈絡清晰,易于熟讀成誦,應把朗讀作為本文教學的重要環節。
2、讓學生借助注釋自行領悟文章的意義,教師作必要的提示或簡要的講解。
3、本文敘事簡潔而又情節曲折緊張,引人入勝,可因勢利導,將學生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對生動的情節有深切的感受。
4、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兩點:
一是故事的“奇”,一是作者的議論。抓住這兩點,也就抓住了故事和寓意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一讀,重讀音學生讀課文,注意讀準加線的字的音:
綴行甚遠。屠大窘 積薪其中 苫蔽成丘 眈眈相向 目似暝 意暇甚止露尻尾 前狼假寐 狼亦黠矣
二、二讀,重翻譯
1、注意加線的詞在句中的含義:止有剩骨 止增笑耳 一狼得骨止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問其故恐前后受其敵 蓋以誘敵顧野有麥場 弛擔持刀 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狼洞其中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2、翻譯下列語句: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3、積累虛詞的用法:
虛詞意義以及用法舉例:虛詞意義及用法舉例其 之 以 而
4、翻譯課文。
5、依照原文復述故事。
三、三讀,重理解
1、名結構:
課文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敘事,寫屠夫和狼爭斗的.故事。
第二部分:議論,點名文章的主旨。
第一部分的故事環環相扣,緊張曲折,可以分為四層:
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2、析形象:
① 找出文章中表現狼的語句。
② 找出文章表現屠夫的語句。
③ 概括屠夫和狼的形象特點。
四、四讀,重想象
本文主要通過動作、神態描寫來刻畫屠夫和狼的形象的。請你根據文章的故事,試補充屠夫和狼的語言、心理描寫使故事的內容更加豐富。
根據你的想象,編寫白話故事《狼》。
五、五讀,重創造
將課文改寫為課本劇。
由全班同學推薦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狼》。
六、六讀,重啟示
1、屠夫在狼面前的表現怎樣,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
2、對比屠夫,你受到什么啟示?
語文教案 篇5
課題
練習 1
課型
新授課
教學要求
通過看圖認識幾種動物,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培養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自我保護。
教學重點
通過看圖認識幾種動物,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培養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自我保護。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授課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教學過程
一、審題
1、學生借助拼音讀題目。
2、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動物世界》這個電視節目嗎?今天我們一塊兒看一段。(放錄像)
二、讀準動物名稱
1、學生看圖,讀一讀拼音。
2、個別讀,集體讀,注意讀準問:你最喜歡哪種動物,能不能向大家介紹一下?
3、指名介紹,分小組互相介紹。
4、:小朋友們都說的很好,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一定要愛護動物。
三、了解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
1、小動物們都很能干,它們遇到危險能想出不同辦法保護自己,脫離危險呢!
2、你知道它們怎么保護自己的嗎?
3、指導練說:
學生自己讀一讀例句:“烏龜遇到危險時,就把頭、腳縮進硬殼里。”
問:山羊、刺猬、烏賊和其他小動物遇到危險時,怎么保護自己呢?
學生互相討論交流,指說一說。
每個學生選一句寫出來。
同桌互相讀寫好的句子。
4、學生說說自我保護的方法。師:小動物們遇到危險時都有辦法保護自己,那么小朋友們遇到危險時怎么辦呢?
5、學生討論:平時會遇到什么危險?遇到這樣的危險會有什么辦法?
6、交流討論的結果。
7、:小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學會保護自己,遇到了危險也不要只知道害怕,要想出辦法來保護和解救自己。
教 后 記
語文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認識“玲、祥”等8個生字,會寫“叭、玲”等9個字以和“樓梯”和“腦筋”兩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對自身有啟發的句子。
3、了解課文內容后,讓同學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談話導入
1、談話激趣:
⑴ 今天,老師又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興的事,我們來看看,她是怎么處置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16頁。(教師板書課題:25《玲玲的畫》)
⑵ 齊讀課題,學習生字“玲”。說說可以用什么方法記住“玲”。
二、嘗試學習、讀文識字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里寫了一件什么事?再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語,讀準字音。
3、合作學習:
⑴ 桌合作學習文下帶拼音的生字,互讀、互聽、互糾。
⑵ 嘗試讓同學當老師,主持學習生字。
① 教師引導:
平時我們都用哪些游戲識字的?你來當一回老師,教同學們認識生字。
② 同學說出一種識字游戲方法,就讓該同學當老師主持這游戲。
⑶ 四人小組討論識記這些生字。
⑷ 全班交流。
三、整體感知、初步了解
1、小組內讀課文,互評互糾正,推薦一位組員。讀后在小組中互相交流:
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推薦的組員再次讀課文,糾正讀音。
3、交流:
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師引導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經過、結果:
全班同學用自身的話說說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隨同學回答教師板書:
起因:畫弄臟,來不和畫。(壞事)
經過:在弄臟的地方畫了只小花狗。
結果:得了一等獎。(好事)
5、設疑:
一件壞事怎么變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微妙嗎?我們下堂課學習。
四、指導觀察、練習寫字
1、讓同學先自身觀察文后每個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2、教師重點指導并范寫“糟、樓梯、腦筋”這幾個字、詞,要注意指導同學把他們的各局部寫緊湊些。
3、同學練寫。
4、把同學寫的生字、詞在多媒體上展示,并引導同學評一評。
第二課時
一、游戲激趣、復習生字
1、游戲“大轉盤”:
轉盤上寫著生字,教師轉動轉盤,同學開火車讀。
2、請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方法告訴同組的小朋友。
二、啟發思維、朗讀感悟
1、提出問題:
一件壞事是怎么變成好事的?
2、解決問題:
⑴ 同學自由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⑵ 交流,并讀出相關的句子。
① 爸爸仔細地看了看,說:“別哭,小朋友。在這兒畫點兒什么,不是很好嗎?”
為什么要加上“仔細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訴玲玲畫什么?
你覺得這是一位怎么樣的爸爸?
② 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會想什么?
她為什么要畫小花狗?而不是其它東西?
“玲玲滿意地笑了”說明什么?假如是你,你會想些什么?
③ 爸爸看了,高興地說:“看到了吧,……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這里的壞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壞事變好事的秘訣了嗎?
隨同學回答完成板書:動腦筋。
3、教師進行朗讀指導,要求:
爸爸的話要讀得親切一些,問句要讀出詢問的語氣;玲玲的話要讀出天真的、幼稚的語氣。
4、在小組、班級中進行讀書評比擂臺賽,比一比誰是我們班的.金嗓子?然后同學進行評議:
誰讀的好?好在哪里?還有什么缺乏?
5、分角色朗讀課文,深化理解。
四、訓練表達,滲透思想
1、小朋友們看,從課文中我們不難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興的事,在爸爸的指點下,她通過動腦筋,將壞事變成了好事,老師想知道,在你們的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嗎?
教師鼓勵同學大膽地、充沛地說。
2、假如小朋友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也碰到類似課文中這樣的事,我們應該怎么辦?
五、做一做:完成課后練習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語文教案-《林海》教案09-30
語文教案-《背影》的教案09-30
語文教案-《背影》教案09-30
語文教案-《荷花》 教案09-30
語文教案-《邊城》教案09-30
語文教案:春風教案12-09
語文教案:春教案12-09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語文環保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