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匯編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一、設計理念:
光在幼兒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白天,幼兒享受太陽光的普照,夜晚,燈光為幼兒照明,生日時,幼兒在蠟燭光下許愿,霓虹燈光的閃爍讓幼兒感受夜的絢爛,火光為幼兒驅走嚴寒,紅綠燈給人們帶來安全……但幼兒往往只知道太陽出來了,所以天亮了,天黑了,開亮電燈家中變亮了,點了火所以感覺暖和了,對于為什么太陽出來天會亮,為什么燈光能照明、為什么火光能取暖卻不了解,學習科學活動《明亮的光》能讓幼兒了解更多關于光的科學知識。
二、活動目標:
中班的幼兒年齡小,他們對一些深奧的科學道理還不能理解,本班幼兒又是生活在農村,所以對現代化科技對光的應用都不熟悉,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所以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為:1、讓幼兒知道各種各樣的光源以及了解光對人們生活的好處。2、向幼兒介紹現代科技對光的'應用。3、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為了讓幼兒多了解光,激發幼兒自主探索的欲望,為幼兒學習光作好準備,我作如下準備工作:1、在操作區中投放手電筒、蠟燭、電池、電珠、火柴等,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由探索,自主發展。2、戶外活動時有意識地讓幼兒感受太陽光的明亮和熱量。3、聯系家長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觀察星星,點上蠟燭為幼兒過生日。4、在午睡室里安排一次“停電事故”,讓幼兒在有意無意中多和光接觸,為了解光的來源、光的作用作好準備。5、收集有關現代科技對光的應用的錄像片、圖片等。
四、活動流程:
在活動過程中,我設計以下流程圖:自主探索→觀察比較→共同探討→觀看錄像→游戲結束。
五、教學方法:
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采用操作法、提問法、討論法、觀察法、游戲法等。
六、教學過程:
1、自主探索:探索光的來源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有一個能吸引住孩子的開始能有利于激發幼兒對本活動所授內容的興趣,使幼兒的思維自始至終地圍著活動內容展開。在幼兒自主探索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在積極動手,動腦,讓幼兒在玩中學、試中學、想中學,能體現出幼兒科學活動中的嘗試精神。所以一開始,我采用了操作法,設計“亮亮寶寶找朋友”的探索活動,給幼兒準備了許多實物,如手電筒、火柴、玩具手機、洋娃娃等,讓幼兒找找哪些東西是亮亮寶寶的朋友。找好以后,再讓幼兒想一想還有什么東西也是亮亮寶寶的朋友,啟發
幼兒想出太陽、星星、電燈等,讓幼兒知道各種各樣的光源,
2、觀察比較:比較光的不同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無色 無味 透明的 可流動的。
2.初步了解人類與水的關系。
3.懂得保護水資源,有節約用水的意識。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
(2)教學具準備:一次性透明水杯若干、牛奶、純凈水、豆子、水盆、PPT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謎語》
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開, 煮飯和洗衣,都得請它來.
2.出示圖片《小水珠》:嗨!大家好,我是小水珠,小朋友們你們看到的水就是由我和我的小伙伴組成的。我呀有許多秘密,你們想不想知道呢?(想)那就一起去認識我吧!
二.認識水的特征。
1.水是無色的
教師出示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讓幼兒只用眼睛看,說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水是無色的,牛奶是白色的——水是無色的。
小水珠:哈哈,說對了,你們太厲害了,但我還有許多秘密。一起來看看吧。
2.水是無味的'
教師出示水和牛奶讓幼兒通過品嘗來區分水與牛奶的不同——牛奶是酸酸甜甜的,水是沒有味道的。
小水珠:小朋友們,真棒!我就是沒有味道的。
3.水是流動的
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晃動,將水倒到水盆里,幼兒觀察得出結論——水是流動的
小水珠:你們真聰明,我也是流動的。
4. 水是透明的
教師出示花瓣讓幼兒實驗,花瓣在牛奶和水中的不同。牛奶中看不見花瓣,水中可以看的很清楚——水是透明的。
小水珠:我真是沒想到啊!中五班的寶貝們:你們太棒了,我的秘密都被你們找到了。我是無色、無味、透明的、可流動的液體。
三.水的用途
1.教師:水有這么多的小秘密,現在小朋友們想一想:水有哪些作用呢?
2.觀看圖片
小結:水能洗澡、洗手、能澆花、能喝、能發電等等。
3.討論:如果沒有水會怎么樣?
四.懂得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1.觀看圖片 (缺水的地方)
2.討論:怎樣節約用水?
如何保護水資源?
活動反思:
本節課沒有達到我預想的目標,由于我的語言組織能力較弱,提出的問題禁錮了幼兒的思想,使之后面兩個環節有點亂。
活動延伸:
設計“節約用水”的標志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由于時間及課程內容較多的原因,在本學期的日常教學活動中,有時會將比較相近的課合成一節,在節省時間的同時,也有助于課程內容的豐富及課后的延伸活動。《多元智能發展課程》中,有這么兩個內容,其一是序數的相關內容,數字應該排在哪?站隊的小動物站第幾;其二是類似的游戲,讓幼兒明白幾排幾號,并學會根據號碼找座位。由于它們都與序數及點數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合成了這一節課。
活動目標:
1、學習序數及排序的相關知識。
2、能根據已給出的信息正確找出小動物應處的位置,并且自己能會找座位。
3、培養幼兒對數的興趣,鍛煉他們的規則意識。
活動準備:
1、數字卡及小動物的圖片,幾排幾號的小票。
2、將教室內的座位以劇院的形式排列,在旁注明排和號。
3、《多元智能發展課程》中班下(1)p30~31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由小動物去劇院看演出的'故事導入主題,并盡量使故事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
二、基本部分
將數字卡和小動物的圖片打亂貼在黑板上,告訴幼兒:“小動物們領了號碼排隊買票,雖然很整齊,可它們站的位置與手中的號碼不符,你能幫它們糾正一下嗎?”
指導幼兒進行正確的排序,可多練習幾次。其間可由表現好的幼兒來打亂順序作為鼓勵。
請幼兒起立站好隊,模擬買票入場的情景,由比較出色的孩子做售票員,教師做引導員。
先由老師或是幼兒示范怎樣找正確的位置,然后請幼兒按排隊的順序一組一組的入場找座位,引導員及時進行糾正指導。
幼兒全部坐好后請表現良好的幼兒說一說,他們是怎樣去找自己的座位的,為什么那么去找?
教師一、進行總結歸納。
做練習:“幫小動物找座位”
三、結束部分
將幼兒手中的票收回并打亂順序,可多做幾次游戲。
活動延伸:
設置類似的區域供幼兒鍛煉。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與蠶寶寶的零距離接觸中,感受其可愛之美。
2.在師幼互動的輕松氛圍中,建構起關于蠶的外形、習性的粗淺知識。
3.愿意接受新事物,對新事物有探究的欲望。
活動準備:
聯系好活動地點,水果一藍,小背簍人手一只,安全教育
活動過程:
一、到鄉下奶奶家作客
(激發積極性)鄉下的奶奶請我們去作客,去看看她養的蠶寶寶。
二、瞧,蠶寶寶
(自由觀察,相互交流,初步了解蠶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等)
1.你好,蠶寶寶。
(熱情招呼,初步建立感情)
2.自由觀察、交談。
(1)教師在參與觀察中獲取指導信息,向幼兒提供觀察建議,使幼兒的觀察更細致。
(2)傾聽幼兒之間的交談,適時引導幼兒對蠶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進行重點觀察和思考。
3.師幼互動
(1)問:你認識蠶寶寶了嗎?(關于蠶的`外形特征等)重點:蠶的體形及特點,蠶的呼吸方式(了解氣孔),蠶的食物及排泄物等。
幼兒隨意發言,教師捕捉與重點內容有關的信息,進行更深入的引導(如:▲找找蠶的鼻子?▲沒有鼻子怎么呼吸呢?▲告訴你一個蠶的小秘密吧:蠶沒有鼻子,但它可以用身上的小黑點——氣孔來呼吸。▲找找氣孔。)。
教師小結。
(2) 問:為什么叫它們蠶寶寶呢?(關于如何理解稱呼蠶為蠶寶寶)問:它的名字是蠶,可是我們都叫它蠶寶寶,你認為是為什么呢?
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肯定每個不同的答案(如:可愛、長得小、軟軟的等)。
(3)問:還有什么問題要問?(關于蠶的生活習性等)有可能提的問題:蠶匾,蠶網及其作用,蠶的生長等。
教師鼓勵幼兒提問,引導幼兒用較合理的語言來組織問題。
三、蠶寶寶的午餐(采摘桑葉,嘗試喂蠶)
1. 采桑葉
(1) 師:蠶寶寶肚子餓了,要吃飯了,它們的飯是什么呢?
(2) 組織幼兒至附近的桑樹地。
(3) 幼兒嘗試采摘桑葉。教師提醒幼兒從葉柄處采摘。
2.喂蠶寶寶。
(1)請奶奶介紹鋪桑葉的基本方法。
(2)幼兒自由給蠶寶寶喂桑葉。
(4) 觀察蠶寶寶吃桑葉。
四、奶奶的禮物(激發再次探索的欲望)
1.問:再過幾天,蠶寶寶會有什么變化?
(1)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小結:蠶寶寶會越長越大還是會有其他變化呢?奶奶會送幾條蠶寶寶給我們飼養,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2.將奶奶的禮物——蠶寶寶帶回幼兒園。
3.將蠶飼養在自然角,進行觀察記錄直至剝繭成棉。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用書中有音樂活動《螞蟻搬豆》,孩子們對小螞蟻非常感興趣。有一天,在戶外活動中,有一個孩子大聲的喊:“快來看呀,好多小螞蟻呀!”孩子們蜂擁而上,嘰嘰喳喳,議論開來。我就想:利用孩子們“好奇”心理,讓孩子們對螞蟻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活動目標
1、對小螞蟻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等有一定了解。
2、讓孩子知道團結起來力氣大的道理。
3、在生活中,大家相互幫助,團結友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知道團結起來力量大。
難點:引導幼兒在生活中觀察螞蟻。
活動準備
活動前引導幼兒對螞蟻進行觀察;螞蟻圖片;PPT課件; 歌曲《螞蟻搬豆》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準備活動。
在音樂《螞蟻搬豆》的樂曲聲中,組織幼兒進活動室。
二、基本活動。
1、出示螞蟻圖片,幼兒觀察螞蟻外形特征。
2、回憶自己觀察到的螞蟻特點。
3、看PPT課件,對螞蟻進一步了解。
(重點:團結起來力量大。)
討論:“螞蟻精神!”
三、結束活動:
游戲:“我是一只小螞蟻。”
四、延伸活動:
繪畫《螞蟻精神》。(畫出自己看到的“螞蟻精神”)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能循序漸進的進行,孩子對螞蟻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發展了幼兒的.探索精神。采用豐富多樣的方式,幼兒的情緒一直都很飽滿。但是,在引導幼兒觀察的時候,引導還不夠:怎么樣讓螞蟻出洞?螞蟻隊伍是怎么樣的?螞蟻之間是怎樣合作的?……對幼兒的觀察,應該進行記錄,這樣,孩子們的印象會更深刻。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6
一、設計理念
大自然是孩子們探索科學知識的最好場所。自然界里的電閃雷鳴、刮風下雨等天氣變化和各種動物及它們的生活習性都是孩子們值得探索的主題。其中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是動物,而一些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天氣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在天氣變化之前會有一些特殊的表現,并有一定的規律,能起預報天氣的作用。為此,我抓住這一特點,充分利用時機,設計了“小小氣象員”這一活動,引導幼兒學習一些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來推斷,預報天氣的本領,使幼兒懂得一些氣象變化和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系。這不僅能使幼兒在愉悅的氣氛下獲得科學知識,而且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提高探索天氣奧秘的興趣和能力,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二、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氣象變化與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系;
2、能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來推斷并預報天氣;
3、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表現欲,提高其探索天氣奧秘的興趣,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重點: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去了解動物與氣象變化之間的關系、奧秘。
難點:能運用新學的知識判斷天氣變化。
三、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四、活動流程
(一)引出課題
1、師:孩子們昨天是晴天還是陰天?今天呢?(談話引入)
那么你們猜一猜明天會是什么天氣呢?
幼:晴天、陰天、雨天都有可能。晴天,你門是怎么知道的?
看天氣預報、聽廣播。
嗯!真不錯,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我們人們啊是通過看天氣預報,聽廣播提前知道天氣情況的。
2、農民伯伯不用看天氣預報,也知道明后天的天氣是怎樣的。他們是怎么知道的?是誰告訴他們的呢?有誰知道?請舉手!
(如果孩子回答不出來,老師可以引導說:哦這個問題有點難,還沒有想好對么?那么現在王老師來告訴你們。)
師:很多小動物他們是小小氣象員,能預報天氣。那我一起來看一看為什么老是說他們是小小氣象員。一起聽聽故事里的小動物是怎么預報天氣的?
(二)觀看視頻
讓幼兒觀看視頻,提問幼兒圖片上都有哪些小動物呢?
幼;有小燕子、小青蛙、小魚、小螞蟻、雞媽媽、小蜜蜂。
師:那你們要先看哪一個小動物來預報天氣呢?(點其中一個小動物)
幼:小蜜蜂(觀看視頻)
師:快要下雨的時候,小蜜蜂會怎么做?
幼:因為快要下雨了,我們的翅膀要是沾上雨水就飛不動了,會有危險的,像這樣的`天氣我們只在家里工作,從來不到外面去。
師:鼓勵幼兒(你聽的真仔細、你聽的真認真、嗯!不錯。你真愛動腦筋等等鼓勵性語言)
師小結;哦!原來小蜜蜂是通過呆在家里工作的方式來提醒農民伯伯快要下雨了。
接下來呢?你們想看哪一個小動物預報天氣?
幼:小燕子。(觀看視頻)
師:我們看一看下雨前,小燕子跟平時飛的有什么區別?
幼:自由回答。
原來是快要下雨了,小蟲的翅膀上沾上了許多小水珠,飛不高,小燕子飛得低,是為了捉蟲子吃。
師小結:哦!原來小燕子飛的很低是想告訴農民伯伯快要下雨了。
師:我們再來聽聽雞媽媽是怎么說的?
幼:雞媽媽。(觀看視頻)
師:雞媽媽是通過什么方式來告訴農民伯伯快要下雨了?
幼:自由回答,可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小結:原來雞媽媽是通過感覺氣壓很低來告訴農民伯伯快要下雨了。
師:上面還有誰?幼:小螞蟻。我們一起來看看。(觀看視頻)
師:下雨前下螞蟻會有什么行動?
幼:搬家。
師小結:小螞蟻也是小小氣象員,它是用搬家的方法來告訴農民伯伯快要下雨了。
師:上面還剩下誰了?
幼:小魚。
師:我們來聽聽小魚這么說的?幼(觀看視頻)
師:小魚是怎么快要下雨了?
幼:自由回答
快要下雨了,水里的空氣很少,憋得我實在難受,只好浮到水面上來吸幾口氣。
師小結:原來小魚是因為水里的空氣很少,浮到水面上來。告訴農民伯伯快要下雨了。
師:小青蛙為什么高心地唱歌?
幼:自由回答
師小結:青蛙高興地、大聲地唱起歌來,農民伯伯一聽就知道快要下雨了。
最后讓孩子用故事里小動物的話說一遍,(分別復述小動物們說的話)小動物們是用什么方式來提醒農民伯伯快要下雨了。
(三)今天我們認識了這么多小動物氣象員,動物們也想考考你們,看你們記住他們的本領沒有?
播放小測驗游戲。
師:可請幼兒上臺來指指看。
五、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這么多、這么棒的小動物氣象員,也知道了他們是怎么向農民伯伯預報天氣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小動物他們也是小小氣象員,回家的時候可以問問爸爸媽媽,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上網找找看。下午來的時候告訴王老師和小朋友。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愿意參加數學活動,體驗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2.初步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感知多、少的概念。
3.嘗試用增加物體或者減少物體的方式使兩組物體的數量一樣多。
活動重點:
愿意參加數學活動,初步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感知多、少的概念。
活動難點:
嘗試用增加物體或者減少物體的方式使兩組物體的數量一樣多。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小刺猬摘果子的情境導入,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許多果子都熟了。今天小刺猬就要去果園摘果子了,我們看看它都收獲了哪些果子?(教師說完出示第2張ppt)
二、出示ppt第3-4張,引導幼兒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兩組果子數量的多少。
1.教師出示第三張ppt,引導幼兒比較蘋果和梨的數量,引出“一一對應”的概念。
教師:這么多的果子堆在一起,我們怎么知道哪種果子的數量多呢?于是,小刺猬把所有果子摘下來之后,對他們的數量進行了比較。它首先比較的是蘋果和梨。(教師說完這句話,再出示第三張ppt。)
重點提問:
(1)蘋果的數量多還是梨的數量多?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還有別的方法嗎?
教師請幾名幼兒說說自己的答案,然后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小刺猬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非常簡便的方法,叫做“一一對應”,用這個方法能很快知道哪種果子的數量多。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蘋果從左到右排在第一行,梨也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排在第二行,并且每個梨都排在每個蘋果的下面,這樣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一個蘋果、一個梨的對應來看,最后沒有和梨對應的蘋果了,那就說明梨比蘋果多。明白了嗎?
2.出示第四張ppt,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橘子和香蕉的數量。
教師:接下來,小刺猬想請小朋友們用這個“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一下橘子和香蕉哪種果子的數量多。你們愿意嗎?(說完教師出示第四張ppt。)
重點提問:
(1)橘子的數量多還是香蕉的數量多?
(2)你是怎樣比較的?
三、出示ppt第5-8張,引導幼兒嘗試用增加果子或者減少果子的方式使兩組果子的數量一樣多。
1.教師出示ppt第5-6張,提出重點提問,引發幼兒思考。
教師:現在小刺猬說了,我想讓蘋果和梨的數量一樣多,該怎么辦呢?
重點提問:
(1)如果增加蘋果,那增加幾個蘋果就能使蘋果和梨的數量一樣多呢?
(2)除了增加蘋果,還有什么好方法呢?(引導幼兒說出減少一個梨,也能使兩組果子數量一樣多。)
2.教師出示ppt第7-8張,引導幼兒用新方法使橘子和香蕉的數量一樣多。
教師:剛才我們想的方法都不錯,現在再來幫小刺猬想一想怎么使橘子和香蕉的數量一樣多?(如果幼兒不能自己說出來,那提問同上;如果幼兒能自己說出來,那么請教師注意幫助幼兒將意思表達完整。)
四、創設情境讓幼兒練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果子的多少。
1.教師出示ppt第9張,并講述:現在,小刺猬們要把摘下來的果子運回家,每個刺猬只能運一個果子,我們來看一看它們能不能一次性就把果子運走呢?
重點提問:現在小刺猬要運蘋果,它們能一次性就把果子運走嗎?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用“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蘋果和小刺猬的數量相同,所以小刺猬能一次性就把蘋果運走。)
小結:原來,只有果子和小刺猬的數量一樣多的時候,小刺猬們才能一次性把果子運走。
2.教師出示ppt第10-11張,并講述:這次小刺猬要來運橘子了。那么小刺猬們能一次性就把橘子運走嗎?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使橘子和小刺猬的數量一樣多呢?(增加兩個橘子或者去掉兩只刺猬)
3.教師出示ppt第12-13張,并提問:那怎樣使小刺猬們一次性把梨運回家呢?(增加一個梨或者去掉一只刺猬。)
五、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分奶片,鞏固新知識。
教師:小朋友們真是太聰明了,幫我解決了這么多問題,為了報答你們,我給你們準備了健康營養的奶片,每人一片。可是我不小心把每組數量分錯了,你們想一想怎樣才能使每個小朋友都拿到奶片呢?
延伸活動:
教師可以帶幼兒玩“搶椅子”的游戲,通過親身體驗來感知“一一對應”的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
2.幼兒能夠把觀察到的東西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1.課件:迎春花的變化。
2.課件: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3.課件: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
4.紙、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小朋友,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叫我寶寶,后來,我慢慢長大了,變成一個大姑娘,你們說我還會變嗎?會變成什么樣?
2.請小朋友尋找自身的變化。
二、找教室里的變化幼兒去教室四周圍找,找到后逐一講述。
三、尋找教室外的'變化幼兒結伴商量后再講述。
四、課件。
迎春花的變化通過課件演示,幼兒觀察迎春花的變化。
五、課件。
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六、課件。
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七、畫漸變圖幼兒畫好以后互相交流。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在玩抓玩空氣的游戲中,感知空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的。
2、運用多種感官,學習尋找空氣的簡單方法。
教學準備:
透明的盆若干、透明塑料杯若干、手絹若干、塑料袋若干。
教學過程:
一、小實驗:手絹為什么不濕?
1、教師舉起塑料杯,請幼兒看被子里有東西嗎?(沒有。是空的)
2、杯子里真的沒有東西嗎?(教師把手絹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著壓入水下)請幼兒猜一猜手絹濕了嗎?
3、到底濕了還是沒有濕?我們拿出來看看。(教師拿出手絹,請幼兒摸一摸,手絹沒有濕)。
4、手絹為什么沒有濕呢?水為什么進不了杯子?多奇怪呀!杯子里有什么東西擋著不讓水進去呢?(請幼兒討論,說說原因)。
5、教師進行第二次實驗,將杯子壓入水下后傾斜,使氣泡冒出。
6、引起幼兒注意:哎呀!什么跑出來了?
7、猜一猜,手絹濕了嗎?
8、請一個幼兒拿出來看看,到底濕了沒有?讓大家都來摸一摸。
9、再請幼兒討論,手絹為什么濕了?
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提醒幼兒:空杯子里為什么會跑出泡泡來?第一次實驗有泡泡嗎?杯子里是空的'嗎?
小結:第一次手絹沒濕是因為空氣在杯子里,水進不去。
第二次杯子傾斜空氣跑出來,冒出氣泡,水就進去了,手絹也就濕了。
原來杯子不是空的,里面裝滿了看不見的空氣。當空氣在水里變成了氣泡,我們才能看見它。
二、找空氣(操作)。
用塑料袋抓空氣,把塑料袋抓緊,看看塑料袋有什么變化。
教師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塑料袋會鼓起來?
將塑料袋打開來,擠壓一下,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有什么感覺嗎?
三、找一找
讓幼兒找一找,什么東西里、什么地方還有空氣。
四、教師引導幼兒了解空氣的作用
幼兒將嘴閉上,用手捂住鼻子,說一說有什么感覺?為什么難受?
引導幼兒想一想,如果沒有空氣會怎樣?
小結:空氣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好好保護空氣,不要讓空氣受到污染,清新干凈的空氣對我們的身體是非常有益的。
五、拓展延伸
游戲:把空氣吹出來
玩法:幼兒每人一個吸管,對著盆里的水,把吸管插入里面,輕輕地吹一吹。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一、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光滑、粗糙等特性,學會用正確的詞表達自己的感覺。
2.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不同特性物體的名稱及作用。
3.對感知探索活動感興趣。
二、 活動準備
1. 紙箱兩個,紙箱內分別放有冷、熱兩瓶水,棉花球、玻璃球、蠟光紙和砂紙等物品。
2. 放大的特性標志紙一張。
三、 活動過程
1. 摸一摸、猜一猜
請幼兒分別將手放入紙箱中摸一件物品,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感受猜一猜是什么物品,并與身邊的小朋友交流。
2.說一說
依次請個別幼兒說說他摸到的東西是什么感覺?(冷、熱、軟、硬、光滑、粗糙)可能是什么物品?(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放大的特性標志紙上做記錄)
3.再次進行觸摸活動。
(1)對物品再次進行觸摸活動,并按其相反的特性進行歸類。
教師:請幼兒把物品從紙箱中拿出,對物品再次進行感知觸摸,并在此基礎上按相反特性進行歸類。(如把冷水和熱水放在一起、把棉花球和玻璃球放在一起、把砂紙和蠟光紙放在一起)
(2)在觸摸感知的基礎上,運用經驗說說該特性物品的用途。
小結:不同的季節、不同溫度的說會給人帶來舒服的感覺;棉花球是用軟軟的、吸水性強的棉花做成的,在醫院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它;玻璃球用硬硬的玻璃成的,光滑而且美觀,是小朋友游戲的好伙伴;砂紙表面很粗糙,可以把不光滑的表面打磨平整、圓潤,比如鉛筆尖、帶刺的'木頭等;蠟光紙美觀、易折,是小朋友們用來做手工的好材料······
四、找一找
(1)尋找生活中各類特性的物品,按物體的特性做記錄。
提問:生活當中好還什么東西是硬硬的?軟軟的?······(請個別幼兒回答)它們有什么作用?
請幼兒把自己能想到的各類不同特性的物品分類,老師幫助畫在標志紙上。
五、總結評價
教師根據幼兒的發言,按照物品的特性在標志紙上做歸納記錄,并總結闡述不用特性物品的作用,對表現好的幼兒進行鼓勵。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學期科學活動教案03-10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8-26
中班溶解科學活動教案10-05
中班科學活動的教案10-07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彩虹教案08-20
【熱門】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3-15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熱門】03-15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磁鐵》01-23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精】03-18
【熱】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