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大班教案六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我第一次參加市一課多上活動,就非常榮幸地獲得了一等獎。隨之市教研室組織的市區互動的教研觀摩活動,我也就有幸參加了。其中一位市學科帶頭人上的一節音樂歌唱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她那優美動聽的歌喉、豐富又恰到好處的肢體動作和簡潔、巧妙的組織語言已深刻的印在我的記憶里,也常常在我的腦海里閃現。從這次活動中,我體會到好課是因人而精彩的。
活動目標:
1、感受和表現歌曲的寧靜,優美。
2、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利用教師的語言和動作提示理解歌詞。
3、體驗與月亮“走走,停停”游戲的樂趣。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活動過程:
(一)感受音樂旋律:
1、教師親切的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某老師,你們歡迎我嗎?(幼:歡迎!)怎么歡迎?(幼兒自然開心的拍起了掌聲)好!今天我來做你們的媽媽,你們做我的寶寶,睡在我用臂彎做的搖籃里,我哼唱《搖籃曲》,你們就跟著我的搖籃,搖呀搖呀睡著了,好嗎?
評析:這種導入方式自然、親切,直入主題,加上老師輕聲細雨而有柔美的聲調,給人甜甜的美感。人的注意力和興趣自然被激發調動起來了。
2、三次感受音樂旋律:
第一次:教師邊跟琴聲哼唱邊晃動手臂故作陶醉狀,帶領幼兒的身體隨音樂左右晃動;
第二次:“媽媽搖著搖著,寶寶就睡著了,現在媽媽摸誰的頭,誰就輕輕趴下睡著了;”
第三次:“媽媽真累呀,心疼媽媽的寶寶們快哼唱這首曲子,讓媽媽沒也睡覺吧!”
評析:學歌前,教師用了哼唱的方式,讓幼兒三次整體感知歌曲旋律,為后面的歌唱教學做了有效的鋪墊。這是教師對教材分析后,在設計上的巧妙;另一巧妙之處在于三次哼唱前,教師生動的過渡語言,讓每個人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在教師設計的“陷阱”里了。
(二)、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1、教師完整清唱歌詞。師提問:我們睡覺的時候,誰會透過窗戶來看我們呢?(允許幼兒想像表達);那我們假裝睡著,看看誰來了;
評析:在這種甜美的意境中,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幼兒的興趣和思維再次被激活,七嘴八舌地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猜想和回答:“小偷”“大灰狼”“太陽”“星星”。教師卻依然投入地傾聽,不予回答,任憑幼兒的好奇心懸在那,為他們認真傾聽歌曲的范唱又埋下了伏筆。
2、教師清唱后,師幼互動問答,教師依次出示相關字卡,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問:誰來了?(月亮婆婆)(出示)
問:為什么來呀?(喜歡我)
問:做了什么動作?(灑下月光把我摸)、(表現灑的動作,提示幼兒摸摸鼻子、耳朵等);
問:玩了什么游戲,(走走停停)、(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
問:玩了幾次?(三次)依次出示走、停的字卡
評析:五次層層遞進的提問,把歌詞的句子和關鍵詞進行了有效的提煉,而且“灑”“摸”兩個字還配上動作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加深印象,讓我再次佩服設計的巧妙。而且,排列的方式也為后面的伴唱部分留有空白。
3、學習用不同的聲音學唱歌曲:
(1)看圖完整唱第一遍:(用我們的歌聲來表示喜歡月亮婆婆吧;)
(2)邊做動作邊演唱:(再來一次,做上動作吧;)
(3)用很美輕輕的聲音唱:(晚上用什么聲音唱?)
(4)用響亮好聽的聲音唱(白天唱這首歌用什么樣的聲音?那我們試試)
評析:集體教唱部分共四次練習,但每次的要求也不同。既避免了學唱歌曲的枯燥,還保護了幼兒的聲帶不致疲勞。這樣的過渡語言設計體現了教師的智慧。
(三)學習并掌握歌曲中的伴唱部分
1、聽錄音,感知伴唱的音樂部分。
師:天空中的星星被我們吵醒了,朝著我們眨眼睛呢!我們來聽聽,他們在歌曲的什么地方眨眼睛了(放音樂,教師在相應眨眼睛的地方做手勢,幫助幼兒感知)
評析:伴唱中的“啦啦”是每個執教老師認為很難處理的部分,但這位老師用星星眨眼睛的辦法處理,首尾呼應,與整個教學設計融會貫通,真的是獨具匠心。
2、請幼兒找星星,貼在相應的地方:
評析:由于幼兒第一次聽,有兩處錯誤的地方,教師不急于糾正,而是又唱一次,讓幼兒對應感知后,再糾正,體現了教師對幼兒的尊重。
3、集體練習一次:我來做月亮婆婆,你們做星星,在眨眼的地方唱“啦!啦!
4、分角色練習幾次(教師和孩子商量怎么才能做到聲音的均衡確定角色練習的方式)
評析:這樣教師和孩子商量怎么分角色,不僅體現了教學過程教師對孩子的尊重,更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結束活動。
師:夜深了,小朋友在什么?對,小朋友睡著了,做了個甜美的夢。誰睡得香,誰睡得甜,月亮婆婆就來親親他的小臉蛋。(循環放音樂,教師隨音樂輕輕撫摩每位幼兒,讓喧鬧活躍的課堂逐漸安靜,呈現了一幅教師輕撫每位幼兒的怡人感人畫面。)
活動反思:
這首具有傣族風情并有伴唱的歌唱教學活動,在這甜美的意境中結束了。在下午的研討活動中,其他上過這節活動課的教師紛紛發表自己的不足和這節活動課的優點。一致認為這節看似簡單的'教學活動,包含了執教老師從教多年的智慧和經驗,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分享。就我個人從她這節成功的公開課中獲得如下感悟和體會:
1、專業發展要揚長補短:雖然說幼兒教師要能夠是千面手,五大領域的活動組織都要擅長。但要求精、求特,還是要結合自身的綜合素質來發展專業特長。這位老師就是結合自己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和愛好,潛心研究,不但有了自己音樂方面的教學特色,還引領了自己幼兒園的特色發展。因此,她的教學活動就因有特長而而使人耳目一新;她的幼兒園因有她的特長而底蘊豐厚。
2、教育手段要棄繁就簡:常常見老師們為一節公開課去忙很多的教學具,制作多媒體。片面以為教學手段越先進越能說明教育觀念的先進;教學具越多越能體現幼兒的自主學習。其實不然,這節教學活動就是非常簡單幾個字卡,就幫助幼兒理解記憶了歌詞,真正讓教學的手段棄繁就簡,體現了教學準備為目標服務的思想。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啊!
3、興趣激發要講究策略: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孩子的興趣這一情感目標,也是大家在擬訂每節活動時,常在文字當中提到的。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又常常會忽略,或蜻蜓點水游離了目標。但這教學活動,沒有聽到一句“你真棒!”的評價,沒有物質的獎勵和誘惑,我們聽課老師之所以能象孩子一樣沉浸在執教老師組織的活動中,她引發我們興趣的,應該是那巧妙的設計、動靜交替、抑揚頓措的組織方式了。聽!活動環節銜接層層深入、環環相扣,讓人的思維活躍而不疲憊。這就是一位優秀教師組織活動的策略!
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通過有趣的觀察活動,幼兒將了解植物根的向水性及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根與水的關系;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對比,培養幼兒分析、比較的綜合能力。
二、材料準備
透明的玻璃盒或塑料盒若干,海綿、石子若干。
三、活動過程
[活動提要]
1、引導幼兒思考植物是靠根“站”在地面上的。
2、觀察植物的根。
3、觀察洋蔥根的向水性。
4、小結,洋蔥的根(各種植物的.根)是向有水的地上生長的。
四、活動形式與方法
1、找一找
組織幼兒到室外或郊外觀察大自然,引導幼兒思考問題。
(1)人和動物能站在地面上靠的是腳。
(2)植物站在地面上也全靠它的“腳”——根。根能緊緊抓住土壤,讓植物牢牢地站著。
2、看一看
教師拔幾株帶根的草本植物,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的根,了解其外形特征,知道根在土壤里伸向四面八方,把土壤中的水分和營養吸上來送到植物的各個部分。
3、試一試
將幼兒親自采集的帶根的植物帶回教室,同時,教師給幼兒提供帶根的洋蔥以及實驗用具,組織幼兒動手操作并觀察。
(1)幼兒按老師提示將帶根的植物放置在透明的玻璃或塑料盒中,盒內有兩塊海綿,其中一塊始終保持水飽和狀態,另一塊為干燥海綿,兩塊海綿置于植物兩側。以洋蔥為例,在洋蔥下放幾塊小石頭或透明的玻璃小球,以便于植物根的伸展。
(2)教師組織幼兒每天觀察1~2次;
a、洋蔥的根有什么變化?(是變長了還是變短了)
b、根對吸水的海綿和干燥的海綿有什么不同的反應?(根向有水的海綿一側生長)。
4、說一說
教師根據觀察情況組織幼兒討論,把觀察結果告訴大家,引導幼兒了解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根會自動向有水的地方生長。
五、活動建議
1、為了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建議教師將潔凈的水換成污染的水,繼續做如上實驗,讓幼兒觀察比較植物的根有什么變化。(植物的根會向有水的方向伸展,但根會變黑、爛掉。)
2、本活動建議在自然角進行,觀察過程中,引導幼兒用畫畫的形式,記錄觀察的結果。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設計】
我園自從開展了特色體育教育以后,孩子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增強了許多,身體各部分都得到了發展,我園繼以上良好基礎,又有目的有計劃的繼續挖掘體育活動的精髓——民間游戲。當然,我設計的這一節課只不過是自己對民間游戲的初探,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體驗民間游戲不同與一般體育游戲的快樂。用瑯瑯上口的民謠,濃縮了民間的生活,為幼兒創設了別樣的游戲氛圍。
【活動目標】
1、通過民間游戲的小型組合,讓幼兒體會農民的日常生活部分,用游戲、童謠打動幼兒心靈。
2、在游戲中讓幼兒體驗快樂、鍛煉身體、培養樂趣。
3、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能根據需要自由地選擇繪畫材料進行作畫,體驗快樂的情感。
【活動準備】
取來和幼兒人數相同的長毛巾,包在幼兒的頭部,把幼兒打扮成農民的樣子。彩帶、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幼兒模仿農民勞動。
(耕地、鋤地、澆水、拔草、播種、收割……)
二、小型游戲組合。
1、“炒黃豆”
師:“秋天來了,地里的黃豆成熟了,農民收割了黃豆以后要把黃豆炒熟做菜,我們一起來炒黃豆好嗎?”幼兒游戲。
(玩法:幼兒兩兩結伴,雙手拉好,向同方向翻跟斗,可連續翻兩個)
兒歌:炒黃豆,炒黃豆,骨碌骨碌翻跟斗。
2、“剁白菜”
師:“農民們還種了很多白菜,吃也吃不完,怎么辦呢?他們想了一個好辦法,用刀把白菜剁碎了再用鹽腌起來,做咸菜吃。怎么剁白菜呢?”教師示范。
(玩法:幼兒用右手拉住左腳,左手做菜刀狀,右腳單獨站立蹦跳,邊念兒歌邊游戲。)
兒歌:剁呀剁呀剁白菜,剁碎白菜好腌菜。
3、“背缸倒缸”
師:“剁碎了白菜,農民們把白菜倒進缸里腌起來,先要把大缸洗干凈”。教師示范。
(玩法:兩人背對背四臂相攀,一個彎腰把另一個背起,兩人邊念兒歌邊反復互背。)
兒歌:背缸,倒缸,腌菜好香。
孩子們玩的滿頭大汗,體驗到了勞動的辛苦,師:“農民伯伯們在炎熱的夏天也要下地勞動,很辛苦,我們要愛惜糧食不浪費”。
三、慶豐收舞會。
播放音樂,我們今天勞動的真快樂,一起來跳個舞,慶祝我們的'豐收吧。幼兒和教師一起手舞彩帶。
【活動反思】
一節的內容,涉及的概念比較多,有“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等概念。由于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再加上教材沒有從數量上給這些概念界定,而直接從具體的數量引入,這就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而自己也沒有為學生設計更加容易理解的情景。假如,本節課的開始設計第一關:出示準備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藍水,一杯紅水。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三杯水,然后用誰比誰多得多,誰比誰多一些說一句話。通過這個環節,使學生對“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這些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再學習“小小養殖場”,通過具體數量理解、感悟這些概念,我想這些問題自然迎刃而解,水到渠成。教材只是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一個素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使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
小百科:農民(拼音:nóng mín),指長時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語出《谷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農民,有工民,有商民。即士農工商四民”。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在進行有關“馬”的主題活動時,為了進一步促進幼兒加深對馬的認識,我結合了二胡獨奏曲《賽馬》進行音樂欣賞活動,它是我國著名的民樂樂曲,不失為幼兒音樂欣賞的好教材。我將一首結構比較復雜的器樂曲詮釋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讓幼兒去了解它、接納它、表現它,運用多通道參與理論的方式,讓幼兒通過欣賞、律動、打擊樂演奏活動讓幼兒自發的投入到聽、說、想、做、演的活動中來,進行探索性、創造性的學習,從而生成本課題。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木偶表演,欣賞樂曲《賽馬》,根據音樂形象和情緒,`用筷子隨節拍較投入地進行表演。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和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嘗試用筷子不同的敲擊方式,并探討其他樂器如何進行合理的匹配,創造性的表現自身對音樂的感知。
3、培養幼兒對欣賞樂曲的興趣及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四種顏色(紅、黃、白、黑)的木偶馬飾,二胡曲《賽馬》,共四組幼兒人手兩把筷子,串鈴,圓舞板,小鈴,實物二胡。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老師:在一片美麗的大草原上奔跑著四匹駿馬,一匹紅馬、一匹黃馬、一匹白馬、還有一匹黑馬(相繼出現馬飾),看----它們來啦!(兩位老師手持馬飾,隨樂進行木偶操作)幼兒邊聽樂曲,邊欣賞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樂,將音樂情境化。
<1>師幼討論:剛才的音樂聽了有什么感覺?你們看到它們在干什么?幼兒回憶剛才的情景表演,討論音樂情節。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對,剛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細,聽得很認真。這首音樂聽上去很歡快、奔放,表現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群馬飛奔,你追我該的動人場面。
三、幼兒根據音樂情節大膽表現音樂。
<1>教師示范隨樂用筷子敲奏。
①教師:你應該表演什么顏色的馬?為什么?幼兒:我坐的是紅色的椅子,就扮演紅色的馬。
②教師:你怎樣表演馬在奔跑?
幼兒1:我可以象騎馬的叔叔那樣揮鞭;
幼兒2:我可以喊“駕——”
<3>幼兒聽音樂,分組用筷子演奏。
①教師出示小樂器:圓舞板、小鈴、串鈴。手持木偶馬飾:剛才四匹馬奔跑時,哪里發出聲音?哪種樂器最象馬鈴聲?(串鈴)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集體);哪種樂器最象馬蹄聲?(圓舞板)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單獨)
②各請兩位幼兒分別加奏串鈴和圓舞板,全體幼兒共同演奏。
四、小結:
今天我們大家共同欣賞了我國著名的民樂樂曲《賽馬》,它是由弦樂器二胡演奏的,好聽嗎?下次老師再次帶領你們欣賞優美的二胡曲!(出示二胡實物,讓幼兒摸一摸,看一看,聽一聽)。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意圖】
孩子們對新年充滿期待。結合大班的孩子的年齡特征,利用歌曲《新年的笑聲》讓孩子們能夠提前感受到新年的氣氛、新年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說出新年感興趣的事,根據歌曲結構創編歌詞。
2、唱準跨度較大的音,掌握好切分音。
3、感受新年的熱鬧,體驗歡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鈸、鼓、鞭炮、圖譜一張、切分音節奏譜。
【活動過程】
一、發聲練習
1、運用a,la。等音發音練習。
2、你怎樣慶祝新年的?新年里,有哪些聲音?
(1)出示鈸、鼓和鞭炮,認識并模仿它們的聲音。
(2)學習節奏型XXX/XX/XXX/X0
A、用鈸、鼓和鞭炮的聲音表示節奏型。
B、用身體動作表示節奏型。
二、新年的笑聲
1、完整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新年的笑聲在哪里?新年的笑聲在鑼鼓里。
集體有節奏地念歌詞,掌握切分音節奏。
2、示范唱。歌里唱了什么?
結合圖譜幼兒集體演唱。
A、幼兒集體學唱。
B、師與幼兒接唱。
C、邊唱邊表演。
三、創編歌詞。
1、新年里你還聽見哪些聲音?
2、根據幼兒說的.示范編歌詞。
3、根據歌曲結構創編歌詞。
4、師帶領幼兒演唱新的歌詞。
附歌曲:《新年的笑聲》2/41=E
532│31│543│20│521│27│572│20│533│
新年的笑聲在哪里?新年的笑聲在鑼鼓里,咚咚咚
新年的笑聲在哪里?新年的笑聲在鞭炮里,噼噼噼
15│531│60│5.654│343│234│5—│56654│
嗆嗆咚咚咚嗆。笑得冬爺爺走遠了,走遠了,留下了雪花
啪啪噼噼噼啪,笑得春姑娘走來了,走來了,帶來了花瓣
322│132│10║
銀亮亮銀亮亮。香噴噴,香噴噴。
活動延伸:
1、以個別交談或小組討論形式繼續交流新年里的見聞。
2、用其它節奏來表現鼓和鞭炮的聲音。
大班教案 篇6
目標:
1、初步了解豫劇中的臉譜、服飾,運用廢舊材料進行戲曲服裝的創作。
2、幼兒通過看、說、做,激發幼兒喜愛豫劇的情感,知道豫劇是河南特有的地方戲。
準備:
豫劇光盤,各種廢舊材料(舊報紙、舊毛線、珠子、舊毛線編的'長辮子等)剪刀、固體膠棒
過程:
一、看光盤,激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看的碟子,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幼兒討論,同伴之間互相說說。
“和平時我們看到的動畫片一樣嗎?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誰知道這里在表演的是什么?”
小結:我們剛才看到的是我們河南特有的地方戲曲---豫劇。
是我們河南的傳統文化,人們通過唱、說,多變的臉譜,華麗
的服飾進行表演,深受大家的喜歡。
三、再播放一遍,布置任務。允許幼兒邊看邊說。
要求幼兒觀察豫劇中的臉譜、服飾與我們平時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他們的臉上畫了很濃的油彩妝;服飾非常的漂亮、華麗
頭上有很多美麗的發卡,頭發很長;胡子也非常的長,而且多
四、幼兒自己動手做服裝。
引導幼兒看看準備的材料都可以干什么用?互相說說你想干什么?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選擇。
幼兒可以分成四組進行操作:
1、制作帽子
2、制作臉譜
3、制作胡子
4、制作辮子進行裝扮
五、幼兒說說自己的創作
六、利用自己的作品進行表演、展示。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美術教案大班美術教案02-17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美術教案:織網 大班藝術教案09-09
大班體育教案:傳球_大班體育教案07-13
大班的教案01-17
大班教案04-01
大班教案01-02
音樂教案大班教案02-01
大班其他教案:區域活動_大班其他教案07-04
大班其他教案:春天來了_大班其他教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