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語言教案《憫農》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中班憫農語言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憫農語言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憫農語言教案1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內容,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嘗試背誦古詩,了解農民勞作的艱辛。
3、知道糧食來之不易,萌發對農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提前通過圖片、視頻等了解水稻種植、種植過程等。
2、物質準備:PPT圖片、米飯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出示各種米飯的圖片,引入活動,討論: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你指導我們吃的.米飯是從哪里來的嗎?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朗誦故事,理解詩歌意境。
1、引導幼兒傾聽詩歌朗讀《憫農》,欣賞理解古詩。
2、討論理解古詩的含義。
3、學習詞語"辛苦",并用"辛苦"說一句話。
4、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味美。
三、嘗試背誦,加深理解。
在幼兒對古詩內容及含義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看圖,嘗試背誦。
四、交流討論,了解農民種田勞作的艱辛。
1、提問:你見過農民伯伯種地嗎?他們是如何種田的?請你學一學。農民伯伯勞作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通過討論表達對農民的敬意,懂得愛惜糧食,不浪費糧食。
2、小結:《憫農》這首詩歌描寫出農民勞作的艱辛,提醒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費。
中班憫農語言教案2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中“辛苦”一詞,并能用語言表達一句話。
3、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古詩、圖片
活動難點:
1、理解詩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
2、學會運用辛苦一詞。
活動過程:
一、幼兒念兒歌《大饅頭,哪里來》,引出主題。
師:“老師這里有一首兒歌,想請我們小朋友來聽聽,豎起耳朵聽仔細了哦!”
1、師:我的兒歌念完了,請你來說說看“大饅頭是從哪里來的?”(白白的面粉做出來)白白的面粉哪里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黃黃小麥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2、農民伯伯種出來容易嗎?(不容易)
附:大饅頭,哪里來?
大大饅頭哪里來?白白面粉做出來。
白白面粉哪里來?黃黃小麥磨出來。
黃黃小麥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農民伯伯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二、朗誦古詩,解釋詩意。(重點)
師:還記得《憫農》這首古詩嗎?請我們小朋友來念一念。先聽沃老師來念一遍,聽聽我是怎樣來念的。
1、指導幼兒朗誦韻律節奏及重讀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出示憫農的圖片。
師:沃老師這里有一張農民伯伯鋤地的圖片,你能看著圖片說說古詩中“鋤禾日當午”的意思嗎?鋤禾日當午”:“鋤”指鋤草的動作,“禾”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民在地里松土、鋤草。“汗滴禾下土”:農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盤”指碗,“餐”指糧食,“皆”都的意思。有誰知道碗里的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3、師:這整首古詩的意思是:當太陽最熱的時候,有一位農民伯伯還在田里鋤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可是有誰知道我們碗里的飯,都是農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勞動出來的。
三、學習詞匯“辛苦”,來說一句話。(難點)
師:古詩里有個詞語“辛苦”,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嗎?(很累,很忙)
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媽媽干家務辛等。
師:哪除了農民伯伯,和老師辛苦之外,在你身邊還有誰也很辛苦呢?(請個別幼兒說說)
幼:爸爸上班很辛苦,媽媽做飯很辛苦,爺爺奶奶送我們上幼兒園很辛苦。(再次出示阿姨打掃衛生的照片及幼兒吃飯的照片)師:小朋友知不知道我們幼兒園除了老師還有誰很辛苦啊?比如:(保育員阿姨每天給我打掃衛生很辛苦,還有給我們做飯的廚師阿姨很辛苦)。
四、老師小結。
我們應該怎么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我們要愛惜糧食,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廚房阿姨辛苦把飯菜燒好,阿姨每天給我們打掃衛生,我們要愛惜糧食,把飯菜都吃完,而且要保持地面桌面干凈……)
中班憫農語言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故事中的韻律美。
2、培養幼兒從小懂得愛惜糧食,珍惜成人的勞動。
二、活動準備:
憫農圖一張,小朋友吃飯圖一張。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觀察圖片,猜圖意
提問: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你覺得這是什么時候?(請幼兒說說圖上的內容)(
(二)基本部分
感受古詩特點,理解古詩內容
1、幫助幼兒理解古詩所表達的意思。
師;這幅圖可以用一幅圖來表達,他的名字叫《憫農》。
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解釋古詩的含義:中午太陽紅紅照在地上,農民在松土除草,汗水一點一點禾苗下面的土地里,誰知道碗里的飯呀,顆顆粒粒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2、教育幼兒要懂得愛惜糧食、尊重勞動成果。
提問;
聽了這首古詩后你有何感想?小朋友以后進餐時該如何做?
我們今天吃的`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出力、流汗種出來的,所以,我們要愛惜糧食,熱愛農民伯伯。
3、學習依據對古詩的理解,用不同的聲調、語氣朗誦古詩
1、根據圖片,幼兒跟著教師朗誦。
2、幼兒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誦古詩。
3、請部分幼兒表演朗誦古詩。
(三)結束部分
分析人物行為,對幼兒進行行為習慣教育
出示圖片二,觀察圖上小朋友的行為,說一說她這么做對不對?為什么?我們該怎么做?(幼兒討論)
小結:我們要愛惜糧食,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四、延伸活動
比一比以后誰吃飯最干凈,不浪費糧食?比一比以后誰洗手不浪費水?
中班憫農語言教案4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中“辛苦”一詞,并能用語言表達一句話。
3.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古詩、圖片
活動難點:
1.理解詩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
2.學會運用辛苦一詞。
活動過程:
一、幼兒念兒歌《大饅頭,哪里來》,引出主題。
師:“老師這里有一首兒歌,想請我們小朋友來聽聽,豎起耳朵聽仔細了哦!”
1.師:我的兒歌念完了,請你來說說看“大饅頭是從哪里來的? ”(白白的面粉做出來)白白的面粉哪里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黃黃小麥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2.農民伯伯種出來容易嗎?(不容易)
附:大饅頭,哪里來?
大大饅頭哪里來?白白面粉做出來。
白白面粉哪里來?黃黃小麥磨出來。
黃黃小麥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農民伯伯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二、朗誦古詩,解釋詩意。(重點)
師:還記得《憫農》這首古詩嗎?請我們小朋友來念一念。先聽沃老師來念一遍,聽聽我是怎樣來念的。
1.指導幼兒朗誦韻律節奏及重讀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出示憫農的圖片。
師:沃老師這里有一張農民伯伯鋤地的圖片,你能看著圖片說說古詩中“鋤禾日當午”的`意思嗎?鋤禾日當午”:“鋤”指鋤草的動作,“禾”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民在地里松土、鋤草。“汗滴禾下土”:農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盤”指碗,“餐”指糧食,“皆”都的意思。有誰知道碗里的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3.師:這整首古詩的意思是:當太陽最熱的時候,有一位農民伯伯還在田里鋤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可是有誰知道我們碗里的飯,都是農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勞動出來的。
三、學習詞匯“辛苦”,來說一句話。(難點)
師:古詩里有個詞語“辛苦”,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嗎?(很累,很忙)
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媽媽干家務辛等。
師:哪除了農民伯伯,和老師辛苦之外,在你身邊還有誰也很辛苦呢?(請個別幼兒說說)
幼:爸爸上班很辛苦,媽媽做飯很辛苦,爺爺奶奶送我們上幼兒園很辛苦。(再次出示阿姨打掃衛生的照片及幼兒吃飯的照片)師:小朋友知不知道我們幼兒園除了老師還有誰很辛苦啊?比如:(保育員阿姨每天給我打掃衛生很辛苦,還有給我們做飯的廚師阿姨很辛苦)。
四、老師小結。
我們應該怎么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我們要愛惜糧食,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廚房阿姨辛苦把飯菜燒好,阿姨每天給我們打掃衛生,我們要愛惜糧食,把飯菜都吃完,而且要保持地面桌面干凈……)
中班憫農語言教案5
教案目的:
1、結合讀本和幼兒自身經驗,幫助幼兒豐富、深化有關影子的認識,特別是人物的活動和影子的變化之間的關系。
2、理解“也”字如何運用,學習運用句型—誰在做什么,誰也在做什么?
3、引導幼兒充分觀察和討論圖畫。
4、結合讀本內容,進一步深化對光和影子的關系的認識,特別是人物和影子的變化之間的關系的認識。
5、幫助幼兒熟悉書中的文字內容。
教案準備:
大書《影子和我》、幼兒人手一本小書
教案過程:
1、教師以猜謎的形式引出活動的主題:人人有個好朋友,烏黑身體烏黑頭,燈前月下陪著你,卻是啞巴不開口。(影子)。教師提問:你在什么地方看到影子?引導幼兒發散思維。
教師提出本次閱讀的主題—影子: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本很有趣的書。
2、教師出示大書:小朋友猜猜這本書在說一個什么?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見解。
3、教師翻開大書的第一頁,提問:
1)、你看到了圖上有什么?
2)、為什么要有蠟燭?
4、教師:請小朋友猜一猜書上的.人會和影子做什么?請幼兒看書的第二頁。教師提問:你看到了小朋友和影子在做,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5、出示書的第三頁,將人物遮住,教師提問:我看到了圖上的影子了,但是我不知道書上的小朋友做了什么樣的動作?你們知道嗎?我們一起來做做吧。請幼兒站起來模仿影子的動作。教師掀開遮住的紙張,并請幾個模仿得比較象的幼兒站到前面做動作,和大書中的人物比較一下。教師提問:為什么
6、出示遮住人物的第四頁,教師提問:請小朋友說說這個影子象什么?發散幼兒的思維,引導幼兒說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師提問:你知道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嗎?讓幼兒比比動作,教師掀開紙張:原來是用手做出了影子的牙齒。
7、教師出示遮住影子的第五頁,請幼兒說說:墻上的影子會和小朋友做什么樣的動作?教師引用原句進行小結。
8、出示第六頁,教師提問:圖上的影子在做什么?小朋友也在做什么?
9、教師:我們看看小朋友怎么啦?影子怎么樣了?引導幼兒想象的情節。
10、出示第八頁,教師提問:小朋友發現這頁和前面顏色有什么不一樣?你發現什么不見了?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影子不見了。原來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
11、教師:剛才我們一起看了有趣的,現在我們完整的看一遍吧,教師指讀大書上的文字,將完整的講述一遍。教師:原來我們身體的各部分都可以和影子做各種好玩的,比如:手、腳、嘴等。是不是這個小姑娘做什么?影子也會同樣跟著做什么?
小姑娘和她的影子有什么區別?(問題回答方向:影子永遠是黑色的,只有輪廓,沒有細節)。
12、教師:我們一起來分享這個有趣的吧。幼兒自己拿一本小書,跟著教師進行的指讀,并注意引導幼兒:一個一個字進行指讀。
13、教師:現在我們也要和影子做了。
1)、到操場上去找影子,并能告訴老師你在什么地方找到影子?
2)、同伴互相玩踩影子的
3)、幼兒組合影子游各種造型,請一個幼兒用粉筆將地上的影子畫下來。
中班憫農語言教案6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中“辛苦”一詞,并能說一句話,發展幼兒詞匯的運用能力。
3、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萌發幼兒熱愛農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古詩掛圖、小米粒的頭飾若干。
2、兒歌:《撿米粒》小小一粒米呀,來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別把它看不起,農民伯伯早出晚歸,忙著種田地,小小一粒米呀,來得不容易。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出主題。
1、圖片上有誰?在做什么?
2、當時的.天氣怎么樣?
二、朗誦古詩,解釋詩意。
1、指導幼兒朗誦韻律節奏及重讀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當太陽最熱的時候,有一位農民伯伯還在田里鋤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誰知道我們碗里的飯,都是農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勞動出來的。
3、“鋤禾日當午”:“鋤”指鋤草的動作,“禾”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民在地里松土、鋤草。“汗滴禾下土”:農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盤”指碗,“餐”指糧食,“皆”都的意思。誰知道碗里的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4、學習詞匯“辛苦”,來說一句話。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圖片)媽媽干家務辛苦等。
5、爸爸、媽媽、農民伯伯這么辛苦,我們應該怎么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三、游戲:(撿米粒)教育幼兒日常中要愛惜糧食。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給幼兒提供了一個想說、敢說、有話說的環境,幼兒在與環境、老師、同伴的互動中自主的、自在的發展,同時在進行此活動時我對教材內容全面、透徹的分析,從文學性、知識性、科學性等多方面分析,抓重、難點進行教學,這樣就能較好的發揮作品的功能。
【中班憫農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語言教案《憫農》02-28
中班教案《憫農》02-24
《憫農》教案01-01
憫農的教案05-26
鋤禾與憫農教案08-26
古詩憫農教案05-08
大班語言公開課憫農教案及反思07-28
《憫農》語文教案02-14
《憫農》教案15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