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捉迷藏的昆蟲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捉迷藏的昆蟲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捉迷藏的昆蟲教案1
活動目標:
1、了解枯葉蝶、竹節蟲、螳螂等昆蟲保護自己的方法,理解“保護色”“擬態”的含義。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方法的興趣,感受動物生存的奇妙。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動物自我保護調查表》,對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有一定的經驗儲備。
2、材料準備:課件、昆蟲圖片、昆蟲操作卡、仿真昆蟲、游戲場景(大樹、草地、花園)。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擬態”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難點:能細致觀察、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過程:
1、激趣:聆聽音樂《森林狂想曲》,幼兒在音樂的情境中飾演小昆蟲進入活動場地。
2、幼兒交流、分享已有經驗,了解多種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
(1)小組自由交流、討論。(對前期經驗的回顧)昨天,我們一起討論了動物的話題,小朋友們還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關于動物怎樣自我保護的書和圖片,請向好朋友介紹一下吧。
(2)教師引導幼兒集體交流、觀看視頻資料。(將幼兒的經驗進行梳理與提升)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發現?(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調查表,同步觀看視頻驗證)
3、觀察枯葉蝶、竹節蟲,尺蠖,金花蟲的圖片,了解昆蟲的保護方法,理解保護色和擬態的作用。
(1)幼兒自由觀察圖片,尋找其中隱藏的昆蟲。(對昆蟲保護色、擬態產生初步的了解)圖片上的小昆蟲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請你找找看它藏在哪里?用筆來圈一圈。
(2)集中討論、幼兒分享自己的發現。(分析發現昆蟲的體表顏色及體型特征與其生活環境的聯系)原來每幅圖里都藏著一只小昆蟲啊,你覺得誰藏的`最好?誰有什么新發現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3)觀看視頻,進一步了解昆蟲的保護色。
小結:昆蟲們為了保護自己,有的會把身體的顏色變的和周圍環境很像,我們把這種方法叫作“保護色”。有的不僅顏色像,連樣子也像,這種方法更高明,我們叫它“擬態。”
4、游戲“比眼力”:幼兒細致觀察、快速尋找圖片中隱藏的昆蟲。(幼兒新經驗的遷移和運用)是小昆蟲藏得好,還是小朋友眼睛亮?我們和它玩個比眼力的游戲吧!
5、游戲“昆蟲小偵探”,在躲藏和尋找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昆蟲的“偽裝術”,產生探究的興趣。(游戲中感知、體驗)昆蟲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認識它們嗎?藏在哪里不容易被發現呢?
這里有大樹、花園和草叢,請一組小朋友幫昆蟲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來。另一組小朋友來做“昆蟲小偵探”去找一找,然后說說你找到了什么?是在哪里發現的?
6、活動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車、飛機等內容的圖片,供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探究“保護色”在生活中的運用。
我們人類也向昆蟲學習了“保護色”這種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嗎?我這兒還有一些圖片,送給你們帶回去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發現其中的秘密吧!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捉迷藏的昆蟲教案2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動物用保護色、斷尾、噴“墨汁”等保護自己的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3、培養幼兒觀察生活的好習慣,了解周圍事物的動態。
活動準備:
1、掛圖二幅,圖一:蝴蝶、蟋蟀、瓢蟲、蜻蜓、枯葉蝶、花螳螂,竹節蟲變色龍、樹蛙、斑馬等;圖二:壁虎、海星、蚯蚓、烏龜、烏賊魚等
2、幼兒、家長收集的有關動物自我保護的圖片、碟片、圖書等資料。
3、沒尾巴的動物圖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導活動,講述故事《誰丟了尾巴》
(1)根據故事情節提問:故事里都有誰?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誰丟了尾巴?(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去交流,發現)
(2)根據上述內容讓幼兒對動物自我保護方式有了大致了解。
2、出示掛圖1(枯葉蝶、蟋蟀、瓢蟲、竹節蟲等)講解它們為什么不容易被敵人吃掉,引導幼兒說出它們自己有特殊的.“保護色”。讓幼兒了解這些小動物正是利用隨著周圍顏色變化面變化,從而把自己隱藏起來,這是它們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出示掛圖2(壁虎、海星、蚯蚓、烏龜、烏賊魚等)讓幼兒先自己說一說這些動物有哪些自我保護的本領。例如:壁虎斷尾保護自己,蚯蚓斷掉身體、海星的再生等這些動物的再生本領,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讓孩子自主表述烏龜、烏賊魚這些動物的自我保護方式。
3、出示家長幼兒收集的圖書、碟片等資料,讓幼兒觀察。
放碟片,自我保護的動物,讓幼兒觀賞更多的動物自我保護的方式。
4、連線涂色游戲《找尾巴》,每人一張沒尾巴的動物圖片,每人一盒彩筆。
5、分組欣賞,共同評價。
延伸活動:
1、到院子里探索秘密,找一找,院子里哪些昆蟲動物有自己的自衛能力。
2、到圖書區讓幼兒觀看關于動物的圖書。
捉迷藏的昆蟲教案3
活動分析:
中班的小朋友已經對各種昆蟲比較感興趣了,可是見到的也只是在菜園地里最常見的那幾種,許多別的孩子們都沒見過,通過展示相似于各種植物的昆蟲,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引發幼兒在以后生活中的探索發現和觀察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螳螂、枯葉蝶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掛圖一副(畫面有蝴蝶、蟋蟀、瓢蟲、蜻蜓、螳螂、枯葉蝶、木枝蟲等昆蟲)。
2、幼兒用書第三冊第四頁。
3、幼兒、家長收集關于動物自我保護的圖片、圖書等資料。
活動流程:
1、尋找昆蟲。
(1)出示掛圖,請幼兒仔細觀察畫面,找一找發現了哪些昆蟲。
(2)引導幼兒尋找不容易發現的昆蟲,如:花螳螂、枯葉蝶、木枝蟲。
2、請幼兒討論:為什么有些昆蟲不容易被發現?
3、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的.本領。
(1)請幼兒欣賞科學小知識《捉迷藏的昆蟲》。
(2)提問:小鳥為什么找不到花螳螂、枯葉蝶、木枝蟲?
(3)閱讀幼兒第三冊第四頁,仔細觀察花螳螂、枯葉蝶、木枝蟲。
4、游戲《捉迷藏》
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請幼兒相處好辦法不容易讓別人發現自己。提醒幼兒躲藏是注意安全。
活動延伸:
將相關圖片、圖書等資料投放在發現區,讓幼兒繼續了解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捉迷藏的昆蟲教案4
活動目標:
1. 了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 知道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
3.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錄音;小記錄表6張;小昆蟲4只為一組共6組;保護色前期準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 你們玩過捉迷藏嗎?捉迷藏怎么玩?(一個人抓,其余人躲)
2. 有一些昆蟲想和你們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戲。你們認識他們嗎?
3. 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認識昆蟲。(蝴蝶、瓢蟲、蚱蜢、知了、花螳螂、枯葉蝶、木枝節)
二、基礎部分
(一)昆蟲捉迷藏
⒈你們現在都認識了這些昆蟲,那讓我們來找一找吧!
⒉找昆蟲
⑴(出示圖二)誰躲在了這里?花螳螂為什么躲在這里?(看看它的顏色,花的顏色:花螳螂的顏色和花的顏色一樣,這樣子不容易被發現)哦!花螳螂是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的。什么事保護色呢?(這種躲在與自己顏色相近的地方自我保護的方法就叫做保護色)
⑵還有許多昆蟲也藏了起來,你看看這幅圖上藏了哪一只昆蟲?(出示木枝節)
木枝節為什么要躲在樹枝上呢?(看看它的顏色、形狀,所以藏在樹枝里不容易被人發現)
總結:原來木枝節也跟花螳螂一樣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的。
⑶你們的眼睛可真厲害,那還有一只昆蟲也藏了起來,你們找到它了嗎?(出示枯葉蝶)
枯葉蝶為什么要躲在樹上呢?(看看它的顏色、形狀:像枯葉,躲在樹上就不容易發現)
總結:原來,枯葉蝶也藏在了與自己顏色、形狀相近的地方,用保護色的方法保護自己的。
⒊今天,我們了解了一個新的本領,叫做“保護色”。誰來告訴大家什么叫做保護色?(利用與自己顏色、形狀先近的地方躲避敵人叫做保護色)
⒋其實,會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昆蟲可不僅僅只有花螳螂、枯葉蝶和木枝節,還有一些昆蟲也會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呢!你看!它是誰呀?(紡織娘、尺蠖)它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躲在與自己顏色相近的地方)
(二)幫助昆蟲藏一藏
⒈還有一些昆蟲不知道自己該藏在什么地方,我們一起幫它們藏一藏好嗎?
介紹操作方法:我在后面桌子上分別放了一張記錄表和一些小昆蟲,待會每張桌子坐四個小朋友,然后這四個小朋友根據“保護色”的方法一起合作幫這些小昆蟲找一找最合適它們的隱藏地方。操作前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記錄表:這一欄表示什么?(隱藏的地方)那么另外一欄就請你貼上隱藏在這的昆蟲。昆蟲后面我貼了雙面膠,待會把雙面膠撥下來后請你放在盒子里就行了。行動!
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⒊評價:誰來介紹一下?這是誰?為什么躲在這里?能不能躲在其他地方?為什么?(顏色相近的地方都可以用來躲藏)
總結:原來,你們都是利用保護色的方法幫小昆蟲們找到它們的藏身之處的。
三、本領遷移
⒈(過度)其實,除了一些昆蟲會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之外,還有一些動物也會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好嗎?
⒉(播放動物圖片)
⑴獅子:這是誰,它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⑵貓頭鷹:你看誰藏在這里了?它又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
⑶雷鳥:這又是誰?它為什么要躲在雪地里?(雪地的顏色和自己的顏色相近)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哦!我們的雷鳥可厲害了,它還能根據季節的變化改變自己身上的顏色呢!冬天的時候它的.羽毛是白色的,可是到了夏天它的羽毛又變成了與周圍顏色一樣的顏色呢!
⒊那我們人又是怎樣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呢?(出示圖片)(看看衣服、臉上的顏色和周圍的顏色怎么樣?)哦!他們為什么要用保護色保護自己?
四、活動延伸
⒈其實,我們玩捉迷藏的時候也可以用保護色的方法保護自己。誰愿意說說你想躲在哪里,為什么?
⒉我相信你們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有空的時候就來用保護色的方法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戲好嗎?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從頭到尾,幼兒的參與性都是比較高的,尤其是最后一個環節,再次利用游戲將本節活動的核心內容提升,并與開頭的游戲相呼應,使幼兒在愉快而又輕松的氛圍下達到了預設目標要求。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學習樂趣。當然,在活動中也出現一些問題,如在活動過程中,我總是急切地想告訴幼兒答案,沒有讓幼兒盡情地回答;環節設計方面,感覺還是不夠新穎,這些都需要我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斷學習,繼續完善。
捉迷藏的昆蟲教案5
活動目標:
1、用故事情境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2——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少1的關系。
4、積極參與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美羊羊、喜洋洋等6只羊的卡片;6座房子卡片;1、2、3的圓點卡。
學具:幼兒每人一套操作卡。
活動重難點:
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2——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系。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幼一起玩游戲“吹泡泡”。調整幼兒情緒,進入活動狀態。
2、教師用談話的方式引入游戲“找鄰居”,幫助幼兒理解相鄰的意思。
師:站在我們旁邊,離我們最近的小朋友就是我們的鄰居,大家找找看你的鄰居是誰和誰。
師幼一起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鄰居,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是我們的左鄰右舍。
二、基本部分:
1、設計故事情境,為美羊羊等找鄰居。
(1)復習6以內的數和6的形成。
(2)分別為每只羊找鄰居。引導幼兒說出為什么?(一左一右、最近等)
2、幫助屋頂上的數字找鄰居。幼兒運用知識遷移,找出數字的左右鄰居。
3、引導幼兒發現相鄰數之間多1、少1的關系。(活動難點)
教師以“2”的相鄰數為例,以“最近”為切入點,輔助圓點卡,引導發現。
師:小朋友都說1和3離2最近,是呀他們是緊挨著2的,那1和2之間,3和2之間相差幾呢?
根據幼兒的反應,適時出示圓點卡,運用比較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之間少1和多1的關系。
師幼共同小結:一個數的相鄰數就是比它少1和比它多1的那兩個數。
4、幼兒動手操作,自由選擇操作板,為2或3、4、5找相鄰數。在操作擺弄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理解相鄰數之間少1和多1的關系。
5、展示幼兒操作板,集體檢驗、糾錯,加深鞏固幼兒對相鄰數的認知。
教師要善于鼓勵肯定幼兒的表現。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因材施教,對能力弱的幼兒提出希望,將材料和錯誤的操作放在區角里,鼓勵幼兒反復操作;對能力強的幼兒可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到區角里為其他數找相鄰數等。此環節要將集體活動和區角活動緊密結合。
三、結束部分:游戲——“找鄰居”。
通過游戲復習鞏固對相鄰數的認知,舒緩幼兒學習的緊張氛圍,在游戲中輕松結束活動。
活動組織反思
本次活動《左鄰右舍》是學習2——5以內相鄰數的新授課。在設計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幼兒對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里面小動物的喜愛,創編故事情境引出課題,孩子們對找鄰居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為小動物找到了兩個鄰居。由于幼兒還沒有形成相鄰數的概念,所以這個部分以情境的引導方式來激發幼兒進行主動探索,讓幼兒輕松地在故事情境中自然將問題解決,為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
請小朋友為數字寶寶也來找鄰居的這一過程,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遵循了幼兒數學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等規律。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發現相鄰數之間的關系,我以2的鄰居為例,啟發幼兒操作探索,發現每個數都有兩個鄰居,一個比它少1,一個比它多1,從而為探索3、4、5的相鄰數作鋪墊。幫助幼兒掌握數的“鄰居關系”。
幼兒人手一套的數學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和滿足幼兒主動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兒掌握知識,完成目標。孩子們也能自始至終認真參與活動,在操作擺弄學具中感知相鄰數之間多1和少1的關系。
相鄰數這個看似簡單的內容,要讓幼兒充分熟練的理解和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對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通過孩子們的操作展示,我們發現大多數孩子們都能正確操作,也有個別孩子沒有完全理解,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這需要給幼兒足夠的操作機會反復擺弄驗證,因此我將材料繼續投放到區角活動中,使得集體活動和區域活動緊密結合,互相發揮其作用。
另外在數學活動中,還應更注意數學活動的科學性、嚴謹性和規范性,因此我們在幼兒理解“鄰居”的基礎上,會在第二課時,將“鄰居”轉換成“相鄰數”這個專用詞。
幼兒百科:相鄰數是數學名詞,意思是在從小到大依次排列的自然數中,一個數前面和后面相互鄰近的兩個數就是該數的相鄰數。
捉迷藏的昆蟲教案6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枯葉蝶、竹節蟲、螳螂等昆蟲保護自己的方法,理解“保護色”“擬態”的含義。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方法的興趣,感受動物生存的奇妙。
4、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5、幫助幼兒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1、經驗準備: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動物自我保護調查表》,對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有一定的經驗儲備。
2、材料準備:課件、昆蟲圖片、昆蟲操作卡、仿真昆蟲、游戲場景。
活動重難點:重點: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擬態”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難點:能細致觀察、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過程:
1、激趣:聆聽音樂《森林狂想曲》,幼兒在音樂的情境中飾演小昆蟲進入活動場地。
2、幼兒交流、分享已有經驗,了解多種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
(1)小組自由交流、討論。
(2)教師引導幼兒集體交流、觀看視頻資料。
3、觀察枯葉蝶、竹節蟲,尺蠖,金花蟲的圖片,了解昆蟲的保護方法,理解保護色和擬態的作用。
(1)幼兒自由觀察圖片,尋找其中隱藏的昆蟲。圖片上的小昆蟲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請你找找看它藏在哪里?用筆來圈一圈。
(2)集中討論、幼兒分享自己的發現。原來每幅圖里都藏著一只小昆蟲啊,你覺得誰藏的最好?誰有什么新發現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3)觀看視頻,進一步了解昆蟲的保護色。
小結:昆蟲們為了保護自己,有的會把身體的顏色變的和周圍環境很像,我們把這種方法叫作“保護色”。有的不僅顏色像,連樣子也像,這種方法更高明,我們叫它“擬態。”
4、游戲“比眼力”:幼兒細致觀察、快速尋找圖片中隱藏的昆蟲。是小昆蟲藏得好,還是小朋友眼睛亮?我們和它玩個比眼力的游戲吧!
5、游戲“昆蟲小偵探”,在躲藏和尋找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昆蟲的“偽裝術”, 產生探究的興趣。昆蟲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認識它們嗎?藏在哪里不容易被發現呢?
這里有大樹、花園和草叢,請一組小朋友幫昆蟲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來。另一組小朋友來做“昆蟲小偵探”去找一找,然后說說你找到了什么?是在哪里發現的?
6、活動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車、飛機等內容的圖片,供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探究“保護色”在生活中的運用。
我們人類也向昆蟲學習了“保護色”這種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嗎?我這兒還有一些圖片,送給你們帶回去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發現其中的秘密吧!
三、活動反思:
本活動目標我根據本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重在培養和激發幼兒對動物保護本領的好奇心,我在把握活動的重難點、關鍵點的同時,還充分考慮了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在活動中我注重讓孩子在游戲中探究,豐富體驗,給幼兒較充分的發展機會。但由于幼兒對昆蟲的了解還不夠多、不夠深入,他們在活動時對有些昆蟲的生活習性還不是很了解,因此表現出部分幼兒沒有完全融入到活動中。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應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提供更多的機會,注重生活經驗的積累。
捉迷藏的昆蟲教案7
活動目標
1、了解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產生進一步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ppt: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等動物的圖片;小昆蟲頭飾若干;用于捉迷藏的道具若干。
教學重難點:
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原理以及方法。
理解保護色,知道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
活動過程
1、游戲方式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玩過“捉迷藏”的游戲嗎?那誰能來說一說捉迷藏是怎樣玩的?小朋友們說的真完整,看來大家對這個游戲是非常的熟悉,怎么樣,想不想玩啊?那不如我們現在就來玩玩這個游戲吧。
師:請小女生負責藏,小男生負責找。小女生可以藏在我們活動室的任何一個地方,但是大家一定要記住不要都擠在一起,這樣很容易被發現哦。好了,小女生準備好了嗎?請你們快速安靜地走到自己選擇的地方……好了,小男生出發吧,看誰能第一個找到小女生。
(根據現場情況,若女生全部被找出,就請男生說說你是怎樣找到這位小朋友的?若有個別女生藏的隱蔽,沒有被找出,那就請該小朋友講一講自己是如何藏起來的,為什么要這樣藏?教師根據情況總結)
師:這個小游戲真的太好玩了,老師小時候也經常玩呢,不過呀我還要告訴小朋友們一個秘密,不但我們喜歡玩捉迷藏,你們知道嗎,小昆蟲也非常喜歡這個游戲呢,而且它們捉迷藏的功夫可咱們高明多了,不信你們看(播放課件)
2、尋找不易發現的昆蟲
師:小朋友,這幅畫面上藏著8種小昆蟲,你們發現它們了嗎?請你說出它的名字吧。(相對容易找出的昆蟲)老師根據幼兒找到的昆蟲數量,提問:8只昆蟲中我們找到了X只,還有幾只沒有找到呢?(幼兒計算)咦,我好像聽到什么聲音了,快聽,原來是竹節蟲在說話,它說小朋友怎么還沒有發現它們呢。快,大家再好好找找它在哪呢?(此處可根據情況適當引導)呀,竹節蟲原來在這里啊。那么還有誰沒找到呢?請小朋友們根據剛才的方法再找找(若幼兒找不出,教師就出示枯葉蝶、花螳螂等圖片,引導幼兒根據圖片來尋找)
3、老師設疑,引導幼兒尋找答案
師:這下我們總算把8只小昆蟲都找到了,不過剛才我們為什么沒發現這些小昆蟲呢?為什么看不出它是一只昆蟲?它們躲在哪里了呢?它們身上的顏色與周圍的環境有什么聯系?
根據幼兒回答總結:因為它與周圍的植物顏色非常接近,所以不仔細就看不出它是一只昆蟲。師:那昆蟲為什么要這樣做呢?讓我們通過一個小故事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吧。
4、講述科學小知識《捉迷藏的昆蟲》,認識昆蟲的保護色。
教師配樂介紹:昆蟲有自己的敵人,許多小鳥都非常喜歡吃昆蟲,小鳥飛得快,一下子就會捉住昆蟲,昆蟲常常想辦法保護自己,讓小鳥找不到自己。
(此處放課件:介紹花螳螂、枯葉蝶、木枝蟲)
你看花螳螂剛生下來的時候,還是幼蟲。它躲在花朵的中間,就像花蕊,小鳥怎么也找不到它。枯葉蝶就像一片兒破葉子,它停在樹上和葉子非常像。小鳥飛過來,看不見它,就又飛走了。你再看看竹節蟲,它爬到樹枝上,停在那里,就像小枝干。要是不仔細看,誰也找不著它。如果沒有這樣的本領,昆蟲就很容易被它的敵人吃掉。
看完課件提問:小鳥為什么找不到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小朋友,想一想,昆蟲的這種保護自己的方法叫什么呢?
教師總結:昆蟲本領真大,為了保護自己,它們會把身體變得和身邊環境的顏色一樣,我們把昆蟲的這種本領叫“保護色”。如果沒有這樣的本領,昆蟲就容易被它的敵人吃掉。
5、師幼交流,了解幾種常見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
師:在大自然中,很多昆蟲和小動物都會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當然還有些小動物它們還有一些奇特的自我保護的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ppt:壁虎、烏龜、烏賊、刺猬、變色龍、黃鼠狼)引導幼兒說出常見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教師根據情況總結。
師:怎么樣,小動物們這種自我保護的本領是不是很厲害啊?在大自然中,幾乎每種動物,每種昆蟲都有自己的敵人,不過呀幸好這些小動物,小昆蟲都有一套自我保護的方法。小小的昆蟲都能用如此聰明的方法來保護自己,讓自己更好地生存下去,那我們偉大的人類當然就更不能落后了。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其實啊生活當中我們人類也模仿了小動物“保護色”的本領而設計出了迷彩服,大家看(解放軍迷彩服的圖片)他們是誰?為什么要穿成這樣?他們臉上是什么?為什么要化成這樣?
教師總結:原來解放軍為了保護自己,迷惑敵人,他們就利用了昆蟲的這種“保護色”的本領來掩飾自己,使敵人不容易發現咱們。除此之外呢,解放軍作戰時用到的坦克還有在野外住宿用到的帳篷都是根據這個原理來設計的(引導幼兒觀看圖片)。看來“保護色”這個本領不但能保護小昆蟲,而且對我們人類的`幫助也是非常大的。不如,我們就利用小昆蟲的保護色這個本領來玩個游戲吧。
6、游戲“小昆蟲做迷藏”鞏固昆蟲保護自己的本領
師:老師這里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的頭飾,有小昆蟲也有花朵、大樹之類的,請小朋友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頭飾,隨音樂跳舞。(創設情境,老師扮演小鳥)當小鳥出現時,小昆蟲要立刻藏起來。(找一種與自己衣服顏色相近的東西或衣服相近的伙伴可以擁抱一起,也可以根據自己所戴頭飾選擇相應的地方藏起來。)
兩遍游戲之后討論:剛才小鳥為什么都沒有發現咱們?你藏在了哪?為什么要藏在那兒?
7、活動延伸
結束:剛才我們都是用了保護色保護了自己,其實啊有關于小動物和小昆蟲的秘密還有很多很多,請小朋友在平時的生活中繼續觀察昆蟲,繼續探討昆蟲的秘密吧。
活動反思
縱觀本次活動,各個環節都是圍繞著目標層層遞進地展開。我以游戲的形式貫穿活動始終,采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下獲得發展。從幼兒的參與情況及其反應來看,本次活動設定的目標還是比較合理的,幼兒也都能達到預設目標。這個活動所傳授的知識點,由于幼兒平時接觸的比較少,所以他們比較感興趣;另外活動中課件的制作、電腦的使用,都能很好地吸引幼兒,整個活動從頭到尾,幼兒的參與性都是比較高的,尤其是最后一個環節,再次利用游戲將本節活動的核心內容提升,并與開頭的游戲相呼應,使幼兒在愉快而又輕松的氛圍下達到了預設目標要求。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學習樂趣。當然,在活動中也出現一些問題,如在活動過程中,我總是急切地想告訴幼兒答案,沒有讓幼兒盡情地回答;環節設計方面,感覺還是不夠新穎,這些都需要我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斷學習,繼續完善。
捉迷藏的昆蟲教案8
活動目標:
1、了解花螳螂、枯葉蝶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1、幼兒搜集關于昆蟲自我保護本領的圖書。
2、各種昆蟲的頭飾,課件,木枝蟲、花螳螂、枯葉蝶的動畫視頻。
2、花螳螂、枯葉蝶等昆蟲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通過課件,尋找昆蟲
1、通過春游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感知春天的到來,萬物復蘇,草兒綠了,花兒紅了,小昆蟲們也出來玩了。通過課件的呈現,引導幼兒觀察述說看到的小昆蟲們,并模仿各種小昆蟲,利用已有經驗相互講述這些小昆是怎樣來保護自己的。
2、引導幼兒觀察不易發現的昆蟲
孩子們,還有幾只小昆蟲可調皮了,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通過課件的呈現讓幼兒發現枯葉蝶、花螳螂、竹節蟲等昆蟲,并引導幼兒觀察描述這幾只昆蟲的特征。
二、教師設疑,引導幼兒尋找答案
1、為什么我們不容易發現它們?它們又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成這樣呢?
2、講述科學小故事《捉迷藏的`昆蟲》
3、引導幼兒知道它們這樣做是為了保護自己,并知道這種保護自己的方法是保護色。
三、師幼交流,認識幾種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昆蟲
四、拓展幼兒的思維,并讓幼兒相互交流幾種常見動物自我保護的本領
五、通過游戲:“昆蟲狂歡舞會”,讓幼兒進一步加深對保護色的理解
捉迷藏的昆蟲教案9
教學理論依據
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都有利用保護色躲避敵人、保護自己的本領,而昆蟲生活環境復雜,形體相對較小,在長期適應過程中形成了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特殊本領。有關昆蟲“保護色”的這個活動主要是間接經驗的學習,屬于典型的認知型科學活動。如何擺脫老師傳授、孩子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盡可能機會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是我設計活動時思考的重點。皮亞杰認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兒童知識的獲得是兒童與環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兒童積極參與活動,不斷建構認知結構的過程。因此,活動中我以枯葉蝶等幾種昆蟲為橋梁,通過看看、猜猜、找找、藏藏幾個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幼兒與材料、與教師、與同伴有效互動,獲得有關經驗,達成活動目標。
劉占蘭教授認為,在學齡前階段,兒童的學習是前科學概念的學習,而不是準確科學概念的學習。因此,在活動中我沒有刻意教給幼兒“保護色”的概念,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環節設計,讓幼兒真正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本領。另外,根據中班幼兒有意注意時間較短、思維具體形象等特點,我利用交互式白板、視頻、圖片等教學手段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給幼兒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的機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游戲給幼兒間接的、虛擬的操作體驗,幫助幼兒間接經驗的獲得和提升。
教學策略
1、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增加活動的直觀性、趣味性和互動性。活動中交互式白板的有效運用,使幼兒的學習變得直觀、有趣,增加了幼兒與材料互動的機會,激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提升了幼兒觀察、猜測、推理、判斷等方面的能力。
2、“捉迷藏”的游戲情境貫穿始終,讓幼兒體驗尋找、躲藏的樂趣。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創設了“小鳥找,昆蟲藏”的情境,幫助幼兒理解昆蟲能利用身體的形狀和顏色隱藏自己的本領;運用“尋找躲藏的昆蟲”和“昆蟲捉迷藏”兩個游戲,讓幼兒在觀察、操作、參與中加深對昆蟲“保護色”的理解。
3、有效的師幼互動,培養良好思維品質和學習品質。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富有啟發性的關鍵提問和簡潔準確的',采用“反問”、“追問”等策略激發幼兒深入思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猜測、推理、判斷、驗證一步步得出結論,培養了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通過鼓勵性的語言,激發幼兒動手動腦,注意培養了幼兒專注、認真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枯葉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蟲利用身體顏色和形狀隱藏自己的本領。
2、感受“保護色”的神奇,對昆蟲及其“保護色”產生興趣,萌發探究動物保護色的愿望。
活動重點
了解枯葉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蟲利用身體顏色和形狀隱藏自己的本領。
活動難點
根據對昆蟲“保護色”的認識,幫助昆蟲隱藏在合適的地方。
活動準備
交互式電子白板、課件、圖片、記錄筆等。
活動過程
1.談話調動原有經驗,引發探究昆蟲的興趣。
提問:你見過什么昆蟲?在哪里見到過?
2.尋找花園里的昆蟲,初步了解“保護色”。
找找看,花園里都有誰?
為什么有的昆蟲一下子就能找到,有的很難發現它?
:原來昆蟲躲在與自己身體顏色很像的地方,就不容易被發現。
3.觀看視頻和圖片,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1)觀看視頻,簡單了解枯葉蝶、尺蠖、花螳螂等幾種昆蟲利用顏色和形狀隱藏自己的本領,初步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枯葉蝶:這是什么?會有什么變化?——觀察后教師講解枯葉蝶的典型特征。
尺蠖:猜猜看這里會有誰?仔細觀察又有什么新發現?——觀察、猜測后用圖片進行驗證。
花螳螂:猜猜看,美麗的花里藏著什么小秘密?——猜測后用圖片進行驗證。
:枯葉蝶藏在樹葉中,尺蠖藏在樹枝上,花螳螂藏在花朵里,這樣藏起來真安全,小鳥根本就找不到。
(2)出示昆蟲圖,請幼兒找出隱藏在各種背景中的昆蟲,進一步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自然界中有些昆蟲就是這么奇妙,它們能把自己巧妙地隱藏在周圍的環境中,讓敵人很難發現它。用這樣的本領保護自己,可真了不起。
3.幼兒操作,運用有關“保護色”的經驗幫助昆蟲藏起來。
玩白板游戲:昆蟲捉迷藏。請幼兒在白板上操作,根據昆蟲的顏色、形狀將昆蟲藏在背景圖中。
4.觀看視頻,拓展動物保護色的經驗。
除了昆蟲,自然界里有很多動物也有這樣保護自己的本領,我們一起看一看。
剛才你看到動物們是怎么隱藏自己的?它們隱藏自己的本領大不大?
結束語:還有許多動物都有這樣特殊的本領呢!回家以后可以查查資料,找找看,再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捉迷藏的昆蟲教案1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昆蟲捉迷藏2
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的觀點強調“兒童學習的重點不在于被動地獲得一些科學真理,而在于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兒童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只能由兒童自身基于自己的經驗背景建構起來。教師應把兒童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促進兩者的聯系和發展。在科學教育中,教師主要采用觀察、提問、游戲等手段了解兒童已有的知識經驗,并考慮如何在兒童前概念的基礎上創設問題、引導發現,使兒童逐步掌握科學概念。
實施策略:
昆蟲是一種隨處可見的小動物,幼兒充滿好奇,但對昆蟲賴以生存的自我保護方法了解較少,為引發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感知動物生存的奇妙,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在活動前期讓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以收集資料、操作調查表的形式對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經驗儲備。然后通過同伴間的經驗分享、師幼間的互動交流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判斷,充分調動已有的認知經驗來“猜測”,并通過觀看課件、視頻驗證猜測結果,從中整合認知經驗、激發思維活力。最后,創設豐富的游戲情境“昆蟲小偵探”,讓幼兒在看一看、藏一藏、找一找的游戲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昆蟲保護自己的方法,產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活動目標:
1、了解枯葉蝶、竹節蟲、螳螂等昆蟲保護自己的方法,理解“保護色”“擬態”的含義。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方法的興趣,感受動物生存的奇妙。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動物自我保護調查表》,對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有一定的經驗儲備。
2、材料準備:課件、昆蟲圖片、昆蟲操作卡、仿真昆蟲、游戲場景(大樹、草地、花園)。
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擬態”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難點:能細致觀察、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過程:
1、激趣:聆聽音樂《森林狂想曲》,幼兒在音樂的情境中飾演小昆蟲進入活動場地。
2、幼兒交流、分享已有經驗,了解多種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
(1)小組自由交流、討論。(對前期經驗的回顧)
昨天,我們一起討論了動物的話題,小朋友們還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關于動物怎樣自我保護的書和圖片,請向好朋友介紹一下吧。
(2)教師引導幼兒集體交流、觀看視頻資料。(將幼兒的經驗進行梳理與提升)
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發現?(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調查表,同步觀看視頻驗證)
3、觀察枯葉蝶、竹節蟲,尺蠖,金花蟲的圖片,了解昆蟲的保護方法,理解保護色和擬態的作用。
(1)幼兒自由觀察圖片,尋找其中隱藏的昆蟲。(對昆蟲保護色、擬態產生初步的了解)
圖片上的小昆蟲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請你找找看它藏在哪里?用筆來圈一圈。
(2)集中討論、幼兒分享自己的發現。(分析發現昆蟲的體表顏色及體型特征與其生活環境的聯系)
原來每幅圖里都藏著一只小昆蟲啊,你覺得誰藏的最好?誰有什么新發現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3)觀看視頻,進一步了解昆蟲的保護色。
小結:昆蟲們為了保護自己,有的會把身體的顏色變的和周圍環境很像,我們把這種方法叫作“保護色”。有的不僅顏色像,連樣子也像,這種方法更高明,我們叫它“擬態。”
4、游戲“比眼力”:幼兒細致觀察、快速尋找圖片中隱藏的昆蟲。(幼兒新經驗的遷移和運用)
是小昆蟲藏得好,還是小朋友眼睛亮?我們和它玩個比眼力的游戲吧!
5、游戲“昆蟲小偵探”,在躲藏和尋找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昆蟲的“偽裝術”,產生探究的興趣。(游戲中感知、體驗)
昆蟲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認識它們嗎?藏在哪里不容易被發現呢?
這里有大樹、花園和草叢,請一組小朋友幫昆蟲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來。另一組小朋友來做“昆蟲小偵探”去找一找,然后說說你找到了什么?是在哪里發現的?
6、活動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車、飛機等內容的圖片,供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探究“保護色”在生活中的運用。
我們人類也向昆蟲學習了“保護色”這種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嗎?我這兒還有一些圖片,送給你們帶回去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發現其中的秘密吧!
捉迷藏的昆蟲教案11
自然界中許多動物都有利用保護色躲避敵人、保護自己的本領,而昆蟲生活環境復雜,形體相對較小,在長期適應過程中形成了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特殊本領。有關昆蟲“保護色”的這個活動主要是間接經驗的學習,屬于典型的認知型科學活動。如何擺脫老師傳授、孩子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盡可能提供機會讓幼兒主動參與活動,是我設計活動時思考的重點。皮亞杰認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兒童知識的獲得是兒童與環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兒童積極參與活動,不斷建構認知結構的過程。因此,活動中我以枯葉蝶等幾種昆蟲為橋梁,通過看看、猜猜、找找、藏藏幾個環節的精心設計,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幼兒與材料、與教師、與同伴有效互動,獲得有關經驗,達成活動目標。
劉占蘭教授認為,在學齡前階段,兒童的學習是前科學概念的學習,而不是準確科學概念的學習。因此,在活動中我沒有刻意教給幼兒“保護色”的概念,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環節設計,讓幼兒真正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本領。另外,根據中班幼兒有意注意時間較短、思維具體形象等特點,我利用交互式白板、視頻、圖片等教學手段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給幼兒提供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的機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游戲給幼兒提供間接的、虛擬的操作體驗,幫助幼兒間接經驗的獲得和提升。
教學策略1、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增加活動的直觀性、趣味性和互動性。活動中交互式白板的`有效運用,使幼兒的學習變得直觀、有趣,增加了幼兒與材料互動的機會,激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提升了幼兒觀察、猜測、推理、判斷等方面的能力。
2、“捉迷藏”的游戲情境貫穿始終,讓幼兒體驗尋找、躲藏的樂趣。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創設了“小鳥找,昆蟲藏”的情境,幫助幼兒理解昆蟲能利用身體的形狀和顏色隱藏自己的本領;運用“尋找躲藏的昆蟲”和“昆蟲捉迷藏”兩個游戲,讓幼兒在觀察、操作、參與中加深對昆蟲“保護色”的理解。
3、有效的師幼互動,培養良好思維品質和學習品質。在活動中,我精心設計了富有啟發性的關鍵提問和簡潔準確的小結,采用“反問”、“追問”等策略激發幼兒深入思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猜測、推理、判斷、驗證一步步得出結論,培養了幼兒良好的思維品質。通過鼓勵性的評價語言,激發幼兒動手動腦,注意培養了幼兒專注、認真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活動目標1、初步了解枯葉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蟲利用身體顏色和形狀隱藏自己的本領。
2、感受“保護色”的神奇,對昆蟲及其“保護色”產生興趣,萌發探究動物保護色的愿望。
活動重點
了解枯葉蝶、尺蠖、花螳螂等昆蟲利用身體顏色和形狀隱藏自己的本領。
活動難點
根據對昆蟲“保護色”的認識,幫助昆蟲隱藏在合適的地方。
活動準備交互式電子白板、課件、圖片、記錄筆等。
活動過程1.談話調動原有經驗,引發探究昆蟲的興趣。
提問:你見過什么昆蟲?在哪里見到過?
2.尋找花園里的昆蟲,初步了解“保護色”。
找找看,花園里都有誰?
為什么有的昆蟲一下子就能找到,有的很難發現它?
小結:原來昆蟲躲在與自己身體顏色很像的地方,就不容易被發現。
3.觀看視頻和圖片,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1)觀看視頻,簡單了解枯葉蝶、尺蠖、花螳螂等幾種昆蟲利用顏色和形狀隱藏自己的本領,初步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枯葉蝶:這是什么?會有什么變化?——觀察后教師講解枯葉蝶的典型特征。
尺蠖:猜猜看這里會有誰?仔細觀察又有什么新發現?——觀察、猜測后用圖片進行驗證。
花螳螂:猜猜看,美麗的花里藏著什么小秘密?——猜測后用圖片進行驗證。
小結:枯葉蝶藏在樹葉中,尺蠖藏在樹枝上,花螳螂藏在花朵里,這樣藏起來真安全,小鳥根本就找不到。
(2)出示昆蟲圖,請幼兒找出隱藏在各種背景中的昆蟲,進一步感受保護色的神奇。
小結:自然界中有些昆蟲就是這么奇妙,它們能把自己巧妙地隱藏在周圍的環境中,讓敵人很難發現它。用這樣的本領保護自己,可真了不起。
3.幼兒操作,運用有關“保護色”的經驗幫助昆蟲藏起來。
玩白板游戲:昆蟲捉迷藏。請幼兒在白板上操作,根據昆蟲的顏色、形狀將昆蟲藏在背景圖中。
4.觀看視頻,拓展動物保護色的經驗。
除了昆蟲,自然界里有很多動物也有這樣保護自己的本領,我們一起看一看。
剛才你看到動物們是怎么隱藏自己的?它們隱藏自己的本領大不大?
結束語:還有許多動物都有這樣特殊的本領呢!回家以后可以查查資料,找找看,再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捉迷藏的昆蟲教案12
活動準備:
昆蟲掛圖一張(昆蟲的保護色:蝗蟲、螳螂、枯葉蝶、竹節蟲、瓢蟲)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昆蟲,加深對昆蟲特征的了解,知道昆蟲保護色的作用。
2、通過相互交流和教師介紹,豐富昆蟲的知識,理解昆蟲的保護色。
3、對昆蟲產生探究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出示昆蟲掛圖,尋找昆蟲。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昆蟲圖,這些小昆蟲愛與我們捉迷藏,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它們藏在哪里?
2、幼兒開始尋找圖里的昆蟲。
二、教師設疑,引導幼兒尋找答案。
1、師:小朋友,你們找到了哪些昆蟲?為什么有的昆蟲你沒有發現?
2、師:你發現這些昆蟲中哪些顏色最多?為什么?
3、師:你認識這些昆蟲嗎?它們叫什么名字?它們身上的顏色與周圍的環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三、傾聽故事《捉迷藏的昆蟲》,認識保護色。
1、師:昆蟲有自己的敵人,許多小鳥都喜歡吃昆蟲。小鳥飛得快,一下子就會捉住昆蟲。昆蟲常常會想辦法躲起來,讓小鳥找不到自己。
2、師:花螳螂剛生下來的時候,還是幼蟲。它躲在花朵的中間,就像花蕊,小鳥怎么也找不到它。枯葉蟲就像一片破葉子,它爬到樹枝上,停在那里,就像小枝干。要是不仔細看,誰也找不著它。如果沒有這樣的本領,昆蟲就很容易被它的敵人吃掉。
3、師:小朋友,想一想,昆蟲的這種保護戶自己變色的方法叫什么呢?
四、師幼交流,認識幾種常見昆蟲的保護色。
1、師:小朋友,你知道昆蟲保護色的方式有哪幾種?
2、師:請小朋友互相討論一下,也可以向同伴介紹一下。
3、師歸納:有身體顏色與周圍環境相同相似的昆蟲。如:螳螂、枯葉蝶。有身體顏色會隨著環境而變化的.昆蟲。如:蝗蟲。有身體顏色鮮艷,警告對方自己是有毒的,不要傷害自己的昆蟲。如:瓢蟲。
4、師:小朋友,你們還知道哪些昆蟲會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的?
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請你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觀察昆蟲,繼續探討昆蟲的秘密。
捉迷藏的昆蟲教案13
教學理論依據:
草地上的螞蚱、花叢中的蝴蝶,神秘的昆蟲世界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他們能蹲在地上看一上午的螞蟻搬家,喜歡追著蜻蜓飛舞,更想捉一只瓢蟲數數到底有幾顆星星……
他們玩著、說著、畫著、問著,樂此不疲。但是,螳螂有幾種顏色?竹節蟲長什么樣?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離大自然卻越來越遠了。
因此選擇《捉迷藏的昆蟲》這個教學內容正是遵循了《綱要》中關于教學內容選擇的三個原則: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是幼兒所感興趣的,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正確的教育能夠加速兒童的發展。教師只是兒童學習的促進者,要尊重兒童學習的愿望,不能強加給學生。教師的`作用是間接的,教師不應該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兒童,而是介紹問題和對策,讓兒童自己主動地、自發地學習。”
在《捉迷藏的昆蟲》活動中,教師始終堅持幼兒想、說、做在前,教師指導、小結在后的原則。皮亞杰還認為“游戲是兒童認識新的復雜客體和事件的方法,是鞏固和擴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維和行動結合起來的方法。”
因此,本次活動將探索過程與游戲結合起來,既滿足幼兒的游戲需要,又能維持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從而達到科學探究活動的目標。
實施策略:
整個活動的組織以游戲貫穿始終。
1、師幼游戲,打好鋪墊。通過游戲“捉迷藏”,理解 “隱藏”與“發現”之間的關系,為了解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做鋪墊。
2、趣味尋找,探索發現。尋找花草叢中、圖片中利用保護色隱藏自己的小昆蟲,探尋昆蟲保護自己的奧秘,體驗發現、探究的樂趣。
3、角色扮演,知識拓展。通過扮演角色,復習鞏固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知識經驗。
教學目標:
1、了解蘭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藏有螳螂、蝴蝶、螞蚱等昆蟲的花草叢。
2、《昆蟲躲貓貓》圖片。
3、《春天》的音樂,昆蟲頭飾若干,小鳥頭飾一個。
活動重點:
了解蘭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等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活動難點:
對昆蟲“保護色”的理解。
活動過程:
1、游戲“捉迷藏”,理解“隱藏”與“發現”之間的關系。
教師帶領幼兒玩“捉迷藏”的游戲,讓幼兒親身感受:如果想不容易被別人發現,必須要隱藏好。
2、探究、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1)找找、說說
①教師帶領幼兒尋找藏在花草叢中的昆蟲。
②請幼兒說說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討論為什么這些昆蟲藏在和身體顏色一樣的地方。引導幼兒觀察昆蟲以及與所處的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2)看看、聽聽
教師播放課件,讓幼兒了解枯葉蝶、竹節蟲、蘭花螳螂等昆蟲是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
(3)找找、認認
①教師出示《昆蟲躲貓貓》大圖片,請幼兒尋找圖中已經認識的蘭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
②請幼兒找出圖片中的其他昆蟲,拓展幼兒關于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經驗。
3、游戲《小鳥和小蟲》,復習鞏固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知識經驗。
教師帶領幼兒玩“小蟲和小鳥”的游戲,鼓勵幼兒將掌握的知識經驗運用到游戲中。
延伸活動:
激發幼兒繼續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1、鼓勵幼兒和家長收集關于動物利用“保護色”自我保護的圖片、圖書、影像等資料。
2、鼓勵幼兒通過向家長、教師請教或觀看圖書、影像等途徑了解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動物保護色原理”的應用。
3、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觀察各種昆蟲。
捉迷藏的昆蟲教案14
【設計意圖】
動物,是幼兒所喜愛的,也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幼兒對動物有很大的探索欲望。同時中班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還有所欠缺,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因此我借助《昆蟲捉迷藏》這一活動,一方面讓幼兒了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激發幼兒探究動物積極思考的愿望。另一方面,引導幼兒通過 “動物捉迷藏”的游戲,幫助幼兒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提升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掌握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原理及方法;
難點:理解保護色,知道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
PPT、保護色前期準備、圖片五組、黑板;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你們玩過捉迷藏嗎?捉迷藏怎么玩?(其他人躲起來,一個人去找)
2、有一些昆蟲想和你們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戲。來看看你們認識它們嗎?
二、基礎部分
(一)播放PPT:引導幼兒認識昆蟲。(蚱蜢、知了、花螳螂、枯葉蝶)
(二)昆蟲捉迷藏。
1、你們現在都認識了這些昆蟲,那讓我們來找一找它們都藏在了什么地方吧!
2、還有許多昆蟲也很淘氣,也藏了起來,我們來看看這幅圖上藏了哪一只昆蟲?
總結:原來枯葉蝶也跟花螳螂一樣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的。
3、你們的眼睛可真厲害,還有一只昆蟲也藏了起來,我們找找看。
今天,我們了解了一個新的本領,叫做“保護色”。誰來告訴大家什么叫做保護色?(利用與自己顏色、形狀相近的地方躲避敵人叫做保護色)
(三)幫助昆蟲藏一藏
1、還有一些昆蟲不知道自己該藏在什么地方,讓我們一起幫它們藏一藏吧。
2、幼兒操作,教師輪流指導。
3、進行活動小節。
總結:原來,你們都是利用保護色的.方法幫小昆蟲們找到它們的藏身之處的。
三、本領遷移
(一)不僅昆蟲會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之外,還有一些動物也會利用保護色來保護自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二)播放動物PPT
1、貓頭鷹:你看誰藏在這里了?它又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
2、雷鳥:它為什么要躲在雪地里?
3、變色龍:這是誰?它為什么躲在這里?
4、我們人類要保護動物。
5、那我們又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呢?(看看衣服、鞋子、眼鏡、帽子)
四、結束部分
其實,我們玩捉迷藏的時候也可以用保護色的方法保護自己,活動結束后,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我相信你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下午小朋友和我一起來分享你們的好方法好嗎?
五、活動延伸
在圖書區投放相關圖書、資料,讓幼兒繼續了解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依據中班幼兒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幼兒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活動中注重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究,豐富體驗,給幼兒較充分的發展機會。也借此活動幼兒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技能。但由于前期幼兒對昆蟲的了解還不夠多、不夠深入,他們在活動時對有些昆蟲的生活習性還不是很了解,有些幼兒沒有找到躲藏的昆蟲。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將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提供更多的機會,注重生活經驗的積累。
捉迷藏的昆蟲教案15
活動目標
1、了解枯葉蝶、竹節蟲、螳螂等昆蟲保護自己的方法,理解“保護色”“擬態”的含義。
2、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方法的興趣,感受動物生存的奇妙。
4、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5、幫助幼兒初步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動物自我保護調查表》,對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 有一定的經驗儲備。
2、材料準備:課件、昆蟲圖片、昆蟲操作卡、仿真昆蟲、游戲場景(大樹、草地、花園)。
活動重難點:重點:
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擬態”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
難點:能細致觀察、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過程:
1、激趣:聆聽音樂《森林狂想曲》,幼兒在音樂的情境中飾演小昆蟲進入活動場地。
2、幼兒交流、分享已有經驗,了解多種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
(1)小組自由交流、討論。(對前期經驗的回顧)昨天,我們一起討論了動物的話題,小朋友們還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關于動物怎樣自我保護的書和圖片,請向好朋友介紹一下吧。
(2)教師引導幼兒集體交流、觀看視頻資料。(將幼兒的經驗進行梳理與提升)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發現?(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調查表,同步觀看視頻驗證)3、觀察枯葉蝶、竹節蟲,尺蠖,金花蟲的圖片,了解昆蟲的保護方法,理解保護色和擬態的作用。
(1)幼兒自由觀察圖片,尋找其中隱藏的昆蟲。(對昆蟲保護色、擬態產生初步的了解)圖片上的小昆蟲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請你找找看它藏在哪里?用筆來圈一圈。
(2)集中討論、幼兒分享自己的發現。(分析發現昆蟲的體表顏色及體型特征與其生活環境的聯系)原來每幅圖里都藏著一只小昆蟲啊,你覺得誰藏的最好?誰有什么新發現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3)觀看視頻,進一步了解昆蟲的保護色。
小結:昆蟲們為了保護自己,有的會把身體的顏色變的和周圍環境很像,我們把這種方法叫作“保護色”。有的不僅顏色像,連樣子也像,這種方法更高明,我們叫它“擬態。”
4、游戲“比眼力”:幼兒細致觀察、快速尋找圖片中隱藏的昆蟲。(幼兒新經驗的遷移和運用)是小昆蟲藏得好,還是小朋友眼睛亮?我們和它玩個比眼力的`游戲吧!
5、游戲“昆蟲小偵探”,在躲藏和尋找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昆蟲的“偽裝術”, 產生探究的興趣。(游戲中感知、體驗)昆蟲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你認識它們嗎?藏在哪里不容易被發現呢?
這里有大樹、花園和草叢,請一組小朋友幫昆蟲找到最安全的地方藏起來。另一組小朋友來做“昆蟲小偵探”去找一找,然后說說你找到了什么?是在哪里發現的?
6、活動延伸:提供迷彩服、坦克車、飛機等內容的圖片,供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探究“保護色”在生活中的運用。
我們人類也向昆蟲學習了“保護色”這種躲藏方法,你想知道嗎?我這兒還有一些圖片,送給你們帶回去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發現其中的秘密吧!
活動反思:
本活動目標我根據本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重在培養和激發幼兒對動物保護本領的好奇心,我在把握活動的重難點、關鍵點的同時,還充分考慮了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在活動中我注重讓孩子在游戲中探究,豐富體驗,給幼兒較充分的發展機會。但由于幼兒對昆蟲的了解還不夠多、不夠深入,他們在活動時對有些昆蟲的生活習性還不是很了解,因此表現出部分幼兒沒有完全融入到活動中。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應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提供更多的機會,注重生活經驗的積累。
【捉迷藏的昆蟲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捉迷藏的昆蟲教案03-24
關于捉迷藏的昆蟲的科學教案10-07
幼兒園中班教案:捉迷藏的昆蟲01-19
中班科學教案昆蟲捉迷藏03-26
中班科學教案捉迷藏的昆蟲03-27
大班科學活動捉迷藏的昆蟲教案08-25
中班科學教案:《捉迷藏的昆蟲》07-16
中班科學課昆蟲捉迷藏教案03-29
中班科學捉迷藏的昆蟲教案(12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