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教案(精選2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靜夜》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靜夜》教案 1
教材說明:
這是本冊教材中第二次出現古詩。該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描繪的情境。
教學總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背誦。
2、學會四個生字“目、耳、頭、米”,會認“靜、夜、床、光、舉、頭、望、低、故、鄉”十個二類字。
3、會觀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說給別人聽。
4、積累收集有關思念家鄉的詩句。
學情分析:
現今的家長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較重視的,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的幼兒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經學會背誦多首古詩,其中又數《靜夜思》最熟悉。再者,這首古詩詩句淺顯,因此在教學中應以學生自學為主,聯系生活實際,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古詩和認字。
教學準備:
錄音機,《思鄉曲》音樂磁帶,多媒體課件,書中插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正確、流利地朗誦古詩,會認讀生字,會書寫“目、耳”。
2、會通過看圖幫助理解詩句,體會當時的思鄉意境,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吟誦古詩。
3、初步學會由看到而聯想到,進行想像能力的培養。
教學設計:
一、揭題、激發興趣。
1、小朋友,你們聽說過這首古詩嗎?(大部分都說會背)
2、齊讀。
3、那么你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什么事嗎?舉手表示。想不想每個人都會背這首詩,會講這首詩的故事?
二、分層教學。
1、提出要求:
(1)已經會讀會背的學生找學習伙伴開展競賽,看誰讀得準,背得好。
(2)不會的同學找值得信賴的學習伙伴(包括老師)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學習。
2、分層次交流:先讓低層次的學生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再讓高層次的學生與伙伴開展競賽,學生自己評議。
三、知景、悟情、吟誦。
1、播放課件。
(1)觀察并說說當時詩人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環境中?
(2)那么古詩當中哪一句是描寫我們看到的環境的。聯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圖理解。
(3)詩人李白看著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
(4)把李白的思鄉之情用詩句表達出來,就是哪一句?聯系“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看圖理解。
(5)看,詩人多了不起,用簡簡單單的二十個字就把自己遠在異地他鄉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千百年來廣為流傳,深入人心。讓我們一起來朗誦古詩。
2、你們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那當時你為什么會想起他?(觸景生情)
3、當時大詩人李白遠在他鄉異地,低頭凝視屋內銀白的月光,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課件,吟誦古詩。
四、鞏固練習。
1、開火車生字卡片認讀,請生觀察“光、霜、鄉”的拼音有什么特別?滲透古詩押韻的特點。
2、分句認讀詩句,指名四生讀好拿著詩句排順序。
3、齊讀古詩,指導讀好停頓。(板書)
4、大家學得這么好,靠的是你們認真看,認真聽,認真想,對嗎?下面我們就來寫寫我們的“目和耳”。(1)、教師范寫,學生觀察。
(2)、說說你怎么記住這兩個字的?學生練寫。
(3)、自己認讀、認記“頭和米”,師范寫,生練寫。
五、總結全文,布置實踐作業。
1、觀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說給同學聽。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詩并摘記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可以問爸爸媽媽或其他長輩,也可以自己查找。)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鞏固生字,會背誦古詩。
2、會觀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說給別人聽。
3、積累收集有關思念家鄉的詩句。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中一張照片讓小朋友想起了自己遠在異國他鄉的媽媽……大詩人李白看到皎潔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親人。小朋友,讓我們再來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鄉之人。朗誦古詩。
2、拓展說話:那小朋友來看看這副夜景,(播放課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又讓你想起了什么?(很凄涼、很傷感的感覺)
3、看書中插圖,也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又讓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麗的感覺)
小組內說――指名說。
(從說中,孩子們學會了即使是同樣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產生的聯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導書寫,鞏固識字。
1、自己認讀、認記“頭和米”,師范寫,生練寫。
2、復習四個生字,選擇生字,找朋友擴詞。
三、鞏固練習,強化積累。
闖關游戲:
第一關:我會讀。(領讀生字。)
第二關:我會背。(開展背誦競賽。)
第三關:我知道。(拓展積累: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
(小組內比賽,選出獲勝者,再由各獲勝者進行比賽。)
四、教師拓展資料,把搜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會讀,有能力的可以嘗試背誦。
板書: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教案 2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詼諧“目、耳、頭、米”4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并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的意思。
【教學重點】
朗誦、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識記本課生字。
【用具準備】
1、布置作業:晚上觀察夜空。
2、一幅描繪寧靜月夜的課件圖畫。
【教學設想】
在古詩的誦讀之前,可通過課件演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圖中入境并伴有相應的音樂,還可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邊做動作邊朗讀。這樣學生會更容易理解古詩。在理解詞意方面可聯系生活實際和動作來理解。如:在理解低頭和舉頭時可用動作來示意。學完古詩時,可把說說看到的夜空景象來發展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靜夜思》。“思”是思念的意思,詩人在什么時候,思念什么呢?
二、初讀古詩
1、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
3、師范讀。
4、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⑴ 課件出示本課生字:
① 自己借助拼音讀生字。
② 同桌互讀,互相糾正。
⑵ 檢查自學情況:
① 指名帶拼音讀生字。
② 齊讀生字、正音。
③ 去掉拼音讀生字。
④ 小老師領讀。
⑤ 開火車檢查。
⑶ 隨生字認識偏旁。
三、朗讀古詩
1、領讀古詩。
2、通過課件出示古詩,并出示相應的需停頓、讀重音的地方: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3、學生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生生解疑,師輔助引導。
4、出示課件在課件和音樂聲中指導朗讀:
⑴ 同桌互讀。
⑵ 男女生分讀。
5、指導背誦:
⑴ 自己試背。
⑵ 指名背誦。
⑶ 齊背。
⑷ 同桌互背。
四、細背古詩
這首古詩中有一組反義詞,你能找出來嗎?
舉頭──低頭
五、檢查背誦
〖板書設計〗
靜夜思
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教學后記〗
對于古詩部分,學生背得很快,但總是把個別字音背錯,以后應注意糾正,加強個別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背誦古詩。
2、認讀生字。
二、學習生字
1、課件出示需認讀的生字:
目 耳 頭 米
2、學習書寫:
⑴ 通過課件觀摩這四個字在田字格中占位。
自己說說,和同桌說說,書空練習。
⑵ 集體學習“目、耳、頭、米”的寫法。
⑶ 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3、擴詞練習:
用“目、耳、頭、米”組詞,看誰說得多。
三、我會說
把你觀察到的夜晚的天空景色,說給大家聽。
教師及時糾正生說的不當之處。
〖板書設計〗
靜夜思
目 耳 頭 米
〖教學后記〗
學生觀察字的占格位置比較仔細,我在黑板上范寫時,有筆畫沒占準都給指出。在說夜色時,多數能說出夜晚的美。
《靜夜》教案 3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與詩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漫游仙境。今天,我們再面對月光淡淡的《靜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發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二、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可配背景音樂:鋼琴曲《星空》,并投影出示朗讀節奏、重音。
2、學生邊聽邊注意老師朗讀的聲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節奏的強弱和語氣的輕松舒緩。
3、學生模仿,自由朗讀課文,然后再集體朗讀。
三、探究學習
1、討論,理解內容與寫法。
⑴ 這首詩哪局部寫實?哪局部想像?寫實與想像局部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點?
⑵ 這首詩的兩個小節之間有著什么內在聯系?
⑶ 這首詩的結構與《天上的街市》有哪些異同?
⑷ 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些句子?為什么?
通過討論,教師可以協助學生明確:
⑴ 詩的第一小節描繪了靜謐的夜景,屬寫實;第二小節屬想像。無論寫實還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靜”。
⑵ 第二小節開頭的劈頭一問“天河何處”,結束了第一小節的寫景思路,把讀者的視野與心胸引向了廣袤宇宙,又以“遠遠的海霧模糊”收攏讀者放飛的心神。叫咱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寫出詩人的想像已經像脫韁的野馬穿過茫茫海霧,想像著有“鮫人”立在岸邊,對著月亮留下串串珠淚……多么奇瑰的想像。第一節的景物描寫,是想像的基礎,而沒有了第二節的想像,第一節的景便沒有活力,沒有生氣。有了第二節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無奇的景變得空靈、美麗。
⑶ 兩首詩的結構大致相同,都是先寫景,以寫景為基礎,再展開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寫景局部由“街燈”、“明星”的聯想把讀者的視線由人間轉到天上,為第二小節具體描繪“天上的街市”做了鋪墊。而《靜夜》則是靠第二小節的“天河何處”結束寫景,轉而想像的。
⑷ 第4小題屬于開放性題目,可重點引導學生多角度思維,如喜歡第一小節的詩句,可扣住寫景的細膩形象,像“籠罩”一詞,寫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朧而又神秘。“漏出了幾點疏星”的“漏”,寫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團團白云,而白云之間的空隙里,有隱約可見的閃爍的幾顆星星。如喜歡第二小節的詩句“天河何處”,則可以抓住詩人跳動的思緒,由普通的鄉間夜景一下子把讀者的思緒帶到了廣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詩的境界得以拓寬和提升。但緊接的“遠遠的海霧模糊”又把讀者剛剛放飛的心緒往回收攏,模糊的海霧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歡后兩句的則又可以把思維轉到想像的角度,為什么流珠?喜極而泣?傷心落淚?抑或無窮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2、指導學生練習,學習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
⑴ 發揮聯想與想像,續寫句子。
牽牛花開放了……
我不在家長身邊的時候……
⑵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輕柔地、舒緩地、帶點神秘味的反復朗讀最后兩句,再討論翻譯“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然后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用自身的話描述這首詩的想像世界。可讓學生對鮫人做合理的.推想,也可以選擇《天上的街市》中的想像局部,用自身的話加以描繪。
這個練習也屬于開放性的,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說,互相補充,培養學生聯想與想像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四、總結課文
1、讓學生反復朗讀,當堂背誦。
2、教師小結。
“鮫人在岸,對月流珠”的故事,激發了我們多么精妙的幻想。它啟示我們,多關注身邊的生活,熱愛生活吧,你會發現生活是多么美好!
五、安排作業
1、熟練背誦兩首詩,會默寫。
2、想像練習。
在上虞有一座孝女廟,是為紀念孝女曹娥為尋父投江而死而建的,因此孝女廟又叫曹娥廟,那條江被叫做曹娥江。請你發揮想像。寫一個有關曹娥的故事。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家鄉的某一處歷史遺跡,或根據自身掌握的民間故事進行拓展寫作。
3、優秀:郭沫若詩集《女神》。
【課后記】
詩歌的意境與創作手法的理解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困難的。詩歌需要用心品味,但前提教師應該交給學生一把打開詩歌瑰麗世界大門的鑰匙,協助學生學會如何學習詩歌,鑒賞詩歌。本課從內容,到創作,教給了學生一種體味的方法,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靜夜》教案 4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日、上、頭、鄉”這四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辨清字形,并理解詩中的詞語
2、認識“夜、床、前、光、低、故”
3、朗讀并背誦這首古詩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看圖,讀詩,加深對生字字義的理解
2、啟發學生利用學過的偏旁,熟字自己分析記憶字形,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圖文結合,讓學生理解一個孤身在外的游子,思念故鄉的強烈思想感情。
古詩的教學不同于課文教學,古詩中精煉的語言,需要學生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一步一步解釋指導下,理解詞意,詩句含義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重點:理解詩句意思。
2、難點:為什么作者通過一輪明月就會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3、解決方法:教師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注意詩句之間的停頓,再結合圖片,以及背景資料,使學生明白詩句中蘊含的意思。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體現。
1、教師可通過范讀,教給學生朗讀古詩的方法,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指導學生分組朗讀,交流朗讀體會。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對生字的練習要重點指導字形和字義
(二)整體感知。
1、教學古詩,要先指導學生理解每個詞在句子里的意思,再把詞連起來理解每行詩句的意思
2、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理解全詩的內容和感情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釋題、簡介作者。
1、導語。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一首古詩《靜夜思》靜夜思——靜靜的夜晚所引起的對家鄉的思念。全詩表達了作者身處異鄉,夜半夢醒,獨對皓月時那種孤苦的思鄉之情
2、簡介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詩人
(二)教師范讀全詩,試讀生字
1、教師范讀,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初步感知課文
2、學生根據注音試讀詩文。
(三)借助書上插圖。解釋詩意
1、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圖上都有什么?
2、讀全詩,品味詩意。
3、復習檢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
(2)指名說一說詩的大意
4、品詞析句,領悟詩意。
(1)第一句,解釋“床前,明月,光”的意思
(2)第二句,理解“疑”,詩人把什么當成了“霜”?理解前兩句意思
(3)第三句,理解“舉”與現在所說的舉的區別,理解后兩句意思
5、總結全詩意思。
討論:
①詩人望著明月,怎么就思念起故鄉來了呢?
②第三句與第四句在內容上有聯系嗎?
交流。
(四)布置作業。
感情朗讀全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朗讀全詩。
(二)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
(三)教師指導寫字。
“頭”筆順是一“鄉”新部首
(四)朗讀背誦,體會意境。
1、教師范讀,學生體會停頓與節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自由朗讀。
3、指導背誦。
(1)回憶全詩意思,反復誦讀。
(2)參照插圖試背。
(3)指名背誦。
《靜夜》教案 5
設計思路: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過兩天馬上就是中秋節了,希望借此契機能夠給孩子們一個近一步了解中秋節的機會。《靜夜思》是一首家喻戶曉的古詩,我們班的幼兒基本都能夠背出,但是并不知道里面的含義。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了解詩歌的大概意思,感受詩歌所描繪的優美意境,體會詩中作者思鄉的感情,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
本次活動分為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聊一聊幼兒一起說一說體會思念遠方親人的的情感。
第二環節:說一說學習了解詩歌的大概意思,感受詩歌所描繪的優美意境。
第三環節:演一演分組對古詩的內容進行表演,進一步體會詩中得思鄉之情。
活動目標:
1、朗誦詩句,了解詩歌的大概意思,感受詩歌所描繪的優美意境。
2、體會詩中作者思鄉的感情,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
活動準備:
打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
活動過程:
一、聊一聊幼兒一起說一說體會思念遠方親人的的情感。
1、農歷八月十五是個什么日子?中秋節有什么意義?(中秋節家家都要團團圓圓)。
2、可是總有一部分人因工作或上學等原因遠離家鄉不能回家,你們想想在這個團圓的日子里他們會有什么心情呢?
小結:當我們遠離家鄉時,我們都會很想念自己的家鄉、親人。
二、說一說學習了解詩歌的大概意思,感受詩歌所描繪的優美意境。
1、有一位古代詩人——李白,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詩人看見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鄉。所以寫了一首靜夜思古詩來寄托他的思鄉之情。
2、是怎樣寫的呢?出示圖片,教師朗誦古詩。
1)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2)說說自己聽了詩后有什么感覺?
床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誤以為是地球上鋪了一層銀白色的寒霜。抬起頭,遙望天邊的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離別的'故鄉。
3)幼兒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小結:李白的古詩,是他在離開家鄉過中秋節所寫的,里面的內容都是他對家鄉的思念。
三、演一演分組對古詩的內容進行表演,進一步體會詩中得思鄉之情。
1、怎么樣才能表現出詩人的傷感的心情呢?誰愿意來演一演?
小結:憂傷的表情、動作都能夠表現出我們四年家鄉的感情,中秋節的到來,就可以讓我們體會到團聚、回家的快樂,所以中秋節是中國一個傳統的大節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度過一個愉快的節日吧。
《靜夜》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反文旁”,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古詩的朗讀、講解,學生能夠背誦古詩,體會詩中的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意境。
【難點】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背詩導入
師:同學們很喜歡背古詩,而且在入學前你們已經會背一些古詩了。誰能為大家背一首?
(指名背誦古詩)
(二)教讀古詩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詩,詩題是《靜夜思》。可能很多同學在入學前就已經會背誦這首詩了,請這些同學為大家背一背。(指名背誦《靜夜思》)
2、教讀古詩。教師范讀全詩,學生個別讀。
(1)指導學生把字音讀準,注意“床”、“光”、“望”、“鄉”是后鼻音。
(2)讀出詩句的節奏,全班齊讀。
(三)識記生字
1、教師板書:靜夜思。這三個字連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啊?
“靜”、“夜”這兩個字你認識嗎?怎樣記住這兩個字呢?
2、小組內學習:學生在課文中用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說一說有哪幾個字是自已認識的,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自學。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互教互學。
3、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4、學習新偏旁——反文旁
你怎樣記住這個偏旁?
5、學生說說自已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四)指導書寫生字
1、觀察“目”、“耳”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這兩個字要寫得窄一些。學生描紅,教師和學生一起評議。
2學生觀察“頭”、“米”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師示范書寫這兩個字,提示學生“頭”的第五筆要長一點,“米”字的第四筆和第五筆要寫長一些。
(五)感受詩意,再讀古詩
1、教師出示表現《靜夜思》詩意的圖畫。
談話: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在一個明月當空的夜晚,李白躺在床上難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過窗子灑落在床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頭看看地上的月光,一縷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寫下了這首千年來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著名詩篇《靜夜思》。
2、教師朗讀全詩。
學生看著畫面,想著教師剛才的講解,感受詩中之情。
3、學生讀古詩,教師略作指點。
4、背誦這首詩。
(六)拓展活動
同學們觀察了晴朗的夜空,現在請你們在小組中交流一下你們看到的星空。推薦一個學生到講臺前為大家講述自已看到的星空。
四、板書設計
靜夜思
月光——霜
明月——思故鄉
《靜夜》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四個字,認識兩個偏旁“、”。
2、朗誦古詩,背誦古詩。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3、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說給同學聽,培養觀察與說話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朗讀古詩和認字。
三、教學難點:
背誦古詩。
四、教學準備:
掛圖、小黑板、頭飾、布置學生觀察晴朗的夜空。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交流觀察晴朗夜空的內容和感受。
同學們觀察了晴朗的夜空,現在請你們在四人小組說一說,讓大家也感受一下美妙的夜空。
(1)小組交流。
(2)推選代表或自薦上臺說一說。
(3)出示課文插圖“我會說”。(播放插圖中小女孩觀察天空時的錄音:在一個晴朗的夜空,我來到小溪邊的草地上,觀察那晴朗的夜空。我抬頭看見藍藍的天空中,有許多星星一閃一山亮晶晶的,還看見彎彎的月亮一會兒躲進云里,一會兒又跳出來。真美!)
2、引入新課:靜夜思(板書)
(二)、初讀古詩
1、看課文聽錄音或教師范讀。
2、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1)自讀課文,讓學生找出后鼻音的`字,多讀幾遍。
(2)指名讀,評議。
(三)、識記生字
1、學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記號,讀一讀。
2、認讀生字。
(1)出示an、ang,指學生認讀,注意后鼻韻母的讀音。
(2)認讀生字。(自讀,小組開火車讀,看哪組讀得準)
(3)游戲“運西瓜”。(把西瓜圖貼在黑板上,它們的背面都有一個生字)
西瓜豐收了,讓我們幫忙把西瓜搬上車,不過每個西瓜后面都有一個生字,要想辦法記住它,可以用組詞、說一句話、找相近的字進行比較等辦法。
(四)、精讀古詩
1、自讀古詩,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人的情感。
(1)指名學生朗讀,評議。標出朗讀節奏及重點詞。
(2)配樂朗讀。
(3)師生共同朗讀。
教師引讀每句的前兩個字,學生補充,齊背誦。
過渡:我們知道這首詩是李白寫的,現在誰想辦李白做一回詩人,背背這首詩?也可以做動作。
指名學生上臺背誦,其他學生評議。
全班齊背。(配樂)
(五)、指導寫字
1、觀察田字格里的字。
(1)觀察“目、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這兩個字的寬度。
(2)指學生說一說再書空。
(3)學生書寫后展示、評議。
2、學生觀察“頭、來”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教師范寫,注意最后兩筆,寫時要注意。
(2)書空、書寫、展示、學生評議。
(六)、擴展活動
學生交流各自會背的詩。
(七)、練習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寫出帶有下面偏旁的字各兩個。
—()()
—()()
3、寫出詩句,選擇帶點字的意思。
(1)(),疑是地上霜。
疑:①好象()
②不信()
(2)舉頭望明月,()。
舉:
①向上抬()
②全()
七、作業布置:背誦古詩。
八、板書設計:靜夜思
九、課后反思:
《靜夜》教案 8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靜夜思》。
2、練習四四拍的指揮手勢。
教學目標
1、能用思鄉的情感演唱歌曲。
2、能正確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揮手勢。
教學過程
(一)啟發思鄉的情感
師:請同學們說一說你的家鄉在哪里?在家鄉還有什么親人?
學生回答。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當我們離開家鄉時,總免不了要思念家鄉的親人,思念家鄉的一切。德國詩人海涅在欣賞了肖邦的演奏后,感到“好像是從故鄉來了一位同鄉,把我不在家時發生的一些奇異的事講給我聽。有時我想打斷他,問他:那個俏皮的頭發上帶著眼網的水神近來好嗎?我們的玫瑰花還是那樣美麗開放嗎?我們的樹還在月光下美妙地歌唱嗎?”
許多藝術家都留下了思念家鄉的藝術作品,如音樂家馬思聰創作的《思鄉曲》,臺灣詩人余光中寫的《鄉愁》。下面我們來欣賞馬思聰《思鄉曲》的片段。聽一聽有什么感受?(有條件的可由教師或學生來演奏樂曲的主題)
學生聆聽樂曲《思鄉曲》。
師:我們再請一位同學來朗誦《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師:我國唐代詩人李白也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靜夜思》,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我們一起來朗誦這首詩。
學生朗誦《靜夜思》。
師:作曲家把這首詩譜成了歌曲,我們先來聽一聽這首歌。
學生聆聽歌曲。
(二)視唱歌曲
師:歌曲是有旋律的詩,更能表達思鄉的情感。現在,我們再聽一遍,聽一聽,有哪些音樂的要素構成了這種思鄉的情感?
生:音樂的速度較慢,節奏比較舒展,演唱的聲音很柔和,力度較弱等。
師:現在我們來視唱這首歌。
學生視唱歌曲。
師:在演唱這首歌曲的時候,要注意用連貫的.、較長的氣息,要唱得平穩,特別是要唱滿全音符的時值。還要注意第二樂句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聲斷氣連,更好地表達思鄉的情緒。在演唱倚音的時候,要注意用弱的聲音演唱,不要太突出倚音。
學生演唱。
師:第三樂句的開始同第二樂句結束的音有什么不同?你感覺有什么作用?如果不用八度,用小于八度的音試試有什么感覺?
生:這是八度的大跳,好像表現思鄉的情感更加強烈。
師:這個感覺非常正確,在演唱時要唱準八度的音程,另外力度要稍強一些,突出那種思鄉的情感。
學生演唱。
師:下面是合唱部分。注意第二聲部是在什么時候進入的?要注意聽第一聲部的旋律。
學生練習合唱。
(三)學習四四拍的指揮圖式
師:這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在指揮手勢上同四二拍有很大的區別,現在跟老師一起來學習。
學生學習指揮手勢。
師:現在我們一邊唱一邊做指揮手勢。
學生邊唱邊指揮。
師:現在請一位同學來指揮大家演唱歌曲。
全體學生在同學指揮下演唱歌曲。
《靜夜》教案 9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認識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誦讀時能做到正確、有感情。
3、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積極主動地誦讀古詩文。
【教學重點及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認識新偏旁“攵”。
2、正確、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型:新授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
問:小朋友,喜歡月亮嗎?你知道,在這樣安靜的夜晚,我國古代的大詩人李白,他在想些什么嗎?(課件出示夜晚一輪皎潔的明月)
師:小朋友,我國古代的大詩人李白,他也像你們一樣,很喜歡月亮。有一年,他離開了自己的故鄉,離開了自己的親人,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在外漂泊。到了安靜的夜晚,他看到了天空一輪明月,就想起了自己的故鄉,想起了自己的親人。然后,他揮筆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篇《靜夜思》。
二、板書課題
1.跟著老師一起寫詩的題目。(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聽課文范讀錄音。
三、自主識字
1、師:老師知道,有很多小朋友已經會讀這首詩了,但是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還要掌握一項新本領,不僅要認識詩歌中的生字,還要把詩歌讀得正確,有感情,讀出詩歌的韻味!
2、現在,請小朋友圈出生字。然后同桌互相讀一讀,認一認,看哪個小朋友能最快把所有生字都認出來,讀準確!(燈片出示要求)
3、檢查識字效果:(燈片顯示十個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
(2)指名帶拼音讀生字。
(3)齊讀帶拼音生字。
(4)去拼音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5)給“光”找朋友。
(6)教學新偏旁“攵”(副板書:故,并用彩色粉筆強調“攵”,認讀反文旁)并給“攵”找朋友,隨機出示:做、放等帶“攵”的字。
(7)游戲鞏固:認讀氣球上的生字。
師:這些美麗的氣球說啊,誰能認識我,我就和誰做朋友!
(8)單獨指出“霜”字,問:你見過霜嗎?霜是什么樣子的?
四、感悟詩韻
1、反復練讀課文。
(1)自由認讀課文。
(2)指名讀。
(3)師生齊讀。
2、感悟詩韻。
師:(清幽的音樂再次在教室里流淌,燈片出示課文背景圖。)
明亮的`月光灑落在床前,好像是,好像是……(指名回答)
師: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床前,好像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這樣的美景讓詩人忍不住舉頭凝望。
看到月亮,你想到了……(指名回答)
師:小朋友們浮想聯翩,詩人看著掛在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鄉的……(指名回答)
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明月……(思鄉曲響起,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后,深情吟誦)
3、學生表演讀
學生當堂背誦,指名上臺表演誦讀。
五、課堂拓展
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六、課堂小結
看著你們讀詩的樣子,我要悄悄地告訴你們,你們不是小詩人,而是小詩仙了!
七、課后作業
1.出示李白的《古朗月行》范讀。
2.寫月亮的詩很多,回家問問爸爸媽媽或別的人,看誰在課外還能背上一首寫月亮的詩。
《靜夜》教案 10
一、 教材簡析
《靜夜》是初中三冊的一首具有古典詩歌韻味的新詩,是郭沫若五四以后的作品。面對當時中國的現實,詩人感到失望、痛苦、苦悶。第一節寫實,語言簡練,對仗工整,瑯瑯上口,詞句貼切,描繪了一幅動態、柔和、寧靜、朦朧的靜夜景,抒發了對故鄉的思念,流露出淡淡的愁傷;第二節想象,以設問開始,以反問結束,聯想一幅凄婉動人的鮫人對月流珠的圖景,抒發追尋情,表達了憂國情、愛國情。通過本詩的學習,使學生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領悟詩歌的意境,豐富想象,陶冶情操,獲得美的享受。
二、 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使學生體會聯想和想象的表現作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學習詩的凝煉,含蓄的語言及修辭方法;學習朗讀,培養對詩歌的愛好。
2、情感目標: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體會詩人所飽含對光明、理想、祖國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進而達到純熟的境界。
三、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使學生體會詩所飽含對光明、理想、祖國的情感
2、使學生理解詩的凝煉、含蓄的語言以及修辭手法
難點:使學生體會聯想和想象的表現作用,培養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四、 教學過程設計
1、師生互動,創設寬松的教學氛圍
老師激情導入,設計動畫片《聰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最喜歡做的一個動作——兩手大母指按在太陽穴,閉上眼睛,靜靜地輕揉。學生的心弦被扣動,有表現自己才智的欲望,營造了民主、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2、復習引入新課
問:《天上的街市》表現了作者追求怎么樣的生活?(自由、幸福) 表達了作者怎么樣的情思?(光明的向往)
板書:靜夜
同學們能背一背與之近似的同名古詩嗎?(《靜夜思》)
學生回答:能
現在請一位同學有節奏、有感情的背誦李白的《靜夜思》
問:詩人看見了什么?(月光)詩人由月光聯想到什么?(白霜、故鄉) 李白思的是什么?(故鄉、親人);郭沫若的《靜夜》與李白的《靜夜思》都表達了一種在靜謐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詩又表達了怎么樣的情懷呢?請大家打開書,齊讀課題。
3、放錄音,整體感知
低沉的音樂、輕柔、舒緩的節奏,把學生帶進詩中所描繪的朦朧的寧靜的靜夜中,仿佛見到了模糊的天河岸邊有鮫人對月流珠。
4、模仿聲音,齊聲朗讀
老師糾正字音、重音、節奏。
附板書:模糊(mó)(hu), 鮫(jiāo),怕會有/鮫人在岸
5、學生自由朗讀
分組討論,自由、合作、探究地學習,想想哪些是寫實的詩句?哪些是想像的詩句?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師生討論歸納,板書
6、配樂范讀,領悟旋律
配以低沉的音樂,輕柔、舒緩的節奏,老師融情于景的激情范讀。
問:①聽了老師的朗誦,你們感悟到了什么旋律?(學生討論、歸納:憂傷、迷惘、追尋……)
②哪些詩句充滿了憂傷?(學生討論、歸納:月光淡淡、籠罩著村外的松林、白云團團、漏出了幾點疏星)
③請同學們用散文筆法敘說書中的靜夜景,(學生討論、歸納:淡淡的月光就是淡淡的憂愁,故鄉的松林啊,依稀在夢中,點點落在筆下,可能身處他鄉的緣故,仿佛看到了故鄉的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勾起了詩人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因此,這幾句要念得充滿了淡淡的憂愁)
請同學們帶著淡淡的愁傷齊讀第一節
④哪些詩句充滿了迷惘、追求?(天河何處?遠遠的海霧模糊。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
老師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凄婉的鮫人流珠。
討論、歸納:異鄉的月光令人思接萬里,故鄉的印象充滿了淡淡的愁傷,為什么?詩人聯想到那銀亮壯觀的天河被海霧籠罩、隔斷、感到困惑、迷惘、追尋,這里的天河指銀河嗎?不,是詩人所熱愛的美麗的祖國。祖國災難深重,令詩人痛心憂傷,詩人怕祖國的前途茫茫,想到多情的海霧似有泣——遠遠的海霧模糊,由此,又產生了一個令人痛心的想象——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
⑤鮫人真的是指魚嗎?這淚為什么而流呢?
師生討論、歸納:鮫人指的是詩人這類愛國青年,他們看到祖國的現實,天河的無處尋覓,只能遙望茫茫的大海,像傷心的鮫人佇立岸邊,對月深思,思鄉淚、愛國淚、憂心淚,化成一行行詩行,這也可視為詩人的“流珠”吧?這也可視為詩人眷懷祖國,感懷世事的心靈投射吧?
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情感朗讀第二節,讀出聯想的迷惘追求。
7、學生范讀,審美陶情,融為一體
學生領悟了詩的旋律,意境,張開想象的翅膀,一遍比一遍讀得入調,體會親切,在反復的誦讀中,欣賞景物,陶冶情操,感悟了詩中的情感,這樣的情感怎么說呢?(學生討論、歸納)
板書:表達了詩人憂國思鄉之情
8、全班齊讀全詩,賞析寫作特色
學生在有感情朗讀中,揣摩作者的語言。疊韻詞“淡淡”“團團”寫出景物的朦朧美,令人感到淡淡的愁傷;動詞“籠罩”,以動襯靜,寫出動態、柔和、寧靜、朦朧的夜景;“疏”與“漏”的照應,寫出了幾顆星透過云層無意而自然顯露出來,讓人看到一絲光明;“怕”字寫活了海霧似有情似有泣,詩人的憂與愛感動海霧中的鮫人,使人領悟到鮫人流的不是淚,而是心血、真情,語言精練、含蓄、深刻,表達得淋漓盡致。
學生在朗讀中,理解了詩人修辭的妙用,第二節以設問開始,以反問結束,令人懸念在心,言盡而意未盡;詩人引用鮫人的典故,顯得凄婉動人,真切表達了詩人憂國思鄉情。
9、全班齊讀第一節,領悟寫景美
學生練習:模仿第一節寫景,寫一段《校園月色》,用比喻、擬人、對比、疊字等修辭手法,發揮想象、聯想。
寫作之前,老師范讀《荷塘月色》片段:“月光如流水,如牛乳,如輕紗,是動態的,柔和的,朦朧的,花和葉籠罩在夢的意境中,楊柳倩影像是畫在荷葉上,灌木黑影峭楞如鬼一般,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10、抽幾個學生朗讀自己的寫作,師生共同點評。
五、 作業:收集信息,拓展學習
讓學生課外收集郭沫若的詩集,如《女神》、《星空》等;賞析他的《夕暮》;閱讀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孫莉的小說《荷花淀》,體會現代作品中寫月光、月影、月色的妙筆。
六、 板書處理
板書用精煉的語言對教學內容高度概括,反映教學思路,突出教學重點,以文中的主要詞句為點,文章脈絡為線,幫助學生理解詩人寫景抒情,聯想豐富,以求自身的情感體驗去領會全詩的意境,體會作者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匠心所在。
附板書:
月光 海霧
寫實 松林 聯想 天河 想象 表達詩人憂國思鄉之情
白云 鮫人
疏星
《靜夜》教案 11
活動目標:
1.讓女孩子鞏固扇子舞的基本動作,知道扇子的高低變化,亮相的動作和笑臉的強調(重點)。
2.合唱部分的站姿和合唱方式的引導,拿竹簡的男生的混唱配合(難點)。
3.培養幼兒的合唱的表現力以及合唱的積極性,并恰當運用于舞蹈中。
活動準備:
1.折扇三十三把,《靜夜思》視頻準備。
2.課前有過幾次隊形排練和舞蹈的基礎。
3.請小朋友觀看視頻《靜夜思》成品扇舞。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師:我們小朋友這次的.大合唱排練的特別認真,為了使我們能更加熟練的表演,我們要更加認真的學習。
二、基本部分:
1.鞏固基本隊形:現在讓我們的扇子們也開始吧。(引導幼兒練習開扇)開花時,你們心里有什么感受?請你們用動作來表示一下。(搖頭、微笑等)
2.鞏固基本動作:男孩子繞一圈后,女孩子開始邊唱邊扇風,“嘩”花園里吹過一陣微風花兒被風一吹,會怎樣?花兒們看到這么多的小朋友在看它們,有點害羞了,要收攏了(練習微笑)
師:我好象聽到花兒們在說,小朋友們的花開得太低?讓我們長高一點。(男孩子練習把竹簡高舉過頭邊抖扇)
3.反復練習:
A:現在,老師要聽著音樂自己來一邊。(幼兒跳第一段)
B:幼兒表演,提醒幼兒注意表情。
C:老師請男小朋友扮演大樹和星星,女小朋友搶演開得高的花,請一部分幼兒進行演唱,(注意眼神對視和隊形)(竹簡高低)
D:這么多美麗的花,我都分不清哪一步漂亮了,現在我們就來比一比誰最美,(男孩和女孩的歌聲比賽)
E:要拍照啦,請你們擺一個最漂亮的動作讓我拍下來吧。(讓幼兒擺造型、亮相)
F:男小朋友演唱和女孩子一起表演第二段。
4.幼兒表演。
A:剛才,小朋友用竹簡裝飾了美麗的花,還用扇子跳了好看的舞蹈。
B:老師給跳得好的孩子進行鼓勵和動作的指導,讓歌唱的幼兒休息一會。
三、評價表演情況。
1.評價幼兒練習情況。
2.表揚跳得好的幼兒,并要求學習舞蹈,用分組跳的形式學習。
四、結束部分。
引導幼兒用扇子當傘,竹簡當柄,回家吧,并在合唱后補充水分。
活動反思:
排練中有很多幼兒喉嚨不行了,在排練的時候注意讓孩子多喝水,提醒幼兒保護自己的喉嚨,減少唱歌的音量,重點記住節奏和動作,在比賽的時候再大聲唱出來,黃曉潤小朋友感冒很嚴重,但還是堅持來排練,值得表揚,鼓勵幼兒清唱并多喝水。
《靜夜》教案 12
語言活動:
《靜夜思》
活動目標:
1.學習朗誦詩句,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2.體會詩中作者思鄉的感情。
3.喜歡學習古詩。
活動準備:
1.打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
2.剛過了中秋節,幼兒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
活動過程:
一、引出古詩
師;小朋友們,誰會朗誦古詩,請你來為大家朗誦一首。
唐代的詩人李白寫了很多首詩,其中有一首詩是他在外地做客時寫的,流傳了千百年,你們想不想聽?
二、學習古詩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稱叫什么?作者是誰?
2.理解古詩
(1)逐句欣賞
一邊看古詩,一邊聽老師逐句朗誦。
教師解釋句中“疑”、“舉”的意思。
(2)說說自己聽了詩后有什么感覺?
(3)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床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誤以為是地球上鋪了一層銀白色的寒霜。抬起頭,遙望天邊的'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離別的故鄉。
(4)看圖片,想象詩中的意境,并說一說使人會想到故鄉的什么?
(5)遷移經驗,聯想中秋節的含義。
師:中秋節有什么意義?中秋節家家都要團圓,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學不能回家,他們都很想念自己的家鄉。
圖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詩人看見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鄉。
3.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古詩朗誦表演
請幼兒大膽地上臺朗誦古詩。
注意: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教案 13
【公開課教案背景】
新課標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怎樣在教學中貫徹這一指導思想呢?結合教學實踐,我發現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大多不感興趣。可一旦讓他們提問,他們就七嘴八舌的問題一堆。與學生勾通之后我才明白,老師提出的問題并不是他們真正想了解的,他們自身提的才是他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才是“以人為本”。
但緊接著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課堂上的時間有限,不能盡讓學生無目的的提一些無價值的問題。那么,怎么做才干既發揮學生自主探究文本的主動性,又引導學生有效的閱讀文本,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呢?在《靜夜》的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
師:廣袤無垠的星空充溢了神秘、浪漫的氣息。早在遠古時代,人類就有了仰望夜空的習慣。戀人們喜歡在星空下散步,竊竊私語;快樂的人們喜歡在星空下點起篝火,載歌載舞;孤獨者則在夜空下痛苦著、彷徨著、迷茫著……那么,我們偉大的詩人郭沫若先生又在星空下想些什么呢?讓我們走進《靜夜》,去品味詩人心中的滾滾思潮。
(課件播放有關宇宙、星空的圖片。)
二、研讀詩歌,品味語言,豐富想象
1、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考慮:
你從詩中讀出了什么?
閱讀提示(幻燈出示):
⑴ 內容:詩里寫了哪些景物?是圍繞什么特點寫的?
⑵ 語言:
① 音樂美:是否押韻?押哪些韻?
② 用詞美:你認為詩中哪些詞用的最美,為什么?
③ 句式美:你認為詩中哪些句式有特殊的意韻,為什么?
⑶ 情感:你從詩中讀出了怎樣的情感?
⑷ 其他:
① 你從詩中讀出詩人是個怎樣的人?
② 你對哪些詞、句有不理解的地方?
2、以下節選了關于內容、情感的局部討論。
生1:“詩歌用一組喜景表達了一種喜悅之情。”
生2:“我反對她的意見。這一組優美的景物構成了一種朦朧的哀愁,‘對月流珠’就是印證。”
生3:“從‘對月流珠’可以看出詩人要表達的是一種絕望。”
師:大家的說法似乎都有依據,但哪一種說法最準確呢?大家記住對詩歌情感的理解一定要與寫作背景相結合。轟轟烈烈的`,呼喚民主、自由的“五四”運動結束了,但中國的現狀并沒有改變。面對這樣的實際,在日本留學的郭沫若寫下了《靜夜》。請同學們結合背景再讀詩歌,體會情感。
生1:“我覺得是一種朦朧的哀愁,詩人對國家的前途并未絕望。”
生2:“我覺得還有一種隱隱的思鄉之情。詩人一定想回國做一些事。”
3、教師小結,出示板書:
寫實: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想象:天河──海霧──鮫人──流珠
感情基調:恬靜、憂愁
4、幻燈出示郭沫若《星空》中的局部詩句,分別請四個同學朗讀,請其他同學考慮:《星空》這一詩集有何一起點?
詩讀完后,學生一致認為在這本詩集中詩人賦予星空以渺遠、清寥、可望不可即的特征,表達了一種縹緲、空虛、寂寞、孤獨、憂郁的思緒。“星空”構成了郭沫若詩中獨特的意象。
三、訓練朗讀,體會意境
1、師:請再次自由朗讀,分小組討論:
你認為該怎樣朗讀這首詩?并請依照你的想法朗讀一段。老師倡議的是個性化的朗讀,希望同學們都能讀出自身的風格。
討論提示(幻燈出示):
⑴ 詩歌的主題。
⑵ 語速:哪個詞該慢,哪個詞該快?
⑶ 停頓該怎樣劃分?
⑷ 重音:哪些詞要重讀?
2、在學生充沛發言的基礎上,聽范讀,總結(幻燈出示):
舒緩、柔和:節奏舒緩,不宜強。
聲音不宜大。
速度不宜快。
3、自由朗讀,準備進行朗讀挑戰賽。
朗讀挑戰賽就是向班里的某一位同學發出挑戰,可以是同水平的,或者是比自身水平高的。也可以是課前商量好的。用鼓掌的
分貝高低來評判勝負。
四、總結評價
鼓勵敢于發出挑戰的勇士們!鼓勵取得勝利的勝利者!指出失敗者的優缺點,鼓勵他們再接再厲!
五、作業
想象鮫人流淚的原因,把它寫成一個美麗的故事。
【教學反思】
1、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以人為本”“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指導思想。我相信學生自身提的問題才是他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我以文本為載體,只提出討論的大致方向,至于具體研究哪一方面,討論什么都由學生自身決定。
2、我強化教學過程的民主性,給學生創設一個平安、平等的對話環境,倡議學生的自 主合作探究。在學生的表述中、思維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從新的方向、新的角度、新的途徑進行考慮,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獨特的考慮能力和嚴謹的語言組織能力。
3、對學生不接受的意見不勉強其接受。因為對文本的理解是受到生活經歷、知識水平等各方面因素影響的。隨著學生的生長會不時的發展。尤其在朗讀方面,過多的否定會限制學生的發明力,使之不敢進行多方面的嘗試,因此,只要掌握住基本原則即可。
《靜夜》教案 14
一、釋題,了解學情。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根據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所以,在導入詩題后,我首先了解學情:小朋友們,聽過這首古詩嗎?(大部分學生聽過)對這首古詩你有哪些了解呢?(學生有的知道作者、有的會讀、有的已經會背)
正是在這種了解學生所知的基礎上,我嘗試了分層教學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
(1)已經會讀會背的學生找學習伙伴開展競賽,看誰讀得準,背得好。
(2)不會的同學找值得信賴的學習伙伴(包括老師)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學習。
其次,教師巡視,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
最后,學生交流時也分層次進行,先讓低層次的學生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再讓高層次的學生與伙伴開展競賽,學生自己評議。這期間,教師一定要兼顧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為學生頭腦中的一種精神積淀。
另外,對于詩意的理解和朗讀指導也不要牽強,不能用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感悟,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朗讀教學上,我注重聯系學生對生活的切實體驗:你們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具體說說當時的感受。那么大詩人李白和你們一樣也是在這種心情下寫了這首古詩。可以說,情感的共鳴,獨特的感受,會使學生在濃濃的思鄉情中再次誦讀這首古詩。
三、指導書寫,鞏固識字。
課程標準要求寫簡單的單詞,不要求更多,昂貴的本質。教師應指導學生寫好基本的筆畫和順序規則。這門課有四個單詞,都是以前學過的。老師讓學生閱讀,然后選擇他們最喜歡的單詞來說你是如何記住的?但不要做太多的形狀分析。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寫作。模型寫作在一年級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順序規則,但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最后,讓學生練習寫作,練習寫作可以反映靈活性,給學生獨立選擇的空間,沒有必要提出相同的要求(至少寫兩個)。寫作后,學生也可以向學習伙伴和老師展示他們認為最滿意的單詞,以便學生能夠進一步體驗識字和寫作的樂趣。
[完]
四、鞏固練習,強化積累。
為了鞏固這節課的內容,我又設計了以下練習:
1、學生領讀生字,擴詞。
2、游戲:小刺猬摘蘋果。(開展背誦競賽)
3、拓展積累: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不知道也沒關系,不做過高要求,只要有積累的意識即可。)
4、教師拓展資料,把搜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會讀,有能力的可以嘗試背誦。
五、總結全文,布置實踐作業。
在作業在安排方面,我安排學生觀察夜晚的天空,告訴學生他們看到的,讓學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代詩歌,并記錄描述他們錯過家鄉的詩歌。(你可以問你的父母或其他長輩,你也可以自己找到。)這不僅關注學生的個人發展,而且培養了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了閱讀表面,真正教學生!
[完]
《靜夜》教案 15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詞的意境,學習在音樂的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詞,嘗試用卡農的方式表現作品。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愿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道具制作、表演、節奏配樂等活動,體驗合作表演中的樂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知識與能力的準備:
幼兒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已經會吟誦《靜夜思》這首詩歌;在美工課上幼兒練習畫黑夜和月亮,并且會用紙來折帽子;給孩子播放古裝片,使孩子了解古代人的著裝。
材料準備:
《靜夜思》圖片,音樂,紙,顏料,小樂器,古代服飾、配飾,幼兒用書第15頁放大的圖片,幼兒用書,小椅子等。
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靜夜思》
談話:如果小朋友在小的時候離開爸爸媽媽到很遠的地方,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呢?
通過看圖片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背景和內容。
教師:看了剛才的圖畫,你能用動作表現一下李白是怎樣思念故鄉的嗎?
2.按節奏吟誦《靜夜思》
(1)教師朗誦《靜夜思》,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示范朗誦歌詞,并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說“床前”,幼兒接“明月光”,以此類推。
(5)幼兒完整地朗誦歌詞。
3.嘗試用卡農的方式吟誦、演唱古詩詞
教師請配班老師一起給幼兒做示范.幼兒做穩定拍配合。
A老師:“床前明月光。”
B老師:“明月光、明月光、明月光、明月光。”(重復4遍)
分組進行卡農式吟誦練習.兩名老師各帶一組幼兒分聲部教學。
嘗試用卡農的方式演唱古詩詞。
4.共同表演
在活動室各角落設置繪畫、道具、表演、配樂區。請幼兒自行選擇到區域內根據古詩和音樂的意境進行繪畫、制作和表演等活動。
教師積極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現音樂與古詩詞。將幼兒的畫作為背景,同時穿戴自己親手制作的簡單服飾、道具,進行《靜夜思》的吟誦和演唱。
活動反思
《靜夜思》綜合表演活動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個充滿美感、充滿創造力的教育情境和空間。借助美妙的'音樂。兒童通過積極的感受:探索;表現與創造活動,感受著民族傳統文化的氣息。體會著審美與表達的快樂。在這里,古老的詩句又被注入了全新的氣息,交織成一個更加鮮活的《靜夜思》,每個孩子都在這里創造著自己的《靜夜思》,他們有條理、有步驟地去感受音樂、解決問題、創造作品,他們收獲著并快樂著,經厲了一次新穎獨特盼音樂之旅。
《靜夜》教案 16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3、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1、咱班小朋友的肚子里裝著很多詩哦,稱你們小詩人一點兒也不過分。小詩人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則謎語: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謎底:月亮)
2、小朋友,你們喜歡月亮嗎?從古至今,許多詩人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月亮,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會背這首詩的請舉手!背給老師聽聽。(生背)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播放李白的圖像,認識唐代詩人李白。今天我們這些小詩人要好好地學大詩人李白的《靜夜思》。
(1)齊讀課題。
(2)這三個字你們認識嗎?重點認讀生字“夜”,能給它們找找伙伴嗎? 組詞:安靜夜晚 思念
(3)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安靜的夜晚,大詩人李白在思念什么?讓我們走進這首詩。
二、認識生字,掃清障礙
過渡:這首詩里有10個字,我們一起來讀。
1.出示幻燈片:10個帶拼音的生字,齊拼讀,讀準字音,重點讀好“靜、床、光、望、鄉”幾個后鼻音和三拼音節的字。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幻燈效果:學生記住了哪個字,那個字即在屏幕中消失,同時配有鼓掌聲,以此激勵孩子。)
3.幻燈:再出現10個不帶拼音的生字,多種方式認讀。
4.只留“靜”字在屏幕。師:把“靜”字放在課題里看你們能不能讀準,請讀課題。
5.指導寫字
(1)生觀察每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師范寫并指導書寫。
“耳”上橫短,下橫長;“頭”的.第五筆是“長點”。
形成寫字口訣:
拼“耳”字:ěr ěr
寫“耳”字:橫 豎 豎 橫 橫 橫
數“耳“字:“耳 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生邊數邊書空。
(2)描紅、臨寫,提醒正確的的寫字姿勢。寫字要注意身坐直,本放正,拿穩筆,眼離書本一尺,手離筆尖一寸,胸離桌子一拳。
(3)評價學生作業。
三、再讀釋題,理解全詩
1.小朋友們,課題里的哪個字交代了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夜)(師手指課題。)哪個字交代了李白當時的心情?(思)
2.詩句中哪些地方寫“夜”呢?(明月)從這個詞怎么看出是寫“夜”?
3.詩句中哪些地方寫“思”?(思故鄉)評價:對,這是作者直接地告訴我們他在思。請大家把李白思念故鄉的感情讀出來。
指導:你們沒讀出李白思念故鄉的感情,應該把“望”和“思”讀真切一點。
(師同時在黑板上標上著重號,并示范。)再讀一遍試試,這次加上動作。
4.老師看到你們是抬頭和低頭,可是李白說他是舉頭和低頭。“舉” 和“抬”有什么區別?你們做“舉”的動作給我看。
(師:這不是舉,而是伸手。再舉一回,舉起千斤重擔來。對,這才叫“舉”。)
5.李白抬起他的頭像舉千斤重,舉得好費力。孩子們,你們說李白的頭怎么就這么重?“舉頭”這個詞怎么讀?
6.齊讀后兩句。
7.我們在詩句中找到了“夜”,找到了“思”,但我們不能明白的是,李白為什么要強調靜夜、靜思?在詩句中的哪些地方隱含著“靜”呢?同座討論一下。
老師引導:天上只有一輪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個誰?(李白)是啊,天地這樣廣闊,卻只有“明月與李白”相對望,難怪李白強調靜夜里靜思,他更加地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了。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情,怎樣的語氣讀這首詩呢?學生感情朗讀全詩。
四、設境誦讀,拓展小結
(1)(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在柔和的古箏聲中師插入:在這個安靜的夜晚,月亮是圓圓的,在我們中國,圓月象征著團圓,而詩人卻獨自一個人漂泊在外,此時此刻,他的心情會怎么樣呢?(難過,傷心……)
(2)教師范讀,再現意境。
(3)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4)指名誦讀,以評促讀。
大家評議,教師針對指導: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樣的?如果你離開了爸爸媽媽,十分想念他們,卻無法相見,你的心情怎樣?
(5)角色表演: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帶著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動作來吟誦這首靜夜思吧。(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后,深情吟誦)
(6)游戲:誰是“小李白”。指名上臺表演,配以樂曲。
(7)全體起立,望月誦讀“靜夜思”。
五、布置作業,鞏固提升
晚上觀察天空,爍爍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勵用圖畫來展示。
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詩并摘記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
給爸爸媽媽講講《靜夜思》的故事。
制作月亮卡片,每張卡片上寫一個生字,互換卡片學習。
《靜夜》教案 17
一、教材解讀
《靜夜思》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它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在寧靜的夜晚望月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拔動著作者的心弦,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
二、學情分析
大部分同學早已背會這首詩了。但學生不一定真正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會詩句所表達的感情。本節課要注意引導學生反復吟誦,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
三、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反文”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3、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四、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謎語導入: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現在老師出個謎語大家來猜: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2、學生饒有興趣地聽,邊聽邊猜。說出謎底月亮。
3、師,同學們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對了,是月亮。(師飽含深情地)晴朗的夜空,多么靜謐,一輪明月高掛上天上。看到這樣的景象色你會有什么感受,又會想些什么呢?
4、引入新課,板書深題:6、靜夜思。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看課文,聽錄音,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2、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圈出不認識的`生字,把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想辦法記住它。
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識字方法。
4、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教師出示卡片,各小組開火車讀,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讀得準。
5、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生字。
6、學生用這些生字組詞或說一句話。
7、借助生字“故”字,讓學生認識反文旁。
<三>、入情入境,美讀成誦。
1、學生自由讀古詩,小組討論,交流讀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說說自己讀懂了哪句詩,或有什么感受。
3、引導學生理解“疑”的含義。
讓學生說說自己在什么時候見過“霜”,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示“低頭”“舉頭”的意思。
4、學生自由朗讀,體會詩人的情感。
5、配樂朗讀《靜夜思》,啟發想象詩歌畫面,創設一種意境,學生可以配上簡單的動作邊做邊讀,熟讀成誦。
6、師指導朗讀,標出朗讀節奏及重點詞。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7、師:我們都知道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現在誰想扮演李白做一回詩人,背背這首詩?也可以加上動作。
8、指名學生上臺背誦,其他學生點評。
9、全班齊背。
<四>指導寫字。
1、觀察田字格中的字,指導書寫。
“耳”上橫短,下橫長;“頭”的第五筆是“長點”。
2、描紅、臨寫,并提醒坐姿與執筆姿勢要正確。
3、展示學生的作業,學生評議。
<五>、實踐活動
觀察夜晚的天空,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勵學生發揮想象,還可以用圖畫來展示。
五、教學資源
本節課雖然沒有利用多媒體課件,但本節課注意開發了學生資源,引導他們或識字、或朗讀或書寫。而且利用了卡片和錄音機為教學服務。
《靜夜》教案 18
教學內容
歌唱《靜夜思》
教學目標
1. 能夠感受歌曲《靜夜思》的思鄉之情,體會古詩音律與歌曲旋律相結合的美感和古韻新聲的表現魅力。
2.學生大膽自信地參與表現,能夠用連貫的氣息和優美動人的聲音演唱歌曲《靜夜思》;拍打聲勢節奏為演唱作伴奏。
學情分析:所教授的班級人數為70人,學生的組成大多來自城鄉結合部,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較弱,整體音樂素質有待提高。因此,在歌曲教學中,多采用母音模唱,口口相授、輕唱歌曲的方法;在合唱教學中,采用師生合作再到生生合作的方式進行,降低兩聲部的合唱難度,增強學生的合唱自信心。
教學重點:
學習歌曲的旋律,能用連貫的氣息和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體會古韻新聲的魅力。
教學難點:
利用聲勢節奏為演唱作伴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3分鐘)
1.課件展示圖片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圖畫,請大家來欣賞一下,說一說畫中的人正在做什么。
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2. 師生交流(提問學生回答)
3. 教師小結:同學們觀察的都很仔細,都能夠看出來了,這幅畫表達的是一種望月思鄉的情感。如果讓你們用一首古詩來形容這幅畫的意境和情感,你們覺得哪一首詩最貼切呢。(提問學生)
大家說,大家說唐代詩人李白的這首《靜夜思》能不能體現這幅畫的意境和情感呢。
4.引入課題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歌曲就是根據了李白的《靜夜思》而譜曲的同名歌曲,你們想知道,古詩用歌聲演唱出來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嗎。請大家打開課本42頁,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來聆聽這首歌曲 。
二、聆聽歌曲,感受古詩新聲的魅力。
(7分鐘)
1. 初聽歌曲
2. 師生交流,提問同學:
欣賞完這首歌,老師要請問同學們,從歌曲中你們聽到了什么,對比表格中的內容談談自己的感受。首先是歌曲的演唱速度,有三個選項,哪一個是你所聽到的速度呢。(指名回答)
接下來是歌曲的情緒,從歌曲中你們感受到的是哪一種情緒呢。(指名回答)
《靜夜思》這首歌曲是一首略帶悲傷的思鄉曲,那么我們在演唱的時候,應該用哪一種聲音去唱比較合適呢。(指名回答)
小結:歌曲正是通過以上這些音樂要素營造了濃濃的思鄉情緒,接下來讓我們帶著這些感受再次聆聽歌曲,一邊聽一邊輕輕的哼唱,想一想:歌曲分別采用了那種演唱形式。
3.再聽歌曲
4.師生交流:再次聽了這首歌,誰來說說,這首歌曲分別采用了以下哪種演唱形式。
(指名回答)那么我們來看一下歌譜,哪些部分是屬于齊唱部分呢。
(指名回答)哪些部分是屬于合唱部分呢。下面我們首先來學習齊唱部分。
三、學唱歌曲
(一)齊唱部分(10分鐘)
師:齊唱部分一共有三個樂句,我們先來看第一樂句。
1.老師彈奏第一樂句的旋律,學生用“啦”來模唱。(1遍)
2.老師彈奏第一樂句旋律,學生輕唱歌詞。(2遍)
3.教師指導:在第一樂句里面,我們要注意唱準的是第一小節的切分音和第四小節的全音符4拍。
4. 全部齊唱第一樂句。
5. 教師彈奏第二樂句,學生用“啦”模唱。
6. 教師彈奏第二樂句,學生輕唱歌詞。
7. 教師引導:在這一句里你們覺得最難唱的地方是哪里。
第二小節中的八分休止符,以及第三小節中裝飾音前倚音的的演唱,那么帶休止符和前倚音的地方怎么唱呢。
8. 教師示范演唱。
9. 教師指導:休止符的地方要停半拍,但演唱的時候要做到聲斷氣連;而前倚音的地方要唱的輕巧一點,全體一起演唱這兩句。
10.教師彈奏第三樂句旋律,學生用“啦”模唱。
11. 教師彈奏第三樂句旋律,學生輕唱歌詞。
12. 教師引導:第三樂句的歌詞跟第二樂句的歌詞是一樣的,節奏和速度也是一樣的,但是唱這兩句的情緒是一樣的嗎。不是。我們關注樂譜中每一句的首音和尾音,音高最高的是哪一句。
所以說第三樂句并不是可有可無的重復,而是歌曲的一個高潮點,所以演唱的時候要注意情緒的推進。
13. 全體一起唱第三樂句。
14. 全體跟教師伴奏演唱第一部分。
15.全體跟音樂伴奏演唱第一部分。
(二)學習合唱部分(5分鐘)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合唱部分,合唱部分是從歌曲的第13小節到結束部分。
1.學生看樂譜,想一想:合唱部分共有幾個聲部。(提問回答)位于連譜號上方的我們稱為高聲部,位于連譜號下方的我們稱為低聲部。今天這節課我們 先來完成高聲部的演唱。
2.教師彈唱合唱部分的高聲部,學生輕唱跟唱,和齊唱部分的旋律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4. 指名學生回答,相同之處:歌詞和旋律相同;不同之處:合唱部分比齊唱部分多反復了一句“低頭思故鄉”,并且在結尾處做了自由延長的處理。
5. 學生跟教師伴奏演唱合唱部分的高聲部。唱完后教師指點。
6.全體學生完整的演唱歌曲,播放音樂伴奏。
師:學會演唱這首歌,接下來要活動活動我們的雙手,來一段節奏打拍練習,大家想不想跟老師來學一學呢。好的,請看屏幕
四、聲勢節奏訓練(5分鐘)
1.出示節奏:
4/4? ×? ××? ×? ×│×? ××? ×? ×│
2.先聽老師把第一小節的節奏唱一遍,然后跟老師演唱節奏。
3.聽老師拍打節奏,學生跟拍。
4.學生自由練習。
5.一邊演唱第二樂段一邊拍打節奏。
師:同學們都學會了這個節奏的打拍方法,如果我們把這個節奏加入到歌曲的合唱部分去打拍,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效果呢。你們想不想聽。
老師來一段,邊唱邊打,同學們輕輕地跟拍。
6.完整演唱歌曲,并在合唱部分加入聲勢節奏進行伴奏。
五、創編表演(9分鐘)
師:剛才大家通過節奏的打拍,與音樂和歌聲融合在了一起,營造了豐富的音響效果,非常地好聽,老師很喜歡;如果大家能夠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一定的表演,老師相信效果一定會更加精彩,你們,有沒有勇氣挑戰一下。
1.出示創編要求。
2.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創編。
3.指名學生上臺表演。
4.師生共同表演。
六、總結課堂。
(1分鐘)
師:同學們,古詩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國文化的瑰寶之一。同時,古詩與音樂有著密切的關系,今天的這節課,我們學唱歌曲《靜夜思》,還進行了節奏的打拍和創編表演,體會到了古韻新聲的魅力,在今后的學習中,老師希望同學們能接觸更多的古詩歌曲,以此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從中受到教育。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謝謝大家。下課。
《靜夜》教案 19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一)會讀本課10個生字。
(二)理解重點詞:疑、思故鄉、舉頭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二、情感目標
體會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全詩;
三、能力目標
初步學習運用理解詞義串連句意的方法學習古詩。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意境。
教具:
錄音機,《思鄉曲》音樂磁帶,多媒體課件,書中插圖。
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聽音樂《思鄉曲》,體會樂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個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樂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鄉)
2、學生初步感知詩的意境美。
(樂曲停,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簡介《思鄉曲》,引入課題。
1、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馬思聰先生的《思鄉曲》,思鄉的情感可以用音樂來表現,也可以用語言來表達。
2、引入課題,齊讀課題。
3、簡介李白。
二、學習全詩,體悟詩境美。
(一)初讀課文。
1、讀通、讀順全詩;
2、檢查勾生字情況;
3、指導生讀生字,讀全詩。重點讀好靜、床、霜、思等字。
4、解題:
(1)靜夜是怎樣的夜晚?(多媒體創設情境)
(2)請你用思擴詞,從所擴詞中選出詞義
(3)串詞義。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
5、小結學習題目的方法:
(1)讀;
(2)說(詞義句意)
(二)讀中理解,體悟詩意美。
1、學生運用以上方法學習古詩,讀詩、說詞義、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詞。
2、生提出不懂的詞,師用。點出。[此處詞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舉頭、思故鄉]
3、學習第一行
(1)讀整行詩。
(2)明月光是指怎樣的月光?
(3)說第一行詩意。
多媒體創設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床前)
4、學習第二行
(1)讀整行詩。
(2)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理解疑的意思(懷疑、好像);
霜(老師哈氣在眼鏡片上,并解釋這是霧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節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頂、草葉、地面等,堆起來是白色。)
(3)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床前,好象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讀,引導。
詩人這樣描寫,給了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冷清)
師描述:今晚,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像鋪了一層冰冷的霜一樣。環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詩人遠離親人的孤獨,就更感到冷清了。
師用冷清的語氣范讀
生試著用冷清的語氣讀。
5、學習第三行
(1)讀整行詩。
(2)看多媒體理解舉頭(做動作)
(3)想想詩人在干什么?
(詩人抬頭望著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讀、引導。
師激情:古時候和我們不一樣,沒有電話、電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別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們、親人們會一起坐在月光下,說說話,聊聊天,還會在月光下看風景,游玩。你看,他們玩得多開心哪!可是,今夜,詩人已遠離家鄉,回家的路是那么長,更沒有我們今天的汽車、火車、飛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和親人們團圓。是啊,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是,詩人的心情已經不是那種心情了。
問:詩人看著掛在天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么呢?
(會想到家鄉,想到親人)反復誦讀。
6、學習第四行
(1)讀整行詩。
(2)說說詩句的意思。
(3)將三、四行連起來說說詩意
(4)指導朗讀,重點指導學生讀思故鄉。
7、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三、反復吟誦,表現詩意美。
1、以《思鄉曲》為背景,體會全詩詩意,并朗誦全詩一遍。
2、生在音樂中自己吟誦,劃節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3、有感情地齊讀,背誦。
四、和樂唱詩,感染熏陶美。
(一)聽《思鄉曲》主旋律一遍,進一步感受詩的意境美。
(二)以《思鄉曲》為主旋律,以《靜夜思》為詞,師先示范唱詩,師生和唱詩兩遍。
作業:
板書設計:
《靜夜》教案 2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反復誦讀,理解詩歌內容并熟練背誦。
2、體會詩中自然的聯想、豐富的想像。
過程與方法:
1、朗讀訓練,體會語言的節奏感與和諧美。
2、發揮想象與聯想,仿寫句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朗讀訓練,分清節奏,念準重音,讀出感情;
2、品味詩歌語言,理解意象,把握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想像和聯想去品味詩歌的意境和蘊含。
教學方法:
朗讀法、想象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 導入
同學們,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有誰能講出這個古老的愛情悲劇呢?故事中有情人被阻隔在天河兩岸,難以團圓,歷代文人墨客都對此發出了太多感慨和遐想。然而在郭沫若的詩中,我們將讀到關于這段傳說的別樣故事。
二、 整體感知
1、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9),我國近代著名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郭開貞,筆名沫若。一生的主要作品有:詩集《女神》、《星空》;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戲劇《屈原》、《棠棣之花》。
2、時代背景
20年代初期,五四運動的洪波已經消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各派軍閥窒息著。詩人在苦悶中彷徨。他不滿現實,熱烈地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浪漫氣息濃郁的詩,這些詩收錄在《星空》里。
四、研讀《靜夜》
1、聽錄音朗讀
2、生自讀課文,讀出感情
3、思考:
師:全詩分兩小節。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哪節寫實?哪節寫聯想?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點?
生:寫實:月光、松林、白云、疏星;聯想:天河、海霧、鮫人流珠第一書寫實,寫人間的月色和晚景。第二節寫想象,想象天河岸邊鮫人對月流珠的情形。突出夜晚的“靜”。
師:第一節中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
生:月光朦朧,籠罩著松林大地,團團的白云遮掩著月亮和星星。給人的感覺是──朦朧、恬靜的美。
師:第一小節的“淡淡”“團團”“幾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生:淡淡的憂傷。
師:在這樣的一個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生:第二小節的開頭一句“天河何處”,結束了第一小節的寫景思路,把讀者的視野與心胸引向了廣袤的宇宙,又以“遠遠的海霧模糊”收攏讀者放飛的心神。“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寫出詩人的想象穿過茫茫海霧,想象著會有鮫人立在岸邊,對著月亮流下串串珠淚……多么奇瑰的想象。
師:如何理解“怕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
生:鮫人不僅指神話傳說中住在海底的神人,也可以指詩人自身。作者想起這個凄美、哀婉的神話傳說,聯系到自己當時的處境,不禁流下了眼淚。表達了作者淡淡的`哀傷、無奈、惆悵的心情,也表達了他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對國家命運的憂心。
師:這首詩的兩個小節之間有著什么內在聯系?
生:第一節的景物描寫,是想象的基礎,第二節的想象是對寫景的提升和點睛。若沒有寫景,想象就顯得突兀;若沒有了想象,第一節的景便沒有了活力,沒有生氣。
師:討論:此詩結構與《天上的街市》有哪些異同?
生:這兩首詩的結構大致相同,都是先寫景,以寫景為基礎,再展開想象和聯想。
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寫景部分由“街燈”、“明星”把讀者的視線由人間轉到天上,為第二小節具體描繪“天上的街市”做了鋪墊。而《靜夜》則是靠第二小節的“天河何處”結束寫景,轉而想象的。
五、全文小結
天上的街市:對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靜夜:對時代失望和對祖國、家鄉和親人思念的淡淡的哀傷。詩人對現實的失望、不滿和對前途感到渺茫,表達出詩人朦朧的理想和追求。
六、拓展訓練
想象和聯想訓練
1、仿照示例,發揮你的想象,續寫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牽牛花開放了,
籠中的小鸚鵡,
月光照在地上,
2、仿照示例,經過四至五步聯想,使兩個意義相距很遠的詞聯系起來。
示例:木頭-樹林-田野-足球場-足球
(1)雪花——茶 (2)鋼筆——月亮
(3)夏夜——鋼鐵 (4)沙灘——車輪
【《靜夜》教案】相關文章:
靜夜思教案04-25
靜夜思教案06-22
《靜夜思》音樂教案03-14
音樂教案《靜夜思》04-25
《靜夜》說課教案09-14
《靜夜》教案設計05-01
靜夜思教案精選15篇01-07
靜夜思教案(15篇)01-05
靜夜思教案15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