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1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王維孤獨、思念之情。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1、抓住重點詞句,小組合作體會王維在重陽節長安大街上熱鬧場面下內心的孤獨與思鄉之情
2、詩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情感態度價值觀:
抓住人物的內心體會王維的思念之情。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詩人思念之情
教學難點:
借文學詩,理解古詩的意思及其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課文
1、(板書課題)朗讀課題,你讀懂了什么?
佳節:美好的節日,文中指重陽節
(課文中心詞)思親:思念親人(華山以東)
2、簡介王維
(1)文章的主人公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課題就來自這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指名讀、齊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在學生讀準字音、讀準節奏的基礎上,師范讀奠定本詩憂傷的基調。
(2)說說這首詩中哪些詞語你不理解。
獨異茱萸倍憶山東
3、講解本課的題材:本文的題材比較特殊,文章中包含了一首古詩,這篇生動活潑、語言優美的故事主要圍繞詩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創作的背景及本詩所抒發思念之情來寫的。這篇文章的題材稱為“文包詩”。
學習方法:詩歌是文章的濃縮和提煉,在課堂上我們抓住相關語句來理解詩人當時身處環境和的心理來理解古詩,簡稱為“借文學詩”
二、詩文對照,理解古詩
(一)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讀第一小節,畫出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圈出詞語,說說你的感受。
2、交流相關語句,體會王維的孤獨
(1)15歲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王維年紀很小就離開父母,離開兄弟,離開朋友。
(2)與我們同學相比較,體會王維的孤獨。
(3)不覺已經兩年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王維離開家鄉的時間很長。再次與自己比較體會王維的.孤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王維的孤獨。
3、理解異鄉,異客
說話練習:長安再繁華,這里沒有________沒有_________
那么,長安對于王維來說就是“異鄉”,王維對于長安來說就是“異客”。
4、“異”字解釋:
理解異:1、奇異,特別;2、別的;
異鄉,異客中異的理解
5、這樣的情景這樣的孤獨與詩中“獨在異鄉為異客”相對應。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讀出王維的孤獨。
(二)學習第二小節
1、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說說重陽節有哪些風俗。(指名說)
出示圖片(欣賞著一張張圖片,你能用那些詞語來形容人們過重陽節的情景)
出示:“熱鬧”
2、重陽節,長安大街也是一片熱鬧的情景,課文第二小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熱鬧來?畫出相關語句,圈出相關的詞語,把你的體會跟你的同桌說說。
(1)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找相關詞句,說體會
①抓住“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說熱鬧。
(2)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熱鬧的場面)
3、理解字詞
度:1、表示事物的性質;2、限度;3、量詞,次;4、過
一年一度()歡度節日()、
4、在這熱鬧的節日里,王維詩怎樣的?
(1)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2)這與哪句詩相對應?“每逢佳節倍思親”
(3)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4)理解詩句,倍:更加,讀出感情(三)學習第三小節
1、自學要求:
(1)朗讀第三自然段,抓住重要的詞句體會王維的心理
(2)理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小組合作學習
3、全班交流:說“思親”
(1)王維心里想了什么
(1)兄弟們會對王維說些什么?
(2)王維想到的不僅是他的兄弟們,看,文中還有一個省略號呢,你能把他補充出來嗎?
4、說話練習:
(1)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我與父母_____________,我和好朋友_________。
(2)王維想到的不僅是人還有與自己相關的事物呢。比如說__________________。
5、可如今,我們天各一方不能相會,這怎么不讓人思念呢!讀出思念之情。
6、交流古詩的意思,說說詩句中“遍插茱萸少一人”少了誰?
7、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三、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在這濃濃的節日氛圍中,王維想到了很多人,很多事,心理久久不能平靜(心緒不寧)寫下了這首詩
出示古詩
1、指名讀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抓住重點字詞)
3、全體朗讀(配樂)
4、吟唱古詩
四、拓展
1、每逢佳節倍思親
(1)以后,人們離開家鄉,漂流外地,每逢節日總是特別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此時人們會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為此,這句詩也成了萬千游子口中的千古絕句,讀“每逢佳節倍思親”。
(2)很多同學離開家鄉,遇到團圓佳節,心中充滿對親人的無限思念,此時我們就可以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佳節,出差在外地的爸爸心理十分想念媽媽和你,此時他也會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快要到,今年不能回家陪家人過年,心中無限惆悵,此時,我們可以吟誦“每逢佳節倍思親”。
2、思念家鄉的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3、《雜詩》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
寒梅著花未?
五、板書
23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以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文包詩
每逢佳節倍思親。借文學詩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六、反思
這篇課文是我的一堂教研課,在之前試上中學校領導、教研組成員都給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在幾經修改中,我最終確定本堂課的教學。
1、抓住文章的題材確定教學方法。本文是一篇題材特殊的文章,文包詩。作者根據古詩包含的情感再現詩人創作場景與詩人當時內心活動。因此就此我確定文本的學習方法為“借文學詩”。借助課文來學校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古詩所蘊含的情感。教學中,我先出示課文,抓住文中主要詞句來體會詩人的心理。如第一小節中“15歲”、“離開家鄉”、“兩年”等詞語體會王維當時的年幼、孤獨。第二小節中“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再現當時熱鬧的場面,并與詩人當時的孤獨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突出詩人更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在這基礎上理解古詩,學生覺得容易了多。
2、以古詩為主
本文雖說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但是在教學中我嘗試著以古詩為主。上課伊始我出示古詩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古詩的節奏。在理解課文時,通過每一小節的學習我要求學生找到相對應的詩句并讀出感情。在課文結束時學生對人物感情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同時他們對古詩的情感也進一步的升華,學生朗讀古詩的感情就自然流露出來。
3、“先扶后放”的學法指導
俗話說:教師為了不教。在課堂上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在課文第一小節中我們師生一起通過關鍵詞語的理解來體會詩人的情感;第二小節中我給學生提出學習要求:課文哪些句子、詞語可以看出重陽節長安大街的熱鬧?畫出句子圈出詞語把你的感受跟小組交流一下。;第三小節中,我直接出示自學要求:
(1)朗讀第三自然段,抓住重要的詞句體會王維的心理
(2)理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樣通過先扶后放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也”。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古詩中,有許多傳誦千古的名句。你們知道的有哪些?
老師這里也有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還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的題目呢!誰來讀一下?(逢)
這句話出自哪首詩?這首詩又是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呢?請同學們自己去讀課文,讀完了要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扶老攜幼頭插茱萸(圖)
(1)攜帶
(2)拉著插的筆順、書空
交流讀書所得,相機板書:重陽節(九月九日)
王維思念兄弟思緒萬千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出示)。誰來讀一下詩題。學習古詩,先要解詩題。誰能來給大家說一說?山東,華山東面。想不想讀讀這首詩?指名兩同學讀(4遍)。
剛才,我們解了詩題,讀了詩句,接下來我們就要明詩意、悟詩情了。你們有什么好方法?
(1)聯系上下文;
(2)抓住關鍵字。這首詩是包含在課文中的,學習這樣的詩還有什么方法呢?(讀讀課文)
看老師的朗讀要求:
(1)朗讀課文,把古詩和課文對照起來,理解詩意。
(2)4人一小組,各選一行詩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意思,再把整首詩連起來說說是什么意思。
獨在異鄉為異客
說說這行詩的意思。你是通過朗讀哪一小節知道的?讀給大家聽。通過你的朗讀,我知道王維在長安非常孤單。(15歲兩年)兩組同學讀課文,兩組同學讀詩句。
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可是一句名句呀,誰來說說它的意思?理解倍、思、親為什么王維到了美好的節日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呢?誰能把課文的有關內容讀一讀?她在朗讀的時候,感情有沒有變化?她抓住哪個詞來讀的?(興高采烈)你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什么時候也興高采烈。一起用興高采烈的語氣來讀讀1、2兩句話。剛才說到她的感情有變化,有什么變化?齊讀。男生讀熱鬧場面,女生讀寂寞心情。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最后兩行詩你們理解了嗎?誰來說說看。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遙知,課文中哪兩個詞可以看出王維和兄弟們相隔遙遠。
讀第三小節,感情有沒有變化?誰能把它的變化讀出來?
齊讀課文,一人讀詩句。
王維此時想得很多很多,課文中有兩塊地方可以看出來,你能找到嗎?板書“思緒萬千”。理解意思。
誰能連起來,把整首詩的意思說給大家聽?
詩意我們理解了,你能把這首詩讀好嗎?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背誦。
小結課文,指導讀全文,一人讀古詩。
作業:
1、按照課文內容填空。
重陽節指農歷_________,這一天,人們_________,_________。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中,“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詩人遠離家鄉的寂寞,思念親人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想象了今年重陽節親人登高遠眺的情景。
2、將節日與傳統食品聯系起來。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3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你都知道哪些傳統節日嗎?
生:春節、端午、中秋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我們把一些讓人高興的節日稱作(板書:佳節)
師:看到佳節這個詞,我們的心情一般都會?
生:高興,開心師:為什么呢?
生:能收到壓歲錢,有好玩的好吃的,全家能團聚在一起
師:是呀!好的節日總是讓人很開心的,但是,唐代有位詩人在某一個佳節來臨時,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完成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齊讀課題。
師:這句詩在哪見過嗎?生: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一句詩。
師:課前預習的真充分。(出示古詩)誰來讀?你們知道嗎?這首詩的背后還有一個小故事呢?在讀故事之前,老師想要分享你們的預習成果,可以嗎?
二、預習分享
1、 我會讀詞語指名讀、小老師領讀、齊讀
2、 我會讀課文
師:你們的課文讀得真是又準又流利啊,課文也能讀得這么好嗎?通過預習我們知道,課文有幾小節?我找四個小朋友來讀課文,其他人認真聽,會聽也是一種好習慣。(相機指示)
師:讀完了全文,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全文的內容。
生:詩人王維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詩人王維為什么每逢佳節倍思親呢?他又是怎樣每逢佳節倍思親呢?現在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走進王維。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師: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人們是怎么過這個節的呢?
師:誰來說說你找到了哪些句子?生讀課文師:你們真會讀書,一下子就找準了。(出示第2、3小節)
師:誰能說說重陽節有什么習俗呢?生:重陽節要登高遠望、頭插茱萸。
師:對呀,登高遠望,頭插茱萸,這就是重陽節的習俗,就像我們春節要吃年夜飯,要拜年一樣。看,(出示圖片)這就是茱萸,一種有強烈香味的植物,古代人認為重陽節戴上它可以驅邪避災,代表人們一種美好的心愿。
四、精讀課文
1、 學習第二小節
師:你從哪里感受到重陽節過節的這種熱鬧呢?我們先來看看這段文字。(出示第二節1、2、3句)生指名讀
師:我聽到你是那樣的興高采烈。“興高采烈”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高興。
師:換個詞說,就是——生:高高興興,喜氣洋洋,喜出望外
師:看看人們歡歡喜喜歡度重陽的情景吧!(出示圖片)
師:大街上無處不有的熱鬧,每個人臉上都是興高采烈,男女老少都是興高采烈。
師:還有哪個詞也讓你體會到了熱鬧?
生:扶老攜幼、登高游玩、歡度節日、興高采烈
師:重陽節就是這樣熱鬧呀!出示:(扶老攜幼、登高游玩、歡度節日、興高采烈)你能把這組詞串讀好嗎?生讀齊讀師: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看看嗎?出示:第二小節1、2、3句生齊讀
師:此時此刻,王維看到了什么?心里會怎么想?生回答(指導用書中的語句回答)師:(出示:第二小節第四句),這就叫“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我的上課教案》。(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現在你知道倍思親的倍是在告訴我們什么嗎?生:更加思念師:能讀出王維的這種思鄉之情嗎?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2、 學習第二小節
師:為什么王維每逢佳節倍思親呢?自由朗讀第一小節,等會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生:離家時小,王維離家時間很長師:同學們說的很有道理。(出示第一小節)
師:15歲,和我們現在上初一的孩子一樣大,就已經離開家鄉兩年了,如果是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生:想家、寂寞、孤單師:對,你們走進王維的心里去了。讓我們把這一份思念送進語言文字中,用我們動情的朗讀來表達吧生齊讀第一小節師:王維的家鄉在華山以東,對于他來說,長安就是異鄉,他自己就是到長安求學的一個客人,是一個異客。在交通很不發達的唐代,想回一趟家是多么難的事啊!王維不知有多么想念他的親人呢!此時的他,身處熱鬧的佳節,卻是——(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
生:(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師:同學們,你明白王維“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原因了嗎?是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誰來吟一吟?(出示兩句詩)生讀齊讀過渡:重陽節的歡樂不屬于王維,他孤獨一人,不由傷感起來,此時王維在這美好的節日里在思什么?想什么呢?
3、 學習第三小節
師:(出示第三小節,指名讀),其余同學靜靜地聽,體會一下此時王維的心情。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心情,從哪一句體會到的?生回答師:誰來讀讀這段對過去生活回憶的句子?(出示第三小節第1、2句)生讀
師:讀得真好,學著他的樣子一起來一遍。生齊讀。
師:如今王維一個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鄉和親人卻在山的那頭,兩地隔著高高的華山,還有漫長的路途,相隔很遠,有千里之遙。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板書)
師:(出示第三句)文字能讀出感情,這里的省略號也能讀出情來呢!這里的省略號它包含著什么?
生回答師:它多么像一聲長長的嘆息,齊讀
師:這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啊,此時,不僅王維一個人在飽嘗思親之苦,他的兄弟們也正思念著王維。(出示圖)當他們頭插茱萸,登高遠望,卻發現獨獨少了王維。如果你是王維該怎么表達你的思親之苦呢?
生回答師:這就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女生讀、男生讀、齊讀師:長長的思緒,深深地思念,就是思修萬千。這萬千的思緒化作膾炙人口的詩句,就是——(出示古詩)。誰來有聲有色的吟一吟?生吟誦
師:就讓我們當一回小王維,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情來吟誦這首詩。生齊吟(配樂)
師:多么動情呀!這就是王維憶山東兄弟的情。就讓我們閉上眼睛,再次感受王維倍思親的深情吧!配樂齊背總結:師:如今王維的這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已成了經典,成了千古流傳的名句,所有遠離家鄉的人都會這樣深情的吟誦——指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就讓我們把這首詩深深地記在心里,九月九日以山東兄弟,
作業:
課后同學們可以去搜集像王維這樣的大詩人寫的思念家鄉親人的詩。
試編故事:請你們通過《山形》《楓橋夜泊》所描繪的深秋楓林美景和楓橋環境的凄寒、幽靜,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及旅途中孤獨寂寞的心情,展開合理想象,試模仿本課編一個故事,下節課,我們一起在班上交流。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4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文包詩,文辭優美,簡潔,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家鄉的思念。
然而在教學時并不能如一般的閱讀教學,停留在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上,教師自身要明白文包詩的特點,捉摸編者編寫此類題材的意圖。在小學階段,讓學生背誦古詩也許并不難,但是要求學生理解古詩字里行間的意思,以及寫作背景就比較困難了,所以只有在小學35年級才會出現了文包詩,文包詩中的文就是用來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而隨著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后就幾乎不在出現文包詩這樣的題材。那么在教學時要明確一點:文是為詩服務的,對文的所有理解最后都要回到詩中。
學生分析:
由于開展經典誦讀,
三年級學生基本已經會背這首詩了,但是僅僅停留在背誦和明白這是一首思鄉詩的層次上,
并不能感受到詩中字里行間融入的思鄉之情。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孩子在初讀文時能大致感受到文和詩之間的聯系,但是這種感受只是浮在表面的初步感知。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由文及詩,由詩入文感悟文中的思鄉之情。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文包詩這種課文形式。
2、能抓住關鍵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王維在重陽節感到的舉目無親的孤寂。
3、能有味道地背誦出古詩,并能結合課文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在二年級時曾學過一首思鄉詩,還記得嗎?一齊背一背。
李白的《靜夜思》
師:是啊,
對于遠在他鄉的游子來說,家鄉就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叫人時時刻刻思念著地方,尤其是在萬家團圓的節日,于是兩千多年前,同樣唐朝的一位大詩人王維寫下了這樣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誰來讀?(指名讀、齊讀)
師:你們知道嗎?這首詩的背后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下面聽老師讀一讀這個故事。(師配樂范讀)
二、學習生字詞
A、師:之前大家已經作了預習了,這些詞你能讀好嗎?
出示詞語:思念
兄弟
異鄉
重陽
回憶
情景
佳節
登高
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
天各一方
一年一度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指名兩到三位,開火車領讀)
B、寫字指導
注意點:本課的生字難不難呀(不難)
生字是不難,但有幾個看似容易的詞語卻特別容易寫錯,一個是佳字,注意右邊是兩個土字,不能一豎到底。
還有兩個點要注意。幼字的一點不能丟,念字的一點不能添。
(老師范寫、學生寫一遍、描紅一遍)
三、檢查讀課文
你們的字詞真是讀的又快又準啊,課文也能讀的這么好嗎?
文章一共幾節?(四節)請四個人讀,即時糾正。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1)、這首詩是誰寫的啊?(唐朝的王維),王維為什么在詩中說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呢?
(請兩位同學讀讀第一小節)
(2)如果變成這樣,你會讀嗎?
唐代有個大詩人,名叫(),()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不覺已經()。
(3)讀完以后,你想說些什么?
預設:王維很孤獨,離開時只有15歲,王維很思念家鄉,離開家鄉已經兩年了。
(4)你能讀出王維的思鄉之情嗎?(指名3人)
是啊,王維離開家鄉時只有15歲,比你們大不了多少,獨自一人來到了哪里?
京城長安(他不在自己的家鄉)異鄉
是長安人嗎?(不是)異客(外地人)
王維年僅十五歲,獨自漂流異鄉,感覺很孤獨。能讀好這一句嗎?
獨在異鄉為異客(指名讀,讀出思鄉之情。)
五、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渡: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1)佳節是什么意思?
(美好的節日)
(2)在我們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佳節?
八月十五的中秋節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
正月初一的春節
注意:要把話說完整
(3)對,這些節日都叫佳節,在本文中,佳節指什么節日?(重陽節)
師:重陽節就像其他傳統佳節一樣,是一個萬家團聚的好日子,在這一天,王維看到了什么?
出示: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4)這一天,人們心情怎么樣?
很高興
(5)你從哪些詞看出來的?
a、興高采烈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你能換個詞嗎?
預設(學生能說出興致勃勃、欣喜若狂、高興)
b、扶老攜幼什么意思?
過節時,你們全家會出去玩嗎?會有哪些人一起去玩?(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怎么走的呢?
攙扶著老人,帶著孩子。
(可以做做動作)
c、全家出動,登高游玩,多開心啊?你覺得這一天,人們除了登高游玩還會做些什么呢?
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此時應該能說出重陽節的一些風俗。
師:是啊,多么開心的'節日啊!可是獨在異鄉的作為異客的王維看到這樣的情景會高興嗎?
(不會)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怎么樣?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這真是(引讀)每逢佳節倍思親,你知道倍是什么意思嗎?
(更加)你能讀出更加思念嗎?(指名3-5人讀,讀出思念)
六、學習課文第三節
(1)王維在重陽節這天對家鄉的親人懷著深切的思念,他想了些什么呢?(文章第三節)
出示: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指名讀)
(2)王維知道,現在兄弟們一定也在頭插茱萸,登高遠眺。可惜的是,出示: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唉只少了一個人,是誰?(王維)
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指名讀35)
(3)師: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王維呢。你覺得家鄉的兄弟在登高聚會時想對王維說些什么?
(生自由說)
預設:王維,我好想念你呀,你在長安還好嗎?你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啊?
(4)王維知道家鄉的兄弟正在思念著自己,于是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也就是每逢佳節倍思親。
(5)王維陷入了不可抑制的思鄉之情中,一定想了很多很多,思緒萬千,提筆寫下了這樣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齊讀。
指名配樂朗讀(35)人(有感情的朗讀)
能背上嗎?
(有感情的背誦)
師總結:以后,人們離開家鄉,漂流在外地,每逢節日總會特別思念家鄉時,便會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啊。這首詩成為了千古絕唱,而這句話便成為萬千游子口中的千古絕句。
七、拓展延伸
思鄉之情充溢著游子的內心,王維除了寫這首詩千古絕唱外,還寫這樣一首思鄉詩
出示: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師翻譯大致意思,
你覺得王維除了想知道家鄉的梅花有沒有開以外,還想知道什么?
預設:想知道家鄉的兄弟好不好,身體是不是很健康
八、作業:
1、結合課文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
2、搜集幾首思鄉詩,小組交流背背。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直奔中心(2分)
1、師: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這首詩)。課文用最膾炙人口的一句作為課題。
2、齊讀課題,找出課文圍繞課題的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3、師過渡:為什么王維此時思念起家鄉的親人?他思念的是誰呢?)
二、詩文對照,讀中解疑
(一)細讀第一自然段(6分)
1、自由讀,思考問題:為什么王維思念起自己的親人?讀后討論。
(因為詩人獨自一人,少小離家,離家之遠—在長安離家之久—已兩年,所以思親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3、指導感情朗讀。你覺得離開家鄉兩年的王維心情怎樣?你能把王維此時的心情讀出來嗎?(“不知不覺已經兩年了”讀得稍緩,帶些傷感。)
(二)、細讀第二自然段(10分)
1、師引讀:這時,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2、文題對照,從這段話中你理解“倍”的意思了嗎?
3、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4、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戶戶、歡度節日)
用上這些詞說說詩人為什么“倍思親”,比一比誰用的好詞多。
5、指導感情朗讀。從這段課文中你體會了什么?(一、二、三句讀出人們歡度佳節的熱鬧、愉快氣氛;第四句聲音放低,速度放緩,讀出王維的孤獨與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過渡:人們歡度佳節,多么熱鬧、多么高興,可是王維此時卻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他會想起誰?想起哪些事呢?
(三)、細讀第三自然段(12分)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2、自由讀,討論問題:王維想起了哪些人?哪些事?(前半段:王維思念以前與兄弟們歡度重陽節的情景。后半段:王維遙想此時兄弟們是怎樣思念他的。)
3、教師講述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登高時,將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消災避邪。
4、師:其實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但書上沒有全部寫出來,而是用了一個標點符號——省略號來表示的.。(投影出示帶有省略號的句子)
5、讀句子,小組討論:王維還會想些什么?兄弟們還會說些什么?同桌分角色說一說。
6、其實,據老師所知,有很多同學的爸爸媽媽都不在自己身邊,你想他們嗎?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7、讓我們再來把課文讀一讀,把詩人對親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讀出來嗎?練習讀。指名讀。
8、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四)、細讀第四自然段(6分)
1、王維此時的心情可用書上的哪個詞表達?(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2、聯系上文,理解思緒萬千。
3、師:他提起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出示古詩,配上樂曲,讓學生扮演詩人,上臺誦讀。
三、情感延伸,課外拓展:(4分)
1、“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歷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唐代詩人李白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注釋來讀讀詩,體會他們的思鄉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春夜洛城聞笛》、《泊船瓜洲》。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并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三、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
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生字,初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古時候有許多節日,有的一直流傳到了現在,像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古代一位詩人在重陽節思念親人而寫詩的事情。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14
每逢佳節倍思親
2.解釋題意。
(1)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里的詩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
(2)簡介王維
王維(公元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后遷局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畫家。
三、初讀課文。
1.輕聲自讀課文,讀順課文。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節等方面辨明讀音。
(3)抽生字卡片讓學生讀生字詞。
3.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
四、寫字指導
指導要點。
逢:半包圍結構。注意內部的結構。
佳:由8畫寫成。右部是兩個土疊加,不是中間一豎到底。
倍: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右上下兩端齊平。
插:12筆寫成。右部的筆順為:撇、橫、豎、撇、豎、橫、橫折、橫、橫,末橫左連豎筆,右連橫折部,且讓折部末端下露些。
憶:左部豎心旁筆順是點、點、豎。
異:需注意上半部分。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讀抄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細讀課文,理解并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分自然段講讀。
我們已經知道每逢佳節倍思親說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事情,當時的王維是怎樣一個人呢?請讀: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兩句)說了什么?
板書:王維
(3)小結:這一自然段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人物,講的是唐代詩人王維15歲離家,到京城長安已有兩年。
(4)齊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佳節指的是什么節日?為什么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呢?請讀: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2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四句)
前三句說了什么?
板書:重陽
登高
重陽節這一天大街上很熱鬧,他們扶著老人,攙著孩子,你可以從那個詞語看出來(扶老攜幼)。
從哪里可以看出,重陽節是個佳節?(大街上很熱鬧,人們老老小小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可以看出人們把重陽節看做是個佳節)
這種情況使王維看了有什么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王維為什么逢到重陽節,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聯系,那句話說明王維15歲離開家,來到長安已經有兩年,他年紀輕,長期離開自己的家鄉,看到重陽佳節京城長安家家歡慶的情景,自然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看到了重陽節家家歡度節日的景象,更加思念親人。點名題目。
(4)齊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王維主要想念哪些親人?具體想了哪些事?請讀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五句話)
第一句話和第二句話說了什么?
板書:插茱萸
教師講述:茱萸是一種有著強烈香氣的植物。古人重陽節登高,把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辟邪。這兩句話是王維回憶以前重陽節和兄弟們頭插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況。王維除了想到這一層,還想到了什么?讀第三到第五句。
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這三句話里有兩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說)
第一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說了?(表示王維思念兄弟們有些想法省略不說了)
第二個省略號表示什么?(表示王維猜想兄弟們思念自己時有些話省略了)
你們看,詩人王維思念兄弟們多么深切,既想到了過去,又想到了現在;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的確體現了倍思親的思想感情。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思念兄弟們的具體內容。
(4)齊讀第三自然段。
過渡:王維是怎樣來表達自己這種思想感情的?我們一起來看第四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說了什么?思緒萬千是什么意思?(思緒萬千就是想頭很多,想法很多)這一句話同上面哪個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聯系?(這一句話和第三自然段關系密切)
下面第二句話說了什么?
板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點名了什么?(點名了重陽節)
憶是什么意思?(指思念)
注意:山東指的是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不是今天的山東省。
這個詩歌的意思是:重陽節思念家鄉的兄弟們。
(3)齊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板書:異鄉
客
(4)看圖,加深體會詩句意思。
圖畫上的人是誰?從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詩人?
點示:桌子上的紙上寫的是繁體字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未寫題目。
(5)指名講讀詩句的意思。
(我孤身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他鄉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著茱萸,唯獨缺少我一個人)
(6)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寫詩表達了思念親人的感情。
(7)齊讀第四自然段。
二、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他思念家鄉親人的無限深情。
(2)指名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
(3)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板書:
每逢佳節倍思親
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異鄉客
客
王維
登高
插茱萸
遙知
少一人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情調動,導入課題:
1、板書“佳節”
師:同學們喜歡過節嗎?為什么呢?
2、師: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課件詩人背影)在重陽佳節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每逢佳節倍思親”)熟悉嗎?哪兒見過?(課件古詩)
二、初讀古詩。
1、想讀嗎?那就大聲地讀吧!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順。
2、生自由讀。
3、指名讀,正音。
4、還想怎么讀?(按學生設想讀)
5、同學們真不錯,字音讀得準,詩句也讀順了。這首詩讀了這么多遍,你讀明白了什么嗎?
6、生交流。(茱萸介紹)
7、明明是合家歡聚的重陽佳節,詩人為何會有如此的感嘆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會有新的感受。
三、讀文悟情。
1、生讀文,師巡視。
2、讀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師相機板書。
3、你們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給了你這樣的感受,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這些句子,試著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4、交流:誰想第一個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談不出)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
(談得出)是啊!王維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到外求學(板書華山東邊是家鄉,西邊是長安)它的家鄉在華山以東的蒲州,長安在華山以西,他這一別就有兩年了。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維是整整兩年沒有與親人相見啊!你還想再讀讀這句話嗎?相信你現在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這樣的情景,你有過類似的印象嗎?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配合著演演嗎?
2、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3、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課件句子)帶著你的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
(如果不動情)結合生活實際調動情感再讀。
5、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啊!
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1、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會是怎樣的呢?(學生想象)
2、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日的場面?(指名讀)
3、(課件出示句子)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能和你身邊的同學配合著演演嗎?
4、我看到你們興高采烈的模樣了,重陽佳節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
5、這就是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詩人看到這一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課件句子)帶著你的這種感受,來讀這句話。
(如果不動情)結合生活實際調動情感再讀。
5、此時的王維真是觸景生情啊!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佳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
1、從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課件出示句子還有同學想讀這段話嗎?
3、(讀得不好)讀這段時你想到了什么?
(讀得好)(課件歡快音樂)是啊!重陽佳節,王維和兄弟們登高遠眺,是多么開心啊!看你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生交流)
4、從你們的言語和神態中我已經感受到了這份喜悅!來,咱們再來讀讀這段。(生齊讀)
5、(切換音樂思念)歡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指板書)而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在山的那頭;身在山的這一邊,而心卻早已飛到山的那一邊了,(課件出示句子)王維的這種思鄉之情,你能體會到嗎?想讀這句話嗎?(指名讀)
6、你是這樣讀的:……天各一方……;省略號停了一下;……一定也在……
你想表達什么呢?
7、他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學也能像他這樣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指名讀)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1、以前王維和兄弟們是怎樣過重陽節的呢?
2、(用自己的話說)你說的正是這樣的一種情景(課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讀讀嗎?
(用書上句子)回到上段
三、情感涌現,吟詩抒情。
1、師導: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求學,重陽佳節這天,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想起了在家鄉時和兄弟們歡聚的情景,思鄉之情愈發濃了,思緒萬千之時,就將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課件出示古詩,教師范讀整首詩)
2、剛才,老師在誦讀這首詩時,把自己當作了王維,借這首詩來表達我對家鄉的思念,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也體會到了詩人的心情,那就來吟誦這首詩吧!
3、指名讀。兩名學生讀后,對比評價,體現個性化朗讀。
請同學們也像這兩位同學一樣,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指名讀)
四、情感延伸,課外拓展:
1、“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歷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隋代詩人薛道衡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注釋來讀讀詩,體會同樣的思鄉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入日思歸》、《泊船瓜洲》。
3、指名讀。
五、情感升華,再次吟誦。
1、在這飽含濃濃思鄉情的樂曲聲中,我們也即將結束這堂課了,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2、配樂齊誦詩文。
板書:
佳節
倍思親
華山
(西)長安
家鄉(東)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之一,希望對你有幫助!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8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以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認識多音字“重”,并能把它寫好看;寫好“采”“幼”。
3、了解重陽節的時間及風俗習慣。
4、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借助老師的提示詞語,能基本概括大意。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國有許多傳統佳節(出示圖片)同學們看看,這是哪個節日呢?人們會做些什么呢?(出示填空)每逢中秋節,我們總會( )。。。。。。這些美好的節日我們統稱它們為 “佳節”。【師范寫 佳節,指導書寫 佳】這些傳統佳節都有著不同的習俗,可是不變的是在這樣傳統佳節中我們都會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和傳統佳節有關的課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生讀課題。“逢”是后鼻音,誰再讀讀,齊讀課題。
2、那么你們知道課題中的佳節是指哪個節日嗎?重陽節。重陽節是每年的九月初九,那么在古代,重陽節有些什么習俗呢?老師從文中找了一些介紹重陽節習俗的和人們歡度節日的詞語,你們會讀嗎?
二、字詞識記 出示詞語,指名讀,生字逐個認讀。
重陽節 頭插茱萸 登高遠眺 挽手 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 天各一方 思念 思緒萬千
重陽節 指導書寫 重。【習字冊上描一個寫一個】
頭插茱萸 登高遠眺
【這幾個詞語都是在介紹重陽節的習俗的,那么茱萸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植物?為什么重陽節要有這樣的習俗呢?同學們想知道嗎?】
出示茱萸圖片,介紹重陽節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帶香味的植物,傳說可以祛病驅邪,所以人們在農歷的九月初九這一天,頭插或者臂戴茱萸,飲菊花酒,爬山登高,以求步步高升,健康長壽,這也是一個親人團聚的節日。
重陽節這一天人們是怎樣歡度節日的呢?老師也找了幾個詞語。出示
手挽手 扶老攜幼 指導書寫 幼【習字冊上描一個寫一個】
興高采烈 指導書寫 采【習字冊上描一個寫一個】
還有幾個詞語老師看看大家會不會讀?
讀完詞語,我們把這些詞語放進句子中,看看同學們會不會讀?
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
王維思緒萬千,提起筆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詞語、句子我們都會讀了,下面我們一起把書打開,走進課文去讀讀吧!首先,請同學們聽老師范讀課文,同學們特別注意聽下老師是怎樣讀后面那首古詩的。
三、初讀感知。
1、師配樂范讀。
2、學生模仿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朗讀情況,請個別學生讀課文2、3 段。其余學生聽讀、糾錯。
課文會讀了嗎?你們發現這篇課文有什么特點?文包詩,以前學過這樣的課文嗎?文包詩的課文有什么特點?古詩的意思蘊含在課文中。
4、朗讀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生讀,師生共評,師指導朗讀。
5、感知文意:請同學們默讀思考:詩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出這首詩的呢?出示提示詞語,生思考概括文意。
【王維獨自一人在京城長安求學,在重陽節這一天,看到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思念起他在家鄉的親人,思緒萬千,于是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四、寫字指導;生拿出習字冊描紅,并寫生字,師反饋指導。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及古詩,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2、通過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理解“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天各一方”等詞語的意思;詩文對照,理解古詩的含義,通過“獨”“異鄉”“佳節”“倍思親”“少一人”等詞語的品析體會詩人身居異鄉在重陽佳節時更加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王維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里面的第二句。我們一起來誦讀古詩。想要了解古詩的意思嗎?讓我們一起走進,去尋找吧!
二、精讀品析
1、品讀第一句“獨在異鄉為異客”這句話的意思在哪里?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生讀第一節,在這位同學的朗讀中,你知道了什么?
(15歲、2年)他去了哪里?做什么?他有什么感受?板書【孤獨、思念】
出示:當孤身一人在外求學的王維受人欺負的時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夜深人靜,王維難以入眠的時候,他會想——————;當王維生病的時候,他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當王維取得優異的成績時,他多想______________;當王維…….
【相機理解 獨,異鄉的意思】
你也有過這種孤獨的感受嗎?能不能帶著這種感覺讀第一段。指導抓住15歲那年、兩年了。這兩個詞語讀好第一段。
這就是【獨在異鄉為異客】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了嗎【王維15歲獨自一人來到長安求學,孤身一人在外地已經兩年了】指導讀好重點詞語“獨”“異鄉”。再讀這句詩,
2、品讀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句話的意思在哪里?誰來讀讀第二自然段,生讀第二節,在這位同學的朗讀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a.王維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熱鬧、扶老攜幼、登高游玩。【相機解釋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b. 這樣的畫面,你仿佛看到人們在干什么?請同學們展開了豐富想象,把人們歡度節日的情景說出來!(登高游玩、喝酒寫詩、聊天嬉戲。。。。。)如此熱鬧的場景,讓我們一起愉快的讀一讀把!(指導朗讀,歡快的節奏)
我猜,王維看到這種情景一定也很開心,也是興高采烈的,你們同意嗎?
c.此時王維的心情怎樣?【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王維為什么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師: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在長安生活,已經兩年了,這700多個日日夜夜都是孤獨一人。此時恰逢重陽佳節,看到家家戶戶都是團聚在一起歡度佳節,他卻不能與家人相聚,他的心情怎能高興得起來,他怎能不更加想念家鄉的親人?)再讀第二自然段。
這就是【每逢佳節倍思親】
d.誰能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王維看到人們扶老攜幼、登高游玩、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情景,更加思念起家鄉的親人了】
再讀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抓住倍思親指導朗讀)再讀古詩。男生讀第一、二段,女生讀一、二句詩。
3、品讀三四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a、請大家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王維想了些什么?【生答王維在想什么?】王維想到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喝酒聊天、寫詩吟誦。。。。。)而如今卻天各一方不能想會:介紹王維家鄉與長安相距數千里,中間還隔著一座高聳入云、難以翻越的華山。一處在山的東面,一處在——山的西面,【借機理解詩題山東,憶的意思】真是“天各一方”。
b、配樂范讀第三段(怎樣讀好第三段呢?哪些詞語要讀好呢?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思念)
這就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再讀這兩句詩。女生讀課文,男生讀詩句。
過渡:王維目睹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他想起了過去的歡樂,也想起了獨在異鄉的孤獨,想到家鄉,想到親人,想到的太多太多……真是——思緒萬千。于是他提起筆,將濃濃的思念寄予四句詩中寫下這傳誦千古的名篇。出示 古詩,再讀古詩
三、再讀古詩,情感升華。
1、配樂誦讀古詩。2、背誦古詩。
四、拓展延伸、總結全文
1、師:“每逢佳節倍思親”, 有這樣感嘆的又何止王維一人啊!身在海外的游子,思念故鄉時,會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引說)。
2、(配樂)今天是中秋節,爸爸在外地出差,他打電話回來說非常想念我們。爸爸此時的心情可以用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形容。
五、布置作業
(1)完成《習字冊》《補充習題》
(2)小練筆。(你有過思念親人的感受嗎?請寫一段話或一首小詩,來表達你對親人的思念)
板書設計:
每逢佳節倍思親
長安 家鄉
孤獨 天各一方 思念
(憶)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運用詩文對照的方法學習古詩,明白古詩的意思,體悟古詩的情感
3、初步了解“對比”的寫作方法,并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課堂小練筆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用韻詩文對照的方法學習古詩
2、初步了解“對比”的寫作方法,讀寫結合。
教學過程:
自評:課前預習,完成小練習:佳節就是怎樣的節日呢?(交流課前復習)
一、復習導入,引出古詩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23課——每逢佳節倍思親(誰來讀課題)
2、這句千古名句出自唐代大詩人誰的詩呢?
3、農歷的九月初九,你們知道是我國的什么傳統節日呢?(重陽節)對,也就是課文題目中的——佳節。如此重陽佳節,詩人王維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為什么“每逢佳節倍思親”呢?這首詩寫了些什么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內心去一探究竟吧!
二、讀題質疑自主釋疑
王維為什么“每逢佳節倍思親”呢?讀讀這句話,你一定就會明白了。
出示: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你從中讀懂了什么?緊扣“15歲”“兩年”來體會詩人獨在異鄉的感受。
2、利用板畫理解異鄉和異客
3、句式練習:一個15歲的孩子,獨居異鄉,高興時多么希望(),可是他只能(),傷心時多么渴望(),可是他只能()。
4、獨自一人,異鄉求學,這就是詩里面所說的——獨在異鄉為異客
過渡:天天思念親人的王維,為何"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三、詩文對照,理解詩意
師:讓我們去讀讀課文了解一下王維看到的重陽熱鬧景象是什么樣的,是什么觸動了他思親的這根心弦呢?
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指名學生讀。感受大街上的.熱鬧
2、師:看到這些詞,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呢)?你想到了哪些詞?(歡天喜地熱鬧非凡)
3、而此時,王維的心情怎樣呢?
出示: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指名讀。你感受到了什么?理解“倍”是什么意思——更加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誰能來說一說呢?
4、師:課文學到這里,同學們你們知道,王維詩因為什么才會更加思念親人的呢?
5、體會這樣的心情讀這句詩,感受心情讀課文。
四、披文入境領悟詩情
1、師:看著這樣的情景,王維真的是思緒萬千阿!他都想了些什么呢?
默讀課文第三段,圈圈畫畫,王維想到了什么時候的情景?
2、交流
3、同學們看看這些詞,你有什么發現嗎啊?(對比)讀讀句子
4、互評:小練筆:同桌寫出一句得一顆星。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只能();不能(),只能();不能(),只能()……
5、讓我們再次走進王維的內心深處,感受那刻骨銘心的思親之情。(出示整節文字)配樂齊誦。這正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6、師:多么巧妙的寫法呀!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求學,又到了重陽佳節,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王維想了很多很多:他想到了過去——(引讀),想到了現在——(引讀),想到了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引讀),王維此時的心情可以用書上哪個詞來表達呢?(思緒萬千)
7、王維將無限的思念,凝聚筆端,揮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屏幕出示古詩,悠揚的音樂聲起)師引讀這首詩。
五、拓展延伸引用詩句
千百年來,除了王維,還有無數的游子們吟誦了許多思鄉的歌:窗外那輪皎潔的明月,勾起了李白的思鄉之情……(引背《靜夜思》)。慈母親手縫補的衣裳,喚起了孟郊的思母情懷(游子吟)同學們,讓我們試著在特定的情境中來引用這些千古名句吧!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10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理解興高采烈、思緒萬千等核心詞語的含義;
3.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敢于提問,自主讀書,合作討論,直至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家人,思念親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讀了課文你就會知道老師為什么把這個思寫成紅色
讀課題:
師:看一看,思下面是什么?上面是什么?對,心田。從心田里發出的聲音才是最真、最美的聲音,讓我們用心里的聲音來讀課題。
師:看到這個課題,小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師:這些問題,你打算怎么解決?
師:那就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二.自主讀書,討論交流。
師:小朋友們讀得很認真,現在誰能告訴我們,是誰每逢佳節倍思親?
板書:王維
師:王維是誰?誰來告訴我們?
板書:長安
師:讀得真好,但老師還想見一見王維,誰來扮演王維作一個自我介紹?
師:佳節指什么節日?什么時間?又有哪些風俗呢?
板書:九月九日
師:書上有一個詞語準確地寫出了重陽節的長安人們的心情,老師相信你只要仔細的讀書,一定能找到?
板書:興高采烈
師:請你接著老師的話說下去,用上興高采烈。
師:六一兒童節到了………………
師:誰還能用興高采烈說一句話?
師:誰能用你的聲音讓我們感覺到長安人們的興高采烈?
師:王維興高采烈嗎?那他怎么樣?他想到了哪些人?還想到了哪些事?
板書:山東兄弟
師:這就叫思緒萬千。
板書:思緒萬千
師:你有過思念的.感覺嗎?你會用什么方法表達你的思念?
師:今天是傳統佳節重陽節,現在我--王維的兄弟,已經頭插茱萸,登上高處。此時此刻,不知遠在他鄉的王維怎么樣。哎,不如打個電話給他。誰愿意做我的兄弟王維?
師:可是當時還沒有如此先進的通訊設備,就連寫一封信,也要很長時間才有可能寄到家鄉。作為詩人的王維表達思念的最好方式是寫詩。
三.感悟詩歌
1.朗誦:
師:下面我們掌聲有請唐朝大詩人王維為我們朗誦他的詩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生讀詩
師:詩寫得棒,讀得也棒!連我都想讀了。誰敢和我比一比?
師:我讀詩的水平可不簡單,要想和我比,你可得多讀幾遍。
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配樂
3.小比賽
4.誰能背誦這首詩?
四.小結課文
師:現在誰明白了老師為什么把這個思寫成紅色?
五.默寫古詩
師:誰來幫幫老師,把黑板上的這首詩寫完整。其余的同學請在底下默寫。
(提醒書寫和握筆姿勢)
評價:
師:連粉筆字都寫得這么好看,你的鋼筆字一定更好看!
茱萸這個詞書本不要求會寫,你都能寫出來,真不簡單。
六.延伸
師:你回家還想做什么?
師:課后小朋友就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1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3、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及詩的含義。
2、體會詩人王維濃濃的思鄉之情。
教學難點:
1、會認會寫并能理解本課的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吟誦古詩。
教學準備:
1、本課生字卡片。
2、準備一首古典樂曲為配樂準備。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背詩《鹿柴》。(注意背詩的節奏和停頓)
談話:《鹿柴》的作者是?(王維)你知道詩人王維嗎?(生自由說: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還會畫畫;他少年喪父,母親向佛,21歲考取進士;王維十四歲就會寫詩了;王維是太原人,師相機:太原在華山以東,所以是憶山東兄弟)
2、齊讀課題;
3、談話:你知道農歷九月初九是什么節嗎?(重陽節)重陽節是一個什么樣的節呢?(生自由說:敬老節,小孩要為老人做重陽糕和壽桃。)
4、小結:在這樣一個合家團聚的節日里,詩人王維在哪里?在干什么呢?
二、讀詩學文。
1、自由讀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認讀詞語茱萸并說說它是什么,有什么象征作用。學生說。
3、你知道這首詩的意思嗎?那怎么知道呢?學這首詩,我們有個更快的辦法?生說:前面的課文就告訴我們了。
4、那我們就來讀讀課文吧。
5、自由讀課文。認讀本課生字詞。(讀字卡;隨字卡理解:每逢、扶老攜幼、回憶;提出多音字:重)
6、理解詩句:你能用自己的話或課文里的話來說說每句詩的意思嗎?
7、指名一句句依次說。重點:獨、異鄉的異、異客的異、倍。師相機板出重點字詞的意思。
三、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1、談話:課文里講的這個故事,就是詩人王維寫詩的原因,你能感受到他當時的心情嗎?(思念家鄉)
2、再讀課文。帶著思鄉之情同桌一起再來讀讀這篇文章吧。
3、指名分段讀,教師用師生互評,學生評等評價方式指導學生讀好課文,讀出情感。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注意:不覺、已、兩年了。突出獨居時間長。再指名讀;全班齊讀。師板書:獨居長安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師生評議,體會重陽節的長安城是個什么樣子的`?(哪些地方更容易讓詩人思念家鄉?)再指名讀,生體會。師板書:又到重陽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想想詩人的心情?生自由說;引導學生重點體會詩人心里由回憶過去團聚時的歡樂而想到今天孤身一人的失落。文章的省略號處開始轉折。再指名讀;生齊讀。
帶著思念之情齊讀第四自然段。
4、齊讀全文,注意詩人心情的變化。
四、情感升華,朗誦詩文
1、詩人思緒萬千,帶著這種情感再讀古詩。
生自由練習讀;指名讀;評議鼓勵。
2、再指名配樂讀。配上古箏獨奏《高山流水》。
3、全班加動作配樂背誦。
五、拓展練習
1、今天,我們作一項什么作業呢?
生自由說:背詩。說說詩意。為課文配圖。學習本課方法,根據古詩編故事。
2、師相機指導:我們可以把自己以前學過的古詩再背一背,想一想,查查它的作者,學著今天這一課,也來編一個故事。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并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三、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
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生字,初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古時候有許多節日,有的一直流傳到了現在,像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古代一位詩人在重陽節思念親人而寫詩的事情。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14 每逢佳節倍思親
2.解釋題意。
(1)“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里的詩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
(2)簡介王維
王維(公元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后遷局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畫家。
三、初讀課文。
1.輕聲自讀課文,讀順課文。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節等方面辨明讀音。
(3)抽生字卡片讓學生讀生字詞。
3.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
四、寫字指導
指導要點。
逢:半包圍結構。注意內部的結構。
佳:由8畫寫成。右部是兩個“土”疊加,不是中間一“豎”到底。
倍: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右上下兩端齊平。
插:12筆寫成。右部的筆順為:“撇、橫、豎、撇、豎、橫、橫折、橫、橫”,末“橫”左連“豎”筆,右連“橫折”部,且讓“折”部末端下露些。
憶:左部“豎心旁”筆順是“點、點、豎”。
異:需注意上半部分。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讀抄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細讀課文,理解并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過程
一、細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分自然段講讀。
我們已經知道“每逢佳節倍思親”說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事情,當時的王維是怎樣一個人呢?請讀:
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 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兩句)說了什么?
板書:王維
(3) 小結:這一自然段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人物,講的是唐代詩人王維15歲離家,到京城長安已有兩年。
(4) 齊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佳節”指的是什么節日?為什么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呢?請讀: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2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四句)
前三句說了什么?
板書:重陽 登高
重陽節這一天大街上很熱鬧,他們扶著老人,攙著孩子,你可以從那個詞語看出來(扶老攜幼)。
從哪里可以看出,重陽節是個“佳節”?(大街上很熱鬧,人們老老小小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可以看出人們把重陽節看做是個佳節)
這種情況使王維看了有什么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王維為什么逢到重陽節,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聯系,那句話說明王維15歲離開家,來到長安已經有兩年,他年紀輕,長期離開自己的家鄉,看到重陽佳節京城長安家家歡慶的情景,自然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看到了重陽節家家歡度節日的景象,更加思念親人。點名題目。
(4)齊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王維主要想念哪些親人?具體想了哪些事?請讀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五句話)
第一句話和第二句話說了什么?
板書:插茱萸
教師講述:茱萸是一種有著強烈香氣的植物。古人重陽節登高,把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辟邪。這兩句話是王維回憶以前重陽節和兄弟們頭插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況。王維除了想到這一層,還想到了什么?讀第三到第五句。
什么叫“天各一方”(指各人在不同的地方)
這三句話里有兩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說)
第一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省略不說了?(表示王維思念兄弟們有些想法省略不說了)
第二個省略號表示什么?(表示王維猜想兄弟們思念自己時有些話省略了)
你們看,詩人王維思念兄弟們多么深切,既想到了過去,又想到了現在;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的確體現了“倍思親”的思想感情。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思念兄弟們的具體內容。
(4)齊讀第三自然段。
過渡:王維是怎樣來表達自己這種思想感情的?我們一起來看第四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說了什么?“思緒萬千”是什么意思?(思緒萬千就是想頭很多,想法很多)這一句話同上面哪個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聯系?(這一句話和第三自然段關系密切)
下面第二句話說了什么?
板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點名了什么?(點名了重陽節)
“憶”是什么意思?(指思念)
注意:“山東”指的是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不是今天的山東省。
這個詩歌的意思是:重陽節思念家鄉的兄弟們。
(3)齊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板書:異鄉 客
(4)看圖,加深體會詩句意思。
圖畫上的人是誰?從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詩人?
點示:桌子上的紙上寫的是繁體字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未寫題目。
(5)指名講讀詩句的意思。
(我孤身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他鄉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著茱萸,唯獨缺少我一個人)
(6)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寫詩表達了思念親人的感情。
(7)齊讀第四自然段。
二、 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他思念家鄉親人的無限深情。
(2)指名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
(3)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板書: 每逢佳節倍思親
重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異鄉客 客 王維
登高 插茱萸 遙知 少一人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認會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大體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及王維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談話: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傳統節日嗎?我們把一些讓人高興的好的節日稱作(板書:“佳節”)邊寫邊講解“佳”字的字形、字義。齊讀。
2、看到“佳節”這個詞,我們的.心情一般都會(高興),為什么?
是呀,好的節日總是讓人很開心的。
3、但是,唐代有位詩人王維,卻在重陽佳節的時候,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完成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隨機講解“倍”字的字形字義。“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就是:每當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加倍的思念親人。
4、對于王維,你們了解嗎?(補充:他的“山水田園”詩尤其出色。九歲時開始寫作,被稱為“神童”,15歲便離開家鄉,離開親人,到長安求學。)
5、明確學習主要內容:
今天我們學習23課《每逢佳節倍思親》,齊讀課題。這節課我們主要任務
是:學會生字,理解生詞,把課文讀通順。
二、民主導學
1、出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課文。
請同學們打開書129頁,根據要求自學課文。
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生詞,多讀幾次,認清字形。
2)、再次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問同桌或查字典。
3)、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4)、三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
3、匯報交流自學成果
A、出示詞語:
每逢插佳節兄弟
茱萸倍思親手挽手
思念重陽節獨在異鄉
登高遠眺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憶山東兄弟
開火車讀:每人讀一個、一行、齊讀(適時正音)
B、藍字要求正確認讀,紅色的字是要求記住字形的。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已經記住了那些生字?告訴你的同桌(同桌互相交流)
C、提問:你認為哪個字最難記?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請你告訴大家。
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記憶生字,提出個別生字的強調之處。
重筆順:最后三筆的順序是,豎、橫、橫。
讀音:zhong
chong
選義:(1)重復
(2)再
(3)量詞
“重陽節”的重選(1)(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九為陽數,故稱重陽,也叫重九。古時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飲菊花酒驅邪避災的習俗。
采會意字
幼與“幻”對比記憶等
書空,描紅
D、出示生字:指名認讀,還可組詞
逢插佳念兄
茱萸獨倍重
挽眺扶攜幼采憶
E、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里,相信你們也能把它讀好,誰愿意來試試,其他同學的任務也很艱巨,老師想請你們當小評委。
讀前提問,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讀,相機指導、評價)
F、再次認真齊讀課文,注意把剛才讀錯的地方讀準確。(及時評價表揚)
G、快速瀏覽課文,把你剛才認為不理解的詞語問問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學,實在
解決不了的,一會大家共同解決。
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三種方法理解詞語。如:
扶老攜幼:扶著老人,帶著孩子。(將字面意思連起來,就是詞語的意思)
茱萸:又名越椒,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據說可祛邪避災。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京雜記》中就有記載了。到唐代就已經很普遍了。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手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向別人請教或查字典、資料)
天各一方:兩地相隔,非常遙遠,不能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
4、請學生將故事短文與古詩對照起來閱讀思考,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是
古詩前兩句的具體描繪,那些自然段是后兩句的具體描繪。借助短文,理解詩句,初步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三、檢測導結
1、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共同學習,我們學會生字,理解生詞,讀通課文,誰來說說你學到了幾種理解詞語的方法。
2、聽寫詞語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本課的“佳”、“念”、“采”3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詩人寫作的背景和課文的主要內容,并找到詩句相對應的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了解詩人寫作的背景和課文的主要內容,并找到詩句相對應的自然段。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情調動,導入課題:
1、板書“佳節”
師:像中國傳統節日當中的春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都稱之為“佳節”,同學們喜歡過節嗎?為什么呢?
生:喜歡,因為過節有好吃的、好玩的,大家聚在一起,吃團圓飯。
2、t: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王維(課件:詩人背景)在重陽佳節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手勢引讀課題,熟悉嗎?在哪兒見過?
s:熟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中的。(課件:古詩)
二、初讀古詩
1、t:想讀嗎?一起來自由的朗讀,回味一下這首詩,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指名讀,正音。
3、t:同學們讀得真不錯,字音讀得準,詩句也讀順了,讀了這么多遍了,你知道“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嗎?
s:就是一到節日,詩人就更加思念親人。(指名2-3個)在課件上標出生字的意思,“逢”:遇到;“倍”:更加;“佳節”這里指的是九月初九的重陽節,你知道古時候重陽佳節有哪些風俗嗎?
s:登高、吃重陽糕取的是“步步登高”的吉祥祝福,配插茱萸、飲菊花酒來驅邪避災的`習俗。
t:這明明是合家歡聚的重陽佳節,詩人為何會有如此的感嘆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三、初讀課文
1、初讀課文,t: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2、學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注意讀書姿勢)
3、檢查字音,帶拼音讀
佳(jiā)節 加倍(bèi)王維(wéi)重(chóng)陽
扶(fú)老攜(xié)幼(yòu)興高采(cǎi)烈
思念(niàn)兄(xiōng)弟(dì)回憶(yì)
每逢(féng)手挽(wǎn)手思緒(xù)萬千
(1)課件出示生字詞,t:會讀嗎?指名讀,讀得好的領讀
指導讀“興高采烈”(字音讀得很準確,就是我沒有聽出高興的感覺,范讀,你再試一試,齊讀)(“思念”是如影隨形、悠長綿綿的,范讀,再讀,齊讀)
(2)齊讀(讀一遍)
(3)去拼音讀,自由練習讀
(4)開小火車讀
(5)齊讀
4、分自然段朗讀
(1)疏通句子
t:這篇課文幾小節?請四位同學來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看看把生字詞帶進文章中還能讀好嗎?其他同學認真聽,及時糾正錯誤。
(2)拓展思考
t:“思緒萬千”是什么意思?
s:想得很多很多的意思。
t:這個詞語中哪部分表示“很多很多”?
s:“萬千”。
t:說得對,王維想到了哪些呢?
學生基本上概括了前面的內容
t:你們說得很好,很完整,“思緒萬千”一詞正是概括了上文。
t:是啊,正是因為他想到了自己15歲就離家來到長安,舉目無親,想到重陽佳節家家戶戶團員相聚,想到以前和兄弟們登高游玩,如今卻只能天各一方,孤獨一人,于是才思泉涌,揮毫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讓我們思緒萬千地把這首詩來吟誦一下吧!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
讀一讀,整體感知;議一議,了解內容;演一演,加深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學會用韻詩文對照的方法學習古詩。
3. 初步了解“反襯”的寫作方法,讀寫結合。
教法學法
教法: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和情感,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法: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 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比較法、討論法、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大體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讀通課文,會寫生字,理解“佳節、倍思親、憶、獨”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驗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展示目標
1. 認識“佳節”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節嗎?喜歡過什么樣的節日?為什么呢?我們常把美好的節日稱為佳節。(板書:佳節,并學習講解)我們經常見到“歡度佳節”的標語,你知道一般指哪些節日嗎?
2. 每當佳節來臨,你最希望的是什么呢?
3. 但是,有位詩人在佳節來臨時,卻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每逢佳節倍思親(板書課題)讀題。把“思”字用紅筆寫。問:老師為什么這個“思”字寫成紅色的。看一看,“思”下面是什么?上面是什么?對,心田。從心田里發出的聲音才是最真、最美的聲音,讓我們用心里的聲音來讀課題
4. 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理解課題。
理解了課題,你想從課文中知道什么?
(課文中的佳節是什么節日?誰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什么倍思親?)
5. 這些問題,你打算怎么解決呢?
二、讀詩學文,分步達標
一讀課文,認識作者和文包詩的特點
1. 我們就帶著剛才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你能找到哪些答案?
2. 讀了課文,你有什么發現?
相機講解:
(1)這個節日指的是什么節?(重陽節)學習多音字:重,并學寫,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登高望遠,飲菊花酒,身插茱萸?)
(2)介紹作者
要讀懂一首詩,就要先了解作者,那你知道詩人王維嗎?你以前背過他的什么詩呢?(鹿柴、送元二使安西)是啊,王維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人們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再次認識文包詩
讀了課文,你發現這一篇課文的結構跟以前學過的什么課文有點類似呢?(《詠華山》《母親的恩情》)像課文這樣,先寫故事再引出和這個故事有關的詩句,叫文包詩。
二讀課文,通文解字
1. 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聽清老師的要求:
(1)讀準字音,注意生字詞的讀音
(2)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在旁邊打上小問號。
(3)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
出示詞語:你標出的詞語在這里面出現了嗎?
佳節 一年一度 重陽節
情景 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 家家戶戶
兄弟 頭插茱萸 手挽著手 登高望眺
異鄉 天各一方 思緒萬千
3. 指名讀,正音,興:高興,讀第四聲
質疑:有哪些詞語是你不理解的?
4. 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里,相信你們也能把它讀好,自己讀一讀。
在小組里選擇你們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哪個小組愿意讀給大家聽。
三讀課文,體會思鄉之情
1. 談話:課文里講的這個故事,就是詩人王維寫詩的原因,你能感受到他當時的心情嗎?(思
念家鄉)
2. 讓我們第三次讀課文,請你找出能夠表達詩人思念家鄉的語句,用線畫出來,再讀流利,讓人感受到詩人濃濃的情感。
3. 指名交流,重在生生交流。
4. 全班齊讀古詩
四、指導寫字
1. 這節課同學們讀書讀的挺不錯,那么字寫的怎么樣呢?下面,我們就要學習寫字了。
2. 寫字指導
哪些生字要注意什么?師范寫,學生把書上的字描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學會運用詩文對照的'方法學習古詩,明白古詩的意思,體悟古詩的情感
3. 初步了解“反襯”的寫作方法,并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課堂小練筆。
教學重、難點:1. 學會用韻詩文對照的方法學習古詩。
2. 初步了解“反襯”的寫作方法,讀寫結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3課——(齊讀課題)課題中“佳節”在文中指的是哪個節日?重陽節是每年的什么時候?引出古詩。
二、詩文對照,學習古詩
1. 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個故事。那么,這首詩給我們講述了怎樣的故事呢?這節課,我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了解詩中事。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3自然段,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分別與哪一行詩相對應?
生自讀課文。
2.(課件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誰來讀?哪個自然段寫了第一行詩的內容?(指名讀) 王維的家鄉在哪里?京城是哪里?(指名說)
長安和蒲州之間隔著高高的華山,蒲州在華山的——東面,長安在華山的——西面。長安對于王維來說,不是家鄉,而是(異鄉)。
生活在異鄉的人就是(異客)
如果此時,你就是獨自一人在異鄉長安生活的王維,你的心情如何?
3. (課件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哪個自然段寫了這行詩的內容?
自由朗讀,邊讀邊想:哪些詞語描寫了重陽節時,大街上人們過節的情景,把它圈出來。 指導學生交流。
好一派全家團圓的景象啊!(板書:全家團圓 興高采烈)我們的心也不覺高興起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帶著笑容接著讀下兩句——
讀到這里,我有個問題想不通,課文寫王維思念家鄉,為什么還要寫別人高興地游玩呢? 這是一種絕妙的寫作方法——對比(板書:對比),這里把什么跟什么對比?這就是“反襯”的寫作方法。(板書:反襯)
4. (課件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哪個自然段寫的內容?這段內容是王維看到的還是想到的?
王維在華山的這一邊,兄弟們在華山的另一邊,隔山隔水,不能相會,這就是——天各一方。 省略號里包含了很多沒有文字的語言,它可能省略了哪些內容呢?
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的兄弟們會想些什么呢?請你也試著用對比的手法來寫一寫。(課件出示: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王維。他們想,以前 。如今 ?)
誰來跟大家交流你寫的內容?
曾經的歡樂和如今的思念,像一幅幅畫一樣,在王維和兄弟們的腦海中一一浮現。再次朗讀第三自然段,讀出這兩種畫面。
此情此景,王維心中的思念之情噴涌而出,他思緒——,他觸景——(板書:觸景生情),提起筆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齊讀全詩。
三、反復誦詩,悟詩中情
一首詩,不僅是一個故事,一首詩,它更是一片深情。那么,王維的這首詩飽含了一片什么深情?
是啊,這種思念之情,在節日到來之際會變得越發濃烈,尤其身在異鄉的人們,情不自禁地吟道:獨在——(齊讀全詩)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向往佳節團圓,像重陽節這樣的傳統節日你還知道哪些?
(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
無數詩人們把深深的思念之情,都寫進了詩中。中秋之夜,明月高懸,思念在月亮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重陽佳節,登高賞菊,我的思念在菊花里: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甚至在清明節,人們想到逝去的親人們,不覺悲從中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對于王維來說,千言萬語都匯成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相關文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02-25
《每逢佳節倍思親》優秀教案09-21
每逢佳節倍思親(二)教案12-16
《每逢佳節倍思親》公開課教案08-25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12-17
《每逢佳節倍思親》09-30
每逢佳節倍思親12-09
每逢佳節倍思親作文04-07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作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