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觀點和支撐觀點的材料之間、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之間的關系;
2.能力目標:培養獨立閱讀、認真探究、積極討論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活思維,激發想像力,崇尚科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進入中學以來我們吟誦過不少古詩文,我想蘇武的《題西林壁》大家一定不陌生,誰來談談對“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理解?其中包含著怎樣的哲理?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變萬化,即使是同一個事物,角度不同,答案無窮。美國實業家羅迦·費·恩格由四個幾何圖形引發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請大家閱讀,看看能否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二、研讀過程
1.分組自學
要求:
A.閱讀課文,找出作者的觀點和支撐觀點的依據,歸納一下,派代表寫在黑板上。
B.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
2.辨析什么是論點、論據及兩者之間的關系。
A.明確論點的定義──寫出本文的論點──明白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之間的關系。
B.明確論據的定義──歸納本文的論據──明白論據的作用。
c.將有關系的論點和論據用線連接起來──明白兩者之間是證明與被證明的關系。
3.創造性地設計圖表展示作者的思維順序,文章的結構脈絡。
4.動筆練習
A.請把“創造力不僅僅是貝多芬、愛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亞他們的”“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作為一個觀點,再舉例證明這個觀點。(如太空筆的事例等)
B.評議,重點在于事例是否支撐觀點,事例與觀點之間的銜接是否自然。
三、探討延伸
1.討論學生發現的問題。(機智應變)
2.創設情境,引發思考。
放赤壁風光畫面──請同學說說感受──同一個“赤壁”,為什么蘇武就高歌“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而杜牧卻低吟“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由此聯系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談開去。
四、小結
生活是一個多棱鏡,總是以它變幻莫測的每一面,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不必介意別人的觀點不同,不必擔心自己的思維偏差,堅信你自己的眼睛,因為你用敏銳的視角去注視這個世界,執著于你的感悟,因為你用善于感悟的心靈去體味這多彩的人生,一定能獲得豐富的答案。
五、網絡論壇(課后)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已成為我們的思維定勢,學過本文后,聯系你的生活經歷談談對它的理解。
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2
課題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
方面
1、能通過對文章的學習,了解作者觀點,學會如何進行創造性思維。
2、理清“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與創造性思想、創造力之間的關系。
3、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情感
態度
方面1、肯定學生不同答案,教學中鼓勵成績差的學生回答問題。
2、培養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索的精神。
能力
方面1、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引導學生如何及時處理文中傳遞出的現有信息。
重點難點分析
自讀程序分三步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劃分本文結構可以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謂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實戰演習”。本文中心論點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適時適度點撥。課后練習一、二應指導學生主要從文中找答案,應鼓勵學生多開辟回答途徑。遷移訓練旨在讓學生認識創造性思維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一、由蘇軾《題西林壁》導入:(學生集體背誦蘇軾《題西林壁》)
師:“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說明什么?
(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觀察角度下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師:由此可見,事物的正確答案并不是唯一的,這是為什么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八課《事物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板書)
(也可由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中的劉墉斷皇帝為一歌*打死地痞一案導入)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找出觀點)
1、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和寫法和含義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一事無成持之以恒推敲不言而喻輕而易舉鍥而不舍
2、師:請同學們對照注釋默讀課文。同時用筆在書上劃出作者總括性的語句。(學生默讀)
師:作者在本文開頭設置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請大家思考一下,這是為了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觀點?
(生答:“因此,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師:對,在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維視角的轉換,都會使得事物的答案是多種多樣的。(關于本文的中心論點:要點:提醒學生注意兩個段落和一道習題:第4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末段);習題二。)
三、研讀課文
1、.關于本文結構:
(一)提出問題。(1~2段)從四個圖形,提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論題。
(二)分析問題。(3~12段)
第一層(3段):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二層(4~5段):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
第三層(6~9段):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并舉例說明。
第四層(10~13段):擁有創造力的主要根據。
(三)解決問題。(14段)總結,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的關鍵所在
(應注意下面的`三點:第一,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在文中的過渡作用;第二,末段在全文中的總結作用。第三,本文是按照逐層遞進的邏輯順序進行論證的。)
2、.關于本文的開頭:
可從三個方面去考慮:從生活中的現象談開去;為后面“放矢”“樹的”;與《談骨氣》開頭的開門見山作比較。
3.關于本文的論證方法:
(1)例證法:約翰古登貝爾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羅蘭布歇爾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從自然科學方面設例。
(2)引證法: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
4、.關于課后習題:
(1)習題一:
第一問答案見第4自然段中的有關文字。
第二問答案見6、7、14自然段中的有關文字,可歸納為三點:其一,積累知識;其二,活用知識;其三,發展知識。
第三問答案見第13自然段。
四、拓展練習
1.師:請大家看這樣一個故事。(投影)
(1)從前,有個吝嗇的財主招不來長工,聰明的倪剛找上門去了。財主提了兩個條件。一是“別人不吃的東西你得吃”,二是“別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剛完全同意。中秋節,財主家人將許多肉、
果供祖賞月,倪剛去將這些供品吃個精光。春節那天,財主家都忙著拜年,倪剛卻去門前挖了墳坑,把財主氣得兩眼直瞪。想一想,對財主提出的兩個條件,財主和倪剛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三國時,曹操手下有個主簿官楊修,聰明過人。一次,北方有個國家的使節、給曹操送來一盒精制糕點。曹操接過糕點來,隨手在盒蓋豎著寫了三個大字:“一合酥”寫完后曹操將糕點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楊修進來,看見這盒糕點后以及曹操的手跡,靈機一動,就自作主張把這盒糕點分給
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好聽從楊修的吩咐。不一會兒,曹操回來了,見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問是誰的主意。楊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_________”。曹操聽了這話,連聲稱贊楊修聰明。
請你想一想,楊修是如何回答的?
(學生分析,教師歸納)
2.師:從剛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覺得倪剛、楊修很聰明,其實他們是具有一種什么思維能力?(生答)
3.師:從課文的第四小節可以看出這一點,我們一齊來讀一下。
4.師:對,那么產生創造性思維的必須具備的要素是什么呢?請同桌之間商量一下,從課文中找出答案。(最后一段3點。)
五、結語:同學們,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解決問題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有些同學可能認為自己的才疏學淺,知識不夠豐富,思維尚不成熟,對自己的創新能力會產生懷疑。學完課文之后,我想同學們一定會信心大增。我們只要熱愛生活,發現生活,遇到問題,多想想為什么。堅持下去,自己的發現能力和創造能力一定會不斷提高。
六、布置作業。
1、完成課課練。
2、以《關于“○”的斷想》為題,寫一小論文。(200字左右)。
[補充]1.關于“推敲”的典故: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十九引《劉公嘉話》:“島(賈島)初赴舉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著‘推’字,又欲著‘敲’字,練之未定,遂于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島不覺沖至第三節。左右擁之尹前,島具對所得詞句云云。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
2、關于“鍥而不舍”的出處:
《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教后心得:
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3
[自讀導言]
本文是一篇議論文,作者針對現實生活中很多我常常局限于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認識,提出了相反的觀點,獨辟蹊徑,很富有思辨色彩。教師應啟發學生認識到這種不拘泥于傳統的思維方式,本身就是一種特立獨行的創新思維。
自讀要求
1.根據書下注釋并利用工具書解決有關字詞問題。
2.認真讀幾遍課文,整體感知作者的寫作意圖。
3.結合自讀提示和課后習題,理解下面的問題:
①文章的開頭有什么特點?
②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③完成課后習題。
4.完成相關遷移訓練。
學習重點
1.本文的論證方式及其方法。
2.創造性思維在實際生活中的重大意義。
(解說:確定自讀要求的目的在于:一是培養學生利用工具書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引導學生如何及時處理文中傳遞出的現有信息,從而克服學習中常常犯有的舍近求遠的毛病。而學習重點的凸現旨在誘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并深入思考。)
[自讀程序]
1.初讀課文。
①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和寫法。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鍥而不舍 約翰
②掌握下列詞語的含義(注意加點詞的意思)。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無成
持之以恒 推敲 不言而喻
輕而易舉 鍥而不舍
2.細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①本文的結構如何劃分?
②本文的開頭有什么特點?
③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來證明論點?
3.熟讀課文,完成課后練習。
(解說:自讀程序分三步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在幫助解釋推敲一詞時可涉及到相關典故;在解釋鍥而不舍時可涉及到荀子的有關名言。劃分本文結構可以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謂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實戰演習。本文中心論點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適時適度點撥。課后練習一、二應指導學生主要從文中找答案,應鼓勵學生多開辟回答途徑。遷移訓練旨在讓學生認識創造性思維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自讀點撥]
1.關于推敲的典故: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十九引《劉公嘉話》:島(賈島)初赴舉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著推字,又欲著敲字,練之未定,遂于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島不覺沖至第三節。左右擁之尹前,島具對所得詞句云云。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
2. 關于鍥而不舍的出處:
《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3.關于本文結構:
應注意下面的`兩點:
第一,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在文中的過渡作用;
第二,末段在全文中的總結作用。
4.關于本文的開頭:
可從三個方面去考慮:從生活中的現象談開去;為后面放矢和樹的;與《談骨氣》開頭的開門見山作比較。
5.關于本文的中心論點:
要點:提醒學生注意兩個段落和一道習題:第7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末段);習題二。
6.關于本文的論證方法:
(1)例證法:約翰·古登貝爾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羅蘭·布歇爾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從自然科學方面設例。
(2)引證法: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
7.關于課后習題:
(1)習題一:
第一問答案見第4自然段中的有關文字。
第二問答案見6、7、14自然段中的有關文字,可歸納為三點:其一,積累知識;其二,活用知識;其三,發展知識。
第三問答案見第13自然段。
(2)習題二:
第一問如前所述。
第二問為開放性題目,要鼓勵學生將理論和實踐(指觀點與材料)結合起來。
(3)習題三:
現成答案當然在段末,但應引導學生由此及彼,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問題。
(解說:這里的點拔都是粗線條的,應該說與本文寫作意圖是相吻合的:不能用所謂的正確答案來束縛學生的思維。)
[自讀思考]
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問題:
最后一課
一位哲學家帶著他的一群學生漫游世界,十年間,他們游歷了許多國家,拜訪了許多有學問的人,現在他們回來了,個個都滿腹經綸。在進城之前,哲學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說:十年游歷,你們都已是飽學之士,現在學業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后一課吧!
弟子們圍著哲學家坐下來,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么地方?弟子們答:現在我們坐在曠野里。哲學家又問:曠野里長著什么?弟子們答:曠野里長著野草。哲學家說:對,曠野里長滿雜蘋,現在我想知道該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們非常驚愕,他們都沒有想到,一心在探討人生奧妙的哲學家,最后一課問的竟是這么簡單的一個問題。
一個弟子首先開口,說:老師,只要用鏟子鏟掉就夠了。哲學家搖搖頭。
另一個弟子接著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辦法。哲學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
接著講的是第四個弟子,他說:斬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弟子們都講完了,哲學家站了起來,說:課就上到這里,你們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雜草,一年后,我們再來相聚。
一年后,他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不再是雜草叢生,它變成了一片長滿谷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圍著谷地坐下,等待哲學家的到來,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
幾十年后,哲學家去世了,弟子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私自在最后補了一章:要想除掉曠野里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 ;同樣,要想讓靈魂凈潔,惟一的方法就是 去占領它。
1.根據文意,在最后一段的兩處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每處4個字以內)
2.對哲學家如何除掉這些雜草的提問,為什么弟子們的回答都不正確?
3.根據上下文的提示,該怎樣正確地回答哲學家如何正確地除掉雜草的問題?
4.文中說原來相聚的地方已變成了一片莊稼地。它是怎樣變成一片長滿谷子的莊稼地的?
5.一年后,哲學家為什么始終沒有來赴約?
6.用自己的語言簡潔準確地概括這篇短文的中心論點。
參考答案
1.種上莊棘 用美德
2.無論是從表面上除去雜草,還是連根挖出雜萆,都只是暫時性的,而不能徹底永久地除掉這些雜草。
3.要徹底永久地除掉這些雜草,就要把它改變成良田,種上莊稼。
4.是哲學家用一年時間把荒地開墾成農田種上的谷子。
5.因為哲學家把曠野改造成農田,已用行動和事實給學生們作了回答,所以他不必再赴約作口頭回答了。
6.要除掉頭腦中錯誤的、骯臟的思想,只有用正確的、美善的思想去武裝。
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4
學習目標:
能通過對文章的學習,了解作者觀點,學會如何進行創造性思維。
課前學習:
預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思考:如果你是老師,你最想讓同學們研究的問題是什么?請提出來。
課堂學習:
一.情境導入
[投影思考題]
請同學們快速地說出答案:
2+1=?
3+4=?
看看這樣的結果可能嗎?[括號的內容在講解時展示]
2(月)+1(月)=1(季度)
3(天)+4(天)=1(周)
從這個小練習中,你有什么啟示?
[學生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評價歸納:[屏顯]
面對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可思議的東西,只要調整一下思維方式,換一個思考角度,跳出習慣的思維圈圈,就會得到異乎尋常的答案,使不可能變為可能。
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實業家羅迦·費·因格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過渡:在課前我們請大家做一回小老師針對文章提出問題,現在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朗讀課文,在小組內將問題進行整理,寫在投影片上,準備在全班進行交流。
[教師將投影片分發小組,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整合問題,寫投影片]
2.學生展示投影片,由全班同學選擇最想研究的問題分小組進行研究、討論
[老師可指導學生將相關問題再次整合,小組討論時,教師可巡回指導]
3.學生以小組為單元講解、陳述小組研究的成果
補充:教師參考討論問題
(1)怎樣成為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除了書上所說的,你覺得還應該注意些什么?
(2)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索這一點非常重要,為什么?(可舉例說明)
(3)本文為了證明“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列舉兩個事例?試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補充一兩個事例。
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過渡:有人認為,“創造力僅僅是屬于貝多芬、愛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亞這些名人的”,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你能舉出例子嗎)
[學生思考、回答,老師評價]
創造思維不是名人的專利,讓我們大家也來鍛煉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成為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吧,請看下面的練習:
1.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請說出下列題目的答案,多說幾種。
1+1=?
4+9=?
5+7=?
6+18=?
附答案:
1(里)+1(里)=1(公里)
4(點)+9(點)=1點(13點即下午1點)
5(月)+7(月)=1(年)
6(小時)+18(小時)=1(天)
2.思維體操:請說出回形針的用途?盡可能多說。
[投影回形針的圖片]
3.你來評一評:
[投影]
一群小學生在空地上踢球。一個孩子不小心,一球砸壞了一位長者家的窗玻璃。這個孩子跑到長者家里,當頭就是一句“一塊玻璃多少錢?”人們對這件事情看法不一,歸納起來有三種:
(1)沒有逃走,主動上門賠錢,應予以表揚;沒有道歉可以原諒。
(2)賠錢就是認錯、道歉的表現。
(3)首先應該道歉,同時應該賠錢。
你贊成哪一種?事物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各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有其他看法也可以提出來。
4.學習評價
[投影問題]
通過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討論、思考、評價]
四.課后學習拓展
莎士比亞說:“思想是自由的精靈。”,法朗士說:“最難得的勇氣,是思想的勇氣。”,課后請大家發揮自己的奇思妙想,我想發明創造什么?
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5
【教學目標】
1、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道理。
2、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初步了解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難點】
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與講練結合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掌握頁下注釋,思考課后探究練習中的問題。
2、三個回形針,一張卡通紙。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出示圖片)你在圖中看到了什么?
設問:1+1=?
學生自由發言,課件提示:
一把鋸子+一片森林=一片荒漠
一支筆+一張紙=一幅畫、一首詩、一首歌、一個世界
一個李白+一壺酒=詩百篇
我們只要調整一下思維模式,就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異乎尋常的答案。今天,我們來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羅迦費因格及其作品簡介
羅迦費因格,1948年生,當代美國實業家、學者、創造學家。曾任加利福尼亞創意顧問。著作有《當頭棒喝》、《創造性紙牌》等。唯一真正快樂的人們是兒童和富有創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明確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進而復習舉例論證方法。
能力目標:提高獨立閱讀、認真探究、積極討論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在生活中有意識的開發自己的創新能力。
3、檢查預習
汲取(jí)吸取。汲,從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dì)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
鍥而不舍(qiè)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樣子。
不言而喻(yù)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持之以恒(héng)有恒心地堅持下去。
三、默讀課文,自主探究,思考下列問題:
(1)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為什么?
(2)尋求第二種答案的途徑?
(3)創造性思維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4)發揮創造力的關鍵是什么?你有這方面的經驗嗎?
(5)找出課文中的舉例論證,并分析其作用?
(6)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主要根據之一是什么?
教師點撥:
⑴只有這樣才會激發人們的去思索,去尋求第二種答案,才有發明創造
⑵有賴于創造性的思維
⑶①學識淵博,精通各種知識
②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
③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⑷在于如何運用知識。
⑸列舉約翰古登貝爾克發明印刷機、排版術的事例以及羅蘭布歇內爾發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戲的事例
作用:舉例論證創造性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
⑹主要根據之一是,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
四、文章小結
論證中心: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創造性的人?
論證過程: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確立創造性思維方式擁有創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
堅信人人都有創造力創造性人才必備的條件
五、擴展練習:
1、請把你所崇拜的富有創造性思維的偉人介紹給大家。
貝多芬:他幼年早慧,在年輕時就確立了作曲家的地位。也許是命運的捉弄,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刻,他卻失聰了。但是,在這之后的八年中,他依舊繼續著音樂家的生命,大大發展和改變了古典音樂。他是德國最偉大的樂曲家之一,創作了如:《英雄》、《命運》、《田園》等交響曲,《月光》、《熱情》、《黎明》等鋼琴奏鳴曲。
莎士比亞: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戲劇家、詩人。他重要的喜劇作品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皆大歡喜》、《第十二夜》等;歷史劇《理查三世》、《亨利四世》;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莎士比亞被馬克思譽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在過去的幾千年人類歷史中,最獨領風騷者為成吉思汗,而最具才華者是莎士比亞。偉大的德國詩人歌德有一句名言說不盡的莎士比亞!
中國戲劇家曹禺曾贊嘆:莎士比亞是一位使人類永久又驚又喜的巨人!
愛因斯坦: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科學革命的旗手。他從小腦中就充滿許多奇思妙想,例如4歲時就奇怪為什么羅盤針總是轉向南方?它周圍有什么東西推動它?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具創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開創了物理學的四個域: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和統一論。
他是量子理論的主要創建者之一。他在分子運動論和量子統計理論等方面也作出重大貢獻。(其余略。)
2、認識了這么多的偉人,他們因為富有創造性思維而成功,那么怎樣才富有創造性思維呢?談談你的理解。
3、發揮你的創造力:
兩個三角形(可以任意縮放和擺放)可以拼成什么形狀?
六、布置作業:
1、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正如羅迦費因格所說的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請你以不同角度從《龜兔賽跑》的故事中提煉觀點。(至少兩個)
2、一個寒冷的冬天,紐約一繁華大街上,有一個雙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自幼失明。從他身邊經過的人都裝著沒看見似的`走開了。有一天,一個詩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詩人乞討。詩人說:我也很窮,不過我給你點別的吧!說完,他便隨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寫了一句話。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來,他又碰到那詩人,很奇怪地問:你給我寫了什么?那詩人笑笑,念那牌子上他所寫的句子:你們猜:詩人給乞丐寫了一句什么樣的話?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本課時以創造性思維為核心,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著手,激發學生的興趣,建立我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自信,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朝創造型、創新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長。
2、導入部分新穎有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3、學生活動設計比較合理。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學習活動,在閱讀思考表達中進步。學生活動的部分他們都表現得很好。貝多芬、愛因斯坦、莎士比亞等人的創造性成就由學生來介紹,既有利于發掘他們的知識儲備,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你有過這方面的經驗嗎?如何成為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引導學生談自己的經歷與感受,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創造性思維。
4、補充了很多創造性思維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并聯系自身。
5、聽讀課文不必要。學生一邊聽讀,一邊思考問題,一邊還有自己的默讀進程,有一心多用之嫌,不如由學生自由讀。
一、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汲取()孜孜()鍥而不舍()根深蒂固()
二、解釋詞語。
1、孜孜不倦—
2、根深蒂固—
3、鍥而不舍—
4、不言而喻—
三、選詞填空。
1、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吸收、學習)知識,使自己(學識、學問、才學)淵博,從古代史到現代技術,從語文到插花,不精通各種知識就一事無成。因為這些知識隨時都可能進行組合,形成新的(創造、創意、創造性)。
2、知識就是形成創意的(材料、素材、原始材料),但這并不是說,光憑知識就擁有(創造性、創造力、創新)。
四、閱讀語段,回答問題。
①時代呼喚的創新型人才。
②當前的時代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經濟、科研、軍事、文化等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人們要求創新型人才首先應當是最具創意和活力的。他們具有強烈的創造意識和創造激情,富于懷疑性批評性的追根究底的求索精神,而又有著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能力,他們充滿探索欲、求知欲、進取欲,具有永不停息的求新求變的勇氣和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回溯科學史,沒有對托勒密宇宙系的背叛,哪來偉大的哥白尼變革?沒有對亞里斯多德物理理論的懷疑,哪來伽利略在運動學上的重大變革?沒能對牛頓經典力學的超越,又怎么會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③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綜合化、整體化及人文科學相互滲透、融合的趨勢加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社會對人才的多樣性、適應性需求日益增強,人們要求創新型人才也應當是多功能的。他們不僅一專一能,而且多專多能,具有多才多藝的特點。僅以當前迅猛興起的信息網絡而言,它就熔鑄了計算機、微電子、光電傳輸、衛星技術、自動化、半導體、多媒體等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和技術。尤其是網絡經濟、網絡文化的發展,越來越需要集科技、文學、經貿、外語于一身的人才。
④經濟全球化時代,既充滿激烈競爭,又亟待協調與合作,人們要求創新型人才還應當是善于協作的。他們善于協調人際關系,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懷和團隊拼搏的精神,他們善于在傳統與現實、歷史與未來、科學與人文、理論與經驗、思想與實踐、精神與效益、個人與社會等等關系之間不斷地進行協調,化解矛盾,防止內耗,同心協力應對各種嚴峻的挑戰。這樣,才有可能贏得機遇,竭盡潛力,不斷創新,不斷前進。
1、根據全文內容,在第①段的橫線處補人準確的文字,使第①段成為全文的中心論點。
時代呼喚的創新型人才。
2、下面一句話是從文中抽出的,它的位置應當在第段的末尾。
早在十多年前,日本就提出“四合一”人才計劃,要求培養有“科技內涵、藝術氣質、經貿才干、外語本領”的人才,以適應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人類社會活動全球化的需要。
3、這篇文章是式結構,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論證的方法。
4、第④段是怎樣進行論證的?
5、漢語中許多成語都表達了創新的意思,如“革故鼎新”“別具匠心”等,請你再寫出兩個表達創新意思的成語。
①xxxx②xxxx
①“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種思維模式在我們頭腦中已不知不覺地根生蒂固。事實上,若是某種語文問題的話,說正確答案只有一個是對的。麻煩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種語文問題那樣。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的。由于情況的變化,原來行之有效的方法,到現在往往不靈了。正因為如此,如果你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話,當你找到某個答案以后,就會止步不前。因此,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②然而,尋求第二種答案,或是解決問題的其他路徑和新方法有賴于創造性思維。那么,創造性思維又有哪些必須的要素呢?
③有人是這樣回答的:“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從古代史到現代技術,從語文到插花,不精通各種知識就一事無成。因為這些知識隨時都可能進行組合,形成新的創意。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在六分鐘以后,也可能出現在六個月以后,六年以后。但當事人堅信它一定會出現。”
④對此我完全贊同。知識是形成新創意的素材。但并不是說,光憑知識就能擁有創造性。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創造性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在此基礎上,持之以恒地進行各種嘗試。
⑤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約翰·古登貝爾克。他將原來毫不相關的兩種機械——葡萄壓榨機和硬幣打造機組合起來開發出一種新產品。因為葡萄壓榨機用來從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積上均等加工。而硬幣打造機的功能則是在金幣之類的小面積上打出印花來。有一天,古登貝爾克開玩笑地自言自語道:“是不是可以在幾個硬幣打造機上加上葡萄壓榨機的壓力,使之在紙上打印出印花來呢?”由此發明了印刷機和排版術。
⑥另一個例子是羅蘭·布歇內爾。1971年的一天,布歇內爾邊看電視邊這么想:“光看太沒意思了。把電視接收器作為試驗對象看它發生什么反映。”此后不久,他就發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電子游戲,從此開始了游戲機的革命。
1、作者說“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為什么呢?(3分)
2、創造性思維有哪些必要要素?請分條概括(3分)
3、第③段中的“這種情況”指的是:xx(2分)
4、試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⑤、⑥兩段的內容。并分析其作用(4分)
5、如果把第②段劃線句子改成“創造性思維有如下必須要素”好不好,為什么?(3分)
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6
【學習目標】
1、鼓勵學生做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
2、理解本文的結構特征。
3、學習本文的寫作特色。
【學習重難點】
1、理解本文的結構特征。(重點)
2、學習本文的寫作特色。(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從社會發展史上可以看出,偉人們巨大的、天才的創造,往往是從細小的想法開始的。牛頓創立萬有引力學說,是從蘋果為何落地的小想法開始的;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從水壺里的水開了,頂著壺蓋的啟示開始的;法國大數學家潘嘉頓,說他關于數學的發明,大半是從“無意中得出來的細小的想法”開始的。一開始就有大想法的創造也有,但比較少見。小想法慢慢發展成大創造,這似乎是一條規律。今天我們繼續探究作者是如何談創造性思維的。
二、自主預習
本文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來證明論點?
明確:①例證法:約翰古登貝爾克的事例(第7自然段)、羅蘭布歇內爾的事例(第8自然段)都是從自然科學方面設例。②引證法: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
(一)歸納主題
本文由一題目的答案入手論述,引出了創造性思維的問題,并進一步論證了什么是創造性思維,提出了必須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識,充滿信心,持之以恒地進行各種嘗試是創造力必須具備的條件的觀點。從全文看來,作者旨在破除人們頭腦中固有的思維模式,指出過去那種非此即彼的觀念已經不適應目前這個多元化的世界,也不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文明進步。同時,對我們來說,在個人生活中,要提倡包容性,提倡與人合作的精神,就要學會容納不同的認識和見解。
(二)寫作亮點
1、開頭設置問題,引出命題,生動形象,吸引讀者,發人深省。從一個有趣的數學題談起,再對人們頭腦中“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思維模式進行剖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的重要性,從而引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一命題。
2、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這是本文在論述過程中的一個顯著特點。本文的層次可概括為:確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創造性思維必須具備的條件——富有創造力的人和缺乏創造力的人的區別——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創造性的人,層層展開,環環相扣,把問題引向更深處。
3、結構嚴謹,過渡自然。開頭設置的問題本身就證明了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就自然地進入了對“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錯誤思維模式的剖析,引出了必須確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的觀點;接著點出尋求其答案和創造性思維的關系,展開對產生創造性思維必須具備的條件的記述;然后用兩個問題引出富有創造力的人和缺乏創造力的人的區別;最后歸納全篇。全文順流而下,過渡自然。恰當地運用銜接詞,也是使過渡自然的原因。
4、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是本文的又一特點。本文論述的是一個創造學上的問題,全文閃耀著辯證法的光輝。從創造學角度看,論述的是轉換思維視角、不同概念的組合等問題。但全文并沒有出現這些名詞術語。開頭由一具體材料引出觀點,然后擺事實,講道理,層層深入地剖析,寫得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給不同層次的讀者予以深刻的啟示。
5、語言上,注意用詞的準確,保證論述的嚴密。如副詞,像“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必須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等;再如關聯詞語的運用,使論述滴水不漏,像“如果你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話……就會止步不前”“但這并不是說”“即使他們不知道將來會產生怎樣的結果,但他們很清楚”等。
四、板書設計
設置問題,生動形象
圍繞中心,逐層論述
結構嚴謹,過渡自然
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用詞準確,論述嚴密
做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
五、課外拓展
圍繞“換個角度看問題”的內涵,請仿照例句寫一句話。
例句:玫瑰雖美,但花下荊棘叢生;其實,換個角度也可看作:荊棘雖多,但棘上卻盛開著美麗的玫瑰!
仿寫:
答案示例:彩虹雖燦爛,但其前總有暴風雨肆虐;其實,換個角度也可看作:雖有暴風雨肆虐,但風雨之后,就有燦爛的彩虹!
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觀點和支撐觀點的材料之間、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之間的關系;
2、能力目標:培養獨立閱讀、認真探究、積極討論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活思維,激發想像力,崇尚科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蘇軾的《題西林壁》 大家一定不陌生,誰來談談對"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的理解?其中包含著怎樣的哲理?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變萬化,即使是同一個事物,角度不同,答案無窮。美國實業家羅迦、費、恩格由四個幾何圖形引發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請大家閱讀,看看能否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二、具體實施
1、分組自學
要求:
A、閱讀課文,找出作者的.觀點和支撐觀點的依據,歸納一下,派代表寫在黑板上。
B、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
2、辨析什么是論點、論據及兩者之間的關系。
A、明確論點的定義——寫出本文的論點
B二 明確論據的定義——歸納本文的論據
C、將有關系的論點和論據用線連接起來
3、創造性地設計圖表展示作者的思維順序,文章的結構脈絡。
4、動筆練習
A、請把"創造力不僅僅是貝多芬、愛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亞他們的""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作為一個觀點,再舉例證明這個觀點。(如太空筆的事例等)
B、評議,重點在于事例是否支撐觀點,事例與觀點之間的銜接是否自然。
三、探討延伸
1、討論學生發現的問題。(機智應變)
2、創設情境,引發思考。
放赤壁風光畫面——請同學說說感受——同一個"赤壁",為什么蘇軾就高歌"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而杜牧卻低吟"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由此聯系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談開去。
四、小結
生活是一個多棱鏡,總是以它變幻莫測的每一面,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不必介意別人的觀點不同,不必擔心自己的思維偏差,堅信你自己的眼睛,因為你用敏銳的視角去注視。這個世界,執著于你的感悟,因為你用善于感悟的心靈去體味這多彩的人生,一定能獲得豐富的答案_
五、網絡論壇(課后)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已成為我們的思維定勢,學過本文后,聯系你的生活經歷談談對它的理解。
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8
一、教學目的:
1、積累孜孜不倦、根深蒂固、鍥而不舍等6個詞語和部分語句。
2、教會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教會學生利用網絡工具,提高學習效率。
二、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教學難點
怎樣才能做一個有創造力的人。
四、教法設計
自讀課文——網絡測試——網絡閱讀——網絡討論——教師點撥
五、教學時間
1教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你能告訴我冰融化了是什么嗎?你知道下水道的井蓋為什么做成圓的嗎?你有辦法把梳子賣給和尚嗎?
引出話題:怎樣才能做一個有創造力的人。
正課:
一、自讀課文
請認真閱讀《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詞語意思,5分鐘后進入網絡測試。
二、網絡測試
讀完課文后,請打開“網上鄰居/teacher/test/簡易客觀題考試系統”,填寫好班別,姓名、學號(沒有隨意填寫),點“開始答題”,即可開始答題。單擊你認為正確的選項,即表示完成該題的答題。答完一題后,請選擇下一題。總共5題,做完后單擊“交卷”即可看到你的得分。
試題:
1、如果要到因特網上去查找《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輸入下列哪一項關鍵詞最易找到該文(A)
A、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B、羅迦·費·因格
C、事物的正確答案
D、不止一個
2、下列詩句中,直接表達“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意思的一句是(D)
A、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B、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D、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3、作者列舉“約翰·古登貝爾克發明印刷機、排版術”和“羅蘭·布歇內爾發明了對戰型的乒乓球游戲”是為了證明哪一個觀點(B)
A、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
B、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持之以恒地進行各種嘗試。
C、富于創造力的人,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缺乏創造力的人,不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
D、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
4、對成語“持之以恒、不言而喻”中“恒”和“喻”的'解釋正確的一組是(B)
A、永恒比喻B、恒心明白
C、恒心蘊涵D、永恒明白
5、選出不同意思的一個成語(A)
A、根深蒂固B、孜孜不倦
C、持之以恒D、鍥而不舍
三、網絡閱讀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和網絡資源,思考:怎樣才能做一個有創造力的人?10分鐘后進入網絡討論(你也可以一邊閱讀一邊在網絡討論組里發表自己的看法)。
1、快速閱讀課文一遍,圈出關鍵句。
2、請利用百度搜索下列內容之一,然后閱讀,注意思考:怎樣才能做一個有創造力的人。
四、網絡討論
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如何做一個有創造力的人”!
結合課文、網絡資源和你個人的認識,在網絡討論組里(或者舉手發言)討論“如何做一個有創造力的人”。
給你一個小小的提示:請你別忘了從課文中找出關鍵句段來回答問題!你可以把相關的關鍵語句直接粘貼復制到討論組里。
我們只有8分鐘的討論時間。
五、教師點撥
做一個有創造力的人需要:
積累知識——“孜孜不倦地汲取”“學識淵博”
靈活運用——“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
反復實驗——“持之以恒地進行各種嘗試”
擁有自信——“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
珍惜靈感——“鍥而不舍地把它發展下去”
保持好奇——“好像迷醉于神話故事一般”
多向思維——打破“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
敢于質疑——不“迷信權威”,堅持真理
走進自然——悉心觀察、動手實驗
異想天開——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
(說明:以上用幻燈逐條展現,并加以適當評說,其中“孜孜不倦、根深蒂固、鍥而不舍”等幾個重點詞語要求學生結合課文做出解釋,并且請學生大聲朗讀重點句和最后一個重點段。)
除了以上幾點,你認為還有嗎?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提出——
當然還有,因為: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邊呈現畫面邊激情朗誦
(現在你認為:只有他們會創造嗎?不只他們會創造)
有很多同學都了解李陽和他的瘋狂英語,現在,讓我們和李陽一樣大聲地喊出——
(我們同樣會創造,而且一定能夠創造!)
六、課堂小結
現在,請反思一下:
1、你是不是懂得如何做一個有創造力的人?
2、你能不能初步利用網絡資源為我們的學習服務了?
最后,祝愿大家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能有所創造,走出一條只屬于自己的路!
七、作業設計
請利用百度、搜索查找一下老師在導入新課時提出的三個問題,看看別人是怎樣回答的,然后自己再補充一個答案。
搜索關鍵詞:
冰融化了是什么
下水道的井蓋為什么做成圓的
把梳子賣給和尚
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9
教學目的
1、學習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3、學習理解并運用事實論據。
4、幫助學生確立理解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與創造性思想、創造力之間的關系、鼓勵學生端正態度、積極投身到創新的洪流中去。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2、難點:理解并運用事實論據。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請同學們快速地說出答案:2+1=?3+4=?
2、看看這樣的結果可能嗎?
2(月)+1(月)=1(季度)3(天)+4(天)=1(周)
3、從這個小練習中、你有什么啟示?
4、教師評價歸納:
面對生活里中那些看似不可思議的東西、只要調整一下思維方式、換一個思考角度、跳出習慣的思維圈圈、就會得到異乎尋常的答案、使不可能變為可能。
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實業家羅迦·費·因格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
二、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能不能引用一首詩歌來說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觀察角度下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請同學們思考?
明確:題西林壁(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你認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
三、新課講授:
1、默讀課文、思考:
作者的觀點是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作者是否在文章一開始就提出了這個觀點?--------不是。
作者文章開頭這樣的寫的目的是什么?你認為有什么好處?
2、既然許多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作者告訴我們在分析和研究事物時應該采取怎樣的態度呢?
請在文中找出答案。
3、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于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種思維模式。這篇課文卻提出與之相反的觀點、要求我們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為什么非常重要?請在文章中找到作者給我們的答案。
---------只有認識到事物的正確答案往往不止一個、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我們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進步。
4、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作者用了什么辦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舉例子
文中列舉了幾個例子、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簡單概述一下這兩個例子。
5、我覺得文中的例子太少、你還能為作者舉幾個例子來證明作者的觀點嗎?請模仿文中舉例子的方法文作者在寫一個論據。
例如:
牛頓:蘋果砸頭的故事、發現了萬有引力。
魯班:發明鋸子、是受小草割手的啟發。
伽利略:擺的定律
黃道婆:紡織
瓦特:蒸氣機的發明。
6、無論是作者、還是我們同學所列舉的.例子都是卓有成就的名人、那么我們在座的這些人是否也具備這種創造力呢?
⑴其實我們同學們中早就有人寫出了這樣的文章、展示學生陳芳的作文《我讀零》。
⑵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讓同學們相信你自己就具有這種創造力:
一個桌面四個角、鋸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用一張紙代替桌面、讓學生嘗試試驗)
教師小結:
由此可見、并不只是那些卓有成就的人、我們任何人都是具備創造性思維的。但是由于人們對待自己的思維靈感的方式不同、還是出現了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區別。
7、同學們、你們想讓自己也擁有創造性思維并取得一些成就嗎?
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告訴了我們創造型思維的必須要素、我們可以按照他的說法去做、讓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展示。我們一起來朗讀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了解一下創造性思維必需具備那些要素?
創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有:
①淵博的知識。
②運用知識去不斷探求新思路。
③留意細小的想法、并鍥而不舍地使之變為現實。
四、回顧全文、思考作者是如何讓自己的觀點得到讀者的認可的、引導學生歸納本文的論證思路和論證方法。
1、本文的論證思路:
2、作者主要運用什么論證方法來論證他的觀點的?
舉例論證:
約翰?古登貝爾克將毫不相關的兩種機械--葡萄壓榨機和硬幣打制器組合起來、創造了印刷機和排版術。
羅蘭?布歇內爾把電視接受器作為試驗對象、發明了乒乓球游戲、從此開始了游戲機的革命。
五、開心試驗、請同學們來試一試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有多強:(準備四張撲克牌)
試驗一:
24點(用5 6 3 3這四張牌通過加減乘除的運算得出24這個結果、每張牌只能用一次。)
1:5×6-(3+3)=24
2:(5+3)×(6-3)=24
3:3×5+6+3=24
4:(5-3÷3)×6=24
5:(5-3+6)×3=24
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10
【教學目標】
1、培養創造性思維,理解創造性思維的要素。
2、學會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
3、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語言。
【課前準備】
疏通字詞,熟讀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今天上課我們先來玩一個游戲,給出2,2,3,9請同學們通過四則運算得到24,有幾種方法?
24=2×9+2×3=(9―3)×2×2=(2+2)×(9―3)
好幾種算法都可以得出24,大家都很正確,可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2、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恭喜(gōng)根深蒂固(dì)依賴(lài)孜孜不倦(zī)淵博(yuānbó )持之以恒(héng)汲取(jí)鍥而不舍(qiè)
3、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然后討論應該怎樣讀?
從語速、語調、語氣三個方面來說,分別是稍快,平穩,干脆。
4、引導學生看題目,思考討論問題:
思考:
⑴為什么我們在想問題時沒有考慮到多種答案呢?
⑵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呢?
⑶任何人都有創造力嗎?
參考:
⑴沒有創造性思維。
⑵必須具備的條件:
①精通各種知識,因為知識是形成新創意的素材。
②必須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
⑶是的,任何人都有創造力,富于創造力的人,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缺乏創造力的人,不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典型的創造性明星的事例來加以論證,說明他們非凡的靈感,往往是由于關注極其普通、甚至一閃念的想法,并對它反復推敲,逐漸充實而成。
5、給出情景,讓學生發揮創造性思維:
情景:一群小學生在空地上踢球。一個孩子不小心,一球砸壞了一位長者家的窗玻璃。這個孩子到長者家里,當頭一句就是:一塊玻璃多少錢?人們對這件事看法不一,歸納起來有三種:
⑴沒有逃走,主動上門賠錢,應予表揚;沒有道歉可以原諒。
⑵賠錢就是認錯、道歉的表現。
⑶首先應該道歉,同時應該賠錢。
你贊成哪種?請說出看法和理由。
6、布置作業:
⑴ 整理自己的看法,把它寫下來。
⑵事物的'正確答案為什么不止一個?請聯系實際舉兩三個例子來證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學生聯系實際舉例說明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2、師生互動研究創造性思維的要素是什么?怎樣才能成為富有創造精神的人?
參考:
⑴要素:必須精通各種知識,因為知識是形成新創意的素材,必須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有了這種意識,才能持之以恒的進行嘗試。
⑵從態度、條件、方法等方面回答。態度:認識到任何人都能成為富有創造精神的人(自信);條件:學識淵博(扎實的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組合不同概念;方法:轉換視角法,組合法,頓悟法,積累法等。
3、請同學們對自己或他人在創造力方面進行評估,說出以后在創造力方面的打算。教師鼓勵為主,引導學生開發創造性思維。
4、給出思維訓練題
⑴自古英雄出少年,司馬光小時候,與一群兒童一起玩球,球掉進了樹洞中,洞很深,司馬光讓兒童們不停的往里面倒水,終于球浮了起來。
①如果洞里是沙地,灌水行不行?
②如果洞底恰好和人家的建筑相通,你認為最經濟的方法是什么?
⑵磚頭有什么用處?(不得少于三種)
5、布置作業:學了這篇課文有什么啟發,寫成短文,題目是告別唯一。
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看問題因角度不同,常會有不同結果的道理。
2、了解本文中心論點的提出方法:引一個具體實例,并作簡要分析后引出。
能力目標
1、能感受本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論證思路。
2、能感受文章運用擺事實論證的方法及其好處。
情感目標
懂得確立創造性思維方式的重要性,努力成為具有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人。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2、難點:理解并運用事實論據。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具準備
錄音機
教學設計思路
在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和寫作特色,最后進行總結歸納。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查字典,解釋下列詞語。
汲取:吸取。
推敲:傳說唐代詩人賈島騎著驢做詩,得到“鳥宿地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猶豫不決,就用手做推、敲的樣子,無意中碰上了韓愈,向韓愈說明原委。韓愈想了一會兒說,用“敲”字好(見于《苕溪漁隱叢話》卷十九引《劉公嘉話》。后入就用推敲來比喻斟酌字句,反復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基礎穩固,不容易動搖。
孜孜不倦:勤勉的樣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堅持下去。
鍥而不舍: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無成:連一樣事情也沒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2、閱讀全文,思考自讀提示和課后練習中的問題。
二、導入
前兩年高考作文題,就是以本文的開頭的圖形為題,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出示四種圖形。聽課文朗讀。
三、分析課文
1、提問:不看課文,請回答“從下列四種圖形中,找出一個性質與其他三個不同來”,并說明理由。
討論并歸納:
(l)答A。因為A是唯一沒有角的圖形。
(2)答B。因為B是唯一一個僅由直線構成的圖形。
(3)答C。因為非對稱性圖形只有C一個。
(4)答D。
因為D是唯一一個由直線與曲線構成的圖形。
結論:這些答案都是正確的。
2、提問:這個問題說明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說明了很多人都局限于“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并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的。
3、提問:為什么說“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討論并歸納:因為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如果你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話,當你找到某個答案以后,就會止步不前。
4、提問:創造性的思維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討論并歸納:
(1)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
(2)必須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
(3)持之以恒地進行各種嘗試。
5、提問:本文為了證明“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列舉了哪兩個事例?試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補充一兩個事例。
討論并歸納:
(1)約翰·古登貝爾克將葡萄壓榨機和硬幣打制器組合起來發明了印刷機和排版術。
(2)羅蘭·布歇爾把電視接收器作為試驗對象,發明了對戰型的乒乓球游戲,從此開始了游戲機的革命。
補充事例(略)
6、提問:創造的靈感是怎樣產生的?
討論并歸納:這種非凡的靈感,往往產生于這樣的過程:關注極其普通、甚至一閃念的想法,并對它反復推敲,逐漸充實而形成的。
7、提問:“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主要根據之一”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即使他們不知道將來會產生怎樣的結果,但他們很清楚,小的創意會打開大的突破口,并堅信自己一定能使之變為現實。
8、提問: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關鍵在哪里?
討論并歸納:關鍵是要經常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不滿足于一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得的知識;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并鍥而不舍地把它發展下去。
9、提問:按議論文的三段式結構給課文編寫閱讀提綱。
討論并歸納:
提出問題。(1~2段)從四個圖形,提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論題。
分析問題。(3~12段)
第一層(3段):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二層(4~5段):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
第三層(6~8段):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并舉例說明。
第四層(9~12段):擁有創造力的主要根據。
解決問題。(13段)總結,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的關鍵所在。
10、提問:本文用什么順序論證怎樣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這個中心論點的?
討論并歸納:按照逐層遞進的邏輯順序進行論證的。
四、小結
本文按照逐層遞進的邏輯順序論證了怎樣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這個中心論點。
五、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一、二、三題。
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12
學情分析:
學生是首次接觸議論文,應當較詳細的講解一下議論文的有關知識。
簡析教材: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是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主要以“求知”與“讀書”為主題,同時,這個單元又是集中編排的議論文單元。學習本篇課文,既可以學習分析議論文的一般方法與技巧,又可以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的主題,進而開拓自己的創新思維。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學習用生動的實例和明白易曉的道理闡述觀點的方法以及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思路。
2.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和探究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作者的求異思維,加強對確立創造性思維方式重要性的認識。
教學重點:
學習用生動的實例和明白易曉的道理闡述觀點的方法以及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思路。
教學難點:
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思路。
教學方法:
朗讀法、自主合作與探究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直入課題。
2.蘇軾的《題西林壁》大家一定不陌生,誰來談談對“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的理解?其中包含著怎樣的哲理?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變萬化,即使是同一個事物,角度不同,答案無窮。美國實業家羅迦.費.恩格由四個幾何圖形引發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今天學習課文,看看能否從中獲得一些啟示。(揭示課題并板書。)
3.教師板書:1+1=?(可以是一個王字,一滴水加一滴水還是一滴水,一支筆加一張紙,可能是一首瑰麗的詩等,板書課題。)
二、簡單介紹有關議論文的知識。(僅供參考或者本部分內容可利用自習課完成。)
1.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它不同于記敘文以形象生動的記敘來間接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說明文側重介紹或解釋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
2.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論點是論據的基礎,論據是為論點服務的,論據與論點之間是證明與被證明的關系,論證是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紐帶。論點是解決“需要證明什么”,論據是解決“用什么來證明”,論證是解決“怎樣證明”的。
在議論文正文中,作者提出論點,常見的有三種方式。
一種是開頭提出論點,一種是結尾提出論點。一種是在議論過程中提出中心論點,有些議論文,不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作為中心論點的句子,只能通過認真閱讀文章,領會分析其內容,才能歸納出中心論點。
議論文的論據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 事實論據。包括史實、典型事例、統計數字。(作為事實論據的史實、事例必須真實、確鑿,有典型的代表性,所選的事例和觀點要統一,否則舊失去了事實論據的說服力,影響了議論效果)。
(2) 道理論據。包括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革命導師的論述,格言、諺語以及自然和科學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以下幾種:
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13
【教學目標】
1、積累下列詞語:根深蒂固、孜孜不倦、不言而喻、鍥而不舍、一事無成、汲取等。
2、圍繞論點理清文章思路。
3、樹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學重難點】
1、文章是如何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
文章先論述了要確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接著論述在行動時要有創造性思維必須具備的條件,然后為了說明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時分析了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人的區別,最后水到渠成地歸納出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蘊含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本文在論述過程中的一個顯著特點。
2、讓學生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道理。
大千世界,紛繁復雜,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會是多種多樣的,如果僅僅滿足于一個答案,就會放棄探求,不會形成新的創意,長此以往,人的思維將受到局限,創造性思維缺乏,最終成為一個缺乏創造力的人,所以,求學階段要培養“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模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語設計
老師現在給大家一幅圖,是由兩個圓、兩個三角,兩條線構成的,然后請同學們任意組合,看大家能組成多少個圖形。在這個過程中你有什么啟發?
(學生的構圖答案可能豐富多彩,但只要言之有理就給予肯定,使學生明白:事物的真確答案不止一個。)
二、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文章論述的范圍是數學范疇嗎?
2、文章可以分幾部分?在書上勾畫出來。
分析問題:
1、學生能很快地從文章中提煉出關鍵信息:如果說到數學問題的話,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是對的。但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非只有一個,事物的正確答案也就不僅僅是一個。
2、這是學生首次接觸議論文。議論文的層次劃分學生一時難以把握,教師要及時引導。
全文是按照這樣的思路行文的:
第1—3段,提出問題,說明確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的重要性。
第4—12段,分析問題。
4—8段論述產生創造性思維所必需的要素。
9—12段論述富有創造力的人和缺乏創造力的人的區別。
第13段,解決問題。提出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三、研讀課文
文章結尾寫到要成為富有創造性的人應有的態度和三個關鍵點,教師以此來設題:
1、“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為什么要堅信這一點呢?
2、為什么說要有創造力就要不斷積累知識?
3、文章怎樣論述“(要有創造力就要)不滿足于一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獲得的知識”這個看法的?
4、你還能舉出證明“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并鍥而不舍地把它發展下去”的例子嗎?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先挑選自己愿意思考的一道題,獨立思考,之后與同桌交流看法,使自己的看法表達流暢自然。
參考內容如下:
1、因為“富于創造力的人,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缺乏創造力的人,不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因此,每一個人都要堅信自己擁有創造力。
2、只有以豐厚的知識做底蘊,并隨時把這些知識進行整合,活用這些知識,才會形成新的創意。而從古代到現代技術,從數學到插花,不精通各種知識就會一事無成的。所以說“說要有創造力就要不斷積累知識”。
3、光有知識是不能擁有創造性,但沒有知識做基礎是絕對談不上有創造力的,所以,發揮創造力的關鍵是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如約翰·古登貝爾克和羅蘭·布歇內爾,他們就是發現問題后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才發明了印刷機、排版術和游戲機。
4、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如:魯班發明鋸子,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伽利略發現擺的規律,牛頓發現萬有引力規律等,他們都是“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并鍥而不舍地把它發展下去”,最后獲得成功的。
四、品味語言
1、“創造性思維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中的“必需”能否換成“必須”?
2、“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主要根據之一是,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中的“細小”一詞能否去掉?
對語言的品析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之一。因此通過練習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去辨析、賞析詞語,提高語感。
分析:
1、“必需”不能換成“必須”。“必需”是“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的意思,而“必須”是“事理上或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根據上下文的內容,精通各種知識和活用各種知識是擁有創造性思維不能缺少的,缺少了它們創造力無從談起的。而“必須”含有命令的語氣,這與文章的情感不相符,所以用“必需”是恰如其分的。
2、“細小”表明有創造力的人能在別人不留意的地方發現問題,及時捕捉到自己的充滿靈感的想法,以此為突破口,由量變引起質變,最終由這種細小的想法變成現實。因此是不能去掉的。
五、遷延拓展
材料一:看一看我們周圍的世界,你會找到許許多多漂亮的圖形,他們美化了我們生活的空間……“橫看成嶺側成峰”,當我們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建筑物時,看到的圖形一樣嗎?請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材料二:“1、2、3、4、5、6、7、8、9”這幾個阿拉伯數字中中國人最不喜歡的當推“4”和“7”這兩個數字了,理由是它們的諧音是“死”和“氣”,你能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嗎?
這兩道題的設置主要為了訓練學生的多角度思維的模式,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資料寶藏】
1、拓展練習材料
(1)從前,有個吝嗇的財主招不來長工,聰明的倪剛找上門去了。財主提了兩個條件。一是“別人不吃的東西你得吃”,二是“別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剛完全同意。中秋節,財主家人將許多肉、水果供祖賞月,倪剛卻將這些供品吃個精光。春節那天,財主家都忙著拜年,倪剛卻在門前挖了墳坑,把財主氣得兩眼直瞪。想一想,對財主提出的兩個條件,財主和倪剛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三國時,曹操手下有個主簿官楊修,聰明過人。一次,北方有個國家的使節給曹操送來一盒精制糕點。曹操接過糕點來,隨手在盒蓋上寫了三個大字:“一合酥”。寫完后曹操將糕點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楊修進來,看見這盒糕點上的字后,靈機一動,就自作主張把這盒糕點分給大家吃了。不一會兒,曹操回來了,見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問是誰的主意。楊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_________”。曹操聽了這話,連聲稱贊楊修聰明。
請你想一想,楊修是如何回答的?
(3)《題西林壁》/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點明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看待同一事物。
(4)創造思維不是名人的專利,讓我們大家也來鍛煉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成為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吧,請看下面的練習:
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請說出什么情況下這個等式成立。看誰說的多?
1+1=1?
4+9=1?
5+7=1?
6+18=1?
附答案:
1(里)+1(里)=1(公里)
4(點)+9(點)=1點(13點即下午1點)
5(月)+7(月)=1(年)
6(小時)+18(小時)=1(天)
(5)思維體操:請說出回形針的用途?盡可能多說。
2、名人名言
“思想是自由的精靈。” ——莎士比亞
“最難得的勇氣,是思想的勇氣。”——法朗士
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詞是“關注科學”。文學和科學是相通的。在學語文中學科學,在學科學中學語文。在本單元中,我們可以傾聽科學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品味那石破天驚的創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領略到別樣的情味與風光。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是學生進入中學的第一篇議論文。全文緊緊圍繞“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個論題,論述了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在教學中,應讓學生了解本文論證結構的嚴密性,更主要的是要幫助學生確立科學思想、樹立創新意識。要注意指導學生弄清確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與創造性思想、創造力之間的關系。因此確立三個教學目標:(1)理清全文思路,“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與創造性思想、創造力之間的關系;(2)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3)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議論文的一些基本常識,體會議論文論證結構、論證語言的嚴密性。其中(1)(2)為教學的重點,(3)為教學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青少年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發展階段,對自然界對科學充滿了好奇和幻想,學習本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議論文,對議論文的知識術語應點到為止,不宜過分深入,以此來化解難點。本文觀點鮮明、結構謹嚴,學生理解起來不是太難,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在讀中體味,注重學生自我發現,真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三、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來做個算24點的游戲。(出示4張撲克牌)。
(生算)
生1:5×6-(3+3)=24
生2:(5+3)×(6-3)=24
生3:3×5+6+3=24
生4:(5-3÷3)×6=24
生5:(5-3+6)×3=24
2師:殊途同歸,同學們真聰明。由此可見,事物的正確答案并不是唯一的,這是為什么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事物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都很喜歡的游戲來導入新課,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創立一個興趣場。)
(二)、初讀課文,找出觀點。
師:請同學們對照注釋默讀課文。同時用筆在書上劃出作者總結性的語句。(學生默讀)
師:作者在本文開頭設置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請大家思考一下,這是為了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觀點?
(生答:“因此,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師:對,在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維視角的轉換,都會使得事物的答案是多種多樣的。
(設計意圖:教學中注意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求學生找到表明作者的觀點和態度的語句”是議論文學習中的一種很重要的方法。)
(三)、研讀課文,理清關系。
1.師:請大家看這樣兩個故事。(投影)
(1)上帝為人間制造了一個怪結,被稱為“高爾丁”死結,并許有承諾:誰能解開奇異的“高爾丁”死結,誰就將成為亞洲王。所有試圖解開這個怪結的人都失敗了,最后輪到亞歷山大,他說:“我要創建我自己的解法規則。”他,(想一想他會怎么做?)于是他就成了亞洲王。
(2)據說有一位母親在病榻前照顧長期生病的兒子,由于兒子活動不便,吃藥、飲水都很不順當,即使用吸管(當時只有直管)也由于要低頭而顯得很艱難,母親為此憂心忡忡。回家后在洗衣服的時候,她突然看到了洗衣機的出水管,可以靈活彎動的出水管結構使母親靈光突現:。(想一想她有怎樣的靈光突現?)
學生分析討論,教師歸納。
2.師:從剛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覺得亞歷山大和那位母親很聰明,其實他們是具有一種什么思維能力?(生答:創造性思維)
3.師:從課文的第四小節可以看出這一點,我們一齊來讀一下。
(設計意圖:通過穿插故事,可讓學生感興趣,更可以此來激活學生思維。)
4.師:對,那么產生創造性思維的必須具備的要素是什么呢?請從課文中找出答案并勾畫。(生答:必須精通各種知識,這是形成新創意的素材;必須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持之以恒進行嘗試。)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自主閱讀,自我感悟。這樣處理是針對七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較好地體現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理念)
5.師:同學們找得很好。對照這三個因素,有些同學可能認為自己的才疏學淺,知識不夠豐富,思維尚不成熟,對自己的創新能力會產生懷疑,認為“創造力只是愛因斯坦、貝多芬等人的專利”,對此觀點你是否贊同?
辯論
生正:任何人都有創造力,創造的意識在自己的思想里。
生反:“鄭人買履”中鄭人,有創造力嗎?報上說有個大學生連個雞蛋也不會剝,他有創造力嗎?……
生正:偉大人物也是從一般人物開始的,伽俐略還只是一個學生時就發現擺的定律,瓦特發明蒸汽機時只是學徒,道爾頓發明輪船時在別人眼里不過是“瘋子”……
生反:歷史上只有一個伽利略,只有一個瓦特,只有一個道爾頓呀!……
生正:不僅偉大的人有創造力,一般人也有創造力,魯班、黃道婆……即使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創作的一幅畫也是創造力的表現啊;
生反:知識和態度、意識、嘗試是形成創造力的要素,可事實是并非每個人都是如此盡善盡美的。
生正:我們中國古代有個叫黃道婆的農村婦女,她發明了紡織術,顯然她不可能精通各種知識,但她同樣具有創造力,要知道知識從何而來?知識就是從實踐中來。黃道婆雖然沒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卻有著豐富的實踐知識。
生反:即使是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也并非是輕而易舉地獲得靈感,非凡的靈感往往產生于這樣的過程:關注極其普通,甚至一閃念的想法,并對它反復推敲,逐漸充實而形成的。一般人想做到確實很難的。
……
(設計意圖:學生辯論得非常精彩,你來我往。兩方面都給于肯定,尤其應指出弱者的不易。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也參與到課堂實踐中來,思維的火花越發的耀眼。通過辯論的形式處理教材,又鼓勵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辯論,雖然很稚嫩,但勇氣非凡。)
6.我在這里設了一個具體情境,讓大家共同參與。在這里,我想請一位同學扮演主持人,其他同學充當嘉賓。
請看:(投影)某“奇思妙想”欄目正在做一期節目,主持人問了嘉賓這樣一個題目:一個彩虹圖形,你會把它想像成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參與者將如何應對?(要求:嘉賓回答和主持人點評相間。)
(討論、扮演)
生1:像一座架在河上的五彩橋;(主持人點評)
生2:像媽媽彩色的晾衣繩;(主持人點評)
生3:像爸爸肩上那根挑水的扁擔;(主持人點評)
……
(設計意圖:創設節目參與的情境,在訓練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的同時,也達到了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
7.師:感謝各位同學的積極參與,同學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能力,給出了最精彩紛呈的答案,這就能證明一點,大家都擁有創造力。那么,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請大家一齊朗讀課文最后一段。
(生齊讀)
8.師:讀完之后,我想同學們一定會信心大增。我們只要熱愛生活,發現生活,遇到問題,多想想為什么。堅持下去,自己的發現能力和創造能力一定會不斷提高。
(四)、拓展延伸,思維訓練:
師:學了這篇課文后,我想請大家以《“1+1=1”的聯想》說話,請同學們盡量打開思路,看誰想得越快、越合理。大家先討論,互相發言,然后寫下來,準備發言。
示例:一個家長+一個老師=一張天羅地網;
生1:一場考試+一個分數=一根繃緊的心弦;
師:他講得很好!就像這樣擴散自己的思維,來一個“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看誰接著說。
生2:一點沖動+一點不成熟=一個不小的錯誤;
生3:一點犧牲精神+一點主任翁態度=一個民族的騰飛;
……
師:大家很不簡單,各抒已見。思維互相磨礪、碰撞,閃射出創造的火花。
(設計意圖:培養小組的合作探究意識,使得學生的語言水平與思維能力得到同步發展。)
(五)、熱情結語,作業布置:
同學們,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解決問題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我們處在一個激情似火的時代,我們身在一個日新月異的國度,時代呼喚我們的`創新精神,祖國需要我們的創新精神。創新是人類文明最美麗的花朵,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是知識經濟的不盡資源與動力,創新也是個人成功的最佳途徑,創新是從觀念到行動的革命,創新需要有境界、有氣魄、有膽量。我真誠祝愿同學們今后的日子里,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更要學會創造,早日成為祖國棟梁之才。
“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我把陶行知先生的這句名言,制成賀卡送給在座的每一位,也請同學們,課后選擇一句你所喜愛的關于創新的名人名言,然后制成賀卡,送給你的同學或師長。
(設計意圖:小結的語言應激情似火,作業的布置應巧妙新穎,學生感受到的不僅是一段慷慨陳辭,更受到時代感、使命感的感染。文道統一。)
四、教學反思:
教學在合作討論與交流表達中結束了,回顧這篇文章的教學,我覺得教學中樹立這樣的幾種意識很是重要:
一、文本意識。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自由讀好文本,這是對話的基礎。通讀文本,并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樣的閱讀才是自由的閱讀,有效的閱讀。而我們平時的教學,學生自己讀書的時間少,自己讀出感受的更少。上課伊始,學生還未開口讀書,學生未及進入作品之中體驗,教師就已經強加給了學生,表現出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體驗的充分不相信。本堂課我在施教時注重了學生在讀中體味,注重了學生自我發現,真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事實證明學生完全有能力理解文本。
二、層次意識。引導學生有層次地探究文本,這是對話的關鍵。我設計了四個步驟進行探究活動:尋---尋作者的觀點,這是打開文本的鑰匙;理---解清文章的思路,這是學生最易獲得的感性認識,并通過理性探究體會構思的嚴謹;辯---辯各自對文章觀點的認識和理解,這是閱讀的更高層次;拓---拓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縱深。這樣,由淺入深、層層推進。讓學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義和閱讀活動的樂趣。
三、探究意識。本課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讓學生在探究與對話中表現并強化語文能力。探究式閱讀讓合作學習的思想得到最好的實踐。小組探究活動中,誰發言,誰記錄,誰補充都有明確的分工。
四、表達意識。本堂課我較多地提供了讓學生表達的機會。在表達中,要求學生努力達到表達自己的閱讀體驗、提練整合小組的觀點,說句意連貫、層次清晰、語言精美的話的目標。從一句到幾句,再到一段,有理有據,切近題旨。我相信長此以往對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將大有益處。
又記:《語文課程標準》中這樣的一段話:“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實行探究式閱讀教學,為學生搭建一個真正開放的交流平臺,變文本解讀為文本賞讀、語言探究,并跳出課文讀課文,可以讓語文課教學呈現新的生機。
老師搭臺,學生“唱戲”。把時間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讓學生、教師、文本三者形成整體,讓三者交流、碰撞、溝通。學生可以挑戰文本權威,教師也可以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閱讀教學課堂成了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究的舞臺,也成了學生與文本對話、教師與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的多向互動的過程。傳統的語文課堂是教師一言堂,是教師的獨白,是一對多的單一交流,而忽視了其他幾種學習方式。語文新課標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討性、自主性的一種學習方式,主張師生、生生等多種互動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僅有的學習資源中獲取最大限度的教學效益。
對于新課標,新教材,應當說大部分教師都尚處于學習階段,并無多少實際的經驗可言。也許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誘惑力。自然,我們為之研究的空間也是極為廣闊的。當然,課程改革是漫長和艱巨的。“路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習新課標,不能形而上學,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歪曲曲解。對于傳統的一套,我們要懷疑,要創新,但又不能完全摒棄。畢竟教有法,而又無定法。不然,我們又會陷入某種教學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這當不是新課程改革的初衷。
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15
教學目標:1、理解作者的觀點,學習作者層層深入的論證方法。
2、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3、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事實論證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目標1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想:采用導讀法指導學生閱讀。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處理生字及介紹作者。
二、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或討論。
1、不看課文回答:文章開關所提問題的答案是什么?你為什么選這一個?
2、看來,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可是,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種”這種思維模式在我們的頭腦中已根深蒂固,那它有什么害處呢?(就會止步不前)
3、為什么“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不滿足于一個答案,才會不放棄探求,才會有發明創造)
4、不滿足于一個答案,尋求第二個答案,有賴于創造性思維,你認為創造性思維有哪些必需的要素?(討論后與書上對照)
(①有淵博的知識;②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活用新知識的態度和意識;③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5、發揮創造力的關鍵是什么?你有這方面的經驗嗎?
(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
6、作者列舉約翰 古登貝爾克發明印刷機和排版術以及羅蘭 布歇內爾發明對戰型的乒乓球游戲的事例有什么作用?請聯系生活實際補充一兩個事例。
(證明發揮創造力的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
7、討論:做一個富于創造性的人,關鍵在哪里?
請結合書上這些內容暢所欲言:“富有創造力的人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缺乏創造力的人,不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區分一個人是否有創造力,主要根據之一是,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及文章的最后一段。
三、明確文章的主要觀點
1、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2、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種,就會止步不前;不滿足于一個答案,就不會放棄探求。
3、富有創造力的人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缺乏創造力的人,不認為自己具有創造力。
4、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
四、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學習作者層層深入的論證方法。
由分析幾種不同答案各自的合理性引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接著論述“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危害性——止步不前。強調“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要尋求第二個答案,“有賴于創造性思維”,自然引出“創造性思維”的概念。緊接著論述創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
①有淵博的知識;②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活用新知識的態度和意識;③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提出“發揮創造力的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的觀點,并列舉兩個事例加以證明。
“這種創造性思維是否任何人都具備呢?是否存在富有創造力和缺乏創造力的區別呢?”這兩個設問引出下面的論述。先引用心理學專家小組的結論,再作分析:認為自己不具備創造力的人自我壓制;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并堅信一定能使之變成現實。
文章結尾強調“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鼓勵人們要堅信自己,努力去做,成為富有創造力的人。
【事物不止一個正確答案教案】相關文章: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12-17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12-17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09-30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12-08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09-30
19、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09-30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精選13篇)08-12
語文教案-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09-30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自讀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