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敬亭山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獨坐敬亭山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獨坐敬亭山教案1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唐代時我國詩歌創作最繁榮、最輝煌的時代,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杰出詩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詩人?(生交流) 唐代詩人燦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詩人才華橫溢,縱情山水,把酒吟詩,詩酒名聞天下,被人們稱為“詩仙”,你知道他是誰嗎?(生答李白)
二、板書課題,揭題
1 、今天我們學習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書:獨坐敬亭山)
2、生讀題 中學語文在線-免費資源站:http://www.ywzx8.com
3、理解題意:“獨”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學到過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嗎?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為什么會獨坐敬亭山呢?
三、讀詩,讀出詩歌的節奏與韻律
1、 默讀古詩,有沒有不認識的字? 生自由讀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 聽說我們班的同學古詩讀得特別好,指名讀,(評價 很有詩人風范)齊讀
3、 詩歌朗讀形式多樣,想不想嘗試合作讀。(要求 讀出詩歌的節奏)
4、分組合作讀,每小組一句 男女生疊讀(疊讀前三 后二) 師生疊讀
5、讀詩的最高境界是讀出詩的韻味, 古代的讀書人讀詩搖頭晃腦,抑揚頓挫
四、范讀詩歌,想象畫面
1、閉上眼睛,用心傾聽朗誦想象畫面
2、同學們,告訴老師,你仿佛看見了什么?(鳥飛 云飄 佇立的大山 孤獨的詩人)你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這樣的畫面?
3、置身于這樣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 寂靜 孤獨)
五、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學習詩歌一二句,感受詩人的孤獨。(板書 鳥飛 云去 孤獨)
理解“盡”,說“眾鳥高飛盡”詩意;理解“孤”“閑”,說“孤云獨去閑”詩意
二、 教師介紹創作背景
鳥飛云去本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在詩人的眼中,為何會如此的孤獨寂寞呢?(生交流,師小結: 被貶離京城,十年漂泊,遠離故土與親人,世態炎涼,好友遺忘,看見鳥飛,云去,有感而發,觸物傷懷,難怪這樣的孤單寂寞!)
三、學習詩歌三四句,感受詩人的不獨。
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誰和誰相看?(李白與敬亭山)會怎樣看?(含情脈脈 四目相對 默默對視)(板書:相看)
同學們,詩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嗎?{不是}你們知道詩人這是第幾次登上敬亭山嗎?第七次啊!詩人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難道僅僅是為了欣賞敬亭山的美麗風景嗎?(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里,敬亭山難道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說!(不是)僅僅是一座山嗎?你說!(不是)在詩人眼中,在詩人心里,敬亭山哪里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詩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遠不會離開他,永遠不會拋棄他,永遠與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單時可以做伴,寂寞時可以傾訴的朋友啊! 有了這樣的朋友,詩人還好孤獨嗎?(不會)還會寂寞嗎?(不會)難怪詩人會寫下這樣的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一生不畏權貴,命運坎坷,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心中自有說不出的孤獨 寂寞與憂傷,只有流連山水、登高望遠之時,才是他最快樂的時候。同學們,當李白登上敬亭山時,他的心情怎樣?(喜悅 高興 激動)是啊,李白是與敬亭山心有靈犀、兩兩相悅啊!(板書:相悅)
四、教師小結:
(結合板書)漂泊他鄉,無人相伴是,李白與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悅,從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從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內心的憂傷,寫下了千古傳頌的《獨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讀詩) 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靜”是全詩的血脈。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就在于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創造出來的“寂靜”的境界,無怪乎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夸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五、自由讀誦,背誦
《獨坐敬亭山》教學反思
第一篇:
古詩是主觀性最強的藝術,它使一切生活的影子浸泡在情緒的流波里,是詩人自己獨特的情感宣泄。因此,學習古詩不能脫離作者與時代去憑空解讀作品本身。每講一首古詩,總是讓學生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包括時代特征,風俗等。或是讓學生上網查找相關資料,或是上課時老師對作品、作者進行簡單的介紹,這對學生理解古詩的含義,感悟詩情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獨坐敬亭山》這首詩 時,因學生學習條件有限無法讓學生查找有關這首詩的資料。因此,上課時,我只能直接介紹此詩的時代背景,包括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同時也告訴了學生。說完之后,我就覺得不對勁,不應該先讓學生知道作者的.情感,可一言既出,無法更改,只好按計劃進行。學習古詩,首先讓學生對古詩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和感覺,獲得初步感受,才能更好地為理解古詩的意思打下好基礎。然后,通讀古詩,要求學生流利地朗讀全詩,做到不漏字,不讀錯字。通讀古詩之后,學生對古詩有了大致的了解,接著讓學生借助注釋或字典理解古詩的意思。由于這首詩的詩意比較容易理解,所以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詩的大意。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最后一個環節是讓學生感悟詩情,也就是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可剛上課時,已告訴學生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情感,怎樣讓學生感悟詩情呢?一時慌了神,想不出好的方法,最后,我直接說:“這首詩既然表達作者孤獨之情,那么從詩中的哪些詞可以看出來呢?”學生再讀詩,找。學生很快發現題目中的“獨”,詩句中“孤,相看,只有”這些詞中都能體現出作者孤寂的心情。這樣學習也能讓學生有比較深的感悟。
課下與老師交流時,一位教過這首詩的老師把的方法告訴了我,她是把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放在感悟詩情中介紹,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我覺得她這樣的安排可謂妙些,更有效些。與他人相比,自己在安排資料時有些操之過急。雖然自己的方法笨拙,但也受到了成效,不免對自己的教學有些慶幸。對于古詩的教學,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方法進行,只要有效都可以去試試。
第二篇:
《獨坐敬亭山》一詩是李白于天寶十二年秋游安徽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世態炎涼,孤寂之感倍生。詩人通過對敬亭山景象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寂寞之情。也正因如此,把握這首詩的感情基調,體會詩中的思想內涵,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上課伊始,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幅李白坐在敬亭山上、與山相對而望的的畫,帶領學生從圖畫入手,結合咀嚼語言,使學生很快進入到詩歌的意境當中。但由于我的點撥不夠到位、深入,學生品味詩歌意境略顯得不夠深,造成后面學生體會李白的孤獨之感時味不濃;再到后面體會“相看兩不厭”這句詩的意蘊時,由于我引領學生體會過深,學生很難接受。
這節課讓自己滿意的是讓學生作畫,讓學生自畫自悟,去體會“去”和“盡”的意味;通過聯系生活感受為何“兩不厭”。
課后,老教師的點評,一下子讓我對這一課的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許老師為我指出這樣一條道,那就是要從這首詩找出一個詩眼來。抓住“獨”這個詩眼,先從題目感受“獨”,再從前兩句深入體會李白的孤獨。而后兩句要帶領學生去細細品味李白的不孤獨,在一般的教學中,學生能停留在“因為和山成為知己,所以李白不孤獨”的理解層次上,但怎么往深里挖掘,感受李白的不孤獨,這就要引導學生在語文知識當中做文章了。讓學生理解“厭”意思上的古今差異,并讓學生用現代語言來解釋,由此把“不厭”講深、講透;再通過我們現如今在不斷地吟誦著李白流傳千古的詩文,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認識了李白,李白有何孤獨。這樣層層深入,對“從獨到不獨”的理解一下子就上升了一個新的境界。
這次公開課的備課、上課、到課后反思,讓我收獲頗多,尤其是老教師的點評,使我受益匪淺。點評使我對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那就是無論怎樣教,首先要做到不斷地用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更新自己的頭腦,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其次教學要不斷地聯系生活,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讓我們能真正做到智慧地教語文,而學生能智慧地學語文吧!
獨坐敬亭山教案2
設計理念
本課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思想是多讀感悟。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帶領學生讀背吟誦,讀中想象,讀中追問,讀中感悟,以此來理解古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情懷。
教學目標
1、會認“螺、諳”等2個生字,會寫“亭、庭”等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詩意,能想象三首古詩詞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
課前準備
廬山、西嶺雪山等風景圖(或課件);“獨坐敬亭”、“洞庭勝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寫意畫(或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課件演播,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假期我們游覽了不少地方吧?
1、課件呈現廬山,西嶺雪山等風景圖。師問: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詩句來說一說這些景象嗎?(學生說《望廬山瀑布》,《絕句》等。)
2、再以課件形式呈現“江南春色”“洞庭勝景”“獨坐敬亭”等三幅寫意畫。
師:這些地方漂亮嗎?知道這是哪些地方嗎?(如果不知道,教師點明這分別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風光。)
師:現在我們就去領略這些美麗的風光吧!翻書讀1課《古詩詞三首》。(師板書課題“1、古詩詞三首”)
〖設計意圖〗課件演播風景圖畫,看圖說詩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課呈現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風光等寫意畫,可以幫助學生讀詩詞時有一個總體印象,為學生理解詩詞起到定向發動的作用。
二、借助注釋,自讀明義
師:我們今天先學習第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1、簡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們今天學習的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亭,讀tíng,我們學過的“停”去掉“亻”即是這個字。這個字常見于亭子的名稱上,如愛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2、教師范讀古詩,生試讀正音,再流利朗讀。
3、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詩句意思。
4、交流:
⑴學了古詩,你明白了哪些內容?
⑵你還有哪些內容不明白?提出來討論。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熟練自讀,再通過注釋,初步讀懂詩句的意思。
三、介紹背景,探究其義
1、教師介紹李白作詩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于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讀古詩,自問互問:
師:通過介紹,大家再讀古詩,看有什么新的體會或疑問。
3、全班再讀,教師追問:
⑴“獨”坐是“誰”獨坐?
⑵讀詩,仔細體會,詩人獨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詩人聽到些什么?會想到些什么?
⑶本來,還有眾多鳥相伴;本來,還有一朵孤云為伍,但是現在它們都離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這兩句話與題目的哪個字呼應呢?
⑷“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詩人一個人在敬亭山,誰和他相互看呢,這里你讀懂了些什么?生試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你覺得應該把哪些詞語重讀才能體現出作者的情感。(只有)
(若學生已經問過上述某些問題,此環節的問題就可以刪減。若學生未能深入,教師需要再追問)
〖設計意圖〗教師介紹詩人作詩背景,讓學生能透過詩句的字里行間體會詩人內心的感情;教師“追問”的目的,既是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義詩境詩情,又是檢測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誦讀嘗試,背誦默寫
1、通過探究,我們明白了詩意詩境,你頭腦中有一幅什么樣的圖畫呢?
(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景,什么樣的情?)能不能試著讀一讀,用你的聲音的快慢、輕重來塑造這些畫面?
2、試讀后,用鉛筆在重讀的字詞下劃“Δ”,在長音后劃“/”,再讀給同桌聽。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學生擦掉自己用鉛筆標注的錯誤記號,再用鋼筆把正確的重音、長音標示出來)。學生作標記后再誦讀。
4、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設計意圖]對古詩的朗讀節奏、重音的處理,不宜由教師直接下結論,先由學生自己嘗試后,教師再給予必要的點撥引導,形成彼此認同的意見后誦讀效果會更好。
獨坐敬亭山教案3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激趣導入
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圣、詩仙)
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釋題,簡介背景
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并根據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詩意。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閑是悠閑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云悠閑地飄去。厭的注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獨坐敬亭山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六冊17課的一首古詩。詩中寫了許多鳥高高的飛走了,單獨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閑的越飛越遠。只有作者和敬亭山兩個怎樣看也不厭倦。選編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古代詩歌,增加傳統文化的積累;二是激發對古詩的喜愛,并在背誦中陶冶愛美的情趣。
二、學情分析
根據三年級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及課程標準對古詩教學的要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通過讀去感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理解詞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并與同學交流、討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潛力。根據詩的描述進行想象,在腦海里浮現畫面。在這些環節中,學生可能對古詩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師點撥,因為詩人寫詩的心境生無法理解,這需要師適當介紹詩人當時的背景,朗讀方面可能沒真正把詩人的情緒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時有的學困生被冷落,教師重要的是要生通過反復讀,想象畫面,體會意境,弄懂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苦悶的情緒。
三、學習目標
1、知識與潛力目標:學會生字“亭”,理解詩中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并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象和朗讀,了解古詩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感悟古詩資料,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四、課前準備
1、事先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李白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3、古箏音樂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題,揭題。
1、在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學會了請教,明白請教能夠增長自己知識和才干,還能夠培養自己的勤學好問的品質。這天,老師想向同學們請教一個問題:有誰明白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又是怎樣了解的?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這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么意思?題目是什么意思?
齊讀課題
設計的意圖:從上一課的“請教”知識自然過渡到新課上,并同時營造了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課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讓生的的思維調動起來,使他們用心投入學習中。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課件:(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貌)“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設計意圖:在教育改革過后的這天,我們發現了許多問題,比如忽視了基礎教育,我們在困惑、反思的這天,我們才意識到語文教學就應扎實抓好字、詞。所以設計了比較形象的字理識字,并讓學生寫好字。采用多種方式的讀也體現了生的自主學習。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能夠通過看注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能夠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群眾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云”孤單的云;“獨”獨自;“閑”悠閑;“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述了那些景物?(鳥飛盡,云飄走了,孤山。)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凄涼)詩人的情緒怎樣?(孤單寂寞)結合版書:
鳥飛盡
云獨閑孤單寂寞
山相對
課件介紹背景:李白少年時就博覽群書,以才聞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寫這首詩時正被權貴迫害,長期流落他鄉,飽嘗了人間辛酸,世態的炎涼。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樣想?
設計意圖:設計讓學生自讀自悟,不理解的與同學交流,討論,目的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學生的合作參與,讓每一位學生有效參與。適時補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設計假如你是李白,你會怎樣想?是尋找學生與文本的撞擊點,引起學生共鳴。因為李白距離學生久遠,他們無法理解詩人當時情緒,引導他們進行說話,也加強了語言的訓練,使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華。
(四)朗讀,背誦。
1、詩人如此情緒讀的時候該怎樣去讀?請你把自己當做李白來誦讀古詩。(課件出示圖,看圖朗讀)
2、配樂朗讀朗讀。
3、指名讀。
4、學生齊讀。
5、背誦。
(五)擴展。
1、閉上眼睛聽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詩的畫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畫于課本上這首詩的空白處,可畫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畫后兩句的情景,也可全畫,
3、交流。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也是引起生與文本語言的撞擊,重要是培養生的想象潛力,給詩配畫一環節也體現了“尊重個性,面向全體”的設計理念,讓學生把自己想象的的情景通過畫表現出來,使學生的想象潛力得到提升,還促進了他們的動手潛力的發展。
板書設計:獨坐敬亭山
鳥飛盡
云獨閑
孤獨寂寞
山相對
獨坐敬亭山教案5
和寨中學課堂教學設計科目 語文 編寫時間 年月日 第二輪修改時間 年 月 日課題《獨坐敬亭山》授課班級教者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掌握相關文常常識及關鍵字詞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默寫《獨坐敬亭山》情感目標體會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教學重點能通過朗讀和想象,感悟詩的內容和意境教學難點體會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
計劃課時1課時課型教 學 過 程 設 計第一輪教學設計補充與修改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默寫《獨坐敬亭山》。2、能通過朗讀和想象,感悟詩的內容和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介紹相關背景導入。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這首五絕作于天寶十二載(753)秋游宣州時,距他被迫于天寶三載離開長安已有整整十年時間了。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詩寫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二、新課前二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孤獨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想,并且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觀望之久,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詩的.下半運用擬人手法寫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鳥飛云去之后,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愿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云去又何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靜”是全詩的血脈。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就在于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創造出來的“寂靜”的境界,無怪乎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夸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三、嘗試背誦。
四、作業;預習《望岳》
獨坐敬亭山教案6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2、理解詩文意思,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受到古詩文化的熏陶,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背誦古詩
(背景屏幕出示“古詩”)讓學生讀讀屏幕上的字。背背喜歡的古詩。
二、介紹詩人及寫作背景。
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優秀的`古詩作品,寫出這些古詩的作者我們把他們叫作(“詩人”)。咱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位詩人。
屏幕演示:出現李白像,讓學生介紹一下對李白的了解。
師(介紹了作者寫詩的背景):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后,經過了長達十年的漫游,來到宣城時寫的。在長期的飄泊生活中,他飽嘗了世態炎涼的滋味,增添了孤獨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強的性格仍一如既往。這期間,他寫了超多的借游仙、飲酒的方式排遣苦悶的詩,也寫了許多寄情山水、傾訴內情緒感的詩。
三、從圖畫意境進入古詩
1、課件演示:看,這是什么時候,李白在干什么?
2、揭示詩題
3、齊讀課題。明白這首詩嗎?自由讀詩。
四、認讀生字
讀字正音
⑴指名讀古詩
⑵在書圏出本課生字,邊圈邊讀
⑶同位互相檢查,互讀互聽。(出示課件)
五、學習詩文
1、體會詩意
⑴指名讀古詩
⑵“這首詩講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組討論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問一問
⑶小組比賽,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你們是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的
相機理解“盡”、“孤”、“獨”、“閑”、“只有”
⑷提出不懂的地方
2、入境朗誦
⑴學生自由練讀
⑵指名讀,大家評議,教師針對指導
導情:想一想李白的情緒是怎樣的?如果你離開了爸爸媽媽,十分想念他們,卻無法相見,你的情緒怎樣?
⑶師范讀,配樂讀
⑷學生練讀,朗誦
獨坐敬亭山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詩中詞意,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象和朗讀了解詩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孤獨寂寥的情感。
重點難點:
領悟詩意,感悟詩情(難點)。
教學過程:
一、感受李白
同學們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詩你能背幾首?
從上面詩歌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形象豐滿的李白,他是思鄉的游子,是豪邁的俠客,是重情重義的真漢子,今天我們還要再學一首李白的詩,你將會看到又一個不同的李白。
二、初讀古詩
1、齊讀課題《獨坐敬亭山》。
有誰知道敬亭山?你來說說。(圖片《敬亭山》)是啊,敬亭山又被稱為“江南詩山”。自李白《獨坐敬亭山》這首詩篇傳頌后,敬亭山聲名鵲起。白居易、杜牧、韓愈、劉禹錫、梅堯臣、湯顯祖等許多名人慕名登臨,吟詩作賦,繪畫寫記。歷代吟頌敬亭山的詩、文、畫達千數,敬亭山這座“江南詩山”,也因而飲譽海內外。
2、再讀課題:敬亭山前面加了個“獨坐”,應該怎樣讀?你為什么這么讀? (你讀得很慢,因為——哦,是因為傷感;你讀得很輕,因為——哦,很孤獨;你怎么讀這么重?——哦,是在感嘆!)
3、讀課文:帶著你體會到的情感,按自己的節奏自由讀兩遍。開始—— 好!誰來試試! (讀得多好啊!字正腔圓。)誰再來?同學們從他們的朗讀里聽出了什么感覺?(好孤獨!好無奈!好傷感!好寂寥!恩,很有體會!)我們一起來讀讀。
4、同學們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你的`問題很有價值!看得出你很善于思索!)
三、細品詩意
1、李白到底為什么要寫這首詩?他寫這首詩想告訴我們什么?讓我們走進這首詩——(齊讀課題)《獨坐敬亭山》。“獨”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2、這首詩里分明寫了好幾樣景物,為何李白要說“獨自坐在”敬亭山呢?請在詩中劃一劃,找一找你所感悟到的詞語。
好,你找到了什么詞語?(“飛盡”是指——)是啊,所有的鳥都飛走了,敬亭山靜悄悄了。你呢?(“獨去閑”是指——),滿山不見一只鳥,不聞一絲鳥鳴;遼闊的上空不見一朵白云這是一座怎樣的敬亭山?(我和你的感覺一樣)(是啊,好一座寂靜清幽的敬亭山!)
3、讀讀這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李白久久地坐著,久久地看著,鳥飛云去之后,靜悄悄地只剩下誰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
4、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在李白的眼里,還有云么?還有鳥么?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這句話是說——
是啊,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看來看去,誰也看不夠。“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云去又何足掛齒啊!再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人山脈脈相望,緊緊融合。——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四、感悟孤獨
好一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歷了那么多名山,你曾豪情萬丈,你曾廣交朋友,為什么此刻這么深情地看著敬庭山呢?(孤獨)
你從哪里感受到了“孤獨”呢?
1、我們一起讀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在李白的眼里,那是無情的鳥兒在棄他而去,那是高傲的云在棄他而去。 再讀: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其實在自然環境中,鳥飛云走,是很自然的。為什么這時候的李白卻是那么孤獨?你想過么?(你們很善于推測。)
(介紹背景)的確,這時正是李白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時候。李白曾經七次來到敬亭山所在的宣城游玩,這首詩是李白被迫離開長安10年以后再次來到敬亭山所作的。李白的滿腹才情只被唐玄宗視為點綴升平的御用文人,他空有投身政治報效祖國的雄心,卻被一些權臣小人算計被迫離開長安,長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增添了孤獨與寂寞之感。
現在你明白了么?誰再來讀讀前2句。(聽得出,同學們感悟很深)齊讀。
2、老師也來試一試。閉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樣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著人,人陪伴著山,山陪伴著人。配樂,范讀。
同學們來!(齊讀)
3、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兩個李白,分明是兩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你有什么話想對敬亭山說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么話對李白說呢?
(1)練筆:
李白神情地看著敬亭山,輕輕地對他說:“”
敬亭山深情地看著李白,輕輕地對他說:“”
(2)引讀:
啊!鳥兒和云朵也討厭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邊。(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是啊,只有我們兩個人在這里真有點死氣沉沉啊。(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不用答不用問,一切都在不言中(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相看兩不厭,只有李白啊!”
五、課外拓展
《秋蒲歌》出示。自由讀,感受下這首詩里是怎樣的李白?
你來讀讀。請你讀讀。很深情。讓我們齊讀《秋浦歌》。
“這是一個怎樣的李白?”
對這個孤獨哀愁的李白,你能安慰安慰他嗎?
李白,這么多人在關心你啊,你要樂觀、堅強、開朗起來。
你還記得《贈汪倫》嗎?同學們齊——
還記得《靜夜思》嗎?
還記得《望廬山瀑布》嗎?
李白啊李白,我們都在懷念你,你并不孤獨!
讓我們再來齊誦這首詩《獨坐敬亭山》。
六、作業: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相看
獨←——————→敬
坐←——————→亭
獨坐敬亭山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借助字典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默寫課文。
2、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同學通過自身查閱課外資料、字典,朗讀體會、小組合作來學習古詩 。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對詩中描繪的景物展開充沛的想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過程】
一、創情激趣
1、教師即興背誦一首古詩,引發同學興趣,問:
在你學過的古詩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給大家聽。
2、老師:
俺聽出來了,你們掌握的許多古詩都是在課學習的。那你是怎樣學習古詩的呢?有什么好方法嗎?
3、今天俺們再來學習一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
板書課題。齊讀,解釋詩題:
“誰愿將課前收集到有關李白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二、自讀交流
1、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來自由的誦讀古詩,注意古詩的韻味,讀的舒緩些,并劃出節奏。
2、再來讀一讀古詩,邊讀邊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請你帶著你品味的這種感覺,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古詩,對不明白的地方,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4、同學小組派代表匯報,學習組長先匯報是以什么方式來學習古詩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同學補充。
三、精讀品味
1、老師:
聽了你們的介紹,俺也仿佛能感受到詩人的心境,的`確,這首詩寫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韻味悠長呀!讓俺們再次讀古詩,畫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詞句。
2、互相交流:
你通過朗讀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心情?
3、小組討論:
說說這首是中的詞語有什么特點?讀了以后你發現了什么?
四、達標測評
1、詩人李白把山擬人了,寄情于山。學完這首詩你聯想到什么?
2、鼓勵同學根據自身對詩句的理解,以及詩人的感情,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身的感受。
(寫作、繪畫、背誦、抄錄等)
五、拓展延伸
1、把這首詩默寫下來。
2、請你選擇自身喜歡的詩句加以想象畫出來。可以在詩句意思的基礎上豐富內容。
3、你還知道李白的哪首詩?讀給大家聽。
獨坐敬亭山教案9
課題
獨坐敬亭山
學習
目標
1、感情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反復誦讀古詩,于品詞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讀成誦。
3、感受本詩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體會詩人孤獨卻不悲觀的情懷。
知識鏈接
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游中渡過,曾被招至長安,供奉翰林。在京僅一年,就棄官而去,繼續漂蕩四方的流浪生活。《獨坐敬亭山》作于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當時距李白被罷官離開京城長安已整整十年。由于抱負得不到施展,長期過著飄泊不定的生活,李白飽嘗了世態炎涼的滋味,深感孤獨與寂寞。
合作
探究
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跡,背誦其詩歌,并說說詩人在作品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我們學過的有:《贈汪淪》、《望廬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
2. 初讀詩句,理解大意
3.學習生字:亭與停 厭與慶
4.試著背誦古詩《獨坐敬亭山》
課堂精講
一、初讀詩句,理解大意
1、師質疑:詩題中哪個字最讓你有感觸?(生可能談“獨”和“坐”)
2、請學生以自己的體會誦讀詩題。
3、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在小組內說說詩句的基本意思。
4、全班交流詩的大意:天上幾只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閑地飄向遠方。此時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著,怎么看也不覺得滿足。
二、品讀詩句,入境悟情
1、賞析寫景的一、二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1)要求學生標出描寫景物的詞匯:———與———。(2)指名根據想象畫出景物。
(3)質疑:你們從“眾鳥飛”、“孤云去”的自然景象中體會到什么?
(4)李白為什么會由此生出孤獨之感?角色體驗朗讀(自己就是李白)。
2、品析后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1)敬亭山和李白為何“相看兩不厭”?(4)假如“知己”敬亭山會說話,李白可能會和它說些什么?(引導學生由李白抱負不得施展,有志難酬的.無奈境況展開想象。)
(2)當世界上的一切都遠離李白的時候,他不是頹廢痛苦地生活,而是樂觀、堅定地和敬亭山悠閑地“相看”。
三、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堂堂清
1、選讀李白的古詩。
2、默寫《獨坐敬亭山》,嘗試配上畫面。
《獨坐敬亭山》教案教學設計4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正確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點詞語,感受詩人的感情變化。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和默寫。
獨坐敬亭山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六冊17課的一首古詩。詩中寫了許多鳥高高的飛走了,單獨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閑的越飛越遠。只有作者和敬亭山兩個怎么看也不厭倦。選編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古代詩歌,增加傳統文化的積累;二是激發對古詩的喜愛,并在背誦中陶冶愛美的情趣。
二、學情分析
根據三年級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及課程標準對古詩教學的要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通過讀去感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理解詞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并與同學交流、討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能力。根據詩的描述進行想象,在腦海里浮現畫面。在這些環節中,學生可能對古詩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師點撥,因為詩人寫詩的心境生無法理解,這需要師適當介紹詩人當時的背景,朗讀方面可能沒真正把詩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時有的學困生被冷落,教師重要的是要生通過反復讀,想象畫面,體會意境,弄懂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苦悶的心情。
三、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生字亭,理解詩中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并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象和朗讀,了解古詩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四、課前準備
1、事先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李白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3、古箏音樂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題,揭題。
1、在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學會了請教,知道請教可以增長自己知識和才干,還可以培養自己的勤學好問的品質。今天,老師想向同學們請教一個問題:有誰知道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又是怎樣了解的?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么意思?題目是什么意思?
齊讀課題
設計的意圖:從上一課的請教知識自然過渡到新課上,并同時營造了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課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讓生的的思維調動起來,使他們積極投入學習中。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課件:(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設計意圖:在教育改革過后的今天,我們發現了許多問題,比如忽視了基礎教育,我們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們才意識到語文教學應該扎實抓好字、詞。所以設計了比較形象的字理識字,并讓學生寫好字。采用多種方式的讀也體現了生的自主學習。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注釋或者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云孤單的云;獨獨自;閑悠閑;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云飄走了,孤山。)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凄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結合版書:
鳥飛盡
云獨閑 孤單寂寞
山相對
課件介紹背景:李白少年時就博覽群書,以才聞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寫這首詩時正被權貴迫害,長期流落他鄉,飽嘗了人間辛酸,世態的炎涼。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么想?
設計意圖:設計讓學生自讀自悟,不理解的與同學交流,討論,目的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學生的合作參與,讓每一位學生有效參與。適時補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設計假如你是李白,你會怎么想?是尋找學生與文本的撞擊點,引起學生共鳴。因為李白距離學生久遠,他們無法理解詩人當時心情,引導他們進行說話,也加強了語言的訓練,使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華。
(四)朗讀,背誦。
1、詩人如此心情讀的時候該怎樣去讀?請你把自己當做李白來誦讀古詩。(課件出示圖,看圖朗讀)
2、配樂朗讀朗讀。
3、指名讀。
4、學生齊讀。
5、背誦。
(五)擴展。
1、閉上眼睛聽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詩的畫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畫于課本上這首詩的空白處,可畫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畫后兩句的情景,也可全畫,
3、交流。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也是引起生與文本語言的撞擊,重要是培養生的想象能力,給詩配畫一環節也體現了尊重個性,面向全體的設計理念,讓學生把自己想象的的情景通過畫表現出來,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還促進了他們的動手能力的發展。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鳥飛盡
云獨閑 孤獨寂寞
山相對
獨坐敬亭山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寫課文中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默寫《獨坐敬亭山》。
3.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詩句大意。
二、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三、選文目的:
通過對詩句的誦讀和欣賞,感受南方自然風光之美。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古詩名句,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增加文化積累。
四、教學準備:
李白的詩《望廬山瀑布》《靜夜思》等。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李白是我們十分熟悉的詩人了,我們學過不少他寫的故事,大家能背誦出幾首嗎(學生背誦古詩)
這天我們再來學習一手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板書課題,生書空、齊讀)
(二)知詩人,解詩題。
1.知詩人。李白,唐代詩人,他寫的詩又多又有名,所以人們又稱它為“詩仙”,(介紹歷史背景。)
2.解詩題。“獨”是指獨自一個人。請同學們看注釋了解敬亭山。
師:李白一個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請大家朗讀全詩,體會李白的情緒。
3.檢查生字,朗讀全詩。
課件出示生字生詞,指名認讀,領讀。出示全詩,全班齊讀,教師指導古詩停頓并范讀。
(三)悟詩意,覺詩境。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詩的前兩句,說說你的'理解。
1.重點引導“眾”與“孤”之中蘊含的多與少之意,“盡”與“閑”比較教學,結合歷史背景,理解詩人當時的情緒。
2.小結前兩句:仰望天空,只見幾只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的越飄越遠,四周一片寂靜。
3.師:請同學們讀一讀后兩句,后兩句詩中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4.讀詩句,小組討論詩句含義。
5.小結后兩句:我靜靜的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著我,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誰也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敬亭山了。
6.過度:作者為何心中什么也不想,只有那座不言不語的高山呢古人寫詩往往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情緒,(了解李白不同時期的詩和他當時的境遇,體會本詩抒發的情懷。)
(四).朗誦全詩,熟讀能誦。
(五).總結全課。
獨坐敬亭山教案12
【教學資料】
李白詩《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古詩,默寫《獨坐敬亭山》。
3、能通過朗讀、繪畫和想象,感悟詩的資料和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以前學過李白的詩嗎?誰來給大家背一首呢?(如:《靜夜思》等)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板書詩題目)。
2、解題:
誰明白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學生能夠根據課本上的注釋或課外資料來理解)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么?
二、初讀古詩
師:詩人獨自一人坐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讓我們讀讀古詩。
生齊讀──抽生讀──再齊讀(把古詩讀正確、流利,并在讀中感知古詩大意。)
三、自讀自悟詩意
1、學習詩的一、二兩句:
⑴自學:
①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結合詩句,利用字典、課文注釋理解詞意及詩句的意思。
⑵反饋自學狀況:
師: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李白在這首詩中描繪了這樣的一幅畫面呢?請同學們把詩中所描述的畫面畫在黑板上。(學生面露難色,不敢上臺。)
老師又減輕難度:你想到了什么就畫什么,畫不完也沒關系,其他同學還能夠補充,我們共同來完成這一幅畫。究竟這些同學畫得對不對,好不好,就請大家根據詩句的意思來評價,看看你是不是把詩句讀懂了。
(一會兒,幾雙小手舉起)老師抽了一位中等生。
生1:畫了一座大山,又在山上畫了一個亭子,亭子中站著詩人。
剛畫完,就有學生提意見:
詩人是坐在敬亭山上的,你怎樣畫起是站著的呢?這時,又有幾個學生附和。這位一聽有道理,趕快將人畫成坐著的了。
師引導:下面的同學說得很對,黑板上的'同學也改得很好,你們讀得可真仔細,十分好。誰能之后畫出詩中的景象呢?
(學生受到了鼓勵表揚,一下子就信心十足了,小手紛紛舉起)
生2:走上臺,很認真細致地在天空中畫了兩片云,又畫了一只鳥。
師問:他畫得好嗎?
生甲:他的鳥畫得很好。
生乙:他畫得不好。詩中說“眾鳥高飛盡”,“眾鳥”說明有很多只鳥,他卻只畫了一只鳥。
師:你說得有道理,能上來幫他改一改嗎?
生乙:又在黑板上多畫了幾只鳥。
師問:這下他畫對了嗎?
生丙:我覺得不對。因為“眾鳥高飛盡”是說鳥飛得很高,很遠,都快看不見了。他卻把鳥畫得這么大,這么清楚。
(同學們都用贊許的目光看著發言的學生)
師:這些鳥改怎樣畫,你上去畫出來,好嗎?
生丙,興致勃勃地走上臺,用簡筆畫畫了一排小小的鳥影。
師:這下,他畫對了嗎?
生齊答:對了!
師小結:
剛才,你們讀詩讀得很認真,畫兒也畫得很好。你們仔細琢磨了詩中每個字、每個詞的意思,認真體會詩中每句話的意思,理解得很準確。你們用老師講,自己就讀懂了詩中所描繪的畫面,你們真能干!讓我們來讀讀詩的第一、二句吧。(齊讀)
詩的第一、二句所寫的景色,給你什么感覺呢?
(孤獨、凄涼、幽靜)
(這個環節,利用了中年級學生喜歡畫畫兒的特點,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繪畫中、討論中、修改中逐步悟到了學習古詩的方法。這種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古詩,想象畫面”的學習習慣。這種方法,適合于寫景的詩,而且,詩中的畫面容易畫出來。)
2、學習詩的第三、四句:
師:詩人坐在敬亭山上,應對此情此景,情緒如何呢?我們一齊來讀讀后面兩句吧!
生:交流自己對詞和句的理解。(師生評議)
盡:沒有了。
孤云:孤單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閑:休閑,休息。
厭:滿足。
詩句意思:后兩句意思怎樣說才通順?
(“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說語意才順。這是理解古詩詩句意思的一種方法。)
(詩意:一群群鳥全飛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獨自飄來飄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著,誰也不厭煩誰。)
三、領悟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師:常說“寫景是為了抒情”,那么,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
介紹寫作背景。學生結合背景資料理解:
(為以后學生學習利用背景資料理解課文埋下伏筆。)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1、體會作者感情,自己練讀這首詩。
2、指讀全詩,教師范讀指導,學生練讀。
3、背誦全詩。
五、布置作業
1、熟背、默寫《獨坐敬亭山》。
2、課外閱讀李白其它的詩文。
獨坐敬亭山教案13
(一)導入課題,揭題。
1、今天,老師想向同學們請教一個問題:有誰知道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又是怎樣了解的?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么意思?題目是什么意思?
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
課件
:(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看注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云”孤單的云;“獨”獨自;“閑”悠閑;“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云飄走了,孤山。)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凄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 “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
鳥飛云去之后,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愿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結句中“只有” 兩字也是經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云去又何足掛齒!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獨坐敬亭山教案14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獨坐、敬亭山、煙渚、日暮、野曠、漁燈、風簇浪。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默寫三首古詩。
3.感悟詩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熱愛我國古詩的感情。
思想教育:培養熱愛我國古詩的感情。
重、難點: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詩人的資料、古詩的有關圖片、插圖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你喜歡哪首古詩?誰來背給大家聽?今天,我們再學三首,這三首詩想像奇特,你們一定會喜歡。(板書課題:古
詩三首)這節課,我們先學第一首《獨坐敬亭山》,(板書詩題目)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
2.解題。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獨坐:單獨地坐。連起來題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學古詩
1.出示自學提示,布置自學。
①讀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②結合詩句,利用字典理解詞意及詩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別人交流。
2.檢查自學。
①指讀全詩。(正音)
②交流自己對詞和句的理解。(師生評議)
(盡:沒有了。孤云:孤單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閑:休閑,休息。厭:滿足)
詩句意思:后兩句意思怎樣說才通順?(“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說語意才順。這是理解古詩詩句意思的一種方法。)
(句意:一群群鳥全飛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獨自飄來飄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著,誰也不厭煩誰。)
3.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詩描繪了孤山凄涼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1.體會作者感情,自己練讀這首詩。
2.指讀全詩,教師范讀指導,學生練讀。
3.背誦全詩。
四、擴展
1.你還喜歡我們以前沒學過的李白的哪首詩?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2.交流。(學生說)
3.把喜歡的李白的詩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業
熟背《獨坐敬亭山》。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首古詩《宿建德江》,(板書課題,齊讀)作者孟浩然。要求我們和學上一首詩一樣,借助注釋,
利用字典,自己理解古詩內容,并在議論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自學古詩
1.范讀全詩。(整體感知內容)
2.指名學生讀。
(檢查學生的音準情況。)
3.指導自學理解詩句的意思。
自學提示:
(1)根據課文注釋,結合詩句理解詞語。
(2)詩句沒有注釋的還可以理解。
(3)小組討論,議一議如何理解這首古詩。
(可以發揮想像)
(4)提出疑難。
(加強自學能力訓練,討論時間10分鐘左右)
三、整理匯報自學情況
1.結合詩句理解詞句的意思。
移舟:劃船靠岸的意思。
泊:劃船靠岸。
煙渚:渚,水中的小塊陸地。煙渚,霧氣籠罩下的江中陸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黃昏,引起詩人新的愁苦。
學生可能提出疑問為什么會有新的愁苦?教師要點撥一下:此時作者身在異鄉,不免會引起一種思鄉之愁。
野曠:野,野外。曠,空曠。
天低樹:天比樹還低。
2.出示放大了的掛圖。
(結合圖意理解詩的后兩句)
在一個江中的孤島上,幾棵高高的'樹被風吹得東倒西歪,遠遠望去由于是在空曠的野外感覺天比樹還低。清幽的月光照
在水面,感覺月亮離人是那么的近。
引導體會作者心情:此時作者遠在異地,舉目無親,孤苦無援,身處這空曠的野外,一種思鄉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臨,
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離得那么近,有了一絲喜悅,也帶來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詩人又會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善導,使學生理解詩人表達的感情以突破重點。
四、指導朗讀
1.理解了這首詩的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呢?
(引導學生再次體會詩人情感,突破難點加強能力的訓練,同時培養欣賞美的情趣。)
2.指導停頓,詩中表達情感。
3.配樂朗讀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我們已學過《古詩三首》的前兩首詩,哪位同學會背?(指名背)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三首《舟夜書所見》。
(板書題目)
二、解題,簡介作者
1.解釋提問:“舟”是什么意思?“舟夜”呢?“所見”是什么意思?“書”字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書字不易理
解,引導學生選字義。)
舟:船。舟夜:夜間在船上。書:寫、記。所見:見到的東西。
詩題是什么意思?(記夜間在船上所看見的景色。)從題目你能想到詩的內容嗎?
2.作者簡介
這首詩的作者是清代詩人查慎行(1650-1727年)。它是浙江海寧人。早年從軍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許
多詩是通過旅行見聞來描寫山川風景的。
三、布置自學
1.朗讀兩遍,讀準字音。
2.逐句讀,利用工具書學習生字詞,結合看圖想像詩句意思。
3.同桌相互講講對詩句的理解。
四、指名朗讀,試講,教師精講點撥,掌握全詩內容
1.指名朗讀。
2.出示寫有詩句的翻版,逐句翻出,引導學生試著講解字、詞、句的意思,教師根據學生講解情況指導訂正。
“月黑見漁燈”月黑:就是沒有月亮,一片漆黑。見:通“現”。漁燈:漁船上的燈火。這句話是說漆黑的夜晚,一盞
漁燈閃現在河面上。
“弧光一點螢”弧光:孤零零的燈光。螢:螢火蟲。這句話是說那盞漁燈的光亮就像螢火蟲似的,靜靜地映在河面上。
(指點:這是因為天地一片漆黑,漁燈的光亮雖然微弱,卻使人看了覺得那么清楚,那么明亮。)
“微微風簇浪”簇:聚集、簇擁,這里是吹起的意思。這句話是說一陣微風吹來,河面漾起層層細浪。
“散作滿河星”散:散開。作:變作,變成。這句話是說原來像螢火蟲那樣的一點光亮散開了,變成了無數顆星星,在
河面閃動。(指點:這是因為漁燈的光亮倒映在河里,河面在微風中起了細浪,燈光的倒影也隨著微波蕩漾。)
五、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1.教師朗讀詩句,相機出示投影圖片,或用電腦顯示詩所描繪的情境。
2.這首詩的前兩行寫了什么樣的景色?后兩行寫了什么景色?(前兩行寫了漆黑的夜晚,沒有風的時候,河面上一盞
漁燈閃爍著一點螢火蟲似的光亮。后兩行寫了微風吹來時河面上由靜變動,漁燈倒映“散作滿天星”的景象。)
3.啟發想像詩情畫意:
(l)閉上眼睛想像:在這沒有月亮的晚上,詩人坐在船上看到一只小漁船,那盞漁燈閃爍著一點螢火蟲似的光亮,多
么美妙啊!這時,一陣微風吹來,風兒簇擁著波浪,燈火在浪中聚集、蕩漾、散開,一點光亮變成許多的光亮,就像許
多閃爍的星星,多么神奇啊!
(2)朗讀全詩。
4.教師小結:
漆黑的夜晚,河面上的神奇變化,這些都是詩人親眼見到的。詩人觀察得多么細致,想象多么豐富!詩人從“孤光一點
螢”到“散作滿天星”好像讓我們感到月黑的夜晚,一只小漁船點著孤零零的一盞漁燈,仿佛螢火蟲的光亮,那情景多
么寧靜!微風吹來,河上蕩起波浪,映在水中的一點光亮,隨波散開,那水波蕩漾,光亮閃爍的景象又是多么動人!詩
人觀察仔細,運用了“一點螢”、“滿河星”這兩個生動、形象的比喻,把他所見到的景象逼真地反映了出來,我們讀
了仿佛身臨其境。我們也要像詩人那樣,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
六、指導朗讀,背誦全詩
1.教師范讀。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2.學生練讀。
3.背誦全詩。
七、作業
熟背三首古詩,記住古詩句意思。
板書設計:
19 古詩三首
鳥飛
獨坐敬亭山 云閑 看不厭
宿建德江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愁
魚燈
舟夜書所見 風簇浪
散河星 美
課后小記:
獨坐敬亭山教案15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會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獨坐敬亭山》。
3、會通過看注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教學重點:
重點品味詩句,背誦古詩,積累語言。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知識鏈接:
《獨坐敬亭山》這首詩是李白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詩人通過對敬亭山的描述,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孤獨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詩人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以山為伴,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
一、導入
師:同學們明白李白嗎?(明白)那你能給我們來介紹一下李白嗎?(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音律和諧多變。開創了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被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李杜”。)
師:李白的詩我們已經學過不少了,誰來背一首?根據學生的背誦相機點撥。《望廬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詩人。《靜夜思》――鄉愁滿懷的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重情誼、珍友誼的李白
二、學習生字詞
1、同學們都預習的很認真,看來字詞關是攔不住大家了。屏幕上的8個詞語如果你都認識,就給老師一個自信的笑容。那就開火車吧。
2、是不是老師隨便指哪一個詞語都難不倒四年級一班的同學們啊?打亂順序讀。
3、強調“敬亭山”------敬亭山在哪里?(江南,安徽)
強調“兩不厭”------注釋中如何解釋“厭”,那么不厭是什么意思?“兩不厭”又怎樣解釋?
強調“孤云”------孤云是多少白云?只有一朵。白云的伙伴呢?早就走了,這是最后一朵,也將要“獨去閑”了。悠閑自在的飄走了。
4、出示:“盡”在字典里的三種解釋,全部;完了,沒有了;用了很大的力氣。“高飛盡”里面你怎樣理解“盡”字的意思?“高飛盡”又怎樣解釋?“眾鳥高飛盡”呢?
三、理解詩句,體會感情
(一)從題目上感悟
師:明白敬亭山在哪兒嗎?(生答)
師:我們通過預習已經明白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詩人李白一生七次到過宣州,多次登臨過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等這些大詩人也都先后去過,并且在那里留下了超多的詩文,所以敬亭山之后被稱為“江南詩山”。好,誰再來讀題目?注意敬亭山前面還有“獨坐”兩個字。(生讀)
3、李白來到敬亭山下,坐下來欣賞對面山上的美景。有知心朋友陪伴嗎?有只可愛的小鳥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云相伴也很悠閑啊!(生回答,都沒有并說說從哪句詩里明白的。)
4、沒有伙伴,你覺得李白是怎樣的情緒?板書:獨。
5獨坐敬亭山的意思是()學生填空,理解題目的意思。
6、誰愿意來當一次小演員,把自己變成李白,讀一讀自己的這首詩的題目。
7、明白孤獨憂傷的語氣要低沉,緩慢。練習朗讀題目。
8、李白為什么會孤獨,會憂傷呢?一齊來了解一下李白當時的處境,寫作的背景。
(二)細讀詩文,理解含義
1、課件出示全文。讓我們繼續穿越時空,以李白的身份,讀讀自己寫的這首詩。還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語氣啊。
2、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李白很孤獨?(重點理解高飛盡,獨去閑,第一句詩的含義。)
3、寂靜的山上沒有一只鳥,沒有一片云,此時此刻有誰愿意懂李白的心,留下來陪陪他呢?(敬亭山)
4、李白的眼里有鳥嗎?有白云嗎?只有什么?
5、李白看著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樣看著李白。孤獨的山看著孤獨的人,孤獨的人看著孤獨的山,-----相看兩不厭,怎樣看也看不夠。所以說--------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6、此時李白深情的'看著敬亭山,輕輕的說:“”
敬亭山也深情的看著李白,輕輕的說:“”
把要說的話寫在課本的空白處。(強調學習方法:讀書時,邊讀邊想,邊想邊記,這是學習的好方法。)
7、學生匯報之后,老師引讀。
此時此刻,李白相對敬亭山說:“連白云和小鳥都不喜歡我了,只有你愿意留下來陪我。我們倆真是------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還想對敬亭山說:“我們兩個孤獨的好朋友在這么清靜的地方,真是------”
敬亭山也想對李白說:“”
8、李白愿意把敬亭山當做自己的好朋友來傾訴心里的話,我們能夠體會到李白對敬亭山的什么性情?(板書:寄情山水)
9讓我們再一次以李白的身份讀課文,看自己是不是已經理解了每一句詩的含義。出示詩句含義。讀讀記記。
10、指導背誦。
四、回顧總結
說一說這節課的學習有了哪些收獲?
五、作業小超市
1、練習背誦并默寫《獨坐敬亭山》。
2、熟練朗讀《望洞庭》和《憶江南》。
3、搜集一些描述山水風光的古詩詞。
【獨坐敬亭山教案】相關文章:
《獨坐敬亭山》優秀教案02-13
獨坐敬亭山優秀教案08-26
獨坐敬亭山教案設計參考10-09
《獨坐敬亭山》優秀教案5篇02-13
獨坐敬亭山教案合集九篇02-03
《獨坐敬亭山》教案合集六篇04-07
《獨坐敬亭山》教案匯總5篇04-05
關于獨坐敬亭山教案四篇04-05
《獨坐敬亭山》教學反思范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