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橋的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橋的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橋的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欣賞彩虹七種色彩搭配。
2.了解彩虹的色彩,嘗試按照彩虹的色彩畫出彩虹橋,并添加相關的背景。
3.能大膽通過想象力表現絢麗的彩虹橋。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欣賞過彩虹
物質準備
PPT 彩虹圖片 畫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
指導語:你們喜歡彩虹嗎?它是怎樣的'?
2.引導幼兒欣賞圖片(彩虹)師:你們在哪里見過美麗的彩虹?你覺得彩虹美在什么地方?圖片中的彩虹橋有幾種顏色?
二、探索發(fā)現1.引導幼兒欣賞PPT"彩虹"。
師:引導幼兒認識組成彩虹的七種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
師:彩虹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它有哪些顏色?
師:今天我們就來畫彩虹橋,把彩虹畫成橋,在橋上面,橋下面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力,把它裝飾成一幅完整的畫。
2.出示水彩筆,引導幼兒交流討論彩虹橋的繪畫方法。
師:按照紅、橙、黃、綠、青、藍、紫的顏色順序涂畫,先畫一種顏色接著畫另一種顏色。注意每種顏色之間要靠近一些。
師:每一種顏色都要相連,一種顏色跟著一個顏色后面。
3.引導幼兒欣賞彩虹的圖片。
師:你知道彩虹都是在什么時候出現的?你還能想象彩虹橋上有什么?
三、幼兒創(chuàng)作1.鼓勵幼兒用自己的創(chuàng)意進行創(chuàng)作。
師:我們來一起來畫一畫彩虹橋,并添畫上你喜歡的人物,裝飾和背景。
2.提醒幼兒換顏色的時候要將水彩筆放回原位,使用時保持桌面和畫面的整潔。
3.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提供幫助。
四、欣賞評價1.請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彩虹橋"。
2.教師從幼兒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表現及完成的作品兩方面作出評價,同時鼓勵和表揚繪畫常規(guī)好的幼兒。
五、結束活動師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結束活動。
有關橋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其中會寫“父、候、貧、困、歡、歷。
2.體會鄭板橋勸舅父的七妙及漢字的構字特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重難點 :
重點:掌握7個生字的音、形、義,朗讀、背誦課文
難點:鄭板橋勸舅父“巧”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導語: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句俗語,叫作“來硬的不行,就來軟的。”這句話就是說,當我們用一種方法不能解決問題的話,就應該用另一種方法解決。
清代著名的畫家為了阻止他的舅舅砍樹,就采用了這個方法。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叫《鄭板橋巧勸舅父》。(板書課題)鄭板橋為什么要勸舅父呢?創(chuàng)怎樣巧勸的呢?同學們學完課文就知道了。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文,畫出生字,標出自然段。
2.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認讀生字,指導書寫
1.板書生字。
2.學生自學,說說用什么方法記住字形。
3.互相交流。
用熟字加偏旁記住這幾個生字的:“貧”是由“分”和“貝”組成,“砍”是由“石”和“欠”組成,歷是“廠”和“力”組成,厭是由“廠”和“犬”組成,討是由言字旁和“寸”組成的。
“歷”和“厭”都是同一個偏旁“廠字頭”,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
4.教師范讀生字.正音。5.對難字進行指導。
(1)“候”(投影):中間的一豎不能寫丟了,右邊部分的筆順是讓學生描紅練習。
(2)“困”的.部首是方框“口”,指導書寫。
5.學生在田字格中獨立書寫,教師巡視具體指導。
三、學習生字,指導認讀
1.借助讀音認讀。
2.不借助拼音認讀。
四、擴展詞語,積累詞語
1.學生對生字組詞。
2.教師選出三個,將詞語投影。
3.齊讀擴展的新詞。
五、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讀文后,思考回答: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樣的事?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讀中理解文章,了解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2.體會鄭板橋勸舅的巧妙及漢字的構字特點。
一、檢查課文,尋入新課
二、細讀課文,討論交流
1.學習第1自然段。
指名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一段主要講的是誰?講了他什么事?引導感知這段主要內容。
(1)齊讀第1句,回答:鄭板橋是什么時候的人?干什么的?(清代人,畫家)
(2)齊讀第2句,回答:舅舅為什么唉聲嘆氣?
因為家境貧寒。貧寒就是指家里十分窮,不好過日子。
2.理解第2自然段。
(1)男生齊讀第2段,思考并回答,舅舅為什么砍樹?
院子中間有一棵樹,構成了個“困”字,使家里貧寒。
(2)詞語訓練。忽然:表示來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與“突然”意思相近。
(3)學生用“忽然”一詞口頭造句。
3.領悟第3自然段。
(1)女生齊讀第3自然估,思考:舅父砍樹,鄭板橋是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
(2)投影示句:
通過比較,得出鄭板橋知道舅父砍樹,自己想留住樹,而又不知如何勸住舅父不砍。“很”表示程度深。
(3)指導朗讀“想個什么辦法,才能保住這棵大樹呢?”
4.感悟第4自然段。
(1)教師朗讀第4自然段,同學們邊聽邊思考鄭板橋想什么樣的勸法。
(2)學生齊讀第1句。這一句寫了什么?
鄭板橋想到了勸阻舅父的方法:利用舅父迷信的思想,砍樹人就要坐牢。
(3)舅父相信鄭板橋的話嗎?齊讀最后一句。
5.討論:鄭板橋是怎樣想到勸阻舅父的?對學生提示如下:
(1)院中有樹,舅父認為是個“困”字,說明什么?
(2)院中無樹,鄭板橋說是個“囚”字,說明了什么?
三、討論交流,感悟升華
我們應向鄭板橋學習什么?
啟發(fā)學生從兩方面學習:
1.用心觀察周圍的事,遇事積極動腦筋想辦法。
2.機智靈活,不信迷信。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使我們認識到只有有了豐富的知識,遇事肯動腦筋思考問題,人才會變得聰明起來。
五.拓展:
課后了解家人和周圍的迷信活動,想法勸說,看誰的辦法最有效。
板書設計:
舅父: 困——砍樹
巧勸 { }用迷信解迷信
鄭板橋: 砍樹—— 囚____留樹
有關橋的教案3
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能根據說明文的常識和小品文的特點去學會自我分析文章。
二.過程與方法
1.在默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掌握段落中心句的方法來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
2.通過與《中國石拱本橋》的對比閱讀,來進一步掌握本文在內容與寫法上的特點。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橋之美的領悟和熏陶,進而使學生能夠獲得一些簡單的審美方法,并培養(yǎng)自己健康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難點:
1. 了解由作者看來:橋美在何處?
2. 找出文中說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3. 引導學生能對本文的重點語句,學生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學手段: 本文借助兩個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
媒體之一:有關盧溝橋、寶帶橋、趙州橋、風雨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英國的康橋、《清明上河圖》里的虹橋、鄉(xiāng)間的小橋流水人家中的小橋等圖片。
媒體之二:課堂教學過程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及一些問題的提示答案等。
教和學的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5分鐘
1.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文中所提及的橋。
2.提問:為什么看了這些圖片之后,能給人產生一種審美的愉悅之感?
引入:今天我們就來聽聽畫家吳冠中先生,是怎樣告訴大家這個答案的?
1.欣賞圖片 2.思考并回答問題
二、整體感知 10分鐘
提出默讀要求:
1. 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盡量做到不指讀,不回讀,不發(fā)出聲音來讀。
2. 對默讀的內容要進行最大限度的'有效記憶。
(一) 默讀課文
(二) 根據記憶,簡單復述課文的內容
三、細研課文 15分鐘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以下所提出的問題及問題的答案提示)
(一).說明文的角度來提出問題:
1. 從作者的角度看,橋之美主要體現在何處? (讓學生把握被說明事物的特點)
2. 本文的說明順序是怎樣的?在文畫出能表示這些說明順序的句子或詞語。
3. 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舉例說明。
4. 從說明的角度看,本文在結構上的特點如何?
5. 本文有哪些語句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周密性?試舉例說明。
(二).從小品文的角度來提出問題:
1. 什么是小品文? (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種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潑,內容多樣化。)
2.找出文中詩意化的描寫性語句,并簡述這些句子中所蘊含的情味。
1.根據課文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思考并回答問題。
2.學生查閱《現代漢語詞典》,以獲得其簡略的答案。
四、合作與探究 10分鐘
提出師生合作與探究的問題:
(一).找出文中作者描述橋之美的句子。從這些句子中,我們可以得出那些審美的基本原理則?
(二).從生活中舉出一些實例,來印證這些基本的審美原則。
1.找出句子,并簡答文中所呈現的三條基本的審美原則。
2.從生活中舉出實例來印證。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A組(學優(yōu)生):完成練習冊
B組(中等生):整理課堂老師講解的知識。
C組(后三分之一學生):復述課文。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一、課前復習: 5分鐘
二、提出有關課文內容整合性的問題: 15分鐘
(一).文的主旨是什么?
(作者以畫家的標準和眼光,發(fā)揮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同時也引領我們去品味、感覺美好而說不出好在何處的景物,并教給我們一些簡單的審美原則如:對比、變化和和諧等,從而提高我們的藝術欣賞水平。)
(二).本文作者的寫作思路又是怎樣的?
(概述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學效果 從正面舉例具體闡述橋在外觀、材料、與所處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圍景物既能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
從反面舉例,談橋與周圍景物要相互襯托、相互響應。
(三).本文在內容和寫法上與《中國石拱橋》的區(qū)別何在?試舉例說明。
(《中國石拱橋》與本文的區(qū)別:中國石拱橋以準確的數據、例子等對中國石拱橋的特點進行了說明,是人對石拱橋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本文則用藝術家的眼光對橋的美進行了描寫和評價。)
三.引導學生體會文中一些難句的情味. 20分鐘
例如:
1.茅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仿佛發(fā)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2.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仿佛發(fā)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3.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4.田野無聲,畫家們愛于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仿佛孩子們尋找熱鬧。
方法指導——
1.根據文中的段落中心句,來思考并歸納本文的主旨和思路。
2.從橫向對比的角度,即:文章的主旨、表達方式、結構、語言特點等方面來思考并回答問題。
3.啟發(fā)學生:從這些句子在文中的語境、表達的作者的情感、文中所提及的哪些審美原則等角度去感悟和分析。
四、課堂小結 5分鐘
五、布置作業(yè) 2分鐘
A組(學優(yōu)生):仿造本文的寫法,寫一篇題為《我校大門之美》的小短文,字數不少于200字。
B組(中等生):研討與練習一、二 。
C組(后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橋之美》板書設計一
總——橋美在何處
蘆葦石橋——感覺舒暢
現實中的橋 楊柳拂橋——令人銷魂
正面 長橋臥龍——宛如史詩
風雨廊橋——令人駐足
分—— 藝術中的橋
—————————————————————
反面 南京長江大橋
錢塘江大橋
————————————————————————
總 總說橋之美
有關橋的教案4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說出詩中“泊”的意思。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fā)的感情。
3、領悟作者情景交融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fā)的感情和表達特點。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解題:
2、(圖片)江蘇的寒山寺因為唐代詩人張繼一首《楓橋夜泊》而名躁一時,無數的詩人墨客均至此題詩作畫吟詠,引來上成千上萬的游人,楓橋也一躍成為蘇州三百余座名橋之首。一首詩讓張繼名垂千古,世界聞名。
3、展示書畫,歌“楓橋夜泊”
不朽失眠著佳作,千古名篇天下傳!這首詩究竟散發(fā)是怎樣的魅力,讓我們一同走進張繼的《楓橋夜泊》。
二、初讀古詩,品讀“入境”。
1、讀準字音,你讀出什么感受?
(凄涼……)
2、師范讀,生讀出自己的感覺來。
3、這首詩寫了些什么景物?(生答)
1)學習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教師相機板畫“月”“霜”“烏”,貼出卡片“霜”和“啼”)“霜滿天”是什么意思?
2)霜,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詩句。品讀這兩句詩霜滿天,地上霜(清冷的感覺),仿佛看到了什么?(寒冷、孤獨)把這句詩的意思講一講。
4、學習第二句:你還看見了什么?(教師板畫“江楓”“漁火”)江邊的`楓樹怎么樣?茫茫的江面上點點的漁火給你什么感覺(孤單、寂寞)
5、江楓“對”?——面對,相伴。“對”是什么意思?此時,誰與誰對?誰和誰相伴?江風和漁火相伴。張繼有人相伴嗎?體會了張繼什么心情?(寂寞)
6、“眠”——睡了?誰“眠”?江楓、漁火、船家、周圍的一切都睡了。詩人怎么樣?(難以入眠)
樹睡了
橋睡了
船家睡了
岸上的人也睡了
唯有張繼醒著
夜愈深,愈難眠
原來,作者是對愁難眠啊!生誦讀教師改寫的詩句
7、后半句
1)“客”思鄉(xiāng)寂寞
鐘聲響起(課件)講解作者遭遇,抓文眼“客”啟發(fā)學生體會作者的想法和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聯想(體會寂寞愁苦)。
2)詩人在想什么?
你能用語言表達作者的這種憂傷呢?不能,只能來讀!
三、讀整首詩,誦讀悟情。
1、看畫面入情入境,將情融入古詩朗讀中。
2、讀到這里,你有什么問題?
3、張繼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情景?他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1)邊吟詩句,邊想象畫面。
2)師引讀:
一千兩百年前的一天.殿試揭曉的黃榜上人名密密麻麻.可偏偏沒有他張繼的名字。他羞愧沮喪.本來預期的結果不是這樣的。雖經十年寒窗苦讀,可瓊林宴上卻沒有他的一角席次。他踏上小舟默默南行。時至深夜,泊船楓橋.不能成眠的他。蘇州是中的江南水鄉(xiāng),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詩張繼人的眼中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緒,所以
月亮緩緩下墜——
烏鴉的叫聲本來就很凄慘
天氣寒冷,周圍布滿了霜氣——(一句)
河邊孤單的楓樹
漁船上的點點燈火——(二句)
遠處傳來的悠遠的鐘聲——(三、四句)
沒有父母的關懷,沒有孩子的歡笑,有的只是--讀古詩
沒有家鄉(xiāng)的山水,沒有熟悉的鄉(xiāng)音,有的只是——讀古詩
四、“出境”體會表達方法。
通過景物描寫表達了自己感情,情景交融,達到美的藝術境界。
1、教師口述作者描寫的畫面或生設計誦讀古詩的旁白(即在理解感悟古詩的思想感情過程中,感受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并在創(chuàng)編古詩時,有初步的運用)。
在一個月色朦朧秋霜漫天的夜晚,張繼坐的小船停靠在楓橋邊,天氣寒冷,他把外衣裹得緊緊的,江邊的片片楓葉和江面上的點點漁火使他感到孤獨,使他難以入眠。此時,寒山寺的鐘聲傳到了張繼搭乘的客船上……
2、在教師的引導下聯想類似的感情經歷(夏令營活動中的感受),遷移運用表達方法。
五、整體感知古詩寫法,拓展探究。
1、師生討論:我們學過的古詩或課文中,有沒有用到過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2、若有時間,安排學生現場練習一段情景交融的片段:今天上課前的心情如何?能否以寫景來襯托你當時的心情?
板書設計:
楓橋夜泊
景: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
情:清冷孤獨寂寞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有關橋的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能設計合理方案,畫出橋的設計圖。
2、實際運用形狀和結構的知識,能發(fā)現設計和制作中的問題,并及時改進。
3、培養(yǎng)動手實踐能力,發(fā)展表述和評價的能力。
二、教學準備:
課前最好讓學生自學課文,引導學生能帶來一些生活中常見易得的建橋材料,教師提供一些吸管、較硬的紙。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同學們,我們一起研究了橋,今天帶來了做橋用的材料了嗎?你們想做一座自己喜歡的橋嗎?
2、提出制作要求:
(1)主要用身邊容易找到的材料。
(2)制作的橋要能承載一定的重量,能讓一輛玩具小車通過。
(二)、設計要考慮哪些問題1、 討論:制作橋必須先設計建橋方案,設計橋要考慮哪些問題?2、 學生匯報交流。
3、適時補充考慮設計需要什么材料,材料有什么性質,怎么用好這些材料;橋要選用怎樣的結構,做成什么形狀;小組怎么分工等等。
(三)、開始設計吧1、經過考慮后,我們就可動手制定設計方案了。出示橋的設計方案表。
2、說明“橋結構的說明”一欄要寫選用哪些結構,為什么要用這樣的.結構。
3、引導學生去制定方案,內容包括“結構說明”“需用材料”“簡圖”“步驟”等。
(四)動手制作橋
1、提示要把兩張紙平整地粘貼在一起,必須在兩張紙上均勻地刷上膠水。
2、示范連接吸管的方法。
3、在做橋時你覺得哪些方面我們要注意的?特別補充安全要求。
4、學生分組合作做橋,教師巡回指導。
(五)介紹評價我們的橋
1、展示橋模
把各小組合作的設計方案和制作的橋擺出來,組織同學們有序地觀摩。
2、全班匯報交流
(1)下面各小組要向全班同學介紹你們的橋了,你們準備怎樣介紹呢?課文給我們提供了一些介紹的內容,你們選擇哪些來介紹呢?
(2)提示抓住重點介紹,每組介紹時限定統一的時間。
(3)小組交流準備介紹提綱。
(4)各組上臺介紹自己的橋,可采用互動形式,讓下面學生對他們介紹進行提問,直接答辯。
3、讓學生自我評價制作的橋,星級制。
(六)拓展
1、同學們對自己制作的可以進行哪些方面的改進,使橋更精致、承重能力更強?
2、去觀察實際生活中的各種橋,說說它們?yōu)槭裁磿@樣設計。
有關橋的教案6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會寫田字格里的四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
2、借助拼音正確認讀十二個生字。
二、技能目標:
借助漢語拼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情感目標:
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對自然的熱愛。
其中,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使學生了解課文中介紹的彩虹美麗奇特的景象,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對自然的熱愛。是本課的重、難點。
教學方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這節(jié)課我主要以學生學習為主,我通過組織,適當引導,讓學生通過讀書,質疑,討論,交流,等方式,體會課文思想內容。采用直觀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探究質疑法、鼓勵欣賞法。
學生學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1。自主、合作學習法。2、朗讀感知法。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說、讀、問、評、議等去實現,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根據閱讀教學的特點,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見過橋嗎?說說你見過的橋是什么樣子的?(學生的答案一定很豐富)此時我出示一組多媒體課件(關于各種各樣橋的圖片)你認識這些橋嗎?再出示一張雨后彩虹的圖片順勢問學生:漂亮嗎?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到這座漂亮的七彩橋上去欣賞風景呀?那我們就出發(fā)吧!板書:七彩橋
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由學生熟知的身邊事自然過渡到要學習的課題上,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認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教師請學生借助拼音來解決字詞問題。把讀不通的'地方、不認識的字圈起來。這樣做的目的是給學生一個空間,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解決生字的困難,充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識字教學。在識字教學我采用了比較記憶法:如晴—睛、采—彩;歸類記憶法:河—江—瀑;猜字謎大嘴吃小嘴(回)、開火車、找朋友、摘蘋果等形式來認讀生字。并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記字方法。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低年級生字教學是一個重點,為了調動他們學字的積極性,我讓學生換一種學習方式,讓他們在玩中體會學習知識的樂趣。同時也落實了教學目標中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
3、教師范讀。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教師在通過范讀,達到正音、指導的目的。
4、初步感知。通過剛才老師的范讀和自讀,你從課文中了解的哪些新知識呢?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huán)節(jié)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fā)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三)精讀課文,質疑感悟。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
1、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向別的小組同學提問。但是,你必須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而且,這個答案一定在書上。
2、學生自由讀課文,準備問題。
3、小組交流問題。
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仔細地讀每一句話,精心地設計問題。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交流,集思廣益,完善問題,進一步達到生生互動。
4、學生一問一答,教師根據學生問題隨機重點指導。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把瀑布、輪船、五輛汽車并排駛過、天上的星星這些圖片直觀的展示給學生,會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在這里向學生講解關于彩虹的一些科普知識。并將鼓勵欣賞法貫穿始終,如:你聽得真仔細;如果你的聲音再大一點就更好了。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從始至終我都在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自己學知識,充分體現了小組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師為主導,生為主體。
5、感情朗讀。在這里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多種朗讀方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2)同桌互讀的方式朗讀。
(3)開火車的方式輪讀。并且陪上音樂來讀。目的就是讓學生在理解了課文的基礎上,再次加深感悟通過讀來展開想象,把自己獨特的感受說出來。以此來突破教學重、難點。
(四)發(fā)揮想象、拓展延伸。
現在,我們就變成快樂的小精靈,插上想象的翅膀,飛到彩虹上去看看。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把它畫下來。在輕柔的音樂聲中,讓孩子們動筆描繪他們想象中的天空。這時也許一條條彩虹、一輪輪鮮紅的太陽、一個個奇怪的外星人等等就會在孩子們的筆下誕生了。讓學生把自己的圖畫講給大家,讓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童話故事。
目的:擴展學生思維,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能力,以及動手能力。
有關橋的教案7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1)把握課文內容——橋之“美”美在哪
(2)形象優(yōu)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
學習一種新的審美視角:
3、情感目標
關注生活,關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點
1、學習一種新的審美視角
2、品味形象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的難點
探究本文作者說明的技巧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合作法、比較閱讀法
教學課時的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讓人聯想到家的溫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使人產生無限的惆悵……在詩人的眼中“橋”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載體;在畫家的眼中,橋則別有一番韻味。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當代畫家吳冠中走進橋的世界去感受“橋之美”。
二、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三、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1、問題.
a.在作者的眼中橋美在何處?
b.為了說明橋之美作者主要舉了哪些例子?
c.聯系課文說說怎樣欣賞一幅畫?
2、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并不著眼于橋自身的結構美,而是緣于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b.舉了四個例子:烏鎮(zhèn)葦叢上的石橋;江南鄉(xiāng)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頤和園
的仿盧溝橋、蘇州的寶帶橋;形式獨特的廣西、云南、貴州山區(qū)的風雨橋。
c.畫面的構成是否有塊、線、面的搭配;畫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圍的景物既形成對照又
不失和諧。
3、研讀與賞析
(過渡)通過閱讀文章,我們不難看出作為畫家,作者看橋淡化其結構、種類、功用,更重其美學價值。那么你能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文中你最欣賞的一幅畫面嗎7
重點研讀第④小節(jié)。
(出示學生繪制的四幅圖畫)
4、四人小組討論:
a.說說四幅圖中你最喜歡哪一幅,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b.請有繪畫天賦的同學點評。
c.我們應從哪些角度欣賞一幅藝術作品?
明確:
a.◆厚厚實實的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細弱的柳枝拂著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里有形體上的強弱、輕重、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fā)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種種不同,歸結
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因橋的輪廓精心設計而和諧統一。
◆長橋一般建筑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
出現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整個環(huán)境似乎有了靈氣和生命。
◆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閑、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峰、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b.點評語言、欣賞的角度。
c.從色彩的搭配、畫面構成(塊、線、面)、景物的選擇(強弱、明暗、動靜等)是否對立統一……角度來判斷。
5、美句賞析。
(過渡)吳冠中以他畫家的真知灼見,不但告知了我們如何用“美學”的眼光來重新審視事物,而且他還用蘊涵豐富的語言引起我們強烈的感情上的共鳴。
a.找出意蘊豐富的語句,體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組討論,再讓小組派代表發(fā)言。
重點賞析以下語句:
◆茅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
時,仿佛發(fā)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早春天氣,江南鄉(xiāng)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田野無聲,畫家們愛于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仿佛孩子們尋找熱鬧。
(過渡)我們從《橋之美》中,體會到了橋的美感,真是賞心悅目。同是寫橋的文章,
《中國石拱橋》與之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四、_拓展延伸
比較本文與《中國石拱橋》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不同?
明確:本文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它的說明性體現在文中先點明在畫家眼
里橋美在何處,隨后舉了一些具體的例子。但是與《中國石拱橋》這種較為規(guī)范的說明文不同的是,在舉例時,作者并不是用科學、平實的語言向讀者解說,而是或描寫景物,或抒發(fā)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下,一起領略了橋的風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勝收的景致,或纖弱或雄壯或含蓄……讓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去發(fā)現、去鑒賞這大干世界吧!
六、作業(yè)設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以致用”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請大家結合剛才所學的審美方法,選擇家鄉(xiāng)附近的一座橋,寫一寫它與周圍環(huán)境形成的和諧美
【橋的教案】相關文章:
《橋》教案03-23
《橋》的教案03-25
《橋》教案12-17
關于橋教案01-01
《橋》優(yōu)秀教案12-30
奇怪的橋教案01-11
精品橋教案01-13
關于橋的教案01-08
有關橋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