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核課教案 農民畫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農民的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民的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民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借助漢語拼音認識8個漢字,并會口頭組詞,會寫4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并試著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
1、學會8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1、“農”、“當”的寫法
2、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稻穗圖、小黑板、磁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向老師有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們幫我解決一下。你們愿意嗎?
(出示“一碗打倒的飯”圖)學生觀察。
這就是向老師遇到的難題,有個孩子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師給他講講道理。(……這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師出示“辛苦”,教讀。
你見過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糧食嗎?
老師帶來了一幅圖,就是農民伯伯平常勞作的情景,請小朋友翻開書,看看圖上都畫了什么?
二、觀察圖畫
1、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農民伯伯在鋤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齊讀“辛苦”,并貼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頭上的汗珠一顆顆地往下掉。)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首配這幅圖詩——《憫農》。跟老師一起寫寫“農”。(師寫,生書空。)
全班齊讀課題。
三、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聽錄音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著字,看誰最認真?如果會的同學能跟錄音機一起讀,也不必加以制止,追問一句:“你從哪里學會的?”提示學生:我們可以從許多地方學習知識,希望小朋友們做個有心人。
2.過渡:由于這首詩絕大多數同學都能熟練背誦,所以直奔本課的生字。這首詩你們會背了,里面的生字你們都認識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中的生字詞,看誰學得又對又快。
(二)認讀生字
1.下面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手指指著課文,圈出帶紅色音節的生字。
2.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你們平時都用哪些方法來學習生字?(拼讀音節、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
3.小朋友們歸納得真好,那就請你趕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吧。(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點播。)
4.學習完生字以后,請你給同桌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著字讀。
5、抽生教讀生字。
6、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出示詞語:憫農 日當午 誰知 汗滴 粒粒 辛苦)
抽生讀,齊讀。
7、在詞語中你認識了生字,那么老師把生字單拿出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如果你認識就站起來大聲說出來。(當讀到“午”時進行擴詞,從而理解“日當午”。)
8、現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里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抽生讀課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著書,認真聽,聽他哪個字音讀準了,哪個跟你不一樣,等會兒請你給他指出來。
9、齊讀。
四、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剛才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課文,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農民伯伯很辛苦)
3、你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了農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讀一讀。
重點指導: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辛苦
指導方法:先通過做鋤草的動作體會辛苦應表現得行動緩慢,吃力,在朗讀時語氣應重而稍慢,基本領悟即可。
4、師范讀全詩。
5、齊讀。
6、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五、鞏固練習,指導書寫
(一)撿稻穗游戲,復習生字
1、秋天來了,農民通過辛勤的勞動,莊稼獲得了大豐收。你們看:金黃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擺,好象在向人們微笑。收割后,還有一些稻穗遺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們一起去撿稻穗。你可以任選一顆,讀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籃里。(師貼稻穗圖,畫籃子)
2、抽生上臺拾稻穗,然后反過面貼于籃子里。
3、你打算把帶哪個字的稻穗送給誰?為什么?
(二)指導寫字
(出示“農、當、汗、午”)
1、你記住了哪個字?怎么記住的?
2、重點指導“當”,認識小字頭,學生認真觀察書上的筆順,然后書空。
指導“農”,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筆?
3.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
4.學生練習寫一個字,同桌互評,然后再寫一個。
五、總結全文
(板書)
憫農
辛苦
農民的教案2
【課程標準】
了解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知道秦末農民起義的領導者以及秦朝滅亡的史實,理解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
【教學目標】
一、知識能力:識記大澤鄉起義的時間、領導人;理解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培養用積極觀點和積極分析方法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秦始皇,為鞏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課;通過分析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的關系,及陳勝吳廣的起義與秦滅亡的關系,學習因果關系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贊揚陳勝吳廣起義的首創精神及推翻暴政的歷史功績;認識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和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大澤鄉起義
2、秦朝的滅亡
難點:
1、秦朝暴政對農民起義的影響
2、項羽劉邦反秦活動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學生讀課文引言。
2、教師引入: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解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的建立,而這個國家的締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了鞏固統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經濟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而這個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卻成為引發農民起義的暴政之一。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進入今天的新課————陳勝吳廣起義。
3、過渡:秦始皇是一位偉大的封建帝王,其在中國歷史上的功績不可抹滅,但是他又極其殘暴,政治上專制獨裁,經濟上橫征暴殮,而且還有嚴酷的刑罰,最終讓他建立起來的大秦帝國成為了一個短命的王朝。
二、新課講授
(一)秦的暴政
1、學生閱讀教材,了解秦的暴政的表現。
2、肯定學生收集的史料,告訴學生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初衷,是為了鞏固在思想文化領域的統治,但結果去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破壞了人才。秦始皇的暴政還體現在殘酷和剝削以及嚴酷的刑罰。
3、組織學生閱讀56頁有關秦始皇暴政的輔欄內容及相關圖片資料,深入理解秦暴政。
4、引導學生了解秦始皇死后,胡亥奪位且昏庸殘暴,可補充“指鹿為馬”的成語加深學生的認識。
(二)、大澤鄉起義
1、原因:秦二世的昏庸殘暴,加速了秦的滅亡,也是引發秦末農民起義的重要原因,而直接的原因卻是因為延誤軍期。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呢。同學們閱讀57頁輔欄里的內容后就會知道大澤鄉起義是怎么爆發的了。(在教師引導下閱讀教材,了解到陳勝吳廣本是秦軍隊中的小官,但是因天氣原因誤了軍期,無奈之下,揭竿而起。
2、出示秦末農民起義形勢圖的動態課件,講解: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元前2XX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由此開始。(看課件學生了解時間地點)
3、指圖分析,告訴學生大澤鄉起義后,起義軍東征西戰,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但是由于經驗不足,吳廣陳勝先后被害。陳勝吳廣犧牲后,農民起義繼續發展,其中以項羽劉邦領導的農民起義最為著名。
(三)、秦朝的滅亡
1、分析秦末農民起義形勢圖,告訴學生,繼陳勝吳廣之后,項羽和劉邦的隊伍逐漸強大,其中項羽率部在巨鹿殲滅秦軍主力,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戰。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輔欄里的史料。
2、讀最后一部分材料(明確秦朝滅亡的時間和標志,也理解到秦朝滅亡就是秦末農民起義的結果。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歸納,教師補充。
(五)學習測評
完成課后學習測評題。
農民的教案3
活動目標
1.了解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人們都在辛勤地勞動著。
2.知道勞動是光榮的。
活動準備
農民在田間勞動的照片。
活動過程
1.帶幼兒到田野中觀看勞動(如鋤地),讓幼兒講一講,老伯伯在干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請老農介紹自己的勞動)看老農鋪稻草,說說他是怎么鋪的,并幫著鋪;看農民挖番薯,也可自己動動手。
2.集體討論:出示農民在田野中勞動的照片,如耕田、拔稻草,說說他們在干什么?他們為什么要干這些事?看了他們的勞動有什么想法?
活動延伸
要求幼兒向家長了解更多的勞動內容,并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
農民的教案4
教材分析:
《學畫農民畫》是人美版第八冊第十課,本課屬于“造型、表現”系列,是通過欣賞、臨摹農民畫,了解農民畫的起源、藝術特色和在民間藝術中的地位,感受其夸張、強烈的表現手法。農民畫與兒童畫從表現手法上有相同之處,它利于兒童理解和模仿,從而學 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了解農民畫的裝飾特點和表現手法,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欣賞課本的圖版和美術作品,了解農民畫的特征和藝術形式。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改畫、添畫的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生活與美息息相關,以及農民畫的鄉土氣息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農民畫是我國民間藝術的一種繪畫形式,學習運用農民畫的裝飾特點和表現手法,大膽表現生活中的感受,激發學生熱愛民族藝術、弘揚民族藝術的情感。
難點:裝飾色、裝飾線的'大膽應用。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課:
《小魚的故事》,有一條小魚,她很愛美,身邊的小動物們經過造型師的修整之后,變得特別的美麗,她非常羨慕。于是,小魚也走進了造型師的屋子。她會變成什么樣呢?你們想看看嗎?(生)
(欣賞農民畫《魚》)
你們覺得小魚漂亮嗎?(生)
你們知道這是什么作品嗎?(農民畫)
你們想不想向這位造型師學習,也設計出這么美的作品?
今天就一起學習農民畫。
二、講授新知:
1、問題:什么是農民畫?你認為他有什么特點呢?
師:農民畫是民間藝術的一種繪畫形式。多系農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賞的繪畫和印畫,內容多以日常勞動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想為題材進行創作的。作者是沒有受過專門美術訓練的普通農民,他們在勞動、生活之余以自己的體驗和興趣去創作。表現手法真摯潑辣,造型夸張,色彩絢麗濃厚,一派鄉土氣息。
2、小魚對自己的新形象也很滿意,瞧,她正拿出以前照片在比較呢,同學們也一起看看吧:
問題:比較一下,農民畫中的小魚和現實中的小魚有什么不同?
(農民畫中的小魚身上多了很多的花紋,有小花,還有條小魚呢;它的顏色很豐富,尾巴像彩虹一樣,這些都是現實中的小魚沒有的,說明他的想象力很豐富。)
3、你們說的太好了,小魚現在已經拜師了,她不光想自己美,也想讓周圍的朋友們一起
美麗起來,她現在已經到了農民畫的王國了,同學們想看嗎?我們一起欣賞吧!(欣賞農民畫圖片)
4、又看了這么多優美的畫面,她們的花紋與色彩以及外形特征又有什么特點呢?同桌之間交流一下:
(花紋:1:農民畫的花紋是生活中常見的花草、動物等形象,他們用自己熟悉的形象來打扮作品。色彩:2:色彩艷麗,對比鮮艷,具有喜慶的意味,體現了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外形特征:外形夸張、變形、突出特點,具有平面裝飾性)
三、合作探究:
老師真高興,同學們已經了解農民畫的基本特點,那又該怎么畫農民畫呢?
1、根據自己興趣,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研究討論一下,1、磨谷谷2、猴吸煙3、舞龍這三幅學生作品是怎樣改畫和添畫農民畫的。(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對比這幾幅圖是怎樣從形象、色彩、環境幾方面進行改畫的?
(磨谷谷:進行了改畫,將畫面的顏色,改成了藍色調,雖不豐富,但是也很協調,花紋變得豐富有趣了。
猴吸煙:這幅畫不但從顏色、花紋以及小配飾上進行了改畫,而且還對背景上進行了添畫,使畫面更加的飽滿有趣!舞龍:和猴吸煙相同,使用了改畫和添畫。)
你們覺得這么畫有趣嗎?(生)你們想畫嗎?(生)那我們一起來畫一張農民畫吧
四、作業:
1、提出要求:從課本上或自己找的圖片資料中選一幅農民畫,根據你的想法進行改畫、添畫,注意畫面色彩鮮艷,構圖飽滿。
2、輔導要點:
添畫或改畫注意構圖飽滿、色彩鮮艷、注意色彩搭配。
五、作業展評:(構圖、色彩、畫面內容)
互評:小組選出有特色的作品
自評:你選用的是哪一幅農民畫,你進行了改畫還是添畫?你最喜歡你畫中的什么地方,你覺得什么地方還需修改。
六、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農民畫,也學會了畫農民畫。但農民畫除了這些還有很多種類,包括年畫、版畫、剪紙、壁畫等等民間藝術。它來源于生活,也充實了生活。以它特有的方式表現了農民對生活的熱愛。如今,農民畫的天地更為廣闊,它早已走出了莊戶人的小院,走向了世界,成為全人類的文化財富和藝術瑰寶。
農民的教案5
活動目標
1.懂得要愛惜糧食,尊敬農民伯伯。
2.了解農民的勞動和勞動環境。
3.能結合自己的體驗大膽講述。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幻燈片、大,考吧.幼,師,網體驗過鋤地種植。
活動過程
一、回憶參觀實驗基地的過程。
提問:
1.有什么農作物?
2.是誰在收農作物?他們在干什么?
二、看幻燈片。
提問:
1.畫面上有些什么?
2.他們在干什么?
三、回憶體驗過鋤地種植。
1.談談自己的感受。
2.表達自己對農民的情感。
3.說說任何愛惜糧食活動延伸1.游戲"插秧忙"。
2.參觀農民勞動的場面。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在講解時不夠生動,如果拿自己班孩子在吃飯時的`表現舉例來說明怎樣吃飯才是正確的課會更生動,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在課程要結束時讓幼兒談談自己在今后吃飯時應該怎樣做,對幼兒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農民的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朗讀,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古詩的意思,知道勞動人民是財富的創造者;封建社會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導學生欣賞詩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勞動人民是財富的創造者。
教學難點:
封建社會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教學過程:
一、吟唱古詩,引出詩題
1、同學們,古詩是中國古典文學藝術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麗燦爛,千百年來,以其精湛的語言,深邃的意境而膾炙人口,吟唱千古。所以古詩不僅能誦讀而且能吟唱,我們每天下午上課前,總要吟唱一首古詩,來放松頭腦,陶冶情操,誰來清唱一首?而且每天吃午飯前,都會聽到廣播吟唱一首什么詩?《鋤禾》大家一起唱唱吧!很好,鋤禾是李紳寫的,也叫《憫農》,這是第一首,唱了這首古詩,李紳要告訴我們什么呢?(農民種田很辛苦,我們要愛惜糧食)
2、是呀,古代勞動人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生活卻怎樣呢?今天,我們再學一首李紳寫的古詩,板書課題:憫農(二)。誰想來介紹介紹詩人。
(收集資料要注意篩選,懂得抓關鍵。大家要向他學習哦!)
二、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師:詩中要告訴我們什么呢?請聽課文范讀。
師:再請一個同學讀讀這首詩,注意是否讀準字音,字正腔圓。(指明評價)
師:老師想考大家,讀了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呢?
生:“憫”是什么意思呢?(和我想到一塊去了,你真是個善于發現問題的孩子。讓我們一起學習古詩,看能否找到答案吧。)
三、讀悟結合,感受畫面
1、師:俗話說:詩中有畫,畫里有詩。(出示掛圖或投影片),現在自由小聲地邊讀古詩邊想象畫面,并把你讀懂的地方標注出來,讀不懂的提出問題,現在開始。(師巡視指導)
2、師:現在四人為一個小組交流一下你的讀書心得吧。
3、生:匯報讀書心得。(小組派代表先來說說你們讀懂的地方吧!)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粟:糧食作物。泛指糧食種子。
子:這里讀第三聲,成熟的稻子。
(2)從第一句詩中你還讀懂了什么?
(糧食獲得豐收。)
糧食要怎樣才能獲得豐收呢?(要進行辛苦的田間管理)
(3)你還感受到什么呢?
(從“春種”——“秋收”、“一粒粟——萬顆子”這中間要經過一系列的.田間管理,如除草、殺蟲、灌溉、施肥等感受農民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你的領悟力太強了。
(4)指導朗讀。那么這句詩要讀出什么感情呢?(勞動艱辛)對詩的不同理解就會讀出不同的韻味,誰來試試吧?(評價:讓我感受到豐收的不易,掌聲送給他)你也來讀讀吧!大家聽出什么了?(同情)本句朗讀的節奏、重音建議。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師小結:讀得太棒了,讓我眼前仿佛出現了農民不畏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畫面(一片豐收的喜悅景象)。全班再有感情地讀讀這句,邊讀邊想象畫面。
(5)“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閑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誰有問題要問嗎?
為什么種了那么多糧食又獲得豐收,農民還是活活餓死呢?
是誰剝奪了農民的勞動成果?
豐收的糧食哪里去了?
(7)你們預習時,有收集時代背景的資料嗎?誰來說說為什么?
(由于封建統治者殘酷剝削壓迫,使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剝削是指:當時農民沒有土地,是找地主借的地,所收的糧食都被地主沒收了。因為種的越多,收的越多,交給地主的也越多。)
(8)此時你想說些什么呢?
師小結:本來粒粒糧食滴滴汗,但是,這些苛捐雜稅壓得人民餓的餓,死的死。這些社會現實詩人沒有明說,然而,只要稍加思索,就會發現現實的另一面:那無數的糧食“輸入官倉化為土”的罪惡。這種社會太不公平了。
(9)指導朗讀。那么后面這句詩應怎么有感情地讀呢?(既同情又憤恨)你來試試?哪個小組也來示范讀讀呢?(指名評價)讀得真好,你也來試試!(師評價:讓我仿佛看到一個痛恨統治者的好少年,喔又讓我聽到你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之聲。)本句朗讀的節奏、重音建議。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10) 師先配樂朗誦,生再配樂朗誦。
(11)學了這首詩你知道詩人要告訴我們什么嗎?詩人所要表達什么情感呢?
(表達詩人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同情,對剝削者的強烈憤恨)
(12)那么詩題的“憫”字你理解了嗎?
(有同情、憐憫農民之意!)
四、再找組詩,拓展延伸
1、觀看唱古詩視頻《憫農2》學著唱。(大家想不想學唱這首古詩呢?)
2、你還讀過哪些關于勞動的古詩呢?各描寫什么勞動場面呢?
a.《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b.《鄉村四月》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五、教師總結,升華主題
同學們沒有不勞動的個體,只有不愿勞動的思想, 敗的思想,違背規律的思想,這都將——受天地所摒棄。而愛勞動是最光榮的,因為勞動創造財富,勞動才能體現生命的真正價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深入骨髓的傳統和習慣,將會世代相傳。
板書設計:
春種-----秋收
一粒-----萬顆
無閑田 (艱辛)
猶餓死 ( 同情、憤恨)
農民的教案7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中“辛苦”一詞,并能用語言表達一句話。
3.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古詩、圖片
活動難點:
1.理解詩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
2.學會運用辛苦一詞。
活動過程:
一、幼兒念兒歌《大饅頭,哪里來》,引出主題。
師:“老師這里有一首兒歌,想請我們小朋友來聽聽,豎起耳朵聽仔細了哦!”
1.師:我的兒歌念完了,請你來說說看“大饅頭是從哪里來的?”(白白的面粉做出來)白白的.面粉哪里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黃黃小麥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2.農民伯伯種出來容易嗎?(不容易)
附:大饅頭,哪里來?
大大饅頭哪里來?白白面粉做出來。
白白面粉哪里來?黃黃小麥磨出來。
黃黃小麥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農民伯伯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二、朗誦古詩,解釋詩意。(重點)
師:還記得《憫農》這首古詩嗎?請我們小朋友來念一念。先聽沃老師來念一遍,聽聽我是怎樣來念的。
1.指導幼兒朗誦韻律節奏及重讀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出示憫農的圖片。
師:沃老師這里有一張農民伯伯鋤地的圖片,你能看著圖片說說古詩中“鋤禾日當午”的意思嗎?鋤禾日當午”:“鋤”指鋤草的動作,“禾”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民在地里松土、鋤草。“汗滴禾下土”:農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盤”指碗,“餐”指糧食,“皆”都的意思。有誰知道碗里的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3.師:這整首古詩的意思是:當太陽最熱的時候,有一位農民伯伯還在田里鋤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可是有誰知道我們碗里的飯,都是農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勞動出來的。
三、學習詞匯“辛苦”,來說一句話。(難點)
師:古詩里有個詞語“辛苦”,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嗎?(很累,很忙)
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媽媽干家務辛等。
師:哪除了農民伯伯,和老師辛苦之外,在你身邊還有誰也很辛苦呢?(請個別幼兒說說)
幼:爸爸上班很辛苦,媽媽做飯很辛苦,爺爺奶奶送我們上幼兒園很辛苦。(再次出示阿姨打掃衛生的照片及幼兒吃飯的照片)師:小朋友知不知道我們幼兒園除了老師還有誰很辛苦啊?比如:(保育員阿姨每天給我打掃衛生很辛苦,還有給我們做飯的廚師阿姨很辛苦)。
四、老師小結。
我們應該怎么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我們要愛惜糧食,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廚房阿姨辛苦把飯菜燒好,阿姨每天給我們打掃衛生,我們要愛惜糧食,把飯菜都吃完,而且要保持地面桌面干凈……)
農民的教案8
活動目標:
1、在反復感受歌曲旋律的基礎上,學習用齊唱、輪唱等方式演唱歌曲
2、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憫農》情景劇
3、節奏卡農游戲經驗
4、會念古詩《憫農》,了解古詩大意
活動過程:
一、進場
師:(出示郊外風景圖片)今天,老師帶你們去郊游,好不好?背好你的小書包,我們出發了!
(教師彈奏歌曲旋律,師幼作郊游狀)
二、復習古詩《憫農》
師:(出示農民鋤禾圖片)看,這是誰?他在做什么?(農民伯伯在種糧食)
師:這么大的太陽,農民伯伯還在地里干活。糧食真的來之不易。有一首古詩也是說的`這個意思,你們知道古詩的名字叫什么嗎?(憫農)。你們會念嗎?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啟發幼兒有節奏地念,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三、節奏卡農游戲《憫農》
師:現在農民伯伯兩小塊地,要我們分成兩組,第一組先種,第二組后種,你們行嗎?
師:現在有一個問題了,我們是一起出來的,肯定要一起回家的。第一組先種肯定會先種完,想個什么樣的辦法等等第二組,一起完成任務再回家?
(啟發幼兒說出同時結束規則)
四、看情景表演,完整感受歌曲
師:有一群樂于助人的小朋友,他們也在幫助農民伯伯種地,我們一起去看看。
五、初步學唱歌曲
師:剛才這群樂于助人的小朋友種地的時候,唱的什么歌啊?怎么唱的啊?誰來學學看.
(幼兒說出一句,教師重復唱出,配鋼琴伴奏)
六、齊唱歌曲
師:(出示農民鋤禾圖片)農民伯伯種地這么辛苦,我們也去幫幫他。
(啟發幼兒唱出強弱規律:鋤地要用力)
七、輪唱歌曲
師:(模仿農民)謝謝你們幫我的忙。可是在另外一個地方,我還有兩小塊地要種,你們愿意繼續幫助我嗎?
(啟發幼兒輪唱歌曲,嘗試同時結束)
八、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們,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回家了,背上小書包,回家落!
(鋼琴伴奏)
農民的教案9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讓幼兒體會農民勞動的艱辛,感受糧食的來之不易,培養幼兒在就餐時不挑食,節約糧食的習慣。
2、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學會在繪畫作品中表現人物樂與憂的表情。
3、在活動中,通過說一說、看一看,進一步發展培養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組織一次讓幼兒親自觀看農民是怎樣辛勤勞動的活動,并讓孩子親自參加一次勞動。
2、農民樂、農民憂掛圖。
3、圖畫紙、鉛筆(幼兒各一份)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主題
1、播放古詩《憫農》的相關畫面。
2、幼兒集體朗誦古詩《憫農》
教師問:這首古詩告訴小朋友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怎么做?
幼兒:農民伯伯辛苦勞動出來的糧食不能浪費……
二、談話,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提示: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幅畫,畫上畫了什么呢?請小朋友仔細觀察。
1、出示農民樂掛圖
師:畫上畫的是誰呀?
幼:一位農民伯伯。
師:農民伯伯的`面部表情是怎么樣的呢?
幼:笑瞇瞇的、笑哈哈的、高興的……
師: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農民伯伯在笑呢?
幼:他的眼睛像月牙,他的嘴角向上翹。
師:從農民伯伯的表情里,你知道他的心情是怎么樣的呢?
幼:很高興、很幸福、很快樂……
師:請小朋友說說,為什么農民伯伯這樣高興呢?引導幼兒試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表達清楚。
2、出示“農民憂“掛圖。
教師問:請小朋友們仔細看看,畫上的農民伯伯怎么啦?
幼:生氣、傷心、不高興、難受……
師:小朋友們是從什么地方看出農民伯伯不高興的呢?
幼:他的眼睛、嘴巴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再想一想農民伯伯現在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幼:傷心、難受、不高興……
師:農民伯伯為什么不高興呢?
幼:因為小朋友掉飯、剩飯、還弄的滿桌都是、不愛惜糧食……所以農民伯伯生氣、傷心、難過、很不高興……
三、知行引導:農民伯伯勞動很辛苦,糧食來之不易,小朋友們一定要節約糧食。
師:現在小朋友們知道應該怎樣做了呢?
幼:不挑食、不浪費……
四、引導繪畫
1、引導幼兒觀察,初步學會畫出人物樂與憂的表情。
2、教師示范作畫。
3、幼兒嘗試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五、展示幼兒作品,教師評價作品,并和幼兒一起表演樂和憂表情。
農民的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什么是農民畫、農民畫的特點、農民的創作(農畫的造型方法及著色步驟)。
[過程與方法]:結合生活實際,嘗試獨立完成一小幅簡單的農民畫作品,在了解農民畫創作的過程中,基本掌握農民畫的造型方法,并通過創作和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懂得感恩父母,尊重勞動、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意識進而熱愛勞動,激發學生熱愛地方藝術、弘揚本土文化藝術的情感。
教學重點:創作簡單的生活作品。
教學難點:農民畫中人物勞動的特點
學生準備:水彩筆、油畫棒,或水粉、水粉筆、毛筆,另備兩支粗、細不同的記號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展板、作業素材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同學們,這些都是我們以前學過的,他們有一個相同的名字,叫什么?(播放課件,農民畫) 生:農民畫
師:對,這些作品來自于中國農民畫的三大故鄉,誰還記得是哪三個?
生:上海金山、陜西戶縣、山東日照
一、導入
(上課,同學們好)
師:同學們之前已經接觸過許多農民畫了,誰來說說你都畫過哪些題材的農民畫?
生:艷麗的大公雞、魔谷谷、山間蜜糖果……
師:這些農民畫通常會表現哪些內容?
生:描繪農民的勞動場景、農民生活的場景……
師小結:農民畫,是農民利用農閑時間,表現農民原汁原味生產、生活的一種表現形式(也就是農民生活的方面面都可以去表現。)它反映發生在農村生活中的各種景象,主要表達農民的喜慶與豐收,幸福與安康,夢想與希望。
二、新授
農民畫的特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民畫已經不單單是農民畫的畫了,很多美術愛好者、專業畫家、甚至學生也加入了這個繪畫群體,使農民畫的'繪畫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同學們吃過粉皮嗎?這是粉皮制作形成的四個過程:淀粉從盆到鍋到缸到晾四個過程。老師根據這些場景創作了一幅農民畫《旋粉皮》的作品,比較生活中做粉皮的場景和老師創作的農民畫作品《旋粉皮》當中的場景,我們一起來探討農民畫有什么特點?
我們從(構圖、造型、色彩)三個方面出發:
構圖:飽滿(一位農民畫家說得好,他們畫畫如種地一樣,溝溝坎坎都要種上,不浪費一分土地,在畫面當中從不留大面積的空白,是滿而不塞多而不亂,可用兩個字概括為飽滿); 造型: 農民畫造型夸張、富有寓意(課件出示不同繪畫與農民畫中人物動態、表情、頭飾方面夸張的對比)
在色彩上農民畫學習了年畫這種民間藝術,(出示年畫與農民畫)多用大紅大綠大黃等比較喜慶的色彩。因此,農民畫色彩:鮮艷、明快,對比強烈。
A、色彩:
對比幾幅作品,你認為那張屬于農民畫,為什么?(構圖:飽滿。造型:夸張、富有寓意。色彩:鮮艷、明快,對比強烈。)
比如這幅圖片,請思考問題:這幅農民畫主要用哪幾種色彩表現的是什么場景和心情?(玉米豐收的場景,表達一種豐收的喜悅心情。)(紅黃藍)這三種紅黃藍和下面的三種紅黃藍比較,這三種色鮮艷、純度高,從中可以看出:高純度的色彩是農民畫重要的色彩特征。 B:色調:這幅畫占面積較大的兩種色是什么色彩?紅黃色,紅黃色給我們什么感受?溫暖,這幅畫我們可以稱為暖色調,藍色在這兒起到什么作用?對比,藍色使紅黃色對比更鮮艷,一幅畫形成一個色調,即是大面積協調小面積對比。
暖色調,有紅黃色調、有紅色調、黃色調等,很受農民的歡迎,我們看這是一幅什么色調的畫?黃色調、農民畫暖色調較多,很漂亮,但是綠色調、藍色調同樣漂亮優美,同樣體現了色彩的對比,這是一幅藍色調的農民畫,表現的是四個孩子踢毽子的畫,同學們看到這幅畫有什么感受?孩子們玩得很快樂,我們看出農民畫不但可以表現農民的生產、生活還表現孩子們快樂,我們的生活。
我們總結出農民畫的特點,為了加深印象我們齊讀一下。造型:夸張,構圖:飽滿;色彩:鮮艷、明快,對比強烈。掌握了這些知識,我們怎樣用農民畫的形式表達我們自己的喜怒哀樂呢,讓我們再回到生活中。
我們總結出農民畫的特點,為了加深印象我們齊讀一下。造型:夸張,構圖:飽滿;色彩:鮮艷、明快,對比強烈。掌握了這些知識,我們怎樣用農民畫的形式表達我們自己的喜怒哀樂呢,讓我們再回到生活中。
同學們看,這位阿姨來自大嶗村,在一個夏末的午后,忙碌的采摘她親手培育的葫蘆。終日
的勞作給予了她一雙健碩的臂膀,一次次的彎腰與抬頭使得她汗流浹背,這位阿姨她不怕苦不怕累,將采摘的葫蘆運到市場賣掉供他的孩子上學,面對這位阿姨你想對她說什么? 生:辛苦了、她不怕苦不怕累,熱愛勞動、樂觀的精神值得學習
師:勞動是不分等級的,勞動最光榮、勞動創作了世界,希望同學們都能尊重勞動、熱愛勞動。今天我以這位摘葫蘆的阿姨為原形,動手創作了一幅農民畫,
我是這樣畫的,一邊畫一邊講:
1、用概括的手法畫出大的動態,
2夸張:
首先讓這個人最具有典型代表:一般情況下什么樣子的勞動者為最美?我們畫的形象:要動態、表情、服飾進行夸張,人物要面帶笑容,眼睛畫可成彎彎的兩條線,頭裹頭巾,挽著袖子、卷著褲腿,畫的即純樸又可愛,這樣才更有情趣,所畫形象來源生活又高于生活。
3、添加:
那么人物畫完了,這幅畫還不夠完整,我們要根據人物的形象動態表情,去添加相關的道具背景,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主題更加明確,畫面更加完整,我們運用什么變化方法呢?
3)著色步驟:
這樣一幅畫就初步形成,接下來我們要著色了:我們從大面積色塊著手,或是從最重的顏色著手,整體鋪色細致刻畫完成,同學們,一幅創作就這樣完成了,
4)生說他創意
看了老師的演示,如果請同學們來畫,你現在想畫什么?(農民畫中的植物,以十二生肖為題材涉及農民畫郵票,以粘貼的形式來做農民畫……)
三、學生作業
教師指導。
四、評價小結
(1)請各小組將作品粘貼到展示區。
(2)同學評出你最滿意的作品,并說出原因。
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農民畫及其特點,體驗了創作的樂趣。
農民畫具有濃郁的鄉土生活氣息,廣泛應用工業、辦公用品、家具、服裝等,隨著地球村思想的開放,國際間的交流日益頻繁,我相信農民畫藝術會有更多的人喜歡、熱愛。也希望同學們象熱愛我們的家鄉一樣熱愛我們山東本地的特色文化。
農民的教案1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通過誦讀,使學生感受農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
3、滲透愛惜糧食的思想教育。
4、積累古詩,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
教學重點:
培養讀詩興趣,感受農民勞動辛苦,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教學難點:
感受詩的節奏美,韻律美,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有個小朋友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朋友替陳老師給他講講道理。(這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不應該浪費糧食)
2、師出示“辛苦”,教讀。
3、你們見過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糧食嗎?
老師帶來了一幅圖,就是農民伯伯平常勞作的情景,請小朋友翻開書,看看圖上都畫了什么?
二、觀察圖畫:
1、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農民伯伯在鋤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齊讀“辛苦”,并貼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
(頭上的汗珠一顆顆地往下掉。)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首配這幅圖的詩——《憫農》。跟老師一起寫寫“農”。
(師寫,生書空。)
全班齊讀課題。
理解:
憫:同情,憐憫
三、學習生字:
1、聽范讀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著字,看誰最認真?
2、小朋友們也想自己來讀一讀這首詩吧,好,自由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就把它圈起來,想辦法解決。
3、指名讀詩。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是怎么做的?
你可真會學習!掌握了方法,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這首詩里,你們有不認識的字嗎?指名問,指名答。
原來遇到了不懂的字還可以問老師,問同學,問爸爸媽媽?
4、老師把古詩里的生字寶寶都請到了幻燈片上,請看(出示幻燈),用上你喜歡的學習方法,先自由讀讀生字,看誰讀得最認真?(誰,農,午,辛,苦)
午和牛的區分!
辛注意是前鼻音
誰讀好拼音
指名讀生字。
5、小老師們教得真好!請你們同桌之間也互相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著字讀。齊讀。
6、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
(出示詞語:憫農、日當午、誰知、汗滴、粒粒、辛苦)
7、現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里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抽生讀課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著書,認真聽,聽他哪個字音讀準了,哪個跟你不一樣,等會兒請你給他指出來。
8、齊讀古詩。
四、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剛才我們一起學了生字,讀了古詩,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這首古詩,回答下列問題:
a農民伯伯在干什么?這是什么時候?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詩來表達?(鋤禾日當午)鋤禾:用鋤頭鋤禾苗周圍的土
農民中午的時候正在田地里為禾苗除草
b正在為禾苗鋤草的農民伯伯怎么樣?(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
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話來表達?(汗滴禾下土)
指導方法:先通過做鋤草的動作體會辛苦應表現得行動緩慢,吃力,在朗讀時語氣應重而稍慢,基本領悟即可。
c孩子們,農民伯伯種糧食多么辛苦啊!我們碗里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你一定要愛惜糧食啊!你能把這句話用詩句表達出來嗎?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又有誰知道這飯菜的來歷,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2、師范讀全詩。聽了老師讀古詩,你們發現了什么?
原來讀古詩是有節奏的(幻燈出示《憫農》的'朗讀節奏)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指名讀,齊讀。
4、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五、拓展延伸:
1、同學們,你們讀得真好。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農民勞動的辛苦。那么當你面對農民辛苦勞動的成果——糧食時,你想對大家,對自己說些什么呢?(糧食來之不易,同學們愛惜糧食)
2、詩人李紳還寫了另外一首《憫農》(春種一粒粟),讓我們來讀讀吧!(幻燈出示)春種一粒栗,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注釋
1、憫:憐憫。
2、粟:(sù)谷子;栗粟。
3、猶:還。
4:四海:泛指全國各地。
譯文
春天,農民把一粒粒谷子種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糧食。
雖然全國各地的土地都被農民耕種,但農民還是因為糧食全被佞官奪去而餓死。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3、通過學習古詩,我們知道了農民勞動的辛苦。
4、課前老師布置你們收集了自己喜歡的古詩,你能背一背嗎?指名背古詩。
板書設計:
憫農
李紳
辛苦愛惜糧食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兩三歲的小孩都會背誦,因此,讀背并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為此,我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了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學生并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1、開頭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并樂于去解決。2、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生字的學習,詩句的感悟,全是學生自主觀察,學習。
3、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學習。
4、如果能從生活中找到相關的照片,錄象資料,或讓學生聯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將更能從心靈上讓學生受到教育。
5、朗讀的指導還要更細致
農民的教案12
【活動目標】
1.了解金山農民畫,感知其獨特的中國民間繪畫的風格。
2.嘗試用動作表現金山民畫拼圖。
3.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了解金山農民畫
1.說說各自對春節的印象。
2.了解金山農民畫的由來。
3.出示不同風格的畫面,讓孩子找出金山農民畫,感受金山農民畫的風格:平面構圖、顏色鮮艷等。
二、玩一玩——欣賞金山農民畫
1.3—4人結伴拼圖。
2.邊拼圖邊觀察圖上有些什么,人們怎樣歡慶春節。
3.展示拼圖,各組介紹拼圖上的內容。
4.欣賞金山農民畫。
小結:金山農民很喜歡畫畫,他們不但畫春節,也畫平常的生活,不但我們喜歡看他們的`繪畫,就連外國人也非常喜歡。
三、猜一猜——看動作,猜圖畫
1.了解金山農民很喜歡畫畫。他們不但畫春節,也畫平常的生活,不但我們喜歡看他們的繪畫,就連外國朋友也非常喜歡。
2.欣賞金山農民畫:各自分別欣賞6—8張金山農民畫,了解其內容。
開展“我們在做什么”的游戲。
活動反思:
現在孩子們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過著衣食無憂養尊處優的生活。在他們的眼中,家長對他們的愛和幫助都是理所當然的。孩子們習慣了索取,無論是語言上還是行動上,卻很少對爸媽有所表達。基于培養孩子情感成長的出發點,特設計了大班主題活動中《我是爸媽小幫手》。
此項活動是一個很好的感恩教育的機會。把孩子們平時沒有注意到的小細節融入到生活體驗中,讓孩子直觀地感受并了解爸媽的辛勞,從而產生愛爸爸媽媽的真切感情。
在活動的進行當中,我問孩子們:媽媽每天在家都干些什么事?爸爸每天干什么事時?孩子們給我的答案幾乎是相同的:爸爸上班,媽媽做飯,還有的說我媽媽什么都不干就是接我送我。孩子們特殊的視角和生活認知使他們對平日家長的辛勞和付出視而不見,也就不能感同身受。通過孩子們的答案可見,在家里他們基本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并沒有學會關注家人,關心他人。為了讓孩子們能夠開動腦筋,想到更多爸爸媽媽的辛勞和付出。我嘗試用肢體動作來提示孩子。這樣不僅有了趣味性,更讓他們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解決了孩子思維上的固定模式。當我出示爸爸上班忙碌的照片,媽媽勞動照片,還有小朋友幫助爸爸勞動的照片時,孩子們恍然大悟,遠處傳來驚訝的聲音:爸爸媽媽平時在我們上幼兒園就這么忙?做那么多事?通過這個環節加深了幼兒對父母的了解與理解。
農民的教案13
教學目標
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有:秦朝的暴政;大澤鄉起義;張楚政權;巨鹿之戰;楚漢之爭。
二、通過本課的講解,指導學生學會搜集成語典故的方法,積累成語故事。通過學習秦末農民戰爭,培養學生分析戰爭的爆發原因及其勝負關系的能力。
三、通過對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的學習,認識秦的暴政是導致人民反抗和秦滅亡的根本原因,陳勝吳廣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秦朝是中國 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紀元。自秦統一后,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分裂紛爭,但統一是主流。秦的統一為以后中國的疆域形成奠定了基礎;秦朝初定的政治、經濟制度也為以后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奠定了基礎。統一國家的建立,加快了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華夏族的形成。秦朝存在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對我國封建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對當時世界的影響也很大。所以“秦人”同后來的“漢人”、“唐人”一樣,成為世界各國對中國人民的代稱。另外,秦的滅亡給后世封建統治提供了借鑒。西漢初年,統治者即鑒于秦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政策。
難點突破方案
方法一: 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突破難點。問題:劉邦項羽在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繼續高舉起義旗幟,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戰爭并未到此結束。劉邦項羽之間又進行了四年的楚漢之爭,最終劉邦獲勝,建立了漢朝。請同學們思考楚漢之爭與最初的農民起義相比,在目的上是否發生了變化?戰爭性質前后是否有變化?
方法二:為了課文的完整性和便于講述, 教師可把此目放在《漢初的休養生息和文景之治》一課講述。可在課前復習導入時使用。
重點突破方案
1.關于“秦的暴政”一目。
可編排 歷史小短劇“秦的暴政”。 教師提前讓一部分文筆好、富于表演的同學(也可以自愿報名)根據課文“秦的暴政”,查找資料,編寫小短劇,形式可以是某天,秦始皇上朝,大臣向他匯報、請旨。內容包括繁重的徭役、兵役,嚴酷的刑法,修阿旁宮、酈山陵墓等(可利用媒體資料中的幻燈片課件——《第10課秦的暴政》)。 教師課前發給學生有關短劇的問卷,觀看完短劇后, 教師逐個提問,一起歸納出“秦的暴政”,引出第二個子目——陳勝、吳廣起義。
2.關于“陳勝、吳廣起義”一目。
教師可安排兩位同學進行角色扮演。讓“陳勝”和“吳廣”把發動起義的原因講述出來,在他們講的時候把“大澤鄉起義”想象畫用大屏幕放出來,渲染氣氛。之后, 教師利用課件“秦末農民戰爭形勢圖”,講述經過。
陳勝、吳廣起義
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在 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成為歷代封建農民起義的標志性口號,陳勝吳廣起義沉重打擊了秦王朝的統治,對后面的封建統治者也是一個極好的 教育,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和開明統治很大程度上是受農民起義的影響。
秦的暴政
秦朝盛極而衰一直是一個重要的 歷史研究課題,從古到今,都是重要的 歷史借鑒。以當時秦統一六國的氣勢和國力,是不可能在短短二世就滅亡的,正是秦的暴政才導致了秦朝的速滅,因此,分析秦的暴政與秦朝滅亡的關系是本課的一個重點。
如何全面掌握人民起義的內容?
第一、從原因上看,一般都是由于殘暴黑暗的統治,如賦稅徭役沉重、刑罰嚴酷、人身壓迫和控制等。
第二、從其在一個朝代中所處的時間位置上看,一般都發生在一個朝代的中后期,因為一個朝代之初的帝王大都勵精圖治,能夠建立新的朝代必定很有作為,同時也會吸取前代滅亡的教訓。到一個朝代的中后期,皇帝大都養尊處優,貪圖享樂,加之各種矛盾激化,從而導致人民起義爆發,朝代終結。
第三、從起義的形式上看,有的是有準備的、有組織的,有的是無準備的、由某種特殊情況引發的。
第四、從起義的過程來看,都經歷了爆發、發展壯大、失敗或性質轉化的過程。
第五、從起義的.影響上看,都打擊了或推翻了王朝統治。
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
本課難點是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要通過學習內容的前后對比,使學生了解項羽和劉邦領導的戰爭從反抗封建統治的單純的農民起義發展到為爭奪封建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的過程,認識到戰爭性質的變化。對這種“變化”的理解對初一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難點。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
難點: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教學思想:通過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更加直觀生動的了解 歷史,理解 歷史。
教學手段:角色扮演,幻燈片。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秦滅六國,建立起中國 歷史上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學生回答略)秦朝的統治狀況如何?讓我們一起回到秦朝去看一看吧。(學生表演"上朝")
一、秦的暴政
節錄部分:
大臣甲(慌張的):啟稟陛下,大事不好了。
秦始皇:何事驚慌?
大臣甲:我們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以抵御匈奴的長城,被一個叫孟姜女的哭塌了一大段。我們恐怕還要在全國調派大量民力加緊修復,請皇上明鑒。
秦始皇(沉吟一下):再征發10萬人力修長城。
大臣甲:遵旨。
大臣乙:啟奏陛下,阿旁宮的前期工程已經完工,請讓微臣向皇上稟報工程進展情況。
秦始皇(作感興趣狀):快快講來。
大臣乙:陛下,阿旁宮殿內可以容納一萬人,殿前立五丈高的旗桿,宮前立有12尊銅人,各重24萬斤(約合12萬公斤)。宮殿均以磁石為門,若有身懷武器的人進宮,就會被吸住,以確保我皇安全。阿房宮大小殿宇共建700余所,一天之中由于地勢不同,各殿氣候也不盡相同。周圍建閣道連通各宮室,閣道依地勢上達南山(今陜西西安南)。微臣還準備在南山頂建一宮闕,作為阿旁宮的大門。再造復道,從阿旁宮通到渭水北岸。只是現在的人手還不夠,恐怕會耽誤工程的進度,還請陛下多調派人力才是。
秦始皇:再調派20萬人力修阿旁宮。
……
大臣丙:陛下,微臣以為修長城已征發30萬人力,移民戍守越族地區50萬,修酈山陵墓和阿旁宮每年役使近70萬人,再加上日夜奔走于途、運輸糧食的,共約二三百萬人。我國人口共約20xx萬,減去婦女1000萬,男子1000萬中再除去老弱病殘,青壯年男子總數也就三四百萬人。請陛下三思呀。
秦始皇(憤怒地):住嘴,朕做事用得著你多嘴。……
在學生表演后, 教師提問:
請根據剛才的 歷史短劇,談談秦朝的統治情況。(學生回答略)師生共同分析得出秦的暴政:徭役、兵役負擔沉重;賦稅沉重;刑法殘酷。 教師補充秦二世的殘暴統治比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
教師最后總結:
因為秦的暴政,使強大的秦朝如同曇花一現,很快就湮沒在了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中。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場農民起義的發生吧。
二、陳勝、吳廣起義
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陳勝:吳廣,你看這大雨一直下個不停,路也被沖壞了,看來我們不能按期到達漁陽了(嘆氣)!
吳廣:(焦慮地)是呀,我們不能按時到達漁陽,是要被處死的呀,這可怎么辦呀。
陳勝:(神情堅毅地、語氣果斷地)我們延期到了漁陽也是死,反了也是死,不如我們反了吧。
吳廣:(有點猶豫地)光我們兩個肯定不行,鄉親們能聽我們的嗎?要不我們去問問鄉親們?
陳勝:好!
陳勝:鄉親們,因為大雨一直下個不停,我們已經不能按時到達漁陽了,按照秦朝法律,延期是要被處死的。秦朝對我們百姓的統治也太殘暴了,……我們與其等死,還不如反了,或許還有條生路。難道那些作王侯將相的,都是天生的貴種嗎?我們沒有旗幟,可以揭桿為旗,我們沒有武器,可以斬木為兵。鄉親們,你們愿不愿意和我們一起反對秦朝的暴政?如果愿意,就請你們坦露右臂,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呼!
同學們:齊聲和。
教師講述:就這樣,中國 歷史上的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了。具體過程 教師根據課件《陳勝、吳廣起義形勢圖》講解,詳見媒體資料。
三、秦朝的滅亡
教師根據課件《劉邦、項羽滅秦》講解巨鹿之戰和劉邦進逼咸陽。伴隨著秦王子嬰白馬素車投降,煊赫一時的秦王朝,在農民戰爭中灰飛煙滅了。秦始皇所期望的萬世流傳的帝國基業,只存在了15個年頭,便在 歷史上消失了。
教師帶領學生共同分析秦末農民戰爭的意義。(詳見課文)
四、楚漢之爭(公元前206年--前202年)
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突破難點。問題:劉邦項羽在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后,繼續高舉起義旗幟,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戰爭并未到此結束。劉邦項羽之間又進行了四年的楚漢之爭,最終劉邦獲勝,建立了漢朝。(請學生選講成語故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四面楚歌;霸王別姬。)
請同學們思考楚漢之爭與最初的農民起義相比,在目的上是否發生了變化?戰爭性質前后是否有變化?
小結:秦滅六國,建立起中國 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始皇所創建的一套專制主義集權統治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秦過激過暴的統治,激起了中國 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陳勝、吳廣的革命首倡精神在 歷史上永放光芒。農民戰爭推翻了秦朝統治,為爭奪新的統治權,劉邦和項羽又進行了四年的楚漢之爭。最終劉邦獲勝,建立漢王朝。 歷史上稱之為"西漢"。我們將在下節課學習西漢的 歷史。
農民的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進一步認識到農民伯伯勞作的辛苦并產生尊敬之情。
2、能大膽地表演出農民伯伯耕種各種勞作物。
3、用各種形式制作各種禮物送給農民伯伯,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感激之情。
活動準備:表演區:草帽、鋤頭、汗衫等。
動手區:卡紙、皺紋紙等。
閱讀區:畫出農民耕作的各種圖畫然后裝訂成書。
活動過程:
一、深層認識。
1、教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認識了農民伯伯、了解了農民伯伯勞作的情景。知道了農民伯伯為了給我們種出豐碩的糧食、蔬菜、果實等付出了很多,很辛苦。
2、教師:你們喜歡農民伯伯嗎?在喜歡的同時我們更要熱愛和尊敬農民伯伯。你想怎么來尊敬農民伯伯,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呢?
3、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結:有很多小朋友說到了要珍惜糧食、不浪費來尊敬農民伯伯。那現在我們來玩有關農民伯伯的區域。
二、區域引入。
1、教師:小朋友們、你想通過什么方式來表達對他們的愛呢?
小結:我們可以制作不同的勞動工具,比如“草帽、鋤頭、鐮刀”等。也可以來表演農民伯伯勞動的情景。還可以把他們勞作的.情景畫下來裝訂成書。
三、區角介紹
1、表演區: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草帽、鋤頭、汗衫等。你可以在那里表演農民伯伯做事。種稻子、鋤草、插秧等。
動手區:有卡紙、皺紋紙等材料,你可以用它們來制作農民伯伯勞動的工具。
閱讀區:畫出農民耕作的各種圖畫然后裝訂成書。
2、幼兒自選區角進行活動,老師巡回指導幼兒活動。
四、區域進行后進行總結。
農民的教案15
【活動設計】
我園自從開展了特色體育教育以后,孩子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增強了許多,身體各部分都得到了發展,我園繼以上良好基礎,又有目的有計劃的繼續挖掘體育活動的精髓——民間游戲。當然,我設計的這一節課只不過是自己對民間游戲的初探,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體驗民間游戲不同與一般體育游戲的.快樂。用瑯瑯上口的民謠,濃縮了民間的生活,為幼兒創設了別樣的游戲氛圍。
【活動目標】
1、通過民間游戲的小型組合,讓幼兒體會農民的日常生活部分,用游戲、童謠打動幼兒心靈。
2、在游戲中讓幼兒體驗快樂、鍛煉身體、培養樂趣。
3、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能根據需要自由地選擇繪畫材料進行作畫,體驗快樂的情感。
【活動準備】
取來和幼兒人數相同的長毛巾,包在幼兒的頭部,把幼兒打扮成農民的樣子。彩帶、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幼兒模仿農民勞動。
(耕地、鋤地、澆水、拔草、播種、收割……)
二、小型游戲組合。
1、“炒黃豆”
師:“秋天來了,地里的黃豆成熟了,農民收割了黃豆以后要把黃豆炒熟做菜,我們一起來炒黃豆好嗎?”幼兒游戲。
(玩法:幼兒兩兩結伴,雙手拉好,向同方向翻跟斗,可連續翻兩個)
兒歌:炒黃豆,炒黃豆,骨碌骨碌翻跟斗。
2、“剁白菜”
師:“農民們還種了很多白菜,吃也吃不完,怎么辦呢?他們想了一個好辦法,用刀把白菜剁碎了再用鹽腌起來,做咸菜吃。怎么剁白菜呢?”教師示范。
(玩法:幼兒用右手拉住左腳,左手做菜刀狀,右腳單獨站立蹦跳,邊念兒歌邊游戲。)
兒歌:剁呀剁呀剁白菜,剁碎白菜好腌菜。
3、“背缸倒缸”
師:“剁碎了白菜,農民們把白菜倒進缸里腌起來,先要把大缸洗干凈”。教師示范。
(玩法:兩人背對背四臂相攀,一個彎腰把另一個背起,兩人邊念兒歌邊反復互背。)
兒歌:背缸,倒缸,腌菜好香。
孩子們玩的滿頭大汗,體驗到了勞動的辛苦,師:“農民伯伯們在炎熱的夏天也要下地勞動,很辛苦,我們要愛惜糧食不浪費”。
三、慶豐收舞會。
播放音樂,我們今天勞動的真快樂,一起來跳個舞,慶祝我們的豐收吧。幼兒和教師一起手舞彩帶。
【活動反思】
一節的內容,涉及的概念比較多,有“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等概念。由于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再加上教材沒有從數量上給這些概念界定,而直接從具體的數量引入,這就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而自己也沒有為學生設計更加容易理解的情景。假如,本節課的開始設計第一關:出示準備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藍水,一杯紅水。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三杯水,然后用誰比誰多得多,誰比誰多一些說一句話。通過這個環節,使學生對“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這些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再學習“小小養殖場”,通過具體數量理解、感悟這些概念,我想這些問題自然迎刃而解,水到渠成。教材只是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一個素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使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
小百科:農民(拼音:nóng mín),指長時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語出《谷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農民,有工民,有商民。即士農工商四民”。
【農民的教案】相關文章:
考核課教案 農民畫12-16
農民10-25
定襄農民12-10
關注農民工與農民工的自我關注12-09
農民培訓總結03-07
農民的“小資作文12-03
農民秋收簡報05-16
農民秋收的簡報05-18
讓農民唱「主角」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