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刻舟求劍》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刻舟求劍》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課選編了兩則古代寓言,這兩則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諷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現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劍》講的是一個坐船過江的人,不慎把寶劍掉入江中,他一點兒也不著急,只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準備船靠岸以后,從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寶劍。《鄭人買履》則借一個寧可相信自己腳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的人,諷刺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兩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言簡意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從反面給人啟迪,耐人尋味。
學情分析:
經過幾年的語文學習和實踐,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這兩則寓言雖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譯文可供借助,學生學起來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現代文的教學一樣,仍堅持以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積累的策略。教學中,盡量讓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讓他們自己質疑、釋疑,教師適當點撥、扶助,必要時精當講解,但是不講語法。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學習、總結學習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讀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和譯文對照(或查字典驗證)弄懂字義。
2.讓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為以后的學習打一點基礎,同時,引導學生從這兩則寓言中領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繼續了解古今漢語詞義和表達上的不同,弄懂每則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4.指導學生正確朗讀文言文。
5.講這兩則寓言故事。
重、難點與關鍵:
能借助釋文理解古文,初步領悟寓言所講的道理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課件)
我們生活中常常會發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著笤帚卻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電腦時突然停電了,心想既然玩不成電腦就看電視吧等等。今天,我們來讀兩個故事,其中的人所做的事更荒唐。(板書:刻舟求劍)
二、學習《刻舟求劍》
1.自由朗讀寓言后指名朗讀。
2.教師范讀,讓學生對比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這個教學環節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不同,因為學生不是初次接觸文言文,所以在讀法上需要糾正的地方不多。如朗讀這課中的“遽契其舟”時,其中的“遽”和“契”是兩個詞,朗讀時要當作兩個詞語來讀。)
3.師再次朗讀,要求學生畫出課文中停頓分隔符號“/”。
4.學生按照分隔符號再次朗讀寓言。
(這個教學環節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正確的朗讀整體感知這則故事的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必須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進行。)
5.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寓言故事。
生:有個楚國人過江把劍掉入江里了,他在船邊做了個記號,等到船停了,他去撈劍,沒有撈上。
生:我認為他沒有把做記號的地方講清楚。(教師立即表揚他聽地認真并鼓勵他講一講。)
生:有個楚國人過江的時候把劍掉入江里了,他就在掉劍的船邊做了個記號,等船停了,他去撈劍,沒有撈上。
生:我再補充一點:他這樣做是撈不到劍的,因為船走了但是劍沒有動。
師:同學們講的很好,看來下面的譯文對我們學習這則寓言故事幫助很大。如果沒有譯文怎么辦?我們先來看看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理解了主要字的意思,理解句子、理解全文就容易了。
6.對照譯文說說你如何理解下列字的意思:涉、自、墜、遽、契、止、求、行、若此、惑。(這個教學環節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只有理解了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就能通順地理解整個故事的意思了。)
7.共同交流以上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8.根據對句子中重點字的理解說說寓言中每句話的意思。
9.每一位同學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寓言故事,然后講給同桌聽。
10.討論問題:求劍的人為什么求不到劍?(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用文言文中的話說或者是用自己的話說都行。)
11.有語氣的指導朗讀練習。
12.朗讀后說說這則寓言揭示了一個什么道理?
生:我認為這則寓言是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太死板。
生:這則寓言中的那個人做事不動腦子,他就不想想劍是在哪里掉的?他卻在另一個地方撈,肯定是撈不到的。說明我們平時做事要多動動腦筋。
生:我認為這則寓言是告訴我們做事要看到事情的變化,然后根據事情的變化來選擇做事的方法。
師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那種辦事愚蠢、不知事物會變化的人。假如你的劍掉入江里你怎么辦?
生:我會立即跳下江里把它撈上來。
生:我會在掉劍的地方插一根長桿子,然后再下去撈。
生:如果你不會游泳怎么辦?江水很深呢?
生:如果是一把寶劍,我就想辦法去撈,如果是一般的劍,我又不會游泳,我就不撈了。
三、拓展思考: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有沒有做過類似的事情?
板書設計:
刻舟求劍
從刻記號的地方
楚人: 跳
找不到
找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說說通過《刻舟求劍》說明了以什么道理。
二、導入新知
1、過度:楚認刻州求不到劍,而這位鄭人上市卻買不到履,讓我們來看看這到底是什么。
2、板書課題:鄭人買履。
三、學習《鄭人買履》
1.請學生先讀這則寓言的譯文。
2.學生根據譯文試讀文言文,看看讀寓言時哪里應該停頓。(教師糾正個別停頓不對的地方。)
3.再次朗讀寓言故事,并說說這則寓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4.畫出自己不懂的字,并對照譯文試著理解。
5.相互交流。
6.試著說說每句話的意思,并進行交流。
7.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則寓言故事。
8.買履的鄭人為什么買不到履?
9.有語氣的指導朗讀練習。
10.朗讀后說說這則寓言揭示了一個什么道理?
生:我覺得那個人太死板了,他不會用他的腳去試,用自己的腳去試買到的鞋不是更合適嗎?這個故事說明我們做事要靈活一些。
生:我認為這則寓言是想讓我們明白做事情不一定只用一種方法。
生:我補充:我們做事時要根據事情的變化選擇方法。
(這個寓言故事諷刺了那種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
四.拓展思考: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有沒有做過類似的事情?
生:有一次媽媽讓我去買一斤辣子,給了我兩元錢。我來到菜攤一問一斤辣子要兩元六角,我只好回去問媽媽再要六角錢。回到家媽媽聽后說:你不 會 先買 來回來,還要再跑一趟。
……
五、對照文言文和現代文說說它們的異同
板書設計:
鄭人買履
忘持度
反歸取之 寧信度,無自信也
市罷不得履
教學反思:
1.教學中要突出以讀代講的特點。文言文的教學和現代文一樣,仍然要堅以讀為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課本中提供了譯文,對照譯文學生學習起來并不困
難。但是,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略有不同,如果讀句過程中停頓的地方有錯誤,
會給理解句子的意思帶來困難。因此,教學中我在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之前,首先帶領學生解決朗讀問題。
2.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教學中我先讓學生結合譯文理解重點字的
意思,再嘗試著理解句子的意思,直到將整個故事連成一段通順的話。特別是在
教學第二則寓言時,我基本上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的。
3.我認為教學寓言時,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當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講出寓
言故事的內容,講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師會以為他們已經理解的很好了,可是,
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談感受時,卻常常說的那么牽強。這是因為他們不理解故事的寓意呢?還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經歷太少呢?而難以恰當地表述相對應的實例呢這需要教師們進一步思考。
自問自答:
這兩個成語故事,說的是生活中的那種人?
這兩個故事都諷刺了不講究方法的人,諷刺他們愚蠢。不只事物會變化的人,從而給人啟迪,耐人尋味。
《刻舟求劍》教案2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和體驗。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學習內容分析:
《刻舟求劍》是第八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它出自《呂氏春秋.察今》。《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是戰國末期秦國的相國呂不韋的門客編寫的。課文講了一個楚國人坐船過江時,不小心把寶劍掉進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記號,準備等船靠岸后,從刻著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寶劍,結果卻沒有嘮叨。這個成語故事諷刺了那些不注意情況變化,不會靈活處理問題的人。也用來喻諷不知變化的愚蠢可笑行為。
本課與講讀課文《古詩三首》、《西門豹》,閱讀課文《三過家門而不入》構成一個單元,包括了古詩、古代人物故事、古文寓言、古代神話傳說,使學生從小就接觸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產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
2、學生情況分析:
上學期已學過《濫竽充數》《狐假虎威》兩則文言體寓言故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結合注解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是古文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不那么好讀的。讀通、讀順、讀出韻味,很不容易。
三、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4個生字。
2.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運用多種方法準確理解詞句,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并進行朗讀訓練。
教學難點:理解古文的最后一段話,明白別人“惑乎”的原因。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成語接龍》游戲
師:同學們搜集的成語真多,學習成語時,不僅要知道這個成語,還要了解它的故事,了解它的含義,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刻舟求劍》,看看它給我們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
(設計意圖: 在最快時間內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即復習了舊知,又找到了與新知的結合點,引出今天的課題,同時也是積累詞語的過程。)
二、學習字詞
師:通讀課文,結合課后生字表,用○畫出自己認為學習較困難的字,并說說你是怎樣記的?
估計:遽 涉 契 亦
(設計意圖:學生在自學生字、詞語的過程中,不僅學習了基礎知識,還明確了記憶字形的幾種方法。)
三、理解內容,明確寓意
1、師:下面誰愿意把課文讀給大家聽.
2、師:請你像他這樣通順、流利朗讀,然后
<出示要求:>
(1) 邊讀邊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字、詞、句,并在小組中交流。
(2) 交流時,先讀原文,然后再說說它的含義。
(3) 提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 交流匯報
A、估計: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對策:師:這是什么句子?<反問>
你能試著讀一讀嗎?能在說說它的含義嗎?
B、估計:<像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對策:師:瞧,他用了一個“很”字加重了反問的語氣。想一想我們還能用什么詞加重反問的語氣?
C、估計:真、太、十分、非常、難道
對策:師:介紹:豈:表示反問,怎么、難道。
D、小結:這么多的詞都能加重反問的語氣,你能將它改為陳述句嗎?
估計:像這樣找劍,的確很糊涂呀!
對策:為什么別人都這樣議論呢?
估計:船在動,而劍一直沒動
對策:你能用書上的一句話表示他糊涂的原因嗎?<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過渡:我們都是這樣認為的,那事情是如何發生的.?求劍的人在事件剛剛發生時又是怎樣做的呢?
(設計意圖:抓住反問句的語氣詞,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反問語氣,引發學生質疑,引入對古文內容的深入理解。)
四、展開想象,深入理解
1、師:輕聲讀課文,用﹏畫出相關的句子?
2、交流:先說說事情是怎樣發生的?
估計:
⑴、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A、<生自由談> 隨生板貼圖片
B、假設你是這位過江的乘船人,當時你的心情怎樣?
估計:著急 師:能用其他的詞來表示你的心情嗎?
(迫不及待、急忙、趕快、迅速、飛快、立即、馬上、)
C、師:請你選擇一個詞說說你會怎樣做?
估計:立即跳入水中撈劍
叫船夫馬上停船,下水撈劍……
過渡:我們是這樣的著急,可是渡江的人有時怎樣做的呢?
⑵、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A、對策:他又是怎樣想到呢?你能用這樣的句式表達他的想法嗎?
他想( ),所以( )。
B、小結:正是因為有了這么多的想法,他遽契其舟,誰能表演一下他遽契其舟的動作。
C、他不慌不忙地遽契其舟,會以怎樣的語氣說:“是吾劍之所從墜。”
估計:胸有成竹、自信、有把握、堅定、肯定、鎮定自若
師:你能試著讀出這種語氣嗎?
D、渡江的人是這樣的胸有成竹,假如你是劃船的船夫會怎樣說呢?
過渡:渡江的人沒有聽任何勸告,船終于停了,涉江人是怎樣做的呢?請你用文中的一句話說說!
他馬上從刻記號的地方跳入水里,發生了什么事?請結合這幾方面先說說。
①船靠岸后,那個人怎樣跳下江去撈劍的?怎樣撈?②他沒撈到劍神情怎樣?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③岸上看他撈劍的人會有什么神情、舉動、議論?
師:課下我們可以為這篇課文進行續寫。
3、師:于是眾人紛紛議論,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你對渡江的人這種作法有什么評論嗎?
估計:他太傻了,
師小結:比喻不能用變化眼光看待問題,不會靈活處理問題。
(設計意圖:運用圖畫再現、生活展現、表演體會、語言描述等方法創設情境,讓學生“理解品味——想象說話——朗讀體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五、列舉事例,總結課文.
師:我們的生活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事例,我們一起看一看。
事例1:李娜在一家民營企業做文秘工作,打印部提出的要求是:節約用紙,一張紙要正反兩面用,非正式文件,一般不得用空白紙。有一次,廢紙用完了,李娜只好用空白紙打印,經理一看用的不是廢紙,臉色陡變,說:“為什么不用廢紙打呀,打印室不是有明文規定?”
李娜解釋說:“廢紙用完了。”
人力資源部經理似信非信:“每天打印那么多文件,我就不相信打印室沒有一張廢紙!”
經理不相信,親自到打印室檢查,翻箱倒柜,還真找出幾張廢紙。
在月末例行的會議上,經理扣了李娜當月的獎金。
從此以后,每到實在沒有廢紙可用的時候,李娜就非常著急。后來,有人指點:沒廢紙的時候,就把空白紙先打印一份其他文件,然后翻過來再打印。這樣就永遠有了用不完的廢紙。從此,李娜再也沒有挨過經理的批評。
又到了月末例會,經理對打印部的工作非常滿意,提出表揚,還發了100元的節約獎。
呵呵,是不是有點令人感到奇怪呢?為了節約一張紙,我們不得不浪費了更多的紙張和油墨,這其中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不在于別的地方,就在于那個經理太過于自負,只知道以自己的經驗辦事,不能靈活處理問題,這跟那個楚國人刻舟求劍的行為又有什么兩樣呢?
事例2:我好幾個月沒有上小王家去了, 今天想去找他玩.我記得他家門口有一個破舊的小雜貨鋪, 很好找.誰知走到那里, 雜貨鋪不見了, 蓋起了一座新的大樓.你能因為有了這個變化, 就不承認那里是小王的家嗎?
事例3:有個同學說, 我媽媽沒有文化, 照樣當先進生產者.他懷疑學文化是不是真有必要.他不知道, 媽媽有媽媽生活的時代, 而我們卻要一直工作到二十一世紀去.我們面臨的任務是要實現四個現代化, 需要的文化自然要多些.誰如果不能認識到這個變化, 不及早做好準備, 適應時代的要求, 總歸要被時代淘汰的.
小結:生活中像這樣的事例還很多,作為學生我們更要用一種長遠、變化的眼光看待我們的學習,只有我們學習好了,能力強了,才能適應我們飛速發展的知識時代,信息時代。
(設計意圖:促使學生知識和認識能力的遷移,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六、理解寓意,積累詞語
1、師:誰能再說說刻舟求劍的含義?
2、師:請你結合成語的含義,選擇填空
守株待兔 見機行事 墨守成規 看風使舵
與刻舟求劍相反的成語:( )( )
與刻舟求劍相近的成語:( )( )
比喻試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
看具體情況靈活辦事。
看風向轉發動舵柄。比喻看勢頭或看別人的眼色行事。
(設計意圖:加深對成語寓意的理解,又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成語。)
七、講述故事
請同學們先看一則動畫,然后展開想象,用白話把這則故事講給同學聽。
<指一名展示>
(設計意圖:采用動畫的形式,既調動學生的興趣,又有效的引導學生想象,更好的理解文本。)
八、學習效果評價計
1、說說刻舟求劍的含義?
2、結合成語的含義,選擇填空
守株待兔 見機行事 墨守成規 看風使舵
與刻舟求劍相反的成語:( )( )
與刻舟求劍相近的成語:( )( )
3、展開想象,用白話把這則故事講給同學聽。
九、與以往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
1、根據本課擬定的“詞句訓練和朗讀訓練”的教學重點,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自學字、詞、句,理解古文的內容。
2、抓住重點句通過反復的朗讀訓練,讓學生體會文中表達的感情。
3、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想象思維活躍的學習心理,采用了“想象描述法”,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創設情境、想象情境,讓學生披文入境,品詞品讀,并進行說話訓練。
4、針對本課教學難點,以直觀教學法輔助教學,利用貼圖動程演示,調動學生學習和思維的興趣,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突破難點。
【教學總結】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的總體設計的思路是為學生創設優良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思維。課堂上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之后再合作譯文,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最后合作匯報,形成自己的認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遵循和執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實性、探索性的統一,既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興趣,能自主精讀翻譯文言文,又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規律,探索疑難問題的能力。
反思如下:
1、教學中突出以讀代講的特點。文言文和現代文一樣,要堅持以讀為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課文中提供了譯文,對照譯文學生學習起來并不困難。在教學中,我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初讀達到正確流利,精讀著眼品析體會,熟讀力求感情到位。在重點詞句處則細細品讀,并教給朗讀技巧,乃至最后達到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
2、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通過預習和聽教師的范讀解決準確朗讀文言文的問題,再結合譯文和工具書理解文中重點字的意思,進而嘗試理解句子的意思,最后試著將整個故事連成一段通順的話。
3、我認為教學寓言時,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當學生能自己的話講出寓言故事的內容,講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師會以為他們已經理解的很好了,可是,結合生活實際距離,談感受時,卻常常說的那么牽強。這是因為他們不理解故事的寓言,還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經歷太少,而難以恰當地表達相對應的實例呢?這還一直困擾著我,請大家多提點寶貴意見。
《刻舟求劍》教案3
小學語文教案《刻舟求劍》一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劍”等詞語意思。
2.能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
通過理解詞句,懂得“刻舟求劍”的意思和含義。
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段,明白那個人的想法錯在哪里。
教具
貼圖、生詞卡片
教學方法
品詞品讀法、想象描述法、直觀演示法
教學步驟
一、帶入情境,揭題初讀。
1.全班同學分成兩隊進行“成語接龍”競賽。
師總結:比賽進行得非常激烈,同學們不僅把學過的成語記
得很牢,而且還記住了許多自己學會的成語。
2.揭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成語——“刻舟求劍”。師邊書
寫課題邊強調:看清“求”的第三、四筆,“劍”’的第七筆。
3.出示生詞卡片,認讀正音。
4.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邊聽邊想:課文講的是什么時候,什么
地方,誰的什么事?(這個放事發生在江上。貼圖:先貼“大江”,江水滔滔,遠處是河岸。再在江中貼一“小船”,船上立一佩劍之人。)
5.看圖,再自讀課文,弄懂“刻舟求劍”’字面上的意思。(在船舷上刻記號撈寶劍。)
6.默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標上記號,四人小組互助解答,仍不理解的向老師提問。
可能提出的問題:
①“船舷”是指什么地方?
②“催”是什么意思?
③那個人為什么會撈不到劍呢?
7.師總結:通過剛才的小組學習,同學們不僅弄懂了一些問題還提出了學不懂的問題,讓我們在后面的學習中一起弄懂它們。
二、創設情境,品詞析局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齊讀本段。
②學習“寶劍”一詞:結合“劍”字的“u”旁理解詞意。
③用換詞法理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一不注意)。看圖想象這個人是怎么“一不小心”把寶劍掉進江里的。(移動“寶劍”,演示掉進江里的情景〕說說你想象到的情景。
④指導朗讀:讀出意外、惋惜的語氣。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寶劍掉進水里,讓人多著急啊,那個人會怎樣做呢?聽老師讀課文,注意老師讀的哪些地方跟課文不一樣,用筆劃下來,然后說一說。
(老師省讀了“一點兒”和“船舷”的“舷”字)
②這兩個詞能省去嗎?
(不能。“一點兒”強調那個人很不著急的樣子。“船舷”指船兩側的邊(結合貼圖理解),講清了那個人拿小刀刻記號的具體位置,用詞很準確。)
③指導朗讀:語速稍慢,拖長音,強調出那人一點也不著急的樣子。
第二句是個長句,劃出停頓號,練習朗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別人看到了,是怎么說的?自讀課文,然后用“別人認為:____”的句式說一說。
(別人認為:寶劍掉進江中,就得馬上停船打撈,不去撈劍,光顧著在船舷上刻記號,是沒有用的。)
②別人說這話時心情怎樣?(十分著急)。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來?為什么?分四人小組討論、補充,并請代表匯報發言。
(“催”說明他心里很急,說話又快又大聲。“趕快”強調要快,不然就來不及了,撈不著了。句末的“!”強調刻記號是沒有用的,要馬上撈。)
③指導朗讀。用大聲急促的語調,配合著急的表情讀好句子。
4.學習第四自然段:
①別人那么著急,那個人仍然一點兒也本著急,課文用哪個詞來形容?學習“不慌不忙”。(結合“慌”和“忙”的左旁來理解詞意)
②用“不慌不忙”的語氣練讀那個人說的話。
③看看他想的是什么辦法?根據回答板書:
(板書:從這兒掉 從這兒撈)
④在畫面上演示這種撈劍的方法,并看圖討論:
a.“寶劍從這兒掉下去”一句中的“這兒”指哪兒?(板書:江中)
b.(師操作:移動“小船”至“岸邊”)
“我從這兒跳下去撈”句中的“這兒”指哪兒?(板書:岸邊)
C.這種方法能撈著寶劍嗎?為什么?
(在江中掉的寶劍卻在岸邊打撈,當然撈不著。)
d.他的想法錯在哪兒?
(雖然記號還在,但船在動,撈劍的地方已經不是掉劍的地方
了!師歸納出:情況變了,方法卻不變,就辦不好事情。)
5.那么怎么做才能撈著寶劍呢?誰能將黑板上的畫面重新移動一下,然后說一說。
(只有立即停船,馬上從掉寶劍的地方跳入水中打撈,才能撈著寶劍。)
三、想象情境,領悟寓意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引導想象,續說故事。
(船靠岸后,那個人會怎樣做?結果如何?他的心情樣?……)
3. 進一步領悟寓意:
是啊,他這樣撈永遠也撈不著寶劍。可他卻不明白。(貼頭像特寫圖:畫面上掉劍之人一臉困惑、失望之意。)誰愿意幫助他,給他說說道理?(模擬情境表演說話。)
4.這個成語故事,說的是生活中的哪種人?你能舉個例子說說嗎?
快速開火車口述
小學語文教案《刻舟求劍》二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劍”等詞語意思。
2.能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
通過理解詞句,懂得“刻舟求劍”的意思和含義。
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段,明白那個人的想法錯在哪里。
教具
貼圖、生詞卡片
教學方法
品詞品讀法、想象描述法、直觀演示法
教學步驟
一、帶入情境,揭題初讀。
1.全班同學分成兩隊進行“成語接龍”競賽。
師總結:比賽進行得非常激烈,同學們不僅把學過的成語記
得很牢,而且還記住了許多自己學會的成語。
2.揭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成語——“刻舟求劍”。師邊書
寫課題邊強調:看清“求”的第三、四筆,“劍”’的第七筆。
3.出示生詞卡片,認讀正音。
4.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邊聽邊想:課文講的是什么時候,什么
地方,誰的什么事?(這個放事發生在江上。貼圖:先貼“大江”,江水滔滔,遠處是河岸。再在江中貼一“小船”,船上立一佩劍之人。)
5.看圖,再自讀課文,弄懂“刻舟求劍”’字面上的意思。(在船舷上刻記號撈寶劍。)
6.默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標上記號,四人小組互助解答,仍不理解的向老師提問。
可能提出的問題:
①“船舷”是指什么地方?
②“催”是什么意思?
③那個人為什么會撈不到劍呢?
7.師總結:通過剛才的小組學習,同學們不僅弄懂了一些問題還提出了學不懂的問題,讓我們在后面的學習中一起弄懂它們。
二、創設情境,品詞析局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齊讀本段。
②學習“寶劍”一詞:結合“劍”字的“u”旁理解詞意。
③用換詞法理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一不注意)。看圖想象這個人是怎么“一不小心”把寶劍掉進江里的。(移動“寶劍”,演示掉進江里的情景〕說說你想象到的情景。
④指導朗讀:讀出意外、惋惜的語氣。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寶劍掉進水里,讓人多著急啊,那個人會怎樣做呢?聽老師讀課文,注意老師讀的哪些地方跟課文不一樣,用筆劃下來,然后說一說。
(老師省讀了“一點兒”和“船舷”的“舷”字)
②這兩個詞能省去嗎?
(不能。“一點兒”強調那個人很不著急的樣子。“船舷”指船兩側的邊(結合貼圖理解),講清了那個人拿小刀刻記號的具體位置,用詞很準確。)
③指導朗讀:語速稍慢,拖長音,強調出那人一點也不著急的樣子。
第二句是個長句,劃出停頓號,練習朗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別人看到了,是怎么說的?自讀課文,然后用“別人認為:____”的句式說一說。
(別人認為:寶劍掉進江中,就得馬上停船打撈,不去撈劍,光顧著在船舷上刻記號,是沒有用的。)
②別人說這話時心情怎樣?(十分著急)。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來?為什么?分四人小組討論、補充,并請代表匯報發言。
(“催”說明他心里很急,說話又快又大聲。“趕快”強調要快,不然就來不及了,撈不著了。句末的“!”強調刻記號是沒有用的,要馬上撈。)
③指導朗讀。用大聲急促的語調,配合著急的表情讀好句子。
4.學習第四自然段:
①別人那么著急,那個人仍然一點兒也本著急,課文用哪個詞來形容?學習“不慌不忙”。(結合“慌”和“忙”的左旁來理解詞意)
②用“不慌不忙”的語氣練讀那個人說的話。
③看看他想的是什么辦法?根據回答板書:
(板書:從這兒掉 從這兒撈)
④在畫面上演示這種撈劍的方法,并看圖討論:
a.“寶劍從這兒掉下去”一句中的“這兒”指哪兒?(板書:江中)
b.(師操作:移動“小船”至“岸邊”)
“我從這兒跳下去撈”句中的“這兒”指哪兒?(板書:岸邊)
C.這種方法能撈著寶劍嗎?為什么?
(在江中掉的寶劍卻在岸邊打撈,當然撈不著。)
d.他的想法錯在哪兒?
(雖然記號還在,但船在動,撈劍的地方已經不是掉劍的地方
了!師歸納出:情況變了,方法卻不變,就辦不好事情。)
5.那么怎么做才能撈著寶劍呢?誰能將黑板上的畫面重新移動一下,然后說一說。
(只有立即停船,馬上從掉寶劍的地方跳入水中打撈,才能撈著寶劍。)
三、想象情境,領悟寓意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引導想象,續說故事。
(船靠岸后,那個人會怎樣做?結果如何?他的心情樣?……)
3. 進一步領悟寓意:
是啊,他這樣撈永遠也撈不著寶劍。可他卻不明白。(貼頭像特寫圖:畫面上掉劍之人一臉困惑、失望之意。)誰愿意幫助他,給他說說道理?(模擬情境表演說話。)
4.這個成語故事,說的是生活中的哪種人?你能舉個例子說說嗎?
快速開火車口述
小學語文教案《刻舟求劍》三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劍”等詞語意思。
2.能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
通過理解詞句,懂得“刻舟求劍”的意思和含義。
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段,明白那個人的想法錯在哪里。
教具
貼圖、生詞卡片
教學方法
品詞品讀法、想象描述法、直觀演示法
教學步驟
一、帶入情境,揭題初讀。
1.全班同學分成兩隊進行“成語接龍”競賽。
師總結:比賽進行得非常激烈,同學們不僅把學過的成語記
得很牢,而且還記住了許多自己學會的成語。
2.揭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成語——“刻舟求劍”。師邊書
寫課題邊強調:看清“求”的第三、四筆,“劍”’的第七筆。
3.出示生詞卡片,認讀正音。
4.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邊聽邊想:課文講的是什么時候,什么
地方,誰的什么事?(這個放事發生在江上。貼圖:先貼“大江”,江水滔滔,遠處是河岸。再在江中貼一“小船”,船上立一佩劍之人。)
5.看圖,再自讀課文,弄懂“刻舟求劍”’字面上的意思。(在船舷上刻記號撈寶劍。)
6.默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標上記號,四人小組互助解答,仍不理解的向老師提問。
可能提出的問題:
①“船舷”是指什么地方?
②“催”是什么意思?
③那個人為什么會撈不到劍呢?
7.師總結:通過剛才的小組學習,同學們不僅弄懂了一些問題還提出了學不懂的問題,讓我們在后面的學習中一起弄懂它們。
二、創設情境,品詞析局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齊讀本段。
②學習“寶劍”一詞:結合“劍”字的“u”旁理解詞意。
③用換詞法理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一不注意)。看圖想象這個人是怎么“一不小心”把寶劍掉進江里的。(移動“寶劍”,演示掉進江里的情景〕說說你想象到的情景。
④指導朗讀:讀出意外、惋惜的語氣。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寶劍掉進水里,讓人多著急啊,那個人會怎樣做呢?聽老師讀課文,注意老師讀的哪些地方跟課文不一樣,用筆劃下來,然后說一說。
(老師省讀了“一點兒”和“船舷”的“舷”字)
②這兩個詞能省去嗎?
(不能。“一點兒”強調那個人很不著急的樣子。“船舷”指船兩側的邊(結合貼圖理解),講清了那個人拿小刀刻記號的具體位置,用詞很準確。)
③指導朗讀:語速稍慢,拖長音,強調出那人一點也不著急的樣子。
第二句是個長句,劃出停頓號,練習朗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別人看到了,是怎么說的?自讀課文,然后用“別人認為:____”的句式說一說。
(別人認為:寶劍掉進江中,就得馬上停船打撈,不去撈劍,光顧著在船舷上刻記號,是沒有用的。)
②別人說這話時心情怎樣?(十分著急)。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來?為什么?分四人小組討論、補充,并請代表匯報發言。
(“催”說明他心里很急,說話又快又大聲。“趕快”強調要快,不然就來不及了,撈不著了。句末的“!”強調刻記號是沒有用的,要馬上撈。)
③指導朗讀。用大聲急促的語調,配合著急的表情讀好句子。
4.學習第四自然段:
①別人那么著急,那個人仍然一點兒也本著急,課文用哪個詞來形容?學習“不慌不忙”。(結合“慌”和“忙”的左旁來理解詞意)
②用“不慌不忙”的語氣練讀那個人說的話。
③看看他想的是什么辦法?根據回答板書:
(板書:從這兒掉 從這兒撈)
④在畫面上演示這種撈劍的方法,并看圖討論:
a.“寶劍從這兒掉下去”一句中的“這兒”指哪兒?(板書:江中)
b.(師操作:移動“小船”至“岸邊”)
“我從這兒跳下去撈”句中的“這兒”指哪兒?(板書:岸邊)
C.這種方法能撈著寶劍嗎?為什么?
(在江中掉的寶劍卻在岸邊打撈,當然撈不著。)
d.他的想法錯在哪兒?
(雖然記號還在,但船在動,撈劍的地方已經不是掉劍的地方
了!師歸納出:情況變了,方法卻不變,就辦不好事情。)
5.那么怎么做才能撈著寶劍呢?誰能將黑板上的畫面重新移動一下,然后說一說。
(只有立即停船,馬上從掉寶劍的地方跳入水中打撈,才能撈著寶劍。)
三、想象情境,領悟寓意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引導想象,續說故事。
(船靠岸后,那個人會怎樣做?結果如何?他的心情樣?……)
3. 進一步領悟寓意:
是啊,他這樣撈永遠也撈不著寶劍。可他卻不明白。(貼頭像特寫圖:畫面上掉劍之人一臉困惑、失望之意。)誰愿意幫助他,給他說說道理?(模擬情境表演說話。)
4.這個成語故事,說的是生活中的哪種人?你能舉個例子說說嗎?
快速開火車口述
小學語文教案《刻舟求劍》四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劍”等詞語意思。
2.能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
通過理解詞句,懂得“刻舟求劍”的意思和含義。
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段,明白那個人的想法錯在哪里。
教具
貼圖、生詞卡片
教學方法
品詞品讀法、想象描述法、直觀演示法
教學步驟
一、帶入情境,揭題初讀。
1.全班同學分成兩隊進行“成語接龍”競賽。
師總結:比賽進行得非常激烈,同學們不僅把學過的成語記
得很牢,而且還記住了許多自己學會的成語。
2.揭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成語——“刻舟求劍”。師邊書
寫課題邊強調:看清“求”的第三、四筆,“劍”’的第七筆。
3.出示生詞卡片,認讀正音。
4.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邊聽邊想:課文講的是什么時候,什么
地方,誰的什么事?(這個放事發生在江上。貼圖:先貼“大江”,江水滔滔,遠處是河岸。再在江中貼一“小船”,船上立一佩劍之人。)
5.看圖,再自讀課文,弄懂“刻舟求劍”’字面上的意思。(在船舷上刻記號撈寶劍。)
6.默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標上記號,四人小組互助解答,仍不理解的向老師提問。
可能提出的問題:
①“船舷”是指什么地方?
②“催”是什么意思?
③那個人為什么會撈不到劍呢?
7.師總結:通過剛才的小組學習,同學們不僅弄懂了一些問題還提出了學不懂的問題,讓我們在后面的學習中一起弄懂它們。
二、創設情境,品詞析局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齊讀本段。
②學習“寶劍”一詞:結合“劍”字的“u”旁理解詞意。
③用換詞法理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一不注意)。看圖想象這個人是怎么“一不小心”把寶劍掉進江里的。(移動“寶劍”,演示掉進江里的情景〕說說你想象到的情景。
④指導朗讀:讀出意外、惋惜的語氣。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寶劍掉進水里,讓人多著急啊,那個人會怎樣做呢?聽老師讀課文,注意老師讀的哪些地方跟課文不一樣,用筆劃下來,然后說一說。
(老師省讀了“一點兒”和“船舷”的“舷”字)
②這兩個詞能省去嗎?
(不能。“一點兒”強調那個人很不著急的樣子。“船舷”指船兩側的邊(結合貼圖理解),講清了那個人拿小刀刻記號的具體位置,用詞很準確。)
③指導朗讀:語速稍慢,拖長音,強調出那人一點也不著急的樣子。
第二句是個長句,劃出停頓號,練習朗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別人看到了,是怎么說的?自讀課文,然后用“別人認為:____”的句式說一說。
(別人認為:寶劍掉進江中,就得馬上停船打撈,不去撈劍,光顧著在船舷上刻記號,是沒有用的。)
②別人說這話時心情怎樣?(十分著急)。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來?為什么?分四人小組討論、補充,并請代表匯報發言。
(“催”說明他心里很急,說話又快又大聲。“趕快”強調要快,不然就來不及了,撈不著了。句末的“!”強調刻記號是沒有用的,要馬上撈。)
③指導朗讀。用大聲急促的語調,配合著急的表情讀好句子。
4.學習第四自然段:
①別人那么著急,那個人仍然一點兒也本著急,課文用哪個詞來形容?學習“不慌不忙”。(結合“慌”和“忙”的左旁來理解詞意)
②用“不慌不忙”的語氣練讀那個人說的話。
③看看他想的是什么辦法?根據回答板書:
(板書:從這兒掉 從這兒撈)
④在畫面上演示這種撈劍的方法,并看圖討論:
a.“寶劍從這兒掉下去”一句中的“這兒”指哪兒?(板書:江中)
b.(師操作:移動“小船”至“岸邊”)
“我從這兒跳下去撈”句中的“這兒”指哪兒?(板書:岸邊)
C.這種方法能撈著寶劍嗎?為什么?
(在江中掉的寶劍卻在岸邊打撈,當然撈不著。)
d.他的`想法錯在哪兒?
(雖然記號還在,但船在動,撈劍的地方已經不是掉劍的地方
了!師歸納出:情況變了,方法卻不變,就辦不好事情。)
5.那么怎么做才能撈著寶劍呢?誰能將黑板上的畫面重新移動一下,然后說一說。
(只有立即停船,馬上從掉寶劍的地方跳入水中打撈,才能撈著寶劍。)
三、想象情境,領悟寓意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引導想象,續說故事。
(船靠岸后,那個人會怎樣做?結果如何?他的心情樣?……)
3. 進一步領悟寓意:
是啊,他這樣撈永遠也撈不著寶劍。可他卻不明白。(貼頭像特寫圖:畫面上掉劍之人一臉困惑、失望之意。)誰愿意幫助他,給他說說道理?(模擬情境表演說話。)
4.這個成語故事,說的是生活中的哪種人?你能舉個例子說說嗎?
快速開火車口述
小學語文教案《刻舟求劍》五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劍”等詞語意思。
2.能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
通過理解詞句,懂得“刻舟求劍”的意思和含義。
難點
理解課文最后一段,明白那個人的想法錯在哪里。
教具
貼圖、生詞卡片
教學方法
品詞品讀法、想象描述法、直觀演示法
教學步驟
一、帶入情境,揭題初讀。
1.全班同學分成兩隊進行“成語接龍”競賽。
師總結:比賽進行得非常激烈,同學們不僅把學過的成語記
得很牢,而且還記住了許多自己學會的成語。
2.揭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成語——“刻舟求劍”。師邊書
寫課題邊強調:看清“求”的第三、四筆,“劍”’的第七筆。
3.出示生詞卡片,認讀正音。
4.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邊聽邊想:課文講的是什么時候,什么
地方,誰的什么事?(這個放事發生在江上。貼圖:先貼“大江”,江水滔滔,遠處是河岸。再在江中貼一“小船”,船上立一佩劍之人。)
5.看圖,再自讀課文,弄懂“刻舟求劍”’字面上的意思。(在船舷上刻記號撈寶劍。)
6.默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標上記號,四人小組互助解答,仍不理解的向老師提問。
可能提出的問題:
①“船舷”是指什么地方?
②“催”是什么意思?
③那個人為什么會撈不到劍呢?
7.師總結:通過剛才的小組學習,同學們不僅弄懂了一些問題還提出了學不懂的問題,讓我們在后面的學習中一起弄懂它們。
二、創設情境,品詞析局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齊讀本段。
②學習“寶劍”一詞:結合“劍”字的“u”旁理解詞意。
③用換詞法理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一不注意)。看圖想象這個人是怎么“一不小心”把寶劍掉進江里的。(移動“寶劍”,演示掉進江里的情景〕說說你想象到的情景。
④指導朗讀:讀出意外、惋惜的語氣。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寶劍掉進水里,讓人多著急啊,那個人會怎樣做呢?聽老師讀課文,注意老師讀的哪些地方跟課文不一樣,用筆劃下來,然后說一說。
(老師省讀了“一點兒”和“船舷”的“舷”字)
②這兩個詞能省去嗎?
(不能。“一點兒”強調那個人很不著急的樣子。“船舷”指船兩側的邊(結合貼圖理解),講清了那個人拿小刀刻記號的具體位置,用詞很準確。)
③指導朗讀:語速稍慢,拖長音,強調出那人一點也不著急的樣子。
第二句是個長句,劃出停頓號,練習朗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別人看到了,是怎么說的?自讀課文,然后用“別人認為:____”的句式說一說。
(別人認為:寶劍掉進江中,就得馬上停船打撈,不去撈劍,光顧著在船舷上刻記號,是沒有用的。)
②別人說這話時心情怎樣?(十分著急)。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來?為什么?分四人小組討論、補充,并請代表匯報發言。
(“催”說明他心里很急,說話又快又大聲。“趕快”強調要快,不然就來不及了,撈不著了。句末的“!”強調刻記號是沒有用的,要馬上撈。)
③指導朗讀。用大聲急促的語調,配合著急的表情讀好句子。
4.學習第四自然段:
①別人那么著急,那個人仍然一點兒也本著急,課文用哪個詞來形容?學習“不慌不忙”。(結合“慌”和“忙”的左旁來理解詞意)
②用“不慌不忙”的語氣練讀那個人說的話。
③看看他想的是什么辦法?根據回答板書:
(板書:從這兒掉 從這兒撈)
④在畫面上演示這種撈劍的方法,并看圖討論:
a.“寶劍從這兒掉下去”一句中的“這兒”指哪兒?(板書:江中)
b.(師操作:移動“小船”至“岸邊”)
“我從這兒跳下去撈”句中的“這兒”指哪兒?(板書:岸邊)
C.這種方法能撈著寶劍嗎?為什么?
(在江中掉的寶劍卻在岸邊打撈,當然撈不著。)
d.他的想法錯在哪兒?
(雖然記號還在,但船在動,撈劍的地方已經不是掉劍的地方
了!師歸納出:情況變了,方法卻不變,就辦不好事情。)
5.那么怎么做才能撈著寶劍呢?誰能將黑板上的畫面重新移動一下,然后說一說。
(只有立即停船,馬上從掉寶劍的地方跳入水中打撈,才能撈著寶劍。)
三、想象情境,領悟寓意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引導想象,續說故事。
(船靠岸后,那個人會怎樣做?結果如何?他的心情樣?……)
3. 進一步領悟寓意:
是啊,他這樣撈永遠也撈不著寶劍。可他卻不明白。(貼頭像特寫圖:畫面上掉劍之人一臉困惑、失望之意。)誰愿意幫助他,給他說說道理?(模擬情境表演說話。)
4.這個成語故事,說的是生活中的哪種人?你能舉個例子說說嗎?
快速開火車口述
《刻舟求劍》教案4
教學思路
《刻舟求劍》是寓言兩則的第一則,課文講的是有個人照船上刻的記號去尋找落入江中的寶劍,批評他不按照情況的變化去處理問題。內容上講比較簡單,本人想利用這節課繼續傳授學習方法之“提問閱讀法”,因此設計了這節課。提問閱讀法是本人第一次引入課堂,為了讓他們盡快地學習這種學習方法,因而所設計的問題偏簡單。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認真體會語言故事中含著的道理,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
2、引導學生學習“提問閱讀法”這種新的學習方法,并學會運用。
3、利用錄音磁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重難點
1、通過理解詞句,懂得“刻舟求劍”的意思和含義。
2、學會運用“提問閱讀法”。
3、用自己的話來講述這則寓言。
教具
PPT課件,錄音機,同步朗讀磁帶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熟讀課文,于本節課前已經掃清生字障礙。
教師:
①制作PPT;
②準備錄音機以及同步磁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同學們,請大家回憶下上學期大家學習的寓言故事是什么呢?(狐假虎威、鷸蚌相爭)提出思考引入課文:大家坐船過江,一不小心,身上有東西掉進江里去了,你該怎么辦?(學生討論)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看看古時候的一個人如何做的。請翻開課本P41頁
二、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引入學習方法“提問閱讀法”今天老師要教大家一種學習方法,名字叫提問閱讀法。現在先聽錄音,然后我們一起邊學習課文,邊學習這種方法。
(2)、播放錄音,引導學生學習朗讀節奏。
(3)、學生朗讀,初步感知課文
(4)、教師簡單點評朗讀情況
三、課文講解
(1)、解釋課題刻:用小刀挖。舟:小船。求劍:找劍。
(2)、從課題中提出問題①找得到劍嗎?(明確:找不到。)②如何找劍?用簡潔的話概括回答。(明確:掏出小刀——繼續坐船——靠岸沿著刻痕找劍)
(3)、分析第一自然段①學生先朗讀,后在教師的幫助下提出相關問題。②這一段寫了什么?(明確:寫了時間、地點、發生的事。)③船的狀態如何?(明確:船向前航行。)④掉進江的原因是什么?(明確:“一不小心”就把寶劍掉進了江里去了。)
(4)、分析第二自然段
①學生先朗讀,后教師輔助提出相關問題。
②這一段又寫了什么內容呢?(明確:寫的是丟劍人的表現。)
③丟劍人的表現如何呢?(明確:一點也不著急,掏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個記號。)
(5)、分析第三自然段
①學生先朗讀,后學生自主提出相關問題。
②這一段主要的內容是什么?(明確:主要寫的是同船人的表現。)
③同船人的表現如何?(明確:催他快撈,對他的做法不理解。)
(6)、分析第四自然段
①學生先朗讀,后自主提出相關問題。
②這一段寫了什么內容?(明確:寫的.是丟劍人解釋刻舟的原因。提示學生注意:“不慌不忙”一詞。)
③放手學生猜測結果(明確:跳入水里去尋找寶劍,但他永遠也求不到寶劍。)
(7)、思考討論
他找得到寶劍嗎?為什么?
明確:A、找不到劍的基本道理:寶劍掉進江后,他的位置已經固定,而船是行進著的,人和船舷上的記號都在隨著移動。等船靠了岸,記號所指的位置已經變化了,再按照記號下水撈取,是無法找到寶劍的。B、丟劍人的基本錯誤:他不注意根據變化的情況解決問題,還不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四、總結
這個寓言諷刺了那些不用變化的眼光處理問題的人,告訴我們做事情一定要注意具體的實際情況,不要犯“刻舟求劍”這樣的錯誤。
五、拓展
刻舟求劍的近義詞和反義詞近義詞:守株待兔、墨守成規反義詞: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六、作業
1、背誦《刻舟求劍》
2、寫第11課會寫字:字3、音3、詞3
七、板書設計
《刻舟求劍》教案5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這種文學形式,了解課文中寓言所蘊含的道理,能說出自己的理解,學習一些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能借助注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2、以朗讀法為主,讓學生在朗讀中領悟,在領悟中升華感情;
3、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培養樂于創造的心理品質。
教學重點
1、了解課文中寓言所蘊含的道理,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3、學習一些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
教學方法;講讀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我國寓言故事很多,請同學選擇一兩個講給同學們聽聽。(課前搜集我國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盜鈴、拔苗助長等)
2、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較深的`道理,以進行勸喻或諷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張、擬人等手法。3、文言文的特點:語言簡潔、凝練
二、作家、作品
1、韓非:戰國后期哲學家,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韓國貴族。曾與李斯一起受學于荀子。因見韓國日益削弱,上書韓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國強兵,韓王不聽,退而著書十萬余言。書傳至秦國,秦王大為賞識,于是發兵攻韓,迫使韓國送韓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韓非被拘入獄,后被李斯毒死于獄中。
2、《鄭人買履》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韓非子》是戰國韓國貴族韓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論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指導閱讀,了解文意
1、字音、字形
履(lǚ)遂(suì)寧(nìng)度(duó量長短dù量好的尺碼)
2、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重要語句
(1)鄭人有欲買履者,“定語后置”句,現在順序應為:有欲買履(的)鄭人。
(2)寧信度,無自信也。倒裝句,實際上為:“寧信度,無信自也。”
四、指導復述課文
1、文章言簡意賅,下面就請同桌合作,根據課后的注釋,自己試著翻譯課文,并試著復述。
2、找同學復述課文,注意應根據故事的發展進行復述,不要求跟課文完全一致。
五、理清順序,探究寓意
1、閱讀這則寓意,按順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你怎樣看待“鄭國人”,怎樣看待“鄭人買履”。
7、體會文章寓意
(1)從鄭人相信尺碼的角度來看,其寓意在于告誡人們做人做事應從實際出發,不應固守習慣、墨守成規。
(2)從鄭人返家取尺碼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為遇事不可太機械,而應隨機應變,靈活機動地處理各種變化的問題。
六、作業翻譯并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課學習的內容,齊背《鄭人買履》。并導入新課。
二、學生交流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
1、呂不韋,秦莊襄王及秦王嬴政時,為丞相,封文信侯,門下有賓客三千。
2、《刻舟求劍》出自《呂氏春秋察今》,《呂氏春秋》,也稱《呂覽》,是戰國末期秦國的相國呂不韋的門客編寫的一部書,是雜家的代表著作。此書語言精練,《史記呂不韋列傳》說,書寫成后,“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來形容文辭高妙,不可更改。三、指導閱讀,讀準字音。
涉shè遽jù契qì矣yǐ若ruò
四、學生自讀,理解重點語句。
1、楚人有涉江者,“定語后置”句,現在順序應為:有涉江(的)楚人。
2、是吾劍之所從墜。(1)是,指示代詞,這兒。(2)所……者,……的地方(3)所從墜,(劍)墜落的地方。意思是:這是我的劍墜落的地方。
3、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注:(1)若,像。(2)“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4、對文中一些字詞的理解。
“墜”寫出楚人的慌亂,“遽”寫出楚人反應速度之快,“入”“求”又寫出其行為的愚蠢。
5、寫法評析:對比、反問揭其錯誤實質。結尾“舟行”與“劍止”對比,指出“求劍若此”不僅找不到劍,而且太糊涂了。看來不應靜止地看問題。
五、總結學習成果。
1、你有什么辦法找到這把劍?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2、鄭國人和楚國人錯在哪里?
3、兩則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
諷刺了那些因循守舊、固執己見,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客觀實際采取靈活對策的人。
《刻舟求劍》教案6
主備:沈麗麗 審核:沈麗麗
復習內容:《鄭人買履》《刻舟求劍》
復習目標:1、熟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 積累文言詞匯,能準確翻譯全文。
3、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并用來指導現實生活。
復習重難點:目標2、3
自學
一,《鄭人買履》
1,《鄭人買履》選自《 》,作者 ,是我國 時期著名的 家, 家學說集大成者 。
2,故事分為兩層:第一層寫: ,第二層寫
3,找出最能反映鄭人思想性格的語句,你認為鄭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4.我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不少于3個),說說其中任一個的寓意。
5,背默課文及翻譯。
課文:
翻譯:
二.《刻舟求劍》
1.《刻舟求劍》選自 ,亦稱 ,是 (時間)秦相 組織編寫的 集。
2.這個故事分為兩層:第一層寫: ,第二層寫
3.背默課文及翻譯。
課文:
翻譯:
展示
質疑
點撥: 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點撥
1.掌握基本知識結構 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詞可以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
實詞又可以分為五類:①單音詞和雙音詞。②古今異義。③一詞多義。④通假。⑤詞類活用。2.斷句
3.掌握正確的翻譯方法①補充省略的部分。②調整語序。③適當增減。
4.多讀放聲的反復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
檢測:
一, 學習《鄭人買履》,回答問題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買履者 自度其足 置之其坐 ,
至之市而忘操之 乃曰: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 市罷,遂不得履
何不試之以足 寧信度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吾忘持度。
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④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⑤寧信度,無自信也
3,學習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有什么現實意義?
道理:
現實意義:
4.請你至少寫出兩個帶“履”的成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學習《刻舟求劍》,回答問題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
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②是吾劍之所從墜
③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④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3.3、用“/”線畫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讀停頓。(每句一處停頓)
(1)鄭 人 有 欲 買 履 者 (2)何 不 試 之 以 足
(3)是 吾 劍 之 所 從 墜 (4)從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
4、下列句中“之”用法與其它不同的兩項是 ( )( )
A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 C而忘操之 D反歸取之
E何不試之以足 F是吾劍之所從墜 G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學習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拓展
一、閱讀理解《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注釋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樣子。病――勞累。1、解釋文中加點的字。
揠( ) 謂( )
2、對下列加點詞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②返歸取之
③其子趨而往視之 ④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翻譯下列句子。
(1)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2)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4、宋人為什么要拔苗?其結果如何?
5、讀完寓言后,想想看,這個寓言說明了什么道理?
二,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北人①生不識菱②者,仕于南方。席上啖③菱,并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釋】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溫暖和充足陽光,盛產于我國中部和南部。果實有硬殼,有角,叫菱或菱角,可吃。③啖:吃。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
①仕于南方( ) ②席上啖菱( )
③或曰:“啖菱須去殼。”( )④欲以清熱( )
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這則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月懷一雞》,回答問題。
今有人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注釋:攘―竊取、偷盜。斯―那么就應該的意思。道―個人的舉止言行。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其: 或: 是:
損: 已: 非義:
2下列對加點字“之”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今有人攘其鄰之雞者 ②或告之曰 ③是非君子之道 ④請損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3、翻譯下列句子。①是非君子之道。
②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4、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刻舟求劍》教案7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文言文的特點,指導閱讀的方法。
2、能積累常用的實詞和虛詞。
3、了解寓言的特點,能體會寓意,并說說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
能積累常用的實詞和虛詞。
【教學難點】
了解寓意,體會寓意。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了解寓言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我們讀過,聽過很多寓言故事,請你選擇一則你認為最有意思的說給同學們聽一聽。
學生活動:學生說說寓言故事,教師引導,你為什么推薦這個故事?評價學生的口頭敘述能力。
2、你們發現寓言故事的特點嗎?
A、故事短小精煉,情節完整,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
B、內容大多虛構,主角可以是動物,也可是人物,多用比喻,擬人夸張的修辭,情節生動。
C、寓言大多帶有勸諭和諷刺的作用,懲惡揚善,充滿智慧。
二、初識文言,積累文學知識。
1、今天學習的《鄭人買履》和《刻舟求劍》也是寓言故事,不同的是用文言文來敘述的。結合書下注釋,了解文章出處。
2、在了解的基礎上朗讀課文。
要求:第一步,讀準字音
第二步,讀準節奏
第三步,讀出人物的角色
《鄭人買履》要讀出“鄭人”忘持度的懊惱之情和回答別人時的執迷不悟的神氣,另外別人問話應表現出疑惑之情。
《刻舟求劍》要讀出同船人催他時著急懷疑的語氣和那個掉劍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語氣。
3、通字音,評價朗讀。
三、探究課文,學會翻譯。
1、了解文言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正式的書面語,它典雅,簡潔,但是因為距離我們的年代較遠,我們的理解有了一些難度,這需要我們在通讀的基礎上把握重點詞的意思,學會翻譯。
2、在熟讀的基礎上,由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學習,讀懂課文大意,學習文中常用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創設情境,共同探討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3、質疑
學生提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小組討論解決,教師指導。
4、翻譯的原則
A、直譯,由單音節詞變雙音節詞。
B、調整,包括字詞的增刪補減和句式的調整。
C、省略句補充的內容要加括號。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
1、完成同步訓練
2、采取多種形式背誦課文,總結自己的背誦經驗
六、教學反思
文言文的內容學生并不陌生,現在以文言形式出現,實現了小學與初中學習的過渡。在教學時重點應在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學習方法的`指導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2、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中寓言所蘊含的道理,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教學重點】
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流暢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初步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教學方法】
歸納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延伸
1、《鄭人買履》和《刻舟求劍》分別說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刻畫了一個怎樣的人?告訴了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
《鄭人買履》這篇寓言以簡潔生動的語言敘述了古代有個鄭國人去集市買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卻不相信自己的腳,結果沒有買到鞋的故事。刻畫了一個呆板、迂腐、固執的鄭人,諷刺世界上很多人只相信死板教條的東西,不能靈活變通。
《刻舟求劍》講的是戰國時,楚國有個人乘船渡江,他佩戴的劍掉到了江里,他馬上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船靠岸后,他立即從刻記號的地方跳進水里去找自己的劍,結果沒有找到。這是一個愚蠢,固執己見,不懂根據客觀實際采取靈活對策的人。
這些寓言引申成了成語。
2、寓言的寓意怎么領悟
A、通過人物對話,增強故事的諷刺效果。
B、議論、譏笑這種方法表達作者的意見。
C、沒有任何評論,讀者通過領悟自己體會。
二、課外拓展,學會解讀文言文。
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之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1、積累重要的實詞、虛詞的解釋。
2、學會用單變雙的辦法,利用增刪調補的原則翻譯文章。
3、學會分析人物(角色)的描寫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得到啟示,領會寓意。
4、能口頭復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大意,可以發揮想象和聯想,力求說得生動流暢。
三、作業
1、完成課時達標練習。
2、背誦兩則寓言。
四、教學反思
課堂節奏稍微松了些,學生自學能力一定要重視,怎樣讀文言文要和學生一起概括
《刻舟求劍》教案8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刻舟求劍”這個成語的含義,理解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和掌握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背誦課文。
4.寫話練習。用一段話寫出在學雷鋒活動中做的一件事。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
2.理解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
教學難點寫話練習。
教學準備投影片一張、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教學內容:初學生字,認真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講:第八課講的是古時候稱象的故事,你們還喜歡學故事嗎?請大家一起來學習。
二、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讀課文,把生字的音讀準。(2)新詞要聯系上下文來理解,不懂的地方記下來。(3)標出小段。
三、認讀生字,解答疑難(出示生字卡片)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學生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寶劍掉到哪里去了?
2.提問:這個人的寶劍是怎么掉進江里的?讀課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讀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語氣讀讀。
過渡:那個人是怎么做的呢?他為什么這樣做?
3.讀第二段,回答問題(①一點兒不著急。②在船舷上刻記號。③他想記住掉劍的.地方,撈上寶劍?)
4.指導看插圖,說清圖意。
5.小聲讀3~4段,思考:當有人問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問:“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為什么要問?每句話是什么意思”應該怎么讀,誰來讀讀看?
(2)教師示范。學生練讀,指名讀。第一句要讀出著急的語氣。兩句話既要讀出不理解的語氣,而且還要讀出不贊同的口氣。
(3)理解詞語“不慌不忙”的意思。他為什么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語氣讀讀那個人的話。
(5)提問:按照那個人說的辦法,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為什么?(展開討論)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掛圖)讓學生看明白:船一移動,船的位置就變了,在船上的記號的位置也跟著變了,那個人只記住劍從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劍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從船上刻有記號的地方撈到劍。
五、揭示課題,析字悟意
1.讓同學說出這個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個成語的意思。
六、總結談話,啟發聯想
1.分組討論。
①那個人等船靠岸后撈到劍了嗎?
②他沒撈到劍會說什么?
③別人可能又會說什么?
2.提問
①你認為那個人錯在哪里?
②學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教學內容:學習本課7個生字,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
二、自學生字,要求重點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體學習,掌握字形,弄懂字義
1.檢查個人學習情況。
(1)指定認讀。
(2)開展競賽認讀。
2.開展互教法。(學生自由領生字,教給大家)如“求”是“球”去掉“王”旁。
“寶”,“玉”字上面加個“宀”頭。寶劍:古時候指稀有珍貴,所以是“宀”頭。
“撈”,“勞”字加個“扌”旁,“撈”東西,要用手,所以是“扌”旁。
3.教師幫助分析重點字形。(筆畫多和易錯的)
劍:右邊是“臉”的左半部,最后一筆橫變成提,右邊是“刂”旁。
“急”,上下結構,上面是,中間是彐,下面是“心”底。因為心里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號”,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口,下邊是橫,豎折折鉤,注意最后一筆不要穿過橫。
“慌”,指心里慌,所以左邊是“忄”旁,右邊分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頭,中間是“忙”的右半邊,下邊是。要寫緊湊些,可與熟字“流”區別異同點。
4.擴詞練習,豐富詞匯。
5.邊講邊理解詞語:
“寶劍”:原指稀有珍貴的劍,后來泛指一般的劍。
“不慌不忙”:心里很沉著,不著急。
四、鞏固復習生字詞
1.看音寫詞語。
2.猜字謎。
3.抄寫生字。
五、作業
1.寫生字。
2.練習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第三節
教學內容:(1)指導背誦課文。
(2)寫話練習
教學過程
一、指導背誦課文
1.教給背誦方法。
(1)根據內容,想聯系。
(2)參看插圖,抓事態。
(3)讀完一段,練習一段。
(4)反復練習,記得牢。
2.可采用多種方法。(自由背、分行背、互相背、指名背、齊背、領背等)
二、寫話練習
1.讀寫話要求。
2.回憶在學雷鋒活動中參加了什么活動,做了什么好事?
3.在班上交流。
4.教師講明寫作要點和格式要求。
5.用一段話寫出來。
三、作業:把寫出的一段話讀給家長聽。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
一、導入
1、今天,我們要學講一則寓言故事,我們不僅要學會,還要會講。什么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寫法)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你們是如何預習的?通過預習你讀懂了什么?
相機板書:巴望
焦急
激動
傷心
二、猜猜看
既然你們都讀了不少寓言故事,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誰愿意接受挑戰?愿意接受挑戰的請起立。
(出示課件-猜猜看)
三、讀課文,講故事
1、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便是同學們的朗朗讀書聲,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動聽的聲音把課文讀一遍,要做到正確、流利。一會兒站到前邊來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
2、為了展示最佳的讀書效果,我們再將課文聽一遍。善于聆聽也是一種好的讀書方法。(出示課件邊看邊聽)
3、同桌互相講故事。
4、再以第一人稱小組中改編故事
四、配音講故事
1、選出農夫、農婦和他們的孩子的扮演者
2、(出示課件:揠苗助長動畫)自我介紹
3、配音講故事
4、小結。
問農夫:當時你為什么會想到拔苗的辦法?現在后悔嗎?說說你的想法。現在你最想對觀眾們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問農婦: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該如何處理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氣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講他的這件蠢事。他真是一個勇敢的人。你看他懊悔的樣子,你該怎么開導他?
問孩子:小朋友,你的爸爸干了一件蠢事,你一開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現在你知道了嗎?你還愛你的爸爸嗎?你知道你爸爸為什么會犯錯誤嗎?
五、總結
1、同學們,你們從這位農夫身上應該吸取什么教訓呢?(出示課件-總結的話)
2、我們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違背了事物的自身規律,讓我們都做一個聰明的人,做一個善于觀察、不急于求成的人。
六、作業
《揠苗助長》新編(說說自己做過的一件蠢事)
《刻舟求劍》教案9
師:這兩位學讀得很好。我再請同學們讀一遍課文。讀的時候要邊讀邊想,課文里有哪些問題不懂,用筆畫下來,等會兒提出來我們一塊解決,(全班自由朗讀,教師巡視)
師:好!我們比一比,哪個小朋友最會讀書,能提出最有價值的問題。
生:我不懂“刻舟求劍”是什么意思?
生:什么是“船舷?”
生:老師,寶劍掉進江中,那個人為什么不快撈,而在船舷上刻記號呢?
師:這位小朋友真能干?還有疑問嗎?
生:這個人把寶劍撈上來了嗎?為什么?
師:你真了不起,能提出這樣關鍵的問題。大家還有疑問嗎?(生無語)
師:大家提出這么多問題,好要靠小朋友自己解決。請你們帶著這些問題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通過看圖,聯系上下文想想提出來的詞語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自讀課文后,組內討論,找出答案。(自由朗讀,討論后舉手)
師:哪位小朋友當小老師,幫我們解答這些問題呀?我們先來說什么是“船舷“。
生:船舷就是船的邊。
生:船舷就是船兩側的邊,(在掛圖中指出船舷),這就是船舷。
師:有同學提出:“為什么寶劍掉到江里,那個人不趕快撈,而是在船舷上刻記號呢?”(討論回答)
生:我想是那個人把撈寶劍的辦法想好了。
師:那他的辦法是什么?
生:(七嘴八舌)先在船舷上刻記號,等船靠了岸,再從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把寶劍撈上來。
師:對了,這就是他不著急撈寶劍的原因。你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老師,我想這個人說話的語氣一定是非常慢,而且很自信。我想試讀一下。(有感情地朗讀三四自然段)
師:他讀得怎樣?
生:語氣讀不夠強烈。
師:同學們先把三四自然段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可以同桌分角色朗讀。(學生自由朗讀)
師:我發現這兩名小朋友讀得不錯,請你給大家讀一讀。(分角色朗讀)
師:我們一起把這部分課文讀一讀,開始。
師:他能把寶劍撈上來嗎?我們先看錄象。(課件演示船移動)大家先討論一下,(組內討論)談談你的看法吧。
生:我想他不能把寶劍撈上來,因為……(有些緊張,回答不出來)
師:不要著急,先坐下想想,一會再說。
生:因為船移動,船舷上的記號也跟著移動,所以他不能把寶劍撈上來,(同組人主動補充)
生:我想他也不能把寶劍撈上來。因為這寶劍是在船過江的時候掉的,而這個人卻在上岸后從刻記號的船舷上跳下去,人和船移動了,而寶劍沒有移動,所以他不能把寶劍撈上來。
生:(剛才緊張的同學)我想好了。因為船、船舷上的記號、人都移動了,只有掉在江里的寶劍沒有移動,所以等上岸后從刻記號處跳下去肯定撈不上來。
師:你們說得太精彩了!有你們這樣聰明而好學的'學生,我感到驕傲和自豪!
評析:
1、教師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的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教會學生,而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合作探究,使學生自己會學。
2、關注學生的情感,重視評價效應。教師注意用簡潔、真摯的話語給學生以評價和鼓勵,使學生體驗到了創造的成功感,培養了學生自信新、樂于創造的心理品質。
《刻舟求劍》教案10
《刻舟求劍》這篇課文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個坐船過江的人,不慎把寶劍掉進江中,他一點兒也不著急,只是在船上刻了一個記號,準備船靠岸以后,從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寶劍。這個寓言故事,諷刺那種辦事愚蠢,不知事物變化的人。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段,講述有個人過江時,把寶劍掉到江里去了。第一句話就點明了這個人是“坐船過江”,顯然船不是靜止的,實在行進著的。第二句話說他因為“不小心”,“掛在身上的寶劍掉進了江里”。第二段,那個人沒有著急,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一點兒也不著急”,說明了他認為自己有找到寶劍的把握。第三段,講有人勸丟劍人趕快撈,對他刻記號的做法不理解。“有人”指的是同船的人。第四段,講那個丟劍人講述自己的道理。他說“在船上刻記號”,船靠岸后按記號打撈,“準能”把寶劍撈上來。“準能”就是一定能的意思。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刻、劍、舷、催、撈、掏;掌握“刻舟求劍、掏出、船舷、撈上來、準能”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刻舟求劍”的含義,體會寓言故事中蘊含著的道理。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4、培養學生用發展的觀點觀察和思考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難點: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和玩具寶劍。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題導入:
1、小朋友們喜歡寓言故事嗎?你們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寓言都很簡短有趣,又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師將帶著大家一起走進一個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劍。(齊讀課題)
2、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現在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探討這篇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畫出文中的`生字、新詞。
2、出示生字詞語,多種方式認讀生字及新詞。
3、默讀課文
要求:把文中讀不懂的地方畫下來或提出來。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同桌互讀課文
思考: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看《刻舟求劍》的動畫片,復述故事。
(1)、播放《刻舟求劍》的動畫片,學生邊聽邊想。
(2)、指導復述方法。
(3)、同桌互相復述。
(4)、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
(1)、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2)、全班交流,表演故事。
請4名同學表演故事,教師和其余同學朗讀敘述部分。
4、思考:那個人準能把寶劍撈上來?為什么?
教師小結。
四、拓展想象。
小組討論:
1、那個人沒有撈到寶劍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2、一起坐船過江的人看到他沒有撈到寶劍會說些什么?
五、全課總結,揭示道理。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刻舟求劍”是什么意思嗎?
2、學習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小結:你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知道這個道理,在生活中還能犯“刻舟求劍”的錯誤嗎?
六、作業
1、請同學們回家后,把這個道理告訴你的爸爸媽媽,跟你的弟弟妹妹講一講這個故事,讓他們在生活中別犯“刻舟求劍”的錯誤,好嗎?
2、預習《揠苗助長》。
板書設計: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
船
————移動
記號
撈不到
劍 ———————→靜止
《刻舟求劍》教案11
教學目標:
1.積累成語“刻舟求劍”,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利用工具書及譯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了解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
結合譯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教學難點:
了解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課時劃分: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布置預習,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出示:寓言,回顧什么是寓言?(ppt)
介紹學過的或知道的寓言故事,并說說明白了一些什么樣的'道理。
師小結:不少許多富有啟示的寓言故事來自我國古代文集著作。今天學習的這篇文言文寓言就出自《呂氏春秋》。
揭題(ppt)在船上做記號來尋寶劍。“求劍”是目的,“刻舟”是采取的方法。
二、檢查預習
1.師范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體會文言文的朗讀方式,在重點字下打記號。
2.學生用一句話回答。小聲自讀,指名讀,評價,正字正音。
3.齊讀。
三、理解文言文意思
1.自讀譯文,勾畫不懂的地方,批注問題。
2.“專家組小老師”講解大意,強調要點。
(先示范讀句子,講意思,然后提示易讀錯和詞義重要的字,并出示ppt,要求同學補充批注)
3.質疑,并補充批注。
4.齊讀譯文。
5.練習一。
四、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1.文言文言簡意賅,短短幾句就告訴我們這么多內容,我們再來好好讀一讀。(齊讀)
2.這個文言文寓言故事我們不僅要會讀,還要讀懂,試想當船靠岸后,楚人怎么去撈劍的?他能撈到嗎?那他會有什么神情?會說些什么?那些岸上的人看到他的舉動會有什么議論?
大家思考一下:求劍的楚人為什么求不到劍呢?(ppt)在書中找出來勾畫
出示:舟已行矣,而劍不行(齊讀)指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作者是如何評論這個楚人的?求劍若此,不亦惑乎!(齊讀)
3.確實他太糊涂了,那么你認為這個楚人是什么樣的人?(不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辦法,不懂變通)這個故事就諷刺了這類人,它的近義詞是什么?
4.今天我們積累了一個成語:刻舟求劍。它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通過這個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生答)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見機行事、隨機應變)
練習二:寫出你的收獲。
五、板書設計
刻舟求劍(要變通)
近義:墨守成規
反義:見機行事
《刻舟求劍》教案12
一、素質教育目標:
1、背誦、默寫《刻舟求劍》
2、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翻譯
3、分析課文,提示寓意
4、培養學生聯系客觀實際分析問題的方法
二、教學設想:
1、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掌握課文中的常用的實詞、虛詞的翻譯
難點:對寓意的理解
疑點:通順流暢地用白話表達
2、課型及基本教學思路:閱讀討論課
三、媒體平臺:
1、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錄音機
2、多媒體課件擷英:
(1)課件資訊
(2)素材儲備
初中語文朗讀磁盤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我國古代有許多寓言故事,它通過簡單的故事寄托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刻舟求劍》這篇寓言故事。
2、課前熱身
我國寓言故事有很多,請同學選擇一兩個講給同學們聽聽(如:掩耳盜鈴、拔苗助長、智子疑鄰等)
3、查字典,讀準下面字
遽契其舟 墜于水 涉江 六、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1)聽朗讀磁帶讀課文,聽清語氣語調、節奏、句子的停頓。
(2)運用勾畫圈點的讀書方法朗讀課文。
(3)采用生疑發問的讀書方法,進一步深入課文內容,發現疑問和問題,準備討論。
2、四邊互動
(1)請同學齊聲朗讀課文。
明確: 把“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反問語氣讀出來。
(2)現在請同學看課文,利用書下注釋,查工具書,四人一組用白話文說,教師巡回釋疑。最后由一名學生翻譯,同學教師指正。
(3)請完成下面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吾忘持度 反歸取之 遽契其舟 不亦惑乎
2。辨別“其”和“之”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
自度其足 至之市
其: 之: 何不度之以足
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是吾劍之所從墜
4、請思考“探究·練習”
明確渡江的楚人根據在船邊的記號下水求劍,除白費力氣之外,是不會有其它結果的。如果在靜水中不動,他刻的記號還有幫助記憶的.作用;但他搭乘的船在江中橫渡,船靠岸之后,原來刻的記號早已不是劍墜之處,他仍然從此處下水找劍,不是很糊涂嗎?很顯然,這則寓言諷刺的是那些固守陳規陋習,不懂得根據變化的情況改變看法或辦法的蠢人。
語文教案-刻舟求劍
標簽: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刻舟求劍,
5、請背誦《刻舟求劍》
明確兩個人一組,一人背,另一人提示或糾正,直到流暢無誤,背得爛熟為止。教師抽查學生。
七、學習小結:
1、內容小結
文章通過“刻舟求劍”的故事說明不懂得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更自己的觀念和方法,就不會獲得預期的結果。
2、方法歸納
(1)學生質疑,教師點撥。
(2)聯系實際,提示寓意。
3、延伸拓展
八、鏈結生活
鏈結:你是怎樣看待“刻舟求劍”?請聯系生活加以討論。
九、實踐探索
1、實踐活動:把這個故事講給小孩、爸、媽、爺爺奶奶聽,讓他們從中吸取教訓。
2、鞏固練習:回家搜集寓言故事,并能用白話講出來,同時能說出它的寓意。
十、板書設計
人物:楚人
事件:求件
結果:沒找到
寓意:不懂得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更自己觀念和方法
《刻舟求劍》教案13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刻舟求劍”這個成語的含義,理解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和掌握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背誦課文。
4.寫話練習。用一段話寫出在學雷鋒活動中做的一件事。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
2.理解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
教學難點寫話練習。
教學準備投影片一張、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教學內容:初學生字,認真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講:第八課講的是古時候稱象的故事,你們還喜歡學故事嗎?請大家一起來學習。
二、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讀課文,把生字的音讀準。(2)新詞要聯系上下文來理解,不懂的地方記下來。(3)標出小段。
三、認讀生字,解答疑難(出示生字卡片)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學生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寶劍掉到哪里去了?
2.提問:這個人的寶劍是怎么掉進江里的?讀課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讀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語氣讀讀。
過渡:那個人是怎么做的呢?他為什么這樣做?
3.讀第二段,回答問題(①一點兒不著急。②在船舷上刻記號。③他想記住掉劍的地方,撈上寶劍?)
4.指導看插圖,說清圖意。
5.小聲讀3~4段,思考:當有人問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1)提問:“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為什么要問?每句話是什么意思”應該怎么讀,誰來讀讀看?
(2)教師示范。學生練讀,指名讀。第一句要讀出著急的語氣。兩句話既要讀出不理解的語氣,而且還要讀出不贊同的口氣。
(3)理解詞語“不慌不忙”的意思。他為什么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語氣讀讀那個人的話。
(5)提問:按照那個人說的辦法,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為什么?(展開討論)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掛圖)讓學生看明白:船一移動,船的位置就變了,在船上的記號的位置也跟著變了,那個人只記住劍從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劍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從船上刻有記號的地方撈到劍。
五、揭示課題,析字悟意
1.讓同學說出這個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個成語的意思。
六、總結談話,啟發聯想
1.分組討論。
①那個人等船靠岸后撈到劍了嗎?
②他沒撈到劍會說什么?
③別人可能又會說什么?
2.提問
①你認為那個人錯在哪里?
②學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教學內容:學習本課7個生字,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
二、自學生字,要求重點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體學習,掌握字形,弄懂字義
1.檢查個人學習情況。
(1)指定認讀。
(2)開展競賽認讀。
2.開展互教法。(學生自由領生字,教給大家)如“求”是“球”去掉“王”旁。
“寶”,“玉”字上面加個“宀”頭。寶劍:古時候指稀有珍貴,所以是“宀”頭。
“撈”,“勞”字加個“扌”旁,“撈”東西,要用手,所以是“扌”旁。
3.教師幫助分析重點字形。(筆畫多和易錯的)
劍:右邊是“臉”的左半部,最后一筆橫變成提,右邊是“刂”旁。
“急”,上下結構,上面是,中間是彐,下面是“心”底。因為心里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號”,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口,下邊是橫,豎折折鉤,注意最后一筆不要穿過橫。
“慌”,指心里慌,所以左邊是“忄”旁,右邊分為上中下,上面是草字頭,中間是“忙”的右半邊,下邊是。要寫緊湊些,可與熟字“流”區別異同點。
4.擴詞練習,豐富詞匯。
5.邊講邊理解詞語:
“寶劍”:原指稀有珍貴的劍,后來泛指一般的劍。
“不慌不忙”:心里很沉著,不著急。
四、鞏固復習生字詞
1.看音寫詞語。
2.猜字謎。
3.抄寫生字。
五、作業
1.寫生字。
2.練習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第三節
教學內容:(1)指導背誦課文。
(2)寫話練習
教學過程
一、指導背誦課文
1.教給背誦方法。
(1)根據內容,想聯系。
(2)參看插圖,抓事態。
(3)讀完一段,練習一段。
(4)反復練習,記得牢。
2.可采用多種方法。(自由背、分行背、互相背、指名背、齊背、領背等)
二、寫話練習
1.讀寫話要求。
2.回憶在學雷鋒活動中參加了什么活動,做了什么好事?
3.在班上交流。
4.教師講明寫作要點和格式要求。
5.用一段話寫出來。
三、作業:把寫出的一段話讀給家長聽。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
一、導入
1、今天,我們要學講一則寓言故事,我們不僅要學會,還要會講。什么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寫法)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你們是如何預習的?通過預習你讀懂了什么?
相機板書:巴望
焦急
激動
傷心
二、猜猜看
既然你們都讀了不少寓言故事,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誰愿意接受挑戰?愿意接受挑戰的請起立。
(出示課件-猜猜看)
三、讀課文,講故事
1、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便是同學們的朗朗讀書聲,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動聽的聲音把課文讀一遍,要做到正確、流利。一會兒站到前邊來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
2、為了展示最佳的讀書效果,我們再將課文聽一遍。善于聆聽也是一種好的讀書方法。(出示課件邊看邊聽)
3、同桌互相講故事。
4、再以第一人稱小組中改編故事
四、配音講故事
1、選出農夫、農婦和他們的孩子的扮演者
2、(出示課件:揠苗助長動畫)自我介紹
3、配音講故事
4、小結。
問農夫:當時你為什么會想到拔苗的辦法?現在后悔嗎?說說你的想法。現在你最想對觀眾們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問農婦: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該如何處理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氣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講他的這件蠢事。他真是一個勇敢的人。你看他懊悔的樣子,你該怎么開導他?
問孩子:小朋友,你的爸爸干了一件蠢事,你一開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現在你知道了嗎?你還愛你的爸爸嗎?你知道你爸爸為什么會犯錯誤嗎?
五、總結
1、同學們,你們從這位農夫身上應該吸取什么教訓呢?(出示課件-總結的話)
2、我們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違背了事物的自身規律,讓我們都做一個聰明的人,做一個善于觀察、不急于求成的人。
六、作業
《揠苗助長》新編(說說自己做過的一件蠢事)
《刻舟求劍》教案14
一、學習目標:
(簡潔明了)
1、學會本課5個生字和特殊句式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辦事的道理
二、學習重難點:
(簡明扼要?準確)
三、重點難點
1、深入理解,積累詞語。
2、了解寓意,拓展能力。
四、學習過程:
(根據學科特點選擇性運用)
(一)查字典給下列字正音
(二)自讀課文,參考注釋,理解詞義
(三)理清層次,弄清句子的.關系
1、哪句話告訴了我們故事的起因?
2、結果找到了嗎?
3、為什么沒找到?文中哪句話告訴了我們原因?
4、文中哪句話表達了作者對這件事有何看法?
這是個什么句?(反問句)
5、按照起因、經過、結果、議論背誦全文
6、翻譯句子:
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五、學法指導
歸納整理古今不同義字詞句式
六、學習小結
實虛詞含義
寓言特點?寓言大意?誦讀全文?寓意
重點句式含義
七、達標檢測
1、《刻舟求劍》這則寓言出自《________》,編者是________。
2、為下列字注音。
①墜(?)?②遽(?)?③契(?)
3、解釋下列詞語。
①涉(?)?②是(?)
③遽(?)?④求(?)
4、分別指出加粗詞所指代的內容。
①其劍自舟中墜于水(?)?②遽契其舟(?)
5、翻譯句子。
①是吾劍之所從墜。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劍若此,不亦惑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
6、這則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學習反思
1、鄭國人和楚國人錯在哪里?兩則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
2、我們應該怎樣學習文言文?
九、學習評價(授課結束后,師生必須作出評價)
自我評價:A、滿意()B、比較滿意()C、不滿意()
教師評價:A、滿意()B、比較滿意()C、不滿意()
【《刻舟求劍》教案】相關文章:
刻舟求劍教案05-22
《刻舟求劍》教案12篇03-29
刻舟求劍作文08-25
新編刻舟求劍作文05-06
刻舟求劍擴寫02-18
刻舟求劍教學反思04-05
刻舟求劍擴寫11-07
改寫《刻舟求劍》作文11-12
刻舟求劍(擴寫)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