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囚綠記》教學設計
《囚綠記》教學設計
楊華當
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把握文章抒情線索,學習象征手法,理解文章內涵。
2.過程和方法目標:啟發引導學生把握文脈,深入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思想和情感目標: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情感,理解不屈的民族精神,樹立積極的生命價值觀。
貳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明確作者在抒寫對綠的摯愛之情,表達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向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歌頌。
2、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從品味關鍵句即凝聚著作者感情體驗和理性思考的語句入手。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借物抒情的寫作特色。讓學生在閱讀中明確“綠”的象征意義。
叁
教學方法
讀寫賞悟、合作探究。
肆
教學過程
一、導入“那抹綠”
當代著名詩人顧城有詩云:“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爆F在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一雙慧眼來欣賞一組有關綠地圖片。
欣賞完圖片,相信同學們對綠都有自己的理解吧!在你的心中綠是什么呢?
學生闡述對綠的理解。
教師總結:綠是生命,是希望,是青春,是快樂,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可是現在卻有人要將它囚禁起來,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陸蠡的《囚綠記》,去體味他對綠那份獨特的情感吧。
二、走進“那抹綠”
看名家范讀視頻,檢查預習,解決字詞后,討論。
1、綠是什么?“我”為什么如此熱愛這抹綠?
關鍵句子賞讀。
圓窗外面長著常春藤。當太陽照過它繁密的枝葉,透到我房里來的時候,便有一片綠影。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忘記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許多不快的記憶。人是在自然中生長的,綠是自然的顏色。
2、為什么要“囚”綠?
關鍵句子賞讀。
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
3、我“囚”住了那抹綠嗎?
關鍵句子賞讀。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得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4、課文思路是怎樣的?
課文中真正寫“囚綠”的只有第8 段到第12段!扒艟G”之前、之后主要寫了哪些內容?請同學們用與“囚綠”形式相同的兩個字概括,并標明段落。
內容
尋綠
觀綠
囚綠
放綠
懷綠
段落
1-3
4-7
8-12
13
14
三、賞析“那抹綠”
自由誦讀課文一遍。
合作探究:學生分為4個小組,每個小組探究一個問題,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每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自己小組的探究成果。
探究一:文中“綠”的形象特點
示例要點:
1、綠的枝條懸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舊伸長,依舊攀緣,依舊舒放,并且比在外邊長得更快。
2、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
3、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了柔綠,變成了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4、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向它致誠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蒼綠。
生命、希望
美、青春
綠色 愛、幸福
渴望光明自由
倔強固執、堅貞不屈
永不屈服
探究二:作者對“綠”的感情變化過程
示例:第一部分,因綠而毫無猶豫地選擇了一個矮小潮濕的房間。第二部分,從作者“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天天望著窗口常綠藤的生長……·(細節描寫)作者像對自己孩子一樣時刻關注常春藤每一個細微變化看出作者對綠的喜愛。第三部分,作者對綠已經愛的著魔,于是產生自私的念頭,想把它獨自占有,于是因愛而囚綠。第四部分,放綠并向它致誠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蒼綠,體現喜愛之情。第五部分,一年后仍對其念念不忘體現喜愛之情。
文章表現的對常綠藤的喜愛之情,自始至終緊扣一個“綠”字,遇綠、賞綠、囚綠、放綠、念綠,作者每一個意念與行動都體現著對綠的愛。文章最后,一年后還在懷念并“期盼再見”曲折有致地表現了我與綠色生命的生活經歷和心理經歷。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步步地把喜愛綠色生命的浪潮向前推進。
還有一個細節是作者對這綠常春藤的稱呼的變化:綠影——綠色——綠友。這稱呼的變化也充分體現出作者對綠的感情在不斷加深。到“綠友”,作者已經把這常春藤枝條賦予靈性,把它人格化,當做自己的摯友,可見作者對它的愛之深。
探究三:從修辭的角度探究寫“綠”的方法
示例:
1、排比:“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边@句通過排比修辭,使句子生動富有氣勢,直接抒發了作者對綠的贊美,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鋪墊。
2、比喻:“我懷念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運用比喻,抒發了作者對綠的渴望和喜愛。
3、反復:“我開始了解……我開始了解……”“我要借綠色來比喻……我要借綠色來比喻……”
4、擬人:“有一天……會和我面生嗎?”“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边@句話表面上寫自己離開北平后還一直掛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綠色,極寫了對綠色的思念。其實這句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日寇鐵蹄下的同胞的惦念與牽掛,也表達了作者對勝利地無限期望。運用問句,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5、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比喻的修辭方法,由“綠色”到“綠友”到“囚人”,稱呼的變化含蓄地體現了作者感情的變化。“珍重”一詞,更是隱含了對頑強抗爭精神的敬重和對光明與自由的珍惜與向往。
各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增強了文章語言的表現力,使語言更加優美生動。優美生動的語言增強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表達的情感更為真切感人。
探究四:聯系寫作背景,探究“綠”的深意
示例:本文是作者在抗日戰爭爆發一年后寫的,作者回顧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將窗關的常春藤囚禁起來的事。因為綠蓬勃向上,充滿生機;因為綠永遠向著陽光,固執,堅持已見;因為綠使處于孤獨、寂寞、苦悶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勵,所以,他深深地愛綠——一株常春藤。因而將它囚。作者那份對綠的渴望,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對光明的向往。常春藤的不屈不撓;顯示了生命不可侵犯?梢哉f,綠是作者自身的寫照。常春藤柔弱的外表下有著固執的性格,作者文弱外表下有著錚錚鐵骨;綠是國家艱難處境,被欺凌命運的寫照。被幽囚的綠猶如被欺凌的民族;綠永遠向著陽光生長,是作者對光明和自由的渴望;綠是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的寫照,寧可為自由壯烈地死,也不茍且地活。
作者借一株常春藤,抒發了對光明與自由的向往之情。作者以一株常春藤為線索,牽出無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綠色生命之歌。綠色是自然給予人類的審美心理需求,它給人以和平安寧的象征,給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
四、拓展“那抹綠”
1、古詩詞中就有不少寫“綠”的名句,能背幾句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白居易)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
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詩句中寫到綠,體現了詩人獨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傳頌。綠在視覺上給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悅,安寧。這就是一般人都喜歡綠,愛綠的原因。而我們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時刻,不僅寫愛綠,更賦予綠以時代需要的象征意義。我們從中窺見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喚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靈魂”。他確實有一顆——“黃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國的年代,《囚綠記》確實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民族的心靈。
2、 其實我們每個人就是一抹綠色,免不了要被生活的苦難和痛苦囚住。遺憾的是,有的沒有能夠永遠向著陽光生長,枯萎了!就以一些作家藝術家為例吧…… 你能舉出一些被人生的苦難“囚住”了但“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常春藤”嗎?
自由發言。
正面的有司馬遷、張海迪、史鐵生、海倫?凱勒、保爾?柯察金、蘇軾、李白等。反面的有海子、梵高、海明威、川端康成等。
總結語:藝術家的心靈和靈魂大都是純凈、復雜、深邃又有很多有痛苦的,有一些人自殺了,原因雖然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對自己對人類對這個世界感到絕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有一顆追求真善美之心,擁抱善良和純真,善待生命,珍視生命,善待他人和世界,像司馬遷、張海迪、史鐵生、海倫?凱勒、保爾?柯察金一樣,在人生的風風雨雨里,讓生命之樹永遠向著陽光生長!
五、抒寫“那抹綠”
課內練筆(課件展示)
陸蠡被日本憲兵逮捕后,日本人問他:“你愛不愛國?”他大聲回答:“愛國!”又問:“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國?”答曰:“絕對不能征服!”……
假設陸蠡臨犧牲時,眼前又閃現出那一抹遠在舊都的綠色,他會想到什么呢,他會對他的“綠友”說些什么呢?
請以“驀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摯愛的綠友”作為開頭,寫一段話,100字左右。
附:板書設計
尋綠——觀綠——囚綠——放綠——懷綠(結構)
蓬勃、向陽、固執(物象)
生命、希望;向往光明、自由;堅貞不屈(意蘊)
托物言志,排比、比喻、擬人、反復(手法)
【《囚綠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囚綠記教學反思08-31
《囚綠記》教學反思04-13
《囚綠記》教案設計01-24
囚綠記04-27
《囚綠記》教案設計范文08-25
《囚綠記》教案01-03
囚綠記教案04-25
《囚 綠 記》教案04-25
囚綠記 教案04-25
《囚綠記》教案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