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假設》教學設計
《假設》教學設計
曾寶俊格致工作坊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假設與實驗》的第1課。本課是對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中“假設”環節進行集中強化訓練,通過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假設,意識到假設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還要讓學生明白,要想知道自己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一定要經過親自實驗或動手搜集有關證據來進行驗證,根據經驗提出的假設還不一定可靠,以達到《課程標準》中制定的“鼓勵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解釋;對問題能提出假設并說出一定的道理”的目標。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我對教材做了一些調整: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福爾摩斯破案導入新課,通過“校園樹木謀殺案”、“大陸漂移學說”、“恐龍滅絕之迷”等話題,訓練學生對現象進行假設,通過“連通氣球”活動,使學生能區分什么是假設、什么是事實,意識到假設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想知道自己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一定要經過親自實驗或動手搜集有關證據來進行驗證。
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故事情境中,能夠提出自己的假設;
●學生回通過實驗來嚴整自己的假設。
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是假設,如何進行假設,能對某些現象提出自己的假設;
●知道假設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知道假設在科學探究中的價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假設是解決問題、進行科學探究的一個重要途徑;
●經歷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的過程,感受成功的快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電腦出示福爾摩斯)談話:同學們,屏幕上是著名偵探福爾摩斯在破案,現場發生了什么案子呢?如果你是他,你會怎樣來破案呢?(板書:偵探 破案)
2.學生討論、回答。
3.提問:嫌疑犯是如何判斷出來的呢?(板書:猜、推理)
板書:· 破案 偵探· 猜、推理
【評析】用福爾摩斯破案導入新課,一方面能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因為學生對偵破推理小說中的故事情節比較感興趣;另一方面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假設”,如何進行假設。
二、校園樹木“謀殺”案
1.(電腦出示校園中的兩棵楓樹)談話:這是校園內的兩棵楓樹,一棵好象快要死了,一棵健康地生活著。為什么同在一個校園,第一棵楓樹會死了呢?“兇手”又是誰?老師請大家來做回小偵探破了這個案子,你們愿意嗎?
2.學生分析、研究(邊討論邊作案情分析)。
3.組織學生開展案情分析會,各組說說破案情況。
4.提問:同學們,這些“兇手”是怎樣想出來的?
5.學生回答。(教師適時板書)
板書: 找答案 我們 分析、觀察、猜
6.小結:像偵探破案前先猜、推理,像我們找殺死楓樹兇手前的分析、觀察、猜測那樣,有些問題,人們根據已有的經驗先對答案做出了猜測:是什么原因或條件產生這樣的結果和變化呢?這種類型的猜測就叫做假設。
【評析】校園樹木“謀殺”案就發生在學生身邊,學生比較熟悉,同時通過情境創設也能使學生產生拯救校園樹木的欲望,以達到《課程標準》中珍愛生命的目標。另外,老師讓學生當小偵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親自感受假設過程。
7.提問:假設是有依據的猜測,是需要通過收集證據來驗證的。你們能尋找依據、收集證據來驗證你們剛才的假設是否正確嗎?
8.學生討論,完成案情分析表。
9.學生匯報尋找證據的方法和途徑。
三、大陸漂移說
1.(電腦出示魏格納)談話:同學們,這是德國著名科學家魏格納,1910年的一天,他因為重感冒發燒躺在病床上,一會兒看看天花板,一會兒看看電燈,忽然他把視線集中在墻上的地圖上,于是在他腦海中出現了一個大膽的假設……
2.(電腦出示整張世界地圖)談話:同學們,如果我們來看這張世界地圖,會有什么發現,能作出什么樣的假設呢?
3.學生觀察、討論。
4.學生匯報自己的發現,作出假設。
5.學生剪、拼接地圖。
6.學生匯報拼接結果,電腦演示地圖的拼接過程。
7.(電腦演示大陸漂移)講述:魏格納提出這一大膽假設后,通過長期研究和搜集證據,最后提出了偉大的“大陸漂移說”:在25億年前,地球上的陸地原本是連接在一起的,后來由于地殼運動,大陸逐漸分離,經過億萬年的變化,才變成今天地圖上的樣子。看來一項偉大的科學發現是從提出假設開始的。
【評析】本環節我讓學生與科學家研究同一個科學問題,通過親自研究,自己有了和科學家同樣的發現,更能產生一種自豪感,同時又使學生認識到許多偉大的科學發現都是從提出假設開始的。
四、恐龍滅絕之迷
1.(電腦出示恐龍)談話: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約距離今天有2億7千萬年的時候,我們的地球上生活著一個龐大的家族,它們統治著海洋、陸地和天空,其他一切動物都無法和它們對抗,它們是名符其實的霸主,這就是恐龍。 可是,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族在“白堊紀”的晚期卻突然從地球上消失了。“恐龍”是怎樣滅絕的呢?科學家們提出了種種假設,如果你是科學家,會提出哪些假設?
2.學生討論。
3.學生匯報自己的假設。
4.談話:你們提出的假設和科學家的假設一樣嗎?一起來看看科學家都提出了哪些假設。
(電腦點擊,介紹科學家提出的假設)
5.講述:恐龍為什么會一下子就消失得如此干凈,這是一個科學之謎,很多年以來人們紛紛猜測,也在不斷搜集證據,但一直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如果你們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以后還可以繼續研究,看能不能解開這個千古之謎。
【評析】雖然恐龍的滅絕是個千古之謎,充滿神秘,但是學生大膽想象,提出各種假設,和科學家的假設比較接近,能使他們產生成就感,并決心將來去解開這個科學之迷。
五、連通氣球
1.(教師出示連通氣球)談話:同學們,這里有兩個相同的氣球,一個吹得大,另一個吹得小,把它們用塑料管連接起來,用細線扎住。如果把細線解開,使這兩個氣球連通,你們猜結果會怎樣?
2.學生假設。(對學生的假設進行記錄、統計)
3.學生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
4.思考:你們的假設正確嗎?原因是什么?
5.小結:假設往往是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觀察的結果提出,但經驗也可能造成假象。所以研究科學光靠假設不行,必須親自實踐,搜集證據,才能得出最終結論。
【評析】用連通氣球作為本節課結尾,意在使學生發現提出的假設與實際情況不符,產生矛盾,使學生知道假設往往是人們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觀察的結果提出來的,但經驗也可能造成假象,所以研究科學光靠假設不行,必須親自實踐,搜集證據,才能得出最終結論,為下一節學習《搜集證據》打下基礎。
板書:
教學片斷賞析
校園樹木“謀殺”案的教學片斷
(電腦出示校園中的兩棵楓樹)
師:同學們,這是校園內的兩棵楓樹,一棵好像快要死了,一棵健康地生活著。為什么同在一個校園,第一棵楓樹會死了呢?“兇手”又是誰?我們就把這個案子叫做“校園樹木謀殺案”,老師請大家來做回小偵探破了這個案子,你們愿意嗎?
生(齊聲):愿意!
師: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案情分析會,殺死這棵樹的“兇手”是誰?并填寫案情分析表。
(學生邊討論邊填寫案情分析表)
師:同學們分析得非常投入、專心,把你們小組的案情分析情況跟全班同學交流一下,好嗎?
生:我認為殺死這棵楓樹的“兇手”是草,因為楓樹種在草坪里,營養和水分全被草吸收了。
生:我覺得是太陽殺死了這棵樹,太陽曬得這棵樹缺水了,所以這棵樹就枯死了。
生:可能是害蟲把樹葉全都吃光了,所以這棵樹就死了。
生:可能是學校管理員沒有管理好,這棵樹就死了,我覺得要扣他的工資。
(眾生笑)
生:我們覺得可能與有毒氣體有關。
生:可能是它本身老了,所以就死了。
……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老師發現你們已經成為小偵探了。那這些“兇手”你們是怎樣想出來的?
生:我們是猜的。
生:我是猜想的。
生:我是根據現場情況分析的。
生:我是推測的。
師:像偵探破案前先猜、推理,像我們找殺死楓樹兇手前的分析、觀察、猜測那樣,有些問題,人們根據已有的經驗先對答案做出了猜測:是什么原因或條件產生這樣的結果和變化呢?這種類型的猜測就叫做假設。
【片斷評析】校園樹木“謀殺”案就發生在學生身邊,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產生拯救校園樹木的欲望,學生通過討論,思維活躍,雖然學生的回答有一份幼稚,但從中也提高了學生對現象進行假設的能力,讓學生親自感受假設過程。
【《假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論審計假設04-27
輸出假設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啟示05-02
培養學生猜想與假設能力的教學策略05-01
淺議人性的假設與研究05-02
審計假設體系構建04-30
歸因是怎樣影響假設思維的?04-26
契約人假設的倫理意蘊04-26
幾種人性假設的哲學反思04-26
人性假設與德治的層次性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