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祭十二郎文》教案(第一課時)(精選11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祭十二郎文》教案(第一課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祭十二郎文》教案第一課時 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解文言詞句。文言實詞:孤,怙,孥,薨,輟,嗣,蒙,窆,尤等。文
言虛詞:其,抑,曷等。文言句式:惟兄嫂是依(賓語前置) 嗚呼,其信然矣。(感嘆)等。
2.了解祭文的有關知識及本篇祭文破駢為散,邊泣邊訴的語言形式。
能力目標
1.掌握本文敘事和抒情緊密結合的寫作方法。
2.體會遣詞用字的妙處,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領會此文散發的濃濃悲情。
3.指導學生飽含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反復誦讀,達到理解文意并背誦部分段落的目的。
4.培養學生感受悲劇美學的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鑒賞本文,讓學生體會作者融于字里行間的至真至切的親情。
教學重點
1.鑒賞韓愈散文的敘事中抒情的特點。
2.學習本文破駢為散,不拘常格的語言形式。
3.反復誦讀,體會文章悲傷凄婉的感情基調。
教學難點
體會“邪”“也”“乎”“矣”等虛詞在表達感情上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動人的文字都是從心底里流淌出來的。今天我們 就要學習這樣一篇抒情散文,它字字含淚,句句動情,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絕,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絕調”。
二、出示自學目標
1、體會敘事中抒情的特點。
2、體會作者對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懷念之情。
3、學習本文破駢為散,不拘常格的創新精神。
重點:領會敘事中抒情的特點。
三、作者及背景簡介
1、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孟縣)人,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自幼孤苦好學,銳意上進,貞觀八年(792)中進士。元和十二年(817)遷刑部侍郎。因阻諫唐憲宗奉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韓愈一生,在政治、文學方面都有所建樹,而主要成就是文學。他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提倡古文,進行長期的激烈斗爭。“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導,終于形成了唐代古文運動,開辟了唐宋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愈也成了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人物。其文眾體兼長,多所創新,氣勢雄健,語言新穎,說理透徹,邏輯性強,是繼司馬遷之后最優秀的散文家之一。其傳世的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2、韓愈幼年喪父,靠哥嫂撫養成人。韓愈與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患難,感情特別深厚。但成年以后,韓愈四處飄泊,與十二郎很少見面。正當韓愈官運好轉,有可能與十二郎相聚的時候,突然傳來他的噩耗。韓愈悲痛欲絕,寫下這篇祭文。
四、解題
1、漢魏以來,祭文多仿《詩經》中雅、頌的四字韻語,也有駢文的。韓愈的這篇祭文,雖沿用四言,但文意曲折,氣勢飛動,打破了一般祭文為死者歌功頌德的陳腐舊套。此文破駢為散,不拘常格,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創新的特色。
2、《古文觀止》評論說:“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面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蘇軾說:“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當然,這些說法未免帶有夸張的成分,但本文飽含作者對十二郎的滿腔真情,卻是確定無疑的。
五、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
1、注音。
聞汝喪 及長 不省所怙 兄歿南方 省墳墓 歸取其孥 丞相薨 佐戎徐州 汝遽去 萬乘之公 相殞其生 窆不臨其穴 尚饗
2、本文有“至情之文,千秋絕調”之譽,其蘊含了那些情?
明確:
情:思念之情 痛悼之情 骨肉之情 追悔之情 人生無常 宦海沉浮
六、點撥引導自讀課文1-3自然段
方法步驟:自讀課文結合注解疏通文意 點撥重難點語句 引導欣賞
第一自然段:表哀悼之情。
《祭十二郎文》是按時間順序寫的,首告聞喪以致哀。
第二自然段:此段敘骨肉之情。
叔侄之間情同骨肉,親如手足。這就為下文哭祭老成打下了情感的基礎。接著歷數了韓家迭遭不幸,回憶了許多生活往事,尤其是嫂嫂指著自己和老成所說的悲痛至極之語,寫出了自己和老成在繼承韓氏香火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第三自然段:點撥:此段抒悔恨之情。
韓愈寫自己為生活奔走,叔侄難見面的情形以及雖幾度相約而終“不果”的遺憾、悔恨、自責,這是韓愈對十二郎無限深情的自然流露,也是對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貴沉浮于仕途生涯的反省和批判。
七、小結本節課,布置作業
1、樹讀課文
2、完成《高考神梯》第一部分。
《祭十二郎文》教案第一課時 2
教學目的
1、領會敘事中抒情的特點。
2、體會作者對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懷念之情。
3、學習破駢為散、不拘常格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領會敘事中的抒情
難點:體會“邪”“也”“乎”“矣”等虛詞在表達感情上的作用。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
媒體設計:
錄音播放。
教學步驟
一、導入設計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動人的文字都是從心底里流淌出來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淚,句句動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絕,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絕調”。大家在讀課文時要注意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深摯感情。
(解說:一是激起懸念,調動興趣;二是突出理解的重難點。)
二、解題
漢、魏以來,祭文多仿《詩經》中雅、頌的四字韻語,也有用駢文的。韓愈的這篇祭文,雖沿用四言,但文意曲折,氣勢飛動,打破了一般祭文為死者歌功頌德的陳腐舊套。此文破駢為散,不拘常格,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創新特色。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感知,總體把握
①聽讀。放錄音或教師范讀(最好是背誦),要求學生注意作者在文中傾注的深沉真摯的感情。
(解說:讓學生感悟文章的抒情基調:悲哀凄楚。)
②誦讀。要求學生帶感情地誦讀全文,然后用一兩句話談談自己的感受。
(解說:讓學生調動直覺思維,讀出自己的感受來。)
③查讀(預讀)。重點查學生字、詞、句學習情況。
(解說:養成學生充分利用注解閱讀課文并注重詞句積累的好習慣。)
2、具體研讀
①這篇祭文共分為幾部分?各寫了哪些內容?
(解說:讓學生把握全文內容與結構。)
明確:全文按祭文體例由三部分構成:引語——主體——結語。引語即第一段,結語為最后一句。主體部分可分為5層:第一層(從開頭到“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寫喪兄仗嫂,孤苦伶仃,與十二郎相依為命。第二層(從“吾年十九”至“吾不以一日輟泣而就也”)寫外出謀生,與十二郎謀面時少,哪料十二郎過早夭亡。第三層(從“去年”至“嗚呼哀哉”)寫少歿長存,強夭病全,十二郎遺留幼子,令作者悲哀至極。第四層(從“汝去年書云”至“其不然乎”)寫作者責己怨人,沉痛萬分。第五層(從“嗚呼”至全文結束)寫作者無法同十二郎相養以生,相守以死,只能以改葬十二郎,撫養、教育十二郎遺子,使其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來告慰死者。
②這篇祭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解說:讓學生具體理解作者的感情。)
明確:文章反復抒寫自己對十二郎的懷念與叔侄之間生離死別的哀痛。于縈紆中見深摯,于嗚咽處見沉痛,語語從肺腑流出。
③這篇祭文是怎樣把敘事和抒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
(解說:讓學生領會敘事中抒情的特點。)
明確:總的來說,這篇祭文抒發生離死別之情,深沉真摯,悲哀凄楚,婉轉曲折。這得力于作者將敘事、抒情有機地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以事顯情,融情于事,敘述平常瑣事毫不覺得平淡單調,只覺一片哀情出自肺腑,讀來催人淚下,這是間接抒情。作者感情不斷積蓄,到高潮時,則直接抒情,感情的潮水噴涌而出,令人感動。如課文第五自然段。
3、課堂小結
本文的成功,告訴我們,寫抒情散文,須得自己先動情才能打動別人的心,真情,是記敘文寫作一道亮麗的風景!
《祭十二郎文》教案第一課時 3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積淀文言語感,培養文言文的誦讀與翻譯能力。
2.體會文章深厚、真摯的感情,把握課文邊泣邊訴的語言形式,體會遣詞用字的妙處,品味敘述中抒情的藝術。
3.繼承中國古代文化的優良傳統,珍惜生命,關愛親人。
4.反復誦讀、揣摩,把握文章情感脈絡、表達方式的特點和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蘇子瞻云:子美之詩,退之之文,魯公之書,皆集大成者也。(〔宋〕陳師道《后山詩話》)韓愈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享有很高的聲望。蘇軾認為與杜甫的詩,顏真卿的書法齊名。以前我們學過他的《馬說》、《師說》等名篇,今天我們來學他的一篇祭文。
二、背景介紹(可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不必全部介紹)
(1)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著名文學家。他生活在中唐時期,在文學方面影響很大,他的主要貢獻是與柳宗元一起倡導了“古文運動”,主張恢復先秦,兩漢的優秀散文傳統,摒棄南北朝以來矯揉造作的'駢體文,他主張文章要有充實內容,學習古文應“順其意而不順其辭”,“惟陳言之務去”,力求“文從字順”,這些主張是進步的積極的,并對后世產生很大影響。宋代歐陽修、“三蘇”父子、曾鞏、王安石,明清兩代歸有光、唐順之、方苞、姚鼐等許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繼承了韓柳的文學傳統或受其明顯的影響,在各自的散文創作中取得輝煌成就。
(2)韓愈在散文創作中,實踐了他的文學主張。寫了大量的政論、贈序、雜說、祭文、墓志銘,他的議論文很少引經據典地說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語言、生動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手法,寫得很有說服力,《師說》是典型一例;記敘文也十分生動,寫入、記事狀物都很感人。《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悼念侄兒,敘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抒發悲傷情感,寫得情真意摯、凄楚動人,很有特色,后人評價很高。
(3)韓愈三歲時就死了父親,由兄嫂撫養長大。長兄韓會無子,次兄韓介有子韓老成,在族中同輩排行十二,故稱十二郎。按封建社會的規矩,十二郎過繼給韓會為子,因此韓愈與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患難“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感情深厚,雖為叔侄,卻情同手足。成年后,韓愈仕途不順,二十五歲方登進士第,后做官又觸犯權貴,觸怒唐憲宗,多次遭貶因四處漂泊而很少與十二郎見面。后唐穆宗繼位,韓愈官運好轉,叔侄二人能夠相聚之時,突然傳來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韓愈悲痛欲絕,也勾起他辛酸的回憶,于是寫下這篇祭文。
(4)作為祭文,因為其內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所以為后人傳誦的不多。但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卻不拘格式,寫得情真意切,生動感人,為后人傳誦。祭文一般是在祭奠時宣讀的,故其開頭、結尾都有一個表示祭享的格式。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被后人認為是“千古絕調”,歐陽修的《祭尹師魯文》、袁枚的《祭妹文》也很有名。
祭文通常是祭奠親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辭,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韓愈的這篇《祭十二郎文》,卻一改過去慣例,不單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單行,在內容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蕩,通篇追敘他與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誼,宣泄十二郎之死所帶給他的莫大哀痛。這種對祭文體的創變,適應了作者情感表達的需要,進而也使該文形成了“以情勝”的鮮明藝術特色。
三、放朗讀磁帶。
這篇課文感情真摯,抒情語句較多,有的甚至是泣血帶淚。其中有兩處最為突出。一是作者得到十二郎猝然病死的消息一段,連用三個“邪”字,三個“乎”字,三個“也”字,五個“矣”字,文辭抑揚頓挫,感情跌宕起伏。二是“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一段,好像與十二郎當面交談,自然親切,入情入理。誦讀時要注意作者感情的起伏變化,讀出應有的感情波瀾。
注意下列劃線字的讀音。
聞汝喪(sàng)之七日及長(zhǎng)
不省(xǐng)所怙(hù)兄歿(mò)南方
省(xǐng)墳墓歸取其孥(nú)
丞相薨(hōng)佐戎(róng)徐州
孰謂汝遽(jù)去吾萬乘(shèng)之公相
殞(yǔn)其生窆(biǎn)不臨其穴
尚饗(xiǎng)
四、誦讀、感悟
引導學生飽含感情地分段朗讀。在讀的過程中,逐段理清文章的思路,揣摩文意。重點段落可讓學生反復朗讀,教師加以適當的評點和板書,使學生真正進入到作品的審美意境中。
全文開頭幾句是祭文開頭的固定形式。正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嗚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寫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先從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寫幼時孤苦相依;后敘兩人的三別三會,終于不得會合而成永別,使作者悔恨無窮,抱憾終生。
第二部分(從“去年,孟東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寫十二郎之死。先寫對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詳敘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從“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寫對十二郎及其遺孤的吊慰,交代遷葬及教養遺孤等事。
進行語言方面的講析點撥
(以邊讀原文,邊對課文詞語進行圈點標記和難字的點撥、詮釋為主,此處的語詞分類歸納,是為了幫助執教者把握語言教學的重點,而并非按這樣的順序來講授知識)
五、誦讀、積累
在誦讀中積累
重點實詞
銜(含著)哀致(表達)誠掇汝而就(就職上任)
汝不果(成為事實、實現)不克(能夠)蒙其澤
吊(撫慰)之孤吾實為之,其又何尤(怨恨)
活用
成家以致汝(使動,使家成,使汝來)
業其家(業,名詞用如動詞,繼承……的事業)
長吾女及汝女(養育,使……成長,可視為使動)
重要虛詞
其:
其能久存乎?(語氣助詞,表反問語氣)
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表選擇的連詞)
其無知,悲不幾時(表假設的連詞)
乎:(助詞,表疑問或反問語氣,反問語氣見“其”的例句)
矣:其信然矣(判斷語氣,語氣較重)
六、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二
這段文字共用了三個“邪”字,三個“也”字(“信也”“夢也”“何為而在吾側也”),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三個“乎”字,表示雖不愿相信而事實俱在的矛盾心情。五個“矣”字,則表示不得不信這一噩耗的無奈。
2.課后練習三
●板書設計
祭十二郎文與十二郎的骨肉深情(2、3)
韓愈十二郎之死(4—9)
吊慰死者,告以其身后之事(10—12)
《祭十二郎文》教案第一課時 4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并理解文中貫穿始終的悲情,了解本文“散而不亂,氣脈中貫”的特點。
2.體會語助詞在表現作者的心理歷程和情感的起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人生的不幸往往成就文學的大幸,這是文學史上非常殘酷的事實。唐貞元十九年,36歲的韓愈在京城驚聞噩耗,侄兒老成病死異鄉,悲不能已。七日之后,方能痛定思痛,寫下一篇祭文告慰十二郎之靈。
二、梳理概括
以四字短語的形式梳理概括各段內容(首尾段除外),檢查學生預習學案完成情況。
三、研讀悟情
1.讀2、3、4段,字里行間流露出韓愈怎樣的情感?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
悲悔
如:
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
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2.這種悲情還能在后文哪些地方體會到?快速讀一讀,找一找。學生自由發言。
小結:無一事不悲,無一字不悲。
四、賞讀品情
確定本文中情感抒發的高潮部分:第五段第十一段
1.賞讀第五段
賞讀要點:語助詞的.使用,強化了情感,表現出作者的心理歷程和情感的起伏:由不愿相信到不得不信,何其痛也。
誠如費袞在《梁溪漫志》中所云,《祭十二郎文》中語助詞“反復出沒,如怒濤驚湍,變化不測,非妙于文章者,安能及此?”
2.賞讀第十一段
賞讀要點:本段多用駢句、排句,鋪陳恣肆,有如江河之急下,有如天雨之傾盤。情感上韓愈由怨天轉為責己。
四課堂小結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祭十二郎文》之所以流傳千古而不衰,永遠給我們帶來心靈的震撼,都源于一個“情”字。誠如《古文觀止》所言,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
《祭十二郎文》教案第一課時 5
教學目標:
1、 基礎知識目標:以情動人的文筆,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準確反映筆者 思想境界。
2、 思想教育目標:親情——真實 情感的展示。
3、 能力培養目標:指導學生體味其用詞的精練準確和生動形象。
教學重點:
本課主要是以情動人,在指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之后,讓學生找出敘述作者親情的語句,進而分析作者敘事陳情怎樣逐層深入,達到抒情的目的。
教學難點:
祭文的情感。
教學方法:
反復誦讀的新授課。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世界最美的墳墓》等優秀的外國祭文,讓我們領略了他們的文化特色,今天我們來看看自己的文化中頗受褒揚的祭文樣式。
二、板書課題—— 《祭十二郎文》
三、介紹作者和該文的評價:
韓愈簡介: 韓愈,字退之,也稱韓昌黎,唐代著名文學家。尤以散文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他生活在中唐時期,在文學方面影響很大,他的主要貢獻是與柳宗元一起倡導了“古文運動”,恢復先秦、西漢的優秀散文傳統,摒棄南北朝以來矯揉造作的駢體文,他主張文章要有充實內容,學習古文應“順其意而不順其辭”,“惟陳言之務去”,力求“文從字順”,這些主張是進步的積極的,并對后世產生很大影響。韓愈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宋代歐陽修、“三蘇”父子、曾鞏、王安石,明清兩代歸有光、唐順之、方苞、姚鼎等許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繼承了韓柳的文學傳統或受其明顯的影響在各自的散文創作中取得輝煌成就。
韓愈在散文創作中 , 實踐了他的文學主張寫了大量的政論、贈序、雜說、祭文、墓志銘 , 他的議論文很少引經據典地說教 , 而是以形象化的語言、生動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手法 , 寫得很有說服力 , 《師說》是典型一例;記敘文也十分生動 , 寫人、記事狀物都很感人。 《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 , 敘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 , 抒發悲傷情感 , 悼念侄兒,寫得情真意摯、凄楚動人 , 很有特色,后人評價很高。
韓愈三歲時就死了父親,而后由兄嫂撫養長大。長兄韓會無子,次兄韓介有子韓圭成,在族中同輩排行十二,故稱十二郎。按封建社會的規矩,十二郎過繼給韓會為子,因此韓愈與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患難“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感情深厚,雖為叔侄,卻情同手足。成年后,韓愈仕途不順,二十五歲方登進士第,后做官又觸犯權貴,觸怒唐憲宗,多次遭貶,因四處漂泊很少與十二郎見面。后唐穆宗繼位,韓愈官運好轉,叔侄二人能夠相聚之時,突然傳來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韓愈悲痛欲絕,也勾起他辛酸的回憶,于是寫下這篇祭文。
在韓愈諸多優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當推為其中的佼佼者,該文在我國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名篇,歷來被譽為“祭文中千年絕調”。十二郎,是韓愈的侄子,名老成。
祭文通常是祭奠親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辭,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作為祭文,因為其內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所以為后人傳誦的不多。但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卻不拘格式,寫得情真意切,生動感人,為后人傳誦。韓愈的這篇《祭十二郎文》,不單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單行,在內容指向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蕩,通篇追敘他與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誼,以及渲泄十二郎之死所帶給他的莫大哀痛。這種對祭文體的創變,適應了作者情感表達的需要,進而也使該文形成了“以情勝”的鮮明藝術特色。
四、讀文——( 20 分)
(一)閱讀講析
1、鑒賞古代散文,要強調朗讀,要以閱讀為基礎。讀懂是前提,然后才能走進作者創造的意境,聯想想象,體會作品內涵,與作者同悲同喜。
2、講析:
《祭十二郎文》全文共十二自然段。
第 1自然段交代了寫祭文的時間,叔侄關系、遠奠的方式。用第二人稱寫法,如與亡者銜哀面語,雖說此段是祭文固定格式,但飽含深情至哀,確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調。
第 2自然段訴說自己的家世的不幸,在不幸中叔侄二人“未嘗一日相離”,情同手足。
第 3自然段回憶與十二郎離別后的三次見面和三次見面未果的經歷,痛惜成年后二人離聚不定,竟成永訣,為此抱恨終身。
第 4自然段哀嘆自己未老先衰本該早死而未死,十二郎年少康強,不該早死而竟死,兩相對照極度悲哀。
第 5 自然段傾訴自己遭受巨大打擊精神恍惚,對十二郎的死不愿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慘烈心情。
第 6 段表達自己希望“從汝而死”,死后與侄兒相見的愿望,傾訴視死為幸的至悲至痛。
第 7 自然段聯想到自己的和侄兒的孩子,說他們難以健康成長,悲痛至極連忌諱和不吉利都不顧及了。
第 8 自然段推斷侄兒猝然而死的病由,傾訴自己“未始以為憂”的痛悔之情。
第 9 自然段推測侄兒的死期,傾訴自己不能確知侄兒死期的悲哀。
第 10 自然段吊慰遺孤,為侄兒安排身后事,告慰侄兒在天之靈。
第 11自然段為侄兒的死而歸罪自己,慟哭長號,告訴侄兒自己已是萬念懼灰,僅存替侄兒教子嫁女的心愿而已。
第 12自然段全文結束,“言有窮而情不可終,為侄兒的死而痛傷不已。”
全文 12段環環相扣,以悲痛之情為線索組織全文,體現思路的發展,先回憶叔侄相依為命,感情至深,這是前提;接著圍繞侄兒的死敘寫自己的惶惑、痛悔和強烈的感情震蕩,為高潮奠定基礎;最后訴說自己的心跡,在慟哭長號中傷痛之情達到高潮。全文寫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讀后令人潸然淚下。
(二)鑒賞要點
對于本文,我們可以抓住以下幾個要點進行鑒賞。
1、設疑:作者何以對侄兒的死悲慟欲絕?結尾的“言有窮而情無終”舒什么樣的情?
明確:為世間少有的哀情——
(1)悲家事不幸;
(2)悔“旅食京師”;
(3)嘆未老先衰;
(4)恨小病喪命;
(5)哀后輩孤苦;
(6)疚喪葬難周。
2、在深沉的'敘事中傾瀉情感。
侄兒的突然死去使作者想到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涼,父母早逝全賴兄嫂撫養,自己的孤獨全憑有侄兒相依相慰;侄兒死后,其子女幼小無依而自己未老先衰,萬念懼灰。
一幕幕一樁樁,回憶過去,面對現實,敘述時不加修飾,不做渲染,訴說瑣事顯得平淡,但字字句句發自骨肉至情,真實而且深沉。
在深沉的敘事中融著作者奔流起伏而傾瀉的悲傷之情。開篇是含著眼淚的訴說,進而嗚咽抽泣,進而淚流滿面,安排侄兒身后事時已是號淘痛哭,直到罪己責己已竟是頓足捶胸,呼天搶地了。
在情感的傾瀉中,有懷念、有感激、有悔恨、有哀憤、有自咎、有乞望,或徐或疾,或高或低,直至“言有窮而情不可終”仍是悲哭不已。可以想見,作者一面哭一面寫,一面寫一面哭,一邊敘述一邊抒情,百思縈集,情不能已,真是催人淚下。
3、汝吾相稱,如對談面泣,真切感人。
古代的祭文大多是公式化的,贊頌死者的功德,評說死者的一生,實際上是講給活人聽,敘事難免夸飾,抒情難免不實在。
本文卻敢于打破常式,寫得真切感人。作者祭奠與自己關系密切感情深厚的侄兒,抒發了刻骨銘心的骨肉至情,通篇汝吾相稱,像是與侄兒對談面語,異常真切。
開篇一個“告”字,讓人感到全文都是向十二郎當面訴說,而亡者也正側耳傾聽:
敘家常瑣事如與久別的侄兒共憶往事;
推測十二郎死的日期又像是叔侄二人共同核對;
安排十二郎身后事猶如共同商量,撫背安慰;
說起心中的惶惑,不時發出感問,真恨不得十二郎當面給予回應,聽著二人說話,我們很容易感受叔侄情深,感受作者的悲感。
如果十二郎有知,也一定會與作者一起捶胸頓足,慟哭不止的。難怪本文被稱為“至情”之作而千古傳誦。
4、獨具特色的語言形式和語氣詞的運用,增強全文的感染力。
本文讀來似叔侄二人之間,生者死者之間的無盡交談,語言形式獨具特色,文中多用重疊的語句和排比句,增強了語勢,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文言虛詞,特別是語氣詞的使用也增強了全文的感染力,多處接連不斷地連用“而”,“邪”,“于”,“也”“矣”字。加重語氣,強化情感,并使形為散體的這篇祭文,含有了韻味,節奏也更加頓挫有力,從而更能打動讀者。
在這里作者獨特的表現手法,是使其真摯、深沉的情感緊緊融注在日常平凡瑣事的敘述之中。讓綿密深沉的主體情感,直接投射于與十二郎有關的生活細節之中,反復抒吐,與之融鑄成完整的審美意象,釋放出強烈、雋永的感情光芒。
文章起首一小自然段,是祭文固有的開頭形式。作者抑制著悲痛的情感,以循例的開頭,為全文拉開序幕。
作者的筆觸,以對過去的回憶為起點,“嗚呼 ! 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韓愈三歲時喪失雙親,跟隨長兄韓會夫婦生活。后韓會由起居舍人貶為韶州刺史 ( 治所廣東省曲江縣 ) ,不久死于任上,韓愈始十歲。
文章選擇記敘了韓愈與十二郎幼年“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因三兄皆早世,嫂“撫汝指吾”感嘆“韓氏兩世,惟此而已”等充滿坎坷、辛酸的生活境況、情形,充滿感情地說明了叔侄二人從兒時孤苦相依發展起來的特殊深刻關系,以及兩人在韓門“
《祭十二郎文》教案第一課時 6
教學要點
1.熟讀課文,讀懂文字,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較為準確、清晰的了解。
2.梳理課文層次脈絡,感悟課文的抒情基調。
教學過程
1.解題
祭文是一種文體,古已有之。徐師曾在《文體明辨》中作如下界定:“祭文者,祭奠親友之詞也。古之祭文,止于告饗而已。中世以還,兼贊言行,以寓哀傷之意,蓋祝文之變也。”古文寫祭文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內容多為對死者生平的追述和贊頌,形式多為駢文或四言韻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打破了這一常規,此文的主旨不在于稱頌于死者,而在于傾訴自己的痛悼之情。通過對家常瑣事的記敘,表現自己與死者的密切關系,表達刻骨銘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突破四言押韻常規,破駢為散,不拘常規,或散或偶,或長或短,情至而文生,被后人譽為“祭文中千年絕調”。后世祭吊名作如李商隱的`《祭小侄婦寄文》、袁枚《祭妹文》等都受其影響。
2.介紹作者及背景
3.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 聽錄音或聽教師范讀,注意作者在文中傾注的深沉真摯的感情。
② 學生初讀認準字音;再讀體會感情。
③ 用一句話說出自己的感受。
④ 檢查朗讀,看學生對課文字、詞、句的初步理解。
4.自讀課文,理清脈絡。
再讀首先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然后給分段并歸納大意。
小組討論明確。
(有條件的可利用實物投影,讓學生直接展示成果。或者學生討論明確,教師隨之板書。)
5.總結文言知識
6.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重點體會融抒情于敘事的特點和破駢為散和邊泣邊訴的語言形式 。
7.揣摩第5自然段中“邪”“也”“乎”“矣”的用法,體會它們在表達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學生集體背誦第5段,然后找出這些虛詞進行分析、討論。
明確:作者悲傷之情無法抑止,又希望“傳之非真”,因此在本段連用三個“邪”字,三個“也”字,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三個“乎”字,表示雖不愿相信而事實俱在的矛盾心情。后連用五個“矣”字,表明作者在理念上感到喪報書信決非誤傳之后的不情愿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二、藝術手法的體現
提問:本文作為一篇優秀的古代散文,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請歸納藝術手法體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思考后明確:
1.破駢為散,自由多變的形式。祭文是一種古老的文體,形式上多采用四言韻文或駢文,篇幅短小,十分呆板。韓愈此文,完全突破了四言韻文和駢文的框框,用純凈的散文體自由抒寫。為人們用祭文充分表達思想感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2.強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藝術感染力。本文以生活瑣事為依托,抒發了作者對侄兒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情感,并且采用了反復直抒的方法,讓人讀其文能想見其為文時邊哭邊寫,痛不欲生的情狀,引起強烈的感情共鳴。
3.語言樸素自然,不事雕飾。《古文觀止》評此文:“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韓愈寫這篇祭文,不是有意做,而是為了傾吐自己的真情,邊訴邊泣,所以他能作到情至筆隨,字字句句皆從肺腑中自然流出,毫無雕飾之痕跡。
《祭十二郎文》教案第一課時 7
【知識目標】
一、培養誦讀文言文的技巧與習慣,能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二、能借助工具書與上下文讀懂詞句,重點掌握詞語。
三、熟讀成誦,賞析本文邊訴邊泣的語言特點。
【能力目標】
一、借鑒本文不拘常格、自一由抒情的寫作手法。
二、培養在閱讀文本語境中揣摩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目標】
體會感知本文抒發的對亡侄的.無限哀痛之情,正確認識作者凄楚的人生感慨。
【重點難點】
一、讀懂詞句,掌握積累文言詞句,體會至真至誠的骨肉親情,是學習的重點。
二、品析本文不拘常格、自一由抒情的寫法,正確認識哀痛之中凄楚的人生感慨是難點。
【教學方法】
誦讀法、品讀法
【教學過程】
一、了解常識
1、韓愈
2、祭文格式及本文特點
二、整體感知
1、十二郎與韓愈是什么關系?作者對他的去世為什么如此悲痛?
2、在回憶中死者生前與作者的感情如何?最讓作者哀痛的事情是什么?
3、作者懷念死者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三、基本知識的了解與掌握
〖結合《導學》“知識盤點”在文本中發現疑難詞句,并做相應的筆記〗
四、復述第一至第四語段,理解掌握重點詞句
【在誦讀與復述中啟發學生拓展思維,討論交流閱讀心得】
本文寫得至悲至痛,試思考作者在悲侄兒之死的同時,還抒發了哪些悲情?在首段中有哪些語詞概括了這些情感?
五、練習實踐
誦讀全文,鞏固詞句,增強語感,理解全文。
《祭十二郎文》教案第一課時 8
一、教學目標
了解作者韓愈及 “祭文” 這種文體的特點。
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對十二郎的深厚感情。
學習本文融抒情于敘事的寫法,品味文中的語言特色。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作者的悲痛之情,掌握文章的抒情脈絡。
分析文章的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手法。
難點
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復雜情感,如悔恨、悲痛、自責等。
理解文中一些文言詞句的含義和用法。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情感和語言節奏。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文章的內容和主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
點撥法:對文中的難點問題進行適當的點撥,幫助學生理解。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介紹韓愈的生平及文學成就,引出《祭十二郎文》。
講解 “祭文” 的文體特點,讓學生對本文的體裁有初步的'認識。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注意字音和節奏。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文章大意。
請學生簡述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師進行補充和總結。
文本分析
分析文章的敘事部分,梳理作者與十二郎的關系及相處經歷。
探討文章的抒情部分,體會作者在不同階段的情感變化,如悲痛、悔恨、自責等。
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一些重要的語句,如 “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等,分析其含義和作用。
寫作特色
講解本文融抒情于敘事的寫法,分析這種寫法的好處。
品味文中的語言特色,如質樸自然、感情真摯等。
拓展延伸
讓學生回憶自己與親人之間的感人故事,進行口頭表達。
推薦閱讀韓愈的其他作品,如《師說》《進學解》等,加深對韓愈文學風格的了解。
課堂小結
總結本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特色。
強調親情的珍貴,引導學生珍惜身邊的親人。
五、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的重點段落。
寫一篇關于親情的短文,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感情。
《祭十二郎文》教案第一課時 9
一、教學目標
熟讀課文,準確翻譯文中的重點詞句,掌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
深入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深厚情感,理解親情的珍貴。
學習本文的抒情方式和語言表達技巧,提高文言文閱讀和寫作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翻譯文中的重點詞句,理解文章的內容。
感受作者的情感,分析文章的抒情手法。
難點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復雜情感,如悲痛、愧疚、悔恨等。
學習本文的語言表達技巧,如用詞精準、句式靈活等。
三、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法: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情感和語言之美。
問題引導法: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詞句分析法:對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關于親情的視頻或音樂,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提問學生對親情的`理解和感受,引出本文的主題。
朗讀課文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注意字音、節奏和語氣。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
詞句翻譯
學生結合注釋,自主翻譯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句。
教師講解文中的重點詞句,如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
學生再次翻譯課文,確保理解準確。
文本解讀
分析文章的結構,明確敘事和抒情的部分。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情感,如悲痛、愧疚、悔恨等。
探討作者是如何通過敘事來抒情的,分析這種寫法的效果。
語言賞析
品味文中的語言特色,如用詞精準、句式靈活、修辭巧妙等。
選取文中的精彩語句進行賞析,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技巧。
拓展延伸
讓學生分享自己與親人之間的難忘故事,表達對親情的感悟。
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親情的文言文短文,運用本文的抒情方式和語言表達技巧。
課堂小結
總結本文的主要內容和學習重點。
強調親情的重要性,鼓勵學生珍惜親情,關愛家人。
五、布置作業
復習課文,鞏固文言文基礎知識。
完成課后練習。
寫一篇關于親情的文言文短文。
《祭十二郎文》教案第一課時 10
一、教學目標
了解作者韓愈及 “祭文” 這一文體的特點。
梳理文章內容,理解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深厚情感。
賞析本文的語言特色,體會作者把敘事、抒情完美結合的寫作手法。
引導學生感悟親情的珍貴,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理解作者對十二郎的痛惜、思念和愧疚之情。
(2)分析本文的抒情方式和語言特點。
難點
體會作者把沉痛的感情融于家常瑣事敘述之中的藝術特色。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文章的情感。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文章的內容和藝術特色,加深理解。
鑒賞分析法:引導學生賞析文章的語言、抒情方式等。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布置學生預習課文,了解韓愈及祭文的相關知識。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關于親情的視頻或講述一個感人的親情故事,引出課題。
(2)介紹作者韓愈及 “祭文” 這一文體的特點。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精讀課文,理解情感
(1)梳理文章結構,劃分段落層次。
(2)逐段分析,理解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
第一段:敘述兩人的身世、家世及關系,表達對十二郎的痛惜之情。
第二段:回憶往事,敘述十二郎的`成長經歷及與作者的相處,體現深厚的叔侄情誼。
第三段:寫十二郎之死及自己的悲痛,表達對十二郎的思念之情。
第四段:對十二郎的后事安排及自己的愧疚之情。
賞析語言,體會特色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的語言特色。
語言質樸自然,如家常話一般,卻飽含深情。
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2)分析本文的抒情方式。
融抒情于敘事之中,把對十二郎的思念、痛惜之情融入日常瑣事的敘述中。
直接抒情,如 “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等語句,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的悲痛之情。
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親情的感悟。
(2)推薦閱讀韓愈的其他作品,如《師說》《進學解》等,進一步了解韓愈的文學成就。
課堂小結
(1)總結本文的主要內容和藝術特色。
(2)強調親情的珍貴,鼓勵學生珍惜身邊的親人,學會感恩。
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中的精彩段落。
(2)以 “親情” 為主題,寫一篇作文,表達自己對親人的感情。
《祭十二郎文》教案第一課時 11
一、教學目標
掌握文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深入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骨肉之情、悲痛之情,感受親情的偉大。
學習本文以情動人、質樸自然的寫作風格,提高寫作水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情感,掌握重點字詞和句式。
(2)分析文章的抒情手法和語言特色。
難點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復雜情感,以及這種情感如何通過文字傳達出來。
三、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法: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情感和語言之美。
問題引導法: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比較分析法:與其他祭文進行比較,分析本文的獨特之處。
四、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韓愈和《祭十二郎文》的資料。
制作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以一首表達親情的古詩或歌曲導入,引發學生對親情的思考。
(2)介紹韓愈的生平及文學成就,引出《祭十二郎文》。
誦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字音和節奏。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進一步感受文章的情感。
(3)學生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文章大意。
文本解讀,體會情感
(1)分析文章的結構和內容。
文章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作者是如何回憶與十二郎的往事的.?
(2)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
作者在文中表達了哪些情感?這些情感是如何變化的?
找出文中表達情感最強烈的語句,進行賞析。
語言賞析,學習寫法
(1)分析本文的語言特色。
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是如何體現質樸自然的風格的?
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2)學習本文的抒情手法。
作者是如何將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這種寫法有何好處?
除了直接抒情,作者還采用了哪些間接抒情的方式?
拓展延伸,感悟親情
(1)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與親人之間的感人故事,分享感受。
(2)推薦閱讀其他優秀的祭文,如歐陽修的《瀧岡阡表》等,比較它們在情感表達和寫作手法上的異同。
課堂小結
(1)總結本文的主要內容、情感和寫作特色。
(2)強調親情的重要性,鼓勵學生珍惜親情,關愛親人。
布置作業
(1)整理文中的重點字詞和句式,加深記憶。
(2)寫一篇關于親情的短文,要求運用本文的抒情手法和語言特色。
【《祭十二郎文》教案第一課時】相關文章:
《祭十二郎文》教案04-25
祭十二郎文..05-02
幸存的老教案:祭十二郎文04-25
讀《祭十二郎文》05-02
語文教案設計:祭十二郎文04-27
《祭十二郎文》文學知識12-17
讀《祭十二郎文》(網友來稿)04-30
祭十二郎文教案05-02
17、祭妹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