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

時間:2023-04-25 13:34:0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

①讓學生感知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大致過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②會用相關數據說明地球的大小。

③會觀察地球儀,了解地球儀的基本構造,并能制作簡易地球儀。

●○重點和難點

重點:會觀察地球儀。

難點:會觀察地球儀、使用地球儀。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地球儀、學生地球儀、乒乓球、鐵絲、膠布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晴朗的白天,我們能夠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在十五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圓盤。但是,我們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樣?我們自己卻不容易看見。站在地球的表面,我們無法看到地球的整體面貌。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個巨大球體的呢?時至今日,我們能在自然界找到哪些可以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呢?

導課在于激發學生進入學習過程的興趣。

講授新課

一、地球的形狀、大小

①地球的形狀

展示課件地球衛星照片

提問地球是什么形狀?

(學生看圖討論后會得出:是一個球體。)

引導地球是一個球體,在今天看來已經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在古代卻是一個難解的謎。人們對地球的認識,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展示課件教材圖1.1

學生討論學習,小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通過互相討論探究,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天圓地方→天如斗笠→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球體→地球衛星照片)

提問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根據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說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狀的事例嗎?

a.(可能出現的事例);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船只,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目送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圖1.3)

解釋假設地球是一個平面,我們會看到什么現象?(學生討論)

這樣引入新知識點,有親和力,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結:如果地球是一個平面,我們會看到船由遠而近,由小變大,船的整體都能看到。)

b.(事例2)發生月食偏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教師及時展示課本圖1.4月食照片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及時表揚這些同學。)

啟發引導學生思索、觀察。

c.還有地球儀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

提問還有什么辦法可以證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組同學可以充分的討論,教師啟發、解釋。)

總結準確反映地球形狀科學證明是地球衛星照片。

討論從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讓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多鼓勵。)

總結任何一個真理的發現都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甚至以生命為代價。

通過對該知識點的探究,使學生理解一個道理:一個真理的發現,需要多方考證,不能簡單下結論,培養學生一種為探索真理而肯吃苦的精神。

②地球的大小

引入現代的科學技術不僅認識了地球的形狀,而且精確地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課件課本圖1.2地球的大小

讓學生讀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地球周長約4萬千米。

講解精確測量表明,從地心到北極的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赤道半徑的長度比北極半徑的長度多21千米。實際上這些差別同巨大的地球來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我們通常用平均半徑來表示地球的大小。

引導學生在看圖的基礎上說出這些數據。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展示地球儀

學生觀看自己的地球儀。

提問觀察地球儀,請同學們動腦筋思考:

①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什么區別?

②地球儀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啟發學生積極回答,不完整的讓其他同學補充,教師及時表揚、鼓勵、隨時啟發、糾正、解釋。

講述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教師再繼續總結補充地球儀的特點。

①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②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這樣可以方便我們了解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

③地球儀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實際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確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經緯網和經緯度。

④地球儀上還有一個能使地球模型轉動的地軸,而這個地軸在地球上卻沒有。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地球儀的外貌,并與真實的地球作比較,使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自己總結地球儀的特點。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歸納表達能力,還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所學知識的要點。

三、制作簡易地球儀

地球儀為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很多方便,同學們一定想擁有自己的地球儀。下面各小組利用準備的材料制作一個地球儀好嗎?

引導學生參看教材第4頁的活動進行制作。在制作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指導,強調制作環節中的要領,通過制作地理儀起到鞏固本節知識的作用。最后,評出制作最好的優勝組,進行表揚。

通過制作起到了鞏固本節知識的作用。鍛煉了學生動腦、動手習慣。

課堂小結

和學生一起回憶本節學習的主要內容。

MSN(中國大學網)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反思04-15

《地球和地球儀》教案與反思09-01

地球和地球儀教案(通用10篇)08-31

地球儀11-26

地球與地球儀教案03-03

地球儀作文03-31

地球儀的作文01-03

地球儀作文12-03

地球儀作文03-17

《地球和地球儀》教案示例3第一課時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課后反思10-18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

①讓學生感知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大致過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②會用相關數據說明地球的大小。

③會觀察地球儀,了解地球儀的基本構造,并能制作簡易地球儀。

●○重點和難點

重點:會觀察地球儀。

難點:會觀察地球儀、使用地球儀。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地球儀、學生地球儀、乒乓球、鐵絲、膠布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晴朗的白天,我們能夠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在十五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圓盤。但是,我們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樣?我們自己卻不容易看見。站在地球的表面,我們無法看到地球的整體面貌。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個巨大球體的呢?時至今日,我們能在自然界找到哪些可以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呢?

導課在于激發學生進入學習過程的興趣。

講授新課

一、地球的形狀、大小

①地球的形狀

展示課件地球衛星照片

提問地球是什么形狀?

(學生看圖討論后會得出:是一個球體。)

引導地球是一個球體,在今天看來已經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在古代卻是一個難解的謎。人們對地球的認識,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展示課件教材圖1.1

學生討論學習,小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通過互相討論探究,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天圓地方→天如斗笠→麥哲倫環球航行證實球體→地球衛星照片)

提問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根據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說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狀的事例嗎?

a.(可能出現的事例);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船只,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目送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圖1.3)

解釋假設地球是一個平面,我們會看到什么現象?(學生討論)

這樣引入新知識點,有親和力,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結:如果地球是一個平面,我們會看到船由遠而近,由小變大,船的整體都能看到。)

b.(事例2)發生月食偏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教師及時展示課本圖1.4月食照片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及時表揚這些同學。)

啟發引導學生思索、觀察。

c.還有地球儀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

提問還有什么辦法可以證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組同學可以充分的討論,教師啟發、解釋。)

總結準確反映地球形狀科學證明是地球衛星照片。

討論從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讓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多鼓勵。)

總結任何一個真理的發現都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甚至以生命為代價。

通過對該知識點的探究,使學生理解一個道理:一個真理的發現,需要多方考證,不能簡單下結論,培養學生一種為探索真理而肯吃苦的精神。

②地球的大小

引入現代的科學技術不僅認識了地球的形狀,而且精確地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課件課本圖1.2地球的大小

讓學生讀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地球周長約4萬千米。

講解精確測量表明,從地心到北極的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赤道半徑的長度比北極半徑的長度多21千米。實際上這些差別同巨大的地球來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我們通常用平均半徑來表示地球的大小。

引導學生在看圖的基礎上說出這些數據。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展示地球儀

學生觀看自己的地球儀。

提問觀察地球儀,請同學們動腦筋思考:

①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什么區別?

②地球儀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啟發學生積極回答,不完整的讓其他同學補充,教師及時表揚、鼓勵、隨時啟發、糾正、解釋。

講述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教師再繼續總結補充地球儀的特點。

①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②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這樣可以方便我們了解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

③地球儀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實際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確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經緯網和經緯度。

④地球儀上還有一個能使地球模型轉動的地軸,而這個地軸在地球上卻沒有。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地球儀的外貌,并與真實的地球作比較,使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自己總結地球儀的特點。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歸納表達能力,還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所學知識的要點。

三、制作簡易地球儀

地球儀為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很多方便,同學們一定想擁有自己的地球儀。下面各小組利用準備的材料制作一個地球儀好嗎?

引導學生參看教材第4頁的活動進行制作。在制作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指導,強調制作環節中的要領,通過制作地理儀起到鞏固本節知識的作用。最后,評出制作最好的優勝組,進行表揚。

通過制作起到了鞏固本節知識的作用。鍛煉了學生動腦、動手習慣。

課堂小結

和學生一起回憶本節學習的主要內容。

MSN(中國大學網)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反思04-15

《地球和地球儀》教案與反思09-01

地球和地球儀教案(通用10篇)08-31

地球儀11-26

地球與地球儀教案03-03

地球儀作文03-31

地球儀的作文01-03

地球儀作文12-03

地球儀作文03-17

《地球和地球儀》教案示例3第一課時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課后反思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