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時光荏苒,轉眼一學年過去了。回顧一年來的經歷,感覺有收獲亦有遺憾,現將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整理如下:體會之一:教書育人工作需要用心來做
暑假期間我在整理材料時偶然發現幾個學生的數學練習冊還在我的文件夾里放著,幾張學生的考試卷還沒有來得及批閱;我班有一個學生生病住院需要報銷醫藥費,家長打電話詢問該學生有沒有入醫療保險,仔細一找,我的筆記本上竟沒有這方面的記錄;還有些對學生布置過、承諾過的事情也沒有完成等等。這些疏忽的工作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教書育人工作需要用心來做,切不可麻痹大意。仔細想想的確如此,有時我們的一點點疏忽、一點點不細心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是一生的遺憾,我們將成為誤人子弟的罪魁禍首,因為我們是老師,是這份工作的特點所決定的。
體會之二:在工作和生活中學會與時間賽跑
懂得珍惜時間的人才是真正會生活的人,教師這份工作有著很多的零碎時間,表現為課余、備完課之余、晚上、星期六、星期天、寒暑假、五一、十一、傳統節日等,如果我們能把這些零碎時間充分的利用起來進行充電、作研究、分析工作中的問題,戒除那些浮躁的情緒,我想我們的工作將會是井井有條,我們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中"差生"的概率將會下降,我們的學生各方面的成長將會有更新的突破,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學會與時間賽跑,充分而有效的利用好我們的時間。
體會之三:談數學教學的幾點心得體會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系,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在小學數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教學情境,我覺得非常適合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的教學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系,不斷鼓勵與贊賞學生,形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后增強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體會之四--讓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教學改革這個大課題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子課題,而教與學又是課堂教學方法改革中的一對主要矛盾。近些年來,人們對教師究竟如何教,學生究竟如何學,師生之間、教與學之間的依存關系的思考和研究越來越深入,但是從課堂教學實踐中所反映出來的情況看,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其實這并不奇怪,教學過程(這里將一節課作為一個教學過程而言)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它包含著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許多要素,這些要素在教學過程中有著各自的地位、作用和功能,而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所產生的整體功能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優劣。教學過程就是這樣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教師和學生則是這個動態系統中最為活躍的要素。教學方法的改革就是要研究教學過程中諸要素的相互聯系及其功能,而且首要的是研究教師與學生相互之間的關系和他們在教學系統中所發揮的作用。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而教師教得怎么樣,不能單從教的方面去做出評價,關鍵要看學生學得如何。這就是說,學生的學習質量才是衡量教學質量的客觀標準。學習質量則要取決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如何,而不是、也不能單純看考試的分數。凡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所選擇的教學方法,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的主體精神實現的,那么這就是好的教學方法。所以,可以這樣認為,學生群體在課堂學習中參與意識的強弱程度是評價教學方法改革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的標志,教師的教學方法改革的強烈愿望應轉化為學生積極主動探求新知的行動。我們說,教學方法改革的實質,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使學生的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均能得到正常的健康的發展,隨著數學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成為學生頭腦中良好的認知結構,學生的各種數學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各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和個性差異和諧的發展,最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智能和身心的全面發展,這也就是我們教學的指導思想。
如何判斷學生是否參與了學習過程,目前還沒有一致看法。有的同志說,"學生天天來上課,天天在聽講、回答問題和完成作業,就是一種'參與'。"如果課堂教學過程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看,教師問學生答,教師歸納學生記。把學生看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那么教師把向"容器"里填塞知識當作自己唯一的任務。其實這種由教師牽著學生鼻子,順著教師主觀意愿和思路走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是表面上的參與。我認為,以講授為先、視聽為主的沉悶的課堂教學氣氛,是難以從情感上調動起小學生對學習新知的強烈欲望。在教師精心安排下,學生跟在教師后面亦步亦趨,更多的是機械性的記憶,"依葫蘆畫瓢"的作題水平。如果長期在這種缺乏生氣的環境中學習,被動的學習心態驅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更大的依賴性,學生的個體缺乏獨立思考,群體中沒有多向交流信息的渠道,必然妨礙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這與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所產生的效果恰好相反。有的同志說,"課堂教學任務這么緊,沒有時間讓學生參與,參與以后,教學任務就完不成了。"持有這種看法的教師,顯然是把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和全面完成教學任務對立了起來。我們的觀點是,只有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全面完成。道理很簡單,教學過程就是教師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特殊認識規律,引導他們從不知到知,從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轉化過程,而實現這個轉化過程的主體,不能是別人,而正是學生自己。教學過程沒有學生的參與,又怎么談得上教學任務的完成呢?前面說法說明對教學任務本質的理解還存有很大的片面性,他們是把教師的"教"當作教學任務的全部內涵了。
由此可見,陳舊的教學觀念根深蒂固,要確立起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意識,必須從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著手,建立起科學的"學生觀",是教學方法改革的核心。我們承認學生是學習者,是受教育者,他們是教學的對象,但是他們同時又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認識過程中的主體。教學過程離開教師的主導作用當然不行,離開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樣也是不行的。在強調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同時,要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該充分體現在對學生的學習認識過程的設計、組織、領導和實施等方面,以便有效地引導學生的參與。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兩者之間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全面和諧的發展。
【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學教育公平教學心得體會04-25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04-07
教育教學心得體會09-03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11-09
教育教學的心得體會02-22
教學教育的心得體會04-11
教育教學經驗心得體會04-10
讀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12-21
eepo教育教學心得體會02-22
關于教育教學的心得體會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