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防控期間小區門衛管理制度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疫情防控期間小區管理制度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制度對人們來說越來越重要,制度就是在人類社會當中人們行為的準則。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制定制度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疫情防控期間小區管理制度,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疫情防控期間小區管理制度 篇1
1、在疫情防控封閉期間,小區實現24小時值班制度和領導帶班責任制度。
2、嚴格實施小區封閉式管理。疫情防控期間,小區一律實行封閉式管理,嚴格落實“五個一律”,即任何人未經突擊隊隊長批準一律不得進入;小區外有關人員如要進入,需要出示本街道或社區證明,并征得突擊隊隊長同意,同時出示一周內的雙抗檢查和核酸檢查結果以及大數據行程碼后,方可進入;小區內工作人員(黨員突擊隊、志愿者服務隊、網格員)出入,一律核驗身份和檢測體溫,并進行嚴格登記;對發燒咳嗽者,一律施行醫學隔離觀察;不服從管理者一律嚴格處置。
3、全面做好排查登記。小區門口設置檢查通道,進小區人員逐一核查登記,測試體溫。值班室所有人員須佩戴口罩,發現進入小區人員有異常情況應及時登記,并立即向突擊隊隊長報備。
4、提高站位壓實責任。門衛值勤人員必須努力學習法紀知識、疫情防控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堅持原則,文明值勤。對進入小區的三類車輛,必須嚴格盤查。本小區內有疫情防控指揮部頒發通行證的車輛,出入時要嚴格進行出入登記,包括司乘人員及號牌;垃圾轉運車,要進行嚴格消殺,司乘人員要著一級防護服,并嚴格登記后方可進入;救護車出入,只登記號牌,其他應急車輛出入,必須征得隊長認可后,方可進入。
5、及時準確向突擊隊隊長上報信息。來客來訪必須符合疫情防控期間管理的'相關規定,確實因工作需要進入小區,需上報小區責任領導同意后方可進入小區,進入小區前,必須進行體溫檢測做好詳細登記、做好防護措施、做好進入小區的跟蹤記錄等。
6、應急申報時,如隊長無法取得聯系,可與社區派駐責任領導或志愿者服務隊隊長聯系,獲得許可,并做好詳細記錄!
疫情防控期間小區管理制度 篇2
為有效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全面落實好群防群控措施,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嚴密的疫情防控網絡,堅決防止疫情擴散蔓延,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辦法。
一、壓實工作責任
轄區各街道(鎮)、社區(村民)居委會具體負責小區管控任務的落實。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必須積極配合社區、農村網格化防控、地毯式排查措施落實,確保逐戶逐人監測檢疫到位,不留死角,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形成工作閉環。
二、完善工作機制
所有小區實行包保責任制,區級領導包保街道(鎮)干部,街道(鎮)干部包保社區(村),社區(村)所轄小區由機關黨員干部、社區網格員具體負責包保。
三、細化工作內容
(一)已返攀人員,要主動到居住地社區登記報備,從到攀之日起自行居家隔離觀察14天,并主動配合社區工作人員及醫務人員的隨訪。尚未返攀人員,近期暫不返攀,自行在現停留居住地做好自我防護,待疫情解除后再返回。
(二)各小區要全面強化群防群控措施,各小區原則上只留一個出入口,其他出入口暫行封閉,非本小區人員和車輛,原則上不允許進入。因事確需進入的非本小區人員,要對其進行詢問、登記、測體溫并與小區內居住人員取得聯系,確認后方可進入。同時,根據疫情防控相關要求,建立完善外來人員登記臺賬。小區內人員不串門走訪,樓棟之間非本樓棟人員嚴禁進入。
(三)門崗卡口對所有進入小區人員,都要進行詢問、測體溫,對車輛進行登記。尤其是要對有疫情地區旅居史的市外來攀、返攀人員進行重點詢問,對其姓名、家庭住址、聯系電話、健康狀況、活動軌跡等信息進行登記后,立即向所在社區(村)報告。對拒不配合或故意躲避排查,編造虛假信息欺騙排查人員,拒絕接受防疫檢查監測、隔離觀察等防控措施的`,將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四)有物業公司的住宅小區,區住建局、各街道(鎮)要指導督促物業公司加強小區管控。沒有物業公司的住宅小區,特別是開放式住宅小區,街道(鎮)、社區(村)要根據樓棟條件,結合網格化管理,把小區全面劃定成可管可控的封閉區域,實行24小時值守管理。社區(村)、自管委根據實際情況,組織號召樓棟長、小組長、黨員、民兵、居民等,采取靈活多樣管用的方式,秉承“抗擊疫情,守衛家園,戶戶有責”的原則,開展“你守,我守,大家守”“我為大家守一天,大家為我守一月”等行動,對樓(院)及周邊區域進行輪流值守。
(五)對已被封閉隔離觀察的樓棟,要嚴格封閉管理,加強值班值守,確保隔離觀察人員不與外界產生直接接觸,同時,做好樓棟內人員的服務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
(六)加強小區內環境衛生工作。對小區出入口、單元門、電梯等公共區域和重點部位進行消毒消殺并做好記錄,設置專門的廢棄口罩等收集點,及時清運垃圾,確保小區干凈衛生。同時,要加強安全管理,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七)落實群防群控措施,加強對小區居民的引導,以居民小區為單位,通過告示、廣播、小區微信群、QQ群等靈活有效、接地氣的方式深入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和工作要求,全力爭取居民支持配合。對不聽勸阻的人員和家庭予以批評教育、點名道姓曝光;同時,對屢教不改的由片區派出所采取強制措施。
四、規范工作程序
嚴格落實“找得到、管得住,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的工作要求,按照小區門崗卡口疫情群防群控流程做好防控工作。工作流程具體見附件《小區卡點疫情群防群控流程》。
五、強化工作紀律
監督檢查部門要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小區、重點樓棟管理的督查督導,對措施不實、管控不力等造成疫情蔓延擴散的,將依紀依法追責問責、嚴肅處理。
疫情防控期間小區管理制度 篇3
防控疫情,人人有責。為全力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保障小區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從即日起至疫情結束,要全面加強居民小區的防控工作。
一、強化居民小區分類管理。
有物業小區及有產權單位但無物業的.小區,由街辦(鎮)、社區指導物業公司、產權單位嚴格履行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制定落實小區封閉式管理防控措施,配備防護物資和人員;無物業小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社區干部、民警、網格員、樓院長、志愿者組成專門隊伍,按照“五個一”標準(一張桌子、一個登記簿、一個喇叭、一個禁止外來人員入院告知書、一名志愿者)嚴格落實封閉式管理防控措施。
二、強化進出人員、車輛核查登記檢測。
最大限度減少進出通道,原則上只保留一個車行口、一個人行口;不得在時限上限制住戶進出小區,但要嚴格登記、測量體溫、佩戴口罩,對不戴口罩人員進行提醒勸返;嚴控外來人員和車輛,特殊情況由管理人員登記備案。快遞、外賣等送往指定區域,實行無接觸式配送。
三、強化重點地區重點人群管理。
近14天有省內外行程史的人員,須第一時間主動向居住地社區報告;重點疫區返(抵)并人員,須嚴格居家隔離觀察14天;不主動申報及拒絕接受醫學觀察的,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小區一旦出現確診病例,應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及時采取封閉措施,確保疫情不蔓延、不擴散。
四、強化居民就醫引導。
居民如出現身體發熱、呼吸道感染等癥狀,第一時間主動向社區報告,同時到就近發熱門診就診;陪同人員要做好防護,防止感染。社區工作人員要做好追蹤回訪管控。
五、強化小區環境治理。
暫停小區內各類施工,水電氣等需要急修的,應報社區登記備案,并對施工人員測溫。做好小區清潔消毒、垃圾分類、電梯消殺等工作。
六、強化出租房屋管理。
落實出租房管理主體責任,加強對承租人員的管控;對不報告租房情況、不配合開展防控工作的,將依法追究房屋出租主體單位或個人的責任。
七、強化廣大居民防護意識。
小區內非涉及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場所一律關閉。居民要少出門、少上街,不串門、不聚集,不隨地吐痰、不外出遛狗,外出必須戴口罩。如需必要的生活物資,提倡使用網上下單或派一名家庭成員外出采購,盡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八、強化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通過微信、微博、社區宣傳欄、小區廣播等多種形式,宣傳疾病防治信息,引導小區居民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營造嚴防嚴控、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氛圍。
九、強化居民基本生活保障。
對小區內老弱病殘、居家隔離的居民,社區干部、志愿者要主動關心、靠前服務,確保其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十、強化引領示范作用。
街道社區黨組織和小區的在職黨員、機關干部要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學習宣傳、帶頭沖在一線、帶頭發動群眾,共同構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
疫情防控期間小區管理制度 篇4
1,區域封閉制度
住宅小區有多個出入口的,原則上僅保留一個必要的出入通道,所有車輛、人員要從唯一的出入口進出小區。開放式居民點要通過設置隔離欄、拉設警戒線等方式進行封閉,合理設置出入口。住宅小區和開放式居民點內的球場、棋牌室、活動室等休閑場所和人員密集場所一律關閉。
2,體溫檢測制度
要進一步加大住宅小區和開放式居民點人員進出的管控力度,各工作隊要在出入口設置勸導宣傳臺,所有進出人員必須佩戴口罩、主動配合工作隊進行體溫測量。
3,出入登記制度
每個家庭明確1名身體素質好、抵抗力較高的成員作為外出購買生活物資的相對固定人員,工作隊可以采取發放登記出入證的方式,每個家庭發放一張出入證,在物資采購人員進出時做好登記,每兩天只能出去一人次。也可以采取發放收回式出入券的方式,每個家庭每兩天發一張券,憑券出入,每一次出入要進行登記,并將出入券收回。在單位上班的工作人員,需相關單位出具證明后方可出入小區。
嚴格控制住宅小區和開放式居民點以外人員進入,確需進入的,工作隊要對外來人員進行體溫測量、要求佩戴口罩,并由相關業主帶入,工作隊要做好外來人員登記,出小區時要及時銷號。非居住本小區和開放式居民點的疫情重點地區人員,一律不得進入小區;快遞、外賣人員一律不得進入,由業主到出入口自行領取物件。
4,車輛通行制度
要嚴格控制住宅小區和開放式居民點內車輛出入,工作隊要為小區車輛要辦理出入通行證,同樣執行兩天只出一人次的要求(單位出具證明的.除外)。車輛進出時車內人員必須佩戴口罩并下車檢測體溫。非本區域內的車輛一律不得進入住宅小區和開放式居民點。
5,晝夜值守制度
工作隊要合理安排住宅小區和開放式居民點進出口的值班人員,確保24小時輪流值守、無縫對接,白天值班人員不得少于4人,夜間值班人員不得少于2人,值班人員有制服的需著裝上崗。
6,每日消毒制度
有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由物業服務公司做好小區的清潔消毒、垃圾分類處理、電梯消殺等工作,每日消毒不得少于1次,電梯、單元門廳等重點部位要增加消殺頻率。無物業管理小區和開放式居民點的消毒工作由屬地街道、社區負責,每日消毒不得少于1次。
7,重點監管制度
對出現確診病例的住宅小區和開放式居民點,由屬地街道、社區對相應住宅樓棟或單元進行封閉式硬隔離。要以家庭為單位,摸清該樓棟或單元住戶的人員組成,實行居家隔離,每日早晚各進行一次體溫測量,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的,必須及時送診。生活必備物資由屬地街道、社區代為購買,定點投放,不見面送達。要提高該樓棟或單元公共部位的消毒頻次。
8,及時報告制度
近14天有疫情重點地區旅居史人員,工作隊要第一時間向屬地街道、社區報告。對出現發熱、咳嗽、腹瀉等癥狀的人員,由工作隊聯系醫療機構上門收治,定點診療,嚴禁自行乘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醫院。對在住宅小區和開放式居民點內的休閑場所和人員密集場所開展活動的,工作隊要主動勸阻并向屬地街道、社區報告。
加強社會面宣傳,提高法律意識。當前疫情防控正處于關鍵時期,一方面,通過在社區張貼海報、標語等方式,提高居民自覺防范以及知法守法的意識;另一方面,充分借助報刊、電視、微信公眾號等新聞媒體,普及相關法律知識,明確公民責任與義務。
疫情期間,大家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識別下方二維碼可以實時監測疫情情況。
【疫情防控期間小區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疫情防控期間管理制度11-10
疫情防控期間復工方案12-04
疫情防控期間宣傳簡報05-25
疫情防控期間學校簡報05-21
學校疫情防控期間管理制度范本12-01
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封閉的管理制度03-06
疫情防控期間封閉式的管理制度03-06
疫情防控期間宿舍管理制度(精選6篇)12-11
疫情防控期間單位管理制度(精選8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