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工作計劃(通用8篇)
光陰如水,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為此需要好好地寫一份工作計劃了。估計許多人是想得很多,但不會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科工作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科工作計劃 1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是整個教育的奠基工程。搞好這項工程的關鍵,就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加強各學科教學的同時,要特別注意抓薄弱學科的教學,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英語、數學學科一直是東灘小學學校教學學科中的薄弱學科,近年來學校領導十分重視英語、數學學科的建設,一是切實加強英語學科的教學建設。二是提高英語教師師資配備水平。本年度初中心校為我校配備了兩位專職英語教師,壯大了該校教師隊伍的建設,為學校英語教學提供了有力的師資保障。一系列的舉措,為我校英語、數學學科教學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老師們在教學中從不同方面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數學的積極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了學生英語交際、數學應用的能力,促進了學校英語、數學教學的成績有所提升,但與兄弟學校的英語、數學學科成績還有一定的差距。為了盡快提升薄弱學科教學質量,使之良性、高效、持續發展,結合我校學科教學現狀,現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領導重視,找準癥結,加大對薄弱學科治理力度。
為加強薄弱學科建設工作的領導與實施,現成立薄弱學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樊永年,全體任課教師。領導小組聯系英語、數學學科的骨干教師,針對薄弱學科、薄弱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展開深入的分析研討,集思廣益,共同查找出制約英語、數學學科教學成績提高的癥結,在此基礎上定細提高措施和追趕目標,并組織實施。
二、加強薄弱學科的集體備課針對英語、數學學科的現狀,加強集體備課是解決這一癥結是關鍵。
教師集體備課是集中集體智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因此,成立以英語、數學學科為小組的集體備課組,每周進行一次集中的個案研討活動,以集體備課為載體,以使用學案教學為抓手,實行定時集體備課與即時交流相結合的備課形式,積極促進和幫助教師主動進行“自備、集體備、補備”的備課模式,繼續落實集體備課教導主任備課組長責任制。搭建平臺集中團隊力量,最終形成能有效指導教學的統案,并使薄弱學科教師共享集體智慧。
三、決勝課堂,抓追蹤聽、評課,向課堂要效益。
分析中發現薄弱學科的班級主要存在課堂教學效益差。要想真正提高薄弱學科的教學效益,改進課堂教學是最關鍵的。這就急切的要求英語、數學學科教師必須切實提高授課藝術,用真問題組織課堂教學,在課堂上要做到先學后教,精講多練,當堂檢測,及時反饋,優化課堂教學環節。為了幫助提高薄弱學科教師的教學水平,我校成立了以校長任組長的`聽課、評課領導小組,專門對英語、數學學科進行追蹤聽、評課。學校領導每周至少聽評英語、數學課堂4節課,并以評課的意見,幫助教師進行自我改進完善。
四、追蹤成績分析,檢測薄弱學科發展狀況。
薄弱學科的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要求各任課同志在抓備課、抓課堂的同時,還對英語、數學學科進行檢測和成績分析。務必抓好周練、單元過關和月考工作。每次考試結束以后,及時依據成績,對該學科的教學成績,進行縱向、橫向分析,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找出存在的問題。這樣循環下去,薄弱學科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狀況了如指掌,從而積極反思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
五、充分發揮班主任的協調、引領作用,力促薄弱學科的轉變。
薄弱學科的形成與班主任工作緊密相連,充分發揮班主任的協調和引領是轉變英語、數學學科的一個重要途徑。我校英語、數學學科任課教師大多都不是該班班主任,要加強英語、數學學科質量提高,一定要發揮班主任的協調作用。要求薄弱學科班主任從以下方面來協調:一是開好分析會,讓每一個學生找出自己的弱科及造成的原因,如:聽課、練習、興趣等主面。其次,樹標、傳經、請導師,讓優秀學生或優秀教師做學法介紹,從英語、數學學科特點、學習方法、勤奮刻苦、自我調節等方面改進。再次,采用家校攜手的方式,引導家長與學校、任課教師、學生牽手,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班主任經常及時與家長溝通,共同關注弱科學生和學生的弱科,從生活上溫馨體貼,從心里上及時解困。巧妙發揮班主任的影響力,讓學生真正享受學習的樂趣,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
六、發揮骨干教師的效應,與骨干教師結伴同行,以學習促提高。
組織骨干教師為薄弱班級、學科上示范課,發揮骨干效應。一方面安排本校骨干教師到薄弱學科班級上46節示范課,另一方面要求薄弱學科教師,必須到本鎮內同年級教學質量名列前茅的教師的課堂中去聽課不少于10節。此外還要求英語、數學教研組組織上好骨干教師公開課,弱科教師研究課。先聽骨干教師講的公開課,感知、學習骨干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技巧等,再舉行本學科的研究課,做到學用結合,突出重點,逐步提高。借鑒骨干教師教育教學經驗,改進不足,提高自身。
七、以人為本建立激勵機制,提高教師的教學熱情。
我校在教師評價機制上,對弱科教師采取鼓勵加獎勵的辦法。使弱科教師工作起來有想頭,干好工作有甜頭。要求學校領導特別注重關心幫助英語、數學學科教師,為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服務到位,千方百計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心理環境,真正做到抓在要點上,管在情理上,幫在境界上。讓尊重與呵護成為習慣,讓學習與創新蔚成風氣,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提高學科質量的同時,又建設了一支和諧高效的教師團隊。
精誠所致,金石為開。有了上述一系列有效舉措的實施,必將使我校的英語、數學學科的教學由“薄”轉“強”,促進各科教學質量均衡發展,促使我校教學成績穩步提升。
學科工作計劃 2
康復科成立于20xx年10月,在今后的.三個月中,根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及《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基本標準》,結合我院三乙達標工作要求,從我科實際情況出發,擬定工作計劃如下:
1、成立康復醫學科質量與安全管理小組,制定質量與安全管理方案及考核標準,進行質量與安全管理。
2、制定康復醫學科各項規章制度及各級人員崗位職責,并按規定嚴格執行。
3、按康復醫學科設置要求,改進與完善門診、病房、治療室的規范布局。
4、制定康復患者診療流程。
5、制定符合本科室實際情況的康復常見病診療指南及常用康復技術操作規范。
6、建立與臨床相關科室協作的工作模式,開展臨床早期康復介入服務。
7、制定康復意外緊急處置預案與流程。
8、定期對全科人員開展三基三嚴、核心制定、醫院感染、患者安全目標、康復診療指南、操作規范等內容的培訓并組織考核。
9、定期對科室醫療質量與安全工作進行自查、評估、分析、反饋、整改。
10、積極參加、準備我院三級乙等醫院達標工作。、
學科工作計劃 3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音樂課程標準》為理念指導,全面實施以審美為核心,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動力的藝術素質教育;加強對音樂教育新的探究,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常規管理,使音樂教育真正成為落實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深化課程改革為核心,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關鍵,提升學科教學品位為重點,堅持積極進取改革創新,不斷轉變觀念。進一步提高我校音樂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素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二、工作目標
1、音樂學科成績合格率100%,優秀率達60%以上。
2、切實抓好器樂進課堂。
3、抓好教師基本功的訓練。
4、訓練好合唱隊準備參加鎮的中小學生的.合唱比賽。
5、積極配合學校工作,搞好慶“六一”游園、文娛晚會等活動。
三、工作重點:
(一)、課程與教學
1、在新學期里,進一步實施和推廣《音樂課程標準》,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鼓勵教師積極探索,勇于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加強理論學習和音樂素養的培養。充分利用訂閱的《中小學音樂》等書籍,組織專、兼職音樂教師認真討論;組織教師參加市音樂論文比賽,積極參予學校課題研究,切實提高寫作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3、抓好每一節音樂常規課的教學:
(1)備教材,教師本人要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要不斷提高音樂技能,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
(2)備教法,要善于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教學,在教學中注意音樂教學各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系,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并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采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創設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環境。結合我校的具體實際,分階段設立小目標。
(3)進一步組織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常規及新的教學課堂評價。科學使用新教材,研究新教法。通過集體備課、評課,相互學習,相互提高,帶動和促進每一位老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使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水平都得到提高。
(二)、師資培訓
1、定期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專業理論書籍和教學雜志,開拓視野、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2、加強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的整合。認真參加校級信息技術的培訓,切實提高自身運用上網技術和遠程教育藝術類資源的能力,并以自制課件及使用計算機進行輔導教學為階段目標。
3、刻苦鉆研教材,多寫教學后記,積累教學經驗。
(三)、課(校)外藝術活動
認真挑選合唱隊員,組建校舞蹈隊,學校器樂隊,充分利用一切業余時間,克服弱校無好苗子、專職音樂教師少等困難,盡自己的最大努力訓練出一支高素質的隊伍參加市、鎮文藝匯演。
學科工作計劃 4
論文摘要:
以江蘇大學為例,探討了高校實施大學生研究計劃的得失。江蘇大學實行的大學生創新計劃主要是針對部分拔尖學生開展的一項競技活動,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在本科生拔尖人才方面的發掘和培養。但在學生受益面、課題與本科畢業論文的結合度、學生與實際科研的結合度等方面還相對欠缺。
論文關鍵詞:
理工科本科生;大學生研究計劃;教學改革
從整體而言,本科生畢業設計是大學生經過3年多的大學學習后,對大學生課題完成能力的一種綜合考驗。多年來,國內高校的大量擴招,畢業設計時間較短以及畢業設計處在畢業前夕的敏感期等多方面因素,促使高校本科生畢業設計并不能很好的體現其原初設立時的功能。
一、開展大學生研究計劃的重要意義
1.高素質專門人才尤其是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是當下高校的角逐點
進入21世紀,人類在知識技術領域所取得的巨大進步表明:在科學和技術發展的進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類的創造力,是掌握先進科學技術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將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定位為高教革新的一個主要方向。
2.教師結構優化及教學方法改革是未來高校的發展方向
中國高度集權的管理模式決定了高等教育的發展歷程必然具有很強的時代背景。高校要在未來的教育革新競爭中脫穎而出,需要充分考慮時代背景的影響。總體而言,中國高校的發展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是訂單式培訓教育階段。建國初期,百廢待興,迫切需要大量的軍工和民用建設人才。因此,那個時期的高等教育更側重的是直接面向所需工作的訂單式培訓教育方式。
二是精英式教育階段。進入改革開放以來,國內資源的調配主要以服從經濟建設為主,且教育投入短期見效慢,導致我國的教育投入一直處于一個較低水平,甚至于還提出過教育產業化的發展口號。教育資源的稀缺直接決定了這一階段的高校教育主要以擇優選拔的精英教育為主。
三是大眾化教育階段。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進入就業適齡人口高峰期。政府為了達到緩解就業壓力和保證教育入學比例不降的雙重目的,提出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口號,強制高校進行招生規模擴張。
四是高校教學硬件和人員膨脹階段。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總量達到了一個較高水平。之前累積的高等教育弊病也不斷凸顯。一方面,持續的生源擴張,與有限的教育資源形成鮮明對比,從而導致了教育質量的下降。另一方面,高峰期學生畢業涌入就業市場,進一步加劇了就業壓力。兩方面因素直接促使公眾對我國高校教育質量的質疑。增加教育投入,進行教育革新的呼聲越來越大。因此,政府通過大學城建設,并校和貸款等各種方式鼓勵高校進行教育硬件的擴張整合和人員的補充擴張。
五是師資結構優化和教學質量改革階段。總的來說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走的是先吸收納入,再消化改革的路線。因此,走過了教育規模的膨脹期,教育硬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膨脹期后,隨即而來的將是教師結構的優化和教育方式的革新。
就教育方法革新而言,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至今,從整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來看,中國作為目前勞動密集型代工產品的輸出大國,已經不再缺少相應的技術工人。從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結構向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結構的轉型將需要更多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幾十年來,我國高校的學生規模翻了數翻,高等教育卻一直處于被動應付的狀況。西方教育從古希臘開始就一直是人本主義教育占主流。而中國的教育則是把學習已有的工業文明成果作為大學生培養的首要目標。注重知識的傳授,把教學過程理解為知識的積累過程。對大學生的評價立足于掌握知識的多少,而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加強各類高素質專門人才特別是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不僅是新形勢下高等學校的重要任務,也對高等學校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3.大學生研究計劃
大學生研究計劃(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簡稱UROP)是一項對本科生進行創新培養的教育改革舉措,其原型首次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提出。在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與變革后,已經成為世界諸多知名高校普遍效仿的做法。目前,在MIT學習期間,約有80%的學生至少參加過一項UROP計劃。Caltech也相應設立了夏季大學生研究獎學金,用于鼓勵本科生參與科學研究訓練。1998年起,由李政道先生引入該方法,并在我國設立“莙政中國大學生見習進修基金(CURE)”,簡稱莙政項目。目前,經過多年的教育改革發展,“UROP”計劃已被國內多數頂尖高校納入本科生教學范疇。國內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蘭州大學等名牌大學也都在積極探索將大學生研究計劃全面納入到本科生的日常教學過程中。
二、將大學生研究計劃納入日常的本科生教學體系的方案探索
1.明確大學生研究計劃的具體教學任務和教學培養目標
結合江蘇大學具體的辦學特點和學生培養方向,明確和制定大學生研究計劃所對應的具體教學任務和教學培養目標,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設計,從而為大學生研究計劃的順利開展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參考。通過有計劃地組織本科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目的明確地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清楚認識什么是科學研究,掌握基本的科學研究思路和方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將大學生創新計劃的思想普及并融入到大學生本科生教育過程中。此外,通過積極推動大學生研究計劃與本科生畢業設計的對接,提升江蘇大學本科生的畢業論文水平,提升學生的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
2.明確大學生研究計劃的具體教學方案、教學形式
從總體的教學方向來看,大學生研究計劃的科研任務可以是導師的科研項目,也可以是指定的旨在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其他任務。任務的選擇和教學過程,必須重視和突出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非簡單地完成任務。一般而言,參加大學生研究計劃的學生在明確任務后,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科研活動,指導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科研工作條件,導師定期與學生會面,了解學生的工作進展。討論在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確定下一步的工作任務。同時,參加大學生研究計劃的學生應積極參加教師課題組的各種活動,包括組會,需定期撰寫科研工作進展報告和下一階段的工作計劃。
3.對參與大學生研究計劃的學生的基本要求
大學生研究計劃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其直接針對的培養對象是學生。因此,從人才培養的優化角度來看,需要認真思考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大學生研究計劃適合于哪個年級的學生·因為任何科研計劃的開展都需要基于一定的專業基礎背景。二是大學生研究計劃的周期時間。對學生參與大學生研究計劃的時間可以有兩種不同的選擇:一種是以學生的累計工作時間為準,另一種是以固定的時間周期為主。制定基本要求和大學生研究計劃時間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一定理論和工程試驗基礎的條件下更好的得到科研鍛煉。
4.江蘇大學開展大學生研究計劃對導師的基本要求
導師的選取是保證大學生研究計劃順利進行,并達到對學生預期培養目標的一個重要因素。結合江蘇大學學生考研進修和企業就業兩方面的需求定位,制定相應的大學生研究計劃的導師資格認定標準,同時限定導師每個學年所帶的學生數量,是保證大學生研究計劃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環節。
5.學生相應學分與工作量的認定和評價獎勵辦法
大學生研究計劃是把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納入本科生教育計劃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將學生在大學生研究計劃中的表現和最終成果納入學生教育評價系統是本課題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6.導師相應工作量的認定辦法
對大學生研究計劃指導教師工作量的正確認定是對其工作的一種肯定。一個好的評價和獎懲制度可激發優秀導師的工作干勁,使大學生研究計劃項目進入到一個良性循環狀態。
7.正確處理大學生研究計劃與本科生畢業設計以及大學生創新計劃的協同關系
多年來,國內高校的大量擴招,畢業設計時間較短以及畢業設計處在畢業前夕的敏感期等多方面因素,使得高校本科生畢業設計并不能很好的體現其原初設立時的功能。大學生研究計劃的開展,有利于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融入到日常的本科生教育過程中。通過積極推動大學生研究計劃課題與本科生畢業設計課題的對接,可彌補現行畢業設計工作中的諸多不足,從而提升江蘇大學畢業設計的質量。同時,大學生研究計劃與大學生創新計劃相輔相成。大學生創新計劃偏重于對個別拔尖學生的發掘和競技培養,而大學生研究計劃則是立足于將基本科學研究能力納入本科生教學過程的一項教改試點措施。三者相輔相成,形成全方位深入的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
學科工作計劃 5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它以有組織的樂音為形式,以豐富的思想感情為內容,把人們帶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聯想,發人深思,給人以精神力量,引導人們熱愛生活、向往美好的未來,激勵人、鼓舞人駛進高尚的境界。《幼兒園教育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應是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潑的成長,而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內容豐富,包括:唱歌、音樂欣賞、音樂游戲,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能力的最好途徑。因此,本學期我們音樂學科組,認真貫徹新綱要、新課程,教師的觀念與行為不斷轉化。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基本觀念,尊重幼兒,關注每個孩子的尋常時刻,關注孩子的發展之窗,轉變幼兒的學習方式,在學科活動中,我們將結合奧爾夫音樂理論,改變傳統的音樂教育模式,統一幼兒音樂,舞蹈,文學,圖畫等多元藝術。帶領孩子進入音樂聽,說,唱,跳,奏,演的歡樂世界,提供孩子一個多元,快樂,精致的藝術體驗。
一、教學目標:
1、加強學科組成員的理論學習
2、開展“多多合唱團“的培訓練習,嘗試集體設計演奏方案
3、通過律動、舞蹈教學,靈活孩子的肢體和心靈
4、開展農村地方特色的音樂研討,如:創編《夸桐岐》。
二、實施措施:
1、成員在每次學科活動中進行10—15分鐘的理論交流。向大家介紹音樂教育方面的新理論,新動態,也可以是音樂教育的優秀論文,優秀活動設計的分享。
2、結合本園,本土、本班的特點開展音樂活動。喚醒孩子的創造力,豐富孩子的想象力。
3、組織“多多合唱團”,利用課余時間培訓孩子。從一首首歌曲,兒謠中,揮灑孩子自由的創造力和鑒賞力。
4、舞蹈興趣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一種理想方式,舞蹈這一直觀性、可感性強的藝術,又恰好符合孩子們的身心發展迅速、天真活潑、好動好奇、模仿性強等生理心理特點,舞蹈教 育適合幼兒的發育成長,使之更好地掌握身體,便于有表情地、創造性地使用動 作語言,以表達豐富的內心世界。由吳菊艷老師負責,組織幼兒開展舞蹈與律動的教學研討。
三、具體安排九月:
1、制定學科工作計劃
2、開展理論學習: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一二談十月
3、幼兒園音樂游戲的教學探討
4、“多多合唱團”的組合與練習十一月
5、幼兒園舞蹈與律動的教學探討
6、學科成員音樂課研討展示十二月
7、繼續加強“多多合唱團”的組合與練習
8、幼兒園音樂欣賞、打擊樂器的教學研討元月
9、音樂學科活動階段總結
10、迎新年家長展示活動:幼兒歌舞表演
學科工作計劃 6
一、學生學情分析:
五年級是小學生涯的重要階段,是小學數學開始進入系統學習的關鍵年級,已是小學學習的頂峰。經過前四年的教學,學生在掌握的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邏輯思維和智能有了一定的發展,學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問題的能力上,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上都已經具有一定的水平。五年一班共有學生43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3人。大部分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空間觀念較強。上課時都能積極思考,能夠主動、創造性的進行學習。但個別學生能力較差,計算和應用題都存在困難。還有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從上學期的知識質量驗收的情況看,學生的成績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后進生的面還是比較大,針對這些情況,加強基礎教學練習,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加大對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全面提高本班的整體成績。
二、本學期教學總目標:
本冊教材的內容有:小數乘法、小數除法、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和簡易方程。
1、掌握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商的近似值。
2、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并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3、會用分步列式或列綜合式解答整數、小數的三步計算一般應用題。
4、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面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5、能夠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運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6、會使用計算器。
三、各單元的目的要求:
第一單元:小數的乘法和除法。要求學生理解小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只要掌握積的定位方法,小數乘法就迎刃而解。);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商及循環小數的近似值;會用計算器計算小數乘、除法并會進行驗算。
第二單元: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要求學生掌握運算順序,熟練、正確計算,能列綜合算式解答文字題,會列綜合算式解答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三單元:多邊形面積的計算。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每種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有關實際問題,培養動手操作、觀察、概括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四單元:簡易方程。要求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代數知識,學會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系、運算定律、平面圖形的面積和周長計算公式等,理解方程的意義,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正確求方程的解,會驗算,學會解需兩、三步計算的方程,并能列方程解應用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五單元:總復習。要求學生全面、系統、牢固地掌握本學期所學知識,進一步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精心設計每節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多創設學習情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解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在教學中,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并在合作中促進學困生的進步。
2、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端正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知識。
4、對于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平時要多加關注,盡量使他們的基本技能與基礎知識能過關。給他們更多的關心與愛心,作業適當降低要求。并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共同督促他們的進步。
5、對于優生,要盡可能地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學得好,學得精。
總之,本期我會努力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掌握好基礎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的數學能力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學科工作計劃 7
一、上學期作小結
上學期,本科組完成了《數學科新課程標準下的合作學習與學習評價》的課題研究,全體數學教師討論了研究課題實踐中教訓,找原因,總結教改過程中好經驗、好方法,與此同時,廣泛收集各類實驗論文、教案、課例、課件,撰寫“現代啟發式”教學研究結題報告,上送華中師大“啟發式中心”進行交流,上送的多篇教學論文和教學設計獲得啟發式中心的獎勵。但從上學期期末考試的成績來看,三個年級成績都不夠理想,平均分、及格率偏低,優秀率與特優率都較差,與鄰校比較,有一定的距離,所以我們要正視現實,認真分析原因,扎實開展教學改革,力爭提高教學成績。
二、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上級的有關精神,貫徹執行學校《教學工作補充意見》,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深入開展新教材的教學研究,以素質教育為中心,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抓好基礎教育改革的實驗與推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堅持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研究與推廣。以教研工作的創新,促進教學工作的創新,促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落實,促進教學的全面發展,根據中學數學的特點和學校實際情況圍繞不斷提高師資隊伍水平,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全面提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三、具體工作:
1、以科組、備課組為單位,認真總結上一學期教學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深入對上學期的期末考的情況進行分析,找出存在問題,認真改進。
2、徹底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認識,認識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理解新課程改革目標和指導思想,進一步熟悉新課程的重要內容。
3、重點開展課堂教學中的三個專題研究——如何創設數學課堂教學情景;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此基礎上開展科組內集體備課、互聽互評課活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4、以學科教研促課堂教學改革。抓課題研究,要本著“定課題、抓提高、重過程、看效果”的精神來抓,重點抓好課題實驗的啟動。
5、抓好教學常規工作。抓好集體備課(人員、課題落實)、教案、上課(教學基本功、教學方法、過程優化)、布置作業、批改作業(全批全改)各個環節。注重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6、開展培優扶差工作的研究,使學科培優扶差工作能有實效,不流于形式。
7、把握好機會,參加各種教研活動,多渠道參與教研工作,與時俱進,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優化課堂結構,形成個性化教學和特色教學。
8、初一、初二備課組分析總結教與學存在問題和教訓,刻苦鉆研教材和學生實際,根據每節課的不同任務、不同目標進行教學,想方設法讓全體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9、初三級抓好數學總復習的研究,結合“分層教學”,加強升中對象生的輔導,力爭提高升中的數學成績。
10、抓好“一人一課”,不留于形式,保讓上課的質量。
11、加強數學提高組的管理,認真做好數學競賽輔導工作,做到“四定”,保證,爭取提高競賽成績。
四、活動地點
學校接待室
五、活動時間
每周二第四節
學科工作計劃 8
工作目標:
加大課程實施研究力度,提高教師課程執行能力;堅持評價引領、項目推進、研究改革促發展的工作思路。探索“項目研修”實踐方式,提升學科研訓活動效能,扎實開展信息技術學科研訓工作。
工作重點:
加大教研組建設力度,促進信息技術教學質量提升。
加大校本研訓的研究和指導,加強對村完小常規教學的監督指導。
加大課題研究力度,申報區級、市級課題。
做好數據中心、校園網絡的規劃、建設、管理相關工作。
一、配合做好教師發展中心安排的工作,做好教研活動、各級各類競賽。
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與管理。結合辦學水平評估工作,繼續督促初中各學校按照市教育局的統一要求,根據《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及省編教材的內容和要求,開齊開足信息技術課程。
組織組內教師參加各級各類信息技術培訓活動。
根據教師發展中心的安排,組織相關教師參加相關研訓活動。
二、做好研訓中心統一安排的.工作
初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工作。結合評估工作,優化評估辦法,促進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正常開設,提高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質量和教師素質,推進義務教育信息技術學生評價項目的全面實施。提升信息技術學科組管理能力,促進學校教學常規管理效益的提升。
村小工作指導。提高村小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水平,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
學科組建設,在團隊建設、常規工作、學科活動、示范作用、教學水平、學科特色等方面綜合推進、評價。
教師教學基本能力競賽工作。做好競賽發動、準備、評價等各項工作。
三、做好主題研訓活動
小學信息技術主題研訓活動。
四、項目推進
繼續實施“義務教育信息技術學生學業水平評價”項目。結合初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活動,進一步修改完善操作方法,覆蓋到包括村完小在內的所有學校,將小學五六年級下學期納入評價。
網站維護管理:做好“數據中心”、“學校網站”建設與管理維護工作,“淳小微信公眾號”的日常管理維護工作。
五、主要活動安排(以實際通知為準)
時間:雙周周三上午
地點:三樓錄播室
參加對象:信息技術學科專職老師
第二周
傳達區級教研計劃精神,各年級集體備課。
第四周
學習組內研訓計劃,新教材解讀,學生模塊作業解讀。
第六周
確定組內課執教內容,確定在一個月內完成組內課研討。
第八周
組織組內教師參加區級聽課活動安排,相互交流。
第十周
交流學習組內課課堂專題研討。
第十二周
交流學習集體備課,撰寫相關論文,以及準備區級課題。
第十四周
學生社團教學交流學習。
第十六周
針對中高年級的課型進行集體備課,以及二次復備。
第十八周
檢查學生模塊作業收集情況,準備期末測試內容。
第二十周
學生模塊作業整理。
【學科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學科工作計劃01-13
學科工作計劃01-05
學科部工作計劃11-29
英語學科工作計劃11-29
學科基地工作計劃11-07
美術學科工作計劃03-30
有關學科工作計劃02-02
中學學科工作計劃04-13
學科工作計劃(精選21篇)09-02
語文學科工作計劃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