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15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該為接下來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1
工作計劃就是對即將開展的工作的設想和安排,如提出任務、指標、完成時間和步驟方法等。制定一份合理的工作計劃對于組織經濟效益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計劃的小編為您提供一篇《20xx年度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助您的工作能順利開展!
一、工作思路
本學期工作重點是: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深化課程改革;圍繞課程實施中實際問題的解決而展開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注重專業指導與學術性、群眾性研討并行,面與點共進。
本學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構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認真研究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本學期工作的策略是:“充分展開群眾性教學研究,加強指導、完善服務”。科學學科的教學研究應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性,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基本問題,深入而全面、扎實而有效地展開,群策群力、共同探討。把科學學科教師隊伍打造成一個團結的共同體、研究的共同體、發展的共同體。
二、工作重點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1.精心安排系列學習內容,講求針對性、有效性。
(1) 認真學習和鉆研《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鉆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思考;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 認真學習和鉆研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 認真學習和鉆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4) 認真學習和鉆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
2.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1) 邀請省知名課程與教學專家為科學教師作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輔導報告。從教師的不同需求出發,采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多種學習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
(2)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二)加強指導和管理,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加強課程管理,引導學校及科學教師落實和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杜絕違規行為。
2.加強新教材的培訓力度。充分調動市(區)專(兼)職教研員、各校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壇新秀的群體力量,在參加省新教材培訓的基礎上,在**市有序開展教材章節分析、教案設計、教學方法研究和教育資源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指導教師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編寫意圖。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牽頭,針對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成立專題研究組,開展專項研究。本學期專項研究的重點是:中法合作“做中學” 項目的深入研究與適度推廣共進;二是“同題異構”多元化教學設計以及個性化教學實施;加強對課堂教學動態生成資源問題的研究,在實踐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智慧。
4.有序推進“春暉工程”,加強小學科學“精品課”建設,共建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全市科學教育協調發展。
5.根據地方課程資源整合和開發一些較有特色的地方性課程,如家鄉常見動植物的研究、家鄉水資源的調查研究、蠶桑文化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的內涵。
6.結合科學學科基地的系統化建設,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基地活動,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基地研究情況。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充分發揮教研工作對于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動力作用,引導教師充分、全面解讀《科學》課程標準,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
1.改革傳統教研方式,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與教師共同協商、平等對話,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教科研基地學校和各轄市(區)科學學科中心組的研究與輻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2.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學科基地的引導功能,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學科基地研究氛圍與榜樣風范。
3.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和觀摩活動,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學課堂教學新模式。
4.切實加強具體實驗項目的實施,培植典型,提高課程實施的研究水平。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為抓手,在認真總結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開展教學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導)與創生(適度嘗試)。 全面提高教師深度挖掘課程資源的能力以及課堂教學實踐創新的技能。
5.加強對學校教研組工作的指導,根據“**市中小學教研組建設章程”,定期檢查學校教研組的工作。
6.不定期舉辦各種專題性、主題性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科學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7.繼續征集、優化、整理“教學情境設計、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積極發現、總結、推廣教學第一線教師的教學改革成果。
(四)重視教育科研,深化課題研究
1.探索小學科學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科學課題研究應重視應用研究、行動研究、現場研究、微觀研究;應重視質的研究;應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為著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并重,提倡“過程即成長”的行動理念。
2.系統展開省級重點課題“科學探究中,滲透元認知要素的實踐與研究”的結題工作。
(五)改革評價方式,完善評價體系
1.逐步建立起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為重要內容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體系。
2.幫助部分學校逐步建立并完善學生學業(學生成長)記錄袋,探索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性評價體系。
3.逐步成熟**市小學科學學科有效教學抽樣檢測調研工作,對符合科學教育規律的命題理論作出探討,將命題科學化的研究引向深入。
4.探求小學科學實驗操作考查的最佳模式,是小學科學評價體系重點需要加強的環節。
(六)組織各類研訓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實施新課程的關鍵是要有一支數量和質量都能夠得到保證的.教師隊伍。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教師的業務水平。因此,組織必要的培訓、調研、總結、推廣和競賽活動,能夠推動教師隊伍的發展。
1.繼續承擔小學科學教師繼續教育任務,圍繞課程改革這一核心內容充分展開,為新課程實施提供保障。認真組織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組織《科學》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活動,引導科學教師明確科學學科課程改革的方向;組建學科性研究小組,攻克難關,提高課程理解能力。
3.以省級實驗小學為龍頭,積極探索提高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采取積極措施,大面積穩步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水平。
4.加強對青年科學教師的培養,探索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新方法:以青年科學教師為主體,以課題研究為切入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主線,加大對青年科學教師培養力度;通過雙向選擇,為青年教師確定教學指導(以教研員、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為主),有目的地開展“傳”“幫”“帶”和交流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繼續抓好青年教師的課題研究工作,引導青年教師開展小型課題研究工作。
5.根據省市教研室有關規定,有關學科組織教師教學能力競賽、學科評優活動。(七)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研究能力
1.加強教研員自身的理論學習,確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專題,提高專業研究水平。
2.進一步加強對轄市(區)教研員的工作指導,促進各地區教研水平的均衡發展。
3.教研員苦練內功,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課程理論水平、專業論文發表質量、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能力、教研活動水準,確保在新課程推進過程中專業引領的整體水平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2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四個班。這些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家庭,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課外知識的視野相對不如本地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后,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鼓勵學生走進自然,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書28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五個方面:
1、植物和我們:
(1---7)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植物,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秘,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2、動物和我們:
(2—14)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動物,初步掌握其生活習慣及其生命特征。
3、我們的生活材料:
(15--21)課,以“學生對生活材料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于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4、水的科學:
(22---24)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布、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了解水的三態、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認識水的特點。
5、我們周圍的空氣:
(25-28)了解空氣在哪里,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重點:
《動物和我們》、《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
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占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制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并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3
一、學生基本情況
二年級學生這是第二學期學習科學課,基本了解了這門學科的特點及學習方法:玩中學、想中學、做中學、用中學。了解了實驗課中應具備的團結協作精神,并能努力去做,需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課程性質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這門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樂于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后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于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三、教學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一)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作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進行探究。
6、會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
7、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并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8、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并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與發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于探究與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
2、珍愛并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秘,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4、形成用科學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愿意參與和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
5、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
6、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的發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三)科學知識
1、學習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研究方法,并能嘗試用于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物質世界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物質的常見性質、用途和變化,對物體的運動、力和簡單機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具有感性認識。
3、通過對生命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生命世界的輪廓,形成一些對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認識,對人體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認識。
4、通過對地球與宇宙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地球、太陽系的概況及運動變化的一般規律,認識人類與地球環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類惟一家園的道理。
四、教學措施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的教學,常常把目標單一地定位于教知識;"用教材教"則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能力、態度的過程中。科學課的目標設計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識,這樣,才能把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有機地和科學知識目標結合在一起。
2、繼續遵循在玩中學、做中學、用中學、想中學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3、配合科學教研組舉辦的創“科學知識值多少”吉尼斯紀錄活動,將繼續堅持課前五分鐘的科學小知識問答,小知識大學問,培養學生讀科學、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4、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五、資源利用
做好每節課的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使學生對一些現象有比較直觀的了解;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鼓勵學生搜集資料,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六、課時安排
教學中不斷總結成功的經驗,以及失敗的教訓,記錄本節課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學生表現以及教學成功與失敗進行的理性分析,記成功之舉、“敗筆”之處、教學機智、學生見解,教設計等。反思自己的成長過程,一步步明確自己的前進目標。調整努力方向,實現個人素質提升和專業成長。
一、學情分析:
大多數學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實驗也沒有充分地讓學生去做,學生的實驗能力得不到發展,活動時常常耗時低效,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對這學期的教學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熱與我們的生活》、《春夏星空》、《光與我們的生活》、《生物與環境》、《太陽、地球和月亮》、《研究與實踐》等6個單元,以學生發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中、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
《熱與我們的生活》要求學生主要學習熱的傳遞方式及熱對物體形狀與大小的影響及認識某些材料的性質,了解常用的傳熱和隔熱方法等主要內容。《光與我們的生活》要求學生用實驗探究凸透鏡的成像原理及成像規律及應用;做模擬實驗,了解眼睛的構造及看物體的生理機能;了解近視眼的形成及預防;注意用眼衛生。《太陽、地球和月亮》要求學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形成晝夜變化,做模擬實驗。
探究晝夜變化對動植物行為的影響。查閱資料觀察記錄月相變化,了解月食、日食現象。查閱資料了解月球概貌:大小、月表特征、有無動植物和空氣等內容。《研究與實踐》主要是讓學生自己獨立開展科學研究,教師要適時幫助引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探索精神,從而形成科學精神。主要內容有:了解種花的過程;在校園或家庭創設生物角,栽培植物。
三、教學目標:
1、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了解生物鏈的知識及打破生態平衡的危害,教育學生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
2、探究熱傳遞的方式及與人們的關系。
3、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眼球成像的原理,教育學生注意用眼衛生。
4、了解地球、月球的公轉及位置關系形成的月相、日食、月食、晝夜產生及對生物的影響。
5、了解生物群落并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長情況及相互間的聯系。
6、通過探究、游戲、體驗、播放視頻等手段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與熱傳導有關的實驗、貌相形成及月食形成的模擬實驗、了解眼睛的構造及看物體的生理機能的模擬實驗儀器缺少、材料也不好帶,也不好組織,這此是本冊的教學難點,同時這部分內容也很重要。
五、教學基本措施:
1、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
我所教學的每個班,我打算本著就近的原則給他們分組,每組4-6人,每組學習最好的那個學生為組長,字寫得最好的那個學生為記錄員。組長負責小組活動紀律、安全、組織、分配帶材料等工作,記錄員做好實驗記錄。在教學中逐漸教會他們怎樣組織實驗、交流、帶材料、作記錄,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評價,原則上讓學生先自評、再在小組內評,再推薦優秀學生在班上評。
探究式教學是科學教學的核心,它承載著科學教學的所有價值,但現實卻不能讓我們每節課都這樣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于探究的內容、核心內容、重要的內容設計并開展探究式教學,每課進行探究的問題不能超過兩個,如果探究的問題超過兩個,則次要的內容要用其它方法進行變通,如視頻、游戲等方法組織教學。探究時,要獨立與合作結合起來,能分組做實驗就分組做,不能分組做的老師要演示實驗,不能演示實驗的,要運用多媒體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導學生進行推理、設計。總之,盡自己最大努力堅決、合理進行探究式教學。
在探究的整個過程中,我即不強制學生的'學習,也不放任自流,用語言、情境、游戲等到有效手段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科學教學雖然以探究為核心,但其它方法運用得當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經常在教學中運用游戲、講科學故事、觀看視頻等手段,這些手段有的讓學生親歷過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強材料的直觀性,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這個學期,我將繼續運用這些方法作為探究式教學的補充。
3、向其它學科融合
科學有時向語文、音樂、美術融合,對培養學生的科學審美、科學人文精神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習土壤,我計劃讓學生贊美土地,學習珍稀的動植物,我計劃在課堂上開展一次即興演講,探究月球,我打算讓學生暢想未來
4、教會學生上網查資料、下載并保存文字、在網上觀看科學視頻等。
5、各單元、各課課時安排(教學進度):
除《植物向哪里長》《密切聯系的生物界》《溫度計的秘密》《凸透鏡》《彎彎的月亮》外,其它都是一課時,每學一單元都要復習、測試,大約要兩個課時。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了解,并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
要求學生有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生動活潑,有很大的彈性和開放性。注重突出科學、環境、社會、技術的聯系,加強了和其它學科的聯系。本冊教材引入專題研究這一教學內容。
包括以下幾部分:人的一生、地球和地表的變化、無處不在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與能源、研究與實踐。
根據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科學探究: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征。能進行觀察、實驗、制作等探究活動。對生物、地球運動等科學內容進行探究。
科學價值觀:保持與發展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樂于探究的愿望。關心科學對待新事物之間的聯系。正確的理解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互助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尊重事實、注重環境保護和與自然和諧相處。
科學知識:使學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礎知識、變化所需的能量來源、科技與未來世界的緊密關系。以及運用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活動。通過本冊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科學價值觀、科學知識、STSE各方面得到發展。
三、教學措施: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建立科學文件夾,記錄學生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文件夾包括以下內容:科學課筆記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評價表等。并在期末對學生做的文件夾進行展示與評比。
3、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4、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系,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5、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系。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7、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8、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系。
四、潛能生培養措施:
根據對學生情況的了解,結合科學課的特點。潛能生主要表現在:
1、對學科知識無學習興趣;
2、無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識;
4、實踐能力不足。
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以生動的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合作與參與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組中安排他們進入較好的組學習,并開展“一幫一”的活動幫助他們。
五、課時安排:
本冊教材以單元為內容單位,在課時安排上也以單元為主,并包括隨時評價所用課時。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4
經過一年的科學教學工作,自我感覺已經初步融入了這個學科的教學行列,對于小學科學的教學模式也有一定的適應。在過去的一年工作中有進步,但是與自己的要求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年的工作,爭取更大的成績,現制定新學期的工作計劃如下: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專業素養。
加強教改理論學習,不斷充實自我。廣泛閱讀教學方面的書籍和文章,豐富、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養。作為科學教師應自學主動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科學新課程標準》《小學科學教育概論》《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小學科學課程教與學》等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將成為我親密的伙伴,做到課余時間認真閱讀,及時做好筆記,同時寫好心得體會,領悟其中的精華,使理論在頭腦中形成影像,并將其實踐于課堂,促進新課程的發展,使其發揮最大效力。
(二)注重教學研究,打造高效課堂。
首先努力完成日常教學工作,認真備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課,愛崗敬業,按要求完成反思,及時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總結經驗,積累經驗,善于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問題,并努力解決問題,認真研究學科特點,學習理論知識,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
嚴格做好常規工作,積極參與“名師工作室”的研修與教研活動,規范和優化課堂教學,做好教學反思,并與同學科教師們堅持相互聽課,相互評課,不斷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虛心向他們請教,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努力提升自己教學駕馭能力。
(三)努力提高教育教學科研能力
在今后的課題研究期間結合理論學習研究,和課題組成員積極探索教學實踐,研討教學案例,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提升教學研究能力。
1.積極參加各種聽、評課活動,進行高質量的'教研活動,爭取機會讓自己在校內或校外都開一些有質量的公開課,向更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2.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撰寫教育隨筆和教學反思,加強課題研究和論文寫作;平時抓緊時間加強自身學習,閱讀教育專著和教育教學文章,做好讀書筆記。
3.加強自身課堂調控能力和教學方法手段的靈活運用,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深入研究;注重傾聽學生的心聲,嘗試走進學生的心靈。
4.將教育教學反思、課題研究及時整理成文,向相關教研員、專家請教,以期獲得專業引領。
(四)開展各項活動,促進師生發展。
1.依托課題實踐進行行動研究,為學生構建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
2. 潛心解讀學生、了解學生、知道學生認知規律以及學生學習的心理,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3. 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特長,努力開發學生的科學潛能,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學生自主性探究和個性特長的培養。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5
本人有幸成為xx科學工作室的一員,我明白我應在這有限而寶貴的時間里,自加壓力,確立目標,借助工作室這個平臺,提升自身的專業理論素養,進行教育教學探索和實踐活動,全面推進自身專業化進程的發展。為了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特制定本期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依據縣工作室實施方案相關精神為總的指導思想,進一步落實和貫徹工作室發展目標,認真履行工作室成員的義務,并以各級各類活動為契機,力爭做到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地學習、培訓、工作,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增強自身能力和專業素養。
二、發展狀況自我分析
從事(自然)科學教育工作已有十幾個年頭了,作為一名中青年教師,有著充沛的精力、飽滿的熱情和較強的學習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容易接近學生;有一些課堂教學心得的 積累,對科學教學有一定的見解,掌握了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初淺教學方法。弱勢是缺乏耐心,學生基礎差,如何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最大化, 這還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摸索的過程。有些理論與實際操作脫節,要加強理念與實踐相結合的探索。
三、發展具體規劃
1、加強學習,有這樣一句話:“活到老,學到老”。告誡人們活著就要學習,它不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而我選擇最為方便的學習方式就是讀書,進行全面、系統的閱讀 學習,對書中的建議,想法,案例,方法進行分析與反思,做到及時摘錄,認真寫好深刻的學習體會,每學期至少一篇。
2、注重積累。教師的成 長需要積累。時間的積累,經驗的積累,知識的積累,總之教師的積累尤為重要。我要努力做到: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想到一點點;每天學到一點點;每天領悟一 點點;每天反思一點點;每天寫下一點點。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想到的,反思的,就一定要及時寫下來。要讓做過的事情留有痕跡,要讓瞬間的精彩成為永恒。
3.樹立風格。認真上好每一堂課,鉆研教材,勤寫教學反思。主動承擔觀摩課、示范課的`教學任務,加強“核心概念”教學法的實踐與探索,學習名師的教學特色和經驗,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4、積極參加課題研究。重視教科研一體化。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還要進行專項課題的深入研究,以研促教,使教學和科研更有機的結合,
5、 撰寫論文。通過撰寫論文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的理論素養,提高寫作水平和能力。為了撰寫好一篇高質量的論文,我要努力做好平時課堂教學實踐的積累,尤其是教學 中精彩的片段,有趣的活動,新穎的設計,巧妙的安排,有效的方法,合理的組織等等,將每一個素材進行分析與總結。每學年完成一篇高質量的論文。
四、預期發展目標達成:
1、力爭多參加縣、學片課堂教學評比活動,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知名度。
2、培養1名新教師在縣、學片課堂教學評比活動中獲獎。
3、爭取撰寫的論文在地區、省論文評比中獲獎。
4、積極完成工作室立項課題的各項工作。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6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孩子科學素養為宗旨,進取倡導讓孩子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整體感知
?科學》四年級上冊由“熱”、“變化的天氣”、“振動的聲音”、三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孩子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本事。
“熱”單元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本單元主要是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入手,經過對一些常見的現象提出問題,然后安排一系列趣味而又意義的探究活動,讓孩子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并進一步激發孩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樂趣。本單元是由“冷和熱”、“溫度計”、“熱往哪里傳”“熱對物質狀態的影響”5部分13個活動組成。
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云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基本要素分別進行觀測。其中包括云量的觀察和測定、雨量的觀察和測定、風的方向和等級的觀察和測定以及氣溫的測定。這一部分活動中,還包括嘗試記錄各種天氣情景,觀察生物預告天氣的行為以及學習獲得天氣信息的多種方法。
對聲音的探究從傾聽周圍的聲音開始,經過對發聲物體的觀察和實驗,研究和探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體發出的聲音。在這一單元結尾設計的“制作我們的小樂器”活動,將由孩子自由取材,利用身邊材料制作一件能發出不一樣音調的小樂器,并嘗試著奏出簡單的樂曲。
這些活動的教育意義和價值是多方面的。我們在新學期的教學中需要異常關注的是這些活動在科學探究方應對教學提出的新目標。
1、要求孩子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三年級的觀察認識活動以定性為主,很少涉及物質的量。而在四年級的的活動設計中,不僅僅要求孩子更為準確和細致地觀察物體,并且在很多情景下,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并選擇適當的詞匯、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例如,云量和雨量、氣溫、天氣、聲音的高低等。
2、要求孩子不僅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并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這也是本冊教材在孩子科學探究本事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觀察和收集事實上只是探究活動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對搜集到的事實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構成新的認識才是科學探究活動的全部。
孩子科學探究本事的提高,以及對科學探究的理解是漸進的,需要我們引領他們經歷一個又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才能逐漸獲得發展。在新學期的教學中,期望教師們勇于探索,積累更多的經驗,將以探究為核心的小學科學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教學目標:
經過學習,使孩子:
1、明白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音樂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堅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構成大膽相信、著重證據、敢于重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寫發展。
四、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孩子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他們普遍習慣于死學硬記死板知識,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孩子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本事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孩子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本事。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于語數教學,使孩子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教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孩子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本事、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資料貼近小孩子的的生活,強調用貼合小孩子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孩子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德育目標:
1.經過觀察實驗等教學活動,培養孩子認真、細致、實事求是與人合作不怕困難等各方面的科學態度。
2.經過天氣變化,向孩子進行看圖聽懂天氣變化知識。
六、教學重難點
1.歸納、概括同類物體的共同特征,并建立初步概念。
2.歸納、概括同類物體的共同點,發現其中規律。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孩子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孩子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孩子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八、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實驗法列表法
九、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與實驗
專題研究情境模擬科學小制作討論辯論
參觀訪問競賽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7
本學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改善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構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認真研究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資料、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管理潛力。
一、本學期工作的策略是:“充分展開群眾性教學研究,加強指導、完善服務”。科學學科的教學研究應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的用心性,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基本問題,深入而全面、扎實而有效地展開,群策群力、共同探討。把科學學科教師隊伍打造成一個團結的共同體、研究的共同體、發展的共同體。
二、工作重點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1.精心安排系列學習資料,講求針對性、有效性。
(1)認真學習和鉆研《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鉆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思考;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認真學習和鉆研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認真學習和鉆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4)認真學習和鉆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
2.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用心構建學習型組織。
(1)繼續邀請省知名課程與教學專家為科學教師作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輔導報告。從教師的不一樣需求出發,采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多種學習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
(2)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一樣類型的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帶給條件和機會。
(二)加強指導和管理,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加強課程管理,引導學校及科學教師落實和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杜絕違規行為。
2.加強新教材的培訓力度。充分調動市(區)專(兼)職教研員、各校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壇新秀的群體力量,在參加省新教材培訓的基礎上,在xx市有序開展教材章節分析、教案設計、教學方法研究和教育資源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指導教師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編寫意圖。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牽頭,針對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成立專題研究組,開展專項研究。本學期專項研究的重點是:中法合作“做中學”項目的深入研究與適度推廣共進;二是“同題異構”多元化教學設計以及個性化教學實施;加強對課堂教學動態生成資源問題的研究,在實踐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智慧。
4.有序推進“春暉工程”,加強小學科學“精品課”建設,共建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全市科學教育協調發展。
5.根據地方課程資源整合和開發一些較有特色的地方性課程,如家鄉常見動植物的研究、家鄉水資源的調查研究、蠶桑文化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的內涵。
6.結合科學學科基地的系統化建設,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基地活動,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基地研究狀況。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充分發揮教研工作對于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動力作用,引導教師充分、全面解讀《科學》課程標準,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潛力。
1.改革傳統教研方式,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用心性,與教師共同協商、平等對話,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教科研基地學校和各轄市(區)科學學科中心組的研究與輻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2.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學科基地的引導功能,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學科基地研究氛圍與榜樣風范。
3.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和觀摩活動,以期構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學課堂教學新模式。
4.切實加強具體實驗項目的實施,培植典型,提高課程實施的研究水平。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為抓手,在認真總結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開展教學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導)與創生(適度嘗試)。全面提高教師深度挖掘課程資源的潛力以及課堂教學實踐創新的技能。
5.加強對學校教研組工作的指導,根據“xx市中小學教研組建設章程”,定期檢查學校教研組的工作。
6.不定期舉辦各種專題性、主題性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一樣類型的科學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帶給條件和機會。
7.繼續征集、優化、整理“教學情境設計、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用心發現、總結、推廣教學第一線教師的教學改革成果。
(四)重視教育科研,深化課題研究
1.探索小學科學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科學課題研究應重視應用研究、行動研究、現場研究、微觀研究;應重視質的研究;應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為著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并重,提倡“過程即成長”的行動理念。
2.系統展開省級重點課題“科學探究中,滲透元認知要素的實踐與研究”的結題工作。
(五)改革評價方式,完善評價體系
1.逐步建立起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為重要資料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體系。
2.幫忙部分學校逐步建立并完善學生學業(學生成長)記錄袋,探索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性評價體系。
3.逐步成熟xx市小學科學學科有效教學抽樣檢測調研工作,對貼合科學教育規律的命題理論作出探討,將命題科學化的研究引向深入。
4.探求小學科學實驗操作考查的最佳模式,是小學科學評價體系重點需要加強的環節。
(六)組織各類研訓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實施新課程的關鍵是要有一支數量和質量都能夠得到保證的教師隊伍。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教師的業務水平。所以,組織必要的培訓、調研、總結、推廣和競賽活動,能夠推動教師隊伍的發展。
1.繼續承擔小學科學教師繼續教育任務,圍繞課程改革這一核心資料充分展開,為新課程實施帶給保障。認真組織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帶給有力保障。
2.組織《科學》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活動,引導科學教師明確科學學科課程改革的方向;組建學科性研究小組,攻克難關,提高課程理解潛力。
3.以省級實驗小學為龍頭,用心探索提高小學科學學科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采取用心措施,大面積穩步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水平。
4.加強對青年科學教師的培養,探索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新途徑、新方法:以青年科學教師為主體,以課題研究為切入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主線,加大對青年科學教師培養力度;透過雙向選取,為青年教師確定教學指導(以教研員、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為主),有目的地開展“傳”“幫”“帶”和交流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健康成長;繼續抓好青年教師的課題研究工作,引導青年教師開展小型課題研究工作。
5.根據省市教研室有關規定,有關學科組織教師教學潛力競賽、學科評優活動。
(七)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研究潛力
1.加強教研員自身的理論學習,確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專題,提高專業研究水平。
2.進一步加強對轄市(區)教研員的工作指導,促進各地區教研水平的均衡發展。
3.教研員苦練內功,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潛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課程理論水平、專業論文發表質量、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潛力、教研活動水準,確保在新課程推進過程中專業引領的整體水平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8
一、教學目標
小學科學總目標:
經過科學課程的學習,明白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堅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構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二、教學資源分析
五年級下冊的學習資料,是由“沉和浮”“熱”“時間的測量”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供給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忙學生把現象、數據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建立科學概念,讓學生的認識沿著概念構成的規律發展。
4、必須要讓學生親自經歷制作的過程,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本事。
三、學生基本情景分析
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征來看,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欲,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能主動開展探究活動。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的本事還是比較薄弱,能主動開展的學習的學生比較少,比較依靠于教師的教;學生用自我擅長的方法來表述自我的觀點以及合作研究學習的本事與意識還是比較薄弱。所以教師的教學要進取地發展學生探究學習本事、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愿意用自我的方法來表達自我的認識與觀點。我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應記筆記,并能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四、教學方法設計
1、加強理論的學習,異常是小學科學課中關于“科學探究學習”的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的思想與方法;
2、深刻領會并認真貫徹執行《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3、加強自身素養、知識水平以及業務本事的提升并不斷提高自我的實踐本事;
4、認真鉆研教材和各類教學參考書,瀏覽網絡、雜志等,學習先進經驗、科學設計教學策略;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創設良好氛圍;
5、潛心解讀學生、了解學生、明白學生認知規律以及學生學習的心理;
6、進取收集、準備各類探究活動材料供給有結構材料;發展學生搜集各類活動資源和素材本事并用于探究活動;
7、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特長,努力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學生自主性探究和個性特長的培養。
五、教學評價方案
1、課堂即時評價:是指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語言、思維等學習行為,作出及時的價值確定。
2、教師自我反思:是教師主體對自我既往教育教學實踐的重新審視,對其合理性,成敗得失進行確定與思考。
六、日程安排
三月份
1、制定課題組計劃。
2、制定個人教學計劃。
四月份
1、收集相關資料和經驗,互相聽課,進行一次學生知識檢測。
五月份
進行一次學生知識檢測。
六月份
1、歸納收集資料,檢驗實驗效果。
2、做好期末復習工作。
3、撰寫學期工作總結。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9
一、指導思想:
加強實驗教學工作是貫徹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資料。為進一步提高小學實驗的管理水平和本事,以及實驗室材料實現科學化、分類、分檔、檔案管理,加強實驗水平和實驗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發展。培養學生的多種本事,如動手本事、觀察本事、分析解決問題的本事,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特制定本校實驗教學工作計劃。
二、主要任務、目標:
按國家課程標準開齊開足實驗教學課程,實驗開出率到達90%以上,我們力爭演示實驗到達95%以上,分組實驗到達100%。引導每個學生親歷各個實驗探究過程,構成必須實驗技能,培養科學的實踐,實驗,觀察本事。
三、常規實驗教學工作:
1、實驗教師應與其他學科密切合配,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學期初要制定《實驗教學工作計劃》,并認真填寫《實驗進度表》,張貼在實驗室。
2、分組實驗時,任課教師要認真填寫實驗通知單,學生要認真完成實驗報告,每次實驗報告任科教師都要仔細批改。
3、實驗教師要按照《實驗進度表》認真準備實驗。若需要藥品和儀器,要提前向學校報告,及時購買。同時,開展實驗教學研究,進取改善儀器及自制教具。
4、凡有危險性的實驗,任課教師必須事先講清操作規程,注意事項,其后必須兩人以上進行實驗,不得隨便讓非實驗人員操作。堅決杜絕學生將實驗藥品帶出實驗室。
5、做好實驗前后的儀器、藥品檢查和記錄工作。
6、做好實驗室的衛生管理工作。
7、整理好實驗檔案。
四、做好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實驗室必須將實驗室管理條例掛放在顯著位置。第一次實驗課時,教師必須向學生交待清楚實驗室的各項規章制度。
1、防火、防電
(1)防短路、漏電。實驗教師要加強防火及防電害意識,不能麻痹大意,應不時督促檢查學生的防火及防電害工作。在學生實驗前必須保證電路及各種電器的'完好,認真檢查插頭插座是否適宜或松動脫落,電路絕緣是否良好,有無破損、漏電、短路等情景,各種電器是否能正常工作。如有問題必須及時排除解決。防止亂拉亂扯電線。
(2)學生做實驗時,對易引起火災的實驗必須要向學生講清操作要領,避免事故發生。
(3)嚴禁在實驗室吸煙。
實驗室都配備滅火器,實驗教師要會使用,并經常檢查,堅持完好,到期申請更換。發現火險隱患及時報告處置,一旦發生火災要主動撲救,及時報警(電話119)。
2、防盜、防破壞
(1)實驗教師每一天離崗時要關掉應關掉的電源、水源,鎖好門窗。門鎖及門窗插銷要堅持完好,發現損壞,必須及時報修。待修好后再離開。
(2)學生實驗完畢,必須對所使用的儀器、試劑、標本和模型作及時清點和整理,歸柜保存。
(3)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如不按實驗規程和要求做,損壞儀器和標本,須按損壞程度,要記錄清楚,作價賠償。
(4)在實驗過程中,實驗教師不得離開,以保證實驗順利進行。
(5)實驗結束時,做好儀器藥品檢查記錄和安全存放工作。
(6)學期結束,要做好實驗工作總結和安全工作總結。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的科學教學工作,這個班的學生都比較活潑好動,且思維活躍,能較好的配合老師完成教學工作。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物質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了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特別是動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對科學探究的認識不夠,特別是制定計劃的水平低。
6、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周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教學內容和三年級上冊一樣,也屬于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內容,但在探究重點上卻與上學期有著本持的區別,主要是讓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變化的過程并探究變化的規律。相對于整個的小學科學學習過程來說是一個質的變化。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主要是將一些值得學生觀注的問題如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植物的各個器官與植物的生長和功能存在什么關系;它們對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風仙花為例進行研究。
動物的生命周期單元主要是以認識蠶的生命周期,進而認識其它動物的生命周期,和認識人的生命周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主要是認識溫度,學習使用溫度計,觀察研究水是如何從一種狀態變化為另一種狀態,研究水的三態之間的變化規律。
磁鐵單元主要是整理對磁鐵的認識;實驗研究磁鐵的性質,了解人們對磁鐵的應用;學習制作指南針,加深對磁現象的認識。本冊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確定了每一單元的核心概念和具體概念,并圍繞這些概念的建立組織教學活動,使活動的目的更加明確。
教學活動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
使用了維恩圖、網狀圖、氣泡圖、柱形圖等圖表,使學生在記錄和加工整理信息,將事實轉化成證據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于學生對科學的理解和教學的評價。
每個單元后設置了資料厙,向學生提供與單元學習有關的資料和拓展性活動,彌補了學生的經驗不足,并提高了教科書的可讀性。
四、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植物生長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長需要適宜的條件,都有相應的器官,每個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結構,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2、人和動物都是不斷生長變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環境有關,通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著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亡,并得以不斷延續。
3、什么是溫度,溫度是可以測量的;溫度與物體的熱量變化有關;水有三種狀態,三態之間的變化與熱量有關;三態變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環運動。
4、認識磁鐵的性質;磁鐵的兩極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變化;磁鐵的用途;用途與性質是相聯系的。
(二)、科學探究
1、種植培養動植物,對動植物進行觀察和測量,根據觀察的現象提出問題,通過觀察到的現象進行預測,并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或新的變化,用適當的方式對觀察的現象進行記錄,并用適當的方法處
理相關信息,描述所發生的變化,運用查閱分析資料的方法解決問題,獲得問題的答案,認識人和動物的`生命周期。
2、觀察溫度計的結構,會使用溫度計,觀察水的三態變化及其溫度的變化,經歷“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解釋)————————分析、檢驗假設—————尋找新的證據—————做出新的假設??”的過程,完成相對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對水是否可以在氣態和固態之間的轉化進行驗證,對水的各種狀態之間是如何發生變化的進行整理和概括。
3、在討論和交流中,表達和傾聽、貢獻和分享方法,用簡單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用實驗獲得的證據思維加工得出結論,想辦法解決簡單的磁鐵問題,使用指南針確定方向,制作磁針,合理設計制作指南針。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樹立科學要講求實證的思想;激發關注和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培養堅持性和合作能力。
2、認識到較長時間堅持不懈進行觀察記錄的重要性;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認識到動物和人的生長變化,生命周期是有規律的,是不可違的;生命周期與環境因素及其疾病有關,養蠶繅絲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值得我們自豪。
3、認真、細致的觀測、記錄,認識到觀測數據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初步認同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觀念,初步建立物質不滅(循環)的認識。
4、培養樂于表達和交流的態度,體驗認真實驗、收集證據,根據證據尋求結論的科學過程和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體會在探究中學習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國古代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感情;培養發展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創造精神。
五、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于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范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并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系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并學習用流程圖、循環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六、教學措施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鉆研教材,做好教學準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2、加強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學習,并應用于自己的教學,確保教學的有效、優效。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11
一、實驗目的: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要以培養小學生的實踐本事素養為宗旨,以實踐為核心,努力擺脫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舊模式,讓學生在自然實踐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的本事等方面的發展。在教學中要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特點,始終圍繞"以探究為核心"的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經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培養學動手操作本事、邏輯推理本事、抽象思維本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經過實驗,使學生能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體驗成功的喜悅;經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及創新精神,使學生從小學科學、愛科學,為將來發展我國的科技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科學實驗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著要為每一個學生供給公平的學習科學實驗的機會和有效科學實驗的指導。同時,也要充分研究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科學實驗教學中鼓勵學生多樣性和靈活性。
二、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養綜合本事,全面提升學生素質,遵循學生認識規律,逐步提高探究本事,注重加強學科聯系,培養學生人文情懷,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城鄉教育差別。根據各年級學生的認識特點,把三到六年級學生的認識本事培養目標分別確定為“感知科學”、“走進科學”、“探索科學”。
教材將探究過程本事分為“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模型與解釋”。
科學課讓學生在“做中學”活動中應對自然和科學現象,經過動手動腦學習基礎的科學知識,在學習中不斷提高科學探究本事。
三、學生的分析:
三年級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經過觀察,該年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本事不強。本學年,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養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提高。
四年級學生思維較活躍,在實驗活動中合作意識已經構成,紀律明顯優于三年級。對科學的熱情度極高,熱愛科學,熱愛自然。
五年級的學生最大的特點知識豐富,很喜歡發明創造,本學年準備在實驗上加大難度,鍛煉他們自我動手創造的本事。
六年級學生經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本事,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所以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本事,提升科學素養。
四、具體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做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景,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貼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進取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實驗器材,做到“精講多練”,多經過實驗引導學生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五、具體教學做法: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戰線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實施科學新課程標準,除了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我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學的教學中參考和滲透“新課標”的要求。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同時培訓材料,明確目標和任務,理清新課程的結構、理念。
2、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進取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當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把科學課程建立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供給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
教師真正做到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我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了進取的影響。
3、嚴格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學生實驗與課堂演示實驗。
實驗是探究式教學與探究式學習的最主要的載體之一,依靠實驗,一些客觀的科學現實能夠轉變了學習探究的科學規律,從而使學習在科學的實驗操作過程中體會著科學規律有存在,體驗著科學知識的構成。
4、創造性的挖掘課程教學資料,布置探究式的課外作業。
為了結合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要求,轉變評價方式與知識的構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資源,使課外作業盡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課題。雖然那些課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課題,可是經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在科學學習的興趣與探究本事上有長足的提高。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12
一、學期工作思路:
本學期工作指導思想:繼續貫徹新課程理念,推進課程改革,加強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研究;圍繞我校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提升科學教學的教研質量與教研水平;實施專業化指導與學術性。
本學期工作的主要任務:改善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構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充沛提高教學的進取性,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基本問題,深入而全面、扎實而有效地展開,群策群力、一齊研討。
二、學期主要工作:
(一)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教師科學素養以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深層次掌握科學教學的真諦。
1、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進取建構學習型組織。
本學期將圍繞以下專題開展學習活動:
(1)認真學習和鉆研《科學課程規范》、系統鉆研新教材,既有科
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研究,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認真學習和鉆研有關有效教學戰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認真學習和鉆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4)認真學習和鉆研有關"做中學"優秀教案專著。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充沛發揮教研工作對于發明性地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動力作用,充沛、全面解讀《科學》課程規范,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本事。
1、改革保守教研方式,積極參與教研,與教師一齊協商、平等對話,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沛發揮全體科學教師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三)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探索小學科學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為著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并重,提倡"過程即生長"的行動理念。
2、發動全體科學教師積極參與上級開展的各種重點課題研究活動。
(四)認真參與新課程培訓、調研、專項協作等多元活動,促進自身專業生長。
認真參與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為新課程實施供給有力保證。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的工作安排,確定了這學期的德育理念:引領快樂,奠定快樂人生;堅持規范,養成良好習慣。德育活動目標:堅持規范,實現自我管理(層級部門、班級、個人)。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創新性地開展德育教育,使學校德育與學生實際相結合,探索更適合學生年齡、身心特點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舉措,使德育真正落實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著力加強行為規范的培養,并結合我校《小樹、小蟲、小朋友》 —— 《創新小學德育模式,引領學生幸福成長》國家工程、《一完小陽光成長指南》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強化校園各項常規制度,強化常規管理,狠抓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使學生的思想教育務實、細致、嚴謹, 增強德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水平。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和實效性,形成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參與的德育模式,努力使德育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思路
1.建設團隊:加強師德教育,提高藝術管理的實效性,讓大家重視德育,開創德育工作新局面。作為教師,每個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全民道德教育,人人有責”是我們的理想狀態。在大家的幫助下,德育科上學期的工作非常順利,但是在紀律管理、校園衛生等日常管理方面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我們希望大家這學期能進一步增強“全員德育”意識,立即停止違紀行為,帶頭在衛生維護方面以身作則,并堅持下去。我相信我們的學生紀律會大大提高,教學樓會變得安靜有序,我們的`工作環境和學校會有新的局面。
2.貫穿一個主旋律:引領快樂與堅持規范有機結合,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特長,在我校成立德育課題組,全面實施我校特色教育樹鷹教育。
3.加強一項工作: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規范教育,加強紀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優秀校風的形成。
4.重視教育: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培養學生高雅、仁愛、公正、禮貌、智慧和誠實的寬廣情懷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14
一、工作思路
本學期工作重點是: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深化課程改革;圍繞課程實施中實際問題的解決而展開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注重專業指導與學術性、群眾性研討并行,面與點共進。
本學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構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認真研究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二、工作重點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1。精心安排系列學習內容,講求針對性、有效性。
(1) 認真學習和鉆研《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鉆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思考;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 認真學習和鉆研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 認真學習和鉆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4) 認真學習和鉆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
2。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1) 繼續邀請省知名課程與教學專家為科學教師作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輔導報告。從教師的不同需求出發,采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多種學習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效果。
(2)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二)加強指導和管理,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加強課程管理,引導學校及科學教師落實和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杜絕違規行為。
2。加強新教材的培訓力度。充分調動市(區)專(兼)職教研員、各校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壇新秀的群體力量。指導教師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編寫意圖。
3。有序推進“春暉工程”,加強小學科學“精品課”建設,共建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全市科學教育協調發展。
4。根據地方課程資源整合和開發一些較有特色的地方性課程,如家鄉常見動植物的研究、家鄉水資源的調查研究、蠶桑文化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的內涵。
5。結合科學學科基地的系統化建設,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基地活動,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基地研究情況。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充分發揮教研工作對于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動力作用,引導教師充分、全面解讀《科學》課程標準,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能力。
1。改革傳統教研方式,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與教師共同協商、平等對話,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教科研基地學校和各轄市(區)科學學科中心組的研究與輻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2。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學科基地的引導功能,向全市學科教師展示學科基地研究氛圍與榜樣風范。
3。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和觀摩活動,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學課堂教學新模式。
4。切實加強具體實驗項目的實施,培植典型,提高課程實施的'研究水平。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為抓手,在認真總結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開展教學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導)與創生(適度嘗試)。
全面提高教師深度挖掘課程資源的能力以及課堂教學實踐創新的技能。
5。加強對學校教研組工作的指導,根據“**市中小學教研組建設章程”,定期檢查學校教研組的工作。
6。不定期舉辦各種專題性、主題性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科學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探討自身素質提高的途徑和方式提供條件和機會。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課程標準》為指導,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分別是“運動和力“、“時間“、“生物與環境“、“地球的運動“。
第一單元涉及運動和力的關系。力表現為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往往跟運動聯系在一起。物體的運動狀況的變化都是力作用的結果,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彈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單元中,學生要經歷一系列的探究活動,預測、控制變量進行對比實驗、運用數據進行解釋、組裝實驗裝置、設計制作小車等,通過這些探究活動,加深對探究的理解,發展對探究的興趣,也是教材的意圖之一。
第二單元要讓學生在“創造“(制作)計時工具的實踐過程中,了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感受人類對“時間“的認識過程,從而認識到時間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變的速度緩緩流逝的。同時,在整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還將不斷地引導學生去感知、體驗一定時間間隔的長短,以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時、分、秒等時間單位概念。
“生物與環境(二)“第三單元就是要引領學生經歷一些有目的的調查、考察活動,在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推理,進一步體驗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認識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特別是認識到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從而在學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態系統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的認識。本單元將側重研究生物體與生物體之間的關系,初步涉及動植物及微生物之間的依存關系,對動植物間的食物聯系進行重點研究。
以生態瓶的建造、觀察和改變控制條件為線索來進行探究活動,探究食物關系平衡破壞后的生態狀況,進一步認識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在活動中,需要對學生的探究興趣進行激發和保護,鼓勵學生以事實為基礎進行活動記錄,體驗在實踐活動中進行預測和驗證的必要性,經歷簡單的方案設計并實踐的過程,在改變控制條件的活動中收集數據和資料進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單元:第一、二課,從同一時刻各地時間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時差,北京、紐約晝和夜剛好相反這些現象開始,通過研究得出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而且在自轉造成的。
第三、四、五課,從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晝夜交替,通過分析、推理、計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并且可以通過實驗觀察到地球的自轉。
第六課,從北京到底是清晨還是黃昏這個問題,引出地球自轉方向的問題,指導學生在模擬太陽東升西落的活動中,運用相對運動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第七課,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解釋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時差,黎明有先有后,新年鐘聲不會在同一時刻敲響的問題。
第八課,繼續研究有關地球自轉的問題。在學生已經知道地球上各地晝夜交替是地球自轉形成的這個基礎上,介紹極地有半年的時間白天很長,甚至有極晝的現象。讓學生通過模擬實驗研究得出:地球自轉時,地軸始終是傾斜的,而且傾斜方向和傾斜度不變,很自然地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鋪墊。
第九課和前面幾課的思路剛好相反,是用前課得出的“地球傾斜轉動“這個結論去模擬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運動,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由于內容較難,不作為重點,而且教師要加強實驗指導。
最后一課“晝夜、四季與動植物“是本單元學習的拓展。地球的自轉而產生的晝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轉而產生的四季變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時間得到的光和熱都發生變化,不同地方同一時間得到的光和熱也不同。這使地球上產生了多樣的環境、氣候和多樣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節律地生長和生息。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小博士協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7、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8、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一、教學目標
小學科學總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二、教學資源分析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數據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建立科學概念,讓學生的認識沿著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制作的過程,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征來看,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欲,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能主動開展探究活動。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的能力還是比較薄弱,能主動開展的學習的學生比較少,比較依賴于教師的教;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以及合作研究學習的能力與意識還是比較薄弱。因此教師的教學要積極地發展學生探究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認識與觀點。我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應記筆記,并能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四、教學方法設計
1、 加強理論的學習,特別是小學科學課中關于“科學探究學習“的理論和實際操 作技能的思想與方法;
2、 深刻領會并認真貫徹執行《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3、 加強自身素養、知識水平以及業務能力的提升并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4、 認真鉆研教材和各類教學參考書,瀏覽網絡、雜志等,學習先進經驗、科學設計教學策略;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創設良好氛圍;
5、 潛心解讀學生、了解學生、知道學生認知規律以及學生學習的心理;
6、 積極收集、準備各類探究活動材料提供有結構材料;發展學生搜集各類活動資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動;
7、 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特長,努力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學生自主性探究和個性特長的培養。
五、教學評價方案
1、課堂即時評價:是指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語言、思維等學習行為,作出及時的價值判斷。
2、教師自我反思:是教師主體對自我既往教育教學實踐的重新審視,對其合理性,成敗得失進行判斷與思考。
五、日程安排
三月份
1、制定課題組計劃。
2、制定個人教學計劃。
四月份
1、收集相關資料和經驗,互相聽課,進行一次學生知識檢測。 五月份
進行一次學生知識檢測。
六月份
1、歸納收集資料,檢驗實驗效果。
2、做好期末復習工作。
3、撰寫學期工作總結。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04-26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11-13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11-13
小學科學教師學期工作計劃04-02
小學科學教師個人工作計劃02-10
小學科學老師工作計劃01-07
小學科學老師工作計劃12-09
小學科學教師個人工作計劃01-18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15篇01-11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計劃(15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