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1
第一次聽到《春江花月夜》這個名字,還是在我小時候學琴的時候。當時的我還只讀小學,并不知道還有張若虛這樣一個人,更不知道他創作了一首不朽的詩作,只知道《春江花月夜》是中國的十大名曲。當初,只是被那時而清揚,時而婉轉、時而急促的旋律吸引著。我很想演繹好它,隨著音符,我的腦海中呈現過一幅、又一幅的江畔景色。直到念了大學,我才真正意義上拜讀了《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詩中的景象多少次與我想象的不謀而合啊!現在我便以我所理解的賞析這首詩。
一、作者的生平及流傳詩作
張若虛是初唐與盛唐之交的一位詩人,大概與陳子昂一同登上詩壇。他的生平事跡不詳,只知道他是揚州人,做過兵曹,他的.詩文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刑巨、包融等吳越文士馳名京都。
他的作品也大量散失,只流傳了兩篇古體詩。一篇是五言古詩《代答閨夢還》,一首是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前者風格綺麗,深受齊梁詩風影響;后者則“流暢婉轉”,“動古今人心脾”,是千載傳誦的優秀作品。
而《春江花月夜》本是一首樂府舊題,不過是思婦、閨愁的傳統題材,但詩人匠心獨運,另辟蹊徑,勇于創新,賦予舊題以新意,擴大詩篇的表現內容。詩人別處心裁,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表現了他卓越的藝術才能。在詩中詩人就題生發,描繪了春江花月夜的奇麗景色,抒發誠摯的相思之情,探索了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奧秘,成為一篇“讀不能厭”的杰作。
二、賞析《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轉韻共九韻,每韻構成一個小的段落。
詩作一開篇便寫出了春江月夜壯闊的景象。“春江潮水連海平”作者把有邊有界的的江與無邊無界的海連在一起,空間一下子被無限延伸,場面宏大、氣勢恢弘。而“海上明月共潮生”則表現了一幅海面涌動著粼粼的波濤,一輪明月浴水而出,灑落下光輝的畫面。“生”字生動地描繪出了江水、海潮、明月的無限生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潮水流到哪里,月光就跟隨到哪里,春江之上有哪里不受到月光的照耀呢?詩人的情思也隨著擴大,場面由眼前的春江月夜擴大到天下的江河月夜。“江流婉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作者筆鋒一轉,由海天之際移到江岸。江水流淌在樹木花草遍生的原野,銀色的月光灑落在春江大地上,就像播撒了一層潔白的雪花。“空中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如水的月光洗滌了天地萬物,洗滌了世間的污垢和塵埃,只剩一個銀白的月光籠罩著整個世界。如此良辰美景,無疑會調動詩人對宇宙的探索和對人生哲理的尋求。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見人?”海天一色,只有皓月當空,令人恍然有出世之感。“孤”字透露了作者的人間情懷,作者由月及人,由望月想到月照人,追溯起人之初、月之始。在江邊是誰第一個見到這輪明月?明月又是哪年將她的光輝灑向人間的呢?這是個哲學問題,體現著朦朧的時間意識和歷史意識。這已不是單單的寫景,是在探索宇宙的開始,追溯人生的開端。接下來有疑問轉為感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人生短暫,一代又一代人無窮地遞變著,而江月卻是年復一年的懸掛在天空,仿佛沒有什么變化。她總是從海面上升起,懸掛在天空,好像在等待什么人,可那個人至今都沒有出現。
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2
白云一片去悠悠,清風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作者又將無限無情的時間、空間的描寫轉向短暫而有情的人生。白云的漂泊、無定象征征那游子在外漂蕩,不知今又在何方。“青楓浦”看似地名,但又非實指,在此亦不特指一家一戶,因此道明了在這春江月夜,思念夫婿的思婦們又何指千家萬戶?月光之下, 是誰家的游子乘一葉扁舟在外飄蕩呢? 那家中的思婦又是在哪座樓上想念著他呢? 一句寫游子, 一句寫思婦,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頗有一唱三嘆的韻味。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這四句主要是寫思婦對游子的思念。詩人沒有直接書寫思婦是如何的思念遠在他鄉的游子,而是將落筆點選在了月光來寄情托物。那月光仿佛有意和思婦作伴,總在樓前徘徊不肯離去。月光灑落在梳妝臺上,玉戶簾中,搗衣砧上,時時刻刻陪伴著思婦。此景越是讓思婦思念遠方的夫婿,她于是想卷走玉戶簾上的月光,想拂去搗衣砧上的月光,卻無奈“卷不去”、“拂還來”,兩個動詞“卷”、“拂”的運用,把思婦的如癡如醉、猶夢還醒的迷茫情景形象生動的刻畫出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月光牽扯著思婦的情懷, 此時此刻, 月光不也同樣照耀著她刻骨銘心的愛人嗎? 他是否也在這月光的照耀下思念自己呢? 想象中的思婦認為愛人在遠方共望月光,只是同在一片月光下卻無法相知, 那么只好借月光來遙寄各自的思念之情了。游子、 思婦相距太遠了, 上有廣裹的天空, 善于遠飛的鴻雁尚不能隨月光飛渡到你的身邊, 下有悠長的流水, 潛躍的魚龍也只能泛起一層層波紋而難以游到你的跟前#在此,詩人以魚雁的潛躍長飛而不達, 形象地道出音訊難通, 并含蓄地暗示出看似平靜的思婦之魚龍騰躍、 鴻雁凌空?、翻江倒海的內心世界,及其所受的煎熬, 襯托并刻畫游子思婦深切的相思離愁和音訊難通的無奈。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在那寂靜的良宵深夜之中,思婦夢見了落花,一個“閑”字寫出了思婦心中的悵惘和無奈。落花飄落在潭水之中,那幽微的聲響無疑如鐘鼓般敲擊著思婦的心房。春光易逝,這美好的時光已經過去了一半,可思念的人卻遲遲不肯歸來,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就這樣在思婦的喟嘆中輕輕溜走了。夢中的游子忘了歸家, 夢中之花落在幽靜的閑潭之中, 花落了, 春之將去, 可是人還遠在天涯, 不能歸返; 江水長流, 送走的何止是自然的春天,它流失的更是游子的青春, 幸福和憧憬。詩人以夢起興, 將夢與眼前實景相映照, 用落花、流水、 落月等感傷之詞, 烘托斷腸人在天涯的愁苦,在這傷春傷別的情景中又落到春、 江、 花、月、夜的自然美景氛圍中, 和詩之篇題, 篇首遙相呼應, 含蓄蘊藉, 余味無窮。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江滿樹。”江月西斜,逐漸藏在海霧之中,這春江的月夜將要過去了,可思婦的思念之情卻茫茫無際。碣石比喻北方,瀟湘比喻南方,象征著游子和思婦的距離很遠很遠,相會也遙遙無期。“不知乘月幾人歸?”詩人筆鋒一轉,由寫一對夫婦的情思轉而寫道天下的游子。最后的`“落月遙情滿江樹”,是詩人對天下有情人的眷顧。游子經過了一番心情的跌宕,終于有了迫切的還鄉情緒,作者的筆調也轉向對其命運的關注,希望最后一縷落月的光輝能夠照送他們及時回家與親人團聚。
三、結語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表面上是首寫離情別緒的愛情詩,但作者通過一系列春江月夜上景物的描寫,描繪了一幅優美的春江月夜的圖畫。畫中有人,一個深愛丈夫的忠貞女子;畫中有物,包容春江明月海潮、天空原野、花林沙灘、 白云飛霜、扁舟樓臺、妝鏡砧石及長飛的鴻雁和潛躍的魚龍。不難看出,這首詩是一首盡情寫熱愛自然及對生命有深刻體驗的贊美詩。詩中蘊含的追求人生真諦、探尋宇宙奧妙的哲理令讀者久久尋味。
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3
《春江花月夜》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游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悠揚。《春江花月夜》在時空處理藝術上給人以審美享受,達到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
海上明月共潮生
海上明月共潮生,寫的是實景。采用的遠景,時間是晚上,月是主體,潮是襯托,時間與空間一體,氣勢不凡。詩人站在遼闊到分不清哪里是海岸線的水邊,在熏風里望見明月凄楚地隨潮涌翻滾而來,好像聽不見浪濤的呱噪和海鳥的悲鳴,行云流水地營造了他自己不被打擾的安靜和美景。是了,春江某種程度上成了他情愫的歸宿,寄托了他的情成就了他的美,順便再給我們精彩回放了那晚的夜色妖嬈。月色美,在詩人的鄉思離愁里,卻如蚌體內的珍珠,是凄苦的延伸和凝固。詩人看“滟滟隨波千萬里”,月影倒映,水波漣漪,卻突然感到了心理不平衡:為什么月籠春江千萬里,我卻望穿了秋水也望不見家舍屋頂的裊裊炊煙!就連江邊的芳甸也因為有江流不息的陪伴,惹人妒忌。
或者他突然發現月亮其實和自己一樣孤獨。明月愛慕著春江,卻苦于時空蹁躚,一天一地,惟能只知晝夜不知歲月地映照著白水,不離不棄。就如詩人自己一樣,望這長水,只期盼能望見家中玉簾后的牽掛。“明月共潮生”的背后是詩人似潮水般的離愁,思緒。景的層次分明,時間的選擇恰當,空間是迷茫的月夜,給人無限的暇想。
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何年初照人,是一個設問。實質是一個時間問題。有的時候,我們初到一個地方,就覺得很熟悉,好像曾經來過。另一些時候,我們熟悉的環境突然變得很陌生。這種只存于一瞬間的.、很難用言語表述的感受,往往在詩人的腦中靈光乍現。風云際會,聚散彈指間。以你剎那芳華,許我乍見之歡。月亮第一次照在江面,是什么樣子呢?第一個見到月亮的人,是誰呢?誰也回答不了。人的一生,跟日月星辰相比,是短暫而匆忙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自我覺醒都會實現的,或是頓悟,或是漸悟。每個人終會以自己注定的方式與世界融合。
這就是詩的時空感。歷來經典的詩詞作品無不具有時空感。王昌齡的詩,被公認是“七絕長城”,他簡直就是時空的感覺大師。“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首句是過去的時間和還在的空間,是空間引起的有關時間的追溯。末句是過去的空間和現在的時間,是時間造就的有關空間的幻覺。唐玄宗時的進士詩人王灣,也有過人的時空感。“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前句寫日以繼夜的天際景象。后句更絕了,是寫來得太快的新春,進入了還沒退去的舊年。翻用雪萊的詩句,應該是:“春天到了,冬天還能在嗎?”而且這種時間的感覺,又是以“春江”的空間來實現的。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有異曲同工之妙。從時空的“實”與“虛”、“形”與“神”的關系來感悟他詩歌中的意境。“意境”是詩歌的靈魂。是詩人用詩句帶給讀者的一種心靈和精神上的感受,詩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時空構成了詩歌意境的基礎,而詩歌這種意境的營造,又是時空中“實”與“虛”的矛盾統一。“虛實相生”是中國藝術家時空觀念的一個重要表現。在詩歌中,時空中的“實”與“虛”是相對的,正所謂:有者為實,無者為虛,簡單地說就是言物言景為實,而抒情言志為虛。“實”就是詩歌展現在時空中我們所能感受到的實象、實事、實境,也就是詩歌中的一些具體事物和景物,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具體事物中的“形”。“虛”則是詩人帶給我們的一種想象空間,是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卻又能從作品的字里行間體味出詩人的情感世界,也就是詩歌中所謂的“借景、借物言志”中的“情和物”。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詩歌展現在時空中的“神”。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
落月搖情滿江樹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詩人的思緒在現實與世界與情感世界之間游離。“落月搖情滿江樹”,這結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經歷的人對時空的理解和表達有著極大的差別。中國古代詩人大都喜歡登高望遠,屈原、阮籍、左思、李白、杜甫等都寫過登高望遠的詩。其實,登高遠望是為了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到無限的時間空間,從而引發一種人生感和歷史感。古人遭遇困厄挫折,每每移情于宇宙時空,從中尋找超脫,感受抽象化、普遍化的時空之美,在更深更理性的層面上認識社會及人生。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對時空的理解是一種由近及遠,時空共寓的形成,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以時空的特性為基礎,以生命體驗為橋梁,以文化傳承為脈絡的。張若虛面對春江月夜的美景(空間),情不自禁地由江天月色引發出對“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時間)的人生思索;李白把酒望月,嘆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杜甫過武侯祠則感懷:“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中國古代詩人在認識了個人在天地之間的短暫、渺小時,往往又都能不約而同地感悟到人類的生存價值、創造性在宇宙中的偉大,所以,許許多多的中國古詩詞總有一種氣吞山河的特質,我們吟唱著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領悟其中對時空的理解,才能夠讀到詩的真諦!
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4
春江花月夜,中國國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一首名詩,描繪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詞句優美,被稱為是“孤篇蓋全唐”的杰作,聞一多稱之為:“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詩以春晚的潮水暴漲,明月升起開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潮生明月。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景色動人的生命。月光照耀千萬里,哪處的春江沒有明月的朗照?江水繞著充滿春的氣息的原野轉過,月光也瀉在開滿鮮花的樹林上,就像是樹被撒了一層白雪。我真的很佩服詩人,一開篇便就題發揮。巧妙的把“春江花月夜”五字化為一個神話般的場景,創造了優美恬靜的氛圍。
江天一色,澄清的天空只有一輪孤月。詩人陷入了沉思:“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的思緒不僅僅只停留在月亮上,他緊緊地聯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人類的存在是永恒的。也正是人類的永恒,人生有窮已的我們才能和年年相似的江月共存。其間不難感受到詩人對于生命短暫的感傷,但更多的是對生命的熱愛與追求。透過這兩句詩,我們聆聽到了初唐盛世的那種昂揚向上之音。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詩人筆鋒一轉,把年年相似的月亮寫成是在等待人的。但月光下,只有大江奔騰而去。月亮有情,選擇等待;江水無情,匆匆步履。整篇詩由上半篇的寫自然景色轉到描繪人生圖景,引出了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緒。
白云,扁舟子,指的都是離人。離人悠悠一去,就如白云飄忽,清風浦上留下的愁有幾許!誰家的扁舟子,讓明月樓上的`人相思不已!“誰家”與“何處”互文,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如此的離愁別緒,詩人才如此設問。
接下來,詩人用可憐承接何處。用月亮烘托在樓上等待的思婦的悲。徘徊兩字極其傳神,把擬人的月亮的不忍心,要在樓上徘徊,要與思婦作伴,為她解愁的心思藝術性的放大。豈料,月亮好心干壞事,皎潔的月光令思婦觸景生情,思念不減反增。她要趕走這月光,但月光就是不消失。這里的“卷”和“拂”,生動地表現了一個思婦內心的惆悵。但是困擾她的月光現在不也正在照著遠在他方的離人嗎?“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此時的思婦終于想通了,希望月光能把自己的思念遙寄他方。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其實,何止在家的思婦在想念離人,離人也想念著故鄉啊!可惜江水流春,流走的不僅是春,更是離人的青春和夢想。月亮升起又西斜,離人還是遠離故鄉。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無限。“不知乘月幾人歸”,離人思忖著。我想離人也是想也乘月而歸的,但是一切可能實現嗎?只能接月光把他的離情,撒在江邊的樹林上。
【春江花月夜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春江花月夜》的情感01-04
《春江花月夜》教案11-17
春江花月夜作文07-27
春江花月夜作文11-04
(精)春江花月夜作文11-06
春江花月夜作文【必備】09-10
春江花月夜作文【熱門】09-07
(優選)春江花月夜作文10-10
(薦)春江花月夜作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