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讀書筆記800字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那么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讀書筆記8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讀書筆記1
天藍的湖泊像鉆石般鑲嵌在蒼綠的森林里,一個小木屋,一把破椅,一個模糊的身影平躺在上面,靜靜享受夏蟲翁鳴,冬雪紛飛,春芽伸展,秋葉凋零。就這么看著,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又垂暮般化作漫天紅彤的夕霞“我覺得就這么做,就這么躺著,看太陽東升西落,也十分有意義。”梭羅的意志讓我一遍又一遍地沉思,他的執著讓我理解為對城市生活的厭惡,對近代生活的不自信,對常規的挑戰。他是那么地熱愛自然,甘于寧靜,他用行動告訴人們,脫離城市,遠離紛擾,依舊可以快樂地活著,并收獲一股寧靜,他筆下描繪的那個世界,那種生活,讓人看了不禁心動神往。那是特屬于他的神圣的天堂,也是他寄身寄心兩年的“故鄉”。
再次品讀《瓦爾登湖》,湖水依舊清澈,夕霞依舊迷人。他那孤獨的身影在此情此景中卻愈發的高大,像孤鷹、像獨狼,但又完全不是。僅僅是要回了本該屬于他的物品罷了,于是便顯突兀,原來他也和我們一樣,和大多數城市人一樣啊,總帶著那種莫名的孤獨。但他不同于我們的,在于他用孤獨確實換來了自由,于瓦爾登湖畔,于那一小片空間,真正的隨心所欲,天性自然。細數時間流逝,體驗歲月的美。
那木屋,那木椅,儼然成了他的家,是他心靈的寄托,尋家、尋根,我委實不懂何可稱之為家,又何可稱之為根。中國謂之居所,西方謂之親人,可于每一個人,每一段不同的經歷來說,又千奇百怪。于《瓦爾登湖》中,于無數先哲的思想下,我才弄明白原來只是寄托,并非身的棲息地而是心的養魂所。瓦爾登湖是梭羅的“家”。讓他逃避不愿見,亦不喜歡的一切,有可能還會是別的什么人的吧,但決不是我的,僅管也向往淡泊,甘于普素,喜歡自然,但心之高遠,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安貴樂道,以四海為家。
《瓦爾登湖》不是故事,僅是一個個片段,卻向我們展示了“他”是如何將付出的孤獨“追回”,并收獲自由的喜悅。也告訴了我們,家不是唯一。只要心中安定,無南海北皆可為家。家,無須尋,安身立命罷了。或流連于瓦爾登湖畔,或漫步在鄉野山間,或扎根于書山書海……
高一讀書筆記2
前幾天看書,深深地打動了我,令我知道有時候,傷害也是一種成長。
文章介紹一種生活在的叫做"雕鷹"的雄鷹,它有"飛行之王"的稱號,飛翔時間之長,速度之最堪稱鷹中之王。被它所盯上的獵物一般難逃厄運。
可美麗的飛翔背后卻有悲壯的血淚故事。幼鷹出生幾天后,就要學會飛行去爭奪母親口中的食物;第二步,母鷹把幼鷹帶到懸崖邊上,把幼鷹推下去練習高空飛翔,不少幼鷹因此喪命;第三步更為殘酷與恐怖,幸存下來的幼鷹被母親殘忍地折斷正在生長的翅膀里大部分骨骼,被母親再次從高處推下。很多的幼鷹因此成為飛翔的祭品。
一只又一只的幼鷹死亡了,但母鷹不會停止這血淋淋的訓練,因為它明白,這種傷害是成長為雄鷹的必經階段。
有人曾叢叢把幼鷹從母親身邊帶走。長大的幼鷹只能飛到屋頂般高便掉下來,兩米多長的翅膀成了累贅,失去遨翔藍天的機會。
其實,母親殘忍折斷幼鷹的骨骼是決定幼鷹能否在廣袤天空中自由遨翔的關鍵所在。雕鷹翅膀骨骼的是很強的,只要在翅膀折斷后仍不斷忍痛飛行,使翅膀不斷充血,不久便能痊愈。痊愈后的翅膀似,更加強壯有力。如果不這樣做,幼鷹便失去飛翔的機會。
多么悲壯的成長歷程,多么艱苦的飛翔之路,沒有人能幫助幼鷹只有它自己。
我們每個人藍天準備的一雙翅膀,能在自己遼闊美麗的藍天中飛翔,是每個人的夢想;沒有強壯的翅膀,我們如何能在藍天中我們的翅膀也常會被受到傷害而折斷,這個時候,我們是應該繼續忍痛飛翔還是躲在憐憫下靜靜養傷
人與動物一樣,一生中不可能就一直平平坦坦,常會有各種各樣的挫折與傷害。這些挫折與傷害常常會令我們感到痛苦與失落,令我們一厥不振。玫琳·凱——一間以其名字命名的著名化妝品公司的創始人說過:"挫折是上帝化了妝的禮物。"上帝給我們許許多多的禮物,其中就有挫折與傷害。"不經歷風雨,怎見彩虹"不體味人生的辛酸,怎懂得生活的甜蜜生命中沒有挫折,怎算一個完整的人生,傷害,有時候也是一種成長。
高一讀書筆記3
賈府最聰明的是誰?是賈母。
王熙鳳的聰明在機關算盡,寶玉的聰明在兒女意淫,寶釵的聰明在審時心細。而賈母的聰明,卻是歲月累積出的手段與經驗,所歷事物,皆是這些小輩不能比的。
賈母懂用人。黛玉處至賈府那章,以黛玉、熙鳳、寶玉為重頭人物,三人的外貌描繪不可謂不絢美,但對賈母,只一句“鬢發如霜的老母”淡淡待過,王熙鳳是賈府明面上的控權者,賈母是暗地里的掌權者,許是這樣的描繪方式更符二人身份:將賈府比作公司,賈母就是董事長,王夫人是掛名總經理,王熙鳳是能干的副經理。賈母捧起王熙鳳,使她有底氣管理賈府,當一切瑣事都被別人擔去后,賈母自然樂得清閑。擔在捧起王熙鳳時,賈母絕不會將權利盡數交與她。璉二爺在與鮑二家的廝混被王熙鳳撞見,王熙鳳借著酒意哭鬧到賈母那里,賈母半是安慰半是敲打的話語,讓鳳辣子暫歇下來。在賈母眼中,男人三妻四妾乃常事,倒是鳳姐如此吃醋是不該。以至后來在王熙鳳逼死尤二姐時,王熙鳳最要瞞住的便是賈母的眼睛。
賈母懂欣賞。賈母是極富雅趣,也及時行樂的人。她通曉音律,知道水波會對音樂聲有反彈的影響,便命樂師在水中庭榭演奏,自己領眾人在遠處吃茶賞聽。此外,譬如領眾人一同賞雪,譬如品茶口味,譬如房臥布置都可窺一斑。劉姥姥進入大觀園,賈母也被這鄉野之婦逗得不得了,這固然有找樂子的意味,但賈母的雅俗共賞使她疏風朗月的風雅里添了幾縷人間煙火。
賈母懂預見。賈府里預感到不詳命運的`非迎春一人,賈母在元宵節時就已為元妃所制的“一拍就散”的炮仗心憂,豐富的人生閱歷使她隱約覺察到皇家細微的態度轉變,甚至她比迎春預見得更遠:賈府之衰不可避免。
作者的精妙之筆在于,賈母面對賈府將傾的未來,選擇的是及時行樂。一個在封建大家庭中的女子,一步步,到如今的老太君位置,各種艱辛,不必細想。可待到自己已盡可享樂時,已是暮暮老矣,及時行樂,不但有對剩下生命的享受度過,還暗含對自己的“補償”心理。及時行樂而非政治賈府,實質是在集體利益中追求個人利益,愚昧與貪婪,也在這個聰明人身上展露無疑。
愚與慧,俗與雅,這是作者用筆之精妙,也是人性之精妙。
高一讀書筆記4
最近我讀了《陶行知文集》。讀了之后深深感嘆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論,被文中深邃的思想所折服。
陶行知先生生活在災難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的舊中國的,他畢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為改革中國教育,創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生活教育”的理論體系,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不愧為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實踐家與偉大的實踐教育家。學習陶行知、走近陶行知,對于今天我們搞好教育教學研究,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推動素質教育與教育現代化有著重要意義。陶行知的文集,內容豐富,娓娓道來,深邃的思想通過樸實的語言展現出來。我談談兩點感想:
陶行知先生在“答朱端琰之問”一章中詳細解答了“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及做法。我理解為教師要教會學生去探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要學生學得“自得”,學得“自動”。并且,學得的知識與現實應是一致的。這讓我想起我們的春游,帶著孩子來公園之前我們教育孩子要講究衛生,不亂扔垃圾。然而到了公園,孩子扔垃圾的時候,老師有時卻熟視無睹,這不是“教學與做”分離嗎?這應該引起我們老師注意,在生活中,我們更應該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否則,學校學的知識就變得貧乏,蒼白無力。
陶行知先生又說:教的法子必須根據于學的法子。教師不能只管自己教,要讓教的法子自然根據學的法子。要學生怎樣學就須怎樣教;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陶行知這一思想不也就是我們所要倡導的——“因材施教”嗎?。
在“教學合一”的理論中,陶行知先生還強調:先生不僅要拿教的法子與學生學的法子聯絡,并須與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他認為,教師不是販買知識的,教師自己的知識也會陳舊的,自己也要進步。一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另一方面都是也要不斷研究學問,就能時常找到新理。陶行知這一思想不也就是我們今天所倡導的教學應該是——“教學相長”嗎?
陶行知的“教學合一”的教改思想,強調的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在他杜威教師那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基礎上的新的突破,這對于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高一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高一《簡愛》讀書筆記03-01
高一城南舊事讀書筆記04-12
高一讀書筆記(精選20篇)02-10
高一讀書筆記800字01-16
城南舊事高一讀書筆記03-25
高一讀書筆記200字04-08
高一《童年》讀書筆記500字09-19
城南舊事高一讀書筆記09-20
高一讀書筆記600字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