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范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范文1
一、調查目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的助力器,甚至能夠影響學生的一生。
因此,在小學階段對于養成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我校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不盡人意,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習習慣的養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順應新課程的基本要求,著力養成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此,我們對不良現狀進行了調查,并分析其原因,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客觀依據。
二、調查對象
本文以我校三至六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調查了解我校學生在學習習慣方面的情況,以及分析不良學習習慣的原因,繼而培養我校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質量。
三、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觀察法相結合,調查問卷的設計和分發均符合調查問卷的科學性。通過班主任了解學生平時的'學習習慣,最后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合和分析,對比調查問卷,以確保調查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四、小學生學習習慣現狀分析
1、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和動力。很多小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不知道自己為了什么而學習,只是因為家長讓上學就上學,為了看書而看書。在看書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并不集中,容易被外界干擾;學生學習的自制力較差,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將注意力完全放在學習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不強,遇到不會的問題很少主動提問,在沒有人看管的情況下,很少主動學習。
2、沒有良好課前預習習慣和課后復習習慣。調查顯示,有一半的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也沒有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制訂學習計劃的習慣。大部分學生沒有課后復習的習慣,每天對于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回家或者下課不進行復習、鞏固。僅有三成的學生會及時整理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并復習和背誦。
3、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課堂學習效率低。
我校大部分學生在后半節課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容易離開教師的教學內容。調查顯示,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率很低,超過一半的學生在課上很難進入狀態,經常溜號。家長也普遍反映,孩子在做作業時,有的邊做邊玩,有的邊做邊看電視,不夠專心,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做作業時需要陪做。有的學生認為作業出現錯誤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專心所致。
4、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做作業的姿勢不端正,需要教師與家長反復提醒。我們發現學生不良的姿勢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過低,大拇指壓著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很少。大部分班級都普遍存在字跡不端正、學生涂改隨意、不整潔等不良現象,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部分家長也反映孩子在家做作業時粗心、漏題、看錯題意、邊看電視邊做作業。
5、缺乏學習自主性。我校許多小學生都是在教師的督促下進行學習活動。在課堂中,不能自始至終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一旦脫離了教師的視野范圍,就容易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有部分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比較喜歡看電視和玩手機,有的每天必看,有的邊做作業邊看,有的一有機會就看。做完作業主動檢查的學生不多。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范文2
一、調查目的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自動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養成的方法、姿勢、態度、意志、行為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有效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迫切需要。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新課程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好習慣能使意志專注于學習,提高學習效果,受益終身。反之,壞習慣徒費時間,學習效率低,貽害一生。可見,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目前,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諸多不良習慣,需要重新認識,并予糾正。為了解我校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探索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特對各年級段的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時間
調查時間:
三、調查對象
為調查反映全面,課題組確定低年級二年級和高年級五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共xxx人。
四、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課題組研究制定了詳細可行的《小學生一般學習習慣調查表》,除此還責成課題組骨干成員分學科制定了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學習習慣調查表,抽取四、六年級進行抽樣調查,并寫出調查報告,本報告主要著重分析一般學習習慣。
五、調查內容
課前預習、課前準備、課上聽講、思考提問、合作交流、完成作業、自習早讀、使用學具、書寫、上網等方面。
六、調查結果分析
(一)對調查表反饋的數據進行統計。
調查表共分15個項目,四個等級:A、B、C、D,A級為表現最好,其他三個依次降低。
(二)對統計數據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的結果基本上反映了我校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和特點,通過課題組成員對以上數據進行分析研討,達成如下共識。
1.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正被重視和逐漸形成。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對新課程的理念“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及三維目標的認識逐漸深入,能在日常教學中努力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整合,比較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1)制定具體措施,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領導重視,校長曾多次在學校例會、教師座談、學生會上強調培養習慣的重要性:習慣影響人生,性格改變命運,細節決定成敗。特別注重強調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聽說讀寫習慣,規范用尺習慣,良好書寫習慣等多次進行宣講和強調。學校也不失時機地利用各種宣傳陣地進行教育,如:開學典禮、國旗下講話、墻報、紅領巾廣播、班隊會等。組織各種競賽與評比,如:文明班級、文明學生的評選,作業展覽、書法比賽等。倡導各學科教師齊抓共管,并經常組織教師交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做法。并利用家長座談會、家長學校活動等學習與交流如何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常識。
(2)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也能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教師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比較重視,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習慣要求,并能貫徹于日常教育教學中。對習慣比較差的學生能及時與家長聯系,共同商討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方法,及時溝通,經常提醒。課堂上努力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探究樂趣。樹立榜樣,通過名人故事、身邊的人和事等讓學生真切地感到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它對人一生的影響是重大的。
(3)小學生正在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調查數據統計表可以反映:大部分學生已經具有或正在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準備、規范用尺、控制上網、合作學習、作業書寫等方面AB級比率達到90%以上,反映出學校、家長及學生自身都比較重視對良好習慣的培養。從調查情況看,學生對一些顯性的學習習慣比較容易養成。
2.小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
(1)注意力精神不集中,課堂聽講效率偏低。
從調查數據統計表可以反映:僅聽講一項,C級比率達到30%,C級標準為:開始聽講認真,過一會就不專心了。這可以說明大部分學生在后半節課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容易走思。家長也反映孩子在做作業時,有的邊做邊玩,有的邊做邊看電視,不夠專心,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在做作業時需要陪讀,并經常督促,這些都反映出小學生記憶力持久性差,干事專注的習慣需重點培養。
(2) 書寫不規范,作業質量應提高。
從調查數據統計表可以反映:書寫一項符合C級標準的高達35%,反映出部分學生不按要求用筆(學校規定三年級以上書寫要求用鋼筆),用筆隨意,同一本作業本用了三種筆且書寫欠工整。作業完成一項選C的為28% ,還有3%選的為D級,可以看出學生作業時較馬虎,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有抄襲作業的極其不好的習慣。做作業的姿勢不端正,需要教師與家長反復提醒。在調查中,發現學生不良的姿勢為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學生很少。
(3)缺乏自主學習,缺少學習內驅力。
從調查數據統計表可以反映:學生自覺預習、復習的比率很低,A選項平均為19.5%,上自習的效率低下,還有5%的學生不會上自習。這些數據都反映出現在的學生缺少學習動力,不會自主學習,許多小學生都是在家長與教師的督促下進行學習活動。在課堂中,不能自始至終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一旦不在教師的視野范圍之內,就容易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4)獨立思考,發現問題的沒有養成。
從調查數據統計表可以反映:不會獨立思考,不善于提出問題的學生為20%。善思善問是很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良好的良好習慣,它是培養學生 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課堂上,我們發現一些學生被動機械疲勞無趣的學習,根本不會獨立思考與主動學習,就等待著老師講解、輔導或問同學或看教輔資料,分析文章回答問題是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見解,做數學題目方法單一,生搬硬套,稍有變化便迷惑不解,遇到很小的困難,便會止步,缺少探索精神,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這些,都是因為他們沒有養成善思善問的良好習慣。
3.小學生不良學習習慣形成的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是很大的。有的家長缺乏表率作用,無視或忽視自己的一言一行所產生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目前,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有的家長對孩子溺愛、遷就,導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賴、放縱等消極的性格特點,以至慢慢發展為不良的習慣,如學習不努力、不肯吃苦、懶惰、作業不完成、遇到問題不知如何解決等。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子女管教過嚴,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使孩子覺得家庭中沒有溫暖,從而使他們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影響的誘惑。家庭結構的變異或家長自身的惡習,如父母離異、有盜竊或賭博等行為,會使孩子受到腐蝕,導致行為習慣不良。
(2)學校方面的'原因。
學校應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樂園,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學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觀點上的偏頗或方法上的不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助長學生的不良品行。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心中只裝著教案,沒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沒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師教法比較成舊,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部分學生思維不活躍,發言不積極。有的教師的一些教學設計不正確也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如:提問不明確,學生不知從何答起;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與參與方法不明確,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質量差,學生的思維層次不夠深。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如:教師不用教具,在課堂上隨手畫圓,畫出的似圓非圓,不習慣用尺,等號直線畫的不齊;要求學生寫正確規范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等,符號書寫不規范美觀,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什么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3)社會方面的原因
21世紀是信息社會,各種有用的、沒用的、健康的、消極的大量信息充斥各個空間,影響著學生的感官和思想。由于成長中的少年兒童缺乏全面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社會上各色的歪風邪氣和腐朽思想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侵蝕和影響也是不能低估的。一些不適合學生接觸的文化場所和文藝作品也可能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發展產生不好的作用。
(4)學生自身的原因
學生心理上的某些主觀原因也會造成其不良的行為習慣。有的學生道德意志薄弱,正確的道德認識不能戰勝不合理的個人需要。有的學生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信念,不能正確理解相關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準則,如把違反紀律看作“英雄行為”,把頂撞老師視作“勇敢”等。有的學生因為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如:自私、任性、驕傲、懦弱、自閉等消極的性格特征,導致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和殘缺的個性特征。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健康個性是有益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為其終身學習一生發展奠定基礎。針對上述我校學生學習習慣調查現狀及分析,我們將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課題研究與實施,爭取探索出一條有效途徑。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范文3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由此可見,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目前父母普遍忽視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分數上,經常為孩子考不好著急,很少為孩子沒有好習慣著急,或者雖然知道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只是一味的埋怨孩子慌張不細心卻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學校、教師、家長如何合作,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尤為重要。小學數學教育因為有著它獨特的優勢,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責任心,因此,我們圍繞小學生數學學習自查習慣現狀展開了研究。
一、調查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 調查具體目標
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占有重要位置。
數學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比如,做完題后進行檢查、驗算,找到錯誤要進行訂正,這也是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表現。我們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自查習慣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目的在于增強小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效率。具體目標是:
1、通過對學生自查現狀、教師教學引導以及家庭教育配合情況三方面的調查,發現學生自查缺失的原因及根源,為培養學生自查習慣,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率作好鋪墊。
2、通過調查研究實現對學生自查習慣的培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使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反思,具有一定的責任感。
3、經歷調查分析促使學生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中形成“正能量”,促進教學互長,營造師生之間良性和諧的教學氛圍。
(二)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對象與范圍
時間:xx年10月。
對象與范圍:西安市實驗小學五年級一班至八班,每班隨機抽取十名學生及家長,部分教師。
2.調查方法
問卷法:學生問卷、家長問卷。
觀察法:隨堂進行觀察,查看作業本,測試情況。
訪談法:與教師、學生及家長交談。
分析法:數據統計分析
3、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是充分地了解學生在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的影響下,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因素與實際行為,其中包括學生數學學習狀態,課業負擔狀況,學生自查習慣的實際情況,家長在督促學生學習方面的行為與方式,以及教師對于學生自查習慣的理解和定位等等。
二、學生自查習慣現狀分析
經過為期一個月的周密調查,走訪了一線的數學教師,與部分學生和家長進行交談,隨機發放80份家長問卷,80份學生問卷,并全部收回,我們發現學生的數學自查現狀令人擔憂。
1、忙于學習,無暇思考,動力欠缺。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合理的時間安排以及充沛的'精力是學生學習和思維的保障。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現狀令人堪憂:只有16.25%的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80%的學生都需要老師或家長的一些督促和幫助,還有3.75%的學生必須在老師和家長的監督和催促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失去了督促和檢查則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仍然處于“要我學”的被動狀態。
從調查中我們發現97.5%的學生經常會參加課外活動或學習,僅有2.5%的學生沒有參加課外學習和輔導。我們來算一筆賬,以小學高年級學生為例,學生在校時間按5小時計算(不包括學生校內外托管時間),一周為25小時。據調查高年級學生在校外學習時間通常在10小時以上,我們按10小時計算,則學生一周在校內外上課時間長達35小時,相當于一周7天,每天都是工作日。學生的在校作業時間按每日一小時計算,課外作業時間通常也為5小時,再加上每日讀英語至少15分鐘,共計約12小時。這樣學生一周內學習并完成學習任務時間總計約為47小時,約占一周時間的三分之一。學生充足的睡眠時間通常不得少于十小時,約占一周時間的二分之一。那么學生還剩的六分之一時間在干什么呢?吃飯、洗漱、準備、上學、放學……學生基本處在忙于應付所有學習任務的狀態,在這一狀態長久的影響下,致使學生們無暇思考:“我為什么而學?”“我該怎樣學?”失去了學習的原動力。
2、重視成績,輕視引導,氛圍欠缺。
從學校教學中可以了解到,目前多數教師在實施新課標理念中,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對如何利用日常練習、作業、測試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等關注不夠。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答題的正確率,過于關注題目的答案本身,對于學生出錯的其它客觀或主觀因素(例如:環境、心理、情緒、行為習慣等等,其中也包括學生自查習慣)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些隱性的學習力制約和影響著學生的進步和成長。
在社會因素和家庭期望的影響下,多數學生和家長都渴望考取理想的中學,為孩子營造更加理想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所以成績成了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桿。在課改和教育導向的正確引導下,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逐步被扭轉,但成績依然是學生學習評定的硬指標。為此家長們努力實現自身的最優化,打造孩子的最佳化。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于學習嚴格把關,往往將作業檢查的任務,甚至測試反思大包大攬,出現學習上的問題及時指導。表面上,當日問題當下解決,但長此以往,形成了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成為的做作業的機器,計算的工具,不愿自查,只是坐等家長的評判,而這使得家長們也騎虎難下,也叫苦不迭。
據調查經常監督檢查學生每日作業情況的家長占調查總數的83.75% ,在測試后為孩子查找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高達90%,而在家長眼中學生具有日常自查習慣的僅占調查總數的13.7%。過于關注成績,輕視對學生的自查引導,學生們缺少自查的氛圍。
3、流于形式,難成實效,方法欠缺。
學生在學習中為了快速完成學習任務,留給自己更多“自由”的時間,他們急于完成學習任務往往忽略自查這一環節。在課堂練習中,只有答案不同才會思考錯因。在交作業后,見到老師批改的錯號才會找自己解決問題的誤區,缺乏自查意識。因此,在考場上,總有些學生答完題無所事事,折紙、畫畫、玩尺子。多數同學的檢查可以用一個“看”來概括狀態,看來看去也看不出所以然,任時間從身邊滑過。盡管有一些驗算的同學,與其說是在驗算不如說是二次計算,自查方法明顯欠缺。
據調查,學生具有數學預習習慣的占調查總數的40%,學習后及時復習的占11.25%,能自覺自查的占27.5%,單元學習后,測試后自查的學生分別占22.5%、46.5%。學生自查意識淡漠,自查方法單一,很難實現有效自查,就不能經歷自查過程,體驗自查優勢,難以形成自查形成的良性循環,提高數學素養。
三、解決學生自查現狀的對策。
由于一方面,時下常見的做法是教師布置完作業,總不忘要求學生讓家長檢查簽字,這樣既助長了學生學習的依賴性,削弱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和意識,淡化了他們心中的責任感,同時也增加了家長的負擔。另一方面,面對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特別是小學中高年級,由于對作業失去了熱情,往往是只要完成作業就萬事大吉,不愿關心作業完成的質量,更不愿去反思從作業中得到什么啟示。再就是,在數學檢測中因為不會進行自查,任時間匆匆流逝,而學生無所事事。針對學生自查習慣缺失這一現狀,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作以嘗試:
1、引導自查,領略自查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自查,反思和小結有效的自查方法。當然教師在每節課都有一定的知識內容和練習的量,課堂的承載量有限,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練習中的某一題出發,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歸結自查的方法。例如,學生在計算組合圖形面積時,通過觀察板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自查方法并加以歸結,看圖形特征,想面積公式,驗計算結果,對單位是否一致。
2、家校溝通,營造自查氛圍。
在家庭作業這一環節,關于作業自查學生和家長的心理有一定的矛盾沖突,呈現的形態是學生草草檢查流于形式,家長檢查才是實質。在學生自查時家長更有甚者在孩子旁邊不斷提示,指指點點,造成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而學生本存的一丁點兒自查自信也被家長的一聲怒斥和好心指點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家長,相信老師。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聯系,家長及時反饋學生的自查成果,教師定期在家長中給予方法上的引導和孩子自查成果的展示,排除家長的困惑,形成家校合力,為學生營造自查氛圍。
3、及時鼓勵,體驗自查效應
無論是課堂練習中,還是在作業中,教師都應作一位善于觀察的引路人,發現學生自查行為應及時肯定,對于學生收獲自查成果,教師更應大力表揚,引導學生去浮躁,靜思考,運用榜樣的力量感召學生細心自查,讓“正能量”擴散開來,使得數學素養的提升習慣和自查習慣相輔相成,學生通過心理體驗感受自查的帶來的良性效應,促進自查方法的呈現多樣化,自查技巧的提升快速化,以及自查習慣的養成常態化。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范文4
一、前言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順利學習的基本保證,是終身學習的需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會把精力集中在學習活動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學習效果,也有利于學生健康的發育成長。反之,壞習慣不僅降低學習效果,而且有損于身心健康。小學一年級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目前,我市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不夠理想,尤其是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習習慣的養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了解我市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尋求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與方法,特確定一些學校與學生進行調查。
二、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對象與范圍
時間:20xx年2月——20xx年3月
2.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家長問卷、
觀察法:隨堂聽課時進行觀察、查看練習
3.調查內容
學生的聽課習慣、作業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品質等因素。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小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本次調查中,通過問卷、課堂教學觀察等多種形式,發現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還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特別是一些與學習成績提高密切有關的學習習慣欠缺。由于一年級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高,再加上剛離開幼兒園不久,還不能立刻適應小學生活。因此,一年級小學生在課堂和課后的表現往往不盡如人意,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
一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課堂上時常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被少數學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數學生成了課堂的陪襯。從隨堂觀察記錄看,90%的小學生在一節課的前十分鐘時注意力比較集中,越往后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離開教師的教學內容。從家長反映情況來看,一年級小學生在做作業時,往往邊做邊玩,不夠專心,80%的家長都是自己陪孩子一起做作業。
(二)認真傾聽的習慣欠缺。
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問題一提出,學生個個舉手,有舉的高高的,有站起來的,有嗷嗷直叫的。而最終被請到回答問題的學生一臉高興,急著發表自己的見解。未請到則垂頭喪氣,而不是認真聽取同伴的發言。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部分學生喜歡發表各自的見解,不善于接受別人的意見。在完成作業時,往往教師讀了幾遍題目,但仍然有小學生聽不清楚題目的要求。
(三)語言表達的能力不足。
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當老師提問時,所有的小學生都把手舉得高高的。但是請到個別小學生回答的時候,他站起來后又不知道要說什么;有的孩子站起來后,支支吾吾,聲音很輕;有的孩子表達的內容和題目的要求完全無關。
(四)作業習慣普遍比較差。
觀察發現,大部分一年級小學生還沒能掌握正確的作業的姿勢,做作業的時候頭趴得低,作業本斜放,握筆很低,大拇指壓著食指,每次都需要教師的'反復提醒。個別小學生做作業時隨意涂改,頁面不整潔,完成的作業也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的要求。
2.小學生不良學習習慣形成的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學生習慣養成的影響是很大的。有些家長缺乏表率作用,無視或忽視自己的一言一行所產生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不自覺中受到不良影響。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為了滿足孩子的愿望,家長不管好歹,要什么給什么,一切按照孩子的意思辦。久而久之,孩子在這種優越的環境下,從行為上就難以約束自己,自制能力差。更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自己做點事,就會影響和耽誤學習,因此事事由父母包辦,不注重鍛煉他們的獨立性。如渴了大人給倒水,鉛筆斷了家長幫著削,書包亂了父母整理。這些雖然看起來不算什么大事,可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依賴心理,其結果可能使孩子做事責任心差,缺乏學習主動性,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馬虎,影響孩子的學習自覺性。
(2)學校方面的原因
學校應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樂園和保護傘,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學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觀點上的偏頗或方法上的不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地助長學生的不良品行。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心中只裝著教案,沒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沒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師教法比較成舊,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部分學生思維不活躍,發言不積極。有的教師的一些教學設計不正確也影響學生的聽課習慣,如:提問不明確,學生不知從何答起;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與參與方法不明確,學生放任自流;教師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質量差,學生的思維層次不夠深。有的教師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如:教師在課堂上隨手畫圓,畫出的圓似圓非圓;要求學生寫正確規范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等,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什么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3)社會方面的原因
由于成長中的少年兒童缺乏全面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社會上各色的歪風邪氣和腐朽思想對學生可能產生的侵蝕和影響也是不能低估的。一些不適合學生接觸的文化場所和文藝作品也可能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發展產生不好的作用。
(4)學生自身的原因
四、幾點看法和建議
一年級小學生好動、好問、模仿性強,所以良好習慣培養應以常規學習習慣培養為主,在培養方法上注重激發欲望,反復訓練形成習慣。
(一)及時提醒。
在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過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是非常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不僅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還要注重提醒。當發現哪個學生的表現不能令人滿意時,及時送去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者是一下輕輕地愛撫,就會喚起學生的注意。
(二)樹立榜樣。
在孩子們的眼里,教師是完美無缺的榜樣,學生的許多習慣都能從老師身上找到影子。因此,教師在課堂內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小學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特點,教師必須發揮示范作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學生耳儒目染,對其良好的習慣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小學生的另外一個心理特點就是模仿性強,還有爭強好勝心理,要多用小學生身邊的伙伴給他們做榜樣,激勵他們向小伙伴學習。
(三)恰當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覺得學習成績的快樂,喚醒隱藏在他們心中的自豪感,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條金科玉律。”正確適當地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對學生取得的每一點微小的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其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課堂評價要多樣化,要有針對性,語言要豐富,不要總是一句:“你真棒”。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一句表揚,或是一個小紅花、五角星都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四)家校聯系。
學校的教育沒有家長的配合,家庭教育沒有學校、教師的指導,教育就形不成合力,教育就難以產生效果。因此,家校聯系相當重要。一方面要積極向家長宣傳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意義和具體要求,動員廣大家長一起做好這項工作。另一方面,通過家訪、家庭教育講座、家長學校、一年級半日開放活動、家校聯誼活動等多種途徑,加強與家庭的聯系,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轉變家長重知識輕習慣的觀念,及時與家長溝通,共同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行為變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04-05
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報告08-27
小學學習習慣調查報告03-06
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總結10-05
關于中學生學習習慣的調查報告07-29
習慣調查報告01-11
學習習慣12-10
好習慣,高效率-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12-09
小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要求與培養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