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校園貸問卷調查報告(精選5篇)
要去了解一件不明白的事情時,我們通常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最后將結果反映在調查報告中。快來參考調查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校園貸問卷調查報告(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校園貸問卷調查報告1
近年以來,校園貸呈爆發式增長,在大學校園里,各種校園貸的廣告無處不見。收入有限卻充滿消費欲的大學生群體成了業內爭奪的陣地。目前行業正處在野蠻生長期。然而由于政府對網絡貸款缺乏管理制度,監管力度不夠,校園貸存在著無經營許可、利息過高、涉嫌詐騙、泄露個人信息等各種亂象。再加上學生的自制力不足,往往在購買欲的推動下欠下一筆又一筆貸款。我就這一問題,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次關于校園貸的問卷調查,希望能了解在校大學生對校園貸的認識和看法。
一、問卷的基本信息
調查目的:近年,校園貸導致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本次調查希望可以給大學生們就校園貸款問題提出實質性的建議,并減少校園貸的悲劇事件。
調查內容:主要分為大學生生活費來源和花費情況以及大學生對校園貸的了解和使用情況兩個部分。
調查時間:12月6日11時—12月7日21時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其中主要為大二學生,占48.3%,其次為大三學生,占31.7%,大一、大四學生較少。大部分為山東大學生。
調查方法:在騰訊問卷上發出問卷調查,并在網絡上公開。鼓勵身邊的同學和其他學校的同學在QQ等軟件進行填寫。
二、問卷的正文內容
題目設計思路:首先,了解大學生的生活費來源和多少,再分析大學生生活費的花銷方向。了解大學生生活費短缺時,如何解決。并引入校園貸的相關問題,例如,聽說過的校園貸平臺、使用校園貸的途徑、風險、性質,最后了解大學生一旦超額消費后,無力償還校園貸的解決方法和看法。
問卷發放和回收情況:一共有132訪問量,問卷回收量是60,平均完成時間為1分4秒。
調查結果統計及分析:(問卷上部分問題未具體顯示)
1、生活費來源情況
家庭提供,49人,占 81.7%大部分的學生的生活費都是靠家庭提供,少部分人是勤工儉學和獎助學金。基本沒有人用校園貸款。
2、生活費數量情況
600——1000,32人,占53.3% 1000——1500,14人,占23.3% 生活費處于600-1000元的學生占大部分,其次是1000-1500元。1500元以上的學生稍微比600元以下的多些,可見大學生的生活費還是相對較多的。
3、生活費花費方向(多選)
伙食,54人,占90% 書籍,22人,占36.7%
化妝品,22人,占36.7% 服飾,33人,占55%
聚餐、請同學吃飯,28人,占46.7% 娛樂(看電影、唱K、網吧等),33人,占55%
基本所有同學的生活費都會花在伙食上,而用在娛樂和服飾上的也過半。用在聚餐、化妝品和書籍上的也有很多。娛樂、服飾、化妝品以及聚餐上的花費價格較高,相信這也是大學生使用校園貸的原因之一。
4、生活費短缺時解決方法
向父母要,37人,占61.7%打工賺錢,19人,占31.7%大部分學生生活費短缺時都會再向家里索要,有部分去打工賺錢,更少一部分會跟同學朋友借錢。基本沒有人用校園貸。
5、是否使用過校園貸
是,15人,占25% 否,45人,占75% 有三分之一的大學生是使用過校園貸的.。
6、是否了解風險
是,32人,占53.3% 否,28人,占46.7% 了解與不了解風險的大學生比例差不多,說明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是不了解校園貸的風險的。
7、超額消費后,無力償還的解決方式
問家長要,42人,占70% 勤工儉學,24人,占40%
借新還舊,9人,占15% 逾期有錢再還,6人,占10%
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會和家長索要來償還,也有學生會勤工儉學。但也有一部分會借新還舊、逾期。
8、對校園貸使用的支持與否
支持,5人,占8.3% 不支持,27人,占45%
經濟允許的情況下支持,22人,占36.7% 無所謂,6人,占10%
支持與不支持的觀點基本各占一半,有極少部分覺得無所謂,與自己無關。
由此可見,大學生生活費來源較單一,大部分來源于父母,且生活費不算高,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支出,不能任意消費。多數同學都聽說過校園貸,很大一部分同學不清楚校園貸的高風險,而且未使用過校園貸,也有一些同學使用過校園貸。還款基本還是靠父母,也有少數自己打工還款。我們身邊的大學生基本懂得理性貸款和消費,不會因為一時的沖動而消費,并且貸款基本不會超過自己的承擔范圍,往往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貸款費用,不會因為還不上貸款而出現極端事件。
發現問題與解決方法:
1、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基本都可以維持生活,但是維持不了持久的娛樂。大學生本人應該積極增強遠離校園貸的意識。作為在校學生來說,學習才是第一要務,其次就是就業,學生應該明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少一些攀比,少一些對物質的需求,少一些享受。還應該學習理財,掌握好每月的開銷。
2、大多數學生知道校園貸款,也有部分人使用,但是絕大部分都不知道校園貸的風險。學校應該普及校園貸風險知識,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監護,學校無疑在學生在校期間負有主要責任。學校也應該多開設個人理財的課程,實時掌握學生的生活動態,避免學生跳入校園帶的圈套。
三、問卷的總結
本次調查旨在了解在校大學生對校園貸款的基本看法,并提出我們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不足的是:問卷回收量不多,在反映問題中難免有誤差。也有些問題。
這次的問卷調查讓我收獲頗多,這是我第一次設計問卷。讓我自己也了解到了校園貸這種平臺,在實踐中開拓了視野。我們要在大學學到知識的同時,多接觸一些社會上實際的東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純粹的理論中,盡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為以后自己的邁向社會做好準備。
大學生校園貸問卷調查報告2
1網貸的由來
網貸,又稱P2P網絡借款,是指個人通過網絡平臺相互借貸。即由具有資質的網站(第三方網貸[1]平臺)作為中介平臺,借款人在平臺發放借款標,投資者進行競標向借款人放貸的行為。網貸平臺數量近兩年在國內迅速增長,到現在為止比較活躍的有350家左右。
2高校網絡貸款產生的原因與危害
2.1錯誤的消費觀:享樂、攀比、跟風。女生追求時尚,喜歡精致高檔的衣服與化妝品,男生喜歡購買高檔電子產品,然而,他們主要生活來源依靠父母,校園網貸為其提供了一個便利可行的途徑。
2.2網絡借貸平臺門檻低、易貸。為了搶占市場,擴大業務,貸款程序過于簡單,其中一些平臺甚至只需要提供身份證與學生證即可辦理貸款業務,也不篩選學生是否有償還能力,從而縱容了學生的非理性消費;一些不良平臺打出“零利息”、“低利率”、“3分鐘到賬”等廣告誘導大學生過度消費;
2.3校貸風險難以預見。網絡平臺貸款容易,但其中隱含的風險太多,包括“個人與家庭信息的泄露”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家庭住址、學號、銀行卡號……事實上,這些真實的信息隨時存在泄露的可能,給大學生人身與財產帶來帶來隱患;、“合同陷阱”以及平臺貸款過程中所產生各種手續費、利率、滯留金等,往往導致他們債臺高筑,無力償還,越陷越深,他們不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提起法律訴訟,而是采用威脅、騷擾、跟蹤等極端的方式進行催款,給大學生人身與心理帶來巨大的恐懼最終,在債主的威逼脅迫下選擇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釀成后果。
2.4導致大學生信用缺失,影響其學業與未來的`發展。大學不是世外桃源,社會的信用危機必然會影響大學校園和大學生。”[4]正是由于當代大學生信用意識淡薄,才會輕易的向網絡平臺“伸手”;沒有按合同的規定的期限還款,產生大額度滯留金導致債臺高筑,無力償還的結果;嚴重的在全國個人征信咨詢系統中被記錄逾期貸款,影響以后的銀行貸款與未來的發展等。
3大學生網貸情況調查問卷的調查問卷
從調查數據(表1)上看出,大學生選擇校園網貸,很多都是用于個人消費,而其中絕大部分是跟風消費或攀比消費。很多學生都是為了入手一部iPad而選擇網貸的,宿舍里的同學都在用,自己沒有很丟面子,用iPad看網絡視頻、上網購物等,非常便利。根據這份問卷調查,有許多學生使用過一些大型網絡購物平臺推出的分期類網貸產品。“此類網貸產品相對來說比較靠譜。”“但還有一些網貸產品則有的影子,門檻低、費率高,而不法分子又用種種手段掩蓋了真實費率,導致學生中招。”調查顯示大學生月均消費1212元,超三成學生生活費不夠花,41%的學生生活費能夠滿足日常需求,并有結余。超三成大學生曾入不敷出,其中24%的學生偶爾生活費不夠用,8%的學生經常不夠用。被調查學生選出消費比重最大的三項支出。男生每月主要消費在社交和娛樂(51%)、飲料、食品(11%)和形象消費(38%)方面;女生每月食品(24%)、化妝品消費(62%)和社交與娛樂(14%)方面消費。當生活費無法滿足開銷時,43%的大學生選擇放棄消費,而其他人會選擇“向父母求助”(40%)、“先消費后付款”(20%)、“向朋友借錢”(15%)等形式滿足消費需求。近年來,不少學生被校園貸“套牢”。39%的被調查學生反映身邊有人使用過校園貸類借款。問卷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大學生經濟來源為父母供給。父母在子女進入大學前就應該開始指導孩子樹立預算觀,幫他們明確信用卡、債務、網貸、罰息等概念,培養健康、積極、理性的財富觀念,合理消費、理性消費。學校也應加強宣傳引導,加大金融與網絡安全知識普及,從源頭上遏制借貸高消費現象的發生。
4針對網貸的防范與對策
4.1正面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
新生入學之初,做好入學教育工作,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正面引導,理性消費,培養他們良好的消費觀與消費習慣,制定自己的消費計劃與消費清單,為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石。
4.2培養大學生法律思維的習慣
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沒有法律思維的習慣,比較強調自我,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他們的法律,聽專家做專題講座與報告,針對熱點分析當前社會存在的法律陷阱,防范大學生出現不良貸款等事件造成惡果,保證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4.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疏導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經常召開心理主題班會;開展心理講座與心理輔導;對于一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建立個人檔案,及時跟蹤觀察;特別是對于發生突發、重大事件,如陷入網貸陷阱,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進行家校聯系,共同協調,防止極端案例的發生。
4.4鼓勵大學生參加校園活動
我們應該不斷加強校園學習與文化氛圍的建設,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術與文化活動場所與機會,鼓勵學生積極的參加校內外的學術講座、參加社團與志愿者活動等,營造一個充滿學術、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文化修養,理性消費。
4.5培養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現實生活中,一些坑蒙拐騙的現象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大學生要以誠信為本,自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誠實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總之,我們引導他們理性消費,注重對自身正當利益的維護,增強風險意識與責任意識,合理規劃自己的消費,避免消費觀與人生觀的偏差。還需政府、高校、家庭實現多方聯動,共同制止亂象。
大學生校園貸問卷調查報告3
調查時間:
3月15日19:30
調查地點:
A棟各自習室
調查對象:
南昌航空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全體大一新生
調查方法:
調查問卷
調查形式:
以小組形式調查,每組兩人負責一個自習室下發調查問卷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剛剛步入大學的學生們。這些群體年紀較輕,有區別于其他群體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這是為什么,聽小化給你細細道來。
其一,他們消費的需求旺盛;
其二,他們的經濟尚未完全獨立,消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約。不同于別人的消費觀念和較弱的消費能力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他們可能會選擇通過借貸的方式預支未來的資金來滿足自己的消費意愿。
因此,關注大學生的消費情況,研究他們如何消費和他們的消費心理,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走上正確的消費道路,成為各大高校的重要課題。本次調查借315消費者權益日的機會,以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和他們是否使用校園貸。下面,讓我們跟著小化一起看看吧!
本次調查面向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大一新生,下發問卷共288份,回收244份,回收率84.72%,有效率95.9%。我們將這些群體按照月生活費劃分成四個層面:500-1000、1000-1500、1500-2000、2000以上。
月消費支出基本合理,但消費差額較大。
調查結果顯示月支出消費總額在500-1000元的同學占22.2%,在1000-1500元的學生占62.3%,在1500-2000元的同學占11.1%,在2000元以上的同學占8.5%。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的消費總額基本集中在1000-1500元,以現在的經濟水平來看較為合理。
但是,可以從上述數據中看出月消費差額較大,最高消費總額與最低消費總額約為4倍關系。
消費結構較合理,但仍存在少部分不合理之處
這一結果在月生活費1000-1500元的同學身上體現尤為突出。在第11題多選題當中,選擇購買服裝的人數和在其他方面花費的同學分別占37.6%和36.9%,當然,將生活費花在電子產品和交際的人數占27.3%。
從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在物質和交際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娛樂和網絡活動較多,但對于讀書方面不給予重視。這說明現代大學生缺乏對精神世界的填補,更多的豐富自己的物質生活,這導致他們的精神世界較為匱乏從而對電子產品產生了過多的依賴。
消費觀念較為正確,無使用校園貸行為
從調查看出,96.5%的學生認為校園貸不太可信或不可信,但均沒有使用校園貸的行為。由此看出,當代大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較強,幾乎不存在消費的攀比心理,同時對校園貸的危害也是比較了解。
結論與存在的問題
01大學生消費構成符合社會潮流
調查結果顯示,月支出消費總額在500-1000元的同學占22.2%,在1000-1500元的學生占62.3%,在1500-2000元的同學占11.1%,在2000元以上的同學占8.5%。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的消費總額基本集中在1000-1500元,以現在的經濟水平來看較為合理。但是,可以從上述數據中看出月消費差額較大,最高消費總額與最低消費總額約為4倍關系。
02消費種類與方式呈現多樣化
這一結果在月生活費1000-1500元的同學身上體現尤為突出。在第11題多選題當中,選擇購買服裝的人數和在其他方面花費的同學分別占37.6%和36.9%,當然,將生活費花在電子產品和交際的`人數占27.3%。從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在物質和交際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娛樂和網絡活動較多,但對于讀書方面不給予重視。這說明現代大學生缺乏對精神世界的填補,更多的豐富自己的物質生活,這導致他們的精神世界較為匱乏從而對電子產品產生了過多的依賴。
03讀書支出少
從調查看出,96.5%的學生認為校園貸不太可信或不可信,但均沒有使用校園貸的行為。由此看出,當代大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較強,幾乎不存在消費的攀比心理,同時對校園貸的危害也是比較了解。
04沒有被校園貸的誘惑影響,消費較為理性
調查中涉及校園貸的問題同學們大多選擇不會相信,可以看出同學們不相信校園貸這種危害大的在短時間內獲得資金的行為,消費觀念較為正確。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消費結構和種類也在變化,但需要大學生注意的是一定要抵制誘惑,樹立正確的消費價值觀念,摒棄攀比的消費心理和虛榮心,做一個理性的消費者,擁有一個合理、健康的消費理念,拒絕使用校園貸,別讓校園貸成為校園害。
大學生校園貸問卷調查報告4
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投投貸、名校貸、趣分期、任分期……互聯網金融的時代,各種的借貸平臺紛紛出現。既有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分期購物平臺,又有用于大學生助學和創業的p2p貸款平臺,還有用于信貸的平臺,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毫無疑問,部分借貸平臺是針對沒有收入來源的大學生,因此又稱之為“校園貸”。據了解,“校園貸”的一年息通常超過20%,一旦消費欲望膨脹,就可能陷入連環債務之中。再加上大學生沒有收入能力,因無力還債,無法躲債、逃債,導致違法犯罪、跳樓自殺等極端行為發生的案件不在少數。
為了解大學生對校園貸的認識和使用狀況,為大學生合理使用校園貸提出自己的建議,并對校園貸的規劃和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方案,7月5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Pay Day暑期社會實踐團深入山東省青島市各高校進行實踐調研,力求充分發揮校園貸對大學生的積極作用,避免校園貸成為大學生們的“噩夢貸”。
借貸普遍化——欲望需求刺激沖動消費
7月的青島,天氣悶熱,空氣中也充滿了燥熱與疲倦,雖有陣陣微風,但也吹不走這炎熱的酷暑,與之相伴的,是穿梭于各高校間的Pay Day實踐隊隊員們的身影。
“校園貸呀,聽說過,但不是很了解,好像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問題。”“校園貸?沒用過,也不想去用,容易招惹麻煩。”“我每月的生活費足夠我去使用了,肯定不會去用校園貸。”在山東科技大學的走訪過程中,近八成學生堅定地否認了自己使用過校園貸,但當實踐隊普及過后,許多學生才發現,自己其實早已經習慣了校園貸,而其中絕大部分使用的'是花唄、分期購物和京東白條。
實踐隊在采訪了大約50名學生后發現,有近七成的在校大學生在無意識中使用過這些大金融平臺的校園貸,而使用的最根本原因,是當前生活費不能滿足自己日益增長的消費,而當問及所使用的校園貸主要消費方向時,有五成的大學生表示,用于生活消費中的點點滴滴,有近三成的大學生表示,用于酒店聚餐消費,也有二成的大學生用于購買大宗消費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校園貸使用過程中,也出現了性別差異,男生呈現出虛擬性消費比例增強、物質性消費比例減少的特點,而其中絕大多數都用來充值購買QQ幣、游戲幣、直播禮物等;而對于女生,則主要集中于貴重物品、消耗型與服務型物品的消費,如化妝品、美容、首飾等。
“買東西的時候也沒想太多,有時候第一眼看中了,就想把它給買了,但是自己的生活費又不太夠,就直接用校園貸去付款了,其實就是沖著那一股‘想要’的勁,有時候等到買完了之后,甚至是付款的那一瞬間,才感覺到后悔,感覺到不值得。”在這些眾多校園貸消費之中,沖動型消費占據了主導。
輔導員支招——“家校”聯動樹立合理觀念
“對于規范大學生使用校園貸,引導大學生合理消費,作為大學生成長生活的引路人,我們輔導員的卻負有重要的責任。”為了幫助大學生改正消費觀念、合理消費、合理使用校園貸,Pay Day實踐隊員在采訪完學生后,又采訪了大學輔導員,試圖從輔導員那里尋找答案。
“我認為我們輔導員能做的,首先就是對大學生們進行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校園貸,培養合理消費的意識。”文學院2016級輔導員崔洋說,”消費本應該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有計劃的選擇,但是在現實中有很多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忽視消費計劃,盲目消費、沖動消費。許多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這種沖動和盲目消費很容易讓他們陷入校園貸之中,而一旦陷入這個陷阱,將會掉進無盡的深淵。因此,我們輔導員應該開展關于消費理念的年級會議,讓他們了解校園貸,培養良好的消費意識,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遠離還款的壓力,還可以讓他們將主要精力用到學習中去,提高學習成績。”
崔洋還認為,要改善校園貸使用的當前狀況,還需要學校、家長和學生之間經常溝通聯絡,形成一種溝通聯絡機制,時刻了解學生的消費情況,及時疏導、勸導,打消不合理的消費思想和念頭,從源頭上改善這種情況。
打開新世界——親身體驗探索多角度原因
“現金和支付寶的里的錢都不夠了嗎?你在支付寶支付的時候點這里,把支付方式換成花唄。”某餐飲店的老板給實踐隊員指點。
為了獲取校園貸使用的第一手資料,從更多的角度發掘校園貸被大學生廣泛使用的原因,Pay Day實踐隊隊員決定以自己親身的經歷,切實地體會去感受校園貸。
“我以前真的沒用過,今天第一次用仿佛打開了新世界,我現在都害怕自己以后會沉迷進校園貸里面呢。”實踐隊隊員張醒打趣地說,“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便利和低門檻,難怪這么多人會陷入其中呢,校園貸不需要太多像銀行一樣苛刻的條件,不需要很復雜的流程,只需要一個支付寶的賬號,就算現在身上沒有一分錢,你依然可以逛街購物、吃飯、買東西。”
經過隊員的親身的實踐發現,不論是在淘寶、天貓上,還是在實體店鋪購物,不論是大物品,還是小物品,都可以使用校園貸進行支付。但是,也正是由于校園貸的這種便利和低門檻,才導致許多大學生消費欲望無限膨脹,完全不顧自己的實際承受能力,無節制的使用校園貸消費,最終只能”挖東墻補西墻”,甚至釀造出悲劇。
據團隊負責人介紹,在接下來的實踐活動中,Pay Day實踐隊將會繼續深入調查,尋找校園貸的運行機制和所涉及的法律問題,尋求更好更合理的校園貸的規劃和管理機制。
大學生校園貸問卷調查報告5
近日啟動了一項面向普通用戶的調查,共收集到份反饋。其中7932份來自在校大學生。
調查結果顯示,六成多學生的每月生活費在500-1500元以內。其中每月生活費為1001-1500元的學生比例為%,為各項之首。
每月生活費為1501-2000元以及2000元以上的學生同樣不少,他們的比例均為%。相比之下,每月生活費不到500元的學生只有%,是所有比例中的最低。
網絡分期貸款:多數學生知道,但嘗試的不多
調查中,近78%的大學生表示聽過網絡分期貸款。他們主要通過網站廣告、校園海報、媒體報道、同學交流等方式獲取信息。除此之外,傳單等其它宣傳手段也在發揮作用。但整體而言,網絡分期貸款的宣傳途徑分布地較為平均,目前還沒有出現占據絕對優勢的推廣渠道。相較于前者的超高比例,真正使用過網絡分期貸款的學生比例僅有21%,且多數人的使用時長在一年以內。除此之外,還有%的大學生表示盡管聽過網絡分期貸款業務,但不愿去嘗試。
讓創業者備感欣慰的是,多數學生仍然愿意嘗試這項新興業務,他們的比例接近50%。考慮到大學生網絡分期貸款業務誕生不久,最早提供此項業務的分期樂成立至今尚不足2年。這一數據說明,大學生網絡分期貸款市場,可能會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容納更多創業者。
數碼產品是大學生的主要消費產品,%的大學生利用網絡分期貸款購買數碼設備。它的比例遠遠超過其他商品。
網貸用途:有人拿來買手機,也有人用來繳學費
除了數碼產品,游玩、衣物、餐飲等同樣是大學生網絡分期貸款的主要消費內容之一。但和數碼產品相比,它們的比例只有%。這一數據證明,盡管衣服餐飲等生活開支更為常見,但它們的成本相對較低,學生們無需貸款即可支付。
因此,如果分期貸款業務能夠在大學生群體中更廣泛的應用,將為面向年輕人的數碼類產品帶來更大市場驅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中還有%的學生表示會用貸款繳納學費。與信用卡相似,辦理傳統助學貸款同樣存在信用認證、出具證明等復雜流程,網貸審核的低門檻和分期償還的特性也吸引到那些無力繳納學費的學生群體。
大學生貸款需求:額度兩極分化,不排斥投資借貸
對于貸款額度,希望獲得2000元以上貸款的比例在大學生群體中最高,達到%。而500元以下的比例則占據次席,比例為%。這種明顯的“兩極分化”,充分展示了大學生分期貸款需求的獨特性:因為無力獨自承擔貴重消費品的購買,是大學生申請分期貸款的第一動力;同時,對于償還能力的擔憂和經濟狀況,小額貸款是大學生日常消費中更容易接受的選擇。
在調查中,多數學生表示不愿太久背負還款壓力。67%的`學生計劃在半年內還清貸款,%的大學生表示會在一年內還清貸款。
現有網貸服務中,部分產品還為學生提供了放貸機會。調查中,七成多大學生表示不排斥用余錢投資網貸,其中%的大學生明確表示會投放網絡分期貸款。不愿投放網貸的學生比例只有%。
結語:一個市場激活了一堆市場從大學生的反饋中能看出,多數學生的生活費可以支持日常開支,但無力購買高價商品——而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和消費欲望,又驅使大學生群體對時尚和精致的商品充滿向往。在“矛盾即市場”的驅動下,網絡分期貸款幫助學生解決了高額商品需要一次付清款項的難題,而它需要償還的款項在多次平攤之后,月生活費在千元左右的大學生基本可以輕松應付。
快速更新迭代的數碼設備卻能滿足男女學生對新事物的心理期待和購買欲望,因此,調查中數碼產品在學生的購買比例中達到%、遠遠超過其他商品就不讓人感到意外。未來數碼產品預計還將繼續領導大學生分期網貸的消費榜單。
數碼產品的熱銷也加快了分期網貸和電商平臺的合作。分期樂、趣分期均與擁有3C銷售優勢的京東、蘇寧等電商達成合作,京東在今年1月推出校園白條服務,也進入了這個市場——大學生分期貸款市場一旦快速普及,將會促使中國年輕消費群體的消費年齡下限至少擴展3-4年——這對市場的刺激將是巨大的。
時下校園分期網貸的狀況像極了眾多改變傳統行業的互聯網企業誕生時的狀態:初創公司層出不窮,大型企業蠢蠢欲動。盡管目前多數學生對它的態度依舊相對保守,但沒人敢低估它的未來。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個新細分領域,它所抓住的需求痛點,將成為這個領域未來活躍發展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