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村旅游調查報告
當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況或事件時,務必需要展開調查,最后基于取得的調查材料匯成調查報告。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的狀態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鄉村旅游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村旅游調查報告1
白茶村位于白鹿鎮東北部,四面環山,幅員面積9.9平方公里,距鎮政府7公里,距彭州市47公里。轄10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人口268戶817人,其中黨員46名,全村無支柱產業、無集體經濟,經濟發展以種植三木藥材為主,收益比較單一,沒有形成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主導產業,近年來受黃連根腐病和市場價格影響,村民收入急劇下滑。同時,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落后,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較差。全村共有勞動人口490人,大部分外出務工,因病因殘因學致貧的相對貧困戶29戶58人,其中低保戶13戶19人,五保戶7人,精準扶貧戶9戶32人。2016年2月,白茶村被確定為成都市第三輪第二批貧困村。按照白茶村扶貧開發規劃,白茶村定位為:融入白鹿鎮旅游體系,以白茶產業為主導、同時帶動鄉村旅游,農旅融合、扶優并進的幸福美麗新村。
白茶村發展鄉村旅游業優勢凸顯的以下7個方面:
一、緊緊依靠白鹿旅游優勢、白茶村第二旅游點潛力大
白鹿旅游經過多年積累已經很成熟,也很成功了,游客數量逐年增多。我們要緊緊依靠白鹿鎮白鹿旅游的發展平臺,借助白茶村精準扶貧村的幫扶發展契機,發展白茶村的生態旅游業。由于白鹿鎮的地理地勢和交通原因,白鹿法式風情小鎮的旅游接待急待拓展旅游空間、為了充分利用好白鹿鎮白茶村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縱深發展白鹿旅游和解決交通難等問題迫在眉睫,白茶村結合精準扶貧任務,圍繞這兩大問題開展村的工作,開發利用白茶村這塊旅游處女地。已修建了一條9公里長,8米寬的旅游環線,環線的起點連接什邡市,終點連接彭州市龍門山鎮。在與什邡的國有林邊界上,計劃修建青山綠水游步道,把白茶文化自然景點和天然氧吧有機相容相接,通過白茶村全體村民的努力發展,未來的白茶村一定會是白鹿的第二旅游景點,游客在游玩風情小鎮之后,沿途經白鹿書院,來到白茶村這個觀光避暑度假勝地,住宿吃飯休閑消費。現發展了一家竹云香民宿,以品茶和體驗農耕生活為主要內容,已開始營業。
二、生態資源豐富、環境優美
白茶村平均海拔1000-20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14℃,氣候宜人,屬于夏季避暑勝地,冬季雪景迷人。耕地面積2437畝,林地面積12218畝,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八十五,森林茂密,動植物資源豐富,無任何污染,有天然氧吧的美譽。
三、白茶種植歷史悠久、優勢明顯
白茶種植為白茶村的.主導產業。土壤中富含白茶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生產的茶葉品質良好,種植歷史悠久遠近有名,發展茶產業的環境可謂得天獨厚。目前,白茶村白茶種植基礎優良,避開了村莊同質競爭;白茶不僅茶文化豐富,而且白茶對人體好處較多,有助于降血糖血壓幫助睡眠,長期飲用,還能幫助延年益壽。市場推廣潛力大;白茶經過包裝、精細化生產,產品價值較高;打造觀光茶園,建立農耕生活體驗區,讓一三產業良好互動。
白茶村白茶產業結構概括為“一廊三區”。一廊:白茶種植產業廊(結合正在修建的穿過幾乎整個白茶村的旅游環線龍白路進行布置,沿線設置以茶為特色民宿接待點,形成一條鄉村氣息濃郁的特色鄉村生態景觀廊道)。三區:恬靜白茶產業區(大白巖和小白巖為分界線,依托現有三顆百年老白茶樹,結合神鹿養殖,逐步形成規模化的白茶觀光體驗園及神鹿養生觀光園)、安適白茶產業區(打造“茶家樂”品牌,帶動全村茶文化發展,結合民宿接待及冷水魚垂釣,發展鄉村旅游)、活力白茶產業區(以休閑活動為主,在該片設置茶莊餐廳及民俗接待,根據背篼鵝的特色,打造白茶背篼鵝品牌)
四、特有景點多、可塑造性強
白茶村有紅軍碉堡遺址、具有神秘色彩的子午蓮池、百年老白茶樹,此三處景點可通過修建沿山游步道,將景點串聯,打造游客休憩玩賞之處。除此之外,白茶觀光體驗園(正在建設當中)、蘆葦生態濕地、冷水魚養殖觀光、小灣河滴水瀑布、神鹿苑、游水觀光體驗、露天營地等自然景觀都可以通過設計打造,作為白茶村旅游業的特色景點。
五、村支兩委班子戰斗力強、群眾熱情高漲
白茶村村支兩委團結互助,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戰斗力強,工作扎實,白茶村各項工作得以有序推進,群眾相當信任和擁護這一屆班子。當地民風淳樸、村民勤勞樸實,積極配合和支持村兩委的工作,為了帶領村民圍繞旅游發展,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村支部書記帶頭出租房屋,引進投資商改裝房屋,打造民宿接待,在良好效果的影響下,鄉親們熱情高漲、脫貧致富意愿強烈。
六、白茶村交通瓶頸將被打破、優勢驟現
白茶村是連接白鹿鎮跟什邡市、龍門山鎮的樞紐(過渡段),區位優勢明顯。正在修建的白山路,穿過白茶村9個組,待硬化完成后,白茶村交通劣勢轉為交通優勢,發展鄉村旅游業可謂是如虎添翼。
鄉村旅游調查報告2
建始縣發展鄉村旅游起步較早,xx年業州鎮就與旅游局共同發起在野韭池搞農家樂試點,當時由于經驗不足,沒有做得很有特色。其實鄉村旅游是以鄉野農村風光和活動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為目標市場、以滿足旅游者休閑娛樂和回歸自然等為目的的一種旅游方式。它是一個市民需要、農民受益、前景無限廣闊的新興產業。
一、建始鄉村旅游發展的優勢、現狀與差距
我們認為,我縣具有發展鄉村旅游的突出優勢。我們也看到,鄉村旅游已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優勢突出,開發潛力巨大
1、優越的地理條件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基礎。現在的建始無線通信已完全覆蓋全縣,對外信息交流非常便捷。高速公路即將通車,建始已經融入了恩施州一小時經濟圈,鐵路也即將通車。建始大部分的鄉村距縣城都在一個小時以內的車程。加上兩條國道、清江水路的立體交通網絡將逐漸形成。便捷的交通將為建始縣鄉村旅游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2、良好的生態植被,宜人的環境氣候是發展鄉村旅游的有利條件。我縣山嶺縱橫、河谷幽深。最高海拔2090米的太平峰,最低的野三口310米,使之立體氣候明顯。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既無嚴寒,又無酷暑。70%的森林覆蓋率,是最適宜人類和動植物生長的地方。良好的生態和宜人的氣候環境為我們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3、豐富的旅游資源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巨大潛力。我們除了擁有“人類起源地”的國家級桂冠,還有聞名全國的“南方最大的落葉松基地”長嶺崗林場,還有清江發源地之一的野三河,龍骨水瀑布及原始森林,奧陶紀石林代陳溝,山水風光獨特的大沙河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發展鄉村旅游的巨大潛力。原始的自然風貌迷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奇異誘人。與此同時,我縣廣大農村生態良好的田園風光、山清水秀的鄉野村落、風格獨具的農家小院,慢節奏的農家生活方式、綠色環保的農副產品、風格獨特的農家飲食、熱情好客的農民朋友,都是極好的鄉村旅游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將為我縣鄉村旅游的發展帶來無限的商機。
4、深厚的文化底蘊,純樸的民俗民風是打造鄉村旅游的重要形式。我們除了擁有蜚聲中外的民歌《黃四姐》以外,還有《中國名勝辭典》中推介的石通洞、石柱觀等名勝古跡。絲弦鑼鼓、鬧年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的獨具特色重要形式。吳國楨故居、五陽書院等一批歷史古跡以及中共湘鄂西地下黨革命活動地、官店戰場壩蘇區、紅軍樹等紅色旅游資源;獨具民俗特色的漢族、苗族、土家族文化,和善良純樸、率性耿直、熱情好客的民俗民風。這些優秀的地方文化,是鄉村旅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鄉村旅游勢頭良好,有待于引導
我縣鄉村旅游是伴隨著人民小康生活的到來而應運而生,沐浴著農村改革的春風春雨而茁壯成長的朝陽事業。
它的發展現狀呈現出幾個特點。
1、因地制宜,農家游樂應運而生。新世紀之初,步入整體小康的城里人到鄉下休閑度假漸成時尚,一些農戶就根據自己條件,開發出了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如對應城區休閑需求的“野韭池新農村”、紅土坪的“xx山莊”、“xxxx”等,對應到風景區觀光游客食宿的“黃鶴橋農莊”、高坪的“八角人家”、“偏溝灣農莊”等。因為市場有需求,農家樂一產生就顯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幾年之間,我縣鄉村旅游已成穩步發展趨勢。
2、因陋就簡,不記成本廉價經營。起步階段的多數鄉村旅游經營者由于資金有限,投入就不大,因而硬件設施都顯簡陋。一些農戶因陋就簡上陣,主要靠低廉的價格吸引游客。雖然收入不多,也使世世代代務農為本農民嘗到了甜頭。
3、因人成事,各自為政短線為主。廣大農民在完全沒有看到過農家樂是什么樣子,更談不上有什么經營經驗的情況下,自己認為該怎么干就怎么干,把一個個農家樂辦了起來。他們大多以接待一天兩天的游客,提供餐飲住宿、棋牌娛樂為主的短線經營。在不斷的探索中他們闖出了種田之外掙錢的路子。
4、因勢利導,點多面廣漸成氣候。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游一經出現,相關部門和各鄉鎮就給予了它足夠關愛和照顧。在大力宣揚鼓勵的同時,還給予了用地、用電、用水、稅費等各方面實實在在的幫助和扶持,因勢利導,全方位推進鄉村旅游的發展。如高坪、花坪召集各農家樂主協商制訂服務規范,舉辦農家樂從業人員的培訓等。據統計,我縣現有農家樂50多家,接待能力已達上萬人。野韭池在雙休日和節假日多的時候一天接待游客100多人。
(三)起步階段,存在不少問題
1、認識不足,市場觀念不強。首先是對鄉村旅游的產業地位認識不夠,沒有看到鄉村旅游廣闊的市場前景。認為旅游只是風景名勝區的事,鄉村地區沒什么可游的,從而忽視鄉村旅游的發展。再就是缺乏對鄉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認識,在開發鄉村旅游產品時忽視有效地保持“鄉村性質”和“鄉村意象”,出現了建筑城市化、活動簡單化等趨向。不少農家樂就是一個“鄉村麻將會所”。
2、基礎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區廣大農村道路差,還不具備可進入性;還有部分農村農電網未改造,電力不穩定;大部分鄉村沒有建成集中供水體系,未用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廁所的沖水、洗浴條件沒有改善,接待游客的硬件設施、景點建設、環境打造等總體上講還比較差,整個基礎設施的配套不全,還不能很好地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等多方面的需要。
3、缺乏規劃,零亂無序開發。因為沒有一個規劃作指導,各地的農家樂都是由經營者自己謀劃、自行設計、自主建設起來的。由于他們各方面的局限,導致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有的甚至造成了浪費,也出現了無序開發、重復建設、惡性競爭的現象。
4、產品初級,特色不夠鮮明。由于缺乏市場理念、產品定位不準、大都缺乏文化內涵、多數是個體經營,大部分農家樂的規模小、檔次低,且多以副業形式開展,故經營效益也不是很好。
5、沒有在“樂”字上做文章。不少村民小農意識濃厚,只注重眼前利益。在農家樂建設和經營中沒有在“樂”字上做文章,只顧賺錢,有的還破壞生態,污染環境。不是真正的農家樂。
二、建始縣鄉村旅游發展的'目標與定位
如前所述,我縣完全有條件依托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建設形象鮮明、風貌獨特、吸引力大、競爭力強的鄉村旅游強區。筆者認為,我縣鄉村旅游總的定位是建成恩施、建始城的后花園。這個總的定位又可分為四個重要的基地:即建成對大都市最具吸引力的觀光農業基地、休閑度假勝地、納涼避暑重地、戶外運動場地。
(一)四大基地的市場定位
1、觀光農業基地。依托業州的生態農業大觀園、現代農業展示區、高山反季節蔬菜示范區、藥材種植示范區、生態有機茶園、果園、花卉苗木園、高山牧場、水產養殖場等一系列農牧水產業作載體,不斷擴大各片區種養殖規模,提高檔次,增強觀賞性與參與性。逐步形成大觀的大棚時鮮蔬菜,時令水果,反季節蔬菜、藥材和高山牧場,其他大小水庫的生態水產養殖等一系列極富觀賞性和參與性的知名的品牌項目,使之成為建始縣最具影響力和吸引力的觀光農業基地。
2、休閑度假勝地。依托交通要道、風景名勝區、江河水庫、森林草場等生態良好、環境宜人的地方,建設一批度假村、休閑山莊和農家樂。形成對應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職業人群、不同年齡對象消費群體的規模不同、檔次不等的休閑度假場所。其中重點是環境的建設、特色的出新和服務的提升,給人以生態良好、環境優雅、獨具特色的飲食起居環境,安全衛生、細致如微、熱情周到生活與出行服務。使之不僅能留住游客,還要能吸引回頭客,甚至能成為他們定期或長期休閑度假的場所,成為他們的第二個家。
3、納涼避暑重地。要利用素有“小武漢”之稱的花坪、落葉松基地長嶺崗等一系列高海拔山區和海拔在800米上下的廣大農村地區,夏季的氣溫要比火爐武漢、重慶低十多度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建設納涼避暑重地。要根據不同的資源開發各具特色的消夏納涼項目,如修建森林木屋、湖邊草房、巖洞居室、竹林小院、溪邊吊腳樓、林間別墅等納涼度夏的場所;配套開發一些適合夏季的體育健身與游樂的項目,如湖庫垂釣、游泳、深潭跳水、溪流戲水、地宮探洞、林間游戲、散步、棋牌等;還可為一些人士提供諸如網上辦公、交易、科研、藝術創作的條件,為殘疾和康復病人提供療養、康復治療的條件,使他們都能較長時期的住下來,輕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4、戶外運動場地。依托享譽全國的落葉松基地長嶺崗,打造在全國都有影響力的山地戶外運動場所。既可舉辦如國際國內的山地越野車賽、山地自行車賽、軍事體育五項賽、攀巖比賽等正規的體育賽事;也可為廣大的“車友”、“騎友”、“驢友”等戶外運動愛好者提供活動場地。尤其值得一提的“驢行”活動,他們就特別鐘情于像長嶺崗等一些空氣新鮮人跡罕至的地方。可以設計若干條或長或短、或難或易的線路,沿途群眾為他們提供食宿、生活物資補給、向導護送等服務,也是高山偏遠地方開展鄉村旅游的一條路子。
(二)典型引導樹立樣板
建始縣的鄉村旅游發展了近十年,但是由于沒有很好的引導,大多數都辦成了農村飯館、麻將館,還有個別辦成低級趣味的場所。筆者在長期的旅游實踐中,多次到全國鄉村旅游辦的好的地方考察,河南的重度溝、海南的萬泉河、桂林的漓江等,都是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在政府旅游主管部門的引導下,有效發揮資源的作用,極大地調動當地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民在旅游開發和實踐中得到實惠。旅游業才能可持續發展。筆者建議在大沙河辦鄉村旅游試點,大沙河離城區近,生態環境好,時令水果有特色,農家樂也有一定特色。要在交通設施給予支持,即在汪家寨洞出口300米修建大沙河旅游碼頭(繞過了險灘),讓農民打造船,接城里的人們去大沙河,大沙河的自然風光優美、時令水果如釉子、梨子都是優良品種,在大沙河有發展鄉村旅游的基礎,旅游局曾經在那里做過探討,要組織當地老百姓學習和打造黃四姐文化品牌。一是政府要在基礎設施資金方面給予扶持;如步行道、水利設施等。二是旅游部門要有專人指導,抓好樣榜帶動全縣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
三、建始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我們認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應當堅持四項原則,采取四項策略
(一)堅持四項原則
1、突出鄉土特色的原則。對于都市人群來說,鄉村旅游就在于鄉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鄉村的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鄉村旅游資源的原汁原味。
2、保護與開發并重的原則。要遵循保護性的開發原則。開發是目的,保護是前提。必須要保護好鄉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資源和農耕民俗等鄉村文化資源。要維護好當地的生態資源,防止人為的破壞和污染。
3、自然美與人工美相協調的原則。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風景的基礎上進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機的結合起來,協調二者的發展,使其變得山更青、水更秀。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接待服務設施,游覽標志標牌的設置等,都要既考慮服務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慮與鄉村景觀協調,使之具有濃郁鄉村特色。
4、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既要以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為目的,注意投入、產出的測算和經營管理,也要注意社會效益,要考慮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獲得更多的知識;既要考察接待人數、旅游收入等經濟指標,又要考察基礎設施改善、民間文化的發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等社會指標,做到兩個效益的雙豐收。
(二)采取四項策略
1、科學編制規劃,合理開發資源。要把鄉村旅游納入農村產業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以謀劃。要在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制訂出我縣鄉村旅游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近期發展規劃。要對這些地域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作出計劃安排,對旅游資源的利用進行統籌協調,對旅游產品的開發進行細致謀劃,對旅游景點和接待點進行合理的布局,對旅游風貌的設計加以規范。在規劃的引領下,合理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態資源、民俗文化、傳統飲食和制作工藝等資源,穩步發展農業觀光型、休閑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農家樂。
2、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內聯開發。發展鄉村旅游最大的難題是資金問題。首先,政府要整合財政支農資金、扶貧資金、移民資金、項目資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性資金,用于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第二,各金融部門要大力支持,給鄉村旅游的各種項目發放更多的就業創業貸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資,以一些大項目吸引城市資本和工業資本投向鄉村旅游的開發。與此同時,要充分調市民和農民的主體積極性,以推進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為契機,出臺各種優惠政策,通過以項目換土地、土地作價或土地使用權為籌資方式,采用股份制開發等形式吸引外部資金。此外,還可以讓村民以資源入股、資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資,以勞動力轉化為股份等形式,共同參與鄉村旅游的開發。
3、重大項目帶動,輻射引導發展。建始鄉村旅游發展應當堅持“大項目、大投入、大營銷”的戰略。要利用大項目擴大影響,發揮它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大批中小項目和農家樂的發展,使鄉村旅游形成星火燎原之勢。
4、加強宣傳推介,實施品牌營銷。首先要做出如成都的“五朵金花”一樣的幾個精品項目,緊接著就要大力宣傳推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傳媒,借助旅行社等中介機構,以交通便捷、消費低廉、綠色健康、田園風光、農家美食、知青年代、周末休閑、回歸自然等等為賣點對外營銷。要在對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和項目進行整體包裝的基礎上,舉辦鄉村旅游展示會、新聞發布會加以宣傳推介,并以各種節慶活動促銷,促進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
鄉村旅游調查報告3
最近,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相繼召開,會議提出的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要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現有的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中國要強,農村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村必須富。”學習領會這些精彩表述,令人振奮,記憶深刻!城鎮和鄉村應該是城鎮化發展的兩翼,新型城鎮化肯定是城鎮與鄉村的共同發展,中央會議的精神,對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鄉村旅游是以鄉村為依托,以農村為主體,以鄉村獨特的自然環境、田園風光、生產形態、民俗風情、農耕文化、鄉村聚落等為主要吸引物,滿足旅游者觀光、休閑、度假、體驗、健身、娛樂、餐飲和購物等目的的一種旅游方式。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央和全國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依托旅游業、農業等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國的鄉村旅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在發展共識、政策基礎、市場需求、產業規模、帶動效應和推進機制等方面出現了可喜的景象。如何在小康中國、美麗中國建設的旗幟下,加快發展我國的鄉村旅游,我以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是一股強勁的東風,“美麗鄉愁”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標尺。
“記住鄉愁”是銘記歷史的精神坐標,是構建區域特色的文化符號,是老百姓小康家園的心靈慰藉,是鄉村旅游差異化發展的魅力所在,是休閑旅游時代的文化體驗。是我們小康社會品質生活的向往,也是中外游客品質旅游的追求。
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和學習研究,我以為推進鄉村旅游發展,“美麗鄉愁”的實現有多種途徑可以探索:
一是把“科學發展”的理念,滲透進鄉村旅游的發展戰略。
推進新型城鎮化,要首先從地方官員的觀念更新著手,從牢固確立科學發展觀,從經濟社會有規律的階段發展和環境資源可持續的健康成長入手。堅守科學的理念、科學的主導、科學的管理。世界發達國家普遍首先將環境保護、旅游組織、休閑行為、康樂選擇、就業機會、生活質量作為政府政策干預的考量。歐盟以鄉村旅游為抓手,推動地區發展和結構調整。歐洲鄉村旅游發展的著名戰略就是積極倡導鄉村“社區參與”的發展模式,公眾與私人聯合,共同制定發展戰略和一系列公眾、私人在社區尺度上鄉村發展的革新。
二是讓“鄉村意境”帶著社會、文化因素融入規劃。
鄉村旅游在全球蓬勃發展的趨勢,是從風景名勝區發展為各種鄉村區域,并深入小鎮村莊,使之更加鄉村化。政府視休閑旅游為社區發展與變革過程中的重要機制。鄉村旅游特色化、品牌化,鄉村社區旅游規劃成為休閑鄉村與社區變革的主要舉措。工作中,我有個重要體會:項目建設堅持規劃第一,規劃工作堅持文化第一,文化挖掘堅持特色第一,特色物化堅持市場第一。“鄉愁”是精神文化層面的'情感代碼,要保護好這份珍貴的記憶,必須始終堅持讓“鄉愁”帶著社會、文化因素融入規劃的“底線”,尤其是休閑鄉村產品開發和主題小鎮建設中。前不久召開全國人居工作現場會的浙江省桐廬縣,堅持科學統籌、生態為本、文化引領,既塑造了形神皆備的鄉村旅游意象,延續了“道法自然”風景桐廬的歷史神話,又勾勒出走向未來的人文山水畫卷,被稱之“中國畫城”。
三是使“見山、見水”成為生態保育的基本要領。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就體現了對傳統鄉愁文化的保護。寧波市的東錢湖鎮十余年來一貫堅持規劃為綱,基礎先行,生態保育,見縫插綠、見縫插色,打造大地景觀和林相藝術,從而使鄉村旅游開發建設力度不斷加大,資源環境品質同步提升。福建省泰寧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森林公園的資源稟賦,呵護生態環境,開發特色產品,贏得了“安養小城”的贊譽。“見山。見水、見人、見物”是鄉村發展旅游的最重要基礎,我們應該盡力讓生態文明、文化傳承與鄉村旅游結伴而行。
四是使“文化符號”成為資源整合的統領。
縱觀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不少地區明顯存在著“低”、“散”、“小”等問題。低水平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無序競爭。究其根本原因,是政府缺乏統籌的力度,規劃缺少整合的招數。我們特別希望一個地區的文化特色、“美麗鄉愁”能夠成為資源整合的主線。山東省蓬萊市委市政府推進鄉村旅游發展時,就很好地抓住了仙境、海岸、葡園、酒莊等特色文化元素,既很好地營造了“醉美蓬萊”的文化氛圍,又扎實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
五是讓“美麗鄉愁”印記品牌塑造的標簽。
“鄉愁”是憂傷的,也是溫暖的;是懷舊的,也是美麗的。“鄉愁”是鄉村旅游最重要的文化體驗,沒有文化的旅游是沒有靈魂的。鄉村旅游品牌的塑造,來源于特色“鄉愁”的挖掘。只有這樣才能從“低、散、小”,走向“新、聚、大”,才可能從產品創新走向業態多元,進而實現產業融合。浙江省鄞州區的灣底村在發展中,就讓“鄉愁”印記品牌標簽,鄉村旅游的“天宮莊園”既成了都市里的村莊,又成了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在這方面,國際休閑產業協會以及國際休閑產業協會休閑鄉村專業委員會的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城鄉互動研究中心、鄉村文態研究中心和鄉村音樂創作研究中心都有不錯的研究和探索。
我在工作中曾經提出鄉村旅游的發展——“用景觀的概念建設農村,用旅游的理念經營農業,用人才的觀念培育農民”,對于區域的鄉村旅游發展、特色品牌打造和農村美麗家園建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體會特別深刻。
鄉村旅游調查報告4
炎炎夏日,酷暑難熬,各大中小學校早已放假,旅游業。在眾多的學生中,他們為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紛紛去各地、各處游覽觀光,以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修養,拓寬自己的眼界。因此,筆者來到省旅局,對我省假日旅游做詳細的調查:
去年以來,新的休假制度形成的春節、“十一”、“五一”三個假日旅游“黃金周”,極大地刺激人民群眾的旅游熱情,國內旅游空前火爆,自去年國慶至今年春節、“五一”,接連出現公眾旅游消費熱的幾個高潮。假日旅游有力推動我省旅游業及鐵道、交通、民航和餐飲、商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刺激消費,拉動內需,增加財政收入,滿足公眾的旅游需求,豐富節假日生活,對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繁榮地方經濟,發揮積極重要的作用,受到全社會的普遍歡迎和關注。假日旅游帶動假日經濟大發展,其主要表現在:
(一)假日旅游帶動旅游業的發展。
“五一”期間全省共接待中外游客32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億元人民幣,日均近3億元,比去年國慶增長12%。全省各地的熱點旅游區再度火爆,如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廈門共接待海外游客5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16億;去年剛剛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的武夷山市接待游客達到10.5萬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000多萬元,均創歷史最高記錄,。“五一”期間,適逢湄洲島舉辦媽祖文化旅游節,七天時間上島人數達12萬人次。三明市有賣票的48個景點共接待26.8萬人次,較去年比增200%,收入5350元人民幣,比增215%。過去屬溫冷地區的連城冠豸山接待3萬多人次。由于假日旅游的迅速升溫,旅行社生意紅火,各地賓館飯店頻頻告急。
(二)假日旅游帶動民航交通業的發展。
“五一”期間,廈門機場進出港11434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56%;飛行航班837次,其中增加航班142次。武夷山機場起降航班達170架次。5月1日,進出福州長樂國際飛機乘飛機出游人數達4900人。從5月1日開始進出福建的各趟旅游專列整天持續高峰,日均到發客流量達4萬余人,超過春運,全省增開30多對旅游專列。福州、廈門、泉州始發的中短程旅游列車趟趟爆滿,其中觀光游客占80%以上。福州至武夷山的“武夷之列”專列在原有基礎上又加掛四節車廂,仍超員30%。節假日期間,廈門火車站發送旅客7129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57.85%。公路客運也不遜色,如廈門特運總公司節日客運量達113065人次。據測算,交通費在旅游花費中所占比例最高可以達到70%以上,鐵路、民航、公路以及水運已成為假日旅游最大的受益者
(三)假日旅游帶動零售業的發展。
廈門、泉州等地大型商場銷售平均增幅約42%以上,客流量比平日成倍增長,其中一半顧客是來閩旅游的外地人。1999年全國的社會零售總額比1998年增長6%,但接節假日的銷售卻增長70%。這就表明,假日旅游帶動旅游消費已趨明朗化,消費者正在逐漸形成假日消費的習慣。因此,假日商場的.火爆可以說是假日旅游推動零售業追上國際潮流的表現。
(四)假日旅游帶動餐飲的發展。
“五一”到我省旅游的人數320萬人次。這么多認得吃喝必然給飲食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假如按40元/人天的標準計算,這將是一筆可觀的數目。無論是“五一”、“十一”,還是元旦春節,許多城市、許多景點,出現人流如潮、瘋狂熱賣的火爆場面,不少灑樓、餐館、快餐店要排隊預約。而且,游人在飲食過程中,還可領略全省各地的飲食文化。
【鄉村旅游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鄉村旅游調研報告05-25
鄉村旅游調研報告07-09
鄉村休閑旅游形象口號10-26
鄉村旅游調研報告[精]06-11
鄉村旅游開發初探04-28
鄉鎮鄉村旅游發展方案08-26
方興未艾的山西鄉村旅游04-27
鄉村調查報告11-07
鄉村調查報告04-30
2021鄉村旅游實施方案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