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青島太清宮導游詞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導游,就不得不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是我們引導游覽時使用的講解詞。那么優秀的導游詞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青島太清宮導游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青島太清宮導游詞1
各位游客大家好:
太清宮位于山東青島東50里嶗山老君峰下、嶗山海灣之畔,是嶗山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一處道教殿堂,迄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
嶗山太清宮始建于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素有“神仙之宅、靈異之府”之稱,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 太清宮坐山擁海,擁有“北國江南,世外桃源”的景色,天下無二,還有它的古樹奇花,世之罕見。
教嶗山太清宮在先秦時期就被稱為海上仙山,后被歷史上稱為道教圣地、道教發祥地等等。這些稱號說明嶗山在道教的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嶗山太清宮自古以來就為道家所向往,據記載,自先秦以來到嶗山游訪傳道、住持宮觀的著名道長就有張廉夫、李哲玄、劉若拙、邱處機、劉處玄、張三豐、徐復陽、李志明、齊本寧、劉志堅、耿義蘭、孫玄清等12位,其中,除張廉夫、劉志堅以外,其余10人均受過皇帝的敕封,可謂聲名顯赫。
嶗山太清宮是建立在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上,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海濱道觀,也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號稱“海上名山第一”。開山始祖張廉夫自公元前140年,初創太清宮,到現在已近有2150余年的歷史。幾乎每朝每代都進行過修葺,至今仍保留著道教建筑的典型風格。
太清宮的創始人是江西人張廉夫,他因做官不順,棄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取名"三官廟"。到了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擴建廟宇供奉三皇,取名"三皇殿"。宋朝時期,道士劉若拙又自修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劉若拙武藝高強,宋太祖聽說他修道高深,于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召其入京,想把他留在宮中,劉若拙堅決要求回嶗山,宋太祖就赦封他為"華蓋真人",由此給他巨款,敕建"上苑"和上清宮,重修太清宮。太清宮是劉若拙的別院。從此,太清宮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太清宮主要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多間建筑。
太清宮道長須髯蒼眉、精神嬵澹攜一身修行人的道骨清風。他告訴我們,宮后老君峰上的銅鑄老子像高50米,由萬斤純銅鑄成,是世界上最高大的老子鑄像。隨登山仰望,只見凌空而立的千古哲人,須髯飄拂,目光如炬,仿佛已參透世間萬事萬物的天理玄機。
這里是太清宮牌坊,1997年太清宮出資修建,高8米,寬16米,由底座、立柱、額枋、字板四部分組成,為四柱三門式。牌坊又稱牌樓,是中國特有的門洞式建筑,雖然它只是中國古建筑中的"小品",但其古老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極為豐富的人文內涵使其被公認為是中華文化的象征,加上它具有強烈的裝飾、襯托、氣氛渲染的風格,自然被廣泛地應用到寺觀廟宇的建筑中來,起到了標識引導、空間分界、裝飾美化、紀念頌揚的作用。
嶗山太清宮儀門,太清宮居嶗山東南端,由寶珠山的七座山峰三面環抱。老君峰居中,左為桃園峰、望海峰、東華峰依次而東,右為重陽峰、蟠桃峰、王母峰依次而西。宮在峰下,大海當前。
太清石坊陽面"嶗山太清宮 "五字為中國宗教局閔志庭道長題寫;陰面"閬苑圣德"為本觀現任道長劉懷遠所題。"閬"字意為"空曠",莊子外物曾記"胞有重閬,心有天游",意指心胸寬闊;"苑"指花園,"閬苑"則指具有"閬風的花園",古指仙人所居之境;唐李商隱《李羲山詩集》中有"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墻無處不(妻)鸞"。"閬苑圣德 "是指具備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之處。
現在來到了太清宮的正門,大門比以前更加寬敞大方。這個門是20xx年4月完工,五月一日正式開放。大門為重檐廡殿頂建筑,也稱"山門",這一名稱還保留著當初道眾聚于山林隱修的痕跡。來到宮觀,仙、俗相分的標志就是宮觀的山門,按照道教的說法,跨過山門,就意味著踏進了仙界,與立于山門殿外眺望已是天壤之別、仙俗之別。
太清宮內生長著200多棵古樹,棵棵都在千年風雨中修煉成圣成精。橫臥在山門一側的“唐榆”,樹齡已達1200余年,相傳是唐末普濟真人李哲玄親手種植。一千余年的風雨掙扎,倒下的樹身已虬曲如龍,時光的滄桑在樹根處凝固成一圈疊一圈的“龍圖”,而最終崛起的軀干又凌空而升,蒼然成蔭。人們站在已被稱為“龍頭榆”的樹下,心懷敬意地仰望18米高空的蒼郁,虔敬地撫摩150厘米粗的樹徑,他們在仰望、撫摩中默默祈禱著命運的福音。
最令人震撼的是那棵2150年樹齡的漢柏,它流線型樹身一色蒼白,直矗云霄,恰似一位白發千丈的圣哲,閱盡千古風云。漢柏相傳為太清宮開山始袓西漢張廉夫手植,古柏中心已空。在主桿一側,一棵100余年的古藤凌霄蜿蜒而上,直達蒼穹。站在這走過了千年又千年的“古柏盤龍”的奇景下,任何孤寂的心靈也會被這千古生命驚醒,任何木然的表情也會在此綻放笑容。
進入大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右手的鐘樓和左手的鼓樓。俗話說,"晨鐘暮鼓"。鐘鼓是為了給道士們一種嚴整的時間觀念,提醒他們勤學苦修,不要偷懶。
鐘鼓樓后有兩座高大雄偉的.建筑,這是新建成的"元辰閣"和"元君閣"。
元辰閣供奉的是斗母元君,斗母又稱斗老,斗母是道教星宿神中的北斗眾星之母,是掌管天文星象的女神,也就是掌管農業節令的神。
兩旁有六十甲子,道教信奉六十位星宿神。每位神名都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循環相配而得。元辰殿內供奉的六十甲子神象,文武兼備,喜怒各異,或持槍劍,或抱琴執笏,各顯神通,輪流管理人間一年禍福,被尊為值年太歲。
元君閣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稱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華北最受崇拜,因為她的"老家"在山東泰山。
殿內兩邊供奉的是"八仙",八仙是最受中國人歡迎的神仙群體之一,但八仙的產生與定型卻經歷了很長一個過程。今天各位熟知的道教八仙先后見于唐宋文人的記載,但他們湊成一個班子是在元代,而這個班子的定型卻是明代的事,并沿用至今,這顯示了民間造神的隨意性。
太清海灣:嶗山太清宮是道教發源地之一,更是風靡先秦兩漢方仙道活動中心之一,歷朝歷代均有高道大德之士在此居住修行,更為嶗山增添了一層神秘色彩。
青島太清宮導游詞2
島太清宮又稱下清宮,在嶗山東南蟠桃峰下、嶗山灣畔。宋太祖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道場于此。
太清宮現存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院。宮中奇花異卉,四時不絕。
耐冬花開,紅艷如火,蒲松齡《聊齋志異?香玉》篇所寫紅衣女子絳雪,幻為宮中耐冬化身。漢柏、唐榆、宋銀杏均歷經風霜,至今仍柯干嵯峨,蓊郁蔥翠。凌霄花盤繞漢柏而上,蜿蜒如龍蛇,名曰"古柏盤龍"。
三清殿前碧水一泓,宮中道士名之為神水泉,大旱之年亦不涸竭。
三皇殿內壁嵌元世祖忽必烈護教文碑及成吉思汗所頒金虎符文。宮后巨石有康有為題刻。
宮東道旁有一巨石,高達丈余,上刻"波海參天"四大字,下有"始皇帝二十八年游于此山"小字一行。每當月夜,天風海濤,空明一片,嶗山勝景"太清水月"即此。
青島太清宮導游詞3
太清風景游覽區位于嶗山風景名勝區的東南部,從青島市區沿湛流干路東行40公里即可到達。景區是以著名廟殿太清宮來命名的,簡稱太清景區。景區坐落在寶珠山下,寶珠山的7座山峰從東北、西三面環抱著這一臨海谷地,形成了特殊的地理環境。寶珠山的主峰稱為“老君峰”,它的左邊依次是“桃園峰”、“望海峰”、“東華峰”;右邊依次是“重陽峰”、“螺桃蜂”、“西王峰”。這7座山峰擋住了來自北方的冷空氣。
南面海灣,名為“太清灣”,又有暖濕氣流不時從海上送來,使這里形成了亞熱帶氣候環境,所以人們稱這里是“嶗山小江南”。從傳統的風水學分析,這的確是一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在嶗山眾多的道教廟殿當中,太清宮是有記載的最早的嶗山道教祖庭。太清宮從初創到現在已經歷了兩干多年的歷史,幾乎每朝每代都進行過修茸,至今其建筑風格還一直保留著宋代建筑的'典型風格,這在國內的各宗教建筑中,也是極少有的。因此又可以說,太清景區是嶗山景區中展現道教文化的代表景區。太清宮占地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廟宇主體分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大部分;另有關岳祠和東西客堂、坤道院等附屬設施,共有房間150多間。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和悠久的道教文化為各種植物提供了食好的生存環境。這里又是中國古代園林的一大分支—寺廟園林在嶗山最早形成風格體系的地方。
游人可以看到這里不僅生長著暖溫帶植物,而且長有大量的亞熱帶植物,如茂密的竹林、青翠的茶園、棕櫚、廣玉蘭。紅糖等。更可貴的是這里生長著大量的古樹,是整個嶗山風景區內古樹名木分布密度最大、數量最多的地方。
青島太清宮導游詞4
嶗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說,相傳鼎盛時期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而今可數者有十七處,最著名的就是太清宮。太清宮建于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廟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宮”,這就是太清宮的由來,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唐朝末年,李哲玄東游嶗山,又擴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這時太清宮已初具規模。五代十國時期,道人劉若拙游至嶗山,對太清宮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修繕。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處機從昆化山來嶗山講道。從此嶗山道教,包括太清宮名揚天下,天下道眾多慕名而來,有的在此隱居潛修,有的在此著書立說,如張三豐、徐復陽等均在此修過道。
太清宮占地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500平方米。廟宇共分三個院落,各立山門。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農”、“軒轅”三帝。三清殿前碧水一泓,宮中道士名之為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澇不溢,是嶗山第一名泉。三皇殿內壁嵌元世祖忽必烈護教文碑及成吉思汗所頒金虎符文。宮后巨石有康有為題刻。宮東道旁有一巨石,高達丈余,上刻“波海參天”四大字,下有“始皇帝二十八年游于此山”小字一行。
青島太清宮導游詞5
太清宮位于山東青島東50里嶗山老君峰下、嶗山海灣之畔,是嶗山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一處道教殿堂,迄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嶗山地處海濱,巖幽谷深,素有“神窟仙宅”之說。嶗山方圓百里,宮觀星羅棋布,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其中以太清宮最負盛名。據記載,漢時有江西瑞州府張廉夫棄官來嶗山修道,筑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名“三官廟”。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道士李哲玄來此修建殿宇,供奉三皇神像,名“三皇庵”,后稱“太清宮”。金章宗明昌年間,全真道士丘處機、劉長生等曾在此弘闡全真道。劉長生在此創全真隨山派,信眾甚多,太清宮便成為道教全真隨山派之祖庭。
太清宮俗稱下宮。“峰抱三方列,潮迎一面來”,位于嶗山南麓,太清灣北岸寶珠山之老君峰下。三面環山,大海當前,局勢之雄,當推嶗山第一。據元代大學士張起巖《聚仙宮碑》記載,宮建于宋代初年。又據《太清宮志》記載,西漢建元元年(前140年),張廉夫曾在此處創三官庵。唐天v元年(904年),道士李哲玄又在今三皇殿處建三皇庵。宋建隆元年(960年),道人劉若拙被敕封為“華蓋真人”,奉敕回嶗山修建道院,公元980年前后在此處創建太清宮。
金泰和八年(1208年),邱處機到嶗山,在太清宮談玄傳道,名聲大噪。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的劉處玄于金明昌六年(1195年)到嶗山太清宮講授經典,太清宮道眾從此歸宗,并成為道教北七真隨山派的祖庭。嗣后,許多著名道士聞名而來,如徐復陽、張三豐、齊本守等都曾在太清宮棲居修道。明萬歷十七年,發生了一起僧道相互爭奪太清宮廟址的公案。官司一直打到朝廷,歷時十余年,終以道士勝訴而告終。現太清宮前有“海印寺遺址”鐫碑記載:“明萬歷十三年憨山大師建海印寺于宮前,二十八年降旨毀寺復宮。”
明代萬歷十三年至二十八年(1585~1600年)間,太清宮舊道院曾傾圮。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又重新確定太清宮的“四至”:東至張仙塔,西至八水河,南至大海,北至分水河。現在的太清宮大體是這一時期重建的',但分為三院三殿則是天啟二年(1622年)道人趙復會重修時所為。此次重修,確定了三官、三清、三皇各殿為三院的格局,在三官殿東側有一處兩進的堂院,是清代翰林尹琳基修建的“翰林院”,現為太清宮的客堂。三院都有圍墻,各立山門,并有便門相通,共147間殿宇,加上道舍、客房共計240間,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后又增建元辰閣、元君閣、祖師殿、鐘樓、鼓樓等殿堂。
【青島太清宮導游詞】相關文章:
太清宮聞滴漏,太清宮聞滴漏嚴巨川,太清宮聞滴漏的意思,太清宮聞滴漏賞析 -詩詞大全03-13
太清宮導游詞簡短(通用5篇)12-09
華清宮,華清宮張繼,華清宮的意思,華清宮賞析 -詩詞大全03-13
青島導游詞02-24
[實用]青島導游詞07-04
介紹青島的導游詞01-31
青島海底世界導游詞02-24
華清宮和杜舍人,華清宮和杜舍人張祜,華清宮和杜舍人的意思,華清宮和杜舍人賞析 -詩詞大全03-13
華清宮四首,華清宮四首張祜,華清宮四首的意思,華清宮四首賞析 -詩詞大全03-13
青島金沙灘導游詞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