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社區實習報告三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社區實習報告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社區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情況綜述
xx年3月5日至5月21日,我們一行九人平均分成三個小組,在武漢市社會福利院康復區開展了為期十周,每周五、六、日分別由一個小組負責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選擇武漢市社會福利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以前在這里作義工,與他們建立了友好的關系;另外,我們了解到他們的實際困難:即那里十位年齡在13--18歲不等,文化水平在小學三五年級之間的殘障少年,無人授課、無處求學;同時,他們在自我認知、文化知識、社會生活技能等方面存在欠缺。(注:除了這些智力正常的殘疾少年,康復區還有成年人和發育不良的青少年,鑒于時間、精力和能力的局限,我們和他們只作簡單的交流,未建立專業關系。)
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制定了總體實習計劃:先聯系我校附小彭英校長,動員小學生捐課本、習題集、工具書、課外讀物等一百余本。然后,以作義務老師的方式,與他們順利地建立專業關系。工作方法上,以小組活動與個案工作結合、輔導與管理相配合的方式。我們的目的是:運用社會工作的價值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偏差行為得以糾正,在協助他們形成正確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學會學習、學會交往;最終學會自我管理,即他們自覺、自動和自主改變自己的行為。
(二)實習的意義
由于實踐經驗的不足和理論知識的欠缺,"實習"解決問題的`功能沒有充分體現出來。突出體現的是"實習"作為"第二課堂"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專業認同方面:
與案主的正式接觸中,我們認識到專業工作與一般助人活動的實質區別,從而對自己的專業有了客觀全面的認識。一般助人活動的隨意性,決定了它缺乏嚴密的組織性、前后相繼的系統性、解決問題的徹底性,它是一種插入式的人文關懷。對于"義工"來說,志愿活動疏導了自己助人的意愿,滿足自己了解弱勢群體生活狀態的需要。對于受助者來說,他們享受了一種探望式的關懷。活動結束之后,便各自回到原有的生存狀態中,對改變他們的弱勢群體地位沒有本質的作用。
社會工作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它要求組織性、系統性和徹底性相統一。如果說"志愿活動"是可以隨便排列的卡通畫面,那么"社會工作"就是設計動畫片;如果"義工"過年的時候送給小白兔成筐蘿卜,"社工"既要送給他們蘿卜籽,還要教會他們種蘿卜的技術;如果說"志愿活動"傳達了社會對弱勢群體進行人文關懷的信號,表達了社會接納他們的至誠意愿,那么,"社會工作"要做的是把這種美好的意愿落到實處。
對于社會工作者來說,社會工作是一種滲透,是一種要為案主的未來長久的幸福負責的系統工程。社會工作意味著在付出的同時尋求接納,在相互接納中承擔責任。它"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對案主生存狀態的神入,從一開始就決定社會工作沒有輕松和真正的開心可言--在案主的問題解決以前。
第二,對自己的再認識:
我們對自己的定位開始由"社會人"轉變為 "社會工作者".在體會到自身價值的同時,堅定了作社會工作的信念。
他們是因為上天自己的失誤,而先天殘疾的孩子。他們因為下肢殘、侏儒、皮膚病、臉上覆蓋性紅斑、視聽障礙、發音不請等生理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督促我們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們該把在空虛和抱怨中虛擲的時間,分給他們一些。有人說,看一個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對窮人的態度即可;我認為,從一個社會對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態度中,也可以瞥見其文明程度。一個健全的社會,該為一切成員提供健全靈魂的空間,提供維護生命尊嚴的條件。體會到這一切的時候,我明白了作為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大學生社區實習報告 篇2
大學生寒假社區服務活動已圓滿落下了帷幕,我很慶幸自己報名參加了這次如此有意義的活動,讓我接觸到了平常時很少接觸到的東西。這次活動,給我留下了難以忘卻的回憶,讓我獲益匪淺。
1月24號,參加此次活動的同學在xx鎮中集合,主要說這次活動的大概流程和一些注意事項。那天,寒風習習,但是還是有很多同學積極參加此次社區服務活動。因為經費不足,參加此次活動的同學都自愿捐款來支持此次活動。這讓我很感動,作為一名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習對自己來說既可以增長見識又可以鍛煉自己,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25號,我們第六組是采訪鄉鎮司法所所長。他很可親可敬,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熱情的迎接了我們,接受我們的采訪。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顯得有些拘緊,不敢放松,但在他的鼓勵下我們也慢慢放開了,與他進行了開心而又有意義的談話采訪。通過這次采訪,我明白了禮儀的重要性。雖然在學校的社團我是公關部的部長,但在這次的采訪中,我還是深深覺得自身的禮儀知識是不足的。理論知識也要與實習很好的結合才是最好的。今后,我會更加努力的學好社交禮儀,讓自己的知識庫更豐富。其次還要加強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一些突發情況要靈活。
27號,在xx鎮峽山派發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等政策宣傳資料。每個小組都派幾個人去分發資料,并為當地居民講解。我們每個人都很積極的去分發資料,雖然大家都互不認識,但是我們在活動中都不約而同地進行著默契合作的鍛煉。我感受很深的是,大家都有很強的集體意識。接著選出來的二十人跟著副書記步行去了xx鎮敬老院。路上,當地居民看到我們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就對我們說,大學生就應該多參加社會實習活動,積累經驗,祖國的`明天就靠我們去建設。到了敬老院,雖然我們和那里的老人都不認識,但是他們還是露出了笑容來迎接我們。我們給他們送去了一些慰問品,并和他們合影留念。當我們要走的時候,有些老人還是舍不得的。其實老人的心愿是很簡單的,就是和自己的子女在一起,安享晚年。家里有老人就是擁有一塊寶,不要覺得要照顧他們而感到麻煩。當初他們含辛茹苦的養我們,是那么艱辛,我們應該要懂得感恩。感恩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感恩他們的養育之恩,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他們感到我們對他們的關懷,讓他們可以享受天倫之樂。
28號,,我們上黨課觀看了紅色經典電影,又一次重溫了歷史,深知今天地和平世界、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就應多學習先輩們的艱辛與拼搏精神;聽了《大學生就業政策及方向》的知識講座,現在的我們不能在茫目、無計劃、無目標的去生活,應找到自己人生中切合實際的目標,并為此付諸自己的努力,并實現它。29號,每組派兩人一男一女組合,去敬老院打掃衛生。下午三點半在xx鎮中進行友誼籃球賽。
張瑞敏曾說過:“把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感觸最深的是萬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斷克服困難才會成功,做事要認真踏實。假如我不去認認真真地做一遍,就發現不了自己的不足。工作也一樣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自己體驗了才會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報。只有認真做了,才能有所得。認真學習了,會有好成績;認真工作了,會有成果。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結果如何,那個過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
通過本次社會實習活動,一方面,我們鍛煉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社會適應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擴大了視野,對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在實習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在實習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后更加應該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并不斷深入到實習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為今后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我們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干勁, 胸懷會當凌絕頂的壯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穩腳跟,才能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大學生社區實習報告 篇3
提升“滿意指數”,打造一流平臺
走進洛社鎮社區服務中心大廳,“以人為本,共創和諧”幾個醒目的大字凸現出社區服務中心的服務理念和工作目標,大學生社區實習報告。該服務中心通過形式多樣的特色服務、貼心服務,打造社區群眾滿意的服務平臺。
社區服務中心設立了行政事務受理大廳,為社區群眾提供民政、社保、農民維權等服務,并實行了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辦事公開制等服務制度,做到“受民之托,忠民之事”,切實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根據群眾的需求,服務中心不斷地完善服務功能,豐富服務內容,改進服務方式,推出了家政、就業指導等近20個便民利民項目,做到有求必應、有事必幫,去年以來已為社區居民群眾提供各類服務15000多人次。近日,無錫市癌癥俱樂部惠山分部洛社康復活動中心和養生保健指導中心又在社區服務中心掛牌成立。洛社康復活動中心是洛社鎮癌癥患者自發組成的群體抗癌組織,主要開展宣傳防癌抗癌知識,傳播抗癌理念和信息,實施康復綜合治療等活動,幫助癌癥患者進行科學抗癌,群體抗癌和正規治癌。
在服務好社區群眾的基礎上,洛社鎮社區服務中心以其優越的設施條件和直面社區群眾的窗口效應,成為了政府各職能部門的活動基地。去年以來,先后和鎮教育文體服務站、鎮婦聯、團委、工會、文衛辦等聯合舉辦了依法行政專題講座、消費維權服務培訓、“和風吹綠運河岸”演講比賽、創業婦女先進事跡報告會等各類活動25次,參與的群眾達上萬人,成為我鎮政府部門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執政為民體現在基層,密切聯系社區群眾的“連心橋”。
激活“文化細胞”,繁榮群眾文體
每逢星期六下午,洛社鎮社區服務中心音樂活動室里絲竹繞梁,曲樂悠揚,社區曲藝愛好者正聚集在這里進行二胡、琵琶等民樂演奏。彈奏者輕撥琴弦,悠悠弦樂從指間流出,如泉水緩緩流淌,沁人心脾,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滿足和陶醉,興致盎然者還會上臺吟唱一曲,一曲唱罷,叫好聲不斷。這是社區文化活動一個普通場景,也是洛社鎮社區服務中心不遺余力活躍群眾文化體育,推動社區和諧文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洛社社區服務中心根據不同社區人群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文化體育活動,讓社區居民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文明與和諧氛圍。
洛社鎮社區服務中心把健身房、圖書閱覽室、樂器室、創作室等向社區群眾免費開放。清晨和傍晚,居民們紛紛來這里鍛煉、健身;閑暇時間,這里成為老年人讀書看報,揮毫潑墨的好地方;節假日,社區的文藝愛好者聚在一起編演節目……。同時,社區服務中心還成為了有21支特色團隊的`洛社群眾藝術團的“大本營”,一批代表洛社鎮最高水平的文化藝術作品、表演團隊等從這里走出來,為洛社鎮文化事業增光添彩。去年,洛社群眾藝術團有5個節目參加無錫市群眾文藝匯演,是參賽節目最多的鄉鎮,獲得了“二金二銀三銅”的好成績,女聲小合唱《與書同行》還獲得江蘇省“五星工程獎”銅獎。
洛社鎮社區服務中心采取社區“搭臺”、居民“唱戲”的辦法,舉辦群眾性文體活動,繁榮社區文化,做到“活動時時有,歡樂天天在”。社區服務中心先后主辦和協辦了“好書進社區”學習活動、“文化洛社”、家庭趣味運動會等群眾文體活動。近日,為豐富社區外地民工的業余文化生活,洛社鎮社區服務中心和鎮教育文體服務站籌集資金3萬多元,開展“送電影進工地”活動,將到各建筑工地為外地民工播放電影36場,服務新市民,實習報告《大學生社區實習報告》。
開辟“市民學校”,提高居民素質
社區的文明程度取決于社區居民素質的高低。洛社鎮社區服務中心從社區群眾的需求出發,從提高群眾的素質入手,依托社區教育資源,開展豐富多樣的培訓教育活動,促進居民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社區服務中心在充分利用科普圖書室、青少年活動基地、綠色網吧等科普教育設施的基礎上,根據社區群眾需求,相繼舉辦了衛生救護培訓、CAD輔助設計培訓、攝影培訓班、健康科普知識講座和企業員工職業素養培訓班等10期,培訓學員達800人次。社區服務中心還注重以網絡為平臺,普及傳播科學知識。在暑假期間,邀請大學生志愿者來到社區綠色網吧指導前來上網的中小學生利用網絡查找資料,學習內容豐富的網上科技知識。
洛社鎮社區服務中心把社區教育的重點向青少年傾斜,開展多形式,多內容的社區青少年教育活動,豐富青少年科學文化知識和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今年兒童節前夕,服務中心以講座形式舉辦了“閱讀豐富人生——專題講座”活動,正面引導青少年的閱讀傾向,豐富了青少年的課外生活。8月份,與司法所聯合開展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集中宣傳日活動,組織學生觀看警示教育片,舉辦法律咨詢和法律有獎問答,向中小學生發放了近500份《解讀未成年人保護法》宣傳資料。暑假期間,社區服務中心和鎮文體服務站合作開辦了少兒圍棋、樂器等培訓班,培訓學員40余名。為更好地服務社區群眾,關心特殊家庭子女的成長,社區服務中心在暑期舉辦了“愛心輔導站”,邀請退休教師義務為6名貧困家庭、單親家庭孩子進行學習輔導和信心培養。參加輔導站學習的華潔玉在日記里寫道:“這個暑假特別有意義,特別是老師的鼓勵和教誨讓我受益匪淺,我一定做一名好學生,好孩子,好公民……”。“愛心輔導站”為培養孩子的信心、愛心和責任心加油鼓勁。
建立“愛心驛站”,幫扶弱勢群體
“今天領點大米和食用油,還拿了幾支筆,給孩子學習用”運河社區低保戶陳志云拿著在社區服務中心愛心超市挑選的免費生活用品請工作人員劃卡登記,笑容洋溢在臉上。
陳志云的丈夫已病故,她和兒子相依為命,由于自己的腿有殘疾不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政府救濟。去年政府在社區服務中心設立愛心超市以來,作為低保戶的她每月可以按20元的標準,在這里領取自己急需的物品。“超市里的這些日常用品,對我們來說件件是雪中送炭啊”。談起愛心超市,陳志云滿懷感激之情。洛社鎮社區服務中心愛心超市點燃了象陳志云那樣眾多困難群眾生活的希望,讓他們在生活的寒冬里感到溫暖與充實。
洛社鎮社區服務中心積極探索社區公益服務新模式,利用各種方式對弱勢群體進行幫扶,“愛心超市”就是贈捐對象和困難群體搭建起的一個資源匯集、愛心凝聚的平臺。社區服務中心把社區里的220多戶低保戶納入到愛心超市受助名單,并把每星期五定為“愛心活動日”,免費向低保戶提供各種日常生活用品,目前已發放各類物品約計70000元。今年4月,在社區服務中心的牽線下,洛社女企業家協會等5家企業和團體出資4萬元,認購了8個“愛心超市”的柜臺,對愛心超市幫扶資金作了補充。此外,在洛社鎮和諧社區節期間,社區服務中心舉辦了天馬書畫社書畫“愛心拍賣”活動,通過書畫義賣籌得愛心款5.8萬元,全部用于幫扶社區里的困難群眾。
為讓困難群眾在接受社會關愛的同時將愛心回饋社會,社區服務中心開展了“愛心積分卡”活動,低保戶通過參加各種公益勞動,可以領取到更多的生活用品。6月19日,服務中心組織10多名社區低保人員來到蔣巷參加清理花壇,修剪綠化的社會公益勞動。
開展就業和再就業服務是洛社鎮社區服務中心幫扶弱勢群體和社區群眾的另一項愛心舉措。服務中心與鎮勞動和社會保障所、殘聯等密切配合,通過挖掘崗位潛力、創造勞動就業機會、加強技能培訓等將就業再就業服務網絡延伸到社區,為社區群眾解決就業難題。目前,已開辦下崗失業人員培訓班2期,培訓達500人次,聯合舉辦了四場勞務招聘會,進場單位有370家,提供就業崗位4500個,達成用工意向協議1600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大學生社區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農村社區實踐報告10-13
在社區的實習報告4篇11-05
在社區的實習報告三篇09-20
在社區的實習報告3篇09-08
在社區的實習報告8篇08-28
精選在社區的實習報告三篇06-26
在社區的實習報告九篇07-25
精選在社區的實習報告四篇06-22
【精選】在社區的實習報告三篇10-26
在社區的實習報告(精選10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