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時間:2024-11-16 11:24:42 王娟 報告 我要投稿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精選20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精選20篇)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1

  一、分析結題條件

  研究性學習的結題條件主要包括:

  (1)活動課題的目的要求是不是全部達到;

  (2)活動課題研究的各個階段,各方面的工作、活動是否全部落實;

  (3)活動課題研究的成果質量,水平是否達到預期目標;

  (4)活動課題研究的各項資料是否齊全。

  二、結題組成員的組成和作用

  結題組由以下成員組成:結題組組長,指導教師,專業教師,學生等。結題組成員的作用是聽取結題匯報,審閱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性成果材料,審閱學生的結題報告,并針對該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提問(如對選題的意義、研究的方法、實施方案、可能的結論等提出問題),最后點評,得出該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指導意見。

  三、結題的程序及實施過程

  (1)學生根據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和結果撰寫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結題報告的寫作要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含有研究背景、研究過程、研究方法、研究結果、主要結論(或作品),并有引文注釋;

  ②概述課題研究價值、課題創新點及先進性、課題研究不足及改進思路;

  ③概述課題研究收獲、感悟、反思;

  ④列示課題(參考文獻)。

  (2)申請結題。結題現場要求參與本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全體成員或大多數成員參加。

  (3)在結題會上,活動課題負責人向結題組匯報結題報告(還可以進行成果展示)。

  (4)結題組成員聽取匯報,審閱過程性成果材料和結題報告,并進行提問,由活動負責人或成員答辯,形成結題組成員與參與活動成員問答互動,相互交流溝通。

  (5)結題組成員點評,得出該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指導意見。

  四、結題成果的表達方式

  成果的表達方式要提倡多樣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外,還可以采取辯論會、研討會、搞展板等方式,同時還應要求學生以口頭報告方式向全班發表,或通過指導教師主持答辯。旨在反映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過程和結果,并最終通過結題報告形式在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樣可以一方面培養學生自主歸納、總結概括、推理和論述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學會展示自己的成果,總結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以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性學習水平。

  五、在研究性學習結題中的指導策略

  1、科研方法的指導

  結題階段和課題實施階段所用的`科研方法有著一定的差異,課題實施中學生需要運用觀察、實驗、調查、文獻檢索等方法全面收集信息,而結題中更多地要用數據處理、統計分析、邏輯分析等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專題講座的方式給予學生這方面的指導。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結題中的分析論證一定要遵循實事求是的科學原則,如果論證所得到的結論與課題研究的假設不一致,或社會調查所得的分析結果與課題研究預設的觀點相沖突,那么不能為了印證自己的假設或觀點而隨意修改原始材料。

  2、思維方法的指導

  (1)由表及里,尋根探底。即從具體生動的內容中找出其中本質性的東西,以揭示事物發展的規律。

  (2)由此及彼,類比推理。即通過分析事物間的內在聯系,揭示不同事物間的共性和差異。

  (3)聯系實際,巧設情境。教師要巧設問題情境,以問題去撥動學生的思維弦脈。

  3、學習形式的指導

  首先要求每個學生先對材料進行獨立分析、推理、判斷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強化合作學習意識,提高合作水平,充分發揮團體合作精神。

  這既是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又是研究性學習的需要。不僅課題組成員之間進行合作交流,也可以跨課題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以求從他人那里借鑒較好的科研方法。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2

  經過幾次較為深入的對魯班湖旅游資源的調查研究,我們已經逐步掌握了魯班湖的基本情況,這里就我個人在這次研究性學習的看法和感受作以下總結。

  在這次活動中,我任務重點是負責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這其中就包括魯班湖的概況,現有旅游資源和產生的經濟效益等原始資料的收集,以及對當地工作人員和游客的問卷調查資料的收集。這次是我們四個人第一次在一起進行課題的`研究性學習。由于對研究性學習的理解不夠深,以及沒有太多的社會實踐經驗,這就決定了我們四個人必須團結在一起,組成一個集體,用各自的優勢去彌補他人的不足,從而使我們發揮出更強的戰斗力。

  在這次活動中,我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不論是在面對各種選擇的關鍵時刻,還是應對社會各類人物時,我都積累了寶貴的社會經驗。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切體會到了統籌安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論是在選擇資料內容、整理資料還是統計數據方面。我在社會實踐能力和社交能力上也取得了提高和進步。此外,這次活動還讓我明白將理論知識與實際聯系起來的重要性,能夠應用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并積累社會經驗。最重要的是,這次活動讓我清晰地認識到只有綜合能力強的人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站穩腳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在此,我由衷地感謝學校給予我們這次寶貴的機會,讓我們得以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次經歷為我們未來步入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3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課程改革都把學習方式的轉變視為重要內容。與此同時,研究性學習也應運而生,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世界性課題。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深化的新嘗試,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作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一個獨具特色的課程領域,研究性學習走進我區高中生的學習生活已三年,我們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就研究性學習進行了實踐探索,這些探索主要是基于這樣一些思考:

  第一,素質教育重要的著眼點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形成一種主動探求知識,并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這是一種有利于終身學習、發展學習的方式。為了倡導這種方式,我區在進行研究性學習實踐的初期,較多的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主題式研究性學習的途徑,即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使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有了切實的落腳點。

  第二,改變了學習方式,學生就有可能在新的層面上開展學習,但這并不意味著否定記憶理解等層面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不否定接受式學習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研究性學習與其他類型的學習有著密切的關聯并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存為基礎,因此不同年級、不同經驗背景的學生,其主題研究學習在內容、形式和深度上應當有差異、分層次。

  第三,研究性學習既是一種課程理念,又是一種多用途的教學方法。它可以融合許多教育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是一種學生根據其自身經驗背景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理論,它關注的是學生積極地從事“做”的活動,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研究性學習就是一種創建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環境中構建個人知識體系的方法。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強調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智力類型,每個人都有不同智力強項和優勢,學生通過運用自身的智力優勢來完成一個學習課題,就意味著他們要探究的去解決問題,研究性學習幫助學生開發各種智能并注重了學習與實際生活的整合,能幫助學生使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為遙遠的生活做準備,通過適當的培養和不斷積累學習經驗,學生的每一種智能都可以得到提高。

  第四,研究性學習活動應當全員參與,每個學生都是有充分的學習潛能的。在符合他們身心特點和發展水平的探究活動中,學生往往都情緒高漲,接受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效率也特別高,因此,盡管學生之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參與研究性學習并取得良好收獲的可能性則是全體學生都具有的,所以,我們強調研究性學習的全員參與性。通過以上思考,我們進行了如下實踐:

  一、確定我區研究性學習的總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學習,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結合我區實際,我們將研究性學習的培養目標確定為: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分工與合作,并體驗過程的快樂;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同時,各學校結合本校特點,在總目標的指導下各有所側重。

  二、加強教師培訓和學習

  在實踐中,我們更加認識到,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角色雖然發生了轉變,但教師的作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我們首先抓好教師的培訓及研討工作,重點學習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導(試行)》,區教研室專門就“高中研究性學習策略”、“學科整合”、“指導方案設計”等方面組織了十余次講座和校際交流活動,并通過東麗教研網將教師的優秀作品進行了展示和交流,使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都有了大大的提高;其次是通過典型引路,確定研究性學習的樣本校,要樣本校率先拿出成果。各校結合本校實際,都建立了相應的學習制度,為教師提供學習資源,并切實為確有特長的`研究性學習骨干教師提供進一步的發展條件,注重調動教師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三、重點抓好課程實施和課例研討

  本區專門就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問題進行了研究,制定了《東麗區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確保各校研究性學習課表化。提出了以新課改理念學習為重點、教學設計為突破、課例研討為載體的教研工作思路,在現有條件基礎上,為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各校都能采取因校制宜的原則,充分發揮各校校內資源優勢開展研究。有條件的學校定時開放網絡教室、圖書館、實驗室等,為學生查找資料提供便利條件。如一百中學結合本校實際把研究過程確定為選題、開題、證題、結題四個階段,將資料的收集整理貫穿研究始終,還對研究過程中的小組創建進行了重點研究,并承擔了市級課題“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思考”。鋼管公司中學確立了主管校長、教務主任以及年級主任組成的研究性學習管理小組和由各學科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組成的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制定了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和細則,并為學生編印了《研究性學習手冊》(一個學期一冊),使研究性學習的各個實施環節從時間到人員有計劃、有系統。無論是設立專門研究性學習教師指導學生研究還是與讓研究性學習與學科課程相結合,我區的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其中,回慶瑞老師組織學生開展的“學生最喜愛的教師”研究專題獲得了天津市首屆研究性學習成果二等獎,還有多位教師的研究性學習論文獲市區級獎項。

  區教研室定期組織各校研學教師教研和下校觀摩活動,就本校實際進行研討,共同探索研究性學習有效教學的途徑。本學期共組織全區觀摩課四節,并在課后進行了交流和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一百中學高一學生親子關系研究”就高中生與父母關系的現狀在本校范圍內展開調查,使學生不僅掌握了研究性學習的方法,獲得了合作和探究的體驗,更是對高中生的親子關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從而促進學生與家長形成良好的關系,增進了親子感情;“一百中學高一新生學習方法研究”關注新生入學后的學習不適感,并進行了深入的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通過情景劇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讓人耳目一新;鋼管公司中學的“農民起義之作用專題研究”從歷史角度,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并通過檢閱收集資料解決問題,并通過課本劇的形式匯報了研究成果;還有一百中學的“關注身邊,熱愛生活”就學生身邊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培養學生發現生活、熱愛生活的態度,這些專題研究活動都較好地實現了研究性學習目標,使學生真正獲得了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學會了分享與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更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四、思考與設想

  幾年來,我區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都是遵循著“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方法踏踏實實開展起來的。隨著“自主學習,實踐創新”的教研課題的深入研究,我們認識到研究性課程教學不只是傳授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建立堅實的基礎;認識到在“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中,不僅要讓教師和學生熟悉研究性學習的流程、內容,更要深刻地轉變自思想觀念,改變教育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通過課題研究,我們要經歷:從個體走向合作;從課堂走向實驗室;從學校走向社會;從教科書和教學參考資料走向教學資源多元化的開拓;從填鴨式的單向傳授走向雙向點撥、啟發和探討。由于師生同時啟動研究課題,保證了"研究性學習"課的順利實施,使教師能自然地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與學生打成一片,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指導效果。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新型課程,不僅以相對獨立的實體形態存在著,而且以非實體形態存在于學校教育的一切活動過程之中,尤其是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之中。并且教育實踐也證明,在當前基礎學科課程和課堂教學占優勢的情況下,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的培養僅靠每周2-3個課時的專題研究課,是很難奏效的。因此,我們還應進一步拓展理念,滲透擴張,著力構建以各科教學為基礎,以專題研究課程為核心的研究性學習課程體系。

  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我區還處在實踐與探索階段。今后,我們還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方法,進一步推進我區教育改革的深化開展。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4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已經教過的內容有:

  1、怎樣提問題;

  2、怎樣把問題變成課題;

  3、如何研究課題;

  4、怎樣查找資料;

  5、教學評價;

  有些教學內容在本學期教學中有涉及,但沒有拿出課時講授,在下學期的教學中要作專門的講解,如:調查與采訪;課題研究結果的呈現方式等。

  二、教學策略

  研究性研究是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研究活動。

  研究性研究強調:

  1、學生通過基于問題或主題的探究實踐,形成一種積極的、主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2、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意識,研究并經歷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究活動的體驗,發展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養成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從研究性研究的含義中我們可以知道,研究性研究課程開設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收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實踐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研究性研究的過程也就是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過程,在思維訓練中,首先就是訓練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其次是思維的目的和方向;第三是開闊思路、知識準備、選擇方法。對學生的所有能力訓練,都要在學生參與的活動中進行,教師起一個引導和指導的作用。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5

  一、教師做“引導”者的理念根源

  當今世界上最受推崇的管理者、通用公司具有傳奇色彩的前任CEO杰克韋爾奇在20世紀80年代,自覺放棄使用具有操控和官僚意味的“管理者”一詞,提出“領導者”理念,強調企業管理者的設計引領能力,這與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角色定位有一致的地方,研究性學習與傳統的接受性學習相比,內容注重體現專題性、綜合性、實踐性和開放性;形式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探索性、合作性。因此在研究性學習中無論是序言課、選題課、開題課、中期交流課、結題課,還是活動展示課,所有課型都重在交流與實踐,教師也由原來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變為學習的促進、組織、引導者。

  二、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功能定位不科學的表現

  在研究性學習中,有些教師越俎代庖,將本應由學生進行的研究性學習工作自己做了,教師的指導作用越位了,學生作為研究性學習的主體地位蕩然無存,還有些教師指導缺失,放任自流,學生的學習因缺乏指導而未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最后多數學生反映“研究性學習真沒勁”、“沒意思”,這都是因為教師指導“過度”或“缺失”惹的禍,因此教師的指導要適度,而適度的指導用引導來代替再合適不過了,指導與引導只一字之差,意思是不完全相同的,指導即指示教導,仍然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引導指帶領學生,使之跟隨,更強調在教師的引領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教師如何有效引導學生選題

  在研究性學習中,選題是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步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當前一些學校中,課題多數是由學校或教師指定,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崔允教授主持的一項關于研究性學習的問卷調查中,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希望由自己(或小組討論)來確定課題(約占56.1%)。還有部分同學希望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確定研究課題(約占42.3%)。幾乎沒有學生希望課題由教師來確定(僅占1.5%)。這應引起我們教師的足夠重視。

  研究性課程內容應面向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實際,立足于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某些生活、社會、自然等問題,因此其具體內容往往不應預設,而是在發現問題中生成。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對他們周圍世界存在的大量問題加以觀察和思考,尋找興趣點并形成一定的問題意識,迸發研究的熱情,而非包辦代替。

  由此可見,在研究性學習選題階段,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周圍世界,發現并提出自己感興趣且有現實意義的研究性學習課題。

  1.精心創設問題情境,促使研究主題的形成

  激發學生濃厚的參與欲是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首要步驟,精心創設情境,則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與研究欲望。比如我以總理在哥本哈根氣侯大會上所做的承諾“20xx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xx年下降40%至45%”為切入點,問:在發展低碳經濟的同時,為什么少吃肉也能發展低碳經濟呢?你還有哪些好辦法為低碳經濟做貢獻呢?肉怎么能和低碳經濟聯系在一起呢?這些問題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在學生發表了各自的意見后,通過老師的點撥、完善,學生明白了這一道理。接著老師再進行引導,大家從吃、穿、住、行四個方面倡導低碳生活,我們能不能從這幾個方面提出研究性課題呢?我們根據大家的興趣,以吃、穿、住、行進行歸類,6~8個人為一個小組(小組研究的課題可相同),分好小組,再由小組討論制定什么樣的課題。以吃為例,教師進行點撥:吃與低碳生活有哪些問題可以提出來研究?吃與低碳生活的關系如何?吃對低碳生活有什么影響?如何吃才能倡導低碳生活……老師不忙下結論,繼續問:誰吃?是所有人還是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吃指的是什么?是一日三餐?是在家里吃?還是在飯店吃?吃,這個字不太專業,能不能用別的詞來代替?學生再思考,小組討論后,有的小組確定“高中生飲食對低碳生活的影響”,有的小組確定“學校商店小吃與低碳生活的關系”……這樣,老師通過問題引領,使學生把模糊問題清晰化,把課題一步步具體化。

  2.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從多方面尋找活動主題

  有時由于學生的視野、知識構成、思維方式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課題提不出或不恰當。這時教師就應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從日常生活、社會生活中尋找活動主題,使之成為學生選題的來源。

  我們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生在威海,長在威海的,威海的很多現象都曾引起過學生的關注與議論,所以在選題的時候,我們的一位老師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幾期《直播威海》的剪輯錄像,引導學生去關注其中的現象,并進行思考,有的學生注意到了威海的某條主要街道,兩旁有許多小攤販,造成了街道擁擠,馬上就說:“老師我們就以此為研究主題了。”“那么,你們想要達到什么樣的研究目的呢?你們的研究課題是什么呢?全班同學都研究這一個主題嗎?”同學們有的在冥思苦想,有的在小聲議論,更多的是一臉的茫然。看到此種情形,老師要求學生不要立刻就做出回答,應該多注意觀察威海市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不滿意的現象,把它們羅列出來,并多想想、多看看、多調查,從中發現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再分析、歸納、提煉成研究性學習課題。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一下子就活躍起來,開始把自己所積累的不平事與身邊的同學進行交流,達成了初步的'研究范疇,并約好了去實地調查研究其深層原因,再確定具體的課題。經過一周的準備,學生提出了一些有質量的課題。例如有一個小組從自己周圍發現同齡人犯罪的越來越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面對這個問題,他們進行了調查,匯總了學校教育,家庭因素,社會上的不良影響等多方面的原因,在討論研究課題的時候,幾位同學決定組成“身邊青少年犯罪的調查研究”課題小組,還致力于研究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因素。這一切都是源于生活,都是從生活中捕捉研究的靈感。

  3.聚焦學生興趣,引導選題深入化、專業化

  研究性學習是讓學生去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所以在分組的時候務必要遵循自主性原則,即讓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的方向去選擇自己的研究伙伴。這就需要教師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點,善于發現類似興趣點的相同點,以此把學生的興趣聚焦在一起,才更有利于選題的深入及專業化。

  班里有幾個生物學得很好的學生,他們的興趣雖各有不同,但是通過觀察,生物老師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小生物比較感興趣。于是就把他們分成一組,沒想到果然有了收獲。他們在集體討論選題無果的情況下,在校園休息時發現了學校一塊記錄十一中重建的石碑,其中記載了重建原因――白蟻侵害,于是他們就確定選題為“白蟻的習性及危害”,這是一個很簡單的課題,教師給予了學生及時的引導,提示他們可以通過進一步觀察和查找資料,從研究“是什么”到研究“怎么樣”。學生在此基礎上接著又提出“白蟻的防治研究”這一課題。教師又及時地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可行性”論證,給予學生反思提問、修改課題的機會。經過師生之間的交流論證,他們感覺到這個課題制定的研究目標過大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在學校現有的條件下還不能很好的開展,對這個課題還必須進一步完善。最后他們決定把課題范圍縮小改為“校園白蟻防治方法的調查”,結果研究報告寫得內容充實并有自己的見解。

  可見,教師如果能夠聚焦學生興趣,進行合理分組,再加以適度的引導,就能更好地發揮學生探究的潛能,有利于選題的深入化、專業化。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6

  在這個獨生子女為主的社會中,父母對于子女過于溺愛,使子女越來越任性,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嚴重,思想觀念大有不同,對服飾方面的矛盾甚大。我們的研究目的就是初步了解是否與父母存在關于服飾的矛盾,進而對高中生的心理進行初步品析。

  其次,我們不會過分看中這次研究能否達到一個多高的水平,我們看中的是過程,我們希望以這次研究為平臺,讓它能夠觸及到高中生更好的了解自己與父母間的矛盾,為家庭和諧發揮一分力量。

  研究意義:

  在今天社會,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逐漸嚴重,我們組的四個人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我們要呼吁以在物質精神文明都高度發展的今天我門交流溝通。我們相信研究一定能帶給大家有意義的啟示。

  研究目標:

  (1)使廣大高中生朋友對穿著方面的矛盾,有一些初步的了解與認識。

  (2)通過宣傳讓廣大高中生能深刻了解該矛盾的危害性,自覺與父母進行交流

  (3)青少年的生活與家庭是分不開的我們必須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為自己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研究假設:

  高中生與父母之間衣著而產生的矛盾并不是很重視,也沒有意識到該矛盾的嚴重性,但是通過這次活動,我們讓身邊的'同學加入到這個行列中。

  研究內容:

  要想研究高中生對該矛盾的認識,首先我們自己就要全面詳細地了解其表現方式,購買服裝時和父母商量,談話,在追求個性潮流的同時,要尊重父母的意見,從服裝就可以分析同學及父母的心理,生活經驗,不同的人對生活有不同的見解,不的色彩,樣式,也可表現出這一特色。研究這一方面問題有利于分析同學的心理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因服裝而引發的矛盾,是生活中常見的嚴重的問題。故對此研究顯得相當重要。但是要多一些溝通,多一些理解,穿一些能使父母接受,自己又比較喜歡的衣服,畢竟衣服只是外表,心靈是最重要的。

  研究方法:

  資料查閱法:我們可以到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還可以利用網絡進行查詢。

  訪談法:我們將對同學及其父母進行一次訪談,請他們介紹一下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的問題和我們應該做些什么,請他們給我們提一些好的建議。

  統計法:我們要了解高中生對該矛盾的認識并進行總結歸納。

  人員安排:

  略

  可行性分析:

  我們對這個課題充滿濃厚的興趣,這將會使我們更熱情的投入到活動中去,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這個課題。

  預期結果:

  展開宣傳讓更多的高中生參與并達到預期的目標,對同學父母進行交流,獲得有力,充足的證據。

  總結:

  對于我們來說,研究性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同其他功課相比,它的學習范圍,內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強了,雖然開始大家都有點兒莫不著頭腦,但在我們的努力以及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我們克服了困難,最終順利完成這次的撰寫。

  收獲和體會:

  我們進行了兩次開題論證,第一次論證時我們做得很不好,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的兩組同學的展示,我們感到很沒面子,但我們決定重新修改,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論證我們做得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一致好評,有此感到:不是我們沒有能力,而是沒有全心全意地付出,我們詳細:有志者事竟成。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7

  一、調查背景

  20xx年5月,我校在信息技術學科中開設了題為計算機硬件發展的研究性課程,至今已經有一年的時間,為了檢驗這段時間研究性學習的進展狀況,特作此調查。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對各類學生進行分析,剖析當前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現狀,找出影響研究性學習開展的各種因素,明確進行研究性學習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深化研究性學習在教師及學生心目中的意義,以便更深入,更有針對性地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

  三、調查對象與方法

  調查對象:鳳陽縣臨淮中學全體高二年級學生。

  調查方法:本次調查方法為問卷調查法(以筆答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共發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95份,有效問卷495份)、個別訪談、課堂教學觀察等。

  四、調查問卷及結果統計(括號中為選擇該項的百分比)

  1、你了解研究性學習嗎?

  A:非常了解(69.8%)

  B:一般了解(25.3%)

  C:不了解(4.9%)

  2、你對開展研究性學習感興趣嗎?

  A:很有興趣(75.5%)

  B:一般(20.5%)

  C:沒有興趣(4%)

  3、你認為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意義主要在于?

  A:改變獲取知識的途徑(20.8%)

  B:形成創新意識、有利于終身發展(61%)

  C:培養合作意識(18.2%)

  4、在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

  A:找不到資料(28.4%)

  B:不知道如何研究(35.5%)

  C:不會寫論文(26.5%)

  5、當前在信息技術學科中進行研究性學習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

  A:提升教師研究素養(45.5%)

  B:學校提供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環境(23.8%)

  C:給一些自由時間空間(30.7%)

  6、開展研究性學習最大的阻力來自于?

  A:家長不支持(28.9%)

  B:高考制度的約束(57.6%)

  C:學校能夠提供的條件有限(13.5%)

  7、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最好方式?

  A: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50.2%)

  B:充分利用雙休日時間開展研究性學習(29.8%)

  C:在每學期中集中選擇三周時間進行研究性學習(20%)

  8、如何評價在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中取得的成果?

  A:考試打分(20.8%)

  B:老師給予評價(16.4%)

  C:成果展評、師生共同評定等級(62.8%)

  五、調查結果分析

  1、研究性學習的現狀

  調查顯示,有75.5%的同學對研究性學習非常感興趣,僅有4%的同學對研究性學習提不起興趣,70.5%的同學認為研究性學習可以很大程度上鍛煉能力;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學生支持研究性學習呢?我想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種學習方式適應了當代中學生活潑、開放的特性,學生再也不愿面對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了。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渴求,實際上是對解放個性、發展特長的渴求,對教育制度改革的渴求。

  2、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困難、及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認為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在于使同學們形成科學素質和創新意識,有益于學生的終身發展。由此可見,同學們對研究性學習的作用都有清醒的認識,普遍認為研究性學習有益之處在于更遠的將來,是一種長遠的益處。調查數據也表明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包括找不到資料(28.4%)、不知道如何研究(35.5%)、不會寫論文(20.7%)等,這也正是有少數學生對研究性學習不感興趣的一方面原因。筆者認為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事情,不應成為放棄研究性學習的理由。畢竟,研究性學習是教育領域的一個嶄新的課題。因而,要使研究性學習正常有序充滿活力的開展下去,就必須迅速加強教師對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能力,提高指導效果,同時,學校應為研究性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例如面向學生開放圖書館、網絡教室),給學生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通過調查的數據和訪談我們發現這些也正是廣大學生的心聲。

  3、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阻力

  通過調查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高考仍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攔路虎,調查數據表明有52.6%的同學認為當前開展研究性學習最大阻力來自于高考;訪談中我們知道雖然他們對研究性學習亦抱有很大的興趣,希望得到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40.7%),這是發自學生內心的呼喚;但同時他們對高考的競爭形勢也充滿了擔憂。學生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究竟如何支配呢?我想作為一名教師,理應從更加廣泛的時空和以更加深遠的見識去考慮問題,提升教學品位,引導學生合理的分配時間,處理好備戰高考與參加研究學性學習倆者之間的關系。

  4、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方式

  調查發現有50.2%的學生認為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最好方式是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即“研究性學習課堂教學”的方式。從訪談的情況來看,學生認為把研究性學習和正常的教學(實際是接受性學習)對立起來的做法是不妥當的,應該把兩種學習方式結合起來,這樣同學們心理上更能接受。同時有29.8%的學生認為可以利用雙休日時間,20%的學生認為可以在每學期中選擇一段時間開展研究性學習;結合訪談,我們了解到在現行考試制度下,在每學期中選擇一段時間集中開展信息技術學科方面的研究性學習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利用雙休日時間理論是可行的。但也存在很多困難,一方面學生課后作業多,另一方面在雙休日學生很難集中在一起,更談不起合作研究了,這樣即便最終有了成果,也只是摘摘抄抄,失去了研究性學習應有的本義,不如不開展。筆者綜合各種情況,認為采用“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是比較妥當的。

  5、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在研究性學習結題后,我們需要對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過程及研究成果進行評價。調查數據顯示有62.8%的`學生贊成用成果展評,師生共同評定等級的方式進行評價。這一數據有力的表明學生非常看重對客觀成果的評估,體現了學生看重做事的有頭有尾和希望得到真正的體驗;同時也表明了學生非常看重自己在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地位。為此,在評價過程中,我們將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活動過程評價與研究成果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要形式。

  六、調查后的幾點建議

  教師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加強教師的研究素養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關鍵。教師研究素養的加強應重在:

  ①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上世紀40年代著名學者林漢達說:“假如文字是礦工使用的鐵鋤,那么學問是這鐵鋤所開出來的礦物。”他說:“中國歷來的讀書人大半的努力全在美化他的工具上,他把鐵鋤檫亮了還不夠,再把鋤的尖頭鑲了金、嵌了玉,又把鋤柄改為象牙的了,費了一生的光陰,只做成了一柄鑲金嵌玉的鋤頭,什么礦也沒開。”要知道,光有一把鋤頭,是什么作用也沒有的。教師的職責,不在幫助學生占有或獲得一柄“鑲金嵌玉”的鋤頭,而是要能夠用一把普通的鋤頭也能開采出“金礦”來,這樣的教師方為稱職的教師。

  ②掌握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要讓教師了解研究性學習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原則、方法、程序、評價等相關知識,至少要使教師在正常的教學中,能夠做到“滲透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意識”,具有不迷信課本,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教師的開放、懷疑的思想。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8

  開展研究性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課程教學改革的一種世界潮流,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探討實施研究性學習,而今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更加倡導研究性學習。高中政治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綜合性的教學方式,其最大的特點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為基礎,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高中政治研究性學習有助于改變傳統教與學的形式,從而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有助于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一、研究性學習的內涵

  “所謂研究性學習,廣義的理解是泛指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在目前實踐中,主要是指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胡興宏《關于學校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構想》)。可見,從廣義上說,它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可以貫穿在各科各類學習活動中,是一種學習方法,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活動課程都可以進行研究性學習。從狹義來理解,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高中政治學科的研究性學習,從描述性的角度說,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從日常生活、政治學科學習熱點、社會實踐中選取專題進行研究,自主地了解與思考政治事實,培養材料處理、分析與解釋等基本能力,從而孕育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和課程形態。

  二、研究性學習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一)教師在研究性學習中起主導作用

  教師在研究性學習中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是指導者,亦是促進者,是指教師自己的教育觀念應該更新,更要充分認識研究性學習能夠達到的目標和意義,傳統的流于形式地指導學生遵循興趣性和可行性原則,會導致研究性學習異化,最終變成“新瓶裝舊酒”。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教師作為指導者應堅持“三個聯系”:一是要現實生活相聯系;二是要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相聯系;三是要與社會實踐相聯系,從而增強政治學習的實效性。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參與者,一面與學生一起研究課題本身,以求達到對教學內容的擴展和深化,改善知識結構,促進知識水平的再提高;另一方面也是教師對教法的摸索與再探討,為研究出適應新的教學觀念和新的教學大綱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而積累經驗。

  (二)正確處理政治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的關系

  研究性教學雖然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但并不排斥用最簡捷的手段和方式使學生能盡快獲得新知。因此,在學習中,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不能搞“一刀切”,所有知識點都通過研究性學習同樣是違背學習規律的。也就是說,雖然高中政治教學越來越重視研究性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但并不是可以忽視政治課其他教學模式,而是要擺正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的關系。政治學科教學與研究性學習教學是相互依托的課程關系,教學中必須擺正課內知識學習和課外實踐探索的位置,正確處理研究性學習和政治學科課程的關系,使學生做到對政治學科知識在學中用、在用中學,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三、研究性學習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步驟應用

  政治研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是:選題——研題——評價——成果展示。

  (一)選題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研究性學習中課題的選擇至關重要。教師在準備的過程中要研究選定課題所涉及的內容、解題的思路和可能的結論,在備課時要對研究性課題心中有數,然后再根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研習活動的'方式和方法。確立課題制定計劃,在選題時還要注意課題的可操作性,要有足夠的資料讓學生能夠對課題進行深入研討,從而使研習活動扎實有效,避免空談。

  (二)研題

  課題確定后,要進行相關的研究和探討,將研究性課題定為討論題目,在廣泛搜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組織小組或全班進行討論交流;或將多種不同觀點或論點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并有史有論地作出總結,使其成為研究性學習的成果。如對社會上重大事件進行分析評價等,甚至可以模擬教師,走上講臺,將自己對政治事件的理解傳授給“學生”,變學為“教”,從“教”中學,讓學生在更為輕松、活潑的氣氛中開展研究,展示成果。

  (三)評價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政治教師要充分認識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樹立正確的質量意識,改變傳統的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的評價方法,從而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促進高中政治課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深入開展。

  (四)結題

  略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9

  在高中階段,學習不僅僅是課堂上的知識灌輸,更應該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模式,逐漸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并在高中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將探討高中研究性學習的意義、目的和實施方法,以期為讀者提供一些啟發和思考。

  意義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通過自主選擇課題、搜索資料、設計方案、實施調查、總結成果的過程,從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研究性學習更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通過研究性學習,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從中培養對知識的探索欲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研究性學習需要學生在實踐中不斷鉆研和實踐,這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觀察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需要面對實際問題并主動尋求解決方案,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目的

  高中研究性學習的目的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深入了解所學知識,培養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同時,研究性學習也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實施方法

  針對高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方法,主要需遵循以下步驟:

  1.選擇課題: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或者是社會熱點的課題,確定研究的方向和目標。

  2.查找資料:學生可以通過圖書館、互聯網等途徑查找相關資料,深入了解所選課題的'背景和現狀。

  3.實施調查:學生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所研究的課題,并獲取實踐經驗。

  4.分析總結:學生將所獲取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研究報告或者成果展示。

  5.成果展示:學生可以通過口頭報告、海報展示等形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分享研究心得和體會。

  總之,高中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希望未來高中教育能夠更加重視研究性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加寬廣的發展空間。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10

  研究性學習即通過各種能力和方法取得最優學習途徑和理解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很多國家就對“研究性學習”這項學習能力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并且作為國家教育的重點舉措,希望通過這項能力使得21世紀青少年具備更強的學習能力。當然,要培養這種能力,就必須通過不同于傳統手段的方式進行培養。

  那么到底什么是研究性學習?

  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學生在學習中進行主動學習和課堂教學活動交流的一種方法和理念,它不局限于某種特定學科,適用于任何學科教學。從深入的內在意義講,它是一門單獨成立的課程,可以通過學習過程中的設疑問答來進行與科學探索類似的教學活動,可以通過學生自己進行資料收集、分析、探索、交流等,培養學生的分析、探索、研究能力。

  傳統教學是被動式的“填鴨式”教學,“研究性學習”是它的對立面,其宗旨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繼而影響其創造、實踐能力,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受到教育界的青睞。當然,這都是因為它與傳統教學相比較之下存在更多的優點。

  1.研究性學習針對的載體是“問題”,也可以說是一種課題或者專題等,主要是根據問題本身引申出來的專題活動。問題的提出可以通過一個課堂案例或者是創設一種教學情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引出問題。

  2.開發、自主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關鍵因素。問題多源于生活,涉獵極廣,很多都是學校提供不了的,所以就需要我們給予開放、自由的空間來進行研究性學習。學生時期是大腦活躍的關鍵時期,每個人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同的,最后的結果肯定是不一致的,甚至會突破原有的教學封閉性,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3.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獨立自主性。研究性學習主要是通過小組合作或者自主學習進行的課堂活動,整個課堂的導入和實施都是通過學生完成,表現了學生的個人基本能力和小組合作意識。也可以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特定時間內作為一個命題中“問題”的引出者和實施人,當然,這就表示他對于這個問題的`責任,培養了學習責任感。

  4.研究性學習側重點:多方面、多角度、多實踐。多方面就是可以依據一個學習內容從多個方面進行組織,更有利于知識的融合;多角度就是可以通過讓學生練習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性問題,或者聯系(甚至可以是一些大的方面:人類生存、社會發展等)和理論知識進行結合;多實踐就是在學習一種相對意義不是特別明顯的知識時,可以在其實踐的過程中直接獲得學習的經驗和途徑。

  研究性學習在課堂中的設計

  英語課堂中的語法教學很多都是直接展現的方式,而且范圍很廣,幾乎涉及英語課程的所有單元。這樣確實能加深學生的印象,記住、記牢,但這是一種笨拙的教學方法,在學生的大腦中不是對這一語法的理解,而只是單純地記憶,這樣不僅起不到提高學習興趣的作用,更加深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畏懼心理。“研究性學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語法是有規律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結合這種自主的學習方式進行知識總結、再發現等,有利于解決問題能力和學習興趣的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正確的做法是應用一些有趣的、學生感興趣的素材,由傳授轉變為引導性教學,教學中多設計一些教學問題,逐步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總結。對于學生的解答,正確時給予鼓勵,以此增強學習自信心;當不正確的時候,正確分析出錯的原因,用正確的方式演示一次。這樣學生對語法的學習和認識就更深刻,也為教師教學做很好的鋪墊、鞏固。

  以學習倒裝為例,采用以下步驟:

  1.創教學情境,將材料展示。

  2.提出問題:展示兩組句子,讓學生觀察并分析不同。

  3.得出結論:語句意思相同,其語序不同;發現前一句都是倒裝的句型。(如果這是學生首次遇到的句型,教師應當告訴。)

  教師提問:什么是倒裝呢?

  學生經過討論和總結之后說:其特點是主語和謂語進行了調換。

  學生對這種句型掌握之后,教師應當直接引導學生進行接下來的問題分析:

  問題1:倒裝在句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問題2:倒裝句型都是一模一樣的嗎?

  問題3:倒裝不是所有情況都適用,那到底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適用呢?

  舉幾組例子,然后將第一句進行連接,感受不同,回答問題1;將句子放在一起進行對比,進而讓學生回答問題2;仔細讀取幾組句子,然后小組進行分析、討論,并派代表回答問題3。完成以上問題之后,基本上學生對于這種倒裝句型已經完全掌握。以上的探究過程都是由教師進行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這樣就使得學生處于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11

  一、課題的來源和確定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中學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是貫徹這種教育目標的一種重要方式。上個世紀以來,許多學校都對此作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課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關探究性學習的課程。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軟硬件都相對落后,學生基本都來自于農村,他們不如城里的同齡人見多識廣,獨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環境,使他們缺乏自信,也缺乏對周圍人事的關心。我校實行雙休日,對距家較遠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往往有大量時間可以支配,作為班主任正好可以適時引導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研究性活動。

  開展研究性學習,對我校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在閱讀了大量研究性學習案例后,結合我校實際和學生實際,我將課題定為“校園·生活”。營造一個文明安全的校園,需要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才能使學生關愛自己的校園,了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校園主人翁的意識,自覺遵守和維護校園文明,遠離危險,參與營造“平安校園”,同時,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道德素質。

  二、課題目標與方案設計

  (一)課題目標

  1.認識到維護和創造校園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參與。

  2.讓學生學會設計、收集和處理信息,學會合作、討論以及與他人的溝通,學會基本的調查研究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校園,關愛他人。

  (二)方案設計

  1.子課題的確立

  “校園·生活”涉及面很廣,學生也各有所長,各人興趣愛好也不一樣,又要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我和學生共同設計了以下七個課題:

  “校園·生活”

  紀律現狀與問題

  衛生現狀與問題

  校園安全現狀與問題

  校園水電節約情況調查

  教學情況調查

  校園飲食情況調查

  學生課余時間安排情況調查

  2.具體方案設計

  課題組成員為高一(7)班66名同學。在公布七個子課題后,由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編成七個小組。每小組任命一名組長,再由組長組織成員共同討論本小組研究方案,然后進行分工實施。

  三、活動實施過程

  1.學習培訓:對學生進行社會學研究方法(問卷法、訪談法、信息分析、撰寫報告等)指導。

  2.分組討論,制定調查問卷并各復印30份。討論確定本組研究方案并進行調查。

  3.各小組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討論,并撰寫調查報告。由班主任進行整體匯整。

  4.課題總結。由班主任撰寫整體報告,并利用班會課,對學生的調查活動進行總結點評。

  四、學生的研究成果

  (一)紀律現狀與問題調查報告

  總體來說,我校大多數學生的紀律狀況良好,上課能夠認真聽講,尊敬師長,考試和作業過程中都有較強自主性。但也有11%的學生存在一些問題,如打飯插隊,上課玩手機或者睡覺現象等等。

  問題存在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自律,同時和部分老師要求不嚴格也密切相關。

  (二)學校衛生現狀調查報告

  對于寢室衛生,有一半同學認為寢室衛生間設計不合理。59%的同學認為寢室區有異味、不衛生。但同時,同學也坦承各班寢室垃圾能夠及時清理。

  對于教室衛生,高中部有近五成的班級達不到清潔要求。從調查結果來看,普遍原因是少數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對于校園衛生區衛生,絕大多數同學能夠將垃圾倒在指定場所,對校園衛生間衛生也基本滿意,但近七成的學生認為校園整體不是很清潔。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同學都有較強的衛生意識,能夠自覺維護校園和教、寢室衛生,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希望生活在一個清潔的校園環境中,并承認這對學習有影響。學生們對良好衛生環境的普遍心理需求,是學校能徹底改善衛生的希望所在,只要學校適當調整衛生間布局,改善部分設施,加大宣傳,班級進一步加強對衛生管理,并實施有效的監督機制,一個清潔美麗的校園一定會展現在我們面前。

  (三)我校安全情況調查

  圍繞安全問題,我們作了七個方面的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用電安全、運動安全和實驗安全整體較好,分別只有7%和3%的同學出現過意外(原因不詳)。

  同學們意見較為集中的安全隱患有三個方面,一是校園丟失物品的情況較為嚴重,近一半學生承認丟失過物品或者有失竊經歷。二是在校園一些監控死角,學生聚集吸煙情況普遍,有一半學生都知道這種情況存在;三是教學樓樓道照明情況有重大安全隱患,絕大多數同學對此表示不滿。只有1/5的學生認為無所謂。

  為此,小組建議學校為教學樓樓道裝聲控或者光控的照明燈。同時,對極少數學生攀爬圍墻的行為,進行監督和制止。

  (四)校園水電節約情況調查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本校87%的高中生都同意并提倡節約水電,并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如利用洗臉水灑地、洗衣服;減少手機的使用,保持長期待機狀態等。但仍有少數同學在冬天用熱得快燒水現象,這既不安全,也不環保。希望學校加強環保宣傳,并制定相關的制度,讓高中生為社會、校園的和諧發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五)教學情況調查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85%的學生認為本校教師教學嚴謹,輔導認真,對學生較熱情。多數學生認為學校硬件設施配套齊全。但對老師的教學行為,仍有個別小問題存在。一是有部分老師經常在上課期間接聽手機;二是極少數老師在上課期間吸煙;三是有1/4的高中生反映自己受過老師的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另外,也有學生反映教學樓漏雨,體育器材缺乏等問題。

  建議學校對教師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改善教學設施,力創和諧文明校園。

  (六)校園飲食情況調查

  調查方式:問卷、訪談

  調查顯示,只有2%的同學對學校食堂滿意。91%的學生都有吃零食的習慣,還有少數學生有節食的`不良習慣。

  建議學校食堂適當調低飯菜價格,用黑板或者公告等形式進行飲食健康知識宣傳,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

  (七)學生課余時間安排情況調查

  調查顯示,在課余時間選擇運動的學生只有11%,60%的學生選擇休息,還有21%的學生仍然堅持學習。

  從調查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同學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相當一部分同學不懂得勞逸結合。調查結果還顯示,對于學生課余活動,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導致很多學生對這段時間的安排處于茫無頭緒的狀態。

  希望各班加強對學生體育鍛煉的宣傳,學校和班主任要對學生課余時間安排進行科學引導。

  五、對本次探究活動的反思

  對于研究性學習,在我校尚屬首次,無經驗可循,對于老師和學生都是一個挑戰。由于學生缺乏探究學習的經驗,事前準備并不充分,他們從思想上到行動上都顯得有些措手不及。而且整個活動時間安排也比較倉促,準備工作還有很大欠缺。

  對于如何開展社會學研究調查,雖然事前對學生作了培訓,但時間短,學生沒有實踐經驗,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一些問題。制作問卷時,細節部分還存在不科學的地方,設計的問題既不全面,也不能反映問題的本質。在小組分組討論和設計活動方案時,組長和成員之間配合還不夠協調,導致時間浪廢。尊重他人和謙讓精神還待于進一步提高。在訪談過程中,方法不當,使被訪者存在疑慮,不敢實事求是地反映問題,甚至是直接地被拒絕,從而降低了效率,影響了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其實學生的思維還可以進一步開拓,比如,對于衛生問題的調查,并不一定要用一種固定的方法去達到目的,可以采用實地查看作為主要方法。還可以去團委調查學校衛生記錄,或者走訪學校總務處和分管衛生的校長來了解學校措施和動向,從而達到更好的結果。

  從七個小組反饋的調查報告來看,學生對于信息的處理能力,對材料的分析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指導,對調查報告的撰寫,也需要指導和進一步鍛煉。

  萬事開頭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次研究性學習活動,也有比較成功的幾點:

  1.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并調動了廣大學生的參與,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問題的設計、信息的搜集以及與他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等)使同學之間增進了了解和友誼。

  2.實踐證明,我校學生有能力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與示范高中學生相比,毫不遜色。只要教師引導得法,因地制宜,因陋就簡,這樣的學習活動也可以開展起來。

  3.學生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與流程,并積累了經驗,為以后的研究性學習打下了基礎。

  4.提高了同學對校園生活的認識,有利于學生自律性的培養。

  5.增強了學生的自信。

  6.為校園建設提供了有益的材料和建議。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12

  1、選題意義和背景。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模式,研究性學習能激發學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對所學內容進行探索和研究。研究性學習不僅注重對學科知識的傳授,也致力于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協作能力、批判精神、嚴謹作風來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提高創新探索能力。筆者進行了一些調查以了解目前研究性學習的現狀。調查表明,目前很多學校將研究性學習定位成學生做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對培養學生的探究和科研能力當然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它是一種綜合性的探究,對于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要求相當高,學生面對這個龐大的工程,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另外,一個課題的完成,通常要耗費半個學期甚至一個學期的時間,由于學生的常規學習任務的影響,這種單一的長時間的課題研究,往往到最后就流于形式,草草收尾,學生借助網絡、書籍,上交一份不是自己研究的研究報告,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是這樣,那么學生無論上了多少節研究性學習課,無論研究了多少個問題,書寫了多少份調查報告,最終都會成為“瞎子摸象”,偏離研究性學習的宗旨。

  針對目前的兩大問題:數學課堂的40分鐘,惜時如金,用于深入探究的時間不夠;研究性學習課題耗時長,學生完成困難較大且收效甚微。于是,筆者考慮,能否將數學課堂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相整合,找到兩者的結合的平衡點,讓研究性學習真正發揮其功效。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2.1國外研究性學習的發展與現狀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傳統的以掌握文化知識為授課目的和以講授式作。為主要教學模式的教育體系已經無法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的新型人才,教育改革成為社會的迫切需求。

  從十八世紀以來,至少有三次大規模的研究性學習浪潮。第一次是在18世紀末到l9世紀初的歐洲,在受“啟蒙運動”的啟發之后,盧梭、福路貝爾、裴斯泰洛齊等人倡導“要理性思維”的研究性學習浪潮。第二次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美國,這次倡導研究性學習主要是因為實驗科學的迅猛發展,為了順應工業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的需求,目的是培養出具有適應及改造自然和社會能力的人才。第三次是在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歐美、亞洲等各國,代表人物有美國的布魯納等人,他們對“探究學習”、“發現學習”的合理性從理論上進行了系統的論證。

  與發達國家相比,研究性學習在我國的起步較晚,我們應該多了解一些先進的理論,借鑒各國實踐的成功經驗,使我國的課程改革得到更好發展。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哲學家杜威提出圍繞問題組織教學,形成了“問題教學法”。在問題教學法中,教師設計問題必須考慮學生的情況、已掌握的知識、直接經驗,問題必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創設符合生活實際的經驗情境,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動生成教學內容。“問題教學法”強調的是在“做中學”,“做”即要求學生動手、動腦,自己操作,在“做”的同時進行反思,最終獲得新知識。由此可見,“問題教學法”帶著濃重的研究色彩,是讓學生在研究中主動構建和成長。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有與研究性教學相類似的主張,他認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就類似于科學家探求知識的過程,教學時應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提出疑問,然后自己解決自己的疑問。學生應在探索中發現新知識,把握住學科的基本結構框架。

  20世紀80年代之后,美國對高中生開設的社會研究課,說明美國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及其重視,而研究課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讓學生在研究中學習。日本的綜合性學習課程,也有其獨特之處:

  第一,學校根據其教學目標和辦學理念自己編寫教材;

  第二,綜合活動課程注重操作性、體驗性,是對分科學習內容的綜合應用;

  第三,綜合活動課程的課時安排較靈活,可以根據課程內容來安排上課時間,少則一節課,多則一天;

  第四,綜合活動課程的方式多樣化,可以打破班級這一基本教學單位,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分組;

  第五,綜合活動課程不是由固定的教師負責,而是由全校教師共同參與組織,還可以邀請校外專家前來指導。

  世界各國的研究性學習,其操作的方式方法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在學生培養的`方向上是統一的,教育理念和出發點如出一轍。

  2.2我國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發展與現狀分析研究性學習的理念在我國古代教育家們智慧的教學思想中早就有所體現,如孔子推崇的“學、思、問”及啟發式教學,孟子和朱熹所倡導的批判、懷疑精神。

  2000年1月31日,《全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實驗修訂稿)》中新增綜合實踐活動課,至2003年4月,《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要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動手實踐、自主閱讀等不同形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經歷數學探索、數學創造的過程。筆者經過觀察發現,目前高中的研究性學習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以筆者所在的無錫市第一中學為例,在高二安排了每周一課時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學生一般會用半個學期(大概10課時左右)的時間研究一個課題并提交一份研究性學習報告。具體流程是:學生按興趣自行分組,每組討論自主選擇一個感興趣的或者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確定了研究課題之后,學生自行分配任務。由于論文完成的周期較長,小組課題各不相同,再加上教師可能本身對學生所研究問題并不是十—分熟悉,所以教師未必能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如果說傳統教學是“灌輸式”的,那目前這種研究性學習就是“放羊式”的。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尋找一個方式,將學科教學和研究性學習有機整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高效掌握人類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積累的優秀文化和規律性知識,同時又能學以致用,通過實踐研究積累經驗。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13

  必要性和急迫性

  農村中學同樣肩負著培養人的重任,同樣要為學生主動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服務,農村的孩子同樣需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樣會面臨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所以,農村中學同樣要認識到研究性學習開設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相對城市中學來講農村中學,對素質教育的認識要模糊一些,實施起來要困難一些農村中學實質上是應試教育的重災區。在農村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可以打破以學科分類作為課程基本形態的教學體系,讓學生從封閉的課堂中解脫出來,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生活化及實踐性,讓學生的學習更主動,知識更有價值。所以,研究性學習是農村中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突破口。農村中學同城市中學相比畢業后留在當地的學生要多,這批學生回到農村第一線后,直接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服務。他們是否具有科學素養,是否具有創新精神,將直接影響中國農村的發展進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農村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意義尤為重大,形勢也更為迫切。

  劣勢及優勢

  農村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首先會遇到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軟件建設”問題,即老師的教育觀念及指導水平問題,一般農村中學較重視學科教學,老師擅長書本知識的傳授,自身對科學研究的方式方法了解很少,所掌握的知識都局限在本專業范圍內,這將會削弱課題研究中老師的指導;農村中學信息又相對閉塞,對新事物了解甚少,這些都會影響農村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的成效。

  二是“硬件建設”問題,即學習資源建設,主要指農村中學在信息技術、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等方面的建設較薄弱,學生很難通過網絡進行外源學習,憑借實驗室進行物理性、化學性實驗也受到制約,純理論性研究也相對困難。

  當然農村中學進行研究性學習也有著城市中學所沒有的優勢,這些優勢表現在:

  第一,地域優勢,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隱含著豐富的資源,產業結構形式多樣,自然物種豐富,民俗風情各異。這些都為研究性學習提供豐富、生動的內容。

  第二,農村學生較純樸、能吃苦耐勞,對學習執著,實踐能力、動手能力也較強,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及科學的精神。

  三、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

  在省外,乃至全國同類課題的研究很多,大致從研究性學習的原則、方法、途徑等方面作了一些理論研究。而結合農村高中現狀開展研究性學習,這方面做的研究很少。我們認為本課題從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目標取向,實施取向和追求的境界三方面進行理論與實踐研究,對探索農村高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適應教育發展形勢需要的優秀人才具有重大意義。

  基本內容:

  一、當課程改革越來越成為教育關注的中心時,新型的課程形態和學習方式便應運而生,研究性學習順應了世界課程改革的趨勢,也切合我們當前整個教育改革的發展宗旨,即培養具有良好個性的全面發展的人。為此,本課題研究基本內容如下:

  (1)研究性學習課程目標取向--生命體驗

  目前的研究性課程,基本目標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學生的能力,情感和知識三方面。我們要通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研究,以布盧姆目標體系基本理論為基礎,重點研究以上三方面同時,形成自己的研究性學習目標體系。同時,開發另外兩個功能,一是發展教師和學生對現象過程或信息的個性化的解讀能力;二是培養教師和學生信息處理的能力。這兩方面正是學習生命回歸體驗的本義,即在于挖掘人的這兩方面潛質。終身學習的旗幟永遠引導他們去提升自我生命的價值,解讀和體驗生命的存在,從中汲取智慧,以應付知識和信息的“爆炸”,提升教師和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的意志。

  (2)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取向--學習化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要求:學生是參與的主體,教師是參與、指導和幫助者;實施方式:靈活選題、開放時空,以學生自主研究為主;選擇內容:強調學生能力所及的范圍;實施程序:準備--實施--結論--報告,具體實施方案由學生各自需要設定。因此,研究性課程的實施取向應該是一個學習化、實踐化及不斷反復提升的的過程。我們在研究上述內容時,還要重點研究,研究性學習課程一般方法與學科課程具體方法的協調問題,以求得方法論上的突破。

  (3)研究性學習課程追求境界--學習自由

  研究性學習課程追求境界--學習自由主要有五方面內涵:

  ①研究性課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整合為基礎,強調以學生切身的現實生活和實踐領域為內容,以促進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達到以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習慣的形成并力爭與實踐相結合的習慣形成為目的。

  ②學生作為課程內容的主要開發者、探索和創造者,而非被動的接受者。

  ③研究性學習課程目標的定位要具有一定的難度。

  ④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特色就是打破傳統的整齊劃一的課程內容,給學生的特長的個性的良性發展開辟空間和時間。

  ⑤研究性學習課程具有最大的開放性。

  二、課程實施方案

  1.成立,遼中一高中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管理小組

  由學校行政、備課組長、班主任和部分教師組成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管理小組,負責對課程進行業務指導,組織實施、調控督促。

  2.學習動員,樹立課程意識

  (1)組織全校教師認真學習體會新課程計劃和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充分認識到“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對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對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重要作用。使教師切實感受到新課程計劃和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與緊迫性。

  (2)學校采取送出的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分批組織教師到外地學習參觀。

  (3)收集、印發有關“研究性學習”的專著、理論文章、經驗交流資料等,并組織學習或分組討論,使教師掌握“研究性學習”的目的、目標,開展方法和操作步驟。

  (4)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了一系列的講座,向學生介紹“研究性學習”,作好學生的動員工作,幫助學生轉變觀念,認識到“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對學習、成長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參與熱情。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進行研究性學習、怎樣進行課題研究等。并在20xx年6月下旬,學校指導學生自由組成課題組,開始進行研究,并要求學生利用雙休日、暑假進行調查研究,為下一期的繼續實施打下基礎。

  3.確定課程教育目標,制定整體計劃,編制進度計劃。

  4.課程實施管理:

  (1)教師培訓,建立教師對課程的管理體系。

  (2)重視對學生的課題活動的指導,教師及時了解課題活動的進展情況,協調解決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

  (3)課題研究期間,舉行與“研究性學習”相關的各種學習以及實踐考察,以達到開闊視野,理順思路的目的。

  (4)領導小組、管理小組成員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應保持經常性的聯系,舉行多種形式的座談會,增進了解,促進課題研究健康發展。

  (5)在課題開展過程中發現、培養課程骨干教師,給他們提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的機會,使之能承擔起課題研究導師的重擔。

  三、教師如何適應研究性學習:

  首先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要走出對研究性學的認識誤區,不少教師認為,中學屬于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打基礎的最佳時期,其主要任務是學好各門文化課,搞研究性學習應放在課外,不應作為必修課;搞研究性學習,農村中這的教學條件還不足、執行有困難,很難搞出名堂來;搞研究性學習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降低升學率顯然,這是受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所產生的顧慮,教師應加強對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意義和實施方法的認識,消除上述顧慮,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學會了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把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這不僅使學生看到了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價值,提高學習積極性,還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要充分認識研究性學習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和重要意義。要改變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習與教師一樣能通過互聯網,各種媒體等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而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

  其次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質的提高。研究性學習是一門全新的課程,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探索性和實踐性等特點,對習慣于純學科課程教學的廣大教師來說,是一次嚴峻的考驗,教師必須加強學習,要重視自身科研素質的提高。要學習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具體方法,懂得如何做課題,研究性學習中課題實施的一般過程是:選題立題─→成立小組、制訂方案─→課題實施─→課題結題─→成果展示。選題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著手:

  (1)從學科學習的疑難中找課題,如“濃硫酸氧化性的實驗研究”、“水中含氧量的測定”;

  (2)從學生身邊找課題,如“對人體無害的修正液”、“空調滴水問題的解決”;

  (3)從各種媒體上找課題,如“長江三角洲7000年來岸線演變和未來預測”等。成立小組、制訂方案,主要是選聘好指導教師,確定課題組長、寫好課題開題報告,開課報告應包括課題背景、研究的目的意義、人員分工、研究步驟、所需條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課題實施主要為文獻閱讀─→網上查找─→實地考察─→專家走訪─→資料整理─→實驗論證,課題成果可以是課題報告、論文、作品、產品或設計方案、建議等,課題報告主要有課題名稱、指導教師、課題組成員、執筆人,正文包括引言、論點、論據、結果等。要學習本學科甚至跨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發展動態,掌握信息技術,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重視相關資料的積累、逐步豐富適合本地本校實際、受歡迎的研究課題的綜合性資料儲備。

  再后要做好對學生的指導工作。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面對學生提出來的一連串問題,教師不可能也不需要“全知全能”、事事都懂,所要做的是指點學生在遇到困難時通過哪些途徑去尋找答案。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檢索查閱書刊雜志、上網、談訪、問卷等形式獲取資料的方法,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偽、優劣,識別對研究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現資料間的關聯和趨勢,得出相應的結論;指導學生運用各種通訊手段──信、電話、email等向專家請教,使他們學會學習。教師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巳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使他們學會思考。教師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課題的目的與意義:

  目的:目前的研究型課程,基本目標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學生的能力、情感和知識三方面。我們要通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研究,以布魯姆目標體系基本理論為基礎,重點研究以上三方面同時,形成符合農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標體系。

  理論意義:

  中國農村人口多,農村地域遼闊,農村中小學人數多,比例大,農村教育環境、教育資源相對滯后(也必然會有些優勢),科教興國,發展教育,首先要研究農村中小學教育,所以結合農村實際來研究農村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如何開展,構建符合農村高中教育的理論與模式,合理開發教育資源,以此來推動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同時,本課題的研究,也從理論方面填補了農村高中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空白,釋放農村的智力資源,有一定的開拓精神和創新價值。

  實踐意義:

  ①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構建符合農村高中特點的研究性學習課程理論模式,從而進行農村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實踐,以此推動農村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為培養富于團隊精神的有競爭能力的合格四化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②從國情和農村實際出發,利用農村教育資源發展農村高中教育,服務農村,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14

  新時展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也進行了深度改革,開展研究性學習必須要以課題內容為載體。并且在選擇教學課題的過程中,還需要嚴格遵循開放性、需要性和新穎性等諸多原則,具體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等領域出發選擇課題。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具體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具體的過程是從觀察到實驗,再到調查和文獻檢索,進行分類比較之后再進行分析等等。

  一、選擇學習內容

  1.需要性原則

  在這里,需要性原則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所選擇的課題需要滿足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發展的需要;其二是所選擇的課題內容需要和學生日常的生活相關,也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開展課題研究和探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因此,課題必須具備實用價值。

  2.開放性原則

  所研究的內容需要具備較強的開放性。每位學生都可以自行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并且從外界汲取所需要的信息,用自己現有的認知觀認識和發現更多自己未知的知識。具體在開展研究性學習階段之前進行課題選擇,可以是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問題息息相關的,同時也可以是自己在學習生物學科當中遇到的問題。

  3.實踐性原則

  開展研究性學習必須強調直接經驗和實踐經驗,要求要對所有的課題選擇實施加工,讓其更加貼近現實生活,經過觀察和實驗以及調查等諸多活動并得出結論。讓學生自己通過實踐活動去掌握相關的知識和分析問題,并且動用自己的大腦去探索。

  二、學習的基本方法

  1.觀察與實驗法

  在進行生物課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需要對研究對象開展較為全面的觀察,在既定的'假說情況下,采取一定條件,通過實驗來揭示不同的變量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為了有效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能力,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重點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剖析自己觀察到的各種現象,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其目的也是為了培養廣大學生追求科學的態度。

  2.調查法

  調查法又被稱之為是間接觀察法,具體需要通過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有目的和有計劃地搜索所研究對象的相關材料,進而發現其中存在的規律性內容。采用調查法開展研究性學習并不需要自己親臨現場,只需要對現狀進行研究,調查法又被認為是最簡單的研究方法。

  3.文獻法

  通過尋找與課題研究內容相關的文獻來了解自己所研究的對象的方法。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大部分課題研究都會使用這種方法進行研究,通過對現有文獻資料的閱讀進行歸納和總結。通過查找文獻能夠找出并揭示出和研究內容相關的歷史研究資料,自己也可以在他人的基礎之上進行創新。

  三、對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思考

  研究性學習是當下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許多教師也在研究性教學中取得了較豐碩的成果。可是對于我國高中生物教學來說,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常有脫軌現象。研究性學習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它不同于常規教學方式。于是,筆者對開展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闡述自己的一點看法。

  1.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定位問題

  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傳統的生物學科教學存在較大的不同。具體從學習過程方面分析,研究性學習必須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自主學習。從學習結果方面進行分析,研究性學習往往不需要借助課本知識,更加強調的是如何運用現有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且研究性學習具有較為規范和嚴謹的科學性,更加看重的是如何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培養這些能力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自行搜集信息,提出問題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自行進行文字及語言表達的處理,還需要在開展研究的過程中與他人達成合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2.研究性學習的課程建構問題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之前,需要找到與之對應的教學課程,又稱之為研究型課程。需要教師加強對研究型學科課程的建構,把課程內容教學和學生自身的發展能力進行“整合”。第一,促進學科課程研究化。所有的學科課程都應該以解決問題為中心開展教學,有效促進廣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第二,實現活動課程研究化。保證所有的活動課程都能夠和研究性學習“接軌”,拓展和演示學科課程。

  3.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評價問題

  具體結合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標,對研究性學習成果進行評價。重點評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學習到的內容,強調學習方法的多樣性和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強調學生在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會的資料搜集、問題分析以及現象歸納和解決問題等等。

  四、總結

  根據國家教育部制定并頒發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中規定的內容,必須把研究性學習納入高中生物課程教學內容中,并且列出了具體的課題內容。研究性學習具體可以從學生日常生活或者是社會實踐中的涉及的內容來選擇或者是確定專題內容,以個人或者是團隊合作的形式開展。讓所有學生都能夠通過自身實踐來收獲學習經驗,并且對于培養學生科學態度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15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已經教過的內容有:

  1、怎樣提問題;

  2、怎樣把問題變成課題;

  3、如何研究課題;

  4、怎樣查找資料;

  5、教學評價;

  有些教學內容在本學期教學中有涉及,但沒有拿出課時講授,在下學期的教學中要作專門的講解,如:調查與采訪;課題研究結果的呈現方式等。

  二、教學策略

  研究性研究是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研究活動。

  研究性研究強調:

  1、學生通過基于問題或主題的探究實踐,形成一種積極的、主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2、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意識,研究并經歷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探究活動的體驗,發展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使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養成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從研究性研究的'含義中我們可以知道,研究性研究課程開設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收集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實踐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研究性研究的過程也就是對學生思維的訓練過程,在思維訓練中,首先就是訓練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其次是思維的目的和方向;第三是開闊思路、知識準備、選擇方法。對學生的所有能力訓練,都要在學生參與的活動中進行,教師起一個引導和指導的作用。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16

  一、引言

  隨著高中學習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學生面臨著睡眠不足的問題。睡眠作為恢復體力和精神的重要過程,對學習效率有著直接的影響。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中生睡眠質量與學習效率之間的關系,以期為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提供科學依據。

  二、研究目的

  了解高中生睡眠質量的現狀。

  分析睡眠質量對學習效率的影響。

  提出改善高中生睡眠質量的建議。

  三、研究方法

  文獻綜述:查閱國內外關于睡眠質量與學習效率的文獻,了解相關理論和研究成果。

  問卷調查:設計問卷,對xx高中的xx名學生進行調查,收集關于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的數據。

  訪談:選取部分學生進行深入訪談,了解他們對睡眠與學習關系的看法。

  數據分析:使用Excel或SPSS等工具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四、研究結果

  1、睡眠質量現狀:

  大多數學生(xx%)每晚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

  xx%的學生表示入睡困難或夜間易醒。

  xx%的學生認為自己睡眠質量較差。

  2、睡眠質量與學習效率的關系:

  通過數據分析發現,睡眠時間少于6小時的學生,其學習效率(以考試成績和課堂表現為衡量標準)顯著低于睡眠時間7-8小時的學生。

  睡眠質量差的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學習積極性也較低。

  3、訪談結果:

  多數學生表示,當睡眠充足時,他們在課堂上的'思維更加活躍,記憶力也更強。

  部分學生反映,長期睡眠不足導致他們學習效率下降,甚至出現記憶力減退、情緒波動等問題。

  五、討論

  本研究表明,高中生睡眠質量與學習效率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和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相反,睡眠不足則會導致學習效率下降,甚至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六、建議

  調整作息時間:學校應合理安排學生的作息時間,確保學生有足夠的睡眠時間。

  加強健康教育:通過健康教育課程,向學生普及睡眠知識,提高他們的睡眠意識。

  減輕學習壓力:學校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壓力,減輕學習負擔,鼓勵學生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時間。

  家長配合:家長應關注孩子的睡眠狀況,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避免孩子過度使用電子設備。

  七、結論

  本研究表明,高中生睡眠質量對學習效率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學校、家長和學生本人都應重視睡眠問題,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睡眠質量,以提高學習效率和生活質量。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17

  一、引言

  課外閱讀是高中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文學素養和培養綜合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高中生課外閱讀的情況究竟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又該如何改善?我們小組開展了此次關于高中生課外閱讀現狀的研究性學習。

  二、研究目標

  了解高中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習慣和閱讀量。

  分析影響高中生課外閱讀的因素。

  提出促進高中生課外閱讀的有效建議。

  三、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本校高一年級至高三年級的學生為調查對象,涵蓋了不同班級和學業水平的學生,以保證樣本的代表性。

  2、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設計了包含20個問題的問卷,內容涉及課外閱讀時間、閱讀書籍類型、閱讀目的、獲取書籍途徑等方面。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80份,有效回收率為96%。

  訪談法:選取了30名學生(每個年級10名)進行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對課外閱讀的看法、遇到的困難以及家庭和學校對課外閱讀的影響。

  文獻研究法:查閱了與課外閱讀相關的教育心理學文獻、教育政策文件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為本次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課外閱讀興趣

  1、閱讀類型偏好

  調查顯示,大部分高中生(約60%)喜歡閱讀文學類作品,其中青春文學(如《你好,舊時光》《夏至未至》等)和經典文學名著(如《平凡的世界》《紅樓夢》等)最受歡迎。其次是科幻冒險類(約20%),如《三體》《哈利波特》系列。另外,勵志類(約10%)和科普類(約10%)書籍也有一定的讀者群體。

  2、閱讀目的

  學生閱讀的主要目的是“放松身心”(約45%)和“提高文學素養”(約30%)。還有部分學生是為了“拓展知識面”(約20%)和“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約5%)。這表明學生對課外閱讀的價值有一定的認識,但娛樂化傾向也較為明顯。

  (二)課外閱讀習慣

  1、閱讀時間

  從調查結果來看,高中生課外閱讀時間普遍較少。約50%的學生每周課外閱讀時間不足3小時,30%的學生在3-5小時之間,只有20%的學生每周課外閱讀時間超過5小時。高三學生由于學業壓力大,課外閱讀時間明顯少于高一、高二學生。

  2、閱讀方式

  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約70%的學生選擇電子閱讀和紙質閱讀相結合的方式。其中,電子閱讀的便利性使其在課余時間(如課間、上下學路上)使用頻率較高,而紙質閱讀則更多地用于深度閱讀和收藏喜愛的書籍。

  (三)影響課外閱讀的因素

  1、學業壓力

  在訪談中,大部分學生(約80%)認為學業壓力是影響課外閱讀的主要因素。繁重的作業和頻繁的考試使得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課外閱讀。尤其是在高三備考階段,許多學生不得不暫停課外閱讀。

  2、學校和家庭態度

  約60%的學生表示學校和家庭對課外閱讀的支持程度會影響他們的閱讀積極性。部分學校過于強調應試教育,沒有為課外閱讀提供良好的氛圍和引導。在家庭方面,一些家長擔心課外閱讀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孩子閱讀課外書籍持反對或限制態度。

  3、書籍資源

  獲取書籍的途徑和書籍資源的豐富程度也對課外閱讀有一定影響。約30%的學生反映學校圖書館藏書更新慢、種類有限,無法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同時,購買書籍對于一些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限制因素。

  五、建議與對策

  (一)學校層面

  1、調整課程設置

  適當減少書面作業量,為學生留出一定的課外閱讀時間。可以將課外閱讀納入語文課程體系,每周安排專門的閱讀課,指導學生閱讀方法,組織閱讀分享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2、改善圖書館建設

  加大對學校圖書館的投入,定期更新藏書,豐富書籍種類,尤其是增加適合高中生閱讀的經典著作、科普讀物和時文雜志等。同時,優化圖書館管理,延長開放時間,提高圖書館的利用率。

  3、營造閱讀氛圍

  通過開展讀書節、書香校園評選等活動,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在校園內設置讀書角、文化長廊等,展示學生的讀書心得和優秀作品,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二)家庭層面

  1、轉變觀念

  家長要正確認識課外閱讀對孩子成長的積極作用,鼓勵孩子在完成學業任務的前提下進行課外閱讀。可以與孩子一起閱讀,分享閱讀體驗,為孩子樹立閱讀的榜樣。

  2、提供支持

  為孩子購買適合的書籍,或者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店,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不同類型的書籍。同時,關注孩子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選擇有價值的書籍。

  (三)學生自身層面

  1、合理安排時間

  高中生要學會合理規劃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在課余時間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可以制定閱讀計劃,將閱讀目標分解到每周、每月,逐步養成閱讀習慣。

  2、提高閱讀質量

  在閱讀過程中,要注重閱讀方法的運用,如精讀、略讀、做筆記、寫讀后感等,提高閱讀質量。同時,積極參加閱讀社團或小組,與同學交流閱讀心得,拓寬閱讀視野。

  六、結論

  通過本次研究性學習,我們對高中生課外閱讀現狀有了較為清晰的了解。當前高中生課外閱讀存在興趣與現實矛盾、閱讀時間不足、受多種因素限制等問題。需要學校、家庭和學生自身共同努力,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和氛圍,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讓閱讀成為高中生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18

  一、研究背景

  課外閱讀是高中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拓展學生知識視野、提升文學素養、培養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高中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現狀參差不齊。為了深入了解高中生課外閱讀的實際情況,我們開展了此次研究性學習。

  二、研究目的

  了解高中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習慣、時間安排和閱讀書籍的類型。

  分析影響高中生課外閱讀的因素,包括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

  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以促進高中生課外閱讀的健康發展。

  三、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設計了涵蓋課外閱讀基本情況、興趣愛好、影響因素等內容的問卷,在本校高一年級至高三年級隨機抽取xx名學生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xx份,回收有效問卷xx份。

  2、訪談法

  選取不同年級、不同閱讀水平的學生以及部分教師、家長進行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對課外閱讀的看法、態度和實際情況。

  3、文獻研究法

  查閱與課外閱讀相關的教育理論、研究報告、學術論文等資料,為本次研究提供理論支持和參考依據。

  四、研究結果

  (一)課外閱讀興趣

  調查顯示,約xx%的高中生對課外閱讀有一定的興趣,但不同年級之間存在差異。高一年級學生興趣相對較高,隨著年級升高,由于學業壓力增大,課外閱讀興趣呈下降趨勢。在閱讀類型方面,文學類作品(如小說、散文)最受歡迎,占xx%,其次是科普類、勵志類和歷史類書籍。

  (二)課外閱讀習慣

  1、閱讀時間

  大部分高中生課外閱讀時間較少。約xx%的學生每天課外閱讀時間不足30分鐘,僅有xx%的學生每天能保證1小時以上的閱讀時間。高三學生因面臨高考,課外閱讀時間被嚴重壓縮。

  2、閱讀方式

  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電子書閱讀成為一種重要的閱讀方式,約xx%的學生有過閱讀電子書的經歷。但傳統紙質書閱讀仍占主導地位,學生們認為紙質書更有質感,便于做筆記和批注。

  (三)影響課外閱讀的因素

  1、學業壓力

  這是影響高中生課外閱讀的首要因素。在訪談中,許多學生表示高中課程繁重,作業量大,幾乎沒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為了提高成績,他們不得不將大量時間投入到課本學習和刷題中。

  2、學校圖書館資源

  學校圖書館的藏書量、更新頻率和開放時間對學生課外閱讀有重要影響。部分學生反映學校圖書館藏書陳舊、種類有限,不能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且開放時間與上課時間沖突,導致借閱不便。

  3、家庭氛圍和家長態度

  家庭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影響不容忽視。約xx%的學生表示家長支持他們閱讀課外書籍,但也有部分家長擔心課外閱讀會影響學習成績,對學生閱讀加以限制。家庭閱讀氛圍濃厚的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更高。

  4、社會環境

  當前社會娛樂方式多樣化,如電子游戲、短視頻等對高中生吸引力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們對課外閱讀的注意力。此外,社會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良好的閱讀推廣氛圍。

  五、討論與建議

  (一)學校層面

  1、優化課程設置

  學校可以適當調整課程安排,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為課外閱讀騰出時間。例如,開設閱讀課,將課外閱讀納入課程體系,指導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閱讀。

  2、改善圖書館條件

  加大對學校圖書館的投入,豐富藏書種類,及時更新書籍,特別是增加一些符合高中生興趣和需求的熱門書籍。同時,合理調整圖書館開放時間,如延長課余和周末開放時間,方便學生借閱。

  3、開展閱讀活動

  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如讀書分享會、朗誦比賽、文學講座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濃厚的.校園閱讀氛圍。鼓勵學生成立閱讀社團,自主開展閱讀相關的活動。

  (二)家庭層面

  家長要轉變觀念,認識到課外閱讀對孩子成長的積極作用,支持和鼓勵孩子閱讀課外書籍。可以與孩子一起閱讀,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同時,家長要關注孩子的閱讀選擇,引導他們閱讀有益身心健康的書籍。

  (三)社會層面

  社會各界應加強對課外閱讀的宣傳和推廣,提高全民對閱讀重要性的認識。圖書館、書店等文化場所可以針對高中生開展優惠活動或閱讀推廣計劃,如舉辦免費閱讀講座、設立高中生閱讀專區等。此外,要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監管,減少不良信息對高中生的干擾,引導他們合理利用電子設備進行閱讀。

  六、研究結論

  高中生課外閱讀現狀存在一些問題,如閱讀時間不足、閱讀興趣受學業壓力影響、閱讀資源受限等,但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可以改善這一現狀。促進高中生課外閱讀的健康發展,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培養創新人才具有深遠意義。希望本次研究能夠引起相關方面的重視,為高中生課外閱讀創造更好的條件。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19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閱讀已成為高中生獲取信息、學習新知的重要途徑。然而,網絡閱讀的雙刃劍特性日益凸顯,既為高中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便捷的學習方式,也可能帶來注意力分散、淺閱讀等問題。因此,本研究旨在調查高中生網絡閱讀習慣的現狀,分析其對學習、生活及心理健康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引導高中生健康、有效地進行網絡閱讀。

  二、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設計包含網絡閱讀頻率、內容偏好、閱讀時長、閱讀目的等維度的問卷,面向全校高中生發放,共收集有效問卷xx份。

  訪談調查:選取部分問卷填寫者進行深度訪談,進一步了解他們的網絡閱讀體驗、遇到的困難及期望。

  數據分析:利用Excel和SPSS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合訪談內容,形成研究結論。

  三、研究結果

  1、網絡閱讀頻率與內容偏好

  大多數高中生(約70%)每天至少進行一次網絡閱讀,主要集中在新聞資訊(45%)、學習資料(35%)和娛樂內容(20%)上。

  男生更傾向于閱讀科技、體育類內容,而女生則更喜歡文學、時尚類資訊。

  2、閱讀時長與注意力

  平均每次網絡閱讀時長約為30分鐘,但超過40%的學生表示在閱讀過程中容易分心,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周末和假期時,網絡閱讀時長顯著增加,部分學生甚至達到每天2小時以上。

  3、閱讀目的與效果

  多數學生(60%)將網絡閱讀作為獲取信息和學習知識的手段,但也有30%的學生主要是為了娛樂放松。

  訪談中,部分學生反映網絡閱讀雖便捷,但信息碎片化嚴重,難以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4、心理健康與社交影響

  長時間的`網絡閱讀可能導致視力下降、睡眠障礙等健康問題,約25%的學生表示曾因此感到焦慮或不安。

  網絡閱讀還影響了學生的社交活動,部分學生更傾向于在網絡平臺上交流而非面對面溝通。

  四、問題與建議

  1、問題:

  網絡閱讀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易導致學生接觸不良信息。

  注意力分散、淺閱讀現象普遍,影響深度學習和思考能力。

  過度依賴網絡閱讀,減少了紙質閱讀和深度社交的機會。

  2、建議:

  提升信息篩選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辨別網絡信息的真偽,選擇權威、有價值的閱讀資源。

  培養深度閱讀習慣:鼓勵定時定量閱讀,設定閱讀目標,如每周精讀一篇文章,促進深度思考和知識整合。

  平衡線上與線下生活:合理安排網絡閱讀時間,增加戶外活動、紙質閱讀和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家校合作:家長和學校應共同關注孩子的網絡閱讀習慣,通過家長會、講座等形式,普及健康閱讀知識,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圍。

  五、結論

  高中生網絡閱讀習慣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受到個人興趣、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通過本研究,我們發現網絡閱讀在為高中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挑戰。因此,引導高中生健康、有效地進行網絡閱讀,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共同構建一個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網絡閱讀環境。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 20

  一、研究背景

  課外閱讀是高中生拓展知識視野、提升語文素養和培養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實際的高中學習生活中,我們發現同學們的課外閱讀情況存在差異,且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為了深入了解高中生課外閱讀的現狀,我們開展了此次研究性學習。

  二、研究目的

  了解高中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習慣和時間安排。

  探究影響高中生課外閱讀的因素,包括學校、家庭和個人因素等。

  提出促進高中生課外閱讀的建議,以提高高中生的閱讀質量和素養。

  三、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xx高一至高三年級的學生,涵蓋不同班級和學科類別,以確保樣本的代表性。

  2、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設計了包含20個問題的問卷,內容涉及閱讀興趣、閱讀書籍類型、閱讀時間、閱讀目的、影響閱讀的因素等方面。共發放問卷xx份,回收xx份,有效問卷xx份。

  訪談法:選取了各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面對面訪談,共訪談xx名學生。同時,對部分語文教師和家長也進行了訪談,以獲取多方面的觀點。

  文獻研究法:查閱了有關高中生課外閱讀的學術論文、教育研究報告等資料,為本次研究提供理論支持和參考。

  四、研究結果分析

  (一)閱讀興趣

  1、閱讀書籍類型偏好

  在回收的有效問卷中,喜歡文學類作品的學生最多,占xx%,其中又以經典名著(如《紅樓夢》《平凡的世界》等)和青春文學(如《夏至未至》《你好,舊時光》等)最受歡迎。其次是科幻奇幻類,占xx%,這類書籍以其豐富的想象力吸引了眾多學生。此外,勵志類、科普類、歷史類書籍也有一定比例的讀者,分別占xx%、xx%和xx%。

  2、閱讀目的

  大部分學生(約xx%)課外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放松身心和打發時間。同時,xx%的學生希望通過閱讀提高寫作能力和文學素養,xx%的學生是出于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某個領域的興趣而閱讀。

  (二)閱讀習慣和時間安排

  1、閱讀頻率

  約xx%的學生每周都會進行課外閱讀,但閱讀頻率差異較大。其中,每周閱讀3-5次的學生占xx%,每天都閱讀的`學生僅占xx%,還有xx%的學生每月閱讀次數不足3次。

  2、閱讀時間

  在閱讀時間方面,每次閱讀30分鐘-1小時的學生最多,占xx%;閱讀1-2小時的學生占xx%;2小時以上的學生較少,占xx%。從整體來看,高中生由于學業壓力較大,課外閱讀時間普遍較少,且大部分集中在課余碎片時間,如課間休息、午休時間等。

  3、閱讀方式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閱讀逐漸普及。在被調查的學生中,xx%的學生表示會使用電子設備(如手機、電子書閱讀器等)進行閱讀,而傳統紙質閱讀的學生仍占xx%。電子閱讀的便利性使其在高中生中擁有一定的市場,但也有部分學生認為紙質閱讀更有質感,更能沉浸其中。

  (三)影響課外閱讀的因素

  1、學業壓力

  這是影響高中生課外閱讀的最主要因素,約xx%的學生認為繁重的學業任務使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課外閱讀。在高中階段,課程安排緊湊,作業量較大,學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課本學習和復習備考上。

  2、學校圖書館資源

  學校圖書館資源的豐富程度和開放時間也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有一定影響。調查發現,xx%的學生認為學校圖書館藏書量有限,不能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此外,部分學校圖書館開放時間較短,且與學生的課余時間沖突,導致學生無法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

  3、家庭氛圍和支持

  家庭因素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影響不可忽視。xx%的學生表示家庭的閱讀氛圍不濃厚,家長對課外閱讀不夠重視,甚至有部分家長認為課外閱讀會影響學習成績。然而,在家庭支持課外閱讀的學生中,他們的閱讀積極性明顯更高,閱讀量也相對較大。

  五、討論與建議

  (一)針對學生

  培養自主閱讀意識,合理安排時間。學生應認識到課外閱讀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在繁忙的學習中擠出時間進行閱讀。可以制定閱讀計劃,如每月閱讀一本經典名著,并將閱讀時間分配到每天的課余時間中,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提高閱讀效率,做好筆記。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知識,學生可以學習一些閱讀方法,如精讀、略讀、快速瀏覽等。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做好筆記,記錄好詞好句、精彩段落和自己的感悟,這不僅有助于加深理解,還能提高寫作能力。

  (二)針對學校

  優化課程設置,減輕學業負擔。學校應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合理調整課程安排和作業量,給學生留出一定的課外閱讀時間。例如,可以減少一些重復性的作業,增加閱讀類的拓展作業,引導學生將課外閱讀與課堂學習相結合。

  豐富圖書館資源,完善借閱制度。加大對學校圖書館的投入,定期更新和擴充藏書,特別是增加一些適合高中生閱讀的熱門書籍和經典著作。同時,延長圖書館開放時間,優化借閱制度,如采用電子借閱系統,方便學生借閱。此外,可以開展圖書館閱讀活動,如讀書分享會、主題閱讀月等,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三)針對家庭

  營造家庭閱讀氛圍。家長可以以身作則,減少在孩子面前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多讀書看報,為孩子樹立閱讀的榜樣。家庭可以設立專門的閱讀時間,如每周一次的家庭讀書日,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并分享閱讀心得。

  支持和鼓勵孩子閱讀。家長要改變對課外閱讀的偏見,認識到閱讀對孩子成長的積極作用。當孩子選擇閱讀書籍時,給予尊重和支持,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挑選書籍。對于孩子在閱讀過程中的進步和收獲,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六、研究總結

  通過本次研究性學習,我們對高中生課外閱讀現狀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高中生課外閱讀存在閱讀興趣多樣化但時間不足、閱讀習慣有待培養、受多種因素影響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從學生、學校、家庭三個層面出發的建議,希望能夠促進高中生課外閱讀的健康發展,讓課外閱讀真正成為高中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樣本僅局限于本校學生,可能無法完全代表所有高中生的情況。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進一步擴大樣本范圍,深入探究高中生課外閱讀問題。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相關文章: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07-01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熱門】11-13

高中研究性學習總結09-21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15篇(精品)10-04

[優秀]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15篇10-12

高中研究性學習報告15篇[優]10-13

[精選]研究性學習報告09-25

研究性學習報告05-14

初中研究性學習報告09-07